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现状及分析

旅游现状及分析
旅游现状及分析

十堰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研究

[来源:本站作者:原创日期:2014年7月9日浏览3151次]

【大中小】

乡村旅游以其低碳性、环保性、可持续性和统筹城乡发展性,为国际公认的高品质旅游。《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提出“到2015年力争实现乡村旅游接待人数7.71亿人次,收入1145亿元”,届时乡村旅游将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战略分支之一。十堰地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地带,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国家级重要生态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既符合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市实现生态立城、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现实需要。本文在对我市乡村旅游调研的基础上,从基础理论分析着手,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分析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对我市乡村旅游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分析

(一)乡村旅游发展历史简述

乡村旅游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是伴随着工业革命之后现代人逃离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

生活方式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世界范围的“绿色运动”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其成为了发达国家旅游者的重要选择。20世界90年代,在世界旅游组织等大力推动下,乡村旅游开始逐步向发展中国家推广。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成为了现代国际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主要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成都“农家乐”产生为代表,资源利用度低,没有国家政策指导。二是发展阶段。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华夏城乡游”,正式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态纳入到国家旅游发展层面中。三是规范阶段。2002年国家颁布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200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促进农村旅游的发展意见》,2007年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逐渐走向了规范化发展道路。四是升级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并纳入国家“五位一体”的总布局。2013年,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提出用

三年时间在全国组织创建1000个“美丽乡村”试点。这既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也必将全面推动乡村旅游的提质升级。

(二)乡村旅游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其中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的不断实践和发展,其外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既包括传统的田园观光、民俗文化体验,又增加了农事体验、休闲度假、健身疗养等新形式新业态。因此,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旅游经营活动。从依托的旅游资源类别来看,大致分为观光农业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等;从发展方向来看,其逐渐呈现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发展趋势。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载体。2013年国家正式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提出2013-2015年,在全国不同类型地区建设1000个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习近平总书记7月22日在我省鄂州市考察时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是“涂脂抹粉”。美丽乡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旧貌换新颜”,更不能“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以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以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通过整体规划,统筹城乡两种资源,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将单一的“输血”变成“造血”,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乡村的活力,实现农民增收、环境改善、素质提升的协调发展。

2、是实现生态立城,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市委书记周霁指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十堰的目标,但核心是生态立城。这就是十堰最大的发展压力、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发展潜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是一、二、三产联动,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城市影响力、辐射力、吸引力全面形成的系统工程。在把握生态立城核心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乡村旅游当大有作为。首先,乡村

旅游以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核心吸引物,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需求;其次,旅游业作为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综合性产业,为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将拉动基建、交通、服务、金融、信息等多种产业发展,有效扩大内需,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注入强劲的活力;再次,随着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将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和村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度和重视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是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当前,我国正经历一个由生产型社会向服务型、消费型社会的转变过程,旅游业已进入了大众化的全民旅游时代。副总理汪洋在国务院召开的贯彻落实《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中要求积极发展专项旅游,培育一批游客容量大、社会效益好的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旅游消费新热点。《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鼓励开发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多元化的旅游休闲产品,逐步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投入,加强城市休闲公园、休闲街区、环城市游憩带、特色旅游村镇建设。我市作为南水北调的核心水源区,国家生态功能区和限制开发区,面对全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旅游消费“去公务化”的大环境,要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发展,不能再依赖以单个分散景区为主导,以门票经济为拉动的传统发展

模式。乡村旅游作为开放型景区,将逐步形成城、镇、村三级互动,自然、人文、生态相得益彰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不仅符合旅游发展和国民旅游消费的趋势,而且更能发挥旅游业的带动辐射功能,实现盈利的多元化。同时,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体系,将充分承接武当山的游客,游山玩水看车城、住村进院体农情,真正形成山水城互动、文旅农一体的发展局面。

二、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生态资源富集。以方滩、大西沟、大川、柳陂、黄龙、樱桃沟、舒家沟、韩家洲等为代表的村镇,乡村特色明显、田园风光旖旎、山水资源富集、历史文化深厚,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还有遗留民间的伍家沟民间故事、吕家河民歌、汉调二黄、武当山庙会、尹吉甫传说、孟宗黄香行孝、均州吹打乐、郧阳凤凰灯、郧西三弦、武当道教医药、武当道茶炒制技艺、郧西七夕节等51项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厚的发展基础和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优

