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热器课程设计讲解

再热器课程设计讲解
再热器课程设计讲解

能动综合设计实训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300MW低温再热器热力计算分析

学生姓名:李茂

学号:201101040215

院(系):轻功与能源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指导教师:张斌

2015 年 1 月12 日

目录

一再热系统概述-----------------------------------------------------2 1.1 选题背景-----------------------------------------------------2 1.2 再热汽温特性-------------------------------------------------3 1.3 影响过热汽温变化的因素---------------------------------------4 二再热流程---------------------------------------------------------6 2.1 主要汽水流程-------------------------------------------------6 2.2 烟气与再热的关系---------------------------------------------6 2.3 再热系统简图-------------------------------------------------6 三设计正文---------------------------------------------------------7 3.1 300M机组参数 -----------------------------------------------7 3.2 低温再热器参数-----------------------------------------------8 3.3 低温再热器结构尺寸计算---------------------------------------9 3.4 低温再热器热量计算------------------------------------------12 四总结------------------------------------------------------------13 参考文献-----------------------------------------------------------14

一再热系统简介

中间再热循环,时将已经在汽轮机高压缸膨胀做功后的蒸汽,送入锅炉的再热器进行加热,是之过热到与主蒸汽温度相近或相等,然后再送入汽轮机中、低压缸继续膨胀做工。其目的有两个:

(1)降低排气湿度,提高乏汽干度。由于大型机组初压高,使排气湿度增加,对汽轮机末级叶片侵蚀加大。虽然提高初温可以降低排气湿度,但受金属材料耐温特性的限制,因此对排气湿度改善较少。采用中间再热循环有利于排气湿度的改善,使得排气湿度降到允许范围内,减轻对叶片的侵蚀,提高低压部分内效率;

(2)采用中间再热,正确的选择再热压力后,可提高循环效率4%到5%.

1.1 选题背景

众所周知,过热蒸汽温度与再热蒸汽温度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蒸汽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受热面超温爆管,而蒸汽温度过低将使机组的经济性降低,严重时可能使汽轮机产生水冲击。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对温度确定时的再热器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影响再热器吸热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的结论[1]。

1.2过热汽温特性及再热汽温影响因素

(1) 燃料性质的变化

锅炉运行中,经常会碰到燃料品质发生变化的情况,当燃烧品质发生改变时,燃烧的发热量、挥发分、灰分、水分和灰渣特性等都会发生变动,因而对锅炉工况的影响比较复杂。当燃料中的灰分或水分增大时,其可燃物质含量必然减少,因此燃料的发热量及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和燃烧生成的烟气量等均将降低。这一变化,可以从燃料量及风量未变时炉膛出口氧量增大这一现象上反映出来。在燃料量不变的情况下当灰分或水分增大时,由于燃料的发热量降低,将使燃料在炉内总放热量下降,其后果相当于总燃料量减少,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必将造成过热汽温的下降。如需保持过热汽温和锅炉出力不变,必须增加燃料量保持炉膛出口氧量不变方能达到。

当燃煤的水份增加时,水份在炉内蒸发需吸收部分热量,使炉膛温度降低,同时水份增加,也使烟气体积增大,增加了烟气流速,使辐射式过热器的吸热量降低,对流式过热量增加。必须指出,燃料中的水分增大时,如通过增加燃料量保持炉膛出口氧量不变,则炉膛温度、辐射受热面的吸热量可保持不变,但由于烟气的容积和重度是随水分相应增加的,所以烟气的对流放热将增大。

当煤粉变粗时,燃料在炉内燃烬时间延长,火焰中心上移、汽温将升高。

(2) 风量及其配比的变化

锅炉在正常运行中,为了保证燃料在炉膛内完全燃烧,必须保持一定的过剩空气系数,即保持一定的氧量。对于燃煤锅炉,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一般控制在1.25左右。

风量变化对过热汽温变化的影响速度既快且幅度又较大。在炉内燃烧工况良好的情况下如增大风量,由于低温冷风吸热,炉膛温度将降低,使炉膛出口烟温升高。对于汽包锅炉,由于炉膛温度降低,水冷壁辐射吸热量减少,使产汽量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风量增大造成烟气量增多,烟气流速加快使过热器对流吸热量增加。由于流经过热器的蒸汽量减少了,但过热器的总吸热量增加,造成过热汽温的升高。

如果在炉内燃烧工况不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风量,由于克服了缺氧燃烧,使化学不完全燃烧及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大大降低,增强了炉内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使汽包锅炉的蒸发量和过热器总吸热量均增加,最终过热汽温的升高与否将视两者的比例情况而定。

在总风量不变的情况下,配风工况的变化也会引起汽温的变化,如果配风使火焰中心降低,炉膛出口烟温相应下降。反之,炉膛出口烟温将升高。

(3) 燃烧器运行方式的变化

在锅炉运行中,炉膛火焰中心位置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各受热面吸热份额的变化。当火焰中心上移时,将造成辐射受热面吸热减少、对流受热面吸热增加,其影响结果与风量增大相似,也就是说,将使汽包锅炉过热汽温上升。

影响炉膛火焰中心位置变化的因素很多,如:运行燃烧器的位置、上下燃烧器负荷的分配、上下二次风门开度的变化、炉膛负压的高低、炉底漏风的大小、煤粉细度、一次风管内风粉混合物的温度、燃料的品质、炉膛热负荷的高低、燃烧情况的好坏等。因此,锅炉燃烧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要搞好燃烧调整,必须经过各方面的综合分析和考虑。应当指出,火焰中心过于偏上,将严重威胁前屏的安全运行,并对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运行中应确保屏式过热器处无明火冲刷。

锅炉运行中,若由于受到某种扰动因素的影响使炉内燃烧工况变差时,将使锅炉的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q3)及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增加,而使炉内热负荷及锅炉效率降低。此时,若给水流量、减温水流量和主蒸汽压力等参数不变,则主蒸汽温度及各段汽温必然下降。

(4) 给水温度的变化

给水温度的变化对锅炉过热汽温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汽包锅炉中,给水温度升高,过热汽温将下降。这是因为当其它参数不变而给水温度升高时,将使汽包锅炉的蒸发量增加,过热器内工质流量上升。

