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2452)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2452)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2452)

《数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五年制高职的数学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

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学生学好

其他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适应今后就职就业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

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的任务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初等数学的基本

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

力,为学习后继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了解掌握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等内容,达到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为后继课程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知识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

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

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

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

学方法予以解决。

(5)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

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

适的模型(或模式)。

2、能力目标

(1)集合: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掌握集合的表示

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

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2)不等式: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区间的概念。掌握一

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 3)函数: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符号f(x)的意义和运用,能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

简单的值域。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

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了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一些简单应用。

( 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理解有理数指数幂,掌握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了解幂函数

举例。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了解积、商、幂的对数。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 5)三角函数: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理解弧度制的概念。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

和正切函数。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21、 tan sin

cos。了解诱导

cos

公式:角与k 2 ( k Z ) 、、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理解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了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6)数列: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及前能应用,解决一些基本问题;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比中项及前应用,解决一些基本问题;了解数列的实际应用举例

n 项和的公式并n 项和的公式并能

(7)平面向量: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理解共线或平等向量,相等向

量。理解并掌握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掌握向量的直角坐标及其

运算,掌握用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平行的条件。理解平面向量的内积的定义和运算法则,掌握两个

平面向量内积的坐标运算和距离公式。了解平面向量的应用。

( 8)直线和圆的方程: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了解直线与方程,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掌握两点斜率公式。掌握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理解直线

的一般式方程。掌握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理解两条直线平行及垂直的条件。了解点到直线的距

离公式。掌握圆的方程,包括圆的标准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直

线的方程与圆的方程应用举例。

(9)概率与统计初步:了解分类、分步计数原理。理解随机事件和概率、概率的简单性质。

(10)三角计算及应用:掌握正弦、余弦公式。了解函数作图方法。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

理。

(11)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掌握坐标轴的平移。掌握参数方程的概念。掌握参数方程与普

通方程的互化。

(12)复数及其应用:掌握复数的概念。掌握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

(13)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掌握双曲线圆的标准方

程及其几何性质。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三、课程内容与任务设计

序号学习情境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1集合

3.掌握集合的关系。

4.理解充要条件。

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

质。

2不等式 2.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3.会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子情境教学内容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的表示方法 1.集合的表示方法

3.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1.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4.交集 1.交集

5.并集 1.并集

6.补集 1.补集

7.充要条件

1.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2.充分必要条件

1.不等式的性质

1.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

2.不等式的性质

2.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概念

3.不等式的解法

1.因式分解法

2.线性分式不等式

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教学设计学时

一、教学方法

2

讲授、问题导入法、启发式。2

二、活动设计

2

1.结合实际提出集合的例子,

引入问题。2

2.讨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2

3.提问学生,归纳学生遇到的

问题,引入集合的概念。2

4.结合实例讲解集合的相关知

识。2

一、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导入法、启发式。2

二、活动设计

1. 结合引例提出不等式概念例

2

子,引入问题。

2.讨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3.提问学生,归纳学生遇到的2

问题,引入导数的定义。

4.结合多项式及一元二次方程

2

的概念分析不等式的求解方

法。

1.理解函数的概念。

3函数 2.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3.掌握函数基本性质。

1.掌握指数幂的概念及运

算法则。

指数函数与 2.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4

对数函数性质

3.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

性质。1.函数概念 1.函数概念

1.列表法

2.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2.图像法

3.解析法

3.函数的单调性 1.函数的单调性

4.函数奇偶性 1.函数奇偶性

1.有理数指数幂 1.有理数指数幂

2.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 1.实数指数幂

法则 2.实数指数幂得运算法则

3.幂函数举例 1.幂函数举例

4.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 1.指数函数的图像

质 2.指数函数的性质

5.对数的概念

1.对数的定义和性质

2.和、商、幂的对数

6.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

1.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一、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导入法、启发式。

