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气净化(溶剂回收)技术---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技术d

有机废气净化(溶剂回收)技术---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技术d
有机废气净化(溶剂回收)技术---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技术d

有机废气净化(溶剂回收)技术---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技术

一、吸附原理

吸附剂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构造,其中有一种被叫做毛细管的小孔,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同样发达的孔隙构造也意味着吸附剂有着很大的表面积,使气体(杂质)能与毛细管充分接触,从而被毛细管吸附。当一个分子被毛细管吸附后,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力的原因,会导致更多的分子不断被吸引,直到添满毛细管为止。

必须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微孔都能吸附有害气体,这些被吸附的杂质的分子直径必须是要小于活性炭的孔径,即只有当孔隙结构略大于有害气体分子的直径,能够让有害气体分子完全进入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杂质被吸附到孔径中,过大或过小都不行。所以需要通过不断地改变原材料和活化条件来创造具有不同的孔径结构的吸附剂,从而适用于各种杂质吸附的应用。

吸附剂在活化过程中,巨大的表面积和复杂的孔隙结构逐渐形成,吸附剂的孔隙的半径大小可分为:大孔半径>20000nm;过渡孔半径150~20000nm;微孔半径<150nm。

二、吸附剂

活性炭是一种含碳材料制成的外观呈黑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一类微晶质碳素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吸附剂、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

活性碳分为粒状活性碳、粉末活性碳及活性碳纤维,但是由于粉末活性碳有二次污染且不能再生而被限制利用。

粒状活性碳(GAC-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一般为直径在0.42 -0.85毫米之间的圆柱状颗粒,理论上讲粒状活性炭产品颗粒越小,接触空气面积就越大,比表面积也越大,吸附性能就越好,但是颗粒越小,粉碎制作过程中损耗也越大,粉尘也越多,成本也就越高,所以很多厂家为降低成本,使用大颗粒活性炭,性能当然不好,一般颗粒大小在0.5毫米左右的活性炭既达到了最佳性能,又确保不是粉末,没有污染。GAC的孔结构一般是具有三分散态的孔分布,既具有按IUPAC(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分类的孔径大于50nm的大孔,也有2.0~50nm的中孔(过渡孔)和小于2.0nm的微孔。但是由于GAC的孔状结构、孔径分布等原因,它的吸附速度较慢,分离率不高,特别是它的物理形态使其在应用和操作上的有诸多不便,GAC的应用范围收到了限制。

活性碳纤维(ACF)是继粉状与粒状活性碳之后的第三代活性碳产品。70年代发展起来的

活性碳纤维是随着碳纤维工业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吸附剂。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发达的比表面积(1000㎡/g~3000㎡/g)和丰富的微孔,微孔的体积占总孔体积的90%以上,微孔直径约10 Angstrom(1 Angstrom =1×10-10m)左右,故其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与传统的粒状活性碳(GAC)相比,ACF具有以下特点:

1、ACF与GAC的孔结构有很大的差异,如图1和图2所示。ACF的孔分布基本上呈单分散态,主要由小于2.0nm的微孔组成,且孔口直接开口在纤维表面,其吸附质到达吸附位的扩散路径短,纤维直径细,故与被吸附物质的接触面积大,增加了吸附几率,且可均匀接触。

图1 ACF和GAC的孔结构模型图2 ACF与GAC的孔径分布

2、比表面积大,最大可达2500㎡/g,约是GAC的10~100倍;吸附容量大,约是GAC 的1.5~100倍;吸附能力为GAC的400倍以上;吸附、脱附速度快,ACF对气体的吸附数10秒至数分钟可达平衡。

3、孔径分布范围窄,绝大多数孔径在100 Angstrom(1 Angstrom =1×10-10m)以下,GAC的内部结构有微孔、过渡孔和大孔之分,而ACF的结构只有微孔及少量的过渡孔,没有大孔,并且孔径均匀,分布比较狭窄,为0.1~1nm,这是ACF吸附选择性较好的原因。

4、ACF不仅对高浓度吸附质的吸附能力明显,对低浓度吸附质的吸附能力也特别优异,如当甲苯气体含量低到10ppm(1ppm=1×10-6,即百万分之一,以下同)以下时,ACF还能对其吸附,而GAC必须高于100ppm时方能吸附;

5、耐热、耐酸碱;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特性,可将高价金属离子还原为低价态;

6、体积密度小,滤阻小,约是GAC的1/3。可吸附粘度较大的液体物质,且动力损耗小。

而且ACF易再生,工艺灵活性大(可制成纱、布、毡或纸等多种制品);以及不易粉化和沉降等特征,这些特征有利于吸附和脱附,使得ACF对各种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吸

附量和较快的吸、脱附速度。

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由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吸附剂的孔隙直径来决定,其吸附性能的值log[(C0-C)/C]可由下式计算求得:

log[(C0-C)/C]=0.0064S-0.123D-0.935

式中:C0—初始浓度;

C—平衡浓度;

S—吸附剂的比表面积(㎡/g);

D—吸附剂的孔隙直径(nm)。

由上式可见,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也越大,吸附剂的孔隙直径越小所具有的吸附能力就越大。

三、再生

活性炭纤维再生脱附的几种方法

(1)升温脱附。物质的吸附量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将吸附剂的温度升高,可以使已被吸附的组分脱附下来,这种方法也称为变温脱附,整个过程中的温度是周期变化的。微波脱附是由升温脱附改进的一种技术,微波脱附技术已应用于气体分离、干燥和空气净化及废水处理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方法也是最常用的脱附方法。

(2)减压脱附。物质的吸附量是随着压力升高而升高的,在较高的压力下吸附,降低压力或者抽真空,可以使吸附剂再生,这种方法也称为变压吸附。此法常常用于气体脱附。

(3)冲洗脱附。用不被吸附的气体(液体)冲洗吸附剂,使被吸附的组分脱附下来。采用这种方法必然产生冲洗剂与被吸附组分混合的问题,需要用别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因此这种方法存在多次分离的不便性。

