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期蛋鸡易得禽流感原因

高峰期蛋鸡易得禽流感原因

高峰期蛋鸡为什么易得禽流感易

一、为什么禽流感病毒易于攻击产蛋高峰鸡?

禽流感为什么易于攻击正上高峰的产蛋鸡和上高峰时间不长的蛋鸡?即易于攻击150日龄到200多日龄蛋鸡?

原因如下:一、正上高峰的鸡,吃料增加不多,产蛋率增长很快,生产任务繁重,体质和抵抗力相对处于较低水平,易受攻击。二、体内内分泌、循环、血液、生殖等系统处于活动高峰,相关细胞活动旺盛,给嗜相关细胞的禽流感病毒以可乘之机。三、高峰蛋鸡鸡体多系统处于活跃状态、抗病能力下降所致,也与病毒的嗜性有关,相对于这些上高峰的鸡,300天后的蛋鸡,接触病毒较多,相对来说,抵抗力要强一些。

二、青年鸡和雏鸡不闹流感的认识有误区

但是禽流感的这种情况会造成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即高峰期的鸡易得禽流感,而青年鸡和育雏鸡一般不会得流感。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禽流感对于鸡的感染并不分大小鸡,只不过产蛋鸡因其生殖系统发育成熟,病毒可攻击的部位增加了而已。

一般的情况,一个地区在先发生产高峰鸡禽流感后一两个月后,青年鸡或育雏鸡就会出现大量的病情。只是爆发时间和数量上有差别而已。而在反复发生禽流感的地区,则看不出发病鸡在日龄上的区别,即大小鸡都发病。

三、发生流感的原因

养殖朋友特别有疑问,为什么鸡打了禽流感苗还发病?部分原因是打苗后的抗体低,而更多的原因是禽流感病毒变异引起的。变异的病毒能够躲过禽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的攻击,从而继续复制而引起鸡群发病。

四、解决方法

一是要及时分离新的禽流感毒株,并对疫苗的有效性做及时的评估,发现病毒变异过大,疫苗的保护率下降太多,就要及时换苗。二、发现发病鸡群,除及时鉴定和分离病毒外,还要及时地采取措施,避免疫情的扩散。说白了,按照书本上和规定上的做就行了。三、要及时用药,尽管一些抗病毒药的兽用没有得到批准,但人都用于流感的防治,它对鸡也会有一定的效果。只是这些药品的效果不太好。有些户反映,“用药越多,鸡死得越多。”首先兽医当然不会卖给养殖一些毒药,把鸡给“毒死”。主要原因是病毒厉害,复制太多太快,二是普通西药的药效有限。目前最新的科研成果是可以利用禽流感RNA干涉基因片段,它能够在细胞内有效阻挡禽流感病毒的复制,其效能比要比普通西药高得多。这些基因片段也可以扑杀潜伏在鸡体内的一些禽流感病毒,从而使得鸡群内不出现症状就躲过禽流感的袭击。四、平时鸡群中可以利用禽流感免疫质粒来提高细胞免疫能力和做疫苗后的抗体水平,同时配合一些消毒药,来防治病毒在鸡场内的传播,从而大大提高鸡场的生物安全度。

蛋鸡的经济效益分析

蛋鸡的经济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10-07-08 摘自:中国禽病网 长期以来,养殖蛋鸡,人们主要关注蛋鸡高峰期产蛋率的高低,而产蛋周期(平均日产蛋量55g/羽以上)的长短却往往被忽视。其实,在蛋鸡品种、饲料原料价格等因素一致的前提下,影响蛋鸡养殖效益最主要的指标是产蛋周期,其次是料蛋比,再依次是饲料料单价、产蛋率、蛋重和死淘率,当然,这些指标不是孤立的,都是相关联的。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数据来帮助分析:假设玉米1.8元/kg,豆粕3.5元/kg,麦麸1.4元/kg,雏鸡料2.38元/kg,青年鸡前期料2.16元/kg,后期料2.0元/kg,蛋鸡料2.2元/kg,雏鸡苗3元/羽,鸡蛋7.0元/kg,淘汰蛋鸡7元/kg。 为了直观和分析方便,我们将蛋鸡的饲养阶段划分为投入期(培育期)、成本回收期和赢利期3个阶段。 投入期(培育期)——0-165日龄:蛋鸡从雏鸡养到产蛋率65%以上(这时产蛋的收入与饲料支出基本持平)约需要165天,累计消耗饲料约10kg,成本约22元/羽,鸡苗+疫苗+药品约6元/羽,其它支出约1元/羽,成本合计29元/羽;产蛋约0.4kg/羽,计2.8元,淘汰鸡收入14.2元(2.2kg*7元/kg*92%——产蛋期成活率),合计收入17元/羽;两者相抵,培育期净支出12元/羽。 成本回收期——166-293日龄:这一阶段料蛋比平均按2.1:1计算,其它支出按每天0.02元/羽计算,产蛋率94%以上,蛋重58.5g/枚,日平均产蛋量55g/羽以上,日赢利0.1109元/羽(0.055*7-0.1155*2.2-0.02),回收12元成本需要126天;产蛋率从65%上升到94%一般需要20天,所以,成本回收期为293日龄。 赢利期——293日龄以后:一般蛋鸡在293日龄以后,产蛋高峰已过,产蛋率一般为88-90%,蛋重约63-64g,平均日产蛋量约56.7g/羽,料蛋比平均按2.2:1计算,日赢利0.1026元/羽(0.0567*7-0.1247*2.2-0.02),平均每月赢利3.08元。 由此可见,蛋鸡赢利是在产蛋高峰以后,如果日产蛋量55g/羽以上维持时间越长,赢利就越多。 料蛋比、饲料单价:饲料代谢能水平是决定料蛋比的主要因素(前提是营养平衡),也是影响饲料单价的主要因素。不同代谢能水平的饲料的料蛋比差异比较大,比较理想的可控制在2.05:1以内,高的则为2.5-2.6:1,相差0.4:1以上,根据测算,料蛋比相差0.2:1的不同饲料的单价相差约0.1元/kg,按年产蛋量20kg计算,高能量水平的饲料可节省饲料成本支出约4.2元/羽(20*2.1*2.2-20*2.3*2.1)。

