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读后感

【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读后感
【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读后感

【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读后感

第一讲究竟有没有中国式管理一、到底有没有中国式管理有三种说法1、有人认为没有--管理就是管理,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只有有效和无效的区别。所以说没有中国式管理。

2、有人认为有--管理离不开文化,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管理当然就不同。所以说有中国式管理。

3、有人认为:有也对,没有也对--管理的工具是一样的,只因使用的人不一样,所以有的有效,有的无效罢了。

二、不必过分强调中国式管理1、如果为了面子,这没有什么必要。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跟随面子没有多大关系。

2、如果为了爱国,这也不是办法。因为爱国之心人人都应该有。但是,也不可心盲目强调,说人家有的,我们也一定要有。

3、如果为了信心,也不该如此。因为,如果真有中国式管理的话,也要行之有效才行,才能使我们更有信心。

4、谈中国式管理,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因为标新立异是为了表示不一样,这没有什么价值。谈中国式管理,对人来讲应该是最高的智慧,这样才有收获。

三、认为有中国式管理和没有中国式管理,都有相应的道理1、原因之一:人都是大同小异的。

2、原因之二:全世界的管理目标都一样,都是要把工作做好,赚取利润,达到目标。但是各国的气氛又是不一样的。

3、原因之三:管理的工具是通用的。例如:电脑和报表,全世纪都在用,而且学就会,但是成效却大不相同。

4、站在使用起来巧妙各有不同的观点来看,我们认为--管理是各有一套,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善于创新,对于一种原则,会因为各自的实际环境而有不同的变化。

四、从硬件看,没有中国式管理1、硬件是指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看得见、摸得着、具体明确。管理科学全世界都一样。

2、从管理的层面来看,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

五、从软件看,事实不容怀疑中国式管理的存在1、软件是指管理哲学,它是指人的思想。管理哲学看不见、摸不首。各国人的想法不一样,民族性不一样,管理哲学就不同,因此表现的的管理行为也就不同。

2、全世界对物的管理都是一样的,因为都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管理。而对人的管理都有很大区别。所以用管理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方法来管理中国人多半行不能。

3、管理工具是中性的,无所谓好与不好。用的有效就好,用的无效就不好。

4、从管理的层面来看,就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同时在一个国家内部,因企业环境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六、结论由此看来,说有中国式管理对,这没有中国式管理也对。只不过没有学问的人讲这句话,证明他脑筋糊涂,搞不清楚;

真正了解的人讲这句话,证明他已经知道这是立场不一样,层次上的不同。如果他真正能讲出来:从管理科学来看,没有中国式管理;

从管理哲学来看又有中国式管理,这就是已经抓到了问题的核心。所以说,今年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再来争执到底有没有中国式的管理,因为我们不断改变自己,靠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套管理行为,使这更有效。

管理科学(软件)=形式信念=意识形态(抽象)决策态度管理管理哲学(硬件)=形下理论=制度方法(具体) 管理态度(选择) 管理哲学批判管理科学American spirit 运用美国人19世纪末期不太重视管理科学,虽然美国人管理科学很强,但是仍然不如日本。日本人之所以能够发展出一套比美国更有效的日本式管理,主要是因为在应用管理科学以外,还十分重视管理哲学。美国人经过日本人的冲击以后,开始有了一种反省:认为今年在寻求管理做法的狂热中,所缺乏的检讨管理的灵魂与管理的精神,这是管理哲学。(管理科学,美国人称之为企业文化,日本人称之为经营理念,中国人称之为管理哲学,其实是指的同一个东西)。

因此,我们兴驻要关切新的管理技术,而且要关切它的灵魂--管理哲学。七、企业管理迈入理念导向时代50年代以前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荀子说:此数具者,皆道之,一隅也。

八、仅举一隅的偏失1、如果你是总经理,你就不能在心里认为,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你应该扮演”天公”的角色!要认为都要紧,都重要,统统重要,不应偏于哪一面。

2、过份强调行销导向而忽略生产技术,会造成”有市场、无货供应”的缺失。

3、过份强调财务导向而忽略管理会计,则会造成”黑字倒闭”的危机。

4、过份偏重生产技术而忽略研究发展,则会造成”价格竞争”的惨境。

5、过份重视人际关系而忽略工作效率,则会造成”一团和气,一事无成”的笑话。

6、无过与不及,才是理想的中道管理。

第二讲为什么说有中国式管理管理是美国人整理出来的,美国曾经是”管理”的最大输出国。然而,日本在管理上却比美国还成功,为什么?因为日本人除了管理科学以外,还十分重视经营理念。

一、什么是管理哲学中国人认为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人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做事就是如何提高工作绩效。搞好人际关系,提高工作绩效就是管理。

只会做人,不会做事,是一团和气,是和稀泥,管理上等于零。

相反,只会做事,不会做人,常常得罪人,他的管理也等于零。

因此,要先会做人,然后会做事,这就是管理。

然而,管理哲学,就是反省自己的管理经验。

二、各国的管理有何不同?全世界对器物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它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争议。

上升到制度的层面,彼此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制度一订下来,就会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上升到哲学文化的层面(即思想层面),那就更是见仁见智,争论不休了。

因此,观念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三、美国人主张多数超越少数美国人解决总是的规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和。美国人常采用举手表决的方法,美国人称之为”用拳头代替打破人头”。今天多数人赞成这条法,这条法就成立;

明天多数人不赞成这条法了,这条法就被废除,换成另一条法。

美国的管理是”划龙舟式”的管理,”划手”背向前方,一定要步调一致,听从指挥、放弃个人的念头,严格遵守”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信条。凡是缺乏效力,跟不上多数的人人就要被淘汰。

但是,论道理,有时多数人的看法不一定对,少数人的看法也不一定不对。近代西方

人渐渐发觉:有时也不能完全服从多数,主张要尊重少数。

四、日本人倡导多功能数协调数一千多年来,日本人被训练得能够全员一致,采取同样的行动,所以没有必要独裁者强有力的发号施令。

日本的管理采取”抬神轿式”的管理。抬神轿时没有人指挥,抬轿的人有高有矮,有人用力,有人不用力,有人摇摇晃晃,增加了阻力。但是被抬的神并不发号施令。然而摇晃的结果,则是每个神轿都平安到达目的地。

日本人谯:不能有秘密。秘密就是罪恶。日本人心里有话就讲出来,而且对自己的同胞很亲切,并乐于帮忙,不喜欢以多数来压倒少数,使少数人受到伤害。

事实上,日本人警惕性很高,他很不愿意让自己变成少数。他会服从前辈的指示,照着大家的做法去做,如果有争执,只要提出一个全体目标,就很容易协调,所以虽然平日有派系,一旦对外或遇到重大事件,便会很快取得一致的行动。

五、中国人数少未必服从多数《易经》在阴卦也有阳卦,但是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阳卦多阴,因为阳虽然是少数,却是主要动力,所以叫阳卦,阴虽是多数,但阴不是主要动力,所以不能叫阴卦。可见中国人并没有少数服从多数的观念。

中国人认为贤大于多数。因为有一个贤人就行了,一百个不贤的人有什么用?中国的管理,即不是”划龙舟式”,也不是”抬神轿式”,标准答案是”很难说”。意思就是”不固定”。该”划龙舟”时就整齐划一;

“该抬轿子”时就要像抬轿的样子,根据不同情况,该采取什么方法,就采取什么方法。

中国人在非投票不可时,最好采用不记名投票这样比较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六、西方人的合理主义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合理,管理也一定要合理化。然而西方人的合理,日本人的合理,中国人的合理是不一样的,不应混为一谈。

西方人的合理主义,是以一个原则来说明全世界的一切一切,如西方人信奉神教,即上帝总管。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由上帝来主宰世界。西方人认为有一条原则可以说明全世界,因此他们常常说:什么导向、什么导向。

七、日本人的合理主义日本人喜欢从许许多多的个别存在出发,去发现共同的原理。因此,他们就找出了大和魂,找出了武士道精神。

日本人不要求有一个统一全世界的原理,但是他们却相信有一个统一日本的天皇。日本虽然民主,但是还维持着一个天皇。在管理方面,日本人很重视前辈的经验,在前辈的指引下,少数必定跟着多数走。

八、中国人的合理主义中国人从很多的原则中却把握一个变动的原则。原则有许多许多,而且可刚可柔,可上可下,可阴可阳,但要把握一个原则,这就是变动性原则。全世界的一切一切都在变动之中,中国人最懂得变动的道理。”变动不大”,就是说,连神的职位都可能轮调。因此就有了”心物合一”,”知行合一”,”阴阳互变”。

管理必须要有制度,但招待起来要有弹性,中国人对此是非常执着的。中国人说一切都在变动,此时上结用哪种方法好就采取哪种方法。多数不一定对,但也有对的时候;

少数不一定错,但也有错的时候。所以,我们用多数人去感应少数人,化阻力为动力,”彼此,彼此”,将心比心,这对中国最有效。

九、我们也无法做到每一次都真正协力曾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朋友是五伦之一,人与人相交,朋友占最大的比数。特别是现代社会,家人的助力越来越薄弱,朋友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同事,我们很会计较,对朋友则刚好相反,此所谓”朋友无议论,买卖要算分。”公司如果能够宣导:做同事是短暂的,做朋友才是永久的,那么大家就会真正协力,否则,实在是很困难。

同事,有升有迁,会有变动。而大家做朋友,而不是做同事,大家做事就能相互配合,处的就比较愉快,并且长久。合理不合理,不能以多数决断,也不是多数一讲,少数人

马上就响应。中国人要看是谁来讲。如果你平常就善于助人,那么大家就比较容易响应你;如果你平常苛刻大家,那么你讲的就不会被大家响应。因此,有一条原理--对待原则--这个原理真正是孔子的思想--你对我好,我没有理由不对你好;

你对我不好的时候,我凭什么对你好?如果多数人能够照顾少数,彼此就很好商量。如果多数欺凌少数,那么反抗的力量就会很大。

一切要重视事前的疏导。

互动就是感应,事情就好办;

有感无应,事情就难办。

公谊私交都重要,先透过私人交情,有时就更具效力。

十、中、美、日管理哲学的主要差异 1、美国人--个人主义美国人在200年前,地大人少,很少有邻居,彼此无人能帮忙,理想的方法就是自我保护,这是因为生态环境不得不如此。所以,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

2、日本人--集体主义日本地方小、有台风,有地震,又有火山,彼此靠得很紧,因此日本崇尚的是集体主义。这也是生态环境所致。

3、中国人--交互主义即有个人主义,但不完全;

