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练习题

高中生物练习题
高中生物练习题

第7讲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完全正确,但还是不能观察到植物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典型形态,下列对此

现象可能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细胞没有分散开重叠在一起

B.未找到适合观察的分裂期细胞

C.所选材料中的细胞不在细胞周期内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够

【答案】A

2.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答案】B

3.菠菜叶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还原糖,却不宜作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主要原因是()

A.叶片不易研磨,还原糖不宜释放

B.在研磨时,糖类易被破坏

C.叶片中叶绿素颜色太深,会掩盖发生的颜色反应

D.叶片中光合作用的产物以淀粉的形式存在

【答案】C

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

Ⅰ和提取液Ⅱ。取三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min,立即在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min,摇匀观察试管中颜色。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答案】D

5.某学生为了证明唾液能够使淀粉水解,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先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变蓝色;

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验,嚼碎的面包出现砖红色;得出结论。此实验设计最大的失误在于()

A.未对面包做还原糖检验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D.应该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答案】A 6. 某学生研究温度和pH 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下图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 为8

B .当pH 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 .随pH 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 .当pH 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A 7.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

中相同,用CO 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钟罩内CO 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 2浓度下降从DE 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 点开始的

B .B

C 段较AB 段CO 2浓度增加缓慢,原因是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C .FG 段CO 2浓度下降不明显,原因是气孔关闭,叶片对CO 2的吸收减少

D .H 点CO 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答案】A

8. 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CO 2的吸收

速率表示,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对恒定)。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是( )

A .光强大于0.1mmol 光子 /,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少

B .光强小于0.5mmol 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含量

C .光强大于0.7mmol 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是CO 2浓度

D .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大于芒果,但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反而小于芒果

【答案】B 9. 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

s m 2

·

s m 2

·

s m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答案】C

10.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机体代谢及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直接控制,与血糖浓度无关

B.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受糖类分解代谢的制约

C.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D.多余的糖可以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而多余的氨基酸可以贮存

【答案】B

11.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激

素是()

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12.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答案】D

13.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

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①在兔饱食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有糖⑤

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③④

【答案】B

14.科学家用含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待大肠杆菌解体后15N

()

A.不出现在T2噬菌体中

B.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DNA中

C.发现于T2噬菌体的DNA和外壳中

D.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中

【答案】C

15.下列有关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A.DNA分子上的某个基因片段含有600个碱基对,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数为200个

B.将一个被15N标记的噬菌体(含一个双链DNA分子)去侵染含14N的细菌,噬菌体复制3次后,则含有15N标记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8

C.在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6%,则腺嘌呤的分子数占24%

D.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0.4,其互补链中该碱基比例也是0.4

【答案】B

16.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技术和原理不相符合的是()

A.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都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植物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都与细胞分裂有关

【答案】C

17.

【答案】B

18.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方法不

包括()

A.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

B.对该城市出生的双胞胎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

C.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D.对兔唇畸形患者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9.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摩西球囊霉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能提高干旱条

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增强抗旱性。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材料用具:紫花苜蓿幼苗、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栽培土(经灭菌处理的田园土与河沙混合,体积比9:1)、大小一致的花盆。

方法步骤:(1)每个花盆中放置栽培土3kg,并将花盆平均分成A、B组。

(2)A组花盆中,B组花盆中。

(3)将等数量的幼苗移栽于各花盆中,置于条件下培养。

(4)6周后处理10天,每天观察、记录并统计。

结果预测与分析:。

【答案】

⑵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不接种(或接种与A组等量的经灭菌处理的摩西球囊霉菌

菌种)⑶相同且适宜

⑷干旱或停止浇水紫花苜蓿死亡率

结果预测与分析: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提高了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

20.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乙图曲线表示某种植物在20℃,

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强度的变化光合速率的变化;在B点时改变某种环境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在这两个时点,植物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分析乙图在B点时改变的某种条件是(列举两种可能情况)

可能①:,理由是:。

可能②:,理由是:。

(3)乙图中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刻叶绿体中C3的含量,NADPH的含量。【答案】(1) 等于(2) ①适当提高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②适当增大CO2浓度在一定CO2浓度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增大,暗反应增强,光合作用增强(3)少多

21.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

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 01%、0. 1%的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 h、36 h、

48 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 h、12 h、24 h、36 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15-20min,然后将

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5~8 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3)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4)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的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5)下图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 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

(3) 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最后取平均数

(4) ①0.01% ②0.01%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 h,再在清水中培养36 h

(5) 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

22.某种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2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

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

(1)

现这种结果的亲本基因型。

(2)若不知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了AaB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探究。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3种类型,请你在下面的图示方框中

补充其他的两种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二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④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则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一种类型。

B.,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二种类型。

C.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2:1:1,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

上图第三种类型。

(3)若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粉色植株自交后代中:

子代白色植株中基因型有种,白色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是(用分数表示)。

子代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

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倍体。

(4)基因型为AaBb的粉色植株,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符合上图第三种类型,现要利用该植株单倍体育种培育纯合的白色植株。可行吗?原因是

【答案】

(1)AABB×AAbb或aaBB×AAbb

(2)①

④ A.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6:3:7

B.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白色=1:1

(3)①5 5/7 ②2/3 四倍体

(4)可行该植株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Ab、aB两种单倍体植株,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能获得aaBB纯合的白色植株。

23.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

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

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

0h、

(1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从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

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 __。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γ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______育种,其特点是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

(1)免疫抗体(2)程序性少②③

(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诱变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

24.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

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

是,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2)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

是。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3)给丙注射胰岛素(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答案】(1)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胰高血糖素