鸡禽流感的治疗,鸡禽流感治疗方法,鸡禽流感症状

鸡禽流感的治疗,鸡禽流感治疗方法,鸡禽流感症状 由于禽流感病毒在国内许多鸡场和地区普遍存在,常见多发,年年都会局部发病或流行。所以大家对本病都很熟悉,但因其基因类型较多,毒株也经常发生变异,即使按时防疫,也很难控制发病,往往是防不胜防,令养殖户和兽医十分头疼。每年发病或同一鸡群每次发病,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而重症禽流感更是令人望而生畏,惊慌失措。目前又到了禽流感高发季节。为便于更好的防控和应对本病,笔者试着从临床一线的角度谈一谈对重症禽流感的认识和防治体会。 发病特点 刚开产或高峰期的蛋鸡易感。发病速度、死亡率、病程长短、愈后产蛋恢复快慢,淘汰残鸡数量。产蛋恢复高度与注射H5疫苗次数及最后一次注射与发病时间间隔长短有关。 防疫不确实或毒株有变异的鸡群发病猛,传播速度快,往往3-5天从局部蔓延至全群。一般发病3日后出现典型症状,及死亡高峰。一般治法疗程长,控制难度大。康复后产蛋率提升难度大,有的无治疗价值。 发病规律 早期症状:(发病前三天,也叫流感初发期)鸡群一开始出现黄白稀绿散状粪便,个别鸡站着闭眼(发烧),鸡冠发紫,蛋壳颜色变淡或成白色,个别笼位采食量下降,剩料,一般从一头开始继而出现零星死亡。防疫不好的鸡群同时伴有神经症状病鸡出现。解剖胰脏边缘无变化或轻微出现出血点、出血线,腺胃乳头水肿,个别出血,尖上出脓,有卵黄性腹膜炎或卵泡变形液化。日死亡少于1%,这是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期,损失最小。(也有因防疫漏洞或毒株变异,一发病就进入典型期的。) 中期症状(发病4--8天,也叫疾病的发展期或叫高峰期),初期病情未得到有效遏制,日死亡率高于1%。免疫不到位的或毒株不对型的、养殖环境差的死亡会翻倍增长,采食量、产蛋率明显下降甚至降到一半以上,有的接近绝食、绝产。解剖典型症状出现:冠子发紫,胰脏边缘处血线长而鲜红,腺胃乳头基部出血,尖上出脓,输卵管内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腹膜炎及全身败血症状明显显现。严重的日死亡达5%左右,甚至更高。 恢复期:(发病8-9天)病鸡死亡开始下降,产蛋降到到最低点并稳住精神开始恢复,采食量回升;黄白稀绿粪减少。解剖胰脏出现线变暗或发黑,腺胃乳头出血症状减少,死亡的鸡主要因大肠杆菌腹膜炎致死。 凡是免疫不到位或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都将遵循以上发病规律。总病程会持续9--15天,死亡惨重,损失巨大,恢复后淘汰不产蛋鸡数量也多。 治疗和预防家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推荐用东方禽益健,拌料:每吨饲料添加禽益健一到两公斤;饮水:每一公斤禽益健兑水一到两吨水。 本病重在预防。建议在做好日常生物安全防范措施的同时,要加强疫苗接种防疫。切实做到蛋鸡开产前H5接种不少3次,而且要关注新毒株的变化。进入产蛋后期,每间隔2个月防一次。有条件的鸡场定期做抗体检测。同时在高发季节,定期使用高效药物预防也是必不可少的选项。

蛋鸡禽流感的饥饿疗法

近两年来,由于禽病多发,治疗方案也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其中炒得火热的“强制换羽法”“断料法”等引起人们的关注,这里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有认同也有反对,为此,我们邀请了业内资深技术总监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希望对您的生产有所帮助。观点一:支持 期待“饥饿疗法”破茧成蝶 对于用断食饥饿的方法来针对性的治疗蛋鸡禽流感的实践,目前业内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可行,有人认为不可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疗法和争议是因为禽流感年复一年难防难治,人们对药物治疗的效果日趋困惑和怀疑,对治愈后的生产性能恢复越来越没有信心。 那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认为,这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非理论问题。从现成的理论概念上讲,这种做法是立不住的,因为鸡群发病后食欲下降,抵抗力下降,再饥饿断食无异于雪上加霜,导致鸡的抵抗力更趋下降,还会导致死亡率大幅度上升。有人曾统计认为,会引起鸡群死亡率上升30%。 但是,众所周知药物防治的效果不理想,这就迫使人们开动脑筋去想办法,办法之一就是“饥饿疗法”。这个方法有成功的也有不理想的,不可一概而论。笔者是赞成这样的实践的,这是对现有理论的一种突破,也是禽流感防治实践中的一个小创新。就算有不成功的案例,也不应否定其合理的和成功的一面。笔者曾在河北新乐周边的蛋鸡养殖区走访调查,也与一些临床一线的兽医进行了交流,大家认为,现有理论讲不通并不等于临床实践行不通,还有的兽医阐述了“饥饿疗法”的理论探索,笔者认为是有益的。例如,有兽医认为,断料的根本目的是迫使鸡停产,停产就意味着停止营养物质以蛋的形式从体内流失——有许多临床病例都是患病鸡采食减少却仍然在产畸形蛋,而处于发病临界点尚未发病的鸡则仍然连续产蛋;也部分地阻止了免疫抗体的流失(鸡蛋内总含有免疫抗体),此时断料,鸡只虽然不再进食但已经蓄积在体内的营养物质会存留于体内以增强免疫抗体。又有兽医认为,“饥饿疗法”停止产蛋会使鸡的生殖系统得到有效休息,使已经发生炎症的卵巢、输卵管不再工作,便于该器官的自然康复。还有兽医认为,“饥饿疗法”是迫使鸡群的生理代谢发生急剧改变,是一种短时间内的“弃旧图新”,刺激机体重新焕发机能。何况,这种人为的饥饿停产只是以5~7天为限,断料不停水,减去人工光保持自然光,紧接着补以少量食盐、维生素、葡萄糖等,再逐渐恢复采食,只要发病初期鸡群中大部分鸡只仍然采食,死亡率不高,采用此法就是可行的。事实上,所谓断料,在患病鸡群中总是存在的,部分鸡因病的缘故也会食欲废绝,这是一种病理生理的反应。人为断料对于这类鸡是无所谓,采用此法出现的死鸡不一定就是因断料而加重病情所致。 与药物治疗比较起来,饥饿法近乎残酷,有点近似“休克疗法”的味道,要根据鸡群总体体况、日龄、发病程度等有选择的进行,不可一概都采用。“饥饿疗法”用过后,还应注意有无继发的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病的感染,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饥饿疗法”治愈的鸡群恢复产蛋较慢,时间长,这也是要从经济效益上作比较的。 总而言之,在当前禽流感变异、温和化、药物防治跟不上病势变化的前提下,此种方法是值得在实践中提炼总结的。 但是并非所有发病鸡群都可采用“断料法”治疗 自去年11月份至今,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蛋鸡发生温和型流感,最近又有个别地区有发病势头,死亡率不高,但是死亡速度快。药物治疗没有明显效果,许多养殖户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采用“断料法”治疗效果理想,笔者也用此法治疗了几万只鸡,确实效果明显。笔者总结了自己的治疗经验,愿与同仁商榷。 1适宜“断料法”鸡群的临床表现 鸡群无前期症状,多数是突然出现个别鸡死亡,大群鸡精神、采食、产蛋、粪便正常,最初鸡群每天的死亡率在0.1%,个别鸡有呼吸道症状,发病四、五天后死亡率增加到

