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动物毒理学资料.

(整理)动物毒理学资料.
(整理)动物毒理学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并写在上面相应题号的相应空格内。

1、下列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的是 C

A.CO B.KNC C.NaNO2 D.NaCl E.Cl2

2、下列属特殊毒性的是C

A.蓄积性毒性 B.急性毒性 C.致癌性 D.慢性毒性 E.亚慢性毒性

3、小鼠一次灌胃的最大体积是D

A.0.5ml B.1ml C.1.5ml D.2ml E.2.5ml

4、在众多毒性参数中,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的依据是D

A.半数致死量 B.半数耐受量 C.阈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E.最大耐受量5、世界卫生组织的英文缩写是B

A.FDA B.WHO C.FAO D.IPE E.IARC

6、下列化学物在致畸试验中不能作为阳性对照物的是A

A.维生素A B.环磷酰胺 C.五氯酚钠 D.乙酰水杨酸 E.敌枯双

7、蓄积毒性作用观察的效应指标是

A.肿瘤 B.中毒 C.死亡 D.畸胎 E.微核

8、DDT、六六六、多氯联苯等有机氯农药在体内的贮存库是 D

A.肝脏 B.心脏 C.肾脏 D.脂肪组织 E.神经组织9、下列禁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是C

A.链霉素 B.青霉素 C.克伦特罗 D.喹乙醇 E.土霉素10、有机磷酸酯类根据小鼠的LD50值进行分类,下列为高毒类的是C

A.敌百虫 B.3911 C.乐果 D.敌敌畏 E.皮蝇磷

11、引起水俣病的毒物是

A.砷 B.汞 C.甲基汞 D.铅 E.氟

12、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同剂量的同一种化学物以不同的途径染毒,相对而言引起毒性最小的染毒途径是E

A.腹腔注射 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 D.经口 E.经皮

13、下列化学致癌物攻击DNA分子的主要部位是

A.腺嘌呤碱基 B.鸟嘌呤碱基 C.胞嘧啶碱基 D.胸腺嘧啶碱基 E.尿嘧啶碱基

14、影响化学毒物在膜两侧转运的最主要因素是A

A.脂水分配系数 B.分子量 C.分子离解度 D.体液pH E.膜两侧的浓度差

15、下列为N-亚硝基化合物在体内合成的最佳场所的是E

A.胃 B.肠 C.膀胱 D.口腔 E.肝脏16、LD50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

A.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B.1/LD50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C.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 D.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E.LD50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17、下列不是有毒元素的是

A.Cd B.Hg C.Pb D.As E.Fe

18、下列不是N-亚硝基化合物与BaP共有的致癌特点的是

A.致癌面广 B.靶器官多 C.发现最早 D.可通过多种途径吸收致癌

E.可经胎盘对子代产生致癌性

19、下列可引发工人出现疼痛病的是

A.Cr B.Cd C.Cu D.Pb E.As

20、下列化合物之间致癌性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A.AFT<亚硝胺 B.AFT>亚硝胺 C.AFT

、下列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最佳场所的是

A.肝脏 B.胃 C.口腔 D.膀胱 E.直肠

、下列属一般毒性的是

A.蓄积性毒性 B.遗传毒性 C.致癌性 D.免疫毒性 E.神经毒性

、急性毒性实验中测定敌百虫LD50常用的染毒方法是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灌胃 E.腹腔注射

、下列属于毒物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的是

A.羟化 B.结合 C.氧化 D.水解 E.还原

、下列毒物动力学参数表示毒物消除特点的是

A.AUC B.F C.t1/2 D.C m E.V d

、下列可以用于致畸试验阳性对照物的是

A.左旋咪唑 B.环磷酰胺 C.二噁英 D.乙酰水杨酸 E.以上均

、下列为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依据的毒性参数是

A.LD50 B.ED50 C.LD0 D.ED0 E.LD100

、大多数农药在体内最易蓄积的器官组织是

A.肝脏 B.心脏 C.肾脏 D.脂肪组织 E.神经组织

、下列禁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是

A.链霉素 B.青霉素 C.克伦特罗 D.喹乙醇 E.土霉素

、检测新兽药是否具有致突变性必做的体外试验是

A.Ames试验 B.显性致死性试验 C.MNT D.细胞遗传学试验 E.SLRL

、在众多毒性参数中,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的依据是

A.半数致死量 B.半数耐受量 C.阈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E.最大耐受量

、小鼠一次灌胃染毒的体积是

A.0.2ml/10g B.0.5ml/10g C.0.6ml/10g D.0.8ml/10g E.1ml/10g

、下列为ADI常用计算公式的是

A.NOEL/10 B.NOEL/20 C.NOEL/50 D.NOEL/100 E.NOEL/1000

、用大鼠进行慢性毒性的试验的期限是

A.7d B.14d C.3个月 D.18个月 E.24个月

、下列不属于发育毒性表现的是

A.死胎 B.精子畸形 C.畸胎 D.生长迟缓 E.免疫功能降低

、一般认为DNA分子中最易受化学致癌物攻击的碱基是

A.腺嘌呤 B.胞嘧啶 C.鸟嘌呤 D.胸腺嘧啶 E.尿嘧啶

、下列代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是

A.WHO B.FDA C.FAO D.IPE E.IARC

、下列为AFT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是

A.肾脏 B.肝脏 C.神经 D.心脏 E.免疫器官

、下列金属间有协同作用的是

A.汞与镉 B.汞与锌 C.汞与铅 D.锌与镉 E.铁与铅、凡属我国首创、产量较大、使用面广、接触机会较多、或化学结构提示有慢性毒性和/或致癌作用可能者,必须进行___阶段的试验。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E.第五阶段

、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同剂量的同一种化学物以不同的途径染毒,相对而言引起毒性最大的染毒途径是

A.腹腔注射 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 D.经口 E.经皮

、下列哪个英文缩写代表国际抗癌联盟

A.WHO B.FDA C.FAO D.IPE E.IARC

、铅在体内的贮存库是

A.血浆蛋白 B.肝脏 C.肾脏 D.脂肪组织 E.骨骼

4、化学毒物吸收后主要的排泄途径是

A.肾脏 B.肝脏 C.心脏 D.肺脏 E.脾脏

、一般认为,致癌物攻击DNA分子中主要部位是

A.戊糖 B.鸟嘌呤 C.腺嘌呤 D.胸腺嘧啶 E.胞嘧啶、急性毒性试验时,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是

A.大鼠 B.小鼠 C.鸡 D.豚鼠 E.犬

、在测定外源化学物注射染毒LD50时,大鼠和小鼠等小动物至少要求每组雌雄各

A.3只 B.4只 C.5只 D.7只 E.10只

、目前国际上通常依据下列那个参数进行蓄积性分级

A.LD50(N) B.t1/2 C.蓄积系数K D.NOEL E.MTD 、碱基转换的后果是出现

A.同义密码 B.错义密码 C.终止密码 D.氨基酸改变 E.以上都对、当某一条染色体或染色单体发生两处断裂,其中间节段在旋转180°后再重接的现象称为A.缺失 B.倒位 C.重复 D.易位 E.插入

、关于微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实质是DNA B.是丢失的染色体断片 C.存在于细胞核中 D.存在于细胞质中E.是丢失的染色体

、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A.着床期 B.器官发生期 C.胎儿期 D.新生儿期 E.胚泡形成期、现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AFT)有20多种,下列AFT中致癌活性最强的是

A.AFTB1 B.AFTB2 C.AFTG1 D.AFTM1 E.AFTP1

、急性毒性试验属于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哪个阶段的试验项目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E.第五阶段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原则是

A.按一定顺序进行 B.最短的时间 C.最经济的办法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下列为亚慢性毒性试验获得的参数是

A.LD01 B.LD50 C.MTD D.LD100 E.ED50

、有机氯农药进入机体后主要蓄积的组织是

A.脑 B.肝 C.脂肪 D.肾 E.心

、下列为ADI常用计算公式的是

A.NOEL/10 B.NOEL/20 C.NOEL/50 D.NOEL/100 E.NOEL/1000

、下列为摄入过量时对人体产生较大毒性

A.Cr B.Cd C.Hg D.Pb E.As

、下列为国际乳品联合会英文缩写的是

A.WHO B.FDA C.FAO D.IPE E.IDF

、下列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最佳场所的是

A.肝脏 B.胃 C.口腔 D.膀胱 E.直肠

、下列属一般毒性的是

A.蓄积性毒性 B.遗传毒性 C.致癌性 D.免疫毒性 E.神经毒性

、急性毒性实验中测定敌百虫LD50常用的染毒方法是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灌胃 E.腹腔注射

