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一星技术标准

绿色建筑一星技术标准
绿色建筑一星技术标准

目录

1 前言--------------------------------------------1

2 基本说明--------------------------------------2

3 申报指引--------------------------------------3

4 住宅建筑--------------------------------------4

4.1节地与室外环境---------------------------------4

4.2节能与能源利用---------------------------------7

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9

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1

4.5室内环境质量------------------------------------13

4.6运营管理------------------------------------------15

5 公共建筑--------------------------------------17

5.1节地与室外环境---------------------------------17

5.2节能与能源利用---------------------------------19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21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23

5.5室内环境质量------------------------------------25

5.6运营管理------------------------------------------27

6 附件-项目前期研究绿色定位大纲-------------29

1前言

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

分。顺应国家发展的趋势,大力推行建筑的绿色设计和施工、运营,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六方面对绿色建筑作了明确的要

是保利地产作为央企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保利地产走上健康发求。在应用《标准》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地、节能、

展的必由之路。为了确保集团的绿色建筑发展战略得以实现,指导各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提高人居舒适度和健康度之

地公司开展相关的工作,特制订了推行绿色建筑技术的相关标准。间的关系,强调技术的集成效应。而且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保利地产《绿色建筑一星级技术标准》(试用版)(下称《标准》),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综合衡量。是以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为基础,结合集团的《标准》适用于从项目定位到规划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发展方向、已有积累、主要目标客户群定位等因素,选择在目前条件施工招标、施工实施及实际运营使用阶段,应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制

下,最适合我集团推行的绿色建筑理念和技术。是要求各级子公司新定任务书及管理办法,并在项目的全过程中落实到位。

开工的所有住宅以及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商场和旅馆项目必须达到的

技术标准。技术研发中心

2011年6月《标准》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均分别从节

2.1 本建筑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该条文可不参与评价,参评的总项数相应减少,对应的项数要求按原

旅馆建筑。比例调整确定。

2.2 绿色建筑的评价以建筑群或建筑单体为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 2.5 本标准中定性条款的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要求的

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建筑所处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时方能评为通过。

2.3 绿色建筑一星级应满足本标准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中所有控制项 2.6 本标准为研发中心根据我司开发实际情况所推荐的技术标准,各

的要求,并满足由按表1或表2确定的一般项的项数要求。项目可根据具体条件在一般项的技术条款中选择更符合的技术,但所

选的条款数量必须满足要求。

2.4当标准中某条文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

表1‐一星级项数要求‐住宅建筑

一般项(共40项)

等级节地与室外环节能与能源利节水与水资源节材与材料资室内环境质量

(共6项)

运营管理(共7项)

境用利用源利用

(共8项)(共6项)(共6项)(共7项)

★4项2项3项3项2项4项

表2‐‐一星级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一般项(共43项)

等级节地与室外环节能与能源利节水与水资源节材与材料资

利用

(共6项)室内环境质量

(共6项)

运营管理

(共7项)

境(共6项)

(共10项)

源利用

(共8项)

★3项4项3项5项3项4项

3.1申报主体 3.5申报流程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应由业主单位或房地产开发单位提出申请,鼓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报。

申报单位向绿标办

提出申报意向

签署申报声明,缴纳注册费下载、填写并提交申报材料

3.2申报条件

1)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设计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施工图审查、取得施工许可,符合国家基

本建设程序和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2)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运营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拖欠工资和工程款。

形式审查

是否通过形式

审查

向申报单位提供《形式审查报

告》,说明审查结果

3.3申报材料是

申报单位应当提供真实、完整的申报材料,内容和要求:

1)《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声明》一式1份

2)《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书》一式1份

3)《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一式1份

缴纳评价费

专业评价与专家评审

存在无法

解决的异议

绿标办根据情况进

行处理

3.4申报方式公示

申报采用网上申报形式,申报单位登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86195134.html,),进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系统,按要求进行申报。

公布标识项目、颁发证书、提供《标识报告》

4.1住宅-节地与室外环境

一星

节地与室外环境

标准条文技术要点参评文件备注

设运

计营

1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现状地形图

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场地内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2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场址检测报告

的树木、水塘、水系,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予以保护。确实 3文物局、园林局等部门的相关证明文件

需要改造的,工程结束后,须生态复原。

4相关处理方案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 ●

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4.1.1 较易实现

绿色建筑选址应对危险源进行避让和合理应对措施。

1.分析水文状况做好防汛及应对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措

施。

2.避开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抗震不利地段。

3.冬季寒冷地区和多沙暴地区避开易产生风切变的场址。

4.进行土壤检测和评估,氡浓度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1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现状地形图

2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场址检测报告,相关专项报告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

4.1.2 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 ●

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较易实现5.电磁辐射本底水平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远离电视 3相关防护措施

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

远离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

和毒气泄漏等的区域。

- 1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的项目审批文件

人均居住用地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4.1.3 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高● ●

层不高于15㎡。按3.2人/户计算。通过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和增加中高层住

宅和高层住宅的比例,在增加户均住宅面积的同时,满足国家控制指标的要求。

必选

2小区规划设计图纸、说明、技术经济指标

(含住区用地面积、户数、人均居住用地较易实现

指标等)

正确理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关于日照标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

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 ●

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宅建

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准要求的有关问题:1.明确大中小城市的涵义,2.老年人居 1规划设计图纸

住建筑应有更高的标准,3建设中增设的空调机、建筑小品、2 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日照模拟分析

雕塑、户外广告牌等均不能使相邻住宅楼、相邻住户的日照报告

标准降低。

4.1.4 较易实现

1景观设计图纸、说明,种植设计图,苗木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

4.1.5 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 ●

无害的植物。

——较易实现

较易实现

2现场核实

1规划设计图纸,景观设计图纸、说明,经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

积不低于 1㎡。

● ●

4.1.6 ——济技术指标

外环境

计 营

2现场核实

内部污染源包括: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转运站,学校 1总平面设计图,各控制措施的图纸、说明 或运动场地等。根据项目性质合理布局或利用绿化进行隔 ● ●

4.1.7 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较易实现

2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相关专项报告

离。

开工前要制定并采取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严格控制: 1扬尘和废气排放;

1项目组提供的施工过程控制的有关文档,

2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

包括环境保护计划书、实施记录文件(包括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

3工地污水未经完善处理排放,对市政排污系统及水生态系

统造成的不良影响,满足国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照片、录像等)、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 □ ● 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

周边区域的影响。

设计标识

4.1.8 的要求

2 当地环保局或建委等有关职能部门对环 不参评 3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满足国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 境影响因子如扬尘、噪声、污水排放评价 限值》GBl2523的要求; 的达标证明 4电焊操作及夜间作业所使用的强照明灯光所产生的眩光; 5场地周边人群、设施的安全问题。

明确是否建立会所、幼儿园

明确住区及周边服务半径可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 1 设计单位提供规划设计图纸,住区总平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 ◎ ◎ 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4.1.9

较易实现

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 面,相关分析图 公用,市政管理

一 般 项 8

若无可使用的旧建筑不参评

1申报单位提供的场地地形图、旧建筑相关 若无可使 图纸或照片

尚可使用的旧建筑指建筑质量能保证使用安全或通过少量 改造加固后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筑。

