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各自具有哪些优点呢

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各自具有哪些优点呢
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各自具有哪些优点呢

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各自具有哪些优点呢?

生产线的种类很多。其中性能最好、使用最广泛的就属自动化生产线、柔性线棒生产线了。它们有什么差异呢?如果从特点上来说的话,前者承载的产品比较重,和生产线同步运行,可以实现产品的爬坡;生产的节拍不是很快;以链板面作为承载,可以实现产品的平稳输送。而后者承载的产品比较轻,形状限制少;和生产线同步运行,可以实现产品的爬坡转向;以皮带作为载体和输送,可以实现产品的平稳输送,噪音小;可以实现轻型物料或产品较长距离的输送。当然除了产品特点有所差异之外,使用它们,都分别具有哪些优点体现呢?下面就具体来比较分析下吧。

1、自动化生产线的优点

采用自动线进行生产的产品应有足够大的产量;产品设计和工艺应先进、稳定、可靠,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基本不变。在大批、大量生产中采用自动线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缩减生产占地面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保证生产均衡性,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自动生产线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其目标是“稳,准,快”。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生产线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机械制造业中有铸造、锻造、冲压、热处理、焊接、切削加工和机械装配等自动线,也有包括不同性质的工序,如毛坯制造、加工、装配、检验和包装等的综合自动线。

切削加工自动线在机械制造业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主要有:用于加工箱体、壳体、杂类等零件的组合机床自动线;用于加工轴类、盘环类等零件的,由通用、专门化或专用自动机床组成的自动线;旋转体加工自动线;用于加工工序简单小型零件的转子自动线等。

1.先确定节拍时间:不论何种制品,皆在其必须完成的恰好时间内制造。2.单位流程:只针对一项产品,进行单位配件的搬运、装配、加工及素材的领取。

3.先导器:制作以目视即能了解节拍时间的装置。

4.U字型生产线:将设备依工程顺序逆时针排列,并由一人负责出口及入口。5.AB控制:只有当后工程无产品,而前工程有产品的情形,才进行工程。6.灯号:传达生产线流程中产品异状的装置。

7.后工程领取:生产线的产品要因应后工程的需求。

2、柔性线棒生产线的优点

柔性生产线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精益管生产线,在目前来说线棒生产线是一种新型的生产设备,这种设备能够普遍应用主要是取决于自身的优势,那么是什么优势让如此多的使用者都去选择呢?我们先从认识柔性线棒生产线开始吧。

什么是柔性生产线

柔性生产线是一种技术复杂、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系统,它将微电子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技术合理地结合起来,理想和解决了机械制造高自动化与高柔性化之间的矛盾。为我们现代生产技术带了理想的设备,是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体现。柔性生产线的优点

1、设备利用率高:组合式柔性生产线,产量比单个柔性工作台分散作业的产量提高数倍。

2、应变能力大:系统平面布置合理,且可以更具生产车间的大小自由组合,便于增减设备,满足市场需要。

3、生产能力稳定:在使用过程中柔性生产线对物料传送系统有自行绕过故障机床的能力。生产能力要稳定许多。

4、结构简单,组装灵活、这一点给我的生产安装生产以及运输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其他类型的工作台由于体型过大,往往生产后不好运输,很多时候要去现场生产,这不仅仅耽误工作,而且给我们的生产带来很多不便性。

通过对覆塑管生产线的认识,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线棒生产线的使用上也有一个比较大的改观。

先进制造技术名词解释及简答带答案

名词解释: 广义制造: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装配、质量保证、生产过程管理、市场营销、售前售后服务,以及报废后的回收处理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一序列相互联系的生产活动。 狭义制造:是指生产车间内与物流有关的加工和装配过程。 先进制造技术(A MT):是指在传统制造技术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装配、检验测试、经营管理、售后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制造系统:是指由制造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重复编程的多自由度的自动控制操作机,是涉及机械学、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制造业的基础设备; 柔性制造技术:是集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制造技术。 柔性制造系统(F MS):由若干台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的信息系统组成的,通过改变软件程序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绿色产品(G P):绿色产品是指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少危害,且对生产者及使用者具有良好保护性的产品。 高速加工技术:是指采用超硬材料的刀具和磨具,能可靠地实现高速运动的自动化制造设备,极大地提高材料的切除率,并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现代制造加工技术。 制造业:是指将制造资源,包括物料、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消费的产品的行业。 计算机集成制造(C IM):借助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企业中各种与制造有关的技术系统集成起来,使企业内的各类功能得到整体优化。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IMS 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将制造工厂全部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分散的自动化系统有机地集成,是适合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系统。 广义制造自动化:产品设计、企业管理、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等产品制造全过程及各个环节综合集成自动化。 柔性:指制造系统对系统内部及外部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也是指制造系统能够适应产品变化的能力。 超精密切削加工:超精密切削加工主要指金刚石刀具超精密车削,主要用于加工铜、铝等非铁金属及其合金,以及光学玻璃、大理石和碳素纤维等非金属材料。 简答题: 1. 简述柔性、FMS 的定义?柔性制造系统( FMS )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什么功能?简述柔性制造系统( F MS)的工作过程?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柔性:指制造系统对系统内部及外部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也是指制造系统能够适应产品变化的能力。 FM S:柔性制造系统是由若干台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并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品种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以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__ _ _ __