、下列属于毒物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的是

A.羟化 B.结合 C.氧化 D.水解 E.还原

、下列毒物动力学参数表示毒物消除特点的是

A.AUC B.F C.t1/2 D.C m E.V d

、下列可以用于致畸试验阳性对照物的是

A.左旋咪唑 B.环磷酰胺 C.二噁英 D.乙酰水杨酸 E.以上均

、下列为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依据的毒性参数是

A.LD50 B.ED50 C.LD0 D.ED0 E.LD100

、大多数农药在体内最易蓄积的器官组织是

A.肝脏 B.心脏 C.肾脏 D.脂肪组织 E.神经组织

、下列禁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是

A.链霉素 B.青霉素 C.克伦特罗 D.喹乙醇 E.土霉素

、检测新兽药是否具有致突变性必做的体外试验是

A.Ames试验 B.显性致死性试验 C.MNT D.细胞遗传学试验 E.SLRL

、在众多毒性参数中,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的依据是

A.半数致死量 B.半数耐受量 C.阈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E.最大耐受量

、小鼠一次灌胃染毒的体积是

A.0.2ml/10g B.0.5ml/10g C.0.6ml/10g D.0.8ml/10g E.1ml/10g

、下列为ADI常用计算公式的是

A.NOEL/10 B.NOEL/20 C.NOEL/50 D.NOEL/100 E.NOEL/1000

、用大鼠进行慢性毒性的试验的期限是

A.7d B.14d C.3个月 D.18个月 E.24个月

、下列不属于发育毒性表现的是

A.死胎 B.精子畸形 C.畸胎 D.生长迟缓 E.免疫功能降低

、一般认为DNA分子中最易受化学致癌物攻击的碱基是

A.腺嘌呤 B.胞嘧啶 C.鸟嘌呤 D.胸腺嘧啶 E.尿嘧啶

、下列代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是

A.WHO B.FDA C.FAO D.IPE E.IARC

、下列为AFT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是

A.肾脏 B.肝脏 C.神经 D.心脏 E.免疫器官

、下列金属间有协同作用的是

A.汞与镉 B.汞与锌 C.汞与铅 D.锌与镉 E.铁与铅

、凡属我国首创、产量较大、使用面广、接触机会较多、或化学结构提示有慢性毒性和/或

致癌作用可能者,必须进行___阶段的试验。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E.第五阶段

、下列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的是

A.CO B.KNC C.NaNO2 D.NaCl E.Cl2

、下列属特殊毒性的是

A.蓄积性毒性 B.急性毒性 C.致癌性 D.慢性毒性 E.亚慢性毒性

、小鼠一次灌胃的最大体积是

A.0.5ml B.1ml C.1.5ml D.2ml E.2.5ml

、在众多毒性参数中,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的依据是

A.半数致死量 B.半数耐受量 C.阈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E.最大耐受量、世界卫生组织的英文缩写是

A.FDA B.WHO C.FAO D.IPE E.IARC

、下列化学物在致畸试验中不能作为阳性对照物的是

A.维生素A B.环磷酰胺 C.五氯酚钠 D.乙酰水杨酸 E.敌枯双

、蓄积毒性作用观察的效应指标是

A.肿瘤 B.中毒 C.死亡 D.畸胎 E.微核

、DDT、六六六、多氯联苯等有机氯农药在体内的贮存库是

A.肝脏 B.心脏 C.肾脏 D.脂肪组织 E.神经组织、下列禁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是

A.链霉素 B.青霉素 C.克伦特罗 D.喹乙醇 E.土霉素、有机磷酸酯类根据小鼠的LD50值进行分类,下列为高毒类的是

A.敌百虫 B.3911 C.乐果 D.敌敌畏 E.皮蝇磷

、引起水俣病的毒物是

A.砷 B.汞 C.甲基汞 D.铅 E.氟

、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同剂量的同一种化学物以不同的途径染毒,相对而言引起毒性最小的染毒途径是

A.腹腔注射 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 D.经口 E.经皮

、下列化学致癌物攻击DNA分子的主要部位是

A.腺嘌呤碱基 B.鸟嘌呤碱基 C.胞嘧啶碱基 D.胸腺嘧啶碱基 E.尿嘧啶碱基

、影响化学毒物在膜两侧转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A.脂水分配系数 B.分子量 C.分子离解度 D.体液pH E.膜两侧的浓度差

、下列为N-亚硝基化合物在体内合成的最佳场所的是

A.胃 B.肠 C.膀胱 D.口腔 E.肝脏

、LD50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

A.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B.1/LD50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C.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 D.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E.LD50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下列不是有毒元素的是

A.Cd B.Hg C.Pb D.As E.Fe

、下列不是N-亚硝基化合物与BaP共有的致癌特点的是

A.致癌面广 B.靶器官多 C.发现最早 D.可通过多种途径吸收致癌

E.可经胎盘对子代产生致癌性

、下列可引发工人出现疼痛病的是

A.Cr B.Cd C.Cu D.Pb E.As

、下列化合物之间致癌性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A.AFT<亚硝胺 B.AFT>亚硝胺 C.AFT

A.腹腔注射 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 D.经口 E.经皮

、下列哪个英文缩写代表国际抗癌联盟

A.WHO B.FDA C.FAO D.IPE E.IARC

、铅在体内的贮存库是

A.血浆蛋白 B.肝脏 C.肾脏 D.脂肪组织 E.骨骼

、化学毒物吸收后主要的排泄途径是

A.肾脏 B.肝脏 C.心脏 D.肺脏 E.脾脏

、一般认为,致癌物攻击DNA分子中主要部位是

A.戊糖 B.鸟嘌呤 C.腺嘌呤 D.胸腺嘧啶 E.胞嘧啶

、急性毒性试验时,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是

A.大鼠 B.小鼠 C.鸡 D.豚鼠 E.犬

、在测定外源化学物注射染毒LD50时,大鼠和小鼠等小动物至少要求每组雌雄各

A.3只 B.4只 C.5只 D.7只 E.10只

、目前国际上通常依据下列那个参数进行蓄积性分级

A.LD50(N) B.t1/2 C.蓄积系数K D.NOEL E.MTD

、碱基转换的后果是出现

A.同义密码 B.错义密码 C.终止密码 D.氨基酸改变 E.以上都对、当某一条染色体或染色单体发生两处断裂,其中间节段在旋转180°后再重接的现象称为A.缺失 B.倒位 C.重复 D.易位 E.插入

、关于微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实质是DNA B.是丢失的染色体断片 C.存在于细胞核中 D.存在于细胞质中E.是丢失的染色体

、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A.着床期 B.器官发生期 C.胎儿期 D.新生儿期 E.胚泡形成期、现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AFT)有20多种,下列AFT中致癌活性最强的是

A.AFTB1 B.AFTB2 C.AFTG1 D.AFTM1 E.AFTP1

14、急性毒性试验属于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哪个阶段的试验项目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E.第五阶段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原则是

A.按一定顺序进行 B.最短的时间 C.最经济的办法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下列为亚慢性毒性试验获得的参数是

A.LD01 B.LD50 C.MTD D.LD100 E.ED50

、有机氯农药进入机体后主要蓄积的组织是

A.脑 B.肝 C.脂肪 D.肾 E.心

、下列为ADI常用计算公式的是

A.NOEL/10 B.NOEL/20 C.NOEL/50 D.NOEL/100 E.NOEL/1000

、下列为摄入过量时对人体产生较大毒性

A.Cr B.Cd C.Hg D.Pb E.As

、下列为国际乳品联合会英文缩写的是

A.WHO B.FDA C.FAO D.IPE E.IDF

B型题:匹配题,几道题上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选择1个与该题匹配的答案,每个答案可选择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不选,并写在上面相应题号的相应空格内。题

