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常用ndvimndwi、ndbi等三个指数的计算及landsat应用

遥感常用ndvimndwi、ndbi等三个指数的计算及landsat应用
遥感常用ndvimndwi、ndbi等三个指数的计算及landsat应用

N D V I

NDVI,植被覆盖指数。应用于检测植被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和消除部分辐射误差等。

中文名

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

外文名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简????称

NDVI

影响因素

植物的蒸腾作用、太阳光的截取

简介

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标准差异植被指数),也称为生物量指标变化,可使植被从水和土中分离出来。

表达式:

NIR 和R分别为近红外波段和红波段处的反射率值。[1]

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太阳光的截取、光合作用以及地表等密切相关。

特点

1、NDVI 能够部分消除与太阳高度角、卫星观测角、地形、云影等与大气条件有关的辐射变

化的影响;[1]

2、NDVI 结果被限定在[-1,1]之间,避免了数据过大或过小给使用带来的不便;[1]

3、NDVI 是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覆盖度的最佳指示因子;[1]

4、非线性变换,增强了NDVI 低值部分,抑制了高值部分,导致NDVI数值容易饱和,对高

植被密度区敏感性降低:

表1Landsat7 Landsat8卫星对比

NDWI

NDWI(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水指数),用的特定波段进行归一化差值处理,以凸显影像中的水体信息。目前对于NDWI有S. K. McFEETERS和Bo-cai Gao的两种不同做法,且都于1996年发表在权威国际遥感学术杂志上。对于NDWI的命名尚有争议。

在1996年提出的差分水体指数(NDWI)[1]

其表达式为:

NDWI =(p(Green)-p())/(p(Green)+p(NIR))

是基于绿波段与波段的归一化比值指数。该NDWI一般用来提取影像中的水体信息,效果较好。

局限性:用NDWI来提取有较多建筑物背景的水体,如城市中的水体,其效果会较差。

2. Gao于1996年也命名了一个NDWI[2]?,用于研究植被的含水量。

其表达式为:

NDWI=(p()-p(MIR))/(p(NIR)+p(MIR)) =(pμm)-pμm))/(pμm)+pμm))

植被水分指数NDWI是基于与波段的比值指数。与相比,它能有效地提取植被冠层的水分含量;在植被冠层受时,NDWI指数能及时地响应,这对于旱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而Wilson等在研究美国缅甸因州的森林时,使用了归一化湿度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Moisture Index, NDMI),其表达式与Gao的完全一致。由于Gao的NDWI与Wilson等的NDMI 指数的意义与用途是一致的,而与Mcfeeters用于研究水体的NDWI指数有所不同,因此一般将用于研究植被含水量的指数改称为NDMI指数。

3. 徐涵秋(2005)的MNDWI指数[3]

在对Mcfeeters提出的差异水体指数(NDWI)分析的基础上,对构成该指数的波长组合进行了修改,提出了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Modified NDWI), 并分别将该指数在含不同水体类型的进行了实验,大部分获得了比NDWI好的效果,特别是提取城镇范围内的水体.NDWI指数影像因往往混有城镇建筑用地信息而使得提取的水体范围和面积有所扩大.实验还发现MNDWI比NDWI 更能够揭示水体微细特征,如悬浮沉积物的分布、水质的变化.另外, MNDWI可以很容易地区分阴影和水体, 解决了水体提取中难于消除阴影的难题.

