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一、教学设想和策略

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因而学生很容易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1】对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Ba2+和SO42-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通过“是不是溶液混合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呢?”过渡到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2】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总结出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生知道了离子反应的本质,了解了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再来简单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这样设计主要有两好处:一是学生很快的知道哪些离子可以反应(或参加反应),直接写出表达式,再配平,改进了传统的“写”、“拆”、“删”、“查”书写步骤过于机械化而造成的思维定势。二是进一步加深对离子反应的本质的理解,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不同之处。这样,很自然地又过渡到离子方程式比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更为广泛。

本课题内容是高中阶段化学课程中较重要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因此主要采用通过“实验—观察—问题—分析—讨论—结论”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设计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的实验,自己推断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2. 通过分析实验事实,说出离子交换引起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 学会简单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交流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现象,养成探究的良好习惯;

2. 从几组探究实验中,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化学实验来研究化学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和方法的重要途径;

2. 通过实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态度;3.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养成反思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用具

1.仪器:试管、滴管、烧杯。

2.试剂:CuSO4(aq)、BaCl2(aq)、NaCl(aq)、NaOH(aq)、Na2SO4(aq)、NaCO3(aq)、盐酸、AgNO3(aq) (硝酸酸化)、酚酞试液。

3.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展示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要求学生书写它们的电离方程式。

【引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如果不同的溶液混合后,这些离子还会依然存在吗?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1】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观察并回答实验现象。

教师:下面我们来分析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变化情况,并填写下表。

表一几种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析

教师小结:通过分析表一的第一行可以看到,混合前后Cu2+、SO42-、Na+、Cl-四种离子均没有发生变化,它们并没有发生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1】向盛有5mL 0.1mol/L的CuSO4溶液中加入5mL 0.1mol/L的BaCl2溶液,观察现象。

学生:有白色沉淀生成,液体分层后上层为蓝色透明溶液。

教师:白色沉淀是什么,上层溶液为什么是蓝色?

学生:白色沉淀应该是BaSO4,上层溶液为蓝色说明含有Cu2+。

教师:根据你的分析填写上表相关部分。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家认为混合后Ba2+与SO42-相互结合,溶液中不再有大量的Ba2+和SO42-,而Cu2+和Cl-依然存在于溶液中。你能用实验证明你的结论吗?

(学生相互讨论,提出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可能的方案有:

1.生成的CuCl2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溶液中有Cu2+和Cl-;

2.上层溶液呈蓝色,说明上层溶液含有Cu2+;

3.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上层溶液中是否还有Cl-。

【教师演示验证】向实验探究2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几滴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教师:看来大家的分析完全正确。

【动画展示这几个反应的微观过程】

教师: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变化,溶液中有的离子消失了,有的离子还存在。我们可以用离子符号来表示这种变化。

【板书】反应前反应后

教师:这种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上述反应中Cu2+和Cl-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没有参加反应,那么该反应的本质就是什么呢?

结论:该反应的本质就是溶液中的Ba2+和SO42-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

【板书】

教师:这种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课件显示】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叫做离子方程式。

【过渡】是不是溶液混合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呢?

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和NaCl溶液并没有发生反应,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发生了反应,所以可以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因此,我们要想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某个反应,就应该弄清楚这个反应能不能发生。

【学生实验探究2】下面我们通过实验2—3,探究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

【课件显示】表二:探究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

【思考讨论题】

实验①观察到什么现象?试着写出产生这种现象的离子方程式。反应后哪些离子个数减少?哪些离子个数没有变化?

实验②加入酚酞试液有何现象?这种现象是由哪种离子导致? 逐滴加入

稀盐酸有何现象?为什么?试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实验③观察到什么现象?试着写出产生这种现象的离子方程式。反应后哪些离子个数减少?哪些离子个数没有变化?

【汇报讨论结果】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是什么?离子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结论: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生沉淀、放出气体、生成水。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使反应的离子浓度减少。

【课件显示】3、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产生沉淀、放出气体、生成水。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使反应的离子浓度减少。

【学生课堂练习1】(课件展示)。

NaCl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在一起,会不会起反应呢?为什么?

