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第四批)

(整顿办函〔2010〕50号)

二○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0〕17号)的规定,为深入开展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工作,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专家组提出《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四批)》,并对前三批已公布名单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改。现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附件:

1.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四批)

2.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四批)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第四批)

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

(第四批)

经营非法添加药品成分的保健食品案件法律适用初探

经营非法添加药品成分的保健食品案件法律适用初探 浙江省台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罗良杰 当前食品安全执法正面临食品监管体制调整和新旧法律体系调整的双重挑战,《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先后施行,但《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尚未出台,大量的部门规章尚未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进行调整修正,因为《食品安全法》沿用了原来暂行的食品分段管理模式,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在履行食品监管新职能时必然将面对部门职能交叉和法律依据交叉的困惑。 一、新旧交替中的新困惑 现从一个情节非常简单的保健食品监管案件进行剖析。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群众举报后查实,一家药店经营的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了药品成份。但由于监管部门职责交叉和新旧法律交替,让执法人员对如何处理案件犯了难。 首先,案件定性犯难。在《食品安全法》施行前,对于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品成份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三)项的规定,以未经批准生产为由对违法产品按假药论处。而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施行后,根据《立法法》的“新法优于旧法”的法律适用原则,上述违法行为应按《食品安全法》进行处理。《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的,应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进行处罚。但本案中药店经营的保健食品,是由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药品成份,而并非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添加,仅仅是在经营环节被查处,与《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又有所不符。更为关键的是,本案中违法产品并非普通食品,而是保健食品。《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但《食品安全法》出台后,《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仍在制定过程中,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监管尚缺少行政法规依据。当然,《食品安全法》作为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其相关规定是对所有食品的法定最低要求,在国务院出台保健食品的具体管理办法前,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同样要符合《食品安全法》对普通食品的要求。但遗憾的是,本案中的违法情形是“经营非法添加药品成份的保健食品”,而并非“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进行处理似有不妥。 其次,监管职责难分。对于流通环节食品的监管,《食品安全法》规定是由工商部门进行监管。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拟将本案移送工商部门时,工商部门却认为案件应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辖。因为2009年7月20日公布并同时施行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三款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也就是说,虽然国务院尚未出台保健食品监管的具体办法,但已经在《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将保健食品的全程监管职责明确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故工商部门认为管辖本案超越其法定职责。当然因地方机构改革尚在进行中,不少地方政府都明确,在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没有到位前,由卫生部门继续行使原有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但保健食品原来并未由法律法规规定实行严格监管,在机构改革没有到位前,卫生部门现在也仅仅只对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继续履行监管职

教案——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2.教案——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3.教学目标: 1.了解食品中常见添加剂的种类通过实例知道着色剂、调味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2.辩证的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认识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及作用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 提出问题1.同学们都爱吃一些小食品,盼盼、薯片、可 乐等,为什么呀? 2.为什么味道好,其中加入什么物质,他们对 人体有没有害处呢?让我们接着学习食品添 加剂这一节。 3.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改善食物的色、香、味,补充食 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营养成分,防止食物变 质。人们会在食物中加入一些天然或化学合成 的物质。 天然食品添加剂是指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 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 质; 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是指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 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 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呢? 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着色剂——改善食品的外观 调味剂——增添食品的味道 防腐剂——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营养强化剂——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 1、着色剂。作用、常见着色剂、性质:在规 定范围内使用,一般认为是对人体健康是无害 1.好吃,色香味俱佳。 食盐、酱油、味精、花椒、 辣椒、糖等。

