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设计思路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能说出实验装置名称及操作要点探究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装置特点,了解制取常见气体的实验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知识的回忆与总结,知道制取常见气体的理想药品,树立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通过对常见气体的有关性质的比较,分析装置的不同,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装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学生对实验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地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收集装置

【教学难点】

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选择,以及多功能瓶的收集方法英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实验探究式小组合作式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课前延伸

在课前延伸部分让同学们对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收集方法、实验装置、验满等知识点加以梳理,在归纳的基础上,也加深了对上述反应的巩固记忆。【设计意图】可以体现对不同学生的分层要求,学习能力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归纳的结果会有差异,可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在课堂上有进步。

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多媒体放映一组药品的图片导入---常见气体的制备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前延伸的检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比一比: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组内的图片选择一组制备氧气的装置。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创设竞争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每个人默写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组内交流改错。并根据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分组讨论选择一套制取实验的图片,探究仪器的选择,回顾、熟悉气体的制取过程。

小组内交流:根据所选择的制备气体的装置,思考选择此套装置的理由,进行现

场答辩,交流不同意见,每组选出代表表述理由。

学生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采用竞赛形式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小组间交流:不同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比较选择的仪器的异同,分析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实验仪器?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在选择实验仪器时要考虑的因素。

【师生总结】制备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依据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从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等方面全面考虑,分析并加以总结。

【小组合作】从八组图片选择出一组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在组内交流总结选择此套发生和收集装置的优点。每组选出代表并进行小组间交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于实验方案评价的意识,并能够对所选实验装置用简练的语言进行科学评价。

【典例分析】:引导学生实验装置的正确性进行把握并能够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不让学生因为复习旧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考错误】:让学生看到往届学生在中考中所犯的错误,引以为戒,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和基本装置的选择。不会再犯此类错误。

【设计意图】:对于别人的错误自己引以为戒,现有知识自身已经掌握,对学生加以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典例分析】我们用习题检测一下,学习效果。利用图片中的仪器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自主思考】请同学加以回答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独立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小组交流】:多功能瓶收集气体如何使用?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体验,理解较强,效果好,并能够充分突破难点。

【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多功能瓶如何使用。

小组总结:多功能瓶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如何使用

由小组内学生代表发言,其余小组补充说明,然后师生一起总结。

最后:老师通过与学生合作演示实验验证结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难点。)

【中考连接】:通过实际做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述的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掌握有关的制取的解题思路。

【设计目的】: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热身中考,提升高度!

(三)、课堂小结:

我采用集体总结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气体的制备除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以外,还要考虑气体的净化与干燥和尾气处理等方面。为后期气体的净化和除杂作铺垫。

【设计意图】:整体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学生的参与,学生通过自己动

手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作业设置:分为课后动手操作延伸和习题训练两部分。

课后提升

为了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反馈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利用历年来的中考题进行了一些复习联系,让学生明白了中考的底细,树立了信心,强化了兴趣,从而更好地巩固这一部分内容。

(五)、板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备

一、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二、收集装置

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和气体性质

气体的制备及性质检验教案

气体的制备及性质检验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时内容是初中气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专题复习课,是在复习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及性质检验的基础上,升华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性质检验的方法、规律。同时这是第一个专题复习课,所以以此课时总结出学习专题复习的方法,即点-线-面-体的知识网络构建方法。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复习巩固初中三大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b.能根据已知的条件,判断制取气体的发生、收集装置。 c.学会 对常见气体进行检验方法及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d.总结出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对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的复习,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率和方法。体会中考专题复习的方法技巧,即点- 线-面-体的知识网络构建方法。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可以提高专题复习“类型推理”的思维,认识到从个体到一般的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技巧。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发生,收集装置的选择。 难点:装置气密性检查,气体性质检验的过程及现象描述。 二、学情分析 初三下学期复习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制备及检验方法,所以通过回顾这三种气体的制备方法,大部分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三、活动准备 导学案、ppt、试管一个、导管两根干、带孔塞子一个,水槽一个,自来水

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 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 ②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原因是 五、板书设计

中考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教案)

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专题 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 2小结: 1、气体的发生装置(常用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 (1)常用发生装置类型: ①、固+固,加热型 (一定要用酒精灯) (图1)