先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决定》和《十堰市旅游奖励暂行办法》,将旅游工作纳入了全市目标考核体系,旅游发展资金增加至2300万。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市委书记周霁强调,我市的旅游发展要努力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今年上半年,市长张维国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龙良文、副市长沈学强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考察了我市城郊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并召开现场办公会,要求通过高端规划、整体开发,将涵盖郧县、张湾、茅箭的7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打造成我市国家级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区、产业转型示范区、城镇化建设示范区、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既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又为统筹整合全市乡村旅游资源、实现品质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必将开创全市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我市的乡村旅游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

1、行业创建强劲。目前全市共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2个,湖北旅游名村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休闲农业示范点8个;共有农家乐2000多家,其中星级农家乐466家,5星级农家乐2家,3星级以上农家乐196家。

2、发展势头迅猛。自国家小长假制度实施以来,以田园观光、休闲度假、品尝农家饭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游”日益火爆。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茅箭区的大川镇,张湾区的黄龙、大西沟,郧县的樱桃沟、王家学等镇村,领略田园风光,采摘草莓、樱桃,吃农家饭、品渔家宴的游客挤满了农家庄园和山野田头,全市农家乐日均接待量达4万人次以上,日均收入达300万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突破200万人次,收入达15亿元,增幅达40%以上,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3.3%。

3、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日益增长,国家对国民旅游休闲时间、绿色环保旅游休闲理念的重视和提倡,乡村旅游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期”。同时,我市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旅游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将形成承接武当山,对接宜昌、神农架,辐射西安、郑州等客源市场的发展格局,成为全市旅游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

三、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以示范点和旅游名村创建为主导,以分散的单个村、点为依托,以农家乐经营为主要拉动的发展阶段,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规划体系尚不健全。截止2012年年底,

全市旅游总、控、详规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缺乏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在以景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影响下,各县市区的旅游规划也多集中于总体规划和景区规划。只有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村、示范点编制了专项规划。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域分布较为零散,难以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单个的乡村与传统旅游景点也缺乏有机的联系,共生性差,与武当山的龙头品牌效应难以衔接。

(二)旅游产品相对单一。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吃农家菜等传统项目上,没有将戏曲、传说、道教医药、道茶炒制等我市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乡村旅游中,缺乏乡村氛围营造和深度体验。由于产品单一,造成了季节性强,形成“旺季过旺、淡季过淡”的现象。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较差,尤其对于外地游客,乡村旅游的地方特色不明显,产品体系不完善,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求。

(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我市的乡村旅游大多分布于城郊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资金投入不足,造成旅游区内的道路、停车场、银行自动提款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配套不足,景区的可进入性和舒适度较差,难以满足现代游客乡村体验、都市生活标准的更高要求。

(四)农家乐经营管理不规范。全市农家乐规模已达2000多家,但经营管理相对滞后,特色性不强,精品较少。一是发展速度快,但管理滞后。由于农家乐从业人员多为家庭成员或当地村民,缺乏经营、接待、餐饮专门培训,导致服务不规范,质量不高。二是存在住宿、餐饮设施条件简陋,安全条件不好等现象,尤其是部分农家乐卫生条件较差,让游客难以接受。三是农家乐共性多,特点少,一个乡村甚至一个县区往往都是一种模式、一样的菜单、一样的流程,游客的区分度,选择度不高。

四、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一是要继续发挥市委、市政府的导向作用,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美丽乡村、扶贫开发、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来抓。推动市发改委、住建委、交通局、民政局、水利局、市政园林局等单位积极联动,通力合作。二是研究出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专项政策,在资金、规划、土地、税收、道路、水电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实行优惠扶持,引导社会资金、人才、信息投入到乡村旅游开发中。三是培养乡村地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正确认识,激发其开展旅游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管理办法,对从业人员进行正确引导和