影响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影响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产蛋率是蛋鸡生产中的重要指标,是蛋鸡经济效益好坏的体现。产蛋率下降给养殖场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产蛋率下降分正常性产蛋下降和非正常性产蛋下降,正常性产蛋下降属生理性表现,非正常性产蛋下降又分环境因素、饲料因素、疾病因素及其它因素。现在各地出现蛋鸡产蛋少,产蛋下降或高峰持续短等问题,查其原因,主要是与免疫程序有关,疫病导致产蛋减少。我们对这些疫病进行简单的介绍,希望对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1非典型新城疫(ND) 随着防制水平不断提高,以急性大批死亡为特征的典型ND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非典型ND却屡屡发生,尤其是在产蛋期,已成为困扰养鸡生产的一大难题。此病是由ND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以8月龄左右蛋鸡多发,秋冬季多见。 1.1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外观无明显症状,死亡率不高,流行很普遍,不能引起人们注意。后期出现死鸡,疫情恶化转化为典型新城疫。鸡群出现精神不振、缩头、甩头、出现呼吸道症状,拉黄绿色稀粪,冠紫黑,产蛋率下降,产白壳、轻壳沙壳蛋。 1.2病变 活鸡病变不明显,剖检死鸡喉头、气管有粘液,气管环出血,肠道呈出血性、卡他性炎症。盲肠扁桃体出血,严重时坏死发黑。泄殖腔粘膜出血严重,呈条纹状出血。多数鸡腺胃乳头肿胀,出血不明显,

只能在个别鸡见到腺胃乳头出血。 1.2防治 ND重在防疫,在有条件的鸡场可每月进行1次抗体监测,若效价参差不齐,特别是高低悬殊时更要特别注意,在免疫时要用冻干苗与灭活油苗同时倍量应用,方可起到保护作用。产蛋期发生非典型ND时,在用疫苗免疫的同时,在饲料中应加入充足的维生素,清热利尿制剂及抗生素,饮水中加入3%葡萄糖、电解多维等,均有利ND 抗体的产生及病鸡的康复,但在用活苗免疫前后各3~5 d不能用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产蛋期ND的免疫程序:一般在开产前120日龄用4倍量冻干苗(Losata,Clone 30等)进行饮水,同时用ND-EDS二联灭活油苗2倍量注射,到240~250日龄再用ND-IB二联灭活油苗进行1次注射免疫,即可保护到淘汰。在疫情较重的地区或鸡场,最好能随时进行ND效价监测及时免疫。 2禽流感(AI) 禽流感(AI),是由A型(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活鸡、鹌鹑、野鸟、水禽和海鸟等均可感染。感染禽流感的鸡群临床症状呈多样化,可表现为呼吸型、神经型和生殖型。 2.1临床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一般来说,潜伏期较短,通常4~5 d,

高峰期蛋鸡易得禽流感原因

高峰期蛋鸡为什么易得禽流感易 一、为什么禽流感病毒易于攻击产蛋高峰鸡? 禽流感为什么易于攻击正上高峰的产蛋鸡和上高峰时间不长的蛋鸡?即易于攻击150日龄到200多日龄蛋鸡? 原因如下:一、正上高峰的鸡,吃料增加不多,产蛋率增长很快,生产任务繁重,体质和抵抗力相对处于较低水平,易受攻击。二、体内内分泌、循环、血液、生殖等系统处于活动高峰,相关细胞活动旺盛,给嗜相关细胞的禽流感病毒以可乘之机。三、高峰蛋鸡鸡体多系统处于活跃状态、抗病能力下降所致,也与病毒的嗜性有关,相对于这些上高峰的鸡,300天后的蛋鸡,接触病毒较多,相对来说,抵抗力要强一些。 二、青年鸡和雏鸡不闹流感的认识有误区 但是禽流感的这种情况会造成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即高峰期的鸡易得禽流感,而青年鸡和育雏鸡一般不会得流感。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禽流感对于鸡的感染并不分大小鸡,只不过产蛋鸡因其生殖系统发育成熟,病毒可攻击的部位增加了而已。 一般的情况,一个地区在先发生产高峰鸡禽流感后一两个月后,青年鸡或育雏鸡就会出现大量的病情。只是爆发时间和数量上有差别而已。而在反复发生禽流感的地区,则看不出发病鸡在日龄上的区别,即大小鸡都发病。 三、发生流感的原因 养殖朋友特别有疑问,为什么鸡打了禽流感苗还发病?部分原因是打苗后的抗体低,而更多的原因是禽流感病毒变异引起的。变异的病毒能够躲过禽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的攻击,从而继续复制而引起鸡群发病。 四、解决方法 一是要及时分离新的禽流感毒株,并对疫苗的有效性做及时的评估,发现病毒变异过大,疫苗的保护率下降太多,就要及时换苗。二、发现发病鸡群,除及时鉴定和分离病毒外,还要及时地采取措施,避免疫情的扩散。说白了,按照书本上和规定上的做就行了。三、要及时用药,尽管一些抗病毒药的兽用没有得到批准,但人都用于流感的防治,它对鸡也会有一定的效果。只是这些药品的效果不太好。有些户反映,“用药越多,鸡死得越多。”首先兽医当然不会卖给养殖一些毒药,把鸡给“毒死”。主要原因是病毒厉害,复制太多太快,二是普通西药的药效有限。目前最新的科研成果是可以利用禽流感RNA干涉基因片段,它能够在细胞内有效阻挡禽流感病毒的复制,其效能比要比普通西药高得多。这些基因片段也可以扑杀潜伏在鸡体内的一些禽流感病毒,从而使得鸡群内不出现症状就躲过禽流感的袭击。四、平时鸡群中可以利用禽流感免疫质粒来提高细胞免疫能力和做疫苗后的抗体水平,同时配合一些消毒药,来防治病毒在鸡场内的传播,从而大大提高鸡场的生物安全度。

