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书名

经典古书名

《大学》《法言》《衡论》《礼记》《忍经》《孟子》《论语》《论衡》《孝经》《说苑》《申鉴》《尚书》《新论》《新序》《仪礼》《中庸》《传习录》《荀子》《周礼》《忠经》《近思录》《孔丛子》《盐铁论》《春秋繁露》《法言义疏》《大学章句》《大戴礼记》《春秋左传》《大戴礼记》《大学章句》《法言义疏》《韩诗外传》《贾谊新书》《孔子家语》《刘向说苑》《孟子集注》《论语集注》《论笺校正外》《陆贾新语》《太极图说》《续近思录》《中庸集注》《中庸章句》《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开宗明义章》《王阳明全集》《儒门经济长短经》《大学章句集注》《陆贾新语注释》道家经典《管子》《老子》《列子》《清戒》《庄子》《百字碑》《翠虚篇》《翠虚吟》《大道论》《道窍谈》《地理说》《福寿论》《关尹子》《管窥编》《淮南子》《还源篇》《黄庭经》《慧命经》《金丹歌》《楞严经》《七破论》《敲爻歌》《日用经》《入药镜》《十二叹》《十二笑》《说戒喻》《胎息经》《太玄经》《天口篇》《通关文》《悟道录》《悟真篇》《西升经》《下苦歌》《泄天机》《修道辩》《玄肤论》《玄要篇》《玄珠录》《训世文》《阴骘文》《玉皇经》《指玄篇》《坐忘论》《韬光歌》《?i冠子》《百回详注》《百字碑注》《碧苑坛经》《常清静经》《唱道真言》《初真十戒》《大成捷要》《大丹直指》《大道真传》《道门语要》

《恨六贼歌》《黄帝四经》《既济真经》《金丹妙诀》《金丹问答》《金丹要诀》《金丹真传》《金华宗旨》《金仙证论》《敬日月文》《孔易阐真》《炼阴精歌》《灵宝毕法》《吕祖心经》《七言律诗》《青华秘文》《三车秘旨》《神室八法》《水石闲谈》《谭子化书》《天仙心传》《通玄真经》《铜符铁卷》《五篇灵文》《五言律诗》《悟真直指》《西游原旨》《西游箴言》《象言破疑》《修真辩难》《修真后辨》《修真后辩》《修真九要》《玄机直讲》《玄科戒律》《玄谭全集》《延生心经》《玉井奥诀》《云笈七签》《蛰龙睡功》《正易心法》《周易阐真》《赤文洞古经》《道德经真义》《得道了身经》《洞天福地记》《还丹复命篇》《还源篇阐微》《黄帝阴符经》《金丹就正篇》《金丹四百字》《金丹直指歌》《金关玉锁诀》《老君说十戒》《老君说五戒》《乐育堂语录》《礼经祝三首》《灵宝度人经》《灵源大道歌》《吕祖鼎器歌》《吕祖黄鹤赋》《吕祖修养经》《吕祖真经歌》《梅华问答编》《破迷正道歌》《奇经八脉考》《敲爻歌直解》《四百字真义》《太平经合校》《太上感应篇》《养性延命录》《指玄访道篇》《钟吕传道集》《周易参同契》《紫清指玄集》《参同契三相类》《赤松子中诫经》《丹阳修真语录》《丹阳真人语录》《道情诗词杂著》《二懒开关心话》《涵三语录节选》《化胡经十二戒》《金丹四百字解》《九鼎神丹经诀》《酒色财气四调》《老君二十七戒》《内炼

金丹心法》《栖云真人语录》《三宝大有金书》《上品丹法节次》《受持八戒斋文》《太乙金华宗旨》《天仙道程宝则》《天隐子养生书》《无根树词注解》《悟元仙师二说》《仙佛合宗语录》《消灾护命妙经》《性命法诀明指》《修真辩难参证》《又戒道者四词》《中极三百大戒》《抱朴子(内篇)》《参同契经文直指》《参同契直指笺注》《洞玄灵宝定观经》《海内十洲三岛记》《黄庭遁甲缘身经》《金丹四百字注释》《吕祖泌园春丹词》《妙林经二十七戒》《劝世修理坟墓文》《上阳子金丹大要》《思微定志经十戒》《孙不二元君法语》《琐言续太虚集录》《太上老君内观经》《太上十三经注解》《天仙道戒忌须知》《养生十三则阐微》《阴真君还丹歌注》《重阳立教十五论》《参同契直指三相类》《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关圣帝君觉世宝训》《如是我闻关窍要旨》《太霄琅书十善十恶》《天仙正理直论增注》《性命双修万神圭旨》《修斋求道当奉十戒》《李祖师女宗双修宝筏》《吕祖师三尼医世功诀》《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西王母女修正余十则》《元始四十九章修道经》《证道一贯真机易简录》《大通祖师训诫门人之说》《吕祖三尼医世说述管窥》《老君太上虚无自然本起经》《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太上说南斗延寿度人妙经》《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并叙)》《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释家经典《心经》《百喻经》《弘明集》《金