二、活动设计

1.结合实例提出变量间关系的

问题。

2.讨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3.分析问题,引入函数概念。

4.结合例题,分析函数性质。

一、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导入法、启发式。

二、活动设计

1.结合引例引入指数和对数概

念。

2.复习整数幂的概念及运算。

3.导入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

则。

4.在幂函数基础上通过反向分

析,学习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2

2

2

2

2

2

2

2

2

2

1.角的概念的推广和弧 1.角的概念的推广

度制 2.弧度制

2.任意角的正弦函数、

1.定义

1.了解角的概念和弧度

2.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制。 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

k 360

5三角函数数及其关系。 1.与角的关系

3.掌握诱导公式。 2.与角的关系

4.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 3.诱导公式

3.180与角的关系

数的图像与性质

4.180与角的关系

4.正弦函数、余弦函数 1.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的图像与性质 2.余弦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数列的概念1.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

2.数列前 n 项和及分类

1.了解数列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定义及相

1.等差数列定义和通项公式

6数列关公式。 2.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及前n 项和公式

3.掌握等比数列定义及相

关公式。

1.等比数列定义和通项公式

3.等比数列

2.等比中项及前n 项和公式一、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导入法、启发式。

二、活动设计

1.复习锐角三角函数。

2.在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

的基础上分析诱导公式。

3.结合图像分析正弦、余弦函

数的性质。

一、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导入法、启发式。

二、活动设计

1.结合实例引入数列的概念。

2.结合实例分析等差数列及其

相关公式。

3.结合实例分析等比数列及

其相关公式。

2

2

6

2

2

4

4

1.掌握平面向量的概念 .

2.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7平面向量

3.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

4.掌握向量的数量积。

1.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和中点坐标公式。

直线和圆的 2.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8

方程式。

3.掌握两条直线的位置关

系。

1.向量的基本概念

1.平面向量的概念

2.向量的比较

1.向量的加法

2.向量的线性运算 2. 向量的减法

3.向量的数乘运算

1.平面向量的坐标

3.向量的坐标表示

2.向量的加、减及数乘的坐标表示

1.向量数量积的概念

4.向量的数量积

2.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1.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距离公式 2.中点坐标公式

1.直线的倾斜角

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直线的斜率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3. 直线方程的两点式

4.直线方程的截距式

5.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1.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 两直线垂直的判定

3.两条直线的夹角和交点

5.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圆的标准方程

6.圆的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

7.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置关系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方法2讲授、问题导入法、启

发式。

二、活动设计

1.结合物理问题引入向量概4

念。

2.通过图形分析法介绍向量的

加、减法。

4

3.结合几何意义理解向量的数

量积。4

2

一、教学方法2

讲授、问题导入法、启发式。

二、活动设计

1. 结合初中几何知识引入知晓

4

和圆的相关概念。

2. 由勾股定理分析两点间的距

离公式。

3. 由一次函数的知识分析直线

4

方程的几种形式。

4. 由平行及三角形内外角分析

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

5.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分析圆

的方程。2

2

1.分类、分步计数原理 1.分类、分步计数原理

2.排列与组合1.排列与重复排列

2.组合

1.掌握两个基本原理。 3.随机事件 1.事件间的关系

2.掌握随机事件及古典槪

1.概率的概念

概率与统计型、 4.概率与古典槪型

2.古典槪型

9

3.掌握直方图与频率分

初步

布。 5.直方图与频率分布 1.直方图与频率分布

4.掌握均值与方差、

6.总体与样本1.总体

2.样本

7.抽样方法 1.抽样方法

8. 总体均值、标准差1.总体均值与标准差

2.样本均值与样本方差

1.两角和的正弦、余弦1.正弦、余弦加法定理

2.二倍角公式

公式

3.半角公式

1.掌握正弦、余弦公式。

2.正弦型函数 1.五点作图法

三角计算及 2.了解函数作图方法。

10

3.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

应用 1.正弦定理

3.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理。

2.余弦定理

4.三角计算应用举例 1.三角计算应用举例一、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导入法、启发式。