其表达式为:

MNDWI =(p(Green)-p(MIR))/(p(Green)+p(MIR))

NDBI

TM影像是指美国陆地卫星4~5号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所获取的多波段扫描影像。

TM影像有7个波段,以下是他们的波谱范围:

TM-1为~微米,蓝光波段

TM-2为~微米,绿光波段

TM-3为~微米,红光波段,以上为可见光波段;

TM-4为~微米,为近红外波段;

TM-5为~微米,中红外波段

TM-6为~微米,为热红外波段

TM-7为~微米,为远红外波段;

Tm影像中归一化建筑指数为b5NDBI=(b5-b4)/(b5+b4)

NDBI=(p(MIR)-p(NIR))/(p(MIR)+p(NIR))

常用财务指标计算公式、分析和解释

常用财务指标计算公式、分析和解释

————————————————————————————————作者:————————————————————————————————日期:

常用财务指标计算公式、分析和解释 一、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意义: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流动比率的下限为100%,流动比率等于200%时较为适当。 分析提示:低于正常值,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意义:速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因为流动资产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通常认为,速动比率等于100%时较为适当。 分析提示:低于1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

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意义: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总提示: (1)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可以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 (2)减弱变现能力的因素: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已获利息倍数三项。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意义: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该指标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分析提示: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获取利润的能力也越强。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导致资产负债率特别高,偿债风险就应该特别注意了。资产负债率在55%—65%,比较合理、稳健;达到80%及以上时,应视为发

遥感作业

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遥感图像解译(Imagery Interpretation):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即遥感图像理解(Remote Sensing Imagery Understanding)分为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 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 1.形状(shape):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形状:顶视平面图. 解译时须考虑遥感图像的成像方式。 2.大小 3色调(tone):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如海滩的砂砾色调标志是识别目标地物的基本依据,依据色调标志,可以区分出目标地物。 4颜色(colour):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日常生活中目标地物的颜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颜色:地物在不同波段中反射或发射电磁辐射能量差异的综合反映。彩色遥感图像上的颜色:真\假彩色.真彩色图像上地物颜色能真实反映实际地物颜色特征,符合人的认知习惯。目视判读前, 需了解图像采用哪些波段合成,每个波段分别被赋予何种颜色 5.阴影(shadow):遥感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根据阴影形状、大小可判读物体的性质或高度。不同遥感影像中阴影的解译是不同的. 6水系水系标志在地质解译中应用最广泛,它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岩性、构造等地质现象。这里所讲的水系是水流作用所形成的水流形迹,即地面流水的渠道。它可以是大的江河,也可以是小的沟谷,包括冲沟、主流、支流、湖泊以至海洋等。在图像上可以呈现有水,也可以呈现无水。水系的级序,一般是从冲沟到主流, 7. 纹理(texture):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如航空像片上农田呈现的条带状纹理。纹理可以作为区别地物属性的重要依据等八、位置(Location) 是指地物的环境位置以及地物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在像片中的反映。也称为相关特征。它是重要的间接判读特征。 九、土壤、植被标志 通过对土壤、植被的相关分析,推断其下伏地物的性质。 十、人类活动标志 古代与现代的采场、采坑、矿冶遗址是找矿标志; 耕地的排布反映地形地貌特征,如火山口周围耕地呈环状分布。 叙述目视解译基本程序与步骤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是一项认真细致的工作,解译人员必须遵循一定行之有效的基本程序与步骤,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解译任务。一般认为,遥感图像目视判读分为五个阶段:(1) 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遥感图像反映的是地球表层信息,由于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以及受大气吸收与散射影响等,遥感影像有时存在同质异谱或异质同谱现象,使得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2) 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3) 室内详细判读: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奠定了室内判读的基础。建立遥感影像判读标志后,这就可以在室内进行详细判读了。(4) 野外验证与补判:室内目视判读的初步结果,需要进行野外验证,以检验目视判读的质量和解译精度。对于详细判读中出现的疑难点、难以判读地方则需要在野外验证过程中补充判读。(5) 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成果,一般以专题图或遥感影像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财务指标计算公式(超全)

财务指标计算公司公式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 一、盈利能力分析 1.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2.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100% 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3.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00% 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4.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5.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6.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经营效益越高 二、盈利质量分析 1.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 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2.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 该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越强,其值一般应大于1 3.销售收现比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数值越大表明销售收现能力越强,销售质量越高