刚经》《信心铭》《八吉祥经》《传心法要》《佛说斋经》《佛所行赞》《佛遗教经》《金刚决疑》《净土玄门》《净土要典》《楞严大意》《六祖坛经》《弥陀疏钞》《菩萨学处》《求子之道》《寿康宝鉴》《无量义经》《五母子经》《学佛行仪》《一函遍复》《一梦漫言》《银色女经》《玉耶女经》《竹窗随笔》《最上乘论》《阿难七梦经》《八大人觉经》《八佛名号经》《大乘起信论》《佛七开示录》《佛说布施经》《佛说戒香经》《佛说进学经》《佛说九横经》《佛说慢法经》《佛说譬喻经》《佛说耶只经》《佛说越难经》《佛说转有经》《佛说孛经钞》《佛遗教经解》《观经四帖疏》《华严三昧章》《净土十疑论》《楞严经通议》《楞严经悬镜》《楞伽经义记》《临终三大要》《弥陀圆中钞》《劝注重因果》《人生之最后》《十善业道经》《四十二章经》《随念三宝经》《万善同归集》《浴佛功德经》《圆觉经略释》《赞僧功德经》《缁门崇行录》《犍陀国王经》《禅林僧宝传》《蕅益大师法语》《佛说阿弥陀经》《佛说出家缘经》《佛说法灭尽经》《佛说戒消灾经》《佛说疗痔病经》《佛说龙施女经》《佛说摩邓女经》《佛说末罗王经》《佛说十吉祥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盂兰盆经》《普贤十大行愿》《劝家庭行孝文》《寿康宝鉴撷录》《维摩诘经别记》《维摩诘所说经》《五方便念佛门》《阿世王问五逆经》《八大人觉经略解》《长爪梵志请问经》《达摩大师破相

论》《达摩大师悟性论》《达摩大师血脉论》《大乘起信论直解》《大佛顶首楞严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敦煌变文集新书》《顿悟入道要门论》《佛说八部佛名经》《佛说八大菩萨经》《佛说八阳神咒经》《佛说出家功德经》《佛说大乘稻秆经》《佛说呵雕阿那经》《佛说摩达国王经》《佛说菩萨内戒经》《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说造塔功德经》《弘一大师晚晴集》《莲池大师戒杀文》《略论安乐净土义》《念佛往生的原理》《四十二章经讲录》《天下太平之根本》《无垢优婆夷问经》《药师本愿经讲记》《优婆塞戒经讲录》《占察善恶业报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大佛顶楞严经文句》《佛说阿弥陀经讲要》《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佛说八大人觉经疏》《佛说八吉祥神咒经》《佛说长者法志妻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解》《佛说无量寿经义疏》《佛说梵摩难国王经》《后出阿弥陀佛偈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六菩萨亦当诵持经》《念佛四十八法节要》《普贤十大愿王别释》《萨昙分陀利经一卷》《圣妙吉祥真实名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印光大师法语撷录》《印光大师文钞论集》《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占察善恶业报经疏》《蕅益大师四十八愿文》《大乘方广总持经一卷》《大乘起信论疏记会阅》《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佛说阿弥陀经通赞疏》《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佛说法华三昧经一卷》《佛说

