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电流电压二次回路图..

常见的电流电压二次回路图..
常见的电流电压二次回路图..

一.相序错误导致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问题

(一)故障现象

2007年9月21日,220 kV FX变电站110 kV XD线在进行热倒母线刀闸操作过程中(110 kV XD线标准运行方式下运行于110 kV Ⅰ号母线),当值班人员合上110 kV XD线Ⅱ号母线侧隔离开关时,该站所有110 kV线路保护装置,Ⅰ号、Ⅱ号主变中后备保护装置均发出PT断线告警信号,值班人员立即对该站的110 kV Ⅰ号、Ⅱ号母线PT(TV)端子箱进行检查,发现Ⅰ号、Ⅱ号母线PT(TV)端子箱中均发生保护电压B、C相空气开关脱扣的现象,多次尝试合上脱扣相空气开关的操作均失败。

(二)故障处理

220 kV FX变电站220 kV、110 kV均采用双母线带旁路接线方式,110 kV XD线至投运时便一直处于标准运行接线方式下运行,运

行于110 kV Ⅰ号母线上。110 kV XD线线路保护采用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CSC-161A型数字式线路保护装置,本线路所需的Ⅰ、Ⅱ母保护,计量电压的切换均由CSC-161A保护装置的电压切换插件实现。

故障发生后,运行值班人员立即停止操作、汇报调度,恢复线路正常运行方式,等待继电保护人员的处理。继电保护人员赶到现场后,首先了解清楚了故障发生时的运行方式、操作步骤等详细情况后,初步判定为Ⅰ、Ⅱ号母线PT(TV)二次回路在操作过程中有短路现象发生。

办理第二种工作票后,检查110 kV XD线保护屏端子排上引入的Ⅰ、Ⅱ号母线电压幅值并进行核相,得到如下结果:

A630Ⅱ=57.72V B630Ⅱ=57.68V C630Ⅱ=57.75V

A640Ⅱ=57.71V B640Ⅱ=57.70V C640Ⅱ=57.72V

A630Ⅱ~A640Ⅱ=0.03V B630Ⅱ~B640Ⅱ=100.2V C630Ⅱ~C640Ⅱ

=100.1V

B630Ⅱ~ C640Ⅱ=0.10V C630Ⅱ~ B640Ⅱ=0.12V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110 kV 的Ⅰ、Ⅱ号母线PT (TV )电压的

B 、

C 相明显存在相序错误的现象,并且可以排除从PT 端子箱至主控制室的电压相序错误的情况,因为其他线路间隔在进行热倒母线的操作中均正常,故障点就在从保护屏顶小母线引至线路保护装置这一段,并且相序错误的电压在Ⅱ号母线PT (TV )二次上,因为X

D 线运行于110 kV Ⅰ号母线时,电压正常。

为了确认这一分析,继电保护人员分别在母线PT (TV )并列屏、XD 线保护屏屏顶电压小母线处对110 kV Ⅰ号、Ⅱ号母线PT (TV )二次电压进行了核相工作,结果均正确。在进行XD 线保护端子排上Ⅱ

号母线PT(TV)二次电压与屏顶小母线核相的时候,得到了B640Ⅱ~B640Ⅱ=100.2V C630Ⅱ~ C640Ⅱ=100.1V的结果。

因故障点的原因出现在110 kV Ⅱ号母线PT(TV)二次电压,不影响保护装置及该间隔测量、计度的运行,在屏顶将110 kV Ⅱ号母线PT(TV)二次电压线解除,与端子排上的电缆进行对线,终于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安装对线过程中,将B、C相的电缆号头穿错,出现了电缆两端如下的对应情况:B640Ⅱ~ C640Ⅱ,C640Ⅱ~ B640Ⅱ。

在端子排上将B、C相电缆号头交换后,对应接入端子,屏顶小母线恢复接入,在端子排上再次进行核相,正确后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再次进行操作,一切正常。

(三)故障分析

110 kV XD线电压切换回路原理图如图1.4所示。110 kVⅠ号、

Ⅱ号母线PT(TV)二次电压分别由Ⅰ号母线侧隔离刀闸1G辅助接点、Ⅱ号母线侧隔离刀闸2G辅助接点的常开接点去驱动1QJ、2QJ继电器,常闭接点来返回。再通过1QJ、2QJ继电器的辅助接点的闭合来实现对110 kVⅠ号、Ⅱ号母线PT(TV)二次电压的切换功能。

由于110 kV XD线扩建二次回路施工时,安装人员在进行110 kV 母线二次电压接入的工作中,误将110kV Ⅱ号母线PT(TV)二次电压的B、C相端子排侧的号头穿错,埋下了这个隐患。而继电保护人员在调试的过程中,又忽视了对由屏顶小母线引接至保护装置的电压的检查,造成了端子排上7D12上实际接入的是C6402、7D13上实际接入的是B6402。

正常方式下,XD线一直运行于110 kVⅠ号母线,1G刀闸常开接点闭合,启动1QJ继电器,保护装置通过1QJ继电器的辅助接点将110 kV Ⅰ号母线PT(TV)二次电压引入装置使用。当进行母线热倒

