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第三章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第三章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微观角度理解晶体的结构特征,并能结合晶体的特点判断晶体与非晶体。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运用多种晶体模型来描述和解释有关晶体性质的现象,形成分析晶胞结构的思维模型(均摊法),能根据晶胞的结构确定微粒个数及化学式。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概念

(1) 晶体:内部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如金刚石、食盐、干冰等。

(2)非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的固体物质。如橡胶、玻璃、松香等。

2.晶体特点

(1)晶体具有自范性。

①自范性:是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②实质: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2)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

(3)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它是指在不同的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

3.获取途径

(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1)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比较硬度()

(2)凡有规则外形的物体就一定是晶体()

(3)一种物质不是晶体就是非晶体()

(4)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5)晶体一定是固体,固体不一定是晶体()

(6)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一定得到晶体()

(7)粉末状固体也可能是晶体()

答案(1)×(2)×(3)×(4)√(5)√(6)×(7)√

1.①晶体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因此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吸热,温度不断地升高。③普通玻璃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性质相同。④晶体和非晶体之间不可以相互转化。上述关于晶体和非晶体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④

解析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的物理性质不同,非晶体和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故①错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吸热,但需要破坏化学键,具有固定的熔点,故②错误;普通玻璃属于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性质相同,故③正确;理论和实验证明非晶体具有不稳定状态,在适当的条件下会变成晶体,故④错误。

2.如图是a、b两种不同物质的熔化曲线。

由图可知____是晶体,________是非晶体。

答案a b

解析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不具有固定的熔点。由图像可知,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则b为非晶体;a曲线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晶体全部熔化之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则a为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非晶体

自范性(本质区别) 有无

是否均一均一不均一

固定熔点有无

某些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有无

能否发生X-射线衍射(最科学的区分方法) 能不能(能发生散射)

(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

测定测熔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方法科学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易错提醒

①同一物质可以是晶体,也可以是非晶体,如晶体SiO2和非晶体SiO2。

②有着规则几何外形或者美观、对称外形的固体,不一定是晶体。例如,玻璃制品可以塑造出规则的几何外形,也可以具有美观对称的外观。

③具有固定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晶体,如某些无定形体也有固定的组成。

④晶体不一定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如玛瑙。

二、晶胞

1.概念

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2.晶胞与晶体的关系

一般来说,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晶体可以看作是数量巨大的晶胞“无隙并置”而成。

(1)“无隙”是指相邻晶胞之间无任何间隙。

(2)“并置”是指所有晶胞都是平行排列的,取向相同。

(3)所有晶胞的形状及其内部的原子种类、个数及几何排列是完全相同的。

3.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以铜的晶胞为例)

(1)位于顶角上的铜原子为8个晶胞所共有。

(2)位于面心上的铜原子为2个晶胞所共有。

(3)晶体铜中完全属于某一晶胞的铜原子数是4。

(1)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 )

(2)由晶胞组成的晶体,其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数目( ) (3)晶胞的结构是晶体的结构( )

(4)不同的晶体中,晶胞的大小和形状都相同( ) (5)晶胞中的任何一个粒子都完全属于该晶胞( ) (6)已知晶胞的组成就可推知晶体的组成( )

(7)计算晶胞中微粒的个数时,处于棱上的粒子,为4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

4属于该晶

胞( )

答案 (1)× (2)× (3)× (4)× (5)× (6)√(7)×

1.下列各项是晶体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晶胞)的排列方式,图中:—X ,—Y ,—Z 。

(1)图A 中X =______,Y =______, 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图B 中X =______,Y =______, B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图C 中X =______,Y =______, C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图D 中X =______,Y =______, Z =________,D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2 12 XY (2)1 1 XY (3)32 1

2

X 3Y (4)1 3 1 XY 3Z

解析 (1)X 的数目:4×18=12,Y 的数目:4×18=1

2,A 的化学式为XY 。(2)X 的数目:1,Y

的数目:8×18=1,B 的化学式为XY 。(3)X 的数目:4×18+1=32,Y 的数目:4×18=1

2,B

的化学式为X 3Y 。(4)X 的数目:8×18=1,Y 的数目:6×1

2=3,Z 位于体心,数目为1,D

的化学式为XY 3Z 。

2.金晶体的最小重复单元(也称晶胞)是面心立方体,即在立方体的8个顶点各有一个金原子,各个面的中心有一个金原子,每个金原子被相邻的晶胞所共有。金原子的直径为d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M 表示金的摩尔质量。

(1)金晶体每个晶胞中含有______个金原子。

(2)欲计算一个晶胞的体积,除假定金原子是刚性小球外,还应假定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_。 (4)金晶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

答案 (1)4 (2)面对角线上的每个金原子间相接触,即相切 (3)22d 3 (4)

2M d 3N

A

解析 每个顶点上的金原子有18属于该晶胞,每个面上的金原子有1

2

属于该晶胞,故每个晶胞

中金原子个数为8×18+6×1

2

=4。假设面对角线上的每个金原子间相接触,如图

则,正方形的对角线为2d ,正方形边长为2d 。所以V 晶=(2d )3=22d 3,m 晶=4×M

N A ,ρ

=m 晶V 晶=4×M N A 22d 3=2M

d 3

N A

均摊法——计算晶胞中微粒的个数

计算一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微粒数,常用均摊法。即某个粒子为n 个晶胞所共有,则该粒子的1

n

属于这个晶胞。 (1)长方体(正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数的计算

①处于顶角的粒子,同时为8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

8属于该晶胞。

②处于棱上的粒子,同时为4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

4属于该晶胞。

③处于面上的粒子,同时为2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

2

属于该晶胞。

④处于晶胞内部的粒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

(2)非长方体(正方体)晶胞中粒子数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石墨晶胞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六边形,

其顶点1个碳原子被3个六边形共有,每个六边形占1

3

1.下列有关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均为晶体

B.晶体具有自范性,非晶体没有自范性

C.晶体研碎后即变为非晶体

D.将玻璃加工成规则的固体即变成晶体

考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与比较

题点晶体与非晶体的性质比较

答案 B

解析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不一定是晶体,故A错误;晶体的规则几何外形是自发形成的,有些固体尽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由于不是自发形成的,所以不属于晶体,所以晶体具有自范性,非晶体没有自范性,故B正确;晶体研碎后还是晶体,故C错误;将玻璃加工成规则的固体,玻璃仍然不是晶体,故D错误。

2.(2019·汕头高二月考)下列关于晶体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晶体的自范性指的是在适宜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规则的多面体几何外形