(4)置换脱附。置换脱附的工作原理是用比被吸附组分的吸附力更强的物质将被吸组分置换下来。其后果是吸附剂上又吸附了置换上去的物质,必须用别的方法使它们分离。例如,活性炭纤维对Ca2+、Cl-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这些离子占据了吸附活性中心,可对活性炭纤维吸附无机单质或有机物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待分离溶液中的物质后,选用CaCl2作为脱附剂可降低活性炭纤维对吸附质的吸附稳定性,从而达到降低脱附活化能的目的。

(5)磁化脱附。由于单分子水的性质比簇团中的水分子活泼得多,能充分显示它的偶极子特性,从而使水的极性增强。预磁处理能增大水的极性,这就能充分解释经过预磁处理

后活性炭纤维的吸附容量减小的现象。当磁场强度增大时,分离出的单个水分子越多,则阻碍作用就越大,从而吸附容量减小得也就越多。活性炭纤维本身为非极性物质,活性炭纤维的表面由于活化作用而具有氧化物质,且吸附剂是在湿空气条件下活化而成,它使活性炭纤维的表面氧化物质以酸性氧化物占优势,从而使活性炭纤维具有极性,能够吸附极性较强的物质。由于这些带极性的基团易于吸附带极性的水,从而阻碍了吸附剂在水溶液中吸附非极性物质。这种方法常用于溶液中对吸附质的脱附。

(6)超声波脱附。超声波(场)是通过产生协同作用来改变吸附相平衡关系的,在超声波(场)作用下的吸附体系中添加第三组分后,体系相平衡关系朝固相吸附量减少方向移动的程度大于在常规条件下的吸附体系。根据超声波的作用原理推测,可能是因为第三组分改变了流体相的极性,增加了空化核的表面张力,使得微小气核受到压缩而发生崩溃闭合周期缩短的现象,从而产生更强烈的超声空化作用。因此,在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待分离溶液中的物质后,可以用超声波(场)产生协同作用来改变吸附相平衡关系,降低活性炭纤维对吸附质的吸附稳定性,从而达到降低脱附化能的目的。

四、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装置

装置组成:

1、预处理部分:预先除去进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及液滴,并降低进气温度(如有必要);

2、吸附部分:通常采用2~3个吸附器并联或串联;

3、吸附剂再生部分:水蒸气脱附有机组分,干燥风机吹扫降温使活性炭纤维再生;

4、溶剂回收部分:不溶于水的溶剂可与水分层,易于回收、水溶性溶剂需采用精馏法回收;对处理量小的水溶性溶剂也可与水一起掺人煤炭中送锅炉烧掉。

装置工艺:

1、预处理—吸附:有机废气经风机加压,然后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吸附器,废气中的有机组分穿透活性炭纤维吸附层时被吸附,而净化后的气体由吸附器顶部排出。

2、脱附—再生:装置采用水蒸气为脱附剂,脱附蒸汽由吸附器顶部进入,穿透活性碳纤维毡层,将被吸附浓缩的有机物脱附出来并带入冷凝器。脱附后需要由干燥风机或二级吸附风机向吸附器内吹扫,使碳纤维吸附床层迅速降温,以便再次吸附。

3、冷凝回收:脱附蒸汽与有机物的混合蒸汽经过冷凝器冷凝,有机物和不凝气的混合物流入分层槽,通过重力沉降分离,达到回收有机物的目的,分离后的水排放至厂方污水系统集中处理后排放,不凝气回到风机前再次进入吸附器吸附。

4、装置一般有二到四个吸附器组成,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吸附器轮流切换以上工艺动作。

技术特点:

1、工艺设计合理,根据工况合理配置吸附器规格和吸附剂装填量,充分吸收尾气中的有机溶剂,吸附容量大,吸附再生速度快,系统吸附效率高。

2、积累多年设计和制造经验,系统化防爆设计和安全节点监控,严格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设备本质安全,满足化工生产场所的苛刻要求。

3、吸附是物理过程,分离温度低,回收的有机物组分不变,可以直接回用生产,净化空气的同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4、采用德国西门子PLC控制,集成电磁阀、气动元件执行动作,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性能可靠,无人值守运行。设计有运行参数优化程序,大幅降低蒸汽和用电耗量,为客户节省运行费用。

5、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便于维护,配套工程投资少。为保证客户其他工艺过程和吸附装置安全运行,配备有事故紧急排放通道和动力电源、压缩空气突发故障情况下的安全设计。

6、设备使用寿命长、投资回报期短,根据客户工况参数不同一般在10~18月内可收回设备投资。

适用行业:

石油化工、农药、涂布、涂装、特种纤维、人造革、制药、印刷、汽车部件、电子、电子元件、橡胶、塑胶、酿造、化学试验室等。

可回收的有机物种类:

1、烃类:苯、甲苯、二甲苯、n-乙烷、溶剂油、石脑油、重芳烃、碳氢清洗剂等。

2、卤烃:三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烷、二氯甲烷、氯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