规范管理。

(二)把握原则。一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尊重农民的利益和权利,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区位、资源特色、客源市场等条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进行规划。二是坚持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把生态环境摆在突出的地位,实现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民俗文化和古建筑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开发、生态平衡等协调同步发展。三是实施区域联动发展。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注重城乡旅游资源和产品的优势互补,旅游淡旺季平衡和市场共享,坚决避免近距离雷同和重复建设。

(三)完善规划。一是编制《十堰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城郊、乡村、农业示范点等专项规划,将全市乡村旅游资源纳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世界旅游名城的总体架构中进行全面规划,科学管理。二是采用原乡规划。以保护乡村原生态景观环境、本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原真性民俗文化为基础,以村庄的原有布局为底本,以最少的人工干预和谐处理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科学规划旅游要素,通过营造最纯真的乡村氛围达到乡村旅游回归乡村的高级形式,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实现乡村的原真性保护,再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理想乡村生活。

(四)加大配套。一是要加大乡村生态公路、景区节点公路、旅游码头建设,配套开通乡村旅游专项公交,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交通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的通达度。二是完善乡村餐饮、住宿、停车厂、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推进农家乐的提档升级、游步道的沿线绿化、部分经济林果、蔬菜种植等。三是充分结合当地实际,修复原生态民居、古戏台、文化遗址、农产品生产加工场地等,全方位展示乡村风情、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民生活场景。

(五)市场细分。一是实施品牌化战略。大手笔打造城郊游憩带,利用城郊山水田园、历史文化、交通便捷等优势,将樱桃沟—韩家州—方滩—黄龙古镇,大西沟-大川—赛武当—茅塔—东沟捆绑打造成2个5A级旅游景区,形成核心品牌,带动辐射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二是采取差异化战略。通过细分市场,设计田园观光、文化体验、游憩休闲、道教养生、农产品采摘、漂流攀岩、狩猎等品种多样、个性突出、定位明确的乡村旅游产品。三是推出乡村养老、传统节庆、农产品展销、乡间美食、乡村摄影、科考实习等专题旅游,最大程度上克服旅游产品对季节的依赖性,形成完善的产品体系。

(六)加强管理。一是采取“农户+企业+合作社+村委会”的发展模式。既能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

充分激发当地村民的积极性,又能使双方相互约束、相互促进,从而达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目的。二是加大宣传促销。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包装,充分挖掘其乡村性、文化性和独特性,高品质印制乡村旅游推广手册,利用国家、省旅游交易博览会进行整体推介,并在全市星级宾馆、农家乐、旅行社进行免费发放。借助智慧旅游平台,采取建立乡村旅游网页、开辟论坛、微博促销等手段,形成全方位宣传促销体系。三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以宣传贯彻《旅游法》为契机,加大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政策法规宣传。借助我市高校旅游资源并邀请省内外知名乡村旅游专家,积极开展农家乐经营服务、旅游接待礼仪等针对性强的培训。探索开办乡村导游专题培训班,对培训合格人员发放乡村导游证,走特色化的人才培训道路,为我市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 5天~3. 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以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社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

(完整版)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海南省基本概述 (2) (一)海南省的地理位置 (2) (二)海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2) 二、海南省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3) (一)海南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3) (二)海南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三)加快海南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9) 三、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9) (一)发展优势 (9) (二)现状分析 (10) (三)发展缺陷 (13) 四、海南省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与规划 (14) 五、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15) 六、总结 (16) 七、附录 (17)

一、海南省基本概述 (一)海南省的地理位置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全省陆地(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7.15万人。 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常年有台风,雨量充沛,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二)海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1、总概况 目前,海南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消费品市场保持旺销,财政收入和旅游市场保持较快增长,但是房地产销售面积降幅继续扩大。 表1-1海南省2014年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2、分区域经济运行情况 (1)服务业带动中部地区经济稳步回升,前三季度,服务业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上半年的29.9%提高到40.5%。 (2)受房地产影响,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回落。当前,东部地区贡献了全省近六成经济总量,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5A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分析