(2)蓝色、砖红色、砖红色乙的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高

(3)不能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

25.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

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

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的结果如下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1)G0、G1、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G0 ;G1 ;G2 。

(2)G2代在①、②、③三条带中DNA数的比例是。

(3)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条带①

,条带

②。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DNA的自我复制能使生物的_____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1)A B D (2) 0:1:1 (3) 全31P 31P-32P (4)半保留复制遗传信息

26.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作用的第一步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这一过程体现了细

胞膜的_ 功能。

(2)被激活的“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 Ca2+, Ca2+ 促使细胞内的H+ 以 ___ __ 的方式

运往细胞外,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__ ___ 。

(3)此外,Ca2+ 还能激活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它进入细胞核后,能引起 _ __催化 mRNA 的合成。

(4)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要比茎低得多,稍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

从而抑制了根的伸长,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_____ 。

(5)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线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

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以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步骤1: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

步骤2:给予甲组光照,给予乙组光照。

步骤3:观察两组幼苗的,并测量的含量。

预测实验结果:。

【答案】

(1)识别(2)主动运输液泡高尔基体(3)RNA聚合酶(4)两重性

(5)适宜的可见光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高度两组植株中3-亚甲基代吲哚甲组植株高度高于乙组,甲组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少于乙组

27.天然酿酒酵母菌通常缺乏分解淀粉的酶类,用做发酵原料的淀粉需经一系列复杂的转化过程才能被

利用,研究者从某丝状真菌中获取淀粉酶基因并转入酿酒酵母菌,获得的酿酒酵母工程菌可直接利用淀粉产生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淀粉酶基因与载体拼接成新的DNA分子后,下一步将该DNA分子,以完

成工程菌的构建。

(2)若要鉴定淀粉酶基因是否插入酿酒酵母菌的DNA中,可采用的方法是。

若要鉴定淀粉酶基因是否翻译成淀粉酶,可采用检测。将该工程菌接种在含淀粉的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碘液,工程菌周围出现透明圈,请解释发生该现象的原因。。

(3)如何进一步鉴定不同的转基因工程菌菌株利用淀粉能力的大小?

【答案】

(1)导入酿酒酵母菌(2)DNA分子杂交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淀粉在工程菌分泌的淀粉酶的作用

下被分解,加入碘液后,因工程菌周围无淀粉而不变蓝,故出现透明圈。(3) 利用透明圈的大小鉴定不同的转基因工程菌菌株利用淀粉能力的大小。

28.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天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

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

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 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___KJ和___________KJ。若去除蛇,且狐

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

__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

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

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

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答案】

(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抵抗力;分解者

(2)10;400;增加;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3)捕食;900;偏高(4)升高;下丘脑;肾小管、集合管

动物生物学课后思考题(有答案)上篇

1)什么是动物生物学?如何学好这门课程? 动物生物学(Animal Biology)——是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有机地阐述动物的分类进化、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动物生态以及动物行为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在动物学(Zoology)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技术来研究动物生命规律 进化和适应 2)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描述法——描述动物外形特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等。 2.比较法——不同动物系统比较,例如,对不同动物细胞、染色体组型、带型的比较核酸序列的测定和比较。 3.实验法——人为控制条件,对动物生命活动或结构机能进行观察研究。 4 .综合研究法 3)简述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描述性动物学阶段 实验生物学阶段 分子生物学阶段 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 4)Whittaker的五界系统分类依据是什么? 惠特克(R. H. Whittaker)以细胞结构基础来分类,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 5)细胞分裂周期的概念? 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一个cell cycle。 6)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有哪些?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有无细胞核。 7)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有哪些?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细胞壁(纤维素),没有有色体(叶绿体),没有大液泡,具有中心体。 8)细胞有哪几种分裂方式,个有什么特点? 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遗传物质均等分配给两个子细胞,保证了生物性状的稳定,是体细胞的增殖方式. 减数分裂(meiosis) -- 特殊的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配子的分裂方式,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形成染色体数减半的四个子细胞。 无丝分裂:是处于间期的细胞核不经过任何有丝分裂时期,而分裂为大小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细胞分裂方式。因为分裂时没有纺锤丝与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 9)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最主要的机能是什么? 上皮组织细胞数量多,形态规则,种类单一,细胞间质少,有极性,无血管。功能:保护,分泌,排泄,吸收等。 结缔组织细胞少,种类多,间质丰富,间质内常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分布广。功能: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物质运输。 神经组织神经C(神经元)和神经胶质C组成。功能:具感应性,传导性。 肌肉组织细胞纤维状,具收缩功能。功能:运动,保护,营养,连接 10)动物进化的例证有哪些?它们如何证明动物的进化历程? 1、比较解剖学证据: 比较解剖学:是指系统比较不同类群生物器官结构及其与功能相关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考研农学联考植物生理学真题参考复习资料

2011 年考研农学联考植物生理学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I?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G- 蛋白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调节功能的蛋白质,它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是 A. 作为细胞质膜上的受体感受胞外信号 B. 经胞受体激活后完成信号的跨膜转换 C. 作为第二信号 D. 作为蛋白激酶磷酸化靶蛋白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植物细胞信号转导一GTP结合调节蛋白作用 2. 植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 A. 总是有能量释放,但不一定有C02释放 B. 总是有能量和C02释放 C. 总是有能量释放,但不形成ATP D. 产生酒精或乳酸,但无能量释放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植物呼吸代谢及能量转换—无氧呼吸特点 3. 以下关于植物细胞离子通道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离子通道是由跨膜蛋白质构成的

