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主要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主要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主要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综述)

玉米育种的首选技术路线是利用杂种优势(张世煌,2001)。因此系统研究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而划分杂种优势群、构建杂种优势模式,一直是国内外玉米育种研究的热点。这一研究不但有利于克服组配杂交组合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同时对于拓宽种质资源和克服种质的遗传脆弱性也十分重要。在全面了解种质间遗传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准确地划分杂种优势群和构建杂种优势模式,可以为自交系选育 (尤其是二环选系 )、群体合成与改良、杂交种选配及育种研究管理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谢俊贤,2001)。

1 国内外玉米种质研究现状

1.1 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杂种优势群(Heterosis group)是指遗传基础广阔,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的有利基因,较高的一般配合力(GCA),种性优良的育种基础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筛选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李竞雄,1983;刘纪麟,1991)。

杂种优势模式(Heterosis pattern)是指两个不同杂种优势群之间具有较高的基因互作效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SCA),相互配对成为产生强优势的模式。从配对的两个优势群分别选出的优良自交系之间,出现强优势杂交种的几率也相应较高(李竞雄,1983;刘纪麟,1991)。

划分杂种优势群和构建杂种优势模式是玉米种质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玉米育种中关键性的基础工作。

1.2 国外的研究现状

杂种优势理论应用于玉米生产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最早根据远缘优势的原理划分出两个杂种优势群,并据此构建出第一对杂种优势模式Lancaster×Reid,这已成为经典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玉米育种工作中(刘纪麟,1991)。随着研究的深入,美国的种质基础清晰地分为依阿华坚杆综合种(BSSS)、Reid黄马牙(Reid-YD)和Lancaster(LCS)三个种质系统(Melchinger et al,1991)。为了便于生产上应用,在经过遗传关系和杂种优势关系的分析后,BSSS种质逐渐划归入Reid种质系统。经过数十年来种质的不断变化和丰富,美国的杂种优势模式也演变为Reid×Non-Reid。近年来美国逐渐意识到引入新种质的必要性,不断加强了对外来种质,尤其是热带种质的利用,使得这部分种质的比重不断加大。根据种质分析的结果,育种者们又提出了Reid-Tuxpeno×Non-Reid-non-Tuxpeno这一

对杂种优势模式系列(Alignment),预计将在今后美国玉米育种研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Hallauer,2003)。

除此以外,欧洲的早熟硬粒种质和美国玉米带马齿种质,热带地区的ETO类群和Tuxpeno类群也是较著名的种质系统,相对应的杂种优势模式(硬粒型×美国马齿型、Tuxpeno×ETO)也也成为当地玉米杂交种组配的主流(Smith et al,1989;Dubreuil et al,1996;彭泽斌等,1998;Vasal,1999)。综合来看,在这些玉米生产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大都有基础广泛并且血缘清晰的杂种优势类群作为其育种工作的基础,相对应的杂种优势模式简明高效,便于实际操作和应用。同时,这也为种质的扩增、改良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基础。所以这些地区的玉米育种和生产能够长盛不衰,始终保持着比较高的效率。

将杂种优势研究与种质改良工作相结合,CIMMY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是成功的典范,自1985年开始,该机构用92份热带自交系,以CML9(Tuxpeno 血缘)和CML21(ETO血缘)为测验种,按特殊配合力将自交系分为两群,再经多次混粉重组成两个广基群体:热带杂种优势群A(THG“A”)和热带杂种优势群B(THG“B”),以这两个群体配对成为杂种优势模式(Vasal et al,1992)。用同样方法,他们将选自亚热带的数十份自交系分为两群,分别重组成亚热带杂种优势群A(STHG“A”)和亚热带杂种优势群B(STHG“B”)(Vasal et al,1992)。这些群体一开始就有清晰的种质来源和遗传差异,在进行种质分析时,可以准确地将不同来源的自交系划入已有的杂种优势群,同时在经相互轮回选择改良后,很容易选出具有高配合力的自交系,提高了配出强优势组合的效率(张世煌,2001)。在这种背景下,CIMMYT 的研究者们在全面分析该机构的玉米种质的同时,又根据实际需要筛选、组建了大量的群体材料,选育了许多自交系材料,极大地丰富了玉米的种质资源(Vasal et al,1992,1999;Marilyn et al,2002)。如今,CIMMYT种质可以清晰地分成基因库、群体、自交系3个层次,而且各种质间杂种优势关系明确(Vasal et al,1994,1999;彭泽斌等,2000)。近十几年来,CIMMYT逐渐加强了针对温带地区的研究,如Beck 等(1990)根据田间试验结果,认为Pob 42和Pool 41两个群体是温带最有潜力的外来种质。Vasal 等(1992)鉴定出适应于温带的2个强优势组合,分别是Pob 46×pob 48和Pob 46×Pool 31,这2个模式均符合ETO×Tuxpeno杂种优势模式。Pollak等(1991)认为Carbbean硬粒×Carbbean 马齿适应性广泛,杂种优势表现突出,有可能成为Lancaster×Reid 的替代模式。

与其他地区的玉米种质比较,CIMMYT种质血缘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利用;

并且位于热带地区,靠近玉米的多样性中心,遗传基础广泛,开发价值较高。随着各国均注意到拓宽种质基础的重要性,CIMMYT种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1.3 我国的研究概况

我国对玉米种质的整理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吴景锋和曾三省最早根据系谱初步将自交系划分为国内自选系和国外引进系两大类,并认为国内自交系和国外自交系是主要杂种优势模式,“中单2号”、“烟单14”、“丹玉13”等许多优良杂交种都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在应用杂交种的初期,我国玉米的种质基础依据材料的来源可以分为获白、Reid、金黄后、Lancaster、旅大红骨、塘四平头和Reid 7个系统。随着单交种的大面积推广,获白和金皇后两个地方种质系统的应用比例逐年下降,到80年代末已从骨干行列中消失(彭泽斌等,1998)。王懿波等在1997年对我国115个主要杂交种的234个亲本自交系进行研究,总结出我国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种质为Reid、Lancaster、塘四平头和旅大红骨4个系统,大致可分为5个杂种优势群9个亚群:改良Reid群、Lancaster群(包括MO17和自330亚群)、塘四平头群、旅大红骨群和其他杂种优势群(包括外杂选、综合种选、SWAN和其他低纬度种质4个亚群)。刘新芝等(1997)、彭泽斌等(1998)采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分析了我国目前生产上推广杂交种的15个主要亲本自交系的遗传关系,将其划分为Lancaster、塘四平头、Reid、旅大红骨、PA和自330等六群。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我国种质研究的初期,由于理论基础薄弱、种质应用混乱、材料间遗传关系复杂,种质分析工作难度较大,育种工作者们往往得出不尽相同的结果。相应地,我国在杂种优势模式方面的研究也不够完善。王懿波在1997年提出10个杂种优势模式,细分出16个子模式。1998年,彭泽斌总结出7个模式。从实用角度来看,这些杂种优势模式过于繁琐,效率不高,难以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近年来,随着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完善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玉米种质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玉米种质主要分为6个系统,即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BSSS(Reid)、PA和PB。(袁力行等,1999;张世煌等,2000;李新海等,2002;李明顺等,2000)。为简化杂种优势模式,育种者们对这6类种质系统作了进一步的整理。在六群中,虽然四平头×旅大红骨也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王懿波等,1997;彭泽斌等,1998)。但它们同为国内种质,遗传关系较近,可以合并为一群,定名为Dom种质(张世煌,2000)。BSSS属于Reid种质(Hallauer,1999;张世煌,2000)。而PA群也偏向于Reid

种质,因此它们的遗传距离很近,可以合并为一群,定名为Reid种质(Zhang,1997,2000;袁力行,2000)。PB群的种质偏向于非Reid(Non-Reid)种质,因而可与Lan种质划为一群,定名为Non-Reid种质,(张世煌,2000)。综合以上结果,我国生产上应用的杂种优势群可以概括为3个群或6个亚群(张世煌,2000)(见表1):

A Reid BSSS B73

PA 掖478

B Non-Reid Lan Mo17

PB 齐319

D DOM 四平头黄早四

杂种优势模式则可以概括为2个主模式和4个子模式(见表2),这些模式都属于国内×国外种质,而且也基本符合马齿型×硬粒型的规律。

A×D PA×四平头郑单58×昌7-2 黄淮海

U8112×黄早四黄淮海

掖478×515 黄淮海

掖478×502 黄淮海

PA×旅大红骨掖478×丹340 华北、西北和春播区B×D Lan×四平头Mo17×黄早四东北

吉853×Mo17 东北

Lan×旅大红骨Mo17×自330 华北、西北和春播区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不难看出,我国玉米生产的种质基础十分狭窄,而且存在亲缘关系复杂的问题,因而我国玉米种质的应用难度较大,育种工作后劲不足。无疑,在对现有的种质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改良现有种质和引进外来种质是解决这一不利因素的有效途径。

