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气象异常之原因

浅析气象异常之原因
浅析气象异常之原因

浅析气象异常之原因

最近几年来我国气候异常现象出现机率明显增多,并异常后果较为严重,凡事有结果必有原因,本文试着对上述现象分析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

标签:气象异常原因

1气象异常现象

(1)最近几年来特别中国老百姓体会到了什么是雾霾,这在几十年前的中国人来说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名词,但最近几年来其出现的频次及强度较历年来所未见,给广大居民代来了严重的健康危机。

(2)居地的高温及严寒,中国夏季气温正在经历夏季极热,冬季极寒的少现气象,高温、低温的峰值多次创出新高。

(3)台风减少及强度增加,近几年中国中南部的台风登陆与历年比较出现了明显减少,少数登陆我国的台风的强度又出现了强度屡创新高的台风级别,台风的行进路径也出现不同。

(4)春季来临较历年晚了不少,近五六年来,特别是中国的北部地区,春天来得较历年晚,并且冬季与春季变换的历程天数增多数日,导致春种比历年推迟较多。

(5)局地的异常干旱与豪雨频现,中国多地出现一边旱情极为严重,同时一边大雨如柱,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危胁。

2原因

第一、本人认为(以下观点只代表本人观点,可能有误,谨供参考)造成这些气候异常的最主要原因是风能的利用。

中国近十年来,风力发电出现了高速发展阶段,在主要的风场都立起了高高的风力发电机,这些风力发电机被人们认为是最环保的永远再生能源,于是中国的风力发电的总装机占世界的35%以上。

中国是大陆季风性气候国家,中国风的来源一般是四季变换的结果,如今这些能源被人们变成了电力,风的流通通道后面的地区就变得无风或少风,于是就造成中国大陆的风力减弱再减弱,于是雾霾就会多日出现在一个区域,因为没有足够的风能来吹散这些水气混合物,特别在京津地区的上风向新疆及内蒙的风能利用可以说遍地开花,下风向河北辽宁设立的风力发电也到处可见,这样双重结果就造成了风吹不进京津地区,于是雾霾的天数与日增多。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 Weather Condition Ratings for Electric Power Requirement (征求意见稿) 、/. —L-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本标准由湖北省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国平、胡宗海、罗学荣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条件的改善,致冷、取暖等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 会用电量的比例越来越大,大城市致冷、取暖用电比例更高,经常带来电网高峰或尖峰负荷,这部分电能是很难预测、很不稳定、又常常给电网运行安全带来隐患,我们称之为气象敏感负荷(电量),科学预测致冷、取暖导致的气象敏感负荷和用电是各电网公司电力调度部门非常关心的技术。而致冷、取暖完全是由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决定的,研究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与电力负荷、用电量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各因子对气象敏感负荷(电量)的贡献,分别组合成气象敏感负荷指数和气象敏感用电量指数。统计分析气象指数不同范围对应的不同级别负荷或用电量,从而实现对气象敏感负荷和气象敏感用电量的评估和预测。到目前为止,全国很多地方都 开展了气象要素对用电需求影响的研究,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全国适用的方法和标准,缺乏同一性和可比性,不利于气象部门开展电力气象服务工作,为贯彻“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实现气象服务“五满意”,有必要制定全国统一的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行业标准,为气象部门更好地开展电力气象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随着技术进步及电力气象服务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标准尚需不时修订,由于气候差异性大,不同地方使用本标准时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加以修订,以使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规范性。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的制定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电需求气象条件包括:气象敏感负荷条件和气象敏感电量条件。本标准规定了气象敏感负荷条件等级和气象敏感电量条件等级制定方法及其计算方法。本标准规定了用电需求气象要素: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 本标准适用于适用于气象敏感电力负荷、气象敏感用电量的评价,适用于气象敏感电力负荷、气象敏感用电量的预测。 2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下列术语及定义、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2.1 术语及定义 2.2.1 气温 气温Temperature 空气的温度,用C表示。 2.2.2 日最高气温 日最高气温daily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一日内空气温度的最高值。以摄氏度(C)为单位。 2.2.3 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daily mean air temperature 一日内空气温度的平均值。以摄氏度(C)为单位。

恶劣天气交通安全应急预案

恶劣天气交通安全应急 预案

恶劣天气交通安全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在恶劣天气下处理突发交通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有效减少和控制安全行车事故的发生,保证恶劣天气下的行车安全,明确相关应急处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应急工作快速启动和高效有序,结合繁峙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在以下情形出现时,启动本预案。 1、雾天能见度较低时 2、暴雪、积雪很深或雪后路面结冰时 3、遇特大暴雨、强风、冰雹时。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恶劣天气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应急处理的方针、政策。 2、根据恶劣天气情况,宣布恶劣天气预案的启动、终结。 3、领导、组织应对恶劣天气的各项工作。

