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分一分 认识图形

三 分一分 认识图形
三 分一分 认识图形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刘永红

分一分、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分一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经历能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的过程,初步学习给物体分类的方法。

2、能对简单几何形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分类的活动及对四种形体的初步认知。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时间:3课时

分一分…………………………1课时

认识物体………………………2课时

第一节分一分

第1课时:分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P51-52例1-2和相应的课堂活动。

课时目标:

1.经历根据色彩、种类等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的过程,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难点: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准备:圆、三角形、各种卡片,课件,视频展示台。

板书设计

分一分

1、按颜色分

2、按种类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P51主题图(一)

(1)提问:你觉得小猴子的家怎么样?为什么?

(2)揭示课题:你们想不想帮助小猴子把它的家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呀?该按怎样的方法把这些凌乱的物体整理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给物体分类。(板书:分一分)

二、探索新知(体会分类有不同的标准)

1.教学例1

(1)要求:现在小朋友的桌上每组有乱乱的一堆小棒(红色5根,黄色4个),请小朋友按自己的想法给它们分一分,看它们谁和谁应该在一起。老师要看看哪组小朋友最能干,想的方法最多。(分组讨论)

(2)提问:请一个小组的代表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分法。为什么要这样分呢?(演示分类方法,并说明理由:按颜色分成两类,因为刚好两种颜色)

板书:按颜色分

提问:现在分类摆放后,显得不再乱乱的了,小朋友们也可以按颜色分类整理自己的小棒哦!如果再加入蓝色的小棒,你会分成哪几类呢?

2.教学例2

出示例2上衣和裤子图片:

提问:仔细观察,你会怎样分类呢?(学生可能会按颜色分,可以认可,并让学生说说怎么分的。)

提问:还可以怎么分?怎么想的?(把上衣和裤子各分一类)

试试看,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把序号分别填在圈里。

要求:注意有序的地选择,避免漏选。分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分法,全班

交流。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可以按物体种类给物体进行分类,像这种分法就是按种类分。(板书:按种类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1。

把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课堂活动2。

提问:这些东西你认识吗?说说看。

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是饮料吗?把饮料圈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帮助小猴整理房间

引语: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分类的方法,有能力帮助小猴子整理房间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你们看,小猴子的家里有一个书桌和玩具架,还有学习用品和玩具,它们放得真乱啊!

提问:这些玩具和学习用品应该分别摆放在什么地方呢?

A我们先看看地上的玩具应摆放在哪里?

B这地上的笔应放在哪儿?

C这个笔筒应摆在什么地方最合适?

D这书桌上还有两个玩具也应该摆放在哪儿?

E这个文具盒放在书桌中间会给写作业带来不方便,放在哪儿最好呢?

F这些书应摆放在哪儿?

G这个书包呢?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用鼠标拖动物体放到合适的位置)(完毕,课件显示小猴子咧嘴大笑:“太舒服了,谢谢你们!”

4.课堂活动3

提问:我们已经帮小猴子整理了房间,也学会了一些分类的方法,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学到的方法,将自己书包的东西进行分类?

要求:请大家把书包拿出来,比一比,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独自整理,再小组交流整理的方式,再全班交流,评议。)

四、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根据色彩、种类等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的过程,初步学会了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第二节认识图形

第1课时: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P53例1、例2,课堂活动1,练习七1、3、4题。

课时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

2.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的认识进行简单分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难点:能区别并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体、积木等相应几何体;学生课前准备各种形体的包装盒、积木等。

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图略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课前收集的各种包装盒、实物、积木等(例1)。

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把东西分类,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用途分,有的按大小分……今天,我们再来分一分。

二、探索新知

1.分类(按形状分类认识图形)

出示例1图中的4件物品,仔细观察。

提问:想一想,怎样分成2堆?

(1)小组合作交流,再分一分。

(2)提问:怎样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可能会有按大小分,或按形状分两种。允许学生的多种分法。)

(3)拿走按大小分的,展示形状分法:把这些物体按形状可以这样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教学例1)

(1)提问: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可能有学生能说出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2)介绍:教师出示这2种形体的模型,并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像这样的形体分别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正方体)

(3)要求:刚才没有按形状分的重新按形状分类。

(4)请带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种图形的孩子分别高高举起来!

