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失败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岳麓)

《国民革命失败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岳麓)
《国民革命失败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岳麓)

《国民革命失败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同步练习

1.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是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并先后发动( )

①“九一八”事变 ②“四一二”政变 ③“七一五”政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2.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参加北伐战争。关于国民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统一全国

B.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张作霖、孙传芳、蒋介石

C.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广东`广西

D.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3.我们能从右边大事年表获取有关国民革命运动的信息,包

括( )

①背景 ②军事行动 ③阶段性成果 ④失败原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 1927

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

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

C.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5. 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国共两党分裂了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了革命

D.北伐战争失败了

6. 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势力过于强大

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

D.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7. 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国民党实行“清共”

C.没有打倒军阀张作霖

D.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

8.北伐战争期间,赢得“铁军”美誉的是( )

A.黄埔学生军

B.叶挺独立团

C.国民革命军

D.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9.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A.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B.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C.北伐军攻到长江流域

D.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10.1926年,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是()

A.南京国民政府

B.广东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中华民国政府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中华书局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

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临时政府主要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短时间消亡的共同原因。

12.阅读下列材料:

“蒋介石业已变为国民革命公开的敌人,业已变为帝国主义的工具,业已变为屠杀工农和革命群众的白色恐怖的罪魁。”

——《中国共产党为蒋介石屠杀革命群众宣言》

请完成:

(1)上述宣言是在哪一事件后发布的?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2)这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成立了什么政府?

参考答案

【答案】

1.B

2.D

3.A

4.D

5.B

6.D

7.A

8.D

9.A 10.B

11. (1)资产阶级;

(2)经济困难;政治腐败;丧失民心;军队士气低落;

(3)未能获得广大农民支持。

12.(1)四一二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走向失败;(2)南京国民政府。

【解析】

1.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但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先后发动②“四一二”政变和③“七一五”政变,导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

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侵华事件与国民革命无关。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国民革命的失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侵华事件。

2. 本题考查的是国民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1926年7月两党合作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北伐军10万人厨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北湖南是主战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但在北伐军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由此可知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 分析图片可知:国民党一大召开是国民革命的背景,北伐是军事行动,国民政府迁到武汉是阶段性成果,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是失败的原因。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国民革命的有关内容。

注意准确识记国民革命的内容。

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认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战争虽取得胜利,但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旧军阀被打垮了,但随之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买办阶级的代表者。中国人民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因此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故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

5. 本题考查的是国民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革命运动,史称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所以国民大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但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使革命没有能够完全推翻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之后建立起来的南京国民政府也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政权,所以国民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最终失败了。故选B。

6. 本题考查国民革命运动。A项,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由吴佩孚的主力军10万人把守,北伐军经过激烈战斗攻克武昌,吴佩孚主力基本被消灭。故A项错误;B项,1924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故B项错误;C 项,不符合史实,八国联军于1900年发动侵华战争。故C项错误;D项,1927年,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认识。1926年到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国民革命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蒋介石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北伐战争以失败而告终,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故选A。

8. 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相关知识。叶挺独立团的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因此答案关键是区别独立团与第四军,故选D

9.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这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国民革命的经过和结果。

10.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伐战争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1. 本题考查了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及其影响,从材料中可知,两个时期的南京政府都没有很好地照顾到农民关切,因此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与拥护,最终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

12.略。

2018版 第3单元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教材整理1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1.《大宪章》 (1)背景:中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不断削弱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2)概况:13世纪初,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 (3)影响: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2.《权利法案》 (1)背景 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 ②1688年,议会发动“光荣革命”,赶走复辟国王詹姆士二世。 (2)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3)意义 ①标志着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③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35[课中思考题],思考:《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什么思想? 【提示】 《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中用法律限制王权、征税必须经

过议会批准、保证议会各项“自由”权利等。 教材整理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 (1)背景 ①“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②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 (2)特点(原则) ①首相与内阁的关系: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议会与内阁的关系: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发展:19世纪中期,上台组阁的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在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手中。 2.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工业革命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2)结果: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席位。 (3)意义: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基础:代议制。 (2)核心:责任内阁制。 (3)权责 ①国王:国家元首,仅扮演仪式性角色,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②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37[课中思考题],思考:在责任内阁制下,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

