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课题:家的意味

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家的意味》本框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包括“生命的居所”和“中国人的家”两目内容。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

2、分析:《家的意味》从地位和作用上来看,学习本框内容,为后面两框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只有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

3、教学重点:家的内涵。

二、学情分析:

与之相应的当前社会生活背景和学生特点分析,家庭作为人们的“避风港”,家庭和谐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出现“爱的碰撞”。尤其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因此,对家的特点了解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分析: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2)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2、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结合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确定的教学目标。

四、课前准备:无

五、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流程:知识回顾,导学设疑——揭示目标,明确方向——预习展示,定位目标——师生合作,释疑解惑——当堂训练,分层巩固——课后小结,归纳梳理——作业布置,分层提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导学设疑(3-5分钟)

复习知识:1、怎样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2、怎样化解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明确:1、(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2)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2、(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3)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4)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歌曲导入:《我想有个家》

问题:同学们,听了刚才的歌曲,你有何感想?

明确:是呀,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家的意味》。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揭示目标,明确方向(2分钟)

1、知道家庭的含义,体会亲情的意义。

2、理解在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和“孝”的精神内涵。

3、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律义务,懂得如何孝亲敬长。

(三)预习展示,定位目标(10分钟)

问题:1、家的含义是什么?

2、家庭有什么作用?

3、家庭关系是怎样确立的?

4、孝亲敬长的原因与要求?

5、怎样孝亲敬长?

明确: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家庭关系的确立依据:结婚、生育(血缘)、收养、再婚。

4、(1)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2)尽孝在当下。

5、(1)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2)倾听他们的心声。(3)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四)师生合作,释疑解惑(15分钟)

问题1:(1)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结合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2)家是怎样形成的?(结合教材P72相关链接)

(3)家有什么功能?(结合教材P72探究与分享)

明确1:(1)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3)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教学相长的内涵。)

问题2:(1)家有什么功能?(结合教材P72探究与分享)

(2)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结合教材P73阅读感悟)

明确2:(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狱,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家的作用,不仅是身心的寄居之所,还是心灵的港湾。)

问题3:(1)请你说说你家的家训与家规是什么?(结合教材P74探究与分享)

(2)请你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结合教材P74相关链接)

(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来孝亲敬长?

明确3:(1)学生自由发言。

(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3)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上,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等等。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具体方法有: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倾听他们的心声;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孝亲敬长的愿意及方法。)

(五)当堂训练,分层巩固(10分钟)

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P68-P69基础巩固内容;部分学生完成选择题1-8题选择题。(六)课后小结,归纳梳理(2分钟)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家庭关系的确立依据:结婚、生育、收养、再婚。

4、(1)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2)尽孝在当下。

5、(1)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2)倾听他们的心声。(3)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教师结语: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家,知道了孝敬父母的原因及方法。我们要认真了解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立志为自己的家庭做贡献。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老师最后进行总结,既能锻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七)布置作业,分层提高(1分钟)

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P69-P70能力提升。

(1)基础好的完成选择题1-3选择题和非选择题4-5。

(2)基础薄弱的完成选择题1-3题选择题。

六、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