柔性生产线方案

柔性生产线方案(总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柔性生产线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意义、背景)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为应对这一全球性变革,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相应的策略。德国提出了德国工业4.0,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英国也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20%,与美国相当,但却大而不强。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同时,我国工业面企业面临着一些压力。从区域上来看,现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市

场萎缩、产业转型的压力,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的东三省,企业也在大规模亏损,中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也面临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比如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的主体功能区,另外各地区在发展中基本处于互相竞争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和合作关系。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这方面问题越来越突出。 中国政府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政策,并持续制定“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行动计划以及“工业云”行动计划等,其目标和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英国第三次工业革命等提法基本趋同。都是希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研究如何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其本质就是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主攻的方向就是抓智能制造,这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 过去五年,我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近五年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现在很多工业企业甩开图版,搞无纸化设计、数字化模型,这些方面的大量应用,减少了研发的周期,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也降低了研发成本。另外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

浅谈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校logo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院理工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xxx 级 学号xxxxxxxx 姓名xx 指导教师xx 成绩 20xx年 xx 月 xx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1.柔性制造系统的产生背景 (2) 2.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3) 2.1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 (3) 2.2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 (3) 2.2.1加工系统 (4) 2.2.2运储系统 (4) 2.2.3刀具的运储设备 (5) 2.2.4 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与管理系统 (5) 2.3 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 (6) 3 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 (6) 3.1国外的发展 (6) 3.2国内的发展 (8) 4 柔性制造系统的趋势 (9) 4.1 向小型化、单元化方向发展 (9) 4.2 向模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10) 4.3 单项技术性能与系统性能不断提高 (10) 4.4 重视人的因素 (10) 4.5 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10) 5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浅谈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市场竞争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使现代的制造业中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柔性制造系统正是为适应这种新的市场环境而发展起来的。本文主要阐述了柔性制造系统的概念,发展历史,系统组成,分析了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现状,使人们能认识柔性制造系统、了解柔性制造系统,知道柔性制造系统的现状和目前柔性制造系统自身的一些不足,让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柔性制造系统。 关键词:柔性系统;发展;组成;发展现状 Abstract:Market competition and personalized customer demand so that moder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many varieties, small batch production,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growing.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is to adapt to the new market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d the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concept, development history, system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appli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so that people can know about the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FMS, know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of the limitation, make development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to get people's attention, and allow more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to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Key words:flexible system; development; composition; development status

柔性制造自动化概述复习资料

柔性制造自动化概述复习资料

————————————————————————————————作者:————————————————————————————————日期:

柔性制造自动化概述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柔性制造系统的管理软件有、、、 、等功能。 2、作业规划软件中,、、、是作业计划制订的四个步骤。 3、按柔性制造系统承担的制造任务,可以把柔性制造系统分成、 、。 4、、、、、 是影响柔性制造系统布局的技术因素。 5、精良生产的特征是、、 、、、。 6、柔性制造自动化系统开放的目的是突出子系统的特点、长期应付市场的急剧变化。 二、简答题: 1、简要指出柔性制造系统的基本组成、主要功能、适用范围。 2、以机器人为核心设备的柔性装配系统,其控制系统有什么特色?试阐述其主要功能和实现方法。 3、试说明人机协调的柔性装配系统的特点。 答:(1)由人和机器组成:装配系统有两个不可缺一的两个结构要素,即自动化机械设备和使该设备发挥作用的人;(2)人机互相学习:装配系统运行时,人和机器处于相互学习的状态。机器不断地把自身的运行状态和运行环境的变化告诉人,而人根据各种信息和自己的经验想出一些处理方法,在向机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寻找处理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不断地传授给机器。(3)人机协调工作:在通信技术支持下,人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协调一致地完成装配作业。

