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那些不为人知的趣事

中医那些不为人知的趣事
中医那些不为人知的趣事

中医那些不为人知的趣事

中医源远流长,我们经常会被它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容所吓倒,认为中医是一种非常难以理解的科目。其实在中医的发展过程出现了很多趣闻轶事,它告诉我们不仅可以治病救人,更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

(1)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据史书记载,这句话是宋代名儒范仲淹所言。当时范仲淹去祠堂求签,当问签得知自己不可以做宰相时,便又求一签,说“如果不能当宰相,愿意当良医”。当人们问他为何要祈祷当良医时,他回答说既然当不成宰相普济万民,可以当良医为人民消除痛苦,利泽苍生。这就是“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范仲淹及当时的儒的选择使中医药的地位得以提高,是因为中医药治病救人和儒学的治国平天下有很大的相似性。

(2)“儒医”的由来

“儒医”一词的由来主要是因为医学受到了儒学的影响,因为在封建社会,儒学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认为从医是实现其儒学理想的最佳途径,所以儒医便是对从医人员最高的称为。这种情况在宋代表现的最为突出。宋代设立了医学的教育机构,还按等级任命医官,这让很多儒士看了登上仕途的希望。所以宋代儒士纷纷学医,另外,一部分不得志的儒士还以侉医之称来满足自己心理和精神的需求。这个称为无形中促进了医学的发,因为当时儒士多从事医学,他们写出了一大批医学着作,对以后的医学发有积极的影响。

(3)阴阳鱼——中国古代中医药的志徽

阴阳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太极图,古代之所以用阴阳鱼当作中医药的志徽,是因为它不仅蕴含了中医的治疗原理,还表现了古代中医的高尚医德。阴阳鱼图中的白鱼代表阳、黑鱼代表阴,二者中以“S”形曲线隔开,此图表示阴阳的平衡是不断变化的、此消彼长的阴阳均衡。我国的中医药以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而且阴阳鱼的鱼眼时刻不闭,也表示医生为治疗疾病昼夜不停,所以用阴阳鱼为我国古代中医药的志徽是再恰当不过了。

(4)杏林的由来

董奉是汉代有名的中医大夫,相传他在府上给人治病时,不收取诊费,只要求患者在病愈之后,在他的家宅四周随意种下几棵杏树,一般是重病痊愈栽种五棵,轻病痊愈栽种一棵。几年之后,董奉住处的四周竟然有杏树十余棵了。

远远望去,林深树密,茂盛葱郁,无边无际。春季繁花似锦,夏月浓荫葱葱,挂在树上的杏仁果实沉沉甸甸、金黄灿烂,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之后,人们看到杏林,便联想起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董奉先生,由此将给人健康保证的中医界称为“杏林”。提到“杏林”,便知医事。古往今来,“杏林春满”、“杏林春暖”成为病家赞颂医家医德高尚、不计报酬、医术高明的常用语。

(5)我国古代的女医生

我国古代医学界人才辈出,除了以上我们介绍的之外,还有一些女医生,她们以其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佳话。比如医术高超,后被征召入宫的西汉名医义妁;

擅长针灸、施医利民的晋代名医葛洪的妻子鲍姑;行医为民的明代女医生谈允贤;精通外科,手到病除的宋代着名外科医生张小娘等。

(6)“大夫”、“郎中”的由来

“大夫”、“郎中”在古代都是官名,现代分别是北方和南方对医生的称谓。宋代以前,大夫是对一般官吏的称谓,从宋徽宗开始才把医放到大夫官价下,从那里开始才把医生称为大夫;从战国开始,郎中就被当作名,到隋唐时期各部都设置郎中管理各司事务,从宋代开始才被当作医生统称。

老中医号脉大法

老中医: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几种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 花10分钟,入下门还是可以滴! 平时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古代中医把脉的情景,在民间的语境中,人们也把诊脉说的神乎其神,俨然一副很酷很拽的样子。最脍炙人口的故事,莫过于古代太医为皇宫里的娘娘妃子们“悬丝诊脉”,在《西游记》中,我们也看到过这样的桥段。

