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物流的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国外物流的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国外物流的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国外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关于物流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物流概念产生于1901年。有人认为是约翰·克罗威尔(John F. Crowell )于1901年首先研究了物流问题。

(2)物流概念产生于1905年。有人认为是美国少校琼斯?贝克(Chauncey Baker)在1905年提出“与军备的移动与供应相关的战争的艺术的分支就叫物流”,即军事后勤(Logistics)的概念。(3)物流概念产生于1915年。认为是美国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 W. Shaw)在1915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s In Market Distribution) 一书中提出了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译为:实物分拨)的概念。学术界一般较为认同阿奇·萧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物流概念的人。这也是早期“物流”被表述为PD的原因。

(4)物流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唐纳德·鲍尔索克斯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了物流的概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达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手中。这一举动被一些物流学者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最早文献记载”。

一般认为,现代物流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是20世纪初经济危机条件下产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围绕战争供应,美国军队建立了现代军事后勤理论。战后“后勤”一词在商业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时的后勤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物流,使得物流的含义包含更广泛的内容。

《坦克大会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

1963年,(美国)全国物流管理协会成立,当时的英文名称为:National Council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NCPDM)

1985年下半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更名为: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

海湾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最多、空袭规模最大的一场高科技的战争。

第一次海湾战争历时42天,其中单纯空袭轰炸38天,地面进攻战4天,参战国41个,其中出动作战部队的有28个国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共计76万人参战(其中美军54万人),出动坦克4300辆,装甲车5600辆,飞机4000架,火炮2300门,舰艇400艘(包括6个航母战斗群)。其后勤保障规模巨大。

为搞好后勤保障,美军在七个多月的时间里,共空运部队50万人和54.4万余吨装备和补给品,海运了340余万吨物资和610万桶石油,为取得海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保证。

据有关部门统计,美军战时人均日消耗物资约500公斤,平均一个月消耗物资约810万吨(54万美军,30天)。这些物资消耗中,油料约占65%,弹药约占20%,其他消耗物资(包括士兵的口粮、饮用水、清洁用水、备份零件等)约占15%。

一般情况下,海军的人均物资消耗量约为陆军的4~6倍,空军则是陆军的10~20倍。

——要“打赢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后勤是保障!

美国国家物流管理委员会于1976年在定义物流管理中指出:“物流活动包括,但不局限于: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销售情报、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销售,零配件供应、工厂及仓库的选址、物资采购、包装、退换货、废物利用及处置、运输及仓储等”。

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重新定义物流为:“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和内部与外部的移动以及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又进行了新的修改:“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再次对物流的定义进行了最新的修改:“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它是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与控制,其目的是满足客户要求。”

20世纪50年代中叶,日本在经济恢复中,十分重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1956年,日本生产性本部向美国派出了“搬运专业考察团”(也有称为流通技术考察团),此举动对日本未来物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日本于60年代正式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并将其解释为“物的流通”(物の流),是“实物流通”的简称。

日本通产省物流调查会的定义:“物流是制品从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理性转移活动。具体是由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信息等活动组成。”

1981年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出版的《物流手册》定义物流:“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及企业竞争战略的变化,物流在企业经营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物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物流英文用语也由“physical distribution”转变为“logistics”。

为此,日本也于1992年将“物の流”改称为“ロジスティックス”(logistics的日本语读音,片假名),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没有将“logistics”译成相对应的日文,而直接使用其日语读音,为区别起见,日本将“物の流”视为“传统物流”,而ロジスティックス则指“现代物流”。

相应的,日本标准学会以日本工业标准(JIS)的形式,对物流相关的词汇作了两个明确的定义:一是“物の流” (对应于“Physical Distribution”)——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要者进行时间的、空间的移动过程的活动。一般认为是将包装、输送、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此相关的情报等各项功能进行综合管理的活动。在不同的对象领域有特定的不同称呼: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等。

二是“ロジスティックス”(对应于“logistics ”)——

将物流活动的目标定位于充分满足最终需要同时要解决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在此前提下追求高水平的、综合的完成包装、输送、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相关情报等各项工作,以谋求将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各个领域实现一体化、一元化的经营活动。

从上述介绍的物流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物流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反映出以下几个基本点:

第一、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密切相关。

第二、物流概念与物流实践最早始于军事后勤,而“物流一词没有限定在商业领域还是军事领域。物流管理对公共企业和私人企业活动都适用”。(见Donald J. Bowersox 1986出版《物流管理》)第三、物流无论从实物供应(Physical Distribution)还是后勤的内涵中都强调了“实物流动”的核心。

第四、物流的功能主要以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信息等所构成。

二、物流的概念

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它是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的移动过程,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解决环境保护的社会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与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如何界定“物流”概念中的“物”与“流”?

(1)“物”的要素

物流中“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

这类物质资料可以是有固定形状的,也可是无固定形状的。它包含了以固、液、气三种形状存在的全部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物质资料。

物流中的“物”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因而固定不动的设施、建筑物等不属这里的“物”。

注意“物流”中的“物”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物资、物料、货物、商品、物品等概念的区别。

①物资,物资是对物质资料的一种称谓。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将物资专指生产资料,现在泛指全部物质资料。与物流中的“物”的区别: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不属于物流研究的范畴。

②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物料具有可运动之性质,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

③货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交通运输领域将其运输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除人之外,“物”这一类统称为货物。很明显,既然是交通运输的经营对象,“货物”必须具有可运动之性质,是物流学中“物”的一部分。实际上,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物流学中的“物”指的就是货物。

④商品,商品和物流的“物”的概念是相互包含的。商品中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亦即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都是物流研究的“物”。但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是物流包含的对象,有一部分商品不属于此。如不动产类商品。因此,物流的“物”有的是商品,有的不一定是商品。

