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简单事件的概率》单元测试(含答案) (626)

2019年秋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简单事件的概率》单元测试(含答案) (626)
2019年秋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简单事件的概率》单元测试(含答案) (626)

浙教版初中数学

九年级数学下册《简单事件的概率》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分)一个密闭不透明的盒子里有若干个白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的情况下,为估计白球的个数,小刚向其中放入8个黑球,摇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盒中,不断重复,共摸球400次,其中88次摸到黑球,估计盒中大约有白球( ) A .28个

B .30个

C .36个

D .42个

2.(2分)从分别写着A 、B 、C 、D 、E 的 5 张卡片中,任取两张,这两张上的字母恰好按字母顺序相邻的概率是( ) A .15

B .25

C .

110

D .12

3.(2分)抛掷一枚普通的骰子(各个面分别标 12、3、4、5、6),朝上一面是偶数的概率为( ) A .16

B .12

C .13

D .14

4.(2分)如果小强将镖随意投中如图所示的正方形木板,那么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 A .

6

1 B .

8

1 C .

9

1 D .

12

1 5.(2分)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

A .掷一枚均匀的普通正方形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是1

B .掷一枚均匀的普通正方形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是偶数

C .打开电视,正在播广告

D .抛掷一枚硬币,掷得的结果不是正面就是反面

6.(2分)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红色、黑色、白色的玻璃球共有40个,除颜色外其它都完全相同,小明通过多次试验后发现其中摸到红色、黑色的频率分别为15%和45%,则口袋中白色球的个数很可能是( ) A .6

B .16

C .18

D .24

7.(2分)“上升数”是一个数中右边数字比左边数字大的自然数(如:34,568,2469等),任取一个两位数,是“上升数”的概率是()

A.1

B.

5

2

C.

5

3

D.

18

7

二、填空题

8.(3分)一个袋子里装有一双红色、一双绿色手套,两双手套除颜色外其它完全相同,随机的

从袋中摸出两只恰好是一双的概率是.

9.(3分)某口袋里有红色、蓝色玻璃球共 60 个. 小明通过多次摸球实验后,发现模到红球的频率为 15%,则可估计口袋中红色玻璃球的数目是.

10.(3分)某单位内线电话的号码由 3 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可以是 1,2,3 的一个,如果不知道某人的内线电话号码,任意拨一个号码接通的概率是.

11.(3分)一只口袋内装有3个红球,3 个白球,5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没有其它区别,从中任意取一球,则取得红球的概率为.

12.(3分)从 1、2、3、4、5 中任选两个数,这两个数的和恰好等于 7 的概率是.13.(3分)一只口袋里有相同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其中有6个红球,5个绿球.若

任意摸出一个绿球的概率是1

4

,则任意摸出一个蓝球的概率是.

14.(3分)掷两枚硬币,一枚硬币正面朝上,另一枚硬币反面朝上的概率是.

15.(3分)在一次抽奖活动中,中奖概率是0.12,则不中奖的概率是.

16.(3分)如图,是一个圆形转盘,现按1:2:3:4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涂上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自由转动转盘,停止后指针落在绿色区域的概率为.

17.(3分)已知29

x ,则3x= .

18.(3分)一个口袋中有12个白球和若干个黑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数的前提下,小亮为估计口袋中黑球的个数,采用了如下的方法:每次先从口袋中摸出10个球,求出其中白球数与10的比值,再把球放回口袋中摇匀.不断重复上述过程5次,得到的白球数与10的比值分别为:0.4,0.1,0.2,0.1,0.2.根据上述数据,小亮可估计口袋中大约有个黑球.

19.(3分)某商场在“五一”期间推出购物摸奖活动,摸奖箱内有除颜色以外完全相同的红色、白色乒乓球各两个.顾客摸奖时,一次摸出两个球,如果两个球的颜色相同就得奖,颜色不同则不得奖.那么顾客摸奖一次,得奖的概率是.

20.(3分)在一个布袋里装有红、自、黑三种颜色的玻璃球各一个,它们除颜色外没有其它

区别.

先从袋中取出一个,然后再放回袋中,并搅匀,再取出一个,则两次取出的都是红色玻璃的概率为.

21.(3分)一个小组里有 4名女同学,6 名男同学,从中任取两人去参加一个晚会,选出的两人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是.

评卷人得分

三、解答题

22.(6分)小明和小乐做摸球游戏,一只不透明的口袋里放有 3 个红球和 5 个绿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每次摸球前都将袋中的球充分搅匀,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记录颜色后再放回,若是红球,小明得 3 分,若是绿球,小乐得 2 分,游戏结束时得分多者获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若你认为公平,请说明理由;若你认为不公平,也请说明理由,并修改规则,使该游戏对双方公平.

