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丰富的图形世界》 复习讲义

第一讲《丰富的图形世界》    复习讲义
第一讲《丰富的图形世界》    复习讲义

课题:《丰富的图形世界复习》

授课人:陈明菲

教学背景:

1、 面向学生:初一月考前

2、 学科:数学

3、 课时:1h

教学重点:

1、 认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 球等几何体;

2、 了解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和截面。

教学难点:

1、 体会点、线、 面之间的关系,会用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及组成部分;

2、 对于立体图形的构成,展开折叠的理解想象。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的特征;

2、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3、亲身经历切截正方体的过程,体会面与体的转换,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4、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种视

图。会画正方体及简单组合的三种视图,并在小正方体内填上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

5、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剖析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常见的几何体分类及其特点:

<动动手,我最棒>

长方体:有顶点,条棱,个面,且各面都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

棱柱:上下两个面称为棱柱的,其它各面称为,长方体是。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个底面是的圆。

圆锥:有一个和一个,且侧面展开图是。

球:由围成的几何体

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圆柱和圆锥的底部都是圆

B.n棱柱有n个顶点

C.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形状、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

D.面最少的几何体是只有一个曲面的球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面、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点、线、面、体都是几何图形。

<动动手,我最棒>

图形是由、、构成;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面与面相交得到,线与线相交得到。

面动成体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实现。例如:五棱柱、圆柱分别可以看作是由五边形或圆沿着竖直方向平移形成。圆柱又可以看作是绕着一边旋转一周形成。

例2:如图,请把左边的图形绕着给定的直线旋转一周后可能形成的几何体选出来( )

3、平面展开图

(1)正方体的展开图: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可得到十一种不同的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后又能围成一个正方体,

一四一型6种

二三一型3种

二二二型1种

三三型 1种

(2)圆柱、圆锥、正三棱锥、正四棱锥、正五棱锥、正三棱柱的展开图:

例3:一正方体木块,它的六个面分别标上数字1——6,这是这个正方体木块从不同面所观察到的数字情况。则数字1和5对面的数字各是

______。

例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若该正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上的代数式的值相等,则的值是。

4、几何体的截面

(1)用一个截面去截长方体或正方体,截面可能是三角形(、、但不可能是三角形),也可能是四边形(,,),还可能是五边形等,最多可截得边形。

截面为四边形的情况:

(2)用一个截面去截圆柱,截面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

或椭圆。

(3)用一个截面去截圆锥,截面可能是等腰三角形、圆、抛物线形或椭圆。

(4)三棱锥的截面可以是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其中四边形可以是特殊的矩形、梯形。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若这个平面与这个正方体的几个面相交,则截面就是几边形。

例5:下面几何体的截面图不可能是圆的是 ( )

A、 圆柱

B、圆锥

C、球

D、棱柱

例6: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能得两边相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吗?能截出长方形与梯形吗?

5、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

例7:画出下列立方体的三视图,并在该位置填上小立方块的个数。

例8:如图,这是一个由小立方块塔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你画出它的主视图与左视图。1

1

1

2

1

6、多边形及其相关知识

多边形:由不在直线上的线段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扇 形:由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组成的图形。

(1)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可以得到条对角线,这个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2)从一个多边形内部的任意一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个三角形。

(3)从一个多边形边上除顶点外的任意一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点与

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个三角形。

7、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面:棱柱的上、下底面相同。侧面都是长方形,棱柱的名称与底面多边形的边数有关。

※将一个图形折叠后能否变成棱柱,一要看有无两个底面,二要看底面的形状,三要看两个底面的位置。

例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柱体的两个底面一样大;②圆柱、圆锥的底面都是圆;③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④长方体一定是柱体;⑤棱柱的侧面一定是长方形.

