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学

选矿学
选矿学

第一篇筛分、破碎与磨矿实验

实验一、搅拌磨影响因素试验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搅拌磨的构造与操作

2、了解搅拌磨装矿量对磨机生产率的影响

3、了解磨矿浓度对搅拌磨生产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搅拌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是,研磨介质在高速旋转的搅拌棒或盘的带动下对研磨筒内物料施加剪切、摩擦和冲击力,导致物料粉碎和分散。在搅拌磨中,研磨介质不是做整体运动而是作不规则运动。这种不规则运动对物料施加三种作用力:(1)研磨介质之间的互相冲击产生的冲击力;(2)研磨介质的转动产生的摩擦和剪切力;(3)研磨介质填入搅拌棒或园盘所留下的空间而产生的撞击力。

三、实验设备

1、BJM-230A棒式搅拌磨矿机

2、400目筛子,小于80目筛子

3、天平、铲子、量筒

4、CS1012型电热鼓风干燥箱等

四、实验步骤

A 装矿量试验:

1、取试样8千克,用四分法分成八等份,每份1000克,另将其中一份1000克样再用四分法分成500克两份,从而配成500克、1000克、1500克、2000克4份试验样。

2、按液固比1:1分别将上面矿样按先加水后加矿石的顺序装入磨机,启动磨

机,磨矿10分钟后,将磨机中物料倒出,清洗干净为止。

3、将4个磨机产品在检查筛上进行筛析,筛上物料进行烘干、称重。

4、将数据填入装矿量试验数据表。

B 磨矿浓度试验

1、取试样16千克,用用四分法分成八等份,每份2000克

2、按液固比0.5:1、1:1、1.5:1、2:1的条件将2000克矿样按先加矿石后加水的顺序装入磨机,启动磨机,磨矿10分钟后将磨机中物料倒出,清洗磨机干净为止。

3、将4个磨机产品在检查筛上进行筛析,筛上物料进行烘干、称重。

4、将数据填入磨矿浓度试验数据表。

五、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表1 装矿量试验数据表

表2 磨矿浓度试验数据表

根据上面两个表数据,分析磨机装矿量、磨矿浓度对磨机生产率的影响,并绘制装矿量---产率和磨矿浓度---产率关系曲线。

六、思考题

1、简述装矿量对磨机生产率的影响。

2、简述磨矿浓度对磨机生产率的影响。

实验二、固体物料的粒度分布测定─筛分分析法

一、目的要求

1.用筛分分析法测定矿石的粒度分布;

2.学习绘制物料粒度特性曲线

3.了解和掌握筛析法测定矿石的粒度分布实验技术

二、原理

用筛分的方法将矿石按粒度分成若干级别的粒度分析方法,叫筛分分析,简称筛析。

筛析是根据物料是否通过筛子的筛孔来进行的。物料在筛分时可能以不同的取向通过筛孔,在大多数情况下,物料的长度不会限制物料通过筛孔,而决定物料能否通过筛孔的是物料的宽度,因此,物料的宽度是与筛孔尺寸联系最密切的尺寸。

在矿物加工工程中,筛分是一种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粒度测定技术。筛分时,物料通过一套已校标准筛网的套筛,筛孔尺寸由顶筛至底筛逐渐减小。套筛是装在具有振动和摇动的振筛机上,振筛一段时间后,被筛分的物料分成一系列粒度间隔或粒级。如果用n个筛子,仅可将物料分成n+1个粒级,各粒级的物料粒度是以相邻两个筛子相应尺寸表示。

三、仪器与试样

振筛机、分样套筛、药物天平、秒表、橡皮布、铲子等;粒度为-3.0mm的矿石

四、实验步骤

1、用四分法从矿石中取出试样200克,并称重;

2、将分样套筛按筛孔大小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的次序排列好,最下一层套一筛底;

3、将称好重量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筛子内,然后盖上筛盖;

4、把振筛机上的压盖手轮放松,提上到顶端,然后将套筛放入振筛机内,用压盖压紧并锁紧;

5、接通振筛机马达电源,震动20—25分钟后,断开电源;

6、将套筛从振筛机上取下,取出最下层的筛子,用手在橡皮布上摇动一分钟,若筛下产物的重量少于此筛子筛上产物重量的1%时,认定筛分终点已达到,否则,整个套筛应继续放到振筛机上进行筛分,直到筛分终点达到为止;

7、将已达到筛分终点的套筛取出,把各个筛子上的物料倒出并分别称重,记录筛析后各粒级重量之和与筛析前重量相比较,其误差不应大于+1%,否则,实验得重新做。

五、数据处理

1、根据表中数据绘制物料粒度特性曲线,正负累积曲线

2、计算有用矿物在各粒级的分布率。

表筛析结果记录表

实验三、矿粒粒度分布测定——淘析法

一、目的要求

1. 用淘析法测定微细粒级矿粒的粒度分布。

2. 了解和掌握淘析法测定微细粒级矿粒的粒度分布实验技术。

二、原理

淘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逐步缩短沉降时间的方法,由细至粗地,逐步将较细的物料自试料中淘析出来。淘析分离装置可如图(4-5)所示,基本器皿为一带毫米刻度纸的透明容器,以及搅拌器虹、吸管等。具体操作如下:

称50-100g 待淘析的干试料放进一小烧杯内加水润湿,把气泡赶走,到进容积为2—5L 的玻璃杯(或缸)内,加水至标明的刻度h 处,用带橡皮头的玻璃棒强烈搅拌使试料悬浮,然后停止搅拌,待矿液面基本平静后即开始按秒表记时,经过时间t 后打开虹吸管夹3,将h 高的矿浆全部吸出至容器4,重新加水至刻度h 处,完全重复第二步操作,经多次直至吸出的液体不浑浊为止。将析出的产物沉淀、烘干、称重,即可算出该粒级的产率。按此法通过改变时间t (由长到短)二分别得出各粒级(由细到粗)的产物并算出其对应的产率。

确定h 时要使虹吸管口高与试料层5mm 以上,并使矿浆中固体容积浓度不大于3﹪。为避免矿粒彼此间团聚产生误差,可在淘析时加入少量(使矿浆中分散剂的浓度为0.01~0.2﹪)分散剂,如水玻璃、焦磷酸钠或六偏磷酸钠等。为加速10μm 以下微细粒级产物的沉淀,可在含该产物的水中加入少许明矾。

最终试验结果的处理方法与筛析结果的处理方法类似。

沉降分析通常要求在稀悬浮液中进行,以保证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均能自由沉降,互不干涉。由于一般仅对小于0.1mm 的物料进行沉降分析,故可按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其沉降速度。

若水为介质,其ρf =1000 kg/m 3,可得: d=t

s h )1000(545/-ρ(m) (4-2)

h 值的选择,应使时间t 不过长或过短,一般分级沉降速度小的微粒部分时,h 要求小些,相反,分级粗颗粒时,h 要大些,但最小不能小于在该容器内液:固=6:1时所具有的高度(对于泥质物料为10:1)。

换言之, 颗粒从静止状态沉降,在加速作用下沉降速度愈来愈大。随之而来的反方向阻力也增加。但是,颗粒的有效重力是一定的,于是随着阻力增加沉降的加速度减小,最后阻力达到与有效重力相等时,颗粒运动趋于平衡,沉降速度不再增加而达到最大值。这时的速度称作自由沉降末速。