B. 离子通道是由外在蛋白质构成的 C. 离子通道的运输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D. 离子通道的运输只能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植物细胞跨膜离子运输一离子通道的特点 4. C3植物中,RuBp竣化酶催化的C02固定反应发生的部位是 A. 叶肉细胞基质 B. 叶肉细胞叶绿体 C. 维管束鞘细胞机制 D. 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光合作用一RuBP竣化酶催化部位 5. 细胞壁果胶质水解的产物主要是 A. 半乳糖醛酸 B.葡萄糖 C.核糖 D.果糖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细胞壁一细胞壁的果胶质水解产物 6. 叶片衰老过程中最先解体的细胞器是 A. 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叶绿体 D.线粒体

智慧树知到《保护生物学》章节测试答案

1、目前全球严重退化的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 % 答案:13 2、目前全球水量明显减少或被严重污染的河流约占河流总数的 % 答案: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全球目标 3、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两栖类约占两栖类种数的 % 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哺乳动物约占哺乳动物种数的 % 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鸟类约占鸟类种数的 % 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第2章单元测试 1、昆虫雌雄二型是遗传多样性引起的。 答案:对 2、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的遗传变异,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或同一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答案:对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是保护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或进化潜能。 答案:以上都对 4、遗传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答案:DNA 5、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该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则愈小,其进化的潜力也就愈小。 答案:×

1、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记载的许多药物都取自于野生的动物、植物,这些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答案:1644年 2、下列关于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的步骤,正确的是()①分组②选择调查范围③调查记录④归类⑤设计调查路线⑥整理 答案:爆炸 3、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是() 答案:正确 4、水葫芦从国外引进,在滇池里疯狂生长,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灭绝。导致滇池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答案:有意引入 5、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 答案:扬子鳄 第4章单元测试 1、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磷大部分的单向流动的,不能构成磷循环,因此磷酸盐资源也因而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答案:上述都正确。 2、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中的α多样性指数是用于以测度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沿着环境梯度变化的速率。() 答案:× 3、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它们均是生态系统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 答案:× 4、生态系统是存在于自然界的基本单位,其分布受制于自然条件,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大的格局上看,水分和温度状况是决定生态系统分布的主要因子。()

医学细胞生物学习题集(含参考答案)

医学细胞生物学习题集 2014级临床医学系 2014.11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细胞质 E.细胞 2.DNA双螺旋模型是美国人J. D. Watson 和英国人 F. H. C. Crick哪一年提出的() A.1951 B.1952 C.1953 D.1954 E.1955 3. 那两位科学家最早提出了细胞学说() A.Shleiden 、Schwann B.Brown 、 Porkinjie C.Virchow 、Flemming D. Hertwig、 Hooke E.Wanson 、Click 4. 最早观察到活细胞的学者是() A.Brown R B.Flemming W C.Hooke R D.Leeuwenhoek A E.Darvin C 5. 最早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学者是() A.Brown R B.Flemming W C.Hooke R D.Leeuwenhoek A E.Darvin C 二、多选题 1.以下哪些是当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 A.细胞器结构 B.细胞凋亡 C.细胞周期调控 D.细胞通信 E.肿瘤细胞 2. 现代的细胞生物学在哪些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 A.分子水平 B.亚细胞水平 C.组织水平 D.器官水平 E.细胞整体水平 三、是非题 1.细胞最早于1665年由Robert Hooke发现。() 2.在十八世纪Hooke和Flemming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生物学就是细胞学。() 4.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任务之一就是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 5.医学细胞生物学实质就是细胞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四、填空题 1.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是由和提出的。 3.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 和。 4.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

细胞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1、名词解释 细胞通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其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受体:指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多数为糖蛋白,少数为糖脂或二者复合物。 第一信使:由信息细胞释放的,经细胞外液影响和作用其它信息接收细胞的细胞外信号分子 第二信使:第一信使与受体作用后在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 2、细胞信号分子分为哪两类?受体分为哪两类? 细胞信号分子:亲脂性信号分子和亲水性信号分子; 受体: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主要识别和结合脂溶性信号分子; 细胞表面受体:主要识别和结合亲水性信号分子(三大家族;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 3、两类分子开关蛋白的开关机制。 GTPase开关蛋白:结合GTP活化,结合GDP失活。鸟苷酸交换因子GEF引起GDP从开关蛋白释放,继而结合GTP并引起G蛋白构象改变使其活化;随着结合GTP水解形成GDP和Pi,开关蛋白又恢复成失活的关闭状态。GTP水解速率被GTPase促进蛋白GAP和G蛋白信号调节子RGS所促进,被鸟苷酸解离抑制物GDI所抑制。 普遍的分子开关蛋白:通过蛋白激酶使靶蛋白磷酸化和蛋白磷酸酶使靶蛋白去磷酸化活性调节蛋白质活性。 4、三类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各有何特点? (1)离子通道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特点:自身为离子通道的受体,有组织分布特异性,主要存在与神经、肌肉 等可兴奋细胞,对配体具有特异性选择,其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其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 (2)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特点:信号需与G蛋白偶联,其受体在膜上具有相同的取向,G蛋白耦联受体一 般为7次跨膜蛋白,会产生第二信使,G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 (3)酶连受体信号转导特点:a.不需G蛋白,而是通过受体自身的蛋白酶的活性来完成信号跨膜转换;b.对信号的 反应较慢,且需要许多细胞内的转换步骤;c.通常与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生存相关。 5、试述cAMP信号通路。 信号分子→G蛋白耦联受体(Rs)→G蛋白(Gs)→腺苷酸环化酶(C)→ cAMP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PKA)→细胞质中靶蛋白→细胞反应 →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表达 6、试述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耦联受体→Gq蛋白→磷脂酶C(PLC )→PIP2 →IP3→胞内Ca2+浓度升高→Ca2+结合蛋白(如钙调蛋白CaM)→靶酶(如CaM蛋白激酶)→细胞反应 →靶蛋白→细胞反应 →DAG→激活PKC →抑制蛋白(磷酸化)→基因调控蛋白→调控基因表达 →MAPK(磷酸化)→基因调控蛋白→调控基因表达 7、试述RTK-Ras信号通路及其主要功能。 细胞外信号→RTK二聚体化和自身磷酸化→接头蛋白(如GRB2)→GEF(如Sos)→Ras与GTP结合并活化→ MAPKKK(即Raf)活化→MAPKK(即MEK)磷酸化并活化→MAPK(即ERK)磷酸化并活化,进入细胞核→其他激酶或转录因子磷酸化修饰→基因表达→细胞应答和效应 8、比较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由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和效应器三部分构成 不同点:产生的第二信使不同,CAMP信号通路主要通过蛋白激酶A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表达;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种胞内信使,分别启动IP3/Ca2+和DAG/PKC两个信号传递途径。 第九章细胞骨架 1.名词解释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以蛋白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网架结构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丝。 分子发动机:是一类利用ATP供能产生推动力,进行细胞内物质运输或运动的蛋白。 2.细胞质骨架由哪几种结构组成?各结构分别具有哪些功能? 微管主要分布在核周围,并呈放射状向胞质四周扩散;支架作用、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轨道、鞭毛和纤毛的运动、参与细 胞分裂