二、活动设计

1.结合抽签问题引入概念。

2.由行程问题分析分类、分步

计数原理。

3.由集合知识分析随机事件间

的的关系。

4.由实例介绍古典槪型。

5.由实例介绍抽样方法。

一、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导入法、启发式。

二、活动设计

1.分析正弦、余弦加法定理、

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间的关

系。

2.由行程问题分析分类、分步

计数原理。

3.由三角形外接圆知识分析正

2

2

2

2

2

2

2

2

4

4

2

2弦定理。

1.掌握坐标轴的平移。

坐标变换与2. 掌握参数方程的概念。

11

参数方程 3.掌握参数方程与普通方

程的互化。

1.掌握复数的概念。

复数及其应2. 掌握复数的加法和乘

12

用法。

3.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

1.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

其几何性质。

椭圆、双曲线 2.掌握双曲线圆的标准方13

和抛物线程及其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及其几何性质。1.坐标轴的平移 1.坐标轴的平移

1. 参数方程的概念与作图

2.参数方程 2. 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3. 参数方程的建立

1.复数的概念

1.虚数单位和复数的定义

2.复数的相等和共轭复数

2.复数的运算

1.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

2. 复数的乘法和除法

3.复数的几何意义

1.用复平面内的点表示复数

2.复数的模

4.复数的应用举例 1.复数的应用举例

1.椭圆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椭圆的几何性质

2.双曲线

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3.抛物线

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一、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导入法、启发式。

二、活动设计

1.结合中学知识分析坐标轴的

平移。

2.结合实例分析参数方程。

一、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导入法、启发式。

二、活动设计

1.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引入复数概念。

2.由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复平

面。

一、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导入法、启发式。

二、活动设计

1.结合圆的方程引入椭圆方程。

2.由椭圆定义引入双曲线定

义。

2

4

2

2

2

2

4

4

4

三、教学实施条件

1.教学团队:

团队成员职称角色、责任

教研室主任,负责教赵辉副教授学工作的组织实施,

承担具体教学工作

葛广俊讲师专任教师,承担具体教学工作

孟涛副教授专任教师,承担具体教学工作

陈燕峰讲师专任教师,承担具体教学工作

刘国璧副教授专任教师,承担具体教学工作

赵钰讲师专任教师,承担具体教学工作

孙群讲师专任教师,承担具体教学工作

薛彩霞讲师专任教师,承担具体教学工作

2.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南开大学出版社的《初等应用数学》。该教材充分考虑到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兼顾各种层次教学的要求,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理念;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能力

训练,为学生提供“够用、实用、适用”的学习平台;在内容组织方面设置基础模块、专业模块;

每章设置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激发学习兴趣。

四、考核方法

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态度三个

方面。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过程性评价包括上课、完成作业、

数学活动、平时考评等内容,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数学考试。学期总成绩由过程性评价成绩、

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考核与评价应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进行。

1、课程平时考核

平时成绩满分100 分,占总成绩的40%,其中包括作业、考勤、小测验。

2、期末集中考试

期末集中闭卷考试,卷面成绩100 分,占总成绩的6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解读范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主讲内容 一、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过程 二、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三、修订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四、几点建议 一、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过程(1) ?2002年推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1实验版 (蓝皮本) ?2005年开始修改数学课程标准 ?2007年推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7修改稿(已经有很好的修订过程的内容变化批注) ?2011年完善数学课程标准修改 ?2011年九月推出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十月开始课程标准培训 ?2012年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黄皮本) 一、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过程(2) 1.进行广泛深入的实施状况调查研究 (12个省,问卷3768份) 2. 组织全面认真的修改研讨 (12次修改研讨会 3. 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2006年6月,向全国30多位专家、学者和第一线教师征求意见。 2007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将征求意见稿发放全国10个省教研室、10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区,以及40名专家征求意见。 此外,还通过不同形式,向项武义教授、张奠宙教授,以及部分数学家、数学教育专家和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征求意见。 二、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坚持体现国家利益,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以课程改革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为基础,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各方面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力求《标准》更加完善:使《标准》表述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使《标准》结构更加合理、思路更加清晰;进一步增加《标准》的可操作性,更适合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习评价。 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 三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四是关注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 正如“数与代数”一样,“图形与几何”代表了第一、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侧重点:在第一、二学段中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等直观、整体认识图形及其某些特征,并通过操作等加以确认;第三学