在层流阻力范围内,沉降末速的个别式可由颗粒的有效重力与斯托克斯阻力相等关系导出:

v=h/t=(ρs -ρf )gd 2/18μ (1)式中 v —

斯托克斯阻力范围颗粒的沉降末速(m/s);

h—沉降距离(m);

t—沉降时间(s);

ρs—固体密度(kg/m3);

ρf—流体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9.81m/s2);

d—球形固体颗粒直径(m);

μ—流体的粘度(Ns/m2),水的粘度在20℃时为0.001Ns/m2,空气的粘度为0.000018 Ns/m2。

在采用厘米、克、秒单位制时,上式可简化为

v=h/t=54.4(ρ

s -ρ

f

)d2/μ厘米/秒(2)

如介质为水,常温时可取u =0.01泊,ρ

f

=1克/厘米3,于是上式又可简化为

v=5450(ρ

s

-1)d2厘米/秒(3)通常所说的沉降分析法就是根据矿粒在介质中的沉降速度,按式(3)换算出颗粒粒度。而淘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在固定沉降高度的条件下,逐步缩短沉降时间,由细至粗地,逐步将较细物料自试料中淘析出来,从而达到对物料进行粒度分布测定。沉降时间按t=h/v式计算得。

三、分离装置

基本器皿为一带毫米刻度纸的透明容器、虹吸管和夹子等组成。

四、实验步骤

1、称50—100g待淘析的干试料(矿浆亦可)放进一小烧杯内加水润湿,把气泡赶走。

2、将被水润湿过并赶走气泡后的试料倒进2—5升的透明带毫米刻度纸的器皿内,加水至标明的刻度h处,用带橡皮头的玻璃棒强烈搅拌,使试料悬浮。

3、停止搅拌,待矿液面基本平静后即开始按秒表计时,经过时间t(由淘析出的粒级大小决定)后打开虹吸管夹子3,将h高的矿浆全部吸出。

4、重新加水至刻度h处,完全重复第2步和第3步的操作,经多次反复直至吸出的液体不浑浊为止。

5将析出的产物和沉于器皿底部的产物分别沉淀、烘干、称重,即可算出该粒级的产率。

6、按此法通过改变沉降时间(由长到短),变可得出物料的粒度分布。、

注意:

1)在确定h高度时,要使虹吸管口高于试料层5mm以上;

2)器皿中的矿浆固体容积浓度不得大于3%;

3)避免矿粒彼此间团聚产生误差,可在淘析时于器皿中加入小量分散剂,(分

散剂浓度为0.01—0.02%),如水玻璃、焦磷酸钠或六偏磷酸钠等。

五、数据处理

按公式算出各粒级的产率。

六、思考题

1.在淘析过程中,矿粒彼此间团聚,对测定有什么影响?

2.为什么虹吸管口放置在物料高度5mm以上?

实验四磨矿影响因素试验

一、目的要求

1、熟悉磨矿机的构造与操作

2、了解磨机装矿量对磨机生产率的影响

3、了解磨矿浓度对磨机生产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磨矿机粉碎矿石的原理可简述如下:当磨机以一定转速旋转,处在筒体内的磨矿介质由于旋转时产生离心力,致使它与筒体之间产生一定摩擦力,摩擦力使磨矿介质随筒体旋转,并到达一定高度。当其自身重力大于离心力时,就脱离筒体抛射下落,从而击碎矿石。同时,在磨机运转过程中,磨矿介质与筒体、介质间还有相对滑动现象,对矿石产生研磨作用。所以,矿石在磨矿介质产生懂得冲击力和研磨力联合作用下得到粉碎。

三、实验设备的用具

1、球磨机XMO-240 × 90锥形球磨机

2、100目或150目筛子

3、天平、铲子、量筒

4、CS1012型电热鼓风干燥箱等

四、实验步骤

A装矿量试验

1、取试样4公斤,用四分法分成八等份,每份500克,另将其中一份500克样再用四分法分成250克两份,从而配成250克、500克、750克、1000克4份试验样。

2、按液固比1:1分别将上面矿样按先加水后加矿石的顺序装入磨机,启动磨机,磨矿10分钟后,将磨机中物料倒出,清洗磨机干净为止。

3、将4个磨机产品在检查筛上进行筛析,筛上物料进行烘干、称重。

4、将数据填入装矿量试验数据表。

B磨矿浓度试验

1、取试样4公斤,用四分法分成八等份,每份500克

2、按液固比0.5:1、1:1、1.5:1、2:1的条件分别将500克矿样,按先加水后加矿石的次序,装入磨机,启动磨机,磨矿10分钟后将磨机中物料倒出,清洗磨机干净为止。

3、将4个磨机产品在检查筛上进行筛析,筛上产物进行烘干、称重。

4、将数据填入磨矿浓度试验数据表。

五、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表1 装矿量试验数据表

表2 磨矿浓度试验数据表

根据上面两个表的数据,分析磨机装矿量、磨矿浓度对磨机生产率的影响,并绘制装矿量——产率和磨矿浓度——产率关系曲线。

六、思考题

1、简述装矿量对磨机生产率的影响

2、简述磨矿浓度对磨机生产率的影响

第二篇磁选实验

粉煤灰中铁的磁选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此实验了解磁选的应用领域。

2.通过此实验学会湿式强磁选机的操作应用。

二、实验原理

磁选是在不均匀磁场中利用矿物之间磁性差异使矿物实现分离的一种选矿方法,主要应用黑色金属矿石分选、有色和稀有金属矿石的精选、非金属矿中含铁杂质的脱出,铁精矿每提高1%,高炉利用系数2%~3%,焦炭消耗降低1.5,石灰石消耗量降低2%,在矿浆磁选中矿石主要(受重力、惯性力、摩擦力、磁力)的作用,通过控制电流控制磁场的强度来的控制磁力,从而达到分选目的;按比磁化率大小把矿物分为强磁性矿物(χ>4.0×10-5m3/kg,在磁场强度达80~136 m3/kg的磁选机中可以分选);弱磁性矿物χ=1.26×10-7~7.5×10-6, 在磁场强度达480~1840 m3/kg的磁选机中可以分选;非磁性矿物χ<1.26×10-7m3/kg,目前的技术还不成功或不能选。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原料、矿浆(浓度10%、-200目粒度占75%、最大颗粒小于1mm、搅拌3分钟);

2.准备实验的辅助工具,包括(加水壶、洗尔球);

3.打开冲水开关;

4.打开电源、模式调成运行;

5.调正电流值;

7.调整搅拌器;

6.调整给矿时间、中冲时间、精冲时间;

7.往容器中加如500毫升清水;加入配制好的矿浆、加入清水至3升,搅拌3分钟,充分均匀。

8.启动PLC,开始选矿。

正交实验数据表格

四、实验讨论

1、电流大小对粉煤灰磁选效果的影响

2、给矿浓度对粉煤灰选铁效果的影响

第三篇重选实验

实验一摇床实验

一、目的

掌握摇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矿物在床层上的分带过程;了解影响摇床工作效果的因素。

二、基本原理

1. 物料在床面上的松散分层

在摇床分选过程中,水流沿床面横向流动,不断跨越床面隔条,流动变化的大小是交替的。每经过一个隔条即发生一次水跃。水跃产生的涡流在靠近下游隔条的边沿形成上升流,而在沟槽中间形成下降流。水流的上升和下降是矿力松散、悬浮的动力,而松散悬浮又是发生颗粒分层使得重颗粒转入底层的前提。由于底层颗粒密集且相对密度较大,水跃对底层的影响很小,因此在底层形成稳定的重产物层。而较轻的颗粒由于局部静压强较小,不能再进入底层,于是在横向水流的推动下越过隔条向下运动。沉降速度很小的颗粒始终保持悬浮,随横向水流排出。

