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EC高三语文试卷解析

SOEC高三语文试卷解析
SOEC高三语文试卷解析

SOEC高三语文试卷(2015-11)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请勿在试卷上答题,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谈多元宇宙朱光潜

朋友:

○1年假中朋友们来闲谈,“言不及义”的时候,动辄牵涉到恋爱问题。各人见解不同,而我所援以辩护恋爱的便是我所谓的“多元宇宙”。

○2什么叫做“多元宇宙”呢?

○3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如果勉强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则乙宇宙便失其独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尽量发展的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处于无形。

○4各人资察经验不同,而所见到的宇宙,其种类多寡,量积大小也不一致。一般人以为最切己而最推重的是“道德的宇宙”,它是与社会俱生的。因有道德存在,我尽心竭力以使他人享受幸福,他人也尽心竭力以使我享受幸福,于是彼此乃欢然同乐,社会中种种成文的礼法和默认的信条都是根据这个基本原理。服从这种礼法和信条便是善,破坏这种礼法和信条便是恶。善恶便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

○5我们既为社会中人,享受社会所赋予的权利,便不能不对于社会负有相当义务,不能不趋善避恶,以求达到“道德的宇宙”的价值标准的最高点。在“道德的宇宙”中,如果能登峰造极,也自能实现伟大的自我,孔子、苏格拉底和耶稣诸人的风范所以照耀千古。但是“道德的宇宙”决不是人生唯一的宇宙,而善恶也决不能算是一切价值的标准,这是我们中国人往往忽略的道理。

○6比方在“科学的宇宙”中,善恶便不是合适的价值标准。“科学的宇宙”中的适当价值标准只是真伪。固然“科学的宇宙”也有时和“道德的宇宙”相抵触,但是科学家只当心真理而不顾社会信条。伽利略宣传哥白尼地动说,达尔文主张生物是进化而不是神造的,就教会眼光看,他们都是不道德的,因为他们直接的辩驳圣经,间接的摇动宗教和它的道德信条。科学家的这种独立自由的态度到现代更渐趋明显。

○7其次,“美术的宇宙”也是自由独立的。美术的价值标准既不是是非,也不是善恶,只是美丑。现代美术家只是“为美术而言美术”,意大利美学泰斗克罗齐并且

..说美和善是绝对不能混为一谈的。说一个幻想是道德的,或者说一幅画是不道德的,毫无意义。美术家最大的使命求创造一种意境,而意境必须超脱现实。我们可以说,在美术方面,不能“脱实”便是不能“脱俗”。

○8我以为恋爱也是自成一个宇宙。在“恋爱的宇宙”里,我们只能问某人之爱某人是否真纯,不能问某人之爱某人是否应该。我们可以说,人应该生存,应该绵延种族,所以应该恋爱。但是这番话仍然是站在“道德的宇宙”中说的,在“恋爱的宇宙”中,恋爱不是这样机械的东西,它是至上的,神圣的,含有无穷奥秘的。在恋爱的状态中,两人脉搏的一起一落,两人心灵一往一复,都恰能忻合无间。在这种境界,如果身家财产学业名誉道德等等观念渗入一分,则恋爱真纯的程度便须减少一分。真能恋爱的人只是为恋爱而恋爱,恋爱以外,不复另有宇宙。

○9“恋爱的宇宙”和“道德的宇宙”虽不一定不能相容,而在实际上往往互相冲突。遇着恋爱和道德相冲突时,社会本其“道德的宇宙”的标准,对于恋爱者大肆其攻击低毁,是分所应有的事,因为不如此则社会赖以维持的道德难免渠丧;而恋爱者整个的酣醉于“恋爱的宇宙”里,毅然不顾一切,也是分所应有的事,因为不如此则恋爱不真纯。“恋爱的宇宙”中,往往也可以表现出最伟大的人格。

○10朋友,恋爱是至上的,是神圣的,所以也是最难遭遇的。“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宙”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恋爱是人格的交感共鸣,所以恋爱真纯的程度以人格高下为准。一般人误解恋爱,动于一时飘忽的性欲冲动而发生婚姻关系,境过则情迁,色衰则爱弛,这虽是冒名恋爱,实则只是纵欲。我为真正恋爱辩护,我却不愿为纵欲辩护;我愿青年应该懂得恋爱神圣,我却不愿青年在血气未定的时候,去盲目地假恋爱之名寻求泄欲。

○11意长纸短,你大概已经懂得我的主张了罢?