的操作时,2G刀闸常开接点此时也闭合,2QJ继电器动作,2QJ辅助接点闭合,此时在电压二次回路上,B6302与C6402、C6302与B6402就通过1QJ、2QJ继电器的辅助接点短接在一起,造成电压二次回路短路,引起两台母线PT(TV)二次保护电压空开同时脱扣的故障。

二.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极性问题

(一)故障现象

2010年4月9日,35 kV JD变电站新安装投入运行,在操作完

35 kV母线PT(TV)投入运行,继电保护人员在端子箱处用数字式万

用表检查测量二次电压正确后,合上二次电压空气开关将电压送至控制室,但母线电压测控装置PT(TV)断线灯一直不复归,并且监控后台有PT(TV)断线告警信号发出。

(二)故障处理

35 kV JD 变电站35 kV 母线PT (TV )由户外3只单相两个二次绕组电压互感器组合而成,监控系统采用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的ISA -3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现场继电保护人员立即在控制室用数字式万用表再次测试35 kV 母线PT (TV )二次电压,得到相电压正确,线电压不正确的结果如下:

A630Ⅰ~ N600=57.72V B630Ⅰ~ N600=57.68V

C630Ⅰ~ N600=57.75V A630Ⅰ~B630Ⅰ=57.43V B630Ⅰ~C630Ⅰ=101.2V C630Ⅰ~A630Ⅰ

=57.62V

L630Ⅰ~ N600=0.12V

注:母线测控装置内自产3Uo=112.38V 。

据此数据,作出相位图进行判断,可以认定A 相二次绕组发生极性接线错误的情况,造成A630Ⅰ反相180°。立即改用三相钳形相位表对三相电压测试进行论证,得到如下相位关系图(如图1.5所示)。

从图1.5中可以看出,U ′A630Ⅰ的相位错误是造成PT (TV )断线的直接原因,现在运行的二次电压U ′A630Ⅰ与正常情况下的二次电压UA630Ⅰ相位刚好相差180°,故应立即对35 kV 母线PT (TV )停电进行处理。 U A630I

U B630I

U C630I U ’A630I

经检查发现,由于电缆编号采用的是“端子箱—PT (TV )二次接线柱”相对编号法,A 相PT (TV )本体上号头编号为1D1,对应端子排上编号为A-a ,1D5对应端子排上编号为A-x ,在调试查线后恢复接线时,不能明确看出所接电缆的用法,造成将A 相电压极性首尾a 与x 接反的情况。找到问题原因后,更换电缆号头编号方式,极性端标注为“A601”,非极性端标注为“N601”,与PT (TV )二次接线柱对应压接牢固,再次核对端子箱接线的正确性,并依次将B 、C 两相的号头按此更换。

工作结束后,再次送电,母线电压测控装置PT (TV )断线灯复归,监控后台PT 断线告警信号复归,用三相钳形相位表对三相电压进行测试,三相电压幅值及相序均正确的结果如下:

A630Ⅰ~N600 =57.72V B630Ⅰ~ N600 =57.68V C630Ⅰ~N600

=57.75V

A630Ⅰ~B630Ⅰ=101.3V B630Ⅰ~C630Ⅰ

=101.2V

C630Ⅰ~A630Ⅰ

=101.0V

L630Ⅰ~N600

=0.12V

母线测控装置内自产3Uo=0.32V,A、B、C三相电压为正相序,相位差互为120°,结果正确,35 kV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恢复正常。

(三)故障分析

由于35 kV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新安装时,调试人员在恢复接线时,由于PT(TV)本体上的电缆号头标志不规范,造成二次主绕组出现极性接线错误,A630Ⅰ反相180°,导致35 kV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产生很大的零序和负序分量,且UAB、UCA均小于ISA-371G母线测控装置PT断线定值d769,故发出告警信号。

此电压互感器接线有无问题?会造成什么后果?

在开口C相接反的情况下,系统产生120 V的开口电压,使绕组烧毁。

线路PT(TV)抽头错误导致同期合闸不成功

(一)故障现象

2010年11月对220 kV GJP变电站的110kV线路151、152进行综合自动化的改造。151、152线路保护装置均为南瑞继保公司的

RCS-941型线路保护装置,测控装置为南瑞继保的RCS9705C型测控。

保护及综合自动化改造完后对线路送电,投入测控装置的同期合闸压板,合闸不成功,如果退出同期功能,合闸成功。

按照PT铭牌上的数据可知:

da-dn1为100/3V, da-dn2为100 V

各种电压电流采样电路设计

常用采样电路设计方案比较 配电网静态同步补偿器(DSTATCOM)系统总体硬件结构框图如图2-1所示。由图2-1可知DSTATCOM的系统硬件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即主电路部分、控制 电路部分、以及介于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之间的检测与驱动电路。其中采样电路包括3路交流电压、6路交流电流、2路直流电压和2路直流电流、电网电压同步信号。3路交流电压采样电路即采样电网三相电压信号;6路交流电流采样电路分别为电网侧三相电流和补偿侧三相电流的电流采样信号;2路直流电压和2路直流电流的采样电路DSTATCOM的桥式换流电路的直流侧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电网电压 同步信号采样电路即电网电压同步信号。 信号调 理 TMS320 LF2407A DSP 键盘显示 电路电压电流信号驱动电路保护电路 控制电路检测与驱动 电路主电路 图2-1 DSTATCOM系统总体硬件结构框图 1.1常用电网电压同步采样电路及其特点 1.1.1 常用电网电压采样电路 1 从D-STATCOM的工作原理可知,当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矢量与电网电压矢 量幅值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时,连接电抗器内没有电流流动,而D-STATCOM 工作在感性或容性状态都可由调节以上两矢量的夹角来进行控制,因此,逆变 器输出的电压矢量的幅值及方向的调节都是以电网电压的幅值和方向作为参考的,因此,系统电压与电网电压的同步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2-2 同步信号产生电路1 从图2-2所示同步电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电阻、电容组成的RC滤波环节,为减小系统与电网的相位误差,该滤波环节的时间常数应远小于系统 的输出频率,即该误差可忽略不计。其中R5=1K,C4=15pF,则时间常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电流采样电路的设计

电流采样电路的设计 文中研制了一套模拟并网发电系统,实现了频率跟踪、最大功率跟踪、相位跟踪、输入欠压保护、输出过流保护、反孤岛效应等功能;采用Atmega16高速单片机,实现了内部集成定时、计数器功能;利用定时器T/C2的快速PWM功能,实现SPWM信号的产生;采用T/C1的输入捕获功能,实现了频率相位监测和跟踪以及对失真度、输入电压、输出电流等物理量的检测与控制。 1 整体方案设计 设计采用Atmega16单片机为主体控制电路,工作过程为:与基准信号同频率、同相位正弦波经过SPWM调制后,输出正弦波脉宽调制信号,经驱动电胳放大,驱动H桥功率管工作,经过滤波器和工频变压器产生于基准信号通频率、同相位的正弦波电流。其中,过流、欠压保护由硬件实现,同步信号采集、频率的采集、控制信号的输出等功能,均由Atmega16完成。系统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2 硬件电路设计 分为DC/AC驱动电路、DC/AC电路和滤波电路3部分和平滑电容C1,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 2.1 DC—AC驱动电路 是由R1、R2、R3、R4、R5、R6、Q3、Q4、P3和P4组成,其中P3和P4是控制信号输入

端,R3和R4为限流电阻。集电极的电流直接影响波形上升沿的陡峭度,集电极电流越大输出的波形越陡峭。因为R2和R1与集电极pn节的寄生电容形成了一个RC充放电的时间常数,集电极pn结的寄生电容无法改变,只有通过改变R1和R2的值来改变时间常数,所以R1和R2值越小,Q3和Q4的集电极电流就越大;RC的充电时间常数越小,波形的上升沿越陡峭,而增加集电极电流,会增加系统的功耗,权衡利弊选择一个合适的值。其次,射级pn 结的寄生电容也会影响Q3和Q4的关断时间和波形上升沿的陡峭度。所以在驱动电路中各加了一个放电回路,即拉地电阻R5和R6,R5和R6的引入,加快了Q3和Q4的关闭速度,这样就使集电极的波形更陡峭。同样在保证基极射极pn不损坏的条件下,基极的电流也是越大越好,但也会带来损耗问题,权衡利弊选择一个合适的值。关于两个电阻的取值,这里假设三极管的放大倍数为β,基极电流Ib,集电极电流Ic,流过R5的电流为I5,流过R3的电流为I3,R3的压降为V3,驱动信号为V,R5的压降为V5,有 实际中R3和R5应该比计算值小,这样是为了让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提高系统稳定 性。 2.2 DC-AC电路 是由两只p沟道MOSFET。Q1、Q2和两只n沟道MOSFET Q5、Q6组成。在这里没有采用4只n沟道MOSFET,原因是驱动电路复杂,如果采用上面的驱动电路接近电源的两个导体管不能完全导通,发热量为接近地一侧导体管4倍以上,功耗增加,所以采用对管逆变即减小了功耗,而且驱动电路简单。通过控制4个导体管的开关速度再通过低通滤波器即可实 现DC/AC功能。 2.3 滤波电路 两个肖特基整流二极管1N5822为续流二极管,这里为防止产生负电压,C2、C3、C4、C5、L1、L2组成低通滤波器,其中C5、C6为瓷片电容,C2、C3用电解电容,充放电电流可以流进地,L1、L2为带铁芯的电感,带铁芯的电感对高频的抑制比空心电感更好,电感值 更高。关于参数的选取和截止频率的计算如下 3 采样电路 3.1 电流采样电路的设计 由于终端负载一定,所以电流采样实际等同于一个峰值检测的过程,此电路实际是一个峰值检测电路,P3为信号的2个输入端,调整R10,R11和R17、R18取值来实现峰值测功能,电路中的阻值并不准确,需要实际中根据信号的幅值来调整R10、R11和R17、R18阻值

电流电压功率之间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1、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2乘以R V=IR W=V2/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2、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 特)之间的关系是: V=IR, N=IV=I*I*R,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 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 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

3、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 电流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 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 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I(角形接法)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P=I2R 4、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

