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一 精品导学案13:ATP

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一 精品导学案13:ATP
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一 精品导学案13:ATP

点 1.ATP 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式 2.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难点

理解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过程 札记 学习内容及过程

学习札记

【课堂练习】 1.一个ATP 分子中,含有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 ( )

A .1,2,2

B .1,3,2

C .2,1,2

D .2,2,1

2.在ATP 中,水解后能释放大量化学能的键位于 ( )

A .腺苷与磷酸基之间

B .磷酸基内部

C .磷酸基团之间

D .腺苷内部

3.ATP 分子结构简式和18个 ATP 所具有的高能磷酸键数目分别是 ( )

A .A —P —P ~P 和18个

B .A —P ~P ~P 和36个

C .A ~P ~P 和36个

D .A ~P ~P ~P 和56个

4.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 的是 ( )

A .K + 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B .在肺泡表面进行气体交换

C .小肠吸收氨基酸

D .神经冲动在中枢传导

5.在植物体内产生ATP 的生理过程有 ( )

A .呼吸作用、渗透作用

B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C .光合作用、主动运输

D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6.ADP 转变为ATP 需要 ( )

A .Pi 、酶、腺苷和能量

B .Pi 、能量

C .能量、腺苷和酶

D .Pi 、能量和酶

7.下列有关ATP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生物体内ATP 与ADP 之间时刻发生相互转化

B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

C .ATP 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D .ATP 中含有的元素是C 、H 、O 、N 、P

8.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 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 )

A .葡萄糖是能源物质

B .ATP 是能源物质

C .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

D .ATP 是直接能源物质

9.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储能物质依次是 ( )

A .糖类、蛋白质、脂肪

B .ATP 、糖类、脂肪

C .糖类、ATP 、脂肪

D .糖类、ATP 、蛋白质 10.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可表示为:ATP ADP + Pi + 能量。 (1)当植物细胞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时,以上反应向 (左、右)进行。

(2)上述反应中的酶Ⅰ和酶Ⅱ________________(相同、不同)。

(3)在植物细胞内形成ATP 的能量可来自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形成ATP 的能量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名称)

(4)请写出ATP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简式中的A 代表________________,P 代表________________,“~”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________________。

(5)ATP 中的两个“~”水解后得到的化合物是构成____________(物质)的基本单位。

酶Ⅰ

酶Ⅱ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高中生物必修二导学案第一章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知识梳理】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P 纯种的高茎豌豆×纯种的矮茎豌豆 ♀(♂)↓♂(♀) F1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3 :1 思考: F1为什么表现出高茎,没有表现出矮茎的性状? F2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统计是3:1的数量比?这比值是偶然的吗?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中__________ _的性状叫显性性状。而 _______________ 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指在______ _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_______ _和_________ _的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地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了如下假说: (1)性状是由_________ 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存在。 纯合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如:纯种高茎豌豆:DD;纯种矮茎豌豆:dd 纯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能稳定遗传,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如:F1高茎豌豆:Dd 杂合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不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______)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2、观察遗传分析图解图1-5 思考: F1形成的雌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结合机会______,因此F2便有了____、_____、_____三种基因组合,比例为_______ ,在性状上则近于高:矮=________。 [记忆节节清] 性状:生物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不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二、细胞种类: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较小较大 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 结构无核膜。核仁、染色体、有核糖体,有拟核(环状DNA分子)有核膜。核仁、染色体(DNA和蛋白质)、有拟核、核糖体、线粒体,植物细胞有叶绿体 具体细胞细菌:球菌,弧菌,杆菌,螺旋菌(形状+菌),乳酸菌 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植物(小球藻,水绵)、动物 分类标准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主要建立者: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施旺 2、主要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 1、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 2、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必需元素 、3、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显色实验部分小结: 还原糖+ 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砖红色沉淀;[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麦芽糖、乳糖等都是还原糖,淀粉、蔗糖、纤维素和糖原是非还原糖。]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 脂肪+丹III →橘黄色;脂肪+丹IV →红色 淀粉+ 碘液→蓝色线粒体+ 健那绿→蓝绿色 染色质(染色体)+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蓝色 DNA+ 甲基绿→绿色RNA+吡咯红→红色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1、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2、氨基(—NH2),羧基(—COOH),羟基(—OH)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 — C —COOH | H 1、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R基),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 三、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高中生物必修一酶与ATP(知识点+练习)