诊脉一直蒙着一层无比神秘而且威严的面纱,人们一方面特别对这个行为特别崇拜,一方面感到无比高深。事实上,世间任何的技巧,既然是人们发明的,都是熟能生巧,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 艾灸名媛课堂想说的是,诊脉并非那么邪乎、那么“深不可测”,如果有时间,可以花10分钟阅读这篇文章。即使成为不了诊脉高人,了解一些诊脉大致的轮廓,还是有意义的。 首先,诊脉时应对向而坐,“左手右诊之,右手左诊之。”也就是说医者用左手切患者右手的脉,用右手切患者左手的脉。 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寸口,又分为“寸、关、尺”三个部分,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寸、关、尺代表脾、肺、肾。如图。

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状况。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 常见脉相及其对应的疾病

姜的典故与妙用

姜的典故晨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 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美食家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中曾记载了一则常年食生姜而延年益寿的趣闻轶事。 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有一天到净慈寺去游玩,并拜见了寺内主持。这位主持年逾80,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东坡十分惊奇,问他用何妙方可以求得延年益寿。主持微笑着说:“老衲每日用带皮嫩姜切片,温开水送服,已食40余年矣。” 其实,生姜可以延年益寿,并不是这位主持的首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大师——孔子早已认识到食用生姜具有抗衰老的功能。他认为:姜能通神明,去秽恶,不撒姜食,不多食。意思是说:他一年四季食不离姜,但不多食,每次饭后食姜数片而已。在那个饱尝战祸,颠沛流离的时代,孔子竟活了73岁,这和孔子重视食用生姜是有密切关系的。 生姜中的有效成分能防止脂肪食物中的过氧化反应,即可减慢其氧化变质的速度,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吸收消化后,能产生一种抗衰老活性的抗氧化酶,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和脂褐质色素———老年斑的产生,延缓衰老的出现。因此,民间有“晨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之说,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姜的日常妙用 感冒头痛:将双脚浸于热姜水中,水以能浸到踝骨为宜。浸泡时可在热姜水中加点盐、醋,并不断添加热水,浸泡至脚面发红为止。此法对风寒感冒、头痛、咳嗽治疗效果显著。

偏头痛:当偏头痛发作时,可用热姜水浸泡双手,大约浸泡15分钟左右,痛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面部暗疮:用温热姜水洗脸,每天早、晚各1次,持续约60天左右,暗疮就会减轻或消失,此法对雀斑及干燥性皮肤等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腰肩疼痛:在热姜水里加少许盐和醋,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 脚臭:将脚浸于热姜水中,浸泡时加点盐和醋,浸泡15分钟左右,抹干,擦点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 牙周炎: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早、晚各1次。如果喉咙痛痒,可用热姜水加少许食盐代茶饮用,每日2~3次。 龋齿:每日早、晚坚持用热姜水漱口1次,并每日代茶饮用数次。此法对保护牙齿、预防和治疗龋齿颇为有效。 口腔溃疡: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2至3次,一般6至9次溃疡面即可收敛。 头皮屑:先用生姜轻轻擦洗头发,然后再用热姜水清洗头发,可有效防治头皮屑。 醉酒:用热姜水代茶饮用,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体内酒精。

中医号脉有诀窍 让你5分钟就能学会

养生揭秘:中医号脉有诀窍让你5分钟就能学会(图) 中医号脉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1、大小: 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 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 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 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 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 浮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 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数脉 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 细脉 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是湿证与虚证之象。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 洪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大多主邪热亢盛的实证。 弦脉,脉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见于有肝胆病、痰饮证、疼痛证的患者。 滑脉,脉来流(滑)利,如盘走珠。是实热证、痰饮证、伤食证,或妊娠的脉象。 涩脉 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为气滞证、瘀血证、精血亏少证之征象。 虚脉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为一切无力脉之总称。是虚证之象,主要为气虚或气血两虚证。 实脉 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来盛而坚实,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是实证之象,提示邪气实而正气不虚 号脉方法: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老北京的趣闻传说++