(5)提问;看一看,想一想,教室里,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哪些是正方体的?

(6)提问: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吗?让学生闭眼想象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样子。

(8)P54页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先说说每一个图形的名称,独立完成连线,集体订正。

3.认识圆柱体、球(教学例2)

(1)出示例2,把它们分成两堆,

提问:怎样分?说说分类依据是什么?(可能会出现按大小和形状分两类)(2)留下按形状分类的,提问:谁能给它们取一个名字?

(3)介绍:教师出示圆柱和球模型,并画出图形:像这样的形体是圆柱体、球。(板书:圆柱和球)

(4)请带来了圆柱和球这种图形的孩子分别高高举起来!

(5)提问: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你看到哪些物体的形状像圆柱体?哪些像球?

(6)提问: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7)老师说圆柱体,球,学生闭眼想象。

小结:我们根据形状来分类,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分类时要想想它们的特征再进行判断。

三、巩固练习

1.P55页练习九1题:

(1)提问:你能说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吗?小动物要找什么形体的朋友?

(2)把正确的数字番号填入圈中。

2.P55页练习九3题:

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3.实践活动:回家用橡皮泥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四、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形体?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学生通过实物和模型,基本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并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的认识进行简单分类,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2课时: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P54例3,课堂活动2、3题,练习七,2、4题。

课时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进一步获得对长方体、正方体、球特征的初步的认识。

2.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出简单的形体,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4种形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教具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状的积木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小朋友,昨天我们认识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

分别出示4种形体,让学生判断,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们的认识。

2.提问:在生活中哪些物体分别是这些形状的?谁来说说看?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

拿出4种形体,(小组合作)像例3图中那样玩一玩,注意观察。(一定要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感受)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是平面,只能滑动;球是圆的,任意放在斜面上都可以滚动,圆柱的侧面(也是圆的)在斜面上是滚动,其余面只能滑动。)

2.课堂活动2题

根据这4种形体的特点,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摸一摸,说一说。

方法一:先说名称再闭上眼睛摸;

方法二:闭上眼睛摸到以后再说名称,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看谁判断的最准确!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3:搭积木。

提问:你们搭过积木吗?用你们带来的这些东西搭一搭,看你都能搭出些什么东西?可以同桌合作来搭一搭。在搭的过程中仔细的看看、想想,球状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圆柱状的可以做什么。

(1)学生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2)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2.练习九第2题:

数一数,再填一填。

四、拓展练习

思考题

1.提问:想一想用几个小正方体才能摆出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2.自己动手来试一试,看到底要多少个。

3.展示生作品。

小结: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五、课堂小结

提问: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进一步获得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球特征的初步的认识。并能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出简单的形体,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平面图形的认识》的认识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全笑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一年级上册认识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建立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及其特征的基础。同时,借助自主练习中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并了解了立体图形,并且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幼儿园时期,他们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所以学生对于这五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但学生对这五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为此,我认为:创设有趣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会区别和辨认这几种图形。 过程与方法:结合动手操作和观察,体验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创新意识。(四)、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五)、教具学具:课件、立体图形实物、平面图形若干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学期认识了图形王国中哪几个新朋友? 生: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 课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辨别。 2、师:这些图形都来自图形王国,可是,图形王国里发生了一件抢劫案,警察叔叔马上去寻找线索,结果他们找到了一串脚印,你们知道他们分别是谁的脚印吗?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帮警察叔叔破案? 教师示范验证进行破案。 设计意图:学生知道了立体图形,但对它与平面图形的联系难以理解。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知道了通过立体图形可以画出平面图形,从而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帮助学生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平面图形 1、师:认识这些脚印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师:这么多脚印,我们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他们。你发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师: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平面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把他们送回家。 (1)学生把图片娃娃送回到黑板上。 (2)说一说,根据什么送的?同一家的图形分别有什么特征?