《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 (2)记忆重要的历史人物\重要政治文件及主要内容。 (3)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和渐进式政治改革的特征。 (4)了解英国代议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 (5)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它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相对君主专制而言是一种进步。 过程与方法 (1)布置学生分组预习:总结本课知识要点,课堂展示评价。 (2)阅读材料和进行中西政治比较,分析英国封建时代议会的特点。 (3)阅读《权利法案》的内容摘录,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权力分配情况和实质。 (4)师生讨论,探究英国确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2)培养教育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它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和普选权的广泛性。 难点 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及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内阁制中君主、首相、责任制内阁之间的关系。

导入新课 新华网伦敦2007年6月27日电: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 现年56岁的布朗自1997年工党执政以来一直担任财政大臣,与布莱尔一起被视为工党的两位“设计师”。 布朗准备在就任后进行199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内阁重组,为工党在下次大选中“应对来自保守党的威胁”做好准备。 新课学习 从上述电文中就英国的政治体制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1.政治制度及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元首世袭制、君主立宪制等。 英国国王是怎样统而不治的?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王权至上到受到法律限制;君权神授到议会主权。 1.《大宪章》——宪法的雏形 展示《大宪章》纪念亭 1215年6月15日清晨,几十个英国贵族来到伦敦西北的温莎堡。他们要向约翰国王递交一份请愿书,要求国王保证:遵守法律,不得再侵犯贵族们的权利。贵族们已做好准备,谈判一旦破裂,他们的随从和铁甲骑兵将全军出动,向会场冲锋。出乎意料地,国王浏览了请愿书后竟表示了同意。于是《大宪章》诞生了,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的雏形诞生了。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2)内容:学生阅读有关《大宪章》的内容,分析《大宪章》主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强调这是英国第一次明确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后来《权利法案》的先声。 (3)《大宪章》诞生的意义 这是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规定的封建贵族权利已逐步演化成普遍的宪法权利;它树立了一条光辉的原则,即:法律高于国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学设计

第8 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大宪章》的意义,,《权利法案》的意义和影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等基本事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权利法案》的具体条文,具备一定的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君主立宪制度在英国确立的过程认识到民主政治的长期性;体会《权利法案》具体条文所体现的限制王权的精神,体会其民主与法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的形成与发展难点: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 二、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一)“连连看”:罗列两组(一组是人物和时间,一组是事件)知识点,让学生理清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签署的过程。 二)解决的问题,掌握的知识点1、《大宪章》是哪两着矛盾爆发

的结果,限制了谁的权利?2、英国议会的创始人是谁,议会由几部分组成?3、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结果?4、《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意义?君主立宪制是 什么?5、思考:请从阶级性质方面考虑《大宪章》与《权利 法案》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线索 “光荣革命前”,国王密室开会——]“光荣革命”后,国王退出内阁| 》内阁权力增大 ------- 〉第一任首相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二)内阁,议会和国王的关系 3个小故事: 故事一:“不懂英语的国王” 1714 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 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尔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请回答:不懂英语的国王逐渐丧失了什么权力?行政大权 故事二:“ 48小时首相” 1746 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的亨利?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财政 大臣,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首相就 被迫辞职,时称“ 48 小时首相”。乔治二世被迫请配兰复职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学习目标】 1.掌握宗教改革的背景、性质、影响。 2.牢记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主张、影响。 3.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难点突破】 【预习自测】 1.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A.宗教的虚伪 B.灵魂自救的途径 C.权力的产生 D.生命的起源 2.德国学者韦伯发现在欧美的一些多宗教国家,“商界领袖和资本所有者,还有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人员,绝大多数是新教徒”。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思想密切相关 A.人文主义 B.“因信称义” C.“先定论” D.理性主义 3.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马丁·路德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 ) A.教皇教士 B.资产阶级C.广大民众 D.封建领主 4.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指出人要想灵魂得救必须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其主张否定了( ) A.宗教神学的价值 B.世俗君主的作用 C.罗马教皇的权威 D.宗教仪式的意义 探究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材料一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1)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一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二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主,反对教权的政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练习案 1.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2.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近代科学与文化 优秀教案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英国科学家牛顿和生物学家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 2.知道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及其代表著作; 3.知道天才作曲家贝多芬和荷兰杰出画家梵高及其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在各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勤奋、坚持不懈等能力与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牛顿、达尔文、贝多芬等人物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刻苦钻研、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通过分析本课各领域的杰出人物取得成就的过程,使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本课通过科学、文学、美术和音乐等多个领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分析,以点带面,概述世界近代科技文艺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难点】 各领域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及其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欧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激烈的社会变革,也为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一时期,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科学家 1.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①三大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②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使物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 ①著作:《物种起源》(1859年) ②观点:“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③意义: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二)文学巨匠 1.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①代表作:《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②作品特点:巴尔扎克的作品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2.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①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②讨论:托尔斯泰的为什么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反映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俄罗斯社会不平等的现实,揭露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音乐美术大师 1.贝多芬:德国天才作曲家。 ①代表作: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②作品特点: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作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③《英雄交响曲》反映了哪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 (这首交响曲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表现出贝多芬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敬仰和对共和革命英雄的崇拜感情。原打算献给拿破仑,后因拿破仑称帝,贝多芬才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写成“为纪念一个伟大人物而作的英雄交响曲”。) 2.梵高:荷兰著名画家。 ①代表作:《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 ②《向日葵》的艺术价值:该画用笔粗厚有力,色彩对比既单纯又强烈,产生了艳丽、和

