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概论习题整理讲解

管理学概论习题整理讲解
管理学概论习题整理讲解

1.什么是管理?如何理解管理定义的四层含义?

管理是人类组成群体,组织社会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段。在群体的协同行为中,要求步调一致,人们必须放弃部分的自由,而这种协同行为就是管理。管理不是一次性的任务,不可能一次完成,管理必须自始至终贯穿在组织实现其目标的全过程中。

管理的四层定义:1.管理是一个过程2.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的手段是有效整合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2.管理的职能是什么?

管理的职能可以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方面。

计划是管理这一过程的第一个职能,计划的第一要务是定义组织的目标,包括中、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计划中规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目标。

组织就是把计划所规定的行动指定到组织内特定的个人和群体去完成,这要求,对于每个成员都能根据其特长被指定担当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做到人尽其才。

领导是一种行为和影响力,引导、激励或者强迫人们去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重要职能就是领导全体成员去实现既定的组织活动。

控制是促使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规定的要求展开的过程,控制工作以为这去主动发现计划实施中出现的或潜在的变差,并加以纠正或预防。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中只能是互相关联、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3.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者需要哪些技能?

管理者是组织中有权指挥他人活动的人,按照组织结构的层次,可以将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在组织中管理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际管理方面,管理者的作用主要是代表、沟通和指挥。在信息管理方面,管理者的作用主要是保持信息畅通并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播信息。在决策制定和实施方面,管理者的作用主要是决策行动目标和行动方案,并推动决策方案的实施。

管理者为履行其管理只能和提高其管理绩效,至少需要三种基本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其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上述技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4.管理的绩效

一般讲,管理绩效有两个评判标准: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的效率。管理的有效性是指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程度,即做正确的事的评判。管理的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即正确地做事的评判。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是互相联系的,良好的管理应该是既有效又高效的,技能达到组织的目标,又能充分利用组织的资源。

5.Taylor的科学管理

Taylor的科学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的分离:要提高生产效率,必须实行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的分离,

管理职能的主要任务是:为定额和操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指定科学的工作定额和标准化方法、拟订计划并下令实施、比较标准与实际并加以控制。

2)实行管理科学化:工作定额制度:为工人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第一流工人制度:挑选

和培训工人,使他们有合适的工作并激励他们完成任务;激励性付酬制度:根据工人是否完成其定额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标准化制度:让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使用标准化的工具和材料;例外管理制度:高级管理人员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处理和监督权。

3)管理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必须让工人和资本家双方面都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双方

都有利,由此使劳资双方互相协作,共同提供劳动生产率。

6.Fayol的14条管理原则

其中5条强调人际关系,1条强调生产效率,其余8条针对行政管理。

1)强调人际关系的原则: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公平、人事稳定、首创精神、团结

2)强调生产效率的原则:分工是专业化的基础,是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3)强调行政管理的原则: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指挥、集权与分权、等级层

次、报酬和秩序

7.社会系统学派

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2)正式组织: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的联系

3)非正式组织:它们同非正式组织互相创造条件,在某些方面和时刻对正式组织的目标产

生积极的影响

4)经理人员的职能:简历和维持组织的信息系统、选拔或招聘最好的人员、确定组织的目

标。经营管理是内部平衡和外部条件适应的全部综合。

8.决策理论学派

1)突出决策工作在管理活动中的地位

2)系统阐述决策原理

3)枪挑决策者的作用

9.管理现代化

1)管理思想现代化

2)管理体制现代化

3)管理方法现代化

4)管理手段现代化

归纳起来,管理现代化特点有:有更长远的发展目标,更好地眷顾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对资源有更前瞻的认识,更加关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更加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社会责任;经济全球化推动管理国际化,重视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社会责任;经济全球化推动管理国际化,更加重视对跨文化管理的研究和成果应用。

10.组织环境的概念

1)输入:组织从环境中获得各种输入,通常有:人力资源、资金、物业、土地和信息

2)过程:过程就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由于组织性质的不同,其过程会有不同

3)输出:输出是组织向环境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这是组织存在的意义和责任

11.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1)经济环境的影响:资金环境、人力资源环境、物质环境