又有集体主义,即”彼此彼此”,也就是交互主义。

第三讲中、美、日管理各有什么特性美国式管理--专业性--重视专业知识日本式管理--一致性--重视团体精神中国式管理--变动性--一切都看情况一、管理三步骤不管哪个国家的管理都有三个步骤,亦即三个不变的程序。

1、是非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

2、标准化把时间列为标准

3、制度化如果这个标准只有少灵敏人知道,那等于没有标准。标准要列为制度,使每个人都知道。

二、美国人专业性的评估是非化……要么A对,要么B对,毫不含糊。

专业性,标准化……要么快一点,要么慢一点请专家鉴定制度化……大家新生专业知识三、日本人材力要做到一致性日本人脑子里没有东西,只要听话就好,因此叫大和民族。

大和=太顺,绝对服从,是非取得一致看法,标准取得一致,制度大家都贯彻,团队精神特别高。

是非化标准化专业化制度化四、中国人最喜欢变动性中国人脑筋里有一条太极线是非化标准化变动性制度化在不防害面子的情况下,是非分明。

中国人的变动性,是因为爱《易经》的影响,一切都在变,制度在变,是非在变,标准也在变,中国人的生存力和应变力很强。

五、中国人的个性到底怎么样?凡是你说中国人怎么样,都不太对;

凡是你说他怎么样,结果你都会发现:他不切实际-- 不守时?--守时;

守时?--不守时。

不守信用?--守信用;

守信用?--不守信用。

不守法?--守法;

守法?--不守法。

不守份--守份;

守份?--不守份。

不积极--积极;

积极?--不积极。

马马虎虎--认真;

认真?--马马虎虎。

随便?--不随便,不随便--随便。

不计较?--计较;

计较?--不计较。

人情味浓?--翻脸无情。

重视关系?--六亲不认。

拍马屁?--硬骨头。

中国人的个性不一定,中国人的事情有变动性,抓住这两句话管理就比较容易掌握住精神。

六、美国--竞技民族美国人崇拜英雄,是英雄主义。

平日,美国人以个人为主,独立自主,为了团体目标,因利害结合,又不忘记自己,而唤起成就感,会求得均衡。好处是民族参与,使得理性得到发挥,是非分明,简单明了,但是应变能力不强。企业环境越固定,美国式管理越有用,当企业环境变动时,美国式管理的应变力就很差,因此,1960年,美国的企业就慢慢走下坡。

坏处是冲突、矛盾、对立、紧急的时候很难应变,并且容易受利益团体(压力团体)所左右。美国人只要多灵敏人结合起来,就可以否定和改变原来的制度,产生对很多人不利的方式,所以美国人以输赢的方式来判断是非。

七、日本--大和民族日本人服从至上,是事大主义,谁大听谁的,平日派系多,但为了团体目标,所有派系纷争均告平息。好处是非常团结,可以一致对外。坏处是十分危险,一旦目标被误导,就难以自拔。日本人只讲资历,不讲能力。

八、中国--太极民族中国人视情境调整对策,是中庸主义。

”中庸”绝不是A+B÷2,他绝不是马马虎虎,真正解释”中庸”是”合理”二字,平日派系多,为了团体目标,可能平息,也可能更乱。

中国人任何事情都有两种不同的结果,我们要在事情将要发生而尚未发生的时候及时导正,事先沟通,这是管理中最重要的时刻。好处是不走极端,可以随机应变,因时制宜。坏处是弹性大,很难确切把握,如果智慧不足,难以恰到好处。”圆满高于非,做对未必就好”,这就是太极思想。

九、太极思想太极思想=整体思想整体之内,各个构成分子之间隔相克,是事实,无从否认。但同时同事亦有相依相生,亦是事实,无从否认。因而如何化除相克、减少相克,而为相生发扬相生,以维共存,不致两败俱伤,趋于毁灭,乃是整体思想最伟大的功能。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在也”。第四讲中国人变动中有啊些不变的特性?有人问:”中国人一直到变,那么过去的管理方法还能不能用?” 就中国人一直在变,这只是事实的一个部分。比较完整的说法是应该:”中国一直在变,但中国人也永远没有变”。

变,是指物质部分:衣、食、住、行、娱乐等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

不变是精神方面:如华侨永远不忘本等。

中国人有三个没有变的特性:

一、中国人没有变的第一个特性不执道--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观念,相反,有一种随机应变的心态。

”那可不一定”--Flexoble,弹性相当大。

二、不执着的特性在管理上的困难 1、不信道--不容易想念典章制度,你再怎么规定,他会说:”真的这样吗?你会照这样执行蚂?难道没有变动的可能性吗?” 2、不重视团体

规约--规约易流于形式,你与他签规约,他会到处问:”你签了吗?他签了吗?既然大家都签了,那我也签吧。” 3、不遵照上级的命令行事--过份自信,过份自作主张,他会自己去变。

4、不完全按照工作规范去做--机器设备容易损坏,因为他不注重看设备说明书。

5、不相信企划--喜欢在执行企划时改来改去,最后改的是面目全非。

6、很难做到科学化--科技相当艺术化,一切都生活化的。

7、不容易完全标准化--常常多重标准,对张三、李四各有不同标准。

因此,就得到这样一个印象:管理都有很通信班把握部属的行动!建议:对中国人,最好让他心理上有一点准备,然后再来跟他沟通,这样就比较有效,而不能突如其来、开门见山地就把事情讲出来,否则,他会觉得奇怪。

三、不执着的特性在管理上的好处 1、头脑灵光--容易随机应变。环境越变动,应变能力就越强。中国人生存能力强的原因,就是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脚步。

2、自动调整--在工作进行中,能随时随地的加以调整,以求达到目标。

3、弹性应用--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当随各种压力时,随时做出弹性反应。

4、把握情势--有利的情势来临时,能及时加以把握。

5、不怕困难--水来土掩、珍来将挡,天大的困难也可以设法解决。主要是应变能力强,心中不害怕。

中西方人的想法不相同。西方人一定是两个选一个,非甲即乙。而中国人是两个同时存在。我们称其中为”两含思想”,就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同样的事情。如果稍微领略一下”话分两头”四个字,那么,对我们的管理就很在帮助。把两方面的意见综合起来,就很容易被人接受。

四、中国人没有变的第二个特性不爱管--免你管,谁要你管?Self--determingtion,他愿意自己做决定,不愿服从命令。

中国人有句话:”天大、地大、人也大”。即然人这么大,怎么可以管他?孟子当年告诉我们:”不要顺”。意思就是说部属对上司不是要绝对服从。但是”不要顺”,不是”要不顺”,中国人讲”不要顺”就是要顺,就是站在”不要顺”的立场上来顺,才能顺得恰到好处,主管讲得合理就要顺,讲得不合理就不要顺。

人不能管,还谈人生观管理呢?管理,一个是管,一个是理。我们发现:人,你不能管他,但是不能不理他。你管他,他很气,你不理他,他更气。我们应当采取理他的方法。“理”就得看得起。因此中国式的管理就是从彼此看得起开始,互相尊重。

(太极)安安(定)进(步)(两仪)安(定)进(步)利安绩责润全效任第五讲怎样因应中国人的特性来管理一、中国人对管理的态度态度之一:你不能管我。

地方认为政府管得太多;

基层认为中层管得太多;

中层又认为高层管得太多。可见,基本的观念就是:”拜托了,少管一点”,你不能管他。你管他,他会气死你。

态度之二:你不能不理我你不理我,我就没有面子。你为什么不理我?你应该理我才对。

二、中国人充分的自主精神中国人过分自作主张--马马让小孩子去买万金油,小孩子却买了绿油精。妈妈说:”我不是让你买万金油吗?”小孩子回答说:”万金油已经不流行了,人家都在买绿油精。”他会自己做主张。

在管理上,要让员工感到:计划我有份,考核我有份,执行我有份。从计划、执行到考核,都有我的份。

中国人善于参与,不参与就没有面子。因此,我们要把这种自主精神利用在管理上。即:成功带给我快乐,失败会使我难过。这样,就会变为一个整体感:荣辱与共。

按照中国的民族性,参与管理的意愿相当好,可是做法不太一样。中国人很想参与,但是又不敢参与,这点要突破,要让他们很自然的参与。要让所有员工都感受到:老板很重视他,公司的事情都会让他参与,他就是一种荣辱与共的感觉。

中国是一个相当感性的民族,除了理性以外,还要充分重视他感性的部分。

三、安人之道管理的目的,就是一个”安”字。

有人认为:”利润很重要。”管理是要追求利润,这在中国人是不必多讲的。我们唯一的利润,要考虑会不会使我们安,这才重要。有的利润会使我们安,有的利润会使我们不安,使人不安的钱,我们不要赚,要赚使我们安的的利润,这是我们讲”安”的真正目的。

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一个人先把自己管好,然后使跟你在一起的人都感到很安,你的管理就上轨道了。建议管理不要太严,太严部属不安;

也不要太松,太松你自己不安。

如何在使大家都安的程度里找到一种恰当的方法呢?孔子说:”安无群”--如果安的话,就不会内乱和内斗;

老子说:”人,很渴望得到安定”偏偏人又得不到安定;

荀子说:”人,最贵的就是生,人最乐的就是安,只有安才乐”;

所以,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安人,这是中国式管理最大的特色。

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经济的层面,也有非经济的层面。经济导参见容易控制,而非经济层面却非常复条杂,如社会制度、社会风气和文化等。

经过过份发展,其他方面如果跟不上,就会发生不安,整体改变才能安。只是某一部分发展过快,反而会不安。社会上暴力、抢动、欺诈、倒帐、仿冒、滥制,都会不安并影响到经济发展。

所谓安,就是全面的提高品质。

四、企业经营的目标衡量一个人肯干与否的标准,包括四个层面:(1)能干(2)肯干(3)忠诚(4)持久不安有五种情况,就要用五种方法,使其不安变为安。

1、不会做的时候。技能不足、技术不佳、过程不明了、标准不确定。方法是教他。

2、会做而不做时,待遇低、工作多、同仁相处不愉快,方法是知他。

3、会做、肯做而不敢做时。怕做错了骂他。方法是原谅他。

4、会做、肯做、敢做而不多做时,怕越过自己的份内,方法是信他。

5、做错了事时,怕背后对他不利,方法是用他。

安,叫做大家好。员工好,股东好,顾客好,社会大众也好,这就是大家好,大家好,就是真正的安。安包括的范围相当广,也是我们做一切决定的标准,归纳起来就是企业的安人之道。因此要做到以下八点:

(1)适当的关怀;

(2)真诚的服务;

(3)合理的待遇;

(4)安定的保障;

(5)适当地工作;

(6)相当的尊重;

(7)合适的升迁;

安定的总结就是”爱人如己”。

1、要消除人我之间,不要说”我”,和说”我”,要说”我们”。

2、不要在自私的功利上做打算。一个人越会算,最后就变成越不会算。人们常说:”人不自私,天诛地灭”,但是还应该再加上句话:”人一自私,也天诛地灭”。

公司要使员工:身体健康、内心愉快、生活有保障、工作有能力,这样,管理才会上轨道。要让每一个工作成员,跟着公司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会断层,结果还是公司倒霉。所以要顾及到员工身心两方面的发展,这样就会使员工和公司结成一体,变成一家人。

第六讲到底怎样才能安人中国人受”易经”的影响很大。实际上,中国人读不读《易经》关系不大,因为我们在小孩子3-6岁的时候,就已经灌入了《易经》的思想,而且已经把《易经》中一些高深的道理变成浅显通俗的话在家庭里流通。

《易经》解释两个不同的意义。

1、不易(形而上)是不变的,世界上有许多不变的真理,如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言落下,潮水会进会退等。

2、变易(形而下)是瞬息万变的。

世界上有变的部分,也有不变的部分,这就叫易。易是变,不易还是变,叫做变中不易,这就是一切一切都在变,但是有一种东西不变,这个东西就是”变”,只有”变”是不变的,其他的一切都变。不过有长期、短期而已。长期不变的就是不易,即经;

瞬息万变,经常在变能叫做权,所以,有经有权。

我们讲管理,要注意道理是不变的,而方法是千变万化的,比如说怎样才能安?这就是变化无穷。

管理有绝对部分,也有相对的部分,绝对的部分叫经,相对的部分权,也就是原则不变,方式可变。

从事管理的人要记住;

安人的目的是不能变的,不管什么环境都要使他安,但是环境在变,所以方法就要跟着时代改变,安人的目的不变,叫常;

安人的方法要变,叫变。所以要有常有变。常的部分又叫经,变的部分又叫权,所以管理又从安人之道引伸出一个”经权之道”。

一、经权之道中国式管理就是合理化管理。可是在合理化之外,还要注意安人,我们叫做人性化管理,中国人最讲”仁”和”义”。”仁”是安人之道,就是用仁心去安人;“义”是经权之道,就是恰到好处,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恰到好处”。

经权的法则:时中。(此时此地最合适的决策) 1、不可墨守陈规--过去有效的方法,现在不一定有效。

2、应该力争上游--不进则退,要不断求取上进。

不断的求取上进和不墨守陈规,才是管理者应有想法。

这样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四点:

第一点:取经用宏--牢牢记住紧要原则,进行普遍的应用。

第二点:折衷致当--折衰不是取中点,而是取合理的部分,要折衷到合理的地步。

第三点:因时制宜--时间变了方法就要变,与时俱进,时时刻刻跟上时代,甚至走在时代的前面。

平常要按照常规做事情,叫做守经,非常时期,就要有突破性的做法,叫做权变。

二、经营的要义 1、中国人太聪明,又喜欢取巧,所以必须有经才敢授权。

2、经不可屡变,要使大家明了,以建立常道的共识。

3、各阶层应坚守的原则叫经,可变通的部分叫权。

4、经权都是动态的,必须平日多多默契。

三、管理的守经达权要使中国人敢授权,就要使部属做到内方外圆或内圆外方。

方=基本原则,是不可变的部分。圆=应该有弹性的部分。

权的后面往往要一个”限”字,就是”权限”,这说明,权是有一定限度的。掌握某种权力,都不可超越界限。

每一个人,碰到一件事情,每一件事要想:这是不是在我的权限范围之内可以改变的?如果可以,我才斟酌去改变,如果不可以,要向上面去请求。只有养成这种习惯上司才敢授权。

四、无可无不可孔子说:”无可无不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结果没有一条路是通的。

主管不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你只要有目标、有标准,其他应该让你的部属自由去衡量他应该怎么做,要给他适当的权限,你要抓住原则,方法要让你的部属去权变。部属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达一主管交街的目标,这就叫权不离经。

具体做法可分为几个步骤:

1、主管要把基本要求让部属知道得很清楚。

2、对部属的要求不要太多,约法三章最重要。

3、规定要详细说明,灌输在部属的脑子里。

4、要求他要记住事半功倍告诉他可以变的是什么,不可以变的是什么。

5、检查他是否做到了,做的好就奖励他,做的不好要规劝他,辅导他。

五、权不离经 1、权不离经的意思是:如果你一直变,变到连原则都变掉了,就成了离经叛道,是违反原则的,这不叫变而叫反。

2、变是同质的变,不是异质的变。只有同质的变才会万变不良其宗,千变万化不离目标。

3、经必须很慎重,尤宜时时榫、修正。

六、权不损人 1、任何一件事情要改变,都会有人得到好处,有人得到伤害。

2、经不损人才能普遍获得支持,权而损人,受害人就会阻挠。

3、凡有权宜应变,先让有关人员参与研讨,共商利弊。

4、取得协调之后,上司行命名同意权,部属自然会顺利执行。

5、实在无法达成协议,上司才出面协调,但应一本公诚,绝不偏私。

6、在权变中培养自动自发的精神。

七、权不多用权变是应付紧急、偶发、非变不可的事情,要尽量减少权变,就要常常修改经。

1、权而多用表示”经”有了问题。制度常常例外,便是没有制度。

2、权而多用除了严重影响常规、破坏组织层次、养成钻营风气外,还会使更多的人对法制失去信心。

3、权不多用才是必要的权变,大家才会谅解。

4、权不多用可以防止营私舞弊和形成派系,有助于同心协力。

八、经法原则《易经》中有四个字,要好好记住:即时、位、中、应:

1、时--时机。我们做事情,应先考虑时间对不对。选择好做事情的时机。

2、位--身份。我的身份做这件事合适不合适?如果不合适,可让别人去做。

3、应--反应。如果时机和身份都合适就去做,做了之后要看反应,随时随地进行机动调整,以求其中。

达成目标是不变,可是怎么样才通达成目标,却随时要变。只要心很正,意很诚,察颜观色并不是小人的行为。以不变应万变,用不变的原则,应付万变的现象,这就是经权。

原则不能变,目标不能变,管理要求安人不能变,其他都是万变的。用这种不变的原则,来应付万变的现象,不管怎么变,都会命中目标。

中国人最懂得持经达权。我们不能有经无权,有经无权的人太固执、太呆板,而有权无经是乱变,要避免有权无经。也要避免有经无权。我们中国人最了不起,有经有权,有不变的部分,也有变的部分,不变的部分要坚持,变的部分要放手,抓住目标,放手让部属去发挥,这样,我们的管理就会有很大的功效。

第七讲经权配合怎样才能合理管理要不要制度化?管理要不要求新求变?什么事都求新求变,怎样维持制度?如果一切讲制度,那又怎样求新求变?这就导致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制度是管别人的,而管不了他自己。

一、中国人最喜欢合理化管理管理就是管得合理。管得合理,人们就接受;

管得不合理,人们就会抗拒。中国人有时候不要你管,但有时候却又希望你管。当他有信心、有把握时不要你管,当他做得不好、有困难时,又希望你管。这要看需要而定。管得太早,他听不进去;

管得太晚,是马后炮;

管得太多,他不高兴,而完全不管,他就会乱来。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合理的事情,大家终究会接受;

如果不合理,大家就要抗拒,这就是适中。企业内外环境在不断的变迁,我们的决策也要随机应变、随时调整,才能因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达到目标。

二、到底什么叫合理中国人最喜欢讲道理,但是,跟中国人讲道理也最难,你说东,他就说西;

你说西,他又说东。中国5000年的资料非常丰富,须手一抓就是一大把理由。道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此,我们常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中国人喜欢比大小。如果听到一句说他错了的话,他会问:”谁说的?”如果说他的错的人职位比他高,他就不讲话(实际上是申诉);

如果说他错了的人职位与他平等,他就会说:”好好好,我错了难道你就没有错?”(我难看,也让你难看)。如果说他错了的人职位比他低,那人就彻底倒霉了(一脚把他踩到底)。

不合理是抗拒的主要原因。企业内部不和谐,就是因为制度不合理造成的。所以,要协调内部纠纷,促成各方面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制度合理化验室。中国式管理不但要有制度,而且制度要常常修订,使之保持合理。外界也是如此,同业的竞争如果是合理的,就是良性公平竞争;

如果不合理,就是恶性竞争,一旦走上恶性竞争,就会两败俱伤。

所谓合理不合理,要看在什么地方,在这里合理,在那里就不一定合理,合理不应该用主观来认定。

主管说了就合理?(不一定)训练出来的员工会有勇无谋。

老板说了就合理?(不一定)太霸道、太专制,结果人才跑掉了,留下的统统是奴才。

专家说了就合理?(不一定)专家有真的有假的,而且专家有时也会骗人。

员工说了就合理?(不一定)员工的要求无止境,永远不会完全满意。

因此,该讲的话,要表达到合理的地步,而不是谁说了才合理的总是合理应该是客观的,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找出什么叫做合理。例如绩儿评评估,绩效评估绩效评估要包括三

个基本因素:(1)评估的基准;

(2)责任的归属;

(3)有儿而落实的追踪考核。这三点都要用科学的方法。可见,中国式管理并不排斥科学方法和现代化科学管理工具,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高阶层主管经营理念要合理化。尽量保持客观,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多协调各部门的立场,这样才能逐渐合理化。

中国人最好采用将心比心的方法,替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总是这样就会比较合理。因为,我们讨厌;

我们喜欢的人,人家多半也喜欢。所以,将心比心,建立一个良好而立体的人际关系,你我他、上下左右都要考虑到。我们要用合理的方法和正当的途径,得到对立心理的认同。

任何事物都有先天的矛盾性、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科学的方法是客观的,而使用方法的人是主观的。对物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则用将心比心的方法较好。

中国式管理,可以用”关心、休谅”来形容,即上对下要关心,下对上才能体谅。管理者将心比心,要把握四个原则:(1)凡是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的事情,尽量去做;

(2)凡是对别人有害,而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最好不做;