的,超量使用则对人体有害。 为了婴儿的健康,很多国家已经规定婴儿食品内不能加入任何着色剂。 我们班有没有壮族的同学?听说过五色糯米饭吧?你们知道有那五种颜色,又是怎么染色的呢? 感觉很好吃的糯米饭,没有味道你们会不会喜欢?食堂的青菜常常是很少油的,或者很咸,为什么呢? 一日三那餐离不开调味剂。调味剂有什么作用? 补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味道,增强食品原有的味道或添加食品额外的味道。 举例:味精,酱油、醋水果香精,糖,糖精,花椒,柠檬酸等。市场上买的饮料大部分是勾兑而成的,加入的水果味的几乎都是水果香精。 醋作为调味剂有什么作用?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食盐有哪些作用? 长期进食过量的食盐会引起高血压,使人体肾脏受损。 食盐、醋除了作为调味剂,还有其他作用吗?对,防腐剂。防腐剂又有什么作用呢?黑色、红色、紫色、白色、黄色。 这些颜色来自植物。黑色黑色糯米饭,即用枫叶及其嫩茎之皮,放在臼中捣烂,稍为风干后浸入一定量的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后,把叶渣捞出滤净,即取得黑染料液。红染料、紫染料是用同一品种而叶状不同的红蓝草叶片稍长,颜色稍深,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色。黄染料,可用黄花汁(壮语叫“花迈”)、黄栀子、黄羌等植物的果实、块茎提取。将黄花汁煮沸,或将栀子捣碎放入水中浸泡,即得到黄澄色的染料液,也可用黄羌捣烂后与糯米拌均用力搓,可得黄色的糯米。 没有味道的东西不好吃。放的油、盐等调味剂不合适,也不好吃。 醋增加食品酸味,酸味可以促进人体胃酸分泌,增进食欲,有助于消化。

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范例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 处办法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68545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Model Measures for Online Food Safety Violation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依法查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证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及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者自建的网站进行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以下简称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行为的查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监督指导全国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工作。

第四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食品安全义务。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网络食品安全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网络食品交易相关数据和信息。 第六条鼓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工作。 第七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均可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第二章网络食品安全义务 第八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取得备案号。 通过自建网站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通信主管

食品添加剂与非法食品添加物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非法添加物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GDP的不断增长,国民对健康的生活品质加快了追逐的脚步。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社会所关注。为改善食品质量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需要的食品添加剂在工业生产上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现代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而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一杯卫生部列入食品非法添加物的行列。是对人体有危害且不允许被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国民利益不受不法企业所侵害。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故应加强管理监督工作。平民生活也应学习些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来鉴别某些非法添加物是否存在,来维护自身利益。 关键字:食品添加剂,食品非法添加物,苏丹红,三聚氰胺。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GDP的不断增长,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比起曾经的解决温饱,现在大多数家庭早已达到了小康水平,甚至是正向着更高的生活质量追求。高蛋白,更健康等字眼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为了迎合国人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近几年一些大打养生旗号的保健食品层出不穷。然而,又有多少是真正安全的食品?有些所谓的保健养生食品不仅没有能够使身体健康的功效,反倒是为了达到海市蜃楼似的虚幻实时效果,给消费者造成“急速有效”的错觉,在产品中加入对人体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的非法添加物欺骗消费者。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选购食品的时候一定要提高对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警惕性!以免在身体受到侵害后才知真相,到头来只有追悔莫及。 为了保证我们能够正确辨别食品安全与否,分辨清楚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与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区别是首要任务。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 食品添加剂即为改善食品质量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①在工业生产上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现代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然而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定。 卫生部规定只有符合相关标准的才可定义为合法的食品添加剂: a)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c)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 加剂; d)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e)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另外,只有在能够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营养价值;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或是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等实际情况下添加剂的使用方能被认可。其它一切未被卫生部列入合法食品添加剂范畴内的食品添加物均应视为非法食品添加物。类似豆制品中的吊白块,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红鸭蛋总中的苏丹红等,这些物品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生产中添加的,共5批47种。

通常的餐饮服务业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执法常用的餐饮服务业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 1、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事餐饮服务案 (未经许可的解释---《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查处: (一)擅自超越或者变更许可证核定的内容从事餐饮服务的; (二)《餐饮服务许可证》超过有效期限的; (三)餐饮服务经营者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经营类别、布局流程、主要卫生设施等发生改变,未向原发证部门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变更手续的; (四)转让、涂改、倒卖、出租、出借餐饮服务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使用《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事餐饮服务的; (五)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违反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之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处罚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之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

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2、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 违反条款: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第(一)项。(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处罚条款:《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第(一)项。(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3、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违反条款: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第(一)项。(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第四十六条(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有本质区别