23.(6分)一个不透胡的袋子中装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教字 3、4、5,从袋子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用小球上的数字作为十位上的数字,然后放回;再取出一个小球,用小球上的数字作为个位上的数字,这样组成的一个两位数. 试问:按这种方法能组成哪些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 9 的两位数的概率是多少?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加以说明.

24.(6分)已北京 2008 奥运会:吉祥物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如图所示,现将三张分别印有“欢欢、迎迎、妮妮”这三个吉祥物图案的卡片(卡片的形状大小一样,质地相同)放入盒子中.

(1)小玲从盒子中任取一张,取到卡片“欢欢”的概率是多少?

(2)小玲从盒子中取出一张卡片,记下名子后放回,再从盒子中取出第二张卡片,记下名字. 用列表或画树状图列出小玲取到的卡片的所有可能情况,并求出两次都取到印有“欢欢”

(图1)

图案的卡片的概率.

25.(6分)小莉有红色、白色、蓝色上衣各一件,黄色、黑色长裤各一条. (1)用树状图分析小莉穿法的搭配情况; (2)小莉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3)小莉穿红色上衣、黑色长裤的机会是多少?

26.(6分)小华与小红用5张同样规格的硬纸片做拼图游戏,正面如图1所示,背面完全一样,将它们背面朝上搅匀后,同时抽出两张. 规则如下:

当两张硬纸片上的图形可拼成电灯或小人时,小华得1分;

当两张硬纸片上的图形可拼成房子或小山时,小红得1分(如图2).

问题:游戏规则对双方公平吗?请说明理由;若你认为不公平,如何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27.(6分)小明和小亮用如下的同一个转盘进行“配紫色”游戏.游戏规则如下:连续转动两次转盘,如果两次转盘转出的颜色相同或配成紫色(若其中一次转盘转出蓝色,另一次转出红色,则可配成紫色),则小明得1分,否则小亮得1分.你认为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请说明理由;若不公平,请你修改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28.(6分)有分别写着 1、2、3、4、5、6 中一个数字的 6张卡片,求下列各事件的概率.

房子 电灯

小山

小人 (图2)

(1)从中任抽一张,上面的数是 3 的倍数;

(2)从中任抽两张,上面的两个数的积是奇数;

(3)从中任抽两张,上面的两个数的和是 6.

29.(6分)某校八年级将举行班级乒乓球对抗赛,每个班必须选派出一对男女混合双打选手参赛,八年级一班准备在小娟、小敏、小华三名女选手和小明、小强两名男选手中,选男、女选手各一名组成一对参赛,一共能够组出哪几对?如果小敏和小强的组合是最强组合,那么采用随机抽签的办法,恰好选出小敏和小强参赛的概率是多少?

30.(6分)有分别写着 1、2、3、4、5、6 中一个数字的 6张卡片,求下列各事件的概率.

(1)从中任抽一张,上面的数是 3 的倍数;

(2)从中任抽两张,上面的两个数的轵是奇数;

(3)从中任抽两张,上面的两个数的和是 6.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2.B

3.B

4.C

5.D

6.B

7.B

二、填空题

8.1

3

9.9个

10.1

27

11.3

11

12.0.2.

13.9 20

14.1 2

15.0.88

16.

5

2

17.27

±

18.48

19.

3

1

20.1

9

21.8

15

三、解答题22.(1)不公平;

(2)

()3 8

P=摸出红球,

()

5

8 P=

摸出绿球

∵小明平均每次得分39

3

88

?=(分)

小乐平均每次得分55

2

84

?=(分)

∵95

84

<,∴游戏不公平.

可修改为:①口袋里只放 2 个红球和 3 个绿球;或②摸出红球小明得 5 分,摸出绿球

小乐得3分. 23.列表如下:

因此,能组成的两位数有 33,34,35,43,44,45,53,54,55 共 9 个,

十位上与个位上数字之和为 9 的两位数有 2 个.

(92

9

P

=

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的两位数). 24.(1)13

P =欢欢 (2)

19

P =

欢欢 25.解:(1)略;(2)6种;(3)16

. 26.(1)这个游戏对双方不公平.

∵310P =

(拼成电灯);110P =(拼成小人);3()10P =拼成房子;3()10

P =拼成小山, ∴小华平均每次得分为314

11101010?+?=(分);

小红平均每次得分为336

11101010

?+?=(分).