(5) 受热面清洁程度的变化

受热面积灰或结渣是燃煤锅炉最为常见的现象,由于灰;渣的导热性差,造成积灰或结渣部位工质吸热量的减少和各段烟温的变化,使锅炉各受热面的吸热份额发生变化。汽包锅炉发生水冷壁结渣时,锅炉蒸发量将下降,并因炉膛出口烟温上升,造成过热汽温的升高。汽包锅炉过热器部分发生结渣时,由于锅炉蒸发量未变但过热器吸热量减少而导致过热汽温下降。因此,对于汽包锅炉而言,过热汽温的变化,应视积灰或结渣的部位而定。

一般来说,锅炉受热面的积灰或结渣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对过热汽温的控制和调整不会带来复杂性。但运行中如发生大块焦渣塌落,则有可能构成汽温突升或两侧偏

差剧增等突发性事件。此外,进行受热面吹灰工作时,也应作好汽温突变的事故预想。(6) 锅炉负荷的变化

炉膛热负荷增加时出口烟温升高,对流过热器吸热量增大,辐射过热器吸热量降低。

(7) 饱和蒸汽温度及减温水量的变化

从汽包出来的饱和蒸汽含有少量的水份,在正常工况下饱和蒸汽的温度变化很小。但由于某些原因造成饱和蒸汽温度的较大变化时,则将对汽温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汽包水位突增时,蒸汽带水量将大大增加,由于这些水份在过热器中需吸热,因此在燃烧工况不变的情况下,过热汽温将降低。

在用减温水调节汽温时,当减温水温度或流量发生变化时将引起蒸汽侧总热量的变化,当烟气侧工况未变时,汽温便将发生相应的变化[2]。

1.3 再热汽温的特性

1.3.1 由于再热器在结构和布置上的特点,决定了其汽温具有以下特性:

(1) 由于再热器具有较大的容积,工质在其中的流速较慢,且它又布置在烟气低温区使烟气侧的传热温差小,因而工况变化时再热汽温变化的迟滞时间较长。

(2) 再热蒸汽压力低、比热小,因而单位工质在相同的吸热量变化时再热汽温将比过热汽温变化大。再热器对流部分布置在较低烟温区域,由于对流受热面的传热特性及再热蒸汽比热小的特点,使再热汽温的影响则较小。

(3) 再热汽温对热偏差比较敏感。因为它压力低、比热小,在同样热偏差条件下,再热汽温的偏差将比过热汽温要大。

(4) 再热器的运行工况不但受锅炉运行工况的影响,而且还受汽轮机运行工况的影响。再热蒸汽的流量不但随机组负荷而变化,还将受汽轮机一、二级抽汽量的大小及锅炉安全门、排汽阀启闭状态的影响。机组在定压方式下运行时,汽轮机高压缸排汽温度,即低温再热器进口温度,将随机组的负荷变化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再热器进口温度及工质流量的变化均将造成再热汽温的变化[1]。

1.3.2 影响再热汽温变化的因素

再热器由于结构和布置上的特点,决定了影响再热汽温度变化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1) 高压缸排汽温度变化的影响。

在其它工况不变的情况下,高压缸排汽温度越高,则再热器出口温度将越高,机组在定压方式下运行时,汽机高压缸排汽温度将随着机组负荷的增加而升高,过热汽温的升高,也将造成高压缸排汽温度的升高。另外,主蒸汽压力越高,蒸汽在汽轮机中作功的能力就越大,绝热焓降亦越大,高压缸排汽温度则相应降低。此外,汽轮机高压缸的效率,一、二级抽汽量的大小等,均将对高压缸的排汽温度产生影响。

(2)再热器吸热量变化的影响

锅炉运行时,再热器吸热量越多,工质焓增越大,再热汽温将越高。影响再热器吸热

量变化的因素较多,通常为:

A、锅炉燃料量或燃料低位发热量的变化。燃料量越多或燃料的低位发热量越高,炉内热负荷及烟气温度越高,则再热器的吸热量就越多。

B、流经再热器的烟气量的变化。对于再热器呈对流特性的部分,当流经再热器的烟气量越大时,再热器处烟气流速越高,则再热器的吸热量就越大。

(3) 再热蒸汽流量变化的影响

在其它工况不变时,再热蒸汽流量越大,则再热器出口温度将越低。机组正常运行时,再热蒸汽流量将随着机组负荷、汽轮机一级抽汽或二级抽汽量的大小、吹灰器的投停、安全门、汽机旁路或向空排汽阀状态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4)再热减温水流量变化的影响

在其它工况不变时,再热减温水流量越大则再热汽温越低[3]。

二汽水流程简介

2.1 主要汽水流程

主要汽水流程指主蒸汽做功完毕后经冷凝进入回热加热系统,提升比焓后进入省煤器的流程。包括以下过程:高加来给水→省煤器→螺旋水冷壁进口集箱→螺旋水冷壁→垂直水冷壁、凝渣管和折焰角水冷壁→炉顶混合联箱→汽水分离器→顶棚过热器→包墙管→吊挂管→低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汽轮机高压缸→低温再热器→高温再热器→汽轮机中压缸。

2.2 烟气与再热的关系

经过洗涤的烟气温度已低于露点,是否需要进行再热,取决于各国的环保要求。烟气再热器通常有蓄热式换热器和非蓄热式两种形式。蓄热式工艺利用末脱硫的热烟气加热冷烟气。蓄热式换热器又分为回转式烟气换热器、介质循环换热器和管式换热器,均通过载热体或载热介质将热烟气的热量传递给冷烟气。回转式烟气再热器与电厂用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是通过平滑的或带波纹的金属薄片或载热体将烟气的热量传递给净化后的冷烟气,缺点是热烟气会泄露到冷烟气中[4]。

2.3 再热系统简图

图2-1 再热蒸汽系统图

三 原始数据及计算

锅炉容量及主要参数

(1) BMCR (最大连续负荷为设计参数)工况

过热蒸汽流量 t/h 1035 过热蒸汽出口压力 g M .pa 17.50 过热蒸汽出口温度 C o 540 再热蒸汽流量 t/h 846.8 再热蒸汽进口压力 g M .pa 3.996 再热蒸汽出口压力 g M .pa 3.526