讲评:由于不具备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不能发生离子反应。

【过渡】我们已经学会如何判断离子反应是否能发生。对于能够发生的离子反应,我们可以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那么我们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呢?

【学生总结】以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为例简单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课堂练习2】(课件展示)。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组)

(1)NaOH+HCl(2) KOH+H2SO4(3)BaCl2+Na2SO4(4) Ba(NO3)2+Na2SO4

讲评:(1)(2)离子方程式:H++OH-=H2O(3)(4)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教师点评。(课件显示答案)。

【设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不同的反应物,虽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离子方程式却可以相同。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那么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讨论交流】化学反应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结论:前者只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后者还表示一类反应。

教师小结: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一类化学反应,并提示了这类化学反应的实质。例如: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实质是酸电离出来的H+与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水。这一类反应都可以用H++OH-=== H2O来表示。

【课件显示】5.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一类化学反应。

【过渡】所以离子方程式比化学方程式应用更为广泛。

【课件显示】1、检验某些离子的存在。2、用于混合物的提纯。3、消除水中的污染物

4、离子共存问题

5、有关除杂质的问题

离子反应的用途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研究和讨论。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电解质溶液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是什么?(产生沉淀、气体或者水),认识了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的离子浓度减少。学会了简单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作业布置】习题第6题、第7题。

六、板书设计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离子反应方程式:

3、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的实质:5、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 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2.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体会科学探究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在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 ②HCl ③NaOH ⑥Na2CO3 ⑦C2H5OH ⑧H2O ⑨SO2⑩CO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 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 ___ 复习提问:什么是电解质? 二、课堂学习研讨 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必然有离子参加,我们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新授: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演示实验2-1(课本第31页) 引导:由以上实验可知,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实质是离子反应。 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 分别写出Na2SO4和BaCl2的电离方程式:

当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时,Na+和Cl-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SO42-和Ba2+之间则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所以,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 Ba2++ SO42-= BaSO4↓ 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以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为例,可以分成"写,改,删,查"四步: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方程式可以改写为: (3)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与反应的离子: (4)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总结:书写过程中“写”是基础,“改”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练习: 分别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硝酸钡溶液和硫酸钠反应: 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 锌跟稀盐酸反应: ) 演示实验2-2(P 32 向盛有2mlNaOH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的稀盐酸溶液。 我们在该实验中观察不到现象,但我们知道实际上发生了中和反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_2离子反应练习二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离子反应练习二 ()1.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Al2(SO4)3 =2Al3+ + 3SO42- B.AlCl3 = Al3++ Cl3- C. M g(N O3)2 = Mg+2 +2NO3- D.KMnO4 =K+ +Mn7+ +4O2- ()2.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H2和O2反应生成水B.铁片投入稀硫酸中 C.NH4HCO3受热分解 D.NH3遇HCl气体生成白烟(NH4Cl) ()3.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Na2SO4溶液和MgCl2溶液 B.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C.NaOH溶液和Fe2(SO4)3溶液 D.Ca(OH)2和盐酸 ()4.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OH-+HCl===H2O+Cl- B.Ca(OH)2+Cu2+===Ca2++Cu(OH)2 C.Fe+Cu2+===Cu+Fe2+ D.Fe+2H+===Fe3++H2↑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 CO32- + 2H+ = H2O +CO2↑ 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 2Fe +6H+ = 2Fe3+ +3H2↑ C.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 CO32- + 2H+ = H2O +CO2↑ 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 + OH- =H2O ()6.在离子方程式中,电荷是守恒的。如下列离子方程 式:RO n-3+F2+2OH-===RO-4+2F-+H2O,由此 可知在RO n-3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7.下列各组离子反应可用H++OH—= H2O表示的是 A.氢氧化钡和硫酸 B.氢氧化铜和盐酸 C.硝酸和氢氧化钠 D.硫酸和氨水 ()8.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Cu(OH)2与盐酸,Cu(OH)2与醋酸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篇一:《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高xx级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第一课时)(李季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二.教学重点、 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三.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小结:化合物: 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高一2.2离子反应学案1