(3)对别有的害,而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最好不做;

(4)损害自己,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必要的时候,还要去做。

三、员工自动自发的三进程自助自立自主让员工帮助他自己,从给他责任开始,让他提问题,并且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自己尽到责任,当他能够把自己的责任做好以后,再让他自主。自立的目的,是让他有信心。他自己做的很好时,才给他相当的自由,让他自己去发展,走上自主管理。

主管始终不放手让部属去发挥,部属就永远长不大。然而,主管一下子就放手,部属就会摔跤。因此要慢地放手。

主管要做到以下三点:(1)适时支援(2)尽量鼓励(3)表示感谢。

第八讲: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是什么”M”代表很多意义,其中:中庸、人性、管理统统在里面。创造M理论不是要与西方面的X理论和Y理论相对抗,而是在中国人的文化、民族性里面,的确存在着M理论。

一、X理论和Y理论的简介X理论--认定员工懒惰、不负责任,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改变,没有抱负,容易受骗。因此,管理者不想念员工,要掌握大权,自己做决定,并参加控制,善于利用奖惩。相信X理论者就是权威主义者,喜欢用操纵的型态来管理员工。

Y理论--认为员工勤奋、负责任、发展自己的能力、自己朝向组织目标,既有野心、想把事情做好、开拓自己的前途,又有想象力。因此管理者就用友善、坦诚、正直的态度对待员工,跟员工共同分享决策,自己成为团体的一分子,我们称之为:民族主义、触媒型态。

实际上,人不像X理论那么坏,也不像Y理论那么好,二者各偏一端。人不完全是X 理论,也不完全是Y理论。

二、日本的J理论简介(J理论只适合日本的民族性)(1)团体意识--彼此很信任,相互有一种很微妙的亲密关系。

(2)终身雇用--自己训练员工,实行内部升迁。

三、另一种M理论简介(不同于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认为员工的表现常受到环境、早期教育及其性格的影响。同时员工如果了解他所需要的东西和自己的目标,他就能自然而然的关心这个目标。管理者能够看出个别差异用共所长,关心部属,部属才有信心。

四、中国人有三个”性”,是非常固定的(1)合理性--讲道理。(义)合理不合理(经权之道)(2)主动性--不喜欢被动。(礼)洁矩之道(3)交互性--彼此彼此。(仁)人爱人--安人之道五、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简介 1、人性可塑。管理的条件:按排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安心工作,即安人之道。

2、给员工相当的责任,让他自己想办法完成规定的目标。给他经,让他有权变的范围,即经权之道。

3、在都需要被了解和同情。因此要彼此同情。管理的态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洁矩之道。

六、管理三向度任何事情都用安不安来做考虑的标准。股东、员工、顾客、社会大众会安吗?(安人)如果安,你做的就是正确的;

如果不安,就要适时高速整(经权)。交通时,要将心比心。对高兴的人,要鼓励他,使他做的更好,对不高兴的人,要安抚他使他安心接受改变。(洁矩)中国的主管对员工的要求:(1)忠诚;

(2)持久;

(3)肯干;

(4)能干。

能干秘否、忠诚与否,都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要-- (1)慎选员工:看看这个人可用不可用,可用就用,不可用则不用,宁缺勿滥。严格训练新员工,并让老员工及时照顾新员工。

(2)诉之以诚:用诚意来发行新员工,介绍公司环境;

辅导其一件一件的做工作,让其适应并改善环境,将其塑成公司所需要的员工。

(3)待之以理:尊重员工,使其愿意留下来。

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就是要使员工既忠诚又肯干。

七、使员工忠诚肯干的法宝 1、安人之道。了解员工的不安。不安全为个别不安和团体不安。个别不安要给予解决;

团体不安,要向上级反映,做整体考虑,全面解决。实在做不到,要给予说明和答复,取得谅解。只有员工心安,他才能忠诚、肯干。

2、经权之道。使员工了解持经达权的道理,即上级交待的原则不能变,但是为了达到原则的方法可以变,如果能够真正变通,就可以放心授权,反之,则不能授权。但是,违法的事情不能做,即不能使其侵权、越权,只有切实授权,员工才能忠诚而又肯干。

3、洁矩之道。安人与经权,都应将心比心。凡事尊重对方,片此协调,解决面临的总是修己并且安人,员工才能忠诚而肯干。

修己是基础,一切从修己开始。安人是目标。一个人只会修己不会安人,那他只配做隐士。而管理者应既会修己又能安人。方法是:有计划,能控制,透过组织,适当领导,会协调,不断训练,通过这些活动,修己后才能安人。主管修己后要能发挥一种感应的作用,即主管的感,要有员工的应,才能产生力量。

第九讲 M理论的实施架构是什么中国人的管理一向都是按照情、理、法,我们称之为中国式管理M理论的架构。

要了解中国人的思想方法,最好采用”垂直式”思考法。因为中国是一个哲学民族,考虑任何总是都有层次性,对甲合理的事情,对乙不一定合理,可见层次不同,它的道理就会起变化,因此,中国人喜欢用层次性的思考,我们称它为”垂直式思考法”。

1、情、理、法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架构。

2、法是基础,离开法就不能谈情和理。做人应该守规矩,大家都要崇法务实。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公司也典章制度。

法提升到理规矩如果定的合理,大家就乐于遵守。制度要时时求其合理,才是合理化的管理。

中国人最重视理中国人又认真,又不太认真,这是有道理的。

东汉以前多说道,东汉以后多说理。中国文化特别重视道理,中国人常用道理来批判一切。”这是什么道理?”“看起来各有各的道理”。”岂有此理?”可见中国人很重视理。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道不会僵化,比较可以变通。天有天理,物有物理,而理是不变的。物比较没有变化,人却有变化,因此,管物比较可以科学化,而管人就要相当艺术化。

理不容易讲得清理是可以变动的,粗理很好讲,细讲不好讲,微理就更难分得清。宏理犹可讲,妙理不可言。

理多斗是相对的,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绝对有理,因为:人喜欢把道理往自己这边拉,而不喜欢把道理推到那边去。

真的希望管理合理化,就应该道理很难讲,到底怎样才合理,应该是大家都谦虚一点。不要自以为是,要多听听大家的意见,片此多沟通,从而找到最适当的这才叫合理。

理再提升到情情,是从理提升上来的,情、理、法是规矩。理就是合理,规矩要订的合理,大家才会遵守。但是什么叫合理,很难说清,因此,就要各凭良心,人们常说:”你凭良心才合理,合理就合法”。

日本的工厂里常有一句话:”品质从良心来”。美国的科技超过日本,但为什么竞争不过日本?主要是日本的工厂里没有监督层,整个监督层的成本都省掉了。他不需要监督,他会凭着良心认为”这个产品是我做的,我就要做好。如果做不好,将来流程到下一个工序,人家发现是我做的,我会很惭愧。”所以,如果我们不能氢良心发挥出来,这在管理上是个很大损失。而良心恰恰是我们中国人开发出来的,而日本人却用得很好。

合理不合理,很不容易认定。如果条凭良心,道理就很明了。

情,是彼此彼此,互相互相,用情来讲理,大家才能够接受。情像中药的引子。就是讲理之前,彼此的心理建设。”情”,是中国各地最宝贵的东西;

“孝”是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情;

“忠”是部属对主管应有的情;

“理”就是表达情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常讲”君子发乎情,止乎理”。孔子主张,人的感情要自然的流露。

如果员工完全没有情,没有喜怒哀乐,什么都不在乎,那就不好管理,因此还要利用他的情,利用他的喜怒哀乐来管理,这才是合乎人性的管理。

人而无情,怎么能叫做人?情并不可怕,要珍惜情。庄子讲”无情”的情是指好恶之情,你有你的好恶,我有我的好恶,这就不会起纠纷。庄子又主张”忘我”,把总是忘掉,把苦恼忘掉,就会减少很多困扰。

人不可能无情,虽然能暂时忘情,但终究还要回到现实社会中来,还是要讲情的。

管理者如果具有仁爱之心,就应该反情扩展到所有的人,替大家着想。建议:

(1)对人要爱他--他就会拿出他的真本领做工作。对人,要看他的长处,不要看他的短处。”把对方的长处放在眼睛里,把对方的短处放在肚子里”才会防止弊端。管理,只要用人之所长就够了。

(2)对事要重视--我们要重视员工的贡献,肯定他的成功,不要把他的功劳埋没掉。

(3)对物要珍惜--这是中国的美德,不良费物力,要物尽其用。

一切凭良心就会合理,合理自然合法。所以,从凭良心开始,而做到合法的地步,这才真正叫中国式管理所能行得通的途径。

第十讲情、理、法的双轨运作是什么?情、理、法有它的不可分割性。运作起来,

要双轨动作,而不要单轨运作。要了解情、理、法的双轨运作,首先要从”中”字了解,”中”是中国人的基本信念。

中国人最重视人,因为人在天地之中。我们常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二五居中”、”居中为吉”。

中国人非常重视中间:

(1)天人地(人在天和地之中)(2)群家已(个人主义)(3)中国人的次序观--重视摆在中间的例如:三个人走路,总是年龄大的或职位高的中间。

那么,情、理、法以什么为中心呢?理在中间,理最大,理就是中心。

有人敢说:”我这个人不讲情面。”也有人敢说:”我才不管什么法不法”。但是没有人说:”我这个人不讲理”。当人提到情时,总是说”合情合理”,提到法时,总是说:”合理合法”。要么”合情合理”要么”合理合法”,两边都要拉上”理”字,这才站得住。讲情讲到合理的地步,讲法也讲到合理的程度,这才是真正”情、理、法”的意义。

中国人先以情讲理西方人走的是的单轨,用法来讲理,法怎么规定,这就是理,法来修订理,谁也不能更改。

中国人走的是双轨,先用情来讲理,讲不通,不得已时,再用法来讲理。即先用情讲理,后用法讲理,有先有后,走出双轨来。

情是面子,理是脸。面子和脸不是一回事。面子只是情方面受到伤害,而脸就很严惩”不要脸”就是不讲理。只要给他面子,给他情,他就讲理,这样大家一团和气,不致伤感情。

如何运用情呢?(1)上对下--关心他。你关心他,他就讲理,方法:1、关怀态度;

2、请教态度;

3、征询态度。

(2)下对上--报告、请示、试探、抱歉(3)平行者--感谢、关心、欣赏情绝对不是讨好讨好是一种虚情假意,讨好是死路一条,绝对不要存心讨好任何人。中国人不容易被讨好,而且也怕你计好他,你讨好他,他就会提高警惕。不讨好才是真情。要诚心诚意,发自内心的关心,这才叫情。

情行不通,再绳之以法 1、先运之以情;

2、再晓之以理;

3、情和理都讲不清时,再绳之以法。

感谢您的阅读!

