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习题库

流行病学》习题库
流行病学》习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C.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D.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二、多项选择题

1. 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

B. 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

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

C. 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D. 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

E.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

三、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四、简答题

1. 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 发病率

B. 发病专率

C. 罹患率

D. 时点患病率

E. 期间患病率

2.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那些指

标最合适?

A. 死亡率

B. 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E. 罹患率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那些疾病常用病死率

A. 关节炎

B. 消化道溃疡

C. 流行性出血热

D. 结核病

E. 心肌梗死

三、名词解释

1. PYLL

2. 爆发

四、简答题

1. 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那些因素?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 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A. 个案调查

B. 典型调查

C. 现况研究

D. 生态学研究

E. 爆发调查

2. 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

发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者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

癌的危险因素。此结论是

A. 正确

B. 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

C. 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

D. 不正确,因为本研究无法确定暴露与发病的时间关系

E. 不正确,因为没有作显著性检验

二、多项选择题

1. 有关筛选试验,以下那些说法不正确:

A. 为了发现罕见的疾病

B. 危害人群健康的严重疾病

C. 发现疾病后,有确实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

D. 发现疾病后,尚无有效诊治手段和措施

E. 筛检阳性者就应立即治疗

三、名词解释

1. 普查

2. 生态学研究

四、简答题

1. 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有那些?如何防止?

第四章筛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某社区开展的糖尿病普查中,有75%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实验阳性,试问该值反应的是空腹血糖试验的

A 灵敏度

B 特异度

C 假阳性率

D 真阴性率

E一致性

2、为了提高某筛检试验的阳性预测值,可采用

A 增加筛检的次数

B 增加筛检的人数

C 选择高危人群

D 对筛检阳性者进行更仔细的诊断

E 与其他试验方法联合使用

二、多项选择题

1、采用两项筛检试验串联使用,可以使哪些指标增加

A 灵敏度增加

B 特异度增加

C 阳性似然比增加

D 阳性预测值增加

E阴性预测值增加

三、名词解释

1. 特异度

2. 领先时间偏移

四、简答题

1.在实施一项筛检项目时,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第五章队列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 为确定一种新发明的避孕药是否增加了中风的危险,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选取生育年

龄的一个随机样本,发现9920名妇女适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0名定期使用该种避孕药,其他人不用。对整个样本人群随访10年,结果如下(表5-1):

表5-1 避孕药与中风关系的队列研究

中风病例未中风者合计服避孕药者10 990 1000

未服避孕药者10 8910 8920

合计20 9900 9920

由上表资料能得出哪些结论?(找出最佳答案)

A. 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的危险,因为使用该药的人中有1%发生中风,而未使用

该药的人中有0.1%(10/8920)发生中风。

B. 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危险,因为中风病例中有50%(10/20)使用了该药,50%

未使用该药。

C. 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危险,因为虽然使用该药的人中1%确实发生了中风,但使

用该药的人中尚有99%(990/1000)并未发生中风。

D. 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危险。下述事实表明了这种危险的程度;中风病例中50%

(10/20)使用该药,而未中风病例中10%(990/9900)使用该药。

E.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2. 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

A. 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 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

为另一组

C. 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

另一组

D. 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两组

E. 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

二、多项选择题

1. 队列研究的缺点包括:

A. 资料靠回忆提供,可能存在偏倚。

B. 观察时间长,费用高。

C. 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

D. 不适用于多因素疾病研究。

E. 准备工作复杂,设计要求高。

三、名词解释

1. 相对危险度

2. 标化死亡比SMR

四、简答题

1. 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难以避免的一种偏倚,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为了将失

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如下(表6-1),其OR值为

表6-1 某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

病例对照合计暴露18 12 30

非暴露13 19 32

合计31 31 62

A. 3.21

B. 2.33

C. 2.19

D. 0.5

E. 1.6

2. 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χ2=12.36,P<0.05,OR=

3.3,正确的结

论为

A. 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 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 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 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

E. 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二、多项选择题

1. 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

A. 选择性偏倚

B. 信息偏倚

C. 错误分类偏倚

D. 混杂偏倚

E. 回忆偏倚

三、名词解释

1. 匹配过头

2. 比值比

四、简答题

1. 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了病例和对照有关饮食,吸烟和饮酒习惯的情况。这些因

素被怀疑在该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病例为某特定人群中一年内出现的该病全部病例,若对照从该年内出现的其他严重疾患的病人中而不是该特定人群的健康者中选择,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第七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项试验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A. 研究对象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象人群并随机化分组

B. 有平行可比的对照组

C. 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

D. 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

E. 前瞻性研究,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

2. 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键的指标是

A. 安全性

B. 种后反应率

C. 临床表现

D. 保护率

E. 抗体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

1. 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示

A. 感染率

B. 治愈率

C. 病死率

D. 保护率

E. 发病率

三、名词解释

1.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

2.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s)

四、简答题

1. 流行病学实验和队列研究有何异同点?