专题4:酶与ATP 【知识清单】 考点1:酶的本质及作用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的作用: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可以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催化作用,同时证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特性。 3、酶的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催化剂的作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3、作用机理:催化剂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二、酶的本质 1、酶本质的探索:最初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20世纪80年代,又发现少数RNA也具有催化作用。 2、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三、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剂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四、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 1、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2、证明某种酶是RNA:实验组: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出现红色。对照组:已知RNA 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五、酶的催化作用和高效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1、实验原理: (1)、。 (2)、比较H2O2在常温、高温、过氧化氢酶、Fe3+等不同条件下气泡产生多少或卫生香燃烧剧烈程度,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2、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一样都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六、酶的专一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1、实验原理: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高一生物必修教案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高一生物必修教案 自己整理的《细胞的能量“通货”──ATP》高一生物必修教案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教案[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性。 (2)写出ATP分子的简单公式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公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萤火虫发光的研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

(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画出ATP和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了解ATP 在细胞中充当能量货币的原因;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 (2)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用准确的科学术语表达观点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3)通过分析ATP和ADP的动态平衡,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生态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ATP与ADP的转化 (ATP与ADP的ATP转换难度:三磷酸腺苷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介绍】细胞的能量货币是——ATP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导入】:屏幕上的昆虫有哪些? 相传晋代有个叫车胤的年轻人。他爱学习,但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蜡烛,看不起书,就抓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里。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的抵得上点燃的蜡烛!他靠萤火虫的光努力学习,后来成为一个有大学问题的人。萤火虫可以像电灯一样发光。那么,它的发光原理是什么呢? 解释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指出萤火虫发光需要消耗能量,综述了主要的能量材料和重要的储能材料,并提出这些材料能否直接为萤火虫发光提供能量的问题。 2.实验设计PPT (1)利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展示“萤火虫照明器实验”的过程 (2)问题:能直接为萤火虫发光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什么?是葡萄糖还是ATP? (3)结论: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量物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学习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学习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阅读教材P2-P6 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_____, __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细胞生物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完成一系列___________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组织→器官→______→个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圈 2.一定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_______;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______ 3._______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知识梳理】 病毒:只有依赖________才能生活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单细胞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多细胞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测】1、下列对于细胞与生物体生命活动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是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B 、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是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 C 、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 D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无细胞结构的病毒 探 究 案 探究1:草履虫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它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吗? 探究2:每个人的个体发育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 你和你父母之间是什么细胞充当了“桥梁”? 一个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完整的新生儿的? 探究3:当手被烫到的时候完成缩手反射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知识点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知识点 易错点1 无法准确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 (1)①根据分子的大小、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进行判断: ②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③根据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判断:若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仍存在浓度差,则是主动运输,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浓度相等。 (2)不同条件下运输方式的判断 ①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有胞吞、胞吐和主动运输。 ②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协助扩散。 (3)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如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在兴奋时Na+内流和在恢复静息状态时K+外流都是协助扩散。2.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2)氧气浓度 (3)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易错点2 不会正确分析有关酶促反应的图解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的作用原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原理: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二、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三.酶的特性 1.高效性 (1)含义: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2.专一性 (1)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3.作用条件温和 (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酶活性①含义: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速率②主要影响因素:温度和pH (3)酶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曲线①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②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③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因为此条件能使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易错点3 对ATP的有关知识认识不足 一、ATP的结构 1.ATP的全称: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 二、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式): 2.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PT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远离A的那个P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磷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AD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Pi结合,重新形成ATP。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3.ATP的形成途径: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低,所以ATP与ADP总是不断地进行着相互转化。在动、植物细胞内能使ADP转化为ATP的途径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优质教案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关系的多媒体动画,认识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流通的原因。 (2)通过分析,比较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ATP如何生成又如何消耗,找出能量代谢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2)通过对课本P90图5-7进行补充和完善,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中的作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具准备 1.教师课件。 2.ATP结构式挂图。 ●课时安排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思考问题: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解决能量的“稳定储存”和“灵活利用”这一矛盾的?例如,发电厂是如何转化能量的?人们是如何从农产品转化成各种生活用品的? [情境创设] 1.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萤火虫发光需要能量吗? (2)细胞中的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都储存着大量稳定化学能,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直接利用它们吗? 2.教师讲解 从课文中的唐诗中我们知道,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实际上,细胞中还有许多化学反应是需要能量的,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知道,细胞中的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都储存着大量稳定化学能,这些能源物质的稳定性,利于大量地储存,但它们不能直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是怎样解决“稳定储存”和“灵活利用”这一矛盾的?细胞把稳定的能量转化成另一种能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A TP,解决了这一问题。A TP什么物质呢?