(二)恶劣天气应急工作小组 恶劣天气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下设各相关应急处理工作组,具体负责处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并做好与其他工作小组的协调工作。 职责:1、在重要路口对来往车辆进行劝导。 2、利用多种渠道,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三)应急预案启动期间,领导小组和小组成员未经组长批准不得离岗,有特殊情况不能履行职责时,该成员职责由所在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安排人员递补。 (四)各工作组必须严格执行领导小组的决定和指令,遇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向上级汇报。 四、预案的启动 (一)遇雾天、大雪等能见度低于50米,路面积雪较深,路面结冰或强风、特大暴雨、冰雹不能保证安全行车时。由恶劣天气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本应急预案,政府所有人员立即到岗,并及时向县政府汇报。 (二)遇雾天能见度低于100米,中雪、大雨等天气,对安全行车有较大影响时,由领导小组副组长宣布启动本应急预案,交通安全相关成员立即到岗,听从指挥。 五、通讯保障 应急预案启动时,所有人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确保应急预案顺利实施。

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应急预案文档

2020 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应急预案文档 Document Writing

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应急预案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做好防范冬季低温雨雪冰东灾害的通知》和省交通运输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道路旅客运输工作的紧急通知》的文件精神,落实《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和“一岗双责”制度,做好汽车站的源头管理,建立健全在特殊时期和发生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应急组织机制。结合客运中心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报告程序 为了做好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特成立领导小组,一把手为总指挥,各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成员由值班站长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落实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情况,安排好各自的工作,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全天候并有专人值班(24小时),绝不允许脱岗、离岗,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汇报,按指示做好此项工作,对发生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工

作和站内是否发车进行处置,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应急指挥组 为切实做好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抓好源头管理,特成立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生产应急领导组: 总指挥:梁春生 副总指挥:贾慧军宋建民李安江李保誉姬建华王玉霞 苏宏智冯晓兵(派出所) 成员:值班站长及各部门负责人 一切听从总指挥的工作安排,明确责任,分工清楚,责任到人,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做好应急工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给道路运输带来的影响,一旦遇有恶劣天气,立即启动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切实做好防灾、救灾工作,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应急处置措施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要抓好各部位和场站的安全生产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落实好车辆例检、“三品”检查、安全教育、安全例会和安全管理制度及各项安全措施,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从制度、车辆、人员等方面进行自查自纠,搞好安全嘱咐,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要加强与气象、公路、交警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气象和路况等信息,做好旅客的解释及安置、

常见疾病与气象条件

常见病与气象医学 什么是气象疾病 气象条件对人类的健康与疾病有着明显的影响。季节、气候、温度与节令的变化, 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或旧病重发,如夏日之中暑,冬令之冻伤,而流行性感冒、心脑血管疾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发病率也与天气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环境太潮湿极易患上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疾病,对人类尤以女青年威胁最大。“水土不服也是一种气象疾病,它是由于环境改变后人体的某些生理机能调不到与其所处气候环境相适应所产生的一系列不适。 什么是气象医学 气象医学是大气科学和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到气象学、生物学、地理学、统计学、生态学、生物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大气物理学和大气化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医学气象的重要性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我国对医学和气象问题的认识较早,在二千多年前这门科学便已萌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籍《内经》,即有对气象医学的论说:“春三月,此为发陈”,明确指出陈旧的疾病,在春天易于复发。“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歧伯曰:四时之气使然”。经文虽简,但意义深奥。大意是,疾病有其内在的规律,得病后症状呈周期性加重与缓解情况之表现,由于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病情的周期性消长。 气象医学的应用 1.雷雨疗法 研究发现,每场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在雷电的作用下,离解出带负电的负氧离子。研究人员还作过测算,雷雨过后,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数目可达一万多个,而晴日里的闹市区,负氧离子数目只有几十个。被称作“空气的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 所以医学家模拟雷雨的神奇作用,把负氧离子引进了病房。结果发现,当室内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与正离子的比例控制在9:1的时候,对气喘、烧伤、溃疡以及其它外伤的治疗有促进作用;可使室内细菌减少,有预防新生儿感染的作用;同时,对过敏性鼻炎、萎缩性胃炎、神经性皮炎、关节痛等病症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2.冰雪降温 当患者体温超过38℃时,把冰袋或雪袋放置于头部,再配合冷水或酒精擦身,其降温效果常常比药物还要好。用这样的方法降温,可明显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氧的耐受力,能有效地防止高热惊厥。局部冰敷对局部红肿热痛有消炎止痛作用,尤其早期使用,可使疖、痈、局部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乳腺炎等疾病的炎症反应减轻,加上药物治疗,病症可以尽早痊愈。 3. 预防传染疾病 很多传染病有明显的的季节和气候特征:如乙脑的年发病率与当年4月份平均气温及当年7月份的降水量呈负相关;疟疾发病人数与各月雨量有正相关的关系。然而由于在未发现病原体以前,往往误认为是天气造成这些疾病的直接原因,而现已查明,病原体、媒介物等都可受季节与天气的影响。 气温、降雨量两个气象因素对同期蚊虫密度的影响,蚊虫密度还受到其它诸多因素如水温、湿度等的影响,可用于蚊虫虫情的预测。一般地说,蚊虫在10℃以下出现滞育,0℃左右失去活动力,-10℃左右体液冻结死亡,10℃以上有吸血活动,25~32℃最适宜生长繁殖;温度太高也不利蚊虫生长,如持续37℃以上数天,蚊虫滋生地的积水会蒸发干,蚊虫无法产卵繁殖后代,造成数量减少,密度降低。了解这些知识后,我们