再热蒸汽进口温度 C o

323.6

再热蒸汽出口温度 C o 353.0 给水温度 C o

282.8 锅炉设计压力 g .pa M 19.95 再热器设计压力 g M .pa 4.476 (2) 额定工况

过热蒸汽流量 t/h 960 过热蒸汽出口压力 g M .pa 17.37

过热蒸汽出口温度 C o

540

再热蒸汽流量 t/h 784.7 再热蒸汽进口压力 g M .pa 3.693 再热蒸汽出口压力 g M .pa 3.526

再热蒸汽进口温度 C o

325.3 再热蒸汽出口温度 C o

353.0 给水温度 C o

277.7

低温再热器参数及计算

表3-1 低温再热器内管子参数

项目结果单位

管子直径ddz51.00 mm

管子厚度hdz 3.5 mm

管子布置逆流——————管子平均长度idz12.50 m

横向排数dz

S50.00 排

1

管子纵向行程数dz

N 1.00 个

2

纵向排数dz

Z8.00 排

2

S212.00 mm 管子横向管距dz

1

S70.00 mm 管子纵向管距dz

2

图3-1 低温对流再热器示意图

相对横向节距

4.157ddz dz dzxd 21=÷=S S (1-1)

相对纵向节距

1.373ddz dz dzxd 22=÷=S S

(1-2) 总受热面积

()2

21800.70m dz dz dz 10003.14dzz =???÷=Z Z L F (1-3)

辐射层有效厚度

()0.288m 1-dzxd dzxd 3.1441000ddz 0.9dz 21=??÷?÷?=S S S (1-4)

管数

()根

400dz dz dz dz 221=÷?=N Z Z N (1-5) 蒸汽流通面积

2

0.608m dzzq =F (1-6)

烟气流通面积

2141015m dzy =F (1-7)

表3-2 烟气及蒸汽初参数

zr D 蒸汽流量 1340249 B 燃料消耗量64.40

br C 保热系数0.998 ILK 冷空气含255.54 y V 烟气容积8.636

蒸汽吸热量

()kg 272.957kj/

dzq -dzq zr dzq 12=÷÷=I I B D Q (1-8) 烟气放热量

烟气入口温度1dzy T 592.212

C o

烟气入口焓1dzy I 7946.557

kj/kg

蒸汽出口温度2dzq T 373.00

C o

蒸汽出口焓2dzq I 3115.432

kj/kg

蒸汽入口温度1dzq T 323.00

C o

蒸汽入口焓1dzq I

3039.188

kj/kg

kg 272.957kj/dzy =Q (1-9)

烟气出口焓

kj/kg 218.7677cdgf br qdzq -dzy dzy 12=?+÷=ILK C I I (1-10)

烟气出口温度

C 562.661dzy o 2=T (1-11)

烟气平均温度

()C 577.4362dzy dzy dzy o

12=÷+=T T T (1-12)

蒸其平均温度

()C 338.02dzq dzq dzq o 12=÷+=T T T (1-13)

平均温压

C 239.436dz o

=T (1-14)

烟气体积流量

()1732.54273dzy 1y Vdzy =÷+??=T B V (1-15)

蒸汽入口比容

/kg 0.073m dz 31=V (1-16)

蒸汽出口比容

/kg 0.08m dz 32=V (1-17)

蒸汽平均比容

/kg 0.077m dz 3=V (1-18)

蒸汽平均速度

29.071m/s dzz dz zr Wdzq =÷?=F V D (1-19)

蒸汽侧放热系数

()

C m 725.40w/cdzq o 2?= (1-20)

辐射放热系数

(

)

C m 83.70w/c d z h

o

2?= (1-21) 烟气侧放热系数

()C m 177.78w/

cdzy o 2?= (1-22) 传热系数

()()

C m 92.81w/c d z q c d z y c d z q c d z y 0.65dz o

2

?=+÷??

=K (1-23) 低再吸热量

()kg 276.295kj/dz dzz Kdz 0.001qdzx =÷???=B T F (1-24)

计算结果

烟气出口焓

烟气出口温度

烟气体积流量

蒸汽入口比容

kj/kg 21.7677 C o

562.661

3

1732.54m

/kg 0.073m 3

蒸汽出口比容

蒸汽平均速度 蒸汽侧放热系数 辐射放热系数

/kg 0.08m 3

m/s 07.29

()C o 2m 725.4w/

? ()C o 2m w/70.83? 烟气侧放热系数

传热系数

低再吸热量

()C o 2m 177.78w/

? ()C o 2m 92.81w/

? kg 276.295kj/

结果分析

再热器中,其工质进口参数决定于汽轮机高压缸的排汽参数。定压运行锅炉在负荷降低时,汽轮机高压缸排汽温度降低,再热器的进口气温也随之降低。为了保持再热器出口气温不变,必须吸收更多的热量。当传热系数和总受热面积,燃料量一定时,影响低温再热器吸热量的主要因素是平均温压。而平均温压主要取决于烟气入口温度,因此烟气入口温度是此时影响吸热量的主要因素[15]。

四总结

首先确定机组的参数,选定再热器参数,分别计算出传热面积,传热系数,查表得出平均温压,最后求出吸热量,其中遇到了好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平均温压查表时一直不能确定,在计算放热系数时找不到准确的系数值,最后通过向同学请教才得以解决。通过对再热器的选型计算,让我对再热器的结构布置以及影响再热器运行的主要因素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明白了烟气温度对再热吸热量的作用,尤其在定压运行中安全经济性方面不可替代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对于以前学的锅炉原理及传热学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不错的复习巩固,更是对以后工作时时刻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有积极影响的端正。

课程设计是一个把书本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它的重要性不亚于书本知识本身。自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课程设计虽为期不长,但是集中精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任务,个人觉得是一种成功,也是一种体验,更是一个提升自己实践能力的好机会。这次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主要设计到了热力发电厂课程中,再热系统的相关知识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计算量不大,但是计算方法比较灵活,同时需要考虑的细节比较多。比如在用反平衡计算机组效率时,各种损失都必须考虑到位,各种方案之间效率本来就差别不大,要是某处考虑错误就会导致结果不正确。这也正好培养了我们必须细心的习惯。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们自己选择任务,自己设计方案,给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这次课程设计的题目也可能会是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对我们起了很大的锻炼。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得自己对再热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对原则性热力系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还对自己的动手能力起到一定的提高。

在对等效焓降法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从头学起,但这种为了运用而去学习的过程,感觉自己更加来劲,虽然费了不少精力,但最终还是成功了。也许科研的过程就是这样,充满了挑战,充满了痛苦,但也常有成功时那种别人未成体会到的高兴。

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重要性,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所在,并且对同一个东西的理解往往也不一样,我们相互之间听听意见,对同一个东西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这个过程不但能促进同学的友谊,更利于学习本身。

参考文献

[1]黄新元.锅炉主再热蒸汽气温调[J]。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郑体宽.热力发电厂[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林龚.广东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J].2007

[4]李树春.火力发电集控运行[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5]樊泉桂.热力发电场课程设计[J].2007

[6]代云修张灿勇.汽轮机设备及系统[M].北京:电国电力出版社.2006

[7]丁立新.电厂锅炉原理[M].北京:电国电力出版社.2008

[8]史美中王中铮.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9]阎维平.洁净煤发电技术.[M].北京:电国电力出版社.2002

[10]沈石南.再热蒸汽控制.[J].南京.2011

[11]周强泰. 锅炉原理.中国电力出版社[J].2013.

