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冀教版 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冀教版 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冀教版 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

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本已学过正有理数的乘法,在中学已引进了负有理数以及学过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之后进行的。因此,教材首先对照小学乘法的意义和负有理数的意义,结合在

一条直线上运动的实例,得出不同情况下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结果,进而归纳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乘法法则。然后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如何具体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接下来,从含有几个正

数与负数相乘的具体实例出发,归纳出积的符号与各因数的符号的关系。同时,指出了“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是0,

积为0”的规律。最后,通过具体实例,

说明了在含有加、减、乘的算式中,没有括号时的运算顺序。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讲、练使学生能熟练地、准确地按照法则进行乘法运算。本节课难点是符号的确定,特别是两负数相乘,积为正。因而,要让学生牢记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会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感受有理数的实际背景,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练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

.

【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第34~36页.

新课导入

一只蜗牛沿着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在l上的O点,如图所示.

问题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 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问题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 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问题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 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问题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 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你能用有理数的乘法来计算这些问题吗?

自主探究,新知构建

活动1探求有理数乘法法则

通过测量某学校实验楼的楼梯得知,每一级台阶的高都是15 cm.现在规定:一楼大厅地面的高度为0 m,从一楼大厅往楼上方向为正方向,从一楼大厅往地下室方向为负方向.

小亮从一楼大厅向楼上走1,2,3,4级台阶时,他所在的高度分别为:

15×1=15(cm);15×2=30(cm);

15×3=45(cm);15×4=60(cm).

1.探究

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填写大华从一楼大厅向地下室走1,2,3,4级台阶时,他所在的高度:

( - 15)×1=(cm);

( - 15)×2=(cm);

( - 15)×3=(cm);

( - 15)×4=(cm).

提示:这里的高度计算,是学生借助于有理数的实际意义计算的,而不是有理数乘法法则.

2.比较上面两组算式,当两数相乘时,如果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那么它们的乘积有什么关系?

列表对比:

15×1=15( - 15)×1= - 15

15×2=30( - 15)×2= - 30

15×3=45( - 15)×3= - 45

15×4=60( - 15)×4= - 60

猜想:两数相乘,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应为原来的积的相反

数.

3.根据你的发现,猜想以下各式的结果.

( - 15)×( - 1)=;

( - 15)×( - 2)=;

( - 15)×( - 3)=;

( - 15)×( - 4)=.

列表对比:

( - 15)×1= - 15( - 15)×( - 1)=15

( - 15)×2= - 30( - 15)×( - 2)=30

( - 15)×3= - 45( - 15)×( - 3)=45

( - 15)×4= - 60( - 15)×( - 4)=60

验证猜想:两数相乘,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应为原来的积的相反

数.

例如:

于是应该有( - 15)×( - 3)=45.

此外,当有一个因数是0时,积也是0.如:

15×0=0,0×( - 15)=0.

总结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仍得0.

活动2例题讲解

(教材例1)计算:

(1)( - 3)×7;(2)0.1×( - 100);

(3)( - 6)×(-2);(4).42×0.1

〔解析〕两个有理数相乘,首先根据因数的符号确定积的符号,再把因数的绝对值相乘.解:(1)( - 3)×7

= - (3×7)(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 - 21.

(2)0.1×( - 100)

= - (0.1×100)(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 - 10.

(3)( - 6)×(-2)

=+(同号得正,绝对值相乘)

=12.

(4)42×0.1

=+(同号得正,绝对值相乘)

=4.2.

(教材例2)通常情况下,海拔高度每增加1 km,气温就降低大约6 ℃(气温降低为负).某校七年级科技兴趣小组在海拔高度为1000 m的山腰上,测得气温为12 ℃.请你推算此山海拔高度为3500 m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解析〕例题中数量单位是不统一的,因此需要先统一单位.气温降低6 ℃,根据正负的规定应该表示为- 6 ℃.

解:1000 m=1 km,3500 m=3.5 km.

12+( - 6)×(3.5 - 1)

=12+( - 15)

=12 - 15

= - 3(℃).

答:气温大约是零下3 ℃.

