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D.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质量相等,金属过量,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锌的质量应大于铁的质量,与图像不符;

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与图像相符,故选B;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多少,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应该相等,与图像不符;

D、加水稀释只会使稀硫酸酸性减弱,不可能pH大于7,变为碱性,与图像不符。

【点睛】

该题是一道图像题,图像题的难点在于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的转化,然后和实际反应情况

对应是否相符。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①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B .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 .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镁与稀盐酸反应:

22Mg+2HCl=MgCl +H ↑,铁与稀盐酸反应:22Fe+2HCl=FeCl +H ↑,镁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相同质量的镁、铁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不符合题意;

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一样,不符合题意;

C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开始,pH <7,随着反应的进行,pH 逐渐增大至大于7,符合题意;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由于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故硝酸钾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B.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D.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

稀盐酸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时,反应生成氢气,当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正确;

B、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错误;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错误;

D、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错误。故选A。

4.下列图象的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A.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分别向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Mg

D.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pH值逐渐减小,无限的接近7,但是不会小于7,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久置氢氧化钠中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会先与盐酸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才会出现气泡,故B正确;

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所以镁的反应速率比铁的反应速率快,故C错误;

D、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不会溶解,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是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B.②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放入到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则金属有剩余,酸完全被消耗。则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由于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则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而又因为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镁与硫酸反应速率比较快,反应时间短。A正确;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pH=3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于氢氧化钠逐渐被消耗,则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则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

逐渐变小,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当继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过量,则溶液的pH 小于7,但是最终的溶液pH不会到达3,更不会小于3。B错误;

C、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所以应该一开始就产生沉淀。C错误;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氧气,最后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与是否添加催化剂无关。因为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D错误。

故选A。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B.向一枚表面生锈的铁钉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根据金属不足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2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锌多,故选项图象错误。

B、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选项图象正确。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

D、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B。

7.与以下四个变化过程对应的四个图象中,错误的是()

A .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溶液质量与加入后时间的关系

B .向pH=1的溶液中加水

C .两杯等质量足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镁、铝,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D .t ℃时,在一定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反应后由于温度升高、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而使溶液质量减少,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溶液的质量增大,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则溶液的溶质、溶剂都在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在减少,故A 正确;

B 、向pH=1的溶液中加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 变大。随着水的添加,溶液的pH 会无限趋近于7,但是pH 不会等于或大于7,故B 正确;

C 、设镁、铝的质量均为x ,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分别为y z 、。 2442Mg +H SO =MgSO +H 24224-2=22

2422x

y x y

↑=质量增加 解得1112

y x = 2424322Al +3H SO =Al (SO )+3H 54654-6=48

5448x

z x z

↑=质量增加 解得89

z x = 所以将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金属铝分别和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反应溶液增加的质量,镁大于铝。镁的活动性大于铝,镁反应速率较快,故C 正确;

D 、温度不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t ℃时,在一定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的溶解度始终不变,故D 错误。故选D 。

8.如图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B.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

C.向 pH=10 的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随着硝酸钾的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选项错误;

B、镁比锌活泼,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时,镁和稀硫酸反应需要的时间较短,又因为稀硫酸完全反应,因此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稀释时碱性减弱,pH降低,但是不能降低到7,更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D、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

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

9.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金属都为+2价)。产生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活动性比乙强

B.甲金属可能有剩余

C.两份稀硫酸都耗尽

D.甲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乙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乙金属等质量,且反应后化合价均为正2价,故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酸时,相对原子质量小的生成的氢气多,活泼性强的反应时间短。

【详解】

A、由图分析可知,乙的反应时间比甲短,故乙的活泼性比甲强,说法错误;

B、由图分析可知,甲生成的氢气多,即甲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乙小,乙反应完全时,甲金属可能有剩余,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若两份稀硫酸都耗尽,即酸不足,那么生成的氢气应该一样多,与图示不符,该说法错误;

D、由图分析可知,甲生成的氢气多,即甲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与乙,说法错误。

故选B。

10.用两段等质量等表面积的镁条,分别和足量的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容器中压强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b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小