∵410<6

10

,∴游戏对双方不公平. (2)改为:当拼成的图形是小人时小华得3分,其余规则不变,就能使游戏对双方公平.(答案不惟一) 27.列表得:

红 黄 蓝 红 (红,红) (红,黄) (红,蓝) 黄 (黄,红) (黄,黄) (黄,蓝) 蓝

(蓝,红)

(蓝,黄)

(蓝,蓝)

由上表可知,小明获胜的概率为

9,小亮获胜的概率为9

.因此游戏对从方不公平;胜者为使游戏对双方公平,可这样修改规则:如果两次转盘转出的颜色相同或配成紫色,则小

3 4 5 3 (3,3) (3,4) (3,5) 4 (4,3) (4,4) (4,5) 5 (5,3) (5,4) (5,5)

位 十

明得4分,否则小亮得5分.28.(1)3 的倍数是3、6,∴21

63

P?==

(2)积是奇数概率1

5

P=

(3)和是6概率2

15

P=.

29.

共 6 对,恰好选出小敏和小强的概率是1

6

30.(1)3 的倍数是3、6,∴21

63

P?== (2)

∴积是奇数只有6种,

61

305 P==

(3)和是6 只有4种,42

3015

P==.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证明(二)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o,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等于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 ①勾股定理:2 2 2 c b a =+(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 ※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注意着重号的意义) <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 AO=BO=CO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如图2所示,OD=OE=OF)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 =++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02 =++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 =+m x 的形式> ②公式法 a 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 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A C B O 图1 图2 O A C B D E F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题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相信你一定能选对。(每小题3分,共30分) 1.据丽水气象台“天气预告”报道,今天的最低气温是17℃,最高气温是25℃,则今天气温t (℃)的范围是()A、t<17 B、t>25 C、t=21 D、17≤t≤25 2.假如,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B、C、D、 3.已知:x>y,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ax>ay B、3x>3y C、–2x>–2y D、a2x>a2y 4.若时,a和-a的大小关系是() A、B、C、D、都有可能 5.不等式组的解集是,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A、B、C、D、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7.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A、B、C、D、无解8.当x取下列数值时,能使不等式, 都成立的是() A、-2.5 B、-1.5 C、0 D、1.5 9.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小于15,这样的自然数组共有() A、6组 B、5组 C、4组 D、3组 10.设的大小是() (A);(B);(C);(D) 二、细心填一填,相信你填得又快又对(每小题3分,共15分) 11.的2倍与7的差大于3,用不等式表示为:. 12.若a<b,且c>0,则ac c bc c.

13.不等式的负整数解的和是______________. 14.已知,则x时,y>0. 15.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5,则第三边a的取值范围是. 三、耐心想一想,千万别出错(共55分) 16.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每小题7分,共28分) (3)(4) 17.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满足x> 0,y<0求a的取值范围(7分) 18.某校需刻录一批电脑光盘,若到电脑公司刻录,每张需8元(包括空白光盘费);若学校自己刻录,除租用刻录机需120元外,每张还需成本4元(包括空白光盘费),问刻录这批光盘到电脑公司刻录费用省,还是自己刻录省?请说明理由。(10分) 19.重庆火车货运站现有甲种货物1530吨,乙种货物1150吨,安排用一列货车将这批货运往广州,这列货车可挂A、B两种不同规格的货厢50节,已知甲种货物35吨和乙种货物15吨可装满一节A型货厢;甲种货物25吨和乙种货物35吨可装满一节B型货厢,按此要求安排A、B两种货厢的节数,有几种运输方案,请你设计出来。(10分)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及典型例题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及典型例题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1.1认识三角形 ①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做“△ABC”读作“三角形ABC”。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得到如下性质: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②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由三角形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叫做该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 1.2三角形的平分线和中线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角形的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3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垂足在相应顶点的对边上。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上的高分别与另一条直角边重合,垂足都是直角的顶点。而在钝角三角形中,夹钝角两边上的高都在三角形的外部,它们的垂足都在相应顶点的对边的延长线上。 1.4全等三角形 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能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全等”可用符号“≌”来表示。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初中数学 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数与式》

单元检测卷 数与式 一、选择题(每道题3分,共30分) 1. 中国人很早开始使用负数,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正式引入负数.如果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80-元表示( ) A. 支出20元 B. 收入20元 C. 支出80元 D. 收入80元 2. 下列四个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 1- C.12 D.2 π 3. 2的值( ) A. 在4和5之间 B. 在3和4之间 C. 在2和3之间 D. 在1和2之间 4. 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 ) A.020181= B.224-= 2= D.1133 -= 5. 若2(1)(3)x x x mx n -+=++,则m n +=( ) A.1- B.2- C.3- D.2 6. 一棵树刚栽时高2m ,以后每年长高0.2m ,n 年后的树高为( )m A.0.2 B.0.22n + C.20.2n - D. 20.2n + 7.x 的最大值是( ) A.1 B.1- C. 12 D. 12 - 8.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3=±2=- 3=- =