在各类外来种质中,CIMMYT种质以其突出的优越性而成为我国种质引入的首选。陈彦惠(1999)分析了我国改良群体与CIMMYT种质配合力,进行了划分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尝试。李新海(2000)鉴定出3个在我国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CIMMYT群体:Tuxpeno,Stay Green和P500;并且发现两份强优势组合群体Pob 43和Pob 21,这些材料经过多轮改良已基本适应我国南方及河南等地区的生态条件。袁力行(2001)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将部分CIMMYT自交系与国内种质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二者之间的联系。邓凌玮(2003)对13个国内群体和14个CIMMYT群体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初步明确了它们与国内四大种质之间的杂种优势关系。

虽然我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的来看,我国种质基础狭窄的局面依然没有太大的改观。玉米种质的整理和改良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更多的系统研究。

2 划分杂种优势群的主要研究方法

2.1 主要方法概述

评价种质、划分杂种优势类群常用的方法有系谱法(亲缘关系法)、形态学分析法、数量遗传学方法(配合力分析和杂种优势分析)、生理生化指标法(同功酶法)和DNA分子标记法等。

系谱法较准确,但随着育种手段的不断丰富以及二环系和多元复合种质的广泛应用,玉米种质日趋复杂,要得到明确的系谱也越来越困难。自330的划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按系谱记录,它应属于Lancaster种质,但近年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却表明,它与旅大红骨的关系更近。由此可见,在今后的研究中,单纯依靠系谱来划群将越来越困难。

形态学方法易于操作,便于观察和记录数据。但受环境影响较大,同时不能提供足够的遗传信息,因此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之间的遗传关系(周洪生,1993),一些研究已经证实,利用该方法划分杂种优势群的结果与自交系的血缘也无必然的联系,准确性较差(郑永战等,1996;席章营等,1997)。

应用数量遗传学方法(配合力分析和杂种优势分析)划分杂种优势类群直接有效,同时还可预测最强的优势类群模式,正确指导杂交组合组配和种质改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遗传交配设计方法有双列杂交设计和NC-Ⅱ设计。双列杂交法非常有效,但其可靠性取决供试材料遗传基础的广泛性与代表性,并且工作量大,当面对大量的材料时,难以完成。NC-Ⅱ设计可以显著减小工作量,但其准确性依赖于测验种的代表性。目前较多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先用双列杂交法对少量典型材料作精细的配合力分析并划分个杂种优势群,从而筛选出标准测验种,然后再用

这套标准测验种对大量未知系谱的材料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总的看来,数量遗传学方法周期长,工作量大,而且当试验材料过多时,可操作性较差。

同功酶法在分析遗传背景较复杂的材料时也并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原因如下:(1)有些同工酶是基因表达后的产物,谱带类型不符合等位基因分离的规则。(2)有些同工酶具有组织特异性或受环境影响较大。(3)同工酶位点少,多态性低。育种工作者已经通过试验证实同工酶技术不十分适合作遗传多样性分析(Lefor-buson et al,1991;扬太兴等,1995)。

DNA分子标记法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上世纪末人类基因组计划(简称HGI)研究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了一种新的遗传标记方法。与以前常用的遗传标记(如形态标记、生化标记等)相比,分子标记具有较显著的优越性:(1)分子标记法直接检测DNA的结构变异,这不仅不受季节、环境的限制,同时也使得DNA水平上的基因型方差的比较成为可能;(2)数量多,遍及整个基因组,使得试验数据完整可靠,信息量大;(3)多态性信息丰富,自然存在许多变异,不必创造特殊的遗传材料;(4)“中性”标记,不影响目的基因表达;(5)许多分子标记表现为共显性,可鉴别个体基因型是纯合还是杂合,客观真实地提供遗传信息(贾继增,1996);(6)减少工作量,缩短研究时间,可免除其它方法中为消除外界影响而设置的重复和对照,省时省工,提高效率。(7)检测手段简单快捷,易于实现自动化,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低。

系谱法、形态学分析法、数量遗传学方法等常规方法都广泛应用于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研究中,并且取得了许多成果,对玉米育种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常规的研究方法所用的遗传标记都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均不能明确人工选择和遗传漂移的作用,加之系谱的不完整(李新海等,1999),所以研究结果经常互不一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常规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而分子标记的应用为为玉米遗传多样性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故虽然其发展不过二十余年,但就目前而言,该技术已趋成熟,并且已取得了很丰富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玉米杂种优势研究中尤显突出(王天宇等,2000)。

2.2 分子标记方法的种类

依据对DNA多态性的检测手段,当前分子标记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基于DNA-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分子标记;(2)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这类标记又分为随机引物(或半随机引物)扩增和特异位点扩增两大类;(3)基于PCR与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结合的分子标记;(4)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子标记。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主要以第一、二类标记为主。较常用的主要有RFLP 、RAPD、AFLP和SSR四种标记。

(1)RFLP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是发现最早、应用较为广泛、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标记技术。这是一项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常用32P)或非放射性物质(如地高辛)标记探针,与转移于支持膜上的总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杂交,通过限制性酶切片段的大小,来检测不同遗传位点等位变异的一种技术(方暄均,2000)。该技术首先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研究(Botstein et al,1980),后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Beckman&Soller,1983)。以玉米为代表的一些作物因已有覆盖整个基因组的克隆,故进行多态性分析十分便利。由于有大量的酶和探针可供选配,所以PFLP的标记数量相当多,且具有广泛性。RFLP标记具有共显性、信息完整、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其对材料和技术的要求较高,需要对探针进行同位素标记,对人体有害,即使应用非放射性的Southern杂交,相对于其它的分子标记来说仍较耗时费力。

(2)RAPD标记(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

RAPD是以基因组DNA为模板,以一个随机的寡聚核苷酸序列(通常为10个碱基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反应,产生不连续的DNA产物,用以检测DNA序列的多态性。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易行,需要的DNA量极少(5-25ng),无放射性,周期短,可在对物种没有任何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连锁图谱等方面的研究。但RAPD是显性标记,不能区分杂合和纯合基因型,而且由于采用的引物Tm值较低,扩增结果易受外界调件的影响,重复性较低,每个标记提供的信息量较少。

(3)AFLP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是由欧洲生物技术公司Keygene的Zabeau等于1994年发明的分子标记技术,并已申请了专利。这种技术结合了限制性酶切和PCR扩增,故同时具备RFLP和RAPD的优点。基本原理是植物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后形成分子量大小不等的随机限制性片段,然后将特定的接头连接在这些DNA片段的两端,形成一个带接头的特异片段,再通过接头序列和PCR引物的识别进行PCR扩增,最终通过聚丙烯酰胺电泳分子筛的作用将这些特异的限制性片段分离开来,显示出扩增性片段多态性。AFLP的优点是受环境影响小,无复等位效应,DNA用量少,灵敏度高。缺点是成本高,操作技术复杂。

(4)SSR标记(简单序列重复)

SSR是一种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的重复序列,由几个核苷酸为基本重复单位组成的长达几十个核苷酸的串联重复序列,分布的随机性更强,能提供更多的遗传信息。每个SSR两端的序列多是相对保守的单拷贝序列,可以根据其两

端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扩增,即而得到因简单序列重复单元数不同而引起的扩增位点上的多态性。试验证明,SSR可检测的多态性频率比RFLP要高得多(袁力行等,2000;Prasad et al,2000;Song et al,2002)。开发SSR引物程序复杂,代价比较昂贵。但是,目前MAIZEDB数据库已经公布了近1800对已在染色体上定位的SSR引物,有效解决了引物的使用问题。由于SSR更为稳定,又是共显性标记,绝大部分为单拷贝且已在染色体上定位,故对它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已渐有替代RFLP之势。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SSR 技术将会在玉米遗传多样性研究、基因标记、定位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不同的分子标记各有优缺点(见表1),但就分析植物遗传多样性的要求来看,SSR标记以其丰富的多态性,较好的稳定性,便于操作和成本低廉而显示了更大的优越性。

表3 分子标记方法比较

项目RFLP RAPD SSR AFLP

原理限制性酶解

Southern杂交随机PCR

扩增

特异PCR

扩增

限制性酶解结合

PCR扩增

基因组分布低拷贝编码序列整个基因组整个基因组整个基因组

多态性来源单碱基突变,

插入与缺失单碱基突变,插

入与缺失

简单重复序列长

度变化

单碱基突变,

插入与缺失

探针/引物类型gDNA或cDNA

特异多拷贝探针9-10bp随机引物14-16bp特异引

16-20bp特异引

数量多很多多多

多态性程度中等中等高中等

遗传特点共显性显性共显性共显性或显性

位点检测频率1-2 5-20 1 30-100

DNA质量及用量高,2-10微克低,10-25ng 低,50-100ng 高,1-2微克

使用同位素通常用不用不用通常用

技术难度高中等低中等

耗时多少少中等

成本高低中等中等

3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可以直接揭示DNA水平的差异,从而使对杂种优势这一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大大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下面就国内外应用分子

标记在杂种优势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3.1 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中的应用及进展

分子标记按遗传方式可分为共显性标记(如RFLP和SSR)和显性标记(如AFLP和RAPD)两大类。无论是显性标记还是非显性标记都是以条带形式表现的。如果是共显性标记(每个条带代表一个标记位点的一个等位基因),可以通过这些条带确定多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来测算遗传距离(GD)。而对于显性标记(每个标记位点表现为条带的有或无,即条带与标记位点的等位基因间的对应关系不明确),则通过个体间不相配的条带比例来确定遗传距离(Nei et al,1978;Rogers,1972;Goodman & Stuber,1983;Melchinger et al,2000)。