2. 物料在床面上的分带

(1)横向水流包括入料悬浮液中的水和冲洗水两部分。由于横向水流的作用,位于同一高度层的颗粒,粒度大的要比粒度小的运动快,密度小的又比密度大的运动快。这种运动差异又由于分层后不同密度和颗粒占据了不同的床层高度而愈加明显:水流对于那些接近隔条高度的颗粒冲洗力最强,因而粗粒的低密度首先被冲下,即横向运动速度最大;沿着床层的纵向运动方向,隔条的高度逐渐降低,原来占据中间层的颗粒不断地暴露到上层,于是细粒轻产物和粗粒重产物相继被冲洗下来,沿床面的纵向产生分布梯度。

(2)由于床面前冲及回撤的加速度及作用时间不同导致的床面差动运动,引起颗粒沿床面纵向的运动速度不同。特别是颗粒群分层以后更加剧了不同密度和粒度的颗粒沿床面的纵向运动差异。既底层的密度较高的颗粒由于与床面间的摩擦系数较大,因而具有随床面一起运动的倾向。而位于上层的颗粒由于水的润滑及所具有的相对松散的状态摩擦力较小,因而随床面一起运动的趋势较弱。所以低密度颗粒尽管与床面间具有较大横向运动速度,但综合的结果是低密度颗粒沿床面的纵向距离较短;而高密度不但沿床面的横向运动速度较小,且由于每次负加速度的作用,可以获得一段有效的前进距离。进一步导致了轻重颗粒的运动差距离差异。

不同颗粒每一瞬时沿横向和纵向的运动速度并不一样。受隔条的阻挡,颗粒的实际轨迹是阶梯状的,颗粒的最终运动方向只能由两个方向的平均速度决定。

根据前面分析,低密度、粗颗粒具有最大偏离角,高密度细颗粒具有最小偏离角。其它颗粒界于两者之间。最终导致轻重产物的扇形分布。扇形分带愈宽,分离精度越高。而分带的宽窄由颗粒间的运动速度差异决定。

三、仪器设备与材料

1.实验室用摇床一台;天平(1公斤)一架;

2.物料桶5个,瓷盆若干,量筒1个(1000毫升);

3.毛刷1把,秒表1块,测角仪把,转速表1块,钢尺1把;

4.轻重产物之间有较大的视觉差异2.5~0.5毫米物料混合试料。

四、实验过程与操作技术

1. 学习操作规程,熟悉设备结构,了解调节参数与调节方法;称取试样500克;

2. 选定工作参数,清扫床面,调节好冲水后确定横冲水流量;将润湿好的矿样在2分钟内均匀的加入给料槽,调整冲水及床面倾角,使物料床面上呈扇形分布,同时调整接料装置,分别接取各产品。待分选过程结束后,停机,继续保持冲水,清洗床面,将床面剩余颗粒归入重产物;

3. 按照上述参数,用备用样做实验,接取3个产物;

4.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设备、整理实验场所。

五、数据处理与实验报告

a) 将实验条件与分选结果数据记录于下表;

b) 分析实验条件与分选结果间的关系;

c) 编写实验报告

摇床分选实验数据记录表

六、思考题

1.设想隔条的高度沿纵向不变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2.什么叫水跃现象?

3.影响摇床分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实验二螺旋选矿实验

一、目的

了解螺旋分选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观察物料在螺旋分选机中的运动状态与分离过程。了解螺旋分选试验的基本操作过程,了解影响螺旋分选的主要因素。

二、基本原理

螺旋分选过程主要涉及水流在螺旋槽面上的运动规律、物料颗粒在螺旋槽面上的运动规律及颗粒在运动过程的综合受力规律。

在螺旋槽面的不同半径处,水层的厚度和平均流速不同。愈向外缘水层越厚、流速愈快。给入的水量增大,湿周向往扩展,但对靠近内缘的流动特性影响不大。随着流速的变化,水流在螺旋槽内表现为两种流态,即靠近内缘的层流和外缘的紊流。

在流动过程中,水流具有两种不同方向的循环运动。其一是沿螺旋槽纵向的回转运动;其二是在螺旋槽内外缘之间的横向循环运动。两种流动的综合效应使上下水层的流动轨迹不同。

由于横向循环运动的存在,在槽内圈水流表现有上升的分速度,而在外圈则具有下降的分速度。

颗粒在槽面上的运动同时受重力、惯性离心力、水流的推动力及摩擦力的作用。

水流的动压力推动颗粒沿槽的纵向运动,并在运动中发生分散和分层。由于水流速度沿深度的分布差异,悬浮于上层的细泥及分层后较轻的颗粒具有很大的纵向运动速度,因而也就具有很大的离心加速度。而位于下层的重颗粒沿纵向运动的分速度较小,相应的离心加速度也较小。由于上述差异而导致物料颗粒在螺旋槽的横向分层(分带)。

重力的方向始终垂直向下。由于螺旋槽的空间倾斜,故重力分布除了推动颗粒沿纵向移动外,也促使颗粒向槽的内缘运动。颗粒的惯性离心力方向与其回转半径相一致,并大致与所处位置的螺旋线的曲率半径重合。

直接与槽底接触的颗粒其所受的摩擦力更加明显。位于上层的颗粒受水介质的润滑作用摩擦力较小。微细颗粒呈悬浮态运动,不在有固体边界的摩擦力。

上述各作用的综合结果导致物料颗粒在螺旋中的分选分离经过三个主要阶段:首先为分层阶段,在紊流作用下,重颗粒逐渐进入下层,轻颗粒逐渐进入上层。这一阶段在完成1次回转运动后初步完成;第二阶段是分层结束的轻重颗粒的横向展开、分带过程。离心加速度较小的底层重颗粒向内缘运动;上层的轻颗粒向中间偏外运动,而悬浮的细泥则被甩向最外缘。流体的横向循环和螺旋面的横向坡度对这种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回转运动次数的增加,不同的颗粒逐

渐达到稳定运动的过程;第三阶段即平衡阶段,不同性质的物料颗粒沿着各自的回转半径运动,分选过程完成,此后的运动将失去实际意义。研究表明,颗粒分层和分带作用区域主要在螺旋横断面的中部,该区域的主要特点是矿浆的浓度基本不变,颗粒与水层之间具有较大的速度梯度。

三、仪器设备与材料

1. 仪器设备:螺旋分选机、天平(台秤);

2. 工具:20L接料桶3个、样品盘5个、小盆10个;

3. 材料:6毫米以下物料(原煤或其它矿样与物料)20公斤。

四、实验步骤和操作技术

1. 学习设备操作规程,检查设备,对动力部分进行试转;

2. 缩制两份重量分别为2.5和5公斤。

3. 入料桶中加入试样并加水至所需浓度,同时搅拌保证料浆悬浮。

4. 准备好接样,将入料桶中的悬浮混合物料加入螺旋分选机;

5. 料浆排完后,适量用水冲洗沾附在槽壁上的物料,并入接料桶;

6. 彻底冲洗给料桶和分选机,将各产品脱水、烘干、称重;

7. 根据需要,制取入料及产品的分析、化验样,进行分析化验。

五、数据处理与实验报告

1. 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

2. 编制实验报告。

六、思考题

1. 影响螺旋分选效果的主要结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2. 简述螺旋分选技术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领域;