二次回路原理接线图

目录 直流母线电压监视装置原理图--------2 直流绝缘监视装置-----------------2 不同点接地危害图----------------3 带有灯光监视的断路器控制回路(电磁操动机构) --------------------4 带有灯光监视的断路器控制回路(弹簧操动机构) -------------------6 带有灯光监视的断路器控制回路(液压操动机构)-------------------7 闪光装置接线图(由两个中间继电器构 成)-----------------------------9 闪光装置接线图(由闪光继电器构成) ----------------------------10 中央复归能重复动作的事故信号装置原理图 ------------------------10 预告信号装置原理图----------------12 线路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原理图---------13 线路方向过电流保护原理图----------14 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图----------15 线路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原理图------16 双回线的横联差动保护原理图---------17 双回线电流平衡保护原理图---------19 变压器瓦斯保护原理图-------------20 双绕组变压器纵差保护原理图--------21 三绕组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图---------22 变压器复合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原理图 ---------------------23 单电源三绕组变压器过电流保护原理图 -------------------------24 变压器过零序电流保护原理------------25 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零序电流保护和中性点间隙接地保------25 线路三相一次重合闸装置原理图----------27 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LALF)原理图 -----------------------30 储能电容器组接线图----------------30 小电流接地系统交流绝缘监视原理接线图 ---------------------------30 变压器强油循环风冷却器工作和备用电源自动切换回路图------31 变电站事故照明原理接线图----------------32 开关事故跳闸音响回路原理接线图----------32 二次回路展开图说明(10KV线路保护原理图)---33 直流回路展开图说明----------------34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向量图

用多功能电工表检验保护装置能否投入运行 发布时间:2007-1-22 10:50:20 浏览次数:20 古育文广东省梅县供电局(514011) 用负荷电流和工作电压检验是继电保护装置投入运行前的最后一次检查,对于某些保护装置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带有方向性的继电保护装置中,为了保护其动作正确,在投入运行前必须测量带负荷时的电流与电压的向量图,借此判断电流回路相序、相别及相位是否正确。通过多功能电工表可方便地实现上述功能,替换了以前用相位电压表法和瓦特表法两种繁琐的测量方法。下面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用多功 能电工表来判断方向性的继电保护的接线是否正确。 在2002年10月28日我局所属的一个110kV变电所的电气设备进行电气试验, 经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发现110kV母线的B、C两相电压互感器内部绝 缘介质不良,严重威胁设备的安全运行。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对这两相的电压互感器进行了更换。更换后,为了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正确,我们用多功能电工表(ST9040E型),进行了方向性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流与电压的相位检查。 1测量方法 在测量前应先找出接入方向性的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流、电压端子,在电压端子上用相序表检查所接入的电压互感器的二次接线相序应是正序(即是U A-U B-U C)。 然后用多功能电工表的电流测量钳钳住电流端子的A相电流线(假定电流端子接线正确),用多功能电工表的电压测量表笔依次与A、B、C三相的电压端子接触牢靠,将所测得的数据填入表1。用此法依次测量B、C相的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值,所测得的数据也填入表1。

表1电流、电压和相位值 电压(V) 电流(A) 相位(°) I A=0.9I B=0.91I C=0.9 U A=60197316.873 U B=60.577.8195313.5 U=60 31776.3193 据上表的数据用AUTOCAD2002软件绘出电流向量图,见图1。 图1电流向量图(六角图) 2根据六角图判断接线 六角图作出后,根据测量时的功率的送受情况,判断接线是否正确。这对检验方向 保护,特别是差动保护接线是行之有效的。 功率的送受情况有以下四种: (1)有功与无功功率均从母线送往线路,电流向量应位于第I象限; (2)有功功率从母线送往线路,无功功率由线路送往母线,电流向量应位于第II象

二次回路原理图

直流母线电压监视装置原理图------------------------------ 1直流绝缘监视装置----------------------------------------- 1不同点接地危害图---------------------------------------- 2带有灯光监视的断路器控制回路(电磁操动机构)--------------- 3带有灯光监视的断路器控制回路(弹簧操动机构)--------------- 5带有灯光监视的断路器控制回路(液压操动机构)--------------- 6闪光装置接线图(由两个中间继电器构成)------------------------------ 8闪光装置接线图(由闪光继电器构成)------------------------------------ 9中央复归能重复动作的事故信号装置原理图------------------- 9预告信号装置原理图-------------------------------------- 11线路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原理图--------------------------- 12线路方向过电流保护原理图-------------------------------- 13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图-------------------------------- 14线路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原理图---------------------------- 15双回线的横联差动保护原理图--------------------------- 16双回线电流平衡保护原理图-------------------------------- 18变压器瓦斯保护原理图------------------------------------ 19双绕组变压器纵差保护原理图------------------------------- 20三绕组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图--------------------------- 21变压器复合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原理图--------------------- 22单电源三绕组变压器过电流保护原理图--- ------------------ 23变压器过零序电流保护原理图--------------------------- 24

