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教师关爱学生典型事例

整理教师关爱学生典型事例
整理教师关爱学生典型事例

20 年月日A4打印/ 可编辑

教育经典故事及案例

1、给过失的学生搭个“梯子”

山西通宝育杰学校詹文龄校长讲述过她当教师时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一次收学费时,发现一个学生悄悄拿走了她放在一旁的三元钱。她看到了是谁,但没有声张。上课时,她说是他粗心多找了一位学生三元钱,希望这位学生把多找的钱还给她。一天过去了,没有动静。晚上,他翻来覆去不能能入睡,三元钱不能算多,但是性质非同小可,如不及时教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第二天,她悄悄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钱是多找给你了,你说是不是?”这位学生看看老师温和而又带着几分严峻的面容,低着头红着脸说:“是的。”并且把三元钱交给了老师。

詹校长说,当时她并没有强调钱是学生悄悄拿走的,更没有说钱是学生“偷走的”。学生也没有声明钱不是老师多找的,而是自己悄悄拿走的。

这个学生小学毕业生了中学,又读了中专,一直到参加工作后,每逢过年过节,总是要看望他的詹老师。

这是非常高明的教育艺术。老师没有因为三元钱这件小事而姑息迁就学生,也没有因为教育学生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既没有“顶牛”,也没有因为交回了三元钱而怨恨老师。学生低下的头、涨红的脸说明他对过失的悔悟。师生之间就是这样心照不宣,谁也没有捅破中间像片薄纸似的“矛盾”。老师达到了目的——教育学生;学生受到了教育——悔悟过失。

学生也是人,他们有他们的人格尊严,尤其在伙伴面前,他们的人格尊严表现得尤为强烈。所以教师在批评、帮助那些有过失行为的学生时,更应该头脑冷静,讲究艺术。其中有一点最重要,那就是批评要个别进行,要给学生留有面子,搭个“梯子”,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自己教育自己。

2、尊重学生的人格

有位老师在学生时代曾经犯过一次“不可饶恕”的错误。参加工作后写了一篇名为《老师,我铭记您的宽容》的感人肺腑的文章:

念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是一个很不显眼的小女孩,老师和同学们很少有人注意我。那时,成绩平平的我好想有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到了。下午,我无意问发现班主任把已印制好

的期末语文试卷带进教室后面的办公室。“如果能实现得到一张考试的试卷,我将能让老师和同学们对我刮目相看!”这想法不仅使我耳热心跳。

黄昏时,校园里静悄悄的。可我走在校园里却不像平时那么自然,总觉得有很多眼睛在看着我。推门进去的一瞬间,我的心开始猛地撞击我的胸膛。我笨手笨脚地打开办公室的窗户,跳进去时地板被踩得很响,我蹲在那憋住气一动也不敢动。良久,发现无异常情况,我才开始找试卷。

“笃笃,笃笃……”这时有人敲门。这敲门声无异于平地响起一阵炸雷。我无处可逃,又无法面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惊慌失措的我只好徒劳地用双手抱住脑袋,钻到桌子下面的角落里,都诚一团。那持续的越来越急的敲门声像把抛向我的利剑,折磨着我本来已不堪一击的神经。

敲门声终于停了,同时,我的恐惧也达到了极点,因为那人一从窗户爬了进来,并很快地拉亮了电灯。我绝望了,哆哆嗦嗦地站起来,依然用双手紧紧地把脸藏起来顽强地守护着自己最后的一点可怜的自尊。那人一直保持沉默,并没有像预先想象的那样走过来拉下我的手,看清我的面目。不知过了多久,我渐渐平静下来,那人才开始说话。

“小姑娘,你在这学校念书?”我点点头。从他的声音,我听出是教我们美术的男老师。他是一位上课生动幽默的极其年轻的教师。他就住在楼下,一定是听到了那重重的一跳,才跑上来瞧的。

“你不要露出你的脸,也不要说话。你回答我的问题用点头或摇头就行。你来这里是想找一件你想要的东西吗?”我点点头。“这东西属于你吗?”我摇摇头。“不属于我们的东西不管他价值如何,我们都不应该拿走,对不对?”我又点点头。“记住我的话,你走吧,小姑娘,明天你上学的时候,依然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我缓缓地走出门去,感觉到背上温暖的目光。我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是感激?是悔恨?还是兼而有之?

事过时迁,星移斗转。多年前那个想一鸣惊人而去偷看试卷的女孩,现在已回到母校“为人师表,传道授业”了,每当独坐窗前,想起当年把我那一不小心摔碎在地上的自尊心轻轻捧起,又温柔地交给我的那位上课生动幽默的美术老师时,我总是一如既往地被感动着,感动着。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师的每一次尊重与宽容,都会使学生终身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也有人指出:“孩子的自尊心如同早晨树叶上的露珠,轻轻一抖,他就会滑落。”孩子虽然是单纯的,但是他们也是有思想、有个性和有自尊的人。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行为中,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因为有时一个不恰当的行为,甚至一句不十分恰当的话语都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伤害,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上述案例中,面对

一位不小心犯错误的小学生,这位美术教师即让学生明辨了是非,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表现出了一位优秀教师的良好修养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3、教育是美丽的,更是快乐的

唐代慧宗禅师酷爱兰花。一次,因要外出弘法讲经,行前吩咐弟子定要看护好寺中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崇敬禅师,殷勤有加。一天狂风大作,暴雨如注,由于一时疏忽,弟子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三天清晨,望着一片狼藉中憔悴不堪的兰花,大家懊恼不已。几天后慧宗回寺,众弟子惴惴不安,准备受罚,禅师得知原委后,却一如平常地泰然自若,平静安详地对弟子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慧宗禅师的快乐胸怀令人叹服!

再看看当前交谈中的许多教师,常常因学生顽皮而大发雷霆,经常因学生作业潦草而怒气冲冲,时常因学生听讲不专注而大声怒呵……甚至有的老师感言,怒气伴随着自己教学的每一天。而教育名家陶行知看到顽皮打闹的学生不仅没大发雷霆,反而奖励“四块糖”,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精彩一页;巴尔扎克的老师却将巴尔扎克潦草的作业珍藏了30年,在巴尔扎克成名自满时又教育了自己的学生,使巴尔扎克成为闻名世界的大作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常同听讲不认真的学生亲切握手,激励学生一步一步迈向真知的殿堂。

教育是美丽的,更是快乐的。

4、教育是真诚的体现

一位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贺卡并写上诚挚的祝愿,送给自己敬爱的人。一位学生把贺卡送给老师,老师满脸笑容地说:“你的贺卡做得太好了!我一定珍藏这份礼物。”可是几天以后,这位学生在垃圾堆里发现了他送给老师的贺卡。这位学生气愤地说:“我再也不相信这个老师了!”

这位老师丢弃的不仅仅是一张贺卡,同时还丢弃了作为教师的一份真诚。当老师丢弃了真诚,也就丢弃了学生的崇敬和热爱;当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老师,也就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美好和诚信。这仅是个例,没有普遍性。但课堂上老师跟学生来假的并不少见: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选来选去还是选到老师既定的内容上。有的老师让学生“质疑问难”,但又希望学生的问题“正中下怀”,于是有的学生总是揣摩老师的心思:“提什么问题才能合老师的意?”有的老师表扬学生时信口开河并不是真心话,说某同学你真了不起,长大准能成为文学家;某同学这么聪明,将来当个科学家没问题……这样的教学谈不上真诚,更缺乏真心。

5、为人师,要言行一致

有一位学生说了一件真实的事:在他刚入学的时候,他的小学教师给他讲了好多英雄模范的故事,而且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有一回,这位学生拣到一截铅笔头,兴兴冲冲地交给教师,不料教师却板起面孔说:“脏东西,什么破烂都拾,快扔了!”于是他感到受了“骗”,对教师的话从而产生了怀疑,此后处处和老师唱反调,以致思想上走了不少弯路。

教师是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学业上的导师。古往今来,名人、名家、学者成才,都和他们的老师分不开的。教师自身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懂得教育规律,而且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理论“灌输”,谆谆的说服告诫,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做到这一点一般来说并不难,难的是教师一言一行要像个样,做到言行一致。这就要求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而且于细微处下功夫。上述那位教师万万没有想到一句话损伤了自己千辛万苦换来的教育效果。可见教师的为人师表是多么重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优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主体的能动作用,努力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