第四篇浮选实验

实验一、粉煤灰的浮选(捕收剂试验)

一、试验目的

1、了解烃油类捕收剂对粉煤灰的捕收作用

2、掌握小型浮选试验的方法

3、加深对分选过程的感性认识

4、学会对试验现象的分析和结果的处理

二、试验原理

捕收剂的主要作用是使目的矿物表面疏水,增加可浮性,使其易于向气泡附着,从而达到目的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分离。非极性矿物使用烃油类(轻柴油和2#油)捕收剂。粉煤灰中含有一定量的碳质,采用浮选的方法回收碳,达到二次资源利用的目的。

三、试验设备

XFD 型单槽式浮选机(1升)

CS1012 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XPM-Φ120×3 三头玛瑙研磨机

四、试验操作方法及步骤

称取一定量的粉煤灰试样,倒入浮选机内,在室温下,按26%矿浆浓度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2min,再加入一定量的捕收剂轻柴油,用量400g/t,搅拌1min,打开浮选机进气口,采用“一粗一扫”全浮选流程,粗选时间为5min,精选时间为3min,分别将粗精碳液、中煤液和尾灰液用滤纸真空抽滤后,在75℃下干燥、称量、制样。

捕收剂改为2#油,重复上述方法和步骤。

五、注意事项

1、浮选时,要控制好液面,避免泡槽现象。

2、观察,泡沫变化情况,以及粗精碳液、中煤液和尾灰液的颜色差异。

六、试验记录

1、试验流程

表1 试验数据记录

成份精矿中矿尾矿含量/g

产率/%

七.问题讨论

1、两种捕收剂对粉煤灰中碳质的回收效果比较;

2、解释为什么采用非极性油捕收粉煤灰中碳质。

实验二铝土矿的浮选(pH对浮选的影响)

一、试验目的

1、了解矿浆pH对矿物浮选的影响

2、掌握小型浮选试验的方法

3、加深对分选过程的感性认识

4、学会对试验现象的分析和结果的处理

二、试验原理

在浮选中,pH一般都会对浮选产生影响,氧化矿的浮选中,pH能改变矿物表面电荷的电性和电量,本试验通过加入不同量的调整剂Na2CO3,调整矿浆的pH。

三、试验设备

XFD 型单槽式浮选机(1.5升)

CS1012 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XPM-Φ120×3 三头玛瑙研磨机

四、试验操作方法及步骤

称取500克铝土矿试样,量取250ml水一同加入球磨机中,磨矿6分钟,再加入浮选机内,加入调整药剂碳酸钠2800g/t调整pH值,搅拌2min.加入抑制剂六偏磷酸钠,用量60 g/t,搅拌3min,再加捕收剂氧化石蜡皂或油酸钠,用量1800 g/t,搅拌3min,打开浮选机进气口,采用“一粗一扫”全浮选流程,粗选时间6分钟,扫选时间为3min,分别将粗精矿、中矿和尾矿用滤纸真空抽滤后,干燥、称量、制样。

加入调整药剂碳酸钠3200g/t,重复上述方法和步骤。

五、注意事项

1、浮选时,要控制好液面,避免跑槽现象。

2、观察,泡沫变化情况。

3、磨机磨矿前后要冲洗干净。

六、试验记录

1、试验流程

表1 试验数据表

产品r% Ai2O3Ai2O3A/S ∑%

Ai2O3Ai2O3精矿

尾矿

原矿68.55 12.32

表2 流程2的数据表

六、问题讨论

1、不同PH值对铝土矿脱硅的效果比较;并用理论阐述PH对铝土矿浮选的影响。

高等选矿学结课作业概要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高等选矿学(二) 考试时间2015.06.10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 任课教师

2015 硕士高等选矿学(1)试卷 班级姓名 一、综述我国选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15分) 二、简述矿物粉体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10分) 三、综述矿物按密度分离的理论和设备。(15分) 四、画出脱泥和不脱泥重介工艺的典型流程图,谈谈脱泥和不脱 泥重介工艺的看法。(15分) 五、论述粗煤泥分选设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15分) 六、简述按磁性和电性不同实现矿物分离的方法和设备。(10分) 七、简述型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10分) 八、简述水煤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10分) 参考书 (1)王淀佐等.《矿物加工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8 (2)谢广元等.《选矿学》.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8 (3)赵跃民等.《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手册》. 科学出版社, 2004.3 (4)张家骏、霍旭红.《物理选矿》.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2.10 (5) 王敦曾.《选煤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9.8 (6) 选煤系列丛书

一、综述我国选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15) 答:近年来,我国选煤工业发展迅速,选煤技术在筛分破碎、跳汰选煤、重介选煤、浮游选煤、细粒煤分选分级及脱水、干法选煤、煤炭洗选脱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重介质选煤技术以其对煤质适应能力强、入选力度范围宽、分选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单机处理能力大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在我国各种选煤方法构成中,已超过跳汰所占比例,成为主导选煤方法。目前,新建的大型选煤厂多采用重介质选煤工艺。例如:根据煤质差别和产品要求,采用块煤重介浅槽、末煤三产品重介旋流器或二产品重介旋流器主再选、粗煤泥干扰床或螺旋分选机、细煤泥浮选的联合分选工艺;采用我国独创的原煤不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配煤泥重介简化工艺;采用我国独创的脱泥分级重介旋流器分选工艺,即:原煤预先分级(Φ2mm)、脱泥(Φ0.3mm),>2mm粗物料由大直径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2-0.3mm细粒级由较小直径重介质旋流器分选,<0.3mm煤泥浮选。我国选煤工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筛分破碎技术 煤炭筛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筛面上物料的运动规律(单颗粒运动理论(定常运动理论和混沌运动理论)和物料群运动和振动分层理论);筛分过程的透筛概率理论(单颗粒透筛概率理论和粒群透筛概率理论);筛分数学模型(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对潮湿细粒煤干法深度筛分的基础研究,使一批实用技术,如滚跳筛网自清理筛、悬挂式驰张筛、激振筛网弹性杆自清理筛、多段组装博后筛等相继应用于粘湿细粒物料的筛分。我国在筛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相继研制了共振式概率筛、惯性概率筛、等厚筛分、概率等厚筛、GXS高效琴弦筛、螺旋筛分机、GPS高频细筛、GPS高频振动脱水筛等,助推我国选煤技术的发展。 在破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一批新型煤用破碎设备,煤科总院唐山分院研制的新齿型分级破碎机集分级和破碎功能于一机,不仅使原煤准备工艺进一步简化,而且可按工艺要求制备合适的粒度。 2)跳汰选煤技术 由于跳汰选煤法存在分选效率受给料性质影响较大,在细粒物料多、可选性差的条件下,分选效率会显著下降的缺陷,近年来,随着重介质选煤技术的快速发展,跳汰选煤工艺所占比重不断降低。但对于易选至中等可选煤的分选,其分选精度、效率与重介质法相当。同时,跳汰机得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为易选煤至中等可选煤的跳汰高精度分选提供了有力保障。 用于重介分选选前动筛排矸的动筛式跳汰机(包括液压驱动式动筛跳汰机和机械驱动式动筛跳汰机)不仅解决了因矸石量大和变化大造成旋流器分选精度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使大量矸石不经过原煤贮运系统,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大辐提高了脱介筛的脱介效率,降低了介耗;避免了泥化现象严重的原煤中的煤泥对介质系统的影响,确保了悬浮液系统密度和黏度的稳定性,及新磁性物在悬浮液中合理的质量分数。煤科总院唐山分院和沈阳煤炭研究所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分别开发了TD系列液压驱动式动筛跳汰机和GDT系列机械驱动式动筛跳汰机,推动了国产动筛跳汰机的发展。