(A)2个(B)3个(C)4个(D)5个

二、常考典例精析

例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在其中的四个正方形内有数字1,2,3和-3,要在其余正方形内分别填上-1,-2,使得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A处应填

例2:下列图中不可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例3、将一个矩形纸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1)(2)两部分,将(1)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A三角形 B矩形 C菱形 D梯形

例4、将如图所示放置的一个直角三角形ABC(∠C=90°)绕斜边AB旋

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的正视图是下面图形中的(只填序号)

3、巩固提升

1、将半圆绕它的直径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 ( )

A、圆柱

B、圆锥

C、球

D、正方体

2、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可能是()

A、七边形

B、圆

C、长方形

D、圆锥

3、一个直立在水平面上的圆柱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分别是 ( )

A长方形 、圆、长方形 B、长方形、长方形、圆

C、圆、长方形、长方形

D、长方形、长主形、圆

4、下面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棱柱的是 ()

5、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 B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

个长方形;

C、若一个棱柱的底面为5边形、则可知该棱柱侧面是由5个长方形

组成的;

D、棱柱的上底面与下底面的形状与大小是完全一样的。

6、如图中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有()个

1 2 5 4 3 6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7、下图所示的三个几何体的截面分别是:

(1)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_.

8、图中按左侧三个图形阴影部分的特点,将右侧的图形补充完整.

9、已知三棱柱有5个面、6个顶点、9条棱,四棱柱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五棱柱有7个面、10个顶点、15条棱,……,由此可以推测n棱柱有 个面, 个顶点,_____条棱。

10、从一个多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点和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10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

11、已知一不透明的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1至6六个数字,如图是

我们能看到的三种情况,那么1和5的对面数字分别是____和_____。12、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

13、如图,这是一个由小立方块塔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你画出它的主视图与左视图。

14、将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圆柱,现在有一个长为4cm、宽为3cm的长方形,分别绕它的长、宽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不同的圆柱体,它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大?(8分)15、正方体是由六个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设想沿着正方体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就可以

把正方体剪成一个平面图形,但同一个正方

体,按不同的方式展开所得的平面展开图是

不一样的,下面的图形是由6个大小一样的

正方形,拼接而成的,请问这些图形中哪些

可以折成正方体?试试看

附加趣味题:

图中写有一个“只”字,只要加上一笔就可以变为另外的一个汉字,你知道该怎么加这一笔吗?变成了什么汉字?(请在图上直接加上一笔)

一次函数 复习与提高

一次函数 复习讲义 温故而知新: 题型一、点的坐标 方法: 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若两个点关于x 轴对称,则他们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y 轴对称,则它们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则它们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也互为相反数; 1、若点A (m,n )在第二象限,则点(|m|,-n )在第____象限; 2、若点P (2a-1,2-3b )是第二象限的点,则a,b 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A (4,b ),B (a,-2),若A ,B 关于x 轴对称,则a=_______,b=_________; 若A,B 关于y 轴对称,则a=_______,b=__________; 若A ,B 关于原点对称,则a=_______,b=_________; 4、若点M (1-x,1-y )在第二象限,那么点N (1-x,y-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第______象限。 题型二、关于点的距离的问题 方法:点到x 轴的距离用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点到y 轴的距离用横坐标的绝对值表示; 任意两点(,),(,)A A B B A x y B x y ; 若AB ∥x 轴,则(,0),(,0)A B A x B x 的距离为A B x x -; 若AB ∥y 轴,则(0,),(0,)A B A y B y 的距离为A B y y -; 点(,)A A A x y 1、点B (2,-2)到x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到y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2、点C (0,-5)到x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到y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到原点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 3、点D (a,b )到x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到y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到原点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 4、已知点P (3,0),Q(-2,0),则PQ=__________,已知点110,,0,22M N ??? ?- ? ???? ?,则MQ=________; ()()2,1,2,8E F --,则EF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已知点G (2,-3)、H (3,4),则G 、H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 5、两点(3,-4)、(5,a )间的距离是2,则a 的值为__________; 6、已知点A (0,2)、B (-3,-2)、C (a,b ),若C 点在x 轴上,且∠ACB=90°,则C 点坐标为 ___________. 题型三、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识别 方法:若y=kx+b(k,b 是常数,k ≠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特别的,当b=0时,一次函 数就成为y=kx(k 是常数,k ≠0),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当k=0时,一次函数就成为若y=b ,这时,y 叫做常函数。 ☆A 与B 成正比例 A=kB(k ≠0) 1、当k_____________时,()2323y k x x =-++-是一次函数; 2、当m_____________时,()21345m y m x x +=-+-是一次函数; 3、当m_____________时,()21445m y m x x +=-+-是一次函数; 4、2y-3与3x+1成正比例,且x=2,y=12,则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方法:

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民收入NI ? GNP: 一定时期内本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 NI: 同期所有生产要素报酬总和。 ? GNP 和 NI 都是衡量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发生的经济活 动的总规模,理论上讲二者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统计 实践中二者还存在差异。 理解GNP & NI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避免重复计算与过去苏联体系所采用的工农业总产值对比 2. 无形商品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的经济活动 举例说明:家务劳动 4. 现期发生的经济活动旧货市场的交易额只计算买卖差额 5. 合法经济活动才统计在内 6. GNP 的值并不是国民福利水平的完美的指标 它容易让人联想到 Gross National Pollution 另外,举例说明交易值降低但效用水平上升的情况。 GNP 的计算 最终产品:在理论上可以定义,实践上无法完全根据商品自身的属性来判定。 附加值:这是实践中容易操作的方法 所有要素所得的报酬: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衡量同一对象。 例: 小麦产值 $1000 附加值 1000 面粉产值 $2000 1000 (最终产品)方便面产值 $3000 1000 工农业总产值 $6000 国民生产总值 $3000 = 利息+租金+利润 +工资 = NI 以上分析得到的结论: 最终产品总价值 = 企业增加值总和 = 全部要素收入总和 从理论上讲:GNP = NI GNP 与 NI 的区别 折旧和间接税包含在 GNP 中,但它们不构成 NI;为什么? 折旧:机器设备价值被统计在当年的GNP中,每年的GNP中也包括了以前所生产 的机器设备的价值的转移。所以严格说来GNP 不能准确表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 值。 GNP - 折旧 = NNP (国民生产净值:本年度新创造的价值) 间接税:它反映在商品的价格中,但不归企业所获得,因此不能计入各种要素的 报酬。消费者付出这部分支出,是从他的收入中拿出的,而他的收入已经被计算 在NI中了。因此,间接税只是收入的再分配,而不是收入的形成。 NI = GNP - 折旧 - 间接税 = NNP - 间接税

会计基础各章完整讲义

第一章总论 本章教材结构 第一节会计的意义――――――――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含义;会计基本职能,财务报告的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第三节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6大要素;3大等式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意义(了解) 1、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会计的起源:绘图记事;刻记记事;结绳记事 (2)西周王朝:出现“会计”一词;产生“官厅会计”并出现“司会” 1985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法治化的开端 二、会计含义――掌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同时,它又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其含义是: ①会计本质: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或经济信息系统;属于管理的范畴 ②会计对象: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③会计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④主要计量单位,货币是主要的计量单位但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财务会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两个,即: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一)会计核算职能(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4个

环节,反映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1、会计核算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注意“主要”两个字,言外之意就是除了货币计量单位外还可以以实物量及劳动量作为辅助计量单位。 (2)具有完整、连续、系统性: 完整性:所有会计对象都要核算 连续性:核算连续进行,不能中断 系统性:提供的会计数据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会计监督 1、含义: 会计监督职能: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 会计监督就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特点: (1)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2)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3)依据是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者联系与区别:核算是监督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证

掌握工业管道安装的技术要求--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第三节讲义6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建设工程教育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914050412.html,/ 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第三节讲义6 掌握工业管道安装的技术要求 1H413032 掌握工业管道安装的技术要求 一、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二、工业管道安装技术要求 (一)一般规定 了解9条规定 (二)热力管道安装要求 掌握6条要求 (三)高压管道安装要求 【例3】(2011真题)高压管道安装的要求包括( )。 A.管道组成件必须有制造厂质量证明文件 B.管道支架应按设计图纸施工 C.管道安装时应使用正式管架固定 D.安装误差可以通过修改密封垫厚度补偿 E.管线安装如有间断,应及时封闭管口 【正确答案】BCE 【答案解析】高压管道安装要求:1.所有的管子、管件、阀门及紧固件等,必须附有材料证明、焊接登记表、焊接试样试验结果、焊缝透视结果、配件合格证及其他验收合格证等证明文件;2.管道支架应按设计图纸制作与安装。管道安装时应使用正式管架固定,不宜使用临时支撑或铁丝绑扎;3.管道安装前先找正,固定设备、阀门等。同径、同压的管段、管件在安装前要求进行水压强度试验时,可以连通试压;预装成整体吊装的组合件可以单独试压。经水压试验后的管段必须进行清洗和吹洗;4.高压管道的安装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固定焊口,特别是在竖直管道上,一般不应布置固定焊口;5.焊接连接的直管段长度不得小于500mm ;每5m 长的管段只允许有一个焊接口;6.安装管道时,不得用强拉、强推、强扭或修改密封垫厚度等方法来补偿安装误差。管线安装如有间断,应及时封闭管口。管线上仪表取源部位的零部件应和管道同时安装。参见教材P54、55。 1H413033 掌握工业管道吹洗与试压的要求 一、吹洗介质的选用 了解几种吹洗介质的适用场合 二、管道吹洗的一般规定 了解7条规定,掌握1、4、7 三、管道的耐压试验 (一)液压试验 1.液压试验一般使用洁净水作为试验介质,当对奥氏体不锈钢管道或者连有奥氏体不锈钢管道或者设备的管道进行液压试验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25ppm 。 2.试验时,应测量试验温度,试验时液体温度不得低于5℃,并且高于相应金属材料的转变温度,严禁