《植物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4)

生物科学专业 植物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姓名_______专业与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我保证诚实地完成本次考试,保证不以任何形式抄袭或作弊。 自愿签约人: 一.填空题(除注明者外,每空0.5分,共40分) 1.(3分)裸子植物苏铁纲具有羽状分裂大孢子叶,银杏纲的大孢子叶称为珠领, 松柏纲的大孢子叶称为珠鳞,紫杉纲的大孢子叶称为珠托或套被,而买麻藤纲具有盖被和珠孔管。 2.(2.5分)犁头尖具佛焰花序,花序顶端为附属体,依次以下为雄花 花,中性花花,雌花花。 3.(3分)芸香科植物的识别特征有:托叶缺,枝叶树皮香气,叶具透明 油腺点,花盘存在于雄蕊与子房之间;果实有多种,柑桔属的果实称为柑果,花椒属的果实称为蓇葖。 4.(2.5分)大戟科叶具有托叶、有些植物具乳汁、叶柄上端或叶上常有腺体、花 单性、三室果。 5.(3分)樟科的识别特征有枝叶树皮有香气,花三数,雄蕊四轮时,每轮3枚, 第1与第2轮雄蕊花药内向,第3轮雄蕊花药外向,基部有2枚腺体,第4轮雄蕊退化为箭头状。花药瓣裂。 6.(2.5分)填空: (1)黄鹌菜的头状花序上的花全为舌状花 (2)板栗的果实由壳斗包 (3)草莓食用部是花托 (4)柚的叶是单身复叶

(5)咖啡属于茜草科。 7.(1.5 分)山毛榉科植物的雄花序是柔荑花序;杨柳科花单性,无花被,杨属 的花具有花盘,而柳属的花具有蜜腺。 8.(3分)构成禾本科植物花序的基本单位称小穗, 其基部两侧各有一枚颖片, 每 一两性小花由外稃、内稃、2~3枚浆片、6~3枚雄蕊和雌蕊组成。 9.水杉具有条形且对生的叶。 10.(4.5分)木兰科的原始特征包括花各部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伸 长的花托上,雄蕊花药长,花丝短,药隔突出;雌蕊花柱与柱头不分化。 11.(2分)具有双韧维管束的植物类群有葫芦科、桃金娘科、夹竹桃科、萝 摩科等。 12.(2分)桃金娘科叶对生,具边脉,常有香气和油腺点,子房半下位。 13.(2.5分)有些植物可根据营养器官的特征来判别所属的科, 例如茎节膨大,叶 常互生,具有鞘状或穿茎托叶的是蓼科;植物体有香气,托叶脱落后在枝条上留下托叶环的是木兰科;有些植物可根据繁殖器官特征来判别所属的科,例如具双悬果的是伞形花科;具角果的是十字花科;具有瓠果的是葫芦科。 14.写出下列植物的学名(每小题1分,共5分): (1)银杏:Ginkgo biloba。 (2)月季:Rosa chinensis。 (3)大豆:Glycine max。 (4)水稻:Oryza sativa。 (5)无花果属:Ficus。 15.(3分)锦葵科植物最易识别的特征是单体雄蕊;苋科与藜科均具有基生 胎座,前者的花被常有颜色,后者的花被绿色。石竹科石竹科花瓣反折,前端流苏状撕裂,有爪。 二.选择题(把选择答案前面的字母直接写在该题的双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5分)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四)

题库—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六章细胞质与细胞器 【教案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 内膜系统的概念。 . 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及类型;粗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信号肽假说的主要内容。. 高尔基复合体的超微结构及主要功能。 . 溶酶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 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及其相关的生物学功能。 .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二、熟悉 . 滑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 . 高尔基复合体与膜流活动。 . 膜流中膜囊泡的类型以及各自参与的物质定向运输方式。 . 溶酶体的类型;溶酶体的主要功能。 . 线粒体形态、数目及分布与其类型和功能状态有关。 . 线粒体有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 . 核编码蛋白质的线粒体转运。 三、了解 . 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及二者合成蛋白质的差别。 . 核糖体上与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的活性部位。 . 蛋白质的糖基化方式。 .线粒体的特点,胞质蛋白和母系遗传的概念。 . 线粒体参与介导细胞死亡。