B.晶体的各向异性和对称性是矛盾的

C.晶体的对称性是微观粒子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有序排列的必然结果

D.晶体的各向异性直接取决于微观粒子的排列具有特定的方向性

考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与比较

题点晶体与非晶体的性质比较

答案 B

解析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即为各向异性,晶体的对称性是微观粒子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有序排列,两者没有矛盾,故B错误。

3.普通玻璃和水晶的根本区别在于()

A.外形不一样

B.普通玻璃的基本构成粒子无规则排列,水晶的基本构成粒子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有序排

C .水晶有固定的熔点,普通玻璃无固定的熔点

D .水晶可用于能量转换,普通玻璃不能用于能量转换 考点 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与比较 题点 晶体与非晶体性质的比较 答案 B

解析 普通玻璃为非晶体,水晶为晶体,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内部微粒是否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有序排列,即晶体具有自范性。两种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正是其内部结构不同的体现。 4.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 、B 、C 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图所示,晶体中A 、B 、C 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

A .1∶2∶1

B .1∶3∶1

C .2∶2∶1

D .1∶3∶3

考点 晶胞结构的分析 题点 晶胞中微粒个数的计算 答案 B

解析 根据均摊法,A 位于顶点,被8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占有18,A 的个数为8×1

8=1;

B 位于面上,被2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占有12,B 的个数为6×1

2=3;C 位于体心,全部属

于该晶胞,即C 的个数为1,三个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3∶1,B 项正确。

5.晶胞即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已知铁为面心立方晶体,其结构如图Ⅰ所示,面心立方的结构特征如图Ⅱ所示。若铁原子的半径为1.27×10-10

m ,试求铁金属晶体中的晶胞长度,即

图Ⅲ中AB 的长度。AB 的长度为__________m 。

考点 晶胞结构的分析 题点 晶胞中微粒个数的计算 答案 3.59×10

-10

解析 面心立方晶体可通过观察图Ⅰ和图Ⅱ得出其结构特征:在该立方体的八个顶点上各有一个原子,且在六个面的面心上各有一个原子。图Ⅲ是一平面图,则有AB 2+BC 2=AC 2即:2AB 2=(4×1.27×10-10)2,AB ≈3.59×10-10m 。

6.在高温超导领域中,有一种化合物叫钙钛矿,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试回答:

(1)在该晶体中每个Ti 周围与它距离最近且相等的Ti 的个数为________。 (2)在该晶体中氧、钙、钛的粒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 考点 晶胞结构的分析 题点 晶胞中微粒个数的计算 答案 (1)6 (2)3∶1∶1

解析 (1)由晶胞结构可知,在每个Ti 的上、下、左、右、前、后各有1个等距离的Ti ,与它距离最近且相等的Ti 有6个。(2)Ca 位于晶胞的体心,为一个晶胞独占;Ti 位于晶胞的顶点,则一个晶胞含有8×18=1个Ti ;O 位于晶胞的棱上,则一个晶胞含有12×1

4=3个O 。

故氧、钙、钛的粒子个数之比为3∶1∶1。

题组一 晶体与非晶体

1.(2019·潮州高二调研)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A .棉花 B .玻璃 C .陶瓷 D .胆矾 考点 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与比较 题点 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 答案 D

解析 棉花内部微粒的排列是没有规则的,属于非晶体;玻璃、陶瓷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 4·5H 2O ,是硫酸铜的晶体。 2.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 )

A .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B.晶体内部粒子有序排列,而非晶体内部粒子无序排列

C.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晶体的硬度大,而非晶体的硬度小

考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与比较

题点晶体与非晶体的性质比较

答案 B

解析晶体内部粒子有序排列,而非晶体内部粒子无序排列,这是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故B正确。

3.下列途径不能得到晶体的是()

A.熔融态SiO2快速冷却

B.熔融态SiO2热液缓慢冷却

C.FeCl3蒸气冷凝

D.CuSO4饱和溶液蒸发浓缩后冷却

考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与比较

题点晶体的形成与获取

答案 A

解析晶体呈现自范性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即晶体生长的速率要适当。熔融态物质快速冷却时不能得到晶体,如熔融态SiO2快速冷却得到看不到晶体外形的玛瑙,热液缓慢冷却则形成水晶。FeCl3、AlCl3等固体均易升华,其蒸气凝华则得到晶体。D项析出胆矾晶体(CuSO4·5H2O)。

4.如图为一块密度、厚度均匀的矩形样品,长为宽的两倍,若用多用电表沿两对称轴测其电阻均为R,则这块样品一定是()

A.金属B.半导体

C.非晶体D.晶体

考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与比较

题点晶体与非晶体性质的比较

答案 D

解析由于AB=2CD,而AB、CD间的电阻却相等,说明样品横向(AB)与纵向(CD)的导电性不同,具有各向异性,而晶体的特征之一是各向异性,非晶体则具有各向同性,故该样品为

晶体。

5.将一块缺角的胆矾晶体置于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浓度不变),发现缺角晶体变完整了。若溶剂不挥发,则这段时间内晶体和溶液的质量变化分别是()

A.晶体的质量变小,溶液的质量变大

B.晶体的质量变大,溶液的质量变小

C.晶体和溶液的质量都不变

D.无法确定

考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与比较

题点晶体与非晶体性质的比较

答案 C

解析胆矾晶体具有自范性,在适当条件下有自发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的性质。由于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因此胆矾晶体与饱和硫酸铜溶液间存在着溶解结晶平衡,整个过程中晶体和溶液的质量都不发生变化。

6.不能够支持石墨是晶体这一事实的选项是()

A.石墨和金刚石是同素异形体

B.石墨中的碳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C.石墨的熔点为3 625 ℃

D.在石墨的X-射线衍射图谱上有明锐的谱线

考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与比较

题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

答案 A

解析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有自范性、有固定的熔点、物理性质上体现各向异性、X-射线衍射图谱上有分立的斑点或明锐的谱线等特征,都是晶体在各个方面有别于非晶体的体现,故B、C、D能够支持石墨是晶体这一事实;而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与是否为晶体这两者之间并无联系,如无定形碳也是金刚石、石墨的同素异形体,却属于非晶体。题组二晶体结构的分析

7.下列有关晶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晶胞是晶体结构中的基本结构单元②根据晶体的不同,晶胞可以是多种形状③习惯采用的晶胞是平行六面体④晶胞都是正八面体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考点晶胞的结构分析

题点晶胞的结构特点

答案 A

8.(2019·济南月考)科学家把C60和K掺杂在一起制造出的物质具有超导性能,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物质中K和C60的个数之比为()