5A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旅游景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指出,2007年5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北京市故宫博物院等66家景区为全国首批5A景区。此后,5A级景区的数量逐年稳步增长。 2014年11月,国家旅游局公示新一批9家5A景区名单,包括: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文化园区、江苏省镇江市句容茅山景区、安徽省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河南省南阳市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湖北省武汉市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广东省佛山市长鹿旅游休博园、广西区南宁市青秀山旅游区、陕西省宝鸡市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景区等9家景区。2014年12月5日,批准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故里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对部分5A级景区复核情况,决定撤消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旅游区、重庆市南川区神龙峡景区2家5A级景区,严重警告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风景区、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景区、福建省永定-南靖土楼旅游区3家5A级景区;新批准安徽省芜湖市方特旅游区、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景区、江苏省连云港市花果山景区、湖南省邵阳市崀山景区、云南省昆明市昆明世博园景区、云南省保山市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等6家5A级景区。 图表2016年国内部分省市5A景区名录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旅游景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8月,江苏省共有22家旅游景点被评为了国家5A级景区,位列省份(含直辖市)第一名。

旅游现状及分析

十堰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研究 [来源:本站作者:原创日期:2014年7月9日浏览3151次] 【大中小】 乡村旅游以其低碳性、环保性、可持续性和统筹城乡发展性,为国际公认的高品质旅游。《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提出“到2015年力争实现乡村旅游接待人数7.71亿人次,收入1145亿元”,届时乡村旅游将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战略分支之一。十堰地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地带,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国家级重要生态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既符合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市实现生态立城、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现实需要。本文在对我市乡村旅游调研的基础上,从基础理论分析着手,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分析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对我市乡村旅游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分析 (一)乡村旅游发展历史简述 乡村旅游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是伴随着工业革命之后现代人逃离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