【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的一个定律?这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有怎样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材料展示: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牛顿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学案 一、内容标准 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目标 1.掌握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贝多芬、梵高的艺术成就。 2.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人生理想。 3.通过对著名科学、文化代表人物生活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网络上疯传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水果是什么吗? (二)探求新知 1.近代科学与文化发展的背景 2.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 探究一:以牛顿、达尔文为例,我们能从科学家学到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材料一:少年时的牛顿沉默冷静、喜欢思索,特别喜欢制造机械。有一次,有人在城北建起了一座风车。牛顿跑去认真观察了半天,之后做了一个风车模型。他还为风车模型装上了一个踏车,让一只小一个老鼠“磨工”,带动风车模型转动。 ——引自教材28页“人物扫描”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 材料二:达尔文22岁时,受“小猎犬号”船长的邀请,进行了近5年的环球航行。船长本来希望达尔文能够找到科学证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没想到旅行结束后,达尔文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引自教材29页“人物扫描”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达尔文 探究二: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请以牛顿、达尔文为代表,说说科学家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 材料一: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材料二: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在这本书中,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古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教授说“我不会因祖先是一只猴子而感到羞愧,但我会羞于与一个运用极高天赋来混淆真理的人为伍。” 探究三:列宁称列夫?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请分析托尔斯泰作品的价值。 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

《英国的制度创新》说课稿

《英国的制度创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英国的制度创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英国的制度创新》是岳麓版必修一教材第三单元第8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记忆重要的政治文件及主要内容;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分组预习:探究本课的知识要点;阅读《权利法案》的内容,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权利分配情况和实质;师生互动,探究英国确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历史作用。 (3). 情感与价值观: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3、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 教学难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内阁中君主、首相、责任制内阁之间的关系。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二、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历史学所探讨的每一个事件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这种唯一性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特殊的借鉴:只能汲取教训,不能原样照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过程和演变历程”,培养学生全面比较、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形成共识。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意见,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教师点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3、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高中历史《英国的制度创新》文字素材1岳麓版必修1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欧美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专制集权、争取民主法治的伟大斗争。 在17世纪的英国,议会战胜了国王,结束了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上的君主制;,代之以建立在宪法原则上、受到议会制约的新型君主制——君主立宪制。正如马克思后来指出的: 这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在此之后,凡是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地方,君主制只有向君主立宪制转变,才能延续下来。而立宪政体的不断完善,则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 治保障。 18世纪后期,北美大陆上矗立起一个共和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一个幅员辽阔 的国度里实行现代意义上的共和政体,开创了现代政体的另一种形式。法国大革命更是直接向旧世界大大小小的君王宣战,把共和国的理想撒遍寰宇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独立,这种民族主义的主张在19世纪形成了势不可当的时代潮流。德意志民族在崛起的过程中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一度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给人类历史留下了创巨痛深的教训。 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这两种政体的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 主。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 大进步。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现代政治制度起源于英国,内阁制、政党制等现代政治中常见的制度形式在英国最先 产生并发展。英国的新制度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它又是如何不断发展的呢?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中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不断削弱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13世纪初,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1215年,伦敦25名贵族迫使英王约翰签署了《大宪 章》。《大宪章》共有61项条款,大部分都列明一些有利 于贵族的权利。例如,国王在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 征税,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国王不 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 约翰死后,继任的亨利三世撕毁了《大宪章》。1264 年,一些贵族在孟福尔的领导下,依靠骑士和市民的支持, 击败国王,控制了朝政。次年,孟福尔召集有僧侣、贵族、 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大会,这是英国议会的开端。议会 后来形成由贵族、僧侣组成的上院和由乡绅、市民组成的下院。国王拥有召集、解散议会和 批准议会法案的权力。 进入17世纪,英国王权与议会发生尖锐的冲突。资产阶级和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 新贵族(一部分乡绅)日益强大,在议会中捍卫自己的权利。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标 榜“君权神授”,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他们独断专行,经常停开议会。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新贵族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议会取得胜利,将查理一世送上断