高一2.2离子反应学案1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 ⑴定义: ①使用范围: ②前提条件: ③必须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 例如:co2、So2、So3、NH3电解质 H2co3、H2So3、H2So4、NH3?H2o电解质 ⑵常见的电解质 ① ② ③ [练习1]判断对错: A铁能导电,所以铁是电解质 B氯化钙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钙溶液是电解质c固态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 D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E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非电解质

⑴定义: ①使用范围: ②前提条件: ⑵常见的非电解质 ① ② ③ [练习2]指出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 属于非电解质 H2So4、Hcl、So3、cl2、oH、AgNo3、co、H2o、NH3、Na2So4、 BaSo4、Al3、cuSo4、cu、盐酸、cH3cooH [思考]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因素 [思考]单位体积内溶质数目相同的条件下: 为什么cH3cooH溶液、氨水、Hcl溶液、NaoH溶液、Nacl 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 电解质的分类 依据电解质溶于水是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溶于水电离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为: 常见的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溶于水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为: 常见的弱电解质:[练习3]下列物质哪些能导电: 哪些是电解质: 哪些是强电解质电解质: 哪些是弱电解质电解质: 哪些是非电解质: 金属铜固态Naclco2H2So4碳棒酒精水溶液oH水溶液熔融状态的No3 葡萄糖o2Hcl气体液态Hcl盐酸co纯水cH3cooHcu2BaSo4 电离方程式 ⑴强电解质用号、弱电解质用号连接分子和离子 ⑵多元弱酸电离,所以电离方程式写,以为主 ⑶多元弱碱电离,但电离方程式写完 [练习4]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cl: Ba2: Fecl3: NH3?H2o: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一、教学设想和策略 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因而学生很容易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1】对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CuSO 4溶液和BaCl 2 溶 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Ba2+和SO 4 2-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通过“是不是溶液混合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呢?”过渡到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2】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总结出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生知道了离子反应的本质,了解了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再来简单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这样设计主要有两好处:一是学生很快的知道哪些离子可以反应(或参加反应),直接写出表达式,再配平,改进了传统的“写”、“拆”、“删”、“查”书写步骤过于机械化而造成的思维定势。二是进一步加深对离子反应的本质的理解,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不同之处。这样,很自然地又过渡到离子方程式比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更为广泛。 本课题内容是高中阶段化学课程中较重要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因此主要采用通过“实验—观察—问题—分析—讨论—结论”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设计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的实验,自己推断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2. 通过分析实验事实,说出离子交换引起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 学会简单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交流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现象,养成探究的良好习 惯; 2. 从几组探究实验中,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化学实验来研究化学知识的 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2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实用教案设计

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分析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3.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 4.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 1.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温故知新】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NaCl固体、②磷酸、③硫、④蔗糖、⑤氨 水、⑥铜、⑦盐酸、⑧酒精、⑨NaOH溶液、⑩CO2 弱电解质:强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 【新知探究】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一)离子反应:有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实验2-1】(填写P31表格) (二)离子方程式: 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参加反应的 1、离子方程式:用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依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物质离子形式。把物质仍 用表示。 (3):去方程式两边反应的离子,并使方程式中系数为。 守恒和:根据(守恒,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4) 和是否相等。【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向Ba(OH)溶液中滴加

稀硫酸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22 O 4、向碳酸钙中加入盐酸↑+4HCl== MnCl+Cl+2HMnO3、△2(浓)222 5、单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6、醋酸溶液与氨水反应 7、氧化铜放入稀硫酸 8、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混合 3、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1)不是在进行的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KClO的加热分解3 澄清溶液: (2)易电离的微溶物作反应物“” 浑浊状态: (3)可写成离子的物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课堂练习】下列四个图示中,能表示向澄清石灰水中通CO气体至过量的是()2 写出变化过程中发生的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讨论】请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1)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H+OHO 表示:=H)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例如:(22-+H【练习】下列各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 H+OH=O表示的是()2、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A B、盐酸和氨水反应、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 D、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实验】2-3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1 2.2 离子反应-第1课时 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1课时:电解质及电离 【学习目标】 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非电解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从电离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掌握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 【学习重点、难点】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使用说明】上课前完成【预习自测】 【预习自测】 1.下列物质在各种情形中能否导电?能的划“√”,不能的划“×”, Cu 水NaCl晶体酒精纯硫酸 NaCl溶液75%酒精溶液稀硫酸 2.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中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叫做电解质. 如:。 非电解质:在中和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叫做非电解质。 如:。 3.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概念:电解质在中或状态下离解成的过程。 (2)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HCl ,H2SO4, NaOH ,Ba(OH)2, Cu(NO3)2 ,NH4Cl , NaHCO3,★NaHSO4(溶