A.1∶1 B.2∶1 C.3∶1 D.4∶1

考点晶胞的结构分析

题点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答案 C

解析根据均摊法可知,该晶胞中K的个数为2×6×1

2

=6,C60的个数为1+8×1

8

=2,所以

该物质中K和C60的个数之比为6∶2=3∶1。

9.(2019·林州月考)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好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如图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与总粒子数之比为()

A.7∶8 B.13∶14

C.1∶1 D.26∶27

考点晶胞的结构分析

题点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答案 D

解析由题意知,一个氯化钠晶胞即为一个氯化钠纳米颗粒,则其表面粒子数=8+6+12=26,总粒子数=表面粒子数+中心粒子数=26+1=27。

10.如图所示为一种由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的结构模型,则它的化学式为()

A .Ti 4C 4

B .Ti

C C .Ti 14C 13

D .Ti 2C 考点 晶胞的结构分析 题点 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易错之处是把“气态团簇分子”当作晶胞处理,而错选A 或B 。由于该结构为“气态团簇分子”的结构,给出的结构就是一个“完整”的分子,因此结构中的每个原子都是构成分子的一部分。因该“气态团簇分子”结构中含有14个Ti 原子和13个C 原子,故该物质的化学式为Ti 14C 13。

11.硼和镁形成的化合物刷新了金属化合物超导的最高纪录。如图所示的是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镁原子间形成正六棱柱,且棱柱的上、下底面还各有一个镁原子;6个硼原子位于棱柱内。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Mg

B B .MgB 2

C .Mg 2B

D .Mg 3B 2 考点 晶胞的结构分析 题点 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答案 B

解析 棱柱内硼原子数为6,均属于这个晶胞;镁原子位于上、下面心(2个)及12个顶角,共有镁原子数为2×12+12×1

6

=3,则镁、硼原子个数之比为1∶2。

12.(2019·青岛检测)已知某化合物的晶体是由如图所示的最小结构单元密置堆积而成,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 mol该化合物中含有1 mol Y

B.1 mol该化合物中含有3 mol Cu

C.1 mol该化合物中含有2 mol Ba

D.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YBa2Cu3O6

考点晶胞的结构分析

题点关于晶胞的综合分析与计算

答案 D

解析由图可知,白球代表的Y原子位于长方体的8个顶点上,大黑球代表的Ba原子位于长方体的四条棱上,灰球代表的Cu原子位于长方体的内部,小黑球代表的O原子有的位于

长方体的内部、有的位于长方体的面上,运用均摊法可计算出Y原子个数为8×1

8

=1,Ba原

子个数为8×1

4=2,Cu原子个数为3,O原子个数为10×1

2

+2=7,故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YBa2Cu3O7。综上可知,D项错误。

13.如图,在金刚石网状结构中,含有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其中最小的环上有______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上的任意两个C—C键的夹角都是__________。

考点晶胞的结构分析

题点关于晶胞的综合分析与计算

答案6109°28′

解析由图看出最小的环上有6个C原子;每个碳原子与周围4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以该碳原子为中心,其他4个碳原子位于四个顶点的正四面体,故C—C键的夹角都是109°28′。

14.一种四方结构的超导化合物的晶胞如图1所示。晶胞中Sm 和As 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2所示

图中F -

和O 2-

共同占据晶胞的上、下底面位置,若两者的比例依次用x 和1-x 代表,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测定密度ρ和晶胞参数,可以计算该物质的x 值,完成它们关系表达式:ρ=____________________g·cm -

3。 考点 晶胞的结构分析

题点 关于晶胞的综合分析与计算 答案 SmFeAsO 1-x F x

2[281+16(1-x )+19x ]

a 2cN A ×10-

30

解析 由晶胞结构中各原子所在位置可知,该晶胞中Sm 个数为4×12=2,Fe 个数为1+4×

1

4=2,As 个数为4×12=2,O 或F 个数为8×18+2×1

2=2,即该晶胞中O 和F 的个数之和为2,

F -的比例为x ,O 2-的比例为1-x ,故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mFeAsO 1-x F x ,1个晶胞的质量为

2×[150+56+75+16×(1-x )+19x ]N A g =2×[281+16(1-x )+19x ]

N A

g ,

1个晶胞的体积为a 2c pm 3=a 2c ×10-30 cm 3,故密度ρ=

2[281+16(1-x )+19x ]

a 2cN A ×10

-30 g·cm -3。 15.(2019·长春月考)钇钡铜氧是一种新型节能高温超导体,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研究发现,此高温超导体中的Cu 元素有两种价态,分别为+2和+3,Y 元素的化合价为+3,Ba 元素的化合价为+2。

(1)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物质中Cu 2+

与Cu 3+

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晶胞的结构分析

题点 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答案 (1)YBa 2Cu 3O 7 (2)2∶1

解析 本题的疑难之处一是不会计算晶胞中氧原子的个数;二是在求Cu 2+与Cu 3+的个数比时不能灵活运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这一规律。(1)由图可知,该晶胞中N (Cu)=8×18+8×14=3,N (Ba)=2,N (Y)=1,N (O)=12×14+8×1

2=7。即该物质的化

学式为YBa 2Cu 3O 7。(2)根据题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再结合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2价铜与+3价铜的化合价之和为7,即N (Cu 2+)∶N (Cu 3+)=2∶1。

晶体晶胞结构

物质结构要点 1、核外电子排布式 外围核外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价电子定义:1、对于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 2、第四周期,包括3d与4S 电子 电子排布图 熟练记忆 Sc Fe Cr Cu 2、S能级只有一个原子轨道向空间伸展方向只有1种球形 P能级有三个原子轨道向空间伸展方向有3种纺锤形 d能级有五个原子轨道向空间伸展方向有5种 一个电子在空间就有一种运动状态 例1:N 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有4种 N原子有5个原子轨道 电子在空间的运动状态有7种 未成对电子有3个 ------------------------结合核外电子排布式分析 例2 3、区的划分 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符号 如Cu最后填入3d与4s 故为ds区 Ti 最后填入能级为3d 故为d区 4、第一电离能:同周期从左到右电离能逐渐增大趋势(反常情况:S2与P3 半满或全 满较稳定,比后面一个元素电离能较大) 例3、比较C、N、O、F第一电离能的大小 --------------- F >N>O>C 例4、某元素的全部电离能(电子伏特)如下:

I1 I2 I3 I4 I5 I6 I7 I8 23.6 35.1 54.9 77.4 113.9 138.1 739.1 871.1 回答下列各问: (1)I6到I7间,为什么有一个很大的差值?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4和I5间,电离能为什么有一个较大的差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有 __________________层。最外层电子构型为 ______________ 5、电负性: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无反常)------------F> O >N >C 6、对角线规则: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如:锂 和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铍和铝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以 及硼和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弱 7、共价键:按原子轨道重叠形式分为:σ键和π键 (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单键 -------- 1个σ键 双键------1个σ键和1个π键 三键---------1个σ键和2个π键 8、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等,价电子总数相等----------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 例5、N2 CO CN-- C22-互为等电子体 CO2 CS2 N2O SCN-- CNO-- N3- 互为等电子体 从元素上下左右去找等电子体,左右找时及时加减电荷,保证价电子相等。 9、应用VSEPR理论判断下表中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化学式σ键电子对数中心原子含有 孤对电子对数 VSEPR模型 分子立体构型杂化类型 ABn SO3

晶体的常识(晶胞)教学设计复习进程

晶体的常识(晶胞)教 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晶胞)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张霞 教学设想 从教材看,本章首先从人们熟悉的固体出发,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引出了晶体的特征和晶胞的概念。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研究晶体结构的最基本概念,教科书利用图片、比喻等方式介绍了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并通过例子介绍了如何计算晶胞中所含的原子数。 本教案选择《晶胞》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题,试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形象比喻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建构起晶胞的概念,通过动手制作晶胞模型并把自己制作的晶胞模型拼凑成晶体模型,体会晶胞与晶体之间的关系;再以课本上的问题设置矛盾,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的适当点拨,总结归纳出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与晶胞的关系,体会由晶胞“无隙并置”构成晶体的过程。 2.通过自学讨论,掌握不同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借助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建构抽象的空间结构。 2.知道研究晶体结构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进一步形成求真务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形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若干晶体和晶胞,组织学生讨论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动手制作晶胞模型,引导学生建立以晶胞为基本结构研究晶体的思想,结合课本图3-7铜晶胞,展示实物模型,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一个晶胞里只含4个铜原子?学生自学、讨论并归纳出立方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然后设置问题:如果为三棱柱晶胞或者六棱柱晶胞,又该如何计算?举一反三,巩固了学生对空间结构的理解和计算。最后利用课本学与问与课后习题3,进行训练反思。 三、教学过程设计 [多媒体演示](1)不同类型的晶体图片:玛瑙、水晶、碘等; (2)同一晶体,不同大小的图片。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学习目标] [知识梳理]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的自范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体呈自范性的条件之_.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得到晶体一般有三条途径:⑴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晶体的熔点较 ___________ ,而非晶体的熔点__________________ ,区分晶体与非晶体 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晶胞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晶胞。 [方法导引]

晶胞中粒子数的计算方法: 晶体结构类习题最常见的题型就是已知晶胞的结构而求晶体的化学式。解答这类习题首先要明确一个概 念:由晶胞构成的晶体,其化学式不一定是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原子,而是表示每个晶胞中平均含有各类原子的个数,即各类原子的最简个数比。解答这类习题,通常采用分摊法。 在一个晶胞结构中出现的多个原子,这些原子并不是只为这个晶胞所独立占有,而是为多个晶胞所共有, 那么,在一个晶胞结构中出现的每个原子,这个晶体能分摊到多少比例呢。这就是分摊法。分摊法的根本目的就是算出一个晶胞单独占有的各类原子的个数。 分摊法的根本原则是:晶胞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原子如果是被x个晶胞所共有,那么,每个晶胞对这个原子 分得的份额就是1/X。 下面对立体晶胞进行详细分析。在立体晶胞中,原子可以位于它的顶点,也可以位于它的棱上,还可以在 它的面上(不含棱),当然,它的体内也可以有原子; 每个顶点被8个晶胞共有,所以晶胞对自己顶点上的每个原子只占1/8份额; 每条棱被4个晶胞共有,所以晶胞对自己棱上的每个原子只占1/4份额; 每个面被2个晶胞共有,所以晶胞对自己面上(不含棱)的每个原子只占1/2份额; 晶胞体内的原子不与其他晶胞分享,完全属于该晶胞。 1.每个晶胞涉及同类A数目m个,每个A为n个晶胞共有,则每个晶胞占有A: mx 1/n。 2 ?计算方法 例1 .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态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晶体的常识教案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晶体的有关常识,知道什么是晶体,什么是晶胞。 2、从微观角度认识晶体的排列方式,会简单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3、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认识在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教学重点:晶体、晶胞概念。 教学难点: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教学过程: [导课]走进化学实验室,你能见到许多固体,如蜡状的白磷(P4)、黄色的硫黄、紫黑色的碘(I2)和高锰酸钾(KMnO4)、蓝色的硫酸铜(CuSO4·5H20)、白色的碳酸钙等。放眼世界,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也都是固体。你一定还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更多的固体,如金属、玻璃、陶瓷、砖瓦、水泥、塑料、橡胶、木材…… 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是晶体,只有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板书]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投影] [思考] [ [ 发生的过程。不过,“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水能白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就不能下泻。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有时得到晶体,但凝固速率过快,常常只得到看不到多面体外形的粉末或没有规则外形的块状物。 [板书]1、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投影]

[讲述]最有趣的例子是天然的水晶球。水晶球是岩浆里熔融态的Si02侵入地壳内的空洞冷却形成的。剖开水晶球,常见它的外层是看不到晶体外形的玛瑙,内层才是呈现晶体外形的水晶。其实,玛瑙和水晶都是二氧化硅晶体,不同的是,玛瑙是熔融态Si02快速冷却形成的,而水晶则是热液缓慢冷却形成的。 [讨论]除以上水晶和玛瑙是熔融态冷却得到的,根据所学知识还有那些方法得到晶体? [汇报并板书] 2、得到晶体一般有三条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投影]硫晶体、碘晶体、硫酸铜晶体的获得 [分组实验1] 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少量碘,用一个表面皿盖在小烧杯上,并在表面皿上加少量冷水。把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分组实验2]用显微镜观察几种晶体结构:(K2Cr2O7、KNO3、萘) [板书]3、晶体的自范性是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投影] [自学] [提问]什么是晶体的各向异性? [板书]4、晶体的特点①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②各向异性;③晶体的熔点较固定。 [讲述]各向异性:像人们在观察大幅图案画时的视觉感受,对不同的图案画的感受当然是不同的,而对于同一幅图案画来说,由不同的方向审视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同样反映了晶体内部质点排列的有序性,而且通过这些性质可以了解晶体的内部排列与结构的一些信息。而非晶体则不具有物理性质各向异性的特点。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相关的科学视野。 [分组探讨]1、某同学在网站土找到一张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5所示,这张图说明