②、固+液,不加热型 (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A B C D E F 注意:①图B、C 、F 使用长劲漏斗,必须将长劲漏斗的下端管口插到液面下,形成“液封”,以防气体逸出。②图E 使用分液漏斗,图B 使用有孔塑料板和带活塞的导管是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 (2)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①若反应物只有固体,且需要加热,应选择图1所示的装置。例如,用高锰酸钾或用氯酸钾与Mn O2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可选择此装置。(注意: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②若反应物状态为“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应选择图A--F 中所示的装置。例如用H2O2溶液和 MnO2制O2;用石灰石和稀HCl制CO2气体;用稀酸和活泼金属反应制H2。 (3)气密性的检验方法 ①、受热法:如装置A 将导管的一端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手掌紧贴试管外壁 ,如果盛水的容器中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一会儿,导管中有一段液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如果环境温度偏高,手掌紧贴使锥形瓶内外的温度变化很小,也可采用酒精灯微热或其他方法。 ②、水压法:如装置B 方法1,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液柱不下降,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2,先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使长颈漏斗下端形成液封,将导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容器中,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如果盛水 的容器中有气泡出现,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3、将注射器接在导管口,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4、利用连通器原理,用一个橡皮管接在装置A 的导管口,并装上水,将橡皮管的另一端提起,若两端形成液面差,说明气密性良好。 2、气体的收集装置(常用收集装置、选择依据) (1)常用的气体收集装置 A B C D E F G H (2)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一般是由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决定。

教案乙炔的制备

学习过程 、实验目的 1、掌握乙炔的制备方法; 2、掌握乙炔的的性质; 3、了解乙炔的用途; 二、实验试剂及仪器 仪器:止气夹,双孔胶塞,单孔胶塞,水槽,导气管,试管,尖嘴导管,酒精灯,医用针管 三、实验步骤 1、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 乙炔的制备 适用学科高中化学适用年级高中三年级 适用区域沪教版适用地区课时时长(分钟)60 知识点乙炔的制备 学习目标 1、掌握乙炔的制备方法; 2、掌握乙炔的的性质; 3、了解乙炔的用途; 学习重点 1、掌握乙炔实验室制法。 2、掌握乙炔重要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学习难点 1、结构与性质的本质联系,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 个性化学案 參字芬教肓 药品:电石,体积比为20 %的乙醇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气体除朶装買』