A.碱基转换 B.碱基颠换 C.移码突变 D.整码突变 E.易位

、两条染色体同时发生断裂,相互交换染色体片段后重接的现象称为

、DNA序列中减少或增加一对或几对(三对除外)的碱基,从而形成错误密码,并转译成错误氨基酸的现象称为

、DNA序列上的嘌呤碱基与嘌呤碱基或嘧啶碱基与嘧啶碱基之间的置换称为

、DNA序列中减少或增加三对碱基,使转译成的肽链中仅少一个或多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DNA序列上的嘌呤碱基与嘌呤碱基或嘧啶碱基与嘧啶碱基之间的置换称为

A.6d B.14d C.3个月 D.18个月 E.24个月、用大鼠进行慢性毒性的试验的期限是

、一般急性毒性试验的的期限是

、一般要求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的期限是

、用小鼠进行致畸试验,最佳的染毒时间为受精后的第

、用小鼠进行慢性毒性的试验的期限是

A.MRLs B.MTD C.ED0 D.ADI E.FAO

、最大耐受剂量的英文缩写是

、最大无作用剂量的英文缩写是

、国际粮农组织的英文缩写是

、日许量的英文缩写是

、最高残留限量的英文缩写是

A.甲基汞 B.TCDD C.Cd D.Cr E.As

、导致“痛痛病”的原因是

、水俣病的原因是

、指甲白纹的原因是

、急性中毒引起废物综合症的的原因是

、摄入过量才会对人体产生较大毒性的是

A.碱基颠换 B.碱基转换 C.As D.TCDD E.Cd

、DNA序列上的A碱基被C碱基所取代称为

、指甲白纹的原因是

、DNA序列上的T碱基被C碱基所取代称为

、急性中毒引起废物综合症的的原因是

、导致“痛痛病”的原因是

A.6d B.14d C.3个月 D.18个月 E.24个月、用大鼠进行慢性毒性的试验的期限是

、一般急性毒性试验的的期限是

、一般要求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的期限是

、用小鼠进行致畸试验,最佳的染毒时间为受精后的第

、用小鼠进行慢性毒性的试验的期限是

A.MRLs B.MTD C.ED0 D.ADI E.FAO

、最大耐受剂量的英文缩写是

、最大无作用剂量的英文缩写是

、国际粮农组织的英文缩写是

、日许量的英文缩写是

、最高残留限量的英文缩写是

A.甲基汞 B.TCDD C.Cd D.Cr E.As

、导致“痛痛病”的原因是

、水俣病的原因是

、指甲白纹的原因是

、急性中毒引起废物综合症的的原因是

、摄入过量才会对人体产生较大毒性的是

A.碱基转换 B.碱基颠换 C.移码突变 D.整码突变 E.易位

、两条染色体同时发生断裂,相互交换染色体片段后重接的现象称为

、DNA序列中减少或增加一对或几对(三对除外)的碱基,从而形成错误密码,并转译成错误氨基酸的现象称为

、DNA序列上的嘌呤碱基与嘌呤碱基或嘧啶碱基与嘧啶碱基之间的置换称为

、DNA序列中减少或增加三对碱基,使转译成的肽链中仅少一个或多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DNA序列上的嘌呤碱基与嘌呤碱基或嘧啶碱基与嘧啶碱基之间的置换称为

A.6d B.14d C.3个月 D.18个月 E.24个月、用大鼠进行慢性毒性的试验的期限是

、一般急性毒性试验的的期限是

、一般要求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的期限是

、用小鼠进行致畸试验,最佳的染毒时间为受精后的第

、用小鼠进行慢性毒性的试验的期限是

A.碱基颠换 B.碱基转换 C.As D.TCDD E.Cd

、DNA序列上的A碱基被C碱基所取代称为

、指甲白纹的原因是

、DNA序列上的T碱基被C碱基所取代称为

、急性中毒引起废物综合症的的原因是

、导致“痛痛病”的原因是

A.6d B.14d C.3个月 D.18个月 E.24个月、用大鼠进行慢性毒性的试验的期限是

、一般急性毒性试验的的期限是

、一般要求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的期限是

、用小鼠进行致畸试验,最佳的染毒时间为受精后的第

、用小鼠进行慢性毒性的试验的期限是

X型题: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需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或多个作为正确答案,并写在上面相应题号的相应空格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残留对人体带来的危害有

A.致畸性 B.致突变性 C.急性中毒 D.慢性中毒 E.迟发性神经毒作用、在我国的新兽药安全评价中,核心标准试验组合包括

A.Ames试验 B.小鼠微核试验 C.小鼠淋巴瘤试验 D.显性致死性试验

E.体外染色体畸变分析

、在致畸试验结果评定时主要计算的参数是

A.畸胎总数 B.黄体数 C.畸形总数 D.畸胎出现率 E.畸形个数

、下列属于致死剂量参数的是

A.MLD B.NOAL C.MTD D.LD100 E.LD50

、ICPEMC为致突变试验提出的遗传学终点包括

A.DNA完整性的改变B.DNA重排和交换 C.DNA碱基序列改变D.染色体完整性的改变 E.染色体分离改变

、下列用于毒理学研究的方法有

A.体外试验 B.体内试验 C.流行病学 D.临床毒理学研究 E.免疫试验、毒物联合作用的类型有

A.相加作用 B.协同作用 C.独立作用 D.拮抗作用 E.以上都是、下列属于特殊转运方式的是

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 C.滤过 D.易化扩散 E.吞噬

、下列属于化学药物防治癌症机制的有

A.防止致癌物的生成 B.保护靶细胞 C.灭活致癌物 D.阻止癌细胞生长 E.修复靶细胞的损伤

、毒理学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

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 B.易于饲养管理 C.操作方便

D.易于获得,品系纯化 E.价格低廉

、下列关于化学毒物对生物膜损害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化学毒物主要通过产生自由基与膜蛋白反应引起生物损伤 B.化学毒物可影响脂质合成代谢,改变脂质的组成 C.化学毒物可通过调节膜上原有的通透途径而改变通透性D.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也会产生损害作用 E.脂质自由基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引起交联,会增加膜的通透性

、当采用固定剂量法测定蓄积系数K时,可以终止试验的情况有

A.实验动物半数死亡 B.实验动物全部死亡 C.25天 D.染毒剂量达到2.5个LD50 E.染毒剂量达到5个LD50

、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获得的毒性参数有

A.LD50(N) B.NOEL C.MTD D.ADI E.MEL

、下列属于体细胞突变后果的是

A.良性肿瘤 B.恶性肿瘤 C.生育功能障碍 D.细胞衰老 E.流产

、可以作为致畸试验阳性对照物的是

A.维生素E B.敌枯双 C.五氯酚钠 D.维生素D E.维生素B

、BaP能诱发的癌症有

A.食道癌 B.子宫癌 C.肺癌 D.皮肤癌 E.肝癌

、下列关于致癌物毒性描述正确的有

A.AFT毒性大于KCN100倍 B.AFT毒性大于肉毒梭菌毒素 C.PCDD毒性大于KCN的130倍

D.PCDD毒性大于BaP E.AFT毒性小于PCDD

、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结果分析指标是

A.肿瘤发生率 B.肿瘤死亡率 C.肿瘤多发性 D.肿瘤潜伏期 E.肿瘤存活率

、下列为毒物生物转化的方式有

A.环氧化 B.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C.硝基还原反应 D.醇醛脱氢 E.水解反应、有机氯农药对动物性食品污染的特点有

A.既有污染又有残留B.污染时间最早C.残留时间最早 D.污染面积最广 E.污染程度最深

、下列对化学毒物代谢酶有诱导作用的是

A.苯巴比妥 B.DDT C.TCDD D.PCN E.多氯联苯

、影响休药期的因素有

A.药物剂量 B.给药方法 C.药物种类 D.动物种类 E.药物质量、在致畸试验结果评定时主要计算的参数是

A.畸胎总数 B.黄体数 C.畸形总数 D.畸胎出现率 E.畸形个数

、下列为产蛋鸡禁用的兽药有

A.SMD B.马杜霉素 C.地塞米松 D.氯丙嗪 E.PC 、下列为化学物急性毒性研究应用较多的方法有

A.固定剂量法 B.7d喂养试验 C.LD50测定 D.半数耐受限量测定 E.生物半衰期法

、下列用于毒理学研究的方法有

A.体外试验 B.体内试验 C.流行病学 D.临床毒理学研究 E.免疫试验、毒物联合作用的类型有

A.相加作用 B.协同作用 C.独立作用 D.拮抗作用 E.以上都不是

、下列属于被动转运方式的是

A.简单扩散 B.胞饮 C.滤过 D.易化扩散 E.吞噬

、关于微核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实质是DNA B.是丢失的染色体断片 C.存在于细胞核中 D.存在于细胞质中E.是丢失的染色体