平面图形的认识(1)

平面图形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理解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准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能准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水平和空间观点.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理解”】 (1)请你在本上分别画出5条不同的线,然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是什么线,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2)全班汇报.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判断反馈. (1)一条射线长5厘米.() (2)通过一点能够画无数条直线.() (3)通过两点能够画一条直线.() (4)通过一点能够画一条射线.() 二、复习角.【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理解”】 1.什么叫做角?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2.复习各部分名称. 学生填写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1)角的大小与什么相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相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 (2)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教师说明:根据角的度数,能够把角分类.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三、复习垂线和平行线.【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下册 认识分数 分一分(一)专项练习题

习 题 汇 编姓名:

1.分一分(一)(第1课时) 一、快乐小帮手。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成分数是 ()() , 读作( )。 2.像4 35231、、…这样的数,都是( )。 3.分数32,其中的“—”是( ),“2”是( ),“3”是( ),读作( )。 4.7 4读作( ),六分之五写作( )。 5.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读作( )。 二、在下面各图形中,能用分数表示的在图形下边的括号里打“√”,不能用分数表示的打“×”。 1. 2. 3. ( ) ( ) ( ) 4. 5. 6. ( ) ( ) ( ) 三、小法官巧断案。(对的打“√”,错的打“×”) 1.把一张饼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饼的 4 1。( ) 2.51里面的5是分子。( ) 3.用分数表示是4 1。( ) 4.七分之五写作5 7。( ) 四、写出下面各数。

八分之五 写作:_____________ 四分之三 写作:_____________ 十五分之六 写作:_____________ 九分之二 写作:_____________ 二十二分之三 写作:______________ 五、读出下面各数。 76 读作:______________ 152 读作:_________________ 241 读作:_________________ 六、把下面各图形中阴影部分占图形的几分之几用分数表示出来。 1. 2. 3. 4. ( ) ( ) ( ) ( ) 七、按所给分数把下面各图中相应部分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1. 2. 81 52

认识图形三角形

认识图形三角形

上边用小棒摆三角形来看,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定是同样长的.因此三角形的形状也不一定是一样的.(4)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三角形.2、初步认识圆(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1)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圆形的?(2)学生举例.教师同时出示钟面、硬币、圆扣子等,问:这些物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圆.同时在黑板上画圆.说明这样的图形是圆.(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和一个球.问:圆和球一样吗?教师归纳:圆和球不一样;圆是一个面,球是一个体.(4)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圆形.(5)新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种图形,是哪两种图形?这就是课本第24页的内容(板书:三角形圆).引导学生看书、质疑.三、课堂练习.3.数一数,在()内填上适当的图形.图中有5个(),4个(),1个(),1个(),4.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拖动图形到相应的框里.四、布置作业:练习七第4、5题.板书设计认识图形三角形

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认识

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认识 平面图形的认识 张文玲 一、1、同学们,这是数学王国的小猴子给大家送数学宝贝来了,你们想不想看? 2、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3、玩游戏:谁能举出我说的名字的图形越多我就发给他一个智慧娃娃。 好!同学们都想,那这样自己拿手中的图形说这是什么图形? 4、检测一下是不是会认人,我举起图形的面,你说面的名字,(学生汇报贴在黑板上,再问一个,并写上名字) 5、摸一摸你们手中的图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告诉大家(平平的,平平的面,也叫平面,他们就叫平面图形,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1、用手指着“边”这是什么?边,请大家跟着老师说三遍。 2、用尺子碰碰你的手,说说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觉得疼呢?尖尖的叫角,念三遍。 3、下面数学王国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大家帮他们解决,你们愿意吗? a、长方形有()条边,()条长边,()条短边,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个角,角都是()的。 b、正方形有()条边,()个角,四条边都(),角都是()的。 c、三角形有()条边,()个角。 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个,哪个组说得最多就奖给他们组一个智慧人。 4、生汇报师填空。 5、发现有不会的,对边相等,让学生对折纸片,长方形,上下对齐折,比一比上边和下边谁长?左边和右边呢? 对于正方形,让学生摆火柴棒,用四根小棒摆出1个正方形,再把这四根小棒折下来比一比它们四条边谁长,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6、玩游戏找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角是直的并板书。 7、听听数学宝贝的自我介绍,好吗?(放录音) 8、闭眼摸图形。 9、你们帮数学王国的朋友解决了问题,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那考考你们是不是认真观察的孩子,请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10、这节课,数学王国的朋友看到大家学得这么好,送来了一份礼物,想看吗?这是什么?(蜻蜓)对了,它是由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拼出来的,谁能说出来,谁说得多,我就给它奖励,注意还要说出有几个图形。 11、那你们回送一个礼物,好吗?看谁用得最多,摆得最像,最漂亮。 三、1、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或教室里有没有学过的图形的物品,给爸爸妈妈说说看。 说课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中,第34页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与平面图形,知道它们的,能够辨别和区别这些图形。2、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与创新意识。 本课的重难点是: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与平面图形,知道他们的名称,能够辨别和区别这些图形。2、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基本在6、7岁左右,他们对带有童话色彩的语言非常感兴趣,我以你们看数学王国的小朋友给大家送数学宝贝来了,你们想看吗?的语言导入,学生的思维非常好,在课堂教学时我尽量用直观教具,红领巾、油盒、三角板、书、这些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说出这些物体正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名称,接着让学生一个说圆形的名称,另一个拿圆形,初步得到对平面图形的认识,通过学生摸感到这些图形都是平平的,引出本课的课题。