6、机智的台阶

一位老禅师在禅院里散步,忽见墙角下有垒起的石头,他一看就知道这是徒弟违反寺规,趁着禅师没在家的时候跳出寺院玩乐去了。正在这时,老禅师听到墙外有脚步声,知道是徒弟回来了,于是他躬下身体,趴在石头上让翻墙的徒弟踩着他的背下了墙头。徒弟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踩着的是师父的脊背,顿时觉得无地自容,后悔不迭,但出乎徒弟意料的是,师父并没有厉声责备他,而是拍着他的肩膀平静地说:“时间不早了,快回去吧!”(教育无痕——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化解矛盾时,老禅师宽容大度的教育机智令人叫绝。同时,我们也对老禅师巧妙设台阶以唤醒徒弟的做法而深感钦佩。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也应该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台阶吗?人总是爱面子的,况且人无完人,成人都要犯错误,何况学生?马克思曾经说过:“青少年犯错误就连上帝都可以原谅。”教师的冷漠无情就像一把刀,他会伤害学生的尊严并让学生那稚嫩的生命疼痛甚至流血。所以,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要用粗暴与野蛮的态度去批评、惩处,而应该像老禅师一样,用爱心与智慧给学生一个走出错误与尴尬的台阶,用我们满腔热情去感化他们,唤起他们的内心的共鸣,燃起他们走向新的希望。

给学生一个机智的台阶,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能化解矛盾,让学生走出尴尬,也可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7、育人,在于心灵的教化

禅宗里有这样一段故事:徒弟学艺多年,自以为学够了,出山心切,于是向师父辞行。师父叫徒弟装一碗石子来,问其满了没有,徒弟十分自信答道,满了。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掺进石中,沙一点儿没溢出来。徒弟以为这回可满了,师父又抓来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是没有溢出。徒弟想这下无以复加了吧,可是师父又倒下一盅水,滴水未溢,徒弟方有所悟。(选自《给校长的建议》—101第206页)

这位师父对徒弟冒然辞行没有任何说教,没有任何指责,不瘟不火,机智果断地创设一种情境,让徒弟在愉快、民主的氛围里意会如何客观地认识、评价和对待自己,那美好、丰富、和谐的情感,如沐浴禾苗的雨露,又如抚摸苹果的阳光,苹果、禾苗于是悄悄生长。这位师傅对徒弟的心理层次有效调节和心理品质的精心培养,对于我们为人师者,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8、堵不如疏

案例1:一天上课时,老师发现许多同学的课桌上写了不少字,有自编的,有摘录名人的。内容多是健康的,但也有极少是消极的。有的同学写一句还不够,写了好多句。

看到这些,教师既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他们崇拜名人,内心蕴藏着积极向上的激情。生气的是他们在课桌上胡写乱画,有失文明。

教师说了自己的看法后,便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凡事喜欢课桌文化的学生,今后可以用64开的白纸,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贴在课桌的右上角。每一个月,全班同学开展一次评比,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内容、形式、书写三个方面,评出全班最优秀的课桌文化。

一星期以后再上课,发现同学按教师的建议做了,而且是全班同学都参与了。教师认真地看了同学们的“座右铭”,真叫人激动,内容健康,书写工整,每一张小纸片上都闪耀着一个伟大的哲理,蕴藏着同学们一份向上的激情。

案例2:有一位高中生早恋了班主任老师看眼里,急在心上,考虑着怎样帮助这位女生走出误区。有一天,王老师叫这位女生帮助整理办公室,随手拿出一个生杏子给女生,女生咬了一口皱着眉头说:“又酸又涩”。接着王老师又递给女生一个熟杏子,说:“尝尝这个,看看味道如何?”女生说:“又香又甜”。王老师见时机成熟,于是问女生:“为什么同样是杏子,可味道却大不相

同?”女生说:“生杏子还没成熟,所以不好吃,只有成熟的杏子才好吃。”王老师接过话题说:“谈恋爱和吃杏子是一样的道理,中学生还没有生长成熟,此时若谈恋爱,就如同吃生杏子一般,只能又苦又涩;只有到成熟后再去品尝,才会香甜可口,无比幸福。”女生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渐渐地从早恋的泥潭中走了出来。

大禹治水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堵不如疏。以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出现上述案例中的情况,多是一顿劈头盖脸地批评。这样做,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而且还会伤及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情绪容易激动,对于他们崇敬的人和事,往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案例1中的“课桌文化”就是他们内心激情的一种表现。对于类似的心理现象,既不能压抑,也不能禁止,而应该因势利导,使他们走向正确的轨道,为他们表现自己的激情创造条件,使他们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针对学生有早恋的问题,教师更要慎重处理。以往多数教师发现此类现象采取的办法大多是训斥或者找家长,这种教育方式不但起不到良好的作用,而且还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对他今后成长起到负面影响。案例2中的教师没有从正面去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而是采取“迂回”的办法。通过“尝杏子”来例证没有根基的“爱情”是痛苦的。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可谓高明之至。

9、创造力来自于兴趣和好奇心

一百多年以前一名调皮的小学生叫约翰·詹姆期·麦克劳德,出于好奇杀了一只狗,想看看狗的内脏,这只狗是校长家的宠物。校长知道此事后开始很恼火,简直无法无天,连我家的狗都敢偷杀,还有什么不敢做的?万一被狗咬了又怎么办?继而一想,小学生杀狗看内脏,想法新奇,做法勇敢,人才难得。于是批评加鼓励并罚他画了两幅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后来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发愤钻研生物解剖,成为著名的解剖学家。他和医学家班廷一起发明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因此获得了1923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这是他们创新的萌动,这时作为大人要保护他们这种品质。如果当年校长不注意保护麦克劳德的“好奇心”,一怒之下打了他,也许会摧残了这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10、“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

案例1:世界“汽车之父”福特的传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出生于一个小农场主家庭的福特从

小对摆弄机械有一种超常的兴趣,对拆装家里的钟表到了如痴如醉疯狂着迷的地步。他的姐姐说,我们福特家的钟表“一看到亨利(福特)走过来就浑身发抖。”福特从小就好奇心极强,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看到柴炉上煮开水的茶壶在“哧哧哧”冒着热气,他便塞住壶口,结果水壶炸开,险些酿成伤害事故。他在学校里制作了一个蒸汽涡轮,结果把学校的墙壁都撞了一个很大的洞。然而,正是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氛围—一种真正学习化的氛围,成就了这个世界天才。

案例2:《文汇报》有这样一则报道:上海一重点中学高材生,他能解数学难题,思路和程序都正确,但因不喜欢繁琐的演算,总是小错不断,高考以几分之差被拒之门外。家里将其送到西方一所著名大学学习,老师总是被这个学生无穷无尽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还常常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第二年这个学生成了这所著名大学的校长助理。

回顾我们以往的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惟师”、“惟书”的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一切,包揽一切,不允许学生越雷池一步,学生若有独辟蹊径或有了奇思妙想,似乎就是大逆不道。这样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压抑了个性的发展。

美国前任总统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曾经这样评价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过分地强调了每个人样样都好,样样都统一,从小就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从小就灌输让他们听大人话的思想,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那样‘离经叛道’的现象出现,这样就只能培养出守业型的人才。”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的积弊和悲哀。

上述第一个案例中的福特如果出生在只知道死读教材、死抠题目和答案的当代中国的家庭和学校,早被称为“调皮大王”,甚至会遭到“群起而攻之”的厄运。那么,这位天才也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了;从第二个案例可以看出,西方的教育注重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却将多样化的思维统一到人云亦云的标准上来,把学生培养成不出错、不越雷池的平庸人。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差距吗?

