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运输作用》教案(附教学反思)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运输作用》教案(附教学反思)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运输作用》教案(附教学反思)

运输作用(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植物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及运输方向,说出茎中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运输方向;

(2)在实验设计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分析与讨论中发展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茎对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在以讨论为主的学习过程中,穿插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及讲授等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使学生树立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茎的运输作用,使学生懂得保护树皮的重要意义,并使之产生爱护树木、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设计思路〗

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科学精神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本节课是“运输作用”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方案的设计中,通过自主选材、合作设计方案,拓宽了探究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注重保护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尽情展现其新思路、新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通过对“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现象和枝瘤的形成过程的观察,意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研究和评价,加强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迁移思维,学以致用,在掌握茎的运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树木被伤害和破坏的现象,意在激发学生爱护树木、保卫家园的深切感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常识,并对生物学科有强烈的求知欲,本学期学过有关“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导管和筛管的输导作用、根吸收水分、植物体的构成”

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前提和铺垫,学生可以用已有知识通过分析、讨论来完成此课。但学生属于“五-四”制,在初一年级学习七年级的教材过程中,有些知识尚不能表述得很清楚,需要教师的点拨和补充。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看到过枝瘤的现象,不太明白其形成原因。

本校具有必要的硬件设施,能够提供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演示枝瘤的形成过程”。新建的实验室宽敞明亮,设备完善。另外,在实验材料采集方面,本地木本植物的枝条很好选取,只是季节原因,没有带叶片的枝条,但用这样的枝条进行实验,现象仍然很明显,只是实验需要较长时间。

〖教学过程〗

上课伊始,我提出:“夏季的树林里,空气非常湿润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由于植物的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结果。”学生回答。

“土壤中的水分又是怎样到达叶片的呢?”我追问道。

“应该是根吸收水分,由茎运输到叶的。”

“我们学习过根有吸收的作用,但是茎真的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吗?又是用什么部位来运输的呢?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呢!”伴随着我的问题,同学们的兴趣很高并开始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了。

课前已经布置了学生采集实验材料,可以自主选择木本植物的枝条,此时,我发现学生收集的材料有杨、柳、榆、丁香、糖槭等常见的种类。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各组基本上有了一些设计思路。

最先要表达看法的是小组1:“将一株植物放在水中,一段时间后,剪断茎的上部就有水分流出来,说明茎有运输作用!”

我还没来得及说话,一位学生立即反驳道:“这样的方法并不能证明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在哪里?”

这时,同学们集思广益,马上想到使水溶液具有颜色,再观察植物的变化。

组1同学接受了同学们的建议,完善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小组2:“在实验法中常用对照组使实验更有说服力,于是我们参考了教材的做法,将木本植物的两个枝条,一个完整,另一个剥掉树皮作对照组,同时放入染色的水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横、纵切面的变化。”

对于这种做法,同学们认为“简便,易行,也具说服力!”

小组3急切地说:“我们和组2的实验设置一样,但选取对照组的方法恰好相反,我们想将树皮留下,去掉中间部分。但是,因为剪断的方法会伤到树皮,于是我们小组研究用胶类的物质粘住茎底部的中央部分,但还没有最后确定用什么物质。”

“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我启发性地问。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用万能胶,还有的说用油漆,有些同学想到了不溶于水的油脂类,有的想到了凡士林油等等。我也参与了讨论中,介绍了蜡封的方法,同时对学生的思维给予了鼓励,也建议大家对其他物质可以试一试,并及时地向学生渗透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小组4:“我们组的想法是用一个木本植物的枝条,将底部纵向劈切一段,分别插入不同颜色的水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上部横、纵切面的颜色变化。不仅可以知道茎是否有运输的作用,还可以观察茎有没有横向运输。”

学优中考

同学们对组4的新奇想法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还有的同学说,可以给组4

发“创意奖”了。我也对他们进行了鼓励和赞赏。

此时,我发现学生设计中的实验材料都是木本植物,于是提示说:“我们可不可以选择草本植物来进行实验呢?”xYzKw

小组5立即表示有相同的想法:“我们想就地取材,选取天竺葵的带叶枝条(因光合作用实验需要,实验室中有很多的天竺葵)放入染色的水溶液中,观察叶的颜色变化。不知道是否可以!”