认识分数(分一分)的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的教案 开安镇中心小学尹萍 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53—55)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植入文化,了解分数的发展历史,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教学图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师生谈话 同学们,老师要把4个苹果分给淘气和笑笑,你认为怎样分公平? 要是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个呢? 2提出现实问题 那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个?(半个) 3提出数学问题 半个应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独立思考 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把你的想法写在本子上。(学生动手创作) 2 全班交流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3 建立模型 (1 )构建“二分之一”表象 师:让我们共同来回忆一下刚才分一个苹果的过程,怎么样分的?(平均分) 分成2份,,一份就是一半。师:“一半”可以用1/2表示。另外的一半可以怎样表示?

小结: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可以用1/2表示。 ,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一半可以1\2表示什么 (2 )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师:我们知道物体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图形的一半可以用1/2吗?那你能找到图形的1/2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反馈交流。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一半可以1\2表示什么 小结:通过操作活动我们发现,不管什么物体,什么图形,,只要是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 ( 3 )迁移类推创造分数 认识1/4 图形的二分之一你能表示,那图形的四分之一你会表示吗 质疑:涂色部分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是1/4啊? (4)创造分数 手指着黑板上的图问你还想接着找其他分数吗?找到自己喜欢的分数,用涂色表示出来。 (5)学习分数的写法 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学习分数的读法 ( 6 )植入文化揭示分数的产生过程 其实人类认识分数的过程,并不像我们这样一堂课这么短暂,经历了一个长达几千年的漫长过程。想不想了解一下。(课件) 谁能大声的给老师读一下“你们知道吗?”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下面我们用今天学到新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 1、基础题:教材54页说一说,55页1题。 2、综合题:教材55页3题。 3、拓展题,涂色部分分别是他们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这节课你新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2、我们表示分数时用到了我们以前学到的什么知识? 3、说说你身边的分数。 作业以分数为主题做一期手抄报

春学期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六认识分数分一分二作业(北师大版)

分一分(二) 第一课时 基础题 1.填一填。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块蛋糕的,3份是( )个,也就是。 (2)里面有( )个,5个是,( )个是。 2.想一想。 (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3份涂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也就是( )个。 (2)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把这4份都涂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也就是( )个。 3.判断。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 ) (2)3个是。( ) (3)1==。( ) 4.根据给出的分数圈一圈。 (1) ☆☆☆☆☆ (2) ○○○○○○○○○ (3) △△△△△△△△ 5.填一填。 (1)把一张饼平均分成10份,小新吃了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为( );妈妈吃了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为( ),这里把( )看作一个整体。 (2)把9个梨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 )个梨,占这些梨总个数的( );两个小朋友分得( )个梨,占这些梨总个数的( ),这里把( )看作一个整体。(3)6分米是1米的( );5角是1元的( )。 能力题 6.看图填一填。

