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张学良的最黑暗时刻

1933,张学良的最黑暗时刻
1933,张学良的最黑暗时刻

张学良将军的一生可以是一部英雄史诗,也可能是一折风流才子戏,全看从哪个角度观察。在1930年代初的国人眼中,这位东北军少帅恐怕是不折不扣的厚黑剧主角。1931年“九?一八”事变,他丢了大半个东北;1932年,他又在国民政府的一再严令下放弃锦州,不战而逃,一败再败却丝毫没有下野赎罪的意思,仍然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的名义坐镇北平,执掌热河、河北、察哈尔、山西、绥远五省及平津两市军政大权。

少帅并非无耻之徒,也非纯然无能之辈,但家乡沦陷的恶名和对日前线的重担,让他在逃避和坚持之间难以获得平衡,终于在1933年热河战败后达到了临界点。

风暴来袭前的浑浑噩噩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风流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马君武的这首《哀沈阳》流传一时,让后人以为事变当晚张学良正在享受欢歌艳舞。事实虽非如此,但也相差不多――当天北平开明戏院举办赈济江淮水灾义演,晚11时许,张学良携夫人于凤至入场,观赏压轴曲目、梅兰芳的《宇宙锋》。只是一曲未竟,副官谭海闯入包厢,报告了日军攻击沈阳北大营的消息。

而1933年1月1日晚山海关发生爆炸,驻屯日军进犯中国军队阵地时,张学良已经睡去了。这并非他因“九?一八”事变而痛改前非、生活更加规律,而是吸毒更加厉害的结果。

民国初年,吸食鸦片之风十分普遍,军队指挥官更是视为指挥作战时抵御困倦、消除疲劳的良方,身为奉军高级将领的张学良也不例外。被张学良视为臂膀的郭松龄起兵反对张作霖,最终兵败被杀,张学良在精神上顿失支柱,此后历经张作霖被炸身亡后接管东三省、宣布易帜加入国民政府、枪杀杨宇霆常荫槐等重大事件,张学良在精神上不堪重负又无人分担,逐渐沉溺于鸦片带来的短暂欢愉。以至于得知东大营受袭后,张学良并非返回行营召集会议,而是立即返回协和医院内他的包间病房。

“当时我的工作很困难,没有鸦片不行,干不了,结果上瘾了。”张学良在晚年承认对毒品的依赖。“九?一八”事变之后,这个30岁的青年丢掉了东三省老家,也丢掉了最后的精神和尊严。他已经不能满足于鸦片,改用吗啡等更刺激的毒品,生活规律也从晚睡晚起变为早睡晚起,精神萎靡,不能自拔。但也只有东北军统帅的地位和华北的财源,才能支撑张学良无度的开销,因此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已经不堪重任,更没有过任何让贤的念头。

在北平的张学良,表面上不忘国仇家恨,经常性地发布文告,鼓舞东北军将士要齐心用命,有朝一日打回老家;又资助组织“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为奋斗在白山黑水的各路义勇军提供后援。1933年1月3日山海关被日军攻占后,张学良也表示“如日方不顾一切悍然来犯,缓敌之谋无效,则我不得不尽其全力以与周旋”。他开始动员部队、编组军团,但战略态势上仍然是一副等着对方进犯的态势,对日本军队未来的行动既无应对方略,又乏充足准备。那些宣言、命令、决策签发的地点,甚至很少是他的司令部或者官邸,而是那间协和医院的病房。

昏聩的统帅自然难以承担“边防”大任。以直接与伪满洲国“接壤”的热河为例,驻守在此的汤玉麟所部欠缺训练,士气沉沉,官兵久不发饷,偶尔一发也是兴业银行的本省钞票,五十元才能兑换法币一元。不独薪饷如此,连军服分发也是寒暑倒置,士兵们承认只能靠偷摸抢掠维生,以“官胡子”自嘲。占汤部半数的骑兵部队,既不能机动进攻,又不能就地固守,军内讽之为“高脚队”,尤以汤玉麟贤弟汤玉书亲统的师属骑兵团为最,该团人马不满500,每年经费则高达55万元之巨。

身为省主席兼驻军最高长官的汤玉麟本人,也毫无抗敌意识,甚至与日本人时常往来。1932年2月,伪满洲国举行“建国大典”,汤玉麟派代表出席。伪满发布命令任汤玉麟为热河省长兼军管区司令,汤仍不置可否。张学良回忆,他当时已经意识到汤玉麟不可靠,打算

要宋哲元去接替,但是思来想去,还是不敢撤汤的职,因为“我怕我一动,他就去投靠日本人。我真没有办法”。

就在一片浑浑噩噩中,一场新的战争爆发了。

一个18万平方公里省份的迅速沦陷

与逃避现实的张学良相反,“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关东军就抛出《满蒙自治国建立大纲》,将热河纳入版图。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举行“建国大典”,颁布“建国宣言”,更赤裸裸宣称热河为该“国”一部分。1933年1月山海关事变后,中国参谋本部判断,日军“侵榆(榆关即山海关)实为图热之张本,图热亦为侵榆之主因”,指出日军占领山海关是在为入侵热河做准备。

1月21日,日本外务大臣内田康哉在议会演说时称:“关于热河问题,余所欲一言者,为满蒙与中国以长城为境界,此事考察历史,则无议论余地。说热河为满洲国之一部分,征之满洲国建国宣言,亦可以明白矣。然最近热河省内非但有扰乱治安者,又有张学良麾下之

《日满议定书》规定满洲国领土由两国共同负责,维持治安。故……正规军越过国境,侵入省内。

日本国有条约上之义务,对于此抱重大之关心。”这份演讲赤裸裸宣示了热河战争的到来。同一天,张学良正在北平招待胡适、熊希龄、蒋梦麟等地方贤达,表示本人对御侮义无反顾,但对外作战必须全国总动员方可收效。

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大将,在1933年2月17日发布关作命473号命令,正式展开“热河讨伐”。日军原定于2月23日凌晨开始进攻。但在19日下午1时,前线听到锦朝铁路南岭隧道有爆破声,认为作战计划已经暴露,于20日晚6时开始行动,一副东北军溃败的百景图也从此开始上演。