生活方式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世界范围的“绿色运动”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其成为了发达国家旅游者的重要选择。20世界90年代,在世界旅游组织等大力推动下,乡村旅游开始逐步向发展中国家推广。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成为了现代国际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主要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成都“农家乐”产生为代表,资源利用度低,没有国家政策指导。二是发展阶段。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华夏城乡游”,正式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态纳入到国家旅游发展层面中。三是规范阶段。2002年国家颁布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200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促进农村旅游的发展意见》,2007年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逐渐走向了规范化发展道路。四是升级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并纳入国家“五位一体”的总布局。2013年,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提出用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作者:————————————————————————————————日期: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旅游管理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常静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要求趋于多元化,尤其对外出旅游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河南是旅游大省,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做好、做强河南旅游,笔者从河南旅游的现状入手,分析制约河南旅游的因素和如何促进河南旅游的良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虽然部分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但仍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改革政策稳步推进,人民群众收入继续增长,河南省旅游消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因此,如何塑造好国际旅游品牌,实现河南旅游业良性发展,是河南旅游业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河南省旅游现状及制约因素 旅游业也是河南省的优势产业之一,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河南省不仅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有众多美秀的自然景观。河南省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的发展,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的旅游接待型向开发经营型的转型过程。到2013年底,全省已建成投人使用的景区、景点有200余处;旅游星级饭店575家,其中三星级以上430家;旅行社100多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据了解,2013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1亿人次,同比增长1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07万人次,同比增长8.7%;实现旅游总收入3875.5亿元,同比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法定节假日的增加,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观念在发生转变,需求在不断扩大。旅游业在不断进入成熟阶段的过程中,促使相关产业为更好的服务国民经济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竞争力。20XX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33800亿元,比20XX年提高%。但与世界比较,不论是占第三产业比重还是占GDP的比重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还有着很大的空间与潜力,所以有必要找出发展较慢的原因,提出对策。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因范围的模糊性和统计测量的困难性,导致旅游业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取的定义为: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游览服务的行业。广义上这个行业中除了直接从事旅游业的部门外,还包括那些与其相关的各行各业。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保持良好,下面结合表1分析我国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现状。 表1 20XX-20XX年我国旅游业几大指标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部门数据,经各年旅游业统计公报整理得出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一)从入境总人数看 不论是入境总人数,还是港澳台同胞来内地旅游,总人数都有增加的趋势,虽然在20XX年由某些原因来内地旅游的人数都比上一年减少,但是总的来说,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国内旅游总人数在不断增加 其中农村居民旅游总人数较为稳定在10亿人次左右,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总人数的增加。 (三)从星级饭店看 国内旅游星级饭店的总数在降低,但是其营业额在逐年增加。说明国家在规范整治星级酒店数量上有一定成效,星级饭店营业额的增加,有一部分也是随着旅游人数增加而带来的。 (四)从旅行社规模来看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产业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大对旅游重点景区开发建设的投入,集中力量实施了“一带四区”工程,以郑、汴、洛“三点一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黄河小浪底、开封宋都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开发以古都、名寺、祖根、功夫、宗教为特色的文化观光、寻根朝觐以及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了伏牛山、南太行、桐柏—大别山景区的连线连片开发。总体上说,我省旅游资源开发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综合实力显著提高。2005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60.05万人次,旅游创汇2.16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超过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82.31亿元。全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7.6%,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以旅游产品开发为核心,旅游配套产业、关联产业都得到长足发展,旅游产品和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跨入全国旅游大省之列。 旅游资源开发朝着综合化、多样化、精品化方向发展。依托“古、河、花、拳、根”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基础,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系列,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三点一线”精品线路的吸引力明显增强,龙门石窟、嵩山、云台山、宝天曼分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跨入世界品牌的行列。同时,工业旅游、农业观光、会展旅游、科普旅游、旅游节庆活动等新的旅游项目有声有色,呈现出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景观交相辉映、综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接待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信息、商业、娱乐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蓬勃发展。主要旅游景区(点)的道路交通,景区内部道路及水、电、通信和环卫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全省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909家,旅游涉外、星级饭店425家;有19个城市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初步形成了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 旅游体制创新取得新进展,社会多元化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各级政府在加大对旅游业投资的同时,积极探索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的路子,逐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旅游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民间资本纷纷进入旅游业,清明上河园、开封府、八里沟、栾川滑雪场、西峡漂流等景区均因民间资本注入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旅游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旅游发展的内生机制逐步形成。 旅游关联产业蓬勃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培育综合旅游产业体系。一些地方旅游业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目前,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已达到48万余人,总就业人数达到240万人以上。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改善城市面貌、重塑河南形象、促进对外开放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崆峒山大景区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崆峒山景区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及发展趋势 院系:地理与城乡规划学院 班级:地理科学142班 学号:20140203050214 姓名:梁红伟 2017年6月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不少民众休闲娱乐的选择,国内旅游业也进入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地都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其中一些景区的开发不尽人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有甚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升级。旅游景区的开发规划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既要求我们要有探索性,又要正确认识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好这些问题,促进景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人们对旅游业的消费需求也在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同时,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对于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管理等都还处于摸索和成长阶段,旅游企业和部门都应该高度重视和关注,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正确地引导和控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旅游景区的开发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崆峒山景区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一、崆峒区旅游业概况 1.1地理位置 平凉市崆峒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部,位于东经106°25′——107°21′北纬35°12′——35°45′之间。东临泾川,南依华亭、崇信,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固原接壤,北与彭阳、镇原毗邻,境内平阳高速、天平高速、302省道贯穿全境,宝中铁路连接周边各省市。在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亦为陕甘宁三省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崆峒区为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 1.2著名景名 崆峒区区境内先后发掘出仰韶、齐家和商周文化遗址15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珍藏文物1300多件。崆峒玄鹤、太统屯云、龙泉滴珠、柳湖晴雪、宝塔曦照、东湖荷花、天坛月夜和浚古烟村等十大景观闻名省内外。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名胜古迹百余处,山势雄伟,烟波浩淼,林海幽深,建筑独特。 1.3旅游时间 崆峒区四季皆宜旅游。崆峒区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气温35.9℃,最低气温-15.2℃,年平均气温10.6℃,年降雨量466毫米,日照2455.7小时,无霜期180天。 1.4历史文化 崆峒区在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亦为陕甘宁三省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崆峒是全省文物大市,历史悠久,文物丰富,历史年代齐全。区博物馆珍藏文物2491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64件。在这些文物中既有新、旧石器时代的产物,也有商、周时代的铜器以及出土的历代陶器及瓷器、古字画等,商代的铜爵,西汉的铜灯,战国的铜簋,西周早期的铜鼎,新石器时代的白彩尖底瓶等都是馆藏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藏品。