(1)每个苹果占这盒苹果总个数的()。 (2)每份梨的个数占梨总个数的()。 (3)苹果的个数占这盘水果总个数的()。 7.判断。 (1)把10块糖分成5份,每份是这些糖的。( ) (2)左图中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 (3)和中的涂色部分都可以用来表示。( ) 8.在2015年喀山游泳世锦赛上,中国体育代表队获得35枚奖牌,位于奖牌榜的第一位,其中获得金牌15枚,铜牌10枚,铜牌数是金牌数的几分之几? 提升题 9.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10.(能力点一运用对应法在线段上表示相应的分数) 用线段上的点表示和。 答案与解析

三、分一分、认识图形

三、分一分、认识图形 分一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52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男女式衣裤、文具盒、饮料瓶、毛巾、书本等实物若干。 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红黄小棒若干、红黄圆片若干。 其他准备:学生椅子分两色随意摆放并按小组围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察、感知分类播放录像——商场的营业员阿姨正在分类整理

商品。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营业员阿姨在整理商品。 学生乙:她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了解分类的生活意义,激发求知欲 教师:像阿姨这样把商品分别整理过后,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甲:可以让商场看起来更整洁、美观。 学生乙:更方便顾客挑选。 教师:像这样把特征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一分”。 板书课题:分一分。学生齐读。 教师:看看小猴整理的房间(多媒体展示第三单元的情景图)。分类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条理、更方便、更美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项本领! [点评:从儿童熟悉的实际生活引入,观察感知实际生活中的分类现象,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求新知,掌握分类标准 1.教学例1 教师:小英新买了一些铅笔,这些铅笔有什么不同? 学生:我发现它们的颜色不一样。 教师:真善于观察!那你能想到好的方法给它们分类吗?

20秋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一分 认识图形测试卷

20秋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认识图形测试卷【例1】把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圈上。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第①小题:小花是植物,其它三样是交通工具;第②小题:蛋糕是食品,其它三样是动物;第③小题:西瓜是水果,其它三样属于服装类。 解答:第①小题:小花第②小题:蛋糕第③小题:西瓜 【例2】在会飞的动物下面画“”,在会游泳的动物下面画“”。 思路分析:图上的动物有鸟、鲸、海马、鲤鱼、蝴蝶、乌龟、海豚。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陆地,有的会飞,有的会游泳。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可以将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会飞的动物,一类是会游泳的动物。解答: 【例3】分一分,数一数,填一填。 (1)和一共多少个?□○□﹦□(个)

(2)比多几个?□○□﹦□(个)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统计的方法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统计数据个数时,可以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计数,然后再根据统计的结果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解答:6 5 2 4 (1)5+4=9 (2)6-2=4 【例4】数一数,填一填。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立体图形的认识,计数时可以采取数一个划掉一个的方法来计数,这样不重复不遗漏。 解答:3 1 6 8 【例5】数一数。 (1)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缺了()块。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体个数的计数。 (1)解答时不要忘记被遮住的小正方体个数,计数时,可以分层数,先数出第一层的个数,再数出第二层的个数,这样从左起小正方体个数分别是4+1=5、4+2=6和4+4=8。 (2)计数时,可以把空缺的长方体补全,这样得出共缺了6块。

三 分一分 认识图形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刘永红 分一分、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分一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经历能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的过程,初步学习给物体分类的方法。 2、能对简单几何形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分类的活动及对四种形体的初步认知。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时间:3课时 分一分…………………………1课时 认识物体………………………2课时 第一节分一分 第1课时:分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P51-52例1-2和相应的课堂活动。 课时目标: 1.经历根据色彩、种类等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的过程,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难点: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准备:圆、三角形、各种卡片,课件,视频展示台。 板书设计 分一分 1、按颜色分 2、按种类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P51主题图(一) (1)提问:你觉得小猴子的家怎么样?为什么? (2)揭示课题:你们想不想帮助小猴子把它的家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呀?该按怎样的方法把这些凌乱的物体整理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给物体分类。(板书:分一分) 二、探索新知(体会分类有不同的标准) 1.教学例1 (1)要求:现在小朋友的桌上每组有乱乱的一堆小棒(红色5根,黄色4个),请小朋友按自己的想法给它们分一分,看它们谁和谁应该在一起。老师要看看哪组小朋友最能干,想的方法最多。(分组讨论) (2)提问:请一个小组的代表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分法。为什么要这样分呢?(演示分类方法,并说明理由:按颜色分成两类,因为刚好两种颜色) 板书:按颜色分 提问:现在分类摆放后,显得不再乱乱的了,小朋友们也可以按颜色分类整理自己的小棒哦!如果再加入蓝色的小棒,你会分成哪几类呢? 2.教学例2 出示例2上衣和裤子图片: 提问:仔细观察,你会怎样分类呢?(学生可能会按颜色分,可以认可,并让学生说说怎么分的。) 提问:还可以怎么分?怎么想的?(把上衣和裤子各分一类) 试试看,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把序号分别填在圈里。 要求:注意有序的地选择,避免漏选。分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分法,全班