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有本质区别 民以食为天,从最早的苏丹红到三聚氰胺,再到近期发生的毒豆芽以及皮革奶等,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大多数不明真相的人,往往会把“问题食品”归咎于食品添加剂。卫生部于近期也公布了47种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和22种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其实,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有本质区别,譬如在小麦粉里添加面粉处理剂(有漂白、增加面筋强度的作用)溴酸钾是非法添加物,而添加硫酸铝钾(膨松作用)是允许的,不过铝的残留量不得超过100mg/kg,过多添加就是滥用添加剂,也会对身体有害。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广泛使用,对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就没有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但是现在有一部分人把食品添加剂当成有害物质来看待,这是对食品添加剂不公的看待。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更多的是关心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有多高,或者说食品添加剂的危害程度到底有多大?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介绍一个标准,将于2011年6月20日实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这个标准内含了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使用范畴(包括香料、香精、食品工业

用加工助剂和酶制剂),也包含了食品添加剂在不同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或最大残留量。目前我国卫生部门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类,2000多种。每种允许使用的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都要经过动物毒性试验,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然后考虑动物和人体的差异,得出日允许摄入量(ADI)。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就是根据每个食品添加剂的日允许摄入量(ADI)、我国居民的平均体重和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来确定的。因此,从目前来看,按照GB2760的规定来添加食品添加剂,其生产的食品是安全的。可以说在市场上不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几乎没有,目前的确有部分食品存在食品添加剂超量超范围使用现象,这种现象明显增加了食品的风险性。另外,由于小孩的体重与膳食结构与成人存在较大的差异,消费者在给小孩挑选食品时,应要慎重,挑选食品添加剂尽量少的食品。 这几年食品安全问题为啥备受大家关注,主要还是违法添加物惹的祸,要么添加非食用物质,要么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管允许与否,例如:镉大米、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的本质区别在于非法添加物质没有经过动物毒性试验,其产生的危害性无法预知和控制,其使用所导致食品安全的风险性自然很高。没有动物毒性试验数据,自然也不可能得到卫生部门的许可使用。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

保健食品中75种非法添加检测

附件1 保健食品中75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检测 BJS 201710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保健食品中利血平、格列喹酮、羟基豪莫西地那非、硫代艾地那非、格列苯脲、格列美脲、豪莫西地那非、伐地那非、西地那非、那红地那非、伪伐地那非、那莫西地那非、瑞格列奈、红地那非、格列吡嗪、洛伐他汀羟酸钠盐、尼莫地平、辛伐他汀、氨氯地平、洛伐他汀、美伐他汀、氨基他达拉非、他达拉非、佐匹克隆、尼索地平、脱羟基洛伐他丁、哌唑嗪、非洛地平、格列波脲、尼群地平、罗格列酮、吡咯列酮、罗通定、醋氯芬酸、硝苯地平、三唑仑、青藤碱、呋塞米、咪达唑仑、格列齐特、劳拉西泮、酚酞、二氧丙嗪、氯硝西泮、阿普唑仑、扎来普隆、氯氮卓、氢氯噻嗪、艾司唑仑、奥沙西泮、地西泮、硝西泮、西布曲明、文拉法辛、氯苯那敏、氯美扎酮、甲苯磺丁脲、阿替洛尔、N-单去甲基西布曲明、N,N-双去甲基西布曲明、沙丁胺醇、司可巴比妥、褪黑素、芬氟拉明、苯巴比妥、可乐定、异戊巴比妥、卡托普利、苯乙双胍、巴比妥、麻黄碱、丁二胍、氨甲环酸、二甲双胍和烟酸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片剂、口服液、硬胶囊和软胶囊保健食品中的利血平、格列喹酮、羟基豪莫西地那非、硫代艾地那非、格列苯脲、格列美脲、豪莫西地那非、伐地那非、西地那非、那红地那非、伪伐地那非、那莫西地那非、瑞格列奈、红地那非、格列吡嗪、洛伐他汀羟酸、尼莫地平、辛伐他汀、氨氯地平、洛伐他汀、美伐他汀、氨基他达拉非、他达拉非、佐匹克隆、尼索地平、脱羟基洛伐他丁、哌唑嗪、非洛地平、格列波脲、尼群地平、罗格列酮、吡咯列酮、罗通定、醋氯芬酸、硝苯地平、三唑仑、青藤碱、呋塞米、咪达唑仑、格列齐特、劳拉西泮、酚酞、二氧丙嗪、氯硝西泮、阿普唑仑、扎来普隆、氯氮卓、氢氯噻嗪、艾司唑仑、奥沙西泮、地西泮、硝西泮、西布曲明、文拉法辛、氯苯那敏、氯美扎酮、甲苯磺丁脲、阿替洛尔、N-单去甲基西布曲明、N,N-双去甲基西布曲明、沙丁胺醇、司可巴比妥、褪黑素、芬氟拉明、苯巴比妥、可乐定、异戊巴比妥、卡托普利、苯乙双胍、巴比妥、麻黄碱、丁二胍、氨甲环酸、二甲双胍和烟酸共75种非法添加物质的检测,同样适用于片剂、口服液、硬胶囊、软胶囊类声称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中上述75种物质的检测。 2 原理 试样经甲醇提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 3 试剂和材料 注: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 甲醇(CH3OH):色谱纯。 3.1.2 乙腈(CH3CN):色谱纯。