其他组同学都表示可以试一试。

有同学向组5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可以将两株草本植物在不同时间放入染色的水溶液中,然后观察液体在茎内的上升情况,这样是不是使本实验更具说服力呢?”

另一位同学质疑:“怎样能观察到液体在茎内的运输位置呢?”

我根据学生们的交流结果,为大家推荐了玻璃翠等茎透明度比较高的草本植物。

在生生、师生的共同交流中,各组完善了自己的设计方案,自主选择材料并进行实验操作。我强调了实验应在温暖且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以及定量实验的问题,因本实验需要较长时间,在本节课观察不到实验结果,于是,我叮嘱学生课后定期观察并撰写实验报告。

这时由兴趣小组将课前按照教材的做法准备好的已染红的实物标本(杨树茎的横、纵切面,天竺葵)展示出来,使学生提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观察。

在学生分组观察的时候,“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学优中考网xYzKw]

经过分析和推理,学生判断“我们组观察的天竺葵的叶脉变成了红色,说明茎将红色的水溶液运输到了叶。”

“运输的方向又是怎样的?”我追问道。

“茎运输水分的方向是由下而上的。”学生立即回答。学优中考网xYzKw]

另一位学生:“我们组观察到两株杨树枝条的现象相同,切面上都可以看到被染红了,不仅说明茎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而且说明树皮不具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学优中考

我及时地将新知识渗透进去,“被染色的部位就是茎的木质部,也就是说木质部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学生用肉眼只能观察到木本植物的木质部,于是我展示了草本植物的横切面模式图,使学生对木质部的位置有全面的认识。

随即,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杨树枝条被染色的是木质部而不是树皮呢?”

对这个问题学生表述不太清楚。

我提示:“输导组织中什么结构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呢?”

学生顿时醒悟,“导管可以输导水分和无机盐,那么木质部被染色,说明导管在木质部中!”

这时学生的兴致很高,我又问道:“都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由下而上的呢?”

这次学生很快地回答:“是蒸腾作用的结果!”

我对学生能够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而高兴。学优中考网xYzKw]

小结: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在茎木质部的导管里自下而上运输的。

“我们食用的甘薯是植物的根,这个根看起来很特别,”我在根的横切面上滴了碘酒,顿时变蓝了,“说明里面含有什么物质呢?”

“淀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甘薯的根是不是能制造淀粉呢?”我试探性地问道。

“根在地下,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在对光合作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一个学生肯定地回答。学优中考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部位主要是叶,根里含有的淀粉可能是由于茎的运输作用实现的。”另一位同学补充道。

我对这两位同学的分析给予了赞赏,接着我用多媒体演示了枝瘤的形成过程,请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回答问题:xYzkW

(1)为什么环割的上方出现瘤状物,而下方没有?

(2)出现瘤状物说明了什么?

因为学生已有分析“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的基础,经长时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学生能分析出:

(1)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是由上而下的。

(2)枝瘤是有机物在树皮中运输受阻聚积的结果。

我进行补充:“营养物质多的部位细胞生长、分裂旺盛,所以会出现瘤状物。”

根据导管位于木质部中,学生可推出筛管位于树皮中。

小结:叶制造的有机物是在茎树皮内的筛管中运输的,大部分有机物被运输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

“‘树怕伤皮,不怕空心’这句话怎样解释?”

经过思考,一位同学很好地解释了前半句,而对于后半句,学生也有自己的看法:“要看空心的程度,如果只有树皮而空心的树木,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也不能维持生存!”