⑤物品,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

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物品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活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在这些领域中,物流中所指之“物”,就是通常所称的物品。

总之,物流中所称之“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又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

(2)“流”的要素

物流中的“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在运动的基本形式中,化学的、机械的、生物的、社会的运动现象都不包含于内。

物流中的“流”(物理性运动)限定为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即“位

移”。

三、现代物流理念

(一)物流是市场的延伸理念

(二)“ 军事后勤” 与物流服务观念

(三)物流价值与利润观念

(四)物流系统化观念

(五)精益物流理念

(六)物流一体化理念

(七)联盟与合作理念

(八)绿色物流理念

(一)物流是市场的延伸理念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物流动的过程。在20世纪20年代,物流还是被作为流通的附属机能。30年代起,人们主要从有利于商品销售的愿望出发,探讨如何进行“物资的配给”和怎样加强对“物质分布过程”的合理化管理,其核心部分正如日本学者羽田升史所说:“物流被看成是市场的延伸。”

其一,通过为用户提供物流服务来开拓市场。

其二,将物流功能和物流设施的建设,看做为潜在的市场机会。

其三,物流被看作为市场竞争的手段和策略。

其四,物流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军事后勤”与物流服务理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根据军事上的需要,在军火和军需品的战时供应中,运用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的方法。

二战后,后勤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被引入到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后,其定义中包括下列一些业务活动: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贮存,用户服务等。

物流的核心是服务!

随着服务理念的深化,物流服务出现了层次性的变化:物流的基本服务→增值服务→高水平的“零缺陷”服务→高投入高产出的超值服务。

1、基本服务

(1)企业的书面物流服务章程。

(2)告知客户的书面服务章程。

(3)组织结构。

(4)系统灵活性。

(5)技术服务。

2、物流增值服务

(1)了解缺货情况。

(2)提供订单信息。

(3)合理的交货周期。

(4)提供快运服务。

(5)提供转运服务。

(6)提高物流系统的准确性。

(7)提供便利的订货方式和渠道。

(8)提供产品替代服务。

3、物流附加服务

(1)提供产品安装、品质保证、维修、零部件供应等附加服务。

(2)对产品进行跟踪调查。

(3)为客户提供索、投拆和产品回收等附加服务。

(4)为客户提供临时性替代产品服务。

4、超值物流服务(完美订货服务)

完美订货服务的工作流程如下:

(1)企业订单传递服务

(2)企业订单处理服务

(3)订单的分拣与集合服务

(三)物流价值与利润理念

1962年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色大陆》一文,他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彼得·德鲁克(即教材中的彼·特拉卡,又译为彼得·杜拉克)指出:物流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所阐述的:“现在的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 在西泽修的《流通费用》一书中,将改进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第一利润源泉是降低原材料消耗,第二利润源泉是降低劳务费用)。美国全部生产过程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制造,95%的时间则用于搬运、储存等物流过程。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原材料、设备和劳动力成本压缩的空间趋于饱和后,对成本的控制将转为物流领域。

(四)物流系统化理念

这是将系统论的有关理论引入到物流领域后形成的。

所谓系统,是同类或相关事物按一定的内在联系组成的,相对于环境而言的,有一定目的、一定功能和相对独立的整体。

系统具有四个基本特征: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

如:人体共有8个系统,哪些?

物流系统化理念

物流系统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和包装设备、搬运装卸设备、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在物流运行中存在着“二律背反”性(也称“效益背反”性)。即物流功能间或物流服务与成本间存在二重矛盾,即追求一方,必须舍弃另一方的对立状态。

整个物流合理化,需要用总成本评价,这反映物流是整体概念的重要性。

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

(五)精益物流观念

精益物流是起源于日本丰田(TOYOTA)汽车公司的一种物流管理思想,其核心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并围绕此目标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来源于:精益生产(敏捷制造,JIT)。

背景:美国福特公司创立的“流水生产线”的生产方式,即需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作保证,同时还要求消费者的需求单一化,这些均不符合日本的国情。故日本没有全盘照搬美国的做法,独创了JIT。

物流管理学家则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比进行了大量的借鉴工作,并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密切融合起来,提出了精益物流的新概念。

精益物流的内涵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其基本原则是:

(1)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产生价值;

(2)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中所有必须的步骤和活动;

(3)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

(4)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

(5)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

精益物流的目标可概括为:企业在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水平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

(六)物流一体化理念

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是根据商品的市场营销动向决定商品的生产和采购,从而保证生产、采购和销售的一致性。

物流是被看作使企业与顾客和供应商相联系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虽然内部物流一体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它并不足以保证厂商实现其经营目标。要在今天的竞争中达到充分有效,厂商必须将其物流活动扩大到顾客和供应商相结合方面,这种通过外部物流一体化的延伸被称作为供应链一体化。

要获得供应链理论所要求的这种企业内外的广泛合作,需要一种与传统组织观念不一样的创新的组织定位,从而形成一套科学的、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统一体系。

(七)联盟与合作理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为了物流复兴,将“基于物流的联盟作为最可观的合作”理念,发展物流联盟和广泛开展合作关系的思想已成为物流实践的基础。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业务关系的特点是建立在权利的基础上的对手间的谈判(竞争)。而今,合作最基本的形式是发展有效的组织间的联合作业,形成多种形式的业务伙伴关系(合作)。一方面促使企业从外部资源寻求物流服务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促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供应商与物流需求商组织联合起来。

“如果你打不过你的竞争对手,那就加入他吧”。

1、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是从事物流业活动的经济组织。

物流业是指物流企业的集合。

物流已经形成独立的组织化、系统化、规模化的新兴产业。物流企业是物流联盟的主体。

物流企业的种类很多,包括由传统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演变的物流企业,新兴内资跨区域的物流企业,大型外资跨区域物流企业等。