&4字芬教肓 .、xueda.cann 个性化学案 2、⑴先按上图将乙炔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连接好,并检查气密性。 ⑵向除杂装置中装入CuSO溶液。 ⑶向发生装置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电石(约4小颗)。用医用针管吸2\3的20%乙醇溶液, 排出针管中的空气。然后将针管插入胶塞,实验开始应缓慢推下针管活塞。 四、反应原理 实验室中,乙炔是由电石与水作用制得的,反应式如下: CaC2+2H2O 宀C2H2+Ca(OH)2 工业电石中常含有硫化钙、磷化钙和砷化钙等杂质,它们与水作用可以生成硫化氢、磷化氢和砷化氢等恶臭、有毒的还原性气体,它们不仅污染空气,也干扰乙炔的性质实验。 五、收集气体方法1、 1、排水集气法 六、现象 1、反应很剧烈,有大量的气泡生成,很快就收集得到一试管无色的乙炔气体了,但反应还 在继续,产生很多气体,来不及收集就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浪费了 2、可以闻到臭鸡蛋味。 七、注意事项 ⑴针管中的空气应注意排除尽,否则乙醇溶液将会漏进试管中,使得反应不容易控制。 ⑵点燃乙炔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爆炸。 ⑶大家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做相应的记录。 八、实验室制备乙炔的几个问题 1、大家注意观察CuSO4溶液中有什么生成?是什么物质? 答、有黑色沉淀产生,是CuS沉淀。 2、乙醇溶液与电石反应和纯水与电石反应反快慢比较? 答、乙醇溶液与电石反应生成乙炔的过程较乙炔与水的反应缓慢。 3、我们将导气管先后通入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中,大家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 答、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颜色都褪了。 九、例题精析 【例题1】气焊和气割都需要用到乙炔?乙炔俗称电石气(化学式为C2H2),是一种无色无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王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以及在制取气体时的操作注意事项。(2)能正确选用“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 (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 、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气体制取、收集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 2、综合性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 【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归纳、练习 教学设计说明 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最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教学形式,在历年的中考中,与实验有关的内容也占了很大比例。而在初中化学所学的实验内容中,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得也很多。实验本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一言堂式的机械重复,学生提不起兴趣,思维量不够,课堂教学效益低。所以我在设计这样一堂专题复习课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对所学内容进行新的组合,来实现一种高层次的知识与能力的挖掘、拓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设计的这节课的重点除了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进行气体制取装置的应用教学外,同时加强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法的反思、拓展能力。 本节课以实验的重要性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归纳、总结了如何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后引导学生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改进,这样既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不会使学生因为复习旧有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对与制取气体实验密切相关的尾气处理装置和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完整word版,《常见气体的制取》复习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教学设计 刘继能 (大方县第四中学 贵州大方 551600) 1 教学分析: 常见气体实验室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初中化学的重点,气体“制”(发生)装置和“取”(收集)装置设计拓展、改进是气体制取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每年中考试题中的热点。本节课是复习课,通过O 2、CO 2的实验室制法的复习,对比较归纳O 2、CO 2的实验室制法,对比分析气体“制”装置和“取”装置,归纳总结这类实验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与高中知识点“Cl 2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进行衔接并做好铺垫。 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在理清“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展。回忆呈现知识,问题层层递进,源于教材,略高于教材,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逐步构建“气体制取的知识网络”并形成能力而保留下来。另外,“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反馈,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间引思路,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充分体验、想象和思维,这样才能缔造出高效课堂。 2 学习分析 2.1 根据装置选择制作原理,学生可能会误判。 固液常温型、固体加热型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这点学生来说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在用固体加热型制取O 2时,实验装置的试管中有的塞有棉花,有的没有塞棉花,学生不太注意会把原理弄错。教学中应强调加热KMnO 4制取氧气时,由于在高温下高锰酸钾蒸汽会在导气管处冷凝,从而造成阻塞,严重会导致装置炸裂,所以对应要选择塞有棉花的那个装置,没有塞上棉花的那个装置是加热KClO 3制取O 2的装置。并且还要让学生再次回顾实验室制O 2的情况:加热KMnO 4制取O 2时,有些实验小组操作不当,忘了塞上棉花,水槽中的水都变成紫红色的了。学生回顾了自己的历史,误判现象就不会再产生了。 另外,学生对于反应原理是选择对了,但在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考试中写错了。复习中必须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多抄多写,反复记,循环记,直到烂熟为止。 2.2 收集方法的拓展,学生可能会出现疑惑。 如右图一的收集方法是现在考试中聚焦的一种创新的排空气法收集 气体装置。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确:该装置收集气体的原理是利用密度大 小的比较来确定气体该从何处进。集气瓶内原有的是空气,若要收集CO 2, 因空气密度比CO 2大,则从c 进d 出;若要收集的是H 2,因H 2的密度比 空气小,则从d 进c 出。 另外还有如图二收集方法——排水法收集气体装置。这也是一种利用密度大小的比较来确定气体该从何处进的装置,因一般气体的密度水小,所以应从b 进a 出。 实际上通过上述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都总会感到抽象,还是有疑惑。 教学中可联系生活实际:用吸管喝饮料的时候,吸管是插在液面以下才能 把饮料喝到口中,还是液面以下呢?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如何才能把 饮料瓶中的饮料吹出来?有了直观的探究和理解,学生的疑惑自然就会豁 然开朗。 2.3 气体“检验”和“验满”易混淆。 2.3.1 检验是还不知是这种气体,利用物质的“特性”的表象来证明“是这种物质”。 图一

气体的制备教案设计

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并能熟练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正确选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来制备气体 (3)、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知识的拓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学生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运用科学的原理解决问题的良好地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三、教学难点 装置的组装与改进。 四、教学方法 1、多媒体 2、学案导学 五、教学过程