《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法律规定

《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法律规定 第二十八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第四十六条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第四十七条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六项、第八项、第九项规定的事项,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 第四十八条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载明的内容负责。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第八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二)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 页脚内容1

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九)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未经过安全性评估 第八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二)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第八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一)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 (二)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页脚内容2

食品行政处罚依据及罚则

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依据简表 (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违法行为违反条款处罚条款处罚内容备注 1 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 产经营活动第三十五条第 一款 第一百二十二条 第一款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 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 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 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 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 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 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销售食用农产 品,无需许可; 食品生产加工 小作坊和食品 摊贩等的具体 管理办法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 制定 2 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 添加剂生产活动第三十九条第 一款 第一百二十二条 第一款 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 3 明知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 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 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 的,仍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其 他条件 第一百二十二条 第二款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 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 以下罚款。 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 4 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第三十四条第第一百二十三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食品药品监督

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经营上述食品;(一)项第一款第(一)项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 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 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 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 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 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 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 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 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管理部门 公安机关 5 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 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 辅食品; 第三十四条第 (五)项 第一百二十三条 第一款第(二)项 6 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 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 营其制品 第三十四条第 (七)项 第一百二十三条 第一款第(三)项 7 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 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 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第三十四条第 (八)项 第一百二十三条 第一款第(四)项 8 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 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第三十四条第 (十二)项 第一百二十三条 第一款第(五)项 9 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第三十八条第一百二十三条 第一款第(六)项 10 明知从事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 的违法行为,仍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 所或者其他条件的 第一百二十三条 第二款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 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 元以下罚款 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

食品添加剂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漏选、多 选均不得分,每题 1 分,共30 分) 1. 下列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B )。 A. VA B. VB C. VE D. VD 2. 在中国魔芋胶属于(A)。 A. 普通食品原料 B. 新资源食品 C. 食品添加剂 D. 药食两用物质 3. 不法分子在食品中非法使用添加剂的行为不包括(C)。 A. 使用非法添加物 B. 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C. 使用药食两用物质 D. 使用工业级添加剂 4. 工业明胶用途最不可能是( A )。 A. 果冻 B. 酸奶 C. 肉皮冻 D. 医用胶囊 5. 二氧化硫可用作防腐剂的食品是( A )。 A. 葡萄酒 B. 食醋 C. 泡菜 D. 面包 6. 甜度最高的是(C)。 A. 果糖 B. 甜蜜素 C. 阿斯巴甜 D. 木糖醇 7. 确定物质ADI 值的步骤是( B )。 A. 暴露量评估 B. 危害特征描述 C. 识别危害 D. 风险特征描述 8. 谷类蛋白质中的限制氨基酸是( A )。 A. 赖氨酸 B. 精氨酸 C. 酪氨酸 D. 色氨酸 9. 海藻酸钠形成的凝胶是(C)。 A. 热不变性的 B. 热可逆的 C. 热不可逆的 D. 热变性的 10. 不具有维生素C活性的物质是( D )。 A. 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B. L- 抗坏血酸钠 C. L- 抗坏血酸磷酸酯镁 D. 异抗坏血酸钠 11. 不属于“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 应超过1”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是(B)。 A. 防腐剂 B. 甜味剂 C. 抗氧化剂 D. 相同色泽着色剂 12. 用于浓缩果汁澄清的酶制剂是( B )。 A. 糖化酶 B. 果胶酶 C. 蛋白酶 D. 脂肪酶 13. 属于食品非法添加物的是( A )。 A. 溴酸钾 B. 亚铁氰化钾