4、在柔性装配系统中,人与机器有何互补性? 答:(1)生产效率:作业速度、工作持久性、故障,是影响装配效率的主要因素。机器能够以较高的作业速度持久地运行,但是会发生突发性的故障,从而使装配系统停止工作。与机器人完全不同,人不能保持恒定的工作速度,为了恢复体能需要工间休息,但是一般不会出现突发性的差错。(2)装配质量:能否专注工作,能否分析判断出有哪些因素决定装配的质量,这直接关系到装配的质量。机器能“专心致志”地工作,但是机器只能按照人们给出的模式来分析装配质量。与机器完全不同,人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但是人有能力对突发的质量事故进行综合判断。(3)对新产品的支持:柔性、智力、运算处理能力,直接影响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机器只具备有限的柔性和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具有高速准确的运算处理能力。与机器完全不同,人具有很高的柔性和卓越的思维预测能力,但是运算处理速度慢,并且容易产生差错。 5、普通加工中心为什么不能满足柔性制造系统的要求? 答:作为单机使用的普通加工中心是在操作人员的管理下运行的,操作人员不仅要装夹和校正工件、输入数控程序、配备切削刀具,还要密切注视加工过程中的机床运行状态、刀具状态、加工质量状态。普通加工中心要求操作人员进行这类干预,因此,不适应柔性制造自动化系统的需要。 6、试简述车削中心的主要工艺特点。 答:(1)多轴数控加工。普通数控机床只有一个主轴、一个刀架,只有X轴和Z轴两个数控轴,只能完成X轴与Z轴联动的数控加工。对车削中心来说,它最少有X轴、Z轴、C轴三个数控轴,可以完成X轴、Z轴、C轴三轴联动的数控加工,以及X轴、Z轴、C轴任意两轴联动的数控加工。(2)加工综合化。除具备普通车床的车削功能外,车削中心还有很强的综合加工能力。车削中心的Z轴与C轴联动,可以铣削螺旋槽;X轴与C轴联动,可以铣削端面凸台;控制C轴,可以加工端面沟槽。此外,车削中心还能加工横孔、侧平面、偏心孔、横偏心孔等特殊表面。(3)加工节奏快。要加快制造节奏,只能使工序集中,尽量减少上下工件的次数。车削中心有很强的综合加工能力,能够以工序高度集中的特长来完成回转体零件的切削加工,因此,它拥有很快的加工节奏。 7、试说明多级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各级控制系统的主要职能。 答:可以把多级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层次结构分成四个控制级,即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设备级。公司级职能:位于公司级的中央计算机管理着整个公司的运营状态。在综合数据库的支持下,它收集并处理市场和销售的信息,制定中长期生产计划,收集并积累产品制造数据。工厂级的职能:位于工厂级的主计算机承担着一个工厂的计划管理工作,即(1)根据中央计算机制订的生产计划,制订制造资源计划,管理生产进度和交货日期;(2)向单元计算机下达日作业指令,从单元计算机采集制造进度和完成状态的数据;(3)保存CAD/CAM系统生成的数控程序,或者把数控数据传送给单元计算机;(4)定期向中央计算机传送每日作业进度数据。车间级的职能:(1)接纳并管理制造命令;(2)编制作业调度计划;(3)统计设备的运行业绩;(4)与单元控制器一道监视并控制各设备的运行状态;(5)制造完成后向主计算机传送有关数据。设备级的职能:设备级被称为柔性制造自动化系统的“底层”,在各自控制装置的操纵下,位于底层的设备最终把产品制造计划变成现实的产品。 8、刀具预调采用什么设备?试简述刀具预调的步骤。 答:采用的设备:测量头、测量架、刀架。预调的步骤:(1)把刀具装夹在刀架主轴上;(2)

MPS-2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系统

HKB-MPS-2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系统 一、模块化生产控制系统简介: 模块化生产控制系统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该装置由六套各自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工作站组成。六站分别为:上料检测站、搬运站、加工站、安装站、安装搬运站和分类站。 该实训装置的显著特点:具有较好的柔性,即每站各有一套PLC控制系统独立控制。将六个模块分开培训可以容纳较多的学员同时学习。在基本单元模块培训完成以后,又可以将相邻的两站、三站…直至六站连在一起,学习复杂系统的控制、编程、装配和调试技术。 该系统要囊括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中所涉及的诸如电机驱动、气动、PLC(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等多种技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典型的综合科技环境,使学生将从学过的诸多单科专业知识在这里得到全面认识、综合训练和相互提升。因此该套装置要适合对在校本科、大专、中专学生和初上岗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二、主要特点 主机型号为MPS-A,该系统应该由六个分别不同的控制站组成一个物流自动化的生产控制系统。这六站分别为上料检测站、搬运站、加工站、安装站、安装搬运站和分类站。主站采用三菱FX2N-48MR 页脚内容1