第八章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水平的变异不肯能来源于以下哪个方面

A.个体真值随时间改变

B.仪器标度或精密度差

C.抽样方式误差

D.环境因素改变

E.测量者记录误差

2.暴露与疾病由于有共同的原因而产生的关联是

A.偶然关联

B.继发关联

C.间接因果关联

D.直接因果关联

E.统计学关联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混杂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混杂因素是观察结局效应的危险或者保护因素

B混杂因素存在时一定干扰研究的真实性

C混杂因素的效应可以通过配比、随机化、限制等方法消除

D 混杂因素是判断是否存在混杂偏倚的唯一标准

E 混杂因数可以通过增大样本量控制

三、名词解释

1.效度

2.混杂偏倚

四、简答题

1.简述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

第九章病因及其推断

一、单项选择题

1. 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

A. 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

B. 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 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

D. 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E. 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

2. 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成立,则

A. 假设可能成立

B. 假设必定成立

C. 假设尚不能成立

D. 假设本身难以推论

E. 假设尚待更多证据

二、多项选择题

1. Mill准则包括

A. 求同法

B. 类推法

C. 求异法

D. 共变法

E. 排除法

三、名词解释

1. 危险因素(risk factor)

2. 病因链(cause chain)

四、简答题

1. 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

第十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取决于疾病的

A. 传染期

B. 恢复期

C. 临床症状期

D. 潜伏期

E. 发病期

2.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

A.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B. 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

C. 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的增加

D. 新生儿在人群比例的增加

E. 免疫人口的迁入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疫苗为我国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疫苗:

A. 麻疹疫苗

B. 白百破混合制剂

C. 脊髓灰质炎疫苗

D. 乙肝疫苗

E. 卡介苗

三、名词解释

1. 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

2. 冷链(cold chain)

四、简答题

1. 试述计划免疫在传染病预防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十一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常见的职业肿瘤是

A肝癌和膀胱癌

B 口腔癌和大肠癌

C 胃癌和肝癌

D 宫颈癌和乳腺癌

E前列腺癌和睾丸癌

2. 富裕型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是

A超重或肥胖

B高钠盐摄入

C饮酒

D体力活动不足

E心理社会应激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发病率呈上升的心血管疾病包括

A高血压

B冠心病

C肺心病

D脑梗死

E风心病

三、名词解释

心血管疾病

四、简答题

简述何为糖耐量受损。

第十二章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措施中哪个属于一级预防

A. 健康检查

B. 遗传咨询

C. 产前检查

D. 康复治疗

E. 筛检

2. 下列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A. 保健服务

B. 婚前检查

C. 产前检查

D. 预防性卫生监督

E. 经常性卫生监督

二、多项选择题

1. 用筛检来开展二级预防的疾病,应该具备的条件包括

A 发病率或死亡率高

B 病死率或复发率高

C 具备亚临床期的检测方法

D 发现的病人能够得到治疗

E 具备有效的治疗方法

三、名词解释

1. 高危策略(high risk strategy)

2. 被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

四、简答题

1. 试述疾病三级预防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十三章分子流行病学

一、单项选择题

1.生物标志的类型主要包括

A 暴露标志、免疫标志、效应标志

B 免疫标志、易感性标志、暴露标志

C 暴露标志、病理标志、易感性标志

D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E效应标志、免疫标志、易感性标志

2. 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选择偏倚除样本选择偏倚外,还可能出现

A 检测偏倚

B 标本采集偏倚

C 标本储存偏倚

D 混杂偏倚

E信息偏倚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属于分子生物标志

A 突变的DNA

B 功能变异的蛋白质

C基因异常表达

D 头发中某微量元素含量较高

E尿液中钙离子浓度升高

三、名词解释

1.分子流行病学

2.生物标本库

四、简答题

1.简述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和特点。

第十四章病毒性肝炎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病毒性肝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B乙肝和丙肝传播途径类似

C HBV和HDV易发生联合感染

D HEV经水传播不易实现

E通过主动和被动免疫可降低乙肝的母婴传播的概率

2. 关于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预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乙肝疫苗保护率高

B 丙肝疫苗效果较好

C乙肝疫苗的应用有助于降低丁型肝炎的发病率

D人免疫球蛋白可用于甲肝病毒暴露后应急预防

E HBIG可以提供迅速的,特异性的被动免疫预防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为肝炎病毒的中和抗体

A 抗-HBs

B 抗-HA V

C抗-HDV

D抗-HCV

E抗-HEV

三、名词解释

1. HBsAg

2. HBV/HDV重叠感染

四、简答题

1. 简述乙型肝炎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第十五章艾滋病流行病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