B.反应结束后两实验中产生氢气质量相等

C.开始时压强迅速增大的原因和反应放热有关

D.曲线a中A点压强最大,表明此时反应己结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压强大,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短,故曲线b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小,不符合题意;

Mg+2HCl=MgCl+H↑,故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B、镁条的质量相等,盐酸过量,

22

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Mg+2HCl=MgCl+H↑,有气体生成,加上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使装置内压强C、

22

增大,故开始时压强迅速增大的原因和反应生成气体和放热有关,符合题意;

D、曲线a中A点压强最大,说明这时,镁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表面此时反应已经结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如图是对实验绘制的相关变化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A.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B.向硫酸中加水,溶液pH的变化

C .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D.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溶液的质量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设加入金属质量为m,镁生成的氢气质量为x,铝生成氢气质量为y,

2442

Mg+H SO=MgSO+H

242

m x

24m

= 2x ,x=

1

m

12

242432

2Al+3H SO=Al(SO)+3H 546

m y

54m

= 6y ,y=

1

m

9

x小于y,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是铝的大于镁的,当金属没有完全反应时,硫酸完全消耗,产生的氢气质量等于硫酸中氢离子的质量,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选项A正确;

B、硫酸显酸性,pH小于7,加入水后,溶液稀释,溶液pH有所增大,但是无限稀释后,溶液的仍然为硫酸,所以pH无限接近与7,但是不会超过7,选项B错误;

C、饱和食盐水的中不断加入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保持不变,选项C错误;

D、溶液为硫酸铜质量,所以开始时溶液质量不为零,选项D错误。故选A。

【点睛】

酸性或碱性溶液无限稀释后,溶液本身的酸碱性不会发生改变。

12.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与曲线相符合的是

A.曲线a表示铁反应的情况

B.盐酸反应完毕,两种金属都有剩余

C.锌与盐酸反应完毕,刚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D.锌粉和铁粉都反应完毕,盐酸有剩余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进行分析。

【详解】

A、因为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锌反应的时间短,故曲线a表示锌反应的情况,故A说法错误;

B、如果盐酸均反应完,两种金属都有剩余,盐酸的质量相等,则生成的氢气质量应该相等,而图中氢气质量不等,故B说法错误;

C、如果锌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说明盐酸完全反应,则产生的氢气一定相等,故C说法错误;

C、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铁,铁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多(等质量的+2价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所以该图像中锌粉和铁粉都反应完毕,盐酸有剩余,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不同的金属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酸反应,若酸完全反应,酸中的氢元素全部转移到氢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等质量不同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

金属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等原子质量

成正比。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在北方多年抗击雪灾的战斗中,融雪剂发挥了—定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的成分是由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组成。某兴趣小组为

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1﹚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融雪剂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的组成)。

﹙2﹚请写出在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含盐浓度偏高,使路旁树木死亡。目前专家已研究出一种新型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施肥养护树木的作用。具有上述作用的新型融雪剂是

_______。

A.氯化钠氯化钙 B.尿素硝酸钙硝酸镁

C.氯化钠醋酸钙镁 D.氯化钠氯化镁

【答案】氯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镁和硝酸钠;氯化镁、氯化钠和硝酸钠MgCl2+2NaOH== Mg(OH)2↓+2NaCl NaCl+AgNO3==AgCl↓+NaNO3B

【解析】﹙1﹚融雪剂的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于水呈蓝色,故肯定不含硫酸铜,然后加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剩余三种物质只有氯化镁与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故确定一定含有氯化镁,加的是适量的氢氧化钠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还可能含有原来的氯化钠,滴入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融雪剂一定含有氯化钠,另外硝酸钠和实验中的物质都不反应.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融雪剂的组成可能是:氯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镁和硝酸钠;氯化镁、氯化钠和硝酸钠。﹙2﹚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MgCl2+2NaOH== Mg(OH)2↓+2NaCl;②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反应方程式为:

NaCl+AgNO3==AgCl↓+NaNO3;﹙3﹚植物需要的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只含有氮磷钾中的一种元素时,含氮元素是氮肥;含有磷元素是磷肥;含有钾元素是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时为复合肥。尿素含有氮元素,为氮肥,故选B。