液) 。 【新课学习】 【小组思考与交流1】 铜能导电的原因;NaCl溶液能导电的原因 小结:物质导电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组思考与交流2】 1.分析下列物质不是电解质的原因 ①金属铜②蔗糖③澄清石灰水 2. 常见的电解质 3. 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 NaCl溶液(稀硫酸)能导电的原因;熔融NaCl能导电的原因NaCl晶体不能导电的原因;纯硫酸不能导电的原因 【资料卡片】: NaCl晶体是由Na+、Cl-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Na+、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熔融时,NaCl晶体中的Na+、Cl-也能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 常温下硫酸是液态,是由硫酸分子构成,不存在离子;当硫酸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硫酸分子被破坏,变成的离子,并且能自由移动 【小组思考与交流3】 1.电解质发生电离的条件, 2.“二氧化硫水溶液能导电,二氧化硫却是非电解质”。如何从电离的角度理解 电解质的本质 (资料:二氧化硫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并发生电离) 3.书写电离方程式注 意; ; ; 4.电离的角度,概括酸、碱、盐的定义: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如:,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如:,

必修1高一化学同步测试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

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测试(A)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A.Cu丝B.熔融的MgCl2C.NaCl溶液D.蔗糖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电离出酸根离子的是 ( ) A.Na2S B.Ba(OH)2C.KMnO4D.KCl 3.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H+、Na+、和SO42-。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NaHSO4是盐B.NaHSO4是酸式盐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HClO B.Cl2C.NaHCO3D.CO2 5.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是一定为电解质B.X可能为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类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 6.能用H++OH-=H2O表示的是()A.NaOH溶液和CO2的反应B.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 C.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D.氨水和稀H2SO4的反应 二、选择题(有1-2个答案,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 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 7.下面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此范畴 C.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导电,在水中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D.纯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

8.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氢离子的是酸 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的是碱 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 D.NH4Cl电离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4++Cl-,所以NH4Cl是盐 9.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Na+、Ba2+、Cl-、SO42-B.Ca2+、HCO3-、C1-、K+ C.Mg2+、Ag+、NO3-、Cl-D.H+、Cl-、Na+、CO32- 10.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A.Na+ 、K+、SO42-、HCO3-B.Cu2+、K+、SO42-、NO3- C.Na+、K+、Cl-、NO3-D.Fe3+、K+、SO42-、Cl- 11.已知某酸性溶液中含有Ba2+、Fe3+,则下述离子组中能与上述离子共存的是()A.CO32-、Cl-B.NO3-、Cl-C.NO3-、SO42-D.OH-、NO3-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OH-+H+=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 + 2H+ = Ca2+ + 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2+ + Ag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 13.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够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A.BaCl2+K2SO4=BaSO4↓+2KCl B.BaCO3+H2SO4 = BaSO4↓+CO2↑+H2O C.Ba(NO3)2+ H2SO4= BaSO4↓+2H NO3 D.Ba(OH)2+ 2KHSO4 = BaSO4↓+K2SO4+2H2O 14.重金属离子具有毒性。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为有毒离子为Ba2+,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Cu2+和SO42-B.Cu2+和Cl-C.K+和SO42-D.Ag+和NO3- 电解质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之分,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如弱酸、 弱碱在水中则不能完全电离,不能完全电离的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用其化学式表示,不能以离子的形式出现。请解答15、16两题。 15.下列溶液的溶质都是强电解质,这些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 mL 1 mol ·L-1 MgCl2溶液中的Cl-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本节分三次课完成,本次课是学习离子方程式书写后的第二课时。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学生情况分析:对于离子反应,学生基本上理解准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也清楚,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也基本掌握了。但学生因为初中基础薄弱,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如复分解反应性质掌握不牢,常见的难溶物、易溶物记忆不清,书写时不太细心如化学符号写错等。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采用练习-错例分析-重点讲解-纠错-重写-总结-系统化,让学生感受化学用语的生成过程,巩固理解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并理解其重要性。 并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技术准备:电脑、无线鼠标、多媒体投影仪 前期准备:预习完成如下问题: 1.将下列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2.如何判断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否正确?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2.2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361”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归纳整合,逐步学会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3、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加深对化学用语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其发生的条件。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探究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导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导: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Na 2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Cl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看课本P31——P32页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_____________中的反应实质上是__________之间的反应。 例如:CuSO 4和BaCl 2 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的反应。 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__________参加反应的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正确书写Na 2SO 4 和BaCl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书写四步: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离子反应知识点