你的朋友孟实

(选自《给一个中学生的信》,有删改)注释:1.上世纪20年代,作者旅欧期间以“”为总题目给一家杂志社写了十二封信,介绍学术思想,探讨人生态度,本文是其中之一, 2.孟实,朱光潜的笔名

1.根据上下文,第○7段中加点词“并且”可以用()替换。(2分)

A 也

B 甚至

C 竟然

D 进而

2.联系全文,分析作者写作第○5段划线句的意图(3分)

3.下列有关“多元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3分)

A.美术的宇宙与道德的宇宙的评价标准是互相冲突的。

B.人们的资历见识影响了人们对多元宇宙的地位价值认知

C.中国人总是习惯于用“道德宇宙”的“善恶”价值标准判断其他“多元宇宙”

D.不同宇宙的价值标准是不相容的,是冲突的。

4. 作者已经列举了“科学的宇宙”,其后再举“美术的宇宙”为例,还有必要么?(3分)

5. 纵览全文,概括作者在第○11段提到的“主张”(3分)

6.以本文为例,谈谈作者以书信的方式向青年学生谈论人生有什么作用和效果?(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8分)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2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3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4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5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6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7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稍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8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9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10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11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12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13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14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15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16在奥斯维辛,没有新东西可供报道。这里天气晴朗,绿树成阴,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

注释: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

7.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8段“雏菊花在怒放”赞美讴歌了生命的美好。

B.第○10段“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暗示了恶劣的居住环境与残忍的屠杀相比已经不算什么了。C.第○15段“够了”一词呼应第○3小节,表明参观者已经达成了各自前来参观的目的。

D.第○14段“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表明奥斯维辛是一个被上帝遗忘了的地方。

8.赏析第○13段中有关年轻姑娘的描写的表达效果(3分)

9.紧扣“居然”一词赏析第○1段画线句(4分)

10.作为一篇访问报道通常关注的是被访问对象,但本文作者的观察视角很特别,结合内容具体分析(4分)

11.作者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这篇新闻报道的标题可谓匠心独具,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题○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3,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4谢公宿处今尚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7笔落惊风雨,。(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

(四)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8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唐)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释:临洮: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潭西。一说指临洮军,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13.该诗在题材上归于诗(1分)

14. 选出对诗歌分析正确的项()(3分)

A.前两联运用夸张突出了轮台一路上严寒恶劣的气候。

B.“汉使亦应稀”交代了诗人沿途没有遇到一个汉使的事实。

C.颈联记叙诗人要从白草遍地的疏勒向青山依傍的武威行进的路程。

D.全诗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体验。

15.从具体字词入手,分析划线句的情感寄寓。(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8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2分)

①囗舒所怀,不可得也。②至囗洒然忘其归。③尚未能忘囗所寓目。

22.概括第○2段中“予爱而徘徊”的原因(3分)

23.对第○4段“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举例,揭示了“仕宦溺人为至深”之理

B 对比突出“知所以自胜之道”的影响意义

C 引出下文对于“自胜之道”的具体阐述

D 表达作者对那些“古之才哲君子”的鄙薄不屑

24.第○3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

25.本文中作者的心理情绪转变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二、写作(70分)

26.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写诗歌)

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时常能听到师长给自己的劝告: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然而我们也常从自己或者身边人的经历中发现,往往是付出了努力,却还是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面对这种局面,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SQEC高三语文联考参考答案(2015-11-3)

一、语体文

1 B 【命题考量】结合上下文,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语境中辨识运用关联词副词。

2作者两用两个“不得不”双重否定句式(1分),在论述恋爱宇宙前,首先就强调了身为社会认的我们遵从道德宇宙的善恶标准的原因和必要性(1分)。其意图在引导认知尚浅的青年学生理性全面地认识道德宇宙及其善恶标准,避免他们在后文陷入恋爱宇宙与道德宇宙决然对立的误区(1分)。

【命题考量】结合文本的行文思路的大局,分析判断写作意图

3 B 【命题考量】文本信息内容的判断

4.答案开放

有必要:作者以科学的宇宙为例鲜明突出了在恋爱宇宙中“道德的宇宙“不是人生唯一的宇宙,并且善恶也决不能算是一切价值的标准,同时分析只出了要坚守科学宇宙的真伪标准,必须要有自由独立的精神。(1分)而其后美术宇宙则在前者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捍卫美术宇宙标准必须具备脱俗的精神(1分),且这两个例子分别属于理性层面和感性层面,与恋爱宇宙形成类比,对于见识经验不广的青年读者而言,会留下强烈鲜明的印象,引导青年正确认识面对恋爱宇宙认识。(1分)