无数事实证明,分数并不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素质。江苏省教科院的魏所康先生进行过一次很好的调查,在100名诺贝尔奖得主中,中小学成绩中等的占45%,有6人竟在中小学时学业很差,如爱因斯坦。该调查显示,创新能力与家庭出身、经济条件、中小学成绩都有关系,但都不是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是“兴趣和好奇心”。爱因斯坦也有过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仅用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形式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情那是最基本的。”

10、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孩子是谁教笨的

邱学华老师在一次外出讲学时,碰到一个被老师称为“笨得像石头”的小学生,据任课教师说,这孩子练了多次还是学不好多步计算题。邱老师马上找来这名学生,对他说:“老师教给你一项任务,你能完成吗?”学生嗫嚅着,显然没有信心。邱老师接着鼓励:“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学生脸上流露出信心。于是邱老师说:“我有两角钱,请你帮我买两个本、两支铅笔,要便宜的。”小孩高兴地买来了本子和铅笔,还找回4分钱。邱老师故意说少找了1分钱,小孩申辩道:“本子1本5分钱,二五得十;铅笔3分1支,二三得六;2角减1角6分还剩4分,怎么会少呢?”得到邱老师的连连夸奖后,他还在邱老师的启发下,很快列出了算式。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学生不会学,是因为教师不会教,或者是教得不恰当。因此,每当我们在抱怨学生不够好时,一定要先问问自己够不够好;在课堂处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恰当。如果我们的老师具备了邱老师那样的教育智慧,何愁教不会学生?因此,注重研究学生的学,努力把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之上。

11、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巧妙地使“三为目标”有机统一

特级教师黄爱华所上的《数的整除》有如下的结课片段:

在学生建立了整除的概念后,教师要求学生对具有整除关系的两个数会讲四句话:如36和9,可以说36能被9整除,9能整除36,36是9的倍数,9是36的约数。结课时,开展了“动脑筋出教室”的游戏活动。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要求学号能被卡片上的数整除的学生依次走出教室,并要求离场时说出上面四句话中的一句。教师首先出示卡片“2”,再依次出示“3”“5”。大多数学生按要求一次走出了教室。最后还剩下1、7、11、13、17、19、23等学好的学生。这时,黄老师故意着急地说:“糟糕,我手里只剩下一张卡片了,但在座的同学都必须走出教室呀!请大家想一想,黄老师这张卡片上是什么数,大家才能都走出教室呢?”学生们略作思考,齐声回答“1”。黄老师高兴地点点头,赞许地对大家说:“对了,你们不只是想到了自己,还能想到了其他同学,真不错!”

在上面的结课设计中,教师通过设计“动脑筋出教室”的游戏过程,既巩固了学生学习的新知,又为以后质数的学习做了巧妙的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的德育渗透也自然无痕。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对于新课程三维一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做出了经典的示范。

1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水乳交融

案例一:全国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教学《我们爱老师》(一年级)一课中是这样引导学生读懂“祖国”一词的:

师:你们可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南京。(好多学生笑了,知道祖国不是南京。)

师:不要笑。祖国就是南京吗?不对!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大家再想想,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这个学生对“祖国”理解的比较扩大了一些,但还不对。)

师:噢!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对吗?

生:不对!(答声中也有说对的)

师: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

生:不能!

师:那么什么叫祖国呢?谁能再说一说?

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经一再启发,学生逐渐理解了。)

师:这位同学讲得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国家叫祖国。(强调一下,使学生加深印象。)

师:那么,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称呢?

生: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对了,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大家都热爱我们的—(故意停一下,让学生接下去。)

生:(齐声答)祖国。

斯老师的课例使我们感悟到:语文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斯霞老师的话语如春风细雨滋润学生心田;斯老师的评价、引导、点拨丝丝入扣,一环紧扣一环;斯老师抓住“差错”这

一宝贵的教学资源,运用教学机智,及时生成,纠偏匡正;斯老师是在教语文(建立词的准确概念),是在教思维(层层深入,十分严密),也是在教做人(渗透爱国的情感),真正做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情感熏陶的融合。斯老师这个课例,形象地告诉我们怎样做才叫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怎样做才是抓住时机应变、生成;怎样做才是称得扎扎实实地教语文。

案例二:全国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在教“聪明”一词时,是这样处理的:

老师问:“你们愿意当一个聪明的孩子吗?”孩子们回答说愿意。老师又问:“那么为什么有的聪明,有的不那么聪明呢?”有的孩子说:“人家生来就聪明,我生来就笨。”“不对。我看你们都能成为聪明的孩子,问题是有些同学没有很好运用自己身上的‘四件宝’。你们知道‘四件宝’是什么吗?”孩子们说不知道。“好,那就听老师告诉你们。第一件宝:‘上面毛,下面毛,中间有颗黑葡萄。’这是什么?”孩子们说是“眼睛”。“对!为什么眼睛是个宝呢?”同学们说眼睛可以看东西,眼睛非常重要。“那么上课时眼睛应该干什么?”“不能东张西望,要看老师,看黑板,看书。”就这样,老师用猜谜语的形式又让孩子们讲出了其他三件宝:嘴、耳朵、脑子。在讲到脑子时,老师解释说:“咱们中国人说用脑,就是用心。用心听讲,用心想,就是用脑。”老师又问:“你们都有四件宝吗?”孩子们回答说都有。“看老师给你们写出来。这是个大耳朵旁,耳朵出来了;两眼一瞪(指两点),眼睛出来了;下面张开你的嘴,嘴出来了;用心记住老师教给你们的功课,心出来了。四件宝,合起来就念‘聪’。但是你要想聪明呢,不能只用一次,你得天天用,月月用,这就是‘明’。这样你就聪明了。”

霍老师的教学是智慧的,他并不是像有的老师惯用的方法,先让学分析字形,然后反复书写记忆,喋喋不休地教育学生如何如何认真学习等,而是把枯燥的学习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同时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每个人本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出生就具备了成才的潜能,关键是怎样把这种潜能开发出来。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善于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随风潜入夜”地溶入了人文关怀。

二、教师修养

1、教师劳动的特点之一——创造性

有一次支玉恒老师要上一节作文公开课——《有趣的活动》。上课前,支老师在教室外拾到了一张废报纸,从上面看到了一篇文章,讨论学生为什么不喜欢校服的事。支老师一下产生了灵感: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设计校服呢?让孩子自由讨论设计思路,各显神通撰写设计方案、产品说明书,再配上设计图样,这肯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于是他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设计,临时改上《创意校服》。这节课,学生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气氛活跃,习作效果非常好。2004年

4月,支老师应邀到浙江象山石浦镇上公开课。很多老师希望听他上《创意的校服》,他自己原来也准备上这一课。可是,当支老师乘车踏上石浦港的一刹那,他立刻被眼前那碧海蓝天、千帆竞发的景象所震撼。于是,一个冲动产生了:学生每天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一定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于是,支老师临时把这天的习作改成《石浦之歌》。果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讲述了他们生活在海港边很多动人的故事。当一个女孩讲述到爸爸出海打鱼,家人等待的焦急心情时,竟情不自禁地哭了。

这种既富有创意的生成性课堂教学,犹如清风拂面,让人耳目一新。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水乳交融,和学生的情感需要水乳交融,语文学习因此而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孩子们探索表达的欲望被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来了,原本令孩子头痛的习作变得十分轻松和有趣,主动学习、主动表达成为寻常的风景。当然,支老师改变教学设计,绝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建立在他广泛阅读所形成的深厚知识基础上,建立在对孩子学习心理的深刻把握上,建立在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学习思考上。没有这样的基础,也就没有老师的教育机智,没有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2、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一位伐木工人,工作十分卖力。第一天,他看了18棵树,老板表扬了他。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只砍了15棵,老板还是表扬了他。第三天,他加倍努力,结果却仅仅砍了12棵。这位伐木工人觉得很惭愧,跑道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力气好像越来越小了。

老板问他:“你上一次是什么时候磨斧子的?”“磨斧子?”工人很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砍树,而不磨刀或者顾不得磨刀,就是你即使有一身的蛮劲,效率也会越来越低。其实,教育也是这样。我们每天都在“砍树”——备课、上课、辅导、谈心、改作业,还得应付上级各种检查。我们很敬业,很付出,可常常感到学生越来越难教,为什么呢?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多长时间没有磨斧子了?”我们认为:一位教师的成长,除了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外,还得注意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其中读书、反思、研究和写作,就是最好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在书海里摸爬滚打一番的功夫,成不了优秀教师。我们的古人曾指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一个人没有广泛阅读,行万里路,不过是一名脚夫;读万卷书,才能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方面,没有对自己工作有过究根问底的研究过程是不合格的教师。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时停止的、贫乏的,在他身上就会明显地在教育教学反映出来。教师不尊重‘思想’,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然而,更加危险的是,学生也像教师一样地不愿意思考。”“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3、教不研则浅

