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消疹汤治疗顽固性皮肤病四则

凉血消疹汤治疗顽固性皮肤病四则
凉血消疹汤治疗顽固性皮肤病四则

凉血消疹汤治疗顽固性皮肤病四则

王秀云

【期刊名称】《中外健康文摘》

【年(卷),期】2013(000)027

【摘要】顽固性皮肤病往往病程较长,迁延不愈,现代医学对之亦无良策。笔者师从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李治庚主任学习期间,在李主任指导下,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自拟凉血消疹汤治疗顽固性皮肤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附验案四则,供同行参考。

【总页数】3页(47-48,49)

【关键词】顽固性皮肤病;凉血消疹汤;验案

【作者】王秀云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金沟乡卫生院 73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1

【相关文献】

1.凉血透疹渗湿汤治疗顽固性玫瑰糠疹的临床观察 [J], 孙海霞

2.凉血透疹渗湿汤治疗顽固性玫瑰糠疹72例疗效观察 [J], 高午; 王绍臣

3."凉血五花汤"治疗红斑性皮肤病验案3则 [J], 熊河辉; 王子雄; 是娴

4.自拟凉血消风汤治疗瘙痒性皮肤病27例 [J], 宋发高

5.自拟凉血消风汤治疗瘙痒性皮肤病27例 [C], 宋发高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传染病学题库

总论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除外:( e ) A.有特异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感染后免疫 D.有流行病学特征 E.有感染中毒症状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b 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 3、可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除外: e 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B.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 D.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E.粪便涂片检查痢疾杆菌 4、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e ) 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5、须按甲类传染病处治的是:d A.艾滋病、肺炭疽B.艾滋病、传染性非典C.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E.炭疽、传染性非典 6、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e )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7、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 e )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艾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狂犬病 E.鼠疫 8、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 c) A.改善营养 B.锻炼身体 C.预防接种 D.防止感染 E.预防服药9、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c ) A.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10、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a ) A.2小时内 B.6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1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b A.机会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 12、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 a) A. 特异性IgM抗体 B.特异性IgG抗体 C.特异性IgA抗体 D. 特异性IgD抗体 E.特异性IgE抗体 13、感染过程的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 c )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14、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c ) A.无或仅有轻微组织损伤 B.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 C.不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D.有的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 E.有的传染病几乎无隐性感染 15、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b )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16、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 ( c ) 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 C.艾滋病 D.结核病 E.疟疾 17、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 a )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18、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e) A.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19、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以下方面,但除外:d

大疱性皮肤病题库1-2-10

大疱性皮肤病题库1- 2-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天疱疮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丙种球蛋白 B.糖皮质激素 C.环磷酰胺 D.血浆置换 E.免疫吸附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以下关于天疱疮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剂量根据类型、损害范围而定,寻常型可高些 B.治疗是否有效以有无新水疱出现为标准,如在1周内无明显的新水疱出现,则表示剂量足够 C.皮损消退后可立即停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D.在无新皮损出现、原有皮损开始好转后再维持1周以上即可逐渐减量 E.在皮损大多消退后可予小剂量泼尼松长期维持,直至停止治疗

问题: [单选,B1型题]符合增殖型天疱疮的是()。 A.好发于口腔、胸、背、头部 B.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外阴、肛周、鼻唇沟及四肢等部位 C.好发于头面及胸背上部,口腔黏膜受累少 D.好发于头面、躯干上部与上肢等暴露或皮脂腺丰富部位 E.尼氏征阴性 (安徽11选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82224938.html,)

问题: [单选,B1型题]符合寻常型天疱疮的是()。 A.好发于口腔、胸、背、头部 B.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外阴、肛周、鼻唇沟及四肢等部位 C.好发于头面及胸背上部,口腔黏膜受累少 D.好发于头面、躯干上部与上肢等暴露或皮脂腺丰富部位 E.尼氏征阴性

问题: [单选,B1型题]符合红斑型天疱疮的是()。 A.好发于口腔、胸、背、头部 B.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外阴、肛周、鼻唇沟及四肢等部位 C.好发于头面及胸背上部,口腔黏膜受累少 D.好发于头面、躯干上部与上肢等暴露或皮脂腺丰富部位 E.尼氏征阴性