恶劣天气的防范措施

恶劣天气防范措施 1. 汛期要注意根据天气和气候变化,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工序,确保施工安全。 2. 加强对基础开挖、土石方施工的检查、监练重点检查基坑壁的有效支护,在施工现场要设置观测点,随时观测基坑边坡及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化,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要配备足够的排水设施,确保排水及时防止基坑坍塌。 3. 搞好脚手轲的安全防范,要重点检查立杆基础与排水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拉结状况,做到基础平整、坚固,排水通畅,拉结有效确保脚手架稳固、牢靠。 4. 要强化对施工现场临时建筑和塔吊、施工用电等危险性较大部位和环节的检查,重点检查塔吊等大型机械设备固定状况和各种安全装置灵敏程度,提高设备抗台风、防雨、防雷击和防倒塌性能。 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遵守标准规范,尤其要对变(配)电室做好防雨措施,汛期所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除照明、排水和抢险用电外,其他电源必须全部切断、在雨后继续施工前,首先要检查所有用电设施和线路的安全性,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6. 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宿舍、伙房、办公室和仓库等临时设施的安全状况的排查工作。汛期前要加强施工人员的防汛教育,提高其防护意识,并讲解有关的避险路线、避险地点和避险方法。汛情期间宿舍要设专人负责,实行昼夜值班。对有安全隐患的临建宿舍的住宿人员要撤到安全地轨 7. 要加强对位于集贸市场、城区人行路边等人口密集地段的施工现场临时围墙的安全检查,存在不安全隐患的,要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对不能保证人身安全的,要坚决予以拆除,以防止发生坍塌和坠物仿人事故的发生。 8. 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结束后,应对施工现场各个部位、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符合开工条件要求并经总监签发开工令后,方可进行重新施工。 9. 做好汛期建筑高边坡工程安全检查工作。汛前,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本地区已有和在建的建筑高边坡工程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已有建筑高边坡工程安全责任单位

2021年安全工程师辅导-异常气象条件种类

2021年安全工程师辅导:异常气象条件种类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异常气象条件种类 1. 高温作业生产场所的热源可来自如各种熔炉、锅炉、化学反应釜, 以及机械摩擦和转动的产热以及人体散热;空气湿度的影响主要来自各种敞开液面的水分蒸发或蒸汽放散, 如造纸、印染、绿丝、电镀、潮湿的矿井、隧道以及潜涵等相对湿度大于 80% 的高气湿的作业环境。风速、气压和辐射热都会对生产作业场所的环境产生影响。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北京地区为30℃)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2.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气温在30℃以上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以上, 并有较强的辐射热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钢、炼铁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建材工业的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窑炉车间, 火力电厂的锅炉间等。 3. 高温高湿作业高温高湿作业, 如印染、缭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车间气温可达35 ℃以上,相对湿度达90% 以上。有的煤矿深井井下气温可达 30 ℃, 相对湿度 95%以上。按照《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可诊断为:1、中暑先兆2、轻症中暑3、重症中暑:可分为三型: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中暑性疾病: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1、热射病: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典型症状为: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2、热痉挛: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临床表现特征为:明显的肌痉挛使有收缩痛,痉挛呈对称性,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痉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3、热衰竭:是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颅内供血不足而导致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先有头昏、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继而昏厥,血压短暂下降,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体温多不高。 4. 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如冬天在寒冷地区或极地从事野外作业、冷库或地窑工作的低温作业;潜水作业和潜涵

防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防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6 页

防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恶劣天气情况下的师生安全工作,保证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安全;防范恶劣天气安全事故的发生,并能快速、及时、妥善的处理突发事件,切实有效降低雨雪天气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恶劣天气范围界定。 大风、雷电、雨雪(中大)、冰雹、冻雨等天气。 二、工作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糯租小学防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田兵 副组长:尹凯、何正平 组员:邹志明、吴春梅、聂元胜、赵久碧、张云粉、施俊芬、赵国华、朱正先、周开福、谭朝山、饶维燕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加强和市气象部门的联系,依据气象部门发布的灾害信息,做到早分析、早预警,及时响应、科学处置、有效应对。 2、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特别是校舍等建筑物的安全隐患排查,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 3、根据天气预报或遭遇灾害天气,遵照上级指令,宣布进入应急期及发布有关指令,并根据雨雪冰冻天气的破坏程度,果断决定学校是否停课避灾,灾后复课等指令 4、根据气应急预案,研究部署并组织学校开展应急疏散工作。 5、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有关雨雪冰冻天气灾害情况等事宜。 6、预警期间坚持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能离岗、 第 2 页共 6 页