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2012年第·5 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30期 M ay2012 [摘要]五年制高职校的数学教育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现实情况等现状。论文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了自主编制教材、注重课堂教学的时效、与专业相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多 样化考核等几点改进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五年制高职校;教育;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5-0034-02浅谈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张蒙蒙 (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南通226011) 近些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我国的高 职教育业有了长远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多年试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规模逐步扩大,高职特色和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走上工作岗位的高职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各个学科与数学的结合与联系更加密切,但五年制高职校的高职数学教学存在不少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实际工作教学,对五年制高职校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进策略。 一、五年制高职校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以往的高职学生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因为各种特殊的原因他们选择进入高职学校学习,从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各行业的优秀的专家和带头人,甚至从中产生了工程院院士。随着近年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高校的连年扩招使得以高职学校为首选的学生几乎绝迹,尤其是五年制的高职学生,多数学生是中学阶段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所以他们的基础相当薄弱。 五年制高职生多数是中考的落榜者,看着自己的同学大都升上了重点高中,自己却上了高职学校,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自信心,自暴自弃,学生普遍存在畏学厌学的情绪,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家长也疏于对孩子内心的引导。再者就是学生基础过于薄弱,对数学的许多基本的概念与运算不够理解,很多学生甚至对数学有抵触心理。 (二)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在教学方式上,部分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模式仍相当普遍。大多数的高职数学课堂只有粉笔与黑板,以及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解,大多数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没有新鲜感,很多学生从一入学就感觉数学太难,没有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再者,高职数学教师大部分缺乏高职学校相关专业的知识,在授课时不能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越听越枯燥,也越学越难。主要原因在于,高职数学教师大多数毕业于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的是纯理性数学,缺乏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能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的能力。 (三)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现实情况 五年制高职数学内容体系混乱且单一。目前五年制高职校的数学课程只有两册数学,第一册是高中数学的内容的压缩版,第二册是普通本科数学的压缩版,或是几部分数学知识的大杂烩,没有体现高职数学的专业特色,很多与专业相结合的数学知识没有涉及到,也没有融入建模、实训以增强数学的实用性,运用数学原理与方法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实现。 二、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学校自主编制适合本学校学生的教材与练习册 现代职业教育涵盖了下列新的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展人);终身教育(普教与职教相结合,中职与高职相结合,职前与职后相结合);以能力为本。根据教育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了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数学专家与教学实践第一线的教师,编写了“五年制高职高专《数学》教材”。新教材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将办学方针与培养目标落到实处。但是编制的教材适用的是全国各类高职院校,是学校里各个专业都适用的教材,不能适应学生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相结合的新要求,不能体现高职的专业性特点。另外,每个学校的学生的基础水平各异,每个专业的学生的水平也各异,所以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要求就显得不太现实。所以,可以根据本学校学生实际情况与各专业的需求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教材、教参与练习册。根据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注重基础和实用。职业模块的内容要以满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本需求为目的,筛选出与专业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能被学 34··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本套各册教材已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数四则计算在实际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这两部分的计算教学,知识容量大,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它们既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教材的编排,在内容方面与以往教材变化不大,但在编排的思想上与以往有较大的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_4