案例1:上海教科院普通研究所的前身——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前期,曾经举办过三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班,,参加这个班的教师被称为“黄埔一期”。若干年后,当人们在去探访这些“黄埔一期”的“毕业生”时,惊讶地发现,他们已经不在“原地”了。几乎所有的人不是被提拔了,就是被委以新的职务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教师在培训后,参与了学校教育研究活动,正是研究让他们变化了。这种变化使他们在同辈人之中显得更为优秀。

案例2:一些基层学校在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的过程中,学校领导时常表示:“其实课题能否理想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加强学习和经受锻炼。”当基层学校的各种试验项目得到验收并获得种类成果奖时,很多校长都表示,学校获得科研成果奖不是目的,目的是学校里的一批教师通过这样的研究活动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和快速成长。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研究室培养教师的最好方式;成长才是最大的成果。

透过这些案例,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凡是有较强研究意识的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他们成长的速度更快,职业境界更高。反之,只能是一位平庸的教师,或者充其量算是一位认真工作的教师,算不上学生的导师,教育艺术的大师。

有位特级教师曾经指出:“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研究是一种意识、态度,不是简单的方法,是教师主体意识、主体精神、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它是一种自觉的教育精神,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现实教育教学中来看,多数教师认为研究只是专家或者教研人员的事,高不可攀,与己无关。于是天天走进课堂,却没有对教学进行深度的理解和探索;天天面对学生,却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天天面对教材,却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和设计课堂教学;天天面对困惑,却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不去思考和解决。正因为这样,教师的教学变成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

从教师自身成长来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通过研究使他们不再满足于知识的传声筒与教材的扬声器,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时时关注学科发展的动态,处处搜集着教学反馈的信息,并高屋建瓴地进行研究。把教室当作最好的天然实验室,把学生当作最好的试验和作者,教学与研究成为自己职业生命的两条腿,反思与研究成为自己一种专业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从教育教学改革来看,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只有教师

基于研究的教学,才能真正实施新课程。没有教师自主的专业研究,就没有自下而上的课程改革。

4、学习别人的经验贵在移植其思想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四快糖果》的故事,早在教育界传为佳话。故事是这样的:

当年陶行知人育才学校校长的时候,有一天他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就将他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到办公室,见王友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第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二块糖果给王友:“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我了解,你用你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陶行知掏出第三块糖奖给了王友。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又掏出第四快糖果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奖给你一块。我的糖果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没有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而是用奖励块糖果办法,欲扬先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个故事为人们称颂。可是有一位班主任老师也用同样的办法奖励打人的一名学生时,却遭遇了尴尬。整个教育过程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十分相似。这位学生承认了错误,拿着老师讲给的四块糖果说了声:“谢谢老师”,转身跑了。老师为自己学习别人的经验而获得了成功感到十分得意。但接下来的一幕(他突然产生了去看看这位学生回到班里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却让他大伤自尊:当老师走到教室门口时,只听这位学生说:“快来看!这是老师给我的糖。”大家纷纷围了上来,又听他说:“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给我糖吗?”他买了个关子,然后给绘声绘色地讲了刚才发生的故事。老师气坏了,正想冲进去,又听他大声说:“我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呢,几块烂水果糖,我才不稀罕呢!”一句话将老师刚才的得意击了个粉碎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同样的教育方法,陶先生做了很有效,而如今自己做了却毫无效果?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是这位老师所模仿的经典教育案例会遭到失败?

首先,教师只是机械地模仿别人的经验。尽管发生的事件很相似,模仿的也一样,但这种模仿只是别人经验的外在表征,而没有抓住教育的根本。正如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学习别人的成功教法当然很必要,但是不宜生搬硬套,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变通。同一种教法,因为教的人不同,学的人不同,收到的效果可能有很大的不同。”(《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80页)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即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方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它才是有效的。”“学

习优秀教学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114页和115页)有人感叹斯霞老师的课,有人也想复制他的课,可形式是可以复制的,但其中的“味”是怎么也复制不出来的,因为这“味”是斯霞老师集几十年教学智慧于一身,把一生的教学智慧集中在一节课上。

其次,教师忽略了时代的不同,忽略了教育对象与环境的差异。虽然故事发生很相似,但时代不同,教师不加思索和研究,依样画葫芦,生搬硬套,结果肯定失败。所以,我们要永远记住齐白石先生的忠告:“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分享到:上一篇:“破茧成蝶”的转变

下一篇:教学常规检查登记表

.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关爱学生”——师德教育案例

“关爱学生”——师德教育案例 答: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的赞誉,也给了教师一份重任。做老师的有时候都这样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太有个性,太冷漠挑剔··· 案例: 结合这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有的学生在平时表现出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信、上课时常走神等情况。同学周某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上课回答问题时总是低着头,说话时声音很轻而且含糊其辞。每次轮到他回答问题,学生总是嘲笑他;他的作业也存在很大问题,字迹潦草,错误率较高,上课做小动作。于是我对他的平时举动特别关注,发现他上课与下课时的状态完全不同。他上课时萎靡不振,下课时却生龙活虎,时常找一些新鲜玩意和几个同学一同玩耍。针对他的这些特点我也采取了一些相应地措施。例如:上课经常提问他,但是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一旦他回答正确就给予鼓励。下课抽空就找他谈话,了解他的爱好,并鼓励他进行深入研究。在了解到他对语文非常感兴趣时,就给予他额外的辅导。不久,他的语文学科上课效率明显提高。然后,我不定期找他谈话,了解他学习方面的方法,并引导他将这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应用于其他相关科目。这样一来,不仅语文课是这样,其他科目的上课情况也有了变化。一段时间后,我从其他任课老师那儿了解到,他上课时发呆、回答含糊的情况有了明显地改善,同时,在他比较喜欢的语文考试中成绩有了一定提高。虽然,从整体成绩来说,他的进步并不明显,但可以看到他在上课和作业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案例分析: 宽容是教师思想境界的标尺,也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展示。对于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相信他们都能成为有用的人。从案例中我们知道这位学生由于自身的个性给教师出了许多难题,让老师颇感头痛。但是作为一位教师也要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即攀登这座已经布满荆棘的心灵之山,教师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适时的给予支持、给予热情、给予诚恳的帮助重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充满信任和期望的目光,一句和蔼可亲的话语都会在学生的心中掀起感情的波涛。 通过这个成功的案例,我又一次感到了激励和关爱的力量。我们是教育者,但是我们应该用教育家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不要只看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对学生严加训斥。我们要更多的看到学生的优点、长处,“蹲下来”和学生促膝谈心,久之,我们的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用关爱和激励去唤醒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吧,相信他们都能成才!! 天津市河头学校梁强 2012.10.