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284x x x -÷= B.22a a a ?= C.326()a a = D.33(3)9a a = 10. 下列四个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 A.22a b a b ++ B.2211x x x +++ C.23ax ay D.22a b a b -- 二、填空题(每道题4分,共24分) 11. 因式分解:2242x x -+=______. 12. 若分式32a +无意义,且分式2401b b -=+,那么a b = ______ . 13. 在日常生活中,取款、上网都要密码.为了保密,有人发明了“二次根式法”来产生密码,如对于二次根式169,计算结果为13,中间加一个数字0,于是就得到一个六位数的密码“169013”,对于二次根式0.25,用上述方法产生的六位数密码是______. 14. 若代数式225x k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______. 15.若140b a ++-=,则4a b -=________. 16.如图,乐乐班级举行“新春美食会”,同学们如图摆放桌椅,图(1)表示1张餐桌和6把椅子(三角形表示餐桌,每个小圆表示一把椅子),图(2)表示2张餐桌和8把椅子,图(3)表示3张餐桌和10把椅子,……;按照这种方式摆放12张餐桌,需要______把椅子. 第16题图

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P47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x k y = ,再把x =2和y =6代入上式求出常数k ,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6)31+=x y (7)y =x -4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关键看上面各式能否改写成x k y = (k 为常数,k ≠0)的形式,这里(1)、(7)是整式,(4)的分母不是只单独含x ,(6)改写后是x x y 31+=,分子不是常数,只有(2)、(3)、(5)能写成定义的形式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分析:反比例函数x k y =(k ≠0)的另一种表达式是1-=kx y (k ≠0),后一种写法中x 的次数是-1,因此m 的取值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m -2≠0且3-m 2=-1,特别注意不要遗漏k ≠0这一条件,也要防止出现3-m 2=1的错误。 解得m =-2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知识点汇总

a 32a n a n a a a )(121n x x x n x +++=Λ)(212211n f f f n f x f x f x x k k k =++++++=ΛΛ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a x x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Λ2s s = b b =b a ab ?=2a a )0()(2≥=a a a 浙教版 初中数学 中考知识点汇总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像√3,π,???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按正负也可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2.自然数(0和正整数);奇数2n-1、偶数2n 、质数、合数。科学记数法:n a 10?(1≤a <10,n 是整数),有效数字。 3.(1)倒数积为1;(2)相反数和为0,商为-1;(3)绝对值是距离,非负数。 4.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5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1)常见的非负数有: 6.去绝对值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零的绝对值是零,“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7.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定律,顺序要熟悉。 8.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分式。有理式,无理式。根式。 9.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10. 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平方根: 11. (1)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12.因式分解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 13.指数:n 个a 连乘的式子记为 。(其中a 称底数,n 称指数, 称作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 14.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 ②a m ÷a n =a m-n ; ③(a m )n =a mn ;④( ab )n =a n b n ; ⑤ 15.分式的基本性质 = = (m ≠0);符号法则: 16.乘法公式:(a+b )(a-b )=a 2-b 2; (a+ b)2= a 2+2ab+b 2; a 2-b 2=(a+b )(a-b ); a +2ab+b 2 = (a+ b)2 17.算术根的性质:① = ;② ; ③ (a 0,b ≥0); ④ (a ≥0,b >0) 18.统计初步:通常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所具有的特征。(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平均数: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 均数) ① ; ② ③若 , ,… , , ; 则 (3)极差:样本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它是刻划样本中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 方差:方差是刻划数据的波动大小的程度。 标准差: (4)调查:普查:具有破坏性、特大工作量的往往不适合普查;抽样调查: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5)频数、频率、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 19.概率:用来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学量 (1)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0〈P (不确定事件A )〈1。

初中数学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小强量得家里新购置的彩电荧光屏的长为58厘米,宽为46厘米,则这台电视机的尺寸是(实际测量的误差可不计) ( ) A. 9英寸(23厘米) B. 21英寸(54厘米) C. 29英寸(74厘米) D. 34英寸(87厘米) 2.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长为10cm,第三边长为16 cm,那么第三边上的高为 ( ) A. 12 cm B. 10 cm C. 8 cm D. 6 cm 3.已知一个Rt △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 、25 B 、14 C 、7 D 、7或25 4.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3cm ,AD=9cm ,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 A 、6cm 2 B 、8cm 2 C 、10cm 2 D 、12cm 2 5.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他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C ) 7 24 25 207 15 2024 25 7 25 20 24 25 7 202415 (A) (B) (C) (D) 6.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木版,三边的平方和为1800cm 2 ,则斜边长为( ). (A ) 80cm (B)30cm (C)90cm (D120cm. F 第4题图