没有必要:两者都是举例与恋爱宇宙类比,强调突出了“道德的宇宙“不是人生唯一的宇宙,并且善恶也决不能算是一切价值的标准(1分),也都强调了坚守“宇宙”标准的具体做法(1分)

【命题考量】多事例论证的特点作用的分析。

5. ○1提醒青年正确认识恋爱的宇宙,是独立于其他宇宙的,是以人格高下为价值标准的。

○2支持青年人把恋爱看作神圣的事,超脱现实二离俗。追求的心灵情感的真纯,求得人格共鸣

○3反对青年人把身家财产学业名誉道德等等观念渗透进恋爱中,以及盲目地追求欲望满足,

(1点1分,由于信息较多,会出现芜杂,建议从这三个角度酌情,只要点到就给分)

【命题考量】信息梳理概括整合,答题时的引领词导向意识。

6.作者采用书信的方式,运用第二人称“你”和对话的形式,拉近与青年学生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和情绪感染力(2分),同时作者又以朋友(或同龄人)的身份和语气定位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蹲下来,与学生平视阐述观点(1分),使自己的观点更易于为青年接受(1分)。

【命题考量】文体的语言形式与表达效果之间的关联

二、散文阅读

7 B 【命题考量】解读语词、句子在语境中含义,体悟作者寄寓其中的丰富深刻的情感认知

8 划线句运用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局部放大突出了女子美好温和的笑容,塑造了一个在被毁灭前瞬间,还对生活充满善意和梦想的美丽的生命(分析出人物特点给1分),与四周木然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下文对她微笑的追问思索(上下文结构答出任1点给1分),强烈地激起了读者对这样一个美好生命被屠戮毁灭的战栗不忍;对法西斯践踏美好惨剧人寰的熊熊愤怒;更引发人们对那一段人性灭绝历史的深刻反思(情感答出2点给1分)。

【命题考量】对肖像、细节描写手法对表现人物典型特征(美好,善意,憧憬梦想)的效果,关注结构,关注情感分析的深入

9 居然在这里有出乎意外的意思(1分)作者认为在这儿曾经发生的一切,连阳光和花儿都不能、不忍也不应该在这儿停留驻足绽放,这儿应该是永远被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耻辱柱上(1分),通过这个语词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主观体验(1分),传达出作者对这人间地狱的强烈愤怒控诉(1分)。【命题考量】分析语词在语境中传情达意的效果,尤其关注作者的情感体验

10 作者的观察视角独到,注意力集中在参观访问者身上(1分),从开始的“默默地迈着步子”到其后“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表情茫然”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叫不出声”“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以致最后的“她跪了下来”“够了”等神态语言描写(1分)揭示了参观者们的心理感受变化:从困惑、害怕,到对施虐者暴行的震惊,愤怒,和最后身为这些侩子手同类的的羞耻,以及对死难者的祷告(1分),层层深入侧面揭示了法西斯的罪恶,传达人类对法西斯的愤怒控诉和对和平理性的祈求(1分)更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和情感的震撼(1分)

(有一点给1分,给足4分)

【命题考量】行文整体构思,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神态(肖像)描写传达出的心理感受的转变,观察视角的辨识判断,效果分析

11 从新闻报道而言,强调的就是“新”,但是作者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题,独具匠心(1分)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意愿(1分)而从内容上,作者要表达的是,无论过去还是将来,没有哪一个事件的震撼影响力会超过奥斯维辛集中营所发生的事,侧面衬托了那段屠戮历史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绝和黑暗的一段(1分),寄寓了作者满腔无以言说的控诉悲愤之情(1分)。

【命题考量】读题意识,文体意识,行文构思赏析

三、名句默写(略)【命题考量】1-5册文言诗文的默写落实

四、诗歌鉴赏

13 边塞诗【命题考量】基本文化常识认识

14 A 【命题考量】对夸张、虚实结合手法的辨识判断、注解认读意识

15. “勤王”表明了诗人此去的目的为国效力,为君尽忠;“敢”分明是“不敢”,表明诗人即使面对严酷恶劣的气候环境,也不敢有丝毫的推脱迟疑,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豪情担当。而“私”“梦中归”传达出诗人潜藏于内心然而难以抑制的对于被自己舍弃在家乡亲人的思念牵挂。尾联真实而鲜明地刻画了一个铁血男儿面对国事与家人的铮铮豪情与拳拳柔情)。

(两句各2分,情感概括1分,结合语词分析1分,有能写出最后一个点的,加1分,但总分上限4分)

【命题考量】考察学生从关键字词的解读中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体验,并且能在诗歌语境中,对诗歌情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解读赏析的意识和能力