三、偿债能力分析 1.净运营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进行比较分析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4.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5.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6.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00% 该比值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 7.产权比率与权益乘数产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产权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 8.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9.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10.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债务总额)×100% 比率越高,偿还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 四、营运能力分析

水质中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水质中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1、有机化学指标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O2),简称DO)。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减 低。一般清洁的河流,DO可接近其温度的饱和值,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 量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溶解氧是表示水污染状态的重 要指标之一。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化学需氧量是指以重铬酸钾(K2Cr2O7)或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化学需氧量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基于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现象,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在与水质有关的各种法令中均采用它作为控制项目。注:我国颁布的环境地面水质标准(1988年)中,规定了以酸性重铬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化学需氧量,(简称CODCr),而将高锰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高锰酸盐指数,(简称CODMn)。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CODMn)高锰酸盐指数,又称为耗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的常用指标。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某些有机物及无机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相当的氧量。它反映了水中悬浮和溶解的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那一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量。高锰酸盐指数在以往的水质监测分析中,亦有被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酸钾法。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并不是理论上的需氧量,也不是反映水体中总有机物含量的尺度,因此,用高锰酸盐

第三章-遥感传感器作业

第三章遥感传感器 C方向2012301610010 卢昕 一、名词解释 1.遥感传感器:是测量和记录被探测物体的电磁波特性的工具,是遥感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由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组成。 2.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或者电能的设备。具体的元器件如感光胶片、光电管等。 3.推扫式成像仪: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线图像,甚至是一幅二维影像,然后对影像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 4.成像光谱仪:以多路、连续并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信息的仪器,通过将传统的空间成像技术与地物光谱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对同一地区同时获取几十个到几百个波段的地物反射光谱图像。 5.瞬时视场:传感器成像瞬间形成的单个像元的视场,决定地面分辨率。 6.MSS:Multispectral Scanner 多光谱扫描仪。成像板上排列有24+2个玻璃纤维单元,按波段排列成四列,每列有6个纤维单元,每个探测器的视场为86μrad,每个像元的地面分辨率为79mx79m,扫描一次每个波段获得6条扫描线图像,其地面范围474m*185km。

7.TM :是相对MSS的改进,其中增加了一个扫描改正器,使扫描行垂直于飞行轨道,并使往返双向都对地面扫描。一个高级的多波段扫描仪共有探测器100个,分7个波段,一次扫描成像为地面的480m*185km。 8.HRV :是一种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仪器中有一个平面反射镜,将地面辐射来的电磁波反射到反射镜组,然后聚焦在CCD线阵列元件上,CCD的输出端以一路时序视频信号输出。由于使用线阵列的CCD元件作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线的一条图像线,不需要用摆动的扫描镜,以“推扫”方式获取沿轨道的连续图像条带。 9.SAR :合成孔径雷达,是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 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一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的雷达。 10.INSAR:相干雷达。是利用SAR在平行轨道上对同一地区获取两幅(或两幅以上)的单视复数影像来形成干涉,进而得到该地区的三维地表信息。 https://www.360docs.net/doc/2916102922.html,D :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由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器件,受光或电激发产生的电荷靠电子或空穴运载,在固体内移动,达到一路时序输出信号。12.真实孔径侧视雷达:真实孔径侧视雷达的天线装在飞机的侧面,发射机向侧向面内发射一束窄脉冲,地物反射的微波脉冲,由天线收集后,被接收机接受。回波信号经电子处理器的处理,在阴极射线管上形成一条相应于辐照带内各种地物反射特性的图像线,记录在胶片上。飞机向前飞行时对一条一条辐照带连续扫描,在阴极射线管处的胶片与飞机速度同步转动,就得到沿飞机航线侧面的由回波信号强度表示的条带图像。 13.全景畸变:由于地面分辨率随扫描角发生变化,而使红外扫描影像产生畸变,这种畸变通常称为全景畸变,也就是整幅图像都发生了畸变。