介绍几种常见的出疹性疾病

介绍几种常见的出疹性疾病 幼儿急疹 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所致的,主要发生于小婴儿的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反复升高持续3-4天,“热退疹出”为特征。 预防:避免受凉、去人多的地方。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防止出现并发症,本病可自愈。 猩红热 是由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咽痛、发热一天后出疹,呈鸡皮样红疹,腋窝等皱折处多见。 如治疗不彻底,可导致肾炎、风湿热等病 治疗以抗感染为主,首选青霉素类药 预防:防止感冒,暂无疫苗。 川畸病 特点为不规则发热或弛张热,可持续1-3周,抗生素治疗无效。 早期唇部干裂、潮红,口腔黏膜发红。舌呈草莓壮,

咽和两侧眼结膜充血; 急性期手足步呈非凹陷性肿胀,掌、跖、指趾端潮红; 恢复期在指趾末端沿指甲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薄皮或膜样脱皮; 约在第一周皮肤出现多形性红斑或猩红热样皮疹,以躯干最多; 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炎,重者引起冠脉瘤。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血沉↑、血小板↑麻疹 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出疹为主;易合并肺炎等。 隔离期为出疹后11天,肺炎者至疹后21天 治疗以抗病毒、对症为主 预防:注射麻疹疫苗,冬春季节好发,注意不要接触此类患者。 由风疹病毒引起 皮疹通常由发热1-2日开始出现,首先见于脸部,1日内迅速遍及全身,极少融合;皮疹呈麻疹样。出诊后第二天,全身症状消退,很少脱皮.

患儿可伴有枕后、耳后及两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并持续一周或更久。 有明确的用药史。 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数天后,长短不一。皮疹形态多种多样,固定性红斑、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紫癜样或大疱性。分布多为对称和全身分布。 常伴全身症状如发热等。 部分病例WBC↑及EOS↑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出现水疱样皮疹,痒剧。 重者可并发水痘脑炎、心肌炎等。 治疗以抗病毒、对症为主。 预防可采取注射疫苗、不接触患有水痘或带状疱疹的患者等。 ?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婴幼儿,尤其是1—5岁之间。 ?临床表现发热、口腔溃疡、双手、足部及臀部等皮肤出现散在的红色小丘疹或疱疹,病程可持续一周左右。

常见发疹性疾病题库1-1-8

常见发疹性疾病题库 1-1-8

问题: [单选,A1型题]风疹的隔离期为() A.出疹后5天 B.出疹后10天 C.出疹后14天 D.出疹后3周 E.出疹后4周

问题: [单选,A1型题]猩红热是由产红疹毒素的何种病原菌引起() A.A组α溶血性链球菌 B.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C.B组α溶血性链球菌 D.B组β溶血性链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问题: [单选,A1型题]典型麻疹的出疹顺序是() A.先耳后、颈部,延及额面部,而后躯干、四肢 B.先前胸,后背部,延及四肢、手心、脚底 C.先额部,面部,后躯干、四肢 D.先躯干,后四肢,最后头面部 E.先耳后,四肢,后躯干、手掌、脚心 麻疹患者多于发热后的3~4天出疹,此时发热、呼吸道症状达高峰。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自上而下至胸、腹、A背及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2~3天波及全身。故选A。出处:古诗词 https://www.360docs.net/doc/282224938.html,;

问题: [单选,A1型题]风疹与麻疹的主要鉴别点是() A.全身症状轻 B.皮疹为全身性分布 C.呈充血性斑丘疹 D.皮疹一日内出齐 E.外周血白细胞减少 风疹的呼吸道表现及全身中毒症状较轻,无口腔黏膜麻疹斑,常于发热1~2天后出疹,皮疹以面、颈及躯干为主,为稀疏红色斑疹、斑丘疹,故选项A正确,选项B、C错误;风疹和麻疹的外周血白细胞均减少,且皮疹都在1~2天内出齐,故选项D、E不具有鉴别性,故选A。