第三章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晶体有自范性 B.晶体内部粒子的排列高度有序 C.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常会表现出各向异性 D.粉末状固体一定不是晶体 解析:晶体的特点有:内部粒子排列高度有序性、有自范性和各向异性。当晶体的晶粒较小时,即为粉末状,故D不正确。 答案:D 2.关于晶体的自范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破损的晶体能够在固态时自动变成规则的多面体 B.缺角的氯化钠晶体在饱和NaCl溶液中慢慢变为完美的立方体块 C.圆形容器中结出的冰是圆形的,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 D.由玻璃制成规则的玻璃球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 解析:晶体的自范性指的是在适宜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的性质,这一适宜条件一般指的是自动结晶析出的条件,A选项所述过程不可能实现;C选项中的圆形并不是晶体冰本身自发形成的,而是受容器的限制形成的;D项中玻璃是非晶体。 答案:B 3.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如蓝晶石(Al2O3·SiO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又如石墨在与层垂直的方向上的导电率是与层平行的方向上的导电率的1/104。晶体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 ①硬度②导热性③导电性④光学性质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晶体的各向异性反映了晶体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表现在硬度、导热性、导电性、光学性质等方面。 答案:D 4.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降温,析出的固体不是晶体 B.假宝石往往是玻璃仿造的,可以用划痕的方法鉴别宝石和玻璃制品 C.石蜡和玻璃都是非晶体,但它们都有固定的熔点 D.蓝宝石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一定相同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第三章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 2、学会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晶体的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前面我们讨论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对于化学键的形成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知道组成千万种物质的质点可以是离子、原子或分子。又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物质主要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下面我们观察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 [投影]:1、蜡状白磷; 2、黄色的硫磺; 3、紫黑色的碘; 4、高锰酸钾 [讲述]:固体是大家司空见惯的物质状态,但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固体都是晶体,如上面展示的都是晶体,只要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那么晶体与非晶体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 [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 [板书]: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大家已学过晶体与非晶体,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回答]:学生: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 [讲解]: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这只是晶体与非晶体的表观现象,那么他们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异呢? [投影]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板书]:自范性:晶体能自发性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解释]: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得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 [板书]:注意:自范性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投影]:通过影片播放出,同样是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的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水晶的过程。 [设问]:那么得到晶体的途径,除了用上述的熔融态物质冷却的方法,还有没有其它途径呢?你能列举哪些? [板书]:2、晶体形成的一般途径: (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晶体常识练习

晶体的常识 一、选择题(共48分) 1.下列物质都是固体,其中不是晶体的是( ) ①橡胶 ②石墨 ③冰 ④干冰 ⑤冰醋酸 ⑥石蜡 ⑦玻璃 A .①⑥⑦ B .①②⑦ C .②④⑤⑦ D .①③⑥⑦ 2.现有四种晶体,其构成粒子(均为单原子核粒子)排列方式如下图所示,其化学式正确的是( ) 3.(双选题)下图中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的熔化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是晶体 B .b 是晶体 C .a 是非晶体 D .b 是非晶体 4. 2001年报道硼和镁形成的化合物刷新了金属化合物超导的最高纪录。如右图所示的是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镁原子间形成正六棱柱,且棱柱的上下底面还各有一个镁原子;6个硼原子位于棱柱内。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MgB B .MgB 2 C .Mg 2B D .Mg 3B 2 5.已知CsCl 晶体的密度为ρ g/cm 3,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相邻两个Cs +的核间距为a cm ,如图所示,则CsCl 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A .N A ·a 3·ρ B.N A ·a 3·ρ6 C.N A ·a 3·ρ4 D.N A ·a 3·ρ8 6.不能够支持石墨是晶体这一事实的选项是( ) A .石墨和金刚石是同素异形体 B .石墨中的碳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C .石墨的熔点为3 625 ℃ D .在石墨的X -射线衍射图谱上有明锐的谱线 7.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降温,析出的固体不是晶体

B.假宝石往往是玻璃仿造的,可以用划痕的方法鉴别宝石和玻璃制品 C.石蜡和玻璃都是非晶体,但它们都有固定的熔点 D.蓝宝石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一定相同 8.最近发现,只含镁、镍和碳三种元素的晶体竟然也具有超导性。鉴于这三种元素都是常见元素,从而引起广泛关注。该新型超导晶体的一个晶胞如图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CNi3 A.Mg B.MgC2Ni C.MgCNi2 D.MgCNi3 9.下列有关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均为晶体B.晶体具有自范性,非晶体没有自范性 C.晶体研碎后即变为非晶体D.将玻璃加工成规则的固体即变成晶体 10.(双选题)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就是固体B.有些晶体是纯净物,有些晶体是混合物 C.晶体从外观上看是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D.不同的晶体可能有不同的几何形状 11.普通玻璃和水晶的根本区别在于() A.外形不一样 B.普通玻璃的基本构成微粒无规则排列,水晶的基本构成微粒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C.水晶有固定的熔点,普通玻璃无固定的熔点 D.水晶可用于能量转换,普通玻璃不能用于能量转换 12.有四种晶体,其粒子排列方式如下图所示,其中化学式不是MN的是() 二、填空题(共52分) 13.(9分)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都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其中含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 数目的顶角,每个顶角各有一个硼原子,如图所示,请回答: (1)B—B键键角为________。 (2)晶体硼中硼的原子个数为________; B—B键有______条。 14.(12分)有一种蓝色的晶体,它的结构特征是Fe2+和Fe3+分别占据立方体互不相邻的顶点,立方体的每条棱上均有一个CN-。

典型晶体晶胞结构

典型晶体晶胞结构 原子晶体分子晶体混合型晶体 离子晶体 金属晶体 1.元素Cu的一种氯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13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式 是,它可与浓盐酸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配合物 H n W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011山东高考) 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晶体密度为 ag·cm-3,A 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 CaO晶胞体积为cm3。 3.(2011新课标全国)六方氮化硼BN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晶苞边长为361.5pm,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含有______各氮原子、________各硼原子,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_______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