五、人物传记阅读

16(1)盘踞,占领,占据(2)察访,巡察(3)救助帮助扶助(4)平时平日

【命题考量】1、3常用词的语境义,2廉蔺,300实词中出现 4 语段高频词

17 B 【命题考量】重点关注:A 词类活用的细分(名作动,形作名) B 所动结构前之的用法 C 固定结构无以中以的用法D定语后置中标识“……的”与常用“……的人”的用法意义区别

18 句子翻译:(查道)少儿时曾经把在地上画大宅院当作游戏,说:“这宅院应该分给没有父母的人”等(他)(当官后)住在京城,家境非常贫困,(因为)(家中)大量聚集了孤独无依的亲戚族人,(他的)俸禄收入,(因为)救济他人而随得随完,(但是)(他)不因为(这)介意。(在语意通畅的前提下踩点给分,定语后置1分,所有主语补全1分,宾语补足1分,语境义写出2个给1分,关联词只要补出1个就给1分)

【命题考量】主语、宾语、关联词省略补足,定语后置落实,意动判断(戏),孤遗、茕独、散施、屑意等语词的语境义判断。

19 镇定自信。(前后各1分)

【命题考量】结合语境(事件背景),分析判断人物描写所折射的人物的心理活动状态的意识能力。

20 结尾处补叙了缙绅对待查道的态度、查道日常清雅、极俭的生活方式,是对前文查道宽和仁善品性的补充完整,刻画了查道的清雅沉静简朴的特性,使人物形象进一步丰满鲜明;同时,也拓宽了本文的选材视角,从前文“他待别人”的视角转向“别人待他,他待自己”的视角,体现了作者叙事选材的典型丰富性;并且,前一个视角的内容侧面描写衬托了查道,后一个视角中他对待自己生活的苛刻极俭与之前对他人慷慨好施形成鲜明对比,不仅突出强调了查道的形象,更能打动读者,也使文章的表现手法丰富,达到了多角度塑造人物的艺术效果。(补叙及效果1分,补叙的具体内容1分,人物的形象特点1分,侧面描写对比衬托分析1分,选材视角1分)

【命题考量】关注文段在行文中的特定位置,涉及补叙、侧面描写、对比衬托、选材视角等与艺术手法及效果的辨识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判断。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全局观意识

六、散文阅读

21 C

【命题考量】考察语境中学生的语感和语法经验

22 作者经历了“思得高爽虚辟之地”而“不可得”的失望之后愿望实现的强烈惊喜(特定背景心理特征)。

该处环境开阔高爽,与林木水竹相绕,风月为伴的胜景。(自然特点)

隐蔽,没有民居,安静远世,满足了因作者获罪被贬而渴望远离人群的愿望(主观意愿)

有历史人物的遗迹,有人文意趣(人文特点)

(任意1点给1分,写出3点给3分)

【命题考量】考察前后文的语境意识,对信息分类的角度意识、上下文关照意识及语言概括能力。

23 D

【命题考量】对作者写作意图地判断

24 运用整句(对仗)。(形式上)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内容上)叙写了自己在沧浪亭把酒赋诗仰天长啸率性玩乐地情趣,突出了自己的远离人世的安适自得,对现实的陶醉;引出下文与过往被荣辱利害缠身而郁结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鄙弃;同时也为后文的“仕宦溺人至深”的议论深入作了铺垫。

【命题考量】句式知识的辨析分析能力,对句段在手法、内容、情感和结构价值上的整体性判断赏析能力。

25总:全篇作者的情绪心理情绪转变都是在“予以罪废”的引领下步步展开,以作者情绪变化为行文线索层层深入构思缜密。(答出任1点给1分)

○1首先是有“舒所怀”,可以推知贬谪之人无所归,内心为官场失意负累的失意郁闷。更兼居处偏狭,

思寻“爽虚辟之地不可得”的纠结不快;(1分)

○2其后是意外得空阔远离人境景色优美之地而造亭的喜悦;紧接着便是于亭中悠游自得的安适惬意,对过往纠缠名利荣辱的鄙弃不屑(1分)

○3最终,从自己前后在官场和在沧浪亭的两种不同境界的议论感悟中,忘怀荣辱得失,鄙视官场,达到豁然开朗的胸襟,傲然自得的情怀(1分)。

【命题考量】文章结构意识的认知,行文线索的分析,对信息概括梳理分层的能力,主题的把握能力,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译文(网转,不精细少严密无关语法,且做内容参考)

