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860食品科学基础考研题库及详解

海南大学860食品科学基础考研题库及详解
海南大学860食品科学基础考研题库及详解

海南大学860食品科学基础考研题库及详解——才聪学习网

2021年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860食品科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全套

目录

?全国名校食品化学考研真题汇编

?全国名校食品微生物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

?阚建全《食品化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Caramelization[浙江工业大学2017研;华中农业大学2018研;

暨南大学2018研]

答:Caramelization又称焦糖化反应,是指糖类尤其是单糖在没有含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当加热温度超过它的熔点(14 0℃~170℃或以上)时发生脱水或降解,然后进一步缩合生成黏稠状的黑褐色产物的反应。焦糖化反应的结果生成两类物质:一类是糖脱水聚合产物,俗称焦糖;一类是降解产物,主要是一些挥发性的醛、酮等。

2味的阈值[浙江工业大学2017研]

答:味的阈值是指感受到某种呈味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

33.613[华中农业大学2017、2018研]

答:3.613又称α-螺旋,是指蛋白质中常见的一种二级结构,肽链主链绕假想的中心轴盘绕成螺旋状,一般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

是靠链内氢键维持。α-螺旋结构中,螺距为0.54n m,每一圈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残基沿着螺旋的长轴上升0.15nm,每个α-螺旋含有13个原子,因此,α-螺旋常被准确地表示为3.613螺旋。

4香气值[华中农业大学2018研]

答:香气值又称发香值,是指判断一种呈香物质在食品香气中起作用的数值,香气值是呈香物质的浓度和它的阈值之比,即香气值=呈香物质的浓度/阈值。一般当香气值低于1时,人们的嗅感器官对这种呈香物质不会引起感觉。

5塑性脂肪[华中农业大学2018研]

答:塑性脂肪是指在室温下表现为固体的脂肪,实际上是固体脂和液体油的混合物,两者交织在一起,用一般的方法无法将两者分开的一类脂肪。塑性脂肪具有可塑造性,可保持一定的外形,具有抗变形的能力。

6酶促褐变[华中农业大学2018研]

答:酶促褐变是指在果蔬组织发生机械性的损伤(如削皮、切开、压伤、虫咬、磨浆等)及处于异常的环境条件下(如受冻、受热等)时,发生氧化产物的积累,造成变色的现象。这类变色作用非常迅速,需要和氧接触并由酶所催化。

7活性多肽[浙江工业大学2017研]

答:活性多肽又称活性肽,是指在生物体内有着特殊功能的肽,能在人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活性肽广泛分布于生物界,常

作为细胞内部或细胞间传输化学信号的信使,调控细胞间或器官间的行动,包括神经、免疫、衰老等许多方面。

8蛋白质水解[浙江工业大学2017研]

答:蛋白质水解是指蛋白质水解酶催化多肽或蛋白质水解的酶的统称。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是指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最后得到多种α-氨基酸的过程。

9Diels Alder反应[华中农业大学2018研]

答:Diel s Alder反应又称狄尔斯-阿尔德反应,是指双烯加成过程中由共轭双烯与烯烃或炔烃反应生成六元环的反应,是有机化学合成反应中非常重要的形成碳碳键的手段之一,也是现代有机合成里常用的反应之一。

10疏水水合[华中农业大学2018研]

答:疏水水合是指把疏水性物质,如烃类、稀有气体、脂肪酸、氨基酸以及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等加入水中,由于极性的差异使疏水基团附近的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键合增强,发生了体系熵的减少,在热力学上不利的(ΔG>0)过程。

11氨基酸疏水性[浙江工业大学2017研]

答:氨基酸疏水性是指在氨基酸的侧链上含有高疏水性的基团,该基团较易从水中移动到有机溶剂中,因此易溶解在中性和非极性溶液中。疏水性氨基酸有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用氨基酸从乙醇转移至水的自由能变化来表示氨基酸的疏水性。

12不饱和脂肪酸[浙江工业大学2017研]

答:不饱和脂肪酸是指含双键的脂肪酸,它是构成体内脂肪的一种必需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根据双键个数的不同,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两种。

13结合水[浙江工业大学2017研]

答:结合水又称为束缚水或固定水,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他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的那一部分水,不能作为所加入溶质的溶剂。根据结合水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化合水、邻近水和多层水。

14皂化值[浙江工业大学2017研]

答:皂化值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皂化1g试样油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皂化值是酯值与酸值的总和,也可用来计算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

15生物活性肽[浙江工业大学2018研]

答:生物活性肽是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是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子量较小、构象较松散、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肽类物质。其分子结构复杂程度不一,是介于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的分子聚合物,小至由两个氨基酸组成,大至由数十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而且这些多肽可通过磷酸化、糖基化或酰基化而被修饰。

16糖的亲水性[浙江工业大学2017研]

答:糖的亲水性是指糖类分子易溶于水的性质,糖类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羟基,为亲水性基团。构成糖的微观分子是极性的,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糖易溶于极性水分子中,因此具有亲水性。

17食品外源性毒素[浙江工业大学2017研]

答:食品外源性毒素是指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二噁英、食物中的生物性毒素等在内的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的物质。

18必需元素[暨南大学2018研]

答:必需元素是指构成机体组织、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所需的元素。这些元素为人体(或动物)生理所必需,在组织中含量较恒定,它们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需从食物和水中摄入。由于含量不同又可分为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19同质多晶[浙江工业大学2017研;暨南大学2017研]

