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文化渊源与历史演变

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文化渊源与历史演变
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文化渊源与历史演变

地域文化课程

地域文化课程 期末作业 姓名: 学号: 黑龙江地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当前,我国教育在繁荣发展的同时,过分注重其功利性与工具价值,致使人文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从当前的现状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日益严重,比如:伦理道德修养较差;生活目的不明确,价值迷失,缺乏健全的自我意识;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导致文化素养的缺失;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导致自身的工具化;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人格上的“残疾”;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社会适应性不强等。针对以上问题,在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技术与技能教育只有融入人文的色彩,才会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呼唤人文教育的回归,强调职业技能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而地域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地域文化是指生活在该地域的成员,在既定的时间、空间,受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社会制度,以及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创造的一种文化形态。1地域文化进入校园的可行性地域文化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是人文素质课程的重要资源。对于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批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由于大学生生源大多数来自本地,所以他们对当地文化比较熟悉,并都有所了解,利用地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他们更能接受,并能更好的获得学习效果,在地方文化视野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更加切实可行。 文化和教育密不可分,黑龙江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地域文化是黑土地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与积累,是黑龙江教育文化不可多得资源。在地方文化视野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很大优势。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多民族,多地域的色彩。形成了包容性和开放性这两个特征,这一特性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有着借鉴作用。可以拓展大学生的胸怀,黑龙江的开阔性和包容性可以培养学生开阔的眼界和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胸襟和气度。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各种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振兴黑龙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分析黑土文化,发扬其积极方面、规避消极方面,使黑龙江在本次文化建设高潮中不落伍,且得到新的突破和跨越,服务于社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一、黑土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这种开拓性是大学生至关重要的,开拓性是一种才能和见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奋斗意识,是社会生存不可或缺的。 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

中亚史书目

中亚史相关著作 中亚文明史(汉译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1-2006。 中亚通史,王治来、丁笃本,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中亚国际关系史,王治来、丁笃本,湖南出版社,1997。 西域通史,余太山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新疆史纲,新疆社会科学院,2005年。 中亚五国史纲,马大正、冯锡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中亚简史(外一种)(汉译本),巴尔托里德著、耿世民译,中华书局,2005。 中亚史纲要(汉译本),汉布里主编、吴玉贵译,商务印书馆,1994。 中亚古国史(汉译本),麦高文著、章巽译,中华书局,2004。 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巴尔托里德著,张锡彤,张广达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草原帝国(汉译本),格鲁塞著、魏英邦译,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中亚塔吉克史(汉译本),加富罗夫著、肖之兴译,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 中亚突厥史十二讲(汉译本),巴尔托里德著、罗致平译,中国社科出版社,1984。 吐火罗人起源研究,徐文堪,昆仑出版社,2005。 嚈哒史研究,余太山,齐鲁书社,1986年。 塞种史研究,余太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西域文明——考古、民族、语言和宗教新论,林梅村,东方出版社,1995。 中国塔吉克,西仁·库尔班等著,新大出版社,1994年。 突厥史,薛宗正,中国社科出版社,1992年。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王小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唐代中国与大食穆斯林,(法)张日铭著,姚继德等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中亚塔吉克斯坦的北方居民,布什科夫著,高永久等译,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 喀喇汗王朝史稿,魏良弢,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西域历史研究(八至十世纪),华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西辽史纲,魏良弢,人民出版社,1991年。 多桑蒙古史,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1936。上海书店,2001。 察合台汗国史研究,刘迎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金帐汗国兴衰史,格列科夫著,余大钧译,商务印书馆,1985。 十四——十九世纪中国在中央亚细亚的外交,哈菲佐娃著,杨恕等译,兰大出版社,2002。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阿里·玛扎海里著,耿昇译,新疆人民出出版社,2006。 准噶尔汗国史,兹拉特金著,马曼丽译,商务印书馆。1980。 西域地名,冯承钧、陆峻岭,中华书局,1980。 中外史地考证,岑仲勉,中华书局,1962。 唐代丝绸之路与中亚历史地理研究,许序雅,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 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3卷本,另有早期多卷本),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1995-1999。中西交通史,方豪,齐鲁书社,1987。 丝绸之路史研究,长泽和俊著、钟美珠译,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 设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去年以来,在贵州电网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电网安全文化建设的倡导下,电建二公司把安全文化建设当作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结合南网安全生产“一号令”的规定,坚持突出以人为本,从安全生产的本质要素抓起,强化员工安全意识,规范员工作业行为,优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机制,举安全工作使命之旗,铸安全文化理念之魂,强安全行为规范之基,将安全文化植入安全管理之中。通过加强安全制度建设、人员培训、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等措施,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安全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因此,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把握好和处理好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的关系。