(一)查道,字湛然,安徽翕欠州休宁人。端拱初年,查道考中进士。因寇准推荐他的才干,被提拔为著作佐郎。

淳化年中,四川强盗反叛朝廷,这时,朝廷任命查道担任遂州(今四川遂宁市)通判。有出使四川的使者,得到了查道好的政绩便上报朝廷,皇上下诏书优厚地嘉奖了他。后来,查道升任秘书丞,不久又调任果州(今四川南充市)知州。当时强盗们在山间岩洞据险架设栅栏(以抵御官军),头目何彦忠聚集200多党徒,盘踞在西充(今四川西充县)大木槽一带,剑拔弩张,(势与朝廷为敌)。朝廷打算招安他们,但诏书还未下达。大家都请示查道派兵剿灭,查道说:“他们是愚民,因为害怕承担罪过,打算(拼死抵抗)以苟延残喘一会儿啊!那些喽啰们难道没有(因一时糊涂而)误入歧途的吗?”,查道乔装打扮,单人独骑,不带一尺兵器,只带几个仆人,辗转穿越于山林沟壑中,行走100多里,径直来到强盗盘踞的地方。强盗们惊慌害怕,拉满弓严阵以待。查道(到后)镇定自如,盘腿坐在胡床上,明白地告诉他们朝廷招安的意图。其中有认识查道的人说:“此人是果州知州,听说很仁慈,这样的人难道会害我们吗!"强盗们随即抛下兵器罗列跪拜在查道脚下,大声呼喊请求赦免罪过。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当农民。

查道为人淳朴厚道,犯而不校。犯有过错的小吏,从来没有鞭打责罚过。百姓中有被告发拖歉赋税的,查道替他代缴,不予追究。一次外出巡查,路边有甜枣,仆从摘来献给查道,查道按照枣的价值将钱挂在枣树上然后离开。查道少儿时曾在地上画了一座大宅院,说:“这宅院应该分给孤独无依的人。”当官后住在京城,家中仍然贫困,因为亲戚族人中的孤独者大多居住在他的家中,所得俸禄,因散施而随得随完,连留下一丝一毫的心意也没有。和人相交,情意恳切,十分周到;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人,待之更加厚道,大多给以周济。

当初,查道科考,因贫穷没有盘缠进京,亲戚族人集资三万钱馈赠他。后来,查道路过滑台,前去拜见父亲的朋友吕翁,不巧吕翁已死,吕家贫穷无钱下葬,吕翁的哥哥将要卖掉自己的女儿来帮助埋葬。查道拿出包袱中所有的钱财给予吕翁哥哥赎女,并为他的女儿选择女婿,另外出资作为嫁妆。有一位故人死了,因家中很是贫穷,打算将自己女儿抵押给人作丫鬟。查道替他赎回了女儿,嫁给士族人家为妻。同朝官员们都佩服他的操行。查道好学,喜好与人下棋。平常生活喜吃蔬菜素食,有时

一天只吃一餐,默坐静养整天。衣服用具十分低下节俭。享寿64岁。

(二)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有能找到。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南面是竹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

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连篇累牍B.如鲠在喉C.梳理D.受众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 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 感所产生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总结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总结 时间:2010-8-7 17:48:03 伴随着2010年高考在一场夏雨中的结束,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也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看到真题的那一刻,曾经一度迷茫的我们内心踏实了很多,因为今年的语文高考试题紧扣大纲,突出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主线。 但从整体看,学生要脱颖而出,还是有些难度,这主要是因为个别题型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因此,今年语文高考试题整体特点是试题平稳平和,考查方式不断创新,简言之就是老题型、新形式。 一、试题分析 开卷第一篇现代文阅读为论述类阅读,主要摘自启功先生《金石书画漫谈》,比较浅显,讲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发展,选文字数控制在1000字,在问题设置上考查学生筛选信息以及对文意的理解分析能力,与平常的备考题没有太大区别。题目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培养其审美情趣。 第二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明史?花云传》,内容上和课改前的高考文言文选文内容一致,仍然是人物传记,试题也是传统的实词考查、人物评价、文意的把握、翻译,试题较平易,注重基础性,没有出现考纲中新增的考点——文言断句,在这种情况下想得高分还是在于平时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养成。 诗词鉴赏考察的是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乐府诗《雨雪曲》,诗歌内容不难,一看就是一首反映士卒边塞生活的诗篇,但要注重细节的把握、情感的理解以及题目变异问法的破解上,尤其是诗歌鉴赏第二题第一问,好多学生容易忽视题干要求,不能将意象与环境、情感联系起来,甚至不知道要答哪方面的内容,其实这个题就是问“旗彩坏”“鼓声低”的作用、原因以及对士卒的影响。针对今年诗词鉴赏中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认为诗词鉴赏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提问方式和答案步骤的关系,尤其是研究近些年来多样性、变异性的提问方式,使学生明确答题的方向。