教师关爱学生的简要事迹(多篇)

教师关爱学生的简要事迹 如何让班里的每个学生感到班级的温暖,有家的感觉,是每一个班主任都要去思考的问题。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知“爱的力量是无穷”。学生犯错时,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作12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多次撰写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所上的写字课在市级比赛课中获一等奖。 良好的班级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扎实有效地加强班级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我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对于班级的后进生和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照顾,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常找他们谈话,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他们辅导,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我还经常和家长沟通联系,交流孩子的情况,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和配合。

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就会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第二篇:用心去关爱学生实验教师事迹材料 用心关爱学生成长 ——实验教师梅维山典型材料 我校教师梅维山,男,现年35岁,是工作在吉文林业小学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教师。1997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供销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文林业小学,担任计算机教学工作。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专科毕业于黑龙江教育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XX 年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被评为自治区级三等奖;XX、XX年被评为林业局优秀教师;XX年被聘为小学高级教师。 至今,他从事教育工作已有十多个年头,XX年至今一直担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都对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XX年进行内蒙古自治区十五课题《多种方式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实验研究工作;XX年负责撰写《多种方式培养小学生自信心》qc材料,并在第十九届林区科研成果发布会上获奖;XX年8月参加了中教科研所德育科研课题“心理健康与道德培育”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他工作主动,积极肯干,先后帮助好几个后进生迈进了健康上进的行列。 一、思想重视,注重学习。

关爱学生案例: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

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 云南省保山市第二示范小学张永鵾 摘要:沟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沟通我们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真实的了解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在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学生交流沟通却成了很多老师非常头疼的事情,学生们不愿意敞开他们的心灵,对老师的教导置若罔闻。 关键词:沟通学生心灵 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却换来学生的冷眼相向,老师伤透了心的同时,也在苦苦的寻找着新的沟通方法。下面我以我们班的李宗中为例,和老师们交流一下我与学生的沟通。 李宗中,男,11岁 优点: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喜欢上网玩游戏。 缺点:自由散漫、易于冲动、报复心极强、人际关系紧张、沉溺于网吧玩游戏。 一、心理原因分析 李宗中的父母是重组家庭,继父对他非常冷漠,家里靠收废旧维持生计,父母整日忙于生意,基本无管束、教育孩子的时间,任其

自然发展,久而久之,造成了他任性、孤僻、情绪不稳定,走极端的性格倾向。上学期有几个月的时间没来学校上课,父母也找不到他。 二、激励过程 1. 挖掘闪光点,委以重任 应该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张扬个性,终成人才。学生的个性犹如一颗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种子,只要你给于它阳光和雨露,它便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以探索者的目光来观察李宗中,发现他还是有做事的能力,并且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夸奖。因此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里,亲切的对他说:“李宗中,老师想让你负责班级的电子白板和电脑的管理。”他闻言一惊,有点难以置信地说:“真的?”我认真地点点头:“当然。”他又有点担心地说:“我行吗?”我拍拍他的肩膀,大声地对他说:“我相信你能行!”这时,我惊奇的发现一缕灿烂的笑容洋溢在他的脸上,那是会心的笑,自信的笑,被信任、被尊重的笑。果然不负我所望,他对这份工作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从家里自己拿来新的毛巾,每天下课就去清理白板、电脑上的粉笔灰,放学后不用老是提醒,主动去关闭电脑,我不失时机的表扬了他,第七周时给与他“优点卡”和“班级贡献奖”。慢慢的,充满自信的笑容回到了他脸上,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成绩也逐渐提高了。语文月考由原来的几十分一下子考了80分,我又给他加了20分的进步奖励。这一刻我看到他从未有的自豪与自信。

小学教师关爱学生案例范文.doc

小学教师关爱学生案例范文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一名老师,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在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她深深懂得,一个称职的老师应该得到学生这样的评价:慈爱的母亲,严厉的父亲,真心的朋友,学习的榜样。而得到这些评价的唯一途径就是用爱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在班级管理中,王老师始终坚持全员参加的原则,不管是什么活动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为他们创造各种机会。班队课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组织、自己主持、老师只是幕后导演。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班级的墙报布置工作也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如这学期的安全板报,从设计造型开始,到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内容,学生们的兴致极高,每个同学纷纷为本组出谋献策。而且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画,有的剪,有的写,有的贴。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成了真正的小主人。她们班还开展了小组板报评比活动。每一期由一个小组独立完成。完成后由老师给该组同学与板报合影,期末评选最佳小组板报。这样既可以减轻宣传委员的工作,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说自己还从没出过板报,这次可算如愿了。作为老师一定要为他们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成长,在“思索”中创新。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崇高师德的重要

内涵,更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xx老师从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来,她始终把学生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份内事, 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她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帮助他们。XX年9月,她接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不久后,她发现一名叫xx的小男孩早自习经常迟到,上课爱睡觉,而且穿着破烂,总是脏兮兮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她才知道这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母亲在他很小时就去世了,爸爸一个人带他,但经常不在家,他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年老体弱,已经快不能自理了,xx每天早上都要空着肚子来上学……了解到这些,王老师的眼睛湿润了,他还是个孩子啊!她下决心用一切力量帮助这个学生。 一天,xx老师把xx叫到办公室,给他买了一些文具和吃的,他眼泪一个劲儿地往下掉,老师也落泪了,这泪水中,包含着王老师对xx的爱,也承载着一个教师的责任。随后的一年里,她尽可能的多关注xx,学习用具没有了,王老师买来送给他,儿童节又为他买礼物……虽然,在整个过程中王老师没有得到绚丽的鲜花,没有得到热烈的掌声。但她却格外高兴,因为她我得到的是最珍贵的体验——xx的快乐成长和不断的进步。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一言一行无疑不在为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只有看到优秀的品行在自己的老师身上体现出来,他们才会信服,才会效仿,才会激发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记得有一次,算分的学生错把五(1)

最新教师关爱学生事例

教师关爱学生事例 龙岗学校聂燎闽 夏玉看上去是一个冷漠、自傲、言语刻薄的女孩。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她眼中与那年龄极不相符的冷漠形态时,我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在内心深处甚至有一种排斥心态,但是想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我便耐心等待时机,寻找教育的契机。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夏玉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还算尽人意,但就是待人刻薄,对人冷漠,因此也就导致同学们都疏远他。作为班主任,我深知这样的恶性循环对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会使她具有不健全的人格和不健全的心灵。 从其他熟悉她家境的老师口中得知,她的这些个性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妈妈在外打工,她长期和爸爸生活在一起,虽然她爸爸是爱她的,但远不及那细腻的母爱,加上爸爸的知识有限,导致教育方法欠妥当,有时候甚至是拳脚相向,为此,孩子逐渐变得冷漠,仇视身边的一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深知工作的艰辛,如何才能融化她心底的坚冰呢?沉思许久,顿然醒悟,雨果说:“爱是情感的升华,它像阳光一样照耀大地,赋予万物生长的力量,并且使之欣欣向荣。”为此,我决定以“爱”为契机,开导她,满足她,改变她。我和她进行了第一次谈话,她表现得极为平静,虽然只是拉家常式的谈话,但她仅仅只用寥寥数语来应付我,第一次谈话以失败而告终。 过了几天,在批改作文时,我发现她的文章表达流畅,语言精美,为何不抓住这一时机呢?我用纸条写下了:“孩子,你真得很棒!从你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你文思敏捷,文辞优美,看你的作文对老师来说就是一种享受,老师很是欣赏你。”写好后,我放到了即将发下去的本子里面。我预感到这一次她会有话和我说的,拿破仑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更何况是孩子呢? 不出所料,第二天下课后,她在我的办公桌上也留了一张便条,上面写道:“老师,谢谢您的夸奖。您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赞扬我的老师,我很感动。”看完便条,我暗自乐了好一阵子,我知道,她心底的坚冰已经在慢慢融化了,只是还需要时间。 我能够真正走进她的内心,缘于她和同学发生了矛盾那次。那几天,我发现她总是闷闷不乐的,我知道,她一定是遇到了烦心事。“孩子,老师发现这些天你的心情不怎么好,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告诉老师吗?让老师也帮你出谋划策。”我写了这张便条偷偷放到她的笔盒里。“老师,最近我和一个同学发生了矛盾,他们都不理我,我感到很孤独。”她很快回信给我说。孩子需要爱,除了师爱,还有更加重要的同伴之间的爱,不然,学习生活就会失去色彩,变得黯淡无光。我迅速回给她:“孩子,老师能够理解你此时的心情,孤独的滋味的确不好受,难为你了。和同学偶尔发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以后,你的心情是可以调节的,关键看你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它,解决它。如果你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你不会感到烦恼,反之,你会感到烦恼缠身。孩子,老师说这话,是希望你待人宽容,