高中生物 ATP习题

ATP习题 1.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 ) A.太阳能、糖类、ATP B.ATP、糖类、脂肪 C.ATP、脂肪、太阳能 D.ATP、糖类、太阳能 2.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刺激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刺激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 A.葡萄糖是能源物质 B.ATP不是能源物质 C.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 D.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3.ATP转化为ADP可用下图表示,图中X代表( ) A.H2O B.[H] C.P D.Pi 4.动物或人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 )提 供的。 A.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 C.葡萄糖分解 D.ATP水解为ADP 5.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 min后,荧光消失了。接着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 B.荧光消失是由于ATP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所致 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 D.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 6.对人和所有生物来说,ADP转变成ATP所需要的能量( ) A.主要来自于细胞呼吸 B.人和动物来自于细胞呼吸,植物来自于光合作用 C.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 D.所有生物都来自光合作用 7.如果ATP脱去了两个磷酸基,该物质就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称为( ) 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C.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8.根据反应式ATP ADP+Pi+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ATP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分子结构简式 为,在ATP→ADP的过程中,由于断裂而 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在绿色植物体内,发生ADP→ATP的生理过程是在细胞内的、 和中进行的。 (3)在呼吸作用中,反应方向向,能量来自。 (4)根吸收无机盐离子的过程,反应方向向,能量用 于。

高中生物atp教案

高中生物atp教案 【篇一:高一生物atp教案1】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设计与反思 1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分子与细胞》整个模块贯穿了系统的观点,帮助学生 认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细胞系统的物质基础、细胞系 统的结构基础、细胞系统与环境的物质交换、细胞系统的能量变化、细胞系统的生命历程。第五章主要介绍有关能量如何输入细胞,能 量以什么形式存在以及细胞如何利用这些能量。 第一节介绍的是能量代谢所需的生物催化剂-酶,第二节(本节) 介绍的是直接能源物质-atp,第三节和第四节介绍atp的来源-光 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本节在本模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 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只有在能量的供应下,细胞膜才能行使主动运输 的功能;并且加深理解把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比喻为植物细胞的“能 量转换站”和所有细胞的“动力车间”的含义;便于加深领会活细胞之 所以能够经历生长、增殖等生命历程与能量的供应和利用是分不开的。 本节的“问题探讨”选用了杜牧的唐诗《七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萤火虫发光能量从何而来,教材这种的编排体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的编写意图。接着通过介绍 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达成学生能够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出atp的分子简式这两个教学目标。然后通过介绍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学生理解atp与adp相互转化在物质上可逆,在 能量上不可逆。通过介绍atp的利用方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 重点难点及其分析 教学重点:(1)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2)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1)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2) atp与adp的相互 转化。重难点的确立依据: 因为“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和“atp与adp 的相互转化”,便于学生理解主动运输,对于今后进一步学习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更有利于学习细胞分裂、dna复制、基因的表达等相关内容。所以将它们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教学案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 册)教学案汇总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以转基因技术为例, 说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3.概述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 [教材梳理] 一、粮食问题 1.二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状况 国别内容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1/4 占世界人口3/4 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2 占世界的1/2 特点人均产粮多、消费少人均产粮少、消费多