一次函数讲义优质讲义

一次函数讲义优质讲义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④.该记者在出发后5h 到达采访地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8,0),△AOP 为等腰三角形且面积为16,满足条件的P 点有( ) A .4个 B .8个 C .10个 D .12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 计算:3 -64 = ▲ . 10.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11. 若032=++-y x ,则() 2013 y x +的值为 . 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M (-1,3)与点N (x ,3)之间的距离是5,则x 的值是 . 13. 如图,已知函数y =2x +1和y =-x -2的图像交于点P ,根据图像, 可得方程组???2x -y +1=0 x +y +2=0 的解为 . 14. 将一次函数y =2x -1的图像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其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 15. 如图,在△ABC 中,AB =,BC =,∠B =60°,将△ ABC 绕点A 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 ,当点B 的对应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时,则CD 的长为 . 16. 如图,在△ABC 中,∠ACB =90°,沿CD 折叠△CBD , 使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E 处.若 ∠A =26°,则∠ADE = °. 17. 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 -1-1 y= -x-2 y=2x+1 x y P (第13题图) D E C A B (第16题图) x y 1 234–1–2 –3–4 1 2 3 4–1–2–3–4C D B A o (第18题图) (第15题图) D E A C B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轮管理会计基础第一讲:管理会计概述(一)

第七章管理会计基础 考情分析 本章知识量较大,分值也比较高,是历年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章。前两节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即可。重点掌握第3.4节中涉及到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和各类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本章试题覆盖了各种题型。特别是第三节中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等,经常出不定项选择题。在学习过程中应重点把握计算性的题目,多做练习,掌握做题思路,避免眼高手低。 1.管理会计概述 2.产品成本核算概述 3.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4.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近三年考题题型题量 教材变化 (1)调整:管理会计的知识架构,增加要素之一(工具方法)详细解释。 (2)联产品成本分配方法中“实务数量法”改为“实务量分配法” (3)删除:复利计算方法的解释、递延年金终值的计算、递延年金现值的定义、年偿债基金、年资本回收额的内容、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内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对比、管理会计的产生于发展内容、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任务和措施 第一节管理会计概述 关键考点

1.管理会计基本知识:概念、目标、体系、4项要素、工具方法、管理会计原则、应用主体。 2.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终值、现值。 一、管理会计概念和目标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 二、管理会计体系 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一个由理论、指引、人才、信息化加服务市场构成的“4+1”的管理会计有机系统。 其中,理论体系是基础,解决目前对管理会计认识不一、缺乏公认的定义和框架等问题。 指引体系是保障。 人才队伍是关键,是该体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核心。 信息系统是支撑。 咨询服务是确保四大任务顺利实施的外部支持。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是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可操作性的系列标准。包括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和案例库。 (一)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起统领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将管理会计普遍规律上升到标准,是对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目标等内容的总结、提炼。 不同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只是对管理会计普遍规律和基本认识的总结升华,并不对应用指引中未作出描述的新问题提供处理依据。(判断) 【2018·判断题】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基本指引发挥着统领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 【答案】√ (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历史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地质历史的年代划分。(重点)2.理解地层与化石研究对地球历史认识的主要作用。(重点)3.能结合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重难点 )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的历史:约有46亿年。 2.认识途径:研究地层是最主要途径。 3.地层 (1)含义: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地层特点??? 具有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 后沉积的层在上。 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的生物遗 体或遗迹。 (3)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4.地质年代表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占地球历史的90%。 (2)演化特点 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有氧环境。 ②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③地质矿产: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时期。 2.古生代 (1)时间:距今5.41亿年~2.52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地壳运动剧烈,形成联合古陆。 ②生物演化 ③地质矿产: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3.中生代 (1)时间:距今2.52亿年~6 6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②生物演化??? 动物:爬行动物盛行,后期向鸟类发展, 出现小型哺乳动物 植物:裸子植物占主要地位。 ③地质矿产:是主要的成煤期。 4.新生代 (1)时间:距今6_600万年至今,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一次函数讲义-适用于新课复习非常全面2017.9