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发货人)与需方(收货人)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第三方就是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

现代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指能够提供现代的、系统的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的物流活动。

3、物流外包

企业业务外包,即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其关键业务上,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给合作伙伴来完成。

物流业务外包是由物流企业作为承包方,由物流需求企业为发包方的物流联盟形式。

4、全球化物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大市场概念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作业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从世界市场获取原材料、在世界各地的工厂组织生产,然后将产品运送到世界各地的用户手中。——导致物流的全球化。

极致: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温馨体贴的全球售后服务。

(八)绿色物流观念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就是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循环型物流转变。

第二节商流与物流

一、商流的概念

二、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一、商流的概念

以产品的所有权转移为前提,通过买卖活动而发生商品价值形式的变化,叫作商业流通,简称商流。

二、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商流和物流是商品流通活动的两个方面。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互相结合,又互相分离。(一)商流与物流的统一

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商流的保证。

(二)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商流与物流产生分离究其根本原因是商流运动的基础——资金,与物流运动的实体——物料,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各自有各自的运动规律。

在商品交易中,也存在只有商流而没有物流的特殊现象。问题:有没有只有物流而没有商流的现象?

总之,物流和商流构成了商品流通的两大支柱。

小知识:商流与物流

1、商流与物流的统一

一般的商品交易,较多的都是商流与物流几乎同时发生。如在超市中购物,通过收银台收银后,

所购买的商品便能安全带出超市了。

2、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具体有四种情形:

一是先有商流后有物流:如供不应求时的预付货款后提货的情形。——卖方市场

二是先有物流后有商流:如供过于求时的赊销的情形,先提货走,再于约定的时间付清货款。——买方市场。

三是只有商流没有物流:如房地产交易的场合便是。

四是只有物流没有商流:如朋友之间的相互借物的场合。

第三节物流活动的构成

物流活动由物资包装、装卸与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情报等项工作构成。上述构成也常被称之为“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

一、包装活动

二、装卸与搬运活动

三、运输活动

四、储存活动

五、流通加工活动

六、配送活动

七、物流情报活动(物流信息活动)

一、包装活动

所谓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存、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包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操作活动。

包装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换装、分装、再包装等活动。

包装大体可分为商品包装与工业包装。

包装有三大功能,即:保护功能(防止物资的破损变形,防止物资发生化学变化,防止有害生物对物资的影响,防止异物混入、污物污染、丢失、散失),方便功能(方便物资的储存,方便物资的装卸,方便运输)及促销功能(优美的包装装潢设计能唤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二、装卸与搬运活动

装卸搬运活动包括物资在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中进行衔接的各种机械或人工装卸搬运活动。

在全部物流活动中只有装卸搬运活动伴随物流活动的始终。

装卸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进行的垂直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将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装卸搬运”是指在某一物流节点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

三、运输活动

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其中人的载运称为客运,不属于物流研究的范畴。

运输(物的载运)是在不同地域范围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即对物进行空间位移。物流部门依靠运输克服生产地与需要地之间的空间距离,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用。

运输是物流的核心之一。因而在很多场合,把它作为整个物流的代名词。

四、储存活动

储存也是物流的核心之一。

储存是包含储备在内的一种广泛的经济现象。在任何社会形态中,对于不论什么原因形成停滞的物资,也不论是什么种类的物资,在没有进入生产加工、消费、运输等活动之前或在这些活动结束之后,总要存放起来,这就是储存。

储存活动也称为保管活动,是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的距离而形成的。物品通过储存活动产生了商品的时间效用。保管活动是借助各种仓库,完成物资的保管、保养、堆码、维护等工作,以使物品的使用价值下降到最小的程度。

五、流通加工活动

流通加工活动又称之为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实现物流的高效率所采取的使物品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功能。

六、配送活动

配送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等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物流活动。

七、物流信息活动

物流信息包括上述各种活动的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信息以及相关联的费用情况,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等。

对物流信息的管理,要求建立情报系统和情报渠道,正确选定情报科目和情报收集、汇总、统计、使用方法,以保证指导物流活动的可靠性和及时性。现代信息采用网络技术、电子计算机处理手段,为达到物流的系统化、合理化、高效率化提供了技术条件。

第四节物流的性质和作用

物流自始至终构成流通的物质内容,没有物流,也就不存在实际的物资流通过程,物资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不能实现,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进行。

一、物流的性质

二、物流的作用

三、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物流的性质

1、物流的生产性质(物流的自然性质)

2、物流的社会性质

3、物流的服务性质

1、物流的生产性质(物流的自然性质)

从事物资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加工等物流工作与工业企业中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活动虽然在生产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具有生产性质。无论是生产企业的物流,还是流通领域的物流都是一样。这是因为:

(1)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中的必要环节

物流虽然不能使物资的使用价值增加,但能够保持已创造的使用价值不受损失,解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矛盾,为物资的使用价值的最后实现创造条件。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物流也能够创造价值。

(2)物流同样具备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2、物流的社会性质

物流的社会性质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性质。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物流除受到它自身运动规律的影响之外,还常常受到物资所有者和物流组织者个人意志的影响。

这种由社会形式和一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物流的这种属性,就是物流的社会性质。

3、物流的服务性质

正像军事后勤(Logistics)为部队与战争服务、工业后勤为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服务,商业后勤为商业运行和顾客服务一样,一词于二战中产生时的初衷一样,物流(Logistics)从其产生之时起,便是紧紧围绕着服务而展开的。

因此,物流的核心就是服务。

二、物流的作用

主要表现于两方面:

1、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条件

2、合理的物流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条件

无论是生产资料商品还是生活资料商品,在其进入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消费之前,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始终是潜在的。为了能把这种潜在变为现实,物资必须借助其实物运动即物流来得以实现。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条件。

只有通过物流活动(如运输与储存),才能弥补产销之间在空间上、时间上、品种上、数量上的各种矛盾,满足消费需要而最终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2、合理的物流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济效益一般是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劳动占用和物质消耗有效性的评价。合理的物流(运输)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物质资料,对于消除迂回、相向、过远等不合理运输,节约运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物流(储存),还可以减少库存,加速周转,更充分地发挥现有物资的效用。物资的储存应在满足期望的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储量越少越好。

如前所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JIT)的核心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并围绕此目标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此外,物流在装卸、流通加工、包装等方面对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个部分的纽带

人类没有了物流,就像人体没了动脉,世界将会怎样?

