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doc

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doc
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doc

颅内血肿清除术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手术物品准备:

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 1 个、干持物钳 1 套、蛇型自动拉勾 1 套、若为小脑出血则再备后颅窝撑开器 1 个。

2、敷料基础辅料包 1 个、大腹包 1 个、手术衣 4~6 件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膜、止血纱布、明胶海绵、棉片、小纱布、缝

针、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 1 套、开颅电钻 1 套、中心吸引 1 套

手术体位:根据血肿的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

手术步骤:

1.皮肤消毒

常规 1%聚吡咯酮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

2.头皮切开和止血

2.在耳上方做“∩”形切口,切开皮肤,止血后上头皮夹。

2.2 切开皮下组织、帽状腱膜。

2.3 分离颞肌,剥离骨膜,将皮瓣翻向耳侧,电凝止血。用双2-0 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固定皮瓣,充分暴露术野

3.打开骨瓣、硬膜

3.1 用电钻在颅骨上钻 4 个孔,孔间插入线锯导板,用线锯将颅骨锯开,骨

瓣放入双氧水中浸泡。

3.2 骨窗周围用骨蜡封闭止血。用 6*17 圆针 3-0 丝线将骨窗周围硬脑膜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上。

3.3 用 11 号刀片在脑膜沟处切开脑膜,用窄神经剥离子轻松分离后,脑膜

剪“∩”形剪开脑膜

4.清除血肿

4.1 脑穿针蘸水湿润后探查血肿部位及深度,电凝器止血后用窄脑压板轻轻

拉开脑组织,用小号吸引器吸出脑内血肿,电凝器仔细止血,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也可用双氧水小棉片放入腔内止血。

4.2 将坏死组织一并切除。可将止血纱布剪成小块铺于出血腔内,再在表

面喷可吸收生物胶。

5.缝合硬膜。

5.1 清点用物后,用6*17 圆针 3-0 丝线严密缝合硬脑膜。

5.2 若硬脑膜从颅骨内分离而有渗血时,可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垫一明胶

海绵, 6*17 圆针 3-0 丝线悬吊止血。再次清点用物。

6.放置引流管

同前

7.关颅

7.1 将骨瓣复位, 8*20 圆针 2-0 丝线缝合骨膜数针以固定骨瓣。9*25 三角针 2-0 丝线缝合帽状腱膜及皮肤。

7.2 双氧水或 1%聚吡咯碘消毒皮肤,小纱布覆盖切口,绷带包扎切口

舒芬太尼应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的麻醉分析

舒芬太尼应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的麻醉分析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接收的外伤性颅内血肿48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4例颅内血肿清除手术麻醉时应用舒芬太尼,对乙组24例颅内血肿清除手术麻醉时应用芬太尼。比较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组,插管后1 min、3 min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苏醒期呛咳躁动较少,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值得推广。 标签: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手术;舒芬太尼;麻醉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多由外伤引起[1]。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主要方式,出现脑受压症状的患者均应立即接受手术。手术麻醉过程中,各种伤害性刺激都可以直接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造成颅内血管出血,如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和拔管等,导致手术风险增加[2]。现搜集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接收的外伤性颅内血肿48例患者,对其舒芬太尼在颅内血肿清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接收的外伤性颅内血肿48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共24例,平均年龄是(33.12±6.13)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14例、10例。乙组共24例,平均年龄是(33.13±6.12)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13例、11例。甲组和乙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甲组和乙组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手术开始前30 min,选择长托宁对所有患者进行肌肉注射,剂量为1 mg。为患者建立上肢静脉通道,做好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的监测,展开心电监护。对所有患者进行面罩吸氧,后实施麻醉诱导。①使用维库溴铵、丙泊酚对所有患者进行静脉注射。仙林(注射用维库溴铵,国药准字H19991172,包装规格4 mg),使用剂量为0.1 mg/Kg。乐维静(丙泊酚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30114,包装规格50 mL:0.5 g),使用剂量为2 mg/Kg。②舒芬太尼(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0123),对甲组应用瑞芬太尼,静脉注入,使用剂量为5 ug/Kg。芬太尼(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42022076),对乙组应用芬太尼,静脉注入,使用剂量为5 ug/Kg。对所有患者气管导管插管,管与麻醉机相连接,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吸入麻醉药物选择异氟醚。③对所有患者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使用剂量为0.3 ug/Kg/min,对麻醉效果进行仔细观察,适当应用维库溴铵。手术完毕10 min 前,停止异氟醚、瑞芬太尼。对两组患者追加药物,甲组50 ug舒芬太尼,乙组50 ug芬太尼。④观察患者吞咽、咳嗽反射情况及意识恢复情况,当反射情况恢