一次函数讲义-适用于新课复习非常全面 内容提示: 1.变量及函数 课堂学习检测 课后综合训练 2.函数的图像 课堂学习检测 课后综合训练 3.正比咧函数 课堂学习检测 课后综合训练 4.一次函数 课堂学习检测 课后综合训练 5.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及一元一次不等式 课堂学习检测 课后综合训练 6.一次函数综合过关 变量及函数 知识点: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 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是x的函数。 ※判断A是否为B的函数,只要看B取值确定的时候,A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自变量取值范围: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 4、函数值:对于自变量x与函数y,在自变量x取值范围内,当x=a时,y=b,则称b为当x=a时的函数值。 5、确定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 (1)必须使关系式成立。 ①当关系式为整式时,自变量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 ②当关系式含有分式时,自变量取值范围要使分式的分母的值不等于零; ③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自变量取值范围必须使被开方的式子不小于零; ④当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或负数的式子时,自变量取值范围要使底数不等于零; (2)当函数关系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还要符合实际情况,使之有意义。 (3)当函数关系表示一个图形的变化关系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图形存在。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设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变量x取值范围内的______,另一个变量y都有______ 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______是自变量,______是的函数.

经济学讲义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 1、首先向大家问好和自我介绍。 2、介绍《西经》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学习时应该注意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这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核心课。我们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大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是不是已经学习了微积分,高数?我们只要有一点微积分的基础,就可以学习初级经济学、甚至偏中级的经济学。在技术含量上没那么难。但由于同学们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刚刚半年,一个学期,仍然不能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所以,在初次接触到经济学时,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但有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没有兴趣是永远不能迈入经济学的豪华殿堂。所以大家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观察身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了解国内外的经济动态、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方面的方针政策,培养自己的经济思维方式。 【案例】农历新年刚过去,问一下大家:“过年前,为什么超市中的年货如瓜子、糖果不降价促销,而衣服皮具等却会较大幅度降价? 答:瓜子、糖果作为年货,为应景和待客,一般家庭都必备,而衣服任何时间点都可购买,不必局限于某一时点。也就是说,在新春前,年货的购买是弹性值较少的,而衣服类商品的弹性值却较大。为达到销售收入的最大化,对于弹性值小商品,提价(至少不降价、不打折)会增加销售收入,而弹性大的商品降价会增加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销售收入。在以后的课程中,分析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时,会从理论层面给同学们具体分析。 【案例】假如你是某家电影院的总经理,你的财务经理告诉你,近来影院收入情况不佳,建议你提高票价以增加收入,这个建议,你应该采纳还是拒绝?你的决策又是什么? 可能有同学会问到,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呀?是不是跟我们以前学的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样,属于纯理论,枯燥乏味,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通过考试。再或者是认为经济学就是赚钱的实用性课程,但一看到教材中条条框框的理论,而没有具体应用的东西,一下子兴趣全无。这两种观点都反映了初学者对经济学的不了解。那么,我们了解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人,一个新朋友时,首先要先了解它的“外貌”,建立起“第一印象”,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再深入了解。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本书,曼昆《经济学原理》,在这本书中,第一章通过各种生动的例子讲述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并且通俗易懂,很容易理解。 1、曼昆《经济学原理》人大版 曼昆为哈佛高材生,才华横溢,属于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该书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与生活极其贴近,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了解经济学的“内涵”,那么就要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有所了解,我个人认为这相当重要的。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这部分知识枯燥或者觉得我们又不是学经济学专业的,没有必要了解。我认为这种想法有些片面,这就好比找结婚对象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一样。只有了解了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学的本质,并从更高的视角俯瞰经济学。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大家,有时间去书馆找一些有关的书籍看一看(如经济学说史、经济学流派等)。