导学案(气体的制取) 一、反应原理: 1、实验室制氧气 (1) (2) (3)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3、实验室制氢气: 二、发生装置的选择 1、根据 和 选择发生装置 2、(1)固体反应物(加热)--固固加热 (2)固液反应物(不加热)--固液不加热 三、收集装置的选择 1、根据气体的 和 及是否能与水或空气反应选择 2、(1)气体 ,且不与水反应,选择排水法 (2)气体密度 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选向上排空气法 (3)气体密度 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选向下排空气法 3、万能瓶 (1)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从 管进。 (2)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 管进。 (3)排水法收集气体: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管通入。 4、气体干燥剂 洗气瓶 球形干燥管 U 形干燥管 (1)液体试剂:浓硫酸 A (2)固体试剂:CaCl 2 固体 或 碱石灰:(NaOH 固体 、 CaO 固体) B 或C a b

高中常见气体制备

高中常见气体的制备 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中学化学实验中,应该学会氯气、氯化氢、氧气、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气、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应该掌握的具体容主要有:会选择适宜的反应物,并能熟练地书写有关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气体发生装置,能判断装置图的正误,会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等性质,选择适宜的集气方法与装置;根据所制气体的性质,会用简便的方法检验或验满。 (一)气体的制备思路,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归纳: →→→→→→ 反应原理气体发生装置除杂提纯干燥收集检验尾气处理 (二)组装仪器: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气体净化:先净气装置,后干燥装置; (三)操作顺序: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3.记录实验现象、数据; 1、气体制取装置: A. B. C. D. 固/液体+ 液体(不加热)固/液体+ 液体(加热) 固体+ 固体(加热) 适用于收集不跟空气发生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装置见图C);(装置D中B管进A管出) 2、气体干燥装置 (1)气体干燥装置的基本类型和气体流动方向: 盛装干燥剂状态液体干燥剂固体干燥剂 装置示意图 洗气瓶 气体流动方向长管进气,短管 出气 U形干燥管,进气和出气没有区别; 球形干燥管应该大口进气,小口出气(在干燥管的 进出气口都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干燥剂流动) 注意事项:

1、固体干燥剂颗粒大小要适当,颗粒太大气体和干燥剂接触面小,不利于干燥效果不好;颗粒太小,气体不易通过,容易堵塞,一般以黄豆粒大小为宜。 2、液体干燥剂用量要适当,并控制好通入气体的速度,为了防止发生倒吸,在洗气瓶与反应容器之间应连接安全瓶。 (2)、气体的分类 1、根据酸碱性, 酸性气体:CO2、SO2、NO2、HCl、Cl2、H2S、HBr、HI等 碱性气体:只有NH3 中性气体:H2、O2、CH4、CO、CH2=CH2、C2H2、N2等 2、根据常温氧化还原性强弱, 强还原性气体:H2S、HBr、HI、SO2等 一般性气体:H2、O2、CH4等 (3)、气体干燥剂的类型及选择 1、常用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可分为三类: ①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酸性干燥剂能够干燥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l、H2、Cl2、O2、CH4等气体。 ②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NaOH。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NH3、H2、O2、CH4等气体。 ③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铜等,可以干燥中性、酸性、碱性气体,如O2、H2、CH4等。 3、气体收集装置: A. B. C. D.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长进短出(向上) 短进长出(向下) (1)排水集气法 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收集的气体纯度高,易判断是否集满。(装置见图A) (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适用于收集不跟空气发生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装置见图B);(装置D中A管进B管出) (3)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4、尾气处理装置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碳和碳的化合物 教学设计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陈国君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学习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难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 【主要流程】 教学环节知识线活动线 1.新课导入

2.探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1)师生活动——理一理 (2)学生活动——议一议 (3)师生活动——做一做 (4)学生活动——想一想 (5)教师总结 3.探究活动1. 设计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1)温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内容 (2)知新:明确设计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3)解惑: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取该装置的原因 4.探究活动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选一选:从课本114页图中选择仪器 (2)拼一拼:将所选仪器模型拼出装置图 (3)找一找:装置在仪器的连接上是否存在错误 (4)比一比:装置在仪器的选择上有什么不同 (5)试一试:应用解决之前遗留的问题 (6)赏一赏:分享重庆同学们的自制装置 5.探究活动3: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1)教师实验 (2)归纳操作步骤 (3)对比二氧化碳的验证和验满 6.课堂小结 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7.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实验室制取CO 2 一、反应原理:CaCO 3+2HCl= CaCl 2 +H 2 CO 3 )。 H 2 O +CO 2 ↑ 二、装置的确定 三、操作 验满:燃着木条伸到瓶口 检验:澄清石灰水