老北京的趣闻传说 在张卉妍编写的《老北京的趣闻传说》里,我们从老北京的历史典故、地名由来、名胜古迹、皇城内史、城门牌楼、王府民居、胡同坊巷、会馆故居、宗教寺院、陵墓祠堂、风味饮食、民间风俗、商业传奇、交通出行、民间工艺、方言俚语、皇宫逸事方面对老北京的前尘往事进行了详细而有趣的介绍,寓教于乐,力争用最朴实、轻松的语言将各种趣闻传说向读者娓娓道来,让读者在一种轻阅读的氛围中,既能对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有个清晰了解,又能愉悦身心、达到放松的效果。 内容提要 《老北京的趣闻传说》从老北京的历史典故、地名由来、名胜古迹、皇城内史、城门牌楼、王府民居、胡同坊巷、会馆故居、陵墓祠堂、风味饮食、民间风俗、商业传奇、皇宫轶事等方面对老北京的前尘往事进行了详细有趣的介绍,让读者在一种轻阅读的氛围中对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有个清晰了解。 节选 《老北京的趣闻传说》: 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张家湾附近依据储存的不同材料,渐渐地形成了各种厂,如皇木厂、木瓜厂、铜厂、砖厂、花板石厂等。后来,其中的皇木厂、木瓜厂和砖厂形成了居民聚落,最后发展成村庄。如今通州南部的张家湾镇,就有皇木厂村和砖厂村。这两个村子就是当年存放由京杭大运河运来修建皇城用的砖石木料的仓库。皇木厂村在

张家湾镇的北侧、土桥村的东侧,是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 关于皇木厂村,还有一个故事。 那是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当时的工部尚书宋礼受命采集建造北京城的木材。一天,宋礼在四川发现一片金丝楠木林,砍伐后辗转运输,最后沿京杭大运河运至北京,堆放在皇木厂。永乐皇帝见了大喜,将其中最大的高达六丈有余的一棵封为“神木”,没有将它用于建筑,而是作为“镇物”供奉,成为北京五镇之一“东方之镇”,皇木厂也因此被称为神木厂。后来,清朝的乾隆皇帝亲笔题写了《神木谣》,至今神木谣碑还立在北京星海钢琴厂院内。如今的皇木厂村已经发展成市级民俗旅游村,荣获“2007北京最美的乡村”称号。不仅如此,现在皇木厂村内还留藏着大量的京杭大运河古迹古物,使皇木厂村散发出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其实,北京城不仅营建材料是从大运河来,建城后供应北京城数十万军民的粮食,也是通过大运河运过来的。可以说,没有大运河,就没有北京城。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城的确是从河卜“漂”来的。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文化名城,荟萃了中国最灿烂的文化艺术,拥有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样一个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一开始就被叫作“北京”的吗?当然不是。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这个古老的城市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据大致估计,历史上的北京竟有50多个称谓,可能是世界上名称最多的城市。 有关北京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大约

中医把脉是何原理

中医把脉是何原理?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s://www.360docs.net/doc/288947812.html,/logs/8275652.html 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并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象就可发现脉搏停跳。 血管的舒缩运动,反映了血液流动的质、量与速度等信息。血管本身的病变,如动脉硬化等也可反映在脉象上。 结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搏缓慢、时有停跳且没有规律。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疾病可出现脉搏停跳。 弦脉的脉象特征是血管紧张度增高,脉体端直、长。弦脉反映出高血压病,血液流动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细、位置表浅、无力,即浮细无力。当人体患有胃肠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呕吐时,体液减少,气血不足,反映在脉象上就可出现濡脉的特征。 影响因素多难于准确把握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到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 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号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若说号出高压180mmhg是不科学的。任何一个生物体,除了发送内源性信息,还发送外源性的信息。决定脉象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决定脉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气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减慢;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哪怕是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有了干扰,脉象有时就不准确可靠。在这时,经验显得尤其重要,诊脉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可以较准确地发现病变,而一般的中医大夫就

中医把脉口诀表

中医把脉口诀表 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 气口九道脉(中医理论) 手检图曰:肺为五脏华盖,上以应天,解理万物,主行精气,法五行,应四时,知五味。气口之中,阴阳交会,中有五部,前后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分为九道,诊之则知病邪所在也。 李濒湖曰:气口一脉,分为九道,总统十二经,并奇经八脉,各出诊法,乃歧伯秘授黄帝之诀也。扁鹊推之,独取寸口以决死生。盖气口为百脉流注,朝会之始,故也。三部虽传,而九道沦隐,故奇经之脉,世无人知,今撰为图,并附其说于后,于后,以泻千古之秘藏云。 附图: 歧伯曰:前部如外者,足太阳膀胱也。动苦目眩头项腰背强痛,男子阴下湿痒,女子少腹痛引命门,阴中痛子脏闭,月水不利。浮为风,涩为寒,滑为劳热,紧为宿食。 中部如外者,足阳明胃也。动苦头痛面赤。滑,为饮;浮,为大便不利;涩,为嗜卧肠鸣不能食。足胫痹。后