电压电流采样

电压电流采样 前言:在学习这个主题的时候,上网查了大量的资料,但大多都是基于电网里的交流大电压和大电流的采样,我个人觉得关于交流的采样以下链接有非常详尽的介绍,而我自己也只是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阅读 https://www.360docs.net/doc/2912299534.html,/view/2d389e06a6c30c2259019e2f.html?from=search 因为我们队里用的直流电压最大为24V,所以接下来我就直流电压及电流的采样说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基本电路设计及原理学习 1、电压采集回路的设计 工作原理如下所述:从分压电阻取来的电压信号经滤波后,被单片机周期采样。将采样信号转化为0~5V的模拟电压量送给单片机的A/D采样通道,使单片机能采集到当时的电压,以便进行稳压、稳流或限压、限流调节,为控制算法的分析、处理,实现控制、保护、显示等功能提供依据。 (公式推导参见电气专业的模电书,不作详细介绍) 根据上述原理,设计电压采样电路如图下图所示 由于521-4的四个光耦制的电流放电倍数是相同的。即

即把输入电压从较大的直流电压衰减到0~5V。 2、电流采集回路的设计 电流采集的原理图如上图所示。其工作原理与电压采集的原理基本相同,区别主要在电流的输入信号为分流器输出的信号,信号范围为0-75mV,显然信号太弱,对于分辨率不高的A/D精度显然不够。通过LM324将其放大。根据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放大的倍数为β=R63B/R61B=400K/10K=40。从而使得VI点的电压范围为0-3V,而VI点相对于AGNDW的电压与AC1点相对于AGND的电压的关系跟中,Vi点电压与AC0点电压的关系类似。在此处我们通过调节RW6,将0-75mV 的电压信号(分流器上的电压)放大到0-5V,供单片机采样。 二、自己设计(DIY)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根据上述基本原理和所学知识设计了一款新的采样电路

测量电感及电容上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

测量电感及电容上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测量电容上电流和电压 的相位差 上海中学高二(9)王晓欣、徐烨婷 指导教师杨新毅 实验目的:运用TI-83对电容电路进行实验,测量电容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了 解电容电感的性质。 实验原理 对于电阻R1,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v=Vsinωt,则i= Vsinωt /R。由于电阻R1mR1m1与电容串联,因此两者的电流相等。i= i= Vsinωt /R,电容的电流波形图与电阻的电压L1R1m1波形图的周期、初相位都相同,只在幅值上有所不同。因为只需观察电容的电流电压波形图 周期与初相位的关系,因此可以将电阻的电流波形图与电容的电压波形图进行对比,得出电 容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实验过程 1. 开机方法: ?用专用接线连接TI—83Plus和CBL。 ?按ON键打开TI—83Plus电源。

?按应用功能键APPS,进入Applications界面(见图1)。 图1 按数字键4选择Physics功能(见图2)。 图2 按ENTER回车键,进入主菜单(见图3)。 图3 2. 探头设定: ?将两个电压探头分别插入CH1,CH2两个插口中,打开CBL电源。 ?在Main Menu下按1选择SET UP PROBES,进入探头设定 菜单(见图4)。在NUMBER OF PROBES菜单中按2选择 图4 TWO。 在SELECT PROBE中按7选择MORE(见图5),再按3(见图6)将第一个探头选择为VOLTAGE。按ENTER 重复以上操作,将第二个探头也设为VOLTAGE。回到主菜 图5 单(见图7)。

图6 图7 3. 参数设定 在Main Menu下按2选择2:COLLECT DATA。在DATA COLLECTION中按2选择2:TIME GRAPH(见图8)。 图8 在ENTER TIME BETWEEN SAMPLES IN SECONDS:后输入时间间隔0.0005。在ENTER NUMBER OF SAMPLES:后输入取样个数100(见图9)。 图9 按ENTER对实验设置进行确认(见图10)。 图10 在CONTINUE中按1选择USE TIME SETUP,用以上设置图11 进行实验(见图11)。 4. 连接电路

典型电气二次回路识图

断路器控制回路图 控制回路是二次回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气设备的种类和型号多 种多样,控制回路的接线方式也很多,但其基本原理是相似的。这里 以某变电站控制回路图为例,简要说明看图的基本方法。 完整的二次回路原理图一般由四张图构成: 原理图一端子图一端子图 —原理图。完整的控制回路图一般包括操作箱接点联系图一保护屏端 子图一汇控柜端子图一断路器控制回路图。 按照上述顺序联接。下面 逐一进行说明: 1、操作箱接点联系图 我们以A 相合闸回路为例来简要说明一下识图方法(图 图1 A 相合闸回路 先来看图上的两种端子: 是箱端子,位于保护装置后侧 , 厂 是屏端子,一般位于保护屏后两侧,固定在保护屏上。 图的左边为装置的逻辑回路,右侧相对于逻辑回路标有继电装置 的种类及回路名称。如图中根据回路名称,我们可以快速找到 A 相 合闸回路,其中包括跳位监视回路、合闸回路、防跳回路。 跳位监视回路从正电源101通过4D62屏端子接至4n76箱端子, 通过跳 闸位置继电器TWJa 接至4n44,并引至屏端子4D168,从屏端 子通过电缆连接至断路器操作机构箱。图中的 7A 为回路编号(功能 相同的回路在不同型号 101 輕 SMD63 ?4B64 一哼一一― FCX-32KP 「叫— TWJe ^TBJa HlUa HBJu 【恤 .厂|】仙「 丿 ~Mnr-Eir I