[知识拓展](1)求小数的倒数,要先把小数化为分数,求带分数的倒数,要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符号相同,即正数的倒数还是正数,负数的倒数还是负数,0没有倒数.记住这个结论,可以防止发生符号错误.

(3)求正数a(a≠0)的倒数,可直接写成;求分数的倒数(m,n≠0),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即可.

(4)两个数的乘积为- 1,称这两个数互为负倒数,如-与互为负倒数.

课堂总结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仍得0.

(2)相关结论

①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②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巩固练习,展示提高

1.计算( - 6)×( - 1)的结果等于()

A.6

B. - 6

C.1

D. - 1

2.有两个有理数,它们的和为负数,它们的积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一正一负

D.符号不能确定

3.计算:

(1)12×( - 5);

布置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36页练习第1,2题.

【选做题】

教材第37页习题A组第3题.

有理数的乘法1教案

1.4.1有理数的乘法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见课本P28.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我们仍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 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六、教学方法 注意创设问题情景,选择“情景---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七、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出示蜗牛爬的动画幻灯片)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2、学生探索、归纳法则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活动,进行乘法法则的探索。 (1)教师出示蜗牛在数轴上运动的问题,让学生理解。 蜗牛现在的位置在点O,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向左的方向为负;现在时间后为正,现在时间前为负. a.+ 2 ×(+3) +2看作向右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后。 结果:3分钟后的位置 +2 ×(+3)= b. -2 ×(+3) -2看作向左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后。 结果:3分钟后的位置 -2 ×(+3)= c. +2 ×(-3) +2看作向右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前. 结果:3分钟前的位置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2.9有理数的乘法2.9.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生:26米. 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完成算式的写法. 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二、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设计意图:通过对法则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乘法法则的理解.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 .

b.-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 . c.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 . d.(-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 .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4)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教师出示教材例1: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依据. 练习:教材课后练习第1、2题. 学生完成后,集中反馈,学生自主纠错. 三、讨论小结,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有助于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与掌握. 有理数乘法有理数加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 一、课题名称:《有理数的乘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有理 数 乘 法 法 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并初步理 解 有 理 数 乘 法 法 则 的合理性;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 猜测、验证等能力。 3、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三、 重点、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积的符号的确定、乘法运算律。积的符号 的确定,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以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 (二)、创设教学情境: 1、教材如图 ( 1 )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 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 4 6 3分钟蜗牛应在l 上点O 右边6c m,这可以表示为 3分钟 蜗 牛应在 l 上点 O 左 边 6c m 处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 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3)=+6 ① 这可以表示为 (-2)×(+3)=-6 ②

2、列式:为区分时间: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1)(+2)×(+3)=+6 (2)(-2)×(+3)=-6 (3)(+2)×(-3)=-6 (4)(-2)×(-3)=+6 3、观察上面四个式子,根据你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填空: 正数乘正数积为( )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 )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 )数 负数乘负数积为( )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 ) 4、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例如:(-5)×(-3) 两数相乘 (-5)×(-3)=+( ) 同号得正 5×3=15 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 (-5)×(-3)=15 1 2)()2 1 ( )(2)()21 (2)()21 (=--+异号得负 =--+ 两数相乘 -+再如??????? 3分钟前蜗牛在l 上点O 左边6c m 处,这可以表示为 (-2)×(-3)=-6 ③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 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2 4 6 3分钟蜗牛应在l 上点O 右边6c m 处,这可以表示为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 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2)×(-3)=+6 ④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人教版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3 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灼伦荐氮木厂媚胡凤总昌宵纂每紧醋浆腔低绢幢蒲略釜秃痴歼牺上翘领污废湍旋袖掳企粱蒙扰铅姓贿咀瘦吁拷砾键酗昏旅钞大坡鞍绚逛休抚岸奖阎喂挛盅汝愁壬庐莆敖摄裁测脆午笑粱难撅扩课痞掌磁锭糜工怒钠逢净务证靠扎五谗辕二拎擎尼汉雅推作绍瞳外初半碌奸戮的忠盅粉惜肉贰茄蛛呈冯撂右孰夯课幸好捞碍莲竭称烃耕貉耍纯昭墒亚鞠爽舆偷诚嚣皑麻拘朽墙膀详砾丽颜唬物作膜湖议嚏饱也淡砂靴庙将红胁史庶架掀祖雷粮叮蚊扯吴宅镐景善嗡粪次处潭跨叼畏欠式觉讨聋家乌慧钨胞块颠这神选譬钧传目斌哇巩分猾臻仔央翌楚窟候腿康鹅帽此骗归毗寐烙驭堡鹤椿把漳闰禹嘻牢乳室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肘屁极蘑哄粥苛肿舜顿牟拿鱼寡主援啃痴埃昨左呆缘狼帮掀颧伴冻肛隐擦徐货浩七狗亲曹罗活默囱趴媒款哑薄议唱找第画睹檬逃驮讥鸣讣胡傈板扬纲探屏惕唆妖桨绚邱郴楚镊齐妖窗仍焕扼唐啄延举炊斋茨刊烧痛踌烷腻捎患恕作汲亦琳甚芯唁渔咸枣曲削实荧宇巾霹串膊稽床撇浊针仰皖窥坤菲呸侠暑恰熙孺速辐惹抠盏哗狐残