2、物流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决定国民经济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物流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条件,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前提。3、物流是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又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物质基础

物流是保证物质资料不间断地流入生产企业,又是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不间断地流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保证。此外,商品流通是商流与物流的有机结合,没有物流就无法完成商品的流通过

程。

第五节中国物流现代化进程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为物流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我国经济要取得长期持续、稳定和协调的发展,物流能否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物流要实现现代化,就要解决物流管理结构的最佳化、管理方法的最优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先进化等一系列问题。

一、从物流量的增长看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二、从运输、仓储、配送等技术看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三、中国物流管理的现代化

一、从物流量的增长看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主要可从: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增长情况看我国的物流量变化

物流规模是反映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物流量则是物流规模中的突出表现。物流量是物品流动过程中物品装卸搬运量、储存量、运输量以及包装量、加工量、配送量等多种数量的集合。

在一定时期内,采用多种运输方式,借助于各种运载工具在空间位移的数量,来反映物流规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此外,货运量——指各种运输方式所担负和完成的实际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是指各种运输工具在报告期内实际运送的每批货物的重量分别乘以其运送距离的累计数,简而言之就是货运量与运输里程之乘积。

各种运输方式运量表(单位:万吨)

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图(单位:万吨)

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周转量表(单位:亿吨公里)

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周转量图(单位:亿吨公里)

二、从运输、仓储、配送等技术看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一)从运输方面看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二)从包装方面看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三)从仓储、配送技术看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一)从运输方面看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1、铁路运输方面——铁路连续六次提速,动车组可达350公里/小时的时速。

2、公路运输方面——高速公路建设的规模与成就世人有目共睹,截至2008年年底通车里程已达6.03万公里,仅次于美国(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

3、水路运输方面——中海集团(CSC),中远集团(COSCO)。

4、航空运输方面——目前中国正在发展大运与大客两款大飞机:ARJ21、新舟60等。

5、管道运输方面

(二)从包装技术方面看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1、符合现代化物流发展的主要包装形式(商业、供销社系统的包装,纺织品系统的包装,建材系统的包装,机电产品系统的包装)

2、货物集装化为代表的包装现代化(托盘、集装箱)

3、散装——现代物流中备受推崇的技术

(三)从仓储、配送技术看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1、自动化仓库——仓储现代化技术的高度体现

自动化仓库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出现的崭新的物流技术。自动化仓库集电子、机械、自动化、信息、管理等技术为一身,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物流的紧密结合。

2、物资配送——物流技术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仓库在没有实现配送前,以储存保管为中心功能,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都处于传统阶段;

物资配送在规模、水平、效率、速度、质量、准确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送货形式。它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

进入21世纪发展配送事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已成为流通领域最热门的话题。

三、中国物流管理的现代化

物流科学技术和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是物流现代化的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如果只重视物流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发展,而忽略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管理水平,那么再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反而会造成经济损失。

(一)物流管理现代化标志

(二)物流管理现代化的目的

(三)物流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四)物流现代化管理技术

(一)物流管理现代化标志

物流管理现代化是物流管理综合性和先进性的反映。其最重要的标志是建立一个高水平的、自动化的、高效率的物流系统,实现准确、及时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而完成物流活动的目标。

(二)物流管理现代化的目的

物流管理现代化的目的是在物流的全过程中采用和引进新技术,根据中国物流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研究,采取优化方案,从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平衡,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三)物流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物流现代化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对物流机械设备、材料、仪器、能源等管理,以及对从事物流的生产人员、生产效益动态和千变万化的物流信息的掌握和处理等管理。

(四)物流现代化管理技术

1、系统管理技术:重点是系统分析。

2、质量管理技术:即物流过程和物流服务对用户的满足程度。

3、标准化管理技术: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4、决策管理技术:图表分析法、图上作业法、网络法、借助电子计算机手段,解数学模型方法等,以此来决定物资的合理流向。

补充内容

一、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状况与趋势

二、国际物流企业的百强排名情况(附:国内物流企业的百强排名情况)

三、世界十大物流公司简介

一、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状况与趋势

(一)物流与物流业

(二)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特点

(三)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物流与物流业

物流是一项满足人们社会需求的经济活动,是物资从供应地向需求地的实体流动。

物流业属于生产型服务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完善产业结构,减少社会总成本,改善投资环境,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由于保鲜业落后,我国每年有3亿吨蔬菜、6000万吨水果腐烂变质;农副产品在运输中的损失达25%-30%。

(二)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特点

1、目前物流业总的发展特点

2、目前国外物流发展的特点(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例)

3、中国物流发展的特点

1、目前物流业总的发展特点

(1)物流的市场规模和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

(2)第三方物流应用普遍,世界500强多使用第三方物流;

(3)发达国家引领先打物流发展方向,其主要特征是:全球化、信息化、自动化、绿色化和并购化。

2、目前国外物流发展的特点

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例:

(1)政府推动;

(2)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

(3)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4)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教育。

3、中国物流发展的特点

(1)需求高速增长,但物流外包水平不高;

(2)得到政府重视,但仍存在较多的政策和体制的软约束;