的设备中都有统一编号,比如合闸回路的编号一般为7,跳闸回路编号一般为37)。 合闸回路的启动靠手动合闸继电器SHJ或重合闸继电器ZHJ,手合命令发出后启动SHJ,重合闸命令发出后启动ZHJ,然而合闸命令只是一个脉冲,保证合闸回路导通直至断路器合上的是合闸保持继电器HBJa。SHJ或ZHJ发出合闸脉冲后,HBJa线圈励磁,启动合闸回路的HBJa长开接点,这时合闸回路靠HBJa接点继续导通,直至A 相合闸成功,机构箱内的合闸回路断开,HBJa线圈失磁,HBJa长开触点才断开,切断合闸回路。 图中仃BJa为跳跃闭锁继电器,它有两个线圈,一个是电流启动线圈,串联在跳闸回路中,以便当继电保护装置动作于跳闸时,使ITBJa可靠的启动。一个是防跳回路中的电压保持线圈,其主要作用是在继电器动作后能可靠地自保持。直到SHJ或ZHJ返回,仃BJa 的电压线圈失电为止,仃BJa继电器复归。使用仃BJa与2TBJa这两组接点是为了增加回路的可靠性。 2、保护屏端子图 端子图是表示屏与屏之间电缆的连接和屏上设备连接情况的图纸 (图2)。

常用电流和电压采样电路

2常用采样电路设计方案比较 配电网静态同步补偿器(DSTATCOM )系统总体硬件结构框图如图2-1所示。由图2-1可知DSTATCOM 的系统硬件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即主电路部分、控制电路部分、以及介于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之间的检测与驱动电路。其中采样电路包括3路交流电压、6路交流电流、2路直流电压和2路直流电流、电网电压同步信号。3路交流电压采样电路即采样电网三相电压信号;6路交流电流采样电路分别为电网侧三相电流和补偿侧三相电流的电流采样信号;2路直流电压和2路直流电流的采样电路DSTATCOM 的桥式换流电路的直流侧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电网电压同步信号采样电路即电网电压同步信号。 图2-1 DSTATCOM 系统总体硬件结构框图 2.2.11 常用电网电压同步采样电路及其特点 .1 常用电网电压采样电路1 从D-STATCOM 的工作原理可知,当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矢量与电网电压矢量幅值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时,连接电抗器内没有电流流动,而D-STATCOM 工作在感性或容性状态都可由调节以上两矢量的夹角来进行控制,因此,逆变器输出的电压矢量的幅值及方向的调节都是以电网电压的幅值和方向作为参考的,因此,系统电压与电网电压的同步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2-2 同步信号产生电路1 从图2-2所示同步电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电阻、电容组成的RC 滤波环节,为减小系统与电网的相位误差,该滤波环节的时间常数应远小于系统的输出频率,即该误差可忽略不计。其中R 5=1K Ω,5pF,则时间常数错误!未 因此符合设计要求;第二部分由电压比较器LM311构成, 实现过零比较;第三部分为上拉箝位电路,之后再经过两个非门,以增强驱动能力,满足TMS320LF2407的输入信号要求。 C 4=1找到引用源。<

功率电压电流公式 功率电压电流公式大全

1、欧姆定律: I=U/R U:电压,V; R:电阻,Ω; I:电流,A; 2、全电路欧姆定律: I=E/(R+r) I:电流,A; E:电源电动势,V; r:电源内阻,Ω; R:负载电阻,Ω 3、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上电流之和 I=I1+I2+…In 4、串联电路,总电流与各电流相等 I=I1=I2=I3=…=In 5、负载的功率 纯电阻有功功率P=UI → P=I2R(式中2为平方)U:电压,V; I:电流,A; P:有功功率,W; R:电阻 纯电感无功功率 Q=I2*Xl (式中2为平方) Q:无功功率,w; Xl:电感感抗,Ω I:电流,A 纯电容无功功率 Q=I2*Xc (式中2为平方) Q:无功功率,V; Xc:电容容抗,Ω I:电流,A 6、电功(电能) W=UIt W:电功,j; U:电压,V; I:电流,A; t:时间,s 7、交流电路瞬时值与最大 值的关系 I=Imax×sin(ωt+Φ)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ωt+Φ):相位,其中Φ为 初相。 8、交流电路最大值与在效 值的关系 Imax=2的开平方×I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9、发电机绕组三角形联接 I线=3的开平方×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10、发电机绕组的星形联接 I线=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11、交流电的总功率 P=3的开平方×U线×I线 ×cosΦ P:总功率,w; U线:线电压,V; I线:线电流,A; Φ:初相角 12、变压器工作原理 U1/U2=N1/N2=I2/I1 U1、U2:一次、二次电 压,V; N1、N2:一次、二次线圈 圈数; I2、I1:二次、一次电流, A; 13、电阻、电感串联电路 I=U/Z Z=(R2+XL2)和的开平方 (式中2为平方) Z:总阻抗,Ω; I:电流,A; R:电阻,Ω; XL:感抗,Ω 14、电阻、电感、电容串联 电路 I=U/Z Z=[R2+(XL-Xc)2]和的开 平方(式中2为平方) Z:总阻抗,Ω; I:电流,A; R:电阻,Ω; XL:感抗,Ω; Xc:容抗,Ω