部如外者,足少阳胆也。动苦腰背胻股肢节筋痛,浮为气。涩为风,急为转筋为劳。 前部如内者,足厥阴肝也。动苦少腹痛引腰,大便不利,男子茎中痛,小便难,疝气,两丸上入,女子月水不利,阴中寒,子户闭,少腹急。 中部如内者,足太阴脾也。动苦腹满胃中痛,上管有寒食不下,腰上状如居水中。沉涩,为身重足胫寒痛,烦满不能卧,时咳唾有血,泄利食不化。 后部如内者,足少阴肾也。动苦少腹痛,与心相引背痛,小便淋,女人月水来上抢心胸,胁满,股里拘急。 前部中央直者,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也。动苦心下坚痛,腹胁急。实急者为感忤,虚者为下利肠鸣。女子阴中痒痛,滑为有娠。 中部中央直中者,手厥阴心主也。动苦心痛,面赤多喜怒,食苦咽。微浮苦悲伤恍惚,涩为心下寒,沉为恐怖,如人将捕之状,时寒热,有血气。 后部中央直者,手太阳肺、手阳明大肠也。动苦咳逆,气不得息。浮为风,沉为热,紧为胸中积热,涩为时咳血。

牛的成语典故

1.牛的成语典故 牛,在历史上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趣闻佳话、成语典故。像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牛鬼蛇神、庖丁解牛、挂牛头卖马肉等成语都为人们熟知。 饭牛而歌。宁戚在喂牛时唱歌,引起春秋霸主之一齐桓公的注意,因此受到重用的故事,一向以佳话流传。屈原在《离骚》中歌而咏之:“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汉代王逸注曰:“宁戚,卫人;该,备也。宁戚修德不用。退而商贾,宿齐之东门外。桓公夜出,宁戚方饭(喂)牛,叩角而商歌: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适至干。从昏放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桓公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客卿,备辅佐也。”后人常用此故事为贤才落魄或君臣遇合之典,如李白诗“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李咸用诗“谁听宁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等。 火牛阵。齐国名将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创造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据《史记·田单列传》记载:战国时期,燕将乐毅率兵伐齐,很快便席卷了齐国大地,只剩莒和即墨两座城没有被攻陷。后来齐用反间计,乐毅被解除兵权,前去赵国。田单守墨城,看到燕军放松警惕,便于城中聚积千余头牛,在它们身上披起画有五色龙形花纹的彩衣,在牛角绑上利刀,在牛尾上束起芦苇,浇以油脂,然后点着芦苇,牛怕烧便愤怒冲出城来,五千壮士紧随其后,城上士兵击鼓呐喊助威,所触皆死,锐不可当,燕军一败涂地。 刘宽让牛。东汉刘宽,以仁厚谦和著称。“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故而“海内称为长者”。累官至大尉,勤于职守。他的最有名的故事是“让牛”,被范晔写进《后汉书》。说的是一次刘宽乘牛车外出,走在路上,有人丢了牛,认定眼前拉车的牛就是自己的。刘宽并不争辩,下车步行而归。过了些时候,丢牛者得到了自己的牛,便把刘宽的牛送了回来,叩头谢罪说:“真是对不起您这位长者,请责罚我吧!”刘宽说:“物有相似,事会出错,亏你能把牛送还,为什么要谢罪呢?”此事一经传开,州里都佩服刘宽的宽厚仁慈。