---------------------------------------------------------------最新资料推荐------------------------------------------------------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主编李建华前言这套书是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各专业《语文》系列教材的配套参考书。 编写目的一是让教师全面、准确地理解这套教材的设计、编写意图,既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思路,解决备课困难,扩大信息量,又留有再创造空间;二是帮助教师运用科学干预方法,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优化教学过程,能动地让教师在求合作、讲效率、重发展的现代语文教育理念中提高教学质量。 这套书的编写注重实用性,突出了职教特色,体现了时代特色,吸收了学界新成果。 这套书共有五册,编排内容与教科书内容相对应,逐单元编写,其内容包括课文说明、教学建议、练习参考答案、参考资料四个部分。 一.课文说明: 主要对课文内容、结构、写作特点以及相关内容作阐释。 既引导教师准确把握课文,又给教师留有钻研的空间,教师可灵活取舍。 二.教学建议: 包括预习指导、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注意事 1 / 3

项等内容,对课文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建议,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做出调整。 三.练习参考答案: 本套书为课内必读课文、自读课文的练习和单元语文能力训练的部分练习提供了参考答案。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答案不是唯一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看法。 四.参考资料: 包括课文词语的补充注释、时代背景、作者作品介绍、文体知识、图表、课文鉴赏与评价、作者写作体会、引文、参考译文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较为丰富,主要供教师教学参考,不必将其全部纳入教学。 本册《教师教学用书》是由参加过教材编写的富有教学经验的高职和高级中学一线教师编写的。 他们是: 李建华(第一、二、六单元),王建永(第三、四单元),母汉琼(第五单元)。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写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不妥之处,真诚地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求进一步完善。

五年制高职经济数学1知识点及例题

一、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1.求函数定义域: (1)分式中,分母不能为0 (2)偶次根式中被开方式为非负 (3)对数式中真数为正 (4)三角函数式 例1:函数()f x = 的定义域是 ,连续区间是 。 202 21101 x x x x x x +≥≥-????≥-≠? ?-≠≠??且 练1:函数()1 f x x =+的定义域是 ,连续区间是 。 2.函数的奇偶性: (1)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计算()f x -:若()()f x f x -=-,则函数是奇函数 若()()f x f x -=,则函数是偶函数 例2:下列函数中是偶函数的为( ) A.3 y x = B.sin y x x = C.x y e = D. cos y x x = 33.()()() .()()sin()sin () .(),(),().()()cos()cos () x x x A f x x x f x B f x x x x x f x C f x e f x e f x e D f x x x x x f x --=-=-=--=--==-==-=--=--=-=-练2:下列函数中是奇函数的为( ) A. 2cos y x x = B.2 sin y x x = C. sin y x x = D. sin y x = 3.复合函数:(),()y f u u x ?==复合而成[()]y f x ?= 分解:从外到里 例3:下列函数是是复合函数的是( )

A.12x y ?? = ??? B.0)y x =< C.1y x =+ D.sin y x x =+ .B y u x ==- 练3:下列函数是是复合函数的是( ) A.x y e = B.lg 2y x =+ C.2sin y x = D.23 (1)y x =- 4.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设0 lim (),lim ()x x x x f x A g x B →→==,则 (1)0 lim[()()]x x f x g x A B →±=± (2)0 lim[()()]x x f x g x AB →=0 lim ()x x kf x kA →= (3)0 ()lim (0)()x x f x A B g x B →=≠ 例4:1 )x → 2) 0 lim(2cos 2)x x x →+= 02 lim(2cos 2)2cos023x x x x →→==+=+= 练4:1)1 lim 2 x x x →=+ 2)0lim(2sin 3cos )x x x →+ 例5:下列极限存在的是( ) A.22lim 1x x x →∞- B.01 lim 21 x x →- C.lim sin x x →∞ D.1 0lim x x e → 222 1.lim lim 11 11x x x A x x →∞→∞==--,01 .lim 21x x B →=∞- 练5:下列极限存在的是( ) A.2 lim(1)x x →∞ + B.0 1limsin x x → C.12lim 1x x →- D.0lim 3x x → 例6:1)当0x →时,下列变量中的无穷小量是(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本套各册教材已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

