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

Q/JMJT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标准

Q/SXJMJT××××-2015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In-seam Seismic exploration

××××-××-××发布××××-××-××实施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In-seam Seismic exploration

Q/SXJMJT××××-2015

主编部门: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准委员会

实施日期:2016年?月?日

关于发布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的通知

为保证槽波探测施工质量,指导施工,由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编的《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通过公司组织专家会审,现批准为五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编号为Q/SXJMJT××××-2015,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在集团公司槽波探测工程中严格执行。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集团公司2015年科技规划要求,在晋煤集团技术中心的组织下,会同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各矿总工和集团公司相关专家等,共同完成编制工作。

在编写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试验,总结了国内多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并通专家多次评审,反复修改后,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由晋煤集团技术中心管理及具体解释。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集团公司,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窦文武、焦阳等

主要审核人:付峻青,刘永胜、卫金善、杨新亮、李应平、牟义

1、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晋煤集团所属煤矿井下槽波地震探测施工的操作规范,适用于晋煤集团下属所有矿井,为探清井下地质构造,使用槽波地震仪探测的施工过程。 2、相关规范性文件

2.1煤矿安全规程,2010 2.2煤矿井下打钻作业规范 2.3煤矿井下放炮作业规范 2.4煤矿井下标准化要求

2.5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 897-2000 2.6地质矿产勘察测量规范,ZBD10001-89 2.7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GB12950-91 3、术语和定义

3.1槽波:地震波的一种,当煤层中激发了体波,由于顶底板岩性不同,激发的波分能量被禁锢在煤层中,不向周围岩层辐射,在煤层中相互叠加、干涉,形成一个强的干涉扰动,即槽波,如下图所示。

图1:槽波形成示意图

3.2地震勘探:利用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仪器观测和分析煤层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煤层中地质构造分部情况的勘探方法。

3.3检波孔:按放检波器的孔,不同的检波器要求的检波孔规格不同。例如:德国DMT 公司的SummitII 槽波地震仪所要求的检波孔深度2m ,孔径57mm ,位于煤层中部最佳。

3.4炮检距:按放检波器孔与按放炸药的孔的最近距离,一般在反射探测中描述炮点和检波点的相对位置。

3.5道间距:两相邻检波孔之间的距离,和煤层厚度、探测范围有关,一般为煤后的3~4倍。

1v 1

v 2

v 21

v v A

B

C

3.6炮间距:两相邻炮孔之间的距离,一般和道间距对应。

4、施工流程

5、方案制定

5.1施工方案中明确施工时间、地点、承担部门、合作部门,施工负责人等基本概况。

5.2施工方案中明确使用设备、数量、规格、用途等信息。

5.3施工方案中明确探测方法、检波孔位置和数量、炮孔位置和数量、炸药和雷管数量等数据。

5.4施工方案中明确各部门责职及注意事项。

5.5施工方案执行领导审核和部门备案制度。

5.6施工方案要组织相关参与人员学习、签字。

5.7本部分内容由施工单位和矿方承担部门完成。

6、挂标识牌

6.1根据施工方案,提前准备好标识牌,分为炮孔和检波孔两种标识牌。

6.2一般情况:炮孔标识牌为白底红字,字母S开头,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检波孔标识牌为蓝底白字,字母G开头,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如下图示;特殊情况,可用临时标识牌,但要做好记录和说明。

炮点标识牌 检波点标识牌

6.3根据施工方将标识牌挂在相应位置。

6.4本部分内容由矿方承担部门协助施工单位完成。 7入井许可

7.1所有入井设备根据矿方规定进行入井安全检查,电气设备出具相关安全证书。 7.2非防爆设备入井,提前申请入井措施,并经相关领导批准后方可入井。 7.3实际入井设备要与批准入井设备相对应,不得弄虚作假,安检人员严格把关。 7.4本部分内容由矿方相关部门组织完成。 8、设备运输

8.1根据方案,施工人员将设备移交运输队组,运输队组按照施工方案将设备运送到指定位置。

8.2施工过程中,运输队组协助施工人员进行设备搬站工作。 8.3施工完成后,运输队组负责把设备运输上井。 8.4罐笼运输,依照矿井罐笼运输规范。

8.5车辆运输,要保证设备轻拿轻放,坑洼路段降低车速,设备上下车要清点数量。

8.6其他工具运输,按运输规程,保证设备安全完整到达指定地点。 8.7本部分内容由矿方承担部门安排相关队组完成。 9、打孔

9.1根据方案,施工人员在相应标识牌位置0.3m 范围内打孔。 9.2检波孔使用指定钻头施工,钻头由施工单位提供,孔深2m 。 9.3炮孔按煤矿放炮作业规程打孔,孔深2m ;

9.4检波孔与炮孔尽可能打在煤层中部,如受现场条件限制,可在上下左右0.5m 范围内移动。

9.5如遇塌孔或岩石区,难以成孔,可适当增大调整范围。

S 001

P 001

9.6打孔时间,在施工前1~2天打孔,不宜过早准备,以防塌孔。

9.7所有钻孔都应将煤粉排除干净,保证炸药和检波器按放到孔底。

9.8本部分内容由矿方承担部门安排相关队组完成。

10现场条件

10.1现场通风正常,风速达标,有害气含量体符合要求。

10.2顶板、底板、侧帮等周边现场防护措施完好,无危险隐患。

10.3震源附近(放炮地点),放炮期间停电、撤人。

10.4采集信号附近(检波器安放地点),施工期间,禁止有较大震动作业。

10.5本部分内容由矿方相关部门组织完成。

11、安装、测试

11.1通讯设备安装:数据采集前,提前将通讯设备安装到位,便于中心站与放炮点联系。

11.2检波器与采集站安装:组织6~8名施工人员依照施工方案,按标记位置布置检波器和仪器。

11.3可能存在塌孔或孔径不标准,为避免影响施工,安装期间,打孔人员需要协助清孔。

11.4 检波器与采集站安装完毕后,用数据线把主机和采集站连接起来,开始测试连接状态是否完好。

11.5本部分内容由矿方承担部门协助施工单位完成。

12、数据采集

12.1 设备测试期间,炮工开始装药,准备放炮;测试完好后,中心站发出开始采集命令,炮工启动炮机。

12.2药量:根据施工方案规定安装炸药,药量一般为100g~300g,有特殊要求或现场临时变动由施工负责人确认后方可改变。

12.3放炮:按照方案制定顺序,遵循施工安全方便原则,一次一炮,逐个放炮。

12.4警戒:根据放炮作业规程和实际工作效率需求,放炮时必须在警戒点设置警戒线。

12.4.1直巷放炮,100g炸药量,警戒线不少于20m,200g炸药量,警戒线不少于40m,300g炸药量,警戒线不少于60m;