关于发布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的通知

关于发布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的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食安办〔2011〕37号)要求,严厉打击保健食品生产中非法添加物质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消费者健康,国家局组织制定了《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现予以印发。 该名单未涵盖行业内存在的所有非法添加物质,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要注意收集名单之外的非法添加物质情况,汇总后报送国家局。 附件: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二○一二年三月十六日 附件: 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 序号 保健功能 可能非法添加物质名称 检测依据 1 声称减肥功能产品 西布曲明、麻黄碱、芬氟拉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2006004 2 声称辅助降血糖(调节血糖)功能产品 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马来酸罗格列酮、瑞格列奈、盐酸吡格列酮、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2009029

3 声称缓解体力疲劳(抗疲劳)功能产品 那红地那非、红地那非、伐地那非、羟基豪莫西地那非、西地那非、豪莫西地那非、氨基他打拉非、他达拉非、硫代艾地那非、伪伐地那非和那莫西地那非等PDE5型(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2008016,2009030 4 声称增强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产品 那红地那非、红地那非、伐地那非、羟基豪莫西地那非、西地那非、豪莫西地那非、氨基他打拉非、他达拉非、硫代艾地那非、伪伐地那非和那莫西地那非等PDE5型(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2008016,2009030 5 声称改善睡眠功能产品 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氯氮卓、奥沙西泮、马来酸咪哒唑仑、劳拉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三唑仑、巴比妥、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氯美扎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2009024 6 声称辅助降血压(调节血脂)功能产品 阿替洛尔、盐酸可乐定、氢氯噻嗪、卡托普利、哌唑嗪、利血平、硝苯地平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2009032

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题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第二章第一节。在该部分教材内容之前介绍了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在合理选择饮食中还介绍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食物的酸碱性,这些都为作为食物中增光添彩部分的食品添加剂的知识讲解做了铺垫,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是合理选择膳食、促进身体健康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2、学生情况的分析: (1)学生的现有知识:学生在必修二中学习了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对于有机化合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化学与生活》模块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素”以及“平衡膳食”两个课题的内容,对这两方面内容有了初步认识,食品添加剂是学生学习的第三个课题。在实际生活和日常概念中相当多的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有着错误的认识,对食品添加剂没有明确的概念。(2)学生的能力基础:经过初三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初步分析、表达与交流等基本科学探究能力。 (3)学生的思维特点:高一学生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并且抽象逻辑思维趋于主导的地位,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得出结论。 3、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以“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问题引入,通过“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的问题线索作为引导,设置学生活动:收集食品标签、查阅食品标签、了解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以防腐剂、着色剂、膨松剂为例介绍有关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并从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安全用量、禁用的添加物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4、教学设计的重点: 选择学生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学习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性质、作用和分类。该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重点是通过几个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达、交流等能力,学会辩证看待事物的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2)知道常见的防腐剂、着色剂、调味剂和营养剂,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用途,了解部分添加剂的作用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简介资料、观看图片、识别标签等方法进行探究。 (2)通过探究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及作用,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科学的方法,学习从生活事件中提炼问题,并能用化学知识分析、解释、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辩证的看待化学产品,转变生活态度和观念,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3)体验学习的成功乐趣,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严格按照“五专”(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存放)管理要求,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进货查验、使用登记制度。 2、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了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尽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剂,确须使用的,应在限量范围内使用。 3、使用食品添加剂外包装或标签上,应有中文“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标签要求应符合《食品安全法》第47、48和66条的规定。 4、购入食品添加剂,须索证索票并登记台账。应索取生产许可证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5、严禁违法使用硼酸、硼砂、罂粟壳、废弃食用油脂、工业用料等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发生。禁止购买、储存、使用亚硝酸盐。含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的吉士粉、油性色素等不可用于面点、糕点、肉类加工。 6、油条、糕点、面食等常用的泡打粉等含铝膨松剂,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防止铝含量超标;应首选使用不含铝的酵母粉、塔塔粉等食品添加剂。糕点禁用苯甲酸、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7、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配备专用称量工具,严格按限量标准使用。存放食品添加剂,必须做到专柜加锁定位存放,专柜外标示“食品添加剂专柜”字样,不得与其他食品原料等物品混放。每次使用食品添加剂须有使用记录。 8、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备案公示制度,对所使用食品添加剂先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经同意后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向消费者就食品添加剂名称、用量、使用范围等信息进行公示,杜绝不备案或不公示现象发生。