归上所述可以看出,新的编排使计算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小数乘除法的算法,理解算理,获得相关的知识,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册教材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从算术到代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在数学方法上也是一次突破。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一些代数初步知识,学习用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数学课程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思维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以及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1. 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整合教学内容 本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注意跨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内容的特点,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课程分为必修、限选和任选三大模块。 根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修模块的内容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是最基本的,在应用中应是最广泛的。限选、任选模块的内容,应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 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精选最基本的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增加一些问题探究等内容,构建简明合理的知识结构。 根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与学生认知基础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据处理等能力要求,适度加强贴近生活实际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避免繁杂的运算与人为的技巧。 2. 关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 在数学课程的实施中,要展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感受和体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促进数学课程内容的必要调整与更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数学教学的过程,改进数学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数据处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中职数学》 1 前言 课程基本信息 本课程总课时数为290学时,适用于五年制职业教学班级。 课程性质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课程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集合 一、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 3、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 运算。 4、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二、重点:集合的表示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三、难点:集合的性质描述法,充要条件 第二章:不等式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区间的概念。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4、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5、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不等式的原理 三、难点:不等式的证明 第三章:函数 一、教学要求: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案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案 篇一: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使个体逐步具备言语交际能力、提高人文素质、确定综合职业定向和具有高等教育元素的课程。除此之外,它还具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功能。为此,对五年制高职语文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语文课程功能的需要,是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高职语文精品课程的建立,能够切实推进语文教育创新,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实现优质课程的共享,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现就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说明如下。 一、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1.深入学习了学校下发的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理解精品课程建设对促进我校实际教学的重要意义,统一了思想,确定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 2.广泛查阅了国内关于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资料,调查、

了解和分析了我校各系各专业对语文教学的需求,评估了我校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水平,为做好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打下了基础。 3.组建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师资团队,明确了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 4.填写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表格提交学校审批,制定了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二、五年制高职《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指向 1.课程建设的总策划、任务安排、工作协调、课程建设指导由宗长俊负责。 2.课程介绍说明目标,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定位、课程标准、教学实施计划、教材建设等的制定、归类及文字形成由宗长俊负责。 3.课程建设目标: ①高职《语文》(苏大版)第一册必讲内容的电子教案及其配套的教学课件(沈晶负责)。 ②高职《语文》(苏大版)第二册必讲内容的电子教案及其配套的教学课件(张永影负责)。 ③高职《语文》(苏大版)第三册必讲内容的电子教案及其配套的教学课件(刘介华负责)。 ④高职《语文》(苏大版)第四册必讲内容的电子教案及其配套的教学课件(王素玲负责)。 ⑤拓展课程《普通话与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的电子教案(苏荧负责)。

高职五年制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填空(3分×8=24分) 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 3 1 _____R (2){}2,1_____{}3,2,1 (3){}0_____φ (4)0_____φ (5)Z_____N (6){}1,1- {} 01|2=-x x 2.设全集{}N x x x S ∈<=,8|,集合{}4,3,2=A ,{}5,4,3,1=B 则A ∩B =___________, A ∪ B =____________, C S B =_____________。 3.比较大小: (1) 97 11 9 , (2)2)2(-x 342 +-x x 。 4.?? ?>-+≤-1 76 2x x x 的整数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函数y=3 12 +-x x 的定义域是______ _____。 6.函数f(x)=???<-≥+0 ,20 ,12x x x x ,)3(f =________,)1(-f =____ ____,)0(f = 。 7.如果函数)(x f y =的值域是[1,]5,则函数) (1 x f y = 的值域是 。 8.某商品共有20件,单价100元,则该商品的销售额y (元)与销售量x (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写出定义域) 二、选择题: (3分×8=24分) 1. 已知:集合A ={}{}4,3,2,,81|=∈<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人教版 ) 一、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1、有理数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 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 的含义(这里的 a 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 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 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 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 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 单四则运算。 3、代数式 (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 进行运算。 4、整式与分式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型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 1

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 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 3)能推导乘法公式: a b a b 2 2 , a b 2 2 2 , 了解a b a 2ab b 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 式加、减、乘、除运算。 (二)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3)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4)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5)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6)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7)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函数 1、函数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2