2月21日至24日,汤玉麟军董福亭第106旅先后弃守北票、朝阳。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长王化一回忆,“董福亭旅在朝阳抵抗甚力,是汤部较好的将领”,因为其他的汤部将领更加不堪。开鲁的骑兵第9旅旅长崔兴武被日方以3万元收买,打着“避免涂炭地方”的招牌逃往林西。赤峰守将骑兵第10旅旅长石文华,素以胆小闻名,见到抛洒传单的日本飞机都要躲进防空洞。建平守将保安骑兵第1旅旅长赵国增绿林出身,王化一找他商谈抗日策略,他的回答是:“我这旅不过三四千人,平时毫无准备,怎能干过日本,看吧!”战事一开,两人各自率部逃之夭夭。热河的抗日演讲。

汤玉麟军团望风星散,东北军嫡系部队同样不堪一击。2月27日,日军混成第14旅团进攻东北军第119师据守的凌南纱帽山,正逢该师与第108师交接防务,混乱中局面一发不可收拾,各部队之间联系中断,四散奔逃。东北军第130师7000余人集中在凌源县城南北构筑阵地防御,在日军一个加强大队以装甲车实施的突击下慌了阵脚,只抵抗了一个多小时就开始撤退。受第130师的影响,防守平泉的第129师也放弃阵地、一同向关内溃退。在热河巡视部队的东北军将领杨正治感叹道:“一日之间垮了四个师,沦陷了几百里国土,实在是骇人听闻的事情。”

3月4日凌晨7时,汤玉麟率领骑兵部队,带着他的财产撤出承德。有一种说法是日军骑兵128人率先进入承德的,其实不然,根据日军记载,午前不久,随川原挺进队行动的第8师团司令部参谋河野悦次郎少佐乘坐一辆装甲车视察前线,发现城内已无守军,就下令冒险冲入承德城内,早有准备的汉奸们立即发动流氓打手们打着市民的旗号拥到街面上“欢迎”。张学良在向军委会汇报时,也是这么说的:“敌一部装甲汽车自我军空隙冲入。因人民叛变,承德遂陷敌手。”

下午2时50分,击溃了周边中国军队的川原挺进队也进了承德城,随后派飞机和装甲汽车追击汤玉麟。汤玉麟的车队被炸弹击中,白花花的银圆遗撒得到处都是,也没有几个人顾得上去捡。

对热河战场的崩溃,记者黄震遐在《申报》上评论,“此有极端可能性的亚洲最大的山地

战,仅变成日军之行军演习”。天津《益世报》社论更加激愤:“中国人不只是武力打了个大败仗,全国四万万人在精神上亦打了个大败仗。中国人不只失去领土,中国人实在抛了脸面,失去人格!”

张学良究竟是怎样指挥这场作战?没有更多史料可供佐证。他的亲信部将何柱国回忆,“张吸毒的程度已深,他每天至少要注射几次吗啡,军机旁午,指挥作战时,完全依靠毒品提神……如果毒品供应不及时,他甚至要打人杀人”,或许与他当时的状态八九不离十。

“我当然要放掉军权,我是失败呀”

承德失守、热河沦陷,张学良心中五味杂陈。日军进犯之初,他率二十多位部将联名通电全国“时至今日,我实忍无可忍,惟有武力自卫,舍身奋图,救亡图存”,结果却一败涂地。他痛心疾首,要王化一带上命令去拦截汤玉麟,碰上后就地正法,可后来又软下心来,汤玉麟毕竟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父执辈。

翻开报纸,全是不利于张学良的言论。要军法审判的有,要杀张学良谢东北的有,至于抨击谩骂,已经不足为奇了。监察院的夫子们引经据典,“拟请政府立将张学良明刑正典,并严拿汤玉麟一并骈诛”。一贯温文尔雅的学者们,也高声呼吁将他撤职。被张学良引为朋友的胡适更是专门写了一封信,劝他辞职并将队伍交给中央,其中特别点出张的“体力与精神,知识与训练,都不是能够担当这种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的”。

反应激烈的还有外交官们。在颜惠庆、顾维钧、郭泰祺等外交官的努力下,2月24日,肯定中国对东北拥有主权、不承认伪满洲国的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在国际联盟大会上以44票赞成、1票弃权、1票反对(日本人自己投的反对票)的压倒性优势通过,日本代表团当即退出会场。结果不到一个月热河就告沦陷,顾维钧回忆:“不论我们每次怎么说,宣称要坚决抵抗,但是到了第二天,传到日内瓦的消息总是又丧失一块土地。”三位外交官悲愤尴尬,“心余力拙”,只有致电政府请求辞职。

热河溃败之快,也令南京政府惊讶乃至愤怒。3月5日,立法院院长孙科接受《申报》记者采访时的谈话,集中反映了国民政府高层的观点和态度:“热河天险,守军达十余万,中央虽明知结果必败,然无论如何以为至少当能支持二三个月。闻汉卿对人言,亦以二月为期,在此时期中,足予我国驻日内瓦代表以努力机会,俾国际对于制裁日本得更有力量之发展。不料战事竟未及十日而全线崩溃,承德陷落,诚出人意料。计算日军每日进展途径五十里,如入无人之境,谓为抵抗,谓有激烈战争,其谁能信。”

承德失守之前,蒋介石曾一再催促张学良赶赴前线指挥,“兄能早行一刻,则战事即早得一分之胜利”,张学良均置之不理。承德失守后,张学良深知自己的处境,于是在3月7日致电国民政府,请求辞职,测试蒋介石对自己的态度。当时他还心存侥幸,向左右表示要率王以哲、刘多荃等部“与日寇一拼,誓死收复热河”,还要万福麟立即反攻,否则就“拿头来见”,但是幻想很快就破灭了。

3月8日下午5时,蒋介石搭乘专列抵达石家庄,召集太原绥靖主任阎锡山、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商谈华北局势。张学良事前打电报希望到石家庄迎接,却被蒋以“前方军事吃紧,调度需人,不必就来,有必要时再约地见面”婉拒。

参会的内政部长黄绍?f见到的张学良是“骨瘦如柴、病容满面、精神颓丧”、“坐谈久了,他就要到里面去打吗啡针”,根本无法适应激烈的军事指挥任务。因此他和军政部长何应钦在会上提出了三点意见:一、让张学良继续干下去,全国舆论不满,作战部队不服;二、张的精神和体力,做不到率军与日本拼到底;三、即使批准张学良下野,东北军也不会有什么顾虑。蒋介石据此下定了撤换张学良的决心。