2.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及产生原因 3.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1)作用 在彻底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疾病肆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2)转基因技术发展历史 诞生→1983年, 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 发展→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延熟保鲜番茄, 1993年在美国批准上市二、科学思维的过程[连线] [牛刀小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发达国家人口少、人均粮食多、消费少。(√) (2)我国虽然人口众多, 但地大物博, 粮食问题并不严峻。(×) (3)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是延熟保鲜番茄的成功上市。(×)

(4)水稻耐寒、耐盐碱基因是我国获得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 (5)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2.选择正确答案 (1)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是( ) A.粮食生产过多 B.粮食供应与消耗不平衡 C.人口增长过快, 缺粮问题日益严重 D.开垦森林过少, 致使农田减少 解析:选C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而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 使我国面临粮食短缺这一严重问题。 (2)下列关于推理研究的有关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推理是根据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设过程 B.通过推理所得结论必须是完全正确的 C.推理过程必须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 D.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可得出多种结论 解析:选B 推理是对观察到的现象所作出的解释, 即是一种合理的假设, 由推理所得到的结论既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错误的, 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重难突破] 一、粮食问题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案

第五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材分析 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在细胞这一主题中,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突出了“活细胞”的特性,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A TP是生命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和传递的“中转站”,它既区别于被形容为“生命燃料”的糖类和储能物质脂肪,又为后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具体能量的转化过程作了铺垫,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 TP的结构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A 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A TP与ADP的相互转化 四、学情分析 必修1第二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已明确了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能源物质等概念,这为进一步学习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作了铺垫,也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需要注意区分的几个概念;必修1第三章以及初中时学生也已经接触了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现象,这又为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能量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新课引入、展示目标 [温故知新] 细胞中的下列物质中有哪些含有能量() A、糖类B、脂肪C、水D、无机盐 [问题探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让我们重温唐代诗人杜牧这首情景交融的诗句,想象夜空中与星光媲美的点点流萤,思考有关的生物学问题。 1、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 3、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有能量的转换吗?(教材问题探讨) 由于是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五花八门,有道理的给予肯定。这些问题是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面要进行的实验奠定基础,对学生有学习与借鉴的意义。 [提出课题]细胞的能量“通货”—A TP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ATP的功能 教师:联系“萤火虫发光器”的经典实验,引导思考,设计实验,用培养皿、试管、活萤火虫(摘下其尾部发光器备用)、A TP制剂、质量浓度为1.2g/dL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蒸馏 水以及必需的实验用具。 问题:1、你能否设计实验? A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加入A TP制剂5mL B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加入葡萄糖溶液5mL C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加入蒸馏水5mL 2、选择萤火虫的发光器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参考答案:主要是它发光的现象容易观察等)

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导学案(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导学案(带答案) 【课标要求】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考向瞭望】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 【知识梳理】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原理解读:1、色素的提取:可以用无水乙醇作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而不能用水,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不能溶于水。2、色素的分离: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实验流程图示:1、提取色素:称取绿叶;剪碎;研磨:加入少许Sio2、caco3和10L无水乙醇;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收集滤液。2、制备滤纸条:长与宽略小于试管,在一端剪去两角;在距剪去两角的一端1c处画铅笔线。3、画滤液细线:沿铅笔线画一条直且均匀的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一两次。4、色素分离:将滤液条插入有3L层析液的试管中,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5、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如图。 色素的吸收光谱: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实验中几种化学试剂的作用:1、无水乙醇用于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3、二氧化

硅可增加杵棒与研钵间的摩擦力,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选材:应选取鲜嫩、颜色深绿的叶片,以保证含有较多的色素。2、提取色素:研磨要迅速、充分,且加入各物质的量要成比例,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和色素浓度适宜。3、画滤液细线:用力要均匀,快慢要适中。滤液细线要细、直,且干燥后重复画一两次,使滤液细线既有较多的色素,又使各色素扩散的起点相同。4、色素分离:滤液细线不要触及层析液,否则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分子将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色素提取液呈淡黄绿色的原因分析:1、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2、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3、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不同颜色温室大棚的光合速率:1、无色透明大棚日光中各色光均能透过,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用无色透明的大棚光合效率最高。2、叶绿素对绿光吸收量少,因此绿色塑料大棚光合速率最低。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1、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显微镜 二、细胞种类: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 1、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 2、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必需元素 、3、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4、实验 显色实验部分小结:

还原糖+ 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砖红色沉淀;[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麦芽糖、乳糖等都是还原糖,淀粉、蔗糖、纤维素和糖原是非还原糖。]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 脂肪+ 苏丹III →橘黄色;脂肪+ 苏丹IV →红色 淀粉+ 碘液→蓝色线粒体+ 健那绿→蓝绿色 染色质(染色体)+ 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蓝色 DNA + 甲基绿→绿色 RNA + 吡咯红→红色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1、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2、氨基(—NH2),羧基(—COOH),羟基(—OH)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 —C —COOH | H 1、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R基),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 三、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称为结构蛋白; 2、催化作用:如酶(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3、信息传递作用(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4、免疫作用:如抗体; 5、运输载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6、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高中生物 酶 ATP 知识点总结

酶 一概念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加热是直接给分子提供能量) 3.酶的催化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没有变化!酶不会被分解)不需要能量。 4.意义: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一)实验材料过程: 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是细胞的一个代谢废物,活细胞中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分解它。 要求用新鲜的肝脏,因为新鲜的肝脏中H2O2酶的含量及活性较高; 要经过研磨,这样能使肝脏细胞破裂,酶分子充分释放出来; 二)实验结论:1/2 加热能加快H2O2分解 1/3,1/4,Fe3+和H2O2酶具有催化作用 3/4,H2O2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 ——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三)控制变量法: 1.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 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其它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外界因素,自身因素) 2.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经自变量处理 实验组:经过自变量处理。(施加或减除) 对照又分为三种空白对照(1.2) 相互对照(3.4) 自身对照(前后对照,质壁分离,复原)

三.酶的本质 1.关于酶本质的探索 2.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核糖体产生)。少数是RNA(核内产生) 蛋白酶分为 胞内酶 胞外酶(eg 消化酶) RNA 酶 3.酶化学本质的验证试验 ①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 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 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②证明某种酶是RNA : 实验组: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呈现红色 对照组:已知RNA 溶液 +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四.酶的特性 ①酶具有高效性:催化效率很高,使反应速度很快 ②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温度和pH 值)(发高烧,不想吃东西) 酶的最适温度:动物 35℃—40℃ 植物 40℃—50℃ 细菌和真菌 70℃ 最适PH 值:植物 4.5—6.5 动物 6.5—8.0 胃蛋白酶最适PH 值为1.5 (口服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不会在胃中发挥作用,ph 不符) 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低温0℃—4℃下保存酶 五.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底物浓度 酶浓度 PH 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教案】ATP的主要来源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 2.技能目标: (1)培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提高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酒精对生物细胞的伤害,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 (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知道,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发现这一现象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拉瓦锡曾把生物的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拉瓦锡的这一说法有道理吗?呼吸作用能够像燃烧那样剧烈吗?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通过问题探讨,给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2.思考:细胞呼吸是否需要氧?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是否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呢?引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 3.作出假设,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实施实验。学生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活动中教师要提出下列问题: (1)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生物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细胞呼吸? (2)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3)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检测实验结果? (4)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后交流,回答。 (三)小结和作业 1.小结 通过探究实验使我们知道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 2.作业 预习第二课时的内容,填写完全实验报告,上网查找酿酒基本工艺。 四、板书设计