2、酮类:丙酮、丁酮、甲基异丁酮、环己酮等。

4、酯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油酸乙酯等。

5、醚类:二氧杂环己烷、THF、糠醛、甲基溶纤剂等。

6、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等。

7、聚合用单分子物体: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醋酸乙烯等。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国家标准已制定的共有12项: ——GB 6514--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 7691--200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 ——GB 769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 12367 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 ——GB 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GB/T 14441—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 ——GB 14443--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 ——GB 14444--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 ——GB 14773--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抢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 ——GB 15607--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 ——GB 17750--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 ——GB 20101--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本标准为《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之十二。 本标准对应于日本“JIS B 8415—1982《工业用燃烧炉的安全通则》”,与JIS B 8415--1982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涂装作业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省化工研究所、扬州琼花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苏州捷能有机废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雪芳、张益铮、韩航、孙新研、陆哲明,顾卫东、吴中直。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涂装作业有机废气净化装置的通用安全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热力燃烧、液体吸收五类净化装置。 本标准适用于涂装作业上述五类有机废气净化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验收、运行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0钢制压力容器 GB 3836.15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5部分:危险场所电气安装(煤矿除外)(GB 3836.15—2000,eqv IEC 60079-14:1996) GB 6514—1995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 7691—200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2158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 13347 石油气体管道阻火器阻火性能和试验方法 GB/T 14441—199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研究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研究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有机溶剂,这些有毒有机溶剂很多都是对人体和环境有巨大的危害,但是通过研究这些有毒有机溶剂的特点,利用一些化学原理结合这些不同的有毒有机溶剂千差万别的化学差异通过吸收法、冷凝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将它们有效的进行回收,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同时这也对工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然,通过有效的回收这些有机溶剂很多时候还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收益,显然对于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研究非常必要且迫切。 标签:工业生产;有机溶剂;危害;回收方法 前言 如今正在使用的共有3000多种,有机溶剂如今被广泛的应用于油漆、医药、造纸、印刷、纺织等领域中,并且在工业生产中对于有机溶剂的使用量通常都非常大,这些有机物千差万别,但是有机溶剂的特点就是容易挥发出特定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通常都是有毒物质,之前电视报道的酸雨、酸烟雾时间与这不无关系,同时一些有机物挥发出来的氯氟烷烃对大气臭氧层有非常大的危害,因此能否在日常的生产中有效地回收有机溶剂将显得异常的重要。 1 有机溶剂概述 有机溶剂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并且其本身还能够分解成为燃料、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所以被广泛的运用于造纸、纺织等领域。常见的有机溶剂有甲苯、醇类、酯类、酮类(环己酮、甲基乙基酮)、二甲基甲酰胺、氯代烃类、芳烃,卤代烃类、二硫化碳、二氯甲烷等,这些大部分都是有毒物质,并且很多都被证实是具有很强的致癌特性的。在早期的工业生产对这些有机溶剂由于人们并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危害,所以很多时候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处理,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这些有机溶剂的危害,但是采取的措施多是燃烧的方法。 有机溶剂通过气体的有焰燃烧和气体无焰催化燃烧会大大的降低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但是这种燃烧的方法依然不是非常的安全和环保。一方面这些有机溶剂通过有焰燃烧和无焰催化燃烧依然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通常这些有机溶剂都不可能进行充分的燃烧,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次生有毒气体,产生的这些气体对环境和人体依然是巨大的危害,因此最终人们意识到,只有真正的在工业生产中将有机溶剂更有效的回收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2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有机溶剂的回收有非常多的方法,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有吸收法、冷凝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等这些常用的有效回收方法。这些不同的回收方法很多时候

有机废气处理技术

当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有回收价值的有机气态污染时,通过冷凝回收这些污染物是最好的方法。当尾气被水饱和时,为了消灭反烟,有时也用冷凝的方法将水蒸气冷凝下来,单纯通过冷凝往往不能将污染物脱除至规定的要求,除非使用冷冻剂。一般使用室温水作为冷却剂的冷凝器是吸附或燃烧的很好的预处理装置。 一、冷凝原理 1.冷凝 自然界的冷凝现象诸如:盛夏季节,清晨所见到的花草上的露珠;厨房自来水管外面一层湿漉漉的水膜;外出归来人室后眼镜上的水雾等。 所谓冷凝就是当热流体放出热量时,温度没有变化,而使流体从气相变为液相。冷凝回收的方法就是将蒸气从空气中冷却凝成液体,并将液体收集起来,加以利用。从空气中冷凝蒸气的方法,可以是移去热量即冷却,也可以是增加压力,使蒸气在压缩时凝出来。而在空气净化方面通常只用冷却的方法,很少使用压缩的方法。 2.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所谓蒸气压就是物质从液相逃逸到气相中的能力。蒸气压与蒸气物质本身的性质、温度及蒸气的浓度有关。以冷却的方法将空气中的蒸气凝成液体,其极限就是指冷却温度下的饱和蒸气,而饱和蒸气压就是指纯物质在指定温度下逃逸到气相中的最大能力。如图13—1所示,是某些物质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图13-1 某些物质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p0可按下式计算: (13—1) 式中p0——指定开尔文温度T下的饱和蒸气压,×133.322Pa; T——有机溶剂的温度,K; A,B——与物质性质有关的常数。表13—1是一些常见有机溶剂的A,B值。

[例1] 求苯、甲苯和二硫化碳在室温为20℃时的饱和蒸气压。 解由式(13—1) 可算出 苯:由表13—1,A=1731,B=7.783 所以p0=75×133.322Pa(75mmHg) 查图13—1可知,两种方法得出的数值相近。 甲苯:由表13—1,A=1901,B=7.837 所以p0=22×133.322Pa(22mmHg) 查图13—1与甲苯曲线对照,数值相近。 二硫化碳:查表13—1,A=1446,B=7.410 所以p0=298×133.322Pa(298mmHg) 查图13—1与二硫化碳曲线对照数值相近。 由于蒸气的温度愈高,则其对应的饱和蒸气压愈高,通过降低温度把热量移去,可使气相回到液相。可见冷凝作用的极限是饱和蒸气压下的温度。 二、冷凝回收的极限与适用范围 1.蒸气压与蒸气浓度的关系

有机废气回收设计方案

有机废气处理回收项目 设 计 方 案 2016年3月17日

目录 一、总论???????????????????????????2 二、设计依据???????????????????????????2 三、动力条件???????????????????????????4 四、气候条件???????????????????????????4 五、工作内容???????????????????????????4 六、排放标准???????????????????????????5 七、生产工艺和污染物发生状况???????????????????5 八、废气处理工艺选择???????????????????????7 九、有机废气回收净化装置技术参数说明???????????????15 十、运行费用估算?????????????????????????17 十一、工程界定表?????????????????????????17 十二、验收细则??????????????????????????18 十三、工程进度??????????????????????????19 十四、交货期及运输方式??????????????????????19 十五、买卖双方的设计分工和设计联络????????????????20 十六、售后服务计划????????????????????????20 十七、设备投资估算????????????????????????21

一.总论 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客户)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含丙烯酸稀释剂类和PE稀释剂类的废气,该类废气主要含有100#、150#、二甲苯和正丁醇、丁脂、丁醚等有机溶剂,该类有机溶剂的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废物资源化,降低生产成本,设计、制造、安装废气全自动回收装置。据此提出本方案,本方案是以丙烯酸稀释剂设计的。 二.设计依据 1.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1.1技术的先进性; 1.2工艺的适用性; 1.3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1.3操作的简便性; 1.5设备的可维护性; 1.6运行能耗成本的节约性; 1.7性能价格比的经济性 2.方案设计遵守的标准规范