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制定措施、组织实施、购置设施、指挥协调、过程控制、总结评价等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主要通过制度的约束力强制职工“要我安全”。而安全文化则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企业共识的理念和精神支柱,主要通过职工自我的执行力主动意识“我要安全”。在约束力和执行力“两力”的作用下,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达到有机的统一。安全管理提炼了安全文化,丰富了安全文化的内容和理念,而安全文化又促进了安全管理,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关爱健康,以人为本”的安全氛围。 进行现代化的安全管理,需要正确的安全理念为指导。只有对安全理念有着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的安全管理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现代安全管理离不开如下安全理念文化: “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在思想认识上安全高于其他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安全权威大于其他部门;在资金安排上,安全重视程度重于其他工作所需的资金;在知识更新上,安全知识(规章制度)先于其他知识培训

安全文化发展的几个阶段

安全文化发展的几个阶段 除自然灾害等不可控的意外,发生的任何问题都源于人为错误。也正因为如此,人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在查除、防范潜在的安全问题方面都是十分有效的,这一点对安全有着积极的影响。既然个人承担着如此重要的安全责任,就要除遵守规定的程序外,还必须按照安全文化的规范来进行每一项工作。同样,与核安全有关的的所有单位和机构都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点,积极建立安全文化以便最大限度地借助人的积极性来防范人为错误并从中收益。 1.1 安全文化发展的几个阶段 关于各单位安全文化的建立情况并不完全一样,但基本反映了各单位认识理解并重视安全文化的程度,即如何认识人员行为和工作态度对安全的影响。无论单位情况如何,但都存在着一个需求即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优先进行某一项工作,而在一个核电厂恰恰可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即更好地组织、交流、分析、预测、防范、主人翁责任义务感、奉献精神等取得设计、建造、运行等的良好结果,并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最大程度地防止意外的发生。 当考虑安全文化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的现实,很显然所有从事核有关的组织目前都正在无一例外地认真对待并不断考虑如何提高和保持核设施的安全。但是如何正确理解“安全文化”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响应措施,却在不同的组织中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体现了不

同组织间不同的安全文化发展水平或阶段。通常地,根据不同组织在理解并接受人员行为和态度能影响安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表现,可将安全文化的发展和建立分成三个阶段。在下面所列的不同阶段的特征将为任何一个组织提供进行自我诊断的评价准则。通过识别当前和期望的状态,这些特征也可为任何一个组织安全文化提供指导。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随时表现出每个阶段所列特征的任意组合。 1.1.1 第一阶段——只以满足法规要求为基础的安全意识 在这一阶段,安全文化的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组织认为安全只是一个来自政府或管理部门的外部要求,而不认为是支持成功组织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人员行为和态度能影响安全知之甚少,并不愿更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安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纯技术问题,仅仅认为满足安全方面的法规标准就足够了。对于这样一个主要基于满足规定为安全目标的组织,具体表现如下特征: Ø 对问题根本没有提前预测,电厂只能在问题出现后被动地响应; Ø 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交流很少; Ø 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几乎处于半自治状态运作,在他们间很少有合作并共同讨论作出决定; Ø 各部门的决定都几乎是只围绕如何满足法规程序的要求; Ø 对待出差错的人员只简单地指责他们没按法规程序办事; Ø 各部门间的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各部门间互相牵制抵触;