同一天,国民政府发布命令,“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身膺边疆重任,兼统军旅,乃竟于前方军事紧急,忠勇将士矢志抗敌之时,畏葸弃职,贻误军机,深堪痛恨。着即先行褫职,交行政院、监察院会同军事委员会撤查严缉究办,以肃纲纪”,不但撤职,而且“严缉究办,

以肃纲纪”,这对张学良来说也是一个警告。

为了让局面不至太过难堪,蒋介石先派与张学良私交甚笃的宋子文出马,约张学良会谈。谈话中张学良反复表示,要率东北军收复承德,中央要有所支援。宋子文未置可否,只是转述了蒋介石的一段话:“(现在的局势)正如同两人乘一只小船,本应同舟共济,但是目前风浪太大,如先下去一人,以避浪潮,可免同遭沉没;将来风平浪静,下船的人仍可上船。若是互守不舍,势必同归于尽”。听了这番话,张学良全明白了,他不想再解释、也不想再争取什么了。

3月9日下午,蒋介石抵达保定,在专列上接见了张学良。除了宋子文所转述的话外,只多了一句“我同意你辞职”。张学良唯唯而退。1933年3月11日,张学良通电全国称:“今日军侵热,余奉命守土,乃率师整旅,与敌周旋,接战以来,部下之为国牺牲者,已以万计。此次蒋公北来,会商之下,益觉余今日之引咎辞职,即所以效忠党国,巩固中央之最善方法,故毅然下野,以谢国人。而余本心只知为国,余皆不复自计也。”次日,国民政府下令免去张学良的职务,任命何应钦代理北平军分会委员长。同一天,张学良已经乘飞机抵达上海。

从热河战事爆发至此不到一个月时间,张学良终于明白,他所有声望、威信、名誉已经荡然无存。南京政府、地方各界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对他最后的期盼也已经破灭无余。在蒋介石、宋子文这些同僚师友眼中,他不过是一个无能的瘾君子罢了。“我当然要放掉军权,我是失败呀”,经历了如此惨痛的失败,张学良才下定决心,“我考虑我要不戒烟,就什么事也干不了,于是便一心一意地治疗。但那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张学良最“大胆”的口述史

张学良最“大胆”的口述史 走进张友坤北京家中简陋的会客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书架,正面墙壁上挂着毛主席像,左右侧墙壁上分别挂有周总理的简笔速写素描像和张友坤与张学良的合影。张学良之所以用这么多时间接受采访,动机非常明确,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愿有人篡编或者歪曲事实”。 张友坤与张学良合影 作者:黄滢 人物简介 张友坤,1938年4月出生于河南洛阳。196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政治系。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将军秘书。转业后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法学、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副会长等。代表作有《张学良画传》。 走进张友坤北京家中简陋的会客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书架,正面墙壁上挂着毛主席像,左右侧墙壁上分别挂有周总理的简笔速写素描像和张友坤与张学良的合影。 “那是张学良在拱手致谢呢。”见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盯着墙上的照片,张友坤连忙解释起来。“1998年,我去夏威夷拜访少帅,赠送他一本我撰写的《张学良年谱》。我说:‘大陆的老百姓都很想念您,都希望您能回大陆老家看看。’张学良听后拱手说:‘谢谢他们!’”

因为与张学良关系密切并时有相关著作问世,很多人猜测张友坤是张学良的亲戚。对此,张友坤连连摆手,“没有的事。”他说:“我年轻时就很佩服张学良将军,对于他发动的西安事变特感兴趣。后来我有幸给吕正操将军(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当秘书,在1986年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看过不少关于西安事变的回忆录。根据周总理生前指示,要撰写《西安事变简史》,吕老曾是撰写该史的领导者之一。我是在他的鼓励支持下才走上研究张学良、东北军和西安事变之路的。”1990年张友坤转业后,到社科院从事历史研究工作,曾任“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副会长”和西安事变研究中心顾问。 研究了半辈子张学良,张友坤始终有一块心病——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斋”所藏的一批“最权威”张学良口述资料一直无缘问世。2009年,他与胡玉海、王海晨等,应当代中国出版社邀请,参与主编、整理《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斋”存藏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下文称《口述历史》),经过多年的工作,不久前终于系统出版。张友坤也长舒了一口气。 “不过名义上我是主角了” 环球人物杂志:张学良口述史的版本很多,这一部《口述历史》与其它版本有何不同之处? 张友坤:张学良的口述历史,主要形成于86岁至99岁之间。这套《口述历史》出版前,有过录音的张学良访谈不下10次,但真正属于有计划、有准备、较为系统的访谈,并制作成文本或影像资料的,有以下4种:由张学良侄女张闾蘅录音,我整理加工的《海峡两岸大披露——张学良口述历史》;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撰写的《张学良口述历史》;日本NHK电视台采访张学良之后,根据录像带转成文稿的书籍《日本昭和史的最后证人——张学良》;张学良的忘年交郭冠英制作的电视纪录片《世纪行过——张学良传》。这4种版本都是张学良谈亲身经历,大同小异。 而“毅荻书斋”存藏的这批资料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采访时间长、次数多、内容丰富、有协约,并经过他本人审定。自1991年12月17日至1993年8月3日,前后共采访60次,共采得录音带145盘。内容达100多万字,涉及1100多个人物。张学良自西安事变后就被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直到1991年,才首次被允许离开台湾赴美探亲。“天下口述史第一校”哥伦比亚大学及时捕捉到这一机会,迅速成立了采访和整理张学良口述历史的专门小组。担任采访的是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的女学者张之丙及胞姐张之宇。 张学良之所以用这么多时间接受采访,动机非常明确,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愿有人篡编或者歪曲事实”。为避免有些讲述给当事人带来困扰,张学良特意规定要等到2002年再将这些内容公开,没想到他于2001年仙逝,因此这些资料的出版只能一拖再拖。 环球人物杂志:两位学者采访张学良时,他的状态如何,说话是否完全没有顾忌了? 张友坤: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在地域的改变和“自由度”的提高,张学良对敏感问题谈得越来越多。一是在史实方面,他把许多历史的空白点补上了,许多模糊之处澄清了,许多“成说”否定了;二是在心理方面,他自揭自短,将自己丑陋的一面,包括他父亲的、家族