2019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讲义新人教版

化学键 1.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2.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3.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4.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1.离子键是指带电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2.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3.电子式是指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叉号)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4.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可以用电子式表示,如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表示 为 。 5.共价键是指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静电作用;依据成键元素的性质,可将共价键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6.共价化合物是指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7.化学键是指使原子或离子相结合的作用力;一般物质则主要是由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而成。化学键的形成与原子结构有关,它主要是通过原子的价电子间的转移或共用来实现。 8.化学反应从化学键的角度来说,可看作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 [新知探究]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离子键的形成 (1)实验探究 ????? 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 黄色火焰,有白烟生成结论: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了氯 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 +Cl 2=====点燃2NaCl (2)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

2.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名师点拨] 1.形成离子键的本质原因 活泼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和活泼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阴离子而达到稳定结构,两种离子以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可用图示表示如下: ?????活泼金属原子 M ――→-n e - M n +活泼非金属原子 N ――→+m e -N m -――→静电作用离子键 2.离子键的三个“一定”和两个“不一定” (1)三个“一定” 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②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③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 (2)两个“不一定” ①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 4Cl 、NH 4NO 3等; ②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 3。 [对点演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 .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 .因为离子键是一种强相互作用,所以离子化合物均很难分解 D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解析:选D 离子键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要注意区别静电作用和静电引力,A 项错误;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原子之间才能形成离子键,B 项错误;NH 4Cl 为离子化合物,但较易分解,C 项错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 项正确。 [新知探究] 1.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方便,我们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叉号)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2.电子式的书写

一次函数综合应用(讲义及答案)

一次函数综合应用(讲义) ?课前预习 1.如图,直线l1的表达式为y=-3x+3,且l1与x轴相交于点D,直线l2经过A,B两 点,直线l1,l2相交于点C. (1)点D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2)直线l2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3)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0),点B(0,4). (1)△AOB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2)点P是y轴上一点,若 1 2 AOP AOB S S △△ ,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知识点睛 一次函数综合题,往往涉及到多个函数及坐标间的相互转化,梳理信息,理解题

意是其关键: 理解题意: ①确定坐标与表达式间的对应关系; ②函数图象不确定时,考虑分类讨论. 具体操作: 从完整表达式或坐标入手,利用代入或联立的方式进行相互转化. ? 精讲精练 1. 已知直线l 1与l 2相交于点P ,直线l 1的表达式y =2x +3,点P 的横坐标为-1,且l 2交y 轴于点A (0,-1).则直线l 2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 已知函数1 3 y x b =-+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与点A ,B ,与函数y =x 的图象交于 点M ,点M 的横坐标为3,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__. 3. 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2,5),且与y 轴相交于点P ,直线 1 32 y x =-+与y 轴相交于点Q ,点Q 恰与点P 关于x 轴对称,则这个一次函数的 表达式为___________. 4. 如图,已知直线l 1:y =2x +3,直线l 2:y =-x +5,直线l 1,l 2与x 轴分别交于点B , C ,l 1,l 2相交于点A .则S △ABC =________. 5. 如图,直线y =2x +m (m >0)与x y =-x +n (n >0)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B ,C 两点,并与直线y =2x +m (m >0)相交于点D ,若AB =4. (1)求点D 的坐标; (2)求出四边形AOCD 的面积.

数理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生产技术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简介 一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个体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投入要素的数量、利润等如何确定;生产要素的供给者的收入如何确定;单个消费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等如何确定。 简单地说,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社会中单个经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二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形成简介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十七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是最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代表人物主要有斯密和李嘉图。 第二个阶段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就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在这个期间,杰文斯在英国,门格尔在奥地利,瓦格拉斯在瑞士顺次建立了英国学派,奥地利学派和洛桑学派。这三个学派的学说并不完全一致,但它们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放弃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并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在此之后,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以三个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当时其它的一些论述(如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为基础构建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再加上庇古,克拉克和威克斯迪等人提出的新观点形成了以马歇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 第三个阶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在这个阶段,凯恩斯的传人萨缪尔森建立了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理论体系。他把以希克斯(代表作《价格与资本》)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马歇尔的理论框架进行的修改和补充成为研究个量的微观经济学,把经过修改和补充之后的凯恩斯理论称之为宏观经济学。至此完成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四个阶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补充和演变阶段。 四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初级微观经济学主要介绍一个或两个生产要素和一种产品的情况,数学工具也用的较少。高级微观经济学介绍的则是多种生产要素和多种产品的情况,运用的数学工具也很多。