旅游安全文化知识

旅游安全文化知识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旅游安全文化知识 老年人出行已经成为生活常态,有自行出行,也有处组织的春秋游等活动,为老提高老年朋友出行的安全意识,我们汇编了这套“旅游安全文化”材料,供老年朋友学习,望对老年朋友有所帮助。 一、安全“旅游”小宝典出行安全宝典出行前先考察清楚目的地的天气、饮食、住宿等各方面的情况,然后根据当地的情况准备出行要带的物品。但是不管怎样,衣物、食品、饮料以及其他生活用品一定要配备齐全,以备不时之需。在酒店:熟悉你的房间。仔细观察房间四周,看是否有潜在的危险,如地板上尖利的物体或突出的金属物。检查窗户或浴室的门是否牢固。还要确保灯和锁都运行正常。为了增加安全系数,随车要备好一些应急用品:水、毛毯、手电筒、绳索、打火机、轮胎替换工具、电话及充电器、急救箱等最好备齐,此外还要做好求助的准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你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帮助。 二、旅游衣食住行要领衣:出门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目的地的气候以备行装。如果是在国内旅游,南方和北方目前温差不大,带上平时穿的衣物就可以了。如果是出境游,则要因地而宜。目前出境游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就这一地区而言,一年四季无论何时去,夏装都是应时的,一般再备外套即可,最冷时加件薄毛衣也就可以了。东南亚线路中泰国最热,一月份穿得住夹克,其余月份着装基本和北京的七、八月份相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虽然纬度较近赤道,但因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比泰国稍稍凉爽一点。食:在外旅游要确保饮食均衡、健康。鸡蛋、大豆、扁豆及坚果都是不错的旅行食品。削皮的水果含有丰富的维他命,并且卫生也有保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吃些米饭和面包。若在热带旅行,则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分,排尿不顺或者尿液呈暗黄色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体内的水分不足。除此之外,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也十分必要,

黑龙江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课程 期末作业 姓名杨文杰学号1223001457039 学校松林电大成绩

黑龙江地域文化 黑龙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有沃野千里的松嫩平原;有气势磅礴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水域;有风景秀丽的镜泊湖、五大连池;还有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这些无不勾勒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45.46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六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振兴黑龙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分析黑土文化,发扬其积极方面、规避消极方面,使黑龙江在本次文化建设高潮中不落伍,且得到新的突破和跨越,服务于社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黑龙江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的地域文化历史造就了黑龙江人独特的文化性格,即"粗犷豪放的气质,质朴率真的品性,热情大方的特质,包容海涵的气度,幽默机敏的智慧"。但同时,黑龙江人也存在着知足常乐、小富即安、拒斥理性等经验式、人情式的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是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以人自身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总体性文化转型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努力建构新世纪黑龙江人新的形象工程,为龙江大地和黑土文化增添新的内涵。 黑土地域文化,我们特指黑龙江地域文化,因为黑龙江省以丰腴的黑土地而著称。黑土地域是东北地域文化----关东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特文化精神与鲜明文化风格的地域亚文化。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地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全面建设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仅“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有56个在东北,其中22个在黑龙江,另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上世纪5黑土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0年代末,10万官兵和5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队伍中来,后来的知青下乡、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这些来到黑龙江的人不但为黑龙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也给黑土地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通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以“闯关东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为代表的“爱国奋斗、艰苦创业,求实务实、开拓进取,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黑龙江精神,集中体现了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1、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一是为拯救中华民族愤然而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高度自觉性;二是众志成城、一致抗敌的空前广泛性;三是为了民族尊严而绝不苟且偷生的民族气节。2、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一是一往无前,百折不挠。二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3、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一是胸怀全局,为国分忧。二是淡泊名利,忘我工作。三是不计得失,勇于牺牲。4、

南亚和中亚 答案

第一部分南亚 一、地理位置 (一)纬度位置: 1、可用于定位的经线有70°E和90°E,纬线用10°N、20°N和30°N 2、南亚大部分在10°N~30°N之间 3、南亚: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 南亚次大陆: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所以又把南亚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它仅指大陆上的五个国家。(二)海陆位置:南亚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 二、范围 内陆国尼泊尔、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三、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特征 1、南亚的地形特征:主要有三大地形区,分别是 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略成弧形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以及高原两侧的东西高止山脉 2、南亚和东亚的地形特征比较: (1)东亚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有东部和西部两大地形区;西部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东部沿海以平原、丘陵为主 (2)南亚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坦荡,主要有三大地形区,北部以山地为主,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二)河流 2、主要河流:印度河:源出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流后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处形成巨大的恒河三角洲。 (三)气候 1、南亚地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热带占了大部分地区,主要有三种气候类型:(1)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雨季(6月——9月)和旱季(10月——次年5月),分布在南亚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南亚西北部,全年炎热干燥。 (3)高山气候:南亚北部(斯里兰卡岛南部和马尔代夫群岛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2、世界雨极在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成因是该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示范文本

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一切生活、生产 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保护 人类自身成为最重要的课题。实现安全的最根本的途径是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是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保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 如果做不好,势必会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近年来,我国安全事故频频发 生,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当今社会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安全管理的效能发挥,自然离不开管理的主体、对 象,其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 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其安全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管理的机制