用的旧建

2设计单位提供总平面设计图纸、旧建筑改 筑此项不 □ □

4.1.10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项 - 造方案(图纸和说明)

参评

一 星 选

3第三方提供的旧建筑结构检测报告

明确场地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类型。若环境噪 1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噪声相关设计 声测试值高于标准值,应采取降噪措施。并控制场地内的室 分析文件和自述说明文件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 ◎ ◎

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4 4.1.11 较易实现

外空调机、风机等机械设备噪声状况。

2第三方提供的噪声现场测试报告

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

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

评价指标,并应用计算机模拟手段优化室外设计,采取相应 措施改善室外热环境。

○ ○

1第三方提供的热岛模拟分析报告

4.1.12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较难实现

外环境

计 营

在规划设计时,进行风环境模拟预测分析和优化,并在此基

础上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室外风环境。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

告应包括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 高处的风速和风速放 1总平面设计施工图纸

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 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 ◎

4.1.13

4.1.14

较易实现

大系数,并对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情况做出分析。如位于 2第三方提供的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 严寒、寒冷地区,则另需计算冬季除迎风面之外的建筑物前 后压差。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 1景观设计图纸和说明,种植设计图,苗木

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 ◎ ◎ 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 绿地上不少于 3株乔木。

表 ——

较易实现

2现场核实

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

4.1.15 用公共交通网络。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 ○ ○

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

1规划总平面图、交通分析图 —— 较易实现

较易实现 2申报单位提供的当地最新交通地图

1景观设计图纸,景观设计说明,场地铺装 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 4.1.16 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 ○ ○ 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等于40% 图

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均属透水地面。

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

2现场核实

4.2住宅-节能与能源利用

一星 节能与能 源利用

标准条文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设 运 计 营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围护结构做法详 图

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

4.2.1

家批准或备案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 ● ——

2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节能计算报告 较易实现 (以管理部门批复后的复印件为准) 3现场核实

控 制 项

由空调冷源站向多套住宅、多栋住宅楼或住宅小区提供空调

冷源,或应用户式集中空调机组(户式中央空调机组)向一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 - 4.2.2 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 □ 套住宅提供空调冷源进行空调时,对所设计选型的冷源机组 未采用集中采暖或空调的此项不参评 未采用集

1暖通施工图全套图纸,包括设计说明、 中采暖或 设备清单、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及机房大 空调的此

必 的能效值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中5.4.5, 5.4.8和5.4.9条的规定值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

样 项不参评

未采用集中采暖或空调的此项不参评 未采用集 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 □ □ —— 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含室温调节手段 中采暖或 和热量分户分摊技术措施的完整、详细说 空调的此 4.2.3

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

明)、热量分户计量系统图

项不参评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 住宅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满足国家或地方建筑节能 2由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自然通风效

4.2.4 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 ◎ ◎ 设计标准的要求,合理布置建筑朝向和楼距合理设置主要居 果优化模拟计算报告、自然采光效果优化 较易实现

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 住空间的外遮阳设施。 计算模拟报告、日照模拟计算报告

3现场核实 一

项 6 设集中采暖和空调系统的项目,不应选用能效低的淘汰设备 和产品。如果集中采暖和(或)空调系统的住宅,冷、热水 (风)是靠水泵和风机输送到用户,其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 泵的耗电输热比,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空调冷热水系统输 送能效比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5.2.8,5.3.26,5.3.27条规定。集中采暖系统锅

项 一 星

选 2 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集中采暖系 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

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暖通施工图设备

列表

4.2.5 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 ○ ○ 炉额定热效率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5.4.3条规 较易实现

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GB 50189的规定。 定。 项

选用分散式空调采暖设备的项目,分户空调选用《单元式空

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的节能型产品(即第

2级);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COP 不小于1.8。户式壁挂燃 气炉的额定热效率不低于89%,部分负荷下的热效率不低 于85%

一星 节能与能 源利用

标准条文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设 运 计 营

电驱动冷源机组能源效率应比4.2.2中规定高一个等级。根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 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现 □ □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 1暖通施工图全套图纸,包括设计说明、 中采暖或

-2004,冷水机组的能效值必须达到:活塞/涡旋式第4级,设备清单、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及机房大 空调的此 据《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未采用集中采暖或空调的此项不参评 未采用集 4.2.6

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水冷离心式第2级,螺杆机第3级;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能 样 效值必须达到第3级。

项不参评

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

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它节 ◎ ◎ 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设置照明声控、光控、定时、感应 住宅建筑的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

1照明施工图设计说明、各层照明平面图、

4.2.7

4.2.8

照明控制系统图 2现场核实

较易实现

未采用集

等自控装置。公共场所照明设计不高于《照明设计标准》

光电控制。 5.4.1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LPD )的现行值。

未采用集中采暖或空调的此项不参评

设置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应集中新风和排风的

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 □ □ 系统,回收利用能量。对于不设置集中新风和排风的系统, 能量回收系统(装置)。

可以采用带热回收功能的新风与排风的双向换气装置。

1热回收经济技术分析,热回收系统设计 中采暖或 说明 空调的此 项不参评 2现场核实

经过计算或实测证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

比例大于5%,或达到以下任一条:1.小区中有25%以上的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 4.2.9 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 ○ ○ 25%的住户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指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

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 住户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大部分生活热水,2.小区中有

1可再生能源系统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

2现场核实

较难实现

水为低温热源的系统,包括埋地管式、井水、河湖江水、海

水、污水等)采暖(空调),3.小区中50%的住户采用地

热水直接采暖。

4.3住宅-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

一星 标准条文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设 运 计 营

1给排水设计图纸、说明(包含包含当地 水资源情况、用水水量和水质的估算与评

价原则、用水分配计划、水质、水量保证

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 ● ● 说明。缺水地区和城市应考虑非传统水源的利用方案,如中 方案、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 较易实现 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水回用、雨水利用和海水利用等;项目采用节水器具、设备

和系统的方案。

明确项目所在地区水资源状况、气象资料、市政设施情况的

4.3.1

量平衡、节水器具、非传统水源利用等),

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 2现场核实

1.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 1给排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2厂家提供的相关产品说明(含所采用的 4.3.2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 ● 的管材、管件;

较易实现

2.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 高效低耗设备,避免管网漏损的措施)

3.根据水平衡测试标准安装分级计量水表,安装率达100%。3现场查阅用水计量报告

1给排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1.所有用水部位均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满足《节水型生活

2厂家提供的相关产品说明、产品检测报 控

制 用水器具》CJ 1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

告等。(含所采用的节水器具的类型和用 项 4.3.3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 ● GB/T18870的要求。

途,对减压限流措施、集中生活热水系统 较易实现

的概述) 2.采用减压限流措施,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 ;

-

必 选 3.设集中生活热水系统时,设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用水点

开启后10秒钟内出热水。

3卫生间部分的装修图纸(三星要求)

4现场查阅用水计量报告

1.景观用水只能采用雨水、建筑中水、市政再生水等非传统

水源;

如无景观水体,此项不参评

1景观用水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含有对当 如无景观

● ● 2.根据所在地区水资源状况、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合理规 地水资源状况、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的分 水体,此

划住区的水景面积比例,水景的补水量应与回收利用的雨

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 供水。

4.3.4

析) 项不参评

水、建筑中水水量达到平衡;