我很高兴学生分析问题这样透彻,并能学以致用。接着,我用多媒体表现出实际生活中破坏树木的现象(家畜啃食树皮,人为地在树木上牵拉铁丝、绳子等不文明现象),并通过拟人化的动画形式反映树木的感受。

“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感悟吗?”

此时,学生不仅同情树木,更立志保护他们,表示要对不文明现象进行制止,“如果我看见这样的现象,我会告诉人们树皮对树木的重要性,并阻止这样的行为!”

有的同学还发出感人的呼吁与倡议:“树皮不仅是树木的外衣,还是树木的血管,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每一株树木!”“我们可以组成‘植物保护小分队’对人们宣传树木的有关知识,使人们增强保护树木的意识!”

〖教学反思〗

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探究性实验中,本节课不能完成完整的探究过程,而是比较侧重在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如选材的多样性,草本植物有天竺葵、玻璃翠等,木本植物有学生课前采集的杨、柳、榆、丁香、糖槭等;在水溶液的颜色选择上有红色、蓝色、黑色等。学生在分组实验设计中更是大胆创新,在参考教材的基础上,突破了教材原有的设计,出现了多种崭新的方案。可见,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同学提出,“植物主要通过叶片蒸腾作用促进水分吸收,没有叶片的杨树枝条为什么还能不断地吸收水分?除了叶片还有哪些部位能进行蒸腾作用?没有蒸腾作用植物会不会吸收水分?”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我首先对他较强的推理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行了肯定,然后给他提供了一些途径,建议他自己寻找答案。同时我内心非常高兴,本节课的探究内容虽然结束了,但学生从中又发现了新的探究课题,使探究学习得到了延续。学优中考网xYzKw]

本节课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在思维的碰撞中,更增强了对生物科学探究的兴趣,对此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但同时我也意识到,新理念、新教材对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只有不断

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及时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状况,并多与他人交流,才能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教学点评〗

教师实施新课程仅半年的时间,她便能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教学指导思想设计本节课,以《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切入点,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于教学策略中。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整体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观价值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是通过学科教育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亲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设计实施方案,选择对照实验,预测实验结果,各小组进行交互评价,在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的相互交流中、辩论中,将五种“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实验方案的设计得以完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在积极主动参与中去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经历探究过程后,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汇报、交流,共享了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探究的技能,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构建了知识体系。在学习完有机物运输的相关知识后,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演示现实生活中破坏树木的现象,通过拟人化的动画形式反映树木的感受,使学生产生了爱护树木、热爱生命的情感体验,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创设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与想像。探究问题、策略、条件的开放,能够开阔学生探究、设计的空间。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植物蒸腾作用失水为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水分和无机盐运输问题的探究。问题提出后,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异常高涨,小组展开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在自我构建中,学生张开了思维与想像的翅膀,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中有常规的思考,也有

超常的想法,在放飞思维与想象中寻找创新。如组3设计的对照实验,选择两个杨树枝条,一个枝条底部木质部用胶类物质粘住(教师引导学生可以用蜡封的方法),另一个枝条作对照。组4设计的实验方案,将枝条下端纵向切开一段,分别插入不同颜色的水溶液中,观察茎的横、纵切面上是什么颜色。教师对学生的新奇想法给予赞赏,在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的整合,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知识的获得和保持。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情境,并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输导作用”一课授课时间在冬季,北方冬季的气温很低,带领学生到室外亲自做枝瘤形成的实验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枝瘤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有机物运输的相关知识,同时教师演示了生活中破坏树木的现象,学生谈出了自己的感悟,获得了情感体验。

学优中考

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最新七年级初中生物教案

最新七年级初中生物教案 生物由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组成,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植物、动物等,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初中生物教案,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初中生物教案1:细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1.细菌结构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础。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2.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密切,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