12.4.2弯巷放炮,100g炸药量,警戒线不少于20m,200g炸药量,警戒线不少于30m,300g炸药量,警戒线不少于50m。并在放炮两侧设有专门警戒人员。

12.5放炮组人员:相关人员要持证上岗,2名炮工,1名安检,1名瓦检及班长、技术员组成。

12.6雷管:要使用同一批次,延时相同的雷管。

12.7封孔:炸药安装在孔底,炮泥封孔1m以上,并夯实。

12.8装药:听到上一炮响声后,即可准备下一炮,也可同时安装3~5次药量,全部放完后再装药。装药时,工作地点前、后15m内,不得进行与装药工作无关的工作;并将工作面内所有供电设备、照明等一律停电闭锁,等放炮结束后方可恢复供电。装药前和爆破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装药、爆破。

①爆破地点附近20 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

②工作面杂物堵塞巷道断面1/3以上时;

③炮眼内发现有煤岩松散等异常情况;

12.9拒爆、残爆

12.9.1通电以后拒爆时,爆破工必须先取下把手或钥匙,并将爆破母线从电

源上摘下,扭结成短路,再等15min以上时间,才可沿线路检查,找出拒爆的原因。

12.9.2处理拒爆(包括残爆)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由于连线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连线爆破;

②在距离拒爆炮至少0.3m处另打同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起爆;

③严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药卷或从起爆药卷中拉出电雷

管;严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药;严禁用压风吹拒爆(残爆)炮眼;

④在拒爆处理完毕以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与处理拒爆无关的工作。

⑤处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后,爆破工必须详细检查炸落的煤、矸,收集未爆的

电雷管。

12.10本部分内容由矿方承担部门协助施工单位完成。

13、收工

13.1数据采集完成后,准备收工,清点设备,并装箱。

13.2装箱后的设备交付运输队伍,由运输队伍负责将设备运输上井。

13.3本部分内容由矿方承担部门安排相关部门完成。

14、附录

14.1设备清单

14.2现场记录单

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结构

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结构 -----速度异常体 PB05007106 马晓静地震震相按照震中距的大小,可分为近震震相和远震震相。近震接收到的主要利用高频波,可用来研究地壳的结构构造,如近地表的倾斜界面的形态(反射、折射波),地壳的结构特点。远震接收到主要为衰减较小的低频波,研究地球深部构造,如地球速度垂向分布、间断面的特征(范围、形状、成因等)。 以下,着重讨论D”层的超低速区震相识别。 1.D”层的重要性 D”层是固态地幔和液态外核之间的边界,是地球内部重要的边界层之一;控制着核幔边界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地球内部对流、板块运动、磁场变化有紧密联系。 D”层也是下地幔中最为复杂的区域,很多研究成果已表明,比如某些地区的D”层顶部速度跳跃及横向不均匀性,在某些地区D”是低速的,存在大量的散射体,存在尖锐的分界。 2、超低速区 D”中存在一种极为异常的结构,称为ULVZ(ultra low velocity zone)。它的厚度为5~60 km,横向尺度大约200 km。剪切波速(Vs ) 异常达-30%,压缩波速(Vp ) 异常达-l0% ,密度异常可达+l0 %,是一种高密度、低地震波速度的异常体。地幔其他地区的速度异常范围一般不超过3%,所以称这种异常体为超低速区。一般认为,超低速区是化学异常及后钙钛矿相变共同影响下的化学-热对流体系中形成的产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分布。 研究D”层的结构,一般选择来自核幔边界的反射波(ScS,ScP,PcP)、透射波(SKS,PKP等)以及沿着核幔边界传播的衍射波(Pdiff,SKPdS,SPdKS,ScPdiff)或者它们的组合。 下面介绍几种研究超低速区的地震学方法。 (1)SKS+SPdKS/SKPdS SKS从震中距70°开始出现,但比较弱;在83°之后,成为径向分量上的主要震相;根据PREM 模型,地幔一侧:Vs=7.6 km/s,Vp=13.6 km/s;外核侧 Vp=8.0km/s),在震中距超过105°后,外核中传播的P波经过核幔边界进入地幔

论地震勘探中几种主要地震波

论地震勘探中的几种主要地震波 论文提要 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理解为就是利用地震子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回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形状变化的信息,用以推断地下的底层构造和岩性。地震勘探在勘探已有的各种物探方法中,是最有效地方法。在地震勘探中用炸药激发时,一声炮响之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地震波。按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震动的方向来区分,可以纵波和横波;根据波动所能传播的空间范围而言,地震波又可以分为体波和面波;按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路径的特点,又可以把地震波分为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等等。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除了能产生来自地层界面有用的反射波外,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干扰波。因此,我们要更好的了解各种波的产生、特点、用途,等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地震勘探中产生的地震波。 正文 一、反射波 (一)反射波的形成 1、几何地震学的观点 当炸药在井中爆炸激发地震波时,在雷管引爆几百微妙之内爆炸便完成了,在接近爆炸点的压强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爆炸脉冲向外传播,压强逐渐减少,地层开始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继续传播,由于介质对高频的吸收,地震波信号减小。当波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当上层介质波阻抗与下层介质波阻抗不等时,弹性地震波才会发生反射;上层介质波阻抗与下层介质波阻抗差别越大,反射波越强——反射波条件),一部分波回到第一种介质中,这就是所谓的反射波。如图所示 2、物理地震学观点 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以球面波的方式向下传播,到达反射界面S,S可以就看成有许多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