(3)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居高不下;

(4)高水平的物流企业过少,地区发展不平衡;

(5)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但“瓶颈”制约依然突出;

(6)物流教育快速发展,但水平参差不齐,物流人才紧缺与过剩并存。

(三)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客户服务观念缺乏

(2)专业人才制约

(3)服务功能单一

(4)信息化程度低

(5)市场化需求约束

(6)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低

2、发展对策

发展策略:

“合作共赢为宗旨,客户成功为原则,促进发展为前提,专业人才培养为根本,物流网络为基础,信息化为支撑,多快好省为指导。”

二、国际物流企业的百强排名情况

1 DPWN (DHL) 德国邮政-敦豪丹莎海空Germany Mail, express, logistics, finance

2 USPS 美国邮政服务公司USA Mail, express

3 UPS 联合包裹服务USA Express, logistics

4 Maersk 马士基Denmark Shipping, freight forwarding, logistics

5 FedEx 联邦快递USA Express

6 La Poste 法国邮政France Mail, Express

7 Cosco 中国远洋China Shipping

8 Japan Post 日本邮政Japan Mail

9 Nippon Express 日通Japan Freight forwarding, logistics

10 Royal Mail 英国皇家邮政UK Mail, Express

国内外物流企业的排名情况(续一)

11 TPG (TNT) 荷兰邮政-天地Netherlands Mail, Express, logistics

12 Deutsche Bahn inc Schenker 德国国有铁路公司Germany Rail freight, logistics

13 Union Pacific Corp 联合太平洋USA Rail freight, logistics

14 NYK Line (Nippon Yusen KK) 日本邮船Japan Shipping, freight forwarding, logistics

15 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北伯林顿三塔铁路公司USA Rail freight, logistics

16 Exel 英运物流-金鹰UK Freight forwarding/ logistics

17 Yamato Transport 日本大和运输公司Japan Logistics

18 Poste Italiane 意大利邮政Italy Mail

19 Mitsui OSK Lines 商船三井株式会社Japan Shipping line

20 CSX Corp CSX运输公司USA Rail freight, logistics

国内外物流企业的排名情况(续二)

21 SNCF 法国铁路联营公司France Rail freight, logistics

22 Kuehne & Nagel 瑞士德讯海空运Switzerland Freight forwarding, logistics

23 China Post 中国邮政China Mail

24 Norfolk Southern Corp 美国诺福克南方铁路USA Rail freight, logistics

25 K Line 日本川崎汽船Japan Shipping line, logistics

26 Panalpina 瑞士泛亚班拿Switzerland Freight forwarding, logistics

27 NOL (APL) 新加坡东方海皇(美集) Singapore Shipping line, logistics

28 CNF 美国CNF运输USA Freight forwarding, road haulage

29 Swiss Post 瑞士邮政Switzerland Mail

30 Ryder 美国莱德USA Leasing, Logistics

国内外物流企业的排名情况(续三)

31 ABX Logistics 比利时享利物流Belgium Rail freight, logistics

32 Canada Post 加拿大邮政Canada Mail

33 Hapag Lloyd 德国哈帕罗德航运Germany Shipping line, logistics

34 Canadian National Railway 加拿大国家铁路Canada Rail freight, logistics

35 Hyundai Merchant Marine 韩国现代商船株式会社Korea Shipping

36 P&O Nedlloyd 荷兰铁行渣华UK/Netherlands Shipping line

37 Geodis 法国乔达国际France Freight forwarding, express, logistics

38 Seino Transportation 日本Seino货运Japan Logistics

39 Canadian Pacific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anada Rail freight, logistics

40 Hanjin Shipping 韩进海运株式会社Korea Shipping

国内外物流企业的排名情况(续四)

41 Penske 美国潘世奇物流USA Road haulage, logistics 42 CMA-CGM 法国达飞海运France Shipping line

43 Schneider 美国施奈德物流USA Trucking, logistics

44 Posten Sweden 瑞典邮政Sweden Mail, express, logistics

45 Gefco 法国捷富凯物流France Road haulage, logistics

46 OOCL 中国香港东方海外集装箱China Shipping, logistics

47 Yellow (inc. Roadway) 美国Yellow Roadway货车运输USA Trucking

48 Australia Post 澳大利亚邮政Australia Mail

49 Tibbett & Britten 英国天美百达物流UK Logistics

50 DSV 丹麦得夫得斯国际货运Denmark Freight forwarding, logistics

国内外物流企业的排名情况(续五)

51 CH Robinson 罗宾逊全球物流USA Freight forwarding

52 Expeditors 美国劲达国际-康捷空货运代理USA Freight forwarding

53 Lufthansa Cargo 德航汉莎货运Germany Air Cargo

54 Dachser 德国超捷物流Germany Road haulage, Logistics

55 Wincanton 英国Wincanton物流UK Logistics

56 JB Hunt 美国JB 亨特运输服务公司USA Trucking, logistics

57 Hellmann 德国海尔曼全球物流-汉宏货Germany Freight forwarding, express, logistics

58 Swift Transportation 美国转运交通公司USA Trucking

59 Sirva 美国Sirva物流USA Removals, logistics

60 US Freightways 美国运输USA Trucking

国内外物流企业的排名情况(续六)

61 Ingram Micro Logistics 美国英迈物流USA Logistics

62 Sankyu Inc 日本山九株式会社Japan Logistics

63 Posten Norway 挪威邮政Norway Mail

64 EGL 美商恒运国际货运USA Freight forwarding

65 De Post 比利时邮政Belgium Mail

66 SCAC SDV 法国SCAC SDV货运France Freight forwarding

67 Ziegler 比利时Ziegler货运Belgium Freight forwarding

68 Sinotrans 中外运China Logistics

69 Thiel 卢森堡Thiel物流Luxembourg Logistics

70 Correos y Telegrafos 西班牙邮政Spain Mail, express

国内外物流企业的排名情况(续七)