干法读后感范文

干法读后感范文 干法读后感范文 干法读后感范文1 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稻盛和夫的著作《干法》,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观”、“劳动观”、“工作观”,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进行深刻反思,进而找到新的人生支撑点。 本书以“为什么工作”为起点,讲述了如何磨练灵魂,提升心志。通过结合稻盛先生的自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如何爱上自己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阅读此书,有以下几点领悟: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的人生。曾经听过一句话“越努力就会越幸运。”“极度”认真地工作能扭转人生。认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也许在别人的眼里,你的认真有时会显得比较“较真”“古板”,甚至会比较“傻”,但是当你真的热爱某项事物或事业的时候,你的“极度认真”不是刻意的表演,而是真实感情的流露,是“迷恋”情感的唯一态度。 要拥有人生的“梦想”。如果我们没有梦想或者是有梦想但觉得很渺茫,并不敢想,那么梦想终究是梦,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稻盛先生有一句话“人本来就具备使梦想成真的巨大潜力”,即使是觉得自不量力的梦想或目标,若能牢牢记在心里,并坚持不断的为了实现它去努力,那么你的梦想终有一天会实现。

领导能力的提升重在“思考”。正如书上提到的“松下幸之助”的有关于“水库式经营”一样,企业的领导也只能从大格局去引领我们,每家支行会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客户群体等的不同,适合经营的方法肯定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目标方向已有,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思考找到具体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在工作中当遇到觉得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当自己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稻盛先生告诉我们“这时候其实并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开始的起点。”想想我们每次遇到“坎”的时候,往往不是坚定自己的信念,继续努力,而是为自己做不到寻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就是因为对待困难的态度不一样,则每个人收获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当我们觉得进入“绝境”的时候,试着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态度,说不定立刻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呢。 最重要的是“注重细节”。记得听广播的时候主持人说过一句话“现代社会特别需要工匠精神”。例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更新,导致衍生出来现代化所需要必需品的种类繁多,如何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肯定就要求制造者在产品的细节处下工夫才能够赢得市场,同理可证,不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工作的质量都是一样的道理,追求“工匠精神”,“注重细节”,就会使你在和别人做相同内容工作的时候能够“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总结稻盛先生的人生理论,就是在持有正面的思维方式的前提下,拥有对人生对工作的热情,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将自己的能力最

(新)中国式管理的正当管理

中国式管理的正当管理 导读:坚持正当管理做为中国式管理的标志,正可以避免以下弊端。 正如专家所敏锐观察到的那样,已经过去的2006年,中国的管理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企业管理开始摆脱轰轰烈烈的“运动式”的管理旧习,走向了更加成熟理性、更具连续性和稳定性、更注重程序完善的管理,即正当管理。联想到一个时期以来颇为热闹的关于中国式管理的论战,我们是否可以由此看出这是在向中国式管理的时代课题回归呢? 一、中国式管理与正当管理在社会属性上相关联 要想明确中国式管理的定位,必须从管理的二重性谈起。我们知道管理的二重性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主要是解决管理是否科学、更加经济、更加科学之类的问题。正如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一样,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或者在管理的自然属性范畴内是没有也不应当有中国式、欧美式之类区分的。而在管理的社会属性上,由于我们现在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企业管理其社会属性的主脉也只能具有中国特色,即是中国式的。简单说来,解决了发生在中国热土上的企业管理中所具有的社会属性问题,这样的方式就是中国式管理。 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式管理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什么内容的问题。中国式管理的内容无疑是丰富的,而正当管理应当是它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正当管理,是以社会民族公众的利益为标准来衡量,它要求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时至少要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遵守既定的管理规则和程序,忠实地屦行自已的管理职责,从而产生正当经营效益的管理行为。简言之,是追求企业及其相关利益主体正当利益的管理行为。是企业的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追求企业,个人利益最大化时必须遵守的起码要求。它是在资源流动、利益分配和再分配的动态过程中,管理者必须遵循的价值指向。这样的正当管理反映的也是管理的社会属性,与中国式管理所反映的社会属性是完全一致的,因而正当管理与中国式管理也就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正当管理之所以会成为中国式管理的标志而不会成为欧美类型国家的企业管理的标志,是因为历史、国情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在欧美等国家中,资本主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了工业文明的深厚积淀,其经营管理主要是解决“善良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财产的问题”。而我国进入近代之际,虽然有了一定的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商品经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在长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中,民族工商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是在战乱中挣扎和抗争,在汪洋大海的小农经济,靠天吃天的自然经济,手工作业的个体经济中,没有经过大工业文明的洗礼,对于“善良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财产的问题”的解答完全出于东方式的理解,没有直接的代理成本之虞。先进的工人阶级也只有和农民结成同盟军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只有在完成了推翻旧世果的任务后才会考虑建设一个新世界的问题,而在计划经济中企业的任务是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又用不着考虑这样的问题。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企业管理中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时,往往忽视了“管理科学”预设的那个前提:管理者总是“善良的主人”。这在从私有制下发展起来的经济组织中是不难理解的,而在转换机制、放权让利中被赋于管理权的管理者是否善良姑且不论,可以肯定他并不是企业的真正的所有者,即不是企业的真正“主人”,而他们的“善良”又恰恰遇到了挑战。为了增加企业活力,人们需要管理者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冲破旧体制的束缚,成为一个能够起死回生的“能人”,其中也隐含着不必太善良的允诺。尤其在面临着各种利益关系大调整的背景下,利益的获得哪些是正当的,哪些是不正当的,需要进行不断的甄别与调整。在甄别与调整工作完善之前,难免泥沙俱下,起码为不正当利益的获得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且不说管理者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管理行为去追求个人、身边的人(亲友)、小集团不正当利益,就是被动地去“适当”不规范的环境,也涉嫌管理行为不正当。而不少民企的发展也是利用了环境的种种不规范而掘到了第一桶金。管理者不是“善良的主人”,使得管理正当的问题十分突出,使得欧美的企业管理研究原本可以不考虑的问题而在中国必须给予考虑,从而使中国企业的管理体现出与欧美不同的特色。 再次,尽管在两权分离的状态下,管理是否正当问题的存在正在跨越中国式管理与欧美式管理之类的

中国式管理 学习课程答案

学习课程:中国式管理单选题 1. 下面关于中国式的领导,表述有误的是回答:正确 1. A 差别待遇优于一视同仁 2. B 心里一视同仁,嘴上差别待遇 3. C 要经得起考验才相信,不能轻易信任 4. D 存心讨好的部属必须小心,不怀好意 2.中国式执行的特点是回答:正确 1. A 站在落实计划的立场来执行 2. B 认清计划的可变与不可变原则 3. C 采取全面无形的控制 4. D 以上都包括 3.中华民族下一次兴盛是回答:正确 1. A 2044年 2. B 2048年 3. C 2024年 4. D 2014年 4. 中国式沟通妥当性大于真实性的原因是回答:正确 1. A 中国人是求真的 2. B 中国人是求美的 3. C 中国人是求善的 4. D 以上都不正确 5. 中国式激励的特点是回答:正确

1. A 随时随地都应该激励 2. B 先求忠诚再求能力 3. C 由安员工而安顾客 4. D 以上都包括 6.中国历史治少乱多的原因是回答:正确 1. A 小人得意,君子遭殃 2. B 君子不能自觉自反,就不可能长治久安 3. C 君子明哲保身 4. D 以上都不正确 7.中国式管理的组织中谁的弹力最大回答:正确 1. A 最上面 2. B 中间 3. C 最下面 4. D 以上都不正确 8.中国的意义是回答:正确 1. A 世界的中间 2. B 亚洲的中间 3. C 宇宙的中间 4. D 合理 9.对中国式管理的基本理念表述有误的是回答:正确 1. A 中国式管理的意义就在于管理修己安人的历程 2. B 21世纪的主流价值应以科技为重点

3. C 中国式管理以明哲保身为根本理念 4. D 中国式管理用推、拖、拉来化解问题10.提出计划后应该回答:正确 1. A 不必坚持 2. B 有几分把握坚持几分 3. C 坚持到底 4. D 以上都不正确 11.中国人要好好发扬的观念是回答:正确 1. A 成全意识 2. B 有功劳要跟大家分享 3. C 有缺失要自己承担 4. D 以上都包括 12.下列体现中国人擅长并兼顾的是:回答:正确 1. A 学则不固与择善固之 2. B 礼让为先与当仁不让 3. C 有法无法与无法有法 4. D 以上都包括 1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 A 中国人要求十全十美,不是求圆满 2. B 中国人有问题不化解,求解决 3. C 中国人讲随便,就是表示不随便 4. D 即使有人没有面子,也可以圆满

最新曾仕强读后感

【公文写作】 昨天到的书,今天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读完后感觉物超所值。《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持经达变。表面上看这是一本介绍人际关系的书,但实际上应该归纳于哲学这一块。书中的内容大部分与心理学无关,所述内容为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文化的交集部分。其中对于媒体的性质的分析是本身的一大看点。书中的内容对于很多行业都非常适用,如营销、产品推广、编辑等。 曾教授的语言朴实自然,里面的道理很容易理解,但往往在实际中有所忽略,这点体现在第四和第五章中。人性的弱点没有好坏,即使是缺点也是有用的。“纵欲”并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适度地“纵欲”是必须的,但重要的是策略。“人要活得逍遥自在,只有承认人性的弱点不好不坏,让它自然地、适度地、合理地展现和被人利用,自己自然而然地因应,做到动静相宜,就用不着念念不忘人性的弱点,一天到晚做这方面的攻防战了。” 曾仕强,现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也是我关于易经的启蒙老师。曾经他在百家讲坛上讲解《易经的奥秘》时,深深地吸引了我,每一期节目我都观看,并做了详细的笔记。他用通俗的语言和巧妙的理解方法,不仅帮我揭开了易经的神秘面纱,也将我带入了国学知识的殿堂。所以,他是我最崇拜的学者,也是我最仰慕的老师。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曾仕强详解道德经》。《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称《德经》。《曾仕强详解道德经》系列也是分为这两本,对道德经里的每一句话都做了详细的解释,虽然现如今市面上任何一本道德经都有了注解,可是,不同的人对道德经的理解也不同,导致道德经中很多的话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中,曾仕强教授对于道德经的理解,我觉得应该更为贴切,生动形象,所以为大家介绍一二,推荐给大家去阅读这两本书。 《道德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崇高的地位和不菲的价值,但是,由于不少人的误解,也对其产生了一些偏见:一种说法是提到《道德经》,人们就会联想到道教,涉及宗教的东西,难免会让人觉得神秘,深不可测,甚至是迷信,所以不少人对《道德经》也是敬而远之;另一种说法是浅读过《道德经》的人都知道,《道德经》中很多的思想都比较消极,例如“无为,不争,清心寡欲”等,在如今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思想无疑显得迂腐落后,所以他们认为《道德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关于这些问题,我也考虑过,也认为《道德经》的思想消极,不适合蓬勃奋发的年轻人去阅读,倒是适合修身养性的老者去阅读,但是,当我阅读了《曾仕强详解道德经》之后,对道德经有了不同的认识,也知道了自己曾经误解了其中很多的词话。