第二节离子反应 镇海中学陈志海 一、电解质 1、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5、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1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里的电解程度有关,而与其溶解 度的大小无关。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 子所带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 ○3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 和少数的共价化合物。 ○4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中强酸(水也是弱电解质) ○5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6、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时混合物。无论电解质还 是非电解质的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 液或者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就是电解质。 注意事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3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 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4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 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 【习题一】 (2018?余姚市校级模拟)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OOH B. C. D.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物质水溶液能导电,说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COOH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不选; B.的水溶液导电,但二氧化硫为非电解质,故B选; C.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不选 D.是单质既不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不选; 故选:B。 【习题二】 (2016春?牡丹江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 B.CaCO3难溶于水,但CaCO3属于强电解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D.硫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4═ 【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化学用语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A.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下电离出阴阳离; B.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二氧化碳水溶液导电,电离出离子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 D.硫酸钠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

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

【课题】:第二节离子反应(高一化学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水中能发生电离;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电离、电解质等概念的建立 【教材分析】:本节包括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刻的理解电解质的电离,是本节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引出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但要找出电解质溶液中真正是哪些离子参加了反应,仍是需要突破的难点。 【设计意图】:高一新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化学基础差别较大,而本节的概念又比较抽象,所以本节--中的起点比较低,适当增加了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要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亲历学习探究的过程,这也是本节--的目的。 【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 【教具】:多媒体电脑投影设备、必须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本节在实验室上)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 请同学们用药匙各取少量在滤纸上将它们混合,观察有什么现象。 3. 请同学们将上述混合物倒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观察有什么现象。 4. 猜想发生了什么反应,试一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2. 学生操作后:没有现象 3. 学生操作后:有蓝色固体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固体间不能反应物质,在溶于水后能反应 2. 请同学们将上述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观察现象。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案 (第三课时)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案(第三课时) 一、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错误的指明原因。 ⑴铁和稀盐酸反应:2Fe + 6H+ = 2Fe3+ + 3H2↑ (2)铜和稀硫酸反应:Cu+2H+=Cu2++H2↑ (3)过量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CO2+Ca2++2OH-=CaCO3↓+H2O (4)硫酸铜和氢氧化钡的反应:SO42-+Ba2+=BaSO4↓ (5)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H++SO42-+OH-+Ba2+=BaSO4↓+ H2O ⑹CaCO3溶于盐酸溶液:CO32-+2H+=== H2O+CO2↑ (7)CaCO3溶于醋酸溶液:CaCO3+2H+===Ca2++H2O+CO2↑ (8)往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氨水:Mg2++2OH-=Mg(OH)2↓+2H2O (9)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2CO3+2H+==2Na++CO2↑+H2O (10)Cu(OH)2和盐酸反应: OH-+H+=H2O (11)氧化铜与盐酸反应:O2-+2H+===H2O (12)澄清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Ca(OH)2+2H+=Ca2++2H2O (13)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14)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Ag+==Ag+Cu2+ (15)Fe3++Cu===Cu2++Fe2+ (16)Fe3++Fe = 2Fe2+ (17)Fe2++Cl2 = Fe3++ 2Cl- (18)钠溶于水:Na+H2O= Na++ OH- + H2↑ 小结: 二、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1.某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HCO-3、SO2-4、Br-B.Cu2+、NO-3、Cl-、SO2-4 C.H+、Cl-、K+、CO2-3D.K+、Mg2+、SO2-4、OH- 2.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强酸性溶液里大量共存,并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 A.Fe3+、K+、Na+、SO2-4B.Na+、K+、CO2-3、Cl- C.Mg2+、Na+、Cl-、NO-3D.Ba2+、K+、HCO-3、SO2-4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讲课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 化学组:刘永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初步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2、通过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讲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进行归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通过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教学 重难点重点: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 方法实验探究、讨论、讲授 教具准备试剂:CuSO4溶液、BaCl2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KSCN溶液、苯酚溶液、饱和CH3COONa溶液、饱和Na2S溶液、1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饱和NaOH溶液等 仪器:试管、滴管等 多媒体课件 教师的行为体现教 学技能 学生的行为 兴趣实验魔术:“空试管”,使溶液变色实验 七个空试管,分别加入少量: 1、3%AgNO3溶液 2、5%KSCN溶液 3、饱和NaOH溶液 4、饱和CH3COONa溶液 5、饱和Na2S溶液 6、1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 实验观 察分析 能力 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 神奇,激发求知的欲望。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离子反应知识点