问题: [单选,A1型题]麻疹出疹一般在发热后的() A.1~2天 B.3~4天 C.5~6天 D.7~8天 E.9~10天 麻疹多在发热后3~5天出疹,出疹顺序为耳后、发际、前额、面颈,自上而下到胸部、腹部、背部及四肢,最后到达手掌和足底。故选B。

皮肤病种类大全

皮肤病种类大全 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跖疣、扁平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传染性 软、水痘、水痘样疹、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麻疹、传染肚红斑、幼儿急诊、传 染件单椽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小儿丘疹性肢体端皮炎、乙型肝炎抗原血症)、 手足口病; 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深脓疱疮、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毛囊炎、疖与疖病、痈、 蜂窝织炎、丹毒、化脓性汗腺炎、甲沟炎、急性淋巴结炎、下疳型脓皮病、面部 脓皮病、麻风、皮肤结核、皮肤炭疽、类丹毒、急性女阴溃疡、猩红热; 真菌性皮肤病 花斑擗、头癣、须廯、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与甲真菌病、叠瓦癣、掌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念珠菌病、癣菌疹、孢子丝菌病、着色真菌病、红癣; 寄生虫及动物引起的皮肤病 虫咬皮炎、虱病、隐翅虫皮炎、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螨虫皮炎、疥疮、 匍行疹、尾蚴皮炎、丝虫病、蛔虫病、蛲虫病、滴虫病、弓形虫病、皮肤黑热病、 皮肤阿米巴病、水蛭咬伤、毒蜘蛛咬伤、毒蛇咬伤、蜂蜇伤、蜱虫皮炎、水母皮炎; 性传播疾病 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 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艾滋病、生殖器念珠菌病、细菌性阴道病、阴道毛滴虫痫; 过敏性或变应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自身敏感性湿疹、郁积性皮炎、尿布皮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口周皮炎、汗疱疹、颜而再发性皮炎、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药物性皮炎、激素依赖皮炎; 职业性皮肤病 工业职业性皮炎、稻田皮炎、油彩皮炎、职业性痤疮; 物理性皮肤病 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放射性皮炎、烧伤、热激红斑、痱子、夏季皮炎、冻疮、皲裂、摩擦红斑、摩擦性苔藓样疹、鸡眼、肼胍、足跟瘀斑、压疮; 神经精神性皮肤病 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痒疹、结节性痒疹、色素性痒疹、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蚀、拔毛癖、断发癣;咬甲癖、人工性皮炎;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多形性红斑、环状红斑、银屑病、副银屑病、单纯糠疹、玫瑰糠疹、连圈状糠秕疹、石棉状糠疹、扁平苔藓、光泽苔藓、念珠状红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线状苔藓、剥脱性皮炎;结缔组织疾病 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重叠结缔组织病、嗜酸性筋膜炎、干燥综合征; 疱疹性皮肤病 大癌疮、类大疱疮、妊娠疱疹、线状IgA大疱性皮扶病、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角层下脓疱病; 营养及代谢障碍陛皮肤病 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A过多症、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B12缺乏症、叶酸缺乏症、烟酸缺乏症、维生素C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

执业医师传染病题库

住院医师规范化传染病学题库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 第一章总论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特点,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熟悉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过程的表现与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了解“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概念的异同,传染病的现况及其危害,传染病学的发展趋势,学习传染病学的目的。 一、选择题 A1型题 1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 决于: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 表现是: A. 机会性感染 B. 潜伏性感染 C. 隐性感染 D. 显性感染 E. 病原携带状态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 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潜伏性感染 4. 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

现,此种情况是: A. 隐性感染 B. 显性感染 C. 重复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 机会性感染 5. 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A. IgG B. IgA C. IgM D. IgD E. IgE 6.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 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 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 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 协助诊断 B. 确定检疫期 C. 追踪传染来源 D. 预测流行趋势 E. 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8.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A. 隔离期 B. 传染期 C. 最长潜伏期 D. 最短潜伏期 E. 平均潜伏期 9. 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 A. 传染期 B. 隔离期 C. 潜伏期 D. 前驱期 E. 免疫期 10.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