、下列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质的有

A.NaNO3B.NH3C.NaNO2D.H3CNHCH3 E.CH3CH2CONH2

、下列对化学毒物代谢酶有诱导作用的是

A.苯巴比妥 B.DDT C.TCDD D.PCN E.多氯联苯

、影响休药期的因素有

A.药物剂量 B.给药方法 C.药物种类 D.动物种类 E.药物质量、在致畸试验结果评定时主要计算的参数是

A.畸胎总数 B.黄体数 C.畸形总数 D.畸胎出现率 E.畸形个数

、下列为产蛋鸡禁用的兽药有

A.SMD B.马杜霉素 C.地塞米松 D.氯丙嗪 E.PC 、下列为化学物急性毒性研究应用较多的方法有

A.固定剂量法 B.7d喂养试验 C.LD50测定 D.半数耐受限量测定 E.生物半衰期法

、下列用于毒理学研究的方法有

A.体外试验 B.体内试验 C.流行病学 D.临床毒理学研究 E.免疫试验、毒物联合作用的类型有

A.相加作用 B.协同作用 C.独立作用 D.拮抗作用 E.以上都不是

、下列属于被动转运方式的是

A.简单扩散 B.胞饮 C.滤过 D.易化扩散 E.吞噬

、关于微核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实质是DNA B.是丢失的染色体断片 C.存在于细胞核中 D.存在于细胞质中E.是丢失的染色体

40、下列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质的有

A.NaNO3B.NH3C.NaNO2D.H3CNHCH3 E.CH3CH2CONH2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残留对人体带来的危害有

A.致畸性 B.致突变性 C.急性中毒 D.慢性中毒 E.迟发性神经毒作用、在我国的新兽药安全评价中,核心标准试验组合包括

A.Ames试验 B.小鼠微核试验 C.小鼠淋巴瘤试验 D.显性致死性试验

E.体外染色体畸变分析

、在致畸试验结果评定时主要计算的参数是

A.畸胎总数 B.黄体数 C.畸形总数 D.畸胎出现率 E.畸形个数

、下列属于致死剂量参数的是

A.MLD B.NOAL C.MTD D.LD100 E.LD50

、ICPEMC为致突变试验提出的遗传学终点包括

A.DNA完整性的改变B.DNA重排和交换 C.DNA碱基序列改变D.染色体完整性的改变 E.染色体分离改变

、下列用于毒理学研究的方法有

A.体外试验 B.体内试验 C.流行病学 D.临床毒理学研究 E.免疫试验、毒物联合作用的类型有

A.相加作用 B.协同作用 C.独立作用 D.拮抗作用 E.以上都是、下列属于特殊转运方式的是

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 C.滤过 D.易化扩散 E.吞噬

、下列属于化学药物防治癌症机制的有

A.防止致癌物的生成 B.保护靶细胞 C.灭活致癌物 D.阻止癌细胞生长 E.修复靶细胞的损伤

、毒理学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

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 B.易于饲养管理 C.操作方便

D.易于获得,品系纯化 E.价格低廉

、下列关于化学毒物对生物膜损害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化学毒物主要通过产生自由基与膜蛋白反应引起生物损伤 B.化学毒物可影响脂质合成代谢,改变脂质的组成 C.化学毒物可通过调节膜上原有的通透途径而改变通透性D.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也会产生损害作用 E.脂质自由基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引起交联,会增加膜的通透性

、当采用固定剂量法测定蓄积系数K时,可以终止试验的情况有

A.实验动物半数死亡 B.实验动物全部死亡 C.25天 D.染毒剂量达到2.5个LD50

E.染毒剂量达到5个LD50

、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获得的毒性参数有

A.LD50(N) B.NOEL C.MTD D.ADI E.MEL

、下列属于体细胞突变后果的是

A.良性肿瘤 B.恶性肿瘤 C.生育功能障碍 D.细胞衰老 E.流产

、可以作为致畸试验阳性对照物的是

A.维生素E B.敌枯双 C.五氯酚钠 D.维生素D E.维生素B

、BaP能诱发的癌症有

A.食道癌 B.子宫癌 C.肺癌 D.皮肤癌 E.肝癌

、下列关于致癌物毒性描述正确的有

A.AFT毒性大于KCN100倍 B.AFT毒性大于肉毒梭菌毒素 C.PCDD毒性大于KCN的130倍

D.PCDD毒性大于BaP E.AFT毒性小于PCDD

、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结果分析指标是

A.肿瘤发生率 B.肿瘤死亡率 C.肿瘤多发性 D.肿瘤潜伏期 E.肿瘤存活率

、下列为毒物生物转化的方式有

A.环氧化 B.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C.硝基还原反应 D.醇醛脱氢 E.水解反应

、有机氯农药对动物性食品污染的特点有

A.既有污染又有残留B.污染时间最早C.残留时间最早 D.污染面积最广 E.污染程度最深

动物毒理学资料

动物毒理学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每一道题有A B、C、D 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并写在上面相应题号的相应空格内。 1、下列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的是C A(CO B(KNC C(NaNO D(NaCl E(Cl22 2、下列属特殊毒性的是C (蓄积性毒性B(急性毒性C(致癌性D(慢性毒性E(亚慢性毒A 性 3、小鼠一次灌胃的最大体积是D A(0.5ml B(1ml C(1.5ml D(2ml E(2.5ml 4 、在众多毒性参数中,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的依据是 D A(半数致死量B(半数耐受量C(阈剂量D(最大无作用剂量E(最大耐受量5、世界卫生组织的英文缩写是B A(FDA B(WHO C(FAO D(IPE E(IARC 6、下列化学物在致畸试验中不能作为阳性对照物的是 A A(维生素A B(环磷酰胺C(五氯酚钠D(乙酰水杨酸E(敌枯双7、蓄积毒性作用观察的效应指标是 A(肿瘤B(中毒C(死亡D(畸胎E(微核8、DDT六六六、多氯联苯等有机氯农药在体内的贮存库是D (肝脏B(心脏C(肾脏D(脂肪组织E(神经组织A 9、下列禁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是C A(链霉素B(青霉素C(克伦特罗D(喹乙醇E(土霉素10、有机磷酸酯类根据小鼠的LD值进行分类,下列为高毒类的是 C 50

A(敌百虫B(3911 C(乐果D(敌敌畏E(皮蝇磷11、弓I起水俣病的毒物是A(砷B(汞C(甲基汞D(铅E(氟12、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同剂量的同一种化学物以不同的途径染毒,相对而言弓起毒性最小的染毒途径是E A(腹腔注射B(肌肉注射C(静脉注射D(经口E(经皮13、下列化学致癌物攻击DNA分子的主要部位是 A(腺嘌呤碱基B(鸟嘌呤碱基C(胞嘧啶碱基D(胸腺嘧啶碱基E(尿嘧啶碱基 14、影响化学毒物在膜两侧转运的最主要因素是A A(脂水分配系数B(分子量C(分子离解度D(体液pH E(膜两侧的浓度差 15、下列为N-亚硝基化合物在体内合成的最佳场所的是E A(胃B(肠C(膀胱D(口腔E(肝脏16、LD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50 A(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B(1/LD50与毒性大小成反比C(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D(LD50 值与毒性大小成反比E(LD50 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17、下列不是有毒元素的是 A(Cd B(Hg C(Pb D(As E(Fe 18、下列不是N-亚硝基化合物与BaP共有的致癌特点的是 A(致癌面广B(靶器官多C(发现最早D(可通过多种途径吸收致癌E(可经胎盘对子代产生致癌性 19、下列可弓发工人出现疼痛病的是 A(Cr B(Cd C(Cu D(Pb E(As 20 、下列化合物之间致癌性比较描述正确的是A(AFT<亚硝胺B(AFT>亚硝胺C(AFT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习