和能接受的方法。人们愈来愈注意到,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不断推动安全文明生产,实现自主安全管理,保护职工在劳动中安全和健康的关键。 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其他管理,特别是生产过程管理和设备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安全管理又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某些经验化、理性化不断发展和优化的体现,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也属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范畴。企业安全文化的氛围和背景、或特定的安全文化人文环境,也会形成或造就企业特殊的安全管理模式。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还是执行(操作)层,他们对自己的安全的意识、态度、认知、信念、价值观,他们所具有的安全物质环境及各自具有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不

杜邦安全文化的四个发展阶段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的特性和态度的集中表现,这种集合所建立的就是安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在一个安全文化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中,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须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员工个人须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态度与行为;而企业自身须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管理以及对安全问题和事故的重要性有一种持续的评估,对其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表明,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达到。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描述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 这四个阶段可概括为:员工的安全行为处于①自然本能反应阶段;②依赖严格的监督;③独立自主管理;④互助团队管理。该模型的建立是基于杜邦历史安全伤害统计记录,以及在这过程中公司和员工在当时对安全认识的条件下曾作出的努力和具备的安全意识,是杜邦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化总结。该模型表明,只有当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处于过程中的第四阶段时,才有可能实现零伤害、零事故的目标。应用该模型,并结合模型阐述的企业和员工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可初步判断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所处的状态以及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根据杜邦的经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同阶段中企业和员工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可概括如下。 第一阶段自然本能反应 处在该阶段时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依靠人的本能——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反映是出于人的本能保护,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预防意识。 (2)以服从为目标——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主动自我保护和参与意识。

(安全生产)安全文化的八个要素

安全文化的八个要素 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安全监管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对促进职工安全素质和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提高非常必要,意义十分重大。 一、树立安全理念。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内容丰富广泛。首先,安全生产保护的直接对象是人,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前提也是人的安全,所以,第一安全理念非“安全发展、以人为本”莫属,我们必须从“保障生命,安全发展,保障人权,关爱生命”的高度来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建立在职工安全健康的基础之上,关心爱护每一位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其次,安全生产重在预防,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者,特别是法人代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要优先安排,做到措施有效、资金到位,从根本上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真正树立起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再次,安全生产是保护人的生命的事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无价,责任重大。我们要具有安全生产无小事的思想,事事人人、人人事事想安全、抓安全、管安全、保安全,真正树立起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最后,安全是责任、安全是效益、安全是成绩、安全是生命……安全如坐针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二、意识安全理念。没有源头,没有终结,也没有固定的形式,关键在于人们的意念,它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中,若流于形式,再完

美、华丽的安全理念也只是一些华言巧语……安全生产信息交流主要以服务企业安全为宗旨,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全面广泛。我们要借助各专业、各领域专家、各媒体的优势,加强安全生产信息交流,营造安全生产浓厚的社会氛围,帮助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自律机制和规范的自我管理行为。 三、创造安全环境。安全生产是一个全方位复杂的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即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物、设备、卫生等各类作业环境,无论哪一方面出现漏洞都会产生事故隐患,甚至酿成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工作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方位跟踪,警钟长鸣,才能确保各系统的安全。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不断改进工艺条件和作业环境,加强对多变环境中不安全因素的风险识别和预测,提高防范风险、防范事故的能力,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各因素间的最佳匹配,给职工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作业环境,实现本质安全,促进安全生产。 四、规范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石,只有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安全。安全生产从企业的内部看,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过程。一项有效管理过程的实施,是靠科学的管理制度的付诸实施才能以实现的,“没有规矩,何成方圆。”所以,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备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操作规