2现场核实

3.设置循环水处理设备,景观用水循环使用。

1雨水/中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含系 统图、水量平衡和雨水/中水系统室外总

图,以及对非传统水源的消毒杀菌、安全

防护和检测措施,供水系统切换设施的说

明)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 4.3.5 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 ● ● 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采取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 响。 措施。

用水安全保障措施包括:水量安全保障、卫生安全保障;在

较易实现

较易实现

2现场核实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 多种渗透措施有:硬质铺装地面采用渗水材质;雨水管采用 1给排水系统施工图、设计说明,景观设 4.3.6 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 ◎ ◎ 渗透管或穿孔管,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采用景观贮留 计图纸、说明

量。 渗透水池、屋顶花园及中庭花园、渗井、下凹绿地等增加渗 2厂家提供的相关产品说明书等

一星 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

标准条文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设 运 计 营

透量、削减洪峰流量。

3现场核实

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用水采用再生 ◎ ◎ —— 1非传统水源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含非 传统水源用途,水量估算)

较易实现

较易实现

4.3.7 般 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

项 6 绿化灌溉鼓励采用喷灌、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

方式;鼓励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

1景观设计施工图图纸及设计说明,给排

水设计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

2厂家提供的相关产品说明书等 3现场核实

4.3.8 - 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 ◎ ◎ 绿地中鼓励选用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的渗透性排水管; 式。

采用再生水作为绿化用水时,应尽量避免采用易形成气溶胶

一 星 选

的喷灌方式。

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附近集中

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 ○ ○ —— 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1再生水利用方案、说明(含再生水利用 方案、经济技术性分析),给排水施工设

计图纸、设计说明(含污水处理工艺、消 毒技术等)

3 4.3.9 较易实现

降雨量小的缺水地区,此项可不参评

降雨量小

的缺水地 区,本项 可不参评

对年平均降雨量在800mm 以上的多雨但缺水地区,收集利用 1雨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设计计算

4.3.10

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 □ □屋面雨水、道路雨水、绿地雨水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处 书(含雨水积蓄处理方案及其经济技术性

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

理、储存、利用等配套设施。 分析),建筑总平面图(需标注雨水系统

位置)

1给排水设计图纸及说明,雨水/中水系统 施工图及设计说明,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

算书(详见附录三) 4.3.11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 ○ ○ ——

较易实现

4现场查阅用水计量报告

4.4住宅-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 一星 料资源利 用

标准条文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设 运 计 营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 4.4.1 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 □ ● 要求,其他建筑材料符合相关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要求;不 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

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18580~18587和GB6566要求,混凝土外加剂符合GB18588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具

设计阶段 不参评

得使用国家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限制、禁止使用 报告 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控 制 项 - 大量装饰性构件包括以下情况:

1.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

格栅和构架等未作为构成要素在建筑中使用,其工程造价大 1结构设计图纸、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表、装

选 于工程总造价的2%; 饰性构件造价占工程总造价比例的计算

4.4.2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 ● 2.在屋顶等处设立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的塔、球、曲面等 书、双层外墙面积占外墙总面积比例的计 较易实现

异型构件,其工程造价大于工程总造价的2%;; 3.女儿墙高度超过规范要求的2倍; 4.所采用的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并非有利于节能的双层 外墙(含幕墙)的面积大于外墙总建筑面积的20%。

算书 2现场核实 1工程决算提供的材料清单,清单中要标明

施工现场500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 □ ◎ 工程决算材料清单中所显示的施工现场500km 以内生产的建 材料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以此清单计 设计阶段 4.4.3

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应大于70% 算工程所用建筑材料中500km 范围内生产 不参评

的建筑材料的重量以及建筑材料总重量

一 般 项

7 1结构设计说明 4.4.4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 ◎ 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商品砂浆使用量占砂浆总 2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总量清单及全部使用

用量的比例超过50% 预拌混凝土的相关证明及使用商品砂浆比 例证明材料

项 - 对于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满足如下任一项要求: 1结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各层结构 1.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或以上) 平面图(含柱、梁、板的配筋图)等), 一 星 选 3 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70%以上。 2.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采用强度等级在C50(或以上)混 料,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高性能混凝土 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 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 ○ ○ 3.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 强度钢的比例计算书、高耐久性的高性能

关于所采用的混凝土、钢材合理性论证材 的比例计算书、钢混结构的受力钢筋中高 4.4.5 度钢。 项 出具的、有耐久性合格指标的混凝土检验报告单为依据)用 混凝土的比例计算书

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 2工程决算提供的材料清单中钢筋使用情

对于6层及以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小于50年的钢筋混凝 况施工记录中有管混凝土的配比报告单 土建筑,满足: 3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混凝土检验报告 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 (必须有耐久性指标)。

节材与材 料资源利

一星 标准条文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设 运 计 营

具的、有耐久性合格指标的混凝土检验报告单为依据)用量 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

对于高层钢结构建筑,Q345GJ 、Q345GJZ 等强度较高的高性 能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不低于70%。

对于6层及以下的、设计使用年限小于50年的钢筋混凝土 建筑以及砌体结构(含配筋砌体),此项不参评。

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 4.4.6 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 □ ◎ 处理;提供废弃物管理规划或施工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记

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对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

1施工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废物管理规划 设计阶段

和施工现场废弃物回收利用记录 不参评

录;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含

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利用率不低于20%。

建筑中可再循环材料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使用的材料本身 就是可再循环材料;二是建筑拆除时能够被再循环利用的材

料。可再循环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

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 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 ○ ○ 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

等。不可降解的建筑材料如聚

1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有建筑材料

总重量的比例计算书

2工程决算提供的材料清单中有关材料的

使用数量 4.4.7 难实现

氯乙烯(PVC)等材料不属于可循环材料范围。 料总重量的10%以上。 工程材料决算清单中的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 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10%

1结构施工图纸、土建和装修设计施工的设

计书(明确是否采用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 若不是精

计施工,采用了几套方案)、施工图、工 装修交付 厂化预制的装修材料或部件重量占装饰装 的较难实 采用多种成套化的装修设计方案,且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

4.4.8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 ○ ○ 中采用工厂化预制的装修材料或部品,其重量占装饰装修材

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

料总重量的50%以上

修材料总重量的比例计算书 2现场核查

现 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鼓励使用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骨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 4.4.9 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 □ ○ 用利用工业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建筑垃圾、淤泥为原料制

比例不低于30%。 料制作的混凝土砌块、水泥制品和配制再生混凝土;鼓励使

设计阶段 不参评, 难实现

1工程决算提供的材料清单中有关材料的

使用数量

作的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等建筑材料;鼓励

使用生活废弃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建筑材料。

4.5住宅-室内环境质量

一星 室内环境 质量

标准条文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设 运 计 营

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 1建筑竣工图纸

4.5.1 的要求。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 ● ● 日照需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 2日照模拟计算报告(包括对典型住宅各居 较易实现

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住空间日照效果的详细分析) 1建筑竣工图纸、门窗表、窗地面积比计算 说明书(含对各典型户型内各空间的窗地 面积比例计算说明)

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

4.5.2 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 ● 1.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应有外窗;

2.窗地比比较小时,需要核查该房间的采光系数

较易实现

2窗地比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提供第三方提 供的自然采光模拟计算报告(含各典型户 型内各空间的采光系数的计算说明)