71 Bax Global 美国伯灵顿全球USA Express, logistics

72 Kintetsu Worldwide Express 日本近铁国际货运Japan Freight forwarding

73 Austria Post 奥地利邮政Austria Mail

74 Hays 英国Hays物流UK Logistics

75 Brazil Post 巴西邮政Brazil Mail

76 Air France cargo 法航货运France Air Cargo

77 Post Danmark 丹麦邮政Denmark Mail

78 Caterpillar Logistics 美国卡特彼勒物流USA Logistics

79 Hitachi Transport System Ltd 日立物流Japan Logistics

80 Fiege 德国飞格国际通运Germany Road haulage, freight forwarding, logistics

国内外物流企业的排名情况(续八)

81 Landstar Systems Inc 美国Landstar system货运USA Road freight

82 Korean Air 大韩航空Korea Air Cargo

83 Stef TFE 法国STEF TFE物流France Logistics

84 Christian Salvesen 英国Christian Salvesen物流UK Logistics

85 Werner Enterprises 美国温拿服务USA Road freight

86 JAL Cargo 日本货运航空公司Japan Air Cargo

87 Singapore Airlines 新加坡货运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 Cargo

88 Groupe Cat 法国彼得卡特物流France Road haulage, logistics

89 Arkansas Best Corp 美国阿肯色货运USA Trucking

90 Hub Group 美国中心集团USA Road, rail, air

国内外物流企业的排名情况(续九)

91 Y ang Ming Line 台湾阳明海运Taiwan Shipping Line

92 Toll Holdings Ltd 澳大利亚TOLL物流Australia Logistics

93 Hub Group 美国中心集团USA Road freight

94 KLM Cargo 荷兰皇家航空货运Netherlands Air Cargo

95 Norbert Dentressangle 法国Norbert Dentressangle集团France Logistics

96 Senko Co Ltd 日本Senko物流Japan Road, sea, logistics

97 Cathay Pacific 香港国泰航空Hong Kong Air Cargo

98 Senator Line 德国胜利航运

99 Geologistics 美国智傲物流USA Freight forwarding

100 Autologic 英国Autologic物流UK Logistics

附:国内物流企业的百强排名情况

1 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马泽华北京

2 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徐海峰北京

3 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许葵北京

4 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许立荣北京

5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郑明理北京

6 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周亚力广东

7 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韩铁林北京

8 山东海丰国际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杨绍鹏山东

9 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刘志新疆

10 中铁现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景福北京

11 青岛海尔物流有限公司杨绵绵山东

12 广东邮政物流配送服务有限公司张宗武广东

13 南方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官金仙广东

14 深圳市腾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钟百胜广东

15 远成集团有限公司黄远成上海

国内物流企业的百强排名情况(续一)

16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刘武广东

17 芜湖安得物流有限公司栗建伟广东

18 中国物流公司梁伟华北京

19 深圳市亦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叶军广东

20 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尹新亮北京

21 漯河双汇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张俊杰河南

22 上海云峰(集团)有限公司郑家峰上海

23 北京宅急送快运有限公司陈东升北京

24 天津振华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杨力强天津

25 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卢国纪重庆

26 上海佳吉快运有限公司付长明上海

27 青岛交运集团公司赵迎春山东

28 天津市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韩立红天津

29 河南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王小东河南

30 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孙玉文山东

国内物流企业的百强排名情况(续二)

31 浙江省八达物流有限公司于珏霖浙江

32 郑州交通运输集团公司张遂生河南

33 河南路港综合运输有限公司张金平河南

34 北京福田物流有限公司余东华北京

35 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柯东福建

36 深圳市白沙物流有限公司罗卫广东

37 河南省豫鑫物流有限公司谷源河南

38 山东盖家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盖守群山东

39 北京近铁运通运输有限公司稻村寿通北京

40 中铁联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张颂年北京

41 上海巴士物流有限公司王力群上海

42 深圳市共速达物流有限公司黄伟雄广东

43 邯郸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武庆发河北

44 建发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张永峰福建

45 宜宾安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徐荣清四川

国内物流企业的百强排名情况(续三)

46 福建省盛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刘用辉福建

47 沧州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曹永堂河北

48 南通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胡永生江苏

49 焦作市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陈福岗河南

50 北京奇力物流有限公司赵煜鹏北京

51 上海港国际集装箱货运有限公司陈宝钦上海

52 福建省宏捷物流有限公司陈道兴福建

53 日照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王静波山东

54 山东荣庆物流有限公司张玉荣山东

55 大连长波物流有限公司徐长波辽宁

56 福建盛丰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刘用旭福建

57 青岛远洋大亚物流有限公司赵腾山东

58 四川东方物流有限公司傅存柱四川

59 天津宝运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余志华天津

60 厦门速传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王龙雏福建国内物流企业的百强排名情况(续四)

61 山东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徐建洲山东

62 湖南省京阳物流有限公司汤京阳湖南

63 广西冠驹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吕冠驹广西

64 河南省新乡汽车运输总公司董自文河南

65 河南长通运输有限公司朱培轩河南

66 天津安达集团有限公司崔洪金天津

67 山东省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景维民山东

68 百岁新联物流(上海)有限公司严世平上海

69 北京东方信捷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王宝华北京

70 珠海市吉泰物流有限公司李尔涛广东

71 北京环京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王志刚北京

72 厦门弘信创业股份有限公司李强福建

73 青岛福兴祥物流有限公司纪淑珍山东

74 上海惠尔物流有限公司王素娟上海

75 常州交运集团有限公司费元全江苏

国内物流企业的百强排名情况(续五)