最常见皮肤病及用药大全

最常见皮肤病及用药大全 接触性皮炎 (一)发病前均有过敏物质或刺激物接触史,一般发病急,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 (二)皮损的轻重与致敏物或刺激物质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大小以及机体的敏感性有关。轻者局部仅有充血,境界清楚的淡红或鲜红色斑;重者可出现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出等损害;刺激性强烈者可致皮肤坏死或溃疡;机体高度敏感时,可泛发全身。除瘙痒疼痛外,少数患者可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类:皿治林、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荨麻疹丸。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艾洛松,皮炎平。 联合用药:维生素C或B族、钙剂、氨基酸软胶囊、牛初乳片。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状鳞屑,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 药物治疗. 口服药:B族维生素加甲硝唑,止痒用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外用药:采乐,恩肤霜。 联合用药:棉签涂抹药膏,可以口服维生素C,清理血液毒素,维生素B族,可以促进自身微循环,有效的缓解皮肤症状!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颈、肘、膝及骶尾部出现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表面粗糙,纹理加深,对称分布,剧烈骚痒,成年人多见。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敏迪、西替利嗪。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或维生素C、钙剂。 湿疹 湿疹多种因素引起的真皮表皮炎,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糜烂,有色素沉着。按病程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急性湿疹: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在病程发(1).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型皮疹为主。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症状减轻后,皮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但搔抓后仍出现糜烂。 (3)慢性湿疹: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成,亦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持久不愈时,皮损纹变粗大,表现干燥而易发生皲裂。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 药物治疗 口服药:敏迪,维生素B族,维生素C,及钙,还可以口服荨麻疹丸,中药制剂副作用小,而且中药制剂可以有整体调节的功效,有利于慢性病的有效治疗!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皮炎平,艾洛松。 寻常性痤疮 寻常性痤疮好发于前额、双颊、胸背、及肩部。初为粟粒大小毛囊性丘疹,日久顶端形成角栓,进而发展为脓疱,结节,感染伴有疼痛。 药物治疗 口服药:维生素B6、维胺脂、甲硝唑、锌。外用药:秋臣、维A酸、克痤隐酮凝胶。.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多种维生素。

病毒性皮肤病试题

病毒性皮肤病试题 试题 一、单选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 1. 以下不能传播传染性软疣的途径有( ) A、皮肤间直接接触 B、性接触 C、游泳池等公共设施 D、输血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皮损消退后神经痛持续( ) A、1周以上 B、2周以上 C、1个月以上 D、半年以上 3. 带状疱疹最易累及的部位是( ) A、颈神经支配区域 B、肋间神经支配区域 C、三叉神经支配区域 D、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4. 带状疱疹典型的皮损是( ) A、全身散在分布的浆液性小水疱 B、沿单侧神经分布的集簇性小水疱 C、皮肤-粘膜交界处的集簇性小水疱 D、散在分布的乳头瘤样增生 5. 以下病毒性皮肤病一般不再复发的是( ) A、带状疱疹 B、单纯疱疹 C、尖锐湿疣 D、传染性软疣 6.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潜伏于( ) A、真皮层皮肤附属器 B、基底膜带 C、脊髓后跟神经节 D、感觉神经轴索 7. 关于水痘和带状疱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病毒致病 B、抵抗力低下时导致水痘

C、愈后均遗留瘢痕 D、无获得性免疫力 8. 糖皮质激素使用于带状疱疹老年患者的目的是( ) A、止痛 B、抗感染 C、抑制炎症过程 D、促进神经修复 9. 寻常疣的典型皮损为( ) A、散发性红斑 B、群集性小水疱和浅表溃疡 C、乳头瘤状增生 D、内含乳白色干酪样物质的半球形丘疹 10.带状疱疹患者局部水疱已破溃,红肿明显,宜用( ) A、炉甘石洗剂外用 B、硼酸溶液湿敷 C、万乃洛韦软膏外用 D、龙胆紫外用 11.以下疾病中可发生同形反应的是( ) A、尖锐湿疣 B、传染性软疣 C、寻常疣 D、扁平疣 12.以下疾病不是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是( ) A、寻常疣 B、尖锐湿疣 C、传染性软疣 D、扁平疣 13.以下关于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为RNA病毒 B、有20余种亚型 C、引起的皮损主要为赘生物 D、主要通过血液传染 14.顿挫型带状疱疹表现为( ) A、仅出现红斑、丘疹而无水疱 B、同时侵犯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皮损 C、不出现皮损而仅有神经痛 D、侵犯肺、脑等器官