最常用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分析和解释

常用财务指标计算公式、分析和解释 一、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意义: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流动比率的下限为100%,流动比率等于200%时较为适当。 分析提示:低于正常值,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意义:速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因为流动资产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通常认为,速动比率等于100%时较为适当。 分析提示:低于1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意义: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总提示: (1)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可以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 (2)减弱变现能力的因素: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已获利息倍数三项。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意义: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该指标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分析提示: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获取利润的能力也越强。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导致资产负债率特别高,偿债风险就应该特别注意了。资产负债率在55%—65%,比较合理、稳健;达到80%及以上时,应视为发出预警信号,企业应提起足够的注意。

西南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论述题] 参考答案: 1、简述遥感概念及特点 遥感(Remote Sensing),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 ①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 遥感从飞机上或人造地球卫星上。居高临下获取的航空像片或卫星图像,比在地面上观察视域范围大得多。又不受地形地物阻隔的影响,景观一览无余,为人们研究地面各种自然、社会现象及其分布规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②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 遥感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不仅能获得地物可见光波段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紫外、红外,微波等波段的信息。不仅能用摄影方式获得信息,而且还可以用扫描方式获得信息。遥感所获得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用常规传统方法所获得的信息量。这无疑扩大了人们的观测范围和感知领域,加深了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 ③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特点。 遥感通常为瞬时成像,可获得同一瞬间大面积区域的景观实况,现实性好;而且可通过不同时相取得的资料及像片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地物动态变化的情况(版图),为环境监测以及研究分析地物发展演化规律提供了基础。 ④其他特点 此外,遥感还真有用途广,效益高,资料性,全天候,全方位的特点。 2、遥感的分类 1、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和类型分类 ①地面遥感:1.5~300m,车、船、塔,主要用于究地物光谱特征 ②航空遥感:9~50km,飞机、气球,较微观地面资源调查 ③航天遥感:100~36000km,卫星、飞船、火箭、天飞机、空间站 2、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类 ①主动遥感:雷达 ②被动遥感:被动接受地物反射、发射的电磁波:摄影机、扫描仪 3、根据遥感信息的记录方式分类 ①成像遥感:以图象方式记录:航空性片、卫星图象 ②非成像遥感:图形、电子数据:数字磁带、光盘 4、根据遥感使用的探测波段分类 ①紫外遥遥:0.3~0.4μm ②可见光遥感:0.4~0.76μm ③红外遥感:0.7~14μm ④微波遥感:0.1~30cm ⑤多波段遥感:0.5-0.6,0.6-0.7,0.7-0.8,0.8-0.9

常用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扣除存货之后的余额,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5、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 =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6、或有负债比率 =或有负债余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或有负债余额=已贴现商业承兑+对外担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与仲裁)+其他或有负债。 7、已获利息倍数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 8、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 9、劳动效率=营业收入或净产值/平均值工人数 10、生产资料运营能力: 周转率=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 =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11、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周转数(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12、①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②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 13、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X100% 14、固定资产周转率(次数) =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周转期(天数)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360/营业收入。 15、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6、不良资产比率=(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未处理资产损失)÷(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 17、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 18、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商品销售额)×100% 19、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0、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21、成本费用利润率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式中的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用总额来自企业的损益表。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和三项期间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

最新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1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2 1、有机化学指标 3 4 溶解氧 (Dissolved oxygen简称DO) 5 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O2),简称DO)。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6 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7 解氧含量减低。 8 一般清洁的河流,DO可接近其温度的饱和值,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9 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10 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 11 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溶解氧是表示水污染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12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 13 化学需氧量是指以重铬酸钾(K2Cr2O7)或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氧化14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水中15 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xiao 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化学需氧量16 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基于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现象,17 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在与水质有关的各种法令中均18 采用它作为控制项目。 19 注:我国颁布的环境地面水质标准(1988年)中,规定了以酸性重铬酸钾法20 测得的COD值称为化学需氧量,(简称CODCr),而将高锰酸钾法测得的COD值21 称为高锰酸盐指数,(简称CODMn)。 22 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CODMn)