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规定。

5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

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

下白天不大于45dB (A ),夜间不大于35dB

(A )。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含对围护结构隔声 措施、隔声效果的说明)、围护结构做法

详图

项 4.5.3 不小于45dB ,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 ● ● —— 较易实现

-

级不大于70dB 。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

小于30dB ;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

25dB ,沿街时不小于30dB 。

2第三方提供的检测报告

1建筑施工图、门窗表、窗地面积比计算说 明书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

4.5.4 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 ● ● ——

积的8%,在其他地区不小于5%。 2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通风模拟分析 较易实现 报告

3现场核实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 等空气 4.5.5 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 □ ●

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

1第三方提供的检测报告 2现场核实

设计阶段 不参评

居住空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户间

及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当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套住宅设有1个卫生间设2个 ◎ ◎ 两幢住宅楼居住空间

的水平视线距离不小于18m

有外窗。

1建筑施工图 2现场核实

4.5.6

4.5.7 较易实现

较易实现 一

项 6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热工计算书及防结

露措施构造做法详图(含对防结露措施的 详细说明,并与细部图吻合)

2现场核实金属窗框、窗玻璃表面、墙角、

屋面、地面、外墙和外窗的内表面在室内温、◎ ◎ 湿度设计条件下无结露现象。

一星 室内环境 质量

标准条文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设 运 计 营

- 一 星 选 墙面上可能出现结露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 度是否高于露点温度。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

1内表面温度计算说明书(含围护结构做

2 4.5.8 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 ○ ○ —— 项

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

法、热工性能的说明、上述各围护结构内 较易实现 表面温度计算的详细过程)

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含对室温调节手段

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 较难实现 2现场核实

4.5.9

4.5.10 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 ○ ○ ——

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1计单位提供的遮阳系统设计说明、遮阳装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 ○ ○

考虑在建筑南向、东西向设置可调外遮阳,注重可靠、耐久 置设计图纸、建筑施工图(含对遮阳形式、高层住宅 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和美观 遮阳效果的详细说明,并与图纸吻合) 2现场核实 难实现

1设置换气装置(或独立新风系统)时,新风量达到每人每 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含有对换气装置、

○ ○ 小时40立方米。

独立新风系统的说明)

2设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自动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具有报 2建筑智能化施工图设计说明(含对该系统 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

4.5.11 置。

较难实现

警提示功能。 的全面介绍,并与详图吻合)

4.6住宅-运营管理

一星 运营管理

标准条文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设 运 计 营

1节能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业主和物业共同制定节能管理模 式;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建立物业内部的节能管理机 制;节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2节水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梯级 用水原则,制定节水方案;采用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 建立物业内部的节水管理机制;节水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1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节能、节水、节材与 设计阶段

4.6.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 □ ● 3耗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制 绿化管理文档、日常管理记录

不参评,

较易实现 度。 度,减少因维修带来的材料消耗;建立物业耗材管理制度, 2现场考察和用户抽样调查

选用绿色材料

控 制 项 - 4绿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绿化用水进行计量,建立并完 善节水型灌溉系统;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

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 的损害

必 选

1各专业施工图(含计量表具设置情况的详 4.6.2 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 ● ——

细说明) 2现场考察

较易实现 小区垃圾收集、运输等整体系统规划合理,且实行垃圾管理

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 1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查阅垃圾管理制度 设计阶段

4.6.3 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 □ ● 制度。垃圾管理制度包括:垃圾管理运行操作手册、管理设

施、管理经费、人员配备及机构分工、监督机制、定期的岗 倒和二次污染。 与垃圾收集、运输等整体规划

2现场核实 不参评, 较易实现

位业务培训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系统等。

垃圾容器数量、规格、外观色彩及标志应符合垃圾分类收集

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并有严格的保洁清洗 □ ● 的要求。垃圾容器要求坚固耐用,不易倾倒。一般可采用不 现场核实

措施,生活垃圾采用袋装化存放。

设计阶段 不参评, 较易实现 4.6.4

4.6.5

锈钢、木材、石材、混凝土、GRC 、陶瓷材料制作。

设计阶段 不参评, 较易实现

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及 □ ◎ —— 现场考察和用户抽样调查

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

按《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中所列举 1建筑智能化施工图设计说明

◎ ◎ 的基本配置,进行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 2能化系统验收报告 用、可靠,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

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 置要求。

4.6.6

较易实现

般 项 7 和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建设 3现场考察各系统和进行用户抽样调查

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 4.6.7 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 □ ◎ —— 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1化学药品的进货清单与使用记录

2现场核实

设计阶段 不参评

一星 运营管理

标准条文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设 运 计 营

-

设计阶段 不参评, 较易实现 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大于90%,植物生

长状态良好。

一 4.6.8 □ ◎ ——

现场核实和用户调查

星 选

设计阶段 不参评 4.6.9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 □ ○ —— 物业公司提供的证书 现场核实和用户抽样调查

4 认证。

设计阶段 不参评, 难实现

4.6.10

垃圾分类收集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 □ ○ ——

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以上。

1暖通竣工图设计说明、给排水竣工图设计 说明、暖通竣工图、给排水竣工图(含对

相应设备、管道设置的说明) 2现场核实

1.管井设置在公共部位

4.6.11 设备、管道的设置方便维修、改造和更换。 ○ ○ 2.具有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和管道设置在公共部位

较易实现

3.采用其他便于维修和改造的措施

5公共建筑

5.1公建-节地与室外环境

一星

节地与室 外环境

标准条文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设 运 计 营

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场地内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1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现状地形图

2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场址检测报告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 ● 的树木、水塘、水系,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予以保护。确实 需要改造的,工程结束后,须生态复原。 较易实现

5.1.1

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3文物局、园林局等部门的相关证明文件 4相关处理方案

应对危险源进行避让和合理应对措施。

1.分析水文状况做好防汛及应对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措 施。

2.避开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抗震不利地段。

1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现状地形图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 3.冬季寒冷地区和多沙暴地区避开易产生风切变的场址。

5.1.2 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危害性电磁辐 ● ● 4.进行土壤检测和评估,氡浓度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

2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场址检测报告,较易实现 相关专项报告

射及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 5.电磁辐射本底水平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远离电视 3相关防护措施 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 远离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 和毒气泄漏等的区域。

控 制 1.避免幕墙光污染:幕墙建筑的设计与选材合理,符合现行 1总平面图、建筑效果图、建筑设计说明、 项 国标《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 18091的要求。 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 ● ● 中,限制溢出建筑物范围以外的光线。

2.避免照明光污染:室外景观照明方案确保无直射光射入空 合金装饰外墙设计文件、室外景观照明图 建筑立面设计图纸、玻璃幕墙或镜面式铝

-

必 5.1.3 较易实现

较易实现

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纸和设计说明、玻璃幕墙相关专项报告

3.提供日照分析相关文档,证明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 2 设计单位或者第三方提供的日照分析报 要求。 告

内部污染源包括: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转运站,学校 1总平面设计图,各控制措施的图纸、说明 5.1.4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 ● 或运动场地等。根据项目性质合理布局或利用绿化进行隔

2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相关专项报告

离。

开工前要制定并采取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严格控制: 1扬尘和废气排放;