观看《中国式管理》的学习心得

观看《中国式管理》的学习心得 公司组织全体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了曾仕强教授的《中 国式管理》课程学习。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管理这个词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曾仕强教授的讲授让人耳目一新。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到西方的管理学中,这种巧妙而有效的结合,中西合璧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管理,这与我们原来所学的管理方法在字面,在方式上似乎都有许多不同,中庸之道,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是其独特之处。通过学习觉得中国式管理是对原来学习的理论一种创新,与以往那种制度化的管理完全不一样。 中国式管理是对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的本土化运用,同时也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以易经为理论基础,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所谓的“修身”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要加强自身修养,只有通过“修身”才能达到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双方达到了共同的价值取向,沟通起来才会顺畅,毕竟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效益,精简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流程,提高了部门的运作

效率,这样才是管理的最优状态。 曾仕强教授在课程中所讲到:由开心后交心再关心到同心,这一节让我印象最深刻。人与人之间,首先要建立在开心的基础上,工作才会更有效率,心情好工作就做得好,自然才会把心交出来,交心后我们再加上关心,把他的心关上,建立良好的关系,最后他便死心踏地跟着你走。虽然,这里很直白地道明了人与人之间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但确确实实反映了现实管理中我们要明白的基本道理。中国式管理更多的采用了儒家思想的人际礼仪交往观念。管理,管的是人,不是事。西方思维则讲究以事为中心,中国是以人为中心的;西方讲究法治,一切遵循制度办事——即使制度是不合理的,在中国只要是合理的,可以突破制度,即使没有制度也没关系,凡事讲究合理然后才合法。中国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形成了特有的、不可颠覆的理念,我们讲求“情理”,先情,然后才是理,合情之后我们才来探讨是否合理。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检讨现有制度的缺陷,制度也要适时调整,一方面不要全盘寄托于制度,更要懂得“动之以情”然后才“晓之以理”的艺术。 在观看《中国式管理》之后,我终于知道,世界上任何地区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方式。虽然管理学上有很多的非常有价值的理论,但是应用到实践中,还要考虑到实际原因、实际情况、现有条件等。这就体现出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

第一讲究竟有没有中国式管理 一、到底有没有中国式管理有三种说法 1、有人认为没有--管理就是管理,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只有有效和无效的区别。所以说没有中国式管理。 2、有人认为有--管理离不开文化,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管理当然就不同。所以说有中国式管理。 3、有人认为:有也对,没有也对--管理的工具是一样的,只因使用的人不一样,所以有的有效,有的无效罢了。 二、不必过分强调中国式管理 1、如果为了面子,这没有什么必要。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跟随面子没有多大关系。 2、如果为了爱国,这也不是办法。因为爱国之心人人都应该有。但是,也不可心盲目强调,说人家有的,我们也一定要有。 3、如果为了信心,也不该如此。因为,如果真有中国式管理的话,也要行之有效才行,才能使我们更有信心。 4、谈中国式管理,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因为标新立异是为了表示不一样,这没有什么价值。谈中国式管理,对人来讲应该是最高的智慧,这样才有收获。 三、认为有中国式管理和没有中国式管理,都有相应的道理 1、原因之一:人都是大同小异的。 2、原因之二:全世界的管理目标都一样,都是要把工作做好,赚取利润,达到目标。但是各国的气氛又是不一样的。 3、原因之三:管理的工具是通用的。例如:电脑和报表,全世纪都在用,而且学就会,但是成效却大不相同。 4、站在使用起来巧妙各有不同的观点来看,我们认为--管理是各有一套,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善于创新,对于一种原则,会因为各自的实际环境而有不同的变化。 四、从硬件看,没有中国式管理 1、硬件是指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看得见、摸得着、具体明确。管理科学全世界都一样。 2、从管理的层面来看,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 五、从软件看,事实不容怀疑中国式管理的存在 1、软件是指管理哲学,它是指人的思想。管理哲学看不见、摸不首。各国人的想法不一样,民族性不一样,管理哲学就不同,因此表现的的管理行为也就不同。 2、全世界对物的管理都是一样的,因为都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管理。而对人的管理都有很大区别。所以用管理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方法来管理中国人多半行不能。 3、管理工具是中性的,无所谓好与不好。用的有效就好,用的无效就不好。 4、从管理的层面来看,就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同时在一个国家内部,因企业环境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六、结论 由此看来,说有中国式管理对,这没有中国式管理也对。只不过没有学问的人讲这句话,证明他脑筋糊涂,搞不清楚;真正了解的人讲这句话,证明他已经知道这是立场

【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读后感

【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读后感 第一讲究竟有没有中国式管理一、到底有没有中国式管理有三种说法1、有人认为没有--管理就是管理,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只有有效和无效的区别。所以说没有中国式管理。 2、有人认为有--管理离不开文化,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管理当然就不同。所以说有中国式管理。 3、有人认为:有也对,没有也对--管理的工具是一样的,只因使用的人不一样,所以有的有效,有的无效罢了。 二、不必过分强调中国式管理1、如果为了面子,这没有什么必要。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跟随面子没有多大关系。 2、如果为了爱国,这也不是办法。因为爱国之心人人都应该有。但是,也不可心盲目强调,说人家有的,我们也一定要有。 3、如果为了信心,也不该如此。因为,如果真有中国式管理的话,也要行之有效才行,才能使我们更有信心。 4、谈中国式管理,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因为标新立异是为了表示不一样,这没有什么价值。谈中国式管理,对人来讲应该是最高的智慧,这样才有收获。 三、认为有中国式管理和没有中国式管理,都有相应的道理1、原因之一:人都是大同小异的。 2、原因之二:全世界的管理目标都一样,都是要把工作做好,赚取利润,达到目标。但是各国的气氛又是不一样的。 3、原因之三:管理的工具是通用的。例如:电脑和报表,全世纪都在用,而且学就会,但是成效却大不相同。 4、站在使用起来巧妙各有不同的观点来看,我们认为--管理是各有一套,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善于创新,对于一种原则,会因为各自的实际环境而有不同的变化。 四、从硬件看,没有中国式管理1、硬件是指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看得见、摸得着、具体明确。管理科学全世界都一样。 2、从管理的层面来看,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 五、从软件看,事实不容怀疑中国式管理的存在1、软件是指管理哲学,它是指人的思想。管理哲学看不见、摸不首。各国人的想法不一样,民族性不一样,管理哲学就不同,因此表现的的管理行为也就不同。 2、全世界对物的管理都是一样的,因为都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管理。而对人的管理都有很大区别。所以用管理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方法来管理中国人多半行不能。 3、管理工具是中性的,无所谓好与不好。用的有效就好,用的无效就不好。 4、从管理的层面来看,就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同时在一个国家内部,因企业环境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六、结论由此看来,说有中国式管理对,这没有中国式管理也对。只不过没有学问的人讲这句话,证明他脑筋糊涂,搞不清楚; 真正了解的人讲这句话,证明他已经知道这是立场不一样,层次上的不同。如果他真正能讲出来:从管理科学来看,没有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 管理VS领导 答案

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管理VS领导答案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企业的六大领域包括:管理、组织、领导、作业、研发和()√ A生产 B学习 C执行 D销售 正确答案: B 2. 故事“连理挡驾” 是为了说明()√ A领导和管理不同 B过分重视管理会带来制度危害 C要有变通精神 D以管理求创新容易招致失败 正确答案: C 3. 楚王为什么只增加了连理的薪俸,不升他的官职?()√ A表示他对连理的赞赏 B楚王是个重视制度的人 C楚王对连理不懂变通感到不满 D说明楚王是非不分 正确答案: C 4. 在中国企业组织划分的三个阶层中,基层重视()√ A制度 B技术 C关系 D合作 正确答案: B

5. 现代化等于()√ A西方化 B国际化 C美国化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D 6. 在中国企业组织划分的三个阶层中,领导层处于()√ A最高层 B中间层 C底层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7. 在故事“昭侯酒醉”中,昭侯起初很高兴,后来又很残酷,这代表什么()√ A开始心情很好,后来情绪变坏,说明昭侯是个喜怒无常的人 B昭侯起初很高兴,因为有人关心他,这是人之常情;后来很残酷,是因为职务的需要 C制度是有弹性的 D昭侯是个处事不公正的人 正确答案: B 8. 故事“商鞅变法”选自()√ A《论语》 B《韩非子》 C《庄子》 D《史记》 正确答案: B 9. ()是本√ A有所不变 B变

C创新 D慢变 正确答案: A 10. 在故事“商鞅变法”中,太子藏匿一犯罪王族,商鞅对此处理的方法是()√ A依法处死罪 B商鞅接受妥协,以太子的老师及侍卫长顶罪 C商鞅没有接受妥协,将太子发放边疆 D将太子削鼻刺青 正确答案: B 11. 实际上,在我国企业中,()√ A领导比管理更重要 B管理比领导更重要 C技术层最重要 D管理层最最重要 正确答案: A 12. 在权责问题上,中国人遵循的是()√ A谁负责就授权给谁 B权责统一 C上者有权没有责,在下者有责没有权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13. 以下关于沟通和商量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沟通经常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硬塞给沟通对象的 B商量是找出共同的话题、确定共同的目标后才展开的,对双方来说都是自愿的 C管理讲求的是沟通,领导则推崇好好商量 D沟通和商量可以产生相同的作用