常见气体的制备

第十六单元常见气体的制备气体制备的一般装置流程:

二、常见气体的制备 三、气体的净化 在气体制备过程中可能的副反应、试剂的挥发性、水的挥发都可能使制得的气体中含有杂质气体。可以选用适当的方法净化。 1.干燥 (1) (2) 常用的固体干燥剂有:无水CaCl 2、碱石灰、P 2O 5等,碱石灰不能用于酸性气体的干燥,P 2O 5则不能用于碱性气体(如NH 3)的干燥。 2.洗气 浓硫酸作为干燥剂时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一些还原性气体。 如: NH 3、HBr 、HI 、H 2S 等 3.固体加热吸收 如用灼热铜网除去O 2,灼热CuO 除去H 2等

4.干燥剂的选择 除去气体中混有少量水分的方法叫做气体的干燥。选择干燥剂的原则是被干燥的气体不能与干燥剂发生化学反应。 常用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可分为三类: ①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酸性干燥剂能够干燥显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l、H2、Cl2、O2、CH4等。 ②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NaOH。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显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NH3、H2、O2、CO、CH4等。 ③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可以干燥中性、酸性、碱性气体,如O2、H2、CO、CH4等(NH3除外)。 在选择干燥剂时,显碱性的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显酸性的气体不能选用碱性干燥剂。有还原性的气体不能选用有氧化性的干燥剂。能与气体反应的物质不能选作干燥剂,如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H2S、HBr、HI等,不能用CaCl2来干燥NH3(因生成CaCl2·8NH3)

四、常见气体的检验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案

复习教案常见气体的制取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 (2)巩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 (1)主要以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共同总结方法进行复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严谨的探讨设计方法。(2)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重点: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知识。 难点:常见气体制取的方法综合应用 教具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讲述、提问 复习过程: 引入: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常见的气体? 一、巩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提问)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解析)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考虑: 二、常见气体(O2、CO2、H2)的实验室制法 (投影)回忆复习O2、CO2、H2 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三、练习 典例精练:例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和性质。请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加热 ②装药品并固定试管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 中取出。你认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 ___。 (4)利用F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再加,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训练: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来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________,证明已收集满氧气。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已知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如果在实验室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氨气,应该选择的装置是____(填序号)。 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____(填序号)。 A. 固体氢氧化钠 B. 浓硫酸 C. 生石灰 四、中考试题 (2015·新)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与技能.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 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实验探究、资料图片展示、媒体放映。【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5%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 夹)、棉花、酒精灯、集气瓶,水槽·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高锰酸钾制氧气 2、过氧化氢制氧气 3、氯酸钾制氧气 二、重难点 1、催化剂 2、分解反应【教学反思】【素材链接】

常见气体的制备

常见气体的制备 常见气体的制备 除掌握常见气体和典型有机物的制备方法外。做其它综合制备题时,思路往往是逆向的。几种常见气体的反应原理见下表 1 O 2 2KClO 3? MnO 22KCl+3O 2↑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2 H 2 Zn+H 2SO 4(稀)=ZnSO 4+H 2↑ 3 CO 2 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4 Cl 2 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5 HCl NaCl(固)+H 2SO 4(浓) 微热NaHSO 4+HCl ↑ 一、气体装置的类型及选择 1.固+固(加热):适用于制O 2 注意事项: l 、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 在管口冷却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2、铁夹应夹在距管口l /3处。 3、固体药品要放在试管底部平铺开,加热时首先均匀预热,然后在试管的最后部位集中加热。 4、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不能过长,否则会妨碍气体导出。 5、如用排气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气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 6、用KMnO 4制取O 2时,为了防止生成的细小颗粒堵塞导管,在大试管口放一松软棉花。 2.固+液体(不加热):适用于制CO 2、H 2 (1)常规类 注意事项: 1.瓶内气密性要好。 2.先放固体后加液体。(为什么?) 3.加人酸的量要适当。 4.生成气体微溶或难溶于水。