系列PLC,从站采用三菱FX2N-48MR系列PLC控制,其中分类站采用三菱FX2N-48MT系列PLC控制,采用I/O通讯方式,其中分类单元具有采用废品识别处理功能。触摸屏为5.7英寸,256色工业彩色触摸屏。 气动系统(包括电磁阀、气缸、气爪、吸盘、单耳环、电磁阀集装板、真空发生器、真空吸盘)等气动元件全部采用日本SMC公司原装进口元件,电机采用美国HYTON公司原装进口直线式步进电机,精度<0.01mm,步距角为1.8度,步速>21mm/s,推力>100KG。空气压缩机排气量为0.039m3/min以上,额定压力1.0Mpa,储气容量10L以上,噪音<40DB。安装常用的软件,分别为三菱PLC编程软件,触摸屏数控编程软件。配备三菱SC-09编程电缆、触摸屏编程/下载电缆、I/O通讯电缆等。 三、培训内容 该套设备提供的是一个综合的科技环境, 因此在本设备上应能进行传感器技术、气动技术、步进电机及驱动和PLC技术等多方面的培训。该设备具体可培训的内容如下: (1) 传感器培训 系统所使用的传感器数量达到四十个以上,有电容式的、电感式的、光电式的以及电磁式的。学生可通过了解工作中各类传感器的工作特性来加强对这些传感器的感性认识,再结合老师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和特性演示,可使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 (2) 气动技术培训 该装置上要有大量的气动元件,包括多种电控气动阀、多种气动缸、气动夹爪、真空吸盘、真空发生器、过滤减速阀等。在学习这些气动元件时,不但可以单独学习每一种分离元件,而且还可以在学习时了解各种气动元件之间以及气动元件与其它元件之间是如何配合起来进行协调工作的。 (3) PLC 技术培训 页脚内容2

【精编推荐】MES网络型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系统介绍

【精编推荐】MES网络型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系统介绍

目录 第一章 MES网络型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系统介绍 (3) 第一节系统结构 (3) 第二节自动化生产线教学系统可进行的培训 (5) 第二章实验项目 (6) 第一节 STEP 7 MICROWIN编程 (6) 第二节上料检测站(第一站) (8) 第三节搬运站(第二站) (9) 第四节加工站(第三站) (11) 第五节搬运分拣站(第四站)、传送带站(第五站) (12) 第六节安装站(第六站) (13) 第七节安装搬运站(第七站) (14) 第八节步进电机控制 (16) 第九节分类站(第八站) (18) 第十节八站联网 (19) 第十一节触摸屏监控 (29) 第十二节 MCGS组态监控 (34) 附录一:THWSPX-3型 MES网络型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系统使用说明书 (36) 附录二:网络通信使用说明书 (48) 第一节硬件介绍 (48) 第二节软件介绍 (49) 附录三:触摸屏HITECH ADP软件的安装说明 (55)

第一章 MES网络型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系统介绍 第一节系统结构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验系统是我公司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而设计、生产的一套实用性实验设备。该装置由六套各自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工作站和一套监控站组成。这六站分别为:上料检测站、搬运站、加工站、安装站、安装搬运站和分类站。 该实验装置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具有较好的柔性,即每站各有一套PLC控制系统独立控制。将六个模块分开培训可以容纳较多的学员同时学习。在基本单元模块培训完成以后,通过组建PLC网络,又可以将相邻的两站、三站……直至六站连在一起,学习复杂系统的控制、编程、装配和调试技术。 由于该系统囊括了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学习中所涉及的诸如电机驱动、气动、PLC(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等多种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综合操作平台,使学生将学过的各门专业知识在这里得到全面认识、综合训练和相互提升。 一、各站简介 1.上料检测站 由料斗、回转台、工件滑道、提升装置、检测工件和颜色的光电开关、开关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按钮、I/O接口板、直流减速电机、电磁阀及SMC气缸组成,主要完成回传上料台将工件依次送到检测工位,提升装置将工件提升并检测工件颜色。 2.搬运站 由机械手、气爪、回转台、电感式传感器、开关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按钮、I/O接口板、多种类型电磁阀及SMC气缸组成,主要完成将工件从上站搬至下一站。 3.加工站 由回转工作台、打孔电机组件、检测缸组件、检测工件转台到位传感器、开关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按钮、I/O接口板、直流减速电机、多种类型电磁阀及SMC气缸组成,主要完成用回转工作台将工件在四个工位间转换,钻孔单元打孔,检测打孔深度。 4.安装站 由吸盘机械手、上下摇臂部件、料仓换位部件、工件推出部件、真空发生器、开关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按钮、I/O接口板、多种类型电磁阀及SMC气缸组成,主要完成选择要安装工件的料仓,将工件从料仓中推出,将工件安装到位。 5.安装搬运站 由平移工作台、回转工作台、塔吊臂、机械手、气爪、开关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按钮、I/O接口板、多种类型电磁阀及SMC气缸组成,主要完成将上站工件拿起放入安装工位,将装好工件拿起放下一站。 6.分类站 由滚珠丝杠、滑杠推出部件、分类料仓、开关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按钮、I/O接口板、步进电机及驱动器、直流减速电机、电磁阀及SMC气缸组成,主要完成按工件类型分类,将工件