A 发热

B 咽痛

C 淋巴结肿大

D 口腔真菌感染

E 皮疹

2. 艾滋病人体体液含有大量病毒,具有很强传染性的是

A血液

B尿液

C泪液

D汗液

E唾液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哪类人群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无偿献血人员

E以上都是

三、名词解释

1. 性传播疾病

2. 艾滋病

四、简答题

1. 性传播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第十六章伤害流行病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指标是目前评价疾病负担的最佳指标

A 伤残调整寿命年

B伤害死亡率

C伤害发生率

D 潜在减寿年数

E粗死亡率

2.为预防伤害,美国一些州规定为儿童设置特殊座,属于

A 工程干预

B 经济干预

C 强制干预

D 法律干预

E 行政干预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面哪项不属于预防策略中的主动干预

A 在车辆设计中改善刹车

B 安全气囊的使用

C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D父母把有危害的药品锁到对儿童安全的地方

E戴头盔

三、名词解释

1. 伤害流行病学

2. 伤害

四、简答题

1. 试述伤害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第十七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A 火山爆发

B 疟疾

C 食物中毒

D 流行性乙型脑炎

E飞机失事

2. 分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属于爆发调查程序中的

A 爆发的核实

B准备和组织

C现场调查

D资料整理

E确认爆发终止

二、多项选择题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措施一般为

A处置病员

B公共卫生管理

C稳定群众情绪

D 寻求援助

E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平息后的工作

三、名词解释

1. 疾病暴发

2. 自然灾害

四、简答题

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措施或原则。

第十八章循证医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哪类研究的证据可以直接用于医学实践

A人群应用性研究

B分子生物学研究

C 动物实验

D药物作用的离体研究

E转化性研究

2关于循证医学的实质,以下哪种说法最为恰当

A循证医学就是进行系统综述和临床试验

B循证医学就是临床流行病学

C循证医学就是基于证据进行实践

D循证医学就是检索和评估文献

E以上所有选项

3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研究证据的外推性

A证据的方法学质量

B研究中病人的特征及其依从性

C研究的诊断和治疗条件及水平

D不同研究之间结果的一致性

E以上所有因素

三、名词解释

循证医学

证据分级

四、简答题

简述循证医学中证据的含义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 E、单个具体病人 2.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 B、只和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 C、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D、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 3.有关临床流行病学的不正确说法是() A、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 B、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C、不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 D、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学 E、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4.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特色不包括() 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B、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D、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 E、研究特定人群中的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的结果去解决健康问题 5.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进行。(多选) A、研究的真实性 B、临床的重要性 C、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D、研究课题的新颖性 E、研究课题的创新性 1.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是错的?() A. 设立对照 B.随机分组 C.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 D.要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 E.要有足够的样本数 2.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样本量 B.消除抽样误差

C.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D.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E. 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3.关于分层随机分组正确的是() A.根据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特征作为分层因素 B.根据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进行分层 C.根据可能影响研究者判定临床结局的因素作为分层因素 D.只能设置一个分层因素 E. 分层后,同一层的对象全部进入同一个组别 4.关于对照的处理方式,下述正确的是() A.空白对照等于不设对照 B.空白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C.安慰剂对照的效果与空白对照相同 D.安慰剂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E. 有效对照是最常用的对照方式 5.在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分组时,常用的随机化方法有: A.简单随机法 B.分层随机法 C.区组随机法 D.系统随机法 E.非随机化分配 6.采用随机化分配的主要优点是 A.保证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B.保证试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 C.提高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D.可以避免来自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干扰 E.为盲法评价打下基础 1.关于样本含量的描述,错误的说法是() A、临床研究中,应选择最适的样本含量 B、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C、纳入全部病例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完整、无一遗漏结果,但可能出现系统误差 D、以全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不存在抽样误差 E、在估计样本含量的基础上,还要审视它对总体的代表性 2.导致检出症候偏倚的原因不可能是() A、同一症侯可为不同的疾病所致 B、不同疾病也会有相同的症侯重叠出现 C、症侯轻微或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不一定到医院就诊 D、从医院内选择的研究对象 E、以普查、筛查或疾病监测所发现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流行病学试题试题库完整.doc