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钢铁般的意志,似水的心 ——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有感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将他的青春融进了红色的革命圣火之中,用千万的磨难将意志锤炼的如同钢铁一般。这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将他的心灵留存在祖国的百川之中,用澄澈的河水一遍遍地洗涤自身,用宽阔的胸襟容纳一切,这其中有对人民的备至关怀,对党和国家的赤子之心,还有对所爱之人的拳拳深情。 初进周邓纪念馆,映入眼帘的便是两位伟人的携手共盼,在他们的眼中,我所看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一个刚毅不屈的民族。当来到周恩来肖像前,我久久伫立在那里,想起那曾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俊朗的身影和在革命峥嵘岁月里那许许多多壮丽的诗篇。在这充满厚重历史气息的纪念馆里,不免让人心中跌宕不已。 在馆中走动时,你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思考都有可能激荡起保存在馆中的,那些富有意义的历史的沉积,正是这一种沉积让这里充满了让人留念的,独属于那个时代的伟人气息,让这所纪念馆真正有了其本质的意义。 最先让我感慨的,是周恩来幼年时期就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他忙前忙后,打理着家中的上上下下,在照顾一家的同时还能保持对学习的执着。我想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从小便磨练了意志,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意志成为了他未来实现自己心中之理想的基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个斩钉截铁的回答震憾他的老师和同学们,因为这么一句激人斗志的话语是出自一个少年口中,而数十年后这句话更是为千万人所诵读,周恩来总理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他的誓言。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对学习的勤奋刻苦,为人处事的谦逊细致深深地折服了我,让我在敬仰之际不免有些自惭形秽。自力更生的他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学到更好更新的知识,他来到了南开中学,我想,正是在这里,他开始了人生重大的一次转折,南开学校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对周恩来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促进了他全面的发展,在专注于学习的同时,他还能参加和组织大量的社团活动,担任领导者的职务,在这一过程中他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为日后其参加和领导革命运动,参与党内建设,指导国家统筹规划,总理国家事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的这段经历深深地激励着我,我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他的学习格言,像一个虔诚的信教徒得到圣经一样兴奋不已,即决定在上学中以其作为准绳,向着心中的理想而奋斗。他的这段激励同时也告诫我一个人想要成功,光靠埋头苦干是不行的,一个成熟的人会的不仅仅是一些技能技巧,还有成熟的处世之道。常听人说周恩来是一位天生的外交家,我想,那精湛的说话技巧和强大的处事能力正是他通向成功的强大助力。 走进西花厅,四处洋溢的是一种温和的气息,正如同周总理本人一样——朴素而又不落俗套。总理酷爱海棠花,我也是到了天津才第一次见到过它,繁茂的花朵象征着活力但却并不妖艳,短暂的花期旨在为其它的花朵腾出舞台,总理操劳一生,在生命的最后仍然忧心国家,都说先天下之乐而乐,可总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高一观后感

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高一观后感 刚刚看完优秀抗日题材电视剧《烈火金刚》,震撼了我心,震撼了一颗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的现代青年的心。在片尾,肖飞、丁尚武、林丽、齐英等英雄人物,或身缚手榴弹炸毁敌人正在修复的公路,或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与战友执行任务时力争献身、最后诀别的环节,队长史更新忍悲送别战友,双目含泪,一个铁打的汉子强忍内心的强大悲痛,通过向战友一拍肩膀和后来端起抢来的机枪向鬼子愤怒激射的镜头描写,淋漓尽致地突现了英雄的爱恨情仇。而肖飞身负重创,最终还是来到准备要炸毁的公路上,从容躺下,拉开身上捆绑着的数十枚手榴弹的导火索时,那一声”战友们,请向我投弹!”的大喊,更让人看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女战士林丽奋力挣脱汉奸的阻挡,冲向敌群的英勇身姿,更是让人肝肠寸断,顿生无限敬仰、强烈的爱国主义革命情感。同时,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更是充满了无比的仇恨。 片尾中的熊熊烈火,又一一再现了牺牲了的英雄们光辉形象。他们在烈火中重生、涅盘,在人民正义战争中归于永恒。人民永远铭记他们。看完此剧,心中久久仍不能平静,我们现代的爱国意识应该与历史时期的英雄们是一样的。但奋不顾身、为国牺牲或与邪恶抗争的勇气及对强寇顽敌舍命拼搏、视死如归的大

无畏精神境界,笔者认为,现代的我们与英雄们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面对英雄,我们应该反思自己。要不,为什么在和平的年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如今,那么多丑陋的行径,罪恶的举止,无人阻止或止而不绝?公交车上肆无忌惮的骚扰、偷抢;大街上围观恶人的挥刀行凶,以及那么多贪赃枉法的官污吏,腐败机构的横行霸道,鱼肉民生的种种恶行。这林林总总的新闻或消息报道的内容,都令人发指,深恶痛绝。然而,造成人人自保,趋利弊避害、明哲保身及纵容犯罪的一系列根源何在?笔者认为,是浮躁的时代冰封了人们的爱心和正义感,无数个血淋淋的案件事实和身边耳闻目睹的真实事例,也侧面反映了机制的不公与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颠倒或泯灭。人们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逃避,选择了面对嚣张罪恶的忍气吞声。究竟谁之过,到底谁之责?这个时代是缺少了英雄了吗?难道是我们不需要了,还是英雄真的都已成为过去?