三、认识图形1

主备教师:备课时间: 三、认识图形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初步认识,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 一、教材编排思路: 内容方面,从摸长方形、正方形地砖的边,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边,数多边形的边,来初步认识多边形。又通过围、搭、折、剪、分等操作活动,来加深对多边形的认识。思维方面,让学生通过体验边的存在到初步认识多边围成的图形,从感知图形间的联系到领悟多边形的变换,将学生从感性认识引入初步理解,从简单判断引入综合变化。 二、教材编排特点: 1.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实际体验,知道用边的数量来分类、命名多边形。 2.通过折、剪、拼活动,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培养空间观念。 抓联系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教材中的平行四边形、梯形和菱形尽管形状、特征各有不同,但“有四条边”是它们的共性,联系这一点来认识四边形,应该说比单纯地识别四边形进了一步。求变换为的是培养学生在动态中认识事物。教材正是通过折一折、数一数、想一想,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变换。学生每折一次,手中的多边形就发生一些变化,继续往下折,折法有多种,折出的图形也就不同。这样安排,在突出“变”字中,将学生对多边形的认识引向深入。 3.用开放性问题激活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数学能力。 教材在第27页第2、4、6三题中提出的问题都具开放性。第4题的开放是通过折的多样化,来讨论所折出的多边形的变化,学生可以在不断变换的折叠中发现,折出的图形在变化,但边的数量时而变化时而又不变;第6题的开放是通过剩下图形的多样化,来确定不同的剪法,使剪去三角形后的多边形符合设想。这样安排,学生的认识就能在问题的不断变换、开放中获得发展。

平面图形的认识 (2)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小学王艳蓉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中平面图形,从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 教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导入新课。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平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认识了这四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出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让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引入新课。 2.感知“面在体上”。 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教师小结。 课件演示。 师: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 B、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那你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在前一环节“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面从体上来”并且在想办法搬的思考过程中,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具体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