选矿学试题

选矿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常用颚式破碎机有两种,分别为(简摆式)和(复摆式)。 2.机械破碎机施力方式有(挤压)、(劈裂)(折断)、(研磨)(冲击)。 3. 矿物的磁性率计算公式为(MFe/TFe )。根据磁性率的大小,在矿山将矿物分为三类:(强磁性矿物)、(弱磁性矿物)和(无磁性矿物)。 4.浮选过程中,捕收剂、调整剂和起泡剂的加药顺序一般为先加(调整剂),再加(捕收剂),后加(起泡剂)。 5.浮选工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全油浮选)(表层浮选)(泡沫浮选)三个阶段。 6. 浮选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接触阶段(粘着阶段)、(升浮阶段)、(泡沫层形成阶段)。 7.螺旋分级机作为常用的分级机,一般可分为(高堰式)、(低堰式)、(沉没式)三种形式。 8.干涉沉降等降比比自由沉降等降比(大) 9.破碎及粉碎理论的三个假说是(面积假说)(体积假说)(裂缝假说)。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 1. 破碎比:原料粒度与产物粒度的比值。 2. 筛分:将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通过单层或多层筛子分成若干个不同粒度级别的过程. 3. 磨矿效率:进行磨机作业时,单位功率所处理的矿料量,(吨(原矿)/千瓦时或新生-200目吨/千瓦时)。 4. 粒度组成:用称量的方法算出各级别物料的重量并计算出它们的重量百分率,从而说明这批矿料是由含量各多少的那些粒级组成。 5. 回收率:精矿中有用成分的质量与原矿中该有用成分质量之比。 6. 选矿:是根据矿石中各种矿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彼此分离,并使用矿物达到相对富集的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8分) 1.选矿厂常用的磨矿机如何分类? 答:(1)按磨矿介质分:球磨机、棒磨机、自磨机、砾磨机 (2)按磨机排矿方式分为:溢流排矿磨机、格子排矿磨机、周边排矿磨机(3)按磨机筒体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同分类:短筒L/D<1、长筒1~1.5甚至2~3 管磨机3~5 (4)筒体形状分为:圆筒、圆锥 2.当给矿粒度增大或矿石变硬时,磨矿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调整? 出现情况:1)排矿粒度变粗;2)返砂量增大。 调整方法:提高排矿浓度、增加分级机溢流浓度能使返砂量降下来;如果细度达不到工艺要求,可适当减少磨机给矿量 3.影响筛分效率因素有哪些? (1)入筛原料性质

免疫学名词解释1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Ag(抗原,antigen):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

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同时排除非己抗原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缩写Ag,不是银!):能诱导(活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反应产物(抗原/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体外)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又称抗原决定簇。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资源加工学课后习题答案[1]概要

习题解答 第1章资源加工学概述 1.简述从选矿学、矿物加工学到资源加工学三者之间的发展关系。 【解】资源加工学是由传统的选矿学、矿物加工学发展演变形成的新的学科体系。 研究手段 选矿学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天然矿物资源(通常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煤炭等)进行选别、分离、富集其中的有用矿物的科学技术,其目的是为冶金、化工等行业提供合格原料。 矿物加工学是在选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天然矿物资源进行加工(包括分离、富集、提纯、提取、深加工等),以获取有用物质的科学技术。其目的已不单纯是为其它行业提供合格原料,也可直接得到金属、矿物材料等。 资源加工学是根据物理、化学原理,通过分离、富集、纯化、提取、改性等技术对矿物资源、非传统矿物资源、二次资源及非矿物资源进行加工,获得其中有用物质的科学技术 研究对象 传统选矿学、矿物加工学的研究对象均以天然矿物资源为主。 资源加工学的研究对象涉及以下几方面: (1)矿物资源。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煤炭等; (2)非传统矿物资源。包括: ①工业固体废弃物:冶炼化工、废渣、尾矿、废石。 ②海洋矿产:锰结核、钴结壳、海水中金属、海底热液硫化矿床。③盐湖与湖泊中的金属盐、重金属污泥。 (3)二次资源。包括: ①废旧电器:电视机、冰箱、音响等。 ②废旧金属制品:电缆、电线、易拉罐、电池等。 ③废旧汽车。 (4)非矿物资源。城市垃圾、废纸、废塑料、油污水、油污土壤等。 2.资源加工学学科包括那些领域?它的学科基础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如何? 【解】学科领域 资源加工学包括四大学科领域: 矿物加工(Mineral Processing);矿物材料加工(Mineral Material Processing);二次资源加工(Secondary Material Processing);金属提取加工(Metal Metallurgical Processing)。可简称为4-MP。矿物加工是根据物理、化学原理对天然矿物资源进行加工,以分离、富集有用矿物;矿物材料加工是根据物理、化学原理,对天然及非传统矿物资源进行分离、纯化、改性、复合等加工,制备功能矿物材料; 二次资源加工是根据物理、化学原理,对二次资源进行加工,分离回收各种有用物质;

高等选矿学大作业2

1.什么叫界面分选?试论述微细矿粒体系中几种典型表面力形式及 其作用机制。 答:(1)界面分选的概念 一切基于颗粒界面性质的天然差异或人工差异,直接或间接利用相界面实现颗粒分选的工艺过程均称为界面分选。界面分选具有明确的科学含义。它的命名反映并揭示了这些工艺过程的共同理论基础及过程的实质,因此,比“浮选”一词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及更广的覆盖面。界面分选主要包括下列单元作业: a 颗粒界面性质的调节,例如润湿性、表面电性、吸附特性的调节。 b 利用颗粒的粒间作用的变化,调节并控制颗粒体系的分散及聚团状态。 c 通过适当的物理场的作用在相界面(例如气/液界面,液(油相)/液(水)界面)实现颗粒分选。 界面分选的主要对象首先是细粒嵌布,微细粒嵌布,乃至胶态分散的各种矿产资源及二次资源,其次可用于答种水处理过程,在材料工业反化学工业中也可以找到恰当的使用领域。其中,表面活性剂主要被用在颗粒界面性质的调节环节上,使与表面活性剂(又称捕收剂或絮凝剂)键合后形成的表面活性组分具有吸附于气—液界面上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各被分离组分的表面活性差异和与表面活性剂键合能力的差异。 (2)典型表面力形式与作用机制 当矿粒接近到一定距离时(约100 nm以内),矿粒与矿粒间的表面力开始作用。对于微细矿粒体系,表面力的作用成为支配整个体系行为的主导因素。 微细矿粒体系中表面力主要有:静电作用力、范德华力、溶剂化膜作用力、疏水作用力和位阻作用力。 ①静电排斥作用 颗粒表面大都带电。在水中或其他液相中,带电颗粒周围形成反号荷电离子的扩散分布,通常称为双电层。扩散层的最大扩散距离可达100 nm。当两个同质颗粒的扩散层互相靠拢并接触时,扩散层中的同号离子因浓集而产生静电排斥作用,以抵抗颗粒的进一步靠拢。 对球形颗粒,静电排斥能U B的近似表达式为: 当χa?1时,