23 高锰酸盐指数,又称为耗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24 的常用指标。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某些有机物及25 无机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相当的氧量。它反映了水中悬浮和26 溶解的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那一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量。 27 高锰酸盐指数在以往的水质监测分析中,亦有被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28 酸钾法。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并29 不是理论上的需氧量,也不是反映水体中总有机物含量的尺度,因此,用高锰酸30 盐指数这一术语作为水质的一项指标,以有别于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更31 符合于客观实际。 32 CODcr一般为CODMn的2到5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数据基本上都在33 这个范围 34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BOD) 35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36 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同时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等还原性无37 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但这部分通常占很小比例。 38 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好氧分解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39 1)含碳物质氧化阶段,主要是含碳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40 2)硝化阶段,主要是含氮有机化合物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亚xiao 酸盐41 和xiao 酸盐。约在5-7日后才显著进行。故目前常用的20℃五天培养法(BOD5 42 法)测定BOD值一般不包括硝化阶段。 43 BOD是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是研究废水的可生化降解44 性和生化处理效果,以及生化处理废水工艺设计和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遥感原理与应用作业答案

(0684)《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 1、遥感(Remote Sensing),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 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 2、电磁波谱(Electramagitic spectrum):将电磁波按照波长的长短排列制成图表 3、太阳常数:当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单位时间内投射到位于地球大气上界,且垂直 于太阳光射线的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为1385士7W/m’。此数值称为太阳常数。 4、地物光谱特性:自然界中,不同的地物具有的不同的对电磁波不同波段范围的辐射规律 (反射、发射、吸收、透射),称地物的该特性为其光谱特性。 5、地物反射光谱与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地物的反射率随人射波长变化的规律,叫做地物反 射光谱。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关系绘成的曲线(根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称为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6、黑体:所谓黑体是“绝对黑体”的简称,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 吸收系数恒等于1(100%)的物体。 7、基尔霍夫定律:在任一给定温度下,地物的辐射通量密度和吸收率之比,对任何地物都 是一个常数,并且等于该温度下黑体辐射通量密度。(T一定Wλ/α= Wλ黑) 8、大气窗口:大气层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削弱了大气层对电磁辐射的透明度。通常 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9、饱和度:纯度,色彩纯粹和色彩鲜艳的程度 10、传感器:遥感中用来探测和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仪器。 11、反差contrast:感光材料的乳剂层上使影象表达出所摄物体各部分在光量方面有差别的能力,称为反差。根据感光材料的反差大小可将感光材料分为软性片、中性片、硬性片12、乳剂分辨率:感光材料区分景物细微部分的能力,通常以1mm宽度内能够清楚分辨出的平行线对数表示 13、像对stereopair: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地物所拍摄的两张相片 14、航向重叠(longitudinal overlap):为了使同一条航线上相邻相片的地物能相互衔接以及满足立体观察的需要,相邻相片间需要有一定的重叠,称为航向重叠。重叠率为53-60% 15、旁向重叠(lateral overlap):为了使相邻两条航线上相邻相片的地物能相互衔接,相邻相片间需要有一定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率为15-30% 16、中心投影,就是空间任意直线均通过一固定点(投影中心)投射到一平面嫩影平面〕上而形成的透视关系。 17、像点位移:地物在航空相片(中心投影)上的位置与其在平面图(垂直投影)上的位置比较,产生的位置移动。 18、投影差:因地形起伏而引起的地物在航空相片(中心投影)上的位置与其在平面图(垂直投影)上的位置比较,产生的位置移动。 19、倾斜差:因相片倾斜而引起的地物在航空相片(中心投影)上的位置与其在平面图(垂直投影)上的位置比较,产生的位置移动。 20、航空相片的使用面积:工作中只使用航空相片的中央部分称为使用航空相片的使用面积;通常以邻片重叠部分中线(可偏移1cm)所围成的区域表示。 21、判读标志:不同的地物在航空相片上具有不同的影象特征,其中一些影象特征构成

常用水指标计算公式.