7.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掉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b a >,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通过计算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一个等式。则这个等式是( ) (A )))((22b a b a b a +-=- (B)2222)(b ab a b a ++=+ (C) 2222)(b ab a b a +-=- (D)222))(2(b ab a b a b a -+=-+ 8.△ABC 中的三边分别是m 2 -1,2m ,m 2 +1(m>1),那么( ) A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长为m 2 +1. B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长为2m . C .△ABC 是直角三角形,但斜边长由m 的大小而定. D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 9.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2㎝,周长为30㎝,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__ __。 10.2 10-的算术平方根是 ,16的平方根是 ; 11.已知点P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的AD 边上一点,AP=1,BE ⊥PC 于E ,则BE=____ __。 12.如图,一架长2.5m 的梯子,斜放在墙上,梯子的底部B?离墙脚O?的距离是0.7m ,当梯子的顶部A 向下滑0.4m 到A ′时, ′O=2m,求得B ′O=1.5.)

初中数学 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数与式》

专题一 数与式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 1.上海世博会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据统计自2010年5月1日开幕至5月31日,累计参观人数约为8 030 000人,将8 03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 A .480310? B .580.310? C .68.0310? D .70.80310? 2.下列各数中,相反数等于5的数是( ). A .-5 B .5 C .-15 D .15 3、实数2-,0.3, 1 7 2,π-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4.在 -33 -1, 0 这四个实数中,最大的是( ) A . -3 B 3 C . -1 D . 0 5、-8的立方根是( ) A 、2 B 、 -2 C 、- 21 D 、2 1 6、计算:31+1=4,32+1=10,33+1=28,34+1=82,35+1=244,…,归纳计算结果中的个位数字的规律,猜测32009+1的个位数字是( ) A .0 B .2 C .4 D .8 7、如图,若A 是实数a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则关于a ,-a ,1的大小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a <1<-a B .a <-a <1 C .1<-a <a D .-a <a <1 8、若2 3(2)0m n -++=,则2m n +的值为( ) A .4- B .1- C .0 D .4 9、如图,在一个三角点阵中,从上向下数有无数多行,其中各行点数依次为2,4,6,…,2n ,…,请你探究出前n 行的点数和所满足的规律.若前n 行点数和为930,则n =( ) A .29 B .30 C .31 D .32 1 A

浙教版 初中数学 中考知识点汇总

a n n n b a b a =)(p p b a a b )()(=-32a n a n a am bm a b a b a b a b -=-=-)(121n x x x n x +++= )(212211n f f f n f x f x f x x k k k =++++++= 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a x x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2s s =b a b a =b a ab ?=2a a )0()(2≥=a a a 浙教版 初中数学 中考知识点汇总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像√3,π,0.101001???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按正负也可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2.自然数(0和正整数);奇数2n-1、偶数2n 、质数、合数。科学记数法:n a 10?(1≤a <10,n 是整数),有效数字。 3.(1)倒数积为1;(2)相反数和为0,商为-1;(3)绝对值是距离,非负数。 4.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5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1)常见的非负数有: 6.去绝对值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零的绝对值是零,“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7.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定律,顺序要熟悉。 8.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分式。有理式,无理式。根式。 9.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10. 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平方根: 11. (1)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12.因式分解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 13.指数:n 个a 连乘的式子记为 。(其中a 称底数,n 称指数, 称作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 14.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 ②a m ÷a n =a m-n ; ③(a m )n =a mn ;④( ab )n =a n b n ; ⑤ 15.分式的基本性质 = = (m ≠0);符号法则: 16.乘法公式:(a+b )(a-b )=a 2-b 2; (a+ b)2= a 2+2ab+b 2; a 2-b 2=(a+b )(a-b ); a 2+2ab+b 2 = (a+ b)2 17.算术根的性质:① = ;② ; ③ (a ≥0,b ≥0); ④ (a ≥0,b >0) 18.统计初步:通常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所具有的特征。(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平均数:平均数是刻划 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 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① ; ② ③若 , ,… , , ; 则 (3)极差:样本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它是刻划样本中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 方差:方差是刻划数据的波动大小的程度。 标准差: (4)调查:普查:具有破坏性、特大工作量的往往不适合普查;抽样调查:抽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单元测试(含答案)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单元测试(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相信你一定能填对!(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2的是( ) A . B .y= C . D .2.下面哪个点在函数y= 1 2 x+1的图像上( ) A .(2,1) B .(-2,1) C .(2,0) D .(-2,0) 3.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的是( ) ; A .y=2x-1 B .y= 3 x C .y=2x 2 D .y=-2x+1 4.一次函数y=-5x+3的图像经过的象限是( ) A .一、二、三 B .二、三、四 C .一、二、四 D .一、三、四 5.若函数y=(2m+1)x 2+(1-2m )x (m 为常数)是正比例函数,则m 的值为( ) A .m> 12 B .m=12 C .m<12 D .m=-12 6.若一次函数y=(3-k )x-k 的图像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3 B .0