1、病例对照研究是根据是否患病分组.而队列研究是根据是否暴露分组。 2、流行病学中的“暴露”是指曾经接触过某个因素或处于某种状态.或具备某种特征。 3、匹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混杂因素 .个体匹配一般不超过 4 。 4、现况调查所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 5、影响预测值的因素有灵敏度、特异度、患病率。 6、RR值是指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性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7、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共同点是前瞻性研究.设立对照.验证假设。 8、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有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9、移民流行病学可以探索疾病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谁大的一种研究 方法。 10、在描述性研究中.一般无须特设对照 .其研究资料的主要分析指标是患病率。 11、流行病学所说的偏倚一般可归纳为:信息偏倚、选择偏倚、混杂偏倚。 12、疾病的人群分布中最重要的因素年龄.几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都与此变量有关。 13、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病例时较理想的病例类型是新发病例。 14、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进行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衡性检验的目的是减少混杂因素。 15、进行推断性统计所计算的RR值远小于1.表明暴露与疾病之间呈负相关。 16、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病因、宿主和环境。 17、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现患率和精确度。

18、时点患病率中的“时点”一词.在理论上时无长度。但实际上在现场调查 时要尽可 能的缩短调查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仍认为是时点患病率。 19、目前.用于流行病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软件种类繁多.请列出三种权威的应用较多的软件 SAS 、 SPSS 、 STATA 。 20、描述疾病分布,其资料来源分为普查、抽样调查 . 名词解释答案 1、危险行为:指一种已经证明会增加人们患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或有损健康的行为。 2、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3、流行:是疾病流行强度的一种表达方式.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水平。 4、大流行:当疾病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且跨越国界、州界时。 5、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6、虚假关联:可以看作是人为的、偶然的、假二次的或由于几率、偏倚或未能控制其他变量而引起的所有非因果关联。(该名词现已罕用。) 7、生态趋势研究:指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了解其变动趋势。 8、生态学研究:比较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他们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了解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有无异同点.从而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的线索。 9、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流行病学》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E 2.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三、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四、简答题 1. 答: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 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 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

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的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 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 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B 二、多项选择题 1. CDE 三、名词解释 1. 潜在减寿年数: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是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流行病学考研试题库

流行病学考研试题库 流行病学试题题库 1. 在临床工作中,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 A. 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B(筛检某种疾病的病人 C(对诊断试验或方法进行评价 D(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 E(A十B十C十D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A(统计分析 B(对比分析 C(普查 D(抽样调查 E(人群筛查 3(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4(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 A(病例对照研究 B(临床试验

C(队列研究 D(回顾性队列研究 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5(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提供诊断依据 D(不涉及药物治疗 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盲法 E(统计学检验 7.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8(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 9(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 B(干预试验 C(人群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防治实验研究 10(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 B(罹患率 C(患病率 D(期间患病率 E(时点患病率 11(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D(诊断标准的变化 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 12.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E. 存活时间长短 13.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用的疾病的频率测量指标是: A(发病率

流行病学试题(1)及答案

全科医生培训流行病学试题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2、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以上均不对 3、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4、表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宜用下列哪种指标: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5、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 断其流行强度: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以上均不对 6、下列哪一种传染病一般呈严格的季节性: A、虫媒传染病 B、寄生虫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肠道传染病 E、血液传染病 7、下列哪种因素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A、新生儿增加 B、获得性免疫力自然减退 C、易感人口迁入 D、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E、以上均不对 8、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 B、年龄、季节、职业分布 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 D、地区、季节、职业分布 E、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9、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子应为: A. 麻疹易感儿数 B. 麻疹患儿数 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10~12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人数为50人,该社区年内共出生100人。 A、0.560/00 B、1.660/00 C、0.330/00 D、1.110/00 E、33.33% 10、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 11、该社区人口出生率为: 12、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13、不属于预防性消毒的方法是: A、饮水加氯消毒 B、食具煮沸消毒 C、痢疾患者每次所排粪便消毒 D、生活用水消毒 E、常规空气消毒 14、我国卫生部规定儿童应接种的四种生物制品是: A、卡介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B、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C、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 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 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变态反应 D.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 继发感染 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 血涂片 B. 血培养 C. 骨髓培养 D. 骨髓涂片 E.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A. 3小时和6小时 B. 6小时和12小时 C. 12小时和24小时 D. 24小时和48小时 E. 48小时和72小时 12.下列水痘病人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 加强皮肤护理 B. 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C. 对症治疗 D. 皮疹广泛时加用激素 E. 疱疹破溃处可涂2%龙胆紫及抗生素软膏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 A. 强制管理传染病 B. 严格管理传染病 C. 监测管理传染病 D. 限期控制的传染病 E. 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 14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 内毒素 B. 外毒素 C. 肠毒素 D. 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 神经毒素 15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 A. 内毒素所致DIC B. 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损害 C. 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