关爱学生事例 班主任关爱学生事例

关爱学生事例班主任关爱学生事例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关爱学生事例班主任关爱学生事例 事例,事例就是真实存在的发生过的事实,可以是新闻,也可以是早已发生过的,比如历史故事等等。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关爱学生事例,供大家参考。 关爱学生事例 曾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全班同学在做课内练习时,我观察到一名女同学的神态有点不对头,做作业有点儿偷偷摸摸的样子,我没做声,和平时一样慢慢地从她的后面走到了她的旁边,才发现她在做语文作业。这一次我没被她发现。为了不伤她的自尊心,我当时并没有戳穿她。我若无其事地走到讲台前,再仔细观察,那位同学还在聚精会神地做语文作业。为了提醒她,这一次我有意咳嗽一声从正面走向了她,她听到咳嗽声,唰地一下用数学练习本盖住了语文书。当她看到我注意她时,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并迅速地下了头,立即做起了数学练习。我还是没说一句话,慢慢从她旁边走了过去。这一情况只有她的同桌和我知道。课后,这位同学找我说,她知道错了。她非常感激我并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戳穿她和批评她。这样无声的教育真正起到了很好效果。在以后课堂中,我看到她在学习上劲头比以前更足了,学习比以前也更自觉了。四十分钟的课堂学习,都能专心致志、踊跃发言,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并且能主动向好同学学习,有问题时能主动和同学交流或来问老师,她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

提高,在期末考中取得了良好成绩。 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学生犯了错误,不一定是指责、批评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有时无声的批评教育要比有声的批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必要时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件事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作为老师,只有用爱心去拥抱学生,少一些埋怨、指责和训斥,多一些理解、鼓励和赞扬,给予他们最平等而又博大无私的爱,学生才有可能出自内心地、主动地和老师交朋友,我们才能得到他们的尊敬和信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和洞察他们的需要,有的放失去引导和帮助他们,从而达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爱学生事例 爱无处不在,在小学的教室里有老师对学生的爱,有同学对学校的爱。在敬老院有员工对老人的关爱!说起关爱我想起妈妈.爸爸.老师.同学.哥哥.姐姐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学生.朋友.弟弟.妹妹都有关爱! 我有一个哥哥,他是一个脾气不好,爱生气的哥哥,可是他对我的爱是无法磨灭的,他教会我很多东西,上网.数学.语文.物理在一个寒冷的秋季一个晚上下着雨,很晚了我和哥哥从画室出来,发觉到下雨了,那时我和哥哥手里没有雨衣,没有雨伞,哥哥怕我被淋坏把他的又大又厚的`外套批给了我,我说:哥哥,不用我的衣服很厚他对我吼了一声:

小学教师师德案例——不放弃每一个孩子[1]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梅口中心小学廖应忠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关爱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自从我接任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以来,在此期间,我尝试着和学生沟通交流,慢慢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因而也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在这些孩子们中间,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些后进生。在教学中,我也一直用大量的精力关注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后进学生往往有一些共性:成绩差,纪律差,注意力差,自信心差等等,因为很多同学在空间和心理上故意疏远他们。他们由此也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一个群体。 曾经,我也是那么的讨厌这类学生,我甚至认为拿放大镜都很难发现他们有什么优点,当无数的辅导换来的仍旧是失败后,那种无助的感觉往往使人无奈,当我想放弃他们时,一件小的事情出现了,使我对后进生有了新的认识。 李文婷同学是我班的后进生,身材中等,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她学习成绩极差,连一些简单的字都不知道笔顺,甚至是东拼西凑起来,每次听写都写不对几个字,考试时看拼音写汉字,都得不到分,生活上我关心她,学习上常给她辅导,都半点没有进步。她不善言谈,为了让老师多关注她,同学们就常来告状,因此和同学关系处得也不好。她有个堂姐也在这班,我让堂姐帮她每天回家听写十个生字,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有一次听写时,

她居然全对了,只有一个字是凑起来的。抓住这次机会,我在班上表扬了她,并发了些小奖品给她。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号召全班学生关心她帮助她,有学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学习用品送她,我不断地找时间辅导她,表扬和鼓励她,她也更加的信任我。她曾经对我说:老师,我现在爱学习语文了。如今,她每次测试都能及格了。从她身上,我学会了用赞美的眼光看学生,那些后进生也有可爱的地方。比如有的爱劳动,有的诚实,有的勤俭,有的喜欢创作等等。我对他们充满了信心。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当老师过多的关注一个孩子缺点时,对这个孩子的成长会是一个灾难。只有转换角度,用赞美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才能在老师的认可中找到成功的体验。很多时候,后进生缺失的不是成绩,而是一种认可。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这样孩子才会真正的信任我们。这些都是孩子进步的基石。

教师如何关爱学生(3)

我感觉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一、关爱学生先要“关心学生” 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关心学生就是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学生。关心学生体现在许多方面: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苦恼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开疙瘩;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教师及时帮助寻医问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帮助“清理路障”;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时,教师及时帮助排忧解难。教师应争取做到: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不仅要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 二、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在诸多爱生的美德中,尊重是爱之核心。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边活动,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复杂程序,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方能动、另一方被动的生产模式。充分尊重学生既可密切联系师生感情,又是可焕发学生创造热情,激发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心理。但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思想活,对人生、思想、前途、事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在考虑过程中,对什么是尊重也存有错误认识,若是对他们的设计,不管正确与否,都全盘接受;对他们作为,不管是否得体,都鼓掌喝彩,必然会导致学生错误思想的蔓延。真正的尊重,应当体现因人制宜,体现个性的原则。 三、关爱学生还要“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口说的,明白学生手中干的。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等多种因素,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些都在所难免。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行的错误,不能“见到风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动辄训斥,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正确的态度应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又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要知道,改正错误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教师细心、细致、不懈地扶持。 四、关爱学生定要“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可解释为“信而任之”,即相信敢于托付。首先,在对待全体学生上,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要努力做到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视之,以信任之耳闻之,以信任之言任导之;其次,在对待后进生上,同样要以信任为前提,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不能抱有成见,学生犯错误,应当心平气和地让他坐下来,想方设法让他开口说话。然后顺势进行引导,最

教师关爱学生典型材料

教师关爱学生典型材料 姚源友,1975年生,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潜心研究中学语文。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在教育学生方面,他一直认为对学生的热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重要前提。因此姚源友老师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从多方面,一如既往的用他自己对学生真挚的,博大的爱,去培养学生健康成长。他坚信:“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学生。” 一.以关爱之心对待学生。作为班主任,姚源友老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工作中注重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生活中给予他们细致的关怀。在她所教班级的学生中,有一个男同学是住校生,上课总是无精打采,课后也总是独自一人默默无语,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经过了解得知,原来该生母亲去世,心情悲痛,再加上姐妹众多,父亲又身有残疾,无力扶养。明白事情经过后姚老师马上组织全班同学为他捐款捐物,并叫同学们课后多和他交流,并把200元的资助住宿生救助款送给了他。当他拿着同学们带着爱心的捐款时,顿时泪如泉涌。此后,上课也积极多了。课后也能主动和同学们交流了,而且只要班级哪个同学需要帮助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事后,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次的经历将教会我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永怀一颗感恩的心,关爱他人,报效社会。

二.关心学生成长,善于引导指南。该班有一个性格外向的男生,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很受老师喜欢,但是家庭背景却比较复杂。而且他非常厌学,学习成绩也一直不理想,每次考试总在班级倒数几名。一次他在日记里写道:“别人为了理想而努力学习,而我是为了爸爸妈妈被关在学校,对于我来说我的理想就是长大了去打工。”在大家看来,他是属于“无可救药”了,但是姚源友老师始终认为他的本质还是好的,趁着他年纪还小叫他改掉缺点,努力学习,对他以后一定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为此,姚老师多次和该生促膝谈心,以许多名人的成长经历帮他重新树立信心。同时又通过多次家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工夫不负有心人,该男生终于慢慢改掉了自己的缺点,认真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每每讲到这些事情,姚老师总会说:“我是他们的班主任,我要对我的每一个学生负责。” 三.关爱学生,更尊重学生。姚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尊重他们的权利、意愿和情感,热情为他们服务。该班有一个全校闻名的“多动症”---吴亮同学,上课坐不住,学习成绩差,课后总是把这个同学来一拳,那个同学踢一脚,而且刚开学就和老师顶撞,同学们不愿和他接触,老师们也都不喜欢他。经过多次教育还是秉性不改。可是经过仔细观察,姚老师发现他既勇敢又鲁莽,既爱劳动又不会劳动;既聪明灵活又粗心大意。于是姚老师针对他的特点就进行了一系列训练:有时叫他帮老师拿杯子倒荼,训练他的认真态度;有时让他整理作业,改错别字来培养他做事要细心的