中亚史刚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萨法尔:波斯萨法尔王朝创建者。原为铜匠,曾参加由亡命者组成的军事组织,兼事抢劫,聚集一支武装力量。后被锡吉斯坦总督利用镇压该地区的派暴动,后被任为驻军司令,据有锡吉斯坦全境。867年,自称埃米尔,创建萨法尔王朝。 他派使臣到巴格达,向阿拔斯王朝哈里称臣纳贡。阿拔斯王朝哈里发为阻止萨法尔西进,将巴尔赫、吐火罗斯坦、信德诸省作为采邑封给他。他曾派部将攻占喀布尔,将伊斯兰教传到阿富汗。876年萨法尔向巴格达进军,被阿拔斯王朝击败,退至巴比伦尼亚边界。王朝继承人沦为萨曼王朝的附庸。 2、加齐:在中亚农业地区,为防卫游牧民族的侵扰,曾建立起一支志愿武装,称为“加齐”,意为捍卫信仰的宗教战士。 3、桃花石汗(二汗):喀喇汗王朝分裂后的西支汗易卜拉欣曾使用桃花石汗,即中国的汗和“东方和中国之王”的称号。 4、伊克塔制度:中亚地区萨曼王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制度,即把土地分给汗室成员和官吏,以土地上的赋税充作俸禄,但以后这种份地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 5、卡特万草原会战(二战):1141年,塞尔柱克王朝军队与西辽军队在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草原激战,结果桑贾尔惨败,妻子亦被俘。从此,塞尔柱克王朝的势力被逐出河中,西辽占领河中,西部喀喇汗朝亦成为西辽的附庸。 6、菊尔汗(二汗):西辽最高统治者的突厥语称号,西辽建立者耶律大石曾被称为菊尔汗,意为众汗之汗或普天下的、英雄的、光荣的汗。 7、怛逻斯战役(二战):751年因高仙芝征讨石国而触发了唐与阿拉伯军的怛逻斯大战,唐军大败。自此,唐失去威慑中亚的军事力量,在河中地区的影响进一步削弱。 8、月即别人(一人):14世纪初,金帐汗国分为西部的蓝帐和东部的白帐。1380年,脱脱迷失攻占金帐汗国都城萨莱,自称为金帐汗;昔班后裔则乘机占有白帐汗国之地。此时,白帐汗国境内的居民主要由突厥、蒙古等所属的不同部族组成,突厥语已成为白帐汗国居民的通用语言,他们被称为“月即别”人。 9、异密:又称艾米尔,是中亚地区掌管政治权力或军事权力的部落首领。 蒙古及元代中亚头衔之一。本意为“侍卫”、“随从”等。异密,又译“艾米尔”。其词来源于阿拉伯语,原意为“受命的人”、“掌权者”,伊斯兰教国家对上层统治者、王公、军事长官的称号。原为阿拉伯统帅的称谓,现为某些君主世袭制国家元首的称谓。其意义比较笼统和广泛:从其军事统帅意译为总督;亦从其功能意译为国王、酋长、头人、头目、首领、长官等;亦见有人以其作为贵族最高爵位之功能意译为亲王、大公等等。与苏丹职称相似。 10玉兹(三玉兹):突厥语,意为“部分”或“方面”。是哈萨克汗国分裂后的三部的名字。 是哈萨克汗国时期部落联盟制度与地区行政管辖相结合的一种统治方式 玉兹,哈萨克语地区之意,16世纪初哈萨克汗国分大、中、小三个玉兹,大玉兹称右部,中玉兹称左部,小玉兹称西部。每个“玉兹”又包括若干部落,三个玉兹有三个小可汗,上面有大可汗。这三个部落基本在历史上是独立发展的,根据中亚史纲研究,中小玉兹联系比较紧密,历史上关系较好,大玉兹则比较独立。 1723年,大玉兹和中玉兹向准噶尔汗国投降,小玉兹汗(贾尼别克汗后裔)西逃,向沙俄递交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

编号:SM-ZD-69654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管理产生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的实践中,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人类共同劳动、生存的需要。管理是生产力的基本组织成分之一,即其自然属性;它又是一定的生产关系,即其社会属性。企业是现代经济的细胞和基本单位,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通过某种机制和方法进行管理,方能达到预期的效能目标。管理离不开文化,也可以说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管理的进步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当今正在我国盛行的企业文化管理,使企业文化成为职工的精神、信念和行为准则,是新时代企业管理的新特点,是企业更加重视职工、重视激励人的精神的一种文化现象。 安全管理的效能发挥,自然离不开管理的主体、对象,其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其安全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管理的机制和能接受的方法。人们愈来愈注意到,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是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311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 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 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

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3743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示 范文本

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示范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安全文化的涵义 安全文化体现为人类群体生活及生产中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合,这一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人类在从事生活及生产活动中“安全第一”。 2、安全文化的分类 安全文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归纳和分类,例如,从其功能上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生活安全文化、体育安全文化、科研安全文化、生产安全文化等,而每一类又可以作出更详细的划分,譬如生产安全文化又可以分为采矿安全文化、化工安全文化、核