3.1.2 国外的研究进展

在各种DNA分子标记中,RFLP最早应用于玉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mith 等(1989)比较了分子标记与同功酶法的效率,他用醇溶蛋白和同功酶对61份法国材料和88份美国材料进行分析,有将近一半的材料无法分开,其后,他又用80个RFLP探针对亲源关系较近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成功地进行了评价和划分。这充分证明了DNA分子标记比同功酶标记提供更多的多态性信息,得到的结果也更加准确。Smith等(1990)和Dudley等(1991)用RFLP标记划分杂种优势类群,同时与系谱分析比较,二者结果基本一致,相关值达极显著水平,有的高达0.9,充分说明了RFLP分子标记研究玉米遗传背景的准确性是极高的。众多的研究(Lee et al.,1989;Melchinger et al,1990;Messmer et al.,1991;Livini et al.,1992)也都表明,应用RFLP标记可以真实地界定自交系的遗传基础,有效地对玉米种质进行评估及划分。

在此基础上,育种家们对不同地域的材料和自交系进行了研究。Melchinger 等(1991)对32个自交系进行了RFLP分析后,把它们划分为依阿华坚杆综合种(BSSS)、瑞德黄马牙(BYD)和兰卡斯特(LSC)三群,这与生产上利用的杂种优势群相一致,有效地将部分来源不清的材料进行了归类。Mumm等(1994)利用46个RFLP探针酶组合将美国生产上常用的148个玉米自交系划分为LSC和BSSS两大群(LSC和BSSS),11个亚群,系统评价了美国玉米的种质基础。Dubreuil 等(1996)利用63个RFLP探针酶组合对欧洲和北美的116个常用自交系进行研究,将其划分为马齿型和硬粒型两大类型,12个亚群,明确了欧美种质的分布情况,同时探讨了所用标记数目与划群结果的关系。这些研究使当地的种质资料趋于完善,为以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照依据。

继RFLP之后,RAPD以其简便快捷、低成本、无污染等特点也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多样性研究。Hahn等(1995)用54个RAPD引物对57个欧洲早熟自交系进

行评估,结果与系谱基本一致,同时他还对RAPD与RFLP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存在较显著的相关,从而证实RAPD技术可应用性。

此后,AFLP技术也相继产生并在玉米杂种优势研究中得到了应用。Ajmone (1999)利用6个AFLP引物组合研究13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构建了DNA 指纹图谱,并讨论了利用AFLP标记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结果证实,该方法的高多态性非常适用于玉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比较RFLP和RAPD等标记而言,SSR标记技术出现较晚,但是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多态性高,优点十分突出,故一经问世即得到广泛的应用。Smith 等(1997)用131个SSR位点对58个自交系进行分析,其结果与RFLP分析和系谱分析一致,通过综合比较,他们认为SSR比RFLP技术更优越。Senior等(1998)用70个SSR位点对94个美国优良自交系进行分析,聚类分析的结果与系谱一致,划分成的9组与生产上杂种优势群一一对应;而且用5个SSR位点即可建立每个自交系不同的指纹图谱,显示了该分子标记技术的优越性。Marilyn(2002)等最近利用从85对SSR引物对CIMMYT的7个群体和57个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成功地将不同来源的自交系划入CIMMYT已有的杂种优势群。

Pejic等(1998)比较了四种DNA分子标记系统(RFLP、RAPD、SSR、AFLP)的相对效率,共分析了33个玉米自交系,结果显示SSR和AFLP提供的多态性信息更高,更适合研究遗传多样性。

3.1.2 我国的研究进展

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见于报道的是刘新芝(1997)在双列杂交分析的基础上应用RAPD对15个我国骨干自交系划进行了分析,结果与系谱分析和双列杂交分析基本一致,初步明确了我国的种质基础。其后,彭泽斌(1998)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利用RAPD对我国玉米育种材料进行评价的可行性。此外,赵姝华(1998)、赵久然(1998)也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部分自交系进行了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也都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在此之后,研究者们开始尝试应用其他效率更高的标记技术,李新海等(1999)利用43对SSR引物对我国21个主要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与系谱基本吻合,同时根据田间数据证实分群后的产量与相似系数的相关性远大于分群前,且群间产量优势远大于群内,这充分表明,利用SSR标记可以合理有效地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分析并用于杂种优势群划分。李明顺(2000)应用SSR 对46份温带和亚热带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分析,也成功划分了杂种优势群,初步了解了温带和亚热带玉米自交的遗传关系。吴敏生(1999)利用AFLP研究了17个优良自交系,结果也与系谱及田间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袁力行(2000)又用RFLP、SSR、AFLP、RAPD等4种DNA分子标记方法对我国29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研究,并对4种标记方法的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证明用DNA分子标记可以准确地分析我国玉米育种材料的种质基础,同时还结合田间试验结果将我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五大群,初步明确了我国的种质基础,为育种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的参考资料。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为玉米育种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分子标记与田间试验具有互补性,将二者结合并以系谱为参照,可以得到较全面的信息,更好地为杂交育种和种质改良工作提供参考。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AMBIONET中国实验室以此为根据实施了一套以分子标记为主,结合双列杂交和NC-II设计的技术路线,进行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研究工作。通过对我国160个玉米自交系的分析结果,证明目前我国玉米种质主要分为5个系统,即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BSSS(Reid)和PN。同时鉴定出与之相对应的5个标准测验种,分别是黄早四、丹340、MO17、B73和掖478(袁力行等,1999;张世煌等,2000;李新海等,2002;李明顺等,2000)。李新海等(2002)利用SSR技术鉴定出PB群,并确定以齐319作为PB群测验种,完善了我国种质的结构。以上研究使我国种质的框架渐渐明确,为今后深入探讨我国的种质基础及其与外来种质的遗传关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3.2 DNA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及进展

对杂种优势进行预测一直是玉米遗传学家和育种工作者努力的目标。多年来,人们应用各种方法探索预测杂种优势的有效途径。90年代以前,人们通常采用传统的田间试验方法但却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育种工作者又找到了新的研究手段。然而,尽管DNA分子标记已经大量应用到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研究,但其是否能够对杂种优势进行预测却一直没有定论。

有一些研究认为DNA分子标记是一种预测杂种优势的有效方法(Lee等,1989;Smith等,1990;Stuber等,1992)。如Smith等(1990)用257个RFLP 探针酶组合分析37个玉米自交系及100个F1杂种,结果遗传距离与F1杂种产量和产量优势相关性显著,可以预测杂种优势。彭泽斌等就玉米F1产量、杂种优势及双亲特殊配合力与RAPD遗传距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RAPD遗传距离与组合F1产量、中亲优势值和双亲的特殊配合力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从而认为RAPD方法可以用于杂种优势预测。

但另外一些研究结果却显示DNA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预测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如Melchinger等(1992)对来源于欧洲种质的6个马齿型和6个硬粒型自交系进行RFLP研究发现,若分析完整数据,遗传距离与F1杂种优势显著相关,若

单独针对马齿型与硬粒型的杂交组合所得到的相关系数就要低于硬粒型与硬粒型的杂交组合的相关系数。这表明,利用DNA分子标记杂种优势预测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的类型及世代。此后,Boppenmaier等(1993)对12个马齿型和15个硬粒型自交系进行RFLP研究发现,在硬粒型与硬粒型的杂交组合中,遗传距离与F1产量和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显著,但在马齿型与硬粒型的杂交组合中则相关性不显著。Ajmone与Marsau(1998)利用RFLP和AFLP比较研究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Dudley(1992)用RFLP对产量进行预测发现遗传距离与产量不相关或相关较弱。这些研究的结果都说明了DNA分子标记只能为杂种优势预测研究提供新的手段,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复杂的遗传现象,还需要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当前在玉米杂种优势预测研究中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在亲缘关系较近的组合中,DNA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呈高度相关,而在亲缘关系远的组合中则相关程度较弱)。杂种优势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学现象,是生物本身内在因素与各种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袁力行(1999)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有无相关性及其相关程度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

(1)研究材料的遗传差异程度

众多研究表明,在亲缘关系较近的组合中,DNA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呈高度相关,而在亲缘关系远的组合中则相关程度较弱(Ragot et al,1993;黄长玲等,1994),Tsaftaris et al,1995)。

(2)与杂种优势相关的阳性标记的检测程度

只有阳性标记的比例增加,才能提高F1杂合性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而才能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Zheng et al,1994,1995;Smith et al,1990)。

(3)研究所针对的性状不同

Zheng等(1995)和Smith等(1990)均发现针对不同性状研究杂种优势,所得结果也不同,认为可能是与不同性状相关的阳性标记所占比例不同的缘故。

杂种优势是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对该领域的研究至今仍停留在假说水平上。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使得从分子水平研究杂种优势成为可能。随着玉米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建立,各标记位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遗传行为都将明确。当这项研究趋于完善时,选择与和杂种优势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分析,将使阐明杂种优势机理成为可能,进而实现以分子标记预测杂种优势。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我国的玉米育种研究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种质资源匮乏(张世煌等,2001)。我国不是玉米的起源中心,种质基础本就十分狭窄,自从上世纪六、七十