《英国的制度创新》(终稿)

《英国的制度创新》(终稿) 一、教案目标: 1。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记忆重要历史人物、重要政治文件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2、掌握内阁、首相、女王议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 二:教案重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 难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三、教案过程: (一)导入新课:英国是现代西方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一,同学们知道现在是谁在统治着英国吗?(由学生回答,再投影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卡梅伦的相片),为什么英国是由女王和首相共同掌权?英国究竟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其实英国的这种政治制度在近代已经确立,并沿用至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溯英国这种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发展、完善的。 (二)讲授新课: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投影:《大宪章》签署的背景——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英国国王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国王把国家的土地分赐给贵族,贵族必须向国王提供劳役和赋役。13世纪初,英国国王在对法兰西的战争中失利,为了夺回失地,英王向贵族进一步征税征兵,加重了贵族的负担,如果有贵族拒绝的,就会遭到国王的秘密杀害。在这种背景下,1215年,贵族起兵,迫使英王签署了《大宪章》。

让学生阅读课本32页有关《大宪章》片段内容,结合背景,分析《大宪章》主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强调这是英国第一次明确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后来《权利法案》的先声。 教师讲述: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渐形成并壮大。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从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了,并制定了《权利法案》作为国王登基的条件。 让学生看《权利法案》部分内容,完成53页思考题:《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什么思想? 答: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运用法律的方式限制国王的权力,这是《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重要部分。 教师总结讲述:《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也就是确立了英国沿用至今的政体,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可见,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过渡的历史就是政治权力进一步从国王向议会转移的历史。 过渡:《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加强了议会的权力,议会具有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但《权利法案》还没有解决国家的行政的决策和执行问题,这是《权利法案》的一个局限性,

2021岳麓版必修3《挑战教皇的权威》word学案

2021岳麓版必修3《挑战教皇的权威》word学案 刘丽萍 【课标要求】:明白马丁?路徳等人的要紧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梳理】: 一、背景: 1、经济:_________ 的产生和进展。 2、思想:文艺复兴后,各国的_________ 思想十分活跃。 二、马丁?路徳改革 1、全然缘故:教会压迫最严峻,阻碍__________ 的进展。 2、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 __________ 3、序幕:1517年马丁?路徳发表《 __________ 》 3、主张:强调_________ ,主张只有靠___________ 才能得救。 4、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结果: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先的 __________ 、________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而。 三、加尔文改革: 1、背景:马丁?路徳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 2、主张:(1)人只有靠 _______ 才能得救,反对 __________ 的等级观念,否定______ 统治人民的权力。 (2)耙“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说明成__________ ,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意义:(1)加尔文的学说为以后的 _________ 提供了意识形状方面的依据。 (2)不仅创立了独到的宗教改革理论,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被誉为 四、意义:欧洲的宗教改革家不迷信传统、陈规,勇于挑战以____________ 为首的宗教权威, 为人类在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第14课理性之光(课前预习案) 【课标要求】:简述孟徳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徳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进展。 【知识梳理】: 一、兴起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 二、性质: ________ 思想文化运动 三、要紧观点:提倡 __________ ,把斗争矛头指向 __________ 制度及其_________ 体系 四、代表人物: 1、孟徳斯鸠:代表作是《_________ 》,提出了________ 学说,那个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差不多原则 2、伏尔泰:强烈反对__________ ,称教皇是" __________ ”,后人评论说,那个学说“18 世纪是 ________ 的世纪” 3、卢梭:阐述“_______ ”的学说,提出“________ ”的口号,代表作是〈〈 〉〉。 4、康徳:代表作是(__________ 〉,提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_________ :提出