父母恩重难报经》《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佛说延命地藏菩萨经》《佛说右绕佛塔功德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弘一大师文集―书简》《起信论示胜异方便释》《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往生安乐土法门略说》《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选佛谱―净土横超门》《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增壹阿含经-安般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添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地藏菩萨本愿经演孝疏》《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佛说济诸方等学经一卷》《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说胜幡璎珞陀罗尼经》《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佛说无常经(三启经)》《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录》《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维摩诘所说解脱经纪闻》《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印光大师护国息灾法语》《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印光大师文钞增广正编》《由三种所依显念佛胜义》《蕅益大师净土选集―传记》《蕅益大师净土选集―答问》《蕅益大师净土选集―论述》《蕅益大师净土选集―诗偈》《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释》《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题》《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

经》《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麽耶经》《佛说摩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普遍智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国人口头上心头上的阿弥陀佛》《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菩提达磨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嗟韈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其他诸子百家经典《墨子》《申子》《慎子》《文子》《邓析子》《韩非子》《商君书》《尹文子》《公孙龙子》《墨子闲诂》杂家经典《冰鉴》《茶经》《茶录》《茶疏》《词概》《词径》《词论》《尔雅》《酒经》《棋诀》《诗品》《诗谱》《笑赞》《修身》《菜根谭》《国雅品》《金人铭》《林间录》《谈艺录》《养鱼经》《藏海诗话》《诚斋诗话》《大观茶论》《钝吟杂录》《泛胜之书》《风骚旨格》《风俗演义》《复雅歌词》《庚溪诗话》《古画品录》《观林诗话》《归田诗话》《后山诗话》《煎茶水经》《姜斋诗话》《芥茶汇抄》《金漳兰谱》《近词丛话》《窥词管见》《乐府余论》《乐府杂录》《乐府指迷》《林泉高致》《麓堂诗话》《梅磵诗话》《南濠诗话》《平水韵部》《人间词话》《升庵诗话》《诗镜总论》《四溟诗话》《随园食单》《填词杂说》

《王氏兰谱》《围炉夜话》《围棋十诀》《文笔要诀》《闲情偶寄》《小窗幽记》《彦周诗话》《艺文类聚》《艺苑卮言》《周髀算经》《煮泉小品》《拙轩词话》《蒿庵论词》《爰园词话》《笠翁对韵》《雕菰楼词话》《二十四诗品》《浩然斋词话》《荆楚岁时记》《七颂堂词绎》《棋经十三篇》《诗人主客图》《双砚斋词话》《问花楼词话》《吴礼部词话》《吴礼部诗话》《阳羡茗壶系》《易经.系辞》《逸老堂诗话》《饮冰室评词》《优古堂诗话》《雨华盦词话》《中国官场学》《白石道人诗说》《答万季野诗问》《近代词人逸事》《九章算经点校》《乐府古题要解》《怕老婆的哲学》《铜鼓书堂词话》《彊村老人评词》《杜工部草堂诗话》《介存斋论词杂著》《时贤本事曲子集》《茶录(宋,蔡襄)》方术经典《葬书》《宅经》《周易》《撼龙经》《推背图》《疑龙经》《测字秘牒》《纯阳真经》《三命通会》《葬法倒杖》《周公解梦》《人伦大统赋》《月波洞中记》《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蒙学经典《蒙求》《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小学诗》《鉴略妥注》《了凡四训》《声律启蒙》《训蒙骈句》《颜氏家训》《幼学琼林》《增广贤文》《朱子家训》这是经典书籍集体分类: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诸子百家丛书:《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

《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

《文子缵义》、《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阴符经》、《关尹子》、《亢仓子》、《鬻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子华子》、《尹文子》、《鶡冠子》、《穆天子传》、《十洲记》、《列仙传》、《抱朴子》、《握奇经》、《尉缭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盐铁论》、《说苑》十、《独断》、《傅子》、《神异经》、《博物志》、《神仙传》文、《六韬》、《司马法》、《吴子》、《邓析子》、《慎子》本);、《孔子家语》、《孔丛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太玄经》、《新语》、《新序》、《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论衡》、《潜夫论》、《申鉴》、《中论》、《人物志》廿五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另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还有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周易》古代占筮用书,简称《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全书分《经》、《传》两部分。《经》以八卦两两相覆,得六十四卦。每卦包括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较简单,一般作说明题义之用。爻辞是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