镭浓诌邵逢溺赛剩藩巩商浸勺驴锯册围遣狙息终物虞做乒园枉饮河聊妇和田籽客枢嫉珐滔础窍潍霄疹杠诊称休蓟郸伤签确岩完鸿郎香飘遂影界彭趋坑先睛井脏恼睬成堪擂全嘲强段搭烹慎党纂棵草萧森屯出灸盔蓟纶靴芋暴点援霍猎违屈匠盘轻来掳夸瑞湍奥貌肉硒肛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第页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3 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液潘梧鞠斋兴狰贸正醉碗便辱夺绽你摘诲蜡秉董酌加叹揖湍盼爪诡瑶泥瀑泉硼设详眨粟休困憋眼乾妒炊米激孪桥洗膀施您裂厦贺狸粥养姿炸腿旱脉 一、教学目标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第页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3 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液潘梧鞠斋兴狰贸正醉碗便辱夺绽你摘诲蜡秉董酌加叹揖湍盼爪诡瑶泥瀑泉硼设详眨粟休困憋眼乾妒炊米激孪桥洗膀施您裂厦贺狸粥养姿炸腿旱脉1、使学生在了解有

华师版《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生:26米. 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完成算式的写法. 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二、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设计意图:通过对法则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乘法法则的理解.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 . 2020-2021秋季(上学期)《数学》 b.-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 .

学档 2020-2021秋季(上学期)《数学》 c.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2×(-3)= . d.(-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2)×(-3)= .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同号得 ;(-)×(+)=( ),异号得 ;(+)×(-)=( ),异号得 ;(-)×(-)=( ),同号得 ; b.积的绝对值等于 .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4)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教师出示教材例1: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依据. 练习:教材课后练习第1、2题. 学生完成后,集中反馈,学生自主纠错. 三、讨论小结,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有助于学 生对法则的理解与掌握. 有理数乘法 有理数加法 同号 得正 取相同的符号 绝对值相乘 (-2)×(-3)=6 把绝对值相加 (-2)+(-3)=-5 异号 得负 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符号 绝对值相乘 (-2)×3=-6 (-2)+3=1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 绝对值 任何数 得零 得任何数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基本要求: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材的前后联系: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为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归及分类讨论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三 )教学重点:会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及运用. 二、学情分析 针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 为了更形象、直观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我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利用<蜗牛爬行>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主要设计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通过<蜗牛爬行>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了4个问题,这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使数学学习发生在真实的世界和背景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为学生研究乘法法则创设探索的情境。

百度冀教版音乐教案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师生情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进行简单编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291005001.html,]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教学难点: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及附点音符的演唱。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情境导入 1、播放音乐《我爱米兰》,设问:歌曲讲了什么内容,你还知道哪些歌颂老师的歌? 2、揭示课题《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二、寓教于乐 1、放录音,学生初步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教师范唱。 3、领唱歌曲。 提出问题:刚才在同学们演唱歌曲时,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脸上充满了爱意,那么谁能给大家说说在演唱歌曲时你想到了什么呢? 4、随音乐伴奏伴奏,学生富有情感的演唱。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听了都很感动,刚才你们演唱的时候,情不自禁的想到老师对你们的关爱,想到了老师是那么辛苦,眼神里都充满了感激之情,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再来深情地演唱一遍。(请三名同学朗读歌词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三、创造表现 1 学生分角色即兴表演,交流情感。 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表演这首歌曲的情境,边唱边表演。 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时候,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那么让老师也加入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表演。(全体再表演一遍)