100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

100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 患者应用YL一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抽吸,血肿液化及 引流,治疗脑出血。结果 100例患者中, 高血压性脑出血9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在治疗过程中安全,损伤小,治疗效果及预后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应用YL一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抽吸,血肿液化及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98例,慢性硬膜下血 肿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94例,女6例;发病年龄35~79岁超早期(发病 6h内)就诊80例,早期(1~3d)9例,延期(3d以上)1例,5例改开颅血肿清除,5 例死亡。 1.2 临床表现 头痛90例,呕吐10例,均有高血压病史或有头部外伤史,昏迷6:0例,其中 深昏迷(GCS 3~5分)10例,中度昏迷(GCS 6~9分)20例,浅昏迷(GCS 10~12 分)30例,意识清醒者40例;60例一侧肢体偏瘫,20例失语,10例脑疝。5例 改开颅血肿清除,5例死亡。 1.3 头颅CT检查 出血部位: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98 例(原发部位:基底节内囊40例,外囊46例,丘脑出血10例,小脑出血2例)。 其中出血破入脑室系统3例,出血量按多田公式T=π/6×L(长轴)xS(短轴) ×S(层数) 计算,幕上血肿量17~110mL。 1.4 治疗方法 定位:在CT机光标引导下,用甲紫画出血肿最大层面的体表线;用细保险丝做体表标志物;结合CT片上最大层面中心位置及体表标志物,在体表画线上确 定最佳穿刺点;头颅经备皮,常规消毒,局麻。 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根据上述颅表定位及血肿深度选择合 适长度的穿刺针,把针固定在电钻上,取垂直于矢状面的方向,钻透颅骨、硬脑 膜后即可拔出钻芯,插入圆钝头塑料针芯,缓慢进入血肿中心,内径3mm的不 锈钢穿刺针固定在颅骨上,退出塑料针芯,针体后端接上连接硅胶管和注射器的 针形粉碎器,针体侧管接塑料引流管抽吸血肿。待抽吸遇阻时,从针体后端推入500mL冲洗液(生理盐水500mL加肾上腺素2mg配制而成)冲洗血肿,血肿冲洗液 经套管侧管流出颅外,进行血肿连续粉碎冲洗,待冲洗液由暗红色转为清亮后, 向血肿腔内注入血肿液化剂(生理盐水2mL加尿激酶2万U),夹闭引流管保留4h 后开放引流。然后再继续上述冲洗-液化-引流的方法,反复清除血肿,每日1次,至引流管几乎没有血性引流物时复查CT。如无异常拔去穿刺针。 2 结果 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基本清除需2d者20例,3d者50例。4d者10例,6d者l3例,死亡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抽吸后引流2d即全部清除,急性 硬膜外血肿l例,抽吸后引流3d即全部清除。

浅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

浅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 发表时间:2018-02-09T15:52:19.5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作者:周慎 [导读] 由于术中清除部分血肿,术后可不用或少用脱水剂,减少了肾衰竭、心功能不全及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大庆市第四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大庆163712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病,其死残率均较高。虽然以往的治疗方法甚多,但疗效并不十分满意。我院自2012年3月~2016年3月应用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巨大血肿脑出血46例,手术收到较好效果,笔者在实践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35~77岁,平均57.4岁。有高血压病史者35例,均未系统治疗,11例否认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正常2例,其余患者血压210~158/143~98mmHg。活动中起病29例,安静中起病4例,激动后起病13例。意识清楚7例,嗜睡19例,浅昏迷17例,深昏迷3例。双瞳孔不等大30例,眼球凝视15例。偏瘫46例,颈强直16例,病理征46例。46 例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并按多田氏法计算脑出血量(不含脑室内血肿)。46例患者中,基底节34例,血肿量35~75ml,平均56.3ml;丘脑2例,血肿量15~20ml,平均17.5ml;脑叶10例,血肿量48~88ml,平均65ml。破入脑室10例,中线结构移位36例(移位2~12mm,平均5.7mm)。发病距手术时间:3~6h者8例,7~24h者24例,25~72h者14例。 1.2 治疗方法 46例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烦躁不安者适当给予镇静剂。以手术前CT显示血肿最大层面的血肿中心部位为穿刺靶点,避开头皮血管及重要功能区,在电钻驱动下,将特制的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北京万特福科技公司产品)钻透颅骨,置入血肿腔内,在颅骨上自锁固定,拔除针芯,放上橡胶圈,抽吸血肿(抽出计算血肿量的30%~40%)。并以生理盐水等量置换,冲洗血肿腔之后,向腔内注射(1~2)×104u尿激酶,闭管3~4h后开放引流,每日重复2次,至血肿清除后拔除穿刺针。同时给予控制血压、预防各种并发症等药物。 2 结果 全组拔引流管时间在术后3~6日内。3日内意识清醒15例,1周内清醒11例,2周内清醒4例,植物人4例,死亡12例(病死率26%),手术后24h内因脑疝致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5例,术后5~9日上消化道出血死亡3例,手术后第5日拔管后2h再出血死亡2例,术后26日因肺感染、全身衰竭死亡2例。 3 讨论 (1)高血压性脑出血在最初几小时内由于血肿迅速增大,血肿内压力急剧增高,使周围脑组织挤压、损伤和坏死,继发脑水肿[1]。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脑出血早期血肿继续扩大和血肿周围半暗带形成是导致临床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2,3]。所以对颅内巨大血肿的患者,更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清除血肿,减轻脑血肿,解除颅内的占位效应,消除脑疝,才能有效地抢救生命。本组46例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穿刺后,首次抽出血肿量的30%~40%,多数患者手术后即双侧瞳孔变等圆,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2)关于手术时机,笔者认为:(1)手术时间越早,疗效越好,但超早期(<6h)手术再出血率甚高。(2)手术时间过晚,虽然再出血率低,但是手术后致残率相对较高。因此,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是出血后6~12h,此时手术不仅再出血率低,而且有助于缓解血肿后的继发性血肿周围缺血水肿的病理改变,降低手术后患者病残率。 (3)预防术后再出血。有学者认为,术后血肿腔内再出血的原因并非由于操作损伤所致[4];为了避免再出血,不宜早期进行手术,避免过度抽吸[5]。笔者体会再出血与以下因素有关:(1)“工作室”的制作过程必须耐心,单次抽吸血肿量不宜过快、过多,抽吸负压切忌过大,以确保颅内压平稳下降;(2)患者血压未控制,烦躁者未能有效镇静;(3)发病6h内手术再出血发生的机会较多。(4)血肿破入脑室者易形成脑积水,尤其对于严重铸型出血者,有时危及生命。血肿清除术后,需行脑室外引流和腰椎穿刺置管持续排放血性脑脊液。 (5)由于术中清除部分血肿,术后可不用或少用脱水剂,减少了肾衰竭、心功能不全及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参考文献】 1 Niizuma H,Suauki J.Stereotactic aspiraton of putamind hemorrhage using a double track aspiration technique.J Neurosurg,1988,22:432-438. 2 李铁山,韩仲岩.脑出血继续出血及其影响因素.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9,7(2):95-96. 3 张士勇,王培元.血肿周围半暗带对超急性期幕上脑出血预后的影响.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5):314. 4 Kancel EI,Perexecox VV.Stereoraxic evacuation of s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atomas.J Neurosurg,1985,62:206-210. 5 王智勇,邱荣洁,张俊玲.锥颅血肿吸取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9):561-562.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操作规范