[12]林宗虎,实用锅炉手册.[M].北京.2001.

[13]叶江明.电厂锅炉原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8

[14]张永涛.锅炉设备及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15]丁力新.电厂锅炉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WWW服务器配置实验报告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实验项目: WWW服务器配置 实验地点:指导教师: 日期: 2013/10/29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专业: 班级: 11级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实验目的: 1.正确理解WWW服务的运行机制,了解常用的wed服务器软件。 2.掌握IIS服务器的安装和管理,创建wed站点利用IIS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网站。 3.掌握虚拟机主机和虚拟目录的创建删除。 2.实验要求: 1.理解IIS服务的概念及其所具有的功能。 2.掌握IIS服务的安装方法。 3.掌握WWW服务的配置包括IP地址、端口号、默认文档、安全等设定,以及如何应用WWW服务的方法。 4.了解虚拟目录服务的作用。 二、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 1.实验仪器:电脑一台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 1.实验内容: (1).学会安装IIS。 (2).掌握www服务器的配置和使用。 (3).创建虚拟目录。 2.实验原理: 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服务,又称为Web服务,是目前TCP/IP互联网上最方便和最受欢迎的信息服务类型,是因特网上发展最快同时又使用最多的一项服务,目前已经进入广告、新闻、销售、电子商务与信息服务等诸多领域,它的出现是TCP/IP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WWW服务采用客户/服务器工作模式,客户机即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即Web服务器,它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为基础,为用户提供界面一致的信息浏览系统。信息资源以页面(也称网页或Web页面)的形式存储在Web服务器上(通常称为Web站点),这些页面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页面之间通过超链接连接起来。这些通过超链接连接的页面信息既可以放

H3C VDI安装配置指导

目录 1概述···························································································································· 1-1 1.1 产品简介···················································································································1-1 1.2 产品组件···················································································································1-1 1.3 典型组网···················································································································1-2 1.3.1 组织架构··········································································································1-2 1.3.2 典型组网··········································································································1-2 2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2-1 2.1 安装前需确认的内容····································································································2-1 2.2 Broker服务器配置要求 ································································································2-1 2.3 AD服务器配置要求·····································································································2-1 2.4 CAS服务器配置要求···································································································2-2 3安装VDI云桌面管理平台 ································································································ 3-1 3.1 安装CAS ··················································································································3-1 3.2 安装AD域控服务器 ····································································································3-1 3.2.1 通过命令行启动安装域控制器和DNS配置。 ···························································3-1 3.2.2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下一步。 ············································································3-2 3.2.3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下一步。 ············································································3-3 3.2.4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在心林中新建域”,点击下一步。 ············································3-3 3.2.5 在弹出的对话框输入根级域名,点击下一步。 ··························································3-4 3.2.6 选中正确的林功能级别(本服务器安装的是2008 Server R2),点击下一步 . ·····················3-5 3.2.7 自动配置DNS ···································································································3-6 3.2.8 因为没有创建DNS服务器委派,弹出警告提示,单击”是”继续下一步································3-8 3.2.9 指定AD域的数据库.日志文件的存放路径································································3-9 3.2.10 设定administrator的密码,单击”下一步”······························································· 3-10 3.2.11 查看安装域控前的摘要信息,确认无误后单击下一步················································ 3-11 3.2.12 配置域控服务 ································································································ 3-11 3.2.13 安装完成后,重新启动服务器·············································································· 3-12 3.3 安装Broker服务器 ··································································································· 3-13 3.3.1 解压VDI安装包 ······························································································ 3-13 3.3.2 修改数据库配置······························································································· 3-13 3.3.3 CAS服务器数据库配置 ····················································································· 3-14 3.3.4 初始化数据并注册系统服务················································································ 3-15 3.3.5 运行VDI Broker服务························································································ 3-15 i

EDA课程设计——多功能数字钟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电子学课程设计报告带有整点报时的数字钟设计与制作 姓名: 蒋栋栋 班级: 0802503 学号: 080250331 指导教师: 井岩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3)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3) 三、设计课题要求 (3) 四、课程设计所需要仪器 (4) 五、设计步骤 (4) 1、整体设计框图 (4) 2、各个模块的设计与仿真 (4) 2.1分频模块 (4) 2.2计数器模块 (6) 2.3控制模块 (10) 2.4数码管分配 (13) 2.5显示模块 (14) 2.6报时模块 (16) 六、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18) 七、心得体会 (18)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者之中,实践能力是基础和根本。这是由于创新基于实践、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检验真理。实践活动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通过课程设计的锻炼,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掌握现代大规模集成数字逻辑电路的应用设计方法,进一步掌握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基本方法。 三、设计课题要求 (1)构造一个24小时制的数字钟。要求能显示时、分、秒。 (2)要求时、分、秒能各自独立的进行调整。 (3)能利用喇叭作整点报时。从59分50秒时开始报时,每隔一秒报时一秒,到达00分00秒时,整点报时。整点报时声的频率应与其它的报时声频有明显区别。 #设计提示(仅供参考): (1)对频率输入的考虑 数字钟内所需的时钟频率有:基准时钟应为周期一秒的标准信号。报时频率可选用1KHz和2KHz左右(两种频率相差八度音,即频率相差一倍)。另外,为防止按键反跳、抖动,微动开关输入应采用寄存器输入形式,其时钟应为几十赫兹。 (2)计时部分计数器设计的考虑 分、秒计数器均为模60计数器。 小时计数为模24计数器,同理可建一个24进制计数器的模块。 (3)校时设计的考虑 数字钟校准有3个控制键:时校准、分校准和秒校准。 微动开关不工作,计数器正常工作。按下微动开关后,计数器以8Hz频率连续计数(若只按一下,则计数器增加一位),可调用元件库中的逻辑门建一个控制按键的模块,即建立开关去抖动电路(见书70页)。 (4)报时设计的考虑