柔性制造系统及其应用

柔性制造系统及其应用 随着经济一体化,竞争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需求多样化、竞争差异化,传统的制造系统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需求。迫使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批量生产时代正逐渐被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生产系统所替换,这就使制造系统的柔性越来越重要。柔性制造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集成管理和控制、高效率地制造某一类中小批量多品种零部件的自动化制造系统。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以适宜于多品种、中小批 随着经济一体化,竞争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需求多样化、竞争差异化,传统的制造系统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需求。迫使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批量生产时代正逐渐被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生产系统所替换,这就使制造系统的柔性越来越重要。柔性制造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集成管理和控制、高效率地制造某一类中小批量多品种零部件的自动化制造系统。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以适宜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当制造对象发生变化时,它通过简单地改变软件、工装、刀具就够制造出所需的零件。 1 柔性制造系统概述 随着经济一体化,竞争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需求多样化、竞争差异化,传统的制造系统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需求。迫使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批量生产时代正逐渐被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生产系统所替换,这就使制造系统的柔性越来越重要。柔性制造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集成管理和控制、高效率地制造某一类中小批量多品种零部件的自动化制造系统。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以适宜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当制造对象发生变化时,它通过简单地改变软件、工装、刀具就够制造出所需的零件。 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多台数控加工设备; (2)可以在装夹工位、加工设备、交换工作站之间运送及储存工件的运储系统;

先进制造技术名词解释及简答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广义制造: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装配、质量保证、生产过程管理、市场营销、售前售后服务,以及报废后的回收处理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一序列相互联系的生产活动。 狭义制造:是指生产车间内与物流有关的加工和装配过程。 先进制造技术(AMT ):是指在传统制造技术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装配、检验测试、经营管理、售后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制造系统:是指由制造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重复编程的多自由度的自动控制操作机,是涉及机械学、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制造业的基础设备; 柔性制造技术:是集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制造技术。 柔性制造系统(FMS ):由若干台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的信息系统组成的,通过改变软件程序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绿色产品(GP ):绿色产品是指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少危害,且对生产者及使用者具有良好保护性的产品。 高速加工技术:是指采用超硬材料的刀具和磨具,能可靠地实现高速运动的自动化制造设备,极大地提高材料的切除率,并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现代制造加工技术。 制造业:是指将制造资源,包括物料、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消费的产品的行业。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 ):借助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企业中各种与制造有关的技术系统集成起来,使企业内的各类功能得到整体优化。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IMS 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将制造工厂全部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分散的自动化系统有机地集成,是适合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系统。 广义制造自动化:产品设计、企业管理、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等产品制造全过程及各个环节综合集成自动化。 柔性:指制造系统对系统内部及外部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也是指制造系统能够适应产品变化的能力。 超精密切削加工:超精密切削加工主要指金刚石刀具超精密车削,主要用于加工铜、铝等非铁金属及其合金,以及光学玻璃、大理石和碳素纤维等非金属材料。 简答题: 1. 简述柔性、FMS 的定义?柔性制造系统( FMS )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什么功能?简述柔性制造系统( FMS )的工作过程?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__ _ _ __

柔性生产线方案

柔性生产线方案

柔性生产线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意义、背景)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为应对这一全球性变革,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相应的策略。德国提出了德国工业4.0,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英国也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到,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 2.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20%,与美国相当,但却大而不强。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同时,中国工业面企业面临着一些压力。从区域上来看,现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市场萎缩、产业

转型的压力,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的东三省,企业也在大规模亏损,中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也面临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比如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的主体功能区,另外各地区在发展中基本处于互相竞争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和合作关系。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这方面问题越来越突出。 中国政府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政策,并持续制定“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行动计划以及“工业云”行动计划等,其目标和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英国第三次工业革命等提法基本趋同。都是希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研究如何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其本质就是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主攻的方向就是抓智能制造,这是解决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 过去五年,中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近五年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现在很多工业企业甩开图版,搞无纸化设计、数字化模型,这些方面的大量应用,减少了研发的周期,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也降低了研发成本。另外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已经达到30%,近五年也是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这些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势头。 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过去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_图文(精)

一专周背景 柔性制造系统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 FMS ,采用 FMS 的主要技术经济效果是:能按装配作业配套需要, 及时安排所需零件的加工, 实现及时生产, 从而减少毛坯和在制造的库存量, 及相应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减少设备数量和厂房面积; 减少直接劳动力, 在少人看管条件下可实现昼夜 24小时的连续“无人化生产” ;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整个系统由 MES 生产制造管理系统计算机、组态王监控计算机、主控 PLC 和下位 PLC 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构成一个完整的多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技术的定义:是用于现场仪表与控制室之间的一种”全数字化、双向、多变量、多点多站的通信系统” ,其本质含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场通信网络、现场设备互连、互操作性、分散功能模块和开放式互联网络。 柔性制造系统的 ROFIBUS-DP 数据通信网络组成。 二 . 专周目的 1. 熟悉 STBP 7 MICROWIN软件的主要操作功能。 2. 初步掌握 STBP 7 WICROWIN软件对 PLC 的编程和监控。 3. 学会编织一个简单的程序并能正确的运行。 三 . 专周内容 A. 机械手左右运输 1. 题目要求 机械手的动作过程如图所示。 1. 从原点开始, 按下启动开关, 下降电磁阀通电, 机械手下降, 下降到位后, 碰到下限位开关, 下降电磁阀断电, 停止下降。 2 同时接通