《英国的制度创新》说课稿

《英国的制度创新》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英国的制度创新》。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英国的制度创新》是岳麓版必修教材第三单元第8个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记忆重要的政治文件及主要内容;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分组预习:探究本课的知识要点;阅读《权利法案》的内容,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权利分配情况和实质;师生互动,探究英国确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历史作用。 3. 情感与价值观: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 教学难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内阁中君主、首相、责任制内阁之间的关系。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历史学所探讨的每一个事件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这种唯一性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特殊的借鉴:只能汲取教训,不能原样照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过程和演变历程”,培养学生全面比较、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形成共识。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意见,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教师点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由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采用设问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明确英国实行的政体为君主立宪制,教师解释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引出新课。 2. 讲授新课:(35分钟)

第八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完整教案

安妮(1701—1714年在位)在当上了英国的女王后,总是不是特别的开心,一天她觉得心情特别的烦躁,就想找点事情做做,她觉得自己住的宫殿让她看的很不顺眼,就想改变一下,但是这需要很多的钱,所以她就想征收点特殊的税收。结果遭到了议会、首相的一致反对,并且他们还认为女王违反了国家法律,要求女王自我反省。安妮女王本来想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结果是让自己的心情更糟糕。为什么女王的这么一点的愿望都难以做到呢?议会和首相怎么为什么能够拒绝女王并且还要求女王做自我反省呢? 这就需要了解英国的现行政体来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一、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前提——光荣革命 1《大宪章》 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英国国王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国王把国家的土地分赐给贵族,贵族必须向国王提供劳役和赋役。13世纪初,英国国王在对法兰西的战争中失利,为了夺回失地,英王向贵族进一步征税征兵,加重了贵族的负担,如果有贵族拒绝的,就会遭到国王的秘密杀害。 在这种背景下,1215年,贵族起兵,迫使英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阅读课本35页有关《大宪章》的规定内容,两条。 《大宪章》民主内容不多,但给王权设定了界限。他表明了一点: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这是英国第一次明确表明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后来《权利法案》的先声。它确立的“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原则,逐渐被承认为立宪政治的基础。 约翰死后,即位的亨利三世撕毁了《大宪章》,1264年,一些贵族在孟福尔的领导下,依靠骑士和市民的支持,击败国王,控制了朝政。第二年,孟福尔召集了有僧侣、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大会,这个大会就是英国议会的开始。议会后来形成上院和下院,上院是由僧侣、贵族组成,下院是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国王拥有召集、解散议会和批准议会法案的权力。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政治权利斯图亚特王朝宣扬“君权神授” 17世纪初,当时的英国正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随着资本主义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课知识结构】 自主学习案 【考点梳理,微观聚焦】 一、宗教改革运动:(16世纪) 1、概念:宗教改革是指16世纪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性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使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的廉价的民族的新教会。 (表面上是对天主教会的宗教仪式和教义进行改革,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的新教会)2、背景: (1)根本原因(经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天主教会阻碍其发展 (2)政治:罗马教皇统治腐朽,宣扬因行称义,天主教会的压迫引发人们不满。 (3)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人们思想,起推动作用 (4)直接原因(导火线):教皇出售 (5)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体系的束缚,获得解放。 3、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①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否定教皇权威;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②主张因信称义、先定论、信仰得救 二、宗教改革内容: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思想核心:因信称义即主张依靠 意义:否定了教皇权威,使人获得 其他住张:教徒拥有自己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废除教阶制度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允许结婚建立民族教会等(P53小字) 2、宗教改革开始标志:1517年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原因:教皇以修教堂为名,大量兜售赎罪券。(兜售赎罪券的目的:)内容:宣称 3、结果:①拉开了的序幕 ②使欧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③新教会为了树立权威,仍然加紧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著作:年,出版《》 2、思想:①继承路德:主张人只有 ②发展:宗教观的核心:“” 含义: 作用:①否定,否定,为辩护