传染病学总论试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 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4.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5.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 协助诊 断 B.确定检疫期 C.追踪传染来源 D.预测流行趋势 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8.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A. 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9. 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 A. 传染期 B.隔离期 C.潜伏期 D.前驱期 E.免疫期 10.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A.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 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C. 初期、极期、恢复期 D. 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 早期、中期、晚期 11. 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A. 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12.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A 6小时内 B.8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13.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14.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管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它们是: A.甲类2种,乙类23种,丙类10种

传染病学题库

第一章总论 一、选择题 A1 型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E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 、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 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 此种表现是:B A .机会性感染 B .潜伏性感染 C .隐性感染 D .显性感染 E .病原携带状态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 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 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B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4. 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B A .隐性感染 B. 显性感染 C .重复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5. 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C A. IgG B. IgA C . IgM D . IgD E . IgE 6.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D A ?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 .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B A. 协助诊断

B. 确定检疫期

D .预测流行趋势伤寒 E. 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 8.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C伤寒 A.隔离期 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 B. 传染期伤寒 C. 最长潜伏期 E.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 D. 最短潜伏期伤寒 E. 平均潜伏期12.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 9. 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应于发现后:A 据的是: C A. 6 小时内 A. 传染期B. 8 小时内 B. 隔离期 C. 10 小时内 C. 潜伏期 D. 12 小时内 D. 前驱期 E. 24 小时内 E. 免疫期13.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 10.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村不应超过:D 为:A A. 6 小时 A.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B. 8 小时 B. 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C. 10 小时 C.初期、极期、恢复期 D. 12 小时 D. 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E. 24 小时 E. 早期、中期、晚期14.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管理传染病 11. 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分为甲、乙、丙三类,它们是:B 列,依次为:E A ?甲类2种,乙类23种,丙类10种 A. 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 B ?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伤寒 C ?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C .追踪传染来源 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

发疹型药疹的诊断

发疹性药疹的诊断 发疹性药疹是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皮肤疹型。主要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免疫性的,经常认为是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其整体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会更加复杂。 发疹性药疹使我们每一位临床医生随时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对我们皮肤科大夫更是如此,不仅我们自己会遇到,其他科的大夫也经常让我们去会诊,所以发疹性药疹的诊断也即和其他疾病的鉴别,特别是和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病毒疹)的鉴别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一些东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潜伏期:未被该药致敏者其药疹的初发时间短则6~7天,长则数月,平均7~14天。曾被该药致敏者发疹时间可为6~48小时,多数为12~24小时。 二、皮疹形态特征:发疹型药疹类似麻疹、猩红热及其他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疹,但无麻疹、猩红热的其他症状。其皮疹有以下特点: (一)皮疹色泽鲜艳、亮丽:呈现红色且皮疹发亮。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2.36%。 (二)皮疹两侧分布呈相对对称:药疹在身体两侧的分布通常是不匀称的,一侧偏重、皮疹较密,另一侧偏轻、皮疹较稀。其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5.36%。感染性疾病发疹一般是绝对对称。但猩红热的皮疹也可呈相对对称,可以视为例外。 (三)皮疹呈疏密相间状态:即在某一局部可见稀疏皮疹与密集皮疹交互存在。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0.9%。感染性疾病的发疹在同一部位上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即使能见到疏密不均现象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如近心端密集而远心端稀疏或与之相反,但不会出现疏与密变换突然现象,而且位置固定,不像药疹那样随处可见。