开县人民医院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 穿刺针具的规范化:①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万特福公司生产,唯一国家认定。②针钻合一,硬通道,固定性、密闭性好,喷射粉碎功能,保持引流通畅,创伤小,有不同规格可供选择。 ③目前基本上都是使用该产品,锥颅碎吸穿刺术已甚少使用。 操作规范化 开展这项技术的前提必须有CT;必须经过正规培训,应有脑外科手术条件。 应注意的问题: 术前准备 特别询问:高血压史、出血疾病史、长期饮酒史(酒精肝)、应用抗凝剂史(包括足量服用阿斯匹林)等。 特别观察: ①呼吸状态及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严重打鼾,如有呼吸道阻塞应先行处理。②血压管理应保持血压在安全范围内即<200/110mmHg,最好在180/105mmHg左右。 特别检查:①凝血象(快速);②血气分析;③头颅CT,了解血肿大小与部位④心电图,有无心肌缺血与心律紊乱。 穿刺点定位 穿刺点准确定位是治疗成功关键之一,应选用可靠而自己熟悉的定位方法。①CT片定位法(不积极推荐)②CT下定位法,可

用颅表标记物,三维立体定向原则③两点定位法,适用于丘脑出血④立体定位仪,更准确,其价格较贵,其原则是:避免重要脑区、血管受损,距血肿中心位置最近,对丘脑、小脑的血肿定位一定要准确,其周围有很多重要结构。 适应证(1) 基底节出血:≥30ml;或出血破入脑室,致CSF通路受阻,阻塞性脑积水;或<30ml,但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可慎重考虑。该部位血肿在超早期易进行性扩大,即出血在继续,临床表现意识进行性下降,应立即复查CT,在家属充分理解其危险性并同意下可立即行微创穿刺术,否则建议开颅手术。合并阻塞性脑积水应首先或同时行脑室穿刺引流减压。 适应证(2) 丘脑出血:≥15ml,凡进展型及全丘脑型出血,或破入脑室引起脑积水,颅内压增高,或有视丘下损害者。血肿偏小,症状较轻者不宜。丘脑出血位置较深,出血常破入脑室,毗邻脑干,常于早期发生脑疝,开颅手术都很棘手,微创穿刺术有其优势,宜早不宜迟。但其附近结构复杂,必须定位精确,同时处理好并发症。如原发血肿较小,而脑室出血较多,则应以脑室引流为主。 适应证(3) 脑叶出血:≥30ml,伴明显高颅压,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或有意识障碍。60岁以上病人脑叶出血病因多为血管淀粉样变性,血管脆,易破裂,穿刺时动作应轻,切勿剧烈抽吸与冲洗,应让家属充分