第二节离子反应 杭信一中何逸冬 一、电解质 1、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5、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1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里的电解程度有关,而与其溶解 度的大小无关。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 子所带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 ○3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 和少数的共价化合物。 ○4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中强酸(水也是弱电解质) ○5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6、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时混合物。无论电解质还 是非电解质的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 液或者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就是电解质。 注意事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3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 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4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 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 【习题一】 (2018?余姚市校级模拟)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OOH B. C. D.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物质水溶液能导电,说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COOH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不选; B.的水溶液导电,但二氧化硫为非电解质,故B选; C.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不选 D.是单质既不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不选; 故选:B。 【习题二】 (2016春?牡丹江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 B.CaCO3难溶于水,但CaCO3属于强电解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D.硫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4═ 【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化学用语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A.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下电离出阴阳离; B.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二氧化碳水溶液导电,电离出离子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 D.硫酸钠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方案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知识内容,是继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相关内容之后所进行教学的内容。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以及能够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从化学反应分类来看,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新的分类方法,离子反应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在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安排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相关内容,从而得出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学生在后面学习新内容-离子反应做好一定的基础和铺。纵观整个高中的化学内容,离子反应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在许多的地方都有所渗透。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联系着整个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学习,占有基础性的作用和地位。它对于我们研究水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规律和特点有重要的意,它也对于后面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经过初三化学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已经掌握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在进入到高中化学的学习以后,学生通过本册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学习,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所以对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打下了基础。从离子反应本身的内容来看,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有关电解质以及电离、电离方程式的相关内容。尽管离子反应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内容,也比较难,但是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课堂上进行适当引导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说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定义,了解离子反应的特点和实质;(2)让学生能够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会用其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3)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能够正确书写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条件,并讨论离子共存问题;(2)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学会应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知识和内容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养成务实求真、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离子反应的学案(原创)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复习回顾】 电解质的概念: 强电解质的概念: 物质类别: 弱电解质的概念: 物质类别: 【实验探究】 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BaCl2溶液,观察现象 混合前溶液混合前溶液中的离子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实际发生反应的离子 CuSO4+ NaCl CuSO4+ BaCl2 思考:是否所有离子都参加了反应,离子的浓度如何变化? 【新课学习】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有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反应的实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 3.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或 4.离子方程式:用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5.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书写步骤以BaCl2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为例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即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写成离子形式 ③删把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的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是否相等 注意事项: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B a(O H)2 + 2HCl == BaCl2 + 2H2O K O H + HNO3 == KNO3 + 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2KOH + H2SO4 == K2SO4 + 2H2O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可以表示,还可以表示,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 【课堂反馈】 1.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NaCl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B.KNO3溶液与NaOH溶液 C.稀H2SO4与Ba(OH)2溶液混合D.Na2SO4溶液与KCl溶液混合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溶液Ba2++SO42-BaSO4↓ C.向稀盐酸溶液中加铁3Fe+6H+3Fe3++3H2↑ D.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Ag++C1-AgCl ↓