参观周邓纪念馆感想

怀揣着敬仰之情,在2012年10月25日这一天,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周邓纪念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 周恩来、邓颖超是我们非常敬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无私奉献,为党和革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为了缅怀他的光辉业绩,中共天津市委、市人民政府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在他青年时代读书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南开学校东楼建立了纪念馆。周总理夫妇把天津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对天津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如今,周邓纪念馆不仅成为天津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天津标志性的现代文化设施之一。 周邓纪念馆由三个主要展厅组成:瞻仰厅、生平厅和情怀厅。瞻仰厅有一座周恩来、邓颖超的汉白玉雕像《情满江山》在人们献上的花束之间高高耸立。在庄严肃穆的大厅内,我的心情格外的激动。无论是照片,还是书信,无不多方面展示着这位伟大的总理。展馆里还陈列着邓颖超同志送给别人的物品,还有别人赠与周恩来的邓颖超同志的物品。每一件物品都诉说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感人的故事都传达着伟人对群众的关爱,从而群众也是真心实意的对待总理夫妇。还有那一件件补过一次又一次的衣服,简朴的衣物,也都展示了生活中的周总理夫妇——艰苦朴素。他们不只是说,更是在用行动诠释着这一种优良品质。 睹物思人,一张照片,一件物品透露出两位伟人革命历程中最为朴素,也是最为感人和神圣的一面,令我感动和深受鼓舞,我的心中对周总理和邓颖超的崇敬之情就更加深刻了。他们的生命过程里,那些超乎生命过程之上的永恒的精神和业绩,熠熠闪光,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怀念和缅怀的。 在参观完周邓纪念馆之后我感触颇多。以前我一直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指引着周总理夫妇能够为了党和国家奉献出自己珍贵的一生而无怨无悔。直到今天怀着一颗乾诚敬佩的心观赏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生平事迹后,我终究找到了谜底。其实,每个人都应当明白,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奉献中的快乐,只有充分了解生命的价值所在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在别人得到了自己的帮助之后,自己收获了奉献背后那最丰硕的果实。周恩来和邓颖超就是如许的人,他们用终生的履历向人们注释了什么是共产主义者,什么是奉献,以及如何当一个让国民敬爱的好总理,做国民的勤务兵。看着一幅幅可贵的汗青照片,听着讲解员的讲授,我思绪万千。我想,当一个人把本身的命运和国度及国民的安危放在一起时,必定会有不普通的平生。而周总理确定就是这样的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 缅怀伟人,更要学习伟人。两位老人的一生让世人领略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者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更谱写了革命期间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篇章。他们不仅仅是为国为民日夜奉献的楷模,更是人民心中一座永远闪耀光芒的精神丰碑! 作为预备党员的我们,更要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带头学习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民族的命运,日理万机、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和高贵的人格,学习他们一生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我想,作为一名追求进步的大学生,我会以周总理和邓颖超为榜样,革命传统传承下去,担任起社会责任,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做一个对人民、国家有用的人!

爱国主义电影的观后感4篇(20200423113012)

爱国主义电影的观后感4篇导语: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是启迪美好心灵的火炬,对塑造民族文化、弘扬正气有着重要意义,影片展现了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民族气节和大义,不畏强权、坚定不移的民族信念。优秀的爱国主义影片具有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有着健康向上、催人进取的思想的内涵。 不知你们听过这首歌没有,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就是王二小……”。 王二小从小是个孤儿,他的父母被日本鬼子打死了,为了报仇,他参加了儿童团。因为大家都很喜欢他,所以就选他当了儿童团团长。 一天,日本鬼子来到了他们村,二小知道以后,便想了一个好办法,把鬼子引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的中队长发现上了当就立刻把战刀捅进了二小的胸口。二小的衣衫顿时被鲜血染红了,他慢慢地摇晃着,笑着闭上了双眼。 我觉得王小二真勇敢,我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在生活中不怕吃苦,学习中不怕困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觉得王小二真可怜,吃不饱,穿不暖,挨打挨骂,我呢,经常

乱花爸爸妈妈的钱买零食,还经常剩饭,我以后要珍惜现在 的富裕生活。我想,王小二一定没有死,他一定变成了天使,当我在做作业做不出来准备放弃时,他会来帮助我…… 哇,我真想和王小二成为好朋友。 昨晚观看了电影《张思德》,影片描写的是抗日战争后期,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 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 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 牺牲。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象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 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 支撑着了我们的整个事业。毛主席的这篇讲话,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了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 东思想的具体体现。 电影《张思德》将为人民服务具体化,让观众相信,为 人民服务是快乐的,这个榜样值得我们世世代代学习。通过 观看《张思德》影片,我深深体会到: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默 默奉献的伟大,伟大的事业,需要无数个张思德,伟大的人 民,需要永远的“为人民服务”。()在张思德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

张学良个性浅析

张学良个性浅析 一提到张学良,人们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西安事变”。而时下,关于张学良的书籍、评论也有很多很多,褒奖的,批判的,人们众说纷纭。其实无论如何,对待历史,我们首先要保持的态度必须是客观,事实就是事实,结果就在那里,历史已经书写。我们不必像骂一个罪人一样去侮辱他,也没有必要把他一生夸耀的那么传奇,只需要怀着一颗平常心,去透视他的人生,品味一个平凡人的功与过…… 不过本文章中,笔者仅就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中的种种行为对张学良的性格特点做以浅析,发表自己的拙见。 “九一八”事件中——“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 在“九一八”事件中,人们以为张学良集家丑国难于一身,理当抵抗。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不许抵抗,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张学良顺从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东北三省迅速沦陷。而之后,张学良却替蒋介石承担了所有的责任,自己一直默默地背负着骂名。后来人们那就把历史上的9月18号当作了国耻之日。 其实,在“不抵抗政策”中这个事件上,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是,蒋介石的强行指令,张学良不得抗命,只得奉命而为。二是,这属于张学良和蒋介石在面对日本威胁问题上的共识。张学良“不抵抗”,是由于东北军没有能力单独抵抗日本的军事攻击。日本最希望能够挑起战端,所以不断升级挑衅行为,而张一旦与日本开战,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来自中央政府的支援,结果只会是丢掉东北的领土和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张自己也在晚年口述的回忆录中说,“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 如果后一种说法是真实的,那么我觉得张学良的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多少有些不成熟,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幼稚!日本人想挑衅,还害怕找不到挑衅的理由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而张学良却着实用了忍这一招,想通过此种办法来息事宁人,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直接让日本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占了大便宜!如果他能够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形,即使是蒋介石让他不抵抗,以当时张的独立军阀身份以及对东北军的绝对控制,也完全可以“抗命不遵”。发动事变的关东军,事先并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同意,因此只有1万多兵力进攻东北军。事后统计,东北军一共损失飞机300余架,战车26辆,各种火炮300多门,轻重机枪5864架,步枪15万支,手枪6万支。这样强大的武力,无论如何,都堪一战。 西安事变的前后 事变前——“先捉了再说” 1936年12月12日,在张学良对蒋介石数次哭谏无果后,在蒋介石对这个义弟十分信任的情况下,他出人意料地发动兵谏,扣押了来到西北“剿共”前线督战的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此,出现了转折。 事实上,就张学良本人而言,他并没有多少深谋远虑,更没有细细想过发动西安事变后自己的出路与安排。事变前,他召集东北军和西北军高级将领开会,