14.化学是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的科学。从海水中提取镁、制“碱”,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结合下列流程图(其中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1)通过蒸发结晶从海水中获得粗盐写出一条利于海水“晒盐”的自然条件:_____。(2)提纯物质常用转化的方法,就是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除去。粗盐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通过步骤I,再利用过滤操作进行除杂。

①步骤I加入下列三种溶液的先后顺序为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 过量的Na2CO3溶液

B 过量的BaCl2溶液

C 过量的NaOH溶液

②步骤I中加入的三种除杂试剂需略过量的原因是_____。

(3)写出步骤Ⅲ加热分解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步骤V氢氧化镁生成氯化镁的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风力大(阳光充沛等) BAC(或CBA或BCA)将杂质完全除去

2NaHCO3Δ

Na2CO3+H2O+CO2↑ Mg(OH)2+2HCl=MgCl2+2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风力大、阳光充沛等都利于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晒盐”;

(2)①粗盐水中主要含有MgCl2、Na2SO4和CaCl2等可溶性杂质,所加试剂的顺序是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Na2SO4,再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加稍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Cl2,顺序不唯一,只要把稍过量的BaCl2溶液放在稍过量的Na2CO3溶液前面加入就行;故顺序为BAC(或CBA或BCA);

②该实验过程中,除杂试剂都要过量,原因是将杂质完全除去。

(3)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

2NaHCO3Δ

Na2CO3+H2O+CO2↑;

(4)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O。

15.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均含有_____(填离子符号)。

(2)同学们想除去粗盐中含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含有的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可溶性杂质,进行了探究活动:

实验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实验二: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

①实验一中的操作I是_____,实验二中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

②实验二中,若试剂甲、乙、丙从稀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中进行选择,则乙和丙溶液中溶质化学式分别是乙为_____,丙为_____;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

③反思交流: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OH-溶解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Na2CO3 HCl 除尽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增加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均含有氢氧根离子。故填:OH-。

(2)①实验一中的操作I得到固液混合物,所以是将粗盐溶解的过程;实验二中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填:溶解;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②粗盐经过初步提纯后,仍然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可溶性杂质。实验二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除去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同时溶液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若试剂甲、乙、丙从稀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中进行选择,则甲是氯化钡目的是除去硫酸钠,同时溶液中引入过量的氯化钡;乙溶液是碳酸钠溶液,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氯化钡,同时引入过量的碳酸钠,此时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杂质;丙溶液是盐酸,加入过量丙后可以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结晶过程中可以除去过量的盐酸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所以乙中溶质化学式Na2CO3,丙为HCl;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尽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故填:Na2CO3;HCl;除尽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③反思交流: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规范操作,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以及氢氧化钠与盐酸的

反应都会生成氯化钠,所以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多。故填:增加。

【点睛】

粗盐的可溶性杂质去除,借助试剂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为了将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必须过量,后续操作一定要注意将过量的试剂再除去。

16.氯是一种重要的“成盐元素”,在海水、盐湖和盐矿中广泛存在。

(1)如图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

(2)含氯元素的物质大多具有消毒杀菌功能。如:a 醋酸氯己定[C22H34C l2N10O2] b 氯化钠 c 二氧化氯[ClO2] d.次氯酸钠[NaClO]等。

①醋酸氯己定属于____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1个醋酸氯己定分子由______个原子构成。

②b、d物质溶于水都能解离出钠离子,但阴离子不同。写出d中阴离子符号______。

(3)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其生产流程如图:

①X、Y都是气体单质,Y具有可燃性。步骤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实现步骤Ⅱ的操作方法是______、过滤。

③步骤Ⅲ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NaOH+X=NaClO+NaCl+H2O.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水和______。

④制取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的原理与步骤Ⅲ相似,将气体X 通入石灰乳(主要成分熟石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⑤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二者混用易产生危险

b 反应前后离子种类不变

c 反应中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 反应中氯元素全部变成了有毒气体

【答案】7 三有机 70 ClO- 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蒸发结晶氯化

钠、氯气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ac

【解析】

【分析】

【详解】

(1)如图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故填:7;三。

(2)①醋酸氯己定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1个醋酸氯己定分子由:22+34+2+10+2=70个原子构成,故填:有机;70。