Q/JMJT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标准 Q/SXJMJT××××-2015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In-seam Seismic exploration ××××-××-××发布××××-××-××实施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In-seam Seismic exploration Q/SXJMJT××××-2015 主编部门: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准委员会 实施日期:2016年?月?日

关于发布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的通知 为保证槽波探测施工质量,指导施工,由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编的《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通过公司组织专家会审,现批准为五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编号为Q/SXJMJT××××-2015,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在集团公司槽波探测工程中严格执行。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集团公司2015年科技规划要求,在晋煤集团技术中心的组织下,会同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各矿总工和集团公司相关专家等,共同完成编制工作。 在编写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试验,总结了国内多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并通专家多次评审,反复修改后,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由晋煤集团技术中心管理及具体解释。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集团公司,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窦文武、焦阳等 主要审核人:付峻青,刘永胜、卫金善、杨新亮、李应平、牟义

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第二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即研究波的传播规律,以及这种时空关系与地下地质构造的关系。 2. 地震波动力学:研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特征的及其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规律与地下的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及流体性质之间存在的联系。 3. 地震波:是一种在岩层中传播的,频率较低(与天然地震的频率相近)的波,弹性波在 岩层中传播的一种通俗说法。地震波由一个震源激发。 4. 地震子波:爆炸产生的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这一尖脉冲造成破坏圈、塑性带,最后使离震源较远的介质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向外传播一定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成为一个具有2-3个相位(极值)、延续时间60-100毫秒的地震波,称为地震子波。地震子波看作组成一道地震记录的基本元素。 5.波前: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振动的那一时刻。 6.射线:是用来描述波的传播路线的一种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认为波及其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所观测的一点P。这是一条假想的路径,也叫波线。射线总是与波阵面垂直,波动经过每一点都可以设想有这么一条波线。 7. 振动图和波剖面:某点振动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也称振动图。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 8. 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也叫做首波。入射波以临界角或大于临界角入射高速介质所产生的波 9.滑行波:由透射定律可知,如果V2>V1 ,即sinθ2 > sinθ1 ,θ2 > θ1。当θ1还没到90o时,θ2 到达90o,此时透射波在第二种介质中沿界面滑行,产生的波为滑行波。 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同向轴是一组地震道上整齐排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振幅变化表示。 11.地震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度V,而是视速度Va。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 12 波阻抗:指的是介质(地层)的密度和波的速度的乘积(Zi=ρiVi,i为地层),在声学中称为声阻抗,在地震学中称波阻抗。波的反射和透射与分界面两边介质的波阻抗有关。只有在Z1≠Z2的条件下,地震波才会发生反射,差别越大,反射也越强。 13.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最快。又称压缩波、膨胀波、纵波或P-波。 14.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比纵波慢,也称剪切波、旋转波、横波或S-波,速度小于纵波约0.7倍。横波分为SV和SH波两种形式。 15.体波:波在无穷大均匀介质(固体)中传播时有两种类型的波(纵波和横波),它们在介质的整个立体空间中传播,合称体波。 16共炮点反射道集:在同一炮点激发,不同接收点上接收的反射波记录,称为共炮点道集。在野外的数据采集原始记录中,常以这种记录形式。可分单边放炮和中间放炮。 17.面波:波在自由表面或岩体分界面上传播的一种类型的波。 18.纵测线和非纵测线:激发点与接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测线称为纵测线。用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纵时距曲线。激发点不在测线上,用非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非纵时距曲线。

二维地震勘探报告

一、施工情况 按照《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 897-2000的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18日至9月23日历时5天,在该区开展了野外试验工作。9月26日开始转入生产工作。于2010年10月16日完成了野外采集,历时29天,共完成地震测线4条,测线长度7.82km。完成试验点1个,试验物理点14个,微测井1个;设计生产物理点238个,完成生产物理点229个;共计完成物理点233个。其中:甲级记录125张,占54.6%,乙级记录100张,占43.7%,物理合格率98.3%。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满足《规范》和《合同》要求。为后续处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0年10月8日~10月18日在涿州恒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完成了资料处理,共获得地震时间剖面5条,处理剖面长度7.32km,满24次覆盖剖面长度3.7km。依据《规范》要求,对满覆盖时间剖面进行了评价,其中Ⅰ类剖面2.93km,占79.2%;Ⅱ类剖面0.44km,占11.9%。Ⅰ+Ⅱ类剖面168.51km,占91.1%,资料处理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2010年10月20日完成了全部构造解释、图件编绘和报告编制工作。 二、地质任务 根据《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7-2000及勘探地质目的要求,本次二维地震勘探的地质任务为: 1、了解测线控制范围的构造形态,查明F 2、F3断层的落差、性质及其平面展布情况,平面误差不大于50 m。对地震测线上新发现的20m以上断点做出解释。 2、控制测线范围内2号、9号煤层底板的赋存形态,解释误差不大于5%。 三、测线布置 地震主测线布设北西-南东向,与构造主方向和地层走向近垂直,布设测线5条,详见图1。