1项目组提供的施工过程控制的有关文档,

2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

包括环境保护计划书、实施记录文件(包括

3 工地污水未经完善处理排放,对市政排污系统及水生态系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 5.1.5 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 □ ● 统造成的不良影响,满足国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2照片、录像等)、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当地环保局或建委等有关职能部门对环

周边区域的影响。 的要求

设计阶段 不参评, 较易实现 3 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满足国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 境影响因子如扬尘、噪声、污水排放评价的达标证明

限值》GBl2523的要求;

4电焊操作及夜间作业所使用的强照明灯光所产生的眩光;

一星

节地与室 外环境

标准条文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设 运 计 营

5场地周边人群、设施的安全问题。

明确场地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类型。若环境噪 1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噪声相关设计 靠近主干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 ○ ○ 声测试值高于标准值,应采取降噪措施。并控制场地内的室 分析文件和自述说明文件

道较难实 现 5.1.6

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外空调机、风机等机械设备噪声状况。 2第三方提供的噪声现场测试报告

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 ,不影响室 ○ ○ 室外风环境模拟得到的建筑周围人行区于5m/s 1.5m 处风速是否小 1建筑总平面设计图纸 般 5.1.7 较易实现

2第三方或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 项

6 1屋顶总平面设计图、屋顶绿化设计图纸及

项 说明、垂直绿化设计图纸及说明、种植设 5.1.8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 ○ ○ 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面积比例达到30%

较易实现 计图 -

2现场核实 一

星 选 5.1.9 1景观设计图纸和说明、种植设计图、苗木 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

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 ◎ —— 表 较易实现 2现场核实

3 项

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 ◎ ◎ —— 1规划总平面图、交通分析图

2申报单位提供的当地最新交通地图 5.1.10

较易实现 较易实现

行距离不超过500m 。

5.1.11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 ◎ ——

1建筑地下空间设计图纸、说明

5.2公建-节能与能源利用

一星 节能与能 源利用

标准条文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设 运 计 营

当所设计的建筑不能同时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围护结构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围护结构做法详图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批准或备 案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5.2.1

● ● 热工性能的所有规定性指标时,需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规定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进行 2

(以管理部门批复后的复印件为准)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节能计算报告

较易实现

能耗计算 3现场核实

1.对照国标《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 中“表 2 能源效率等级指标”,活塞/涡旋式采用第 5 级,

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第5.4.5、5.4.8及5.4.9条规 定,锅炉热效率符合第5.4.3条规定。 控 制

-

5.2.2 5.2.3 ● ● 水冷离心式采用第2.单元式空调机名义制冷量时能效比(EER)值,采用国标《单3级,螺杆机采用第4级。 备清单、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及机房大样 1暖通施工图全套图纸,包括设计说明、设

较易实现

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6 中 “表2能源效率等级指标”第4级。

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 ● ● 不可直接用于转换低品位的热能进行采暖或空调。 严格限制“高质低用”的能源转换利用方式,高品位的电能 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设备清单、机房图 较易实现

必 选

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2现场核实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

5.2.4 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 ●

6.1.2~6.1.4条规定

规定的现行值。 照明功率密度指标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第 1照明施工图设计说明、各层照明平面图、较易实现

照明控制系统图

对建筑内各耗能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办公设备 1暖通和照明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建筑能

5.2.5 5.2.6

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 ● ● 和热水能耗等实现独立分项计量,物业有定期记录。

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耗分项计量系统图纸、配电系统图 2现场核实

较易实现 较易实现 1.选择当地适宜方向作为建筑朝向,建筑总平面设计综合考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

2 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自然通风效果 2.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设计与优化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效 优化模拟计算报告、自然采光效果优化计 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

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

◎ ◎ 虑日照、通风与采光。

一 般

10

-

果 算模拟报告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

5.2.7 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 ○ ○ —— 换气装置。

1门窗表、幕墙设计说明及计算书

较易实现

较易实现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 5.2.8 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 ◎ ◎ —— 定的4级要求。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

2外窗产品检验报告

选 4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含建筑本体蓄能设 若无分时 计及蓄能效果的详细说明)、暖通施工图 电价地区 设计说明(含蓄能设备系统形式及蓄能效 难实现, 果的详细说明)、蓄冷蓄热技术设计说明 若有可考 项 5.2.9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

○ ○ 1.利用蓄能材料和建筑构造,实现建筑本体蓄能。2.采用蓄能设备

及计算报告

虑增加此 项

2系统实际运行情况核查

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全在这了

全在这了,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 1、高效保温隔热外墙体系 建筑内保温致命缺点是无法避免冷桥,容易形成冷凝水从而破坏墙体,因此无论是从保温效果还是从外饰面安装的牢固度和安全性考虑,外墙外保温及饰面干挂技术都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方式。 外保温的形式可有效形成建筑保温系统,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减少热桥的产生,其次保温层与外饰面之间的空气层可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以降低空调负荷节约能耗并排除潮气保护保温材料,最后,外饰面有挂件固定,非粘接,无坠落伤人危险。 保温效果明显 --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基本上消除建筑物各个部位的"热桥"影响。从而充分发挥了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的效能,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它可使用较薄的保温材料,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保护主体结构

--置于建筑物外侧的保温层,大大减少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建筑物竖向的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建筑物内部一些非结构构件的开裂,而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可以降低温度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 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 --外保温可以增加室内的热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侵蚀,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可避免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因而创造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扩大家内的使用空间 --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墙外保温使每户使用面积约增加1.3-1.8m?。 便于丰富外立面 --在施工外保温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聚苯板做成凹近或凸出墙面的线条,及其他各种形状的装饰物,不仅施工方便,而且丰富了建筑物外立面 不同外墙保温系统对比

2、高效门窗系统与构造技术 外窗保温系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断桥铝合金窗框; 中空玻璃; 窗框与窗洞口连接断桥节点处理技术; 外窗安装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户,同时通过改善窗户制作安装精度、加安密封条等办法,减少空气渗漏和冷风渗透耗热。 采用高性能门窗,玻璃的性能至关重要。高性能玻璃产品比普通中空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高出一到数倍。 例如单面镀膜Low-E中空玻璃,其导热系数约为1.7w/m2k,保温隔热性能比普通中空

淄博地区绿色建筑设计导则

1暖通空调设计 1.1一般规定 1.1.1暖通空调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山东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暖通空调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建筑功能的要求,遵循被动措施优先、主动措施优化的原则合理确定。 【条文说明】节能是绿色建筑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暖通空调设计的优劣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应以相关节能设计标准为依据,合理科学地确定室内环境参数及系统形式,避免片面追求过高的室内环境参数标准而造成能耗的浪费。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采取保温、隔热、遮阳、自然通风等被动措施减少暖通空调的能耗需求。建筑物室内供暖系统应根据建筑功能、空间特点、使用要求,并结合建筑所采取的被动措施综合考虑确定。 1.1.2居住建筑宜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通过设计适宜的建筑形体、外窗面积与传热系数、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供暖空调能耗不高于山东省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值的80%。 【条文说明】本条文对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要求稍高于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是考虑到绿色建筑应在节能方面尽量建成低能耗建筑。可以通过计算和实测的方法,与现行山东省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限值进行比较。供暖能耗依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空调能耗可参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计算。. 1.1.3暖通空调负荷设计时,宜进行全年动态负荷和能耗变化的模拟,分析能耗与经济性,选择合理的冷热源和暖通空调系统形式。 【条文说明】采用计算机能耗模拟技术便于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对设计进行节能评估。利用建筑物能耗分析和动态复合模拟等计算机软件,可估算建筑物整个使用期能耗费用,提供建筑能耗计算和优化设计、建筑设计方案分析及能耗评估分析,使得设计可以从传统的单点设计拓展到全工况设计。当建筑有高于现行节能标准的要求时,宜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段分析建筑物能耗,改进和完善空调系统设计。 1.1.4室内环境设计参数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