夹紧电磁阀, 机械手夹紧。 3 夹紧后, 上升电磁阀通电, 机械手上升。上升到位时,碰到上限位开关,上升电磁阀断电,停止上升。 4 同时接通右移电 磁阀, 机械手右移。右移到位时, 碰到右限位开关, 右移电磁阀断电, 停止右移。 5 若此时右工作台上无工件,则光电开关接通,下降电磁阀通电,机械手下降。下降到位后,碰到下限位开关,下降电磁阀断电,停止下降。 6 同时夹紧电磁阀断电,机械手放松。 7 放松后,上升电磁阀通电,机械手上升。上升到位后,碰到上限位开关,上升电磁阀断电,停止上升。 8 同时接通左移电磁阀,机械手左移。左移到位后,碰到左限位开关,左移电磁阀断电,停止左移。至此,机械手经过 8步完成了一个周期的动作。 机械手的操作方式分为手动操作方式和自动操作方式 A 手动操作方式 手动操作方式就是用按钮实现对机械手的每一步运动单独进行控制。例如, 当选择上 /下运动时,分别由上升 /下降按钮控制。当选择左 /右运动时,分别由左移 /右移按钮控制。当选择夹紧 /放松运动时,分别由夹紧 /放松按钮控制。 B 自动控制方式 机械手从原点开始, 按一下启动按钮, 机械手的动作将自动地、连续不断地周期性循环, 在工作过程中, 若按下停止按钮, 则机械手将继续完成此周期的动作,回到原点后自动停止。 2. 题目设备 A. 安装有 WINDOWS 操作系统的 PC 机一台(具有 STEB 7 MICROWIN软件。 B.PLC(西门子 S7-200系列一台。 C.PCY 与 PLC 的通信电缆一根(PC/PPI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七章习题答案(关慧贞)

第七章习题与思考题答案 7-1 什么是机械加工生产线它的主要组成类型及特点有哪些 答:机械加工生产线:在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一些加工工序较多的工件,为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往往把加工装备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排列,并用一些输送装置与辅助装置将他们连接成一个整体,使之能够完成工件的指定加工过程的生产作业线。 机械加工生产线由加工装备、工艺装备、传送装备、辅助装备和控制系统组成。 7-2 影响机械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机械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1)工件几何形状及外形尺寸;2)工件的工艺及精度要求;3)工件材料;4)要求生产率;5)车间平面布置;6)装料高度。 7-3 简述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内容和流程 答: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一般可分为准备工作阶段、总体方案设计阶段和结构设计阶段。 主要流程如下:1)制定生产线工艺方案,绘制工序图和加工示意图;2)拟定全线的自动化控制方案;3)确定生产线的总体布局,绘制生产线的总联系尺寸图;4)绘制生产线的工作循环周期表;5)生产线通用加工装备的选型和专用机床、组合机床的设计;6)生产线输送装置、辅助装置的选型及设计;7)液压、电气等控制系统的设计;8)编制生产线的使用说明书及维修注意事项等。 7-4 在拟定自动线工艺方案时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1)工件工艺基准选择:a、尽可能在生产线上采用统一的定位面,以利于保证加工精度,简化生产线的结构;b、尽可能采用已加工面作为定位基准;c、箱体类工件应尽可能采用“一面两销”定位方式,便于实现自动化,也容易做到全线采用统一的定位基面;d、定位基准应有利于实现多面加工,减少工件在生产线上的翻转次数,减少辅助设备数量,简化生产线构;e、在较长的生产线上加工材料较软的工件时,其定位销孔因多次定位将严重磨损,为了保证精度,可采用两套定位孔,一套用于粗加工,另一套用于精加工;或采用较深的定位孔,粗加工用定位孔的一半深度,精加工用定位孔的全部深度;f、定位基准应使夹压位置及夹紧简单可靠。 (2)工件输送基准的选择:a、形状规则箱体类工件通常采用直接输送方式,必要时可增加工艺凸台; b、小型回转类工件一般采取滚动或滑动输送方式; c、盘、环类工件以端面作为输送基准,采用板式输送装置输送; d、对于一些外形不规则的工件,由于没有合适的输送基准,采用随行夹具或托盘输送。 (3)生产线工艺流程的拟定:a、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b、划分加工阶段;c、确定工序集中和分散程度;d、安排工序顺序。 (4)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a、生产线刀具寿命的选择原则;b、对加工时间较长、影响生产线生产节拍的工序,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切削用量以缩短加工时间;c、同一个的刀架或主轴箱上的刀具,确定合理的切削速度和每转进给量使得各刀具具有大致相同的寿命;d、选择复合刀具的切削用量时,应考虑到复合刀具各个部分的强度、寿命及工作要求。 7-5 简述生产节拍平衡和生产线分段的意义及相应的措施。 答:生产节拍平衡的意义: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个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提高操作者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减少单间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有序流动;可以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成,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应对市场变化。 生产节拍平衡的措施:1)评估优化限制性工序,改善作业;2)作业转移、分解与合并;3)采用新的工艺方法,提高工序节拍;4)增加顺序加工工位;5)实现多件并行加工,提高单件的工序节拍;6)在同一工位上增加同时加工工件的数目。 生产线分段的意义:平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缩短限制性工序的工时;使得各工段在相邻工段停产的情况下还能独立运行一段时间,提高生产线的设备利用率;减少工件热变形和内应力对后续工序的影响。 生产线分段措施:1)采用转位或翻转装置,分段独立传送;2)对限制性工序单独组成工段;3)对工位数多生产线进行分段,并在相邻段之间设立储料库;4)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工件,在粗加工后下线,在储料库内存放一定的时间。 7-6 提高生产线可靠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基于PLC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研究