答:同质多晶是指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却能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熔化时得到相同的液相物质。同质多晶现象是指同一种化学组成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温度、压力、pH等),可以结晶成为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的晶体的现象。

20蛋白质的胶凝作用[浙江工业大学2017研]

答:蛋白质的胶凝作用是指蛋白质分子的聚集现象,在聚集过程中,变性的蛋白质分子间排斥和吸引相互作用力处于平衡,形成能保持大量水分的高度有序的三维网状结构或基体。一般认为形

成和维持蛋白质凝胶的作用力主要是分子间二硫键、疏水相互作用、氢键、静电相互作用等作用力。

21固体脂肪指数[浙江工业大学2017研]

答:固体脂肪指数(SFI)是衡量人造奶油等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油脂在常温下往往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因此测定若干温度时25克油脂固态和液态时体积的比值,除以25即为固体脂肪指数。

22剪切稀释[浙江工业大学2017研]

答:剪切稀释又称为切力变稀,是指在加工高聚物熔体、高聚物流体等假塑性流体的过程中,表观黏度随着切应力的增加而减小的现象。

海南大学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即蛋白质的构象问题。(构型的改变伴随着共价键的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的改变不需要共价键的短裂和重新形成。) 肽键C-N键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具有部分双键性质,不能自由旋转,其中绝大多数都形成刚性的酰胺平面(由肽键周围的6个原子组成的刚性平面)结构。虽是单键却有双键性质,周边六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前后两个a-carbon在对角(trans) α-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P53): 1)肽链中的酰胺平面绕Cα相继旋转一定角度形成α-螺旋,并盘绕前进。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每圈间距0.54nm,即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螺旋中心轴上升0.15nm,旋转100°。 2)螺旋体中所有氨基酸残基侧链都伸向外侧;肽链上所有的肽键都参与氢键的形成,链中的全部C=O和N-H几乎都平行于螺旋轴,氢键几乎平行于中心轴; 3)绝大多数天然蛋白质都是右手螺旋。每个氨基酸残基的N-H都与前面第四个残基C=O形成氢键。 侧链在a-螺旋结构中的作用: 4)* α-螺旋遇到Pro就会被中断而拐弯,因为脯氨酸是亚氨基酸。 * R为Gly时,由于Ca上有2个氢,使Ca-C、Ca-N的转动的自由度很大,即刚性很小,所以使螺旋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 带相同电荷的氨基酸残基连续出现在肽链上时,螺旋的稳定性降低。 β-折叠是由两条或多条伸展的多肽链靠氢键联结而成的锯齿状片状结构。侧链基团与Cα间的键几乎垂直于折叠平面,R基团交替地分布于片层平面两侧。 ①β-折叠分平行式(N端在同一端。氨基酸之间沿轴相距0.325nm)和反平行式(N端不在同一端。氨基酸之间沿轴相距0.35nm),后者更为稳定。 ②维持β-折叠结构稳定性的力——氢键由一条链上的羰基和另一条链上的氨基之间形成,即氢键是在链与链之间形成的。 β-转角存在于球状蛋白中,β-转角都在蛋白质分子的表面。其特点是肽链回折180°,使得氨基酸残基的C=O和与第四个残基的N-H形成氢键。 无规则卷曲是指没有一定规律的松散肽链结构。酶的功能部位常常处于这种构象区域。无规卷曲常出现在α-螺旋与α-螺旋、α-螺旋与β-折叠、β-折叠与β-折叠之间。它是形成蛋白质三级结构所必需的。 ⑶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即单个α-螺旋或β-转角、β折叠)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辩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基本组合形式为αα,βαβ,βββ 结构域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称为结构域(domain)或功能域。结构域之间有一段肽链相连——铰链区;各个结构域可以相似或不相同;结构域一般为酶活性中心 ⑷三级结构指的是多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的基础上,主链构象和侧链构象相互作用,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球状分子结构。球状蛋白的三级的结构特怔: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具有明显的折叠层次;大多数非极性侧链埋在分子部,形成疏水核;而极性侧链在分子表面,形成亲水面;分子表面往往有一个陷的空隙,它常常是蛋白质的活性中心。 维持三级结构的作用力:二硫键——共价键;(疏水作用,氢键,离子键,德华力)——非共价键(次级键) 肌红蛋白由—条多肽链和一个血红素(heme)辅基构成,分子量为16700,含153个氨基酸残基。血红素能与O2,CO,NO,H2S结合 ⑸四级结构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聚合而成、有特定三维结构的蛋白质构象。每条多肽链又称为亚基。 血红蛋白由四条多肽链形成,是一种寡聚蛋白质。这四条链主要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缔合在一起。血红蛋白分子上有四个氧的结合部位,因为每条链上含有一个血红素辅基。 维持四级结构的作用力:疏水作用,氢键,离子键,德华力 9、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 1)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①一级结构与细胞进化以细胞色素C为例:细胞色素C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的线粒体中,是一种含有血红素辅基的单链蛋白质。在生物氧化时,细胞色素C在呼吸链的电子传递系统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使血红素上铁原子的价数发生变化。在分子进化过程中,细胞色素C分子中保持氨基酸残基不变的区域称为保守部位。保守部位的氨基酸都是细胞色素C完成其生物学功能所必需的。 ②一级结构变异与分子病所谓分子病是指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导致蛋白分子中某些氨基酸残基被更换所造成的一种遗传病。镰刀状细胞贫血病是因病人的红细胞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变形而呈镰刀状。Glu 和Val 分子的侧链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Glu 侧链带负电荷,而Val侧链是一个非极性基团,所以使得HbS分子表面的负电荷减少,这种变化使患者的血红蛋白容易发生聚集并形成杆状多聚体,这就是导致红细胞变形的原因。