脱岗、代岗,通讯工具保持畅通。如遇特殊情况,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老师,接到命令及时到岗。 7、广泛深入地开展防雨雪冰冻灾害的知识宣传,增强和提高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能力。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强防寒、防冻、防病和治安工作,确保学校正常教学及生活秩序。 8、遭遇一般性雨雪冰冻灾害后,组织人员做好道路清扫、防滑工作;遭遇破坏性雨雪冰冻天气灾害后,保持内部生活物资的供应,解决受灾学生及教职工的吃穿住等紧急问题。 9、随时掌握雨雪冰冻天气发展趋势,并作出相应决策。 10、组织宣传防雨、雪、冰冻天气灾害科普知识,传授有关自救、互救、雨雪冰冻天气道路安全等常识。 11、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强防寒、防冻、防病和治安工作,确保学校正常教学及生活秩序。 三、应急行动。 1、遭遇雨雪冰冻天气灾害事件,领导小组立即按此预案开展行动,召集小组成员讨论、研究、部署、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2、一旦发现其他突发事件,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3、恶劣天气时,学校领导小组将及时组织教师值班,值班教师应在放学之前10分钟到达学校大门口和教学楼门口,引导组织学生安全有序离开教学楼和学校大门口。 4、各班级在恶劣天气,应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制度,不得私自留学生,否则追究其当事人的责任。 5、及时汇总各类灾害信息,向待补中心校报告信息。灾情信息报 第 3 页共 6 页

应对典型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应对典型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反应能力,避免造成电站全厂停电、设备损坏、人员伤害等事故。在出现故障时,生产运行人员能够做到准确、及时地解除危险,恢复设备正常运行,避免设备、人员损伤。同时检验各种设施、设备的配置、性能及操作、管理能力,及时发现各种辅助设施、设备(包括一次、二次设备和通信、自动化等)的薄弱环节与隐患,以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我厂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光伏电站发生暴雨、台风、冰雪、冰雹、雷暴等恶劣的自然现象时的应急管理。 2 主要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异常天气是指暴雨、台风、冰雪、冰雹、雷暴等恶劣的自然现象,具有破坏性强、控制难度大的特点。异常天气灾害处理不当,不仅对电站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威胁,而且有可能对电站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或导致人身伤亡事故。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 总指挥:光伏电站场长 副总指挥:值班长 成员:副值长、值班员 各应急小组: 现场设备隔离组:当班人员 安全保卫警戒组:值班员 灭火施救组(义务消防队):其他义务消防员 救护后勤保障组:驾驶员、司机 指挥部地点:光伏电站中控室 (备注:站长因故不在光伏电站中控室当班值长负责统一协调指挥事故应急处

置。) 3.2 组织机构职责 3.2.1 总指挥职责:根据恶劣天气情况宣布启动相应的专项应急处置方案,统一指挥协调各应急小组的应急救援行动。 3.2.2 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负责现场指挥救援工作,积极配合各应急小组,做好紧急情况的预测、预报和信息处理工作,时刻掌握发生突发事件的苗头,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排除险情。 3.2.3 现场设备隔离组:熟悉恶劣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的内容以及所对应位置的相关设备、系统;应急处置方案启动时迅速、准确隔离事故所涉设备。 3.2.4 安全保卫警戒组:熟悉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的内容以及雷击所涉位置相关道路和周边环境情况;应急处置方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接受指令,疏通事故现场通道,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3.2.5 灭火施救组:熟悉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的内容以及引发火灾的施救方法,熟悉火灾所涉位置消防器材的配置情况;应急处置方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听从指挥,不盲目行动,有序展开施救行动,并阶段性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和结果。 3.2.6 救护后勤保障组:熟悉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的内容以及应急救援后备物资的存放地点;应急处置方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联络专业救治资源,开辟人员救治绿色通道,必要时派出车辆引导救援车辆迅速进入现场,并阶段性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和结果。 4 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恶劣天气应对措施(1)

维修队恶劣天气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为有效防范、处置因恶劣天气对施工安全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遏制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员工生命及公司财产的安全,维护生产秩序的稳定,确保公司安全生产,根据盘锦市自然天气情况, 结合本队实际,制定本措施。 一、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本队各作业区及相关方单位。 二、工作原则 1、把保障员工生命安全放在恶劣天气防范首位,把安全隐患排查预防放在突出环节,扎实做好防范工作。 2、强制度、明职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职责抓落实,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不安全的因素和隐患,应迅速响应,及时启动应对措施,各部门密切配合,组织人员处理各种因恶劣天气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三、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 盘锦市属于温带海洋气候,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80多毫米。一月份最冷,七月份最热。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主要有:大雪、冰冻、低温天气;大风(扬沙)天气;高温炎热天气;降雨和连续降雨天气。 四、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隐患及措施 (一)大雪、冰冻、低温天气