电厂水指标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有关监督指标

100%酸(克) 1、酸耗= (克/克当量) (阳床出水酸度+入口水碱度)×周期制水量(吨) 式中:酸耗目前的单位为克/摩尔(或g/mol) 阳床出水酸度和入口水碱度的单位均为mmol/L(即原来的mg-N/L)。 100%碱(克) 2、碱耗= (阳床出水酸度+残留CO2/44+入口水SiO2/60)×周期制水量(吨) (克/克当量)式中:碱耗目前的单位为克/摩尔(或g/mol) 阳床出水酸度的单位均为mmol/L(即原来的mg-N/L); 44——为CO2由mg/L换算成mmol/L的换算系数; 60——为SiO2由mg/L换算成mmol/L的换算系数。 给水SiO2或Na+-蒸汽SiO2 或Na+ 3、锅炉排污率= ×100% 炉水SiO2或Na+-给水SiO2或Na+ 其中SiO2或Na+的单位为mg/L。 4、锅炉排污量=锅炉蒸发量(吨)×锅炉排污率(吨) 锅炉全月补水量(吨)-供汽量(吨) 5、补水率= ×100% 锅炉全月蒸发量(吨) 6、车间自用水量=工业水总用量(吨)-补充水量(吨) 工业水总用量(吨)-补充水量(吨) 7、车间自用水率= ×100% 工业水总用量(吨) 阳床总出水量(吨)-补充水量(吨) 8、系统自用水率= ×100% 阳床总出水量(吨)

9、循环水加药量的计算公式:(粗略计算公式) 三聚磷酸钠第一次加药量(按2mg/L计算): 循环水水池体积(m3)×2 (kg) 1000 运行中每小时的加药量(按2mg/L计算): 每小时的补充水量(吨)×2 (kg/h) 循环水浓缩倍率×1000 有机磷加药量的计算公式: 第一次加药量的计算公式(按2mg/L计算): 循环水体积(m3)×2 (kg) 1000×有机磷的百分比浓度 运行中每小时的加药量(按2mg/L计算): 每小时的补充水量(吨)×2 (kg/h)循环水浓缩倍率×1000×有机磷的百分比浓度 循环水加药量的计算公式:(精确计算公式) 投运前的加药量:G/h =(ρ + k·t)·qv.c 投运后的加药量:G/h = qv.b ·ρ + K·V 式中ρ………为阻垢剂运行中的控制值,mg/L; k ………阻垢剂在充水期间消耗速率,g/m3·h; t ………充水时间,h; qv.c(qv.b)………充水流量,m3/h; K ………水解速率,mg/L·h; V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总容积,m3。

常用质量指标定义、目的、计算公式与术语(10个)

常用质量指标 定义、目的、计算公式与术语 (10个) 我们每天的工作会接触很多指标,但是天天挂在嘴上的指标你真的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吗?在讲解之前做个调查,看看大家是不是都明白以下概念的定义、目的、计算公式和其中涉及到的专业术语。 1. 废品率 定义: 该百分比由废品材料费用除以总生产成本或由废品总数量除以产品总生产数量得到。 目的: 用作结果度量,来确定过程是否按照规范化进行零件生产和装配。 公式: 废品率%=(废品的材料金额/总生产成本)×100%或(废品总数量/产品总生产数量)×100%。 术语: 废品材料金额:是废品所使用的材料的价值。