五年制高职专业设置办法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完善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管理,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高[2004]4号)、《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10]9号)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范管理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苏教职[2010]2号)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设置原则 第二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 第三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坚持“适应多样化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适合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具有明显优势特色”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按照《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苏教职…2008?6号)要求,规范

专业名称,统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第五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适应全省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与江苏产业发展趋势及各地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基本匹配的专业结构与布局。各学校之间专业优势互补、各有特长,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第六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实行总量控制。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核定学校专业数量。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年度增设专业一般不超过2个,各专业办学点一般不超过1个。 第三章设置基本条件 第七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1.应紧贴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有稳定的人才需求,符合学校事业发展整体规划。 2.有相对稳定的社会需求。年招生规模一般不低于40人(艺术、体育等特殊专业除外)。 3.有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专任专业教师均应获得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一般不少于9人;其中获得与专业相关技师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非教师系列职称)教师不少于3人;具有本专业副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不少于2人;并有一支数量适当、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对中专办五年制高职的思考

对中专办五年制高职的思考 安徽省从去年开始在部分中专学校举办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教育,目前,省教育厅已成立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课题组,对如何办好五年制高职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笔者就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情况,谈几点认识。 一、中专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积极作用 五年制高职是初中起点的教育,是初中后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高度融合的一种教育形式。实践证明这种办学形式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1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入,生产一线仍然需要一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但各行各业更迫切需要高级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正是面向不同岗位群,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结构,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和跨职业、跨岗位的关键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型或技艺型人才,它与市场经济靠得近,与地方经济贴得紧,以市场需要为专业培养的主要导向,受到人才市场的关注。 2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安徽省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不可能大批兴办高等职业院校,已有的高等职业院校,有的是选择办学条件较好,办学实力较强的中专学校升格或由几所场地相对集中的学校合并升格而成,还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在重点中专学校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3有利于实现中等职教与高等职教的衔接中等职业教育从前是作为终结教育、完成教育出现的,学生毕业就业天经地义,学生难以实现升学的愿望,教师没有竞争的压力。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框架,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到中等职业教育,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紧密衔接,这一变化有利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在加强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修养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与发展的后劲。学生毕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2452)

《数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五年制高职的数学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 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学生学好 其他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适应今后就职就业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 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的任务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初等数学的基本 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 力,为学习后继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了解掌握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等内容,达到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为后继课程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知识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 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 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 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 学方法予以解决。 (5)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 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 适的模型(或模式)。 2、能力目标 (1)集合: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掌握集合的表示 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 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2)不等式: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区间的概念。掌握一 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与定位 五年制高职的数学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学生学好其他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适应今后就职就业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的任务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初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继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等内容,达到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后继课程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知识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5)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或模式)。 2、能力目标 (1)集合: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2)不等式: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区间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3)函数: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符号f(x)的意义和运用,能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简单的值域。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了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一些简单应用。 (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理解有理数指数幂,掌握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了解幂函数举例。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了解积、商、幂的对数。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5)三角函数: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理解弧度制的概念。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 数。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 sin cos1 αα +=、sin tan cos α α α =。了解诱导公式:角α与

五年制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附件: 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试行) 学校名称(盖章):陕西电子工业职工大学学校主管部门: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工学电子类 学位授予门类: 修业年限: 五年 申请时间: 年月 专业负责人:张琴 联系电话: 教育部制 1 / 1

目录 .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 .学校基本情况表 .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 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教师基本情况表 . 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 办学条件情况表 . 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及本年度拟增设专业情况表 1 / 1

填表说明 .申请表限用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各专业应分别装订成册,须教育部审批专业需报材料一式两份)。 .若为新的目录外专业(无专业代码者),请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按专业的学科属性填写建议代码。 .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 所有表格均可另加页。 .本表内容应真实、准确。 1 / 1