地震勘探安全生产施工方案

地震勘探安全生产施工方案 一、事故风险分析 1、森林火灾风险。主要发生在秋后、冬季林区枯叶较多,气候干燥,风力较大这个时间段,其内在引发因素有:职工上山带烟火,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钻机汽油机因故障失火、汽油桶泄露,钻进过程中岩粉高温和外来人员吸烟、焚烧等。 2、测区内道路交通事故。测区地形复杂,交通条件较差,道路窄、陡、急转弯道较多,测区内没有沥青化的土路陷坑等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客观条件,其内在引发因素有:车辆故障,刹车失灵,司机违章超速行车、紧急情况处置不当、超负荷运载等因素。 3、地震爆炸后因爆后地震引发地质灾害如岩体崩塌、山坡上活石滚落,造成人员受伤、被埋等。其发生条件是:高角度边坡坡脚放炮,炮点周围岩石疏松,有坡积物、松散层、崩塌的地质灾害体。 4、爆炸事故。本次工作单孔药量大,施工环境复杂,场地杂散电流场等外在因素,加上作业人员不能实行在井口包药,违章携带装好雷管的炸药远距离运输,作业人员携带手机或其他电源设备、下药与放炮人员距离较近,造成接错线等,产生爆炸事故。 5、爆炸飞溅物伤害事故。主要发生在边坡附近的炮孔,井深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炮孔等地点,因爆炸抵抗线过小,爆炸后产生岩土飞溅物。 6、摔伤、高处坠落。地形陡滑、树木多、杂草多、黄沙坡多是发生摔伤、高处坠落的外在条件,其引发因素是作业人员负重上山,遇到陡坡、悬崖等易滑地带,作业人员劳保鞋不具备防滑能力,没有实行三到五人一组,采取相互协作上山,作业人员没有住拐棍,实行先探路后行人等措施。 7、触电事故。分为两种,一种是放炮过程中爆炸线触及高压线,一种是办公、生活用电超荷载、线路老化,室内插座沿地敷设,地面潮湿或向地面洒水等因素,发生触电或线路短路引发火灾。 8、中毒事故。分为三种,一种是食物中毒,食堂不卫生,豆角之类的菜没有作熟,食用不明毒性野菜等;二是煤气中毒,食堂液化气罐泄露,或冬季用煤火炉取暖发生煤气中毒;三是车内一氧化碳中毒。

三维地震勘探设计样本

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地震勘探设计 二0一0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勘探区概况 (1) 第一节勘探区范围及交通 (1) 第二节地质任务 (1) 第二章地质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 (2) 第一节地质概况 (2) 第二节地震地质条件 (2) 第三章野外工作方法 (3) 第一节低速带调查 (3) 第二节试验工作 (3) 第三节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 (4) 第四节设计工作量 (7) 第五节施工技术措施 (8) 第四章资料处理 (10) 第五章资料解释 (12) 第六章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13) 第七章三维地震勘探效果预测及成果 (16)

第一章勘探区概况第一节勘探区范围及交通第二节地质任务

第二章地质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 第一节地质概况 一、地层 二、煤层 三、构造 第二节地震地质条件 一、地表条件 二、浅层条件 三、深层条件

第三章野外工作方法 第一节低速带调查 通过收集测区水井、机井水位等资料初步估算测区潜水位情况,并辅以小折射法或微测井进行低降速带调查,为资料处理提供依据。本区设计低速带调查物理点8个,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工作量。 第二节试验工作 为了保证地震勘探原始资料的质量,必须进行系统详细的试验工作。 一、试验点选取 3个试验点,全区均匀布设,主要试验激发、接收效果。 二、激发因素试验 主要试验不同激发井深、激发药量、不同组合个数激发效果。 三、接收因素试验 采用主频为60Hz检波器接收,为了压制高频干扰,采用2串2并检波器串组合,组合形式:小基距面积组合,组内距0.5米 影响检波器埋置的为第四系松散耕植土,加上风吹会引起检波器产生高频谐震,所以埋置检波器时必须挖坑并清除浮土,坑的深度取决于当地的耕作深度,并通过试验确定,坑深:30cm。 四、仪器参数 仪器使用法国sercel公司新型多道遥测数字地震仪。根据所勘探的目的层深度和精度要求,所选用仪器参数如下: 采样间隔:1ms 记录长度:1s,因煤层埋深位于300~400m之间,双程反射时间200~

地震波传播原理

菲涅尔体和透射波 摘要 在地震成像实验中,通常使用基于波动方程高频渐进解的几何射线理论,因此,通常假设地震波沿着空间中一条连接激发点和接受点的无限窄的线传播,称为射线。事实上,地震记录有非常多的频率成分。地震波频率的带限性就表明波的传播应该扩展到几何射线周围的有限空间。这一空间范围就成为菲涅尔体。在这片教案中,我们讲介绍关于菲涅尔体的物理理论,展示适用于带限地震波的波动方程的解。波动方程的有限频理论通过敏感核函数精确地描述了带限透射波和反射波的旅行时与振幅和地球介质中慢度扰动之间的线性关系。菲涅尔体和有限频敏感核函数可以通过地震波相长干涉的概念联系起来。波动方程的有限频理论引出了一个反直觉的结论-在三维几何射线上的点状速度扰动不会不会造成波长的相位扰动。因此,这说明在射线理论下的菲涅尔体理论是波动方程有限频理论在有限频下的一个特例。最后,我们还澄清了关于菲涅尔体宽度限制成像实验分辨率的误解。 引言 在地震成像技术中,射线理论通常在正演和反演中被用有构建正反演波长算子。射线理论之所以收到欢迎部分是由于计算机速度和内存的限制,因为射线理论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并且对于各种地震成像方法的应用也比较容易。而另一方面,地震成像实验清晰的表明,射线理论,由于他对波场传播的近似描述,对于散射效应严重的波场的成像是不完备的。Cerveny 给出了对于地震波射线理论的一个全面的理解。 在地震成像实验中,记录到的透射波和反射波信号都是由一个主要由低频信号组成的宽带震源激发产生的,因为地震波的高频信号在地层中很容易衰减。但是射线理论是基于高频近似的,这表明基于射线理论的成像技术和和测量波场这件之能会存在方法上的冲突。这个围绕射线且对带限地震波的传播起主要影响的空间范围就被叫做菲涅尔体。射线理论在地下构造尺度大于记录波场的第一菲涅尔带的介质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低频反射波(频率成分在10-70Hz之间)和透射波(频率成分在300-800Hz之间),第一菲涅尔体的宽度可以分别达到500m和50m的量级。这个宽度要大于我们在陆地和海洋的反射波地震勘探以及井间和垂直地震剖面中想要成像的地下地质特征。 在这篇教案中,我们将看到如何将地震分辨率扩展到识别体积小于第一菲涅尔带的不均匀体。我们将展示如把射线理论下的旅行时和振幅公式扩展到更精确的、可以应用与带限反射和透射地震信号波场近似理论。波动方程的有限频理论提出了反射和透射地震波的敏感核函数(也称作Frechet核函数)。这些有限频Frechet核函数将速度扰动和旅行时与振幅的扰动线性的联系起来。有限频波长近似被直接应用到各种地震成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 报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Contents