9.李老师骑自行车上班,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中途由于自行车发生故障, 停下修车耽误了几分钟,为了按时到校,李老师加快了速度,仍保持匀速行进,如果准时到校.在课堂上,李老师请学生画出他行进的路程y?(千米)与行进时间t (小时)的函数图像的示意图,同学们画出的图像如图所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 10.一次函数y=kx+b 的图像经过点(2,-1)和(0,3),?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y=-2x+3 B .y=-3x+2 C .y=3x-2 D .y=1 2 x-3 … 二、你能填得又快又对吗(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已知自变量为x 的函数y=mx+2-m 是正比例函数,则m=________,?该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12.若点(1,3)在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像上,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 13.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像经过点A (1,3)和B (-1,-1),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14.若解方程x+2=3x-2得x=2,则当x_________时直线y=x+?2?上的点在直线y=3x-2上相应点的上方. 15.已知一次函数y=-x+a 与y=x+b 的图像相交于点(m ,8),则a+b=_________. 16.若一次函数y=kx+b 交于y?轴的负半轴,?且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少,?则k____0,b______0.(填“>”、“<”或“=”) 17.已知直线y=x-3与y=2x+2的交点为(-5,-8), y 12 34 A

浙教版初一数学(上)教学内容整理

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有理数的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自然数的用法:计数、测量、标号、排序 自然数的分类 按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分按整数、分数分 正整数 正有理数正整数 正分数整数零 负整数 自然数零自然数 负整数正分数 负和理数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数轴 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相反数 概念: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其他都相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绝对值 概念:把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结论: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2)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3)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送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2、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乘法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b+a*c 4、有理数的除法 除以一个数(不等于零),等于乘于这个数的倒数。 5、有理数的乘方 a*a*a----*a=a n 个 符号: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方是负数,偶次方是正数;0的任何次方都是0。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作a×10n的形式,其中a的整数位数只有一位的数,即 1 ●乘方运算与加、减、乘、除一样,也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乘方的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应将底数用括号括起来。 ●-1的奇次幂是-1,-1的偶次幂是1 ●(-2)2表示2个-2相乘,结果是4,-22表示22的相反数,结果是-4。 (-3)3和-33的计算结果都是-27,但是意义不同,前者表示3个-3相乘,后者表示3个3乘积的相反数。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的。 7、准确数和近似数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单元测试卷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已知是正比例函数,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值为.2.如果直线y=kx+b经过第一、三、四象限,那么直线y=﹣bx+k经过第象限.3.已知一次函数y=kx+5的图象经过点(﹣1,2),则k=. 4.已知y与x成正比例,且当x=1时,y=2,那么当x=3时,y=. 5.若点P(a,b)在第二象限内,则直线y=ax+b不经过第象限. 6.已知点A(﹣,a),B(3,b)在函数y=﹣3x+4的象上,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7.当时,一次函数y=(m+1)x+6的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 8.已知点A(3,0)、B(0,﹣3)、C(1,m)在同一条直线上,则m=. 9.已知直线y=2x﹣4,则此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10.设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公路上匀速行驶,开始甲车在乙车的前面,当乙车追上甲车后,两车停下来,把乙车的货物转给甲车,然后甲车继续前行,乙车向原地返回.设x秒后两车间的距离为y米,y关于x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米/秒. 二、选择题 1.若函数y=(k+1)x+k2﹣1是正比例函数,则k的值为() A.0 B.1 C.±1 D.﹣1 2.下列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A.y=x﹣m2B.y=(﹣m2﹣1)x+3 C.y=(|m|+1)x﹣5 D.y=7x+m 3.已知一次函数y=kx﹣k,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函数图象不过第()象限.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4.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1)y=πx (2)y=2x﹣1 (3)y=(4)y=2﹣3x (5)y=x2﹣1. A.4个B.3个C.2个D.1个 5.下面哪个点不在函数y=﹣2x+3的图象上() A.(﹣5,13)B.(0.5,2)C.(3,0)D.(1,1) 6.直线y=kx+b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则() A.B.C.D. 7.下列一次函数中,y随x增大而减小的是() A.y=3x B.y=3x﹣2 C.y=3x+2x D.y=﹣3x﹣2 8.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正比例函数肯定是一次函数 B.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 C.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 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x﹣3,x)在第二象限,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0 B.x<3 C.0<x<3 D.x>3 10.两个一次函数y1=mx+n,y2=nx+m,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A.B.C. D. 11.小李与小陆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沿同一条路行驶到B地,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单位:km)和行驶时间t(单位:h)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 (1)他们都行驶了20km; (2)小陆全程共用了1.5h; (3)小李与小陆相遇后,小李的速度小于小陆的速度; (4)小李在途中停留了0.5h.