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24分. 1.(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

(完整版)2017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关系。 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

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 B. C.17 D. 2. A. B. C. D. 3. A. 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 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 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 也可能消亡。

全国高考语文卷试题及答案解析版解析

全国高考语文卷试题及答案解析版解析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全国Ⅲ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使用地区:重庆、广西、陕西,四川)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邹,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

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试题解析 语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分别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分析时,可用排除法。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连篇累牍 B.如鲠在喉 C.梳理 D.受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B望文生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201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纠(gé)瓜蔓.(màn)牛皮癣.(xuǎn)为.(wèi)虎作伥 B.惬.(qiè)意觊.(jì)觎蒙.(měng)蒙亮扺.(zhǐ)掌而谈 C.谄.(chǎn)媚压轴.(zhóu)一溜.(liù)烟间不容发.(fà) D.豆豉.(chǐ)箴.(zhēn)言轧.(zhá)马路门揖.(yī)盗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 何况 ..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 ..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圈圈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 民息息相关 ....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 ....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额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

川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解析) A .猝.然/精粹 B.讥诮/硝烟 .. C.商埠/阜盛 .. D.朔日/溯源 .. 答案:B . 汗渍/啧啧 .. 土坯/胚胎 .. 敕造/赦免 .. 嗔怪/嗔目 .. 粮囤/囤积 .. 果脯/胸脯 .. 复辟/辟邪 .. 落枕/落款 .. 冠冕/分娩 .. 跬步/硅谷 .. 箭镞/簇拥 .. 渎职/赎罪 .. 【答案解析】今年的字音的考查与11年、12年有一定区别,11、12年要求的是选出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什么,而今年要求选出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什么,难度要比前两年大一些,由以前考查16个词增加到32个词,但考查的词语本身难度不高,都是比较常见的,无生僻字。各项的读音分别读: ù/cuì、zì/zé、dùn/tún、mi~ào/xiāo、pī/pēi、fǔ/pú、ku/guī ù/fù、chì/shè、bì、zú/cùò/sù、chēn、lào/luò、dú/shú ACD 三项都有一组读音相同,只有B 选项符合要求,故选B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平添 B.砥砺 C.硫璃 D.飞碟 算账 麦杆 称颂 疏浚 声名鹊起 徇私舞弊 关怀备至 出尔反尔 厉行节约 好高骛远 有恃无恐 突如奇来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解析) 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一部分1至3页,第二部分4至6页,共6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种。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注意事项: 2.本部分共3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7年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Ⅰ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缜(shè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 B.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 C.热忱(chén)别(bié)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 D.菜肴(yáo)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ó)面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 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 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 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 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 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 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 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 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 出了“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 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 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这说明了 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 葛兆光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

2017陕西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陕西省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Word版)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

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分析

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分析: 选项选择50分钟左右答完,二卷主观试题用40分钟左右答完,作文题用50分钟左右答完,争取剩下10分钟检查的时间。 第Ⅰ卷(共36分) 第一大题语言知识题(1~5题,15分) 由5个选择题组成,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是熟悉的,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一般用10分钟左右为宜,一时不能确定的,留待作文之后再答,但要做好标记,避免漏答。 第二大题科学类文章阅读(自然科学类或社会科学类)(6~8题,9分) 本题主要考察考生领悟新知识的能力,文段变化较大,但命题模式特别是设置误区的套路很少变化。考生如能在平时的训练中树枝命题者的套路,则可能大大减少答题时间。此大题应再10~15分钟内完成。 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9~12题,12分) 材料多为短小的传记,记叙的事传主为官、为人、事君、待人接物之道,考生应首先对此心中有数。解答时可先扫读前3题,大致清除要考察哪些词句;较细致的阅读第4题,以作为理解文段的参考;然后阅读文段,解答问题,可以加快速度,减少失误。此大题用时宜在15分钟左右。 第Ⅱ卷(共108分) 第四大题(3道小题,13~15题,24分) 第13题:文言文翻译(10分),该题应首先把握住原文中考点:哪几个关键词、什么句式等,然后采用直译、意译等。 第14题:古诗鉴赏(8分),该题可先读题干,带着问题读材料,一时不能完全理解,可以考虑这首诗的类型,借助同类型作品尤其是教材中出现的作品加以分析。 第15题:名篇名句默写(6分),该题用时最多2分钟,即使有一两句写不出来,也不可因小失大。 整个第四大题用时宜在10~15分钟。 第五大题语言运用题(16~18题,12分) 该大题可能包括扩写、压缩、仿写、改错、根据要求写段落或句子等,都是平时练习较多的。 在考场上关键是要审清题干要求,避免偏差。此大题用时10分钟左右。 第六大题现代文阅读(19~22题,18分) 解答此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读材料,自己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再看题做题;另一种是先通读题目,再读文段。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不宜受到题目的误导,但用时较多;后者解题较快,但易被题干中的陷阱误导。采用何种方式,应因人而异,并在平时训练中摸索比较,找到最适 合自己的方式。完成此大题用时宜在10~15分钟 第七大题作文(26题,60分) 作文时高考试卷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对考生的总分有较大的影响,首先在战略上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2017高考天津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天津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第Ⅰ卷1 至6 页,第Ⅱ卷7 至11 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追溯.(sù)隽.(j ù)n永忙不迭.(di é)返璞.(pú)归真 B .信笺.(qi ā)n洗漱. (shù)一溜.(li ù)烟恪.(kè)守不渝 C .收敛.(li ǎ) n蕴藉.(ji è)一刹.(chà)那敷衍塞.(sè)责 D .整饬.(chì)框.(kuàng)架肇.(zhào)事者心无旁鹜.(wù) 答案】C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的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真与美就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 达到与真的程度。 A .观点内含劳燕分飞同日而语 B . 观念涵义天南海北平分秋色