海南大学生物统计题库

海南大学生物统计 一、名词解释。 ★集团:也称总体或母体,是符合指定条件的所有个体所组成(有限与无限)。 ☆集团参数:由集团的全部个体观测值按一定方法计算出来的、反应集团特征的数值。 ☆个体:构成集团的基本单位;对每个个体的同一特征(性状)进行观测可得到1个观测数据。 ☆样本:按一定方法从集团中抽取出的一部分个体构成一个样本。 ☆样本统计量:由样本中的全部个体观测值按一定方法计算出来的、反应样本特征的数值。 ★偶然误差(机误):由非研究因素(环境条件)的随机波动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行成的试验指标的随机变化(实际观测值以真值为对称中心随机波动)。 ☆系统误差:由非研究因素(环境条件)的趋势性(方向性)变化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行成的试验指标的方向性变化(实际观测值表现为普遍比真值大或小)。 ☆准确度:实际观测值与真值间的符合程度。 ☆精确度:实际观测值相互间的符合程度。 ☆重复:每个处理在试验结束后能获得2个或更多的观测值。 ★局部控制(区组化):将试验空间分范围地控制环境因素,使其对处理小区的影响达到最大程度的一致。

☆随机排列:各处理在小区中的位置由机会(而非主观意愿)决定且每个处理被安排在每个小区的机会要相等。 ☆重复区:试验空间内人为根据环境变化情况划分的、各种非研究因素能够保持最大程度一致性的区域。 ☆小区:安排试验处理的最小空间区域。 ☆试验方案(狭义):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所拟定进行比较的一组试验处理的总称。 ★试验因子:对试验对象在某方面的表现(试验指标)有影响的,试验过程中需要进行考查的条件。 ★试验因素:有待比较的一组处理的因子。 ★试验处理:预先设计好实施在试验单位上的一种具体措施。 ☆试验水平:在试验中被人为设置的每种状态。 ★试验指标:在某一项研究活动中,并不可能对所有的经济性状都进行研究,故而只能确定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性状为需要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目标性状,其余均为非目标性状,则相应的目标性状即为试验研究中的试验指标。 ☆试验效应:试验指标因研究因子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的数量变化。☆主效应:试验指标在单个因子水平间表现出的平均差异称为该因子的主效应。 ☆交互效应:不同因子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导致的试验指标的变化,即复因子试验中去除各因子主效应后的剩余效应则为因子间的交互效应。☆试验空间:放置试验对象并实施研究活动的空间。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课程试题集

2004年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一、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8分) 1、请简述间隙固溶体、间隙相、间隙化合物的异同点? 2、请简述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临界晶核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形成临界晶核的充分条件是什么? 4、有哪些因素影响形成非晶态金属?为什么? 5、合金强化途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二、计算、作图题:(共60分,每小题12分) 1、求]111[和]120[两晶向所决定的晶面,并绘图表示出来。 2、氧化镁(MgO )具有NaCl 型结构,即具有O 2-离子的面心立方结构。问: (1) 若其离子半径+2Mg r =0.066nm ,-2O r =0.140nm ,则其原子堆积密 度为多少? (2) 如果+2Mg r /-2O r =0.41,则原子堆积密度是否改变? 3、已知液态纯镍在1.013×105 Pa (1大气压),过冷度为319 K 时发生均匀形核,设临界晶核半径为1nm ,纯镍熔点为1726 K ,熔化热ΔH m = 18075J/mol ,摩尔体积V s =6.6cm 3/mol ,试计算纯镍的液-固界面能和 临界形核功。 4、图示为Pb-Sn-Bi 相图投影图。问: (1)写出合金Q (w Bi =0.7,w Sn =0.2)凝固过程及室温组织; (2)计算合金室温下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 5、有一钢丝(直径为1mm )包复一层铜(总直径为2mm )。若已知钢的屈服强度σst =280MPa ,弹性模量E st =205GPa ,铜的σCu =140MPa ,弹性 模量E Cu =110GPa 。问: (1)如果该复合材料受到拉力,何种材料先屈服?