离子反应 (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单元/课题/课 时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条件 任课教师 教学主题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 写 课型技能课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教学时间40min 教材分析教材内在逻辑:离子反应的概念→实验2—1 →离子方程式的概念→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实验2—2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实验2—3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前后逻辑: “承前内容”本节核心内容“启后”内容 初中化学:①电解质的概 念;②能判断常见物质的分 类: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 ①能准确判断物质的分 类:强电解质、弱 电解质、非电解质; ②直到常见酸、碱、盐 (可溶性盐、不可溶 性盐)在水溶液中的 电离情况,并能熟练 书写它们的电离方程 式。 构建离子反应的 概念 探究离子方程式 的概念 分析归纳离子方 程式的意义及离 子反应发生的条 件 理解掌握离子方 程式的书写 应用离子反应的 条件判断溶液共 存问题 混合物的分离 物质提纯和鉴定 清除水中污染物 应用价值: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课标要求: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方式实验探究式学习、启发式学习 教学策略启发导学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试剂:硫酸钠、氯化钡、稀氯化钾、稀氢氧化钠、稀盐酸、硫酸铜、碳酸钠、酚酞溶液; 仪器:试管若干、滴管; 多媒体。 【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处于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离子反应的内容,这时高一新生才接触高中化学不久,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和操作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节课要求既要把知识处理得很细致,又要把比较枯燥的技能讲解得很有趣味性。离子反应主要依据是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学生在初中就具备了相关的知识背景,且上一节课的学习已充分为本节课做好铺垫,需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挖掘学科知识内涵和学生的智慧潜能,因此设计如下: 1. 通过播放《地理中国》2013年5月的视频“哑泉之谜”的片段,调动学生探求这项悬疑事件的学习欲望,引出课题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2. 以硫酸钠与氯化钡、稀氯化钾的反应现象,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3. 根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步骤,让学生亲身体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过程,应用硫酸钠与氯化钡的反应,并且从这一例子中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部分条件,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4. 通过分组竞赛形式,让学生各自书写四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并小组讨论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异同点,最终评出“小发现家”,让学生充分调动分析归纳思维,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5. 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让找学生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书写上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把知识化难为易。 6. 从实验探究的现象以及这几个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指导学生自主归纳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7. 解决哑泉问题,丰富拓展本节知识;设计阶梯式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有选择地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第二节 电解质离子反应教案及课时作业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学习任务1电解质及其电离 一、电解质及其分类 二、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NO3、HCl、HBr、HI、HClO4等; 强碱:NaOH、KOH、Ba(OH)2等; 盐:不论难溶、易溶,绝大多数盐是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弱酸:CH3COOH、HClO、HF、HCN、H2SO3、H2S、H2SiO3、H2CO3、H3PO4等; 弱碱:NH3·H2O以及Cu(OH)2、Mg(OH)2、Al(OH)3、Fe(OH)3、Fe(OH)2等难溶于水的碱; 水及少数盐,如(CH3COO)2Pb。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解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H2SO4:H2SO4===2H++SO2-4; (NH4)2SO4:(NH4)2SO4===2NH+4+SO2-4; BaSO4:BaSO4===Ba2++SO2-4;

KAl(SO4)2:KAl(SO4)2===K++Al3++2SO2-4。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表示。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的电离一步完成书写。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NH3·H2O:NH3·H2O NH+4+OH-; H2CO3:H2CO3H++HCO-3、HCO-3H++CO2-3__; Fe(OH)3:Fe(OH)3Fe3++3OH-。 (3)酸式盐的电离:在水溶液中,多元强酸酸式盐与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阴离子的电离方式不同。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SO4:NaHSO4===Na++H++SO2-4; NaHCO3:NaHCO3===Na++HCO-3、HCO-3H++CO2-3。 NaHSO4和NaHCO3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式相同,即NaHSO4===Na++HSO-4,NaHCO3===Na++HCO-3。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金属能导电,所以金属是电解质。() (2)Cl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l2是电解质。() (3)硫酸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所以稀硫酸是强电解质。() (4)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5)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6)CaO是强电解质,是因为它的水溶液能导电。() (7)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8)HClO是弱电解质,但NaClO是强电解质。() (9)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但BaSO4是强电解质。() (10)CO2、NH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二者均为电解质。() 答案:(1)×(2)×(3)×(4)×(5)×(6)×(7)×(8)√(9)√(10)×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的物质是________。(填序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