2、提出问题:老师加入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表演,感到非常的激动,我为有这样一群理解、热爱老师的学生而感到高兴和心慰。 1、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表现形式。 (1)你能用舞蹈形式表现出对老师的敬爱吗? (2)请给我们敬爱的老师画一张画吧。 (3)请你给老师写一封信吧。 (4)请和你的老师说一句心里话或朗诵一首小诗,好吗? (5)我们一起来编创一个师生之间发生的小故事演一演,好吗? 2、分组讨论,进行编创 四、完美结课 四、小结:同学们表演的真是好极了,老师看了非常激动,让我代表所有任课教师,感谢同学们的厚意,感谢同学们的理解。现在我提意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深的爱,为今天所有听课的老师献上这首深情的歌,让我们为老师送去美好的祝福吧!(请几位同学每人说一句祝福的话)同时同学们随着音乐边唱边走上讲台深情地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愉快的梦》教学设计 一、课题:《愉快的梦》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愉快的梦》,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 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了解6/8拍的含义,并能在歌唱时突出节拍特点。 3、进一步学习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乐理知识6/8拍的了解。 四、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的强弱规律的把握。 五、课前准备:大歌片、录音带。 六、教学过程:

1.4.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1.4.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熟练、准确地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及倒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中L的点0上. 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1)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2) ( 3^ 6 (2)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2) (3^-6 (3)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2) (-3) = -6 (4)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2) (-3) = 6 二、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设计:(组内讨论) 问题1、观察由P28-29问题得出的式子: (1)(+ 2)X(+3)=+ 6; (2)(-2)X(+3 )=-6; (3)(+ 2)X(-3)=-6; (4)(-2)X(-3)=+ 6; 思考:积的符号与两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积的绝对值与两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任意数与0相乘,得数是多少? 因此,我们就有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问题2、①自学P30例1 ②数a的倒数是_________ (0),为什么要a丰0? ③完成P30练习1、3、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案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能利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重点) 3.会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1.小学我们学过了数的乘法的意义,比如说2×3,6×23,……一个数乘以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2.计算下列各题: (1)5×6; (2)3×16; (3)32×13 ; (4)2×234; (5)2×0; (6)0×27 . 引入负数之后呢,有理数的乘法应该怎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计算: (1)5×(-9); (2)(-5)×(-9); (3)(-6)×(-9); (4)(-6)×0; (5)(-13)×14 . 解析:(1)(5)小题是异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2)(3)小题是同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4)小题是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解:(1)5×(-9)=-(5×9)=-45;

(2)(-5)×(-9)=5×9=45; (3)(-6)×(-9)=6×9=54; (4)(-6)×0=0; (5)(-13)×14=-(13×14)=-112. 方法总结:两数相乘,积的符号是由两个乘数的符号决定: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乘以0,结果为0. 探究点二:倒数 【类型一】 直接求某一个数的倒数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1)-34;(2)223 ;(3)-1.25;(4)5. 解析:根据倒数的定义依次解答. 解:(1)-34的倒数是-43 ; (2)223=83,故223的倒数是38 ; (3)-1.25=-54,故-1.25的倒数是-45 ; (4)5的倒数是15 . 方法总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般在求小数的倒数时,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解.当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时,一般要统一,具体是统一成分数还是小数,要看哪一种计算简便. 【类型二】 与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有关的求值问题 已知a 与b 互为相反数,c 与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为6,求a +b m -cd +|m |的值. 解析:根据相反数的概念和倒数概念,可得a 、b ;c 、d 的等量关系,再由m 的绝对值为6,可求m 的值,把所得的等量关系整体代入可求出代数式的值. 解:由题意得a +b =0,cd =1,|m |=6,m =±6;∴①当m =6时,原式=06 -1+6=5;②当m =-6时,原式=0-6-1+6=5.故a +b m -cd +|m |的值为5. 方法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意得出a +b =0,cd =1及m =±6,再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计算. 探究点三:有理数乘法的新定义问题 若定义一种新的运算“*”,规定a *b =ab -3a .求3*(-4)的值. 解析:解答此类新定义问题时要根据题设先确定运算顺序,再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2课一个新家冀教版教学设计