鸡免疫程序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 ?(一)免疫程序 ?1、种鸡、蛋鸡免疫 ?初免:雏鸡7-14日龄,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二免:初免后3-4周后可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加强免疫:开产前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强化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免疫一次。 ?2、商品代肉鸡免疫 ?7-10日龄:用禽流感或禽流感-新城疫二联灭活苗免疫一次即可。 ?3、种鸭、蛋鸭、种鹅、蛋鹅免疫 ?初免:雏鸭或雏鹅14-21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二免:间隔3-4周,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免疫一次。 ?4、商品肉鸭、肉鹅免疫 ?(1)肉鸭7-10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进行一次免疫即可。 ?(2)肉鹅 ?初免:7-10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进行初次免疫。 ?加强免疫:第一次免疫后3-4周,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5、散养禽免疫 ?春、秋两季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各进行一次集中全面免疫。每月定期补免。 ?6、鹌鹑、鸽子等其他禽类免疫 ?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或参考鸡的免疫程序,剂量根据体重进行适当调整。 ?7、调运家禽免疫 ?对调出县境的种禽或其他非屠宰家禽,要在调运前2周进行一次禽流感强化免疫。 ?8、紧急免疫 ?发生疫情时,要对受威胁区域的所有易感家禽进行一次强化免疫。边境地区受到境外疫情威胁时,要对距边境30公里范围内所有县的家禽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对发生或检出禽流感变异毒株地区及毗邻地区的家禽,用相应禽流感变异毒株疫苗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二)常用疫苗选择及使用 ?1、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 ?(1)主要成分与含量本疫苗含有灭活的重组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Re-1株。灭活前鸡胚液(HA)效价≧8log2。为乳白旬乳状液。在2-8℃,有效期为12个月。 ?(2)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H5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鸡、鸭、鹅的禽流感。接种后14日产生免疫力,鸡免疫期为6个月;鸭、鹅首免后3周,加强接种一次,免疫期为4个月。 ?(3)用法与用量 ?颈背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2-5周龄鸡,每只0.3毫升;5周龄以上鸡,每只0.5毫升;2-5周龄鸭、鹅,每只0.5毫升;5周龄以上鸭,每只1.0毫升;5周龄以上鹅,每只1.5毫升。 ?(4)注意事项 ?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鸡或健康状况异常的鸡,禁止注射本疫苗。 ?使用前应先使疫苗达到室温并充分摇匀。 ?疫苗开启后,限24小时内用完。 ?用过的空疫苗瓶或开启后未用完的疫苗等,均应经消毒后废弃,不可乱扔。 ?2、重组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Re-4株) ?(1)主要成分与含量本疫苗中含有灭活的重组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Re-1、Re-4株。灭活前鸡胚液血凝(HA)效价≥8log2。为乳白色乳状液,在2-8℃,有效期为12个月。 ?(2)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H5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鸡、鸭、鹅的禽流感。接种后14日产生免疫力,

蛋鸡产蛋期的疾病控制防控

蛋鸡产蛋期的疾病防控 产蛋期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从开始产蛋到进入产蛋高峰阶段;2.产蛋高峰的维持阶段;3.产蛋高峰过后到淘汰阶段.下常情况下,蛋鸡从开产到淘汰约350天左右的时间,整个饲养周期约470天左右,根据市场行情或地区不同,.时间有所差异。 一、产蛋上升期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蛋鸡的初产日龄一般在120天左右,从鸡群产蛋开始到170日龄左右达到高峰期,我们称之为初产期,该阶段的产蛋特点是:产蛋率呈持续性上升趋势。由于现在鸡病越来越复杂,传统的防疫程序发挥不到有效的作用,在此阶段出现问题的鸡群已越来越多。 该阶段发病特点:产蛋率持续上升,但上升至80%左右时,不再上升或下降,遐质量下降,薄壳蛋,砂皮蛋增多;鸡群精神状态较差;采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的鸡群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死淘率显著升高。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新母鸡病”,主要与开产应激而继发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等病原感染有关。另外,产蛋上升期也是非传染性腹泻、脱肛、输卵管囊肿的最严重时期。 预防:上鸡时合理规划,避开高温或寒冬季节开产;自鸡群达5%产蛋率开始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药物预防,5天为一个疗程,停5天再用5天,连用三个疗程。一个月后,将鸡群平稳送入高峰期。常用的芗有环丙沙星(蒽诺沙星)、阿莫西林、新霉素等,配合使用或交替使用,在保护开产鸡群健康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延长鸡群的高峰期。 治疗:开产期若发生残废率较高的疫病,要早发现,早送诊,早治疗。根据鸡群的临床症状,结合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在及时、准确诊断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治疗,最大限度的减少经济损失。 二、产蛋高峰期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产蛋高峰期的发病特点:现代蛋鸡生产性能逐渐提高,体形则逐渐变小,长期维持高产,体质较差,随着养鸡时间延长,外界病原微生物大量侵入,鸡群极易发生各种传染性疾病,尤其是非典型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支、鼻炎、慢呼、大肠杆菌病等,该阶段也是卵黄性腹膜炎、脂肪肝、肠毒综合症、输卵管炎等疾病的易发期。 预防:蛋鸡高峰期鸡新城疫抗体水平一般维持45天左右,自进入高峰期开始,每隔45天IV系或相应的克隆苗4-5倍量预防鸡新城疫一次,免疫第二天使用对免疫无影响的抗生素药物,常用药物有L: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磷霉素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林可霉素、甲硝唑等。 治疗:结合病鸡的临床表现,病死鸡的病理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产蛋高峰后期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该阶段的发病特点:高峰期过后,产蛋率开始有规律下降,但鸡群体质较好,在此之前鸡群持续受到新城疫病毒的威胁,多次主动或被动免疫,抗体水平相对较高,因此新城疫、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的发病几率已大幅减少,该阶段主要疾病为细菌性肠炎腹泻、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脂肪肝等。 防治:定期投药,通常的用药周期为30天,常用药物有: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新霉素等经济实惠预防效果好的抗生素。