1、大雪、冰冻、低温天气的不安全因素 一是降温或持续的低温天气,严重影响员工设备机具的正常操作,易出现操作失误引发不安全因素;二是降温或持续的低温天气易出现气割胶管、水管、暖气管道冻结、冻裂问题,影响生产秩序;三是降雪、雨雪后冰冻,导致路面、生产施工场地、机械结冰,给施工和设备机具操作,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2、应对措施 一是在大雪天气应停止室外作业,由组长组织清除生活区及施工现场、作业区域的积雪。有积雪、结冰的道路、门口、台阶等要有可靠的防滑措施,经工程管理人员、现场安全员检查确认后方可进场作业;二是强化现场管理,安全员加强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条件检查和保温防范措施检查;三是管理人员协调维修人员进行设备检修和保养,并对设备做好保温防冻处理;四是雪后综合部组织各单位按责任区分及时清理积雪,作业现场由工程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清理,达到安全施工条件方可施工。 (二)大风(扬沙)天气 1、大风(扬沙)天气的不安全因素 一是对安全用电带来隐患;二是大风天气对电焊,气焊作业带来不安全影响。 2、应对措施 遇到刮风(扬沙)天气,安全员确认工作环境和风力,对能否施工作出安全评价。工程管理人员加强现场管理,组织相关人员做好预防工作。一是因大风而停止工作的现场应切断工作电源,及时检查并熄灭火源;三是刮风

恶劣天气应急预案3篇

恶劣天气应急预案3篇 关于《恶劣天气应急预案3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恶劣天气应急预案中学雨雪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恶劣天气应急预案为及时应对各类极端恶劣天气,做好我校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维护我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快速高效。 二、组织领导 校长负责启动本校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应急预案。成立学校应对极端天气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应急领导小组。xxx校长任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学校及教学点的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三、应急措施 (一)停课应急措施 1、及时将停课通知告知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并调整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统一时间停课和复课。若确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复课,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经批准后才能延期复课。 3、停课后,学校妥善安排好各项工作,确保复课后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二)停考应急措施 1、考试期间遇极端恶劣天气确需暂停考试的,学校及时将停考通知告知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及时调整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统一时间停考和复考。若确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复考,及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经批准后才能延期复考。 3、考试属于学校组织的,由学校对复考做出具体安排;考试科目属于县、中心校统考的,学校严格执行统考科目考试时间安排。 4、停考后,学校要妥善安排好各项工作,确保复考工作有序进行。 (三)提前放假或延期开学的应急措施 1、学期末或学期初遇极端恶劣天气,确需提前放假或延期开学时,学校应及时将提前放假或延期开学通知告知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及时调整教学工作计划,未完成的教学计划应在下学期中安排及时补上。 2、提前放假时,学校应妥善安排好期末考试、阅卷及素质报告单(成绩单)发放等工作,确保学期教学工作任务完成。 3、期末考试属于学校组织的,因提前放假未考完的科目,下学期开学初,由学校安排对未考完的科目进行考试。 4、提前放假后,学校要妥善安排好各项工作,认真做好开学准备,确保下学期开学工作有序进行。 (四)完善通讯网络确保通讯畅通 为应对极端恶劣天气,以便紧急联络。在应急期间学校要安排人员值班,对外公布值班电话,方便学生和家长咨询。所有责任人员必须保持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 (五)规范发布通知和信息 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对外发布停课、停考、提前放假的通知或延期开学的信息。必须以县教育局及中心校文件为准。

铁路暴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铁路暴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暂行)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加强暴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以下简称恶劣天气)情况下的铁路运输组织工作,提高铁路各部门在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防止次生、衍生事故的发生,确保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尽量减少恶劣天气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努力使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尽快恢复铁路运输正常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501号)、《国家处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铁道部关于实施铁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决定》(铁道部铁办[2005]115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第29号)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1.3 工作原则 1.3.1坚持以人为本,以客为主,安全第一。加强预案启动和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护责任和安全卡控措施,确保应急处置期间的旅客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 1.3.2坚持统一指挥。在本预案确定的领导组织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各有关单位、部门和人员按照既定的分工,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保证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1.3.3尽快恢复运输秩序。坚持快速反应,发生恶劣天气启动本预案时,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及时响应,迅速开展工作,减少恶劣天气对运输的干扰,尽快恢复正常运输秩序。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恶劣天气影响国家铁路及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正常运输秩序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机构及职责 2.1 组织指挥体系 铁道部、铁路局、站段(车务站段、大客站,下同)成立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 。各级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铁道部、铁路局设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站段设在站段办公室或调度部门。负责启动应急预案,研究部署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2.1.1铁道部应急领导小组人员组成 组长:铁道部分管副部长 副组长:总调度长、运输局局长 成员:铁道部办公厅(应急管理办公室)、财务司、劳卫司、安监司,运输局调度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营运部、装备部、基础部,公安局,宣传部及其他相关部门领导组成。 2.1.2铁路局应急领导小组人员组成 组长:铁路局分管副局长 副组长:总调度长(运输处处长) 成员:铁路局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安监室、运输处、机务处、车辆处、工务处、电务处、客运处、货运处、调度所、公安局、劳动和卫生处、物资处、宣传部等部门领导组成。 2.1.3站段应急领导小组人员组成