一、单选题 . 矽肺与哪一种细胞器有关() A.高尔基体 .内质网.溶酶体.微体.过氧化物酶体 . 以下哪些细胞器具有极性() A.高尔基体 .核糖体 .溶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 .线粒体. 粗面型内质网上附着的颗粒是() A. .核糖体Ⅱ衣被蛋白 .粗面微粒体 . 肝细胞中的脂褐质是() A.衰老的高尔基体 B.衰老的过氧化物酶 C.残体() D.脂质体 E.衰老的线粒体 . 人体细胞中含酶最多的细胞器是() A.溶酶体.内质网.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高尔基体 .下列哪种细胞器是非膜性细胞器() A.线粒体 .核糖体 .高尔基体 .溶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 .下列哪项细胞器不是膜性细胞器() A.溶酶体.内质网.染色体.高尔基复合体.过氧化物酶体.下列哪种细胞器具双层膜结构() A.线粒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溶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 .由两层单位膜构成的细胞器是() A.溶酯体.内质网.核膜 .微体 .高尔基复合体 .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的区别是() A.粗面内质网形态主要为管状,膜的外表面有核糖体 B.粗面内质网形态主要为扁平囊状,膜的外表面有核糖体 C.滑面内质网形态主要为扁平囊状,膜上无核糖体 D.粗面内质网形态主要为扁平囊状,膜的内表面有核糖体 E.以上都不是 .下列核糖体活性部位中哪项具有肽基转移酶活性?() A.因子因子位位位和位 . 组成微管的管壁有多少条原纤维() A. .10 .下列核糖体活性部位中哪个是接受氨酰基的部位() A.因子因子位位 .以上都不是 .在肽键形成时,肽酰基所在核糖体的哪一部位?() A.供体部位 .受体部位 .肽转移酶中心酶部位 .以上都是.下列哪一种结构成分不是高尔基复合体的组成部分:() A.扁平囊.小囊泡.大囊泡.微粒体.以上都是 .除了细胞核外,含有分子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 .高尔基复合体 .高尔基复合体的小泡主要来自于() A. .以下哪个结构与核膜无关() A.内外两层膜 .基粒 .核孔复合体 .核纤层 .以上都不对.以下有关微管的叙述,哪项有误?()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学试题 名词解释(12分,2分/个) 1、细胞器; 2、木质部脊; 3、束中形成层; 4、完全叶; 5、花程式; 6、聚合果 二、判断与改错(17分,对的填“ +”,错的填“-”并将错的改正) 1、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2、根毛分布在根尖的伸长区和成熟区。() 3、根的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为外始式,而在茎中则为内始式。() 4、水生植物叶小而厚,多茸毛,叶的表皮细胞厚,角质层也发达。() 5、胡萝卜是变态根,主要食用其次生韧皮部。() 6、观察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都是从节处取横切面。() 7、由3心皮组成的复雌蕊有6条腹缝线。() 8、二体雄蕊就是一朵花中只有两个离生的雄蕊。() 9、双受精是种子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10、桃和梨均为假果。() 三、填空(21分,0.5分/空)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_和_两大部分。后者又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 和___ 三部分。 2、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丽不厂可分为___________ 和___ 。 3、兰麻等纤维作物所利用的是组织。 4、植物种子是由 , 和三部分构成,但有些种子却只有和两部分,前者称种子,后者 称种子。 5、禾物的内皮层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常面增厚,横切面上,增厚的部分呈形。 6、双子叶植物和裸 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均包括、和三部分,玉米等单子叶植 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和三部分。 7、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多为,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间存在形成层,故又称维管束。 8、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和等两个方面。 9、一朵完整的花可分为____ 、____ 、___ 、_____ 、 ___ 和____ 六部分。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_______ 和_____ 。 10、小抱子母细胞进行减^^前?1雨101二般岳厂、、和组成。花粉成熟时,花粉囊壁一般 只留下和。 11、被子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发生次。 四、选择题(10分,1分/个) 1、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出的细胞结构称。 A .显微结构;B.亚显微结构;C.超显微结构;D.亚细胞结构 2、裸子植物靠输导水分。 A .导管和管胞;B.管胞;C.筛管;D .筛胞 3、成熟蚕豆种子的种皮上一条黑色眉状物是。 A .种脊;B.种脐;C.种阜;D.种柄 4、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属于。 A .居间分生组织;B.原分生组织;C.初生分生组织; D.伸长区 5、在方形(如蚕豆)或多棱形(如芹菜)的茎中,棱角部分常分布有。 A .厚角组织;B.厚壁组织;C.薄壁组织;D.石细胞 6、栅栏组织属于。 A .薄壁组织;B.分生组织;C.保护组织;D.机械组织 7、以下所列的结构,哪一些都是茎的变态?。 A .皂荚的分枝刺,葡萄和豌豆的卷须; B.马铃薯、姜、摹养、芋头; C .莲藕、菊芋、竹鞭、白萝卜、胡萝卜; D .蔷薇和刺槐(洋槐)的刺,豌豆的卷须 8、具的花为整齐花。 A .舌状花冠;B.唇形花冠;C.蝶形花冠;D.十字花冠