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一 精品导学案13:ATP

重 点 1.ATP 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式 2.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难点 理解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过程 札记 学习内容及过程 学习札记 【课堂练习】 1.一个ATP 分子中,含有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 ( ) A .1,2,2 B .1,3,2 C .2,1,2 D .2,2,1 2.在ATP 中,水解后能释放大量化学能的键位于 ( ) A .腺苷与磷酸基之间 B .磷酸基内部 C .磷酸基团之间 D .腺苷内部 3.ATP 分子结构简式和18个 ATP 所具有的高能磷酸键数目分别是 ( ) A .A —P —P ~P 和18个 B .A —P ~P ~P 和36个 C .A ~P ~P 和36个 D .A ~P ~P ~P 和56个 4.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 的是 ( ) A .K + 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B .在肺泡表面进行气体交换 C .小肠吸收氨基酸 D .神经冲动在中枢传导 5.在植物体内产生ATP 的生理过程有 ( ) A .呼吸作用、渗透作用 B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C .光合作用、主动运输 D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6.ADP 转变为ATP 需要 ( ) A .Pi 、酶、腺苷和能量 B .Pi 、能量 C .能量、腺苷和酶 D .Pi 、能量和酶 7.下列有关ATP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生物体内ATP 与ADP 之间时刻发生相互转化 B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 C .ATP 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D .ATP 中含有的元素是C 、H 、O 、N 、P 8.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 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 ) A .葡萄糖是能源物质 B .ATP 是能源物质 C .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 D .ATP 是直接能源物质 9.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储能物质依次是 ( ) A .糖类、蛋白质、脂肪 B .ATP 、糖类、脂肪 C .糖类、ATP 、脂肪 D .糖类、ATP 、蛋白质 10.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可表示为:ATP ADP + Pi + 能量。 (1)当植物细胞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时,以上反应向 (左、右)进行。 (2)上述反应中的酶Ⅰ和酶Ⅱ________________(相同、不同)。 (3)在植物细胞内形成ATP 的能量可来自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形成ATP 的能量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名称) (4)请写出ATP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简式中的A 代表________________,P 代表________________,“~”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________________。 (5)ATP 中的两个“~”水解后得到的化合物是构成____________(物质)的基本单位。 酶Ⅰ 酶Ⅱ

最新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课时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 课时练习汇总 课时达标训练(二)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a、Mg属于大量元素,Fe、Zn属于微量元素 B.生物体内的任何一种元素都可以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 C.不同生物组成元素的种类差别很大,而含量基本相同 D.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2015·延边汪清中学高一期中)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 A.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此无关 B.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 C.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升高 D.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不变 3.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质疏松症确定为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致病原因主要是钙流失和钙吸收能力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 C.生物体内的钙都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 D.血液中的钙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抽搐 4.(上海高考改编)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细胞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细胞中Na+参与() A.调节渗透压B.组成体内化合物 C.维持正常pH D.提供能量 5.下列关于细胞中含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生物细胞中含水量一般相等 B.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组织细胞中含水量基本相同 C.萌发的种子中的含水量高于休眠种子中的含水量 D.同一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基本无差异 6.结合下列曲线,判断有关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的变化 B.曲线②可以表示细胞呼吸速率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 C.曲线③可以表示一粒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其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 D.曲线①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体内水含量的变化 7.2014年3月22日是第22个“世界水日”,宣传的主题是“水与能源”。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导致的水危机日趋严重,研究表明,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在病变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B.生物体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的含量不同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非细胞结构生物细胞结构生物 病毒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特点特点特点 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单独完成各种依赖各种分化细由核酸(DNA或RNA)和生命活动细胞的密切合作蛋白质外壳组成。举例举例举例酵母菌,变形虫,人 HIV 衣藻,眼虫, 草履虫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代谢和遗传基本单位)。 2、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机构和功能。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一定区域内的所有个体)→群落(所有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显微镜 1.、显微镜使用步骤

安放——对光 ——放片——调焦——观察 2、注意点 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物象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的是标本的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面积越小,细胞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亮 二、细胞种类: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较小较大 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 结构无核膜。核仁、染色体、有拟核、核糖体, 有拟核(环状DNA分子)有核膜。核仁、染色体(DNA 和蛋白质)、有拟核、核糖体、线粒体,植物细胞有叶绿体 具体细胞细菌:球菌,弧菌,杆菌,螺旋菌(形状+菌), 乳酸菌,根瘤菌 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其他: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 体单细胞植物 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植物(小球藻,水绵)、动物 分类标准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主要建立者: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施旺 2、主要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 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 1、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