选矿学重选

选矿学——重选 奔跑的蜗牛整编 一、名词解释 1.重力选矿:它是基于矿石中不同矿粒间存在着密度差,借助流体作用和一些机械作用,提供适宜的松散分层和分离条件,从而得到不同密度产品的生产过程。 2.沉降:介质中同时存在着许多矿物颗粒,对于任一颗粒来说,它的沉降速度除仍受自由沉降因素支配外,还有由于周围颗粒存在而引起的附加因素的影响。 3.自由沉降:指矿粒在介质中沉降时,不受任何机械力作用,只受介质阻力作用。 4.等将颗粒及等降比:在同一介质中,密度、粒度和形状不相同的颗粒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具有相同的自由沉降速度。这样的相应颗粒称为等降颗粒。密度小的颗粒粒度与密度大的颗粒粒度之比,称为等降比。 5.沉降末速:矿粒所受所有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颗粒运功速度最大时的速度。 6. 水力分级:根据颗粒在介质中的沉降速度的不同,将宽级别粒群分成两个或多个粒度相近的窄级别的过程。 7.容积浓度:单位体积悬浮体内固体颗粒占有的体积称为容积浓度。 8.冲程:水流在跳汰室内上下运动的最大距离。而隔膜或活塞本身运动的最大距离则称作机械冲程 9.冲次:水流或隔膜每分钟运动的周期次数。 10.冲程系数:隔膜面积与筛板面积的比值,且小于1。 11.尖灭角:矩形床条与三角形床条的高度均由传动端到精矿端逐渐降低,在末端各床条与尾矿边线条成40度角的斜线尖灭,该角度称为尖灭角。 12.跳汰周期:跳汰过程中脉动水流每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时间(T )。 13.跳汰周期曲线:矿粒和水流的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14.粒度分配曲线:表示原料中各粒级在沉沙或溢流中分配率随粒度变化的曲线。 15. 分配率:原料中某一粒级(100)进入沉砂和溢流的百分数称作该粒级的分配率。 16.球形系数:矿粒形状偏离球形的程度可用同体积球体的表面积与矿粒的表面积之比来衡量,称作球形系数,用χ来表示。 17. 复式流化分级机对粗粒级采用上升水流,对细粒级采用流化床技术。 18. 隔膜跳汰机的排矿方式有透筛排料法、中心管排料法、一端排料法 。 19. 矿粒在重介质中为了达到分选的目的,重介质与轻、重矿物的密度之间应该存有的关系21δρδ<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63862

第一章 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和衰老、凋亡细胞。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第二章 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IL-7、SCF、GM-CSF 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的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 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应用同系小鼠骨髓细胞输注给经射线照射的小鼠,可在受体小鼠脾脏内形成由单一骨髓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细胞集落,包括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等,此称为脾集落形成单位。 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ulture,CFU-C)用半固体培养技术,在有造血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不同谱系的细胞集落,称为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 初始淋巴细胞(na?ve lymphocyte)尚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 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三章 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 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 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的能力。 免疫原(immunogen)或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或半抗原(hapten)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 变应原(allergen)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又称为变应原。耐受原(tolerogen)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又称为耐受原。 抗原表位(epitope)或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 BCR/TCR 结合的基本单位。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部位的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或非线性表位(non-linear epitope)是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通过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如BCR 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通常位于分子表面。 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又叫线形表位(linear epitope)是序列上连续线性排列的多肽形成的决定基,如TCR 识别的决定基,通常位于分子内部。 功能决定基是指位于分子表面能被BCR 或抗体直接识别的决定基。隐蔽决定基是位于分子内部,因理化因素作用而暴露才被BCR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 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抗原分子中常有多种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用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此类抗原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故又称T 细胞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类。 第 1 页共9 页 胸腺非依赖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该类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 细胞的辅助,又称T 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专业-854选矿学考研复习全书-真题-大纲-华文考研 报考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专业考研专业课资料的重要性根据考研网的统计,87.3%以上报考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专业考研成功的考生,尤其是那些跨学校的考研人,他们大多都在第一时间获取了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专业考研专业课指定的教材和非指定的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专业内部权威复习资料,精准确定专业课考核范围和考点重点,才确保了自己的专业课高分,进而才才最后考研成功的。如果咱们仔细的研究下问题的本质,不难发现因为非统考专业课的真题均是由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专业自主命题和阅卷,对于跨校考研同学而言,初试和复试命题的重点、考点、范围、趋势、规律和阅卷的方式等关键信息都是很难获取的。所以第一时间获取了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专业考研专业课指定的教材和非指定的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专业内部权威复习资料的考生,就占得了专业课复习的先机。专业课得高分便不难理解。 那么怎么样才能顺利的考入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专业呢?为了有把握的的取得专业课的高分,确保考研专业课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考研专业课复习的首要工作便是全面搜集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专业的内部权威专业课资料和考研信息,建议大家做到以下两点: 1、快速消除跨学校考研的信息方面的劣势。这要求大家查询好考研的招生信息,给大家推 https://www.360docs.net/doc/2914284381.html,/shop/ 2、确定最合适的考研专业课复习资料,明确专业课的复习方法策略,并且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并且将复习计划较好的贯彻执行。 北京科技大学854选矿学从基础到强化考研复习全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北京科技大学854选矿学考研复习重点讲义。由考研网请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专业的多名研究生参与编写(均为考研网的考研高分学员),重点参考了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专业854选矿学历年真题,并找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专业最权威的导师咨询考点范围。本讲义内容详细,重要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全面涵盖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专业研的重点难点考点,知识体系清晰,知识点讲解分析到位,可以确保包含80%的考试范围。第二部分:北京科技大学854选矿学考研内部重点模拟题三套。北京科技大学854选矿学内部重点模拟题为考研网独家资料,由考研网请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专业权威导师编写,重点参考了北京科技大学854选矿学历年真题、北京科技大学

2013年高等选矿学试题

2013年高等选矿学试题 1、举例说明解决潮湿粘性物料干法筛分的方法和设备特点(10分)。 2、扩展DLVO理论与传统的DLVO理论有何区别?详细论述扩展DLVO 理论各项的物理意义并列出计算公式(10分)。 U T=U A+U R+U ST+U HI’+U HI 3、试绘出典型的动力煤和炼焦煤洗选工艺流程图,说明各工艺环节的作用及其有关的主要工艺参数(15分)。 4、简述我国进口的卧式振动卸料离心机正常工作时对基础无动负荷的振动原理。(15分) 5、何为超细粉碎过程机械力化学?粉碎过程机械力化学变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5分)? 物料在受机械力(冲击、摩擦、剪切、挤压等)作用而被粉碎时,在粒度减小的同时,自身晶体结构、化学组成、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这种因机械粉碎作用或机械能导致的物料晶体结构及化学性质的变化,称为粉碎过程机械力化学。粉碎过程机械力化学变化主要包括:1.晶体结构的变化。超细粉碎过程中,由于强烈和持久机械力的作用,粉体物料不同程度地发生晶格畸变,晶料尺寸变小、结构无序化、表面形成无定形或非晶态物质,甚至发生多晶转换。这些变化可用X衍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以及差热仪等进行检测分析。2.机械化学反应。某些情况下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反

应类型包括分解、气—固、液—固、固—固反应等。3.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由于机械激活作用,经过细磨或超细研磨后矿物或物料的溶解、烧结、吸附和反应活性、水化性能、阳离子交换性能、表面电性等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4.粉碎方式和气氛。 6、论述粗煤泥分选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15分)。 7、试比较浮选柱和常规浮选机的异同点(10分)。 8、调浆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10分)。