. 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 1 / 1

注:专业代码按教育部公布的填写,新的目录外专业请填写建议代码。 ⒉学基本情况表 学校名称陕西电子工业 职工大学 学校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宝福路号 邮政编码校园网址 学校办学基本类型□部委院校地方院校公办□民办□中外合作办学机 构 □大学□学院□独立学院高职高专院校 在校本科生总数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人 已有专业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 学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专任教师总数 (人)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所占比例 学校简介和 历史沿革 (字以内) 1 / 1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课程的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五年制高职教育处

五年制高职教育处 教[2010] 11号 关于表彰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2009-2010学年“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决定 各办学点: 在2009—2010学年度中,全省五年制高职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 为了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同时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断进取,根据学校《关于评选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2010届“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通知》(苏城院五年制高职教育处〔2010〕8号)精神,经各办学点审核、推荐,经研究,决定对马澜等619名“三好学生”和陈颖等341名“优秀学生干部”予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学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以更 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希 望全体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综 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2009-2010学年“三好 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名单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处 二○一○年六月十八日 主题词:表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决定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处2010年6月18日印发 共印30份

附件: “三好学生”名单如下: 南通办学点:(94名) 马澜何志强季凯丁鹏鹏顾义许文丽江新冯慧朱慧吴晓艳何翠霞顾燕燕周可周玉梅孙如意盛琴陈谷音瞿珊珊黄容杨青青陶玲玲丁湘韩振茅赛莉成龙陈丹凤沈悦沈亮朱裕琳吉敏孙晓霞周苏苏王宏王娴李玲玲郭凯萍顾杨吴冰燕杨丹常爱霞祝姗姗张甜甜李春燕陈亚梅肖如霞刘肖倩陶镜管鹏鹏陈小菊冒文静高文宇韩娇娇徐倩倩吴新培包江柯朱友鑫陶琦敏陆春辉陈双双谢王康顾局银葛栗张海平徐鹏徐解霞杨灵灵杨亚英潘云飞丁雯倩陈澄姜吉金周凡毛年进张小飞陆淼玲杨建波任肖施小美戴晓芳曹雯雯曹烨楠于新宇邱雨桦周佳张培培陆梅吴海军赵彬单小娟康多敏张洁张晓宇徐丽成燕 吴中办学点:(61名) 邓海健顾玉婷张云怡薛涵刘丹丹仲花吴苏婷柏益飞殷怡沈娟吴蔚朱洁怡沈学丹姚冰青陆静琴姚玉君叶淑艳储晨烨宋怡婷张叶星虞丽艳严婷吴曾雯徐焕颖沈依怡徐莉陈佳婷王妍杨静顾菊吴建红葛瑜倩居叶周艳吴喜俞强徐健赵炜顾杰尤晓东皇本林李雪斌余志杰姚彬祺陆贤明朝阳沈潇丽许强唐华李希希顾亚婷钱晓敏王晓静华丹陈雅敏金华珍颜玲玉刘佳楠徐思枫孙皖毓甘梦兰 常熟办学点:(54名) 高丽吉阚佳敏赵刚吴文健王芳高力俞胜刘益秋颜志豪马晓蔚王丽陈敏佳王淑霞周云沈秋丹徐燕高丹孙姗姗邵怡佳赵慎之周洁冷冰花苏愉红钱冬梅陈浩蕾朱晓婷石榴王宇婷周静范梦黎金艳琼徐倩马伟吴冬戴梦超赵燕琼陶嘉蔚李梦兰薛力圆高薇万利娟陶佩逸邢敏珠倪萍王倩吴美琴刘伟张毅杰周怡王志伟陈丹薛梦娟龚丽琼周志萍 武进办学点:(43名) 徐雯依文斌张婷吴瑶洪莫晓飞薛雷张小丽王秋萍章洋戴燕刘晨艳周晗花秀婧朱佳玲辛晨周娟谭艳顾林明恽丰汇顾云云管晶莹钱晓华许雷赵爱琴陈金兰梅炳冯迪赵英钱丽婷曹燕吴德风张咪朱小燕李娜杨海燕许林阮倩玥王梦华佳路张英秦琴巢玲媛王亚楠 无锡办学点:(36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