年代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以来后,生产上应用的玉米种质更是集中于少数产量性状表现好的种质。根据前人的调查结果(吴景锋,1992;王懿波等,1997;张世煌等,2000),目前我国在生产上应用的骨干自交系主要来自于四个系统:国内的四平头种质和旅大红骨种质,来自美国的Reid种质和Lancaster种质。自1978年以后,这四个系统在生产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我国现今的主栽品种的种质中,四大系统约占90%以上的比例,各系统的衍生系均达到几十种,在10万公顷以上的杂交种亲本中,缘于这四个系统的材料一直占有68%—80%左右的比例。长期以来,玉米育种中大量应用的骨干自交系仅局限于黄早四、MO17、E28、丹340、掖478、自330等五、六个材料(张世煌等,2000)。80年代以后,来自于美国先锋公司的PN种质广泛应用于生产,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生产上的玉米种质基础依旧十分狭窄(彭泽斌等,1998;王懿波等,1997)。狭窄的遗传基础一方面限制了优良基因的利用,降低进一步开发杂种优势潜力的可能性,使育种工作缺乏后劲;另一方面削弱农业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客观上为病虫害大面积爆发创造了条件。面临这种情况,有必要系统地对我国的玉米种质进行评价和分析,一方面能够深入了解国内的主要种质的遗传背景和相关信息,进而合理准确地划分杂种优势类群,使今后的育种工作实现规范化,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研究的进程;二是可以认识各种质材料的遗传基础及其与外来种质(尤其是来自于热带、亚热带,靠近玉米起源中心,遗传基础较广阔的种质)的关系,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发地方种质和引入外来种质,使得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有据可行,避免资源的无谓浪费。

在考虑外来种质的引进时,CIMMY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种质以其突出的优越性而渐渐为育种者所重视,成为我国种质引入的首选。该机构的玉米种质资源血缘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利用;并且这些种质材料位于热带地区,靠近玉米的多样性中心,遗传基础广泛,开发价值较高。近年来我国已对CIMMYT种质和我国种质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也引进了不少种质材料,但总的来看,热带种质在我国的利用情况还不十分理想。该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对两类种质信息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种质扩增和改良,还需要更多的系统研究。

分子标记技术可以较好地克服常规方法的不足,为评价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较理想的工具(Melchinger,1990)。在各种标记类型中,SSR标记以其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多态性丰富,操作简便,成本低等诸多优点更为众多研究者所提倡,已逐渐成为研究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的主要手段(Smith et al,1994;Senior et al,1994;李新海,1999;袁力行,2000)。另外,绝大多数的SSR引物已在染色体上

定位,相当一部分SSR位点是非中性标记,与染色体上的一些功能区段紧密连锁。通过对这些位点的分析,可以将分子标记所得的数据与材料的性状表现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使研究结果更有参考意义。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AMBIONET中国实验室杂种优势群研究的技术路线,选用AMBIONET网上公布的核心SSR引物,结合我国6个标准测验种及CIMMYT的6个标准测验种,对我国76份主要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主要目的有三:第一,研究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其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以6个国内自交系测验种进行杂种优势类群划分,判定各材料的归属,系统评价我国玉米的种质基础;第二,分析6个CIMMYT亚洲玉米网测验种与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利用相应外来种质的可行性,为热带种质的引进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第三,通过上述的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探讨将我国种质的分析结果与CIMMYT接轨的可行性,提出不同时间、不同实验室数据整和技术,为今后的种质交流和改良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彦惠, 王利明, 戴景瑞. 中国温带玉米种质与热带、亚热带种质杂优组合模式的研究. 作

物学报. 2000, 26(5): 557-564.

2.陈彦惠, 张传贞, 徐洪杰.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和模式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5,10

(1):17-21.

3.邓凌玮. 温带与热带玉米群体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论文. 2003.

4.郭庆法, 高新学, 汪黎明. 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构建与利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00,33(增

刊):49-56.

5.贾继增. 分子标记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4):1-10.

6.李竞雄.《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 遗传分册: 杂种优势.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3,

230-234.

7.李明顺, 张世煌, 彭泽斌, 李新海, 袁力行. 玉米半外来群体的构建与利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增刊):15-19.

8.李新海, 李明顺, 袁力行.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研究与利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

(增刊):20-26.

9.李新海, 傅骏骅, 张世煌, 袁力行, 李明顺. 利用SSR标记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

中国农业科学. 2000,33(2):1-9

10.李新海, 李明顺, 袁力行, 张世煌. DNA分子标记与我国玉米种质研究. 玉米生物技术与

育种高级研讨班论文集. 2002,8~13.

11.刘纪麟. 玉米育种学(第二版). 刘纪麟主编. 2000,141-195.

12.刘新芝, 彭泽斌, 傅骏骅. RAPD在玉米类群划分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

(3):44-51.

13.刘勋甲,郑用涟,刘纪麟. 玉米轮回选择群体遗传多样性RAPD分子标记评估. 中国农业

科学. 1999,32(3):14-20

14.彭泽斌, 刘新芝, 傅骏骅. 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与杂种优势模式的构建的初步研究.

作物学报. 1998, 24(6): 711-716.

15.彭泽斌, 刘新芝. 我国玉米杂交种育种现状的分析. 作物杂志. 1998(增刊): 1-5.

16.史桂荣. 玉米种质类群划分的常用方法及评价. 玉米科学. 2001, 9(3): 23-25.

17.田清震, 李新海, 李明顺, 张世煌. 分子标记的原理及操作流程. 玉米生物技术与育种高

级研讨班论文集. 2002,13~18.

18.王彩洁, 徐冉, 王金龙, 陈存来. 分子标记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玉米科学. 2001,9

(3):18-20,25

19.王天宇, 黎裕. 玉米分子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多样性评价. 玉米科学. 2000,8(2):18-23

20.王懿波, 王振华, 陆利行. 中国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划分与杂优模式研究. 玉米科学.

1998,6(1): 9-13.

21.王懿波, 王振华, 王永普.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4): 16-24.

22.吴景峰. 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平述. 中国农业科学. 1983, 16(2): 1-8.

23.吴敏生,王守才,戴景瑞.AFLP分子标记在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J]. 2000,

作物学报,26(1):9~13.

24.席章营, 黄西林, 周书有. 玉米478近缘系的性状分析Ⅰ.遗传距离分析. 河南农业大学学

报. 1997,31(1):6-10.

25.杨太兴, 段章雄, 郭乐群, 刘新芝, 思杨. 同工酶与玉米杂种产量预测的研究. 植物学报.

1995, 37(6)432-436.

26.袁力行, 张世煌, 傅骏骅. 玉米遗传多样性与杂种优势群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增

刊): 9-14.

27.袁力行, 傅骏骅, Warburton M,李新海, 张世煌. 利用RFLP、SSR、AFLP和RAPD标

记分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遗传学报. 2000,27(8):725-733

28.袁力行, 傅骏骅, 张世煌, 刘新芝, 彭泽斌, 李新海. 利用RFLP和SSR标记划分玉米自交

系杂种优势类群的研究. 作物学报. 2001,27(2):149-156

29.张世煌, 胡瑞法, 彭泽斌. 玉米育种的需求分析与技术发展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

(增刊):1-8.

30.张世煌, 彭泽斌, 李新海. 玉米杂种优势与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 中国农业科学. 2000,33

(增刊): 34-39.

31.张世煌. 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作物杂志. 1998(增刊):84-85.

32.赵久然,郭景伦,郭强,魏德明,孔艳芳.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骨干自交系进

行杂种优势类群划分华北农学报. 1999,14(1);32-37

33.郑永占, 汪红. 利用玉米自交系间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可行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1995,

10(增刊): 15-21.

34.Ajmone-Marsan P., C. Livini, M. M. Messmer. Cluster analysis of RFLP data from related

maize inbred lines of the BSSS and LSC heterotic groups and comparison with pedigree data.

Euphytica 1992, 60: 139-148.

35.Beck D. L. et al. Heterosis and combining ability of CIMMYT’s tropical early and intermediate

maturity maize germplasm. Maydica. 1990, 35: 279-285.

36.Dubreuil P., P. Dufour, E. Krejci. Organization of RFLP diversity among inbred lines of maize

represent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heterotic groups. Crop Sci. 1996,36:790-799.

37.Dudley J. W., M. A. Saghai Maroof, G. K. Rufener. Molecular markers and grouping of parents

in maize breeding programs. Crop Sci. 1991, 31: 718-723.

38.Hallauer A. R. Introgression of elite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gerplasm with U.S. Corn Belt

germplasm. North Central Regional Corn Breeding Meeting. American. 2003.

39.Hallauer A. R. Temperate maize and heterosis. The Genetics and Exploitation of Heterosis in

Crops. Mexico City, Mexico. 1999, 353-36.