保护生物学习题答案

保护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 (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生境和生物群落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4)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5)恢复生态学: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提出,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6)生态灭绝:当一个种的数量减少到,其对群落其它成员的影响微不足道时认为是生态灭绝。 (7)创始者效应:是指几个个体离开大群体而建立一个新种群,这个特殊的遗传瓶颈效应。 (8)遗传多样性:是生物体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种群间或同一种群的遗传变异。 (9)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11)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12)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13)功能群::是生态系统,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的作用,集合中的成员之间互相替代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生态过程的执行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14)有效种群数量:是可生育成体的有效数量。 二、填空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潜在利用价值、伦理价值。 2.按不同的分类依据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若按系统与外部环境联系的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隔离系统;若按人类的影响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3.生物性公约又称为里约热卢公约,是 1992 年在巴西签定的,中国在 1992 年加入该公约。 1IUCN确定的濒危物种是指不久的将来具有高度的灭绝可能性的物种。 4、动态种群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的种群和若干个附属的种群。 5、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等4项。 6、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为 140-170万种?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在 1000-3000万种之间。 7、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组成。 8.《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华盛顿公约,在美国签定的,中国在 1980 年加入该公约。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几个层次? 答:(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所有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上的多样性。 2.什么是遗传多样性及研究遗传多样性有哪些意义? 答:(1)广义的遗传多样性可泛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包括不同物种的不同基因库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1分) (2)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物种的遗传变异。种的遗传变异既包括群体的个体间变异,也包括群体间或群体系统、地理宗、生态型、变种、亚种间以及农作物品系、品种间的遗传差异。(1分) (3)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3分) ①有助于追溯生物进化的历史; ②探究现存生物进化的潜能; ③可以评估现存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 ④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 ⑤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保护策略和措施; ⑥指导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 3.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答:(1)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1分) (2)物种原有生活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1分) (3)当物种的生存条件突然恶化时;(1分) (4)IUCN 建议当一个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00 只时,应当将人工繁育迁地保护作为保护该物种的重要手段。虽然这些物种仍有许多个体,但却面临着生存危机,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实施迁地保护。(2分) 4.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及任务? 答:(1)展示生态系统的本底 (2)保存生物多样性 (3)提供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4)开展宣传教育的课堂 (5)人类游憩的场所 (6)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 (7)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示 (8)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5.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集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细胞生物学与医学 一、单选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细胞质 E.细胞 2.DNA 双螺旋模型是美国人J. D. Watson 和英国人F. H. C. Crick 哪一年提出的() A.1951 B.1952 C.1953 D.1954 E.1955 3. 那两位科学家最早提出了细胞学说()

A. Shleiden 、Schwann B.Brown 、Porkinjie C.Virchow 、Flemming D. Hertwig、Hooke E.Wanson 、Click 4. 最早观察到活细胞的学者是() A. Brown R B. Flemming W C. Hooke R D. Leeuwenhoek A E. Darvin C 5. 最早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学者是() A. Brown R B. Flemming W C. Hooke R D. Leeuwenhoek A E. Darvin C

二、多选题 1.以下哪些是当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 A. 细胞器结构 B.细胞凋亡 C.细胞周期调控 D.细胞通信 E.肿瘤细胞 2. 现代的细胞生物学在哪些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 A. 分子水平 B.亚细胞水平 C.组织水平 D.器官水平 E.细胞整体水平 三、是非题 1. 细胞最早于1665 年由Robert Hooke 发现。() 2. 在十八世纪Hooke 和Flemming 提出了细胞学说。() 3. 细胞生物学就是细胞学。()

基础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基础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绪论 1.简述生命的基本特征; 答:(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2)严整有序的结构; (3)新陈代谢; (4)生长发育; (5)繁殖和遗传; (6)应激性和运动; (7)适应; (8)演变和进化。 2.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 答:(1)遗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 3.学习生物学有何意义; 答:(1)研究生命的构成和存在形成; (2)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 (3)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变历史。 4.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答:生命科学与现在人类面临的人口问题,人类生存和健康问题,

粮食问题,资源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密切相关,是21世纪初叶的主导科学,将会起到核心作用,同时影响和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5.你认为应该如何学习生物学; 答:(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提出问题富于想象; (3)把握生命的层次; (4)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5)了解现代生物前沿的研究进展。 6.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1)描述法; (2)实验法; (3)模拟法。 第一章 1.举例说明微量元素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答:例如铁是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的主要成分,氟与牙齿的健康有重要关系,碘是甲状腺素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铬可以协助胰岛素起作用,其含量异常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 2.请说明水和无机盐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答:水在细胞中参与生理过程,既是溶剂,又是物质运输的介质,生物体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废物的排除以及一切生理生化反应都要有水,此外,水的比热大,可以保持机体的体温; 无机盐通常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以游离态的盐类存在,在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2分,2分/个) 1、细胞器; 2、木质部脊; 3、束中形成层; 4、完全叶; 5、花程式; 6、 聚合果 二、判断与改错(17分,对的填“+”,错的填“-”并将错的改正) 1、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 2、根毛分布在根尖的伸长区和成熟区。( ) 3、根的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为外始式,而在茎中则为内始式。( ) 4、水生植物叶小而厚,多茸毛,叶的表皮细胞厚,角质层也发达。( ) 5、胡萝卜是变态根,主要食用其次生韧皮部。( ) 6、观察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都是从节处取横切面。( ) 7、由3心皮组成的复雌蕊有6条腹缝线。( ) 8、二体雄蕊就是一朵花中只有两个离生的雄蕊。( ) 9、双受精是种子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10、桃和梨均为假果。()