②d中阴离子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次氯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ClO-,故填:ClO-。

(3)①X、Y都是气体单质,Y具有可燃性,即Y是氢气,X是氯气,步骤I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故填: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

②实现步骤Ⅱ的操作方法是蒸发结晶、过滤,故填:蒸发结晶。

③由2NaOH+X=NaClO+NaCl+H2O可知,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2个,氢原子都是2个,反应后氯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X中,则X是氯气,因此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水和氯化钠、氯气,故填:氯化钠、氯气。

④将气体氯气通入石灰乳(主要成分熟石灰)中,氢氧化钙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⑤a.二者混用产生有毒气体氯气,易产生危险,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离子种类改变,例如反应前有次氯酸根,反应后没有次氯酸根,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中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例如反应前氯元素化合价是-1、+1,反应后是0、-1,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中氯元素部分变成了有毒气体,部分变成了氯化钠中的氯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ac 。

17.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后欲对无色澄清的废液进行检验并回收利用。已知该无色废液中可能含有硫酸、盐酸、氯化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他们的检验和回收流程如下:

完成填空:

①操作Ⅰ、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

②生成白色沉淀A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③无色溶液2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现象为__________;

④由实验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一定不存在的物质的原因______

【答案】过滤 复分解反应 有气泡产生 氯化镁、氯化钡

2244BaCl +H SO =BaSO +2HCl

【解析】

【分析】

已知该无色废液中可能含有硫酸、盐酸、氯化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故一定含氯化镁,向白色沉淀A 中加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蒸发可得氯化镁固体,向无色溶液1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 ,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废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由于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废液中一定不含硫酸,碳酸钠过量,故无色溶液2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蒸发,可得氯化钠。

【详解】

①操作Ⅰ、操作Ⅱ实现了固液分离,是过滤;

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③无色溶液2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④由分析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因为氯化钡能与硫酸反

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44BaCl +H SO =BaSO +2HCl 。

18.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 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含硫化合物洗液经过提炼后,可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SO 2, SO 2进一步氧化得到X, X 与水反应得到H 2SO 4,则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汽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______。

【答案】物理 C+H 2O(气)高温CO+H 2 化合反应 SO 3 原料全部被产品消纳(或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或原子利用率100%等),实现“零排放”(或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该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只是简单的分离,是物理变化;

(2)煤的主要成分是碳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2O(气)高温CO+H 2 ;

(3)该过程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4)二氧化硫再次氧化可生成三氧化硫,与水反应会生成硫酸,X 的化学式为SO 3;

(5)绿色化学主要是指反应时反应物全部会转化成生成物,同时实现无排放的过程。该生产流程的优点是原料全部被产品消纳(或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或原子利用率100%等),实现“零排放”(或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等)。

19.过氧化钙(CaO 2)是用途广泛的优良供氧剂。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 (OH )2,含少量CaCO 3]为原料制备过氧化钙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Ⅰ、Ca(OH)2+2NH4Cl=CaCl2+2NH3·H2O;

Ⅱ、CaCl2+2NH3·H2O+H2O2+6H2O=CaO2·8H2O↓+2NH4Cl;

Ⅲ、CaO2·8H2O在水中不稳定,会缓慢分解。

(1)Ca(OH)2的俗名为_____,“过滤1”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过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

(2)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其中“一贴”指的是

_____。生产过程中为了精确测定溶液的pH,常使用_____(填仪器名称)。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制备CaO2·8H2O的反应时间(t)与产率(ω)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平均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为_____(填字母)。

a、0~10min

b、10~20min

c、20~30min

d、30~40min

②30min后,产率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

【答案】熟石灰 CaCO3 -1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pH计 a CaO2·8H2O在水中不稳定,会缓慢分解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氢氧化钙俗称为熟石灰;碳酸钙难溶于水,且不与氯化铵反应,因此滤渣为碳酸钙;过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过氧化钙(Ca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2)+2x=0,则x=-1。

(2)过滤时,为了保证过滤时滤液过滤效率,需要将滤纸紧贴漏斗内壁,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过滤效率;测试溶液pH时,可以使用pH计测量溶液的pH,因此常用仪器为pH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