七年级生物的课堂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的课堂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的课堂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支撑。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我也正在从原来的生 物教材中走出来,逐渐融入到了新教材中,同时也逐渐积累了一些 经验,但是没有反思的经验往往是狭隘的,不成熟的。在平时的教 学中,只有坚持不断地反思,才能使课堂教学日臻完善。 1、加深了对课程理念的理解。 此次生物新课程标准遵循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就是说课程 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是所有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或者说,这些要求是最基本的公民素养,不应该以任何理由降低这一要求,而是千方百计创设条件去努力完成的。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都不是努力去搞一本生物学的中学用的缩编本,去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是培 养生物学家的启蒙教育,而是普通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 倡导探究性学习,要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 2、在教学中,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 初中生物学的课程目标涵盖了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综合起来说,也就是期望学生达到的基本 的生物学素养。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 的体现和贯彻。

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由于传统的习惯势力,常常是把知识范畴、难点、重点反复掂量,围绕它考虑教学过程如何展开,忽略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的实现。 因此,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使我认识到生物科学教育作为整体的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更注意生物学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跨学科或泛学科性的特点,努力在培养具有全面素养人才上下功夫。

生物课教学反思

生物课教学反思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虽然说每天都在积极的备课,设计教学的过程,但是现在想想却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设计如何的讲解知识,串联知识点。没有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导致有些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课堂的效率不高。校长的一席深刻的点评之后,我有了深刻的认识: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怎么样上这节课,能吸引住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整堂课都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改变这种教师讲授的被动式教学方法,要努力创设让学生能参与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设计好教学方案后,就应通过反复考虑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初中学生学习实际,各知识结构安排是否得当,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等等,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但最重要的是是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是否喜欢上这节生物课。 如何能够做到这点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比如: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拿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物品为实例再进行导入,虽然这个实例物品是学生在熟悉不过的了,但是这个实在的物品确比教材上的图片及文字要真实的多,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来说拿一个实例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对于学生来说意义要远高于这个物品的实际价值。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目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课件以及多媒体的使用依然成为主流,但是也不能丢掉课堂最基本的最经典的环节 ——板书。课件虽然对于学生来说内容很丰富也很能抓住他们的心理,对于教师也很方便,但是正是由于他的便捷之处,一点就过,所以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影像,也很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构建。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该把握准确本节课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生物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要对本节课的信息及时反馈。教育研究证明,信息反馈越及时,教育的效果就越好。为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评价一定要及时反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之前对练习题的理解是学生通过习题可以加深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及时的反馈,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地发现错误,适时调整学习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但是却忽略了教师对信息反馈的利用。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而且作为教师及时的反馈也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问题,在下次的课堂上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七年级老师备课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老师备课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老师备课教案 生物学吸收了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的成就,逐渐发展成一门精确的、定量的、深入到分子层次的科学。人们已经认识到生命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态。下面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中生物七年级老师备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初中生物教案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过程: 导入:先比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得出结论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同时学生分析刺猬、变色龙、竹节虫,得出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分析书本P19的资料,回答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观察兔子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其形态结构都有所改变。

生物除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 过渡问题: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学生举出例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鼠妇疏松土壤,柳、杉树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帮助净化空气,人类大量得排除废气、废水使环境受到污染) 讲解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作出假设: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 3.制定计划:学校内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裸地指什么?灌丛指什么?) 4.填写P7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举例:曲线图的画法: 总结:前面一节课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下面问题。 6、练习: 1)如果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A.每种生物都是有寿命的 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000字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000字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还要渗透素质教育,首先是要转变教育观念,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同等对待 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 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 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 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通过教学反思,每个教学设计的优化方案在课后反思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对 教学设计的二次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在下一轮教学的后续发展潜力。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 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 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 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 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 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 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例如,当人们的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 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采用基 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事实证明,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

最新生物教师教学反思-10篇

【疑问】转录过程是否需要解旋酶? 【释疑】不需要。转录起始不需要引物,RNA聚合酶结合在启动子上以后,使启动子附近的DNA双链解旋并解链,形成转录泡以促使底物核糖核苷酸与模板DNA的碱基配对[1]。RNA聚合酶对于处在超螺旋状态的DNA起始效率高,因为超螺旋DNA解旋时所需要的自由能少[2]。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转录的过程中需要DNA双链的打开,起打开作用的不是解旋酶而是RNA聚合酶。 【参考文献】 [1]朱玉贤,李毅,郑晓峰编著 . 现代分子生物学 (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68 [2]赵寿元,乔守怡主编 . 现代遗传学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49