恶劣天气应对措施

恶劣天气安全隐患应对知识 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大雪、冰冻、低温天气;大风(扬沙)天气;高温炎热天气;降雨和连续降雨天气。 大雪、冰冻、低温天气 1、大雪、冰冻、低温天气的不安全因素 一是降温或持续的低温天气,严重影响员工设备机具的正常操作,易出现操作失误引发不安全因素;二是降温或持续的低温天气易出现气割胶管、水管、暖气管道冻结、冻裂问题,影响生产秩序;三是降雪、雨雪后冰冻,导致路面、生产施工场地、机械结冰,给施工和设备机具操作,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2、应对措施 一是在大雪天气应停止室外作业,由组长组织清除生活区及施工现场、作业区域的积雪。有积雪、结冰的道路、门口、台阶等要有可靠的防滑措施,现场安全员检查确认后方可进场作业;二是强化现场管理,安全员加强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条件检查和保温防范措施检查;三是管理人员协调维修人员进行设备检修和保养,并对设备做好保温防冻处理;四是雪后综合部组织各单位按责任区分及时清理积雪,作业现场由现场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清理,达到安全施工条件方可施工。 大风(扬沙)天气 1、大风(扬沙)天气的不安全因素 一是对安全用电带来隐患;二是大风天气对电焊,气焊作业带来不安全影响。 2、应对措施 遇到刮风(扬沙)天气,安全人员确认工作环境和风力,对能否施工作出安

全评价。现场管理人员加强现场管理,组织相关人员做好预防工作。一是因大风而停止工作的现场应切断工作电源,及时检查并熄灭火源;三是刮风(扬沙)天气,应提前关闭厂房门窗;四是大风天气过后,工作前应对各种用电线路进行检查,确认后方可作业; 高温炎热天气 1、高温炎热天气的不安全因素 一是人员处于高温炎热环境工作易出现中暑等问题;二是室外作业人员,出现注意力下降,时间过长易出现昏迷问题;三是高温炎热环境下易燃易爆物品存储、搬运、使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四是各种用电线路在高温环境下容易老化;五是高温炎热环境易引发火灾事故。 2、应对措施 安全员应做好高温条件下施工现场的安全预测和评价,加强对施工现场巡查力度,监督高温防暑措施落实情况。一是高温天气时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室外露天作业避开高温时段;二是在暑期到来时给作业人员发放防暑降温物品,露天施工场所要搭设遮阳棚和避暑休息区;三是对室外设备、氧气、乙炔、配电箱等采取遮阳措施;四是严格消防管理,定期检查更换消防灭火设施,确保消防设施安全可靠,严格易燃物品的使用和管理。定期组织教育,提高员工防火意识。强降雨和连续降雨天气 1、强降雨和连续降雨天气的不安全因素 一是降雨天气严重影响室外作业,降雨时伴有雷电,易出现雷击触电事故;二是强降水会使生产设施进水,发生小范围洪水危险;持续降水会导致设备、用电线路、材料受潮问题。 2、防范措施

陆空通话教程第九章不利气象条件下的飞行

第章 9 Adverse Weather Flying

?教学目的: 掌握符合陆空对话标准的低能见度及风切变处理程序; ?重点难点: 低能见度风切变。

WMO: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Geneva) Atmosphere: nitrogen-78%; oxygen-21%; other gases-1% 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0ft, 温度下降2度。 大雨(RA):影响飞机的lifting, visibility and braking action; Drizzle(DZ):影响visibility; Freezing drizzle:ice; snow: visibility, braking action, warm A/C-ice Freezing rain: poor braking action; Pellet(snow grain): ice on airborne A/C; Snow hail: gusty wind; small hail: ice on airborne A/C;

相关词汇: visibility 能见度windshear 风切变sandstorm 沙暴encounter 遭遇 wind-gauge 风向风速仪wind-sock 风袋waterspout 水龙卷drizzle 毛毛雨sleet 雨夹雪

Fog dispersal in progress 雾在消失 Fog is coming down 正在起雾 Fog is clearing up 雾在消散 braking action 刹车效应 CAVOK 好天气(云高和能见度都好)rime 白霜,雾淞 squall 飑(biao)(线)typhoon 台风 whirlwind 旋风 tornado 龙卷风