结构工程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规程目录 一、各结构工程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规程: 1.《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12 2.《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3.《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5.《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GB50038-2005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GB50069-2002 9.《住宅设计规》GB50096-2011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50108-2008 11.《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134-2004 1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7 13.《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14.《地铁设计规》GB50157-2003 15.《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8-2010 1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GB50191-2012 17.《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99 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9.《老年人居住设计建筑规》GB50340-2003 2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 /T50344-2004

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2.《住宅建筑规》GB50368-2005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50375-2006 2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550-2010 25.《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GB50574-2010 2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GB50618-2011 27.《构筑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GB50860-2013 28.《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29-22-2013 29.《02G系列结构标准设计图集》DBJT29-45-2002 30.《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DB29-72-2010 31.《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117-88 32.《住宅建设通用规程》DB29-120-2005 33.《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DB29-138-2005 34.《天津市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9-139-2005 35.《结构混凝土实体检测技术规程》DB29-148-2005 36.《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DBJT29-18-2005 37.《建筑变形缝构造(金属成品系列)》DBJT29-169-2007 38.《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JGJ156-2008 39.《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2007 40.《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 41.《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年版) 42.《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

绿色建筑八大课题

绿色建筑八大课题 舒适、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正如同“阳光总在风雨后”,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部与科技部共同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围绕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瞄准国际前沿,结合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重点研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规划设计指南,开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实现建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从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课题一“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国情,研究确定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绿色建筑的范畴,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导则。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 研究内容包括:对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技术指南进行比较研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地域气候条件有关的建筑热工指标研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实践;完成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技术指南;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开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软件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开发用于定量评价建筑环境的模拟软件,包括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日照和采光软件等的进一步研发和完善。 课题二“绿色建筑的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研究”,主要进行五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筑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研究;提高建筑结构体系绿色性能的技术手段研究;绿色建筑结构选型技术导则研究;钢结构(含公共建筑与住宅两类)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和成套关键技术的研究。 课题三“绿色建材技术与分析评价方法研究”,围绕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展开,主要研究工作分为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评价分析技术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新型环境协调产品的研究开发三部分。课题下设9个子课题,包括:绿色建材技术及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绿色建材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建筑部品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基础数据库和评价软件的编制、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应用研究中、室内湿度调节及抗菌防霉功能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产生负离子功能建筑装饰品关键技术的研究、高效净化空气材料和技术的研究。 课题四“绿色建筑水的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围绕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开发水安全综合性保障技术与两种专项技术(包括湿地-水体复合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和以降低冲厕用水为核心的节水技术与节水器具)。结合工程项目,通过对供排水系统的分析、工程性试验及跟踪研究,从水量、水质两方面提出不同地域生态、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水资源状况的绿色建筑水安全保障的综合控制策略与技术。 课题五“降低建筑能耗的综合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影响建筑能耗的三个关键环节——围护结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和建筑能源供应与转换系统,以及新建建筑能耗标识制度,瞄准国际前

住宅新风系统技术导则

住宅新风系统技术导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2015年2月

前言 为了改善新风行业环境,促进新风产品向标准化、有序化发展,推动建筑行 业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加强节能减排的工作,我们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了本导 则。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 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容是:1.总则;2.术语;3.分类和标记;4.要求;5.试验;6. 检验规则;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导则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 产业化促进中心)负责管理和具体技术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寄送至《住宅新风系统技术导则》编制组(地址: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南楼215室,邮编:100835)。 本导则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本导则参编单位: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宅与房地产业促进中心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 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 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大学 海丰绿色建筑技术开发 海丰建设工程集团 朗适新风技术 松下环境系统 森德(中国)暖通设备 远大空品科技 I

安达绿风环境科技飞龙能源科技 罗蕾莱电气 威海丰荟集团 环都人工环境科技中财管道科技股份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梁俊强敬疆 王然良 曾雁 高小龙 章佳荣 志军 喜臣珊珊 宇 霞 黄维林 郭占庚 仁玉 良 旭东 路宾 景广 郝向阳 西 王英红 沙得龙 马金 王智超 俊跃 连如 飞 志海 建勇 徐盛发 效禹 永才 封勤雄 王菊中 树旭 陆亦飞 II

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与方案 一、各专业技术措施 建筑专业: 1、采用浅色饰面或遮荫等手段优化场地热环境;无遮阴的地面停车位占地面总 停车位的比例不超过30% ◆措施:场地中不少于30%的硬质地面有遮阴或铺设太阳辐射吸收率为0.3~ 0.7的浅色材料; 不少于75%的非绿化屋面为浅色饰面,坡屋顶饰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7,平屋顶饰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5; 地面停车位可处于建筑阴影区的地面或配置株间距在6m及以下的乔木; ◆提交资料:建筑竣工图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竣工图、屋顶平面竣工图、场地铺装竣工图及说明、景观种植竣工图、材料检测报告 2、建筑材料满足青岛市现行有效的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规定 ◆措施: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不得使用青岛市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目录中的建筑材料,当不得已进行材料代换时,必须经设计单位书面同意,且代换用建筑材料不属于国家和北京是发布的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提交资料:建筑竣工图纸(或精装设计材料用法表)、工程结算材料清单、材料的进场验收及复验记录 3、所用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标准GB 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措施:材料采购时,要满足图纸的要求,所有材料有害物质含量均符合GB 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在材料采购、建设施工环节中注重建筑材料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并保留其检测报告; ◆提交资料:工程结算材料清单(标明生产厂家)、建材产品检测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材料进场验收及复验记录 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措施:施工单位按照图纸中对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的要求进行施工 ◆提交资料:结构竣工图纸、预拌混凝土及砂浆的购销合同、供应量证书、供货单、总用量清单等材料; 5、将施工现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且实际回收的可再利用、可再循环材料的重量占可再利用与可再循环的固体废弃物的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20%