绪论 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地任务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地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地关系 C物质与能量代谢地活动规律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 E生长,发育和衰老地整个过程 2.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地基本规律,应选择地生理学研究水平是 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 D器官和系统水平E整体水平 3.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地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地是 A条件反射B肌丝滑行C心脏射血 D防御反射E基础代谢 4.下列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地研究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5.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地正确观点是 A分子水平地研究结果最准确 B离体细胞地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地功能 C动物实验地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地生理功能 D器官水平地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整体活动规律 E整体水平地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6.机体地内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E组织液7.内环境中最活跃地分子是 A组织液B血浆C细胞外液D脑脊液E房水 8.内环境地稳态 A是指细胞内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B是指细胞内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C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D是保持细胞正常理功能地必要条件 E依靠体内少数器官地活动即能维持 9.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地危害是 A迅速扩充循环血量B导致尿量明显增加C稀释胃肠道消化液D稀释血浆蛋白浓度E破坏内环境地稳态 .酸中毒时肺通气量增加,其意义在于 保持内环境稳定克服呼吸困难缓解机体缺氧 适应心功能改变适应外环境改变 .酸中毒时,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地改变是 水重吸收增多交换增多交换增多 分泌增多重吸收减少 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地调节属于 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局部体液调节旁分泌调节 自身调节

变更制剂包装材料补充申请常见问题分析.docx

发布日期20120817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 标题变更制剂包装材料补充申请常见问题分析 王建娇冯欣[1] 张豹子张梦卓阳[2] 许庆锐林焕冰唐年忠[3] 张玉琥蒋煜 作者 [4] 部门化药药学二部 正文内容 变更药品的包装材料(以下简称包材)是一类较为常见的补充申请事项。 随着新型包装技术和包装材料的不断涌现,变更制剂所用包材的补充申请数 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日常审评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申请人在进行变更包材补充申请研究时,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监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或技术要求未 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在申报资料中常常出现某些共性问题。我们对近期变 更包材补充申请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分析,供研究者参考。 一、变更包材的研究基本思路 在进行变更包材研究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对该产品的安全有效性、剂型和规格合理性进行立题审查。 在立题可行的前提下,应分析、评估是否需要对原处方工艺进行调整,并应结合处方、工艺的特点,包装材料的特性对变更后的产品进行详细的研

究和验证工作,重点关注药品与包材的相容性研究。对于注射液由玻璃瓶变更为塑料包装的情况,应进行提取试验、迁移试验、吸附试验及安全性评价,并充分验证变更包材未对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应对变更后药品的质量、稳定性进行全面的考察,并与原研制剂或变更前产品进行比较,并关注质量标准的更新情况。 二、常见问题分析和建议 1、药物与包装材料/容器的相容性研究 药包材为药品提供保护,以满足其预期的安全有效性用途,但同时也与药品直接接触,应与药品有良好的相容性。 问题1、未提供药物与包材相容性试验研究资料。 建议:对于部分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可能性较高的高风险制剂如注射剂等,研究者应按照目前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药物与包材相容性研究工作,并在申报资料中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包括提取试验、迁移试验、吸附试验以及可能的毒理试验等。 问题2、未提供包材以及相关配件的粒料、组成成分以及添加物信息。 建议:包材以及相关配件的粒料、组成成分以及添加物信息对于评估相容性研究是否充分非常重要。对于需要进行药品与包材相容性研究的品种,申请人应提供上述信息,并根据这些组成成分和添加物的信息进行后续的提取和迁移试验。 问题3、未说明药物与包材相容性试验采用的是加速试验还是长期留样试验样品,以及留样的时间。

药品补充申请注册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

附件4: 药品补充申请注册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 一、注册事项 (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补充申请事项: 1.持有新药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申请该药品的批准文号。 2.使用药品商品名称。 3.增加中药的功能主治、天然药物适应症或者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国内已有批准的适应症。 4.变更用法用量或者变更适用人群范围但不改变给药途径。 5.变更药品规格。 6.变更药品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 7.改变影响药品质量的生产工艺。 8.修改药品注册标准。 9.替代或减去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的毒性药材或处于濒危状态的药材。 10.进口药品、国内生产的注射剂、眼用制剂、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变更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者容器;使用新型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者容器。 11.申请药品组合包装。 12.新药的技术转让。 13.修订或增加中药、天然药物说明书中药理毒理、临床试验、药代动力学等项目。 14.改变进口药品注册证的登记项目,如药品名称、制药厂商名称、注册地址、药品有效期、包装规格等。 15.改变进口药品的产地。 16.改变进口药品的国外包装厂。 17.进口药品在中国国内分包装。 18.其他。 (二)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接备案的进口药品补充申请事项: 19.改变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名称。 20.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内部改变药品生产场地。 21.变更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者容器(除上述第10 事项外)。 22.改变国内生产药品的有效期。 23.改变进口药品制剂所用原料药的产地。 24.变更进口药品外观,但不改变药品标准的。 25.根据国家药品标准或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修改进口药品说明书。 26.补充完善进口药品说明书安全性内容。 27.按规定变更进口药品包装标签。 28.改变进口药品注册代理机构。 29.其他。 (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补充申请事项: 30.根据国家药品标准或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修改国内生产药品说明书。 31.补充完善国内生产药品说明书安全性内容。 32.按规定变更国内生产药品包装标签。

动物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毒理学 课程编号:0371005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5,课程总学分2实验学时10 应开实验学期:三年级厶学期 适用专业:药物制剂 先修课程: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 大纲主撰人:潘玉善大纲审核人:胡功政张玉龙张书松 一、动物毒理学实验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该课程是随药理学的发展而分化出来的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性学科,在食品安全,药物开发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动物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动物体的损害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兽药、药物添加剂及饲料中有毒有害化学物的检测及其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动物毒理学是毒理学的分支之一,是供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亦可供动物科学、食品科学等专业选修。 动物实验是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独立思考与工作能力,使其能掌握毒理学研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学科奠定毒理学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讲授动物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外源化学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熟悉评价程序中的试验项目和评价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掌握经口急性毒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半数致死量的计算方法;掌握毒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局部刺激实验的方法;掌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实验和大鼠肝微粒体制备及有关酶活性的测定。 三、动物毒理学实验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因课堂不能完成全部内容,所以采用课堂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的 课堂操作、课外观察,有的课外给药,课堂采样、观察,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 报告。 五、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实验课成绩由课堂操作考核40%和实验报告60%成绩组成,实验教学部分 按20%记 入总成绩。 六、 参考书目 [1] 沈建忠?动物毒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张桥?卫生毒理学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李俊锁等?兽药残留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楼宜嘉?药物毒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七、 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一、 实验学时:2学时 二、 实验目的 学习毒理学实验中有关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三、 实验内容 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编号与分组,染毒途径,被毛去除法、生物材料的采 集和制备、实 验动物的处死方法等 四、 实验要求:基础必做 五、 实验所需试材和仪器设备 大鼠、小鼠、家兔、灌胃器、毛剪、苦味酸酒精饱和液 实验二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求算 三、实验内容 经口急性毒性实验 LD 50的方法。

动物生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学 1)研究内容:生理学就是研究活得有机体生命过程与功能得科学。 2)生理学研究得三个水平: A. 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超微结构得功能,以及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得特殊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细胞与分子生理学。 B。器官与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得功能—-—--—器官生理学。 C。整体水平:研究完整人体各个系统之间得相互关系,完整人体与环境之间得相互作用,以及社会条件对人体生理功能得影响等。 3)动物生理学得研究方法: 生理学就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实验方法主要可分为急性实验与慢性实验。急性实验: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活体解剖实验。 4)生理学得产生与发展: 盖伦——三元气学说;维萨里-—创立解剖生理学派;哈维——《心血运动论》2、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得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血浆)构成了机体得内环境。 2)稳态:指在正常得生理情况下,内环境中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其理化性质只在很小得范围内发生变动,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就叫做稳态。3、生命活动得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外源性调节)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得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与系统得生理功能所发挥得调节作用。主要就是通过反射来实现、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规律性得应答。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数量无限、较高级,可以新建、消退、分化、改造,具有极大得易变性与灵活性,能适应复杂变化得生存环境。 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数量有限、较低级,比较恒定,不能适应复杂得环境变化、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机体得各种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可产生某些特殊得化学物质(如激素),它们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从而引起特殊得反应,以调节机体得生理机能、 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比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组织细胞所产生得一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以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从而改变附近得组织细胞活动。 3)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得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调节范围较小,且不十分灵敏。 神经-体液调节:机体中大多数内分泌腺都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得控制,使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得一环,相当于反射弧传出通路中得效应器。 4、机体稳态得反馈调节