网络实验(服务器配置)要求

实验报告提交要求 所有的网络实验报告全部完成后一次性打包提交。 发送邮件到:homework_2007@https://www.360docs.net/doc/286055324.html, 邮件主题:学号姓名网络实验 本次实验报告word文档命名要求:学号姓名网络实验(服务器配置). doc 常用服务器的配置管理 【实验内容】 安装IIS,配置管理WEB,FTP,邮件服务器 一、安装IIS 1、如果是xp操作系统,请下载IIS安装包 2、打开控制面板,然后打开其中的“添加/删除程序” 3、在添加或删除程序窗口左边点击“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 4、稍等片刻系统会启动Windows组建向导,在Internet信息服务(IIS)前面选勾, 点击右下角的“详细信息”,在弹出的选项中把“FTP”勾选上,点击下一步 6、安装过程中多次提示要插入光盘的,都选择IIS安装包所在位置 7、系统安装成功 二、配置管理WEB 1.启动管理控制台 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internet服务器管理 2.配置web站点标识 默认web站点---属性---说明(命名:姓名学号+web)---ip地址(本机的ip)---tcp 端口(默认80) 3.主目录设置 简单写一个html文档,内容要求显示:我的学号是XXXX 我的姓名是XXX。 把存放该文档的文件夹做为主目录 4.文档属性设置

把上一步建立的html文档设置为默认文档 5.测试 在另一台连网的计算机的浏览器中输入http://IP地址,来查看个人主页 三、ftp服务 1.启动管理控制台 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internet服务器管理 2.配置ftp站点标识 默认ftp站点---属性---说明(命名:姓名学号+ftp)---ip地址(本机的ip)---tcp 端口(默认21) 3.消息 欢迎框中,写:欢迎访问姓名学号的网站 4.主目录 设置上传下载文件的文件夹路径 5.安全帐号设置 输入访问用户名和密码 5.测试 在另一台连网的计算机的浏览器中输入ftp://IP地址,下载文件 四、DNS配置管理 (注:如果实验环境为XP操作系统,该项可以不做) 1.启动DNS管理控制台 控制面板---管理工具---DNS 2.右点击主机名下的正向搜索,进行设置 3. 新建区域,请命名为:姓名拼音首字母学号.cn 4. 新建主机,web服务器命名www,ftp服务器命令ftp 5. 在另一台连网的计算机的浏览器中输入域名,分别测试web服务器和ftp服务器 五、电子邮件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1.Imail安装

多功能计时器-课程设计

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 多功能计时器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学技术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12 月 24 日

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年月日

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摘要 此多功能计时器是基于741s48、74ls192、555定时器、CD40161设计的,由六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控制电路、秒脉冲发生器、计数器、译码显示器、置数电路以及声光报警电路,包含置数(00至99)、1s倒计时、开启、暂停、连续、清零以及到点声光报警等主要功能,也能完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可用于各种竞赛计时,交通灯系统,及报警装置。计时范围为00至99,可智能控制。 关键词:多功能计时器、1s倒计时、连续、声光报警

目录 目录 (4) 1 任务提出与方案论证 (5) 1.1 任务提出 (5) 1.2 方案论证 (5) 2 总体设计 (6) 2.1 总体框图 (6) 2.2 总体电路 (7) 3 详细设计 (8) 3.1秒脉冲发生器 (8) 3.2译码计时电路 (10) 3.3控制电路 (13) 3.3.1总开关 (13) 3.3.2单刀双掷开关 (13) 3.4反馈电路 (14) 3.5报警电路 (14) 3.6置数电路: (15) 4 总结 (17) 5 参考文献 (18)

1 任务提出与方案论证 1.1 任务提出 设计一种多功能计时器,要求实现以下功能: 置数、1s倒计时、开启、暂停、连续、清零以及到点声光报警,计时范围为00至99,可智能控制。能任意定时,开启和暂停及清零,1秒的准确延时,及到点声光报警。 1.2 方案论证 秒脉冲发生器:可以选用晶振产生,或者用555定时器或者555与CD40161同时产生,为了实现反馈,让计时器计数到零时停止,我选用CD40161 ,即实现了1s计数有可以形成反馈。译码电路:我选用4线-七段译码器/驱动器74LS48来实现。 计时电路:我选用十进制可逆计数器74LS48 ,可以用来置数,同时也可以来产生减计数。控制电路:用按键和反馈来实现。 报警电路:用speaker和led来实现。 置数电路:用单刀双掷开关选通74ls48的置数端,通过置0或置1来控制。

【实用】Windows_Server_2003服务器配置课程设计报告

1、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 (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例的学习,让我们学会为服务器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并进行安装。(2)实验环境:windows server 2003 +VMware workstation (3)实验步骤: 1)打开虚拟机,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单击“下一步”; 2)选好系统镜像所在位置,单击“下一步”; 3)输入密钥,单击“下一步”;

4)选择系统所安装磁盘大小,单击“下一步”; 5)等待系统的安装

6)安装好了的界面。 再此虚拟机上需要安装两个相同的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一个当作服务器,另一个作客户机。 6)配置服务器和主机的IP: 网络基础配置,右键单击“网上邻居”,从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网络连接。在“此连接使用下列项目”列表框中选择“internet协议”组件。单击“属性”按钮,打开对话框,设置服务器的IP,子网掩码是自动生成的; 同理在设置客户机的IP要与主机的IP不一样;

(4)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网络号的作用,是划分子网。 (5)实验总结:本次在虚拟机上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使我第一次接触到windows server 2003这个系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中的构造,觉得它与windows XP很相似,就是视觉上没有XP漂亮;学会了如何配置IP,如何通过DOS来查看IP地址。 2、FTP服务器搭建与配置 (1)实验目的:利用IIS创建FTP站点,管理FTP站点。 (2)实验环境:windows server 2003 +VMware workstation+IIS (3)实验步骤: 1)安装FTP 在“控制面板”上找到“添加或删除程序”选中“应用程序服务器”,单击“详细信息”再选中“Internet 信息服务(IIS)”,单击“详细信息”,把“文件传输协议(FTP)服务”选上,单击“确定”至此成功安装了FTP组件;