大学生旅游现状分析与建议

大学生旅游现状分析与建议学号:8 姓名:王浩 编号:132 上课时间:周日节

大学生旅游现状分析与建议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本人近年来的旅游经历和闲暇时对大学生旅游的一些思考,深入剖析大学生旅游一族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解读旅游对学生的深刻意义,并针对此类人群提出个人建议和看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很普遍的休闲方式。而大学生这一群体也已经成为旅游群体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大学生的旅游理念和旅游方式和普通大众有较大差别,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便是针对这一群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 我去过的地并不多,也多局限于家乡河南境内,但是我在旅游过程中感受颇多,亦学到很多。我便借此次机会分享一下我的所得。曾经去过的地方有信阳、新县、郑州、开封等地。我便以这些地方的一些景点为出发点,结合我的所思所感,对我们大学生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我的见解。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为:鸡公山及登山旅游建议、自然风景旅游及建议、城市景观旅游及建议和结论。 —. 鸡公山及登山旅游建议 鸡公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南部,信阳市东南,是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避暑游览地。鸡公山是大别山的支脉,巍峨耸立在豫鄂两省的交界处,方圆五十里,素有“气压嵩衡”之誉。主峰鸡公头又名报晓峰,海拔七百八十四米。它象一只引颈高啼的雄鸡,凝视远方,鸡公山因此而得名。 说起鸡公山,我回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天

狗和老鹰结为兄弟。老鹰怕光,厌恶白天。天狗为了帮助它,想把太阳吃掉。但天狗最讨厌公鸡,因它会给太阳报信,天狗希望老鹰吃掉所有的公鸡。当老鹰要吃掉信阳最后一只公鸡时,这只鸡跑到山的最高峰,一声长鸣,呼出了太阳。万道金光立刻照得老鹰什么也看不见了。这块巨石就是当年追赶公鸡失败的老鹰。这就是与报晓峰遥遥相对的名为“鹰蹬石”的来历。 要上鸡公山,就不得不说一下登山古道了。登山古道是上山的一条路,它长约3公里,有1221个石阶,为盘山公路修建前登山的要道,修于清朝末年,是徒步登山观景的主要便道,1938年,蒋介石和宋美龄也是从此便道上山的哟。登山古道全无走大路走马观花之感,使游者完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五步一景,十步一趣。虽说也可由盘山公路坐车上(下)山(或缆车),但我认为这些都是非常愚蠢的做法,不仅无法体会爬山的乐趣,也会错过很多美景,更不能体会那种费尽力气终于爬上山顶时的喜悦。或许有人会说下山时再看,但是下山看风景和上山看风景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时出发,一个是归途,心境都不一样,感受自然也大相径庭。 那次我和朋友一起爬山,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鬼虎神工之技,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山峰、悬崖、瀑布与怪石,还有那上了年代的枯藤、老树,以及亭台楼阁和洞府,让我大开眼界,惊叹连连。当我们爬上山顶俯瞰周围景色时,顿觉心胸开阔,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此次登山经历我至今难以忘怀。 我们这些年轻力壮的学生是非常喜欢登山这种旅游方式的,我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7) 四、旅游营销的变革 (8) 参考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春工商管理专科 XX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 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旅游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平顶山