北师大版初二上-一次函数讲义

第四章:一次函数 ◆4.1函数 1.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给定一个x 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 值,那么我们称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当自变量取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这也是我们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构成函数关系的依据. 辨误区 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的对应关系 若y 是x 的函数,当x 取不同的值时,y 的值不一定不同.如:y =x 2中,当x =2,或x =-2时,y 的值都是4. 【例1-1】 下列关于变量x ,y 的关系式:①x -3y =1;②y =|x |;③2x -y 2=9.其中y 是x 的函数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 C.②③ D .①② 【例1-2】 已知y =2x 2+4, (1)求x 取12和-12 时的函数值;(2)求y 取10时x 的值. . 谈重点 函数中变量的对应关系 当自变量取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会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当另一个变量取某一数值,则自变量并不一定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所以另一个变量与自变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函数关系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做函数关系式,也称为函数解析式或关系表达式. 谈重点 函数关系式中的学问 ①函数关系式是等式.②函数关系式中指明了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通常等式右边的代数式中的变量是自变量,等式左边的一个字母表示函数.③函数的解析式在书写时有顺序性.例如,y =x +1是表示y 是x 的函数.若写成x =y -1就表示x 是y 的函数.也就是说: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必须是用只含变量x 的代数式表示y ,即得到的等式(解析式)左边只含一个变量y ,右边是含x 的代数式. 【例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6,腰长为x ,底边上的高为6,若把面积y 看做腰长x

会计基础知识讲义.doc

会计基础知识讲义 主要内容 ?一、会计学基本原理 ?二、银行常见会计科目 ?三、财务报告概述 银行业主要指标 一、会计学基本原理 1.1.1会计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对经济主体 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考核和检查,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意向管理活动。 ?会计和财务区别: (1)会计:记账、算账、报账 (2)财务:计划、分析、预测 1.1.2会计的职能 1.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 (2)监督职能 2.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两者相辅相成。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 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保障。

(1) 正确地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情况,提供会计信息资料。 (3) 考核财务状况,加强经济核算,促进经济效益提高。 (4)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决策、控制和分析。 (5) 维护债权人权益和投资人的权益。 (1) 设置帐户。 (2) 复式记帐。 (4) 登记帐簿。 (5) 成本计算。 (6) 财产清査。 (7) 编制会计报表。 1.1. 3会计的任务 监督经济活动,贯彻执行国家法规,维护财经纪律。 1.1.4会计核算方法 填制和审核凭证。 1.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基础、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1.2.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 会计反映的是一个特定单位的经营活动。会计主体前提明确了会计工 作的空间范围。 (2)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

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前提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为较短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 币为记账本位币。 1.2.2 会计核算基础: (1)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 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收付实现制 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 1.2. 3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1)会计要素的确认:是指决定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确认具备的条件:

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东、中、西部差异(讲义)

1. 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和划分依据; 2.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二、重难点提示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一、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1)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带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开放差异||。 ①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②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

1. 下列城市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是() A. 乌鲁木齐、西安、郑州 B. 成都、武汉、南昌 C. 沈阳、太原、西安 D. 昆明、长沙、福州 答案:D 思路分析:A项中的乌鲁木齐、西安都位于西部经济地带||,郑州位于中部经济地带;B 项中的武汉、南昌均位于中部经济地带;C项三个城市分别位于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2. 下列能够实现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做法是() A. 把部分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B. 将高能耗企业向东部转移 C. 在中西部的农牧业地区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D. 将高科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答案:C 思路分析:中西部地区生态坏境较为脆弱||,故不能将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不宜发展高能耗企业;但东部地区经济、科技均较为发达||,适宜发展高科技产业;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适宜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例题1(浙江高考)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内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 下列问题 A. 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 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四省相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 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一次函数讲义.doc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016 年春季某某校区 精品小班培优精讲 学科年级学生姓名授课教师上课时间课次数学初二唐老师第讲 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 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平移等相关概念及常考题型 【教学重点】 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确定k,b 的范围 求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内容】 (一)函数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 y,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 的值,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 x 称为自变量,把 y 称为因变量,y是 x 的函数。 *判断 Y 是否为 X 的函数,只要看 X 取值确定的时候, Y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5、函数的解析式: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6、函数的图像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 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7、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中级计量经济学讲义_第一章引言