110kV变电站二次回路图解

搜狐博客> 左路传中> 日志> 110kV变电站二次回路图解 2007-07-14 | 第三章断路器的控制--110kV六氟化硫(SF6)断路器 标签:断路器六氟化硫 2.110kV六氟化硫(SF6)断路器 SF6断路器是110kV电压等级最常用的开断电器,关于它的控制,本章选用的模型是西高电气公司生产的LW25-126型SF6断路器。LW25-126型SF6断路器广泛应用于110kV电压等级,运行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1操作机构 LW25-126型SF6断路器采用弹簧机构,其机构电气回路如图3-1-1、图3-1-2所示。 图 3-1-1 (点击看大图)

图3-1-2 (点击看大图) 图3-1-1所示的是断路器机构的控制回路图,红色部分为合闸回路,绿色部分为跳闸回路,黄色部分为储能电机启动回路。图3-1-2所示为弹簧储能电机的电源回路。主要部件的符号与名称对应关系如表3-1所示。 表3-1 LW25-126型六氟化硫断路器控制回路主要部件 符号名称备注 11-52C 合闸操作按钮手动合闸 11-52T 分闸操作按钮手动跳闸 43LR “远方/就地”切换开关 52Y “防跳”继电器 8M 空气开关储能电机电源投入开关 88M 储能电机接触器动作后接通电机电源 48T 电动机超时继电器 49M 电动机过流继电器 49MX 辅助继电器反映电机过流、过热故障 33hb 合闸弹簧限位开关 33HBX 辅助继电器反映合闸弹簧储能状态 52a、52b 断路器辅助接点52a为常开接点、52b为常闭接点 63GLX SF6低气压闭锁继电器 LW25-126型SF6断路器的操作回路中,有一个“远方/就地”切换开关43LR。“就地”是指在断路器本体机构箱使用合闸按钮11-52C或分闸按钮11-52T操作,“远方”是指一切通过微机操作箱向断路器发出的跳、合闸指令。正常运行情况下,43LR处于“远方”状态,由操作人员在控制室对断路器进行操作;对断路器进行检修时,将43LR置于“就地”状态,在断路器本体进行跳、合闸试验。 2.2合闸回路 2.2.1就地合闸 43LR在“就地”状态时,合闸回路由11-52C、52Y常闭接点、88M常闭接点、49MX常闭接点、33HBX常闭接点、52b常闭接点、52C和63GLX常闭接点组成。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特)之间的关系是: V=IR,N=IV =I*I*R, 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 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⑴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 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 I=I1+I2 各处电压相等 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完整版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及计算 公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 电动机输出转矩: 使机械元件转动的力矩称为转动力矩,简称转矩。机械元件在转矩作用下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扭转变形,故转矩有时又称为扭矩。 转矩与功率及转速的关系:转矩(T)=9550*功率(P)/转速(n) 即:T=9550P/n—公式【1】 由此可推导出: 转矩=9550*功率/转速《===》功率=转速*转矩/9550,即P=Tn/9550——公式 【2】 方程式中: P—功率的单位(kW); n—转速的单位(r/min); T—转矩的单位(N.m); 9550是计算系数。 电机扭矩计算公式 T=9550P/n 是如何计算的呢? 分析: 功率=力*速度即 P=F*V---————公式【3】 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 推出F=T/R---——公式【4】 线速度(V)=2πR*每秒转速(n秒)=2πR*每分转速(n分)/60=πR*n分/30---——公式【5】 将公式【4】、【5】代入公式【3】得: P=F*V=T/R*πR*n分/30 =π/30*T*n分 -----P=功率单位W, T=转矩单位N.m, n分=单位转/分钟 如果将P的单位换成KW,那么就是如下公式: P*1000=π/30*T*n 30000/π*P=T*n30000/3.1415926*P=T*n9549.297*P=T*n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功率和转矩*转速之间有个9550的系数关系。。。 电动机转矩、转速、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由于电功率P=电压U*电流I,即 P=UI————公式【6】 由于公式【2】中的功率P的单位为kw,而电压U的单位是V,电流I的单位是A,而UI 乘积的单位是V.A,即w,所以将公式【6】代入到公式【2】中时,UI需要除以1000以统一单位。 则: P=Tn/9550=UI/1000————公式【7】 ==》Tn/9.55=UI————公式【8】 ==》T=9.55UI/n————公式【9】 ==》U=Tn/9.55I————公式【10】 ==》I=9.55U/Tn————公式【11】 方程式【7】、【8】、【9】、【10】、【11】中: P—功率的单位(kW);

在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关系

在三相电路中,三相电源及三相负载都有两种连接方式: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 8.2.1 星形连接 在图8.3所示的三相电路中,三相电压源及三相负载都是星形连接的。各相电压源的负极性端连接在一起,称为三根电源的中点或零点,用N 表示。各相电压源的正极性端A 、B 、C 引出,以便与负载相连。这就是星形连接方式,或称Y 形连接方式。三相负载Z A 、Z B 、Z C 也是星形连接的。各相负载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称为负载的中点或零点,用N ’表示。各相负载的另一端A ’、B ’、C ’引出后与电源连接。电源与负载相应各相的连接线AA ’、BB ’、CC ’称为端线。电源中点与负载中点的连线NN ’称为中线或零线。具有三根端线及一根中线的三相电路称为三相四线制电路;如果只接三根端线而不接中线,则称为三相三线制电路。 N -+-B I C I A E B E C E B - --+ + -+’ C ’ AN V BN V 图8.3 电源与负载均为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在三相电路中,电源或负载各相的电压称为相电压。例如AN V g 、BN V g 、CN V g 为电源相电压,'' A N V g 、'' B N V g 、''C N V g 为负载相电压。端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例如AB V g 、BC V g 、CA V g 是电源的线电压,'' A B V g 、'' B C V g 、''C A V g 是负载的线电压。流过电源或负载各相的电流称为相电流。流过各端线的电流称为线电流,流过中线的电流称为中线电流。 当电源或负载为星形连接时,线电压等于两个相应的相电压之差,例如在电源侧,各线电压为

DSP交流采样电路设计..