(完整版)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常见的 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较长时间飘在空气中的各种粉尘,如滑石粉、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2.物理性因素:包括各种异常气象条件:如夏天进入油罐车或油槽车内进行高温作业等;低温:如石蜡 成型的冷酷;生产性机械声:如球磨机、粉碎机等发出机械噪声;振动:如锻锤,风锤等;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电磁场、电焊等产生的紫外线;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 3.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能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疾病的生物性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如劳动时间过长。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所产生的紧张心理。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身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头部受长时间太阳辐射而发生中暑。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有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 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3.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露氯气,处于下风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入了氯气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危害与预防 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1.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 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肌体反映,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当有大量肺泡“死亡”时,最终导致尘肺病,人将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尤其是二氧化硅能引起严重的尘肺。 2.工业防尘有两套方法,即以湿式作业为主的防尘措施方法和以干法生产条件下采取的密闭、通风、除 尘措施办法。 3.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性防尘措施,入风巷道,回风巷道设水幕,同时接触粉尘的工人必须配用防尘口罩。 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1.生产性毒物主要经过吸入,由呼吸道进入肺循环;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经口腔进入血液循环。 2.毒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出汗、腹痛、腹泻、头晕、流涎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 困难、心动过缓、昏迷等严重症状。 3.工业防毒主要通过工艺改革,密闭通风净化系统;局部排气罩;以及排除的气体需要净化达到降低毒 物的危害。 4.个人防毒主要有:穿防护服、防护鞋、戴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基本防护措施,同时可以配 戴防毒面具、防护口罩。

异常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教学总结

异常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是危急事件的第一责任人,每个当班人都有参与危急事件处理的责任和义务。 3.2.1 应急救援机构的职责: 3.2.1 .1组长职责 事故发生后,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批准现场应急方案,组织现场抢救。在发生异常雾雨雪天气造成的事故时,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本预案规定程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事故处理,负责向公司领导汇报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3.2.2 .1安全部:负责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线以防止与现场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指导群众疏散,物资保卫等。 3.2.2 .2工程部:负责研究确定现场抢救、抢险方案,提出应急的安全技术措施,为现场指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2.2 .3现场抢救小组:负责开展现场抢救、抢险工作,及时控制危险源,积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2.2 .4后勤保障小组:负责交通运输,保障运送抢险救援人员、物资器材所需的车辆,保障抢险道路的畅通;负责提供抢险救援的器材和物资;提供应急所需的有关防护用品;负责生活保障,提供休息场所、食物及其它生活必需品等。 3.2.2 .5灾害调查善后处理小组:参与由本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组成的灾害调查善后处理小组,负责提供相关原始资料,做好善后处理相关事宜。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1.1 建立健全企业防止异常雾雨雪天气灾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应急预案。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制。 4.1.2 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教育职工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切实提高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和规避事故风险的能力。 4.1.3 每年定期举办异常雾雨雪天气灾害应急演练,使职工熟悉应急工作过程,掌握应急工作要领,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准备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4.1.4 组织开展防异常天气灾害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各部门防异常天气灾害准备工作、防异常天气灾害应急预案和责任制落实情况、防异常天气灾害重点监控部位、防异常天气灾害物资储备情况等。 4.1.5 加强对生产现场安全设施检查,进一步完善现场安全设施和标志。改善劳动作业环境,使生产现场具有较强的抗御异常天气灾害的能力。 4.1.6 编制防异常天气灾害特殊运行方式及反事故预案,并组织学习、演习。 4.1.7 在异常天气灾害季节到来前负责对全厂防汛排水设备、泵房排水系统、潜水泵、应急照明设施等应急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维护。 4.1.8 在雷电灾害性天气气候发生前必须检查电气、控制设备的接地与防雷电的安全措施。 4.1.9 大雾灾害性天气发生前必须利用停电机会,对室外电气设备清洗,做好防污闪措施;对电气绝缘进行检查。 4.2 预警行动 4.2.1公司应根据其当地阶段性、季节性特点,结合环境、异常雾雨雪天气灾害预报信息,