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依据简表

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依据简表

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依据简表 (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违反条处罚条 处罚内容备注违法行为 款款 由县级以上人销售食 民政府食品药用农产 品监督管理部品,无 门没收违法所需许 得和违法生产可;食 经营的食品、食品生产未取得食品 品添加剂以及加工小 第一百 用于违法生产作坊和生产经营许第三十 二十二 经营的工具、设食品摊1可从事食品五条第 条第一 备、原料等物贩等的生产经营活一款 款 动品;违法生产经具体管 营的食品、食品理办法 添加剂货值金由省、 额不足一万兀自治 的,并处五万兀区、直 以上十万元以辖市制 下罚款;货值金疋

2 未取得食品添 加剂生产许可 从事食品添加 剂生产活动 明知未取得食 品生产经营许 可从事 第三十 九条第 一款 第一百 二十二 条第一 款 额一万元以上 的,并处货值金 额十倍以上二十 倍以下罚款。 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 食品生产经由县级以上人 营活动或者民政府食品药 未取得食品第一百品监督管理部食品药 3 添加剂生产二十二门责令停止违品监督许可从事食条第二法行为,没收违管理部品添加剂生款法所得,并处五门 产活动的,仍万元以上十万 为其提供生元以下罚款。 产经营场所 或者其他条 件 用非食品原第三十第一百由县级以上人食品药4 料生产食品、四条第二十三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 在食品中添(一)条第一品监督管理部管理部

加食品添加项款第门没收违法所门 剂以外的化(一)项得和违法生产 公安机学物质和其经营的食品,并 关他可能危害可以没收用于 人体健康的违法生产经营 物质,或者用的工具、设备、 回收食品作原料等物品;违 为原料生产法生产经营的 食品,或者经食品货值金额 营上述食品;不足一万元的, 生产经营营并处十万元以 第一百上十五万兀以养成分不符 第三十 合食品安全 二十三下罚款;货值金 四条第 条第一额一万元以上 5标准的专供 (五) 款第的,并处货值金婴幼儿和其 项 他特定人群(二)项额十五倍以上 的主辅食品;三十倍以下罚 经营病死、毒 第一百款;情节严重 第三十 二十三的,吊销许可死或者死因 四条第 条第一证,并可以由公 6不明的禽、 (七) 款第安机关对其直畜、兽、水产 项 动物肉类,或(三)项接负责的主管

【食品添加剂滥用的危害】防止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责任书

【食品添加剂滥用的危害】防止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 食品添加剂责任书 防止()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责任书 防止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责任书 (主要负责人) 为保障本单位食品质量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防止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发生,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防止食品非法添加的第一责任人,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XX]20号)的要求,承担以下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一、依法规范生产行为 1、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保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和合格证明文件的完整一致;建立和保存各种购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领用出库等记录。 2、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控制要求。 3、建立出厂检验、记录制度。严格执行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对产品

批批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 4、建立企业诚信制度。主要是企业诚信教育制度、企业内部诚信档案制度、企业诚信管理检查制度、诚信危机处理和预警制度等。 5、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建立和保存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处理记录;建立和保存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6、建立销售台帐和召回制度。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建立和保存对不安全食品自主召回、被责令召回的执行情况的记录,对召回产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的记录,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向当地政府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召回及处理情况。 7、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制度。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以及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8、建立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建立和保存对消费者投诉的受理记录。 9、建立应急管理和处置制度。主动收集企业内部发现的和国家发布的与企业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并做出反应,同时应建立和保存相关记录。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妥善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对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发现的风险因素、检验发现的不安全食品等情况,应主动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二、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1、规范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包装上必须具有标签,标签上应当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