安全文化等。 这里从安全文化建设工程的角度将安全文化分为基础安全文化与专业安全文化两大类。 基础安全文化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普遍具备的,也可以称为社会安全文化,它主要是指人类生活过程中应具备的安全文化知识与技能,包括起居安全、煤气安全、电器安全、交通安全、防火灭火等各个方面安全知识、避免事故的行为方式和事故中逃生与救援方法等。 专业安全文化是指各种技术专业中的安全文化,各种专业活动多是以企业的组织形式进行,因此也可以称为企业安全文化。在不同的专门技术、不同的研究领域中有着不同的技术装备、工艺方法、作业环境及操作技艺,因此各专业有着不同的安全科学知识、安全工程技术及安全管理方法。

2020年电大考试地域文化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课程综合练习 一、多选题 1、黑龙江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现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居全国之首的有()。 A、森林覆盖率 B、木材蓄积量 C、木材产量 D、矿产资源 2、漫长历史传承中,黑龙江流域养育了为数众多的古代民族,这些民族分为三个族系,即()。 A、匈奴、鲜卑、柔然、敕勒 B、东胡族系的乌桓、鲜卑、契丹、蒙古 C、束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 D、濊貊族系的夫馀、高句丽 3、在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中,高峰是()。 A、渤海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金源文化 D、龙口文化 4、中原文化进入黑龙江主要是通过历代()。 A、移民 B、流民 C、士大夫 D、士兵 5、“闯关东”文化的影响()。 A、“闯关东”铸就了黑龙江人独有的性格特征 B、“闯关东”带来了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 C、“闯关东”丰富了黑土文化的内涵 D、“闯关东”促进了东北方言的形成 6、黑土文化的特征是()。 A、黑土文化的厚重性 B、黑土文化的包容性 C、黑土文化的多元性 D、黑土文化的边缘性 7、黑土文化的包容性突出体现在()。

A、北大荒是“流人”、“右派”的安身地 B、北大荒是“知识青年”的第二故乡 C、善待犹太人是人道主义的光辉记录 D、接纳“日本遗孤”是博大胸怀的展现 8、黑土文化的多元性除城市建筑的多元,还表现在()。 A、宗教信仰的多元 B、文化消遣的多元 C、风俗习惯的多元 D、方言词汇的多元 9、黑土文化的边缘性表现在()。 A、黑龙江历史文化的边缘性 B、黑龙江近代文化的边缘性 C、黑龙江当代文化的边缘性 D、黑龙江原住民文化的边缘性 10、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A、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B、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C、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D、和谐友爱的团队精神 11、黑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A、黑土文化对文明起源的贡献 B、黑土文化对观念制度的贡献 C、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 D、黑土文化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12、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的价值核心是()。 A、“崇武” B、“尚勇” C、“伦理” D、“道德” 13、渤海国教育分为以下几种()。 A、国学 B、地方官学 C、乡学 D、私学 14、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 A、三陵坟二号墓 B、茂陵公墓 C、贞惠公主墓 D、贞孝公主墓

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概述(通用版)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概述(通用 版)

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概述(通用版)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管理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实践之中,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人类共同劳动、生存的需要。管理是生产力的基本组织成分之一,即自然属性;它又是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内容,即社会属性。企业是现代社会整体经济的细胞和基本单位,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通过某种机制和方法进行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和阶段性目标。管理的全部内容都是与之有关的文化的沉淀,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管理的进步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发展,所以管理本属于文化的范畴。当今企业文化盛行,有人称其为管理文化,虽不准确,但在企业文化的作用下,能形成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的精神、信念得到升华,并以此为基础,产生大家公允的愿意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这是新时代企业管理的新特点,是企业经营者超越产品生产的综合素质的展示,是员工在人权和人格得到双重尊重的前提下,精神受到良性激励的一种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

最新安全文化知识复习题

安全文化知识复习题

安全文化知识复习题 1、容易引发事故的八种心态是什么? 习惯心理、侥幸心理、捷径心理、屈从心理、摆脱心理、逞能心理、恐慌心理、逆反心理。 2、什么是习惯心理? 由于习惯了、看惯了、做惯了而麻痹大意,认为自己有经验,或者认为作业太简单,因而对危险视而不见。 3、习惯心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作业者往往心不在焉,凭经验、印象、习惯进行操作,当突然出现问题时,往往惊慌失措、手忙脚乱,造成事故。 4、侥幸心理的含义是什么? 凡是知道操作行为有一定危险,但仍然冒险操作的人,都是存有侥幸心理的。 5 什么是捷径心理? 走捷径,“抄近道”,比喻使用简便、速成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6、捷径心理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常见的是“追产量、追任务、忽视安全”,不愿受安全规程的制约,简化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或违反操作规程,结果往往导致事故发生。 7、什么是屈从心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2