颅内血肿清除术

颅内血肿清除术 相关解剖知识: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药。 手术体位:根据手术部位,采用合适的体位。 手术切口:选择血肿距表面最近避开重要的骨瓣开颅。 用物准备:小小手术包,脑外科包,手术衣,布类,大腹单,双极电凝,颅骨钻,一次性用物:吸引管、窥镜辅助套、10ML注射器2具、50ML空针1具、头皮夹、脑棉片、止血海绵、骨蜡、引流管、脑外科贴膜、21#、11#刀片、缝线。 手术步骤及护理操作配合: 一.手术视野皮肤消毒:碘酒、酒精。铺单:对折中单1张铺于头、颈下方。治疗巾3张,用4张小贴膜粘贴。递中单1/3折叠覆盖托盘,斜铺中单2张,中单1张围头及托盘,铺中单覆盖肢体,铺大单。贴脑外科贴膜,做一器械布袋。 二.切开头皮及皮瓣新:21#刀切开头皮及帽状腱膜。头皮夹止血、电凝止血。翻转皮瓣,头皮拉钩牵开固定在托盘上。皮瓣用盐水纱布块覆盖。 三.剥离骨膜,递颅骨钻钻孔。50ML注射器冷却热量。递线据导板和线据锯开颅骨,咬骨钳咬平骨缘,骨蜡止血。 四.切开因硬脑膜:11#刀切开,脑膜镊,脑膜剪切开。如脑膜外或脑膜下有血肿应先清除。 五.清除颅内血肿:递双极电凝切开2—3CM的脑皮质,递脑压板

和吸引器,向脑深部分离直达血肿颅腔内,清除血肿。双极电凝止血、小脑棉片止血、止血海绵。 六.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递双氧水(双氧水海绵)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彻底止血。6×17圆针1#线缝硬膜边缘在颞肌上,放置12#或14#红尿管或专用引流管,角针固定。 七.缝合切口:清点脑棉、纱块、器械。9×17圆针4#线缝合帽状腱膜及皮下,9×28角针4#线缝头皮。敷料覆盖切口,绑带包扎。器械护士配合重点:动作迅速,双极电凝用湿纱布擦洗,脑棉片数目。巡回护士护理重点:双耳塞棉球,颅骨钻使用,双极电凝使用频率,肾水准备(视情况)。

-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颅内血肿清除术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手术物品准备: 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蛇型自动拉勾1套、若为小脑出血则再备后颅窝撑开器1个。 2、敷料基础辅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4~6件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膜、止血纱布、明胶海绵、棉片、小纱布、缝针、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 手术体位:根据血肿的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 手术步骤: 1.皮肤消毒 常规1%聚吡咯酮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 2.头皮切开和止血 2.在耳上方做“∩”形切口,切开皮肤,止血后上头皮夹。 2.2切开皮下组织、帽状腱膜。 2.3分离颞肌,剥离骨膜,将皮瓣翻向耳侧,电凝止血。用双2-0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固定皮瓣,充分暴露术野 3.打开骨瓣、硬膜 3.1用电钻在颅骨上钻4个孔,孔间插入线锯导板,用线锯将颅骨锯开,骨瓣放入双氧水中浸泡。

3.2骨窗周围用骨蜡封闭止血。用6*17圆针3-0丝线将骨窗周围硬脑膜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上。 3.3用11号刀片在脑膜沟处切开脑膜,用窄神经剥离子轻松分离后,脑膜剪“∩”形剪开脑膜 4.清除血肿 4.1脑穿针蘸水湿润后探查血肿部位及深度,电凝器止血后用窄脑压板轻轻拉开脑组织,用小号吸引器吸出脑内血肿,电凝器仔细止血,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也可用双氧水小棉片放入腔内止血。 4.2将坏死组织一并切除。可将止血纱布剪成小块铺于出血腔内,再在表面喷可吸收生物胶。 5.缝合硬膜。 5.1清点用物后,用6*17圆针3-0丝线严密缝合硬脑膜。 5.2若硬脑膜从颅骨内分离而有渗血时,可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垫一明胶海绵,6*17圆针3-0丝线悬吊止血。再次清点用物。 6.放置引流管 同前 7.关颅 7.1将骨瓣复位,8*20圆针2-0丝线缝合骨膜数针以固定骨瓣。9*25三角针2-0丝线缝合帽状腱膜及皮肤。 7.2双氧水或1%聚吡咯碘消毒皮肤,小纱布覆盖切口,绷带包扎切口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护理常规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护理常规 1、患者神志清醒或由昏迷转为清醒后,多因偏瘫、失语或经济困难等常处于急躁、恐惧、忧虑、悲观等心态。护士必须耐心解释、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安慰,向患者介绍治愈的实例,使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体位引流期间应绝对卧床四周以上,对术后意识不清者,将其床头抬高15~30°,有利静脉血的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3、术后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分析判断颅内压及脑水肿的改善情况。若发现病人有瞳孔变化、意识障碍加深,应考虑有再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分析是中枢性发热还是感染性发热。发现中枢性发热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以降低脑细胞代谢,保护脑组织。 4、管道的护理 (1)头部引流管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高度不超过床沿,严防躁动患者将引流管自行拔出。搬动患者时,应先暂时夹管,以防逆行感染。更换接管、敷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畅通,严防引流管受压、成角、折叠。如引流管引流不畅,一般为血凝块堵塞,可用水生理盐水、尿激酶冲洗。严密观测引流量及性质。术后引流液一般呈淡红色,如引流管内有新鲜血液流出,要考虑再出血的可能,如血量减少后突然出现无色液体,要考虑有引流出脑脊液的可能,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气管套管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吸人气体的过滤,加温及湿化作用降低,不仅易引起气管黏膜干燥,分泌物粘稠,形成痰痂或痰栓