[考研]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莱氏体 2、共晶转变、共析转变、包晶转变、包析转变 3、晶面族、晶向族 4、有限固溶体、无限固溶体 5、晶胞 6、二次渗碳体 7、回复、再结晶、二次再结晶 8、晶体结构、空间点阵 9、相、组织 10、伪共晶、离异共晶 11、临界变形度 12、淬透性、淬硬性 13、固溶体 14、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 15、成分过冷 16、间隙固溶体 17、临界晶核 18、枝晶偏析 19、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0、反应扩散 21、临界分切应力 22、调幅分解 23、二次硬化 24、上坡扩散 25、负温度梯度 26、正常价化合物 27、加聚反应 28、缩聚反应 29、 30、 二、选择

1、在柯肯达尔效应中,标记漂移主要原因是扩散偶中_____。 A、两组元的原子尺寸不同 B、仅一组元的扩散 C、两组元的扩散速率不同 2、在二元系合金相图中,计算两相相对量的杠杆法则只能用于_____。 A、单相区中 B、两相区中 C、三相平衡水平线上 3、铸铁与碳钢的区别在于有无_____。 A、莱氏体 B、珠光体 C、铁素体 4、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_____。 A、组元的浓度梯度 B、组元的化学势梯度 C、温度梯度 5、在置换型固溶体中,原子扩散的方式一般为_____。 A、原子互换机制 B、间隙机制 C、空位机制 6、在晶体中形成空位的同时又产生间隙原子,这样的缺陷称为_____。 A、肖脱基缺陷 B、弗兰克尔缺陷 C、线缺陷 7、理想密排六方结构金属的c/a为_____。 A、1.6 B、2×√(2/3) C、√(2/3) 8、在三元系相图中,三相区的等温截面都是一个连接的三角形,其顶点触及_____。 A、单相区 B、两相区 C、三相区 9、有效分配系数Ke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_____。(其中Ko是平衡分配系数) A、1

生物化学考试试题库

生物化学考试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大小分为侧链氨基酸和侧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或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组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的颜色是;因为脯氨酸是α—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应则显示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键,次级键有、、 、、;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氨酸被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螺旋往往会。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 和。 10.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11.在适当浓度的β-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被破坏造成的。其中β-巯基乙醇可使RNA酶分子中的键破坏。而8M脲可使键破坏。当用透析方法去除β-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12.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10和7.1,在pH8.5的溶液中它们分别荷的电性是、。 13.在生理pH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氨酸和氨酸残基的侧链几乎完全带负电,而氨酸、氨酸或氨酸残基侧链完全荷正电(假设该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组分)。 14.包含两个相邻肽键的主肽链原子可表示为,单个肽平面及包含的原子可表示为。 15.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

2005年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 ---------------------- 试题名称:材料科学基础(A卷)试题编号:832 说明: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第 1 页共 3页 一、简答题(每题8分) 1. 请简述二元合金结晶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 同素异晶转变和再结晶转变都是以形核长大方式进行的,请问两者之间有何差别? 3. 两位错发生交割时产生的扭折和割阶有何区别? 4. 请简述扩散的微观机制有哪些?影响扩散的因素又有哪些? 5. 请简述回复的机制及其驱动力。 二、计算、作图题:(共60分,每小题12分) 1. 在面心立方晶体中,分别画出、和、,指出哪些是滑移面、滑移方向,并就图中情况分析它们能否构成滑移系?若外力方向为[001],请问哪些滑移系可以开动? 2. 请判定下列位错反应能否进行,若能够进行,请在晶胞图上做出矢量图。 (1) (2) 3. 假设某面心立方晶体可以开动的滑移系为,请回答: (1)给出滑移位错的单位位错柏氏矢量; (2)若滑移位错为纯刃位错,请指出其位错线方向;若滑移位错为纯螺位错, 其位错线方向又如何? 4. 若将一块铁由室温20℃加热至850℃,然后非常快地冷却到20℃,请计算处 理前后空位数变化(设铁中形成1mol空位所需的能量为104675 J,气体常数为 8.314J/mol·K)。 5. 已知三元简单共晶的投影图,见附图, (1)请画出AD代表的垂直截面图及各区的相组成(已知TA>TD); (2)请画出X合金平衡冷却时的冷区曲线,及各阶段相变反应。 三、综合分析题:(共50分,每小题25分) 1. 请对比分析加工硬化、细晶强化、弥散强化、复相强化和固溶强化的 特点和机理。 2. 请根据所附二元共晶相图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分析合金I、II的平衡结晶过程,并绘出冷却曲线; (2)说明室温下I、II的相和组织是什么?并计算出相和组织的相对含量; (3)如果希望得到共晶组织和5%的β初的合金,求该合金的成分; (4)分析在快速冷却条件下,I、II两合金获得的组织有何不同。 2006年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 分,共50 分)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考研专用

一、名词: 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 匀晶转变:从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结晶过程。 平衡结晶:合金在极缓慢冷却条件下进行结晶的过程。 成分起伏:液相中成分、大小和位置不断变化着的微小体积。 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 枝晶偏析:固溶体树枝状晶体枝干和枝间化学成分不同的现象。 共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一定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脱溶:由固溶体中析出另一个固相的过程,也称之为二次结晶。 包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一个一定成分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成分过冷:成分过冷:由液相成分变化而引起的过冷度。 二、简答: 1. 固溶体合金结晶特点? 答:异分结晶;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 2. 晶内偏析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溶质原子扩散能力;冷却速度。 3. 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 答:合金成分;液相内温度梯度;凝固速度。

三、书后习题 1、何谓相图?有何用途? 答: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 相图的作用:由相图可以知道各种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存在哪些相、各个相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2、什么是异分结晶?什么是分配系数? 答: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 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溶质浓度之比值。 3、何谓晶内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如何消除? 答:晶内偏析: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形成过程:固溶体合金平衡结晶使前后从液相中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不同,实际生产中,液态合金冷却速度较大,在一定温度下扩散过程尚未进行完全时温度就继续下降,使每个晶粒内部的化学成分布均匀,先结晶的含高熔点组元较多,后结晶的含低熔点组元较多,在晶粒内部存在着浓度差。 影响因素:1)分配系数k0:当k0<1时,k0值越小,则偏析越大;当k0>1时,k0越大,偏析也越大。2)溶质原子扩散能力,溶质原子扩散能力大,则偏析程度较小;反之,则偏析程度较大。3)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晶内偏析程度越严重。 对金属性能的影响:使合金的机械性能下降,特别是使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