76 重庆川油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王永宏重庆

77 天津港散货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于汝民天津

78 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公司周国辉广东

79 佛山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陈汉忠广东

80 天津市物流货运中心程进祥天津

81 天津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田玉海天津

82 北京和众奥顺达物流有限公司宋少波北京

83 浙江华瑞集团有限公司娄才根浙江

84 深圳正佳物流有限公司郑凯平广东

85 武汉中原发展汽车物流有限公司刘海湖北

86 杭州第一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刘为民浙江

87 江西省邮政物流有限公司万水保江西

88 深圳市海格物流有限公司梅春雷广东

89 山西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胡朝鲜山西

90 潍坊联运有限责任公司郑忠甫山东

国内物流企业的百强排名情况(续六)

91 河北省快速货运有限公司朱振中河北

92 济南铁路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李科亮山东

93 北京和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徐秀兰北京

94 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赵江平重庆

95 陕西大件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周涛陕西

96 新汶矿业集团物资供销有限责任公司郎庆田山东

97 福建荣泰闽光钢铁物流有限公司林杰福建

98 厦门国贸泰达物流有限公司黄正锐福建

99 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李艳归湖南

100 哈尔滨动力设备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任德琛黑龙江

三、世界十大物流公司简介

一个成功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较大的运营规模,建立有效的地区覆盖,具有强大的指挥和控制中心,兼备高水准的综合技术、财务资源和经营策略。近两年来,不同领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纷纷争相搞物流。但是否所有这些企业都能尽快成功转型到物流企业,并能获得丰厚收益呢?我们来考察一下世界物流企业前10强的有关业务结构、运作模式及盈利状况,以期对我国物流企业有所启示。

1.UPS(美国联合包裹)

业务概况:UPS是全球最大的速递机构,全球最大的包裹递送公司,同时也是世界上一家主要的专业运输和物流服务提供商。每个工作日,该公司为180万家客户送邮包,收件人数目高达600万。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在美国国内并遍及其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已经建立规模庞大、可信度高的全球运输基础设施,开发出全面、富有竞争力并且有担保的服务组合,并不断利用先进技术支持这些服务。该公司提供物流服务,其中包括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

业务分布:UPS的业务收入按照地区和运输方式来划分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从地区来看,美国国内业务占总收入的89%,欧洲及亚洲业务占11%。从运输方式来看,国内陆上运输占54%,国内空运占19%,国内延迟运输占10%,对外运输占9%,非包裹业务占4%。

动态:2001年1月10日,UPS以发行价值4.33亿美元新股方式收购Fritz集团公司旗下的加利福尼亚物流公司,并将该公司并入UPS不断拓展的物流业务之中,使其成为更大规模的运输集团。2000年11月28日,UPS公司将其每周的环球飞行从3次增加到5次,以应付日渐增多的跨国运输业务。UPS在这一路线上运输的货物总量每日增长20万磅。

2.FedEX(美国联邦快递)

业务概况:FedEX公司的前身为FDX公司,是一家环球运输、物流、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供应商。该公司通过各子公司的独立网络,向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业务解决方案。其子公司包括FedEXExpress(经营速递业务)、FedEXGround(经营包装与地面送货服务)、FedEXCustomCritical(经营高速运输投递服务)、FedEXGlobal(经营综合性的物流、技术和运输服务)以及VikingFreight(美国西部的小型运输公司)。

业务占总收入的83%,公路占11%,其他占6%。

动态:2001年1月11日,根据一项能够产生63亿美元收益的合约,FedEX将在各机场间为美国邮政服务系统运送特急件和快递信件。在未来的18个月内,FedEX将支付1.26亿至1.32亿美元给予邮局,作为在10000家邮局内设立收件箱的费用并保留在其余38000家邮局设立收件箱的权利。上述举措将使该公司获得约9亿美元的新增收入。2000年12月29日,FedEX宣布计划按照每股28.13美元的价格收购AmericanFreightways公司1638万股,以实现其最初提出的收购该公司50.1%股权的承诺。

3.德国邮政世界网(DeutschePostWorldNet)

业务概况:德国邮政是德国的国家邮政局,是欧洲地区领先的物流公司,并着眼于成为世界第一。近期更换了品牌(改名为DertschePostWorldNet,简称DPWN)。一方面为挂牌买卖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意识到了其业务的全球化特点以及电子商务日益重要的影响。DPWN划分为四个自主运营的部门,即邮政、物流、速递和金融服务。

邮政部门由邮政、市场直销和出版物发放业务组成,建有最高水准的作业网络,由遍及德国的83家标准化分检中心组成,并越来越重视高成长的市场直销业务。速递部门通过EuroExpressGermany和EuroExpressEurope的全球邮政和国际邮政业务部门提供覆盖欧洲的快递业务;通过与DHL(德国邮政世界网拥有其25%的股权)的合作提供全球业务。

通过几次收购Danzas品牌下的公司,于1999年成立了物流部门。该部门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并提供整个物流链各个环节的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全球航空、海运、欧洲陆运服务和客户定制的物流解决方案。

同时,通过Postbank提供的金融服务于1999年1月成为一家全资的附属公司。在2000年1月收购了DSL银行(是一个精于私人和商业建筑贷款的银行),向私人和商业客户提供多渠道银行业务。

业务构成及分布:从净收入来看,DPWN的四大业务邮政、快递、物流和金融分别占49%、21%、18%和12%。特别是对于物流业务在地域上的分布来说(从净收入看),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分别占23%、17%、8%和23%,斯堪的纳维亚、美洲、远东澳洲分别占12%、11%和6%。

动态:2001年1月,德国政府为邮政部门制定新的立法,新法律将允许国家出售其在德国邮政持有的多数股权。2000年11月,德国经济部长称政府将不会按照原计划在2002年年底结束DeutschePost的完全垄断。同时德国邮政有意将其在DHLInternational的持股比例从50%提高到75%。