2.1.2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课时训练7 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1.下列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是() A.味精 B.发酵粉中的碳酸氢钠 C.豆腐制作中加入的盐卤 D.主食中的淀粉 解析:盐卤是凝固剂(属于食品添加剂);D中的淀粉是食物的主要成分。 答案:D 2.食品安全已成为近几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下列有关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调节食品色泽,改善食品外观,使用工业色素苏丹红 B.为了提高奶粉中氮含量,加入适量的三聚氰胺 C.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加入适量苯甲酸钠以达到阻抑细菌繁殖的作用 D.食盐是咸味剂,无防腐作用 解析:苏丹红和三聚氰胺都不能用于食品。苯甲酸钠是常用防腐剂之一。食盐是咸味剂,同时也有防腐作用。 答案:C 3.下列措施中能减慢食品的腐败,延长其保质期的是() ①降温冷冻②用食盐腌制③加热烘干④适当地使用防腐剂 A.①② B.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低温时细菌滋生得慢,有利于食品的保存;用食盐腌制后NaCl的浓度较大,细菌不易存活;加热烘干,湿度小的环境中,细菌也不易生存;使用防腐剂也可以使食品长时间保持色香味和口感。 答案:D 4.在食品加工或餐饮业中使用量特别要注意严加控制的物质是() A.氯化钠 B.谷氨酸钠 C.碳酸氢钠 D.亚硝酸钠

解析:亚硝酸钠常以防腐剂的形式加入食品中,但亚硝酸钠也有一定的致癌性,因此在食品加工或餐饮业中要严格控制亚硝酸钠的使用量。 答案:D 5.下列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是() ①用工业酒精兑水假冒白酒②用福尔马林浸泡海参使食物保鲜③用无碘盐假冒碘盐 ④用亚硝酸钠假冒食盐⑤用盛过农药的桶装工业用油假冒食用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⑤ 解析: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误饮可使人死亡;福尔马林,即甲醛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人死亡;亚硝酸钠具有致癌作用;农药本身具有毒性,而且工业用油中也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均会引发中毒事故。 答案:C 6.关于膨松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是常用的碱性膨松剂,其作用原理为 2NaHCO3CO2↑+H2O+Na2CO3 B.复合膨松剂一般由碳酸盐类、酸类和淀粉等物质组成 C.膨松剂分为碱性膨松剂和复合膨松剂两类 D.膨松剂使用量越大,食品越松软,越符合人们的要求 解析:膨松剂必须控制用量,不可超量使用。 答案:D 7.绿色化学是日渐为人们所熟悉的社会概念。关于绿色食品的基本标准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是() ①香甜可口②无污染③表面呈绿色④无化学添加剂⑤有营养价值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绿色食品是指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因此需要无污染、无化学添加剂和有营养。答案:C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定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 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食品安全标准采购食品添加剂。不采购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不采购标识不规范的、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 2、采购使用的明矾、泡打粉、小苏打、臭粉等食品添加剂包装标签上应注明中文“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标签要求应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3、购入食品添加剂时,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等规定,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的采购查验、记录和索证索票制度。应索取生产许可证明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并建立食品添加剂采购登记台账。 4、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得以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了食品安全要求或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加工经营食品为现制现售模式,尽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剂,确须使用的,应在限量范围内使用。 5、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并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做好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台帐,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名称、生产单位、用于加工制作的食品品种(用途)、使用量、使用时间、责任人进行登记。 6、对食品添加剂“五专”(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管理,存放食品添加剂,必须做到专柜、专架,定位存放,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不得与非食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7、严禁使用硼酸、硼砂、罂粟壳、废弃食用油脂、工业用料等《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中所列物质及其他非食用物质。 8、不购买、储存、使用亚硝酸盐。含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的吉士粉、油性色素等不可用于面点、糕点、肉类加工。生、鲜肉等规定品种不添加食用香料、香精。 9、油条、油炸食品等常用的泡打粉等含铝膨松剂,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防止铝含量超标;应首选使用不含铝的酵母粉、塔塔粉等食品添加剂。糕点禁用苯甲酸、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10、指定专人负责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配备专用称量工具,严格按限量标准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