蛋鸡产蛋率达90

蛋鸡产蛋率达90%以上的时期称为产蛋高峰期。其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全期产蛋量有密切关系。按下法延长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重视育成鸡的培育 1.选择高产蛋鸡品种。能达到较好的产蛋高峰。 2.保持育成青年母鸡健康整齐。育成母鸡群的体重整齐性好、骨胳结实、肌肉发达,能获得较高的产蛋高峰。应用科学的饲养方法,使蛋鸡各阶段体重达标或控制超标体重在5%~10%,并保持鸡群个体均匀一致,为蛋鸡快速进入产蛋高峰并使产蛋高峰保持较长时间打下基础。 3.合理选择育雏季节。冬季开食的雏鸡,到来年6~8月的夏季正好迎来产蛋高峰。高温加上高湿,将使鸡群因采食量不足而达不到应有的产蛋高峰,还会带来蛋重下降和体重减轻。因此,安排蛋鸡春夏季育成、秋季开产为宜,可保证鸡群高峰产蛋率高、产蛋量多,并使产蛋高峰期能维持较长时间。

二、控制饲养环境 1.合理的光照制度。光照对产蛋鸡有刺激性腺机能而促使排卵的作用,增加光照时间能促进产蛋。光照时间的延长,应根据17周龄时的体重和性发育成熟的程度而定。鸡群体重达到标准的应每周延长光照15~30分钟,直至增加到16小时后恒定不变;达不到标准的不要急于延长光照,可将补光时间往后推迟1周。光照强度掌握在~10勒克斯为宜。 2.适宜的温度、湿度。蛋鸡生产的适宜温度为23~28℃。产蛋高峰期,应做好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工作。鸡舍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60%~70%。 3.保持鸡舍空气清新。产蛋鸡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应低于%,氨气浓度小于%,硫化氢浓度不超过%。首先要保持鸡舍的通风良好,加强通风换气,在冬季要正确处理保温与通风的关系,搞好清洁卫生,减少鸡粪在鸡舍内的停留时间。应掌握适当的饲养密度,浅笼型鸡笼每笼饲养3~4只鸡,能较好地发挥鸡的产蛋性能。 4.防止应激。骚扰、惊吓、断水等各种应激都会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缩短产蛋高峰的持续时间。对此,可在饮水中加电解多维,或加倍供应多种维生素。另外,创造安静的饲养环境。

如何治疗鸡禽流感

防治鸡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禽类传染发病为主的剧烈传染病。该病毒不仅血清型多,而且自然界中带毒动物多、毒株易变异,这为禽流感病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家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具有疫病传播快、发病致死率高、生产危害大的特点。二十世纪全世界共发生了17次较大规模的禽流感,但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禽流感的发病频率加快,传播范围更广。特别在近十三年中,全世界已发生了11次较大规模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不仅对家禽业构成了极大威胁,而且属于A型流感病毒的禽流感的某些强致病毒株,也可能引起人的流感,因此这一疾病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一、禽流感病原及其特点 禽流感病毒是流感病毒属的成员,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流感病毒分A、B、C三型。A型主要感染禽类,但人和多种陆生和水生哺乳动物、禽类带毒,B型和C型主要感染人。禽流感病毒根据其病毒颗粒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差异性,依血凝素不同有15种之多;依神经氨酸酶不同有9种之多,而它们之间相互组合后,可以产生100多个血清型的毒株,各血清之间无交叉免疫反应,且毒株之间不仅常发生变化,而且各毒株之间的致病力及病变也不一。如国内鸭、鹅在2000年以前常携带病毒而不发病,但此后鸭、鹅也发生高致病力禽流感。在目前已知的100多个禽流感毒株中绝大多数是低致病力毒株,具有高致病力毒株主要集中在H5、H7两个亚型,H9亚型的致病力和毒力也较强,但低于前两型。在国际上,凡发生H7、H5亚型禽流感的家禽,必须扑杀,欧美国家对H9亚型引起的发病也采取扑杀措施。从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情况看,致病的毒株主要有H5N1、H7N3、H5N9、H5N8、H5N2、H7N7、H7N4、H5N2、H7N1。我国2000-2003年对禽流感流行毒株进行调查,共收集107株禽流感病毒,其中H5N1有95株,H9N2有11株,H7N2有1株。因此我国禽流感疫情主要由H5和H9两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这为禽流感的疫苗生产和免疫提供了依据。 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其抵抗力较弱。日光、干燥、加热、多种消毒剂均对其有杀灭作用。如加热60度病毒10分钟、加热70度2分钟即可灭活。在直射的阳光下40-48小时可灭活病毒。氢氧化钠、消毒灵、百毒杀、漂白粉、福尔马林、过氧乙酸等多种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可有效杀灭病毒。堆积发酵家禽粪便,10-20天可全部杀灭病毒。禽流感病毒对低温和潮湿有较强的抵抗力,存活时间较长。粪便中的病毒在4度温度下可存活30-35天,20度下存活7天;病毒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在凉爽潮湿的自然环境中病毒的存活时间也较长,常可从有水禽活动的湖泊及池塘中的水中分离到禽流感病毒。 二、禽流感的流行及其症状 禽流感多发于冬春和秋冬交替季节,主要以水平传播为主,但发病3-4天的种禽蛋中可以分离出病毒,经蛋带毒而呈垂直传播。发病的传染源可来自感染和发病的家禽,也可来自于野生鸟类及迁徙的水禽等。病原通过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污染环境和饲料、饮水,经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呼吸道、消化道是感染的最主要途经。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doc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概述:现在我们蛋鸡养殖户经常会碰到蛋鸡莫明其妙的产蛋量下降,现在本文就蛋鸡产蛋量下降有哪些原因给大家总结一下:一、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 1、疾病方面 鸡群感染传染病后会引起产蛋量突然下降,如遇产蛋下降综合征侵袭时,鸡群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产蛋急剧下降和蛋壳变薄,畸形蛋,褐色蛋增多,产蛋率下降的幅度通常会达10%左右,严重的会达到50%左右。另外,病毒性疾病如: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脑脊髓炎,鸡痘,淋巴白血病,禽流感等,还有各种细菌性疾病,霉形体以及寄生虫病都会引起产率下降。对病毒性疾病,预防是关键。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建立相应的免疫检测机制,根据鸡群的抗体水平,正确及时的预防。发病时,除紧急接种外,还应在饲料中添加营养性药物,以利于鸡体迅速恢复健康。细菌性疾病的防制应侧重于净化,卫生管理和消毒,发病后及时诊断并进行对症,对因治疗,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2、饲料方面 1)蛋白能量比例失调,经常更换饲料原料品种,使用劣质饲料例如:饲料中加入很高比例的棉籽饼;熟豆饼突然更换生豆饼;进口鱼粉突然更换国产鱼粉使用了假豆粕,劣质鱼粉,假氨基酸等,都会使饲料的营养成分发生很大的变化或使饲料的适口性变差,导致鸡群产蛋下降。