活性炭吸附脱附及附设备选型详细计算

目录 1. 绪论 (1) 1.1概述 (1) 1.1.1有机废气的来源 (1) 1.1.2有机物对大气的破坏和对人类的危害 (1) 1.2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现状及进展 (2) 1.2.1 各种净化方法的分析比较 (3) 2 设计任务说明 (4) 2.1设计任务 (4) 2.2设计进气指标 (4) 2.3设计出气指标 (4) 2.4设计目标 (4) 3 工艺流程说明 (6) 3.1工艺选择 (6) 3.2工艺流程 (6) 4 设计与计算 (8) 4.1基本原理 (8) 4.1.1吸附原理 (8) 4.1.2 吸附机理 (9) 4.1.3 吸附等温线与吸附等温方程式 (9) 4.1.4 吸附量 (12) 4.1.5 吸附速率 (12) 4.2吸附器选择的设计计算 (13) 4.2.1 吸附器的确定 (13) 4.2.2 吸附剂的选择 (14) 4.2.3 空塔气速和横截面积的确定 (16)

4.2.4 固定床吸附层高度的计算 (17) 4.2.5吸附剂(活性炭)用量的计算 (18) 4.2.6 床层压降的计算]15[ (19) 4.2.7 活性炭再生的计算 (19) 4.3集气罩的设计计算 (21) 4.3.1集气罩气流的流动特性 (21) 4.3.2集气罩的分类及设计原则 (21) 4.3.3集气罩的选型 (22) 4.4吸附前的预处理 (24) 4.5管道系统设计计算 (24) 4.5.1 管道系统的配置 (25) 4.5.2 管道内流体流速的选择 (26) 4.5.3管道直径的确定 (26) 4.5.4管道内流体的压力损失 (27) 4.5.5风机和电机的选择 (27) 5 工程核算 (30) 5.1工程造价 (30) 5.2运行费用核算 (31) 5.2.1价格标准 (31) 5.2.2运行费用 (31) 6 结论与建议 (32) 6.1结论 (32) 6.2建议 (32)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5)

有机废气处理技术方案

(润华环保设备制造商) 1、净化目标 汽车零部件行业在产品生产中,发泡成型、焊接、及烘干工序,塑料材质在高温情况下会挥发非甲烷总烃等VOCs,现在为了保护环境及工人工作环境,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各部分产生非甲烷总烃等有机挥发气体收集后经光触媒技术光氧催化氧化设 备处理后,设备对含苯、甲苯、 二甲苯及非甲烷总烃等挥发性 有机物进行光催化氧化分解后, 再经活性炭吸附后排放达到国 家工业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 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 2、设计内容 有机废气处理系统设计内容 包括:发泡成型工序、焊接工序、 真空复合工序、烘干工序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设施(工艺、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安装与调试。 3、设计规范 (1)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和地方政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2)按照业主方的要求,通过分析比较和调查研究,选用符合实际的工艺方案,以期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遵照国家对环境质量的总体要求,与环境协调发展,减少废气污染物

排放,维护和改善周边环境,提倡清洁生产,顺应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 (4)采用先进可靠的废气治理工艺,选用安全可靠的废气处理系统和工程材料,提高防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确保废气治理工艺和装置的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操作上的可靠性。 (5)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按照区域不同浓度的废气的不同情况和治理需求,采用与之相应的废气治理工艺技术,在确保实现治理目标的同时,以降低废气治理系统综合运行费用和节约能耗,使治理后的废气排放的影响降到环境可接受程度,满足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为方案设计的出发点和实现目标。 (6)妥善处理废气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及固体废物,杜绝二次污染。(7)努力提高和保证供电、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安全可靠性。 (8)全面贯彻节能减排、环保、安全、卫生、防火原则。 2.3 主要污染物:VOCs 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 2.4 通风量及设备选型: 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析,现采取废气处理措施: 将各工位产生的有机废气,在排风机作用下,经收集管道体进入光触媒催化氧化设备,光触媒催化氧化设备对废气分子进行吸附分解转化,再经活性炭吸附,最后通过15米排风管道达标排放。 2、根据客户提供数据要求,此方案按照风量进行设计。 废气产生位置及风量工况情况 发泡间:首先将主要原料多元醇、异氰酸酯、水以及少量助剂,从贮罐(或贮桶)经泵送入计量系统,计量准确送入机械混合头(在混合过

[整理]《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工业有机废气催化净化装置》(hjt 389- ).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工业有机废气催化净化装置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duct Catalytic gas cleaner for industrial organic emission (发布稿) 2007—12—03 发布2008—03—01 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HJ HJ/T 389-2007 代替HCRJ 038-1998 I 目次 前言------------------------------------------------------------------------------------------------------------ Ⅱ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1 4 技术要求----------------------------------------------------------------------------------2 5 检验方法---------------------------------------------------------------------------------------------------- 3 6 检验规则-------------------------------------------------------------------------------------------------4 7 包装和标牌-------------------------------------------------------------------------------------------------5 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业有机废气催化净化装置性能检验方法------------------------------------6 I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范工业有机废气催化净化装置技术要求,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有机废气催化净化装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工业有机废气催化净化装置》(HCRJ 038-1998)废止。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废气净化委员会)、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环境保护分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年12 月3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8 年 3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1 工业有机废气催化净化装置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有机废气催化净化装置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风量为50m3/h~20000m3/h,可去除气态或气溶胶态有机污染物的工 业废气催化净化装置。