前言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地震勘探原理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对地震勘探原理较好的掌握将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地震勘探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 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的工作,为进一步深造及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地震勘探原理, 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渗透学科前沿问题,懂得所学的基本理论的意义及价值。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则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通过对地震课设的学习,我们将掌握以下内容: 1、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2、绘制等t0构造图,包括断点组合,等值线的勾绘等; 3、绘制真深度构造图的一种方法,即将等t0构造图转换为真深度构造图; 4、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编写解释文字报告。 一、工区概况 1、工区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大庆市泰康县境内),地震测线南起93.3,北至99.9,西起439.5,东至443.3,工区南北长 6.6Km,东西宽3.9Km,面积约23.5平方公里。 地球坐标为东经124?18'—124?24'

北纬46?09'—46?14' 原点位置:439.5/99.3 主测线方位角90?,联络线与之正交,测网密度为0.3*00.3Km。 区域构造位置:本区位于齐家—古龙凹陷和龙虎泡大安阶地两个构造的交汇处,在龙虎泡构造向南延伸倾伏的鼻状构造上。 2、勘探概况及石油地质特征 本工区勘探程度较高,从“五一”型地震仪到模拟磁带仪、直到数字地震仪勘探都在这里进行过。1986—1987年在工区内完成了2×4Km测网的数字地震详查工作,1991—1992年在此地区进行了1×2Km测网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工作,工区内现有四口深井。我们小组将研究其中G13与G36两口深井。 龙南油田主要储层为葡萄花油层和黑帝庙油层。沉积相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属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是层状岩性—构造油藏。 3、T1层位地震地质层位特征 龙南油田T1层位反射:相当于姚家组顶面反射,T1反射波为3个强相位,其反射能量强,连续性好,容易追踪对比,采用第三相位作图。 4、钻井深度及地震层位的相应关系 本工区内共有四口井:G13井、G36井、G38井和G40井,各井在地震剖面上位为: G13井,在97.5测线的195 CDP点 G36井,在98.7测线的167 CDP点

利用PEER网站选取地震波的方法

利用PEER网站选取地震波的方法 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 PEER是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简称,设立在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由其运作的PEER Ground Motion Database(PEER地震动数据库)提供了大量的世界各地的地震记录,可自由下载。该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查询手段,可按距离、场地、震源类型等条件选择地震记录,也提供了按目标反应谱选择的手段。 该网站是https://www.360docs.net/doc/291079660.html,/peer_ground_motion_database,首页如下:

如果要按目标反应谱(例如我国GB50011-2010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选取地震波,需要事先准备好目标反应谱的数据文件。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和昆明理工大学提供了Microsoft Excel 2003格式的文件Spectrum-2010.xls,可用于生成我国建筑、公路、水工等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反应谱对应的数据文件。用法简述如下: 一、生成中国规范的目标谱 1、打开该文件后,在“图形”工作表(左下角选择)上进行最大地震影响系数(αmax)、地震分组、场地类别的选择(均为下拉菜单)。 2、在“表格”工作表(左下角选择)上即可得到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例如,PEER地震动数据库的目标谱格式为“周期(s)-谱加速度(g)”,复制拷贝其中的A列和D列即可。

3、利用具有“列编辑模式”功能的文本编辑软件(例如UltraEdit 等。也可直接使用Excel,注意粘贴时采用“选择性粘贴”-“数值”), 得到如下形式的文本: 4、将其保存为“.csv”后缀的文本文件。 二、利用PEER地震动数据库获得地震记录 1、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进入PEER地震动数据库首页。点击 “Scaled”。

地震勘探课程教学设计报告

三维地震勘探课程设计报告 项目: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姓名:陈绩 学号:0802030416 指导老师:朱仕军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2011/6/28—2011/7/8

目录 第一章目的 第二章资料情况及底层情况说明 第三章说明解释三个层位的波形特征 第四章成果图地质图分析 第一节综述 第二节第一层(A层)自动追踪所得成果图及其分析 第三节第二层(B层)自动追踪所得成果图及其分析 第四节第三层(C层(顶界面))自动追踪所得成果图及其分析第五章结论

第一章目的 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主要有三个基本环节即野外工作、室内资料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野外工作主要是通过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来记录地面振动情况。室内资料处理就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工作等,以获取各种资料。地震资料解释的任务就是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地震剖面。地震剖面上的许多现象可以反映地下的真实情况。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于所给定的一个3D地震资料去解释一个复杂的地质演变过程,来解释勘探远景区得优点。实习中使用三维偏移数据来建立复杂的物理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来描述典型的北海地区地层层序。本次所采用的时间切片剖面技术去实现解释。课程设计工作表明垂直切片和综合测井都需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解释。 本次课程设计就是由对解释的三个层位了解其波形特征,并追踪而后由得到成果图,对工区的地质状况给出合理的地质解释。最终用于确定钻井的井位。为了在这些钻井位置中决定最佳井位。需要利用地震和测井数据来解释BRENT 和STATJFORD沙层的构造解释特征和区域展布。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整个工区中钻探的最佳位置。