初三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26章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 (a≠0)。 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2+bx+c,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c的值, 从而求出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3.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y=a(x-h)2+k (a≠0);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对称轴方程 x=h和函数的最值 y最值= k。 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k)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y=a(x -h)2+ k,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从而求出解析式。 5. 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象及几个重要点的公式: 6. 二次函数y=ax2+bx+c (a≠0)中,a、b、c与Δ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 (1)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上;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下。 (2) c>0 <=> 抛物线从原点上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下方通过。 (3) a, b异号 <=> 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 a, b同号 <=> 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 b=0 <=> 对称轴是y轴。 (4) b2-4ac>0 <=>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b2-4ac =0 <=> 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即相切); b2-4ac<0 <=> 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 7.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对称轴,可利用图象的对称性求出已知点的对称点,这个对称点也一定在图象上。

第27章 相似形 2.比例的基本性质: a:b=c:d d c b a = ad=b c ;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一章 平行线 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l 1 , l 2 被直线l 3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1. 观察∠ 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 3 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l 1 , l 2 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2. 观察∠ 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 3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l 1 , l 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3. 观察∠ 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 3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l 1 , l 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想一想 问题1.你觉得应该按怎样的步骤在“三线八角”中确定关系角? 确定前提(三线) 寻找构成的角(八角) 确定构成角中的关系角 问题2:在上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看看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角的在同一直线上的边所在直线就是前提中的第三线。 1.2 平行线的判定(1)

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 提问:(1)怎样用语言叙述上面的图形? (直线l 1,l 2被AB 所截) (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 (同位角相等,即∠1=∠2) (3)直线l 1,l 2位置关系如何? ( l 1∥l 2) (4)可以叙述为: ∵∠1=∠2 ∴l 1∥l 2 ( ? ) 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叙述:∵∠1=∠2 ∴l 1∥l 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想一想 o o A B L 1 L 2 (图形的平移变换) 抽象成几何图形 A B 2 1 L 1 L 2 1 2 a c b 若a⊥b,b⊥c 则a c

初中数学三角形单元检测

初中数学三角形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 ?中,33B ∠=?,将ABC ?沿直线m 翻折,点B 落在点D 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 ) A .33? B .56? C .65? D .66?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得到∠D=∠B ,再利用外角性质即可求出所求角的度数. 【详解】 解:如图,由折叠的性质得:∠D=∠B=33°, 根据外角性质得:∠1=∠3+∠B ,∠3=∠2+∠D , ∴∠1=∠2+∠D+∠B=∠2+2∠B=∠2+66°, ∴∠1-∠2=66°. 故选:D . 【点睛】 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2.如图,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90°,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BC 于E ,若BC =10cm ,则△DEC 的周长为( )

A.8cm B.10cm C.12cm D.14cm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AAS”证明ΔABD≌ΔEBD .得到AD=DE,AB=B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求其周长. 【详解】 ∵BD是∠ABC的平分线, ∴∠ABD=∠EBD. 又∵∠A=∠DEB=90°,BD是公共边, ∴△ABD≌△EBD (AAS), ∴AD=ED,AB=BE, ∴△DEC的周长是DE+EC+DC =AD+DC+EC =AC+EC=AB+EC =BE+EC=BC =10 cm.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SAS、ASA、AAS和HL)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3.△ABC中,∠A:∠B:∠C=1:2:3,最小边BC=4cm,则最长边AB的长为()cm A.6 B.8 C5D.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设∠A=x, 则∠B=2x,∠C=3x,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x+2x+3x=180°,

最新【浙教版】初中数学7-9年级教材完整目录(精校版)