生物化学习题【题库】

生物化学习题集 生物化学教研室 二〇〇八年三月

生物化学习题 第一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一、选择题 1、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3、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5’—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4、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 A、有反密码环和 3’—端有—CCA序列 B、有密码环 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 D、5’—端有—CCA序列 5、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 A、C+A=G+T B、C=G C、A=T D、C+G=A+T 6、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碱基A和G配对 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侧 7、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A、5’-GpCpCpAp-3’ B、5’-GpCpCpApUp-3’ C、5’-UpApCpCpGp-3’ D、5’-TpApCpCpGp-3’ 8、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9、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 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10、tRNA的三级结构是() A、三叶草叶形结构 B、倒L形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发夹结构 11、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 A、氢键 B、离子键 C、碱基堆积力 D德华力 12、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3',5'-磷酸二酯键 C、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碱基堆积力 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13、Tm是指( )的温度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 B、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 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 D、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0 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 大小分为非极性侧链氨基酸和极性侧 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 疏水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亲水 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3种,它们分别是赖氨 基酸和精。组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天冬 氨基酸和谷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 白质分子中含有苯丙氨基酸、酪氨基酸或 色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OH ;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SH ;组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氨基,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 的颜色是蓝紫色;因为脯氨酸是 —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 应则显示黄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肽键,次级键有、 、

氢键疏水键、范德华力、二硫键;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二硫键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极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非极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异硫氰酸苯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从N-端依次对氨基酸进行分析鉴定。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氢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次序、、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a-螺旋往往会中断。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分子表面有水化膜同性电荷斥力 和。

农学院海南大学

农学院 农学 [主修课程] :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育种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作物(热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植物保护概论、农业推广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农业经济管理、种子学等。 [就业方向]:适合于到农林行政管理部门、科教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种子公司等相关单位工作,以及在农业基层单位从事技术推广、生产管理等工作。 草业科学 [主修课程]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牧草育种学、草坪学、草地保护学、牧草栽培学、畜牧学、牧草与饲料作物加工与贮藏、环境保护学、反刍动物营养学、草地生态学等。 [就业方向]:本学科毕业生可在城市园林、水土保持、环保、畜牧、草原管理、人工草场、草坪运动场、城建等企事业部门从事各种类型草坪的建植与管理工作,以及从事各种功能草地的培育、优良牧草和草坪草的选育、优良草种品种种子生产等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从事高尔夫球场建造、高尔夫球场经营策划、高尔夫俱乐部管理、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高尔夫市场调研、高尔夫赛事组织、高尔夫运动管理等科研、教学工作,以及培养能在牧草生产、饲料加工与储藏领域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修课程] :物理化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土壤学、地理信息系统、土壤资源利用、土壤农化分析、仪器分析、农产品品质分析、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植物营养研究法、环境土壤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微生物学、生态学、测量学、栽培学等。 [就业方向]: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农产品质量监测、土壤、水资源分析和新型肥料研发等基本技能,毕业后能适合于农业、土地、环保、水利、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应用、国土资源开发及保护、分析测试、生态农业、农业环保、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及土壤肥料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生物技术 [主修课程] :基础生物学:植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生物统计学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原理、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生物技术制药、生化技术原理与实验、分子克隆技术、育种学原理。 [就业方向]:本科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生命科学领域的各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近年来,本专业每年均有5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也可到农、林、牧、渔、环保、园林、医药、食品、工业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教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动物科学 [主修课程] :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饲料学、牧草和饲料生产学、畜牧微生物学等。 [就业方向]:适合到畜禽生产企业、各级畜牧行政部门、科学研究单位,从事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及科技推广,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园艺园林学院 园艺 [主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测量学、土壤肥料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热带园艺作物种子种苗学、园艺学(园艺作物栽培学、果树栽培学、热带果树栽培学、观赏树木学、花卉学或蔬菜栽培学等)、园艺作物育种学、园艺作物虫害防治、园艺作物病害防治、热带园艺产品采后技术、园艺产品商品学、园艺设施栽培、农业经济管理、园艺作物组织培养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于农林行政管理部门、科教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区、旅游风景区、城镇园林绿化等单位从事果树、花卉和蔬菜的遗传育种、栽培管理、种苗繁育,植物造景(含插花与盆景制作)园艺产品采后处理与保鲜,园艺技术开发等相关工作。园林 [主修课程] :绘画、设计初步、观赏树木学、观赏花卉学、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设计、种植设计、园林生态学,园林史、建筑史,风景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环境小品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于城建、园林等系统的有关管理部门、公司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以及科研机构、农林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具有从事各类城市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教研科学工作。 园艺(果树方向) [主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遗传学、土壤肥料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园艺作物育种学、果树学、果树栽培生理、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采后技术、果品加工、园艺产品商品学、农业经济管理、特种热带果树栽培、园艺设施栽培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适合到农林行政管理部门、科教单位、农林苗木生产部门、农业综合开发区、等单位从事果树、花卉、蔬菜的遗传育种、栽培管理、技术指导、园艺产品采后处理与保鲜、果品加工、营销、管理等工作。 园艺(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 [主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测量学、土壤肥料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观赏植物繁殖技术、观赏树木学、花卉学、花卉应用、观赏植物配置、园艺作物育种学、园艺作物虫害防治、园艺作物病害防治、热带园艺产品采后技术、园艺产品商品学、园艺设施栽培、农业经济管理、园艺作物组织培养、园林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于农林行政管理部门、科教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区、旅游风景区、城镇园林绿化等单位从事花卉等园艺植物的栽培、繁育管理,植物造景(含插花与盆景制作),园艺技术开发,景观规划、设计、施工、概算、评估、养护等相关工作。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主修课程] : 农业设施学、农业建筑学、设施农业工程学、设施环境工程学、设施作物遗传育种学、无土栽培原理与技术、农业设施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温室的设计与建造、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与管理、植物生理生化、设施作物病虫害。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从事设施农业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产品制造、产业开发、技术推广、经营管理工作,以及科研机构、农林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海洋学院 水产养殖学 [主修课程] :鱼类增养殖学、虾蟹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水环境化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学生既可从事水产苗种繁育、水产养殖、水产饲料研发、水产品加工运输等行业的技术工作,也可从事水产养殖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本专业历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5%以上,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制药工程 [主修课程] :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化工原理、基因工程、制药工程、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制药工艺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技术药物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到医药、农药、生物工程和精细化工等部门和领域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药物检验、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经营管理及教学工作。毕业生也可以继续攻读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药学与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 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环境科学 [主修课程] :环境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信息系统、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等。 [就业方向]:适合于农林生产部门、环境理论研究机构等单位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土地利用、生态修复、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实际运用工作,以及大气、海洋、交通、工业、农业、医学、军事等领域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工作。