△ (2)启普发生器类 注意事项: 1.在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口应深入液面以下, 否则起不到液封的作用而无法使用。 2 大,导致酸液溢出。 3.加人酸的量要适当。 4.在导管口点燃氢气或其它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纯度。 (3)固+液或液+液(加热):适用于制Cl 2、(HCl 课本没有) a b c d e f 注意事项: l 、瓶内反应物体积不宜超过烧瓶容积的1/3。 2、a 、b 、c 加热前应放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3、a 装置温度计插入反应液面以下,测反应液温度;b 装置温度计水银球与支管端口处相平,测气体温度,便于控制馏份。 4、d 装置便于随时加入液体,但随反应进行烧瓶内压强增加,液体不易滴入。(改进方法见e ) 二、气体的净化(干燥)装置 1.常见净化原理:气体的净化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遵循以下原理: A .不损失主体气体;B.不引入新杂质;C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D.先除易除的气体。 (1)物理方法: ①液化法:利用沸点不同从空气中分离N 2和O 2。 ②水洗法:利用溶解度不同从N 2和NH 3中除去NH 3。 (2)化学方法: ①氧化还原法:灼热铜丝网除去混合物中的O 2(2Cu +O 2=2CuO );CuO 除去H 2、CO 等。 ②酸碱法:NH 3和CO 2通过碱石灰除去CO 2。(CaO +CO 2=CaCO 3) ③沉淀法:除去CO 2中的H 2S 通过CuSO 4溶液。H 2S +CuSO 4=CuS ↓+H 2SO 4 (3)最常用的为洗气法... : ①用饱和NaCl 除去Cl 2中的HCl ;②用饱和NaHCO 3除去CO 2中的HCl 等;

气体制取教案

气体的制取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掌握实验仪器常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能利用实验原理对仪器进行革新。 2.了解一种仪器或一套装置用途的多样性,能选择满足实验要求的某种用途。 3.通过对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对气体发生装置原理的理解应用。 2.对多功能洗气瓶多种用途的认识。 【教学难点】 1.优化设计一些简易气体发生装置。 2.对多功能洗气瓶的应用和再创造。 【教学方法】 用思维引领学生,用活动铺垫课堂,用体验激发成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化学实验装置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 试剂:石灰石、稀盐酸、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仪器:每组均有带双孔橡皮塞的广口瓶两只,气唧一只 A组长颈漏斗、大试管、多孔塑料板、双孔橡皮塞、导管、弹簧夹 B组U型干燥管、多孔塑料板、单孔橡皮塞、导管、弹簧夹、铁架台 C组球型干燥管、玻璃棉、烧杯、单孔橡皮塞、导管、弹簧夹 D组Y型管、单孔橡皮塞、导管、铁架台 教师演示实验: 甲烷储气装置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由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归纳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并且对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的装置展开充分分析,比较几种发生装置,实 现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归纳、运用。 2.设计创造。在充分分析已学发生装置的基础上,借助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设计出可以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装置。 3.成功体验。让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发生装置制取气体。 4.讨论小结。归纳中学阶段可能涉及的气体发生装置,并运用氨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对不同发生装置的选择加以巩固。 5.交流合作。回顾已经学过的实验室收集气体的方法,阐述各种收集方法的注意事项。利用多功能洗气瓶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多面 性。 6.视野开拓。学习多种气体收集方法。 7.点明主题:“生活中处处皆化学,学会发现,学会动脑!” 8.课堂小结。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备

三、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 1、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 (1)设计原则: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与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装 置类型固体反应物(加热) 固液反应物(不加热) 固液反应物(加 热) 装置示意图主要仪器典 型气体O2、NH3、CH4等H2、CO2、H2S等。 Cl2、HCl、 CH2=CH2等 操作要点(l)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 止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后 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2)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 l/3 处。 (3)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 (1)在用简易装置时,如用长颈 漏斗,漏斗颈的下口应伸入液 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的作 用; (2)加入的液体反应物(如酸) 要适当。 (1)先把固体药品 加入烧瓶,然后加 入液体药品。 (2)要正确使用分 液漏斗。