(四)皮疹分散与融合交错存在:药疹可见分散药疹与融合药疹在同一部位上交错存在。其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2.6%。感染性发疹性疾病虽也可见此种现象,但位置比较固定,如风疹的融合皮疹见于面颊且对称,幼儿急疹的融合皮疹见于腰骶部,只有A型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其融合皮疹无固定部位,但能见到集簇性点丘疹混杂其间,可资鉴别。 (五)疹间浮肿现象:药疹之间的皮肤尽管为正常皮色,但有程度不同的浮肿现象,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2.92%。绝大多数感染性发疹性疾病之疹间皮肤正常。 (六)多种形态皮疹共存:主要表现1、分散与融合性红斑夹杂有风团样损害;2、麻疹样的斑疹、斑丘疹伴浮肿性、小丘疹、小水疱性湿疹样皮损;3、麻疹样发疹同时出现下肢紫癜样发疹,但A 型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也可见到此种损害。4、麻疹样、湿疹样及紫癜样三种皮损混于一体,即可有疱疹或紫癜发生。多见于药物热,皮疹与发热同步。其敏感性为27.5%,特异性为68.75%。 (七)无定位的皮疹移位现象:这是指瘙痒性分散皮疹与融合皮疹在某处隐退后,随后又在另处复起,即所谓皮疹呈无定位的迁徙现象。其敏感性虽只有12.5%,但特异性达100%,主要见于药物热,皮疹与发热同步。此现象与感染性疾病所固有的发疹顺序是不同的。 (八)皮疹伸侧重于屈侧:通常药疹皮疹在背部比胸部密集,腰臀部比腹部、股部密集,四肢伸侧皮疹比屈侧密集,常互相融合。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70.02%。受压、摩擦部位的皮疹也较密

大疱性皮肤病

大疱性皮肤病 一、概念:指一组在皮肤粘膜上发生水疱、大疱和糜烂等基本损害的皮肤疾病。 二、临床分类 1.按病因: (1)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2)遗传性大疱病 (3)变态反应性大疱病 (4)感染性大疱病 (5)理化因素所致的大疱病 (6)代谢性大疱病 2.按组织病理: (1)表皮内大疱病 (2)表皮下大疱病 3.临床各类大疱病常见疾病: (1)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BP)、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线状IgA大疱病、疱疹样皮炎、大疱性扁平苔藓、大疱性硬皮病 (2)遗传性大疱病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JEB、DEB)、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 (Hailey-Hailey病)、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3)变态反应性大疱病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和固定型药疹、接触性皮炎 水疱-大疱型和重症型多形红斑 (4)感染性大疱病:大疱性脓疱疮、金葡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大疱性丹毒、大疱性带状疱疹、梅毒性天疱疮 (5)理化因素性大疱病:冷冻及强酸、强碱所致的大疱 (6)代谢性大疱病:糖尿病性大疱病、卟啉病 第一节天疱疮 一、概念:是一组累及皮肤粘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大疱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 二、发病机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产生针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间物质的自身抗体(天疱疮抗体),天疱疮抗体与相应的天疱疮抗原结合引起纤维蛋白酶激活,从而导致细胞间粘合物质(桥粒)的降解,出现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彼此相互分离、表皮内裂隙、水疱、大疱和糜烂。 三、临床分型: (1)寻常型天疱疮 (2)增殖型天疱疮 (3)落叶型天疱疮 (4)红斑型天疱疮 (5)疱疹样天疱疮 (6)副肿瘤性天疱疮 (7)IgA型天疱疮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第一节湿疹 【病史采集】 1.急性湿疹:表现为泛发性及多形性皮疹,皮损对称分布,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时可扩展至全身。瘙痒剧烈,有灼热感,可阵发加重,尤以晚间为甚,影响睡眠及工作。 2.亚急性湿疹:湿疹在急性发作后,红肿、渗出减轻,皮损逐渐愈合,瘙痒及病情渐好转。有的可因再次暴露于致敏原、新的刺激或处理不当及搔抓过度再呈急性发作。可时轻时重,经久不愈将发展为慢性。 3.慢性湿疹: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时轻时重,延续数月或更久。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及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 【体格检查】 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 1.急性期湿疹:常在红斑基础上有针尖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损害的外周,上述多形性皮疹逐渐稀疏,瘙痒较严重时,可因搔抓形成糜烂并有浆液性渗出及结痂,如继发感染可形成脓疱、脓液,相应浅表淋巴结可肿大。 2.亚急性湿疹: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呈暗红色,水疱和糜烂逐渐愈合,可有鳞屑。 3.慢性湿疹:有散在红斑或皮肤瘙痒所致抓痕,久之患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部分色素减退区和鳞屑等。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表现也有所异。如手部湿疹、肘部湿疹、乳房湿疹、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小腿湿疹等。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湿疹,如钱币状湿疹、汗疱症等。 【实验室检查】 怀疑有接触因素者,应做斑贴试验寻找过敏原。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急性期皮损原发疹的多形性、易有渗出液、瘙痒剧烈,对称发作及慢性期的浸润、肥厚等特征诊断不难,但要分清类型。 急性湿疹需与接触性皮炎鉴别,慢性湿疹需与神经性皮炎鉴别,手足湿疹需与手足癣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防治原则: (1)尽可能寻找疾病发生原因,对患者的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嗜好及 思想情绪作深入了解,查找患者有无慢性病灶及内脏器官疾病。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暴力搔抓、过度洗拭等。 (3)避免易致敏和刺激的食物,如鱼、虾、浓茶、咖啡、酒类等。 2.内用疗法:可选用抗组胺类药、镇静安定剂。急性期可用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对用各种疗法效果不明显的急性泛发性患者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 3.局部疗法: (1)急性湿疹;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渗液减少后可选用含皮质激素的霜剂与湿敷交替使用。 (2)亚急性湿疹:一般常选用糠馏油、黑豆馏油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或氧化锌糊剂。 (3)慢性湿疹:常用皮质类固醇类软膏、霜剂或肤疾宁硬膏。皮损明显肥厚者可用液氮冷冻疗法等。 【疗效及出院标准】 1.临床治愈:症状消失、皮损消退。 2.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病情减轻。 3.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变化。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执业医师传染病题库