屈从,就是屈服于压力,违心地服从。在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身上都有存在。现场管理人员屈从于上级领导重产量、重效益的压力,往往违章指挥,而工人又屈从他的旨意而违章作业。 8、什么是摆脱心理? 摆脱,指脱离牵制、束缚、困难的环境。井下黑暗、潮湿,作业环境复杂,水、火、瓦斯、顶板、煤尘时时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心理压抑,急于摆脱这种环境,成为井下工人鲜明而强烈的心理特征。 9、摆脱心理的特征主要是什么? 多年形成的井下干活着急、粗拉、凑合、应付、图省事、走捷径等行为习惯,以及抓车、抢罐等违章行为无一不反应了这种急于摆脱的厌倦情绪和心理特征。 10、什么是逞能心理? 逞能,显示自己能干,争强好胜,经常以漠视安全为代价换取逞能好强心理的满足。结果却事与愿违,酿成事故。 11、逞能心理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一些青工情绪暴躁、自制能力弱,他们会在逞能好强心理的驱使下,头脑发热,干出一些冒险的、愚蠢的事情,使一些本来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了。 12、什么是恐慌心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2

地域文化作业

总分:()学号姓名专业(专[ ]本[ ]) 《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一得分: 一、填空题 1、黑龙江省事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位。 2、黑龙江省资源丰富,()、()和()均居中国之首。 3、黑龙江省现拥有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处,其中()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4、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已探明矿产资源131种,其中()、()等资源位居中国第一。 5、在黑龙江斑斓多彩的历史中,()与()是两座高峰。 6、2011年11月,赫哲族()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拓跋鲜卑所建立的()连接着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8、()是鲜卑祖先所采取的住所形式。位属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的()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 9、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归向其()、()的价值核心,这与其对祖先的崇拜情结并不矛盾。 10、鲜卑民族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将族外婚固定下来,严格奉行()的原则。 11、作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是一个相当封建化的民族,这与其自建立至繁荣,始终与中原唐朝保持着良好的臣属关系息息相关。 12、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三座,分别是()、 ()、()。 13、()堪称渤海国的国教,而道教在一定地区也有所流行,()则是渤海国边远地区群众的民间信仰。 14、渤海国的文学形式主要有()和()。 15、目前,记录女真文字的资料主要有()、()、()。 二、简答题 1、流人文化的影响。 2、军垦文化的影响。 3、知青文化的影响。 4、简述俄罗斯文化对黑龙江文化影响的表现。

中亚综合题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填出图中代码代表的国家或湖泊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湖泊)。 (2)图中B国的农业类型以________农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经济作物是________。 (3)据报道,1960年以来,图中湖泊的面积、水量、水面高度均在减少,而湖水盐度开始接近海水盐度,原始有机体几近死亡。试说明其原因。 (4)为减缓D湖生态恶化、水量减少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图中湖泊的轮廓,判读出D为咸海,该区域为中亚。中亚深居内陆,大部分为温带沙漠、温带草原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发展灌溉农业,小麦、棉花和畜产品丰富。由于灌溉用水,工业生活用水,加上蒸发强烈而降水少,流入咸海的阿姆河等河流水量减少,咸海面积缩小。 答案:(1)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咸海 (2)灌溉小麦棉花 (3)①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功能下降;②河流沿岸农业灌溉用水量及工业、生活用水量大; ③该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水位下降。 (4)①加强国际合作,合理调配流域内水资源,开展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合理利用各种用水②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③发展节水灌溉技术④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⑤跨流域调水⑥适当缩减种植规模⑦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⑧合理控制人口容量⑨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中亚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棉区之一,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每年出口棉花70万吨。 材料二中亚棉花分布图(图甲) 材料三中国某跨国集团计划在中亚建设棉纺工厂。其规划如图乙。 (1)简述中亚发展棉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 (2)利用图乙中棉花生产示意图及所学的知识,说明棉花种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