流行病学考研精选30道问答题

流行病学考研精选30道问答题(均为历界真题) 1、什么是疾病的分布?为什么说疾病的分布对探讨病因及制定防制对策与措施有重要意义? 2、请写出计算续发率的公式,计算续发率时应注意什么?续发率 分析在流行病学上有何意义? 3、以高血压为例,试述什么是疾病的三级预防。? 4、病例对照研究中如何选择病例和对照? 5、回顾性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 6、简述偏倚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7、配比方法在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应用有何不同。 8、病毒性肝炎的分类与其传播途径的特点 9、某研究发现,乳腺癌病人中有80%的结过婚。该研究者据此认 为,结婚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请问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10、调查研究时,如何控制/减少系统误差? 1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局限性 12、举例说明流行病学因果关系推断的原则。 13、简述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 14、请比较前瞻性队列研究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异同。 15、评价筛检方法优劣的主要指标有哪些,说明指标间的相互关 系?评价一项筛检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16、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有何不同? 17、简述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18、研究某降压药的降压效果,试验组口服此降压药,对照组不服 用,已知年龄是混杂因素,请问该作何种设计? 19、论述疾病监测与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的关系。 20、简述病因推断标准、研究设计与防治效应标准,两者间区别? 21、某研究者认为糖摄入量过多与性功能低下有关,研究者选择了 90名健康男性,按糖摄入量多少随机分为两组,随访10年后,进行两组性功能低下等结局调查,糖摄入量多者发生频率高于摄入量多者,得出结论糖摄入与性功能低下有关? (1)该研究类型? (2)结果是否可靠?有何偏倚? 22、某肿瘤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环境中芳香族化合物暴露人群 DNA有损伤,试用分子流行病进行研究? 23、试述乙型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有人进行肥胖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首次因心绞痛而入院后按当前最好标准确诊的冠心病病人200例。选取同一医院同期入院,且年龄范围相同,性别比例相同确诊无冠心病的糖尿病病人200例作为对照。在200例冠心病病人中按身高体重指数(BMI)>=25kg/m2者诊断为肥胖的120例;在对照中按同一标准肥胖者100例。问题: (1)请将该研究结果整理成标准四格表资料。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临床流行病学》题目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临床流行病学》题目分值分布: 名解:6x2.5=15 选择:2X15=30 问答:3x5=15 计算:4X10=40 名解: Relative risk RCT 疾病爆发 抽样调查 患病率 求异法 问答题: 1、什么是病因以及慢性疾病中病因的判断标准 2、配比的概念、类型、作用 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一般病例对照研究的不同点 计算题: 1、计算RR、AR、AR%、PAR、PAR%,以及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 2、计算灵敏度Se、特异度Sp、约登指数、漏诊率、误诊率,如何提高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临床上如何提高阳性预测值。 3、给一个案例分析,让你分析会出现什么错误,以及如何修正该错误 4、一个表格,里面有65例肝癌和HBV感染(+、-),让你找出对应的例数,画表,计算塔方值、OR值,并说明有什么意义~~ 名词解释: 发病率 三间分布 随机对照实验 疾病的爆发

偏倚 队列研究 问答题: 1、临床科研研究原则?(不太确定了) 2、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研究方法比较 3、给一个表格 有问要用什么方法研究,对照选择的原则,问暴露因素和腹泻的关系 4、一个疾病怀疑为病因A,要求设计一个研究方法! 记得最后一题是30 多分的大题吧,一个研究,问你是什么类型的,你觉得应该选什么类型的 为什么 让你设计好象是科研设计里考到的 计算有道配比的,还有是什么真实值之类的,呵呵,不知道有没有写错这个概念名称 是非题里面 有个怎么算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之类的一个表格,四个小题,让判断它的算法是不是对的 另外有些RR啊,OR啊之类的 是非选择考了就忘记了 大题: 1.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原理和特点的联系和区别 2.要研究喝咖啡和膀胱癌的关系 (1)性别,年龄,吸烟,咖啡的浓度,咖啡加糖否,这其中哪些因素需要配比处理 (2)需要对近期的饮咖啡情况进行调查吗? (3)你会厌倦对病理资料的回顾(查看)吗?为什么? (4)要是对照组在医院选择的话哪些特殊病人不应该被选入?为什么? 参考答案:(halibot) 简单的说下大题答案 参考书上一模一样的2题,我晕 第一个大题不用说,原理很简单,联系和区别各3点。不说了。第二题 (1)配比考虑性别,年龄,吸烟 (2)不询问,因为膀胱癌主要和长期因素,5-10年内的习惯有关 具体自己发挥 ?(3)不厌倦,病理报告中膀胱癌的组织分型是很好的研究资料。。。。 具体想不起来了 (4)排除消化性溃疡,因为这部分病例咖啡饮用情况受到溃疡影响。 填空 1.临床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可分__,__,__ 2.率的三要素__,__,__ 3.固定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变动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 4.常用的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__,__,__,__,__