住院医师规范化传染病学题库 第一章总论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特点,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熟悉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过程的表现与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了解“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概念的异同,传染病的现况及其危害,传染病学的发展趋势,学习传染病学的目的。 一、选择题 A1型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 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 表现是: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4.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5.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A. 协助诊断 B.确定检疫期 C.追踪传染来源 D.预测流行趋势 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8.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A. 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9. 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 A. 传染期 B.隔离期 C.潜伏期 D.前驱期 E.免疫期 10.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发疹型药疹的诊断

发疹型药疹的诊断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发疹性药疹的诊断发疹性药疹是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皮肤疹型。主要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免疫性的,经常认为是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其整体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会更加复杂。 发疹性药疹使我们每一位临床医生随时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对我们皮肤科大夫更是如此,不仅我们自己会遇到,其他科的大夫也经常让我们去会诊,所以发疹性药疹的诊断也即和其他疾病的鉴别,特别是和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病毒疹)的鉴别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一些东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潜伏期:未被该药致敏者其药疹的初发时间短则6~7天,长则数月,平均7~14天。曾被该药致敏者发疹时间可为6~48小时,多数为12~24小时。 二、皮疹形态特征:发疹型药疹类似麻疹、猩红热及其他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疹,但无麻疹、猩红热的其他症状。其皮疹有以下特点: (一)皮疹色泽鲜艳、亮丽:呈现红色且皮疹发亮。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2.36%。 (二)皮疹两侧分布呈相对对称:药疹在身体两侧的分布通常是不匀称的,一侧偏重、皮疹较密,另一侧偏轻、皮疹较稀。其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5.36%。感染性疾病发疹一般是绝对对称。但猩红热的皮疹也可呈相对对称,可以视为例外。