2)社会环境的影响:觉悟环境、政治环境、伦理环境

3)技术环境的影响:生产技术环境、辅助技术环境、管理技术环境

12.组织的直接环境因素

1)竞争者

2)政府

3)顾客

4)供应商

5)金融机构

13.环境对管理实践的影响

1)管理万能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的主要责任,在众多管理理论中占主导地位

2)管理象征论:组织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能的,而是上述观点的综合。

14.管理的目标

目标是管理活动努力的方向。组织的目标明确了组织存在的理由、决定了组织发展的方向。确立组织的目标,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务,而且贯穿于组织的管理活动过程。

目标的原则:目标的突出特性(预先确定、过程分离)、能公开说明(书面形式作出说明)、目标具有两重性(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目标的作用:指明管理方向、激发成员潜力、促进管理成效、完善管理基础

目标的类型:外部目标(服务顾客、同社会意愿一致)、内部目标(企业定位及其同竞争者的关系、员工的利益、投资者的利益)

企业的目标范畴:市场地位、技术革新、生产率和生产能力、资源、获得利润、管理者的成就和发展、员工的成就和态度、社会责任

15.目标管理

组织的各级领导应以目标来领导其下级,并衡量下级的贡献,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

目标管理的内容:目标体系的指定(自上而下把组织的总体目标层层展开,最后落实到组织的每个成员,形成完整的目标连锁体系,共同为总体目标而奋斗)、目标的实施(对下级人员委任权限、加强与下级人员的意见交流和必要指导、各级实施者严格遵守目标计划)、成果的评价(目标实施者自我评定个人成果——上级对评定工作的知道——考核评定小组的综合评议——奖励与总结)

目标管理的任务:明确目标并具体化、明确目标次序(一般存在多个目标)、合理配置资源、有效的评测和控制

目标管理有助于组织的自我改善:增强沟通和理解、提高积极性和自律性、推荐组织变革和人力资源重新整合、督促按计划付诸行动

16.社会责任

组织的社会责任问题对不同类型的组织是不同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企业具有追求对社会利益的贡献和不损害社会利益的道德力量,这一力量是使得企业在当今世界社会经济环境下获得长期成功的关键,企业的社会责任决定了其存在的基础,并且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之一。

古典论:古典论认为一切应以财务收益为第一顺位,在竞争市场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增加的成本要么转嫁给消费者而损失市场,要么转嫁给股东而损失资金,还要当心来自国外的竞争者。

社会经济观:利润最大化是当今企业的第二位目标,而不是第一位目标,企业的第一位目标是保证自身的生存。为此,管理者必须关注社会对企业的接纳,必须考虑企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以及相应的成本,还必须维护社会利益和积极增进社会利益。

17.社会责任的体现

1)企业对社会公众的责任:资源、环境、社会富裕和繁荣、就业机会、科技进步

2)企业对政府的责任:积极参加公共事业、带头执行法律法规、为政府实事工程作贡献、

努力完成政府布置的任务、帮助化解政府的困难、为政府输送人才

3)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投资回报

4)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报酬、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个人发展、卫生安全、再教育等

5)企业对顾客的责任:使顾客满意,售前售中售后

6)企业对竞争者的责任:公平的竞争

18.管理者受到的社会责任压力

1)法律法规的压力:政府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负担沉重,管理者决策艰难,但也是一种商机

2)成本的压力:具有社会责任的战略能带来长期的成本优势,先走一步,变压力为动力

3)竞争的压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4)公众的压力:企业必须能够顺从公众的要求创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的形象

5)长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管理者既要抓住眼前的利益,也不能忽视长远的利益19.管理者怎么做