【疑问】主动运输有没有顺浓度梯度的运输? 【释疑】不会。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1]。主动转运乃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需要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的转运方式[2]。从概念中可见,主动运输一定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是生物科学家研究物质的进出方式中给出的一种特殊定义,所以不存在顺浓度梯度的主动运顺这样的说法。 【参考文献】 [1] 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编. 细胞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2 [2] 王玢,左明雪主编.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二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06

生物教学反思三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

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有人说,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每个人最后的反思,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把反思提前几十年,做到了这点,便有50%的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我们的教学中,多一份反思,或许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进步。 生物教师,我一直以为是最难当的。作为科学学科,似乎谁都知道,都会理解,都可以说上一二。,多少老教师感叹越教越不会教。我困惑、摸索,听了几位老师的言谈,观摩了几堂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偶有一些心得体验,聊且作为反思。 首先,生物教师也需要过硬的基本功。在课堂上,我有时总是追求表面的流畅,当提出问题后,从内心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出错、不出错,最好能直奔主题节省时间,遇到有人来看课,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回答不上来或有困难时,我们就不那么沉稳了,显得有些急躁,不愿意等待,或催促,或换人回答,还有甚者自问自答,学生哪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呢?精彩也就无处可现,如果我们再对学生多一些期待,多给一些时间思考、表现,再迟一些评判或将评判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的表现是否更精彩,是否会有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呢? 其次课堂的成功,备课必须充分,要带有自己的思考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物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很有个性的,能紧密联系生活的。陆游教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

诗外”。所以生物教师是半个“科学家”,必须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思考。学生如果会认为自己的生物老师知识广阔,上课能有一些新见解,就成功了一半。 教学中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试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同学们畅所欲言,对合理的食谱进行分析,我也加入他们行列,我说其中同学们感到很合理的一个就是正常人所需要的,但是我现在认为我现在有点胖了,我就选择第二个了。教学艺术是需要学习总结的。只有将课堂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加以分析,归纳种各样的应对方法,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而我们往往还凭经验驾御课堂,有时感觉很不错,有时感觉很失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生物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新课标要求我们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性目标的反思 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知识目标。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知识的学习大多是利用咨询题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围绕三个咨询题导入:1.什么是呼吸,请讲出你周围的呼吸现象?2.人或动物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3.植物有没呼吸?等咨询题展开互动交流讨论。有位学生提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学内容就如此自然的连续。 二、技能性目标的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定体现,也是适应素养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周围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如此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认识咨询题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有具备条件,一个个都要开展,实验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开展的用显微镜观看人血涂片实验,发觉学生动手能力非常强,出乎意料,对实验也专门感兴趣,当场给以表扬。当然对学生的确信对关心学生确立自信也是非常有关心。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同学们植物标本可关心我们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为植物做些什么呢?请我们大伙儿一起来爱护花草树木,以后可不能再出现有的同学践踏学校的草坪这现象。学生也意识要爱护一草一木。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2) 《心脏》 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以往的生物教学主要让学生背诵课本知识 ,因此学生只是机械 性地死记课本内容,一碰到理论联系实际地问题就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应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念中解脱出来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创新 ,勇于探索 ,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 ,强化对学生各 种能力的培养。以下是我个人对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 ,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 真正的教育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 ,创设一 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 ,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 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 ,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 ,在讲到“光对鼠妇的影响”时 ,学生提出疑问 ,为什么平常在有阳光或 是大白天时见不到鼠妇?由此提出问题:光对鼠妇有影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抓鼠妇,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经过反复实验,查阅资料,验证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缀入一点文学味,让“课本剧”化为“教育诗”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辉 ,而且蕴涵一定 的科学道理。如在讲到“动物的发育”时可引用“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若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可将其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外还可引用成语、谚语来说明生物学道理。同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中“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自主式学习 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习基本功 ,并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和应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重教不重学、重记不重做等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和发 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应做到洋思中学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会的不教,学生教学生”。洋思中学一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而且制定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短短的八个字,却体现了该校的教学理念。为此我们学校也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素质教育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 ,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完整)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主要是培养学习兴趣而不是机械记忆理论知识 陈婷婷 七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马上要接近尾声,对此我总结一下今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材中所出现的问题。 先说一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生物是理科而且科学性很强,里面有很多实验,如果不做这些实验学生就像听天书一样困难,但是由于我们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很多实验不能让学生做也不能给他们展示,所以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学生只学到很浅显的皮毛,真正的科学理论他们只学到很少。学生体验不到科学的乐趣,我觉得这是很失败的。通过一年的相处,我和学生之间还是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我很喜欢给学生上课,我也相信大部分学生也是喜欢听我的课的,不过就是有一点我们课本上有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难理解了,他们有的时候也是很无奈的,我也一样。课本上很多知识点都是涉及到初中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可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物理化学知识,所以有些东西确实很难理解,我又不能深入的跟他们讲那些物理和化学知识,因为我们的生物教学也是要跟上进度的。那些物理和化学知识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所以我只能让学生知道书上所涉及到的知识,学生听的时候就不是很理解,自然效果就不是很好。不过就算如此我也会尽量的举一些学生能理解的例子来讲述某个知识点,这样学生也是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知识的,这样就够了。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首先要选择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同