流行病学试题3

流行病学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A、保健服务 B、婚前检查 C、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选 D、预防性卫生监督 E、经常性卫生监督 2、根据1974年加拿大政府发表的《加拿大人民健康的新前景》一文,判断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A、不健康的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 B、环境因素 C、生物因素 D、民族的风俗习惯 E、现有卫生保健系统缺陷 3、下列论述那项是正确的 A、疾病监测属于描述性研究,而不属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B、三级预防是针对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而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 C、一级预防只能消除或减少机体对病因的暴露,而不具备对机体提供特异性保护的措施 D、二级预防不包括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 E、三级预防只能提供对症治疗,而不能提供康复治疗 4、我国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是 A、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B、出生缺陷监测系统 C、疾病监测点监测系统 D、医院内感染监测系统 E、流行性感冒监测系统 5、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任务不包括 A、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B、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 C、基本治疗 D、社区服务 E、发展疾病监测网络 6、有关混杂因素和混杂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混杂因素存在一定会产生混杂偏倚 B、混杂因素主要指年龄、性别、职业这些人口学特征因素 C、混杂偏倚引起的继发关联是典型的混杂偏倚类型,而引起的间接关联则不是混杂偏倚 D、在分析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应,也能估计混杂因素的效应 E、暴露因素和混杂因素的概念是绝对的,有些因素只能是暴露因素,而另一些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 7、个体水平的变异不可能来源于以下哪个方面 A、个体真值随时间改变 B、仪器标度或精密度差 C、抽样方式误差 D、环境因素改变 E、测量者记录误差 8、以下关于研究真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研究的真实性反映了结果随机误差的大小 B、内部真实性高的研究结果结论外推具有普遍性 C、外部真实性回答了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 D、真实性的反面是研究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 E、真实性好的研究能反映研究对象及目标人群的真实变异 9、暴露与疾病由于有共同的原因而产生的关联是 A、偶然关联 B、继发关联 C、间接因果关联 D、直接因果关联 E、统计学关联 10、某研究者对女性被动吸烟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研究,随机选取现患乳腺癌患者300人(年龄40~65岁),同时在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同一年龄段并且职业相同的女性400名进行调查。采用这种方法选择样本人群的目的及方法是 A、控制年龄和职业的混杂偏倚,限制 B、控制年龄和职业的选择偏倚,限制 C、控制年龄和职业的混杂偏倚,匹配 D、控制年龄和职业的选择偏倚,匹配 E、方便调查,限制纳入标准 11、未采用盲法收集资料的临床药物疗效实验研究,最容易产生的偏倚是 A、选择偏倚 B、无差异错分偏倚 C、有差异错分偏倚 D、混杂偏倚 E、以上都是 12、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长短的主要依据是 A、传染期 B、临床症状期 C、恢复期 D、病原携带期 E、潜伏期 13、某年冬季,某地区居民因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发生甲型肝炎流行,此毛蚶称为 A、传染源 B、储存宿主 C、传播因素 D、传播机制 E、病原携带者 14、确定对传染病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主要依据是该传染病的 A、传染期 B、潜伏期 C、临床症状期 D、恢复期 E、病原携带期 15、下列哪组疾病均可经水传播 A、伤寒、霍乱、钩虫病 B、血吸虫病、甲肝、钩端螺旋体病 C、伤寒、霍乱、出血热 D、霍乱、痢疾、斑疹伤寒 E、甲肝、戊肝、恙虫病 16、下列哪项不是传染源 A、病原携带者 B、传染病患者 C、受感染的动物 D、隐形感染者 E、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 17、下列哪条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 A、具有冬春季节升高的现象 B、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升高 C、在未经免疫预防的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被感染 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 E、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18、传染病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A、潜伏期 B、潜伏期末 C、临床症状期 D、症状消失期 E、恢复期 19、某地发生一起疾病暴发,有8人发病,全部送医院治疗,并对其排出物进行了彻底的消毒。至此,有人认为疫源地已经消灭,针对疫源地的措施可以结束,这种说法 A、正确,因为达到了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B、正确,因为传染源已经消除 C、错误,因为外界环境只进行消毒不行,还要进行灭菌 D、错误,易感接触者尚未度过最长潜伏期,还有可能出现新病例,形成新的疫源地 E、以上均不对 (20~23题共用备选答案) A、麻疹、水痘 B、结核、钩虫病 C、百日咳、流行性乙脑 D、伤寒、白喉 E、流感、麻疹 20、病人是唯一传染源的传染病是 21、恢复期仍能排除病原体的传染病是 22、传染期较长的疾病是 23、在潜伏期即已有较大传染性的疾病是 24、关于病因的具体所指,错误的是 A、包括宿主、环境和致病因素(动因) B、包括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 C、包括疾病的启动因素或病原体 D、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E、包括交错病因链中的直接和间接病因 25、病因网(络)模型的主要优点是 A、涉及的病因链较多且相互交错 B、设计的因素清晰具体且系统性强 C、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 D、没有确定充分病因的困难 E、涉及因素具体且可操作性强 26、静脉注射吸毒是艾滋病毒感染的 A、直接病因 B、间接病因 C、致病机的近因 D、必要病因 E、充分病因 27、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成立,则