1)系统思想:对环境问题的系统思想,可以贯穿于组织的输入、过程和输出的各个环节内

2)战略方面的行动:以系统的思想来看环境与经济的问题

3)法律领域的行动:避免与法律、法规发生正面冲突,做政府倡导的事

4)生产与运作方面的行动:提倡清洁生产方式,积极主动和更有效地对环境做贡献

5)营销方面的行动:积极扮演环境友好的角色,使公众和政府感到产品在环境绩效方面的

差异化,争取政府和公众的偏爱

6)财会方面的行动:环境责任的行动有成本,也有绩效,须识别在环境责任方面的成本

7)融资方面的行动:在环境方面抱积极负责的态度将有助于管理者在融资的发展

20.管理道德

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否的规则和原则

1)功利观:完全按照结果或后果制定道德决策,管理职考虑为大多数人提供最大的利益,

功利观符合利润最大化目标,但会造成部分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

2)权利观:尊重和保护个人的自由和特点,权利观积极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但可能造成

一种关注保护个人权利胜过把工作做好的工作气氛

3)公正理论观:管理者公平和公正地贯彻和加强规则,并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规。公正理论

观保护了无权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助长了雇员降低风险承诺、创新和生产率的意识4)社会契约整合理论:应当根据实证因素(是什么)和规范因素(应当是什么)来制定道

德决策,提倡管理者观察当前各行各业及各个公司的道德准则,再做判断

21.计划工作的意义

计划工作的目的在于提供有关的行动方案,降低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风险,病为组织的决策者比较精确地估计方案实施中相对得失提供依据

计划工作的地位:计划工作的首位性、计划工作的渗透性

计划工作的作用:指明方向、减少风险、提高效率、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支持控制活动22.计划工作的条件

1)外部条件:社会预测、经济预测、技术预测

2)内部条件:组织自身的实力、运营状况、内部制度和政策

23.计划的类型

1)按时间分类的计划:长期计划或战略计划、短期计划或战术计划

2)按业务职能分类的计划:计划工作在销售职能、生产职能、财务职能和人事职能的体现

3)按广度分类的计划:政策、程序、方法

24.计划工作程序

1)明确组织定位:组织的定位决定了组织发展的方向

2)认识发展机会:想清楚组织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

3)定义计划目标:明确计划工作所服务的一定时期组织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诠释

4)明确前提条件:必须对实施环境有一个预测,并根据综合判断的结果给出一个假设的前

提条件,即计划方案实施时的语气环境

5)拟定备择方案: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筛选最有效的方案重点评价分析

6)评价备择方案: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备择方案

7)选择方案:进行方案互相间的分析、比较后作出最后抉择

8)拟定派生计划:指导和帮助组织的各个部门制定支持组织整体行动计划的派生方案

9)编制预算:将行动计划数字化、货币化

25.计划的评价标准

1)程序性评价:客观性、结构化程度(全面性、时间幅度、职责分派、可控制性)、适变

性(迅速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应变而变避免延迟、较容易得到批准)

2)经济性评价:回报递减规律、边际的概念、成本-效果分析

26.滚动计划法

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近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步向前推移的方法。适用于计划期较长、不确定性因素多的场合,宜采用“远粗近细”的方法编制。

特点:缩短了计划期,加大了对未来估计的准确性,提高了计划的质量,能依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计划,增强了计划的弹性,提高了组织的应变能力,缺点是编制工作量大

网络计划法

1)网络图的构成要素:实箭线(代表一项工序、活动或作业)、节点(代表一个事项或事

件)、虚箭线(不需要时间、资源和人力的虚拟作业)和路线(始点到终点的通道,时间作业最长的是关键路线)构成

2)网络图的绘制规则: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必须按照顺序进行、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回路、两

个事件之间只能有一个工序、一张网络图只能有一个终点事项和一个起始事项、事项编号只能从小到大,从左到右,不能重复

3)计算网络参数与网络计划的优化:综合考虑缩短工期,合理利用资源、成本费用等要素;

若资源和成本有限或出现意外,需要调整;不断利用时差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27.盈亏平衡分析