DSP 交流采样电路设计

1.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测控专业。通过综合实验,使学生对所学过的DSP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自己设计模拟继电保护过程实验系统。要求用DSP完成对电网的电压的采样,然后经过DSP的处理,可以对系统继电器的跳合进行控制,自己设计,自己编程,最后自行调试,自行实现自己的设计。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摆脱以往由教师设计,检查处理故障的传统做法,由学生完全自己动手,互相查找处理故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试验应做到以下几点: 1. 通过DSP程序的设计模拟继电保护跳闸实验,进一步了解DSP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线路的设计,计算及实际操作,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加感性认识,使书本知识更加巩固。 3. 培养动手能力,增强对DSP运用的能力。 4..培养分析,查找故障的能力。 5. 增加对DSP外围电路的认识。 2.实验设备 DSP板、仿真器、面包板、采样板器件,电烙铁,其它工具。

3.实验原理 1、DSP最小系统电路图

1、模拟电子线路 (一)、电流采样电路的设计

本次电流采样电路选择的电流互感器总共由两级,前一级互感器变比为4A :1A ,第二级互感器采用TA1015-1,其变比为5A:5mA ,也就是1000:1,两级总共的互感器比例为4000:1。 即电流互感器一次侧的电流大小为4A ,二次侧的电流大小为1A ,二级互感器的二次侧电流大小为1mA 。如图3-6,在互感器二次侧并一个1K 的电阻即可将一次侧的4A 的强电流信号变换为二次侧的弱电压信号,其计算公式为: )(0.14000/4/12mA A k i i === (3-1) )(0.1101100.13322V R i u =***==- (3-2) 其峰值为: )(414.10.1222V u u p =*== (3-3) 即电流互感器二次侧输出的电压范围为-1.414V 至+1.414V ,即一次回路里的220V 的工频交流便被线性转化为-1.414V 至+1.414V 。 信号电路共有三级,第一级为偏置放大环节,它能够将交流信号调理成DSP 能准确进行AD 转换的0V 至3.3V 的直流信号。第二级为有源滤波环节,该环节能够滤去信号调理电路里的高频干扰信号。第三极为跟随环节,其输入高阻抗,输出低阻抗,进一步增加了信号调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特)之间的关系是:V=IR,N=IV =I*I*R, 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 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设计

- 常用采样电路设计方案比较 配电网静态同步补偿器(DSTATCOM)系统总体硬件结构框图如图2-1所示。由图2-1可知DSTATCOM的系统硬件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即主电路部分、控制电路部分、以及介于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之间的检测与驱动电路。其中采样电路包括3路交流电压、6路交流电流、2路直流电压和2路直流电流、电网电压同步信号。3路交流电压采样电路即采样电网三相电压信号;6路交流电流采样电路分别为电网侧三相电流和补偿侧三相电流的电流采样信号;2路直流电压和2路直流电流的采样电路DSTATCOM的桥式换流电路的直流侧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电网电压同步信号采样电路即电网电压同步信号。 控制电路电路主电路 图2-1 DSTATCOM系统总体硬件结构框图 常用电网电压同步采样电路及其特点 1.1.1 常用电网电压采样电路1 从D-STATCOM的工作原理可知,当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矢量与电网电压矢量幅值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时,连接电抗器内没有电流流动,而D-STATCOM工作在感性或容性状态都可由调节以上两矢量的夹角来进行控制,因此,逆变器输出的电压矢量的幅值及方向的调节都是以电网电压的幅值和方向作为参考的,因此,系统电压与电网电压的同步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2-2 同步信号产生电路1 】 从图2-2所示同步电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电阻、电容组成的RC滤波环节,为减小系统与电网的相位误差,该滤波环节的时间常数应远小于系统的输出频率,即该误差可忽略不计。其中R5=1K ,C4=15pF,则时间常数 <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关系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关 系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关系功率(瓦)=电流(安培)x电压(伏特); 功率=电压*电流 12V*1A=12W 电流=电压/电阻 12V/40Ω= 电压/电流=电阻 功率符号P单位W 电压符号U单位V 电阻符号R单位Ω 电流符号I单位A 关系式 ⑴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 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 I=I1+I2 各处电压相等 U1=U2=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 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 Pe/Ps=(Ue/Us)的平方2.有关电路的公式 ⑴电阻 R 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 R=ρ×(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 R=U²/P ⑵电功 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 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 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 W=QU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 W=I²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 W=U²T/R(同上) ⑶电功率 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 P=I²R(纯电阻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