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复习资料

药剂学复习资料
药剂学复习资料

药剂学复习资料

名解

1、剂型:把药物制备成适合于医疗预防应用,并具有与一定给药途径相对应的形式。

2、制剂:以剂型体现的药物的具体品种,能直接用于患者。

3、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能够促进药物制剂中的主药更快或更多地透入皮肤内或透过皮肤进入循环系统,从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大类物质。

4、软膏剂: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稠度的均匀半固体外用制剂。

5、胶束:当表面活性剂的正吸附到达饱和后,浓度再增加时,其分子的亲油基团向内并相互吸引

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的缔合体称为胶束。

6、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芽抱的一类药物制剂

8、无菌制剂:指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

殖体和芽抱的一类药物制剂。

9、表面活性剂: 能使液体表面张力发生明显降低的物质称为该液体的表面活性剂,其结构中含有极性的亲水基团和非极性的疏水基团。

10、乳化剂:有较强的乳化能力,易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以制备稳定的乳剂。

11、助溶:在药剂学处方设计中,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有时通过在溶剂中加入第三种物质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的分子间络合物、复

盐、缔合物等以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该增加药物溶解度的作用称为助溶。

12、潜溶:为了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常常使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一定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最大值,这种现象称潜溶。

13、增溶作用:增溶作用指在水溶液中非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可使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的溶解度大大增加的现象。

14、最大增溶浓度:当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g时增溶药物达到饱和的浓度即为最大增溶浓度

(MAC)。

I 15、崩解剂:促使片剂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成小粒子的赋形剂。除口含片、舌下片、植入片、长效片外,其他片剂均需加入崩解剂。

16、润滑剂:润滑剂、助流剂及抗粘着剂统称润滑剂。仃、填充剂:加入物料中可以改善物料性能,或能增容、增重,降低物料的成本的固体物质。通常不含水、中性、不与物料组分起不良作用的有机物、无机物、金属或非金属粉末等均可作为填充剂。

18、黏合剂:系指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黏性赋予无黏性或黏性不足的物料以适宜黏性的辅料。

19、缓释制剂: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20、控释制剂: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

21、肠溶材料:肠溶聚合物有耐酸性,通常在十二指肠及以下部位很容易溶解,常

用的有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聚乙烯醇酞酸酯(PVAP )、丙烯酸树脂(L100 )、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 )等。

22、肠溶胶囊:系指硬胶囊或软胶囊经药用高分子材料处理或其他适宜方法加工而成;可用适宜的肠溶材料制备而得,也可用经肠溶材料包衣的颗粒或小丸填充胶囊而制成。

23、氯化钠等渗当量法:与1g药物呈等渗效应的氯化钠量称为氯化钠等渗当量。

24、表面活性剂克氏点: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当升高至某一温度,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

25、昙点: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上升到某一温度时,溶解度反而下降,溶液发生混浊甚至分层,冷却后又可恢复澄明,此现象称为起昙,对应的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

26、HLB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水或油的综合亲和力。

单选、配伍、多选

1、药物有效期:规定储存条件下(室温),药物有效期残留量的90%所对应的时间。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W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