40.Marilyn L , Warburtun, Xia Xianchun, Jorge Franco, Albrecht E. Melchinger, Matthias Frisch,

Martin Bohn, David Hoisington.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CIMMYT Inbred Maize Lines and Open Pollinated Populations Using Large Scale Fingerprinting Methods. .Crop Sci, 2002,42:1832~1840

41.Melchinger A. E, Messmer M. M, Lee M, Woodman W. L, Lamkey K. R.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U.S. Maize Inbreds Revealed by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Crop Science. 1991, 31:669-678

42.Melchinger A. E. Genetic Diversity and Heterosis. The Genetics and Exploitation of Heterosis

in Crops. Mexico City, Mexico. 1999, 99-118.

43.Smith J.S.C, Duvick D.N, Smith O. S, Grunst A. Wall S. J. The Genetics and Exploitation of

Heterosis in Crops. Mexico City, Mexico.119-126.

44.Smith O. S, Sullivan H, Hobart B, Wall S. J. evaluation of a divergent set of SSR markers to

predict F1grain yield performance and the grain yield heterosis in maize. Maydica 2000 45;235-241.

45.Senior M.L, Murphy J. P, Goodman M. M, Stuber C. W. Utility of SSRs for Determining

Genetic Similarities and Relationships in Maize Using an Agarose Gel System. Crop Science 1998 38:1088-1098

46.Vasal S. K., G. Srenivasan, S. Pandy. Heterotic patterns of ninety-two white tropical CIMMYT

maize lines. Maydica.1992, 37:259-270.

47.Vasal S. K., H. cordova, S. Pandey. Tropical maize and Heterosis. The Genetics and

Exploitation of Heterosis in Crops. Mexico City, Mexico. 1999,363-374.

48.Vasal S. K., Ortega A, Pandey S. CIMMYT’s maize germplasm management 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program. CIMMYT, El Batan, Mexico. 1982.

49.Zhang S. H., X. H. Li, Z. B. Peng, L. X. Yuan. Heterotic groups and exploitation of heterosis

–The methodology, strategy, and its use in hybrid maize breeding. The 8th Regional Maize Conference. Bangkok, 2002.

玉米期货分析报告

玉米期货分析报告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玉米期货分析报告 一、概述 1、玉米期货产品的综述 玉米是全球最大的谷类作物,居三大粮食品种(玉米、小麦、大米)之首,是种植范围最广的谷类作物。目前,全世界每年种植玉米1.3亿多公顷,总产量6亿多吨,约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35%。其中美国的产量占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近20%%,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最为重要的因素。 全球对玉米的需求主要包括食用、饲料和工业加工,其中世界上大约65,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中国饲料年产量1.5亿吨,位居世界第二位,约占全球产量的20%。另外中国玉米的需求按需求量大小主要包括饲料、工业加工,其中饲料需求约占70%以上;而前国内饲料产品中产量最大是猪饲料和鸡饲料,这两种饲料成本结构中玉米约占60%以上,因此玉米价格和饲料产品价格之间有很强的波动关联性。 2004年9月22日玉米期货品种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这是自1998年中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以来,玉米期货的重新推出。 、玉米期货的主要内容 2 玉米产品在期货市场上的能够影响其价格的基本面主要包括经济、政策、供求三个方面因素。而由于国内农业政策与生产的稳定与连续性,经济和政策两大因素的变动对玉米期货价格的影响是提供了重要保证,再加上大连玉米期货与现货市场

玉米价格相关系数以大于0.9,两者之间相关性非常高,这样中国玉米的供应量和市场需求波动却是玉米期货产品价格走势变化的主要依据。 二、几个主要因素影响玉米期货产品价格趋势 1、经济方面的因素 经济是所有期货产品交易的基础,经济增长,会引起产品价格上涨;经济下滑,会下跌;经济出现拐点,产品价格会出现拐点。目前玉米期货产品处于的宏观经济市场情况如下: 宏观经济形势下,商品上涨压力犹存。全球及中国经济已开始好转,在经过整体商品在预期经济好转以及各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下,明年全球商品市场可能会走出了一轮较为可观的上涨行情。另外,中国对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的收储政策也给玉米这类期货商品带来较为有利的支撑。 2、政策面的因素 在经济的基础上,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价格上涨幅度过大,监管层会出台利空政策,抑制上涨,进入下跌周期;下跌幅度过大时,又会出台利好政策,出现反弹行情。中国能够影响到玉米期货产品价格的政策因素主要可包括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出口贸易政策、食品政策等。 从2008年以来,中国玉米连结出现丰收年;前期国内玉米价格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大幅下跌;玉米产区农民出现严重的卖粮难问题,国家为保护农户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先后多次推出玉米收储计划。因此在国家掌握了大量的玉米粮源后,开始对市场有绝对的定价权。目前市场政策面主要关注国家的抛储计划,尤其是抛储价格。国家的抛储政策可以引发玉米期价大幅波动。显然,中国政府大量玉米库存量的处置政策已经引起市场各方的高度重视,并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中国玉米以政策为导向的将主导玉米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 3、供求关系因素

最新中国环保产业五力模型分析资料

2014年中国环保产业五力模型分析 一、供给方 主要原材料钢铁、有色等市场供应充足,供给方议价能力相对较弱。环保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等国内市场供应充足,而且部分原料产品这几年存在产能过剩局面,供给方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二、需求方 作为环保产业主要的需求方,政府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且限于政策压力的领域,环保行业公司则显示较强的议价能力。环境基础设施领域:我国环保投资仍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付以及污染企业为控制排放而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被动投入,而这两者均可以归结为政府主导下的投资行为。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环保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机会预测报告》指出:与西方发达国家污染治理投资的

50%-70%由私营部门直接实现,我国环保产业投资的市场化水平还比较低。作为环保产业的需求主体,政府同时也是环保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和发展推动者,拥有很强的购买力和议价能力。 市场化程度较高领域:对于一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环境治理领域,国家环保标准、目标约束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强,使得这些行业内短期对环保治理的需求大增,此时环保公司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三、潜在进入者 资金、技术、业绩经验等壁垒,增加了环保行业进入的难度。 技术壁垒:环保行业,包括各子行业所开展的环保工程,工程设计和实施的非标准化程度高,相应地对总承包方的设计能力和工程经验要求也就高。随着排放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治理技术正朝着高端化方向发展,不具备深厚技术基础和技术发展潜力的企业,将难以在市场上拥有竞争力。 资金壁垒:近年来环保工程项目的业务模式逐渐采用工程总承包EPC的方式。环保公司在开展具体总承包业务时,需向业主开具投标保函、履约保函,同时在设备采购及施工环节还需垫付资金。另一方面,环保公司所涉及的污染治理工程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电力、钢铁等国民经济基础行业,这些行业企业对环保公司的实力往往有着非常苛刻要求,这也就决定了能够承揽到业务的环保公司在资本实力上要达到相当的标准。此外,如果环保工程要求采用BOT或BOOM等业务模式,环保公司需要对工程进行投资,则对其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是一大考验。 资质壁垒:对于从事总承包业务的环保公司,需要取得工程设计资质证书;而对于从事环保设施运营的,环保公司也同样必须按国家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运营资质。国家在资质方面的相关要求,对潜在进入者形成了一定的资质壁垒。 业绩壁垒:环保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及改造项目,业主在项目招标过程往往要求客户有类似工程的成功实施经验。在环保政策趋严,执法监督力度加大的情况下,为保证所建污染治理能稳定运行、成功达标,业主将逐步倾向于选择具有资质、口碑好、技术水平高、项目经验丰富的环保公司。因此,经验和业绩要求也会成为新进入者的一大壁垒。 四、行业内部竞争 各子行业不同细分领域的市场集中度不同,竞争强度各异。 大气治理行业:我国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主要源自工业,而其中火电、钢铁等行业又是最主要的排放源。火电行业烟气脱硫市场目前处于供求平衡状态。

02玉米自交系主要分类

玉米自交系的主要分类 玉米自交系的划分形式很多,可从来源、形状、用途等多个角度进行划分,主要有:一、全生育期和叶片数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国际通用标准,把玉米分为7种类型。 1.超早熟型植株叶片数 8~11片,生育期70~80天。 2.早熟类型植株叶片数12~14片,生育期81~90天。 3.中早熟类型植株叶片数15~16片,生育期91~100天。 4.中熟类型植株叶片数17~18片,生育期101~110天。 5.中晚熟类型植株叶片数19~20片,生育期111~120天。 6. 晚熟类型植株叶片数21~22片,生育期121~130天。 7.超晚熟类型植株叶片数≥23片,生育期131~140天。 二、遗传背景 据遗传背景可分为下列几种主要类型: 1.唐四平头自交系列自交系,以黄早四为代表。 2.旅大红骨系列自交系,以丹340为代表。 3.兰卡斯特(Lancaster Sure Crop)系列,以 Mo17为代表。 4.瑞德黄马牙(Reid yellow Dent)系列,以 B73为代表。 5.ETO系列。 6.Tuxpeno系列。 7.Suwan系列。 8.Cateto系列。 9.Cuban Flint系列。 10.Tuson系列。 11.Caribbean Flint(Coastal Tropical Flint)系列。 12.Chandelle系列。 13.Haitian Yellow系列。 14.Perla系列。 15.其他。 三、粒色 按粒色大致可把自交系分为红、白、紫、黄、黑色、杂色等。