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科学基础试题...

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科学基础试题...

西北工业大学 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材料科学基础(B 卷) 试题编号:832 说 明: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第 1 页 共 3 页 1. 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 在位错发生滑移时,请分析刃位错、螺位错和混合位错的位错线l 与柏氏矢量b 、外加切应力τ与柏氏矢量b 、外加切应力τ与位错线l 之间的夹角关系,及位错线运动方向。(请绘表格作答,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册上) 2. 什么是置换固溶体?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形成无限固溶体的条件是什么? 3. 置换扩散与间隙扩散的扩散系数有何不同?在扩散偶中,如果是间隙扩散,是否会发生柯肯达尔效应?为什么? 4. 在室温下对铁板(其熔点为 1538℃ )和锡板(其熔点为 232℃ ),分别进行来回弯折,随着弯折的进行,各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5. 何为固溶强化?请简述其强化机制。 6. 请比较二元共晶转变与包晶转变的异同。 二、作图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混合位错 螺位错 刃位错 位错线运动 方向 τ与 l τ 与 b b 与 l 类型

1.请比较FCC晶体中和两位错的畸变能哪个较大。 2.面心立方晶体沿[001]方向拉伸,可能有几个滑移系开动?请写出各滑移系指 数,并分别绘图示之。 3.在Al单晶中,(111)面上有一位错,面上另一位错 。若两位错发生反应,请绘出新位错,并判断其性质。 4. 请分别写出立方晶系中{110}和{100}晶面族包括的晶面。 1)综合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请分析影响回复和再结晶的因素各有哪些,以及影响因素的异同,并请分析其原因。 23 35 ℃ ℃ ℃ ℃℃℃

海南大学生物化学重点

DNA的熔解温度:双链DNA或RNA分子丧失半数双螺旋结构时的温度。 增色效应:由于DNA变性引起的光吸收增加称增色效应,也就是变性后DNA 溶液的紫外吸收作用增强的效应。 减色效应:若变性DNA复性形成双螺旋结构后,其260nm紫外吸收会降低,这种现象叫减色效应。 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氧化磷酸化: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能荷:细胞内的能量状态取决于ATP、ADP及AMP的相对浓度。 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比活力:每毫克的蛋白质所具有活力的单位数。 葡萄糖异生作用:由非糖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诱导契合学说:为说明底物与酶结合的特性,在锁钥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学说。底物与酶活性部位结合,会引起酶发生构象变化,使两者相互契合,从而发挥催化功能。 填空 核酸的*体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脂键连接 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通过肽链连接 核酸最大吸收波长260nm蛋白质最大吸收波长280nm 酶的两大特性专一性即底物选择性和高效性 异生生物ATP产生的两大途径: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tRNA二级结构是三叶草型,三级结构是倒L型 选择 在生理PH条件下,下列哪种氨基酸带正电荷(赖氨酸) **结构的顺序5’-5’ tRNA末端(CCA序列) Rx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是(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使(Vmax降低,Km不变) 下列哪种物质不含高能磷酸键(G-G-P) 螺旋结构常在哪里被破坏?(脯氨酸) 判断 20中氨基酸中只有甘氨酸不是L型,且都有*先性T DNA双链总的G+C占有量与个单链的G+C含量相同T 所有蛋白质中N含量都是16% F DNA中,G+C含量越高,Tm越高,Tm与G+C含量成正比F 电子传递方向是由高电位传向低电位F 糖酵解和*酸戊糖途径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T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经典题目doc资料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经 典题目