三、填空(21分,分/空)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两大部分。后者又可分为、和三 部分。 2、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和。 3、苎麻等纤维作物所利用的是组织。 4、植物种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但有些种子却只有和两部 分,前者称种子,后者称种子。 5、禾本科植物的内皮层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常面增厚,横切面上,增厚的部分呈形。 6、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均包括、和三部分,玉米等单子叶植 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和三部分。 7、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多为,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间存在形成层,故 又称维管束。 8、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和等两个方面。 9、一朵完整的花可分为、、、、和六部分。其中最主 要的部分是和。 10、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花粉囊壁一般由、、和组成。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

————————————————————————————————作者:————————————————————————————————日期:

《保护生物学》教案 课程:考察课,开卷考试90分钟 第一章保护生物学概论 由于受现代人口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影响,目前全球正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失调等严重的危机。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当前世界的重要发展战略。保护生态学的目标是了解人类活动对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物种濒危机制和保护策略,以恢复濒危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正常功能,从而到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命维持系统的最终目的。(PPT1+课本P2) 总结(知识摸底) ——保护生物学以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为主线,探讨了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关系,以及保护生物学的起源特征和发展;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介绍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形成和物种灭绝的机理;阐述了物种濒危等级划分、物种保护原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设计与管理,以及物种迁地保护方法和措施;最后介绍了与自然环境保护及环境合理开发,特别是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法律与公约。 (PPT2)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我国始终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护生态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 第一节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简介?1什么是保护生物学 PPT讲解定义《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diversity)是从保护生物及其环境的角度出发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环境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系统与进化等自然科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考试题库(1)

医学细胞生物学08级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gyxj): 1、主动运输:是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运输方式,要消耗能量。 2、易化扩散:一些亲水性的物质不能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但它们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顺物质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 3、内在膜蛋白:其主体部分穿过细胞膜脂双层,分为单次跨膜,多次跨膜和多亚基跨膜蛋白三种类型。 4、脂锚定蛋白:这类膜蛋白位于膜的两侧,很像外周蛋白,但与其不同的是脂锚定蛋白以共价键与脂双层内的脂分子结合。 5、肽键: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6、蛋白质二级结构:是在蛋白质一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于肽链主链内的氨基酸残基之间有规则地形成氢键相互作用的结果。 7、转录:基因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 的过程,即将DNA分子上的核苷酸序列转变为RNA分子上核苷酸序列的过程。 8、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9、膜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些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的转运过程。 10、吞噬体:细胞摄取较大的固体颗粒或或分子复合物,在摄入这类颗粒物质时,细胞膜凹陷或形成伪足,将颗粒包裹后摄入细胞,吞噬形成的膜泡称为吞噬体。 11、胞饮体:质膜内凹陷形成一个小窝,包围液体物质而形成。 12、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是细胞通过受体介导摄取细胞外专一性蛋白质或其它化合物的过程。 13、细胞外被: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有富含糖类的周缘区,被称为细胞外被。 14、胞质溶胶:是均匀而半透明的液体物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5、细胞内膜系统:是细胞内那些在结构、功能及其发生上相互密切关系的膜性结构细胞器之总称。 16、N-连接糖基化:发生在粗面内质网中的糖基化主要是寡糖与蛋白质天冬酰胺残基侧链上氨基基团的结合,所以亦称之为N-连接糖基化。 17、初级溶酶体:是指通过其形成途径刚刚产生的溶酶体。 18、次级溶酶体:当初级溶酶体经过成熟,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物质,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时,即成为次级溶酶体。 19、自噬溶酶体:作用底物是来自于细胞自身的各种组分,或者衰老、残损和破碎的细胞器。 20、吞(异)噬性溶酶体:作用底物是源于细胞外来的物质。 21、细胞呼吸:在细胞内特定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内,在O2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CO2 ;与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出的能量储存于ATP中。22、呼吸链:由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或释放H+和e_ 的化学物质在内膜上有序的排列成相关联的链状。

医学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医学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真核细胞的微观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而亚微结构则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两大类。 2.单位膜是由内外两层______________和中间一层______________组成。 3.细胞膜的化学成分要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少量的______________。 4.细胞膜具有两个显著特性: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 5.细胞膜运输物质的要紧方式有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6.Na+、K+离子通过细胞膜从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运输叫__________________,在运输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___供能。 7.一个完整的受体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三部分。 8.在不同细胞中光面内质网的功能不同,在肝细胞内它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在肌细胞中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9.内质网是由_________层单位膜构成,能够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类。 10.高尔基复合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部分膜性成分组成。 11.溶酶体是由___________层单位膜围成的囊泡状结构,内含____________多种酸性水解酶,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它的标志酶。 12.溶酶体依其来源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溶酶体、______________溶酶体和______________溶酶体三大类。 13.线粒体由_________层单位膜构成,外膜光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______,其上分布有基粒,基粒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分。 14.细胞氧化过程(以葡萄糖为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步骤。 15.细胞骨架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16.光镜下观看到的中心体包括中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周围的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17.核糖体的化学成分要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电镜下观看到的核糖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8.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一样为_____________S,其大小亚基分别为______________S和______________S。 19.真核细胞间期核的差不多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四部分。 20.染色质的化学成分要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少量的______________。 21.间期细胞核中没有转录活性、着色较深的染色质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生物学试题