总生产成本:是劳动力,材料和工厂负担(水、电等)的总和。 应用/ 信息:废品计算是直接从本单位的财务系统中得到其数值。若公司的财务系统不能从劳动力和负担费用中分离出废品材料价值,应尽快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2. 返工率 定义: 花费在返工活动中时间的比例,由返工工时除以生产劳动工时或返工(返修)品的总数量除以总的生产数量得到。 目的:用作结果度量,来强调那些在第一次质量中需要改进的操作工位。 公式: 返工率%=(返工工时/总生产劳动工时)×100%或(返工(返修)品的总数量/总的生产数量)×100%。 术语: 返工工时:是指再次加工,分拣,修复那些将成为废品的工件所花费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是用在在制品,成品和外购部件或材料上。返工时间包括诸如修复,重新包装,再分拣,附加的检查活动和遏制等。返工时间包括内部的或外部的活动。应包括直接时间加上加班时间中的直接时间部分。 生产劳动工时:直接/生产劳动工人工作时间总和(包括直接时间加上加班时间中的直接时间部分)。

遥感复习题详细答案

一名词解释(2分×10) 1电磁波谱:把电磁波按其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以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所得图谱 2 主动遥感:运用人工产生的特定电磁波照射地物,再根据接收到的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特征来分析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遥感技术 3 被动遥感:运用遥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反射和辐射电磁波谱,并根据其特征对目标物探测的遥感技术 4紫外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的不同,可以把遥感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其中,探测波段在0.05——0.38微米之间的遥感称为紫外遥感 5可见光遥感:可见光遥感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可见光波段范围(0.38——0.76微米)之间的遥感技术 6 红外遥感: 红外遥感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红外波段范围(0.76——1000微米)之内的遥感 7 微波遥感:是传感器的工作波长在微波波谱区(1-1000mm)的遥感技术,是利用某种传感器接受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地物信息的技术 8镜面反射:光滑平面的反射波有确定方向,满足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反射称为镜面反射 9漫反射:粗糙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就是漫反射,当表面粗糙度h与入射电磁波波长λ同数量级时尤为明显 10混合反射:表面粗糙度h中等(相对λ而言)的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混合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11瑞利散射:q < 1,当粒子的直径小于波长1/10或更小时发生的散射即r<<λ,∝1/ λ4,主要由大气分子引起,对可见光影响较大。 散射系数k r 12米氏散射:q=3,当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1/10到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散射系数k ∝1/ λ0~λ1,主要由大气中的烟尘、气溶胶等引起,主要为向前 m 散射。 13非选择性散射:q>3,当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的散射,r>>λ,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14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是选择遥感工作波段的重要依据。 15线性构造:指在各种遥感图像上,被认为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直线、弧线、折线状的线性影像特征。(包括:1 各种直线状或微弯的弧线状的地质界线2 断裂构造成因的线性构造3 线状应变带4 由地形、影纹结构或色调的线状变化反映出来的、暂时无法确认其具体地学成因的线性形迹) 16反射率:地物反射辐射与入射总辐射的比值。(反射率=地物某微小波段反射辐射通量/入射辐射通量×100%,与波长、入射角、物体电学特性、表面粗糙度和质地有关) 17地物反射波谱:为表示地面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主要财务指标计算公式精编版