结构抗震设计时程分地震波的选择

(1)设计用地震记录的选择和调整 用规范的确定性方法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所确定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是选择天然地震加速度记录的依据。 (一)实际地震记录的选择方法 选择地震记录应考虑地震动三要素,即强度(峰值)、频谱和持续时间。对某一建筑的抗震设计,最好是选用该建筑所在场地曾经记录 到的地震加速度时间过程。但是,这种机会极少。为此,人们只能从现有的国内外常用的地震记录中去选择,尽可能挑选那些在震级、震中距和场地条件等方面都比较接近设计地震动参数的记录。他的文章给出了相应的地震数据的记录目录。 (二)实际地震记录的调整 1.强度调整。将地震记录的加速度值按适当的比例放大或缩小,使其峰值加速度等于事先所确定的设计地震加速度峰值。即令 其中a(为记录的加速度值为调整后的加速度值;A众为设计地震加速度峰值;。为记录的加速度峰值。这种调整只是针对原记录的强度进行的,基本上保留了实际地震记录的特征。也就是所说的(强度修正。将地震波的加速度峰值及所有的离散点都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以满足场地的烈度要求)

2.频率调整考虑到场地条件对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原则上所选择的实际地震记录的富氏谱或功率谱的卓越周期乃至形状,应尽量与场地土相应的谱的特性一致。如果不一致,可以调整实际地震记录的时间步长,即将记录的时间轴“拉长”或“缩短”,以改变其卓越周期而加速度值不变也可以用数字滤波的方法滤去某些频率成分,改变谱的形状。另外,为了在计算中得到结构的最大反应,也可以根据建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调整实际地震记录的卓越周期,使二者接近。这种调整的结果,改变了实际地震记录的频率结构,从物理意义上分析是不合理的。 另外,在测定场地土和建筑结构的卓越周期时,运用不同的测试仪器和测试技术,往往得到不同的结果。即使是对同一个测试结果,在频谱上确定卓越周期时,不同的分析方法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有的选取谱的第一个峰值所对应的周期作为卓越周期,有的选最大峰值时的,也有的取某一段周期等,很不一致。对如何确定地震加速度记录的卓越周期,也是各行其是,有的利用加速度反应谱,有的用伪速度谱,有的用富氏谱,结果当然是不一样的。上述各种作法在工程中引起了一些混乱。 王亚勇认为,用脉动测试方法测定场地土和结构的卓越周期及自振周期时,应采用速度摆型或加速度摆型的地震仪测定地运动和结构振动,然后计算其富氏谱或功率谱,以谱的最大峰值所对应的周期作为卓越周期和自振周期比较合适。反应而相应地根据记录的位移谱或速度谱。 这也就是所谓的滤波修正。可按要求设计滤波器,对地震波进行时域或频域的滤波修正。这样修正的地震资料不仅卓越周期满足要求,功率谱的形状和面积也可控制。卓越周期修正。将地震波的离散步长按人为比例改变,

地震勘探施工组织设计

**省庆阳南部矿区王家庄井田 二维地震勘探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 二〇〇八年三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质量要求及质量目标 三、项目指挥部及施工队伍 四、施工方案 五、工程质量管理 六、安全管理 七、工程进度计划

**省**南部矿区**井田二维地震勘探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省庆阳南部矿区王家庄井田二维地震勘探。 2、工程地点:**省庆阳地区正宁县周家乡。 3、施工范围:勘探控制面积159.75平方公里。 4、工程类别:资源勘察。 5、业主:华能集团**分公司 6、设计单位:**煤炭地质勘查院。 7、工程交付方式:以合同书规定提交最终成果报告。 二、质量要求及质量目标 1、本项目以《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和《**省庆阳南部矿区正南井田勘探设计》为依据,并按“规范”与“设计”的具体内容进行质量验收。 2、地震记录甲级率不低于40%,物理点合格率不低于98%。 3、测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级率不低于97%。 4、I+II类剖面占验收剖面总长的85%。 三、项目部及施工队伍 1、项目部成员 项目总指挥:** 项目负责:** 技术负责:** 施工员:** 测量员:**

设备管理员:** 安全员:**(兼) 2、项目指挥部各成员的职责: (1)、项目总指挥:负责处理和协调本项目的一切对外、对内事宜。 (2)、项目负责:负责本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抓好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增效节支,争创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工程竣工后,对项目施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总结,写出总结报告,上报项目总负责。 (3)、技术负责:主持和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以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为依据,检查督促和验收。参与合同评审,全面了解项目的设计技术要求,组织技术交底,组织编制质量计划、施工设计,检查各岗位工作进度及工作质量,审查原始资料和质量记录,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组织工程内部验收,在重大问题上及时请示总工程师。 (4)、施工员:负责指挥野外生产,正确操作仪器,按施工计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做好一级验收工作,认真填写班报,做好资料交接工作参加资料评价会议。当天向项目负责和技术负责人汇报野外工作情况,处理野外生产的技术问题,参与施工设计和成果报告的编制。 (5)、测量员:执行国家行业测量技术规程、规范,确保测量成果合格率达到100%,不允许出现不合格,负责工程项目的基准选定、放线、布孔、复测、负责施工测量、测绘资料的收集、整理、计算、成果提交,资料归档工作,及时进行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参与勘察设计、地质报告和工程项目中有关测量章节的编写,负责测量设备的保管、使用,周期送检。 (6)、设备管理员:实施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按《设备管理办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地震勘探课程设计

目录 一、目的与任务 (2) 二、工区概况 (2) 三、层位追踪与标定 (5) 四、编制T0图 (5) 五、编制构造图 (6) 六、构造特征 (7) 七、小结 (7)

一、目的与任务 通过《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增强对地震勘探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学习地震勘探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对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工区的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学会建立地震工区; 2.学会地震剖面的解释对比工作; 3.绘制等t0构造图一幅; 4.将等t0构造图转换为真深度图,绘制等深度构造图一幅; 5.编写地震资料解释文字报告一份。 二、工区概况 1、工区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大庆市泰康县境内),地震测线南起93.3,北至99.9,西起439.5,东至443.3,工区南北长6.6Km,东西宽3.9Km,面积约23.5平方公里。 地球坐标:东经124°18'—124°24' 北纬46°09'—46°14' 原点位置:439.5/99.3 原点坐标:x=5115246,y=21602618 主测线方位角90°,联络线与之正交,测网密度为0.3×0.3Km。 区域构造位置:本区位于齐家—古龙凹陷和龙虎泡大安阶地两个构