需要销售多少单位的产品才能达到盈亏平衡,即在在哪一点上全部收入正好弥补全部成本28.运筹学方法

把管理问题抽象成一个模型,求解模型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解,依据最优解和组织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组织计划的方案。

基本步骤:提出和形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解得检验、解的控制、解得运用、编制组织计划

运筹学方法模型:直接分析法、类比法、数据分析法、想定构想法

运筹学的常用工具:线性规划、模拟技术、排队论、存储论

29.脚本计划

脚本是对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的一种一贯的观点。开发脚本可以看作是权变计划,如果某些事件发生,就采取相应的行动,脚本计划是通过在不同特定条件下演示可能的潜在情况降低不确定性。

30.战略

战略主要涉及组织的长期发展方向和发展范围,它应该使组织的资源和变化中的环境相匹配,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战略计划:企业活动的总体指导原则,总体目标和战略方案的计划,是基于对未来内外条件发生变化的预见而对企业各项活动做出的预先安排。时间扩跨度较长,涉及范围较广。

战术计划:在战略计划的指导下如何具体运作的计划,涉及时间较短,范围较窄,计划内容具体而明确,计划的不确定性程度也较低。

战略管理过程:确定组织的愿景和使命——分析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的资源和能力——构造战略——实施战略——战略结果评估

31.战略的层次

1)公司层总体战略:公司层总体战略是公司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公司的一切行为的行动

纲领,表明组织存在的基本逻辑关系或原因

2)经营业务单位竞争战略:针对公司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问题,在某一行业内确定

市场地位和发展态势的战略

3)职能或运营战略: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层总体战略和经营业务单位竞争战略,而在公

司职能领域或业务流程制定的战略

32.公司层战略

1)公司稳定战略

2)公司增长战略

3)公司收缩战略

33.业务层战略

五种威胁:

1)新加入者的威胁

2)替代威胁

3)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5)现有的竞争者

三种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聚焦战略(在狭窄市场上成本聚焦或差异化聚焦)34.决策

决策的三种类型: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

决策问题的四要素:决策者、决策目标、自然状态、决策方案

决策过程:建立目标,明确问题——分析信息资料(是否需要或许新信息)——指定备择方案——选择决策(经济性、有效性、难易性)——执行和反馈控制

35.决策的方法

决策的类型分为确定性决策和非决定性决策(满意的决策)

非确定性决策的分类:

1)竞争性决策:又称博弈,根据竞争对手的策略来确定对策的决策过程。

基本要素:局中人、策略、赢得

两人博弈、两人零和博弈(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称为)、非零和博弈、威胁解(一方占优势,是不稳定解)、合作解、多人博弈、边支付(局中人由于某些合作关东西互相给予报酬)

2)风险型决策:决策问题存在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而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能准确知道,

也称统计性决策或随机性决策

以期望值为标准的决策方法:算出各个方案的损益期望值,选出最优方案

以最大可能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以最大可能性的自然状态为决策依据,选择一个在此状态下收益最大的最优方案

以优势原则为标准的决策方法:方案两两比较,舍弃劣案,简化决策过程

以意愿水准为标准的决策方法:定出一个标准,不符合该标准的方案直接舍弃

决策树方法:根据各个概率点计算最终的损益值,并比较出最佳方案

3)完全不确定性决策:存在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且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不能确定

小中取大:最大的最小收益值准则,选出各方案中最小收益最大的方案,悲观主义

大中取小: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准则,选出各方案中最大后悔值最小的方案,悲观主义大中取大:最大的最大收益值准则,选出各方案中最大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乐观主义折衷准则:乐观系数准则,按概率计算各方案的折衷收益值

Laplace准侧:等可能准则,假定各状态发生的概率均等,选择期望收益最大的方案36.决策的人为因素

1)个人因素:对问题的感知、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个人的价值系统

2)群体因素:群体参与制定决策的优点(更广泛的知识领域、更全面的了解)、群体参与

制定决策应避免的问题(等级压力、从众、被人操纵、热衷争论、时间耗费多)、对群体参与制定决策的评价(特点是从众和高风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