平面图形的认识

平面图形的认识 2005年8月12日来源:网友提供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请你在本上分别画出5条不同的线,然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是什么线,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2)全班汇报.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判断反馈. (1)一条射线长5厘米.() (2)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3)通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通过一点可以画一条射线.() 二、复习角.【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什么叫做角?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 2.复习各部分名称. 学生填写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1)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 (2)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教师说明: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完整版)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M O a 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一节:直线、射线、线段 知识点1:概念 线段:一段拉直的棉线可近似地看作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的画法:(1)画线段时,要画出两个端点之间的部分,不要画出向任何一方延伸的情况.(2)以后我们说“连结 ”就是指画以A 、B 为端点的线段. 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如手电筒、探照灯 射出的光线等。 射线的画法:画射线 一要画出射线端点 ;二要画出射线经过一点,并向一旁延伸的情况. 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如笔直的铁轨等。 直线的画法:用直尺画直线,但只能画出一部分,不能画端点。 知识点2:线段、直线、射线的表示方法: (1) 点的记法: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 (2) 线段的记法:①用两个端点的字母来表示 ②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如图: 记作线段AB 或线段BA , 记作线段a , 与字母顺序无关 此时要在图中标出此小写字母 温馨提示:线段是直线(或射线)的一部分;2.线段不可向两方无限延伸,但可度量;3.延长线常化成虚线;4.延长线段AB 是指按A 到B 的方向延长,延长线段BA 是指按B 到A 的方向延长. (3) 射线的记法:用端点及射线上一点来表示,注意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 如图: 记作射线OM,但不能记作射线MO 温馨提示:1.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2.射线是像一方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不能度量,不能比较大小;3.射线可作反向延长线,不存在射线的延长线。 (4) 直线的记法:①用直线上两个点来表示 ②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如图: 记作直线AB 或直线BA , 记作直线l 与字母顺序无关。 此时要在图中标出此小写字母 知识点3: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三者都是直的,线段向一个方向延长可得到射线,线段向两个方向延长可得到 直线,故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 区别:直线可以向两方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延伸,三者的区别 见下表: B A l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题 班别 姓名 学号 总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某班的同学在操场上站成笔直的一排,确定两个同学的位置,这一排的位置就确定下来了,这是因为 2、经过A 、B 、C 三点可以画_____________ 条直线 3、将弯曲的河道改直,可以缩短航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AC= = 2 1 。 5、用三种方法表示右图的角: 、 、 6、右图有 条线段。 7、0.15°= ′= ″, 41°18′36″= __________ 度. 8、运动会上,甲乙两名同学测得小明的跳远成绩分别为PA =5.52米,PB =5.13米,则小明的真实成绩为__________米. 9、如图4,CD ⊥OB 于D ,EF ⊥OA 于F ,则C 到OB 的距离是______, O 到CD 的距离是______,O到EF 的距离是______. 10、如图2,a 代表水面,b 代表三名选手从十米跳台入水示意图,比赛结果,图(1)水花最小,得分最高,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当入水轨迹与水面__________时,无水花溅起得分最高. 1 C B A A B C D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A 、B 、C 、D 四个图形中各有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它们能相交的是( ) 2.延长线段AB 到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C 在线段AB 上 B.点C 在直线AB 上 C.点C 不在直线AB 上 D.点C 在直线AB 的延长线上 3、已知?=∠?=∠?=∠18.40,"30'1740,'1840C B A ,则( ) A 、A ∠> B ∠> C ∠ B 、B ∠>A ∠>C ∠ C 、C ∠>A ∠>B ∠ D 、A ∠>C ∠>B ∠ 4、如图,已知l OM l ON ⊥⊥,,所以OM 与ON 重合,其理由是( ) A 、过两点只有一条直线; B 、经过一点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C 、垂线段最短; D 、平面内,过一点只能作一条一直直线的垂线。 5.如果直线a ∥b ,b ∥c ,那么a ∥c ,这个推理的根据是( ) A.等量代换 B.平行线定义 C.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三、 作图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四个点A 、B 、C 、D ①画射线CD ②画直线AD ③连结AB ④直线BD 与直线AC 相交于点

认识分数第一节分一分(一).docx

认识分数第一节分一分(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三、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理解简单的分数。 四、教具准备: 水彩笔,正方形、圆形纸每人各 1 张、苹果两个、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今天淘淘和笑笑想请大家帮他们分一分苹果。 2.(课件出示4 个苹果)把四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 才公平?(生:每人分两个苹果)。你分的真公平!师板书 “2”。

3.(课件出示 2 个苹果)现在有两个苹果,该怎样分?(生: 每人分一个苹果)。你分的很好,他们俩很满意!师板书: “1”。 4.像这样每个小朋友都分到同样多的苹果,我们把这种分法叫 ——(生:平均分)师板书:平均分 5.师:请同学们把这一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淘和笑笑,每人分到 多少呢?(生:每人分到苹果的一半)师板书:一半 ( 课件出示每人分一半的苹果 )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师:一半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呢?试着用数学符号或数 学图形在本上画一画、写一写来表示出你心目中的一半,,再 和同桌交流交流。我们看看黑板上这几种表示一半的方法。 (生汇报) a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两个半圆,其中一个半圆就是一半。 (师:你是用画图形的方式来表示的,很好!) b我是用“分二取一”这个词来表示一半的。师:说一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就是把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 师:你真是太有才了,创造出一个新的成语来。 c一个 2 画一个箭头再写 1,就是从两份里面拿出一份 , 表示一半。(师: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