(三)皮疹呈疏密相间状态:即在某一局部可见稀疏皮疹与密集皮疹交互存在。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0.9%。感染性疾病的发疹在同一部位上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即使能见到疏密不均现象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如近心端密集而远心端稀疏或与之相反,但不会出现疏与密变换突然现象,而且位置固定,不像药疹那样随处可见。 (四)皮疹分散与融合交错存在:药疹可见分散药疹与融合药疹在同一部位上交错存在。其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2.6%。感染性发疹性疾病虽也可见此种现象,但位置比较固定,如风疹的融合皮疹见于面颊且对称,幼儿急疹的融合皮疹见于腰骶部,只有A 型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其融合皮疹无固定部位,但能见到集簇性点丘疹混杂其间,可资鉴别。 (五)疹间浮肿现象:药疹之间的皮肤尽管为正常皮色,但有程度不同的浮肿现象,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2.92%。绝大多数感染性发疹性疾病之疹间皮肤正常。 (六)多种形态皮疹共存:主要表现1、分散与融合性红斑夹杂有风团样损害;2、麻疹样的斑疹、斑丘疹伴浮肿性、小丘疹、小水疱性湿疹样皮损;3、麻疹样发疹同时出现下肢紫癜样发疹,但A 型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也可见到此种损害。4、麻疹样、湿疹样及紫癜样三种皮损混于一体,即可有疱疹或紫癜发生。多见于药物热,皮疹与发热同步。其敏感性为27.5%,特异性为68.75%。

大疱性皮肤病

大疱性皮肤病 大疱性皮肤病是以直径大于cm水疱为基本损害的一组皮肤病以水疱、大疱为特征的皮 肤病称为大疱性皮肤病,其种类繁多临床不多见但多数病程为慢性病情较重有的还可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良好皮肤结构完整性的原发/继发改变促进了水疱形成;不同疾病最初发生分离或裂隙的位置各异,并取决与机械稳定性破坏的部位。 大疱性皮肤病的分类: 机制/ 疾病 1、抗体介导/ 寻常型天疱疮 2、抗体、补体和炎症细胞/ 大疱性类天疱疮,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3、依赖性/ 瘢痕性类天疱疮 4、毒素介导/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 5、内在结构脆弱、降解酶过多和机械创伤/ 隐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6、机制不明/ 多形红斑,疱疹样皮炎 分类: 一、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1、天疱疮(Pemphigus) 寻常型天疱疮及其变型(Pemphigus Vulgaris) 落叶型天疱疮及其变型(Pemphigus Foliaceus) 药物诱导的天疱疮 IgA天疱疮 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 疱疹样天疱疮(Pemphigus Herpetiformis) 2、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3、瘢痕性类天疱疮(Cicatricial Pemphigoid) 4、疱疹样皮炎(Dermatitis Herpetiformis) 5、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 6、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Bullou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二、非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1、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Inherited Epidermolysis Bullosa)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2、家族性良性天疱疮(Familial Benign Pemphigus) 三、非家族性棘层松解病 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Transient Acantholytic Dermatosis) 持久性棘层松解性皮病(persistent Acantholytic Dermatosis) 局限于外阴股部的棘层松解性皮病 四、杂类水疱大疱病 角层下脓疱病(Subcorneal Pustular Dermatosis) 掌跖脓疱病(Pustulosis Palmaris Plantaris)

最常见皮肤病及用药大全

接触性皮炎 (一)发病前均有过敏物质或刺激物接触史,一般发病急,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 (二)皮损的轻重与致敏物或刺激物质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大小以及机体的敏感性有关。轻者局部仅有充血,境界清楚的淡红或鲜红色斑;重者可出现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出等损害;刺激性强烈者可致皮肤坏死或溃疡;机体高度敏感时,可泛发全身。除瘙痒疼痛外,少数患者可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类:皿治林、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荨麻疹丸。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艾洛松,皮炎平。 联合用药:维生素C或B族、钙剂、氨基酸软胶囊、牛初乳片。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状鳞屑,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 药物治疗 口服药:B族维生素加甲硝唑,止痒用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外用药:采乐,恩肤霜。 联合用药:棉签涂抹药膏,可以口服维生素C,清理血液毒素,维生素B族,可以促进自身微循环,有效的缓解皮肤症状!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颈、肘、膝及骶尾部出现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表面粗糙,纹理加深,对称分布,剧烈骚痒,成年人多见。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敏迪、西替利嗪。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或维生素C、钙剂。 湿疹 湿疹多种因素引起的真皮表皮炎,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糜烂,有色素沉着。按病程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湿疹: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型皮疹为主。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