传染病学选择题题库

传染病学选择题题库 一、七十道选择(靠谱程度:★★★☆☆)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口腔念珠菌病 B.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疱疹性直肠炎 E.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A.灭螺 B.普治 C.灭螺和普治 D.粪便和水源管理 E.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A.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氯喹0.3g,每周1次 C.哌喹0.6g,2~4周1次 D.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神经毒素 D.细胞毒素 E.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A.潜伏期 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 D.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 A.志贺菌属 B.沙门菌属 C.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弧菌属 E.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A.显性感染 B.隐性感染 C.潜伏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迟发型变态反应 D.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继发感染 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血涂片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骨髓涂片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A.3小时和6小时 B.2小时和6小时 C.12小时和24小时 D.24小时和48小时 E.48小时和72小时 12.下列水痘病人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加强皮肤护理 B.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C.对症治疗 D.皮疹广泛时加用激素 E.疱疹破溃处可涂2%龙胆紫及抗生素软膏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 A.强制管理传染病 B.严格管理传染病 C.监测管理传染病 D.限期控制的传染病 E.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 14.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肠毒素 D.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神经毒素 15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 A.内毒素所致DIC B.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损害 C.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 D.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E.内毒素所致脑水肿、颅内高压 16.关于黑尿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患者红细胞缺乏G-6-PD B.与抗疟药,特别是伯氨喹啉有关

临床流行病学简答题

简答题 1.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包括:(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应用流行病学的群体观和定量化的观点,不断创新临床研究方法学和促进本学科的发展,从而不断地创新研究并提供新成果供临床应用。(2)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源于医院的个体病例为基础,并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或者是从某一疾病患者的整群中去随机抽样以获得具有群体代表性的研究对象。(3)临床流行病学的精华还在于强调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学,强化科研设计,排除各种偏倚、混杂因素的影响,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简述选题、立题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包括:(1)、需要性,选择疾病负担重大的疾病进行研究;(2)、科学性,研究问题要明确具体,选择足够的研究对象,抉择合理的研究设计方案,干预措施和诊断方法要安全、有效。(3)、创新性,研究课题的选择,要有自主创新性,有新的见解和特色。(4)、可行性,具备一定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有执行研究课题的配套人才,研究对象能接受与依从。(5)效能和公正性,有限的资源应投入到最大多数需要解决的健康和有效防治疾病的研究项目中。 3.简述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 1.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包括(1)、分解检索课题,明确检索要求;(2)、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3)、选择检索途径,制定检索策略;(4)、检索并获取原始文献;(5)、文献检索过程与结果的严格评价等。 4.为什么要评价临床研究证据?证据来源复杂,证据质量良莠不齐,研究证据必须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 5.进行文献综述的目的?四个方面: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反映学科新动态、继续教育的需要、临床医疗和管理决策的需要。 6.在临床医学研究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什么?在临床医学研究中,除了干预措施(处理因素)的作用以外,还有很多因素可能影响研究对象的临床结局。如①不能预知的结局②霍桑效应③安慰剂效应④向均数回归现象及⑤潜在未知因素的影响等。因此,在临床研究中设立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非处理因素的干扰,鉴别试验性与非试验性效应,减少或消除实验误差,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 7.简述个体随机抽样的主要方法。个体随机抽样主要方法有:①入选个体的随机抽样法,当合格对象多,而需要的样本量又有限时,可以从合格的研究对象中做个体随机抽样。通常用随机数字表等做单纯随机抽样。②入选病例的随机抽样法,在回顾性研究中,常利用医院病历或病例登记册选择病例,如所研究病种的病例数量较多,而需求的样本量又有限时,也可采用单纯随机或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所需的样本数。③分层随机抽样法,如在样本量不大的研究课题中,组间疾病分型、病情不同可影响研究结果,为了保证组间的可比性,可按病情轻、中、重进行分层后,再随机抽样。另外,在多个医院协作研究中,由于医院级别不同,收治病人的病情与病程可能参差不齐,为保证所抽取的样本能反映该种疾病的临床特征和全貌,也可按上述特征分层后再随机抽取样本。