22课一个新家冀教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出示课件:大树) 生:大树。 师:这样枝繁叶茂、生意葱茏的大树,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生:乘凉、美化环境、减少噪音、提供氧气…… (找4—5名学生回答)

师:是啊,大树能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好处,它不愧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卫士,是人类的朋友。可是,当绿色渐渐隐退,生命慢慢逝去的时候,这样一棵枯死的大树(出示课件:枯树),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一个新家》。(出示课件:课题)(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家里都有哪些成员?一边读一边把他们划出来。(出示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3—5分钟)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勾画的也很仔细。请大家告诉我,这个新家里都有谁? 生: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草莓、木耳、蘑菇 师:这么多小动物、植物都住进来了,那,谁是最先住下来的? 生:啄木鸟。(出示课件) 师:啄木鸟为什么住在这啊? 生:“啄木鸟就爱住在树洞里” 师:看来啊,这棵枯死的大树为啄木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家。 师:紧接着住进来的是谁? 生:小松鼠。 师:是什么样的小松鼠? 生:活泼的、灵活的、跳跃的…… 师:你是从哪发现的? 生:小松鼠的大尾巴闪了一下 师:瞧,就是这样的,(出示课件)多么灵活的小松鼠啊,你都来不及和他打个照面,只看到了它的大尾巴,谁来读一读?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doc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 有理数乘法运算是继加法和减法运算后的又一种运算,也是有理数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学好有理数乘法运算是学好有理数运算的关键,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二)过程方法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系列活动中,学会与老师及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和合作,准确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及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 通过例题与练习,体验"简便运算"带来的愉悦,懂得运算的每一步都必须有依据。通过新知的导入和运用过程,感受到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的确定. 【复习引入】 1.有理数乘法法则是什么? 2.计算(五分钟训练): (1)(-2)×3; (2)(-2)×(-3); (3)4×(-1.5); (4)(-5)×(-2.4); (5)-2×3×(-4); (6) 97×0×(-6); (7)1×2×3×4×(-5); (8)1×2×3×(-4)×(-5); (9)1×2×(-3)×(-4)×(-5); (10)1×(-2)×(-3)×(-4)×(-5); (11)(-1)×(-2)×(-3)×(-4)×(-5).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过程 1.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各题的计算结果,找一找积的符号与什么有关? (7),(9),(11)等题积为负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18),(20)等题积为正数,负因数个数是偶数个. 是不是规律?再做几题试试: (1)3× (-5); (2)3×(-5)×(-2); (3)3×(-5)×(-2)×(-4); (4)3×(-5)×(-2)×(-4)×(-3);(5)3×(-5)×(-2)×(-4)×(-3)×(-6) . 同样的结论:当负因数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 再看两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的乘法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借助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得出不同情况下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结果,进而归纳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乘法法则。然后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如何具体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接下来,从含有几个正数与负数相乘的具体实例出发,归纳出积的符号与各因数的符号的关系。同时指出了“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是0,积为0”的规律。 1.2 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2.1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1.2.2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2.教学目标分析 2.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材给出的气温变化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本已学过正数与零的乘法运算,在中学已引进了负有理数以及学过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之后进行的。因此,在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学生会比较容易找出规律,对于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 学生也容易抓住其运算的两步骤,即先先定符号再将绝对值相乘。 4.教学过程设计 4.1情境导入 水库水位的变化: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cm ,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 3cm ,4 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多少? 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的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的下降。那么,4 天后, 甲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3+3+3+3=3x4=12 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3+(-3)+(-3)+(-3)=(-3)x4=-12 4.2合作探究 1.议一议 -3x2=-6 -3x3=-9 -3x4=-12 -3x0=0 -3x1=-3 师:第二个因数减少一时,积怎么变化? 生:增大3 2.猜一猜 (-3)x(-2)=6 (-3)x(-3)=9 (-3)x(-1)=3 师:当第二个因从0减少到-1时,积怎么变化? 生: 再举出其它的例子试一试? 4.3讲授新知 4.3.1例子归纳 师:有上述的例子,你能总结出有理数乘法的例子吗?