最新教师关爱留守儿童个人事迹材料

用爱照亮孩子的心灵 我是孟楼镇李河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同时还兼任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我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友照看,因此使得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我凭着特有的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走向了成功。 一、细致入微,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认识“留守儿童”优点和缺点,就要有“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为了帮助孩子们找回自信心,我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互助的关系,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学生王某父母离异,成了一个无人照顾的孩子,远房的姑父好心收留了她。一段时间王某的思想波动较大,任性、孤僻、寡言。我发现后及时组织学生开展爱心帮扶活动,解决她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鼓励她参与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经常与其促膝谈心,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王某的情绪恢复了平静,她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二、扬长避短,用爱心为他们铺路。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多在外少在家,他们从小缺乏父母的关

爱,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所以,要尽量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扬他们的特长,并适时加以引导,改正他们的缺点。学生刘某父母离婚后,狠心的父母把他交给奶奶抚养,奶奶毕竟是奶奶,孩子未感受到父母之爱,心灵寂寞。在接触过一次网络之后,他便被网络游戏所吸引,有时逃学背着人到网吧上网,愈陷愈深。我发现这一状况,便与他谈心,先指出他的优点并表示对他的好感,然后询问这一段时间他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开始他不肯说真话,后来我通过多种活动(家访、谈话、为他过生日等),用爱心去感召他。谈话时,我注意语言的技巧和方法,因为美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像这样的留守学生并非本质的恶劣,而是心灵寂寞缺乏关爱误入歧途。我和颜悦色询问他的生活,给他分析网络游戏的害处,讲一些做人的道理,想他之所想,急他之所急。处处无微不至的关心他、爱他,鼓励他积极参健康有益活动,增强其自信心。现在戒掉了网瘾,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视同己子,让孩子们沐浴爱的温暖 在参加班主任培训时,一位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在学校发生意外事故时,作为老师该怎样处置?”(把学生当着自己的孩子)由于农村学校地域特殊性,多数“留守儿童”上学都比较远,且安全意识较薄弱,这样他们就充满了安全方面的隐患,而且有些安

关爱学生案例: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

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 沟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沟通我们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真实的了解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在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不多,原因:教师工作繁重课余时间要忙其它事情,没有时间与学生沟通。其次有的教师想与学生沟通但有些学生不愿意敞开他们的心非。而对一些个性较强问题又多的学生,老师如果不能很好的与他们沟通,就难以做好他们的工作,那就更难改变他们。下面我以任教的132班邓维杰及莫寒星为例,和老师们交流一下我与这两位学生沟通的一些做法。 一、了解学生 邓维杰是个男孩子个子不大但野蛮、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易生气爱冲动,凡事爱大声喊叫,也爱欺负同学,同学们都很怕他。课堂上同学们都不敢与他抢问题回答。在班上称霸,课堂上,也爱跟老师顶嘴,上过这个班的老师第一节课准会记住他。莫寒星是个女孩子,虽长得斯文可像男孩子个性,说起话来很野蛮完全不像女孩子,常挂嘴边的话是:“我杀你”。不会尊重人。课堂上任意说笑,脸皮厚对老师的批评满不在乎。 二、分析原因

具了解:邓维杰、莫寒星两位学生家庭教育都属于棍棒教育。父母不够关心孩子。具邓维杰讲:“我做不对的时候父亲就会打我,只要我大声喊他就不敢打了。我在村上我喊谁都怕我,我在小学谁都不敢和我争东西,如果我生气了我就会打人,只要我喊谁都怕我,在小学,我还当班里的老大”。造成了他今天暴躁脾气、情绪不稳定,易生气爱冲动,凡事爱大声喊叫,在班里称王称霸就是这样形成的。而莫寒星是龙美街的,父母整日忙于生意,基本无管束、教育孩子的时间,任其自然发展。而莫寒星的父母曾是龙美中学的学生,我还是比较了解,父亲读书时很野蛮,性格也暴躁,又爱打架,常挂嘴边的话是:“我杀你”。莫寒星性格上完全像父亲。 三、用爱与学生拉近距离 我们都知道,远离父母的孩子在学校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好学生如此,后进生更是如此。所以抓住教育时机,首先与学生拉近距离。一天我发现邓维杰走路一瘸一拐的,我问他你的脚怎么啦?我家有药你要来擦吧!他听后很感动说:“谢谢老师”我发现他应该是个会感恩的人。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关注他,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如爱抢答,但很多时候是答不对的,可我也及时鼓励他;加油,你做得非常好能积极回答问题。学生是很单纯的,得到老师的鼓励就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所以他也很开心。因此我的课他还是蛮积极的。我们要熟悉学生,就要进入学生的世界。所以在平时我尽量多与他接触并在适当的时候,与他拉家常,这时他也知道老师是关心他的。对

经验交流材料小学教师关爱学生案例范文_0505

2020 经验交流材料小学教师关爱学生 案例范文_0505 EDUCATION WORD

经验交流材料小学教师关爱学生案例范文_0505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一名老师,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在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她深深懂得,一个称职的老师应该得到学生这样的评价:慈爱的母亲,严厉的父亲,真心的朋友,学习的榜样。而得到这些评价的唯一途径就是用爱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在班级管理中,王老师始终坚持全员参加的原则,不管是什么活动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为他们创造各种机会。班队课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组织、自己主持、老师只是幕后导演。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班级的墙报布置工作也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如这学期的安全板报,从设计造型开始,到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内容,学生们的兴致极高,每个同学纷纷为本组出谋献策。而且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画,有的剪,有的写,有的贴。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成了真正的小主人。她们班还开展

了小组板报评比活动。每一期由一个小组独立完成。完成后由老师给该组同学与板报合影,期末评选最佳小组板报。这样既可以减轻宣传委员的工作,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说自己还从没出过板报,这次可算如愿了。作为老师一定要为他们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成长,在“思索”中创新。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崇高师德的重要内涵,更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xx老师从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来,她始终把学生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份内事,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她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帮助他们。XX年9月,她接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不久后,她发现一名叫xx的小男孩早自习经常迟到,上课爱睡觉,而且穿着破烂,总是脏兮兮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她才知道这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母亲在他很小时就去世了,爸爸一个人带他,但经常不在家,他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年老体弱,已经快不能自理了,xx每天早上都要空着肚子来上学……了解到这些,王老师的眼睛湿润了,他还是个孩子啊!她下决心用一切力量帮助这个学生。 一天,xx老师把xx叫到办公室,给他买了一些文具和吃的,他眼泪一个劲儿地往下掉,老师也落泪了,这泪水中,包含着王老师对xx的爱,也承载着一个教师的责任。随后的一年里,她尽可能的多关注xx,学习用具没有了,王老师买来送给他,儿童节又为他买礼物……虽然,在整个过程中王老师没有得到绚丽的鲜花,没有得到热烈的掌声。但她却格外高兴,因为她我得到的是最珍贵

2015年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2015年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朱春花,女,1963年出生,中师学历,1981年参加工作,现任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从教以来一直在本村史务,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4个春秋,34年如一月,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毕业班语文班主任,30多年来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爱”“爱”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对班主任来说又是一个应该时刻铭记的话题。“爱”是教育的纽带,“爱”是沟通的桥梁,“爱”是转化的前提,“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爱”不应该只是提供给优等生的温床,而应该是培养所有学生茁壮成长的土壤,为了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育教学中我力求使每一类学生都能得到愉快的心境,巨大的动力,充足的机会,成功的喜悦,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爱”是转化的前提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班主任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做到把“爱”奉献给所有的学生,记得,我班有个学生叫朱晨,父母离异,父亲对她照顾不周,他经常逃学,同学们都嫌弃他,他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常常逃学和邻居孩子玩游戏,我经过多次观察、访问和他交朋友,关心他生活,

帮他补课,给他讲道理,让他做父母的工作,后来父母复婚,家庭和睦,该生学习直线上升,使他深信老师对他的爱,从此有了转变,后来还当上三好学生,也考上了周至中学。 二、因材施教,让阳光和关爱洒遍班级每个角落。 解致远是我们六年级最聪明的学生之一,但本班也有不少差生,在教学中我注重集体教学和个别相结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两头,正确对待个别差异,使好学生能吃的够、吃得饱,又使差生能拿得起,邓佳伟,王保健等同学缺乏学习兴趣,自控能力差,我就多鼓励他们,多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找差距,想办法,朱晨、刘甜聪明好学,理解力和记忆力好,我就要求他们多看多读,多做课外题,这几个同学都曾获各科竞赛奖,高洁刚进六年级是全班倒数第一,我就和她谈心,鼓励她向先进看齐,本学期她已进入全班30名,所带班级在2014年获得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称号,关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身心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让每一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阳光般的温暖,这是我永恒和不懈的追求。 三、细心关爱,耐心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胜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杨帆前进,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

老师关爱学生的例子.