H3C交换机DHCP服务器接口地址池典型配置指导

1.2 DHCP服务器接口地址池典型配置指导 1.2.1 组网图 图1-2 DHCP服务器接口地址池配置举例 1.2.2 应用要求 ●Switch A作为DHCP服务器,其VLAN接口1的IP地址为192.168.0.1/24; ●客户端属于VLAN1,通过DHCP方式动态获取IP地址; ●DHCP服务器通过接口地址池为MAC地址为000D-88F7-0001的客户文件服务器分配固定的IP地址192.168.0.10/24,为其它客户端主机分配192.168.0.0/24网段的IP地址,有效期限为10天。DNS服务器地址为192.168.0.20/24,WINS服务器地址为192.168.0.30/24。 1.2.3 适用产品、版本 表1-2 配置适用的产品与软硬件版本关系 1.2.4 配置过程和解释 # 使能DHCP服务 system-view [SwitchA] dhcp enable # 配置不参与自动分配的IP地址(DNS服务器、WINS服务器、文件服务器) [SwitchA] dhcp server forbidden-ip 192.168.0.10 [SwitchA] dhcp server forbidden-ip 192.168.0.20 [SwitchA] dhcp server forbidden-ip 192.168.0.30 # 配置VLAN接口1的IP地址为192.168.0.1/24 [SwitchA]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

[SwitchA-Vlan-interface1] ip address 192.168.0.1 24 # 配置VLAN接口1工作在DHCP接口地址池模式 [SwitchA-Vlan-interface1] dhcp select interface # 配置DHCP接口地址池中的静态绑定地址 [SwitchA-Vlan-interface1] dhcp server static-bind ip-address 192.168.0.10 mac-address 000D-88F7-0001 # 配置DHCP接口地址池的地址池范围、DNS服务器地址、WINS服务器地址 [SwitchA-Vlan-interface1] dhcp server expired day 10 [SwitchA-Vlan-interface1] dhcp server dns-list 192.168.0.20 [SwitchA-Vlan-interface1] dhcp server nbns-list 192.168.0.30 [SwitchA-Vlan-interface1] quit 1.2.5 完整配置 # interface Vlan-interface1 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 dhcp select interface dhcp server static-bind ip-address 192.168.1.10 mac-address 000d-88f7-0001 dhcp server dns-list 192.168.0.20 dhcp server nbns-list 192.168.0.30 dhcp server expired day 10 # dhcp server forbidden-ip 192.168.0.10 dhcp server forbidden-ip 192.168.0.20 dhcp server forbidden-ip 192.168.0.30 # 1.2.6 配置注意事项 当DHCP服务器采用接口地址池模式分配地址时,在接口地址池中的地址分配完之后,将会从包含该接口地址池网段的全局地址池中挑选IP地址分配给客户端,从而导致获取到全局地址池地址的客户端与获取到接口地址池地址的客户端处在不同网段,无法正常进行通信。 故在本例中,建议从VLAN接口1申请IP地址的客户端数目不要超过250个。

史上最详细H3C路由器NAT典型配置案例

H3C路由器NAT典型配置案列(史上最详细)神马CCIE,H3CIE,HCIE等网络工程师日常实施运维必备,你懂的。 NAT典型配置举例 内网用户通过NAT地址访问外网(静态地址转换) 1. 组网需求 内部网络用户使用外网地址访问Internet。 2. 组网图 图1-5 静态地址转换典型配置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 按照组网图配置各接口的IP地址,具体配置过程略。 # 配置内网IP地址到外网地址之间的一对一静态地址转换映射。 system-view [Router] nat static outbound 使配置的静态地址转换在接口GigabitEthernet1/2上生效。 [Router]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2 [Router-GigabitEthernet1/2] nat static enable [Router-GigabitEthernet1/2] quit 4. 验证配置 # 以上配置完成后,内网主机可以访问外网服务器。通过查看如下显示信息,可以验证以上配置成功。 [Router] display nat static Static NAT mappings:

There are 1 outbound static NAT mappings. IP-to-IP: Local IP : Global IP : Interfaces enabled with static NAT: There are 1 interfaces enabled with static NA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2 # 通过以下显示命令,可以看到Host访问某外网服务器时生成NAT会话信息。[Router] display nat session verbose Initiator: Source IP/port: Destination IP/port: VPN instance/VLAN ID/VLL ID: -/-/- Protocol: ICMP(1) Responder: Source IP/port: Destination IP/port: VPN instance/VLAN ID/VLL ID: -/-/- Protocol: ICMP(1) State: ICMP_REPLY Application: INVALID Start time: 2012-08-16 09:30:49 TTL: 27s Interface(in) : GigabitEthernet1/1 Interface(out): GigabitEthernet1/2 Initiator->Responder: 5 packets 420 bytes Responder->Initiator: 5 packets 420 bytes Total sessions found: 1 内网用户通过NAT地址访问外网(地址不重叠) 1. 组网需求

多功能数字钟(课程设计版)

题目: 多功能数字钟电路设计 器材:74LS390,74LS48,数码显示器BS202, 74LS00 3片,74LS04,74LS08,电容,开关,蜂鸣器,电阻,导线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一台能显示日、时、分秒的数字电子钟,要求如下: 1.由晶振电路产生1HZ标准秒信号。 2.秒、分为00-59六十进制计数器。 3.时为00-23二十四进制计数器。 4.可手动校正:能分别进行秒、分、时的校正。只要将开关置于手动位置。可分别对秒、分、时进行连续脉冲输入调整。 5.整点报时。整点报时电路要求在每个整点前鸣叫五次低音(500HZ),整点时再鸣叫一次高音(1000HZ)。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索引 摘要 (4) Abstract (4) 1系统原理框图 (6) 2方案设计与论证 (7) 2.1时间脉冲产生电路 (7) 2.2分频器电路 (10) 2.3时间计数器电路 (11) 2.4译码驱动及显示单元电路 (12) 2.5校时电路 (13) 2.6报时电路 (14) 3单元电路的设计 (15) 3.1时间脉冲产生电路的设计 (15) 3.2计数电路的设计 (16) 3.2.1 60进制计数器的设计 (16) 3.2.2 24进制计数器的设计 (16) 3.3 译码及驱动显示电路 (17) 3.4 校时电路的设计 (18)

3.5 报时电路 (19) 3.6电路总图 (21) 4仿真结果及分析 (22) 4.1时钟结果仿真 (22) 4.2 秒钟个位时序图 (22) 4.3报时电路时序图 (23) 4.4测试结果分析 (23) 5心得与体会 (24) 6参考文献 (24) 附录1原件清单 (26) 附录2部分芯片引脚图与功能表 (27)

打印机网络设置安装方法(通用全面)