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平顶山

平顶山市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分析

力,没有将其作为旅游城市来建设打造。区域旅游不能成为旅游目的地,其对游客的吸引力将大为下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外出旅游,才可能停留较长的时间,停留时间长短是旅游业能否赚钱的一个前提。如果不增加游客在市区的停留时间,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无法实现。 (2)旅游促销手段创新,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平顶山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旅游促销手段。实施媒体组合战略,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根据景区发展推广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中央电视台或各主要客源地电视台等全国性或区域性电视媒体上展示平顶山形象,制作专题宣传片;加大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力度,通过景区管理局官方网站、当地旅行社网站、政府网站、省级旅游网站、全国性旅游网站的目的地指南、综合性网站的旅游频道、专业性网站(如世界遗产网)、各种网上新闻报道等等,传播旅游景区信息;平顶山市主要媒体围绕全市重大旅游活动,播报和刊载该市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以及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信息、旅游发展的热点问题;利用户外媒体宣传,在城市各交通主干线及城市出入口和重要的公共场所,设立旅游公益形象广告,摆放旅游宣传资料;进一步做好旅游宣传品和纪念品的设计与制作工作,制作具有平顶山市地方特色、信息量大、实效性强、适合不同市场需求的旅游宣传品和纪念品。 借助大型活动,提升平顶山市形象。积极参加国家、省旅游局组织的重点客源市场促销活动和旅游展览会,加强与外事、文化、经贸、招商等部门的合作,将平顶山市旅游宣传融入该市对外宣传工作中。鼓励各界为平顶山市策划举办大小会议、体育比赛、文化演出等接待活动,依托盛事活动宣传平顶山,拉动旅游;邀请外地媒体来该市采访、考察;精心做好旅游交易会的参展组织工作。开拓工作思路,通过举办全国性的乃至国际性的活动或赛事,提升城市形象。 加强合作,让宣传促销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平顶山市的旅游营销融入河南省的旅游大格局,在借势上创新,与周边地市的旅游资源建立联合,优势互补,提高影响力,扩充客源。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网络,加强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促销质量。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会展活动,来聚焦客源市场的目光,集中宣传展示平顶山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提升平顶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招徕海内外游客。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建立跨市、跨省、跨国的区域合作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3).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 1993年以前,平顶山仅有1家二星级饭店。2005年平顶山市有旅行社31家,旅游星级饭店15家(其中4星级宾馆一家),旅游车队2个,旅游涉外单位23家,旅游商品定点企业13家,持证导游120余人。游客接待量的迅速扩大,带动了住宿业的快速发展。从住宿设施来看,既有消费层次较高的宾馆和酒店,又有消费较低的旅店和招待所,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其中既有跨地区和跨国经营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集团,也有分散经营、方便顾客、灵活快捷、服务周到的小型旅行社和门市部。 (4)创建差异旅游营销策略。针对特定的消费人群,设计出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并利用规模、资源、企业实力等优势,制造产品独有的个性,已成为现今旅游市场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主题旅游开始大显身手。平顶山旅游营销坚持“稳定本地市场,强化周边市场,突出其他重点市场”的国内旅游市场宣传思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健词]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优势 1.丰富的旅游资源 (1)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贵州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2)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2.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度,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尤其在夏季,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 3.丰富的水资源 贵州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瀑布众多。黄果树瀑布世界知名。众多的河流造就了大量的漂流资源。而以赤水河水酿造的茅台酒,被称为“国酒”,更是誉满全球。 (二)贵州旅游市场的机遇 1.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无疑会给包括贵州在内的中国旅游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 2.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中国旅游业、贵州旅游业都将以空前的速度稳步前进,旅游活动更加大众化、社会化,这为贵州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旅游需求旺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和旅游者都要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贵州旅游,极有可能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之一。 4.十六届三中全会带来的融资机遇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产权制度改革若干决议,使民营资本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无疑会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对于进入成本较低、地方经济实力较弱的贵州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机遇。 (三)贵州旅游市场的劣势 1.交通很不方便。贵州地处高原,境内山地众多,铁路、公路建设成本高,因而许多景区交通很不方便,易到达性较差。游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逗留时间短。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贵州很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使游人缺乏安全感,更谈不上舒适感和亲切感。

都江堰旅游景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都江堰旅游景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2级工商管理陈伟 摘要: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古代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四川省重点发展景区。本文主 要讨论都江堰的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并分析景区现存的一些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都江堰; 旅游六要素; 解决与发展 一.都江堰景区简介及现状 素有“问道青城山,弃水都江堰”之称的千年古都都江堰市是中国著名旅游城市,其中都江堰景区是其两大支撑之一。都江堰风景区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但都江堰景区作为成都一日游的目的地,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由于处于九寨沟--黄龙旅游地的形象遮蔽之下,长期以来处于过路游的尴尬境地,旅游业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因此要着重发展特色旅游,加速旅游产业升级,吸引更多游客游客驻足。 二.都江堰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利与弊 (一)、“吃” 旅游景区的餐饮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着当地人特有的饮食习惯,也反映着该景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都江堰景区拥有众多特色美食,如白果炖鸡、尤兔头、洞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2010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