药品补充申请表填表说明

药品补充申请-填表说明 我们保证:本项内容是各申请机构对于本项申请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郑重保证,各申请机构应当一致同意。 其他特别申明事项:需要另行申明的事项。同时标注:注册申请前是否进行过注册检验,以及检验单位名称。 1.本申请属于:系指如果属于申请境内注册品种选“境内生产药品补充申请”,如果属于申请境外注册选“境外生产药品补充申请”,如果属于申请港澳台注册选“港澳台医药产品补充申请”。本项为必选项目。 2.药品注册分类:按本品种原批准的注册分类属性选择相应的选项。本项为必选项。 3.是否为OTC:如同时申请非处方药,则选非处方药,此项不选,默认为申请处方药。 4.原申请品种状态:按品种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选项。本项为必选项。 5.申请事项分类:变更事项分类应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变更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等配套文件中有关分类要求选择。多个变更一并申报时,同时勾选。本项为必选项目。 6.药品通用名称:应当使用国家药品标准或者药品注册标准收载的药品通用名称。申报复方制剂或者中药制剂自拟药品名称的,应当预先进行药品名称查重工作。本项为必填项目。 7.英文名称:英文名填写INN英文名;中药制剂没有英文名的,可以免填;申报中药材的需提供拉丁名。本项为必填项目。 8.汉语拼音:均需填写,注意正确区分字、词、字母大小写等。可以参照中国药典格式填写。本项为必填项目。 9.化学名称:应当以文字正确表达药物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不要采用结构式。本项为必填项目。 10.商品名称:申请人为方便其药品上市销售而申请使用的商品名称。境外生产药品可同时填写英文商品名称。商品名称仅限于符合新药要求的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及境外生产中药可以申请使用。 11.剂型:本项为必选项目。境外生产药品同时填写剂型的英文。 中国药典剂型:在“剂型”后选择所属剂型;剂型属于《中国药典》或其增补本收载的剂型,选中国药典剂型。 非制剂类:根据本品类型进行选择。其中“有效成份”系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

(完整word版)(整理)动物毒理学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并写在上面相应题号的相应空格内。 1、下列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的是 C A.CO B.KNC C.NaNO2 D.NaCl E.Cl2 2、下列属特殊毒性的是C A.蓄积性毒性 B.急性毒性 C.致癌性 D.慢性毒性 E.亚慢性毒性 3、小鼠一次灌胃的最大体积是D A.0.5ml B.1ml C.1.5ml D.2ml E.2.5ml 4、在众多毒性参数中,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的依据是D A.半数致死量 B.半数耐受量 C.阈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E.最大耐受量5、世界卫生组织的英文缩写是B A.FDA B.WHO C.FAO D.IPE E.IARC 6、下列化学物在致畸试验中不能作为阳性对照物的是A A.维生素A B.环磷酰胺 C.五氯酚钠 D.乙酰水杨酸 E.敌枯双 7、蓄积毒性作用观察的效应指标是 A.肿瘤 B.中毒 C.死亡 D.畸胎 E.微核 8、DDT、六六六、多氯联苯等有机氯农药在体内的贮存库是 D A.肝脏 B.心脏 C.肾脏 D.脂肪组织 E.神经组织9、下列禁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是C A.链霉素 B.青霉素 C.克伦特罗 D.喹乙醇 E.土霉素10、有机磷酸酯类根据小鼠的LD50值进行分类,下列为高毒类的是C A.敌百虫 B.3911 C.乐果 D.敌敌畏 E.皮蝇磷 11、引起水俣病的毒物是 A.砷 B.汞 C.甲基汞 D.铅 E.氟 12、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同剂量的同一种化学物以不同的途径染毒,相对而言引起毒性最小的染毒途径是E A.腹腔注射 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 D.经口 E.经皮 13、下列化学致癌物攻击DNA分子的主要部位是 A.腺嘌呤碱基 B.鸟嘌呤碱基 C.胞嘧啶碱基 D.胸腺嘧啶碱基 E.尿嘧啶碱基 14、影响化学毒物在膜两侧转运的最主要因素是A A.脂水分配系数 B.分子量 C.分子离解度 D.体液pH E.膜两侧的浓度差 15、下列为N-亚硝基化合物在体内合成的最佳场所的是E A.胃 B.肠 C.膀胱 D.口腔 E.肝脏16、LD50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 A.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B.1/LD50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C.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 D.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E.LD50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17、下列不是有毒元素的是 A.Cd B.Hg C.Pb D.As E.Fe 18、下列不是N-亚硝基化合物与BaP共有的致癌特点的是

动物生理学笔记完整版

绪论 考纲要求 1、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兴奋性和阈。 2、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和功能。考纲精要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可兴奋组织、细胞去极化并达到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 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的。) 神经一体液调节:内分泌细胞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直接作出相应的反应。 3、自身调节: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举例:(1)心室肌的收缩力随前负荷变化而变化,从而调节每搏输出量的特点是自身调节,故称为异长自身调节。(2)全身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不变的特点是自身调节。 四、生理功能的反馈调控: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五、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各种腔室液等),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直接为细胞提供必要的物理和化学条件、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内环境最基本的特点是稳态。 稳态是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是内环境理化因素、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实现。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负反馈。稳态是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 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纲要求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以及细胞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原理。 3.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 考纲精要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内容: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并连有一些寡糖和多糖链。 特点: (1)脂质膜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流动的。 (2)细胞膜两侧是不对称的,因为两侧膜蛋白存在差异,同时两侧的脂类分子也不完全相同。 (3)细胞膜上相连的糖链主要发挥细胞间“识别”的作用。 (4)膜蛋白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如发挥转动物质作用的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离子泵等,这些膜蛋白主要以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并且以多种不同形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如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 (5)细胞膜糖类多数裸露在膜的外侧,可以作为它们所在细胞或它们所结合的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志。

变更制剂包装材料补充申请常见问题分析

20120817发布日期 栏目化药质量控制>>化药药物评价 变更制剂包装材料补充申请常见问题分析标题 作者[4]蒋煜张玉琥[2]许庆锐林焕冰唐年忠[3]张梦[1]王建娇冯欣张豹子卓阳化药药学二部部门 正文内容变更药品的包装材料(以下简称包材)是一类较为常见的补充申请事项。 随着新型包装技术和包装材料的不断涌现,变更制剂所用包材的补充申请数 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日常审评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申请人在进行变更包材补充申请研究 时,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监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或技术要求未 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在申报资料中常常出现某些共性问题。我们对近期变 更包材补充申请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分析,供研究者参考。一、变更包材的研究基本思路 在进行变更包材研究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对该产品的安全有效性、剂型 和规格合理性进行立题审查。 在立题可行的前提下,应分析、评估是否需要对原处方工艺进行调整, 并应结合处方、工艺的特点,包装材料的特性对变更后的产品进行详细的研 究和验证工作,重点关注药品与包材的相容性研究。对于注射液由玻璃瓶变. 更为塑料包装的情况,应进行提取试验、迁移试验、吸附试验及安全性评价, 并充分验证变更包材未对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应 对变更后药品的质量、稳定性进行全面的考察,并与原研制剂或变更前产品 进行比较,并关注质量标准的更新情况。 二、常见问题分析和建议 1、药物与包装材料/容器的相容性研究 药包材为药品提供保护,以满足其预期的安全有效性用途,但同时也与