选矿学1破碎与磨矿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矿物加工; 2. 磨机效率; 3.筛分效率; 4.筛分分析; 5.回收率 二、填空 1.对有价值岩石的开发利用,大致经过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或过程。 2.矿产资源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类。 3.第25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将在_____举行。 4.选矿比是_____和_____的比值。 5.粒度分析通常有__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 6.泰勒标准筛中,筛孔为0.043mm的筛子通常又称为_____目筛。 7.筛子有两个重要的工艺指标是_____和_____。 8.需要的破碎段数取决于_____和_____。 9.稳定的返砂重量叫做_____。 10.中细碎圆锥破机的平行带长度L与破碎机的可动锥下部直径D有关,通常中碎L=_____D,细碎L=_____D。 11.螺旋分级机作为常用的分级机,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种形式。 12.矿粒直径d与其所需钢球直径D之间的关系为_____。 13.粒度特性曲线绘制有三种方法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14.一般而论,浮选和重选需要入选粒度至少不能小于_____和_____。 15.PYB900表示_____。

16.矿厂通常有____、____、____和____生产环节对有价值岩石的开发利用,大致要经过三个环节或过程:____、____和____。 17.矿、矿石加工和矿物加工的英语表达是____、____和____。 18.矿石、金矿石的品位分别用____和____表示。 19.矿石的选矿比为5的含义是____。 20.度分析通常采用的三种方法是____、____和____。 21.照产率不同,粒度分析曲线分为____和____。 22.筛子的筛孔尺寸为0.074mm,其相应的泰勒标准筛的名称是____。 23.碎功耗学说中三个最主要的学说是____、____和____。 24.磨机内的钢球运动形式有____、____和____三种。 25.于矿用筛子而言,一般有两个重要的工艺指标____和____。 26.要的破碎段数取决于要求的____和____。 27.旋分级机作为常用的分级机,一般溢流堰高低可分为____、____和____三种形式。 三、选择 1.如透过上层筛的筛孔宽度为b1,而留在下一层筛面上的筛孔宽度为b2,则粒度级别正确定的表示方法为()。 A –b1+b2 B –b2+b1 C +b2-b1 D –b2-b1 2.在筛分实践中,物料粒度d和筛孔尺寸L之间有一个数值关系可以分为易筛粒和难筛粒,其值是()。 A 0.65 B 0.75 C 0.85 D 0.95

免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通过区别“自己”和“非己”,对非己物质进行识别,应答和予以清除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2初始淋巴细胞: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淋巴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分别通过BCR或TCR识别抗原,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 3免疫细胞:是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 4淋巴细胞归巢:是指淋巴细胞的定向迁移,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5抗原:是指能与TCR或BCR结合,激活T或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完全抗原:是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即通常所说的抗原。例如:各种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细菌的外毒素等。 7半抗原:又称为不完全抗原。是指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如青霉素,磺胺等。当与载体等大分子物质结合后又具有免疫原性。 8抗原决定基: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CR,BCR或抗体特异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 9抗原的结合价:一个抗原分子中,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总数,称为抗原的结合价。一个半抗原相当于一个抗原表位;天然蛋白大分子通常为多价抗原,含有多种,多价抗原表位,可诱导机体产生含有多种特异性抗体的多克隆抗体。10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需要Th细胞的辅助的抗原。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11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辅助的抗原。可分为 TI-1抗原和TI-2抗原,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毛素。 12共同抗原表位:在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共同抗原表位可引起交叉反应含有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称为交叉抗原。 13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族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名Forssman抗原。 14同种异型抗原:是存在于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常见的人类同种异型抗原有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 15外源性抗原:并非由APC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16内源性抗原:指在APC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17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B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 18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9互补决定区:Ig的VL与VH均有3个HVR,它们共同组成Ab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因在空间结构上可与抗原决定簇形成精密的互补,故高变区又称互补决定区。 20调理作用:是指抗体,补体(C3b,C4b等调理素)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21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是一种细胞毒反应,指表达FcR 的具有杀伤活性细胞(如NK,单核巨噬)通过识别Ab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第六讲

第六章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煤泥水体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它的性质不仅与煤泥水中颗粒的多少、粒度分布、密度大小、矿物组成等有关,也与体系的pH值和水的硬度、粘度、浓度等有关。对煤泥水体系的研究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和工艺性质的研究,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只不过前者偏重于基础研究,后者更注重于实际生产过程。 本章对煤泥水体系的一些基本性质进行了论述,分析一些主要影响因素,同时还对某些基本性质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这些描述对其他细粒与水混合物也是同样适用的。 6.1 煤泥水体系的主要性质及测定 6.1.1煤泥水的浓度及测定 (一) 煤泥水的浓度及其表示法的换算 煤泥水的浓度是湿法选煤过程中表示煤泥和水混合物中煤泥和水(固体和液体)数量比值的一个重要参数。选煤各工艺环节的入料或产品均为不同比例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煤泥水处理的许多作业,如脱水、浓缩、澄清等就本质上说就是改变入料或产品的浓度(在某些情况下浓度就是产品的水分)。在湿法选煤过程中,大多数环节都要掌握浓度的变化,作为控制和调整参数的依据。而对某些环节而言,浓度更是必须严格控制和掌握的最终指标,在选煤厂设计时,浓度也是工艺选择、设备选型、流程计算和管道校核的依据。 煤泥水的浓度作为煤泥和水混合物中煤泥和水数量比值的重要参数,和其他悬浮液浓度一样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单位体积悬浮液中固体体积与液体体积之比,称为体积浓度或体积稠度;另一种是单位体积悬浮液中固体质量与悬浮液质量或水的质量比值,称为质量浓度或质量稠度。从理论上说,煤泥水的浓度用体积表示比用质量表示更准确些,但测定不方便,为计算和测定的方便,通常采用质量表示法。 常用的浓度表示有固体质量百分数(百分浓度)、液固比、固体含量等。 1. 固体质量百分数(又称百分浓度) 固体质量百分数表示煤泥水中固体煤泥质量占煤泥水总质量的百分数,常用C表示。其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1)用煤泥水、固体煤泥质量计算

选矿概论知识点

选矿概论 第一章:矿石的准备作业 1.选矿学 选矿学:是研究矿物分选的学问,是一门分离、富集、选矿学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反日技术科学。 2.选矿选矿:是利用矿物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借助选矿各种选矿设备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分离,并到达使有用矿物相对富集的过程。 3.精矿精矿:分选所得有用矿物含量高,适合于冶炼加工的最终产品。 4.中矿中矿:选别过程中得到的中间的、尚需要进一步处理的中矿产品。 5.尾矿尾矿:选别后,其中有用矿物含量低、不需要处理(或尾矿技术经济上不适于进一步处理)的产品。 6.品位品位:产品中金属或有价成分的重量对于该产品重量之品位比。 7.回收率回收率:精矿中金属的重量与原矿中该金属的重量的百回收率分比。 8.破碎比破碎比:是破碎机给矿最大矿块的尺寸与该段破碎机产破碎比品中最大矿块尺寸之比。 9.产率产率:产品重量对于原矿重量之比。产率 10.富矿比精矿中有用成分含量的百分数和原矿中该有用富矿比:富矿比成分含量的百分数之比。 11.选矿比选矿比:原矿重量对于精矿重量之比。选矿比 12.选矿工作的重要意义选矿工作的重要意义:①节约能源;②提高冶金产品质选矿工作的重要意义量;③充分利用资源及达到环保;④促进采矿业发展。