常用溶剂的回收及其精制方法

常用溶剂的回收及其精制方法 溶剂回收 在实验室里,常常使用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这些试剂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助燃,与酸、碱不起作用,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其易挥发,具有一定的毒性,污染环境。正确回收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能减少浪费。 常用溶剂的回收及其精制方法 一、石油醚: 石油醚是石油馏分之一,主要是饱和脂肪烃的混合物,极性很低,不溶于水,不能和甲醇、乙醇等溶剂无限止地混合,实验室中常用的石油馏分根据沸点不同有下列数种,其再生方法大致相同。 再生方法: 用过的石油醚,如含有少量低分子醇,丙酮或乙醚,则置分液漏斗中用水洗数次,以氯化钙脱水、重蒸、收集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部分,如含有少量氯仿,在分液漏斗中先用稀碱液洗涤,再用水洗数次,氯化钙脱水后重蒸。 精制方法: 工业规格的石油醚用浓硫酸,每公斤加50一振摇后放置一小时,分去下层硫酸液,可以溶去不饱和烃类,根据硫酸层的颜色深浅,酌情用硫酸振摇萃取二、三

次。上层石油醚再用5%稀碱液洗一次,然后用水洗数次,氯化钙脱水后重蒸,如需绝对无水的,再加金属钠丝或五氯化二磷脱水干燥。 二、环乙烷: 沸点,性质与石油醚相似。 再生方法: 再生时先用稀碱洗涤。再用水洗,脱水重蒸。 精制方法 将工业规格环乙烷加浓硫酸及少量硝酸钾放置数小时后,分去硫酸层,再以水洗,重蒸,如需绝对无水的,再用金属钠丝脱水干燥。 三、苯: 沸点,比重0.879,不溶于水,可与乙醚、氯仿、丙酮等在各种比例下混溶,纯苯在时固化为结晶,常利用此法纯化。 再生方法: 用稀碱水和水洗涤后,氯化钙脱水重蒸。 精制方法: 工业规模的苯常含有噻吩、吡啶和高沸点同系物如甲苯等,可将苯1000毫升,在室温下用浓硫酸每次80毫升振摇数次,至硫酸层呈色较浅时为止,再经水洗,氯化钙脱水重蒸,收集79℃馏分。对于甲苯等高沸点同系物,则用二次冷却结晶法除去,苯在固化成为结晶,可以冷却到,滤取结晶,杂质在液体中。

有机废气回收处理

有机废气回收处理 现如今,昔日的蓝天白云在不少地方成为了美好的记忆,有些地方,90后甚至连天上有没有星星都不知道。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那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技术有哪些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有机废气处理回收法主要有炭吸附、变压吸附、冷凝法及膜分离技术。有机废气处理回收法是通过物理方法,用温度、压力、选择性吸附剂和选择性渗透膜等方法来分离VOC的。 炭吸附法有机废气处理 炭吸附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回收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吸附剂(粒状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的多孔结构,将废气中的VOC捕获。将含VOC的有机废气通过活性炭床,其中的VOC被吸附剂吸附,废气得到净化,而排入大气。当炭吸附达到饱和后,对饱和的炭床进行脱附再

生;通入水蒸气加热炭层,VOC被吹脱放出,并与水蒸汽形成蒸汽混合物,一起离开炭吸附床。 用冷凝器冷却蒸汽混合物,使蒸汽冷凝为液体。若VOC为水溶性的,则用精馏将液体混合物提纯;若为水不溶性,则用沉析器直接回收VOC。因涂料中所用的“三苯”与水互不相溶,故可以直接回收。 炭吸附技术主要用于废气中组分比较简单、有机物回收利用价值较高的情况,其废气处理设备的尺寸和费用正比于气体中VOC的数量,却相对独立于废气流量;因此,炭吸附床更倾向于稀的大气量物流,一般用于VOC浓度小于5000PPM的情况。适于喷漆、印刷和粘合剂等温度不高,湿度不大,排气量较大的场合,尤其对含卤化物的净化回 收更为有效。 冷凝法有机废气处理 冷凝法是最简单的有机废气处理回收技术,将废气冷却使其温度低于有机物的露点温度,使有机物冷凝变成液滴,从废气中分离出来,

直接回收。但这种情况下,离开冷凝器的排放气中仍含有相当高浓度的VOC,不能满足环境排放标准。要获得高的回收率,系统需要很高的压力和很低的温度,设备费用显著地增加。 冷凝法主要用于高沸点和高浓度的VOC回收,适用的浓度范围为5%(体积)。41113膜分离技术膜分离系统是一种高效的新型分离技术,其流程简单、回收率高、能耗低、无二次污染。 膜分离技术的基础就是使用对有机物具有选择渗透性的聚合物膜,该膜对有机蒸气较空气更易于渗透10~100倍,从而实现有机物的分离。 最简单的膜分离为单级膜分离系统,直接使压缩气体通过膜表面,实现VOC的分离,但单级膜因分离程度很低,难以达到分离要求,而多级膜分离系统则会大大增加设备投资。 一种新型的集成膜系统,仅使用单级膜,就可以大大提高回收率,并降低系统的费用。该技术结合压缩冷凝和膜分离两种技术的特点,

有机废气回收设计方案

有机废气回收设计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有机废气处理回收项目 设 计 方 案 2016 年3 月17日

目录 一、总论 2 二、设计依据2 三、动力条件4 四、气候条件4 五、工作内容4 六、排放标准5 七、生产工艺和污染物发生状况5 八、废气处理工艺选择7 九、有机废气回收净化装置技术参数说明15 十、运行费用估算17 十一、工程界定表17 十二、验收细则18 十三、工程进度19 十四、交货期及运输方式19 十五、买卖双方的设计分工和设计联络20 十六、售后服务计划20 十七、设备投资估算21

一.总论 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客户)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含丙烯酸稀释剂类和PE稀释剂类的废气,该类废气主要含有100#、150#、二甲苯和正丁醇、丁脂、丁醚等有机溶剂,该类有机溶剂的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废物资源化,降低生产成本,设计、制造、安装废气全自动回收装置。据此提出本方案,本方案是以丙烯酸稀释剂设计的。 二.设计依据 1.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技术的先进性; 工艺的适用性; 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操作的简便性; 设备的可维护性; 运行能耗成本的节约性; 性能价格比的经济性 2.方案设计遵守的标准规范