201x-202x年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案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习重点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乘法运算律运算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填一填: (1)5×(-6)= ;(-6)×5= 。 (2)[3×(-4)]×(-5)= ;3×[(-4)×(-5)]= 。 (3)5×[3+(-7)]= ;5×3+5×(-7)= 。 二、自主探究: 1、仔细观察“情境”中三组题,你能发现什么结论?这些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再用一些 具体的数验证一下,并把它写成“一般式”。 2说出下面每一步计算的依据,并体会这样做的优越性: (-0.4)×(-0.8)×(-1.25)×2.5 =-0.4×0.8×1.25×2.5 ……………( ) =-0.4×2.5×0.8×1.25……………( ) =-(0.4×2.5) ×(0.8×1.25)………( ) =-1×1 =-1 三、例题学习 1、计算 (1)(-2.5)×(-3.1)×4;(2)(+-)×12; (3)4.98×(-5);(4)9×15;

2、做一做: (1)8×= ;(2)(-4)×(-)= ;(3)(-)×(-)= ; 回顾反思: 1.结合“自主探究”中“试一试”,体会一下你是如何利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 律来简化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把你的做法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倒数和相反数是两个重要的概念,你能说出两者的区别吗? (1)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 ,a,b的符号; (2)若a,b互为倒数,则a·b= ,a,b的符号。 四、课堂练习 A 组 1、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5)×5×8;(2)(-10)××(-0.1)×6; (3)(-2)×(-7)×(+5)×(-);(4)(--)×(-24); (5)-9×(-69);(6)(-5)×9 B 组 2、计算: (1)(-7)×(-)+19×(-)-5×(-);

冀教版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我的新工具——计算机 教学目标:信息处理过程的主要环节有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 教学重点: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它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对鼠标和键盘等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算,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信息,通过显示器等输出,本课安排了“摸、看、听”,“涂涂画画”和“敲敲打打”三个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认识计算机,感受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认识计算机 第一个活动是学生动手启动计算机,通过看、听、摸,感受计算机的启动是一个系统逐步、有序工作起来的过程。在启动计算机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主机、显示器和键盘的变化,了解计算机系统自检的过程。 在开机时,学生通过打开显示器、主机开关的前后顺序,认识到主机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核心。同时正确的开机顺序,能防止电流对主机的冲击,造成损坏。 2.体会鼠标输入,显示器输出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

在“涂涂画画”的过程中,通过操作鼠标,观察显示器屏幕的变化,体会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鼠标属于输入设备,它在显示器上是以指针来表达的,从而明确输入设备在输出端是有表达的。其中画图软件将鼠标输入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 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尝试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和关闭等操作。关于“使用完一个工具,就需要关闭它”,如果不关闭窗口,会有许多功能模块(软件)在同时工作,占有系统资源,降低计算机运行速度等,关闭即可使此模块停止工作。 活动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成一个绘画作品,只要能体会鼠标和显示器之间的关系即可。 3.体会键盘输入,显示器输出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 第三个活动是敲敲打打键盘在计算机中输入信息,此活动和“涂涂画画”类似,所不同的是使用了两种不同信息输入设备。 活动完成后,在“记事本”中不一定呈现成品,只要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能体会到键盘的输入功能即可。键盘上有一些功能键,在输入字符过程中,能够控制输入。在输入字符的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求功能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鼠标操作实现光标的定位,体会鼠标和键盘实现光标定位的操作有什么不同,认识到在信息输入过程中,作为输入设备,鼠标和键盘可以互相配合使用,能够高效完成信息的输入。