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 )。 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叫做晶胞,金刚石晶胞是立方体,其中8个顶点有8个碳原子, 6个面各有6个碳原子,立方体内部还有4个碳原子,如图所示。所以金刚石的一个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8×1/8+6×1/2+4=8,因此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应该含有4个N 和4个B 原子。由于立方氮化硼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N 和4个B 原子,其质量是 g 2510 02.6423??是,立方体的体积是(361.5cm)3,因此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 g·cm -3。 4.(4)元素金(Au )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 同族,Au 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一种铜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Cu 原子处于面心,Au 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合金中Cu 原子与Au 原子数量之比为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4)Au 电子排布或类比Cu ,只是电子层多两层,由于是面心立方,晶胞内N (Cu )=6×21=3,N (Au )=8×8 1=1; (5)上述晶体具有储氢功能,氢原子可进入到由Cu 原子与Au 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若将Cu 原子与Au 原子等同看待,该晶体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为CaF 2的结构相似,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应为_____。H 8AuCu 3 5.(2010山东卷)铅、钡、氧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是:Pb 4+处于立方晶胞顶点,Ba 2+ 处于晶胞中心,O 2-处于晶胞棱边中心,该化合物化学式为 ,每个Ba 2+与 个O 2-配位。 6.(4) 2CaC 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 晶体的相似(如右图所示),但2CaC 晶体 中含有的中哑铃形22C -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2CaC 晶体中1个2Ca +周围距离最近的22C -数目为 。 7.(09江苏卷21 A )③在1个Cu 2O 晶胞中(结构如图所示),所包 含的Cu 原子数目为 。

晶体相关基础知识

石英晶体基本常识 一、基础概念 1、石英晶体谐振器:利用石英晶体的逆电压效应制造具有选择频率和稳定频率的无线电元件。 电介质由于外界的机械作用,(如压缩?伸拉)而在其內部产生变化,产生表面电荷的现象,叫压电效应,如果将具有压电效应的介质至于外电场中,由于电场的作用,会引起介质內部正负电荷中心位移,而这一位移产生效应为逆压电效应 2、晶片的主要成分SiO2(二氧化硅)密度:2.65g/cm3分子量:60.06 3、振动模式晶体分为以下两类: AT 基频:BT 在振动模式最低阶次的振动频率 CT DT 3次 泛音:5次晶体振动的机械谐波,泛音频率与基频频率之比, 7次接近整倍数,又不是整倍数。 9次 AT与BT如何区分 1)通过测量晶片厚度 AT厚度t=1670/F0 F0-晶体标称频率 BT厚度t=2560/F0 2)通过温选根据晶片的拟合曲线来确定 3)通过测量晶体的C0、C1、TS、L、T来确定 4、按规格分为:HC-49S,HC-49U,HC-49S/SMD,表晶(3*8、2*6),UM系列等 HC-49S HC-49U HC-49S/SMD 表晶 陶瓷SMD 钟振UM系列 5、标称频率:晶体技术条件中所给定的频率,如4.000MHz,12.000MHz,25.000MHz等 6、调整频差:在规定条件下,基准温度时,工作频率相对于标称频率所允许的偏离值(如: ±30ppm、±25ppm)

7、串联谐振频率(FR):晶体本身固有的频率 8、负载谐振频率(FL):在规定条件下,晶体与一负载电容相并联或相串联,其组合阻抗呈现 出来的谐振频率。 9、负载电容:在振荡电路中晶体两脚之间所有的等效电容量之和.在通常情况下IC厂家在规格书中都会给出推荐的晶体匹配电容. 说明:负载电容CL是组成振荡电路时的必备条件。在通常的振荡电路中,石英晶体谐振器作为感抗,而振荡电路作为一个容抗被使用。也就是说,当晶体两端均接入谐振回路中,振荡电路的负阻抗-R和电容CL即被测出,这时,这一电容称为负载电容。负载电容和谐振频率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负载电容小时,频率偏差量大,当负载电容提高时,频率偏差量减小。当振荡电路中的负载电容减少时,谐振频率发生较大的偏差,甚至当电路中发生一个小变化时,频率的稳定性就受到巨大影响。负载电容可以是任意值,但10-30PF会更佳。 10、温度频差(F/T):在规定条件下,工作温度范围内,相对于基准温度时工作频率允许的偏离 值 11、基准温度:25±2℃,湿度:50%±10% 12、谐振电阻(RR):在规定条件下,晶振在谐振频率时的等效电阻 13石英晶体谐振器等效电路 石英晶体谐振器的振动实质上是一种机械振动。实际上,石英晶体谐振器可以被一个具有电子转换性能的两端网络测出。这个回路包括L1、C1,同时C0作为一个石英晶体的绝缘体的电容被并入回路,与弹性振动有关的阻抗R1是在谐振频率时石英晶体谐振器的谐振阻抗。(见图1)

[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晶胞)知识分享.docx

[ 教学设计 ] 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晶胞)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张霞 教学设想 从教材看,本章首先从人们熟悉的固体出发,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引出了晶体的特征和晶胞的概念。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研究晶体结构的最基本概念,教 科书利用图片、比喻等方式介绍了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并通过例子介绍了如何计算晶胞中所含的 原子数。 本教案选择《晶胞》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题,试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形象比喻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建构起晶胞的概念,通过动手制作晶胞模型并把自己制作的晶胞模型拼凑成晶体 模型,体会晶胞与晶体之间的关系;再以课本上的问题设置矛盾,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 师的适当点拨,总结归纳出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力。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与晶胞的关系,体会由晶胞“无隙并置”构成晶体的过程。 2.通过自学讨论,掌握不同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借助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建构抽象的空间结构。 2.知道研究晶体结构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进一步形成求真务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形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若干晶体和晶胞,组织学生讨论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动手制作晶胞模型,引导学生建立以晶胞为基本结构研究晶体的思想,结合课本 图 3-7 铜晶胞,展示实物模型,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一个晶胞里只含 4 个铜原子?学生自学、 讨论并归纳出立方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然后设置问题:如果为三棱柱晶胞 或者六棱柱晶胞,又该如何计算?举一反三,巩固了学生对空间结构的理解和计算。最后利用课本学与问与课后习题3,进行训练反思。

人教版选修3 第1节 晶体的常识 作业

第1节晶体的常识 基础练 1.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 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X-射线通过玻璃态水时,能产生谱线 解析玻璃态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故玻璃态水不是晶体,X-射线通过玻璃态水时不能产生谱线,因密度与普通水相同,故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时体积不变。 答案 C 2.下图为一块密度、厚度均匀的矩形样品,长为宽的两倍,若用多用电表沿两对称轴测其电阻均为R,则这块样品一定是( ) A.金属 B.半导体 C.非晶体 D.晶体 解析由于AB=2CD,而AB、CD间的电阻却相等,说明样品横向(AB)与纵向(CD)的导电性不同,具有各向异性,而晶体的特征之一是各向异性,非晶体则具有各向同性,故该样品为晶体。 答案 D