2)饲料发霉变质或放置时间过长遇有阴雨天气,原料或饲料在运输或贮藏过程中,易淋湿或吸湿结块,发生霉变。另外,饲料加工结束后均有一定的保质期,如果饲料放置时间过长,尤其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里,饲料中的多种维生素很容易发生分解失效,同时其它原料也容易发生霉变,这样势必影响饲料的质量,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3)饲料加工管理不完善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致使食盐;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这些微量成分的添加量过剩或不足,导致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另外,有时由于机组出现故障,使饲料的粒度发生变化,这样饲料的适口性大大变差,鸡只不愿采食,营养达不到需求量,从而导致产蛋下降。因此,在饲料方面,应首先科学配制饲料,保证产蛋鸡的营养需要。注重原料品质,做到不发霉,不变质,保证原料品种丰富、稳定,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此外,应保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给,饲料中钙比例应适当,变更饲料应有3-5d的过渡期,防止鸡群发生消化不良,引起产蛋下降。 3、饲养管理方面 1)供料不足 有的客户给料时虽然加到了标准料量,但由于没有考虑饲料能量水平、环境变化、鸡群开产时体重大小等,往往造成料量供给不足。有的由于人为原因计算料量或称料不足失误,也会引起少给料。另外,新老工人交换或一次喂料过多、过满等,使饲料浪费较多,均能引起鸡群采食量不足,产蛋量下降。 2)供水不足

商品蛋鸡的免疫程序

商品蛋鸡免疫及预防用药程序 时间:2015-01-27 来源:康得力兽药 一、进鸡前7天:熏蒸消毒 A、药品:福尔马林:高锰酸钾=2:1 B、用法:将鸡舍密闭,每立方米福尔马林42ml,高锰酸钾21克,一次熏蒸1小时,连续熏蒸3天。 C、用药说明: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可通过将细菌或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使其失去感染能力。但每次熏蒸时间也不要过长,当药物浓度减弱到一定程度,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因此每次尽量不要超过一个小时。连续熏蒸3天,可使鸡舍内保持较为清洁的环境。 二、进鸡前3天:喷雾消毒 A、使用药品:精碘或菌灭 B、用法:精碘按1:800,菌灭按1:350,每次两者任选其一,可以交替使用但两者不可混用,也不可与碱性消毒液混用,将其喷洒于鸡舍地面,屋顶,墙壁和所有器械表面。 C、用药说明:以上两种药对细菌、真菌、病毒都有高效抑制和杀灭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经过前期熏蒸消毒,再通过本次喷雾消毒基本上可以将鸡舍内有害微生物控制到最低。三、进鸡前一天:预温 将鸡舍温度调到36度,经过12-24小时预温使鸡舍内空气,地面,设备都处于一个较适宜的温度。在进鸡的当天建议先将加热器关闭,使鸡舍温度下降到28度左右,因为雏鸡在运输车上温度基本在28度左右,若突然使雏鸡进入36度的环境,对其应激太大,可在雏鸡入舍后6-8小时缓慢将室温加到36度。 四、1日龄预防接种 A、预防疾病:马立克病 B、推荐疫苗:MD-CV1988液氮苗 C、使用方法:出壳后24小时内,颈部皮下注射每只鸡1羽份,一般在孵化场内进行接种。 五、1-7日龄预防用药 A、预防疾病:大肠杆菌、鸡白痢等 B、推荐用药:得天立净、育雏宝、得天洛美、杆立安、菌速杀等 C、用药说明:在2-5天,连续使用饮水4天,考虑到雏鸡消化机能不完善,避免集中用药使鸡只药物中毒,可分上午、下午两次用药,每次饮水3小时。 六、3日龄预防接种 A、预防疾病:肾型传支 B、推荐用苗:多价肾型传支冻干活疫苗 免疫增效剂:克毒先锋 C、使用方法:克毒先锋做苗前饮水3-4小时 D、用苗说明:肾型传支是威胁蛋鸡产蛋的重大疾病,对肾型传支的预防非常重要,且接种

蛋鸡病毒病

第一节常见传染病及其防制 一、家禽常见病毒性疾病及其防制 (一)鸡新城疫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也程亚洲鸡瘟、伪鸡瘟,我国民间俗称“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紊乱、下痢、黏膜和浆膜出血,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人感染新城疫后可出现结膜炎症状。 本病1926年首次发现于印尼,同年发现于英国新城,根据发现的地名而称为新城疫。本病现流行于世界各地,1928年我国已有记载,新城疫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病原】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属于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Rubulavirus),为单股RNA 型,完整病毒粒子近圆形,有囊膜,囊膜上有两种纤突,均由糖蛋白组成,分别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活性。血凝素能吸附于火鸡、鸭、鹅及某些哺乳动物(豚鼠、小鼠)和人的红细胞表面,并引起红细胞凝集,这种血凝现象能被抗NDV的抗体所抑制,因此可用HA和HI鉴定病毒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NDV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以骨髓保毒时间最长。NDV有一个血清型,根据NDV对鸡和鸡胚的毒力不同,病毒分为强毒型、中等毒力型和弱毒型3型;根据各NDV毒株对鸡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的不同,又把NDV分为速发型嗜内脏型、速发型嗜肺脑型、中发型和缓发型。 NDV能在鸡胚中生长繁殖,以尿囊腔接种于9~10日龄鸡胚,强毒株在30~71h死亡,弱毒株3~6d 死亡。死亡的鸡胚,以尿囊液含毒量最高,胚胎全身出血,以头部、足趾、翅膀出血最为明显。当鸡胚含有母源抗体时,弱毒株不能全部致死鸡胚,胚液的血凝滴度低,所以分离NDV的鸡胚,应来自SPF鸡群或未接种ND疫苗的鸡群。 新城疫病毒在60oC 30min失去活力,真空冻干的病毒30oC可保存30d。病毒在冷冻的尸体中可存活6个月以上。在直射阳光下,病毒经30min死亡。NDV对乙醚、氯仿敏感,常用的消毒药如2%氢氧化钠、5%漂白粉、70%酒精,20min即可将NDV杀死。它对pH稳定,pH3~10环境下1h不被破坏。 【流行病学】 鸡、火鸡、珠鸡、鸽子、鹌鹑、野鸭对本病都有易感性,鸡最易感。各种年龄的鸡,易感性也有差异,幼雏和中雏易感性最高,两年以上鸡易感性较低。水禽(鸭、鹅)对本病有抵抗力,但可从鸭、鹅泄殖腔中分离NDV。哺乳动物对本病有很强的抵抗力,但人可感染,表现为结膜炎或类似流感症状。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以及在流行间歇期的带毒鸡,受感染的鸡在出现症状前24h,就可由口、鼻分泌物和粪便排出病毒。而痊愈鸡带毒排毒的情况则不一致,多数在症状消失后5~7d就停止排毒。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尘土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结膜传染易感鸡。创伤和交配也可引起感染。非易感的野禽、外寄生虫、种蛋、幼雏、鼠类及人畜均可机械地传播病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较易流行。本病在易感鸡群中呈毁灭性流行。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95%或更高。近年来,由于免疫程序不当,或有其它疾病存在抑制ND抗体的产生,常引起免疫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NDV一旦在鸡群建立感染,通过疫苗免疫的方法无法将其从鸡群中清除,而在鸡群内长期维持,当鸡群的免疫力下降时,就可能表现出症状。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2~14d,平均5~6d。发病的早晚及症状表现依病毒的毒力、宿主年龄、免疫状态、感染途径及剂量、有无并发感染、环境因素及应激情况而有所不同。根据病程长短和病势缓急可分为最急