中医诊脉要求有哪些

中医诊脉要求有哪些 诊脉除调神用指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条件与原则,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需要切实遵守。因为,这些都是前人经验的结晶,是正确进行诊脉的保证,博粹堂中医介绍。 体位 这主要是对患者就诊时的体位要求。患者一般正坐在医生的对面或侧面,前臂向前伸平,手心向上,腕部大致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将手表、手镯等物摘去,将过紧的袖口打开。手腕下放一松软的布枕,使腕部松弛自然,手掌手指自然放松。这样,气血运行流畅,可以真实地反映患者的脉象。患者若必须采取卧位时,亦应尽管使其平卧,将上臂向左右平伸,手腕手掌手指自然放松,手腕下亦可放一布枕。最好不要侧卧,因为侧卧时,在下面的手臂被压,可以影响血脉的正常运行,使原有脉象受到干扰。也不要扭转、抬举或低垂上臂,因为这样的话,也会影响气血的运行,面产生与疾病无关的变化。对此《王氏医存》有较详细的论述,其日:“病者侧卧,则在下之臂被压,而脉不能行;若覆其手,则腕扭而脉行不利;若低其手,则血下注而脉滞;若举其手,则气上窜而脉弛;若身覆,则气压而脉困;身若动,则气扰而脉忙。故病轻者,宜正坐,直腕、仰掌;病重者,宜正卧、直腕、仰掌,乃可诊脉”。 临床常见一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如关节僵直,屈伸不便,或者呈强迫体位状态,致使不能正坐,正卧,手臂不能平伸,或手心不能向上。此对,不能强求体位姿势之正确,诊者应变通指法,努力排除各种干扰,以求最大限度地获取患者的真实脉象。有些医家则提出:如遇病情危重,正气衰微,而脉微欲绝之时,可以采用“覆手诊”法,即:使患者手心向下,面医者挽手取脉。如朱丹溪日:“凡看脉如得恶脉,当覆手取。如与正取同,乃元气绝,必难治矣;如与正取不同,乃阴阳错综未必死。”这是一种正取与覆取对比的诊法,是诊者对患者的脉象采取审慎态度的表现,唯恐错误诊断,贻误病情。 有些医家则认为:“覆手诊”仅可用于脉伏之时,如《脉诀刊误》云:“南北二政之岁,三阴司天在泉,尺寸或有不应者,反其诊则应矣。不应者,脉沉不应诊也,覆病人手诊之,则脉见也。沉者为浮,细者为大。除此外,无覆手诊。”其实,人之腕臂之肌肉、皮肤、血管,具有一定的张力,气血被约束在一定的通道之中,所谓“雍通营气令无所避”。在一般情况之下,其张力并不会随手腕之付仰而变化。《刊误》所云之沉为浮,细为大的现象,恐怕极难出现。即使是朱丹溪,他也认为,若是元气竭绝,无论仰手覆手,脉微欲绝的现象,是不会变化的。如果出现这样的变化,则可能是有各种干扰因素存在,绝对不会是患者病情所导致。 当然,对于“覆手诊”亦有不同的理懈,如周学海则认为:覆手当为反仲手。其日:“此所谓伏,非真伏也,乃沉之极也。凡诊脉皆仰置其手,反仰,谓将腕高枕,而手掌反折垂下,于是筋脉为之牵引绷急、而挺起矣,故沉者亦外见而可诊也。”无论是覆手诊与反仰手诊,均为脉沉伏、微弱之时,使患者采用一种特殊体位的诊法。前者欲借地心之弓I力,使脉搏变得显见一些;后者则期望牵动沉伏之脉,使之挺起而易诊。是否具有实用价值,难以一言面定,录之以备参考。 时间 诊脉的时间以清晨最佳。《素问·脉要精微论》日:“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中医如何切脉

中医号脉常识 不同季节人的脉象是不一样的。中医讲的是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春弦就是说正常人从立春开始到初夏的这段时间里,脉象应该带有一种弦像,就是手按在脉上的时候,有一种按在琴弦上绷紧的感觉。因为人和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里向外走,但是外面的环境是闭合的,所以就必然受到一种阻力,这种阻力就体现为弦脉。如果春天的脉象多少带有弦像的症状,说明和季节是相符的。 到了夏天,人的气血全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不足了,这时候脉象应该是洪大的,像洪水似的,有很大的波峰。夏天号脉的时候,轻轻一搭,就能感觉到很强的脉搏的冲击。 秋天的时候,轻轻岸上的时候能感觉脉搏的存在,但是手稍微重一下,往下一按,空了,就像按在水上的木头一样,浮在水面上有感觉,往下一按没感觉了。因为一入秋,人的气血就开始从外面向里面收了,外面尽管还有夏天洪大的脉搏的外形存在,但是里面的力量已经不足了。所以稍微用力一按,没了。 到了冬天,正常的脉象不应该是浮的,重按下去按到筋骨,能感觉到脉搏非常充盈。因为这时人体所有的营养都到里面去了,而外面相对不足了。就像冬天的时候树叶没了,营养都到根部一样。 中医称这四种脉象为正常脉象。如果在夏天的时候给您号脉,轻轻一按根本感觉不到,必须按到筋骨的时候才感觉得到,这就是沉脉。这说明您的阳气很弱了,夏天应该生发的时候都生发不起来,这就是病脉了。大夫心理应该掂量一下了,夏天气血应该出来的时候它都出不来,那等到冬天气血不出来的时候,它是什么样呢? 中医在看病的过程中,他的号脉是和四时密切相关的。这是没有病的人去号脉时首先要注意的。如果什么症状都没有,我首先要看的就是您现在的脉象和四季是不是同步。如果同步,有病也不重;如果不同步,那就要找到问题所在。 第二点要注意的就是人是不是有胃气。一个人身体还不好,首先要看他能不能吃东西。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如果一个人生病挺厉害,但是吃东西还行,这时候就比较好治疗。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如果还能吃进东西,那么整个气血的运化还能够产生精气神;要是什么都不能吃了,精气神就没有了。所以中医特别注重胃气的有无,胃气实际上是中医对于整个消化吸收功能的一个总体概括。胃气在脉象上的表现非常和缓,就是按到那个脉上,它来去很均匀,很和缓,不是一会儿打一会儿小一会儿紧一会儿慢。我这一呼一吸,病人的脉搏是四到五下,