3.如图是某固体的微观结构示意图,请认真观察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会自动形成有规则几何外形的晶体 B.Ⅰ形成的固体物理性质有各向异性 C.Ⅱ形成的固体一定有固定的熔、沸点 D.二者的X -射线图谱是相同的 解析 观察结构图知,Ⅰ中微粒呈周期有序排列,Ⅱ中微粒排布不规则,故Ⅰ为晶体,Ⅱ为非晶体。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具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用X -射线检验两者,图谱明显不同。 答案 B 4.某晶体的晶胞为如图所示的正三棱柱,该晶体中X 、Y 、Z 三种粒子数之比是( ) A.3∶9∶4 B.1∶4∶2 C.2∶9∶4 D.3∶8∶4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顶角及棱上的粒子被几个结构单元共用。题图中不是一 个平行六面体晶胞,而是一个正三棱柱结构的晶胞,它分摊到的粒子为顶角粒子的112 ,水平棱上粒子的14,竖直棱上粒子的16 及内部的所有粒子,X 都在顶角,6个Y 在水平棱上,3个Y 在竖直棱上,Z 位于内部,所以X 、Y 、Z 三种粒子数之比为(6×112)∶(6×14 +

晶体的常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晶体的初步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2、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 3、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觉得物质性质”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点】晶体、晶胞的概念。 【教学难点】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教学过程】 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是晶体,只有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板书] 第三章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投影]常见的晶体(或展示实物): [思考]晶体规则的几何外型与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的存在什么关系? [投影]表3-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自范性微观结构 晶体有(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型)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的有序排列 非晶体没有(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型)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讲解] 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所谓自发过程,即自动发生的过程。不过,“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水能白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就不能下泻。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有时得到晶体,但凝固速率过快,常常只得到看不到多面体外形的粉末或没有规则外形的块状物。 [板书]1、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投影]图3-1天然水晶球里的玛瑙和水晶。 [讲述]最有趣的例子是天然的水晶球。水晶球是岩浆里熔融态的si02侵入地壳内的空洞冷却形成的。剖开水晶球,常见它的外层是看不到晶体外形的玛瑙,内层才是呈现晶体外形的水晶。其实,玛瑙和水晶都是二氧化硅晶体,不同的是,玛瑙是熔融态si02快速冷却形成的,而水晶则是热液缓慢冷却形成的。 [讨论]除以上水晶和玛瑙是熔融态冷却得到的,根据所学知识还有那些方法得到晶体? [汇报并板书] 2、得到晶体一般有三条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投影]硫晶体、碘晶体、硫酸铜晶体的获得 [分组实验1] 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少量碘,用一个表面皿盖在小烧杯上,并在表面皿上加少量冷水。把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3、晶体的自范性是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投影]晶体二氧化硅与非晶体二氧化硅微粒排列情况: [自学]晶体特点自然段。 [提问]什么是晶体的各向异性? [板书]4、晶体的特点①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②各向异性;③晶体的熔点较固定。 [讲述]各向异性:像人们在观察大幅图案画时的视觉感受,对不同的图案画的感受当然是不同的,而对于同一幅图案画来说,由不同的方向审视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晶体

第三章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微观角度理解晶体的结构特征,并能结合晶体的特点判断晶体与非晶体。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运用多种晶体模型来描述和解释有关晶体性质的现象,形成分析晶胞结构的思维模型(均摊法),能根据晶胞的结构确定微粒个数及化学式。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概念 (1) 晶体:内部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如金刚石、食盐、干冰等。 (2)非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的固体物质。如橡胶、玻璃、松香等。 2.晶体特点 (1)晶体具有自范性。 ①自范性:是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②实质: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2)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 (3)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它是指在不同的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 3.获取途径 (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1)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比较硬度() (2)凡有规则外形的物体就一定是晶体() (3)一种物质不是晶体就是非晶体() (4)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5)晶体一定是固体,固体不一定是晶体() (6)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一定得到晶体() (7)粉末状固体也可能是晶体() 答案(1)×(2)×(3)×(4)√(5)√(6)×(7)√ 1.①晶体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因此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吸热,温度不断地升高。③普通玻璃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性质相同。④晶体和非晶体之间不可以相互转化。上述关于晶体和非晶体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④ 解析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的物理性质不同,非晶体和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故①错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吸热,但需要破坏化学键,具有固定的熔点,故②错误;普通玻璃属于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性质相同,故③正确;理论和实验证明非晶体具有不稳定状态,在适当的条件下会变成晶体,故④错误。 2.如图是a、b两种不同物质的熔化曲线。 由图可知____是晶体,________是非晶体。 答案a b 解析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不具有固定的熔点。由图像可知,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则b为非晶体;a曲线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晶体全部熔化之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则a为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非晶体 自范性(本质区别) 有无

高中化学选修三几种典型晶体晶胞结构模型总结

学生版:典型晶体模型 晶体晶体结构晶体详解 原子晶体 金 刚石 (1)每个碳与相邻个碳以共价键 结合, 形成体结构 (2)键角均为 (3)最小碳环由个C组成且六个原子不 在同一个平面内 (4)每个C参与条C—C键的形成,C 原子数与C—C键数之比为 S iO 2 (1)每个Si与个O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 四面体结构 (2)每个正四面体占有1个Si,4个“ 1 2 O”,n(Si)∶n(O)= (3)最小环上有个原子,即个O,个 Si 分子晶体 干 冰 (1)8个CO 2 分子构成立方体且在6个面心 又各占据1个CO 2 分子 (2)每个CO 2 分子周围等距紧邻的 CO 2 分子 有个 冰 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个水分子,以 相连接,含1 mol H 2 O的冰中,最多可形成 mol“氢键”。 N aCl(型) 离 子晶 体 (1)每个Na+(Cl-)周围等距且紧邻的 Cl-(Na+)有个。每个Na+周围等距且紧邻 的 Na+有个 (2)每个晶胞中含个Na+和个Cl-

C sCl (型) (1)每个Cs+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l-有个,每个Cs+(Cl-)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s+(Cl-) 有个 (2)如图为个晶胞,每个晶胞中含 个Cs+、个Cl- 金属晶体 简 单六 方堆 积 典型代表Po,配位数为,空间利用率 52% 面 心立 方 最 密堆 积 又称为A 1 型或铜型,典型代表, 配位数为,空间利用率74% 体 心立 方 堆 积 又称为A 2 型或钾型,典型代表, 配位数为,空间利用率68% 六 方最 密 堆 积 又称为A 3 型或镁型,典型代表, 配位数为,空间利用率74% 混合晶体石墨 (1)石墨层状晶体中, 层与层之间的作用是 (2)平均每个正六边形 拥有的碳原子个数是,C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人教版选修三)