堵塞套管,而且肺部感染率亦随之升高。故应保持室内空气湿度60~70%,以维持气管纤毛运动的生理要求,保持气道持续湿化,按时翻身扣背,及时有效吸痰。加强套管局部护理,保持通畅,气管内套管每6~8h用3%双氧水浸泡20min消毒。躁动患者,防止将套管自行拔出。 5、颅内血肿术后患者因长期卧床,及气管切开,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护理上应保持呼吸通畅,鼓励患者咳嗽,定时翻身叩背,充分有效吸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消化道出血是此病常见并发症,术后连续3~4d抽取胃液观察及做大便潜血实验,如无异常尽早给予胃肠道营养,以保护胃黏膜。如有出血症状,应停止鼻饲、胃管注入止血药及保护胃黏膜药。由于长期卧床,食欲不佳,患者多出现便秘,应多食纤维丰富的水果、蔬菜,多饮水,必要时给开塞露塞肛门或灌肠,以防排便时用力过大引起再出血。术后应给气垫床,每1~2小时翻身、扣背、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加强营养,防褥疮发生。 6、康复护理:昏迷病人应多按摩肢体及被动活动,保持瘫痪侧肢体处于功能位,意识清醒者应进行详细的康复知识宣教,加强主动练习,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颅内血肿清除术

颅内血肿清除术相关解剖知识:额叶、顶叶、颞叶、枕叶。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药。手术体位:根据手术部位,采用合适的体位。手术切口:选择血肿距表面最近避开重要的骨瓣开颅。用物准备:小小手术包,脑外科包,手术衣,布类,大腹单,双极电凝,颅骨钻,一次性用物:吸引管、窥镜辅助套、10ML注射器2具、50ML空针1具、头皮夹、脑棉片、止血海绵、骨蜡、引流管、脑外科贴膜、21#、11#刀片、缝线。手术步骤及护理操作配合:一.手术视野皮肤消毒:碘酒、酒精。铺单:对折中单1张铺于头、颈下方。治疗巾3张,用4张小贴膜粘贴。递中单1/3折叠覆盖托盘,斜铺中单2张,中单1张围头及托盘,铺中单覆盖肢体,铺大单。贴脑外科贴膜,做一器械布袋。二.切开头皮及皮瓣新:21#刀切开头皮及帽状腱膜。头皮夹止血、电凝止血。翻转皮瓣,头皮拉钩牵开固定在托盘上。皮瓣用盐水纱布块覆盖。三.剥离骨膜,递颅骨钻钻孔。50ML注射器冷却热量。递线据导板和线据锯开颅骨,咬骨钳咬平骨缘,骨蜡止血。四.切开因硬脑

膜:11#刀切开,脑膜镊,脑膜剪切开。如脑膜外或脑膜下有血肿应先清除。五.清除颅内血肿:递双极电凝切开2—3CM的脑皮质,递脑压板 和吸引器,向脑深部分离直达血肿颅腔内,清除血肿。双极电凝止血、小脑棉片止血、止血海绵。六.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递双氧水(双氧水海绵)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彻底止血。6×17圆针1#线缝硬膜边缘在颞肌上,放置12#或14#红尿管或专用引流管,角针固定。七.缝合切口:清点脑棉、纱块、器械。9×17圆针4#线缝合帽状腱膜及皮下, 9×28角针4#线缝头皮。敷料覆盖切口,绑带包扎。器械护士配合重点:动作迅速,双极电凝用湿纱布擦洗,脑棉片数目。巡回护士护理重点:双耳塞棉球,颅骨钻使用,双极电凝使用频率,肾水准备(视情况)。