最新教学资料·浙教版数 学 新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完整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阅读材料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1.2 数轴 1.3 绝对值 1.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 2.1 有理数的加法 2.2 有理数的减法 2.3 有理数的乘法 2.4 有理数的除法 2.5 有理数的乘方 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7 近似数和计算器的使用 第3章实数 3.1 平方根 3.2 实数 阅读材料神奇的π 3.3 立方根 3.4 实数的运算 第4章代数式 4.1 用字母表示数 4.2 代数式 4.3 代数式的值 阅读材料数学中的符号 4.4 整式 4.5 合并同类项 4.6 整式的加减 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1 一元一次方程 5.2 等式的基本性质 5.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阅读材料丢番图 课题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第6章图形的初步知识 6.1 几何图形 6.2 线段、射线和直线 6.3 线段的大小比较 6.4 线段的和差 6.5 角与角的度量 6.6 角的大小比较 6.7 角的和差 6.8 余角和补角 6.9 相交直线 阅读材料初识“几何画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 第1章平行线 1.1 平行线 1.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3 平行线的判定 1.4 平行线的性质 阅读材料地球有多大? 1.5 图形的平移 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2.1 二元一次方程 2.2 二元一次方程组 2.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简单应用 2.5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选学) 阅读材料《九章算术》中的“方程” 第3章整式的乘除 3.1 同底数幂的乘法 3.2 单项式的乘法 3.3 多项式的乘法 3.4 乘法公式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 A.x(a﹣b)=ax﹣bx B.x2﹣1+y2=(x﹣1)(x+1)+y2 C.x2﹣1=(x+1)(x﹣1)D.ax+bx+c=x(a+b)+c 2.将多项式﹣6a3b2﹣3a2b2+12a2b3分解因式时,应提取的公因式是() A.﹣3a2b2B.﹣3ab C.﹣3a2b D.﹣3a3b3 3.下列各式是完全平方式的是() A.x2+2x﹣1 B.1+x2C.x2+xy+1 D.x2﹣x+ 4.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a2+(﹣b)2B.5m2﹣20mn C.﹣x2﹣y2D.﹣x2+9 5.下列各式中,不含因式a+1的是() A.2a2+2a B.a2+2a+1 C.a2﹣1 D. 6.多项式①2x2﹣x,②(x﹣1)2﹣4(x﹣1)+4,③(x+1)2﹣4x(x+1)+4,④﹣4x2﹣1+4x;分解因式后,结果含有相同因式的是()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7.下面的多项式中,能因式分解的是() A.m2+n B.m2﹣m+1 C.m2﹣n D.m2﹣2m+1 二、填空 8.5x2﹣25x2y的公因式为. 9.a2﹣2ab+b2、a2﹣b2的公因式是. 10.若x+y=1,xy=﹣7,则x2y+xy2= . 11.简便计算:﹣= . 12.若|a﹣2|+b2﹣2b+1=0,则a= ,b= . 13.若x2+2(m﹣1)x+36是完全平方式,则m= . 14.如图所示,根据图形把多项式a2+5ab+4b2因式分解= . 三、解答题 15.因式分解: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测试 第27章 相似

第二十七章 相似全章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ABC 中,DE ∥BC ,若AD =1,DB =2,则 BC DE 的值为( ) 第1题图 A . 32 B .41 C .3 1 D .21 2.如图所示,△ABC 中DE ∥BC ,若AD ∶DB =1∶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第2题图 A . 2 1 =BC DE B . 2 1 =??的周长的周长ABC ADE C . 的面积的面积ABC ADE ??3 1 = D . 的周长的周长ABC ADE ??3 1 = 3.如图所示,在△ABC 中∠BAC =90°,D 是BC 中点,AE ⊥AD 交CB 延长线于E 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 .△AED ∽△AC B B .△AEB ∽△ACD C .△BAE ∽△ACE D .△AEC ∽△DAC 4.如图所示,在△ABC 中D 为AC 边上一点,若∠DBC =∠A ,6= BC ,AC =3, 则CD 长为( )

第4题图 A .1 B . 23 C .2 D .2 5 5.若P 是Rt △ABC 的斜边BC 上异于B ,C 的一点,过点P 作直线截△ABC ,截得的三角形与原△ABC 相似,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共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6.如图所示,△ABC 中若DE ∥BC ,EF ∥AB ,则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 . BC DE DB AD = B .AD EF B C BF = C .FC BF EC AE = D .BC DE AB EF = 7.如图所示,⊙O 中,弦AB ,CD 相交于P 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 .P A ·A B =P C ·PB B .P A ·PB =PC ·P D C .P A ·AB =PC ·CD D .P A ∶PB =PC ∶PD 8.如图所示,△ABC 中,AD ⊥BC 于D ,对于下列中的每一个条件 第8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