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宗明《世界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圣才出品】

庄宗明《世界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圣才出品】
庄宗明《世界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圣才出品】

第六章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一、概念题

1.世界经济格局

答: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包括在世界经济统一体中的各个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它们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取决于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上所达到的水平和拥有的经济规模。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经历了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和多极格局的演变,总体上说,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表现为美国为唯一经济和政治的超级大国,美、欧、日仍是世界经济三大强极,世界经济正在兴起这样一种“一超多强”的格局,并有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2.多极化格局

答:“极”是指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和国家集团,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取决于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上所达到的水平和拥有的经济规模。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格局是现实力量的配置和组合。目前的多极化格局表现为美国为唯一经济和政治的超级大国,美、欧、日仍是世界经济三大强极,但是,未来的多极化格局中“极”的数目将会增加,“金砖国家”将成为未来“极”的强有力竞争者。

3.发达国家

答:发达国家是指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高、市场经济机制成熟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包括日本),一般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得到巨大发展,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占有明显的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经济的特征是:①庞大的经济规模和较快的增长速度;②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高级化;③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④强大的金融实力;⑤成熟的市场经济。

4.发展中国家

答:发展中国家指政治上独立,但经济发展水平低,正在积极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其历史上形成的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还取决于南北合作及南南合作的进展。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主要特征是:①生产方式的多样性;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③对世界经济的依赖性。

发展中国家按地域分类可分为:拉丁美洲、亚洲、非洲;按经济发展程度分类可分为: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按经济规模分类可分为发展中大国、中等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小国。

5.南北经济关系

答:南北经济关系是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内的协调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南北经济关系既存在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竞争的一面,也存在合作的一面。随着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的增强,发达国家经济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垂直分工为主的传统分工格局已演变为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并存的混合分工格局,随着国际分工从部门之间的分工演变为部门内部的分工,以及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南北经济合作在使发达国家

获得更多利益的同时,也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6.南南经济合作

答:南南经济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内的协调与合作。它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基础上的新型国际关系。其开端可追溯到1955年的亚非会议。1968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第二届贸易与发展会议,强调促进发展中国家相互进行经济合作及自力更生发展本国经济的必要性,成为南南经济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南南经济合作的基础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维护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在经济资源和发展条件方面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发展中国家认识到,经济和政治上团结合作是抵制旧的国际政治经济制度、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有利条件。南南经济合作的范围涉及工业、农业、贸易、金融、海运、技术等领域。

南南合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在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内外政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在发展资金、技术、市场、产品等方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赖性过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破坏和干扰等,尤其是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的雷同,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着南南合作的扩大。但是,南南经济合作是历史潮流,一定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取得更多的成果。

7.转型经济

答:转型经济是指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转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使自己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转型经济已经构成世界经济中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转型经济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转型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变迁,包括经济转轨的过程、动态、初始状况与基本特征;②转型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现实:包括经济转轨的目标、政策、过渡方式和市场模式等,其中,所有制变革是经济转轨问题的关键与核心;

③转轨国家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转轨过程中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政府的宏观经济调节和各种社会政策;④转轨经济的研究还包括中央计划经济改革失败,及其最终瓦解的背景与原因等。

8.休克疗法

答:“休克疗法”即“激进式”改革,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杰佛里·萨克斯提出的,并在拉美实验中取得成效。“休克疗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1)加快所有制改革。以财产私有化和市场自由化作为改革的目标,主要是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而创造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制度环境,即建立以法律和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并期望这种制度变革在短期内完成。

(2)放开物价,取消价格补贴。使企业的产品根据市场供求定价,使一直大幅度低于成本价格销售的消费品价格上涨,这将刺激这些短缺商品的生产,同时也刺激本国生产商与进口商竞争,从而形成竞争环境,提高本国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3)紧缩银根、控制信贷、回笼货币。中央银行对直接刺激通货膨胀的货币发行,如填补国家预算的增发货币,严格控制。一方面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限制投资,鼓励储蓄;另一方面增加市场有效供应,适当放宽对盈利企业、出口企业和技术更新项目的贷款。

(4)改革货币制度。使本国货币在国际上自由兑换,从而使本国货币对国际硬通货大幅度贬值;严格控制预算支出,控制集团消费;冻结工资,限制居民收入增长;通过发展对

外贸易,参加国际竞争。

9.渐进式改革

答:渐进式改革是指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出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

“渐进式”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逐步放开价格,逐步形成自由价格制度;②以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为私有化的目标,一些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仍控制在国家手中。它与休克疗法的内容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改革的速度和力度。在转型过程中,究竟采取哪一种过渡方式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国家而异。

“渐进式”改革强调稳健地、缓和地对经济进行初步渗透的改革。

10.新兴工业化经济体

答: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主要指亚洲“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这些经济体在大力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面向出口的加工制造业,并通过进出口贸易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其特征是:①工业迅速发展;②产业结构变化显著;③制成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④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

二、思考题

1.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

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①单极格局的确立。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这是美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独霸天下”的单极时期,超级大国美国在世界经济地位处于绝对优势。

②两极格局的形成与解体。

a.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美国和苏联两强争夺世界霸权的局面,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国际政治和军事上全面对抗的同时,在经济上也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两极格局。

b.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苏联经济面临重重困难,1985年苏联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但是改革却使经济长期处于停滞和衰退状态,最后终于引发了“8·19事变”,其后苏联解体。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世界经济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

③多极格局的产生。早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就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经过战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经济实力明显上升。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出现了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局面,美国实力相对衰弱。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欧共体(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形成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最重要体现。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

①各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促使世界经济重构。

a.美国经济霸权地位逐步走向相对衰落,世界经济呈现出新的多极化趋势。

b.20世纪60年代西欧经济恢复,重新成为可以同美国相抗衡的另一世界资本积累中心。此外,由于东西方关系有所缓和,西欧感到苏联的威胁有所减少,在安全上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依靠美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