南极趣闻

南极趣闻 一、南极点用什么时间?地球的南、北极点是地面上所有经线的交点,那里只有明确的纬度(南、北纬90度),而没有明确的经度。所以南、北极点不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时区,也就没有自己的区时。我们知道,地方时因经度而异,南、北极点没有明确的经度,所以也没有自己的地方时。总来说之,从理论的角度看,南极点既无区时也无地方的。那么,在现实当中,南极点采用的又是什么时间呢?美国南极点考察站(阿蒙森一斯科特站),为方便本站实行日常工作和对外联系,需采用一个规定的时间。因为他们的物资和人员都从新西兰基地用飞机直接运来,因而他们采用的是新西兰时间,即东12区的区时。这比我国采用的北京时间早4个小时。《秦大河横穿南极日记》中写到:“我们全体于智利彭塔时间(注:1989 年12月11日下午5时到达南极点。极点使用的新西兰时间,为12月12日上午9时。”秦大河是徒步到达南极点的第一个中国人,而且很可能也是我国第一个把南极点时间告诉国人的人。 二、南极点上怎样记风向?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由南极点向任何方向都是向北,不论什么风向都是北风。不过气象观测和科学研究上不能那么记,那样记是毫无意义的。科学家们规定:在南极点,风向是以0度经线为基本方向,按顺时针方向量度的,共分为360度。按照这样的规定,从0度、东经90度、180度、西经90度吹来的风,其风向依次是0度、90度、180度、270度,余可类推。南极点上风向比较稳定,多数来自东经26度~东经54度那个方位,即风向多为东经26度~东经54度,年最多风向为东经38度。南极点上盛行26度~54度风的原因,是因为它位于大约向东经38度方向升高的坡上,在重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缘故。据长年观测资料,南极点年平均风速为4.8米/秒。极夜期风速大些,极昼期间风速小些。

名人读书故事趣闻

名人读书故事趣闻 王夫之“嫁书” 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王夫之高兴地捡起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有人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箱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啊!”袁枚“吃书” 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痴瘤。”袁枚自然是善吃者。“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李时珍“啃书” 李时珍从小跟父亲学医,22岁当医生,博采经方、单方、验方,外治内服,疗效显著。他发现《本草》错误很多,品种不全,决心重修。经27年辛勤劳动,“啃书”无数,遍访名山大川,搜集药物11289种,插图1160幅,处方11096个。于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闻一多“醉书” 诗人闻一多新婚那天,亲朋好友前来贺喜。可好久不见新郎出来,人们都以为他更衣打扮去了。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人们才在书房里找到他。他仍穿着那件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兴味正浓。于是家人都说这个大喜时刻不能让他看书,因为他一看上书就会“醉”。华罗庚“猜书” 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当他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对着书思考一会,猜想书的布局谋篇,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维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读了。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的时间,而且