基于PLC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与重视柔性自动化的相关研究工作。通过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运用与完善能够更好的满足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文章首先对柔性自动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PLC 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设计。 标签:PLC;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系统在制造业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的和重要作用。在柔性自动化生产线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从而为产品的生产提供相对稳定的生产能力,同时促进产品质量与应变能力的提高。当前,我国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相关研究与应用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要注重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为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借鉴。 1 PLC工作原理 1.1 上电处理 在PLC系统上电之后,上电处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将硬件系统设置为默认状态;第二,对I/O模块装置的工作形式进行检查;第三,对系统的其他还原默认值进行处理。这些上电处理工作都属于PLC的内部工作,在PLC 出厂时就已经设定好了,与客户的程序控制之间存在的联系不大。因此,PLC 上电处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且其运转所需的时间也较短。 1.2 PLC扫描 在完成上电处理之后要进行PLC扫描。在PLC扫描过程中,首先要进行输入工作,在输入工作完成之后要正确处理PLC系统与外设通信体统之间的关系,及时实现时钟与寄存器的更新工作。当PLC系统的CPU为RUN模式时,PLC 系统会进行反复扫描;当PLC系统的CPU为STOP模式时,PLC系统会进行自我检查。 PLC扫描步骤中又包括三个阶段:首先,输入采样阶段。在PLC扫描的输入采样阶段中,首先应该对连接终端进行扫描,将连接终端的状态在相应的寄存器中进行保存,实现寄存器的更新。寄存器仅在输入采样阶段实现内容更新,该阶段结束之后将处于与外界隔离的状态中,直到进入下一次采样阶段才会重新输入内容。其次,输入程序实施阶段。按照PLC梯形图程序的扫描标准进行“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扫描活动。如果程序在扫描的过程中出现跳转命令,则要按照跳转命令的内容对程序的跳转位置进行确定。当命令中出现有关输入或者输出的状态时,PLC需要从寄存器中对输入采样阶段所采用的终端连接状况进行读取,通过相关的运输得出结果,并将结果在寄存器中进行寄存。最后,输出更新

柔性制造系统及其应用实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对产品的功能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增高,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受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不仅对中小企业形成了威胁,而且也困扰着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为,在大批量生产方式中,柔性和生产率是相互矛盾的。众所周知,只有品种单一、批量大、设备专用、工艺稳定、效率高,才能构成规模经济效益;反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设备的专用性低,在加工形式相似的情况下,频繁的调整工夹具,工艺稳定难度增大,生产效率势必受到影响。为了同时提高制造工业的柔性和生产效率,使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是终使中小批量生产能与大批量生产抗衡,柔性自动化系统便应运而生。 自从195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第一台数字控制铣床诞生后,70年代初柔性自动化进入了生产实用阶段。几十年来,从单台数控机床的应用逐渐发展到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使柔性自动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英文缩写为FMS。FMS 的工艺基础是成组技术,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FMS兼有加工制造和部分生产管理两种功能,因此能综合地提高生产效益。FMS的工艺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装配和质量检验等。 柔性制造系统是一种技术复杂、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将微电子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理想和圆满地解决了机械制造高自动化与高柔性化之间的矛盾。它具有设备利用率高、生产能力相对稳定、产品质量高、运行灵活和产品应变能力大的优点。 一、柔性制造系统及其组成 1. 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FMS,是在计算机统一控制下,由自动装卸与输送系统将若干台数控机床或者加工中心连接起来而构成的一种适合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先进的制造系统。图1所示是典型的

柔性制造系统实验报告

AS1000创新型全自动立体仓库装置 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功能原理介绍 (实验介绍) 班级: 工程080X 成绩: 实验者: 学号: 组别: 同组者: 指导教师: 卢伟宏实验日期:2011.11 天气: 晴气温: 19℃场地: 柔性制造系统实验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柔性制造系统的功能原理及应用; 2、认识设备介绍准备工作和系统操作注意事项。 二、实验设备: 柔性制造系统设备一套。 三、实验步骤: 1、对照实验设备,讲解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功能原理; 2、介绍该实验系统; 3、运行该系统。 四、实验记录思考题:(报告) 1、柔性制造系统组成? 2、运行准备工作?