(1)根据该公司的产品结构及生产废气特征,结合已有的工程实例,在确保有机废气回收效 率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简单、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达到功能可靠、经济合理、管理方便; (2)污染调查结合企业介绍与实际勘察,尽可能真实反应企业污染状况,为工艺选择提供充 分依据; (3)处理工艺有针对性。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整治技 术路线,对恶臭、有毒化学品防治优先考虑,分析其达标排放的可行性,减轻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4)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以提高处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5)主要机电设备选用优质、低能耗的国产设备,设置必要的自控装置,尽最大可能 地减少维修费用。 三.动力条件

有机废气处理方法综述

有机废气(VOCs)处理技术综述 来源:内蒙古环境科学更新时间:09-8-21 13:47 作者: 马生柏汪斌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工企业的大量新起,在加上环保投资力度的不够,导致了大量工业有机废气的排放,使得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来严重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需要加大对有机废气的处理。对有机废气的治理,人们早就有研究,而且已经开发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控制技术,如广泛采用并且研究较多的有热破坏法、冷凝法、吸收法等,近年来形成的新控制技术有生物膜法、电晕法、等离子体分解法等。本文将对上述方法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1有机废气处理技术 1 . 1热破坏法 热破坏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也是研究较多的有机废气治理方法,特别是对低浓度有机废气,有机化合物的热破坏可分为直接火焰燃烧和催化燃烧。直接火焰燃烧是一种有机物在气流中直接燃烧和辅助燃料燃烧的方法。多数情况下,有机物浓度较低,不足以在没有辅助燃料时燃烧。直接火焰燃烧在适当温度和保留时间条件下,可以达到99%的热处理效率。 催化燃烧是有机物在气流中被加热,在催化床层作用下,加快有机物化学反应(或破坏效率的方法) ,催化剂的存在使有机物在热破坏时比直接燃烧法需要更少的保留时间和更低的温度。催化剂在催化燃烧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用于有机废气净化的催化剂主要是金属和金属盐,金属包括贵金属和非贵金属。目前使用的金属催化剂主要是Pt、Pd,技术成熟,而且催化活性高,但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在处理卤素有机物,含N、S、P等元素时,有机物易发生氧化等作用使催化剂失活。非金属催化剂有过渡族元素钴、稀土等。近年来催化剂的研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进行得较多,而且多集中于非贵金属催化剂并取能得了很多成果。例如V2O5 +MOX (M:过渡族金属) +贵金属制成的催化剂用于治理甲硫醇废气, Pt + Pd + Cu催人剂用于治理含氮有机醇废气。 由于有机废气中常出现杂质,很容易引起催化剂中毒,导致催化剂中毒的毒物(抑制剂主要有磷、铅、铋砷、锡、汞、亚铁离子锌、卤素等。催化剂载体起到节省催化剂,增大催化剂有效面积,使催化剂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减少烧结,提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作用。能作为载体的材料主要有AL2O3、铁钒、石棉、陶土、活性炭、金属等,最常用的是陶瓷载体一般制成网状、球状、柱状、峰窝状。另外近年来研究较多且成功的有丝光

认识等离子有机废气净化器

让大家认识等离子有机废气净化器一项非常实用的最新技术,解决了运行成本的居高不下,让大家以前无法接受的价格现在可以接受,以前让大家无法接受的运行成本现在可以接受,那是什么呢?请看: 一、等离子净化器有哪些性能特点和适用哪些行业的有机废气处理呢? 低温等离子体空气净化设备的性能特点: 1、“低温等离子体”设备属高新科技产品,自动化程度高,工艺简洁,操作简单,方便.无需专人看管,遇故障自动停机报警。 2、节能:运行费用低廉是“低温等离子体”专利核心技术之一,处理5000M3/h臭气,耗电量仅1000W。 3、适应范围广:在高温350℃,低温-20℃的环境内,净化区均可运转,特别是在潮湿,甚至空气湿度饱和的环境下仍可正常运行。 4、设备使用寿命长:本设备由不锈钢材,铜材、环氧树脂等材料组成,抗氧化性强,在酸性气体中耐腐蚀。使用寿命长达10年以上。 5、“低温等离子体”设备内使用电压在36伏以下,安全可靠,对人体不构成任何伤害。 6、“低温等离子体”设备组合性强:可以窜并联混合应用,在处理高浓度异味气体时能发挥明显优势。 等离子有机废气净化设备广泛用于:治理油烟粉尘领域,如大型火力发电厂、卷烟厂、纺织厂、印刷厂、造纸厂、钢铁厂、水泥厂等。治理废气、异味气体领域,如污水、垃圾处理厂、泵站、石化厂、化工厂、制药厂、卷烟厂、香精厂、屠宰场等。空气净化方面,如医院、餐饮、宾馆、娱乐场所、车船,航空候车室等公共场所、及办公室、家庭、轿车、实验室等。 二.等离子有机废气处理设备的优势 与传统的有机废气处理方法相比,等离子有机废气净化器有哪些突出的优点呢? 在现实生活中,恶臭的物质很多,来源亦广,主要是由有机物的加热或燃烧,有机溶剂挥发,肉类加工的废液、废渣处理等产生的。皮革厂、喷漆厂、化工厂、制浆造纸厂、屠宰厂,垃圾站等都是恶臭的污染源。

废有机溶剂回收可行性分析报告

废有机溶剂回收可行性分析报告 报告公司:XXXX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定义 2、项目开发背景及必要性 二、项目任务和目标 1、短期任务 2、长期目标 3、项目主要功能及特色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四、项目建设风险分析及对策 1、技术风险及对策 2、环境风险及对策 五、报告结论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定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回收利用的各种再生资源日益增多。其中,废有机溶剂由于大多具 有易燃性、腐蚀性、易发挥性或反应性等特性,被列为一类危险废物,对环境 存在极大的危害性。我国更针对此问题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等相关法例。2008年8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更表决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号主席 令予以公布。此项法律强调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 重大战略,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 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所以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 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基于市场发展趋势,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解决城市废物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 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此项项目的开展,为相关产业废有机溶剂的处理提供解 决方案,针对规模型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溶剂废液,进行回收、循 环利用处理。一定程度提高了国家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理处置能力,具 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项目开发背景及必要性 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有机废气污染物处理方式