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王亚南“绑书” 我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经济学家王亚南,1933年,他在从红海驶往欧洲的船上,因遇海浪,大船颠簸得叫人无法站稳,他便叫餐厅的服务员将他绑在椅子上。服务员以为他怕摔倒,便照办了,谁知他却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起书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归园田居的东晋“五柳先生”陶渊明读书之佳境;“马上,枕上,厕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读书留下的佳话;“心到、眼到、口到”是理学家朱熹的读书心得,……许许多多的名人给我们留下了读书的佳话,现特摘如下几例以飨读者。1抄读北宋有个叫朱载的人去拜访苏轼,在客厅等了许久也不见其出来。原来苏东坡正在专心致志地抄写《汉书》,朱载十分惊讶地说:“以先生的智慧和才学,还用得上抄写吗?”苏东坡说:“我的学识不很肤浅,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正是有这种谦逊、务实的治学精神,苏东坡成了宋代的文学大师。2 饮读宋代有位狷介的诗人苏舜钦,读书习惯与众不同。他每天总爱用书下酒,读《汉书张良传》,读到良与客狙击秦皇,误中副车,拍客叫道:“惜乎击之不中”即满饮一杯。又读到张良对刘邦说:“此天下以臣授陛下”双击桌叹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又一饮而尽,读书成了下酒菜,边读边饮,豪兴可见。3 咬读“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书斋里有这样一幅对联:“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

中医把脉歌诀.

中医把脉歌诀,郎朗上口,太好记了!赶紧收好! 一、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二、沉脉 【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三、迟脉 【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四、数脉 【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五、滑脉 【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六、涩脉 【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七、虚脉 【体象歌】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歌】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八、实脉 【体象歌】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 【兼脉歌】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中医把脉的基础知识

中医把脉的基础知识 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

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 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 1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 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 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辨证要点,其实就是: 1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万病至简论》所论六经实质是一致的 上为总论以下分论之————

中医典故

岐黄之术(qí huáng zhī shù ) 黄指的是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传黄帝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对疾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原理设问作答,予以阐明,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记载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遂将岐黄之术指代中医医术,并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渊源、最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直至今天,凡从事中医工作的仍是言必称引《黄帝内经》之论。 悬壶济世 传说世有壶翁(约公元2世纪),不知其姓名,一称壶公。“一说壶公谢元,历阳人,卖药于市。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以此观之,壶翁乃身怀医技、乐善好施之隐士医者。因其诊病货药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民间传说多有其神话故事。壶翁曾传医术于费长房。记载虽语涉传奇,但若揭其神诞外衣,不难知壶公、费长房乃东汉时名医。壶公的事迹传之甚广,历代医家行医开业,几乎无不以,“悬壶之喜”等为贺,或于诊室悬葫芦为医之标志,今仍有不少药店、制药厂等沿以为用。不难知费长房乃东汉时名医,药葫芦只不过是一只盛药的“药壶”。或曰一种行医、卖药的“招幌”而已。不过,医家挂药葫芦还有深意:一是向世人表明其“悬壶济世”之宏愿:二是看重葫芦之实用价值。仔细推究起来,用葫芦保存药物确实比其他的容器如铁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为它有很强的密封性能,潮气不易进入,容易保持药物的干燥。从历代史籍中得知,古时候的行医者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背着葫芦,如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时就必挂一个药葫芦。葫芦除了能盛药,本身也可为药,医治很多疾病。[1] 杏林春暖 三国时候,吴国侯官(今福建长乐市)有一位叫董奉的人,是一位很高明的医生,传说有“仙术”。他“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得十万余株,蔚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不须报奉(不用告诉董奉本人),但将一器(容器)谷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走路傍,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或有人偷

把脉口诀

把脉口诀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这个表竖着去记,横着去用。 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长夏脉稍缓,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你说的那个口诀我不知道,把这个五行归类表给你截过去,希望对你有用。

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

1、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什么? A、静脉 B、动脉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什么? 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隐逸者 3、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 A、文章书画稿费 B、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 A、孔子B 、屈原 5、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 A、一位画家 B、八位画家 6、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 A、《山海经》 B、《世说新语》 7、“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 A、下棋 B、战场C 、戏台 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 A、《汉书》B 、《史记》 C 、《三国志》D 、《左传》 9、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 A、东 B、西 C、南D 、北 10、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 A、子路 B、子张 C、子贡D 、颜回 答案:1~5 BBABA 6~10 ACBBC 11、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 A、天空B 、大海C、草原D 、高山 12、“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

A、《淮南子》B 、《庄子》 1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1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A、老子B 、孟子C、荀子D、孔子 1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 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班固的《两都赋》D 、张衡的《二京赋》 16、“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 A、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17、《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 A、赵云,张飞,关羽 B、刘备,关羽,张飞 18、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 A、土地之神B 、五谷之神 19、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20、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 A、张飞 B、关羽 C、卫青D 、李广 答案:11~15 BAAAA 16~20 ABABD 21、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 A、《白蛇传》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唐伯虎点秋香》 22、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 A、长度B 、面积C、体积D、重量 23、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 A、汉口镇 B、景德镇 C、朱仙镇 D、佛山镇 2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时间最长?