参观天津博物馆感想

参观天津博物馆感想 我一直都非常喜欢参观博物馆,因为那里的很多东西都能吸引我的目光。每去一个地方旅游,我都会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一方面是出于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一些风土人情。但是说来惭愧,我在天津上学已经两年有余了,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却从来都没有去过天津的博物馆。 在2012年12月6日这一天的下午,我们班组织同学们参观天津文化中心的天津博物馆,我终于得以看见天津博物馆的“庐山真面目”了。天津博物馆是一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收藏特色是中国历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献、地方史料并重,现有古代青铜器、陶瓷器、玉器、书法、绘画、文房用具、甲骨、地方民间工艺及近现代历史文献等各类藏品。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天津博物馆新馆。这是一座层次错落,空间感极强的现代化建筑。进入博物馆,可以看到馆内共有五层。我们主要参观了开放的二层、三层和五层的展厅。二层展厅主题为“耀世奇珍”,主要展出馆藏古代青铜器、玉器、书画、瓷器、工艺等类别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三层展厅主题为“中华百年看天津”,展示了天津自鸦片战争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百年间的风雨历程,揭示了天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工商业城市和中西文化交汇前沿的曲折过程。 三层开放的展厅最多,展出物品种类最多,我们参观的时间也最长。每个展厅都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突出了各展厅的主题。“线走风姿”展出的是明清时期的书法。明清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书法家们的书法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看着这些如同舞姿般优美的书法作品,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不仅是中华文化瑰宝,而且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寄情画境”展出的是明清时期的绘画,展览将各流派绘画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直观呈现的同时,勾勒出明清中国绘画的总体面貌。“青蓝雅静”展出的是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我们都知道,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的瓷器不仅深受国人的喜爱,还受到外国人的青睐,远销海外。而青花瓷胎质细腻,釉质滋润,白地蓝花,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更能给人以清新素雅的美感。“安和常乐”展出的是以“福、禄、寿、喜”为主题的文物,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颂扬。“器蕴才华”全面展示馆藏文房清供精华,这些展品材质丰富,雕刻细腻,制作精巧,折射出中国古代文人的优雅生活和审美情趣。估计在那样有意蕴的环境中,人们会更乐意读书学习吧。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一: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一早,我们来到纪念碑前,首先横在我们眼前的是上百层的三组台阶,让我们为之一振,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也是百色人民对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学习心得体会。我们还是列队上前,在上去的途中,可谓非常艰辛苦,大家是靠毅力走到纪念碑前的。走完了阶梯,终于看到纪念碑立在那里,百色纪念碑高高耸立,神圣不可侵犯。在碑前,我们列成四个方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敬献花圈,行礼,重温入党宣誓。让我们再次对自己向党和人民作出了郑重的承诺。最后由队长代表班委发表感言,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深切缅怀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红军桥,经过一段走廊标志有邓小平当年的题词、百色起义前召开的会议等。我们又来到了百色纪念馆广场,馆前有邓小平雕像,只见他敞开的西装上露出短小的马夹,左手插腰,掀起一边衣角,右脚向前抬起,高高站立,两眼平视远方,似乎满怀信心地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大好前景。纪念馆内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个版块,主要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有关百色起义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突出表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并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幻影成像、

虚拟现实等到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馆内有白色曙光——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的生动画面,有恒里岩惨案,有百色解放,人民群众夹道欢迎的隆重场面等生动展现了百色起义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展示。 一路来在车上通过张教授的讲解,为我们参观纪念馆作了很好的铺垫。在纪念馆内通过场景展示、事件简介和听张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整个百色起义的发展过程,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大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于右江卷起巨阑,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在这南国边疆的红土地上进行了又一场惊天动地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连成一片形成了五万平方公里,一百五十万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半壁的封建反动统治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工武装斗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典范,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了解了在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根据地北上。1931年1月,红七军在全州召开前委会议,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红七军7000多将士经过桂、黔、湘、等省边界七千里的艰苦征战,至1931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 第一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究走过的道路。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决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 ;每一足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 ;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片子包括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6 集,影像资料丰富,解讲词准确感人,生动再现了 1xx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主题鲜亮,气势恢宏,既令人振奋,亦发人深剩以复兴之路为题,可谓提纲挈领,抓住了关键。 即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 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 -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那个关键咨询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事实上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进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回忆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今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模样。我想,这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最起码要得到与明白的。 从旧民 -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 -党为领导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中 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 -主文明和 -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 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觉地用历史感悟以后,在中国以后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咨询题上,进行了有讲服力的论讲,这关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决信念、凝聚共识,非常有益处。 现在中国正走在复兴的路上,正是回归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GDP 跃居世界第三,世界 500 强中,中国也占了 30 个席位(大陆 23 家,台湾、香港 7 家)有人预测 2020 年中国 GDP将超过日本, 2050 年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这不是狂吹,这是对中国成绩的确信。嫦娥的升-天,也使中国稳居世界航天第三位,卫星

参观天津博物馆感想

参观天津博物馆有感 一走近天津博物馆,我就被博物馆前卫的造型所吸引,博物馆大量使用了西方最时尚的玻璃和钢铁建材,从外面看建筑设计整体就像一只正在展翅高飞的天鹅。我不禁感慨正是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成就了今日的天津博物馆。 听解说员介绍,经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天津博物馆已发展成为一座大型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历史类文物与艺术类文物并重是其收藏的一大特色。馆藏各类文物近20万件,包括书法、绘画、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玺印、砚台、甲骨、钱币、历史文献、近现代文物、地方民间工艺等多个门类,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藏品数量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博物馆共分三层,一层为办公区,二、三层为展览区。我们参观了《百年集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中华百年看天津》等展厅,字画、古玩、瓷器、砚台、木器等各类珍品经过精心设计摆布、揭裱、整修,放置于镜柜中,在和谐雅致的灯光照衬下,显示出非凡的气度。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明清绘画陈列”馆,踏进门槛,一阵阵文化的气息迎面而来,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画作隔着玻璃展现在我们眼前:清代画家励宗万先生的《花卉》《山水》、董诰先生的《白塔山图》、钱维城先生的《渔村烟艇图》等等,那一刻我真实的感受到中国书画的博大精深。虽然我们不是研究历史书册的专业人士,但依