流行病学五套题

流行病学试题一 三、名词解释 1、epidemiology 2、患病率 3、PYLL 4、DALY 5、epidemic 6、描述性研究 7、现况研究 8、Census 9、生态学谬误 10、暴露(exposure ) 11、cohort study 12、危险因素(risk factor ) 13、SMR 14、观察终点(end-point ) 15、AR% 四、论述题 1、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试述发病率与患病率的不同点比较。 3、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试述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5、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 6、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 7、简述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 8、试述现况研究中产生偏倚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偏倚。 9、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特点。 10、简述RR 与OR 的含义及其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 三、名词解释 1、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3、PYLL :潜在减寿年数,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4、DALY :伤残调整寿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 5、epidemic :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着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6、描述性研究: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它既是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起点,也是其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7、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也称患病率研究,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8、Census :普查,即全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生态学谬误:是生态学研究的最主要的缺点,其是由于生态学研究是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 10、暴露(exposure):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 11、cohort study :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 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2、危险因素: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outcome ),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 13、SMR :标准化死亡比,即用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人数用总人口率算出的期望发病或死亡数字求标化比。 14、观察终点(end-point ):就是指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达到了这个观察终点,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续随访。 15、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EF ,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暴露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四、论述题 1、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图-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3、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因素:①病程延长;②发病率升高③病例迁入;④健康者迁出;⑤诊断水平提高;⑥报告率提高;⑦未治愈者寿命延长;⑧易感者迁入。 影响患病率降低的因素:①病程缩短;②发病率下降;③病例迁出;④健康者迁入;⑤治愈率提高;⑥病死率提高 4、简述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试述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答:⑴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传染病中不同年龄的人群

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临床流行病学是在病人及其群体中应用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地观察和解释临床事件,宏观研究临床问题的方法学。 研究内容: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是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 学科性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方法学,构成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临床流行病学具有以下4个特点。1.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临床为基础,与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及社会医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互相渗透;2.以个体病例为基础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3.由医院的个体病人诊治扩展到社区人群疾病的防治;4.对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大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什么?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1)试验的措施要有反应性和可度量性;试验的措施要有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能客观地反应出来并被临床及实验室等检查方法及指标度量。(2)测量的方法要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的敏感性才能发现措施的效应,而良好的特异性才能确认这种效应。(3)测量指标的判断标准和临床意义要明确。不论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都必须具备临床意义,有公认的判断标准。 3.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有哪些? 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1)研究设计方案: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2)临床意义的评价: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著性检验)。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5)临床适用性 4.何为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因、危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横断面调查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从时间上说,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完成的,反映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好似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调查他们既往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比例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分析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及其联系程度。 队列研究: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试题

流行病学 1.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提示 A.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 C.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D.meta分析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E.meta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2.前瞻性队列研究是指 A.从"现在"开始的前瞻性研究 B.从"过去"开始追溯到"现在"的前瞻性研究 C.从"过去"开始追溯到"将来"的前瞻性研究 D.从"现在"追溯到"过去"的前瞻性研究 E.以上均不是 3.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人群易感性增高,就可导致疾病的暴发或流行 B.人群易感性降低,就可终止疾病的流行 C.人群人口数增加,就使人群易感性增高 D.人群人口数减少,就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E.人群易感性增高,只是为一次流行或暴发准备了条件 4.相对危险度是指 A.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B.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 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 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 E.以上都不是 6.实验性研究中采用双盲法的主要目的是 A.尽可能减少失访 B.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 C.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不知道实验目的 D.消除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对结果的主观影响 E.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口学特征更具有可比性 7.关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描述,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A.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入组 B.试验组和对照组要同时进行研究 C.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场所应相同 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试验期间应一致 E.纳入研究的对象不能退出 8.关于流行病学的用途下列不正确的是 A.可用来研究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B.可以个体为研究的落脚点 C.可以用于探讨未明原因疾病的病因 D.可以评价疫苗的预防效果 E.可以为卫生决策提供素材 9.下列哪项不是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 A.病人有进食某共同食物的历史,不食者不发病 B.如食物属一次性大量污染,用餐者中可呈现暴发,并且病人临床经过往往较重 C.停供该食物后,暴发立即可平息 D.夏季多发 E.无职业、性别差异 10.关于混杂因子,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混杂因子必须同时暴露和结局有统计学关联 B.混杂因子可以是暴露原因 C.混杂因子可以是结局变量的病因 D.混杂因子可以是结局变量的某一结果 E.混杂因子不能是暴露与结局之间的中间变量 11.某村人口数为60万,对该村进行了一次高血压普查,共查出高血压病例180人,由此可得出 A.该村高血压发病率为30/10万 B.该村高血压罹患率为30/10万

流行病学期末试题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课程类别:必修[√]选修[ ] 使用班级: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姓名:流行病学参考答案 班级: 考试时间:2007 年 5 月30 日 学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E)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选择偏倚 E、入院率偏倚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散发、流行和爆发 B、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5.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epidemic B、sporadic C、rapid fluctuation D、secular trend E、outbreak 5.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病因、宿主、环境 B、传染源、宿主、环境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A、信息偏倚 B、失访偏倚 C、混杂偏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