有机废气污染物种类繁多,特性各异,因此相应采用的治理方法也各不相同,常用的方法有:冷凝法、吸收法、燃烧法、催化法、吸附法等,国外近年来也研发出一些新的工艺技术:生物法、低温等离子法等,下面对各种治理方案作简要对比介绍。 1、冷凝回收法 此法是直接将废气导入冷凝器冷藏,经过分离的冷凝液可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物。采用此法要求废气中有高浓度的有机物,一般浓度要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ppm,此法不适用于对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 2、吸收法 吸收法包含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大部分有机废气适宜采用物理吸收。物理吸收要求吸收剂应与吸收组分有一定的融合性,低挥发性,洗手液饱和后经解析或精馏后重新使用。此法不适用于低浓度的废气,并且所要选择的低挥发性吸收液想要低价并且高效也不是那么的容易,于此同时二度污染问题较难解决,达不到理想的净化效果。 3、直接燃烧法 此法也可称作热氧化法,是利用燃气或燃油等辅助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把混合气体加热到一定温度(700~800℃),驻留一定的时间(0.3~0.5秒),再高温分解将可燃的有害物质变为无害物质。 直接燃烧法的特点:工艺简单、适用高浓度废气治理;而对于不能自燃的中低浓度尾气,一般要通过助燃剂或加热,所以消耗大(运行成本比较高,是催化燃烧法的10倍以上);同时运行技术要求也高,不易操作与掌控。此法在国内基本上未获推广,仅有少数引进国外治理设备的厂家采用此法来处理较高浓度和温度的制罐印铁业废气,但处理过程中也会因为能耗大及运行不稳定,而难以正常运转。 4、催化燃烧法 此法是将废气加热到一定的温度(200~300℃)再利用催化床催化燃烧转化成无害无臭的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此法的特点:起燃温度低,能源消耗低;净化率高,且无二次污染;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安全性较高;装置体积小,占地面积少;设备的维修与折旧费较低。高温、中高浓度的有机

有机废气处理回收项目设计方案

有机废气处理回收项目设计方案 一.总论 装饰材料(以下简称客户)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含丙烯酸稀释剂类和PE稀释剂类的废气,该类废气主要含有100#、150#、二甲苯和正丁醇、丁脂、丁醚等有机溶剂,该类有机溶剂的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废物资源化,降低生产成本,设计、制造、安装废气全自动回收装置。据此提出本方案,本方案是以丙烯酸稀释剂设计的。 二.设计依据 1.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技术的先进性; 1.2 工艺的适用性; 1.3 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1.3 操作的简便性; 1.5 设备的可维护性; 1.6 运行能耗成本的节约性; 1.7 性能价格比的经济性 2.方案设计遵守的标准规

3.本方案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 (1)根据该公司的产品结构及生产废气特征,结合已有的工程实例,在确保有机废气回收效 率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简单、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达到功能可靠、经济合理、管理方便; (2)污染调查结合企业介绍与实际勘察,尽可能真实反应企业污染状况,为工艺选择提供充 分依据; (3)处理工艺有针对性。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整治技 术路线,对恶臭、有毒化学品防治优先考虑,分析其达标排放的可行性,减轻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4)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以提高处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5)主要机电设备选用优质、低能耗的国产设备,设置必要的自控装置,尽最大可能 地减少维修费用。 三.动力条件

四.气候条件 五.工作容 (1)调查企业的产品及中间体种类、数量、生产工艺、设备、原辅料(包括各种有机溶剂)消耗、环保设施、储运及公用工程等情况,掌握企业工艺废气排放种类、数量、排放方式、排放规律、排放部位。 (2)设计围从车间排气管汇合后出口开始,经装臵入口至排风机出口之间,所有工艺设备、连接管道、管件、阀门、风机、电气装臵、自动控制设备等。 (3)编制有机废气治理工程设计方案,提供投资、运行费用等技术经济指标。

有机废气净化(溶剂回收)技术---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技术d

有机废气净化(溶剂回收)技术---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技术 一、吸附原理 吸附剂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构造,其中有一种被叫做毛细管的小孔,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同样发达的孔隙构造也意味着吸附剂有着很大的表面积,使气体(杂质)能与毛细管充分接触,从而被毛细管吸附。当一个分子被毛细管吸附后,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力的原因,会导致更多的分子不断被吸引,直到添满毛细管为止。 必须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微孔都能吸附有害气体,这些被吸附的杂质的分子直径必须是要小于活性炭的孔径,即只有当孔隙结构略大于有害气体分子的直径,能够让有害气体分子完全进入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杂质被吸附到孔径中,过大或过小都不行。所以需要通过不断地改变原材料和活化条件来创造具有不同的孔径结构的吸附剂,从而适用于各种杂质吸附的应用。 吸附剂在活化过程中,巨大的表面积和复杂的孔隙结构逐渐形成,吸附剂的孔隙的半径大小可分为:大孔半径>20000nm;过渡孔半径150~20000nm;微孔半径<150nm。 二、吸附剂 活性炭是一种含碳材料制成的外观呈黑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一类微晶质碳素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吸附剂、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 活性碳分为粒状活性碳、粉末活性碳及活性碳纤维,但是由于粉末活性碳有二次污染且不能再生而被限制利用。 粒状活性碳(GAC-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一般为直径在0.42 -0.85毫米之间的圆柱状颗粒,理论上讲粒状活性炭产品颗粒越小,接触空气面积就越大,比表面积也越大,吸附性能就越好,但是颗粒越小,粉碎制作过程中损耗也越大,粉尘也越多,成本也就越高,所以很多厂家为降低成本,使用大颗粒活性炭,性能当然不好,一般颗粒大小在0.5毫米左右的活性炭既达到了最佳性能,又确保不是粉末,没有污染。GAC的孔结构一般是具有三分散态的孔分布,既具有按IUPAC(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分类的孔径大于50nm的大孔,也有2.0~50nm的中孔(过渡孔)和小于2.0nm的微孔。但是由于GAC的孔状结构、孔径分布等原因,它的吸附速度较慢,分离率不高,特别是它的物理形态使其在应用和操作上的有诸多不便,GAC的应用范围收到了限制。 活性碳纤维(ACF)是继粉状与粒状活性碳之后的第三代活性碳产品。70年代发展起来的