高考北京语文试卷解析

2010年高考北京语文试卷解析 一、总体难度评定 今年北京高考一反常态,待所有科目都考完以后,各科试卷才姗姗来迟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客观来讲,"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并没有在卷面上给人带来太多意外;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阅读延伸题"这种新题型的介入,考虑到考生的适应程度,试卷整体难度较往年相比甚至有所下降。可以说,作为历年高考当仁不让的"当头炮",语文试卷彻底落实了课改前后高考试卷"平稳过渡"的要求,专家对全市高考语文平均分可上98分的预估,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今年高考语文难度不大。 二、各模块相应分析 基础题:第一题字音字形,难度相当小,每个错误选项中都有两个错误,且非常明显。像"供认不讳"的"讳",无论字音和字形都与"悔"不同,对于一个错误的判断都可以产生两个维度,试题的简单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类似的还有"易拉罐"的"易"(选项作"一"),字音的错误(溯、轧)也是相当明显。 第二题考成语,"防患于未然"、"信马由缰"、"殊途同归"本来就属于考生应该熟悉掌握的成语,即便这三个成语不了解,"无地自容"也绝对不是语境中的那个用法。这实在是个过分简单粗暴的"望文生义",2010年高考在延续往年成语题以"望文生义"为主的错误选项设置方法的同时,又降低了一个难度。前两题基本上都是白送分的,两道题做下来,考生的心理相会得到极大的放松,紧张感的消逝,对于考生从容应对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即便是最容易产生纠结感的语病题,在2010年也显得那样平易近人。我们甚至不需要弄清其它三个错误选项都是什么语病,单从"无懈可击"这个标准出发,也能顺理成章地选到正确选项。 文学常识的考查较往年相比略有难度,因为也许相当一部分考生不清楚塞万提斯的西班牙国籍,也许对白居易《新乐府》的表述可能会引起部分歧义,或许,文学常识题在为前三道往年题的彬彬有礼买单。而第五题则提供了往年高考试卷中不曾有过的新鲜感,它作为将近义词辨析与语意衔接题相结合的一种尝试,当为今后语文基础题的命题提示一种新颖的角度。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选自柳宗元的《宋清传》,初看上去仿佛打破了前五年文言文命题局限于先秦两汉文章的束缚,但实则反而强化了阅读先秦两汉经典文献的重要意义--什么叫唐宋八大家,为什么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我们应该很清楚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而且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作为一篇与现实生活结合颇为紧密的文章,《宋清传》的选择本身就为阅读延伸题提供了足够的命制空间。当考生们对于诗歌鉴赏背后的那道阅读延伸题忧心忡忡、生怕自己现今的水平很难实现对诗歌的审美把握或鉴赏时,《宋清传》这一篇目将新题型的难度系数降到了最低;当然,这其中也有题干要求中"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的功劳。阅读延伸题,终于以一种最为稳妥、最好把握、最不容易偏题的形式出现在了考试卷面上,但"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又为答案之间的区分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毫无疑问,《宋清传》与第一道阅读延伸题,以某种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形式极为圆满地完成了新课改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全国课标卷(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整体情况分析 试卷整体难度不大,无偏题怪题,都是考察学生基础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测试点明确,便于批改。 二、试卷内容分析 试卷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便于理解,论述类文本选材:选择社会科学小品文,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阅读上,学生也都能流畅阅读。考点分布上,第1题的四个选项内容基本上分布在一、二自然段;第3题的四个选项内容大多分布在最后两个自然段。文言文的选材上,新课标一直都是选择史传,内容指向明确。诗歌选材,以唐宋诗词为主,题材上突出写景咏物及即事感怀类诗歌。文学类文本选材故事性强,可读性强。实用类文本选材以科学家、实业家为主。作文选材,贴近生活,考生在审题上不会出现偏差。 三、测试结果及分析 一、论述类阅读题。 难度中等,只要细细读题、审慎理解,都不是难题。每个选项对应文中的一句话(必须是完整的一句),阅读选项-定位原文-比较分析,时间不会很长而且准确率较高。这里要注意的是细节的审查。如第2题我就因没仔细理解选项,掉以轻心而选错,要注重其中的逻辑关系(具体细节答题照片里有)。 关键词:细节、逻辑 二、文言文阅读。