打印机网络设置安装方法(通用全面) 1、IP-011(带网卡)1网络初始设置方法 按打印机按键选择[设定] →[ Setting ] →[ Network setup ] →[TCP/IP Setup] → 1、set ip mode (此项一定要是开启: Enable ) 2、LPD Banner enable (此项是报告默认为关闭:NO) IP Address (输入打印机的IP 地址) subnet mask (输入子网掩码) Gateway ( 默认网关) 设定好以上网络参数以后显示屏幕提示 “You have chaged casret settings?” * press “yse ” to save ” “ * press “no” to cancal ” 按“yes ”键,然后按[Previous]键返回上一级菜单,再按“update NIC ”这一项更新网络设置。然后打印卡自动初始化,网络参数修改完成。 2、IP-422&IP-423网络初始设置方法 按打印机按键选择[设定] →[Network setup] →[TCP/IP setup] Enable TCP/IP (开启TCP/IP 网络协议:Enable ) Tcp/ip setup 3、ip Setting

TCP/IP setup Print on startup (打印卡初始化好了以后打印网络配置页) Ip settings (在此项中设定 IP、子网掩码、网关) 设定完成后按[update INC]保存刚刚所做的设定并初始化打印卡。(注:我们在客户那里会经常遇到打印机每打印一个文件自动出报告,这是因为我们的报告选项开启。关闭报告的步骤:[设定]→[Controller set] →[Banner page] 选择“NO”) 3网络初始设置方法 在复印按键下,按下[帮助]键→[操作者管理方式] →[网络设定] →[TCP/IP设定](输入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将DHCP选项设为关闭)→保存设置,推出操作-者管理方式后设置生效。 4、Bizhub 250/350网络初始设置方法 在基本操作界面按下[效用/计数器]→[管理员管理] →输入密码8个零后,点[输入]键→[管理员管理2] →[基本设置] →[DHCP]项选择[输入ip],在其他几项中输入需要的网络参数,然后关闭主电源重启复印机网络设置生效。 5、安装一个新的本地打印机步骤,我们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例。 [开始] →[设置] → [打印机和传真(P)] → [添加打印机](图9)

推荐-基于多功能数字钟的课程设计报告 精品

EDA技术课程设计 多功能数字钟 学院:城市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20XX年12月

目录 1、设计任务与要求 (2) 2、总体框图 (2) 3、选择器件 (2) 4、功能模块 (3) (1)时钟记数模块 (3) (2)整点报时驱动信号产生模块 (6) (3)八段共阴扫描数码管的片选驱动信号输出模块 (7) (4)驱动八段字形译码输出模块 (8) (5)高3位数和低4位数并置输出模块 (9) 5、总体设计电路图 (10) (1)仿真图 (10) (2)电路图 (10) 6、设计心得体会 (11)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具有时、分、秒记数显示功能,以24小时循环计时。 2、要求数字钟具有清零、调节小时、分钟功能。 3、具有整点报时,整点报时的同时输出喇叭有音乐响起。 二、总体框图 多功能数字钟总体框图如下图所示。它由时钟记数模块(包括hour、minute、second 三个小模块)、驱动8位八段共阴扫描数码管的片选驱动信号输出模块(seltime)、驱动八段字形译码输出模块(deled)、整点报时驱动信号产生模块(alart)。 系统总体框图 三、选择器件 网络线若干、共阴八段数码管4个、蜂鸣器、hour(24进制记数器)、minute(60进制记数器)、second(60进制记数器)、alert(整点报时驱动信号产生模块)、 seltime(驱动4位八段共阴扫描数码管的片选 驱动信号输出模块)、deled(驱动八段字形译 码输出模块)。

四、功能模块 多功能数字钟中的时钟记数模块、驱动8位八段共阴扫描数码管的片选驱动信号输出模块、驱动八段字形译码输出模块、整点报时驱动信号产生模块。 (1) 时钟记数模块: <1.1>该模块的功能是:在时钟信号(CLK)的作用下可以生成波形;在清零信号(RESET)作用下,即可清零。 VHDL程序如下: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hour24 is port( clk: in std_logic; reset:instd_logic; qh:BUFFER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ql:BUFFER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end hour24; architecture behav of hour24 is begin process(reset,clk) begin if reset='1' then qh<="000"; ql<="0000"; elsif(clk'event and clk='1') then if (qh<2) then if (ql=9) then ql<="0000"; qh<=qh + 1; else ql<=ql+1; end if; else if (ql=3) then ql<="0000"; qh<="000"; else ql<=ql+1; end if;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end behav; 仿真波形如下:

网络设备与配置课程设计

南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报告(20012.2 ~ 2012.6学年度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网络设备与配置 实验名称大学网络设计与配置姓名夏侯阳学号20104360235 专业网络工程班级1002班 地址8-210 教师夏石莹老师

一.用户需求分析 1.对于校园网络设计的需求: (1)连接校内所有教学楼、实验室、办公楼中的PC。 (2)支持用户浏览Internet,实现到Internet的接入。 (3)提供丰富的网络服务,实现广泛的软件,硬件资源共享,包括:提供基本的Internet 网络服务功能: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域名服务等。 (4)经广域网接口,提供与外部计算机系统的互连,实现资源的共享。 (5)该网络还需连接附属医院及新校区,且与新校区的连接采用VTP连接方式。 (6)校园网内部能够共享网络资源。 2.校园网对网络设备的要求: (1)高性能;所有网络设备都应足够的吞吐量; (2)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应考虑多种容错技术; (3)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 3.校园网对服务器的要求: 服务器的作用在于应用,由于该网络设计是学校的网络设计,因此每天都有较大的信息量,所以服务器的运行情况与网络的状况极为重要。 (1)对于网络内部:FTP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关系学生,老师及医院工作人员数据的调用及其日常学习与工作。 (2)对于网络外部,WEB服务器至关重要,它提供了外部人员对学校的的了解及学校对外信息的发布。同时,WEB服务器还需要被外部能访问到,则只要被校园网内部访问到就可以了。 二.详细网络拓扑设计 1.校园网层次化设计: 校园网的网络,应该规划为三层较为合理:接入层,汇聚层与核心层。 这三层的规划是现代网络技术中规划的最为成熟的,这样规划一是能够有良好的层次感利于实现较为复杂的网络功能要求。二是这样分层能够使每层的功能较容易实现也较清楚。三是采用这种分层方式可以支持较大的网络规模便于校园网的升级扩大。 1.1接入层 接入层为用户提供对本地网段的访问,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工作组计算机与汇聚层连接