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一例颅脑损伤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7.2.28 地点:手术室护办室 参加人员:手术室全体人员 主讲人:洪少进 主持人:郑绘 郑绘:大家下午好!颅脑损伤手术基本是急诊手术,病情都比较重,我们护士必须要有良好的抢救技术,以及熟练的手术配合技术。下面请主讲人介绍一下主要内容。 洪少进: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颅脑损伤的相关知识。主要内容:1.病史介绍 2.概述 3.解剖 4.分类 5.病因 6.临床表现 7.检查 8.治疗 9.洗手护士配合 10.巡回护士配合 11.PIO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病史: 一;病史介绍 患者郑玉花,男,70岁,住院号:17010099. 因患者今天在工地干活时,突发头痛,被工友送回家休息。8点左右,患者意识逐渐模糊,当地乡村医生予甘露醇静脉滴注。呼120急诊送入我院检查治疗。病程中,小便失禁。无四肢抽搐,无呕吐,右侧上下肢活动减少。头颅CT示左基底节颅内血肿。 完善相关检查,积极术前准备,于2017-2-25下午3点在全麻插管下行左基底节颅内血肿清除术,于17:00带气管插管转入ICU病房。二:概述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颅骨骨

折包括颅盖骨线状骨折、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脑损伤包括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按损伤发生的时间和类型又可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按颅腔内容物是否与外界交通分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和开放性颅脑损伤。根据伤情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四型。 洪少进: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解剖: 三:解剖 颅骨 脑颅(8块) 成对:顶骨、颞骨 不成对:筛骨、蝶骨、额骨、枕骨 面颅(15块) 成对:上颌骨、颧骨、下鼻骨、鼻骨、腭骨、泪骨 不成对:犁骨、舌骨、下颌骨 小脑位于大脑半球后方,覆盖在脑桥及延髓之上,横跨在中脑和延髓之间。它由胚胎早期的菱脑分化而来,小脑通过它与大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丰富的传入和传出联系,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肌紧张)的调节,以及随意运动的协调。 脑干 脑干(brain stem)属于脑的一部分,即脊髓向颅腔内延伸的部分。脑干位于颅后窝,自枕骨大孔至蝶鞍之间。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 颅骨与脑间有三层膜。由外向内有硬脑膜,蛛网膜与软脑膜,三层膜合称脑膜。它们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并通过被膜的血管使脑和脊髓得到营养。 硬脑膜 由两层合成,外层兼有颅骨内膜的作用,某些部位两层分开构成硬脑膜窦,硬脑膜在颅底处与颅骨结合紧密。 由硬脑膜形成的结构 大脑镰、小脑幕:幕切迹、小脑镰、鞍隔 海绵窦的毗邻与交通 两侧有横支相连,窦内有颈内动脉、展神经通过,窦外侧壁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上颌神经通过。 脑蛛网膜 薄而透明,缺乏血管和神经,与硬脑膜之间有硬膜下隙 软脑膜 是紧贴于脑表面的一层透明薄膜,并伸入沟裂。脑的血管在软脑膜内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60例临床疗效观察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2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预后情况均优于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86.7%,远高于对照组的51.7%,两组对比 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 内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清除患者血肿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 的治疗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097-01 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病时死亡 率很高,存活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本文选择2012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 的脑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 果及预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20例为 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0~85)岁,平均年龄为(68.3±7.4)岁,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26例;观察组6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4~83)岁,平均年龄为(69.1±6.9)岁,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29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体情况、以往病史等一般资 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 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式,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5ml,6~8h/次,并配合利尿剂呋塞米降低颅压,同时要注意电解质、水平衡。在治疗过程中还要 加强护理,保持营养平衡,防止压疮形成[1]。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取卧位局部麻醉,选择血肿最大层面为穿刺位置,通过脑CT 定位进行 穿刺,若陈旧性血流出即为成功。抽吸血肿时采用5ml的注射器,用肝素生理盐 水冲洗血肿数次,夹闭4h后开放引流,注意在拔针时一定要插入钝头塑料针芯,当血肿清除70%甚至80%以上时就可以拔管。同时要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同样护理,并加强穿刺位置的护理,防止感染[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观察患者血肿面积的大小变化。统计两组患 者的出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1.4评价标准 患者在治疗后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显效:治疗后患 者没有出现病残,血肿完全消除,恢复生活能力,没有发生并发症;有效:治疗 后患者没有出现病残,血肿基本消除,部分生活能力恢复,发生肢体或者语言障 碍等并发症;无效:治疗后患者没有明显好转,发生死亡或者植物人状态。