造的交汇处,在龙虎泡构造向南延伸倾伏的鼻状构造上。 2、勘探概况及石油地质特征 本工区勘探程度较高,从“五一”型地震仪到模拟磁带仪、直到数字地震仪勘探都在这里进行过。1986—1987年在工区内完成了2×4Km 测网的数字地震详查工作,1991—1992年在此地区进行了1×2Km测网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工作,工区内现有四口深井。 龙南油田主要储层为葡萄花油层和黑帝庙油层。沉积相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属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是层状岩性—构造油藏。 3、T1层位地震地质层位特征: 龙南油田T1反射层:相当于姚家组顶面反射,T1反射波为三个强相位,其反射能量强,连续性好,容易追踪对比,采用第三相位成图。 4、钻井深度及地震层位的相应关系: 本工区内共有四口井:G13井、G36井、G38井和G40井,各井在地震剖面上位为: G13井,在97.5测线的195 CDP点 G36井,在98.7测线的167 CDP点 G38井,在441.0测线的175 CDP点 G40井,在440.4测线的345 CDP点 5、剖面资料 小组成员五人:王伟、肖阳波、肖文摇、肖俊祥、薛珂。本组分析解释龙南油田93.6、94,2、94.8、95.4、96.0、96.6、97.2、97.8、98.4、99.0、99.6及439.8、440.4、441.0、441.6、442.2、442.8、443.4测线的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 论文提要 在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中,第一步要用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为了适应各种地表条件及具体工作特点,震源及激发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使用与地震勘探的震源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炸药震源,另一类是非炸药震源。目前以炸药震源为主。地震波的接受问题就是使用专门的仪器设备,采用合适的工作方法,把地震波传播情况纪录下来。当我们激发地震波时,既产生有效波,也会产生干扰波。人们往往利用有效波和干扰波的差异,在野外条件下采用不同的仪器手段和观测方式,来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的。 正文 一、地震波的激发 1. 对激发的要求 激发的有效地震波要有足够强的能量,良好的频谱特性和较高分辨能力,这样才能查明地下几千米深度范围的一整套地层的构造形态。此外还须指出,在激发出有效波的同时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波,如干扰波,异常波等。应使地震有效波具有较强能量、显著的频谱特性和较高的分辨能力。以利于纪录有效波。地震勘探的震源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炸药震源,另一类是非炸药震源。目前陆上主要以炸药震源、可控震源、气动震源为主,海上用电火花震源、空气枪震源、无气泡蒸汽枪震源等,其中炸药震源 是最常用的。因此,以炸药震源为例,介绍地震波激发试验。 2. 陆上用炸药震源 从20年代开始到现在,地震勘探方法一直采用炸药为主要震源。 炸药震源激发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井深,药量、激发岩性因素的选择与使用,因此,激发岩性试验阶段不但要进行干扰波的调查,观测因素的选择,还要进行激发因素的试验。 1) 激发岩性 爆炸时所产生的波的频率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激发岩石的物理性质。若在松软的干燥岩层(如砂层)或松散的岩层(如淤泥)中爆炸,频率很低,爆炸能量大部分被松散岩层所吸收,会产生极高频率,这种高频的振动很快被吸收掉,而且在爆炸点周围产生很大破碎带,转换成弹性能量不多,因此,激发岩性 应选取潮湿的可塑性岩层(如胶泥、粘土、湿 砂)。对大庆黑鱼泡地区岩性试验,见图 2.4.1。激发点选在灰胶泥层。 2) 激发深度 关于激发深度,以反射波来说,要选在 潜水面以下,最好是潜水面以下3~5米的粘 土层,或泥岩中爆炸,这样可使激发的频谱适 中,且由于激发点离上面的潜水面不远,潜水 面又是一个强反射界面,激发的能量由于潜水 面强烈反射作用大部分往下传播,从而增强有 效波的能量,减少了干扰波的能量,通常采用 民用水井、捞取钻井岩样或通过电测井、也可用浅层折射波法求低速带深度来进行潜水面深度、激发岩性的调查。也可在试验阶段分别选择固定药量,井深来进行井深试验获

地震勘探项目可控震源施工参数试验设计

1地质任务 1.1地质任务 根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西部新区油气勘探项目经理部2001年度勘探工作部署的要求,本项目的地质任务为: 1) 重点围绕卡因迪克构造带和侏罗系、白垩系向西地层超覆尖灭线、三类圈闭(构造、地层、岩性圈闭)开展勘探工作; 2) 查明构造发育情况,落实构造圈闭; 3) 了解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 4)查明四棵树凹陷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的发育情况,重点落实烃源岩厚度、分布及埋深情况。 5)查明盆山关系,落实山前推覆构造关系。 2 工区概况 该区地表条件较为复杂,工区南部为山前戈壁砾石区,砾石直径一般为1-40cm,砾石层的厚度和砾石大小随着向山前推进而逐渐增大,个别地段存在砾石与沙土互层现象;312国道从工区中部穿过;在工区东、北部为大片的农田、村庄,表层为土层,土层厚度随着向山前推进而逐渐变薄,下面为巨厚的砾石层。 3 地震地质条件 3.1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工区表层岩性变化频繁复杂,地表起伏造成的低降速带厚度变化剧烈,特别是山前戈壁砾石区的巨厚低降速层给表层调查和静校正解释带来困难;巨厚的戈壁砾石层造成激发能量衰减严重,较低了资料信噪比。 3.2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从工区获得的地震剖面来看,目的层反射时间一般在1.5-4.0s,一般小于3.0s。地层总体是南部埋深较深,北部埋深较浅。总体上分析,北部资料信噪比较高,反射轴