老师关爱学生的例子 想想你平时做得不对的,老师说你,你不高兴,但知道他说的对的,那就是关爱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把“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以“朴实做人、踏实做事”为座右铭,始终如一地热爱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勤奋认真,为学生的成长付出最大的努力。在学生管理中努力做到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对学生的心理焦虑耐心开导、对学生的实际困难尽力相助,尤其是对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更是经常援助。因此,不仅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更被不少学生视为知己朋友。三年来,在我的努力下,我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从教的有十余人,教书育人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追求、一种生活享受。学生健康出色地成长,同事间和谐共处开心工作,就是我的最大满足。身为一名普通教师,始终如一地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勤奋认真,愿意为学生付出最大的努力。在这三年中,一直保持着充沛的精力、高涨的热情、乐观的心态,我那洋溢着快乐的气息,感染着每一位与她共事的教师,感染着每一位即将面临挑战的初中毕业学子。 一般人看来,毕业班主任总是扮演“黑脸”的角色,但是,学生似乎很喜爱这位“黑脸”,受着我的训斥却很“开心”。其实我的好人缘全都来自她对学生的恰当关爱。在学业和做人上,我从来不向学生妥协,无论是谁,只要有违正道,我都严格教导。但我又真心替学生着想,教导之时,非常注意方法,非常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和承受能力。作为毕业班主任,不仅能严格要求别人,更能以身作则,比学生早到校,比学生后离校,对全班学生情况了如指掌,做到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对学生的心理焦虑耐心开导、对学生的实际困难尽力相助,尤其是对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更是经常给与援助,因此,不仅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更被不少学生视为知己朋友。 一次外出武义写生,一位性格暴躁的高三男学生因不守上车纪律而被姚老师发现,她立即指出要其文明上车。但学生却情急之下骂出脏话。姚老师当时十分生气,但她忍住了,既避免了事态的扩大,也给了学生冷静的机会。事后她找那学生谈心,一次次跟他交流思想,最终以诚意感动了学生,使他主动认错。在高三的后半段时间里,更是关注这位学生,帮他解决了不少心理上、学习上的问题。现在这位学生已考入中国美院。回想当时,那位学生坦言,姚老师对他真的很好,多亏了她的教诲,才有了今天。他还一直为姚老师在北京不能参加谢师宴而感到遗憾。 美术班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喜欢追求所谓的个性自由,不把校纪校规放在眼

教师关爱学生典型事例

教师关爱学生典型事例 教师关爱学生典型事例 教师关爱学生典型事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应在于如何爱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尤其是班上的后进生。现在因为教师的评价体系和绩效工资都与每年的教学成绩挂钩,使得很多教师眼里只注重优等生、中等生,不能兼顾后进生的学习。这不但挫伤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家长面前的形象。由于教师的偏见,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使家长认为自已的孩子的确不可造就,从而让他们放弃了读书的念头。所以作为我们教师要真正做到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公平无私的去关爱每一名学生呢?? 1. 绝不放弃后进生我们教师应该在“不抛弃、不放弃”的前提下,抽出足够的时间去关心、了解那些“后进学生”。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他们并非天生就差,只是在长期的失败中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才导致厌学的。因此,对于“后进学生”我们要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给予耐心的辅导。对“后进生”我们的期望值不能过高,应该让他们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知识开始,在这期间,一旦发现他们有进步,即使只取得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也要及时给予表扬。我班曾有一名后进生,为了帮助他树立对学习的信心,我是通过改变作业方法来实

现。每一天的作业中,我将较难的题目分解成几个比较简单的题目,让“优秀学生”做原题,“后进生”做分解题。当他们完成后,及时肯定,并适当的提高一点成绩来激励他们。这样的练习多了以后,“后进学生”就能做比较难的题目了,面对难题也不会再害怕了,无形中增强了他们攻克难题的信心与能力。? 2. 营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在一个班上,总有一些学习成绩好的,也有一些不太爱学习、爱犯错误、调皮捣蛋的学生。当他们犯了错误后,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营造出一个宽容的环境。不给学生打上“差生”的烙印,不给学生分等级,要用爱去容纳学生的一切。一次上课,我们班的一名“双差生”竟无视老师的存在,自己在桌子下叠纸飞机,我当时很生气,真想马上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但又想到这名学生非常倔强,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对于他改正缺点也没用任何的帮助。想到这,我面带微笑的看着他,示意他赶紧收起来。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的指出了他的错误,他立即觉得很羞愧,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一定不再玩了。只有容纳,才可以用一颗慈爱的心去发现和转化学生的问题,使学生心悦诚服的走上进步之路。? 3. 学会尊重,让关爱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尊重学生是师德的根本。教师只有保持尊重姿态,才会公正、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理解、赏识、接纳每一个学生。首先,在我们和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要能“弯下腰”来和学生说话,用一颗童心、诚心和学生进行交流,并且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弯下腰”不仅仅体现在身体这一形式上,更重要的是我

教育案例: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 教育工作是一种育人的工作,而育人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师。在学校里,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影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阳光下有这样一群教师》一书列举了多个教师关爱学生的具体案例,对关爱的方式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其中有一个章节讲到了“与爱同行与责任同在”------------爱和责任是一名教师永恒的追求,只有中下努力的种子,才能享受成长的快乐。 孔子爱学生,对学生真诚无私,传授知识毫无保留;荀子爱学生,留下“青出于蓝而胜与蓝”的名言,鼓励学生超过自己的老师;鲁迅先生爱学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要把少年儿童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为革命的“新后代”;陶行知先生爱学生,在艰难之中创办育才学校,让穷人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爱生”并不容易。有时,教师一个粗暴的动作,甚至一个责备的眼神,尽管不是十分刻意,却能在师生之间隔起一道心灵的屏障。中华民族优秀的师德传统有几千年的积淀,博大精深,灿烂辉煌。那么,在工作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关爱每一个学生呢?读过《阳光下有这样一群教师》后,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成功。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示范地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待每一位学生,使师生关系平等,激发学生的自我肯定意识。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重要标志和特点。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既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又能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师生关系融洽,能使班级气氛活跃,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也是一种关心、爱护的表现。作为一名教师,经常要面对做错事的学生,劈头盖脸地对学生进行指责,未必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批评学生,要注意一事一批,学生犯了错,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不要轻易地将学生以往的错误联系起来。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经常出错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批评学生,评语要准确,恰如其分。准确、真诚的评语,会使学生心悦诚服、欣然接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他曾处理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为教育学生,他责令学生找到鸟巢,见一个鸟巢里面几只雏雀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无法救活它们了。”这情景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二十年后,他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当年您严厉批评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会自己惩罚自己。”自我教育是批评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艺术的批评是教师奉献给学生的一份财富。 三、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 教师要创设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实行班干部竞聘上岗制或班干部轮流制。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就要发挥学生的强项。我们班有个学生,上音乐课时非常爱讲话做小动作爱插嘴,在班级里其他学科的成绩也不理想。于是我想如何让他改掉坏习惯,于是便让他来试当音乐课纪律委员一职。他在上岗后,由于缺少经验自己的缺点也不能马上改正掉,刚开始阶段工作开展不顺利。于是,他开始打退堂鼓了,这时,我及时地鼓励他,经常性地在同学面前鼓励他,渐渐地他的工作有了起色,获得了大家的好评。自此以后,这个同学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