13.破碎机种类破碎机种类:①颚式破碎机:用于粗碎和中碎阶段;②破碎机种类旋回破碎机:用于粗碎和中碎;③圆锥破碎机:用于中碎和细碎;④对辊破碎机:用于实验室和小型选矿厂;⑤反击式破碎机:用于硬性、脆性和潮湿矿石的破碎。 14.简摆式和复摆式颚式破碎机区别简摆式和复摆式颚式破碎机区别:①肘板数不同:简 2 简摆式和复摆式颚式破碎机区别复 1;②颚板悬挂方式不同:简摆颚板悬挂轴与偏心轴分开,复摆颚板悬挂轴与偏心轴合一;③动颚运动方式不同:简摆前后运动,复摆椭圆运动;④破碎比不同:简摆 i=3~5,复摆 i=10:; ⑤排矿口调节方式不同:简摆是垫片,复摆是滑块。颚式破碎机工作原理:传动机带动转动,使连杆上下垂 15.颚式破碎机工作原理颚式破碎机工作原理直运动,借助肘板使动颚绕悬挂轴作周期性摆动;当连杆向上运动时,肘板使动颚靠近定额,破碎腔中的矿石受到挤压、劈裂和弯曲的联合作用而破碎;但连杆向下运动时,动颚借助弹簧恢复力离开定额,已破碎的矿石在重力作用下,经排矿口排出。 16.旋回和圆锥破碎机区别①锥体的空间位置不同:圆旋回和圆锥破碎机区别:旋回和圆锥破碎机区别锥破碎机动锥和定锥都是正立的截头圆锥,圆锥形状缓倾,破碎腔中存在一个平行区,适应了排矿粒度均匀的要求。而旋回破碎机的圆锥形状是急倾斜的,动锥正立,定锥倒立;②支撑动锥形式不同:圆锥破碎机动锥支承在球面轴承上。而旋回破碎机的动锥则悬挂在集体上部的横梁上; ③排矿口调节不同:圆锥破碎机的机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间用螺栓相连,在螺栓上套有弹簧,借助附有手柄的铰杆和铰链,可使定锥上升或下降,从而调节排矿口的大小。而旋回破碎机则利用主轴上端螺帽,调整悬挂动锥上下,

选矿学考试试卷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矿学》考试试卷( B 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粗碎、中碎、细碎、粉碎。 2.三产品、两产品;圆筒形、圆锥形;有压给料、无压给料。 3. 要在磁场中有效分选磁性较强同磁性较弱的颗粒物料,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条件是:( F m > F c> F m*)。 4. 矿物溶解离子对捕收剂作用的影响包括:(竞争吸附)和(沉淀捕收剂) 5.浮选工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表层浮选)全油浮选泡沫浮选三个阶段,与其它选矿工艺相比具有(适应性强)、(分选效率高)、(有利于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的特点。 6.黄药类阴离子捕收剂与硫化物的作用机理主要有(化学吸附说)、(双黄药见解)和(共吸附)。 7.离子交换法包括(吸附)和(淋洗)和两个阶段。 8.某金矿为含金黄铁矿石英脉-蚀变岩的过渡型金矿床。脉石(以石英为主,其次为绢云母、斜长石等矿物)占93.1%,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占4.94%,其他硫化物如磁黄铁矿、闪锌矿等仅占0.74%。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多以粗粒嵌布,易于单体解离。金以粗粒金和细粒金嵌布为主,5.31%+0.3mm,14.98%-0.3+0.074mm,68.98%-0.0 7+0.01mm和10.82%-0.01mm的微粒金。对这种矿石,由于金粒度粗细不均匀分布,约占20%左右的金嵌布粒度粗(+0.074mm),应采用(重选或混汞法回收;-0.074十0.01mm粒级的细粒金约占69%,产于硫化物矿物中,可以采用(浮选)回收。 9.根据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在选矿厂中常用两段和三段脱水流程,两段脱水流程包括(浓缩)和(过滤)两段;三段脱水流程包括(浓缩)、(过滤)和(干燥)三段。 10.一般根据矿物的(比导电度)的大小确定电选的电压高低。 11.选矿厂的尾矿设施一般包括(储存系统)、(输送系统)、(回水系统)、(净化系统)四部分。 12. 矿物的磁性率计算公式为( MFe/TFe )。 根据磁性率的大小,在矿山将矿物分为三类:(强磁性矿物)、(弱磁性矿物)和(无磁性矿物)。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2分) 1.破碎比:原料粒度与产物粒度的比值。 2.限上率:筛分过程中,筛下物中大于要求粒度的物料占筛下物重量的百分数。 3.重力选矿:依据矿物间密度不同实现矿物分离的方法。 4.旋流器锥比:旋流器底流口与溢流口直径的比值。 5.干扰沉降:个别颗粒在粒群中沉降,成群的颗粒与介质组成分散的悬浮体,颗粒间的碰撞及悬浮体平均密度的增大,使个别颗粒的沉降速度降低。 6.浮选是依据各种矿物的表面性质的差异,在矿浆中借助于气泡的上浮力选分矿物的过程 7.光电选矿利用矿物在特殊光线下的电效应进行分选 8. 活化剂一些无机盐类化合物,如Pb(NO 3) 3 、FeCl 3 等,本身不具有捕收活性,但能改善捕收剂 的性能增加其对矿物的捕收活性,在矿物加工中将这样一类药剂 9.商品金属平衡即上月遗留下来的盘存金属量十本月收入原矿的金属量=运出的精矿中的金属量十尾矿中的金属量十遗留给下个月的盘存金属量十损失量 10.萃取当两相接触时,水相料液中被分离的物质部分或几乎全部转移到有机相的过程。 11.化学选矿:根据矿物的化学性质进行选矿。 三、简答题(共52分) 1、选矿厂常用的磨矿机如何分类? 答:(1)按磨矿介质分:球磨机、棒磨机、自磨机、砾磨机(2分) (2)按磨机排矿方式分为:溢流排矿磨机、格子排矿磨机、周边排矿磨机(1分) (3)按磨机筒体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同分类:短筒L/D<1、长筒1~1.5甚至2~3 管磨机3~5(1分)(4)筒体形状分为:圆筒、圆锥(1分)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传统概念: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疫病或传染病。现代 概念:机体对自己和非己物质的识别,并排除非己物质的功能。即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 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产生抗体或致敏T细 胞)。 4.抗原性(antigenicity):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又称:免疫反 应性(immunoreactivity)或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 5.半抗原(hapten) /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6.抗原决定基(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7.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 共同抗原。 8.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极低浓度即可激活较多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 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9.抗体(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与相 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1.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 cAb):只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决定基,纯度高的 抗体。 12.ADC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IgG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 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从而导致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13.补体(Complement,C):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酶活性的 球蛋白。 14.白细胞分化抗原:有称CD抗原或CD分子,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 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15.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 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16.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由活化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蛋白质 物质。细胞因子能介导多种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17.白介素(interleukin,IL) :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后来发现也可作用于其它细 胞。 18.肿瘤坏死因子(TNF):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19.生长因子(GF):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TGF- β,EGF,VEGF,NGF等。 20.趋化因子: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对中 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活性。 如IL-8。 21.组织相容性:指不同个体间进行组织或器官移植时,受者与供者双方相互接受的程度。 22.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也称移植抗原。 2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是一群高度多态性、紧密连锁的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 抗原的基因复合体。 24.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由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首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