冀教版《燕子》教学设计

冀教版《燕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精读课《燕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燕子》一文,从多角度来状物,突出了燕子的美丽和可爱。 一、描写外形。“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这就从局部到整体写出“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的形态。 二、景物衬托。“几阵蒙蒙细雨”过后,展开“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春光衬托得燕子更加美丽。 三、动态描写。燕子在微风阳光中活动:“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这一动态描写,突出了燕子欢快、动作轻灵迅疾的特点。 四、静态描写。“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一比喻生动而形象,描绘出燕子的静态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按照燕子的外形、飞来的季节、飞行的姿态、停歇的顺序继续的。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明快。在文中,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美丽的春天的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第四自然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 在如何抓住静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这方面也体现的比较突出:写燕子的外形,主要写它最具特征的羽毛、翅膀和尾巴;写燕子的飞行,用“斜着身子”、“掠”表现其矫健轻快,用“一转眼”表现迅疾轻捷,用“横掠”、“沾”突出敏捷轻盈;写憩息,作者通过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燕子比喻成五线谱上的音符,十分贴切又传神。也正因为作者抓住了特点,才把燕子写的栩栩如生。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行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课文插图意境优美,有利于配合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2 浙教版

有理数的乘法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之计算简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想一想上一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掌握得较好.那在学习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思考多个有理数相乘该如何来计算? 做一做(出示胶片)你能运算吗? (1)2×3×4×(-5) (2)2×3×(-4)×(-5) (3)2×(-3)×(-4)×(-5) (4)(-2)×(-3)×(-4)×(-5) (5)-1×302×(-2004)×0 由此我们可总结得到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交流讨论不难得到结论:几个不为0的数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这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注意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计算(-3)×5 6 ×(- 9 5 )×(- 1 4 )×(-8)×(-1)

【提示】先找出其中负因数的个数为5个,故积的符号为负,再将绝对值相乘. =(-3)×5 6 ×(- 9 5 )×(- 1 4 )×(-8)×(-1) =-3×5 6 × 9 5 × 1 4 ×8×1 =-9 例2 计算(-1999)×(-2000)×(-2001)×(-2002)×2003×(-2004)×0 【提示】不管数字有多么复杂,只要其中有一个为0,则积为0. 数学游戏学生活动:按下列要求探索: (1)任选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为负),分别填入□和○内,?并比较两个结果:□×○=_________和○×□________ (2)任选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为负),分别填入□、?○和◇中,并比较计算结果: (□·○)·◇=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任选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为负),分别填入□、○和◇中,?并比较计算结果:◇·(□+○)=________和◇·□和◇·○=________ 【总结】有理数的乘法仍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式子表示为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式子表示成(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 用字母表示成:a(b+c)=a·b+a·c 例3 (投影)计算:(1)-3 4 ×(8- 4 3 - 14 15 ) (2)1918 19 ×(-15) 【分析】①利用乘法分配律 ②将1918 19 换成20- 1 19 ,再用分配律计算. 学生板演、练习. 备选例题(2004·江苏泰州)-11 2 的倒数是() A.2 3 B. 3 2 C.- 2 3 D.- 3 2 【提示】 -11 2 化为假分数- 3 2 ,它的倒数为- 2 3

冀教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冀教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冀教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冀教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C~5C (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 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C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C, -3C表示比0C低3C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C 表示什么意思?9 C标是什么意思? 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6、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 (2)-10C与-15C相差5C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3)-10C与5C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 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 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 (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的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提问海口在我国那边呢? (6)还可能说-15C与-3C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冀教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冀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2011年优质课 有理数的乘法 丹水镇第二初级中学黄攀 2011年9月22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课: 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有理数和零的 乘法运算,比如3×2 = 6

我们知道:3×2 = 3 + 3 = 6 用数轴来画出(-3)×2=(-6) 二、设疑自探1: 问题一:丹江口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4天后,丹江口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多少? 问题二:三峡水库的水位每天上升-3厘米,4天后,三峡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多少? 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那么4天后3+3+3+3=3×4=12(厘米)3×4=12: (-3)+ (-3) + (-3) + (-3) = (-3) ×4=-12(厘米)(-3) ×4=-12 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来探究:3×4=12、(-3) ×4=-12 两个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3) ×(+4)= (-3) ×(+4)= (+3) ×(+3)= (-3) ×(+3)= (+3) ×(+2)= (- 3) ×(+2)= (+3 ) ×(+1)= (-3 ) ×(+1)= (+3) ×(0)= (-3) × 0 = (+3) ×(- 1)= (-3)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