药品直接接触,应与药品有良好的相容性。 问题1、未提供药物与包材相容性试验研究资料。 建议:对于部分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可能性较高的高风险制剂如注 射剂等,研究者应按照目前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药物与包材相容性研究工作, 并在申报资料中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包括提取试验、迁移试验、吸附试验 以及可能的毒理试验等。 问题2、未提供包材以及相关配件的粒料、组成成分以及添加物信息。 建议:包材以及相关配件的粒料、组成成分以及添加物信息对于评估相 容性研究是否充分非常重要。对于需要进行药品与包材相容性研究的品种, 申请人应提供上述信息,并根据这些组成成分和添加物的信息进行后续的提 取和迁移试验。 问题3、未说明药物与包材相容性试验采用的是加速试验还是长期留样试 验样品,以及留样的时间。 建议:申请人应详细说明相容性研究所采用药品的贮藏条件和时间。应.对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试验末期样品进行迁移试验和吸附试验。 问题4、提供的变更后包装系统与药物相容性研究不充分。如仅进行了提 取试验,未采用含药制剂进行迁移试验;或者在不清楚包材以及配件的组成 成分以及添加物信息情况下,仅对几种塑料包材中常用的抗氧剂进行迁移试 验;或者方法学验证不全面。 建议:注射剂药物与塑料包装容器的相容性试验包括提取试验、迁移试 验、吸附试验以及可能的毒理试验等。申请人可参考《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 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研究。

申报资料的补充说明演示教学

附件1 申报资料的补充说明 本文所列的申报资料内容要点的补充说明为通用要求。对于具体品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及依据有关法规和指导原则选择适用的部分,不适用的项目和内容可不列出。本说明未尽事宜参照《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以及相关管理规定办理。 一.药品名称 1、本项资料一般包括:通用名称、汉语拼音、英文名称、化学名称、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曾用名、商品名、命名依据、药品名称查询情况(通用名称的查询情况及证明文件、商品名的查询情况及证明文件)。 2、药品的通用名称命名应当符合《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国家药典委员会编)或国家药典委员会以其它方式确定的通用名称。自拟的药品通用名称,应符合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并提供在食药监总局网站数据库以中文和英文活性成分名称进行的药品通用名称查询记录,避免出现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情况。复方制剂中各活性成分比例不同的,通用名称的命名应不同。在提交生产注册申请时,应提供经国家药典委员会核定的药品通用名称证明文件。创新药在申报临床试验阶段可以暂时以代号方式填报通用名称。 3、汉语拼音名称应当参照中国药典的格式编排,注意正确区分

字、词、字母大小写等。 4、在研发过程及各项资料中曾经使用的其他名称或代号,应在曾用名项下逐一列出。各项资料中所用的其他名称与所申报活性成分存在酸根或碱基等差异的,应详细作出说明。 5、化学药品新药在提出注册申请时,可以申请使用商品名,并可同时提出英文商品名。商品名应符合食药监总局发布的药品商品名称命名原则。申请使用商品名的,应当提供商标查询单(距药品注册受理日期半年内)或商标注册证。商标所有权人如非申请单位的,应当提供商标授权使用证明文件。商标注册受理通知书不能作为申请商品名的依据。 二.证明性文件 (一)本项资料一般包括: 1.申请机构资质证明文件 1.1境内申请人机构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 人证书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等) 1.2 《药品生产许可证》正本及副本变更记录页复印件 1.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复印件 1.4 申请人机构变更机构名称或地址等相关变更证明文件复印 件 2. 产品权属证明文件原件及技术转让合同复印件 3. 专利证明文件 3.1 申请的药物或者使用的处方、工艺、用途等专利情况及其权

动物生理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皮肤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繁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3、神经骨骼肌兴奋传导过程:终板前膜→Ca++进入突触轴浆→乙酰胆碱释放→Ach 与终板后膜受体结合后膜Na通道开放内流→终板电位→近终板肌膜去极化→动作电位,胆碱脂酶,Ach 重吸收到突触前膜【电传递(缝隙连接)CNS 、心肌;化学传递:突触神经递质】 4、强、弱电的作用:强电:用来攻击敌害和觅食; 弱电:只作为电感受器的一部分 【第三章血液】 2、各血细胞及血小板的功能 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消化;嗜酸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参与变态反应;淋巴细胞——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单核细胞——吞噬、免疫 红细胞RBC:通过血红蛋白Hb运输O 2和CO 2 ,并对机体所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 作用 血小板PLAT: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第四章血液循环】 2、等容收缩和舒张相的生理意义 室内压变化幅度增大,心脏泵抽吸作用增强。快速射血和快速充盈相的速度和血量有关。 3、心胀泵血功能的评定指标 心输出量;心指数;每搏出量;射血分数;心力储备 4、心肌细胞的分类 工作细胞、自律细胞、非收缩非自律细胞 5、组织液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6、影响静脉回流:体循环平均压;心肌收缩力;体位改变(直立性低血压);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胸内负压 组织液和淋巴液生成的因素:组织液由血浆滤过毛细血管而形成;引起血浆胶渗压减小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的因素,能促进淋巴量的增加。 7、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不同时期离子通道开放时间 0期—快Na+通道开放 1期— K通道开放,快Na+通道关闭 2期—慢Ca++通道,K+通道开放 3期— K+通道开放,Ca++通道关闭 4期—慢Na+通道开放, K+通道开放, Na-K泵,恢复静息膜电位。 【第五章呼吸】 2、呼吸膜的结构:表面活性物质层,肺泡上皮细胞层,肺泡上皮基膜,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间隙,毛细血管基膜层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3、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保持肺的扩张状态;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利于呕吐;利于反刍 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意义(生理功能)

药包材补充申请初审程序

药包材补充申请初审程序 事项名称:药包材补充申请初审 法定实施主体: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设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五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三百六十号) 3、《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 号) 4、《药包材生产申请资料审评技术指导原则》 收费标准:详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的公告》 总时限:自受理完成之日起20 个工作日(不含受理、注册检验、送达时间)申请条件: 1、申请人应当是在中国境内合法登记的药包材生产企业,并是在药包材经批准注册后,变更标准、改变工艺及《药包材注册证》中所载明的等事项 2、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申请。 3、药包材生产企业办理药品注册申请事务的人员应当是药品注册专员或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熟悉药品注册管理法律、法规和药品注册的技术要求。 办理材料: 药包材补充申请分类 (一)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补充申请事项: 1、变更药包材注册证所载明的“规格”项目。 2、变更药包材生产企业地址。 3、变更进口药包材注册证所载明的“公司名称”及“注册地址”。 4、变更药包材配方中原料产地。 5、变更药包材配方中的添加剂。 6、变更药包材生产工艺。 7、变更药包材注册标准。 (二)直接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备案的补充申请事项: 8、变更进口药包材注册代理机构。 (三)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备案的补充申请事项:

完整word版整理动物毒理学资料

精品文档 一、选择题:A型题: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5个备选答 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并写在上面相应题号的相应空格内。 1、下列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的是 C A.CO B.KNC C.NaNO D.NaCl E.Cl2 22、下列属特殊毒性 的是C A.蓄积性毒性 B.急性毒性 C.致癌性 D.慢性毒性 E.亚慢性毒性 3、小鼠一次灌胃的最大体积是D A.0.5ml B.1ml C.1.5ml D.2ml E.2.5ml 4、在众多毒性参数中,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的依据是D A.半数致死量 B.半数耐受量 C.阈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E.最大耐受量 5、世界卫生组织的英文缩写是B A.FDA B.WHO C.FAO D.IPE E.IARC 6、下列化学物在致畸试验中不能作为阳性对照物的是A A.维生素A B.环磷酰胺 C.五氯酚钠 D.乙酰水杨酸 E.敌枯双 7、蓄积毒性作用观察的效应指标是 A.肿瘤 B.中毒 C.死亡 D.畸胎 E.微核 8、DDT、六六六、多氯联苯等有机氯农药在体内的贮存库是 D A.肝脏 B.心脏 C.肾脏 D.脂肪组织 E.神经组织 9、下列禁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是C A.链霉素 B.青霉素 C.克伦特罗 D.喹乙醇 E.土霉素 10、有机磷酸酯类根据小鼠的LD值进行分类,下列为高毒类的是C 50A.敌百虫 B.3911 C.乐果 D.敌敌畏 E.皮蝇磷 11、引起水俣病的毒物是 A.砷 B.汞 C.甲基汞 D.铅 E.氟 12、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同剂量的同一种化学物以不同的途径染毒,相对而言引起毒性最小的染 毒途径是E A.腹腔注射 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 D.经口 E.经皮 13、下列化学致癌物攻击DNA分子的主要部位是 A.腺嘌呤碱基 B.鸟嘌呤碱基 C.胞嘧啶碱基 D.胸腺嘧啶碱基 E.尿嘧啶碱基 14、影响化学毒物在膜两侧转运的最主要因素是A A.脂水分配系数 B.分子量 C.分子离解度 D.体液pH E.膜两侧的浓度差 15、下列为N-亚硝基化合物在体内合成的最佳场所的是E A.胃 B.肠 C.膀胱 D.口腔 E.肝脏 16、LD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50A.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B.1/LD50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C.LD50 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 D.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E.LD50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17、下列不是有毒元素的是 A.Cd B.Hg C.Pb D.As E.Fe 18、下列不是N-亚硝基化合物与BaP共有的致癌特点的是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A.致癌面广 B.靶器官多 C.发现最早 D.可通过多种途径吸收致癌 E.可经胎盘对子代产生致癌性