近代科学与文化历史教案

近代科学与文化历史教案 德国天才的作曲家贝多芬,他的代表作《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的渴望;荷兰画家梵高代表作《向日葵》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去感受他们的魅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洗对你们有所帮助, 近代科学与文化历史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列举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贝多芬、梵高的艺术成就。 2.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精神,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人生理想。 3.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及对作品的分析,认识作品的价值,培养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的成就。 难点:认识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成就的价值。 导入新课 出示牛顿图片,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讲授新课 一、科学家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牛顿的主要成就和意义; 2.达尔文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牛顿主要贡献: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他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意义: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达尔文的成就: 著有《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思想 影响: 它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三)合作探究 阅读漫画,图一漫画英国神学主教为什么要讥讽达尔文?图二自然和社会法则是怎样的? 因为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观点,与上帝创造万物的观点相悖。图二的自然和社会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 近代科学与文化历史教案二 过程与方法: 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

历史: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岳麓版必修1)高一

第八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一:课标要求:了解看《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及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明朝内阁同英国内阁,加强学生通过现象发现本质以及比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采用英国大选、女王、议会大厦等资料,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展示课下搜集到的材料,以及让学生自编自演女王、首相和议员三者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再到1832年议会改革的内容直至女子普选权的获得这一过程的学习,认识到民主的取得是经过漫长的斗争过程的。这其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白经济基础才是上层建筑的根本。 通过对英国近代民主政治体制特点的理解,认识历史传统地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深刻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才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民主和法治是人类进步的标志,通过学习英国制度的创新,使学生认识到当今中国加强法治和民主建设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 初中课标要求: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及能力,只是知识还不够丰富、能力还不够强,但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及概括能力。 四、教材分析 关于英国的政治制度的有关知识,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本课的知识时间跨度大、理论抽象程度高、政治性强,所以本课主要结合有关历史资料,采取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教学重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教学难 点: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

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学业分层测评8岳麓版必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学业分层测评8 岳麓版必修1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1688年的英国,国王被赶走了,女儿、女婿被迎来执政。这个事件是( )【导学 号:24940048】 A.斯图亚特王朝复辟B.英吉利共和国建立 C.“光荣革命”D.1832年议会改革 【解析】时间是1688年,结合材料情景,可知是“光荣革命”。 【答案】C 2.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妥协 B.以法治取代人治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D.国王已经有名无实 【解析】所谓的社会转型是指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其具体表现为:经济方 面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政治方面由法治取代人治,人的地位方面由公民取代臣民。 故本题选B项。 【答案】B 3.2016年7月1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向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递交辞呈,保守党领袖特雷莎·梅当天正式就任英国新首相。特雷莎·梅上台执政的次序应该是( )①觐见女王,获得授权②党内竞选③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 ④正式出任首相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规定,英国首相首先应该是多数党的领袖,之后在国会竞选中获得多数 席位,然后由英王任命。 【答案】B 4.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是内阁政府首脑④掌握司法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D.②③④ C.①②④

【解析】①②③的表述均符合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故①②③正确;但英国的司法权由 法院掌握,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5.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国的国王没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 D.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解析】议会投票产生结果之后,维多利亚女王再宣布对华宣战,这表明英王只是虚位,议会掌握实权,故A项正确;材料表明英王有对外宣战的权力,故B项错误;议会不用对英王负责,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英国首相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A [能力提升] 6.(2016·全国乙卷)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 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 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安妮女王对议会的干预,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B项正确;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故排除A、D两项;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 故排除C项。 【答案】B 7.历史学习中,史冀同学创作了一幅“思维导图”(下图),该“思维导图”说明英国民 主政治的确立具有( ) 立法权—国王→议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