16.简述金属固态扩散的条件。 答:⑴扩散要有驱动力——热力学条件,化学势梯度、温度、应力、电场等。 ⑵扩散原子与基体有固溶性——前提条件;⑶足够高温度——动力学条件;⑷足够长的时间——宏观迁移的动力学条件 17. 何为成分过冷?它对固溶体合金凝固时的生长形貌有何影响? 答:成分过冷: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虽然实际温度分布一定,但由于液相中溶质分布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液相的凝固点,此时过冷由成分变化与实际温度分布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这种过冷称为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区的形成在液固界面前沿产生了类似负温度梯度的区域,使液固界面变得不稳定。当成分过冷区较窄时,液固界面的不稳定程度较小,界面上偶然突出部分只能稍微超前生长,使固溶体的生长形态为不规则胞状、伸长胞状或规则胞状;当成分过冷区较宽时,液固界面的不稳定程度较大,界面上偶然突出部分较快超前生长,使固溶体的生长形态为胞状树枝或树枝状。所以成分过冷是造成固溶体合金在非平衡凝固时按胞状或树枝状生长的主要原因。 18.为什么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而置换固溶体可能是无限固溶体? 答:这是因为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后,会使溶剂产生点阵畸变,引起点阵畸变能增加,体系能量升高。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位于点阵的间隙中,产生的点阵畸变大,体系能量升高得多;随着溶质溶入量的增加,体系能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溶剂点阵就会变得不稳定,于是溶质原子便不能再继续溶解,所以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而置换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位于溶剂点阵的阵点上,产生的点阵畸变较小;溶质和溶剂原子尺寸差别越小,点阵畸变越小,固溶度就越大;如果溶质与溶剂原子尺寸接近,同时晶体结构相同,电子浓度和电负性都有利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 19.在液固相界面前沿液体处于正温度梯度条件下,纯金属凝固时界面形貌如何?同样 条件下,单相固溶体合金凝固的形貌又如何?分析原因

考研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 叶荷 11 及材料班2013-1-10 第三章二元合金相图和合金的凝固 一、名词: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匀晶转变:从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结晶过程。 平衡结晶:合金在极缓慢冷却条件下进行结晶的过程。 成分起伏:液相中成分、大小和位置不断变化着的微小体积。 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 枝晶偏析:固溶体树枝状晶体枝干和枝间化学成分不同的现象。共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一定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脱溶:由固溶体中析出另一个固相的过程,也称之为二次结晶。 包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一个一定成分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成分过冷:成分过冷:由液相成分变化而引起的过冷度。 二、简答: 1. 固溶体合金结晶特点?答:异分结晶;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

2. 晶内偏析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o;溶质原子扩散能力;冷却速度。 3. 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 答:合金成分;液相内温度梯度;凝固速度。 4. 相图分折有哪几步?答:以稳定化合物为独立组元分割相图并分析;熟悉相区及相;确定三相平衡转变性质。 三、绘图题 绘图表示铸锭宏观组织三晶区。 四、书后习题 1、何谓相图?有何用途? 答: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 相图的作用:由相图可以知道各种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存在哪些相、各个相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2、什么是异分结晶?什么是分配系数?答: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 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溶质浓度之比值。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经典题目教学内容