鸡的免疫程序供参考

鸡的免疫程序供参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鸡的免疫程序(供参考)种鸡免疫程序 1日龄,马立克氏病CVI988液氮苗或HVT异源冻干苗颈背部皮下注射 7~10日龄,新城疫IV系、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二联弱毒苗滴鼻或滴眼免疫,(勿采用饮水免疫),同时用新城疫、禽流感二联油乳剂苗半个剂量()颈背部皮下注射。14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疫苗饮水免疫。25~30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疫苗二免。30日龄,鸡痘苗刺种45日龄,禽流感、传鼻二联苗颈背部皮下注射免疫。50日龄,传染性支气管炎H52饮水免疫70~90日龄,新城疫I系苗肌肉注射免疫110日龄,禽流感二价苗注射免疫。120日龄,新城疫、传支、减蛋征、三联灭活苗注射免疫。130日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油剂苗注射免疫260日龄,鸡传染性法氏囊 (2)商品蛋鸡免疫程序 年龄疫苗种类 1日龄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疫苗,滴眼。 马立克细胞结合疫苗,皮下注射。 4日龄鸡球虫疫苗,拌料。 8~12日龄新城疫疫苗ND-C-30,滴鼻、滴眼。 肉种鸡呼肠孤疫苗(病毒性关节炎)S1133株或灭活苗皮下注射。 14日龄法氏囊低毒力活疫苗,滴口或饮水。 禽流感H5灭活疫苗,颈部皮下。 21日龄新城疫疫苗C-30或Lasota株,滴鼻或滴眼。 25日龄法氏囊低毒力活疫苗,滴口或饮水。 28日龄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基因工程二联活疫苗,皮下刺种。 鸡支原体、传染性鼻炎二联灭活疫苗,胸部肌肉注射。 35日龄新城疫活疫苗C-30或La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H52+J9,二倍量饮水。 CIA灭活疫苗,皮下注射。 42日龄禽流感H5、H9灭活疫苗,胸部肌肉。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 近期,我国不少省市的200天左右蛋鸡出现10~20%左右产蛋率莫名其妙的下降。一般都伴随蛋重的降低,鸡群一般采食量变化不大,鸡群精神状态良好,晚上也很安静。 结合目前全国重大疫病的流行情况和多年的蛋鸡管理经验,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关键不是或不仅仅是疫病的问题,而更多是天气变化、光照、季节、新玉米使用、饲喂量、鸡群体质、免疫接种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请大家重点关注以下五大类问题: 一、关注连续阴雨带来的巨大影响: 从11月份初至12月10日,我国南北方广大蛋鸡养殖区出现持续多日的阴雨、雾霾天气。这种不良天气给鸡群至少带来两大问题:一是阴雨天气光照不足而养殖户没有及时补光或鸡舍内本身的光照就不足;二是阴雨天气寒冷和较大温差的影响。 解决方法: 1、关注鸡舍光照不足的问题,及时补充光照或更换灯泡:适宜光照是维系鸡群健康、钙磷吸收转化、性成熟和高产稳产的重要环境基础,光照不足蛋鸡性成熟延迟、上高峰慢、产蛋性能降低、抗病力差、死淘率增加。商品蛋鸡底层鸡要求光照强度不低于10.76勒克斯。而实际由于养殖户害怕光照过强啄肛(实际上光照不是过强而是普遍不足)刻意减弱光照或自动上料机广泛应用后,随着高度提高而灯泡的瓦数没有响应增强等原因,造成蛋鸡的光照普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阴雨天如果不开灯补光(即使开灯补光光照也不够)鸡群就会因光照不足而出现产蛋率下降。因此,要求我们不仅要阴雨天开灯,而且还要实际测量,重新安装调整灯泡大小,确保光照达标。要按照亮度不低于10.76Lux(勒克斯)计算灯泡大小,10.76Lux=﹝0.9(系数)×W(灯泡瓦数) ﹞/H2(灯泡距最下面鸡头部的距离米)。使用白炽灯(节能能亮度是白炽灯的4倍,LED是6-7倍)灯泡瓦数W=H210.76/0.9。高度2米时灯泡瓦数=10.76 ×4/0.9=47.8瓦;高度是2.5米时灯泡瓦数=10.76 ×2.5 ×2.5/0.9=74.7瓦;高度是3米,时最泡瓦数=10.76 ×3 ×3/0.9=107.6瓦(灯泡的布置:间距是灯泡高度的1.5倍,灯泡到墙壁的距离是间距的1/2)。其中使用反光灯罩,至少可以增加1/3以上的亮度。由于不同种类的光源其强度差异很大,难以用简单到的系数(倍数)衡量。所以,按照上述公式选择光源种类和瓦数并安装完毕后,一定要用光照测量仪实际测量光照强度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2、阴雨天气更要关注饲料的能量和通风的设定:天气阴冷鸡群需要较多的能量去抵御寒冷,如果此时不增加饲喂量或不增加油脂的添加鸡就容易造成产蛋率降低。为此,一定要根据玉米的含水量添加1~2%甚至更多的优质豆油;调整料机的下料量或增加饲喂次数,保证每天空槽时间最多1.5小时;晚上多上料并在夜间12点左右,开灯饲喂1小时以上。寒冷时节通风格外难做,最好是安装上下的进气、拔气管道,必要时适当关闭部分的下部进气管。