单片机课程设计——计算器设计

目录 一、设计总绪 (2) 1.1设计思想 (2) 1.2设计说明 (3) 1.3关键词:矩阵键盘,单片机,数码管显示,汇编语言 (3) 1.4设计目的 (3) 1.5设计要求 (4) 二、设计方案 (5) 2.1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5) 2.1.1基本结构 (5) 2.1.2系统框架图 (5) 2.1.3工作流程图 (6) 2.1.4单片机主控制模块 (7) 2.2系统功能描述 (9) 三、各模块功能介绍 (10) 3.1键盘输入模块 (10) 3.1.1键盘分布图 (10)

3.1.2工作原理 (11) 3.2运算控制模块 (11) 3.3显示模块 (12) 3.4振荡电路模块 (13) 四、仿真电路 (14) 仿真运行结果 (14) 五、调试过程总结 (17) 附录: (18) 参考文献: (18) 源程序代码 (19) 一、设计总绪 1.1设计思想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技

术日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但仅单片机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软硬件结合,来加以完善。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电子产品之一。可是它还在发展之中,以后必将出现功能更加强大的计算机,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次设计是用AT89c51单片机、LCD显示器、控制按键为元件来设计的计算器。利用此设计熟悉单片机微控制器及汇编语言编程,对其片资源及各个I/O端口的功能和基本用途的了解。掌握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常用的LCD显示器的使用方法和一般键盘的使用方法 此设计是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简易计算器的方案,本次设计所提出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简易计算器的方案,采用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单片机,配以汇编语言编写的执行程序,能更好的解决计算机计算的问题,随着数字生活的到来,单片机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它能将大量的逻辑功能集成与一个集成电路中,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1.2设计说明 本次课程设计讨论了单片机技术的计算器构思,设计方案,工作原理,主要系统包括单片机80C51,排阻RESPACK—8,开关,六位数码管显示器等,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键盘输入模块,运算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通过键盘输入数值,单片机进行运算后在数码管显示出结果。 1.3关键词:矩阵键盘,单片机,数码管显示,汇编语言 1.4设计目的

课程Linux环境下samba服务器配置与实现(参考模板)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设计题目:samba服务器的配置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 学号: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安排的综合实践训练,通过一周的综合课程设计,在学生掌握Linux的基本知识及常用的操作命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特别是:煅炼学生搜集有关Linux资料,在资料文档的帮助下,运用Linux 的基本知识及常用的操作命令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一周的综合课程设计,要求能完成给定的任务,并写出相应的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1、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程序的流程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 2、课程设计过程中,在设计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求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 3、配置网络服务器,通过上机测试。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设计题目 Linux环境下samba服务器配置与实现 一个公司有五个部门,分别是linuxsir,sir01,sir02,sir03,sir04。我们想为这家公司设计一个比较安全的共享文件模型。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网络磁盘,sir01到sir04还有共用的网络硬盘;所有用户(包括匿名用户)有一个共享资料库,此库为了安全是只读的;所有的用户(包括匿名用户)要有一个临时文件终转的文件夹... .... 二)设计步骤与方法: 1进行需求分析:samba的功能很简单,就是为了使linux和windows之间能够实现共享。并且利用samba搭建文件服务器,不仅比windows功能强大,而且访问速度快、安全。随着计算机网络尤其是Internet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之间的信息共享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Samba为在各种系统平台之间,如Windows与Linux(UNIX)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提供了桥梁。可以将其方便地配置成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并可作为登录服务器、域控制器等。作为开放源码的自由软件,

大连理工大学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_多功能数字时钟设计说明

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 题目:多功能数字时钟设计 课程名称:数字电路与系统课程设计学院(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生: 学号: 完成日期: 2014年7月16日

2014 年 7 月 16 日 题目:多功能数字时钟设计 1 设计要求 1) 具有“时”、“分”、“秒”及“模式”的十进制数字显示功能; 2) 具有手动校时、校分功能,并能快速调节、一键复位(复位时间12时00分00秒); 3) 具有整点报时功能,从00分00秒起,亮灯十秒钟; 4) 具有秒表功能(精确至百分之一秒),具有开关键,可暂停、可一键清零; 5) 具有闹钟功能,手动设置时间,并可快速调节,具有开关键,可一键复位(复位时间12时00分00秒),闹钟时间到亮灯十秒钟进行提醒; 6) 具有倒计时功能(精确至百分之一秒),可手动设置倒计时时间,若无输入,系统默认60秒倒计时,且具有开关键,计时时间到亮灯十秒钟进行提醒,可一键复位(复位时间默认60秒)。 2 设计分析及系统方案设计 2.1 模式选择模块:按键一进行模式选择,并利用数码管显示出当前模式。模式一:时钟显示功能;模式二:时钟调节功能;模式三:闹钟功能;模式四:秒表功能;模式五:倒计时功能。 2.2 数字钟的基本功能部分:包括时、分、秒的显示,手动调时,以及整点报时部分。基本模块是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等几部分组成。利用DE2硬件中提供的50MHZ晶振,经过分频得到周期为1s的时钟脉冲。将该信号送入计数器进行计算,并把累加结果以“时”“分”“秒”的形式通过译码器由数码管显示出来。 具有复位按键1,在时钟模式下按下复位键后对时钟进行复位,复位时间12时00分00秒。 进入手动调时功能时,通过按键调节时间,每按下依次按键2,时钟时针加一,按下按键2一秒未松手,时钟时针每秒钟加十;按键1对分针进行控制,原理与时针相同并通过译码器由七位数码管显示。 从00分00秒开始,数字钟进入整点报时功能(本设计中以一个LED灯代替蜂鸣器,进行报时),亮灯10秒钟进行提示。 2.3多功能数字钟的秒表功能部分:计时围从00分00.00秒至59分59.99秒。可由复位键0异步清零,并由开关1控制计时开始与停止。 将DE2硬件中的50MHZ晶振经过分频获得周期为0.01秒的时钟脉冲,将信号送入计数器进行计算,并把累计结果通过译码器由七位数码管显示 2.4多功能数字钟的闹钟功能部分:进入闹钟功能模式后,通过按键2(设定小时)和按键1(设定分钟)设定闹钟时间,当按下按键一秒未松手时,可进行快速设定时间。当时钟进入闹钟设定的时间(判断时钟的时信号时针,分针分别与闹钟设定的时信号时针、分针是否相等),则以LED灯连续亮10秒钟进行提示,并由开关0控制闹钟的开和关。 2.5 多功能数字钟的倒计时功能部分:可通过按键3(设定分针)和按键2(设定秒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