英语趣闻:英语短语后面隐藏的文化典故

最牛英语口语培训模式:躺在家里练口语,全程外教一对一,三个月畅谈无阻! 洛基英语,免费体验全部在线一对一课程:https://www.360docs.net/doc/288947812.html,/(报名网址) 英语趣闻:英语短语后面隐藏的文化典故 英语中有很多跟国家或民族相关的复合短语,但是普通名词前加上这些国家/民族修饰后,意义可就大不同了。每个短语后面都藏着一个有趣的文化典故或风俗。 1. Pardon/Excuse my French 原谅我说话粗鲁 例句:Who the fxxk do you think you are...excuse my French。 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不好意思我骂人了。 2. Indian giver 送东西给人日后又讨回的人 例句:Toby may have given you these books, but don't start celebrating yet. He's famous for being an Indian giver。 托比可能送给你这几本书了,但是不要高兴得太早。他送东西又往回要,是出了名的。 洛基英语是中国英语培训市场上的一朵奇葩,是全球已被验证的东方人英语学习的最佳模式。洛基英

3. Spanish castle 空中楼阁;不切实际 例句:The life science is not a Spanish Castle. Its courses are quite popular with non- science majors。 生命科学并不是不切实际的空谈,这门课程在非理工科的大学生中很受欢迎。 4. Spanish athlete 爱吹牛的人 例句:He is a Spanish athlete。 他是个好吹牛的人。 5. Italian hand 幕后操纵;暗中干预 例句:I sensed that fellow's Italian hand in this matter。 我感觉到那家伙在幕后操纵这件事。 6. Irish bull 自相矛盾,荒唐可笑的说法 洛基英语是中国英语培训市场上的一朵奇葩,是全球已被验证的东方人英语学习的最佳模式。洛基英

中医脉诊

中医脉诊 号脉三根指头是把人体分成三部分 中医号脉是用三个手指头(特别小的孩子,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也可以;3岁以下的孩子不号脉)。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三个手指,而不是两个、四个、五个,因为中医把人体从上到下分成三部分,即三焦。食指体察上焦,中指体察中焦,无名指体察下焦。 有人认为中医太玄妙,其实一点也不玄,号脉和看舌头都是一个道理。 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焦代表心和肺,中焦代表脾、胃、肝、胆,下焦代表肾与膀胱。所以中医用三个手指头号脉是有其道理的。号脉从前往后,中医分别称作寸部、关部、尺部,食指号的是寸部,对应上焦;中指号的是关部,对应中焦;无名指号的是尺部,对应下焦。左右手也是有区别的,左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的是心、肝、肾;而右 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的是肺、脾、命门。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中的论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 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做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为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也是根据《灵枢?决气》中的论述,以“开发”、“宣化”和“若雾露之溉”为其主要生理功能。也就是说,上焦是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但它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说“若雾露之溉”,《灵枢?营卫生会》也因此把上焦的功能概括为“上焦如雾”。《温病条 辨》中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原则,也是以此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但是在《灵枢?营卫生会》中是指整个胃,也就是从胃的上口(贲门)至胃的下口(幽门)。对于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实际上包括了脾和胃的整个运化功能,所以说中焦是“泌糟粕,蒸津液”,是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灵枢?营卫生会》中概括为“中焦如沤”和《温病条辨》提出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 治疗原则,都是以中焦是“升降之枢”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下焦的部位一般也是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之说,将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大肠、小肠、肾和膀胱等,划归为下焦。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在《黄帝内经》中说它是排泄糟粕和尿液,《灵枢?营卫生会》中概括为“下焦如渎”。但后世对藏象学说有了发展,将肝肾精血、命门元气等都归属于下焦,因而扩大了下焦的生理功能范围。《温病条辨》提出“治 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实际上也包含着这一个概念在内。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所以说它们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人体的 气通过三焦而输送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与肠、肾和膀胱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人。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够通利,那么,肺、脾、肾等输布调节水液的功能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生理效应。所以, 中医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为“三焦气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