四、其它 1、株型:紧凑型、较紧凑型、较平展型、平展型。 2、粒型:长、短、圆、扁、大、小 3、株高:高秆、中秆、矮秆 4、配合力:高、中、低

华为案例分析资料.doc

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 --全球化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研究 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拥有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二是构建全球先进制造模式。运用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 对华为公司构建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的路径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表明: 华为公司的制造模式经过“以产品开发为龙头” 、“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体系”、“价值链的模块化”、“全球价值网络的构建”, 即“点”、“线”、“面”、“网”四个阶段最后形成全球价值网络, 并由此带来华为公司竞争优势的不断增强。在总结华为公司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制造业由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 并过渡到网络分工, 产业链被空前细分。通过这种方式, 世界先进制造企业将网络上各个环节的成本降至最低, 有效构建起了全球价值网络。全球价值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先进制造模式, 同时也是一种经营策略和资源配置方式。通过构建全球价值网络, 制造企业能够跨越时空界限推动价值的创造、转移和实现, 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增强竞争能力。因此, 揭示全球价值网络的形成机制, 研究其动态演进的路径对于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20 世纪90 年代, 国外对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逐渐过渡到价值网络阶段。Ghoshal & Bartlett 提出要将跨国企业看做一种包含总部和不同国家分支机构的全球网络组织。Bartness & Cerny认为跨国企业要通过营建全球能力网络构筑竞争优势。Moore & Carlos 认为大型制造公司应利用网络伙伴的力量来应对竞争。David 等指出世界先进制造企业正在通过有效地管理和经营网络、积极创造客户价值提升自己的全球竞争能力。Krist ien 等指出大多数跨国制造企业20%~ 50% 的资产都存在于战略联盟之中。Michael 认为价值网络有助于增强跨国先进制造公司的竞争优势。Wall 等明确指出跨国公司正通过构建全球价值网络构筑竞争优势。Noori 对大型跨国制造公司价值网络的构建和网络成员的调整问题进行了研究。 目前, 国内对先进制造模式构建和动态演进的研究仍停留在“点”、“线”、“面”的阶段, 对“ 网”较少涉及。“点”, 即以产品开发为龙头, 如呼江超认为应用先进制造模式加快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制造, 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邹元超认为今后先进制造模式必须实现零件标准化、部件标准化、产品模块化; 罗璟等认为在先进制造模式下要注重产品核心能力的培育。“线”, 是对先进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流程化, 如张曙提出了精简化生产的典型模式——独立制造岛; 李全喜等指出了在先进制造模式下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的特点和实施方法。“面”, 是从模块化的角度来研究先进制造模式, 如李海舰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模块化现象, 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综上所述, 多数国外的研究主要关注价值网络对于本国先进制造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实践层面; 国内的研究对于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构建和动态演进的研究较少涉及, 已有的研究也只是局部和简单的生产制造网络。随着由本地制造向全球制造的不断发展, 先进制造企业迫切须要建立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先进制造模式。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 尚未见到大批量成熟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演进路径研究,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更是匮乏。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 以华为公司为案例, 重点研究其构建

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 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进行深度剖析,从主要粮食总产量,主要谷物总产量,玉米产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组织及个人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 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的真 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河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指标分析 (3) 一、河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三、河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比重统计 (3) 四、河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河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河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河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指标分析 (7) 一、河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河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占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河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河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机遇与挑战:中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一)

机遇与挑战:中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一) 摘要:总结中国环保产业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技术服务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针对某个环保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方案,组织规模小。二是项目承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为环保项目提供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营等一揽子服务,组织成规模化发展。三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产品营销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依托,以项目融资、项目承接、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为内容。这一阶段将是市场洗礼的结果,也是目前中国环保企业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环保产业现状分析未来发展 1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 1.1我国环保产业的定义范围 我国环保产业的概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比如前一两年,环保产业仪指专门从事环保没备生产和其它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企业单位。现在,随着国家对利,研院所的企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环保产业还包括诸如国家各部委直属的研究院所和生态建设的企业单位等。 1.2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 总结中国环保产业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技术服务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针对某个环保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方案,组织规模小。二是项目承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为环保项目提供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营等一揽子服务,组织成规模化发展。三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产品营销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依托,以项目融资、项目承接、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为内容。这一阶段将是市场洗礼的结果,也是目前中国环保企业努力的方向。 1.3我国环保产业的特点 1.3.1进入门槛不高 十多年来,中国的环保企业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洗礼,现有一万家左右。由于环保产业相对于其他的行业而言,整体利润比较可观,而且进入壁垒并不是很高,因此,就不断有新企业加盟,且呈方兴未艾之势。 1.3.2企业分布的分散性 因为我国的环保产业广泛分布在各个产业部门,导致了环保产业管理上各自为阵、政出多门,使得国家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投入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监督协调,综合管理的力度不大。1.3.3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 据资料表明,大型环保企业只占全国环保企业总数的2.8%,近90%都是小型企业。到2000年底,全国已有1万多家企事业单位专营或兼营环保产业,职工总数180多万人,固定资产总值800亿元。2000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1080亿元,其中,环保设备(产品)产值300亿元,占27.8%:资源综合利用产值约680亿元,占63%;环境服务产值100亿元,占9.2%。环保产业总产值已占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77%。 1.3.4中国的环保产业还很稚弱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环保产业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一方面,中国的设备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由来已久,因此,这种差距在环境污染治理设备、在线监测仪器的制造方面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中国环保企业在转化、引进、吸收国外成熟环保技术和设备以及在技术工艺的开发方面远远低于其它行业的转化、引进、吸收程度和开发程度,当然就无法提供满足中国闩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需要的技术工艺和缺乏解决日益扩大的环境问题的综合实力。 1.4我国环保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4.1我国环保产业的主管缺位 我国环保产业没有主管、只有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对环保产业进行规范和约束。由于我国环保产业协会对各地环保产业的指导缺乏行政上的监管,从而导致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缺乏

玉米各自交系类群及其特点概述

常见玉米各自交系类群及其特点概述(据老师课堂讲课内容总结,出处不知) 一、Reid群 1.该类群特点:多为美国杂交种系,遗传基础较丰富,植株叶片较上冲,抗病抗倒性较好,果穗较长,略粗,籽粒长,马齿形,多中熟,配合力高,但近年来该类群感染锈病、弯胞菌叶斑病和粗缩病较多。 2.包括的自交系:掖478,郑58(该类群代表自交系),郑32, 8112,7922,郑653,黄C,L105,新白503,琼42,济223,掖107,沈219-1, 52106, 独321,3184,郑13, 153等 二、唐四平头群 1.该类群特点:该类群叶片上冲,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中等,果穗中长,较粗,籽粒中长,硬粒或半硬粒型,早熟或中早熟,多为浅黄色,易感锈病、弯胞菌叶斑病、青枯病和病毒病。 2.包括的自交系:黄早四,昌七-2(该类群代表自交系),安152,京7,K12,黄选522,浚152,获选A60, 5237等 三、旅大红骨群 1.该类群特点:叶片较宽,上冲,抗病性好,抗倒性中等,果穗中长,较粗,马齿或半马齿型,生育期较长,易感锈病、弯胞菌叶斑病、青枯、病毒病和黑穗病等 2.包括的自交系:E28,丹340(该类群代表自交系),360选,郑22,8340,选4-1, 340-5,F349, 53,选3, 868,811等 四、Lancaster群 1.该类群特点:植株较高,叶片平展或中间型,抗病性较好,抗倒性中等,果穗长,中粗,籽粒长,马齿或半马齿型,中熟,株型松散,根系欠发达,易感条锈病,近年来育种应用比重呈下降的趋势。 2.包括的自交系:Mo17(该类群代表自交系),商27-263,维矮141,许052,漯12,HZ32 五、P78599群(简称P群或78599群) 1.该类群特点:该群含热带和亚热带种质,遗传基础十分丰富,具有高产、优质和抗倒的特点,茎叶青绿,保绿度好,活秆成熟,秆强不倒,抗叶斑病和茎腐病等 2.包括的自交系:P178,P138,丹599,丹3130,齐319, 89-1, 87-1,599-3,齐318,济533,丹598,早318等 六、综合群 1.该类群特点:不大明显 2.包括的自交系:综3,综31,N808, 374等

生产理论案例分析

生产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 案例分析 1、替代原则 理论:生产者均衡 生产者均衡(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1) 生产者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二产出/投入 含义一:成本一定时,生产者获得最大产量; 含义二:产量一定时,生产者获得了最小成本。 (2) 实现条件: MP L / MP K =w/r 或:MP L / w= MP K /「或:MRTS LK =W /「 含义:要想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生产者必须使最后一单位货币购买的资本的边际 产量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或使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 比。 结论: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为生产者均衡点。 (3)扩展线:无数个平行的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的切点组成的曲线,是生 产者均衡点的运动轨迹。 扩展线- 」定是- -条等斜线 案例及分析: 在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多采用资本密集型方式生产, 发展中国家多采用劳 动密集型方式生产。由生产者均衡条件知, MP L / MP K = w/r 。 如果资本相对于劳动的价格降低了, 要维持等式成立,必须使等式左边变大 (MP L 提高或MP K 降低)。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以资本替 代劳动才能做到。 一般地说发达国家资本丰裕,资本的价格便宜;劳动稀缺,劳动的价格昂贵, 为了达到生产者均衡,发达国家多利用廉价的资本代替劳动, 进行资本密集型生 产,发展中国家则反之,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 成本一定时产量最大点 产量一定时成本最小点