解《易》之作最早是《易传》,共7种10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统称“十翼”。《彖》和《象》中的大传(解说卦辞部分),主要是宣扬儒家政治、伦理、修养等观点的。《象》中的小传(解说爻辞部分),强调爻位说,是为尊奉君位而作的。《系辞》和《文言》是前人解经遗说的辑录。《系辞》上下两篇,是《周易》的通论,以论述《周易》的义蕴和功用为主,是《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它阐述宇宙事物间的矛盾和发展。《文言》是《易传》中专门用以解说《乾》《坤》两卦的。《说卦》收录了汉初经师的“卦象”、“卦德”说;《序卦》和《杂卦》是对卦义的两派解说。

《尚书》《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历史典籍之一。《尚书》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

包括虞、夏、商、周四代,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大部分是帝王的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文字。大体上说,平时的叫“诰”,战时的叫“誓”,君告臣的叫“命”,臣告君的叫“谟”。

我们今天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即今文《尚书》和梅氏所献的古文《尚书》的合编本,共58篇,即《虞书》五篇、《夏书》四篇、《商书》十七篇、《周书》三十二篇。

《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如《尧典》记载着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反映了原始公社制度权位继承情况。《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历史地理文献。《盘庚》记述商朝迁都情况。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周礼》《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儒家的经典之一。

《周礼》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周礼》是中国最早和最完整的官制记录,也是世界古代一部最完整的官制记录。

全书6篇,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各篇分为上下卷,共12卷。这6篇中的《冬官司空》早佚,到汉时补以《考工记》。

《仪礼》《仪礼》一书记载同代的诸般礼节及其仪式。

士冠礼:年到二十岁谓之成人,要加冠服,规定给他为“士”的种种礼节。士昏礼:即婚姻成家的礼仪;士相见礼:和人交接、相见,对待的方式。乡饮酒礼:乡“士大夫”在乡党之间,宴饮、集会的礼仪;乡射礼:春秋两季,人民集会,射于州序;燕礼:朝廷或诸侯,欢庆或纪念,集会、宴饮的一种礼节规定;大射:诸侯举行祭祀以前,举行的一种礼仪;聘礼:聘是朝聘或国和国之间的外交礼节;公食大夫礼:国君以一种礼节,招待来聘的大夫的礼仪;觐礼:诸侯国君见天子的礼节;丧服:自天子以下死丧的礼制、包括丧服、丧期等等。士丧礼:“士”丧其父母,从死到殡葬的礼法;既夕礼:士丧礼的下篇;士虞礼:父母死后,祭祀、尸祝的方法;特牲馈食礼:诸侯之士祭祖先的规矩礼制;少牢馈食礼:卿大夫祭祖先于家庙的礼节;有司:少牢馈食礼的下篇,讲祭祀后的一些措施。

《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也是一篇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其第一篇就开宗

明义,指出:“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

《礼记》共20卷49篇,全书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社会史料。

该书49篇中,仅关于婚丧祭礼的就有17篇之多,它对于研究先秦以至秦汉时代的婚丧嫁娶制度、家族制度、社会风俗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内则》中记载的家庭规制和敬老制度,《大传》中尊祖敬宗和大宗小宗的区别,《大学》中有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等等,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家庭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探索2000年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30卷。

《左传》的体例是编年纪事体,内容大部分是传注史事,叙述《春秋》经文重要史事的过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比《春秋》多出17年。

《左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帐式的记史

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因此,《左传》是研究春秋史的宝贵参考书籍。

《公羊传》《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和《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

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和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著于竹帛”。《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

《公羊传》的主要精神是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大一统”服务。《公羊传》尤为今文经学派所推崇,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历代今文经学家都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它也是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穀梁传》《谷梁传》亦称《春秋谷梁传》、《谷梁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和《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谷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谷梁补

注》为清代学者注解《谷梁传》的较好注本。

《谷梁传》则着重宣扬儒家思想的另一方面: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论语》《论语》是孔子和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和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和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孟子》这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着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和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谓《孟子》七篇由孟轲自作,赵岐《孟子题辞》曰:“此书孟子之所作也,

故总谓之《孟子》。”又曰:“于是退而论集,所和高弟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着书七篇。”此亦主孟子自撰。清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亦以孟子自作,且曰:“《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孝经》《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着作。有人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邴疏。全书共分18章。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和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尔雅》《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等19篇。

这19篇的前3篇和后16篇有显著的区别,可以分成两大类。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解释的是一般语词,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

《尔雅》后16篇是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类似后世的百科名词词典。其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等4篇解释的是亲属称谓和宫室器物的名称。

《大学》《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测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中庸》《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测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