时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经验,如果一本教材没有把学生这一阶段所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考虑进去,我觉得这本教材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自发的经验学习。下面我想说一下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里面一些学生很难理解的内容 1.第一节人类的食物这一节里面的实验关于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检测里面所用到的化学药品学生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这个实验讲起来有一定的困难。2.第九章第一节血液里的红细胞的知识关于静脉血和动脉血与氧结合的这个知识点,学生不知道氧气都有哪些功能,所以这个知识点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3.第九章第二节血液循环整个一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都非常的困难,简直就是人体解剖学的知识。没讲这节课之前我就问学生预习过这节课能不能稍微看懂一点,学生给我的回答就是看不懂,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4.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整个一章的知识点都很难理解,无论是神经调节还是激素调节的知识点都很抽象,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所以理解起来非常难。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不知道其他老师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总之,我觉得七年级下册的生物课本不太适合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会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因为太难而对生物失去兴趣。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学生主要就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本教材达不到这个目的。 总之,我觉得生物学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给学生讲理论知识,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自发的想要学习,乐于学习。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整理的生物课后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 1 昨晚对这节课件估了充分准备,但今天上课从学生互动和反馈上,在开头上引入和分类上这点值得肯定,能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互动效果明显,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并且能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引入到这节课重点上,但在重点由于没有充分估计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认为学生能回答出老师所举例十种动物分类,以导致学生回答不十分明确,根本不懂如何分类,所以回答内容千奇百怪,不着边际。所以我只能先归纳脊椎动物分为五类,然后描述其特征,然后根据其特征,再叫学生分类。这样学生就能回答出,但是还有些学生不知如何下手。纵然马上调整教学情况,但是时间上不允许,以导致这节课时间不够用。 想改进这节课冷场,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在设计问题上指向要明确,不能笼统,范围不能太大。如把十种动物通过幻灯片形式播放以让学生进行分类,本身目的是让学生能两两分类,两栖动物,鱼类,爬行动手,哺乳动物鸟类、