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下,人类要更好生存发展必须发展低碳经济。目前各大中城市,公用、民用大型建筑层出不穷,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建筑物建造及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主要来源。从节约能源角度讲,高层办公绿色建筑成了各地建筑主流。在办公楼绿色建筑建造过程中,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如何构建及应用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构建意义 对当前绿色建筑标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对其修订完善,构建出完善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让绿色建筑标准(包含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管理等环节)在我国各主要气候区内覆盖,将绿色建筑产品、技术纳入到标准之中,让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更为适用,在全国民用建筑领域实现绿色建筑标准的全面覆盖,可为绿色建筑建造提供最全面的技术支持,适应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需要[2]。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浅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徐亚军摘要关键词在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构建意义分析基础上,指出当前办公楼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及方案。 办公楼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时间晚,不论是理念还是技术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尽管目前各地涌现出一批绿色示范项目,但是绿色建筑项目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在推广上还存在很多困难。 认识理念存在局限很多地方没有将绿色建筑放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工作主动性差,很多工作没有有效开展。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晚,对绿色建筑理念各界在理解上存在差异,对绿色建筑缺乏全面认识,很多人认为要建造绿色建筑需要高成本、高科技,在我国现阶段是难以实现的。 法规标准尚待完善当前绿色建筑在我国还没有法律层面的相关要求,没有从法律层面要求利益主体参与到节水、节材、节能、节地及环境保护中,对利益主体的环保作为没有相关奖惩规范。且我国各个地区内经济发展、气候环境差异大,而当前绿色建筑标准在制定中没有考虑到这些地区差异,没有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所以结合各地不同经济、文化、资源、气候特点建立更具针对性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及实施细则是目前工作的当务之急。 激励政策有待改善当前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已经有财政补贴政策,但是对于建筑节能还有绿色建筑在发展中的财政税收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对绿色建筑也没有相应激励政策,企业对于开发绿色建筑积极性不大,加之绿色建筑建设成本比普通建筑高,这些附加成本会转化为用户负担,国家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购房成本增加额不能抵消,因此当前绿色建筑市场不大。

GB/T50378-2014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 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前言 推进绿色建筑是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展绿色建筑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住区环境的影响,采取综合措施,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引导、促进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特制定《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下简称导则)。 1.总则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必须发展绿色建筑,改变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本导则所称的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发展绿色建筑,应倡导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的理念和紧凑型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全社会参与,挖掘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潜力;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发展绿色建筑,应坚持技术创新,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经济性,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综合核算效益和成本,引导市场发展需求,适应地方经济状况,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 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

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 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历史性和文化特色,要尊重历史,加强对已建成环境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再利用。 绿色建筑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适用范围 本导则用于指导绿色建筑(主要指民用建筑)的建设,适用于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施工与监理单位、建筑产品研发企业和有关管理部门等。 3.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理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和科学程序的把握,是提高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 绿色建筑除满足传统建筑的一般要求外,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并使拆除材料尽可能再循环利用。

绿色建筑技术要求20200417

绿色建筑技术要求 第一节工程概述 绿色建筑评价目标: 达到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三星级的要求。 第二节技术要求 一、控制项要求 (一)不得发生导致绿色建筑评价不合格的事故; (二)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三)应建立绿色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并落实各级责任人。 (四)《绿色施工方案》技术深度要求 1.《绿色施工方案》中绿色施工目标应明确,内容应涵盖“四节一环保”要求。主要内容包括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的具体目标及实施方案。 2.《绿色施工方案》应明确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措施,包括节约用地措施、保护土地资源措施、材料运输节能措施、机械设备与机具节能措施、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节能措施、施工用电及照明节能措施、临时用水节水措施、非传统水源利用措施、主体材料节约措施、装饰装修材料节约措施、水电安装材料节约措施、周转材料节约措施、其他材料节约措施、施工废弃物管理措施、资源再生利用措施、扬尘控制措施、光污染控制措施、水污染控制措施、土壤保护措施、建筑垃圾控制措施、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措施、人员健康保障措施、“四节一环保”宣传教育措施等。 (五)应制定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1.《项目环境保护计划》内容应包括:预防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污染、控制扬尘、控制噪声、控制污水排放、防治光污染等。 2.《项目环境保护计划》包括环境因素分析、控制原则、控制措施、组织机构与运行管理、应急准备和响应、检查和纠正措施、文件管理、施工用地保护和生态复原等内容。 3.施工过程中应有实施记录文件及影像记录。 (六)应制定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1.承包人应有OHSAS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文件,并落实管理责任。 2.承包人应对动火作业、吊装作业、土方作业、管沟作业、有刺激性挥发物作业、受限空间内的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进行识别,建立危险源清单,编制危险作业控制的详细计划和操作规定,应对危险作业人员进行认真培训教育、考核。危险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根据现场作业人员工作性质、工种特点、防护要求,对各类现场作业人员防护用品的配备制定标准,并对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发放情况进行统计登记,建立台帐。对个人防护用品的日常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记录并处罚违规行为。 4.施工过程中应有实施记录文件及影像记录。 (七)进场施工前图纸会审时应充分理解项目绿色设计意图,提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后期出现降低绿色建筑标准的变更。 二、评分项要求 (一)按照《绿色施工方案》及《深圳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专项方案》要求进行落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

【发布单位】建设部、科学技术部 【发布文号】建科[2005]199号 【发布日期】2005-10-27 【生效日期】2005-10-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建设部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建科[2005]19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及有关建设部门、科技厅(委),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及有关建设部门、科技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科技局: 发展绿色建筑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重要举措。为加强对我国绿色建筑建设的指导,促进绿色建筑及相关技术健康发展,建设部与科技部联合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现印发你们,并就贯彻落实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组织好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要认真开展技术培训和试点示范,积极推进本地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施工与监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建筑产品生产企业,要遵照《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内容,调整和完善本单位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树立绿色建筑意识,强化绿色建筑导向,建立健全实施绿色建筑的运行管理机制,培养骨干技术人才,逐步形成本单位开展绿色建筑工程实践的特点,确立核心竞争力。 三、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要按照《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要求,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自主技术创新,强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和工程化配套,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形成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促进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五年十月二十七日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清华大学 城市建设研究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建设部科技部印发 二OO五年十月 目录 前言 3 1.总则 3 2.适用范围 4 3.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 4 4.绿色建筑指标体系 5 5.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要点 7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7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8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9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 10 5.5 室内环境质量 10 6.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12 6.1 场地环境 12 6.2 节能 13 6.3 节水 13 6.4 节材与材料资源 13 7.绿色建筑的智能技术要点 14 7.1 智能技术 14 7.2 智能化系统 14 8.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技术要点 14 8.1 管理网络 14 8.2 资源管理 15 8.3 改造利用 15 8.4 环境管理体系 16 9.推进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 16 9.1 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 16 9.2 发展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与新工艺 16 9.3 绿色建筑评价和认定 17

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标准资料)

结构工程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目录 一、各结构工程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1.《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1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7 13.《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14.《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15.《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8-2010 1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17.《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99 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9.《老年人居住设计建筑规范》GB50340-2003

2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 /T50344-2004 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50375-2006 2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 25.《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2010 2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GB50618-2011 27.《构筑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60-2013 28.《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29-22-2013 29.《02G系列结构标准设计图集》DBJT29-45-2002 30.《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DB29-72-2010 31.《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117-88 32.《住宅建设通用规程》DB29-120-2005 33.《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DB29-138-2005 34.《天津市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9-139-2005 35.《结构混凝土实体检测技术规程》DB29-148-2005 36.《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DBJT29-18-2005 37.《建筑变形缝构造(金属成品系列)》DBJT29-169-2007 38.《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JGJ156-2008 3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

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 1、高效保温隔热外墙体系 建筑内保温致命缺点是无法避免冷桥,容易形成冷凝水从而破坏墙体,因此无论是从保温效果还是从外饰面安装的牢固度和安全性考虑,外墙外保温及饰面干挂技术都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方式。 外保温的形式可有效形成建筑保温系统,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减少热桥的产生,其次保温层与外饰面之间的空气层可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以降低空调负荷节约能耗并排除潮气保护保温材料,最后,外饰面有挂件固定,非粘接,无坠落伤人危险。 保温效果明显 --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基本上消除建筑物各个部位的热桥"影响。从而充分发挥了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的效能,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它可使用较薄的保温材料,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保护主体结构