气象条件对建筑施工的影响分析

气象条件对建筑施工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14T14:20:13.8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作者:安巍1 孙琪2 韩志鹏3 [导读] 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强度和频率也持续增加。因此,必须明确各类典型天气条件对建筑施工的具体影响。 1.黑龙江省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2.黑龙江省气象台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3.黑龙江省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温度、湿度、降水、大风等天气现象对建筑施工的产生的各类影响及危害,并对各类天气条件下建筑施工适宜度进行了测评,从而阐明建筑施工与气象条件关系紧密,建筑施工行业本身无不受到天气条件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天气条件;建筑施工;影响 温度波动、湿度、降水、大风等天气现象的发生往往带有突然性、不确定性。会对室外建筑施工的设备安装、材料储存运输、人员健康安全等方面造成影响,拖延施工进度、影响施工质量,从而导致施工方经济利益受损。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强度和频率也持续增加。因此,必须明确各类典型天气条件对建筑施工的具体影响。 1.温度对建筑施工的影响 温度是用来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所说的是指距地面1.5米高处所设百叶箱测量的气温。温度是建筑施工中重要影响条件之一。 1.1温度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夏季的炎热高温和冬季的寒冷冰冻都会让室外施工人员感到不适,因此温度也是能否提高施工人员工作效率的主要气象因素。根据有关材料显示,人体最适宜的户外活动温度是20℃,睡眠温度是24℃。考虑室外施工阳光、机械运转散热等因素,可确定在施工期间,室外环境温度在16~23℃为最适宜,工人工作效率值最高。 1.2温度对混凝土工程的影响 控制混凝土的最适合温度,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温度与混凝土的水化密不可分。当温度低于4℃时,水化作用变得迟缓,气温低于0℃时,混凝土中的水分发生冻结,水化作用处于停滞。这时混凝土表层温度偏低,内部温度相对较高,形成内外温差,从而产生混凝土内应力,且由于内部水分冻结后体积发生膨胀,极易有裂缝产生。如果混凝土在灌注完成后一昼夜间就遭遇冻结,其自身强度会骤降50%以上。为此,在搅拌过程中加入混凝剂,可以促进凝结硬化过程,提高强度。在灌注工作完成后,采取蓄热法或铺盖草帘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也可以避免因收缩产生的裂缝。 温度过高时,混凝土内水分被大量蒸发,致使砂石的含水量减少,在拌合时适量增加水量,若气温达到30℃以上时,需要添加缓凝剂,以防止高温削弱混凝土抗拉强度,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1.3温度对建筑物外立面装修的影响 在冬季,气温过低会导致水泥灰浆、各类涂料等装修材料的凝固、冻结,降低其凝结力,从而影响整体装修质量。冬季低温及干燥的空气会使涂料、水泥灰浆等表面快速干结,而内层却保持潮湿,开裂、不平整等现象随之产生。此外,有些建筑夏天气温升高后,所安装的板材会膨胀起鼓、变形或错位,也是由于最初建筑施工时,低温环境下板材处于收缩状态所引起的。 1.4温度对土方工程的影响 低温致使冻土产生,会对挖掘、基坑、基槽及管沟的开挖与回填,施工场地的平整等施工开来困难,尤其是施工期地面积水的排除、清理。 2.湿度对建筑施工的影响 湿度是用来表示空气中所包含水汽的多少或者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混凝土进行养护作业时,最佳的相对湿度为90%。当相对湿度小于90%时,混凝土中水分蒸发速度加快,会影响其强度,需要采取加盖草帘,增加洒水。当相对湿度大于90%则对室内装修中喷浆、粉刷、贴纸产生影响。尤其是对水性涂料施工影响很大,一方面涂料干燥很慢,或不能干燥成膜,另外易造成流坠,泪眼状弊病。 此外,水泥具有很强的吸湿性,长期暴漏在湿度大的空气中,极易受潮,发生变质、形成硬结,导致不能正常使用。 3.降水对建筑施工的影响 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总称为降水。通常情况下,降水对建筑施工的主要影响表现在混凝土工程施工、土方工程施工、吊装及手脚架安装施工等过程中。并且影响不只局限于降水发生的当日,累计的降水量也是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 3.1降水对混凝土工程的影响 混凝土属于结构承载材料,但其属性与钢材。木材等不同,在施工作业时本身并没有强度,必须通过灌注成型并硬化到要求程度后才具备承载能力。绝大多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都是在室外露天情况下进行,因此降水会改变混凝土的水灰比。有关资料显示:通过对不同含水率混凝土铸件的抗压、劈裂抗拉、环压抗拉三方面强度的测试,得出如下结论: (1)增加混凝土含水率会减小其抗压强度和环抗压强度但对劈裂抗压影响很小; (2)烘干干燥会使混凝土环压抗拉强度大幅下降,但是相应增大其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 综上所述,降水的发生降低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2降水对建筑物外立面装修的影响 当降水量不足10毫米时,对檐涂料、刷胶、屋顶油毡纸铺设和沥青的浇灌产生影响。当降水量达到10~15毫米时,在砌墙工程进行时砂浆水泥会被冲刷流失,影响建筑整体质量。当降水量达到25~50毫米时,会发生坑沟积水,并因混凝土被严重冲刷,导致离析并最总产生施工缝。此外,秋冬季节施工期出现霜降、雪、雾凇等降水,会使道路湿滑,人员行动不便,影响工程运输。 4.风力对建筑施工的影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风力大于3级时,钢筋会左右摇摆而无法进行对头焊接工作;风力大于4级时,会使砌墙所用拉线不直,吊线随风晃动,最终导致墙体出现弧度;风力大于5级时,砖瓦及毛坯墙遮盖物容易被掀开吹走。 据统计,风速随地面至高空的高度升高而加大,通常每升高30m,风速约增加2m/s,4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施工塔吊就不能转动自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