这个问题受了前面影响,所学生回答不着边际,这就是老师提问指向不明确,如果改进设计方法,以表格形式来描述两栖动物,鱼类,爬行动手,哺乳动物鸟类特征,然后再要求学生对号入座,这样就大大降低难度,然后再叫学生总结出动物特征。这样有足够时间完成教学进度。 虽然这节课不十分理想,但也给了有益教训,首先在课前设计中有充分预见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和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使互动可能出现的问题能按原有目标和方向发展。第二对于不可控制的新问题在课堂中出现,就必须依靠教师积极引导、保护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并能够及时灵活除理教材设计方案,这需要老师有扎实功底。第三在提问要切中要害,指向性明确、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自我的问题意思和探索精神第四常犯猎误就是互动性单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少了整体互动。第四忘记了对学生自我评价,老师评价。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2 这节课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分清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形成这么一种有层次的结构感觉。因此,在器官的教学中,让学生举尽量多的器官例子,然后进行总结和分类,从而自然引出系统的概念,同时也清晰的将结构层次显示出来。 讲述生物体的结构与层次时,最好结合学过的概念,这样学生理解的会更深。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

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 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 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 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 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 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 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 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 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 规律的模 糊感。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 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 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

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 思维训练。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 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自己经过几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3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

新课改中的生物教学反思

新课改中的生物教学反思 新课改中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中的生物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过去,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如今,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

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在平日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迫于教学进度的压力,课堂上很少提问,主顾自己能讲完,留给学生的思考、参与时间很少,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学生要理解所学的知识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亲身体验到才是真正的收获。耳听为虚,眼见亦为虚,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后的收获才真实。这样不仅耽误不了多少课堂时间,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工。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载)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 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生 物 教 学 反 思

生物教学反思 --从生活中学 徐海英 有些学生感到生物很难学,怎样让学生愿意学生物、学好生物。在实践中我感受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等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还发现,把生物课教学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更会取得意外的收获。 一、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体验生物学的乐趣 生物学知识源自大自然,大自然是真正的生物知识宝库。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些是农村的孩子。他们虽然和大自然很亲近,却也往往不能把生活和生物学联系在一起。于是,我会常常利用各种时机,主动为学生们建立这种联系创造条件。比如,在学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课时,我事先发动学生到自己的家乡对生物的种类进行调查,使他们获得了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上课时,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使学生们的印象深刻,再加上我的点拨引导,使学生们既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把它同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学到了“活”的知识,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 二、把生活知识带进课堂 讲授“发酵技术”一课,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使其变得枯燥乏味。而我在教学中提前安排学生回家做这个实验,学生们兴趣高,积极发言,气氛热烈。经过大家相互讨论交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

成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内容,从生活经历中提炼出了生物学知识,就使这些知识得到升华,真正成为在他们的生活中起作用的宝贵财富了。 三、动手动脑,在生活中探究、运用生物学知识 学生学习的快乐,不全部在于考试得了理想的分数,更在于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去解决了具体问题。所以,我会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作业,让学生们去完成。在学习了“发酵技术”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根据生物课本里学到的内容,自己回家制作一份酸泡菜,请父母做出评价。学生们对这样作业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用这样的情绪去进行学习,怎么会不使他们劲头倍增,加倍努力,取得好成绩呢! 总之,学习生物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学。把学到的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提高生活质量。使学生乐学、会学,在生活中得到启迪。是我们每一个生物教师应该努力去做的。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经过七年级生物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生物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才,而是为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基础。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而又贴近生活的例来帮助学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学。例如:讲授生物细胞分裂时,将动物细胞的分裂比作揪面髻,将植物细胞的分裂比作垒墙,以体现二者的区别。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平常在有阳光或是大白天时见不到鼠妇由此提出问题:光对鼠妇有影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抓鼠妇,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经过反复实验,查阅资料,验证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由于是首次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对教材了解研究不够,使我这一学期的教学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在讲光合作用这一节时,课时的安排就很让我头疼。核心内容当然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但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的确需要一番统筹和安排。课后我对教学思路做了一番整理,觉得还是以光合作用的反应视为主线来安排要好一些。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又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的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还要紧扣课程标准。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绝对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其他的解释。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