读书心得:以书为友

读书心得:以书为友 导读:本文读书心得:以书为友,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能遇到一本好书实属不易,将对这本书的感情写出来,未尝不美。为您提供以下文章作为参考,希望这篇心得体会能帮助您找到更好的灵感。 读书心得:以书为友我喜欢读书,书是我的朋友,与我形影不离。 现在,更喜欢看网络书籍,登陆豆瓣读书网、新浪读书网,红袖添香读书网读书。有时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搜索电子书,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真是无法形容的。 我在网易开设了自己的博客,现在已经有一千多篇文章了,每每打开我的博客,就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很有成就感。博客中有转载引用的“它山之石”,也有经过“采花酿蜜”后抒发些的感想与反思。我的“兰梦”博客就是我的心灵家园,是我的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看的书内容很广泛,从教育类到管理类,从生活类到家教类,从工作励志文到文学美文,从医学养生到电脑技术等等,我都如饥似渴的遨游其中,一一拜读。 在教育书籍中,我平时喜欢看《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管理》、《小学语文教学》、《金明教研》、《福建教育》等教育杂志,这些教育

杂志可以让我在思想上始终走在教育的前列,时刻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 在管理类书籍中,我最喜欢看曾仕强教授的,他的《中国式管理》、《中国式团队》、《人际关系与沟通》、《易经与人生》、《大易管理》、《情绪管理》等都对我影响很大。 值得一谈的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就是中道管理,就是中庸式的管理,是情理法的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日理万机而不失策。做人做事要兼顾并重,通过好好做人来把事做好。领导的意义,在于发挥安人的潜力。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高智慧。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变,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基层的员工是枝叶,干部是树干,老总是树根。树是上上下下一条心的。根不必招摇,而是要让自己的树干越长越粗,最后把华丽留给枝叶。管理一定要制度化,但是制度化不是最好的管理,制度化之后要加上四个字:衡情论理,然后合理解决。 曾仕强的《情绪管理》一书也使我受益匪浅。在《情绪管理》中我明白了情绪是可以管理的,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不要把责任推给脾气。情绪管理三步走: 一、你的心情会影响别人的情绪。 二、要想让别人的情绪稳定下来,你必须先让自己平静下来。 三、要先找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 做事要做到无过无不及,要注重度的把握。情绪的最高境界是自

《干法》读书笔记

《干法》读书笔记 导读:《干法》读书笔记范文1 本书从四个方面总结和分享了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的工作理念、工作经验,让读者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们为什么需要工作?稻盛和夫指出:这是因为工作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心志、磨炼灵魂,也是对治“贪”、“嗔”、“痴”三毒的精进修行。 针对解决如何投入工作这个问题,稻盛和夫告诉我们:首先是要调整心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如何调整心态?则是要自我燃烧、卷起漩涡,主动成为工作中的核心人物。具体工作的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什么?稻盛和夫也给出了答案,他认为,最重要的四个方面是:志存高远、定下目标;每天努力、持续进步;出色工作、追求完美;日积月累、锐意创新。这些经验和方法,是被多家企业的成功实践所印证了的正确哲学,稻盛和夫金针度人、倾囊而授,让读者受益良多。 稻盛和夫还用一个独特的方程式概括了本书宗旨:人生和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要成就一番事业,既需要有包括智能、运动神经或者健康等的“能力”,也需要对人生和工作充满火焰般的“热情”,更需要不厌辛劳、愿他人好、愿为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的“正直”的“思维方式”。 《干法》不能被简单地误读为,“只要埋头苦干,经年累月就能成功”的鸡汤说教,它实际是“不能放弃对自我的人生责任”的信念。

稻盛和夫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与其杞人忧天为明天担忧,与其苦思冥想制定长远的计划,不如全力以赴过好每一个今天,抱着“无论如何也要让事业成功”这种强烈的愿望去把工作做到极致,用“极度”认真工作的态度来扭转人生命运——在浮躁的当下,这一思想无疑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干法》读书笔记范文2 一年一度的读书月活动开始了,今年的读书月推荐的是稻盛和夫所著的《干法》。每次品读好书,都能有一些收获。这次也不例外,认真品读了《干法》,受益匪浅。 我对书中的有一点印象深刻:热爱工作。我从工作中可以找到乐趣,一直以来工作和学习都是我最大的乐趣。但只是喜欢,没有到热爱的程度。热爱工作,给了我一定的启示。只要你热爱一件事,你肯定能做好它。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一定会有所建树。其实任何一项工作,只要钻研进去,都是会有无穷乐趣的,包括在外人看来很枯燥的计算机。我可以找到乐趣,现在我要进一步,要做到热爱。要深刻理解自己的工作,要和自己的工作融为一体。其实,软件开发是很有乐趣的,尤其是在解决掉难题以后,是有很大的成就感的。我现在就应该把这些一点一滴的快乐,积攒起来,深入钻研下去,以期望达到热爱工作的程度。 整本书并没有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基本功,一种为人做事的基本功。任何一门技艺,都需要基本功。基本

中国式管理、分层授权与分层负责心得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中国式管理、分层授权与分层负责心得,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中国式管理、分层授权与分层负责心得 在曾仕强老师的讲课,让我更深刻了解分层授权与分层负责的重要性,授权越多,责任越大,证明在领导的心里地位也很高,当我们授权要如何组织为何尽职,先负责,也只有投入才有产出,主动出击,才能得到更多的授权,在课堂上老师也谈到分层授权与分层负责有他的弊端,确实生活现实当中的案例也很多,争权夺力,滥用职权等等; 分层授权与分层负责要坚持执行,要如何做好一个下属的工作,上司不点头,就不要去做,品德永远第一,当上属授权给你时,我们要有正确的心态去执行,在执行中要汇报结果,干好职责内工作,不要越权,更不能滥用职权,权是有限的,用完就没了,权是个怀疑心重,等于警觉性高的一种东西,权不管在任何一个组织里只有一个拍板人,才能使权受到有限。 分层负责就是把责任一层一层分下去,同时也叫授权,例如我们在各车间上级管分我们要去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时,也就是把

责任分到我们身上,完成不了就是我的责任,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就是授权,在授权中不要滥用职权,每个人都要有把寸,这种责任也就推卸工作给最合适的负责完成,不是推卸责任。在推卸工作中可以看出,此人能不能在我们使用,用最合适的人,不是用最最好的人,老师讲到“人尽其才”“共同讨论”,分权、负责叫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与岗位。 分层授权与分层负责被授权的人一定要让领导放心授权,要如何做并不难,在领导交待的任务中不断汇报完成经过与结果,才能得到领导的信任,在授权后对工作要不断追踪、抽检工作质量效果,在授权的同时不能越界,就是在你权范围外的东西,做好本职工作。 分层授权与分层负责涉及到上下级要有默契,要做默契授权、至始善终,被授权应及时汇报工作,不要让领导为你担为你忧虑,做到领导对你放心和信任,必须及时汇报,授权不等于放权,例如现场的工作授权给班组优秀员工处理,在操作过程必须要紧跟、紧盯对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进行督导。 分层授权与分层负责重视获得授权,得到授权也是来之不易,重视授权不是把权力放在手上不用,在使用时要谨慎,考虑周全,不要做到让上级对你失望,获得的授权是我们做部属最高的荣誉,就好比一个士兵得到勋章一样有一种成就感,权力也是

中国管理哲学读后感

中国管理哲学读后感 世界经济的发展以西方国家为主导,而他们似乎都在说中国人没信仰,甚至质疑中国企业能否长期、健康地发展。其实,他们并不了解中国人,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早已渗入血液,留下了几千年的烙樱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只有西方基-督教伦理文化背景下的理性契约精神,才是商品经济的文化根基。然而,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腾飞,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今日中国的振兴,似乎都已经无声地向他们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并向世界证明成功的管理并不是专属于西方,成功的理念更不是只有一种。 日本的迅速腾飞让世人知道了日式管理,而中国现在正处于振兴期,中国式管理将如何自处?我们一直强调“见贤思齐”,而“贤”似乎必然地指向了西方,于是我们引进了西方的资金、技术,同时也吸收了他们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而这些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能否有效地推进中国的发展?现实似乎给出了一个不是很满意的答案,国外屡试不爽的管理方法,当移植到中国时,却产生不了预期的效果,竟是方法错了还是中国人已经病入膏肓?而《中国式管理》恰是给我们点亮了一个火把,让我们看清身边懵懂的表象,它将植于中国人血液的民族性剖析给世人,让我们懂得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中国文化。

一、中国人的小团体 日本人的小团体让人们会自然联想到集团主义,而中国的小团体则可能让人们联想到本位主义、朋党之争和内耗。那究竟是小团体错了,还是中国人错了,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在我看来谁都没错,我不赞成将人和小团体隔离开,用严格的制度进行约束。中国人的小团体象征着我们美好的友谊代表着彼此之间的交流,少年时的玩伴、青年时的知心朋友,这些都是我们难以割舍的,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从小的生活环境,没必要舍弃。从好的方面来说,中国人的小团体也可以是工作的润滑剂,它利于工作顺利地开展,特别是有新的变革政策时,往往先通过自己的小团体来推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日本同样也存在着小团体,否则便不会出现团队精神,只不过日本把小团体划归到整个公司,而中国则是出现了内耗和挖墙角。小团体本身并不是什么缺陷,与欧美企业相比,小团体让企业更具有人性。当然,小团体的存在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在制定决策时,可能由于小团体的存在致使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难以展开或者说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这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无疑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但积极的方面在于,能让决策者保持清晰的头脑防止专断的产生,这对于一个成长中的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多变的时局下,小团体可以帮助企业克服急功近