国内外蛋鸡品种介绍

国内外蛋鸡品种介绍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国外蛋鸡优良品种 (一)海兰蛋鸡 海兰家禽育种公司育成,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较强的适应力及抗病能力,耐热,安静不神精质易于管理。海兰褐:成活率96% - 98%;至72周龄年产蛋总重19.4千克,日耗料114克,料蛋转化比(21 - 72周)2.36:1。 (二)罗曼褐 德国罗曼公司育成,属中型体重高产蛋鸡,四系配套,有羽色伴性基冈。至74周平均蛋重64 - 65克,产蛋期平均日耗料110 - 120克。 (三)伊莎褐 法国依莎公司育成,属四系配套中型体重的高产棕壳蛋鸡。具有较好的抗热性能,是当今世界主要高产蛋用鸡种之一,有羽色和快慢羽两个伴性基因。全群达5 0%产蛋日龄160 - 168天,开产体重1. 55 -1. 65千克,入舍母鸡72周龄年产蛋280 - 290枚,蛋重63 - 65克,料蛋转化比(2 3- 2.4):1。(一)海兰蛋鸡 (四)罗斯褐 英国罗斯公司育成,属高产蛋鸡,适应性强,抗逆性表现较好。有金银色和快慢羽两个伴性基因。72周龄年产蛋量271.4枚,平均蛋重63.6克,总蛋重17. 25千克,每千克蛋耗料2.46千克;0 - 20周龄育成率99. L%。 (五)海塞克斯(褐)

荷兰成尤里布德公司培育的中型褐壳蛋码,具有羽色伴性基因。该鸡性情温顺,好管理,抗寒性强,抗逆性好且具有产蛋高峰期长,破壳蛋少的特点。但耐热性较差,适宜在北方寒冷地区饲养。78周龄年产蛋量302枚,平均蛋重63.6克,总蛋重19.2千克,每千克蛋耗料2 38千克,产蛋期末体重2.22千克,产蛋期存活率95%。 (六)星杂579(褐) 又名S579,由加拿大谢佛公司育成。该鸡具有羽色伴性遗传,可根据羽毛不同颜色识别公母。平均开产日龄168天,27 - 29周龄达产蛋高峰;72周龄入舍母鸡年产蛋250 - 270枚.平均蛋重63克,产蛋期料蛋转化比(2.6 -2.8):1,成 活率92%- 94%。 二、国内优良蛋鸡品种 (一)京红1号 由北京峪口培育而成。开产早,产蛋多,140日龄达到50%产蛋率;90%以上产蛋率维持9个月以上。好饲养,抗病强;适应粗放的饲养环境;育雏、育成成活率97%以上;产蛋鸡成活率97%以上;免疫调节能力强。吃料少,效益高,高峰期料蛋转化比(2.0 -2.1):1。 (二)京粉1号 是在我国饲养环境下自主培育出的优良浅渴壳蛋鸡配套系,具有适应性强、产蛋量高、耗料低等特点。父母代种鸡68周龄可提供健母雏96只以上,商品代72周龄年产蛋总重可达18.9千克以上。商品代蛋鸡育雏、育成期成活率96% - 98%,产蛋期成活率92%~95%,高峰期产蛋率93%~ 96%,产蛋期料蛋转化比(2.1~2.2):1。

蛋鸡的经济效益分析简谈

蛋鸡的经济效益分析简谈 长期以来,养殖蛋鸡,人们主要关注蛋鸡高峰期产蛋率的高低,而产蛋周期(平均日产蛋量55g/羽以上)的长短却往往被忽视。其实,在蛋鸡品种、饲料原料价格等因素一致的前提下,影响蛋鸡养殖效益最主要的指标是产蛋周期,其次是料蛋比,再依次是饲料料单价、产蛋率、蛋重和死淘率,当然,这些指标不是孤立的,都是相关联的。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数据来帮助分析:假设玉米1.8元/kg,豆粕3.5元/kg, 麦麸1.4元/kg,雏鸡料2.38元/kg,青年鸡前期料2.16元/kg,后期料2.0元/kg,蛋鸡料2.2元/kg,雏鸡苗3元/羽,鸡蛋7.0元/kg,淘汰蛋鸡7元/kg。 为了直观和分析方便,我们将蛋鸡的饲养阶段划分为投入期(培育期)、成本回收期和赢利期3个阶段。 投入期(培育期)——0-165日龄:蛋鸡从雏鸡养到产蛋率65%以上(这时产蛋的收入与饲料支出基本持平)约需要165天,累计消耗饲料约10kg,成本约22元/羽,鸡苗+疫苗+药品约6元/羽,其它支出约1元/羽,成本合计29元/羽;产蛋约0.4kg/羽,计2.8元,淘汰鸡收入14.2元(2.2kg*7元/kg*92%——产蛋期成活率),合计收入17元/羽;两者相抵,培育期净支出12元/羽。 成本回收期——166-293日龄:这一阶段料蛋比平均按2.1:1计算,其它支出按每天0.02元/羽计算,产蛋率94%以上,蛋重58.5g/枚,日平均产蛋量55g/羽以上,日赢利0.1109元/羽(0.055*7-0.1155*2.2-0.02),回收12元成本需要126天;产蛋率从65%上升到94%一般需要20天,所以,成本回收期为293日龄。 赢利期——293日龄以后:一般蛋鸡在293日龄以后,产蛋高峰已过,产蛋率一般为88-90%,蛋重约63-64g,平均日产蛋量约56.7g/羽,料蛋比平均按2.2:1计算,日赢利0.1026元/羽(0.0567*7-0.1247*2.2-0.02),平均每月赢利3.08元。 由此可见,蛋鸡赢利是在产蛋高峰以后,如果日产蛋量55g/羽以上维持时间越长,赢利就越多。 料蛋比、饲料单价:饲料代谢能水平是决定料蛋比的主要因素(前提是营养平衡),也是影响饲料单价的主要因素。不同代谢能水平的饲料的料蛋比差异比较大,比较理想的可控制在2.05:1以内,高的则为2.5-2.6:1,相差0.4:1以上,根据测算,料蛋比相差0.2:1的不同饲料的单价相差约0.1元/kg,按年产蛋量20kg计算,高能量水平的饲料可节省饲料成本支出约4.2元/羽 (20*2.1*2.2-20*2.3*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