平面图形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一节:直线、射线、线段 知识点1:概念 线段:一段拉直的棉线可近似地看作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的画法:(1)画线段时,要画出两个端点之间的部分,不要画出向任何一方延伸的情况.(2)以后我们说“连结”就是指画以A 、B 为端点的线段.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如手电筒、探照灯射出的光线等。 射线的画法:画射线一要画出射线端点;二要画出射线经过一点,并向一旁延伸的情况.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如笔直的铁轨等。 直线的画法:用直尺画直线,但只能画出一部分,不能画端点。 知识点2:线段、直线、射线的表示方法: (1)点的记法: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 (2)线段的记法:①用两个端点的字母来表示②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如图: 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记作线段a, 与字母顺序无关此时要在图中标出此小写字母 温馨提示:线段是直线(或射线)的一部分;2.线段不可向两方无限延伸,但可度量;3.延长线常化成虚线;4.延长线段AB是指按A到B的方向延长,延长线段BA 是指按B到A的方向延长. (3)射线的记法:用端点及射线上一点来表示,注意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 如图: 记作射线OM,但不能记作射线MO 温馨提示:1.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2.射线是像一方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不能度量,不能比较大小;3.射线可作反向延长线,不存在射线的延长线。 (4)直线的记法:①用直线上两个点来表示②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如图: 记作直线AB或直线BA,记作直线l 与字母顺序无关。此时要在图中标出此小写字母知识点3: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三者都是直的,线段向一个方向延长可得到射线,线段向两个方向延长可得到直线,故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 区别:直线可以向两方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延伸,三者的区别见下表:

《认识分数》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分一分(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得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其实是很多的。在多种方法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和描述活动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会认、会读、会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生分析: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平均分的意义是学生在二年级(上)的时候学习的,通过一年的进一步认识,学生已经很容易理解把一个具体的事物平均分成几份的含义,并且能够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2份、4份,也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是他们基本上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因此使学生能够通过把具体的材料平均分得到分数,也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表示一个分数或者用描述操作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就是这节课的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思维;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3、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淘气和笑笑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俩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你看,他们正在玩分苹果的游戏呢。你们愿意帮他们公平的分一分吗? 师:4个苹果怎样分? 2个苹果怎样分? 像这样每份分的一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是“平均分”,这样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苹果只有一个,怎样才能平均分给2个人呢?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一半。 (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分数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师: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呢? 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画各式各样的图形来表示,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师:每个人的表示方法不同,但怎样的表示才能让人一目了然,知其意又便交流沟通呢? 活动二:构建“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二分之一”。 师:让我们共同来回忆一下刚才分一个苹果的过程,老师逐步写下“1/2"。 师:“一半”正好是2份中的1份,可以用1/2表示。另外的一半可以怎样表示?

七年级平面图形的认识

1、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比外角和的4倍多1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及内角和度数. 2、如图,AD 是ΔABC 的外角∠CAE 的平分线,∠B=30°,∠DAE=55°,试求: (1)∠D 的度数; (2)∠ACD 的度数. 3、问题引入: (1)如图13①,在△ABC 中,点O 是∠ABC 和∠ACB 平分线的交点,若∠A =α,则∠BOC =______(用α表示);如图13②,∠CBO =13 ∠ABC ,∠BCO =13 ∠ACB ,∠A =α,则∠BOC =______(用α表示). (2)如图13③,∠CBO =13 ∠DBC ,∠BCO =13 ∠ECB ,∠A =α,请猜想∠BOC =______(用α表示),并说 明理由. 类比研究: (3)BO ,CO 分别是△ABC 的外角∠DBC ,∠ECB 的n 等分线,它们交于点O ,∠CBO =1n ∠DBC ,∠BCO =1n ∠ECB ,∠A =α,请猜想∠BOC =______. O C B A 图13② A B C O 图13① O C B A E D 图13③ A B C D E

4、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 (1)如图,一束光线m 射到平面镜a 上,被a 反射到平面镜b 上,又被b 反射.若被b 反射出的光线n 与光线m 平行,且∠1=50°,则∠2= °,∠3= °. (2)在(1)中,若∠1=55°,则∠3= °;若∠1=40°,则∠3= °. (3)由(1)、(2),请你猜想:当两平面镜a 、b 的夹角∠3= °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 上的光线m ,经过平面镜a 、b 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 与反射光线n 平行.你能说明理由吗? 5、 321n m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