动物生理学慕课课后作业与测试整理

作业 第2周动物生理学的细胞学基础(上) 什么是钠泵?钠泵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钠泵,又叫做钠钾泵(或钠-钾ATP酶),指的是细胞膜上的特殊的蛋白质,本身具有ATP 酶的活性,能分解ATP释放能量。其生理作用是利用ATP能量使钠离子和钾离子做逆向主动转运,每分解一个ATP,可转运3个钠离子到细胞外,同时转运2个钾离子到细胞内。 第4周动物生理学的细胞学基础(下) 简述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运动神经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接头前膜去极化,钙通道开放,钙内流,接头前膜内囊泡迁移、破裂、释放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经过接头间隙,扩散到终板膜,与位于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终板电位,通过电紧张性扩布引起临近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产生兴奋。 第5周血液系统 正常情况下,动物小血管受损引起的出血可以在短时间内停止,简述这样一现象所包含的生理过程。 正常情况下,动物小血管受损引起的出血可以在短时间内停止,其生理过程包括:(1)受损伤局部的血管收缩。当小血管受损时,首先由于神经调节反射性引起局部血管收缩,继之血管因内皮细胞和黏附于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使血管进一步收缩封闭创口。(2)血栓的形成。血管内膜损伤,暴露内膜下组织,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迅速黏附、聚集,形成松软的止血栓堵住伤口,实现初步止血。 (3)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血小板血栓形成的同时,激活血管内的凝血系统,在局部形成凝血块,加固止血栓,起到有效止血作用。

第6周血液循环 简述微循环的通路及其作用。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的血液可通过三条途径从微动脉流向微静脉。(1)直捷通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直接延伸为通血毛细血管,而后进入微静脉的通路。其作用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经静脉回流入心脏。 (2)迂回通路,指血液流经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后汇集到微静脉的通路。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为营养通路。 (3)动-静脉短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动-静脉吻合支直接进入微静脉的通路。是非营养通路。皮肤中的动-静脉短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7周呼吸系统 为什么体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引起呼吸中枢的兴奋,而当保持人工脑脊液的pH不变,用含高浓度二氧化碳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室时却不会引起通气增强? 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有效生理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的氢离子,但血液中的氢离子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水合成碳酸并解离出氢离子,引起氢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但是二氧化碳并不是引起呼吸中枢兴奋的直接因素,因此当维持pH浓度不变,用含高浓度二氧化碳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室时,由于氢离子浓度不变,所以不会引起通气增强。 第8周消化与吸收 简述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的吸收过程。 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蛋白质消化酶分解为氨基酸、2肽、3肽和多肽,还有一部分蛋白质。其中氨基酸、2肽、3肽都以继发性主动转运方式吸收到上皮细胞内,然后再靠扩散的方式被转运到组织间隙,进入血液。 多肽和少量的完整蛋白则通过上皮细胞以胞饮转运方式被吸收。

医疗机构制剂的补充申请申报资料要求

医疗机构制剂的补充申请申报资料要求 一、补充申请注册事项 1. 改变制剂的规格。 2. 修订制剂的质量标准。 3. 改变影响制剂质量的生产工艺。 4. 改变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 5. 增加中药的功能主治或者化学药品的适应症。 6. 变更配制单位名称。 7. 改变制剂的有效期。 8.变更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者容器。 9.变更制剂配制场地。 10.变更包装、标签、说明书。 二、注册事项说明 1、注册事项1 改变制剂的规格,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所申请的规格一般应当是市场上没有供应的规格,并符合科学、合理、必要的原则。 (2)所申请的规格应当根据药品用法用量合理确定,一般不得小于单次最小用量,或者大于单次最大用量。 2、注册事项2 修订制剂的质量标准,指修订质量标准中的检验项目。 3、注册事项3 改变影响制剂质量的生产工艺的,其生产工艺的改变不应导致药用物质基础的改变。中药如有改变药用物质基础的,应当提供药学、药理毒理方面的对比试验研究资料,必要时需根据研究目的进行临床试验。 4、注册事项6,变更制剂配制单位名称,是指医疗机构经批准变更《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单位名称以后,申请将其已有批准文号的制剂的单位名称作相应变更。 三、各注册事项应提交的申报资料项目 (一)改变制剂规格

1.制剂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3.提供制剂处方、工艺研究的试验资料;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自检报告书; 稳定性试验资料;如涉及包材变更的应提供相关资料; 4.提供原批准制剂临床使用情况报告。 (二)修订制剂的质量标准 1.制剂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3.提供质量标准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4.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自检报告书; 5.检验标准中修订或者变更的部分应提供药检所单项检验报告及复核说明。 (三)改变影响制剂质量的生产工艺 1.制剂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3.工艺变更研究的试验资料、质量标准研究的试验资料、稳定性试验资料 4.连续3个批号样品自检报告书; 5.1个批号样品的药检所检验报告书; 6.如改变制剂的提取工艺,导致药用物质基础改变的,应提供药理毒理方面的对比试验研究资料;必要时需根据药品特点进行临床试验。 (四)改变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 1.制剂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3.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 4.使用新旧辅料对比的工艺研究试验资料、质量标准研究试验资料、稳定 性试验资料; 5.连续3个批号样品自检报告书; 6.1个批号样品的药检所检验报告书。 (五)增加中药的功能主治或者化学药品的适应症 1.制剂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

药品补充申请注册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

药品补充申请注册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 一、注册事项 (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补充申请事项: 1、持有新药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申请该药品的批准文号。 2、使用药品商品名称。 3、增加中药的功能主治或者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国内已有批准的适应症。 4、变更服用剂量或者适用人群范围。 5、变更药品规格。 6、变更药品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 7、改变影响药品质量的生产工艺。 8、修改药品注册标准。 9、替代或减去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的毒性药材或处于濒危状态的药材。 10、变更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者容器。 11、申请药品组合包装。 12、新药的技术转让。 13、药品试行标准转为正式标准。 14、改变进口药品注册证的登记项目,如药品名称、制药厂商名称、注册地址、药品有效期、包装规格等。 15、改变进口药品的产地。 16、改变进口药品的国外包装厂。 17、进口药品在中国国内分包装。 18、改变进口药品制剂所用原料药的产地。 (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的补充申请事项: 19、改变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名称。 20、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内部改变药品生产场地。 21、根据国家药品标准或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修改药品说明书。 22、补充完善药品说明书安全性内容。 23、按规定变更药品包装标签。 24、变更国内生产药品的包装规格。 25、改变国内生产药品的有效期。 26、改变国内生产药品制剂的原料药产地。 27、变更药品外观,但不改变药品标准的。 28、改变进口药品注册代理机构。 二、申报资料项目及其说明 1.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 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药品注册批件、补充申请批件、商品名批准文件、药品标准颁布件、药品标准修订批件和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的文件、《新药证书》、《进口药品注册证》、《医药产品注册证》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药品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 2.证明性文件: (1)申请人是药品生产企业的,应当提供《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变更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