面不能太长,否则会妨碍气体 的导出。 (3)块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 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可用启 普发生器制备。 几种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 1、O2 2KClO3 2KCl+3O2↑ 2KMnO4 K2MnO4+MnO2+O2↑ 2H2O2 2H2O+O2↑ 2、NH3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NH3·H2O NH3↑+H2O 3、CH4 CH3COONa+NaOH Na2CO3+CH4↑ 4、H2 Zn+H2SO4(稀)=ZnSO4+H2↑ 5、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6、SO2 Na2SO4+H2SO4(浓)=Na2SO4+SO2↑+H2O 7、NO2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8、N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9、C2H2 CaC2+2H2O→Ca(OH)2+CH≡CH↑ 10、Cl2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11、C2H4 C2H5OH

高中常见气体制备

气体的制备、收集、洗涤和干燥 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中学化学实验中,应该学会氯气、氯化氢、氧气、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气、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应该掌握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会选择适宜的反应物,并能熟练地书写有关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气体发生装置,能判断装置图的正误,会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等性质,选择适宜的集气方法与装置;根据所制气体的性质,会用简便的方法检验或验满。 (1)反应物和反应原理 ①实验室制氢气 常用锌跟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Zn+H2SO4(稀) ZnSO4+H2↑ Zn+2HCl ZnCl2+H2↑ 在制气装置的出口处点燃氢气,一定要事先检查纯度,以确保实验安全。 ②实验室制氧气 常用氯酸钾(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或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来制氧气。 2KClO3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 此外,过氧化氢(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也可作为实验室制氧气的一种简便方法。 2H2O22H2O+O2↑ KClO3和MnO2要纯净,加热时以不迸发火花为合格,以确保实验安全。 ③实验室制氯气 常用氧化剂(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跟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MnO2+4HCl MnCl2+2H2O+Cl2↑ 2KMnO4+16HCl 2KCl+2MnCl2+8H2O+5Cl2↑

高锰酸钾和盐酸反应可在常温下顺利进行,不需加热。氯气有毒。多余的氯气必须用NaOH溶液吸收,以免污染空气和使人受到毒害。 ④实验室制氯化氢 常用食盐和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间接加热温度较低,通常生成硫酸氢钠和氯化氢。 NaCl+H2SO4(浓) NaHSO4+HCl↑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为使反应顺利进行,应该使用固体氯化钠和浓硫酸。 ⑤实验室制硫化氢 常用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制硫化氢。 FeS+H2SO4(稀) FeSO4+H2S↑ 制硫化氢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等氧化性酸。硫化氢有毒,要注意通风或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硫化氢。 ⑥实验室制氨气 常用铵盐(氯化铵、硫酸铵)跟碱(氢氧化钙)反应制氨气。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氨极易溶于水,一般用加热上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氨气。 此外,也可直接加热浓氨水在实验室制得氨气。 ⑦实验室制二氧化硫 常用亚硫酸钠跟浓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硫 Na2SO3+H2SO4(浓) Na2SO4+H2O+SO2↑ 亚硫酸钠在空气中较易氧化变质,最好选用新开瓶的亚硫酸钠。 ⑧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常用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跟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 CaCl2+H2O+CO2↑ 不能用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制二氧化碳,这是因为硫酸钙的溶解性小,附在碳酸钙表面,反应难以持续进行。 此外,小苏打受热分解也可在实验室获得二氧化碳。

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设计思路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能说出实验装置名称及操作要点探究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装置特点,了解制取常见气体的实验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知识的回忆与总结,知道制取常见气体的理想药品,树立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通过对常见气体的有关性质的比较,分析装置的不同,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装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学生对实验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地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收集装置 【教学难点】 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选择,以及多功能瓶的收集方法英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实验探究式小组合作式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课前延伸 在课前延伸部分让同学们对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收集方法、实验装置、验满等知识点加以梳理,在归纳的基础上,也加深了对上述反应的巩固记忆。【设计意图】可以体现对不同学生的分层要求,学习能力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归纳的结果会有差异,可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在课堂上有进步。 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多媒体放映一组药品的图片导入---常见气体的制备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前延伸的检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比一比: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组内的图片选择一组制备氧气的装置。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创设竞争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每个人默写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组内交流改错。并根据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分组讨论选择一套制取实验的图片,探究仪器的选择,回顾、熟悉气体的制取过程。 小组内交流:根据所选择的制备气体的装置,思考选择此套装置的理由,进行现