主要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一)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清偿短期、长期债务的能力。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分析提示: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获取利润的能力也越强。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导致资产负债率特别高,偿债风险就应该特别注意了。资产负债率在55%—65%,比较合理、稳健;达到80%及以上时,应视为发出预警信号,企业应提起足够的注意。一般认为,该比率维护在40-60%之间较为合适,负债比率过高是不利的,应引起重视。 2、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意义: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流动比率的下限为100%,流动比率等于200%时较为适当。反映企业短期负债清偿能力,即每1元流动负债额中有多少流动资产额作保证。一般认为2:1的流动比率较好。若该比率过低,说明企业偿还能力较差,若该比率过高,说明企业的部分资金闲置。 3、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存货/流动负债总额 意义:速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因为流动资产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通常认为,速动比率等于100%时较为适当。 分析提示:低于1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 因为存货不能马上形成支付能力,所以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认为,该比率为1:1较好。 4、现金比率反映企业即时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三个月到期的短期投资和应收票据)/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越高,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5、利息保障倍数衡量企业偿还借款利息的能力,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如不能得到利息费用的详细资料,可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所得保障支付负债利息的能力,它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应大于1,同时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比率作为最基本的偿付利息能力指标,否则就难以偿还债务及利息。但从短期看,由于折旧费、摊销费及折耗费等短期内不需要支付资金,所以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时,企业通常也能偿还其利息债务。 6、应收账款损失率 应收账款损失率=坏账损失/应收账款总额 一般讲该指标越小越好,比率高应引起重视,必须到企业对应收帐款进行调查,找出原因。 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企业以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偿还债务的能力。 (1)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进商品、接受劳务付出的现金进行比较。在企业经营正常、购销平衡的情况下,二者比较的比率大,说明企业的销售利润大,销售回款良好,创现能力强。 (2)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总额进行比较,可大致说明企业产品销售现款占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的比重。比重大,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突出,营销状况良好。 (3)将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上期进行比较,增长率越高,说明企业成长性越好。 (二)营运能力指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反映了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不仅能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能反映出企业管理应收账款方面的效率。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叫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现期,其计算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2)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2) 了解GDP 随着经济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焦点,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尽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GDP,但真正能明白的人恐怕并不多。日前有报道说我国的GDP中有约10%—20%是无效成本,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呢?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博士。 内在含义是什么 许宪春介绍说,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涉及的是经济活动,是实实在在的。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不应混淆概念 针对日前有关报道说,我国市场交易中的无效成本占GDP的比重至少为10%—20%的问题,许司长说,国家统计局作为GDP发布的权威机构至今从未公布过这一数据,无效成本是经济学名词,国家统计局在统计GDP时从未使用过这个术语。虽然在核算GDP时,疏漏和重复在所难免,但使用无效成本来衡量是不恰当的,至少有关GDP三种形态的计算中都不涉及无效成本的概念。 有关报道中还提到,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国家工商总局统计,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还有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为2000亿元,由于不合理的税外收费和不必要的审批造成的各种费用约3000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款损失以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正是这些因素造成无效成本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20%。 对此,许宪春说,上述报道中提到的概念很混乱,它们和GDP不是一个口径,比如三角债、逃废债务造成的损失、欺诈造成的损失等,这些概念和GDP都不是同一类概念。通常我们在计算GDP时使用的数据是来自统计部门、财政部门和各有关部门,如金融保险系统、铁路系统、民航系统、邮电系统等,这些部门的数据均不会讨论无效成本的概念。当然,GDP也不是万能的,并非什么数值都能往GDP上靠,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GDP值是如何确定的 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呢?许宪春说,GDP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

指标计算公式总结

金融计算 1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全部业务收入×100% 其中营业利润取自利润表,全部业务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率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净额 流动比率计算公式: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计算公式: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资本金利润率计算公式:营业利润/资本 流动比率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 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速动比率。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存货周转率衡量企业销售能力和存货是否过量。 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100% 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营业利润率当然就是反映盈利能力,资本金利润率反映的是资本盈利能 力,就是资本收 2总资产周转率是考察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 3固定资产周转率:也称固定资产利用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固定资产周转的次数,或表示每1元固定资产支持的销售收入。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固定资产转换成现金平均需要的时间,即平均天数。固定资产的周转次数越多,则周转天数越短;周转次数越少,则周转天数越长。 3有形净值债务率:主要是用于衡量企业的风险程度和对债务的偿还能力。这个指标越大,表明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同理,该指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4长期资本固定化率:即被固化的资产占所有者权益的比重.被固化的资产指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等项目.指企业占用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占自有资金的比重。其中,若企业有对外长期投资,在计算资本固定化比率时可以考虑将对外长期投资扣除,因为对外长期投资所占有的资金不直接用于企业自身的生产与发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比重较低。北京199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突破50%,1998年达到56.6%,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九五”期间,北京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究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 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 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都是人们用来衡量社会生产活动总成果的三个重要总量指标。以工业生产为例,可以说明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工业总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也就是全部工业产品价值的总和。它既包括在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