简易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的护理

简易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 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简易立体定向;微创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差等临床特点。简易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病人是我科2002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立项的一个技术攻关项目,并于2007年通过科研成果鉴定。简易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为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为了更好地配合微创技术的开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70例患者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5岁,意识水平介于清醒至昏迷。经CT检查:脑叶出血25例,丘脑出血1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33例,均有高血压病史。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在10~90 ml。 2.治疗方法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做好术前准备,尽早手术,如已发生脑疝更应分秒必争,一般不超过24 h。根据CT片选择病灶面积最大层面中点为靶点,利用两点一线及两个相交平面具有共同相交线的原理,采用YL I型颅穿针在局麻下经头皮钻颅骨直达血肿中心进行粉碎、液化、抽吸。 3.治疗结果 7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术后CT复查结果显著均达术前所定靶点,第一天复查CT结果显示血肿清除率大于75%共67例。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情况做好心理准备。绝大多数清醒的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对脑外科手术均有焦虑反应,对突然发生的感觉障碍和肢体瘫痪表现出情绪沮丧、悲观甚至绝望。有些患者还同时伴有失语或发音不清症状,对不能表达情感及对日后生活能力内心感到苦闷、恐惧。此时当班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可用穿刺成功的病例说服患者,清除其心理阴影及思想顾虑,以增强患者信心使其配合治疗。对有意识障碍及昏迷的患者,首先安慰家属使其情绪稳定,头脑清醒。耐心介绍简易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优点、手术的大致过程、手术的最佳时间、手术的预后等;使家属充分认识到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及时履行医疗签字手续,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40例临床分析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40例临床 分析 作者:施宏志邢海亭杨国宽 【关键词】微创清除术;颅内血肿;脑出血 我院自2002—2007年,运用YL 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射流液化术治疗40例脑出血,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脑出血患者76例,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标准[1],并排除血液病、肿瘤及先天性血管畸形等病因引起的脑出血。随机分为两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2~78岁,平均65.4岁;对照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48~69岁,平均6 2.6岁。两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1.2CT资料微创组基底节区出血28例,丘脑出血6例,脑叶出血6例,血肿量25~80ml,平均50ml,大于70ml者7例。对照组基底节区出血25例,丘脑出血3例,顶叶出血2例,血肿量20~80ml,平均50ml,大于70ml者5例,两组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血肿量计算方法:血肿量(ml)=最大层面的长×最大层面的宽×血肿所占层面数×π/6。 1.3方法两组均给予降颅内压、控制血压、防治各种并发症等常规内科治疗。微创组均在6~24h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采用

头颅CT下定位法:在CT指导下用头皮标记物作引导物,选择以血肿量最多与颅骨最小距离的CT层面为穿刺点和深度。应用北京万特福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YL

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手术尽量避开血管和大脑重要功能区,以血肿深度选择相应长度的穿刺针。利多卡因局麻后,用手电钻带穿刺针穿过头皮、颅骨和硬脑膜下腔后,卸下电钻及钻头,插入针芯,将穿刺针推入血肿中心。拔出针芯后即有黑色血液溢出。拧上帽盖,从侧管用5ml注射器震荡抽吸15~20ml陈旧性血液,然后用针形粉碎器予等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冲毕将尿激酶3~5万u 配5ml生理盐水通过针形粉碎器快速注入血肿中心后闭管连接引流袋,闭管2~4h后开放引流,以后用肝素盐水通过针形粉碎器反复冲洗血肿腔,直至冲洗液变清为止。冲洗完后向血肿腔内注入肝素、尿激酶及透明质酸酶混合液,闭管2~4h再次开放引流。每日重复治疗1~3次。手术后1、3、5d为复查CT的时间。如血肿80%以上被清除,闭管24h后,无颅压增高表现则拔出穿刺针。 2结果 2.1血肿清除率微创治疗组40例置管冲洗引流2~6d,平均4d。术中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根据复查头颅CT血肿缩小情况计算清除率(血肿清除率=微创前后CT血肿量之差/微创前CT血肿量)。术后复查CT血肿清除>80%者12例,清除>65%者16例,清除>50%者8例,4例因病情危重而未复查头颅CT。