2、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理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另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或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案例及分析: 早在1771年英国农学家A?杨格就用在若干相同的地块上施以不同量肥料 的实验,证明了肥料施用量与产量增加之间存在着这种边际产量递减的关系。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经验性规律。假如农民在一亩土地上撒一把化肥能增加产量1公斤,撒两把化肥增产3公斤,但一把一把化肥的增产效果会越来越差,过量的施肥量甚至导致土壤板结粮食减产。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从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现实生活的绝大多数生产过程中都是适用的。如果是边 际产量递增全世界有一亩土地就能养活全世界所有的人,那才是不可思义的了。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相结合生产一种产品时,如果其中一种要素是可以变动的,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这一可变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其边际产量开始会出现递增的现象,但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呈现递减现象。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提示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高投入未必带来高产出,因此要注意投入的合理限度,寻找最佳的投入数量。在现实生活中边际产量递减的例子很多,目前我国的就业压力很大,其实也是这个规律作用的结果,如果是边际产量递增我们就不会有失业问题了。 3、全球每四个微波炉就有一台格兰仕理论:规模报酬规模报酬 所有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变化律 性。 1、规模报酬递增 由于内部生产效率提高而降低了长期平均成本; 3、规模报酬递减 引起的产量变动的规 内在经济:厂商扩大生产规模时, 2、规模报酬不变

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 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进行深度剖析,从主要粮食总产量,主要谷物总产量,玉米产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组织及个人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 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的真 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吉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指标分析 (3) 一、吉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三、吉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比重统计 (3) 四、吉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吉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吉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吉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指标分析 (7) 一、吉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吉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占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吉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吉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 一、2010 年度市场行情回顾 第一阶段:2010 年1 月-4 月初期。在这期间,玉米价格延续了上一年度的上涨行情。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南方饲料企业在东北地区采购玉米的补贴到4 月底结束。因此在4 月份之前,饲料企业在市场大量采购,主要目的就是赚取国家补贴。而另一方面,年后东北天气状况导致运输不畅,使玉米价格一路攀升达到历史高位。 第二阶段:2010 年4 月至2010 年8 月。这一阶段是新年度东北玉米的播种期及生长期,同时也是全年最为重要的时期。上一年度正是因为在玉米生长期间出现严重干旱导致减量减少,从而价格大幅上涨。此后国家出台相应政策,采取多种手段来对玉米市场进行调控,在增加临储拍卖、取消出口退税的多种调控政策下,玉米价格有所回落。 第三阶段:2010 年9 月至2010 年年底。市场最关心的玉米产量有了定论,从各机构的数据来看,本年度玉米丰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价格并没有因此而下跌,主要是因为市场供应仍然紧张。临储玉米拍卖已成为供应市场的最主要粮源,各个企业为了抢占粮源,争相抬高竞拍价格。国家为了抑制这种情绪,对企业竞拍资格严格控制。十一长假后在USDA 报告的刺激下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特别是奥巴马在通过减税计划后,加上国外对阿根廷天气的担忧使得玉米价格再创高。 二、国内玉米供求形势 首先,我们从2010年国内玉米的产量形势来分析。2009年国内东北玉米主产区遭遇了严重的旱情影响,造成了减产2000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当年的玉米产量为1.66亿吨。但是由于玉米的品质较低和容重很差,实际的产量应该达不到1.6亿吨,2010年国内东北玉米主产区天气良好,除吉林省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影响外,其他地区玉米都出现了丰收的景象,其中以黑龙江增产较大,大约增产1500万吨~2000万吨。而华北地区及黄淮地区种植面积与2009年

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从十三五规划可以看到,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将越 来越重要,不仅要求其自身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还肩负供给侧改革的红线作用,对其它产业进行调控。 经过十二五的治理,四项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均实现了持续下降,完 成了十二五的减排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环保成果。2015 年:1)COD 的排放量为2224 万吨,且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下降;2)氨氮的排放量为230 万吨,且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下降;3)SO2 的排放量为1859 万吨,每年基本以4%左右的速度下降,而收关年2015 年下降速度高达5.84%;4)NOx 的排放量为1852 万吨,十二五刚开始治理,当前的下降速度还处于上升趋势,收关年2015 年下降速度高达10.89%。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量,呈 现上升趋势,2014 年达到9576 亿元;近年占GPD 的比重维持在1.5%左右,较2001 年提升约0.5 个百分点。发改委、环保部印发《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 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提出目标,十三五绿色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远高于CDP 的增长目标,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城镇化的推进,为水务行业持续带来增量空间。1)我国城镇人口2015 年达到7.71 亿,近年城镇人口增速维持在3%左右;城市建成区面积2015 年达到5.21 万平方公里,近年面积增速维持在4-5%。2)城市供水总量在2015 年达到561 亿立方米,同比增速为2.5%;县城的供水量达106.9 亿立方米,增速有所下降,仅为0.56%。3)城市供水管网长度在2015 年达到71.0 万公里,同比增速为4.87%;县城的供水管网长度为21.5 万公里,同比增速达5.39%;通过管网建设,

中国主要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主要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综述) 玉米育种的首选技术路线是利用杂种优势(张世煌,2001)。因此系统研究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而划分杂种优势群、构建杂种优势模式,一直是国内外玉米育种研究的热点。这一研究不但有利于克服组配杂交组合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同时对于拓宽种质资源和克服种质的遗传脆弱性也十分重要。在全面了解种质间遗传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准确地划分杂种优势群和构建杂种优势模式,可以为自交系选育 (尤其是二环选系 )、群体合成与改良、杂交种选配及育种研究管理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谢俊贤,2001)。 1 国内外玉米种质研究现状 1.1 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杂种优势群(Heterosis group)是指遗传基础广阔,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的有利基因,较高的一般配合力(GCA),种性优良的育种基础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筛选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李竞雄,1983;刘纪麟,1991)。 杂种优势模式(Heterosis pattern)是指两个不同杂种优势群之间具有较高的基因互作效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SCA),相互配对成为产生强优势的模式。从配对的两个优势群分别选出的优良自交系之间,出现强优势杂交种的几率也相应较高(李竞雄,1983;刘纪麟,1991)。 划分杂种优势群和构建杂种优势模式是玉米种质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玉米育种中关键性的基础工作。 1.2 国外的研究现状 杂种优势理论应用于玉米生产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最早根据远缘优势的原理划分出两个杂种优势群,并据此构建出第一对杂种优势模式Lancaster×Reid,这已成为经典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玉米育种工作中(刘纪麟,1991)。随着研究的深入,美国的种质基础清晰地分为依阿华坚杆综合种(BSSS)、Reid黄马牙(Reid-YD)和Lancaster(LCS)三个种质系统(Melchinger et al,1991)。为了便于生产上应用,在经过遗传关系和杂种优势关系的分析后,BSSS种质逐渐划归入Reid种质系统。经过数十年来种质的不断变化和丰富,美国的杂种优势模式也演变为Reid×Non-Reid。近年来美国逐渐意识到引入新种质的必要性,不断加强了对外来种质,尤其是热带种质的利用,使得这部分种质的比重不断加大。根据种质分析的结果,育种者们又提出了Reid-Tuxpeno×Non-Reid-non-Tuxpeno这一

辽宁省沈阳市玉米产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辽宁省沈阳市玉米产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沈阳市玉米产量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沈阳市玉米产量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沈阳市玉米产量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沈阳市玉米产量数据专题报告对关键因素粮食总产量,玉米产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沈阳市玉米产量数据专题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沈阳市玉米产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沈阳市粮食总产量指标分析 (3) 一、沈阳市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三、沈阳市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比重统计 (3) 四、沈阳市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沈阳市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沈阳市粮食总产量同全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沈阳市玉米产量指标分析 (7) 一、沈阳市玉米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玉米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沈阳市玉米产量占全省玉米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沈阳市玉米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沈阳市玉米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玉米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省玉米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沈阳市玉米产量同全省玉米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

玉米产品市场行情分析报告

玉米产品市场行情分析报告 一.产品简介 (一)定义 玉米(学名:Zea mays),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二)产品特性 早熟禾本科(Poaceae)玉秫黍族(Maydeae)一年生谷类植物,学名Zea mays,起源于北、中、南美洲。植株高大,茎强壮,挺直。叶窄而大,边缘波状,于茎的两侧互生。雌雄同体,雄花花序穗状顶生。雌花花穗腋生,成熟后成谷穗,具粗大中轴,小穗成对纵列后发育成两排籽粒。谷穗外被多层变态叶,称作包皮。籽粒可食。二倍体玉米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对。所以玉米的列数一般为偶数列。 商业等级主要根据籽粒的质地划分,分为马齿种、硬质种、粉质种、爆裂种及糯玉米、甜玉米等。籽粒顶端凹陷,因籽粒硬淀粉和软淀粉的干燥度不相等而致的。硬粒玉米含软淀粉少,干燥后顶不凹陷。粉质玉米主要含软淀粉,粉质,易碾碎。甜玉米发皱,透明,糖分不转化为淀粉。爆裂玉米是硬玉米的极端型,籽粒小而硬,不含软淀粉,加热时细胞内水分膨胀,籽粒爆裂。用优良自交系杂交可改良玉米类型。 类型: 1.硬粒型:也称燧石型。籽粒多为方圆形,顶部及四周胚乳都是角质,仅中心近胚部分为粉质,故外表半透明有光泽、坚硬饱满。粒色多为黄色,间或有由、红、紫等色。籽粒品质好,是中国长期以来栽培较多的类型,主要作食粮用。