原文分析选择题:选项的前一部分都是概括人物的品质、表现、遭遇,后一部分通过分析传主所做的事情来印证传主的品质。错误一般设置在分析部分。学生在做此题时,需要将分析部分对应原文,哪一处曲解了文意或张冠李戴,就是错误项。 古典文化常识:需要学生课下积累。语文的诀窍只有一个:积累。 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要粗通大意,然后观察细节,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例如: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 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15年卷一高考真题)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15年卷二高考真题) 三、诗歌鉴赏 多出现一句描写特别出彩的诗句来让学生分析,往往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诗言志,歌咏情。就是如何通过意象怎么样地表达了思想感情。答案格式通常为:通过什么手法,手法效果,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会积累一些常用术语。 四、默写较为简单,不再赘述。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选择题答案好像给错了,我感觉答案有点太牵强。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一、先概括,概括要精准,后分析。一般是三点,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二、分析人物形象可以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整体情况分析 试卷整体难度不大,无偏题怪题,都是考察学生基础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表达 能力;测试点明确,便于批改。 二、试卷内容分析 试卷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便于理解,论述类文本选材:选择社会科学小品文,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阅读上,学生也都能流畅阅读。考点分 布上,第1题的四个选项内容基本上分布在一、二自然段;第3题的四个选项 内容大多分布在最后两个自然段。文言文的选材上,新课标一直都是选择史传,内容指向明确。诗歌选材,以唐宋诗词为主,题材上突出写景咏物及即事感怀 类诗歌。文学类文本选材故事性强,可读性强。实用类文本选材以科学家、实 业家为主。作文选材,贴近生活,考生在审题上不会出现偏差。 三、测试结果及分析 一、论述类阅读题。 难度中等,只要细细读题、审慎理解,都不是难题。每个选项对应文中的一 句话(必须是完整的一句),阅读选项-定位原文-比较分析,时间不会很长而 且准确率较高。这里要注意的是细节的审查。如第2题我就因没仔细理解选项,掉以轻心而选错,要注重其中的逻辑关系(具体细节答题照片里有)。 关键词:细节、逻辑 二、文言文阅读。 原文分析选择题:选项的前一部分都是概括人物的品质、表现、遭遇,后一 部分通过分析传主所做的事情来印证传主的品质。错误一般设置在分析部分。 学生在做此题时,需要将分析部分对应原文,哪一处曲解了文意或张冠李戴, 就是错误项。

古典文化常识:需要学生课下积累。语文的诀窍只有一个:积累。 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要粗通大意,然后观察细节,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例如: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15年卷一高考真题)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15年卷二高考真题) 三、诗歌鉴赏 多出现一句描写特别出彩的诗句来让学生分析,往往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诗言志,歌咏情。就是如何通过意象怎么样地表达了思想感情。答案格式通常为:通过什么手法,手法效果,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会积累一些常用术语。 四、默写较为简单,不再赘述。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选择题答案好像给错了,我感觉答案有点太牵强。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一、先概括,概括要精准,后分析。一般是三点,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二、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考中,历年来有哪些关于语文的试卷和答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供大家参阅! 湖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缜(sh n)密感喟(ku ) 紫蔷薇(wēi) 暗香盈(y nɡ)袖 B.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 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 n)飞 C.热忱(ch n) 别(bi )扭康乃馨(xīn) 积微成著(zh ) D.菜肴(y o) 酣(hān)畅蒲(p )公英春风拂(f )面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 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 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 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 鉴别色泽终于适量 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 C. 甄别色泽最终适当 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