最新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三篇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特地从网络上查找了该书作者的生平简介,百度百科上的资料显示曾仕强教授真的专注于“中国式管理行为”研究三十年。此外,他还对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有着很深刻的理解与阐释,间或地出现荀子之类的儒家之流和老子之类的道家之流,彰显了笔者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前言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他认为尽管西方在全球化中重大而明显的成就,但是中国仍然将在政治上统一世界,并且带来共同的和平。我非常喜欢和欣赏曾老师这种自傲骄傲的口气开场,带我很有底气地阅读下去。中国式管理,应用了易经中的道理,充分体现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自然规律,来合理运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而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中国式管理又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国人都有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着独善其身,达者兼计天下”的积极而乐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当中国只局限于黄河谷地之时,传统的中国式管理便已充分发挥了它的功效了,所以我也一直很笃定,中国式的管理历经几千年的考验而不衰,这便是它的魅力所在。 杨教授的《学校常规管理学》的结构内容。全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篇(上篇),主要论述学校常规管理的一般理论基础,包括学校常规管理导论、学校馋鬼管理原理、学校常规管理领导、学校常规管理思维、学校常规管理方法、学校常规管理技术、学校常规管理模式、学校常规管理诊断、学校常规管理评价和学校常规管理认证等十章。第二部分为实务篇(下篇),着重阐述学校管理实务中几项工作的常规管理,包括学校校务常规管理、学校教务常规管理、学校总务常规管理、学校教育常规管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学校科研常规管理、学校师生常规管理、学校公关常规管理、学校时间常规管理、学校环境常规管理等各章。 书上提到说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用推、拖、拉来解决问题,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这让我想起了“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太极拳的动作无外乎是推、拖、拉的配合,组成各种花样,以求在动态中维持平衡,而立于不败之地,着推、拖、拉在我看来就是借力打力,在紧要关头争取缓冲时间,也是太极阴阳交接处的那条线。这并不是鼓励大家用阴奉阳违,恰到好处地使用这推、拖、拉是可以化解很多尖锐的矛盾,缓和大家的情绪,点到为止,不偏不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合理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长久的发展。尤其是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环境下,曾老师的源于中国古典管理哲学,具有本土化性质管理行为的中国式管理能为中国企业大力来新的惊喜。在修己安人的管理过程和管理目标描述了中国式管理的理论支撑与管理特点。其坚持辩证法思想的新管理模式西学中用,运用中庸之道,在强调原则的前提下,变通地进行灵活的管理也是中国现代企业所需要的。 中国人把“推、拖、拉到没有解决问题”称为“圆滑”,这样的结果人人痛恨;把“推、拖、拉到把问题圆满化解掉”称为“圆通”,这样的结果但然人人都喜欢。国人都是喜欢圆通而厌恶圆滑的,同样的手段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呢,

关于读书心得体会多篇.docx

关于读书心得体会多篇 关于读书心得体会多篇由***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读书心得体会大全,希望你喜欢。 关于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 书籍,是人娄的精神食。 ——题记 书是一缕阳光,它能融化心间的冰凉,书是一缕春风,它能消除你内心的浮燥,书是一支蜡烛,它能使黑暗的心变的明朗,书是一种营养,它能让你精神强壮,书是一壶铭茶,让我回味无穷…… 没去过庐山,却从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感受到庐山瀑布倾泻而下的壮阔,没有到过泰山,却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感受到泰山的雄浑高大,没去过云南,却从沈从文中的《边城》中感悟到汇溪小城的妩媚动人。 读书,让我神游中华大地。 “日出江花经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咏这优美的诗句,谁不为祖国山川的多姿多彩而赞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咏读这优伤的诗句,哪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滋生出绵绵的思乡之情,“僵卧弧村不自哀,尚思为国轮台”,吟诵这铿锵的诗句,谁不萌生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读书,让我感悟古人的思虑情思。 虽然生命如流水,随即而逝,但我们能够经过读书穿越时光,感叹沧海桑田的变迂,感悟国盛人兴的辉煌。古人们将情寄于笔下,用笔墨为我们留下了壮丽的景色,我们只需要用心去把它们复原或原景,呈此刻眼前。 读书不仅仅是享受景物的阿娜多姿,其实也是在扣问一扇扇古人的心扉。屈原的精忠报国,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唐太宗的阔达心胸,明正德的荒谬无稽,岳飞的铁胆忠心……读书,让我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兴亡盛衰,让我感受到了西方感情的伟大凄美。 文学,向世人展现了憧憬与追求,任何人都无法拒绝这样的憧憬与追求。

柳传志管理日志读后感

柳传志管理日志读后感 本书第一次以“管理日志”的形式,将柳传志的管理思想按阶段分为12个主题,从多个角度对柳传志的成功管理之道做了准确的归纳和睿智而又精辟的论断。 柳传志的管理思想最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是,他每每能领先时代一步,不断有效升级。学习柳传志用于推动企业前进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企业管理者的切实需要。本书第一次以“管理日志”的形式,将柳传志的管理思想按阶段分为12个主题,从多个角度对柳传志的成功管理之道做了准确的归纳和睿智而又精辟的论断。 中国企业家的管理实践植根于中国的经济实践和文化土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著名企业家管理日志》就是从企业家的实践出发,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实用,对于全国企业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挖掘、研究、总结、整理、传播这些优秀管理思想,使之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中国经济改革举世瞩目,企业管理经验亟待提炼总结。本套《中国著名企业家管理日志》丛书,旨在全面研究、总结中国企业家的管理思想及其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成果,将中国优秀的企业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管理成果恰当地整理归纳,辅以准确的“背景分析”和精辟的“行动指南”,形成了一套有价值的“中国式管理思想丛

书”。 愿景这个词,在中国的词典里是没有的。“愿”就是心愿,“景”就是景象。对组织来说,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愿景概括了组织的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组织哲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组织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简单地说,愿景是一个预见未来的美景,这个美景给人动力去做一件事情。 愿景不等同于目标,但包括柳传志在内的众多中国企业家更愿意用做到什么样的规模来给企业定目标,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这一宏伟目标想当然地当成愿景。当然,数字对于做成一个什么样公司的愿景能有比较量化的描述,也符合许多中国企业家心目中的规模情结。以联想为例,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进军500强的目标自觉不自觉地混淆为自己的愿景。 行动指南 设立一个愿景,让其成为你或你所在组织走向成功的开始。 1月2日真心相信你的愿景 很多企业不太注意愿景,实际愿景很重要,关键是你是否真心相信你的愿景,真的往这方面去做。

《狼道》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狼道》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狼道》读后感 读完《狼道》这本书让我确实感慨良多.这是一本关于个人,企业成功之道,市面惟一精华权威读本.作者以独到眼光和笔触,再写《狼道:人生中的狼性法则》.用古今人事,利用狼的特点充分地作了最严谨的对比和类比.对《狼道》的阅读,会使各位对人生、对人性、对社会各方面有不同的感悟! 《狼道:人生中的狼性法则》此书容里把狼性一一阐述.1是狼性精神:狼儿的坚韧,无畏和忍耐;2是狼性品质:狼儿的守纪,有团队精神,善沟通和它的智慧;3狼性准则:狼儿的专注,好奇,多变和心态;4是狼性追求:狼儿的狂野性,残暴性和它的原则,目标;5是狼性企业:狼儿的族类的法则和作事原则.再结合某些企业操作实例、生活中的故事和古今中外的一些故事,对"狼道"做出了形象而又深刻的描述.《狼道》中说到,在不少中国企业家眼里,狼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动物。从华为狼性,到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瑞敏对狼的推崇,以及联想总裁元庆强调的"如狼似虎",类似的故事总在不断上演,这种像狼一样的竞争策略一度让跨国巨头们胆战心颤,而让中国观众为之欢呼.《狼道》给了我们启迪,给了我们新的希望和新的生活方式,给了我们智慧和财富...创造是无时不在的,前进是这个社会惟一的方向.我们不能停滞不前,我们还要去创造更多的财富。于是,我们只有好好研究狼,把狼的优点总

结,然后为我们而用。学习狼性之所以能在大家面前引起共鸣,是因为人对自己是永远不满足的.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更是不会目光短浅、满足现状的.在国大多数企业,企业文化都参有"狼性"的文化,太多的实例已经证明,依靠狼性的嗅、拼精神是可以于最先进的企业作一长短论证的.在《狼道》里,狼性与人性的碰撞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生活中的狼性法则很明显,就是让我们紧盯着一个目标,然后就去实现它.无论前面的道路是多么的曲折,有多么的艰险,锲而不舍、用心专一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永恒的目的.无数的企业梦想能够拥有具备"狼道"素质的员工和团队,狼道"的组织生存能力是极强的,是不可战胜的!!无止境地去拼搏、探索;对待工作中的困难要一个个地、毫不留情地把它们克服掉、消灭掉;在工作中、事业开拓中不要命的拼搏精神;在工作的逆境中,要粗暴地对待一个又一个难关,不能对难关仁慈.所以,狼性文化是目前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员工和管理者必须发扬的一种文化.这本书却是每一个员工应该拥有的,却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也应该认真研读的!! 《狼道》中汇集了三千年来以弱胜强的制胜之道,在人类繁盛之前,狼曾经是这个世界上散布最广的野生动物...在远古时代,人类对狼充满了尊敬与崇拜,许多民族都把狼作为图腾,对其顶礼膜拜.但在现代文明中,狼一直被人类当做“恶”的代表,造就了狼群的急遽减少,但狼群依然顽强地保护着自己的族类.然,现在人们对狼似乎也善

中国式管理考试答案

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6.0学分!得分: 93 中国式管理 单选题 1. 下面关于中国式的领导,表述有误的是回答:正确 1. A 差别待遇优于一视同仁 2. B 心里一视同仁,嘴上差别待遇 3. C 要经得起考验才相信,不能轻易信任 4. D 存心讨好的部属必须小心,不怀好意 2. 中国式激励中最可靠的是回答:正确 1. A 物质激励 2. B 精神激励 3. C 自我激励 4. D 以上都不正确 3.中国式执行的特点是回答:正确 1. A 站在落实计划的立场来执行 2. B 认清计划的可变与不可变原则 3. C 采取全面无形的控制 4. D 以上都包括 4. 我们之所以是龙的传人,是因为回答:正确 1. A 它是十种动物的综合体 2. B 它不是什么东西,但是它可以变成所有的东西 3. C 龙具有所有动物的长处,但又不是其他的动物,它是个整体

4. D 以上都包括 5.下列关于中国式管理的计划表述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 A 决策很快,执行很快 2. B 决策很快,执行很慢 3. C 决策很慢,执行很快 4. D 决策很慢,执行很慢 6.风水包含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回答:错误 1. A 天时 2. B 地利 3. C 人和 4. D 以上都不正确 7. 下列表述有误的是回答:正确 1. A 中国人从来不欺骗,只是经常不说实在话 2. B 中国人所常说的是妥当话,把话说得妥当 3. C 中国人只说真话,从来不骗人 4. D 真实话容易伤人,听的人听不进去不管用 8.对中国式管理的基本理念表述有误的是回答:正确 1. A 中国式管理的意义就在于管理修己安人的历程 2. B 21世纪的主流价值应以科技为重点 3. C 中国式管理以明哲保身为根本理念 4. D 中国式管理用推、拖、拉来化解问题 9.中国人治标治本并重的体现是回答: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