被子植物 1.合蕊柱 2.叶枕 3.距 4.冠毛 5.蝶形花冠和假蝶形花冠 二、填空题 1. Cathaya argyrophyllum中名是_____属_____科 Magnolia denudate是_____科植物Cercis chinensis中名是_____,是_____科(亚科)植物 Panax ginshen中名是_____,是_____科植物 Rhododendron smithii中名是_____,是_____科植物 Lonicera japonica中名是_____,是_____科植物 Allium cepa中名是_____,是是_____科植物。 2. _____ 科的特征是木本,单叶互生;雄蕊、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在伸长的花托上,聚合蓇葖果。 3. _____ 科的特征是头状花序,聚药雄蕊,果具冠毛。 4. _____ 科的特征是雄花成柔荑花序,雌花生于总苞中。 5. _____ 科的特征是有副萼,单体雄蕊,蒴果。 6. _____ 科的特征是十字花冠,四强雄蕊,角果。 7. _____ 科的特征是有托叶,叶基有腺体,周位花,核果。 8. _____ 科的特征是蝶形花冠,荚果。 9. _____ 科的特征是具乳汁,花单性,子房 3 室,中轴胎座。 科的特征是蔓生草本,有卷序,瓠果。 科的特征是叶具叶舌,颖果。 科的特征是具唇瓣,合蕊柱。 13.百合科的花程式是 _____。 14.假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 _____ 植物,因而 _____ 类是最原始的代表。 15.真花学说认为每一个雄蕊代表 _____ ,心皮是 _____ 变化而来的,因而 _____ 类植物是最原始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同时由于被子植物具有 _____、_____、_____ 三个特点,被认为是由共同起源单元说。 16.下列植物各属于哪个科。 17.矮牵牛属 ______ 科;金鱼草属 ______ 科;辛夷属 ______ 科;吊兰属 ______ 科。胡萝卜 _____ 科;马铃薯 _____ 科;白菜 _____ 科;番茄 _____ 科;香蕉 _____ 科;

保护生物学整理

思考题: 1、保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2、生物资源的价值:直接价值:也叫使用价值或商品价值。是人们直接收获和使用生物资源所形成的价值。包括消费使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两个方面。 间接价值:包括非消费性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科学价值四种 非消费性使用价值: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经济收益,而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收获、也不受损害。 选择价值: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尽可能多的基因,可以为农作物或家禽,家畜的育种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机会。 存在价值:有些物种,尽管其本身的直接价值很有限,但它的存在能为该地区人民带来某种荣誉感或心理上的满足。 科学价值:有些动植物物种在生物演化历史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搞清生物演化的过程 3、物种---面积关系原理:面积缩小10倍的岛屿,其物种数减少一半。 岛屿上物种与面积的关系在多数情况是一种曲线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即:S=CA Z 其中S为物种数;A为岛屿面积;C,Z均为无单位的参数。 Z和C的数值取决于岛屿的类型以及物种的类型(Simberloff 1986a)。Z值一般为0.25左右,变化范围在0.15—0.35之间;C值在种数较多的生物类型较高(如昆虫),而在种数少的类群值较小(如鸟、兽)。 4、岛屿平衡理论:MacArthur和wilson认为一个岛屿上的物种数实际上是由迁入和灭绝两者的平衡决定的,而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物种不断地灭绝或被相同的或不同的种类所替代。 首先考虑迁入,假设一个岛屿上尚无任何物种存在,此时迁入速率会非常高,因为任何一个迁入的个体都代表着这个岛屿的新种。然而,随着定居种类的增加,新种迁入的速率就会下降。当所有来自“种源库”(Source pool)(即大陆或其它临近岛屿)的物种都在岛屿上出现时,新种迁入率降到零。 5、邻近生境的作用:为一些迁徙性很强的种类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水源、食物等资源。例如水鸟:海鸟在岛屿上营巢,而在水域中取食鱼类。为一些濒危种群补充一些个体,防止已处于灭绝危险边缘的小种群的灭亡,这一作用也有人称之为“营救效应”。 6、栖息地异质性假说:William(1964)认为面积增加包含了更多类型的栖息地,因而应有更多的物种可以存在。Westman(1983)和Buckley(1982)也认为物种随岛屿面积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由于栖息地增加的结果,而不是平衡假说中岛屿面积效应的结果。 随机样本假说:认为物种在不同大小岛屿上的分布是随机的,大的岛屿只不过是大的样本,因而包含着较多的物种。Dunn和Loehle(1988)指出,取样范围会影响物种数一面积的关系。 7、岛屿生物群落的影响因素: 1面积的大小; 2地形的复杂与否:地形复杂的岛屿將可供给较多的生物种类栖息。单就蕨类而言,台湾就有四百多种,比起欧洲大陆的种类还多。 3距离大陆块的远近:海洋就一般生物而言,都是极大的地理障碍;故一个岛屿距离大陆块愈远则生物的种类愈少。 4邻近地区生物相的复杂性:在和一个岛屿相鄰的陸地,如果生物相丰富,则此岛屿的生物相也將较复杂。 5生物种类的差异:不同的生物对于跨越各种地理障碍的能力不同,故在较远的海洋岛,很不容易看到淡水魚及两栖类。 6外來物种的入侵及生物的灭绝:在一个岛屿现存的生物种类较少時,则外來生物能夠入侵的几率也就较大,同時現存种类灭绝的速率也就越慢。相反的,则种的灭绝速度不但加速,而且外来种入侵成功的机遇率將減少。 8、自然选择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稳定性选择:即淘汰少数极端个体的选择。是自然种群中占优势的一种选择模式。对许多性状而言,其种群的平均值往往具有最大的适合度(fitness)。 定向选择:指有利于某一极端性状的选择。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发生作用。同时,它在动植物的人工育种中为一种常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