高中常见气体制备优选稿

高中常见气体制备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气体的制备、收集、洗涤和干燥 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中学化学实验中,应该学会氯气、氯化氢、氧气、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气、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应该掌握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会选择适宜的反应物,并能熟练地书写有关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气体发生装置,能判断装置图的正误,会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等性质,选择适宜的集气方法与装置;根据所制气体的性质,会用简便的方法检验或验满。 (1)反应物和反应原理 ①实验室制氢气 常用锌跟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Zn+H 2SO 4(稀) ZnSO 4+H 2↑ Zn+2HCl ZnCl 2+H 2↑ 在制气装置的出口处点燃氢气,一定要事先检查纯度,以确保实验安全。 ②实验室制氧气 常用氯酸钾(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或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来制氧气。 2KClO 3 2KCl+3O 2↑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此外,过氧化氢(H 2O 2)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也可作为实验室制氧气的一种简 便方法。 2H 2O 2 2H 2O+O 2↑ KClO 3和MnO 2要纯净,加热时以不迸发火花为合格,以确保实验安全。 ③实验室制氯气 常用氧化剂(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跟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MnO 2+4HCl MnCl 2+2H 2O+Cl 2↑ 2KMnO 4+16HCl 2KCl+2MnCl 2+8H 2O+5Cl 2↑ 高锰酸钾和盐酸反应可在常温下顺利进行,不需加热。氯气有毒。多余的氯气必须用NaOH 溶液吸收,以免污染空气和使人受到毒害。 ④实验室制氯化氢 常用食盐和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间接加热温度较低,通常生成硫酸氢钠和氯化氢。 NaCl+H 2SO 4(浓) NaHSO 4+HCl ↑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为使反应顺利进行,应该使用固体氯化钠和浓硫酸。 ⑤实验室制硫化氢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公开课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汉台中学聂艳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理解和初步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 掌握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 。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探究意识; 2.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3.初步学会分析数据、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投入,循序渐进寻求真理的探究意识; 2.渗透抓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特殊到一般认识事物规律等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形成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逻辑推理过程; 2.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3.学生探究意识的初步培养。 [教学难点] 1.学生探究意识的初步培养 2.固体或液体体积的决定因素 [教学设计思路] 引入:已知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公式关系和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公式关系,对于气体来讲,称其质量不如测其体积方便,那么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气体摩尔体积 一、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探究一:在相同条件下,1mol不同气体体积相同吗?1mol固体和液体的体积相同吗?完成课本P13的“科学探究”。(PPT展示)

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同,但1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探究二: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有哪些?结合ppt,回答问题。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粒子的数目;②粒子的大小;③粒子间的平均距离 为什么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同;相同条件下,1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阅读课本P14相关内容回答。 探究三:影响气体粒子间距离的因素有哪些?结合ppt,回答问题。 气体的粒子间的距离的影响因素: ①温度对气体粒子间的距离的影响;②压强对气体粒子间的距离的影响 过渡:1mol O 2、H 2 在标况下的的体积大约为22.4L,1mol气体所占有的体积 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二、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2、符号为:Vm 3、单位:L/mol 4、表达式:Vm = V/n 5、0℃、1.01×105 Pa(标准状况)时,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注意:(1)条件为标准状况:0℃,1.01×105Pa; (2)研究对象在标准状况下为气体(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 (3)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决定于气体所处于的外界条件,即温度和压强;(4)22.4是一个近似值; (5)22.4L/mol不仅仅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当温度高于0℃压强大于1.01×105Pa时,1摩尔任意气体的体积也可能为22.4L。 习题: 1.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 2.4L。(错) 2. 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错) 3. 标准状况下,1molO2和N2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对) 4. 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错) 5. 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可能约为22.4L/mol。(错) 【例1 】标况下,112mLCO2 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