高温等离子有机废气治理技术

高温等离子焚烧——治理有机废气 一、高温等离子焚烧原理 等离子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宇宙中恒星球内部的物质就处于等离子态。 温度升高到使物质分子发生分裂,成为独立的原子,如氮分子会分裂成两个氮原子,我们称这种过程为物质分子的电离。当电子和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物质状态发生质的改变,为区别于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状态,我们称物质的这种状态为物质的第四态,即等离子态.(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的基本构成是离子和电子,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等离子体的比热与温度成正比,高温下等离子体的比热是通常气体的数百倍。 等离子体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常见的氩弧焊就是一个典型事例:由电流放电产生的高温等离子弧,从喷嘴中喷出,熔化焊料、工件,完成焊接作业。 永研电子率先提出,并研发成功的高温等离子焚烧技术,就是等离子体在工业废气处理应用的成功范例。为工业废气治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二、高温等离子焚烧实现 高温等离子体焚烧技术: “每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都可以热分解,20世纪80年代末,瑞典科学家Svante Arrhenius 发现大多数热分解反应的速率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对于有机物的分解取决于反应温度、在此温度下停留的时间和该物质的固有性质。”(摘自:等离子体弧熔融裂解——危险废弃物处理前沿技术第48页丁恩振、丁家亮编著)高温热分解是清除VOCs污染物的有效方法。 等离子焚烧技术是高频(30KHz)高压(10万伏)大功率电源在特定条件下的聚能放电:工业废气在反应器中由常温急剧上升至3千度高温,在高温(3千度)和高电势(10万伏)的双重作用下,有机污染成分(VOCs)瞬间(千分之1秒)被电离并完全裂解。 高温等离子焚烧技术能够处理高浓度、成分复杂、易燃易爆及含有水分、固态、油状物的工业废气,是垃圾焚烧尾气排放二噁英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前言 如今正在使用的共有 3000 多种,有机溶剂如今被广泛的应用于油漆、医药、造纸、印刷、纺织等领域中,并且在工业生产中对于有机溶剂的使用量通常都非常大,这些有机物千差万别,但是有机溶剂的特点就是容易挥发出特定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通常都是有毒物质,之前电视报道的酸雨、酸烟雾时间与这不无关系,同时一些有机物挥发出来的氯氟烷烃对大气臭氧层有非常大的危害,因此能否在日常的生产中有效地回收有机溶剂将显得异常的重要。 1 有机溶剂概述 有机溶剂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并且其本身还能够分解成为燃料、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所以被广泛的运用于造纸、纺织等领域。 常见的有机溶剂有甲苯、醇类、酯类、酮类、二甲基甲酰胺、氯代烃类、芳烃,卤代烃类、二硫化碳、二氯甲烷等,这些大部分都是有毒物质,并且很多都被证实是具有很强的致癌特性的。在早期的工业生产对这些有机溶剂由于人们并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危害,所以很多时候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处理,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这些有机溶剂的危害,但是采取的措施多是燃烧的方法。 有机溶剂通过气体的有焰燃烧和气体无焰催化燃烧会大大的降低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但是这种燃烧的方法依然不是非常的安全和环保。一方面这些有机溶剂通过有焰燃烧和无焰催化燃烧依然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通常这些有机溶剂都不可能进行充分的燃烧,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次生有毒气体,产生的这些气体对环境和人体依然是巨大的危害,因此最终人们意识到,只有真正的在工业生产中将有机溶剂更有效的回收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有

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2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有机溶剂的回收有非常多的方法,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有吸收法、冷凝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等这些常用的有效回收方法。这些不同的回收方法很多时候是针对不同的有机溶剂根据其特点选择最有效 的方法回收,还有些时候可能会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结合使用才会更有效的回收有机溶剂。 1 吸收法 吸收法的原理就是利用化学有机物经典的相似相容原理,运用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来回收工业生产中的有机物。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是将含有待回收有机溶剂气体经过一些油性液体,通常用废弃的柴油等,让气体和液体逆向的运动,让含有有毒有机溶剂的气体逆向通过流动的液体,通过相似相容的原理,气体中包含的有毒有机溶剂大部分会被油性液体吸收掉。 而这些吸收了有毒气体的油性液体会继续作为一些生产活动的燃料加以燃烧,而在燃烧过程中这些油性液体,例如柴油就会被有效的燃烧掉,而这些油性位置中包含的有机溶剂浓度有限,所以通常燃烧的会很充分,所以会减少不充分燃烧产生的有毒物质。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是最安全的,更为环保的办法是直接将柴油吸收的有毒有机溶剂通过沸点的不同分馏区分开来,达到回收的目的。 2 冷凝法 冷凝法则是主要通过低温让有机溶剂从气体中冷凝下来,直接回收。对于浓度较高的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低温水或冷冻水降温后冷凝,一般能够回收其中约 80%的有机溶剂,对于成本控制和环保都很有利。而对于浓度较低的情况,这种做法困难在于难以创造低温条件,一般

吸附工艺过程的步骤简介(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吸附工艺过程的步骤简介(最新 版)

吸附工艺过程的步骤简介(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工业吸附过程 工业吸附过程多包括两个步骤:吸附操作和吸附剂的脱附与再生操作。有时不用回收吸附质与吸附剂,则这一步改为更换新的吸附剂。在多数工业吸附装置中,都要考虑吸附剂的多次使用问题,因而吸附操作流程中,除吸附设备外,还须具有脱附与再生设备。 脱附的方法有多种,由吸附平衡性质可知,提高温度和降低吸附质的分压以改变平衡条件使吸附质脱附。工业上根据不同的脱附方法,吸附分离过程有以下几种吸附循环。 (1)变温吸附循环变温吸附循环就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吸附,在较高温度下吸附剂的吸附能力降低从而使吸附的组分脱附出来,即利用温度变化来完成循环操作。如图17—1所示。变温吸附循环在工业上用途十分广泛,如用于气体干燥,原料气净化,废气中脱除或回收低浓度溶剂以及应用于环保中的废气废液处理等。 (2)变压吸附循环变压吸附循环就是在较高压力下进行吸附,在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