3、系统运行步骤?

AS1000创新型全自动立体仓库装置 实验一立体仓库检测部分实验报告 班级: 工程 080X 成绩: 实验者: 学号: 组别: 同组者: 指导教师: 卢伟宏实验日期:2011.11 天气: 晴气温: 19℃场地: 柔性制造系统实验室一、实验目的: 1、了解传感器的作用、主要特征、种类、原理于与应用。 二、实验设备: 柔性制造系统一套 三、实验步骤: 1、预备知识、介绍传感器原理; 2、介绍该实验单元组成、工作原理; 3、检测单元的运行步骤。 四、实验记录思考题: 1、传感器的定义、分类、特性、原理;

2、检测单元的运行步骤?

AS1000创新型全自动立体仓库装置 实验二立体仓库的上料单元实验报告 班级: 工程080X 成绩: 实验者: 学号: 组别: 同组者: 指导教师: 卢伟宏实验日期:2011.11 天气: 晴气温: 19℃场地: 柔性制造系统实验室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上料单元的结构组成; 2、掌握上料单元各元件的工作原理; 3、掌握上料单元的工作过程; 4、了解上料单元程序编排和接线等相关知识。 二、实验设备: 柔性制造系统上料单元一套 三、实验步骤: 1、上料单元结构及各元件工作原理; 2、上料单元工作过程; 3、上料单元的运行步骤。 四、实验记录思考题: 1、上料单元有哪些元件组成?分别是什么型号?

自动化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的研究现状

自动化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的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 自动化制造系统是指在较少的人工直接或间接干预下,将原材料加工成零件或将零件组装成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实现管理过程和工艺过程自动化。管理过程包括产品的优化设计;程序的编制及工艺的生成;设备的组织及协调;材料的计划与分配;环境的监控等。工艺过程包括工件的装卸、储存和输送;刀具的装配、调整、输送和更换;工件的切削加工、排屑、清洗和测量;切屑的输送、切削液的净化处理等。 自动化制造系统包括刚性制造和柔性制造,“刚性”的含义是指该生产线只能生产某种或生产工艺相近的某类产品,表现为生产产品的单一性。刚性制造包括组合机床、专用机床、刚性自动化生产线等。“柔性”是指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产品及工艺的多样性和可变性,可具体表现为机床的柔性、产品的柔性、加工的柔性、批量的柔性等。柔性制造包括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柔性制造线(FML)、柔性装配线(FAL)、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 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产品的生产向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类型过渡,为了应对这种新的竞争环境,柔性制造系统应运而生。在柔性制造系统中,生产调度、物流系统自动化控制以及信息集成是它的三个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对于柔性制造系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形成更深层次的柔性化和自动化都非常有意义。 柔性制造技术是技术密集型的技术群,我们认为凡是侧重于柔性,适应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加工技术都属于柔性制造技术。目前按规模大小划分为: (1)柔性制造系统(FMS)。美国国家标准局把FMS定义为:“由一个传输系统联系起来的一些设备,传输装置把工件放在其他联结装置上送到各加工设备,使工件加工准确、迅速和自动化。中央计算机控制机床和传输系统,柔性制造系统有时可同时加工几种不同的零件。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协会指出“柔性制造系统是一个自动化的生产制造系统,在最少人的干预下,能够生产任何范围的产品族,系统的柔性通常受到系统设计时所考虑的产品族的限制。”而我国国家军用标准则定义为“柔性制造系统是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包括多个柔性制造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简单地说,FMS是由若干数控设备、物料运贮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并能根据制造任务和生产品种变化而迅速进行调整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2)柔性制造单元(FMC)。FMC的问世并在生产中使用约比FMS晚6~8年,FMC可视为一个规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价化及小型化方向发展的一种产物,它是由1~2台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物料运送存贮设备构成,其特点是实现单机柔性化及自动化,具有适应加工多品种产品的灵活性。迄今已进入普及应用阶段。 (3)柔性制造线(FML)。它是处于单一或少品种大批量非柔性自动线与中小批量多品种FMS 之间的生产线。其加工设备可以是通用的加工中心、CNC机床;亦可采用专用机床或NC专用机床,对物料搬运系统柔性的要求低于FMS,但生产率更高。它是以离散型生产中的柔性制造系统和连续生过程中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生产线柔性化及自动化,其技术已日臻成熟,迄今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4)柔性制造工厂(FMF)。FMF是将多条FMS连接起来,配以自动化立体仓库,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联系,采用从订货、设计、加工、装配、检验、运送至发货的完整FMS。它包括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