连续性好,山前带资料信噪比较低,反射能量弱。 4 试验工作安排 4.1试验目的 新工区地表85%为戈壁砾石区,巨厚砾石层对激发能量衰减严重,造成该地区资料信噪比低,这不利于后续勘探开发需要,因此,有必要在本区尝试采用大吨位可控震源激发,增大激发能量,提高山前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 4.2试验要求 1) 要求试验点(段)选在工区内表层、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点(段)上,试验点(段)位置进行实测,试验点(段)有表层调查和表层结构资料。 2) 要求试验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对比因素单一。 3)对试验资料及时进行现场处理,全区试验资料处理流程、参数要统一,确保能够进行有效对比。 4.3 试验点、线选择 根据甲方要求及踏勘情况,将试验点选择在Z01XY239.5测线山前戈壁砾石区,桩号为1684;在Z01XY235.7测线进行考核点试验,桩号为668.5;段试验线选在Z01XY239.5测线山前戈壁砾石区,炮点桩号:1950-1510。具体点(段)位置见图1。 4.4试验步骤 首先,在Z01XY239.5测线南部戈壁砾石区进行可控震源点试验,然后在Z01XY239.5测线进行试生产。根据试生产情况在Z01XY235.7测线做考核点试验。 4.5试验项目 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针对工区地表条件,制定可控震源激发点(段)试验的对比试验项目和施工因素,具体参数如下: 1)点试验(31炮) a.排列参数 检波器组合个数:3串*12个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

Q/JMJT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标准 Q/SXJMJT××××-2015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In-seam Seismic exploration

关于发布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的通知 为保证槽波探测施工质量,指导施工,由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编的《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通过公司组织专家会审,现批准为五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编号为Q/SXJMJT××××-2015,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在集团公司槽波探测工程中严格执行。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集团公司2015年科技规划要求,在晋煤集团技术中心的组织下,会同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各矿总工和集团公司相关专家等,共同完成编制工作。 在编写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试验,总结了国内多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并通专家多次评审,反复修改后,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由晋煤集团技术中心管理及具体解释。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集团公司,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窦文武、焦阳等 主要审核人:付峻青,刘永胜、卫金善、杨新亮、李应平、牟义

1、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晋煤集团所属煤矿井下槽波地震探测施工的操作规范,适用于晋煤集团下属所有矿井,为探清井下地质构造,使用槽波地震仪探测的施工过程。 2、相关规范性文件 2.1煤矿安全规程,2010 2.2煤矿井下打钻作业规范 2.3煤矿井下放炮作业规范 2.4煤矿井下标准化要求 2.5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 897-2000 2.6地质矿产勘察测量规范,ZBD10001-89 2.7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GB12950-91 3、术语和定义 3.1槽波:地震波的一种,当煤层中激发了体波,由于顶底板岩性不同,激发的波分能量被禁锢在煤层中,不向周围岩层辐射,在煤层中相互叠加、干涉,形成一个强的干涉扰动,即槽波,如下图所示。 图1:槽波形成示意图 3.2地震勘探:利用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仪器观测和分析煤层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煤层中地质构造分部情况的勘探方法。 3.3检波孔:按放检波器的孔,不同的检波器要求的检波孔规格不同。例如:德国DMT 公司的SummitII 槽波地震仪所要求的检波孔深度2m ,孔径57mm ,位于煤层中部最佳。 3.4炮检距:按放检波器孔与按放炸药的孔的最近距离,一般在反射探测中描述炮点和检波点的相对位置。 3.5道间距:两相邻检波孔之间的距离,和煤层厚度、探测范围有关,一般为煤后的3~4倍。 1v 1 v 2 v 21 v v A B C

三维地震勘探课程设计

前言 济宁二号煤矿1989 年动工建设, 1997 年投产,井田面积87. 1 k㎡, 煤 炭储量731Mt , 设计生产能力4 Mt/a, 目前开采深度超过600 m, 是兖矿集 团所属的大型矿井之一, 地质单元上位于济宁煤田北部, 是全隐蔽型煤田。1997 - 2003 年间, 济宁二号煤矿的主要采区布置在井田东部的5 个采区, 主要工作面都处在3 煤层合并区, 煤层厚度较大, 原煤产量持续稳产高产, 2003 年达到600 多万吨。 济宁二号煤矿二采区中部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厚度变化大,为保证矿井生产正常接续,经兖矿集团批准,二号煤矿决定在二采区中部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在认真已知的地质资料基础上,遵循质量第一,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编制出设计报告。 第1章勘探区概况 1.1位置、范围及交通 图1 交通位置图 济宁二号煤矿位于济宁市东南,地理位置为东经116°34'~116°41',北纬35°19'~35°25',见图1。

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区位于二采区中部,其范围:东起北翼运输回风大巷,西至八里铺断层,南起23下04面轨道顺槽(原回风上山),北至前十里营村南侧,东西长1974.30m,南北宽719.68m,面积约1.42km2。 区内交通方便,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都很发达。 1.2 地质任务 矿方确定的三维地震勘探任务如下: 1、查明区内落差大于5m的断层,落差3~5m的断点给予解释; 2、查明幅度大于5m的褶曲; 3、落差大于5m的断层平面位置摆动不大于15m; 4、控制煤层底板深度误差小于1%; 5、查明3上、3下煤层赋存状况,煤厚误差小于0.5m; 6、查明八里铺断层的结构、产状、位置; 7、查明3煤层宏观结构及3上、3下煤层分叉、合并范围; 8、解释16上煤层的构造及煤层底板变化情况; 9、控制第四系底界,深度误差小于1%,尽量解释侏罗系底界。 1.1以往的地质工作 济宁二号煤矿自1998年以来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14个区域开展了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总面积超过50 k㎡。采用了多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用多种手段处理资料,消除了地面建筑物多,浅层及深层地质条件复杂等影响,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50年代末和60年代末区内曾进行过二维地震勘探,区内有钻孔11个。 以下为该煤矿以往三维地震勘探的具体事例: 二采区中部三维地震勘探 2000年3月,江苏省煤田地质控制测量队对二采区中部进行了三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