然能看出这些画册的珍贵,尤其是书画中那细腻的笔触,柔和的线条,给人的感觉是那么舒坦,似乎身临其境。 和那些古人相比,倘若如今的人们少一些浮躁与虚荣,拥有古人的那份恬淡闲适,拥有淡泊名利的心境,拥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灵,而不是整日抱怨他人,抱怨社会,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中华百年看天津“是我们参观的最后一站,同时也是最壮观的一站。它分大九部分:天津历史沉淀、英勇悲壮的抗争、工业文明启蒙、殖民统治见证、北洋亲政的诞生、中西文化交汇、北方经济中心、日本侵华基地、红色风暴的雷鸣。这里荟萃了自古至今在天津的历史人物以及出现的文物,早期电报机模型,20世纪的织布机、纸钞货币、汇票,北宁铁路机车模型……看着这些具有历史传统的种种,我犹如回到了20世纪,身处在那个年代的街区,亲眼见证中国的兴衰。在看日本侵华基地这部分的时候,我的心在抽疼。绞刑架上无辜的中国百姓,土坑中紧闭双眼的孩子……我们一路跟着历史的足迹,回顾着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所经历的耻辱,艰辛,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感性而深刻的认识。 历史在变化,历史在发展,现如今的天津已不在是外国殖民者的殖民地,进步着的天津,不断发展着的天津,充满生命力的天津正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通过这次参观天津博物馆,我不仅仅是欣赏到了优美典雅的展品,更加增长了自身的知识与阅历,还感到了现在天津的快速发展与创新。总的来说,天津市博物馆作为天津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不仅肩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一: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一早,我们来到纪念碑前,首先横在我们眼前地是上百层地三组台阶,让我们为之一振,这是对我们最大地考验,也是百色人民对烈士们地崇高地敬意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还是列队上前,在上去地途中,可谓非常艰辛苦,大家是靠毅力走到纪念碑前地.走完了阶梯,终于看到纪念碑立在那里,百色纪念碑高高耸立,神圣不可侵犯.在碑前,我们列成四个方队,举行了隆重地纪念仪式.敬献花圈,行礼,重温入党宣誓.让我们再次对自己向党和人民作出了郑重地承诺.最后由队长代表班委发表感言,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地深切缅怀和致以最崇高地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红军桥,经过一段走廊标志有邓小平当年地题词、百色起义前召开地会议等.我们又来到了百色纪念馆广场,馆前有邓小平雕像,只见他敞开地西装上露出短小地马夹,左手插腰,掀起一边衣角,右脚向前抬起,高高站立,两眼平视远方,似乎满怀信心地看到了革命胜利地大好前景.纪念馆内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个版块,主要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有关百色起义地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突出表现邓小平地丰功伟绩和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英勇奋斗地革命精神.并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幻影成像、

虚拟现实等到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馆内有白色曙光——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地生动画面,有恒里岩惨案,有百色解放,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地隆重场面等生动展现了百色起义地相关事件和人物展示. 一路来在车上通过张教授地讲解,为我们参观纪念馆作了很好地铺垫.在纪念馆内通过场景展示、事件简介和听张老师地讲解,我们了解了整个百色起义地发展过程,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控制地国民党大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走上了武装斗争地道路,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于右江卷起巨阑,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在这南国边疆地红土地上进行了又一场惊天动地地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连成一片形成了五万平方公里,一百五十万人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半壁地封建反动统治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地发展.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工武装斗争地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地成功典范,为探索中国革命地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了解了在年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根据地北上.年月,红七军在全州召开前委会议,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红七军多将士经过桂、黔、湘、等省边界七千里地艰苦征战,至年月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合时只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10篇完美版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一):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 10月30日,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建立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向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此刻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我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光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同时,我也期望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长大为国家做奉献。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二):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这部爱国主义电影时,我被主人公嘎了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嘎子小时生活很苦,但是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到达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和嘎子比较,我显得是那么渺小。嘎子为完成艰巨的任务而奋不顾身,即使失败也会坚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败就放下。记得那次学校开展一次科技小发明的活动,我当时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报了名。正当我满怀信心地开始制作我自我设计的动力小船时,却发现了一个个让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问题。如接上电线了电池却不通电。等我解决了电池的问题后却发现螺旋桨转不了了,当我解决螺旋桨的问题却发现这一个个问题把我搞得头晕眼花,头

小学生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范文6篇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小学生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地道战》观后感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当电影里传来坚定、雄壮的旋律,我心中不禁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 1942—1944年间,一群丧尽天良的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频繁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冀中人民团结一心,利用地道战一次又一次击退日寇。面对敌人“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冀中人民没有丝毫的畏惧,他们利用智慧、勇气和力量,建立了蜿蜒曲折、机关重重的地下长城,把鬼子打得闻风丧胆、落花流水。 条条地道,场场战斗,时而让人紧张万分,时而让人拍手叫快。印象最深刻的是战士们用墙上的小眼儿左打一枪,右放一炮,让鬼子们摸不着头脑,在村子里东奔西跑,抱头鼠窜。神秘的地道里埋伏着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战士,他们虽然没有先进的武器,但有最聪明的“土”办法——地道战,有最强大的后备军——老百姓。他们之所以能赢得胜利,靠的是中国正义的力量,靠的是他们机智的头脑,靠的是人民坚定的支持。 那已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很少存在战争,因为人们不想打仗,他们想有一个温馨的家,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们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四年级:雨茉涵萌 --500字 《地道战》电影观后感 自从看了电影《地道战》以后,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因为英雄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地道战发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为了赶日本鬼子出中国,在每户人家里挖了一条通道,这做了陷井,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冀中人民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但是,高老忠为敲钟报警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觉得冀中人民很聪明,会用各种手段去对付他们,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冀中人发会想到挖地道,家家户户连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很少存在战争,因为人们不想打仗,他们想有一个温馨的家,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们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300字

平津战役纪念馆参观感想#精选.