《中级计量经济学》 蒋岳祥 第一章引言 1.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是由挪威经济学家R.Fisher在三十年代首先创立的一门学科,是关于运用统计方法测量经济关系的艺术与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如果要给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下一个较为确切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界定:计量经济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根据以往历史的经济资料与数据,从经济理论出发,运用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对经济关系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并依据所建立的模型对经济系统进行结构分析,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所以计量经济学涉及数学学科中的统计学领域和经济学领域,统计学与经济理论是计量经济学的两块基石。 经济现象包罗万象,影响经济的因素有很多,如果我们企图将所有的因素作为研究的对象,我们可能什么结论也得不到,研究经济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我们总是选用最重要的因素变量而屏弃一些非本质的因素(变量),还需要了解哪些经济现象是有待解释的,哪些重要因素是有助于解释这些经济现象的,如何度量量化那些因素,并努力寻求它们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用统计推断来检验这些关系,故一般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过程与方法是:

计量经济模型建立,求解,解释过程图 2

1.2 计量经济模型(Econometric Modeling)实例 学过经济学中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人都知道,理论上说消费和收入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C 表示消费,Y 表示收入。则C 与Y 的关系,可用消费函数表示: C=f (Y ) (1) 这样的函数满足: 1)边际消费倾向(MPC )dY dC 位于0和1之间,即 0< dY dC <1; 2)平均消费倾向(APC ) Y C 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我们不妨将第二个条件作些化解,这个条件用数学语言表示是:dY Y C d ??? ??<0, 而 C Y Y dY dC dY Y C d dY Y C d 2 111- ? = ? ?? ?? ?= )(1)( 1APC MPC Y Y C dY dC Y -=-?= <0 即MPC <APC 。 在现实经济社会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很难确切地用方程(1)表示收入,我们所能采集到的数据往往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我们可用随机扰动ε来表示这些影响,所以,我们要对方程(1)要作适当调整,于是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εY f C = (2) 其中ε是随机扰动。 满足凯恩斯条件的)(ε?Y f 很多,无法枚举穷尽,但我们可以大致将它们分为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两类。 [例1]线性模型(Linear Model) 方程(2)的一个最简单的情况,是C 与Y 的线性关系,即 C=α+βY+ε (3) 其中0<β<1,α>0 如果我们现在从历史记录中或观察到N 个样本,即(Y t ,C t ),t=1.2,……N ,于是我们有如下一组方程:

基础会计讲义教学文档

课程容 第一讲总论 第二讲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 第三讲会计核算基础 第四讲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第五讲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第六讲账户分类 第七讲会计凭证 第八讲账簿 第九讲财产清查 第十讲会计核算形式 第十一讲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讲总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本专题,应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的概况,重点掌握会计的含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信息的作用与会计目标,初步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方法。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产生与发展阶段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会计萌芽时期(公元前11世纪前) 所处年代:奴隶社会以前 标志:人类已经有了简单的记录、计量行为,如刻石记事、垒石计数和结绳记事等。但还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与机构。 2、古代会计(公元前11世纪至15世纪末) 所处年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标志:会计人员和机构的产生、会计名词的出现等。如:在我国的周王朝中就设立了会计机构和专门人员;“会计”名词也产生于那个时期;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会计思想。 ★会计在国外称簿记——Bookkeeping 例:我国周王朝严密的财计组织 孔子的会计思想:“会计当而已矣。” 春秋战国时期非的会计思想:“人有欲则会计乱,会计乱则有欲甚。”“所谓会计乃计量财物多少,出入不误,含廉洁理财之意。” 3、近代会计(公元前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标志:复式记账法(簿记)的诞生、计量单位的演变等。 复式记账法(簿记)的诞生——是对单式记账法(簿记)的重大变革,被称之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4、现代会计(20世纪30年代至今) 标志: (1)会计学基础理论的创立。 (2)会计理论和方法逐渐分化为两个领域。 (3)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重大变化。 (4)会计记账手段的变革。 (5)会计规的国际趋同。 (二)总结 1、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的。 2、会计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会计。 3、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