--置于建筑物外侧的保温层,大大减少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建筑物竖向的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建筑物内部一些非结构构件的开裂,而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可以降低温度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 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 --外保温可以增加室内的热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侵蚀,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可避免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因而创造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扩大家内的使用空间 --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墙外保温使每户使用面积约增加 1.3-1.8m? 便于丰富外立面 --在施工外保温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聚苯板做成凹近或凸出墙面的线条,及其他各种形状的装饰物,不仅施工方便,而且丰富了建筑物外立面

不同外墙保温系统对比 2、高效门窗系统与构造技术

外窗保温系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断桥铝合金窗框; 中空玻璃; 窗框与窗洞口连接断桥节点处理技术; 外窗安装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户,同时通过改善窗户制作安装精 度、加安密封条等办法,减少空气渗漏和冷风渗透耗热。 采用高性能门窗,玻璃的性能至关重要。高性能玻璃产品比普通中 空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高出一到数倍。 例如单面镀膜Low-E 中空玻璃,其导热系数约为1.7w/m2k ,保温 隔热性能比普通中空玻璃提高一倍,德国新型的保温节能玻璃 U 值达到 0.5,比普通900px 砖墙加150px 聚苯保温层保温效果还好。 铝合金门窗 卜良育优良抗砸性能.水密13和耳密性.X 卜在中空 58BWJ,其m 声性 能与塑斜门窗莠同?探遇性能豁低于 和斜门爾. 玻璃类型 空气层宽度(EE :> 传热系数k (血h) 传热阻只(w/n 1 h) 普通单层玻璃 — 59 0.61S — 普適双层中空玻璃 6 3.4 0 294 9 3.1 03 12 3 盟阴 热反射中空玻璃 6 2.5 P 04 12 1 8 0 555 三层玻璃中空玻璃 P 2*9 2.2 P 0.454 2^12 1.1 0 467 LOME 中空破璃 12 1百 0625 卜新聖的断瞬合金节能门糜热SKKBAS 育!8铝合金单破応的fi-4W/ ( M2.K)T?S3 W/ ( M2 K ) .跟海性删w 化学疇谶胺好 ?有贾好的=庄性能和n 声性 >抗凤压性歸]水聲性性謝*技低 ■■櫃匡无面积大,胳裁微来进赢 ?适宜用于窶冷地区”彳氐闻压r 少雨氷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61号公告,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新标准”作为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自2006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历经十多年的“3版2修”,此次修订之后的“新标准”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与2014版相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 变化一 重新定义“绿色建筑” 原定义 新定义 2.0.1绿色建筑: 影响 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变化二 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 原版指标评价 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 2.0.2 绿色性能

影响 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开发者“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变化三 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 新标准 2.0.5 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 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变化四 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 原标准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 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影响

绿色建筑一星技术标准

目录 1 前言--------------------------------------------1 2 基本说明--------------------------------------2 3 申报指引--------------------------------------3 4 住宅建筑--------------------------------------4 4.1节地与室外环境---------------------------------4 4.2节能与能源利用---------------------------------7 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9 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1 4.5室内环境质量------------------------------------13 4.6运营管理------------------------------------------15 5 公共建筑--------------------------------------17 5.1节地与室外环境---------------------------------17 5.2节能与能源利用---------------------------------19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21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23 5.5室内环境质量------------------------------------25 5.6运营管理------------------------------------------27 6 附件-项目前期研究绿色定位大纲-------------29

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绿色建筑发展历程与展望 鉴于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大力倡导和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地球村村民的共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房地产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至关重要。 绿色建筑的国际发展历程 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生态建筑”新理念。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难以为继。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4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绿色建筑的技术集成体系 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体系是反映绿色建筑发展的综合性指标。目前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控制改善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较完整的适合当地特点的绿色建筑集成技术体系。不少发达国家根据各自的特点,还通过建造各具特色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展示其绿色理念、绿色技术及产品等大量研究成果,引领未来建筑发展方向,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形式包括办公楼、住宅、学校、商场等,比较典型的如:英国BRE的生态环境楼和Integer生态住宅样板房等。这些示范建筑通过精妙的总体设计,结合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了绿色建筑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达国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还开发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通过具体的评估技术可以定量客观地描述绿色建筑中节能效果、节水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3R”材料的生态环境性能评价以及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能等指标,从而可以指导设计,为决策者和规划者提供依据和参考标准。影响较大的如国际可持续建筑环境促进会的GBTool评价工具,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的LEED评估体系等。 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估工具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各国发展生态建筑评估工具都注重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吻合;随着绿色建筑实践在各国的不断发展,评估工具也由早期的定性评估转向定量评估;从早期单一的性能指标评定转向综合了环境、经济和技术性能的综合指标评定。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轨迹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绿色建筑概念引入我国。1994年我国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1996年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证措施。 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在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如在建筑节能方

2020年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试题含答案

GB/T 50344-201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内部培训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1空2分,共40分) 1.为了统一建筑结构检测和,做到技术先进、数据可靠、评定科学,制定《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2.结构工程质量的检测应进行检测结论的判定。 3.建筑结构检测的原始记录应记录在上,原始记录的笔误应进行,原始记录应由和记录等人员签字。 4.局部破损检测方法宜选择结构构件的部分;建筑结构现场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修补因检测造成的结构或构件的布局损伤。 5.建筑结构的检测应根据检测目的、检测项目、和现场条件选择使用的检验、测试、观测和等方法。 6.结构层面的检测可分为和构造的核查、结构的监测、结构测试、结构振动测试,以及结构沉降、切斜、和变形的观测等。 7.计量抽样检测批的判定,当设计要求相应数值推定上限值时,可判定为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要求相应数值大于推定上限值时,可判定为设计要求。 8.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存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判定结论且需要确定影响程度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300的规定对结构工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进行评定。 9.建筑结构承载能力的评定可分为结构体系和构件布置、和构造、作用于作用效应的分析、构件和连接的承载力4个评定项目。 10.当结构构件的变形或位移不能通过现场检测确定是,应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计算结构构件的位移和变形,或采用的方式确定构件的变形能力。11.既有结构钢筋的强度宜采用取样检测方法,对于同品种的主筋取样数量不宜少于个。当检验结论大于国家有关标准的标准值或标准强度时,结构验算时可使用该品种钢筋的标准值或标准强度。 12.既有结构工程混凝土性能符合性判定时,应除去受到冻融、渗透和硫酸盐侵蚀影响的混凝土。 二、选择题(1题4分,共20分) 1.GB/T 50344-201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实施时间为() A.2019年11月1日 B.2020年1月1日 C.2020年6月1日 D.2020年11月1日 2.结构材料强度计量抽样检测批准推定区级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值,不宜大于材料相邻强度等级的差值和推定区间上限值与下限值算术平均值的()两者中的较大值。 A.1% B.2% C.5% D.10% 3.采用钻芯法检测砌筑构件石材强度应符合:芯样试件的直径可为700mm,高径比应为()。 A.1.0 B.1.2 C.1.5 D.2.0 4.当水平灰缝的平均厚度大于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