平津战役纪念馆参观感想 4月7日,在政治理论教研室德与法课老师的组织与领导下,我队全体学员参观了位于天津市红桥区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作为一名军校大学生,在接受了这次爱国之一教育后,感受颇深。 吃过午饭还未来得及休息,我们就怀着迫切的心情向平津战役纪念馆出发。刚下车就看到了大门两边的巨大浮雕。在阴霾的天空的衬托下,这些反映平津战役经过的浮雕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抬头望去,纪念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尖刀”屹然伫立在广场中央,直指云霄,透着抵挡不住的大气;聂荣臻元帅亲自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的大字,更是为纪念馆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在参观期间,我们怀着崇敬肃穆的心情,跟随者讲解员的脚步,缓步于各个展厅。平津战役纪念馆是1994年为了纪念平津战役而建造的,已成为天津市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陈列十分丰富,分为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等6个展厅,通过大量的文物、照片和各种现代化展示手段,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平津战役的全过程。听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解,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亲身与硝烟滚滚,炮火连天的战场。我看到解放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奋力向前冲,看到最可爱的人民积极踊跃地为前线运送物资,看到血染的红旗依然在最前方飘扬;我听到隆隆的炮声震天动地,听到不屈的战士们的愤

怒叫喊,听到胜利的号角清晰嘹亮……从1948年11月29 日到1949年1月31日历时64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伤亡为代价,消灭即改编国民革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了北平、天津及华北大片地区,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从胜利推向了更大的胜利!讲解员的解说早已结束,而我依然沉浸在那壮烈的战争场面中。回校的路上,我还意犹未尽,思绪万千。 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全中国的解放,我们的革命先驱以不畏牺牲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毅力,奋力拼搏,顽强作战,每一寸土地都留有他们的足迹,每一片山河都洒下他们的鲜血。而如今,新中国已傲然挺立在世界东方,人民生活幸福安逸,我们伟大的祖国取得辉煌成就,其代价何止是一场平津战役,又何止是3.9万人的伤亡。那是我们无数的革命先烈,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新中国的国旗,是他们,用生命筑起了新中国的长城! 现如今,我们的祖国早已和平,华夏儿女幸福安康,沉睡了多年的东方巨龙正在蓬勃生长。然而面对国内外各种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国军人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从未停歇。作为军校大学生,我们担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上的责任更是沉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挑起保卫如此来之不易的国家安全的重任呢? 短暂而深刻的参观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用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具有

爱国主义教育片观后感

爱国主义教育片观后感 导语:国家、国家,顾名思义是有家组成,所以我们应 该从爱小家、小团体开始,我们不应该空喊口号“我爱祖国,我为祖国”。以下是XX为大家搜集的爱国主义教育片观后感 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爱国主义教育观后感 1 电影《上甘岭》讲的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抗击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 八连已经在山上抗道里坚持战斗了一个月。由于敌人的封锁, 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 的小分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 又得下山去抢水。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 打中了。后来,师长派人历尽千辛万苦才送上一些萝卜,并 特意送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自己是那样干渴,却把两 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他们 真正做到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 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旁观看。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心好 像被无数的钢针刺着一样疼。我想起自己平时对同学的态度 不好,心里难受极了,感到自己脸红,羞愧。 过去,我在班上算得上一个“吵架、打架王。”我不是

找这个吵嘴,就是找那个打架,根本谈不上团结友爱,互相 帮助。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在跑步的时候不小心踩了我一脚,他一边跑一边说:“对不起!”我却故意刁难他,把他一推,大声说:“对不起值几个钱,你把我的鞋子弄脏了,你 赔!”那位同学一边道歉,一边说:“我不是有意弄脏你的鞋,我帮你洗。行吗?”可我还是要他赔,并举起拳头要打他。旁边的同学听到我的叫骂声,围了上来。了解情况后,个个 都不满意,眼睛怒视着我,好象说:“如果你再欺负这个同学,我们就去告诉老师。我一看这吓人的架势,不敢再说什么,只好偷偷地溜跑了。 看《上甘岭》的英雄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的情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同学和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而像我平时那样,就会没有朋友,会变成“离群之雁“。 电视演完了,爸爸和妈妈津津有味地谈论《上甘岭》电 影中的精彩情节,可是我这个平时爱闹的人,却在一旁默默 地思考着,, 爱国主义教育观后感 2 刚刚看完优秀抗日题材电视剧《烈火金刚》,震撼了我心,震撼了一颗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的现代青年的心。 在片尾,肖飞、丁尚武、林丽、齐英等英雄人物,或身 缚手榴弹炸毁敌人正在修复的公路,或与敌人同归于尽。在 与战友执行任务时力争献身、最后诀别的环节,队长史更新

心得体会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 冯冠男 近日,在烯烃部聚乙烯车间党支部的组织和领导下,车间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怀着激动地心情来到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开展党建活动。 进入广场,平津战役胜利纪念碑巍然屹立在广场中央,三棱军刺直插云霄,象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右侧的一组雕像,通过战士们的动作和神情,可以感受到当时战况的紧急,仿佛身临其境,进入了那个枪火轰鸣的年代。纪念馆主题雄伟挺拔、气势磅礴,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大字,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一走进纪念馆大厅,大厅中央的塑像《走向胜利》,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 纪念馆包括了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等5个展厅,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与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并称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巨大胜利。

在战役决策厅,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毛泽东主席的一纸作战计划,篇幅不长,但内容体现了中央军委特别是毛泽东主席的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毛泽东主席将指挥权完全交给一线作战部队的将领,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只有一线作战部队,才更了解战场情况。 在战略实施厅,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等史实材料与图表、绘画等辅助展品有机结合、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通过现代的手法和形式,逼真的再现了战场画面。在人民支前厅,运用大量史料,翔实地展现了东北、华北各级党组织、政府和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历史场景,深刻地揭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革命战争规律。 在伟大胜利厅,陈列了平津战役取得的辉煌战绩和北平、天津以及全国各地欢庆胜利的场面等内容,并设置了缴获武器陈列台。在英烈业绩厅,通过各位领导通知单额题词,展示英烈所获奖章、证书及所用物品,寄托了对英烈的深切怀念与敬仰。 这次党建活动我收获很多,我深刻体会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参观过程中讲解员多次提到了元勋们的年龄,都是二三十岁,又多次反问我们,我们二三十岁在干什么,这不禁使在场所有人深思。在那个年代,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扞卫民族大义,建立丰功伟业。当下我们国家和平安定,但我们更该居安思危,学习先烈们优秀的品质,努力工作,甘于奉献,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