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发表时间:2014-08-06T08:23:06.4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杨华 [导读] 自发性颅内血肿多由于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管畸形破裂等形成。 杨华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手术室湖北宜昌 443003) 【摘要】颅内血肿是脑损伤中最常见、较严重的继发性病变。此类患者病情凶险、发展变化快,严重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应尽早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手术室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应对,配合手术医生,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紧密配合手术进程,以达到顺利完成手术、控制病情、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有效的目的。 【关键词】颅内血肿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096-01 脑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占全脑卒中的20%~30%[1]。其致残率及病死率都很高,国内文献报道,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死亡率可高达40%~70%[2]。CT问世以后,外科手术治疗术式不断改进,使脑出血的外科手术病死率明显下降[3]。颅内血肿分外伤性和自发性两大类型。外伤性颅内血肿多见于车祸、钝击外伤、意外事故等造成。自发性颅内血肿多由于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管畸形破裂等形成。其病情危重且复杂多变,常因病情发展迅速继发脑疝而死亡。因此采取积极开颅探查术,清除颅内血肿、解除脑组织的急性受压是挽救颅内血肿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近一年内开展的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从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了18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出血,需要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其中男性112例,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52岁。女性70例,年龄6-67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12例因术后出血再次行开颅探查术。2例因伤势过重继发脑干损伤引发中枢性急性衰竭而术中死亡。 2 术前准备 颅内血肿清除术大多都是急诊手术,病情危重的患者直接从急诊科送达手术室,生命体征尚平稳者一般先回病房,边对症治疗边观察并做好术前准备,根据病情再决定是否手术。 2.1 手术室环境和物品准备。手术室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后,科室负责人立即调整安排手术相关人员和手术间,开启房间层流空气净化系统,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根据手术要求准备开颅器械包、电动颅钻、电刀、双极电凝、自体血液回收机、两路中心或电动负压吸引器、加压输液器、手术头架、体位保护垫以及各种无菌敷料包和一次性用物。检查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的性能,保持待用状态。另外准备除颤仪、心肺复苏类急救药物、脱水剂、代血浆等,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意外,做好应急抢救准备。 2.2 患者的术前护理准备。①交接患者和病情:患者到达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和麻醉医师先要认真做好核对和病情交接工作。了解患者的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用药情况、X\CT及MRI片子等。患者的衣物及随身物品当面交由家属保管。②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因为发病急,病情重,有些处于昏迷状态,但清醒的患者因疼痛、恐惧、焦虑、濒死感,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创伤。因此,巡回护士要注意在术前短暂的时间里争取多和患者沟通,尽量安抚患者的情绪,舒缓他的恐惧紧张心理,努力配合手术治疗的实施。③手术皮肤准备:去除患者身上不必要的污秽衣物,清理皮肤上的血迹与污垢,用肥皂和清水洗净头部,剃光头发,减少污染源。④制动:对于躁动病人应加以制动,适当地约束,以防加重出血、坠床或造成新的损伤。 2.3 巡回护士术前准备。①建立静脉通道:迅速选择大隐静脉穿刺给予开放2~3条静脉通道,必要时行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穿刺,以保证快速输液、输血、补充循环血容量。②协助医生工作:口、鼻分泌物或血块较多时应立即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的供氧,协助麻醉医生静脉给药,进行麻醉前的诱导,所用药品必须严格核对,要做到给药的途径、剂量、顺序准确无误。用药完毕,协助医生完成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留置导尿管、画手术切口线等操作。③安置手术体位:由巡回护士协助手术医生共同摆好手术所需体位。术前必须有正确的定位诊断。根据CT、MRI、DSA等临床检查及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和部位,争取最佳的显露,同时尽可能地避开颅内重要结构,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和良好的疗效。根据手术部位,采用合适的卧位。在安置体位时,一定要注意受压部位神经、血管的保护。床单尽量平整,骨突处加垫软枕,选择适宜的软垫,避免压伤,并保持肢体处于功能状态。用约束带固定牢靠,松紧适宜。④其他:妥善放置导尿管;粘贴电刀负极板;为患者保暖;备好双氧水、生理盐水,协助医生清创开放性伤口,清除创伤部位的污染物、异物,防止手术切口感染;然后常规全头皮肤消毒、铺单。注意保护眼结膜,先涂红霉素眼膏,再贴上手术保护膜,外耳道用棉球填塞。 3 术中配合 3.1 洗手护士的准备及配合。洗手护士提前洗手上台,铺好无菌器械台,整理好所需器械,检查各器械的完整性,关节、螺丝有无松动、脱落,准备好骨蜡、止血纱布、各形态的脑棉片备用、针和缝线等,并和巡回护士一起唱点两遍无误后在护理清点单上面记录。连接好高频电刀、双极电凝镊、中心吸引器、电动颅钻等。配合医生粘贴一次性无菌脑外科专用手术保护膜。递手术刀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一次性头皮夹快速止血,皮瓣翻向基底部,分离骨膜,电动颅钻钻孔,铣刀(线锯)锯开颅骨,形成骨窗,用生理盐水冲洗钻孔、锯骨处,取出骨瓣用湿纱布包裹保留,骨窗边缘用骨蜡止血,大块脑棉片置于骨窗边缘加以保护,清除硬膜外的血肿,硬膜下的血肿则先用尖刀在术野硬脑膜中心处切一小口,然后剪开硬脑膜,彻底清除血块,用弯盘盛装。找到损伤、出血的位置,双极电凝止血,对软化、坏死的脑组织也要一并清除。在血肿接近脑组织处,调节负压吸引力,避免强力吸引,以防出现新的出血和加重脑组织的损伤。最好用镊子夹一小块棉片,边剥离血肿边用吸引器在棉片上吸引,这样可以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止血完毕,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并使血压回升至原来水平,反复检查确定无活动性出血。血肿腔内常规放置硅胶引流管。根据术中颅内压力的情况决定是否骨瓣复位,否则去骨瓣以减压或行天幕切开联合减压术。和巡回护士一起认真仔细地逐项清点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针线、特别是棉片的数目,必须和术前以及术中添加的数目相吻合,准确无误后方可逐层缝合关闭,关闭以后,再次清点核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2 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手术进展。器械、敷料、各种缝合针线要准备充足,随时供应手术中所需的用物。术中要加强巡视,保持中心吸引通畅,及时调整压力大小,防止血块阻塞。观察血压变化及出血量,保证输液、输血通畅,维持血流动力平衡。输血前应与麻醉师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遵医嘱准确及时地输注各种药物。保持导尿管顺畅,及时放空或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尿量。注意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