16.简述金属固态扩散的条件。 答:⑴扩散要有驱动力——热力学条件,化学势梯度、温度、应力、电场等。 ⑵扩散原子与基体有固溶性——前提条件;⑶足够高温度——动力学条件;⑷足够长的时间——宏观迁移的动力学条件 17. 何为成分过冷?它对固溶体合金凝固时的生长形貌有何影响? 答:成分过冷: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虽然实际温度分布一定,但由于液相中溶质分布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液相的凝固点,此时过冷由成分变化与实际温度分布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这种过冷称为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区的形成在液固界面前沿产生了类似负温度梯度的区域,使液固界面变得不稳定。当成分过冷区较窄时,液固界面的不稳定程度较小,界面上偶然突出部分只能稍微超前生长,使固溶体的生长形态为不规则胞状、伸长胞状或规则胞状;当成分过冷区较宽时,液固界面的不稳定程度较大,界面上偶然突出部分较快超前生长,使固溶体的生长形态为胞状树枝或树枝状。所以成分过冷是造成固溶体合金在非平衡凝固时按胞状或树枝状生长的主要原因。 18. 为什么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而置换固溶体可能是无限固溶体? 答:这是因为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后,会使溶剂产生点阵畸变,引起点阵畸变能增加,体系能量升高。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位于点阵的间隙中,产生的点阵畸变大,体系能量升高得多;随着溶质溶入量的增加,体系能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溶剂点阵就会变得不稳定,于是溶质原子便不能再继续溶解,所以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而置换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位于溶剂点阵的阵点上,产生的点阵畸变较小;溶质和溶剂原子尺寸差别越小,点阵畸变越小,固溶度就越大;如果溶质与溶剂原子尺寸接近,同时晶体结构相同,电子浓度和电负性都有利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 19. 在液固相界面前沿液体处于正温度梯度条件下,纯金属凝固时界面形貌如何?同样条件下,单相 固溶体合金凝固的形貌又如何?分析原因 答:正的温度梯度指的是随着离开液—固界面的距离Z 的增大,液相温度T 随之升高的情况,即0>dZ dT 。在这种条件下,纯金属晶体的生长以接近平面状向前推移,这是由于温度梯度是正的,当界面上偶尔有凸起部分而伸入温度较高的液体中时,它的生长速度就会减慢甚至停止,周围部分的过冷度较凸起部分大,从而赶上来,使凸起部分消失,这种过程使液—固界面保持稳定的平面形状。固溶体合金凝固时会产生成分过冷,在液体处于正的温度梯度下,相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区呈现月牙形,其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此时,成分过冷区的特性与纯金属在负的温度梯度下的热过冷非常相似。可以按液固相界面前沿过冷区的大小分三种情况讨论:⑴当无成分过冷区或成分过冷区较小时,界面不可能出现较大的凸起,此时平界面是稳定的,合金以平面状生长,形成平面晶。⑵当成分过冷区稍大时,这时界面上凸起的尖部将获得一定的过冷度,从而促进了凸起进一步向液体深处生长,考虑到界面的力学平衡关系,平界面变得不稳定,合金以胞状生长,形成胞状晶或胞状组织。⑶当成分过冷区较大时,平界面变得更加不稳定,界面上的凸起将以较快速度向液体深处生长,形成一次轴,同时在一次轴的侧向形成二次轴,以此类推,因此合金以树枝状生长,最终形成树枝晶。 20. 纯金属晶体中主要的点缺陷类型是什么?试述它们可能产生的途径? 答:纯金属晶体中,点缺陷的主要类型是空位、间隙原子、空位对及空位与间隙原子对等。产生的途径:⑴依靠热振动使原子脱离正常点阵位置而产生。空位、间隙原子或空位与间隙原子对都可由热激活而形成。这种缺陷受热的控制,它的浓度依赖于温度,随温度升高,其平衡态的浓度亦增高。⑵冷加工时由于位错间有交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位错交互作用的结果能产生点缺陷,如带割阶的位错运动会放出空位。⑶辐照。高能粒子(中子、α粒子、高速电子)轰击金属晶体时,点阵中的原子由于粒子轰击而离开原来位置,产生空位或间隙原子。 21. 简述一次再结晶与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并如何区分冷热加工?动态再结晶与静态再结晶后的组 织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一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基体的弹性畸变能,而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来自界面能的降低。再结晶温

2012年武汉科技大学考研试题810材料科学基础及答案

二O 一二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及代码: 材料科学基础810 可使用的常用工具:(计算器、尺和量角器) 答题内容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考试时间3小时,总分值150分。 姓 名: 报考学科、专业: 准考证号码: 密封线内不要写题

计算简单立方晶体中(110)和(121)的面间距。(材控专业10已知纯铝(fcc)τc=0.79Mpa,使()111面产生[101]方向的滑移,需在上施加多大的力?(8分) 1 、2和3题,共26分;其他专业只有2题不做,共 什么是单滑移、多滑移和交滑移?滑移在抛光金属表面留下线, 晶体错动留下台阶是怎样形成?(10分) 如右图一楔型纯铜铸锭,经连轧机组轧制成板材后,其 0,右边为60%。然后将板带进行再结晶退火 后,画出最终晶粒示意图,并分析退火对板带的加工性能和 力学性能带来的变化?(6分)

二O一二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考试科目及代码: 材料科学基础810 适用专业:材料学、材料加工学、等离子物理和材料物理与化学 一、名词解释,24分 (材料加工学任选6题,每题4分,其他专业任选8题,每题3分) 1、晶格:晶体中原子(或离子、分子、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周期性的重复排列,若假想用三组平行直线将它们几何中心连接,这些直线所形成的空间格子。 2、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任一原子最近邻并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3、成分过冷:由于溶液中溶质分布的变化,改变了熔点,从而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4、离异共晶:当合金成分偏离共晶成分很远时,在不平衡凝固时会形成两相分离的共晶组织,称为离异共晶。 5、位错密度:单位体积晶体中位错线的总长度。 6、枝晶偏析:金属与合金凝固时固相以枝晶方式生长,使晶内高次枝晶与低次枝晶部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7、柏氏矢量:代表位错畸变总量和方向的矢量 8、取向因子:当晶体受到外力时,如果外力轴与滑移面法线夹角为ψ,与滑移方向夹角为λ,则cosλcosψ称为取向因子。 9、再结晶温度:通常把再结晶温度定义为经过严重冷变形的金属(ε>70%),加热1小时,再结晶体积占到总体积的95%的温度。 10、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由于晶粒发生滑移,出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 11、动态回复:热加工时由于温度很高,金属在变形的同时发生回复,同时发生加工硬化和软化两个相反的过程。这种在热变形时由于温度和外力联合作用下发生的回复过程称为“动态回复”。 12、间隙扩散:扩散原子在点阵的间隙位置之间跳迁而导致的扩散。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半径较小,间隙位置数目较多,易发生间隙扩散。 二、填空题(1×20=20分) 1、14,7, 2、空位,间隙原子,温度 3、粗糙,光滑 4、温度,成分,0 5、{110},<111>,12 6、切过,绕过 7、化学位梯度,冷变形产生的储存能的释放,晶粒长大前后的界面能差 8、平行,直线 9、激冷细小等轴晶区,柱状晶区,粗大等轴晶区 10、f=C-P+1 三、画图题(材料加工44分,其他专业4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