2.马齿形:又叫马牙型。籽粒扁平呈长方形,由于粉质的顶部比两侧角质干燥得快,所以顶部的中间下凹,形似马齿,故名。籽粒表皮皱纹粗糙不透明,多为黄、白色,少数呈紫或红色、食用品质较差。它是世界上及中国栽培最多的一种类型,适宜制造淀粉和酒精或作饲料。 3.半马齿型:也叫中间型。它是由硬粒型和马齿型玉米杂交而来。籽粒顶端凹陷较马齿型浅,有的不凹陷仅呈白色斑点状。顶部的粉质胚乳较马齿型少但比硬粒型多,品质较马齿型好,在中国栽培较多。 4.粉质型:又名软质型。胚乳全部为粉质,籽粒乳白色,无光泽。只能作为制取淀粉的原料,在中国很少栽培。 5.甜质型:亦称甜玉米。胚乳多为角质,含糖分多,含淀粉较低,因成熟时水分蒸发使籽粒表面皱缩,呈半透明状。多做蔬菜用,中国种植还不多。 6.甜粉型:籽粒上半部为角质胚乳,下半部为粉质胚乳。中国很少栽培。 7.蜡质型:又名糯质型。籽粒胚乳全部为角质但不透明而且蜡状,胚乳几乎全部由支链淀粉所组成。食性似糯米,粘柔适口。中国只有零星栽培。 8.爆裂型:籽粒较小,米粒形或珍珠形,胚乳几乎全部是角质,质地坚硬透明,种皮多为白色或红色。尤其适宜加工爆米花等膨化食品。中国有零星栽培。 9.有稃型:籽粒被较长的稃壳包裹,子粒坚硬,难脱粒,是一种原始类型,无栽培价值。 二.玉米生产地区分布

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分析

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分析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环境爱护 【地区分类】中国 【时刻分类】19991010 【文献出处】中国环保产业 【标题】中国环保产业市场进展分析('99文献)(6125字) 【副标题】中国环境爱护技术部易斌/燕中凯 【正文】 一、中国环保产业市场现状分析 1.市场进展概况通过20多年的进展,中国环保产业市场经历了从萌芽到快速进展两个时期,目前已差不多形成了与现实需求相适应的市场体系(见表1)。 由此可见,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中国环保产业市场进展的黄金时期,到1993年产业形成初步规模后,尽管整个产业仍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但总的进展速度有所减缓。具体表现为在固定资产、产值、利润稳步增长的同时,从业单位数增长幅度减缓,从业总人数下降了11%,利润率(按产值运算)降低了2个百分点;环保产业总产值占GNP的比例也下降了0.2个百分点。 表2为环保产业市场各领域产需供求情形。 由表2可知,中国环保产业及各领域均显现了产大于销的现象,即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而且这种过剩是在以销定产的前提下显现的。因此,这种过剩要紧集中在传统技术及产品方面,环境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尚未显现过剩,而且这种过剩也与当前国家经济宏观调整相关。以电除尘行业为例,中国电除尘器生产企业已多达200多家,相应的电源厂也有近40家,电除尘设备本体的关键生产线--极板轧制机,按目前市场规模,全国有10套轧机生产线就能满足市场需求,但实际上已建成了39条生产线。 2.中国环保产业的市场特点70年代以来,OECD国家环保产业市场一直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2--3倍增长;90年代以后,由于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差不多得到了操纵,公众的环境追求和政府的政策导向开始发生变化,更加重视进展环境安全技术和生态技术产品、洁净技术与绿色产品(低公害产品)。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要紧任务仍旧是解决严峻的污染问题,与发达国家60--70年代相似。但环保产业的整体进展速度只高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4.5--6.5个百分点,远低于发达国家当时的增长速度,也不能满足污染治理市场的潜在要求。 表3为1993年世界环保技术市场份额的大致分布和到2000年市场增长率推测。 可见,中国环保产业市场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处于不同的进展时期。美国、西

辽宁省朝阳市水稻、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辽宁省朝阳市水稻、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情况数据专题报 告2019版

序言 朝阳市水稻、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朝阳市水稻、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情况进行剖析和阐述。 朝阳市水稻、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等,对朝阳市水稻、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朝阳市水稻、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朝阳市水稻、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朝阳市水稻、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情况的重要参考渠道。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 第一节朝阳市水稻、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朝阳市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指标分析 (3) 一、朝阳市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三、朝阳市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占全省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比重统计 (3) 四、朝阳市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朝阳市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朝阳市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同全省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朝阳市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指标分析 (7) 一、朝阳市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朝阳市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占全省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朝阳市水稻单位面积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朝阳市水稻单位面积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水稻单位面积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中国玉米行业发展深度评估报告

2011-2015年中国玉米行业发展深度评估及投资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说明: 玉米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我国2010年玉米产量同比增长8%达到1.77亿吨,远高于此前预测。相关机构调查显示,玉米播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共同使得2010年玉米产量增加。其中,2010年玉米播种面积同比增幅超过4%,单产增幅超过1%。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玉米产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玉米的产区 一、玉米种植区域划分 二、玉米种植区域特点 三、我国玉米产区种植情况 第二节我国粮食流通体制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 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成果分析 三、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发展现状 四、粮食流通体制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2010-2011年中国玉米行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第一节世界粮食安全 一、世界粮食安全需要高度关注 二、金融危机下可能面临全球粮食危机

三、经济危机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四、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制度博弈解析 五、国际粮食市场危机仍然存在 六、全球粮食危机中的中国应对 第二节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二、2010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三、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展望 第三节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一、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二、稳粮增收已成我国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三、2009年中央1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 四、2009年中央1号文件突显四大新亮点 五、2009年中央1号文件利好评析 第四节中国粮食发展政策及形势 一、2008年影响中国粮食产购销政策的重点分析 二、中国粮食发展形势和粮食政策 三、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的信贷资金支持政策 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建议 五、我国粮食市场发展展望 第三章2010-2011年世界玉米行业发展形势综述 第一节2010-2011年世界玉米行业发展综述 一、世界玉米行业发展回顾 二、世界玉米生产状况 三、世界玉米产业发展概述 四、全球玉米供需形势分析 第二节2010-2011年美国玉米行业发展概况 一、美国玉米资源开发利用回顾 二、美国玉米消费结构变化分析

常用玉米自交系选育及特征

自交系类型 一、籽粒性状和组成成份 按籽粒性状可将自交系分为9类,即: 1.硬粒型(Zea mays indurate Sturt) 也称燧石型。籽粒一般呈圆形,质地坚硬,顶部和四周由致密、半透明的角质淀粉所包围,中间充满疏松的粉质淀粉。 2.马齿型(Z.m indentata Sturt) 籽粒近长方形,顶部凹陷成坑状,棱角较分明,似马齿。四周是一薄层角质淀粉,中间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所填充,成熟时因粉质淀粉收缩而粒顶下陷。 3. 粉质型(Z.m amylacea Sturt) 也称软质型。籽粒表面暗淡无光泽,胚乳全部由粉质淀粉组成。是较古老类型。 4.爆裂型(Z.m everta Sturt) 果穗小。籽粒小而坚硬光滑。胚乳全部由角质淀粉组成。遇热爆烈膨胀,有的可达原体积的20倍以上。有圆形和尖型两种,分别称为珍珠型和米粒型。 5.甜质型(Z.m saccharata Sturt) 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较多,淀粉较少,成熟后皱缩或凹陷。 1)普通甜玉米颖果皮较薄,胚乳由角质淀粉组成,成熟后半透明。乳熟期可溶性糖含量8%左右。 2)超甜玉米完熟的干籽粒皱瘪凹陷,不透明。乳熟期采收,含可溶性糖18%~20%。 6.糯质型(Z.m sinensis Kulesh) 也称蜡质型。籽粒不透明,无光泽,外观蜡状。胚乳全部由支链淀粉组成。 7.甜粉型(Z.m amylacea,saccharata,Kulesh) 籽粒上部为富含糖分的皱缩状角质,下部为粉质。只在南美一些地方能找到。 8.有稃型(Z.m tunicata Sturt) 果穗上的每个籽粒都分别包在几片长稃壳中,整个果穗仍像其他玉米一样包在大苞叶中。受第4染色体上显性基因Tu控制。 9.中间型即半硬型和半马齿型。 二、粒色 按粒色大致可把自交系分为红、白、紫、黄、杂色五大类型。 三、全生育期叶片数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国际通用标准,把玉米分为7种类型。 1.超早熟型植株叶片数 8~11片,生育期70~80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