第三章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晶体的初步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2、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 3、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点】晶体、晶胞的概念。 【教学难点】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教学过程】 [导入]走进化学实验室,你能见到许多固体,如蜡状的白磷(P4)、黄色的硫黄、紫黑色的碘(I2)和高锰酸钾(KMnO4)、蓝色的硫酸铜(CuSO4?5H20)、白色的碳酸钙等。放眼世界,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也都是固体。你一定还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更多的固体,如金属、玻璃、陶瓷、砖瓦、水泥、塑料、橡胶、木材…… 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是晶体,只有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板书] 第三章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投影]常见的晶体(或展示实物): [思考]晶体规则的几何外型与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的存在什么关系? [投影]表3-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自范性微观结构 晶体有(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型)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的有序排列 非晶体没有(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型)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讲解] 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所谓自发过程,即自动发生的过程。不过,“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水能白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就不能下泻。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有时得到晶体,但凝固速率过快,常常只得到看不到多面体外形的粉末或没有规则外形的块状物。[板书]1、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投影]图3-1天然水晶球里的玛瑙和水晶。 [讲述]最有趣的例子是天然的水晶球。水晶球是岩浆里熔融态的Si02侵入地壳内的空洞冷却形成的。剖开水晶球,常

晶体的常识(公开课)

晶体的常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2、掌握晶体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常识、情感经验从宏观特征逐步过渡到微观特征,认真把握内部有序造就了外部有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晶体内部微观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务实严谨的学习作风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内部有序造就了外部有序”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教学难点】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晶体的物理性质 【教学过程】 【引言】走进化学实验室,我们能见到很多的固体。例如黄色的硫磺、紫黑色的碘、蓝色的硫酸铜、白色的碳酸钙等。放眼世界,自然界中有绝大多数的物质是固体。生活中常见的更多也是固体,例如金属、玻璃、陶瓷、砖瓦、木材等等。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以下这些美丽的晶体。 【ppt投影】图片展示 图一:亚洲之星,天然蓝宝石,产于缅甸,是世界著名珍宝 图二:柯伊诺尔,又名光明之山,是世界最古老名钻。曾用来制作王后伊丽莎白的王冠。象征着财富和权利,也引发了无数次血腥屠杀和争斗。许多一度拥有它的君王,最终厄运当头。图三:希望之星,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海洋之星”是以现实中“希望之星”为原型的。它重45.52克拉,具有极其罕见的深蓝色。它给拥有的它的主人也带来了厄运。 图四:最大的绿色钻石金绿石猫眼 图五:英王权杖英帝国王冠 图六:祖母绿猫眼石紫水晶黄水晶 图七:自然界美丽的雪花 【提问】刚才我们欣赏了那么多美丽的晶体,现在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以下哪些是晶体?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1、4、6。因为它们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师】回答得很正确。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晶体有什么特点和性质,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投影+板书】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一、晶体和非晶体 1、定义 晶体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例如NaCl、I2、金刚石等。 非晶体是无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例如:松香、蜡烛、玻璃等 2、分类

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过关训练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3)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过关训练试题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同一物质有时可以是晶体,有时可以是非晶体 B.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确定有没有固定的熔点 C.雪花是水蒸气凝华得到的晶体 D.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可以得到晶体 2.不能够支持石墨是晶体这一事实的选项是( A) A.石墨和金刚石是同素异形体 B.石墨中的碳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C.石墨的熔点为3 625 ℃ D.在石墨的X-射线衍射图谱上有明锐的谱线 【解析】: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有序排列(B项)、有自范性、有固定的熔点(C项)、物理性质上体现各向异性、X-射线衍射图谱上有分明的斑点或明锐的谱线(D项)等特征,都是晶体在各个方面有别于非晶体的体现。而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与是否为晶体这两者之间并无联系,如无定形碳也是金刚石、石墨的同素异形体,却属于非晶体。 3.将一块缺角的胆矾晶体置于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浓度不变),发现缺角晶体变完整了。若溶剂不挥发,则这段时间内晶体和溶液的质量变化分别是( C) A.晶体的质量变小,溶液的质量变大 B.晶体的质量变大,溶液的质量变小 C.晶体和溶液的质量都不变 D.无法确定 【解析】:胆矾晶体具有自范性,有自发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的性质。由于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因此胆矾晶体与饱和硫酸铜溶液间存在着溶解结晶平衡,整个过程中晶体和溶液的质量都不发生变化。 4.水的状态除了气态、液态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 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玻璃态水属于晶体 【解析】:由题给条件知,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态,不存在晶体结构,故D错误。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时密度不变,说明在此变化中体积不发生变化。 5.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好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如图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与总粒子数的比值为( D) A.7∶8 B.13∶14 C.1∶1 D.26∶27 6.某晶体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这种晶体中A、B、C三种粒子数之比是( B)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完美版

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教学内容: 1.掌握杂化轨道理论、 2.掌握两种类型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 3.了解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初步知识,讨论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时数:6学时 分子结构包括: 1.分子的化学组成。 2.分子的构型:即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布,键长,键角和几何形状等。 3.分子中原子间的化学键。 化学上把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称为化学键。化学键可 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第一节共价键理论 1916年,路易斯提出共价键理论。 靠共用电子对,形成化学键,得到稳定电子层结构。 定义:原子间借用共用电子对结合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对共价键的形成的认识,发展提出了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1.1共价键的形成 1.1.1 氢分子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应用量子力学) 当两个氢原子(各有一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相互靠近,到一定距离时,会发生相互作用。每个H原子核不仅吸引自己本身的1s电子还吸引另一个H原子的1s电子,平衡之前,引力>排斥力,到平衡距离d,能量最低: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H原子的玻尔半径:53pm,说明H2分子中两个H原子的1S轨道必然发生重叠,核间形成一个 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较大的区域。这样,增强了核间电子云对两核的吸引,削弱了两核间斥力,体系能量降低,更稳定。(核间电子在核间同时受两个核的吸引比单独时受核的吸引要小,即位能低,∴能量低)。

1.1.2 价键理论要点 ①要有自旋相反的未配对的电子 H↑+ H↓ -→ H↑↓H 表示:H:H或H-H ②电子配对后不能再配对即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只能和同数目的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成键。如:N:2s22p3,N≡N或NH3 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③原子轨道的最大程度重叠 (重叠得越多,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 1.1.3 共价键的类型 ①σ键和π键(根据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而分类) s-s :σ键,如:H-H s-p :σ键,如:H-Cl p-p :σ键,如:Cl-Cl π键, 单键:σ键 双键:一个σ键,一个π键 叁键:一个σ键,两个π键 例:N≡N σ键的重叠程度比π键大,∴π键不如σ键牢固。 σ键π键 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头碰头肩并肩 能单独存在不能单独存在 沿轴转180O符号不变符号变 牢固程度牢固差 含共价双键和叁键的化合物的重键容易打开,参与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