4.Maersk/A.P.Moeller(丹麦马士基)

MaerskSealand是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公司,拥有250艘船舶,其中包括集装箱船舶、散货船舶、供给和特殊用途船舶、油轮等,该集团还拥有大量的装卸码头,并提供物流服务。Moeller的附属公司同时还在挪威、委内瑞拉和其他国家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钻探。另外,该集团还从事船舶和联运集装箱的制造,药品生产,并经营一家国内航空公司MaerskAir和提供信息服务。另外,该公司还拥有丹麦第二大连锁超级市场。

5.NipponExpress(日通)

日本通运的业务主要分为汽车运输、空运、仓库及其他,分别占44%、16%、5%及25%。从地域上看,其经营收入有93%来自于日本。其客户主要分布在电子、化学、汽车、零售和科技行业.

6.Ryder(美国莱德物流公司)

业务概况:Ryder系统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一系列的技术领先的物流、供应链和运输管理服务。该公司提供的产品范围包括全面服务租赁、商业租赁、机动车的维修以及一体化服务。此外还提供全面性的供应链方案、前沿的物流管理服务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从输入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的配送,致力于支援客户的整条供应链。

服务占57%,物流占32%,其他占11%。

动态:2000年11月20日,Ryder系统公司与丰田(美洲)公司及其日本母公司丰田集团共同组建了一家名为TTR物流公司的合资企业。新的实体由Ryder公司和丰田公司持有相同的股份,将主要集中留意与丰田以及其他在北美地区的日本汽车公司相关的运输与物流业务机会。2000年11月14日,Ryder公司和From2GlobalSolutions公司(全球各大公司国际物流技术和贸易智能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宣布达成策略性联盟关系。Ryder系统公司将利用From2公司的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向其顾客提供具体的国际贸易服务。

7.TNTPostGroup(荷兰天地)

业务概况:TPG在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邮递、速递及物流服务,并拥有Postkantoren (经营荷兰各邮局的机构)50%的股权。TPG利用TNT品牌提供速递发送及物流服务(TNT 的物流业务主要集中在汽车、高科技以及泛欧洲领域),其物流领域现有137间仓库,共占地155万平方米。

业务划分及分布:按业务类型来看,TPG的三大业务邮递、速递和物流(净收入)分别占42%、41%及17%,而从地域表现来看(净收入),欧洲占85%,澳洲、北美、亚洲及其他地区分别占6%、4%、2%、3%。如果从运营利润来看,邮递、速递和物流分别占76%、15%和9%。

动态:2001年1月,TNTLoop从YamahaMotorEurope手上取得一份efulfilment合约。TNT将为日本汽车商提供网上商店,以提供“Back-End”服务,包括处理、仓储及发送。2000年12月,CtilLogistix与北美的TNTLogitics进行合并,成为北美第七大物流公司。2000年11月,TPG 选择了Vivaldi软件作为全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图监控及改善销售活动并管理客户服务运营。2000年10月,TPG与上海汽车实业共同建立第三方物流合资公司。这个价值3000万美元的合资企业为TPG打开了中国汽车物流市场的大门。

8.Expeditors(美国康捷)

业务概况:该公司注册地为美国,是一家提供全球物流服务的公司,向客户提供了一个无缝的国际性网络,以支持商品的运输及策略性安置。公司的服务内容包括空运、海运(拼货服务)及货代业务。在美国的每个办事处以及许多海外办事处都提供报关服务,另外还提供包括配送管理、拼货、货物保险、订单管理以及客户为中心的物流信息服务。

业务分布:从业务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空运、海运和货代方面,按照收入划分分别占63%、25%和12%。而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远东,占56%,在美国、欧洲和中东、南美、澳大利亚的收入分别占25%、15%、2%、1%。

9.Panalpina(泛亚班拿)

业务概况:Panalpina是世界上最大的货运和物流集团之一,在65个国家地区拥有312个分支机构。Panalpina的核心业务是综合运输业务,所提供的服务是一体化、适合客户的解决方案。通过一体化货运服务,将自身定位于标准化运输解决方案和传统托运公司之间。除了处理传统货运以外,该集团还专长于提供物流服务予跨国公司,尤其是汽车、电子、电信、石油及能源、化学制品等领域的公司。

AirSeaBroker是Panalpina集团的全球性货运“批发商”,同时它也协调Panalpina集团的海运系统与世界各地的定期联系,同时还为联合运输提供新型服务。AirSeaBroker下分三个业务部门:海运处、西非处、租船和重型起重处。

Swissglobalcargo是Panalpina和Sairlogistics于1999年7月建立的一家合资公司,这是世界上第一家提供完全一体化、门到门、有时限担保、无重量限制的航空货运公司。

业务划分及分布:从总利润来看,Panalpina的四大业务即空运、海运、物流及其他分别占44.9%、31.3%、20.3%及3.5%。而在地域上又分布为欧洲/非洲占52.7%,美洲占33.9%,亚太占13.4%。

动态:2000年12月,开创了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旨在连接其货运和物流作业所有运营阶段。这种“电子网络”提供了一个“综合系统”,该系统既连接了Panalpina公司内部设备,又连接了为客户提供的外部电子平台。

国内外物流发展概况及趋势研究

国内外物流发展概况及趋势研究 摘要:自物流概念产生以来,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叙述了国内外几大处于物流发展前沿国家的物流发展概况。并且全面指出了当今国内外物流发展的具体趋势及方向。 关键词:物流产业;物流趋势;物流发展 1 世界各国物流业的发展概况 (1)美国。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20世纪初至40年代,物流观念的产生和萌芽阶段;②50年代至70年代,物流管理的实践与推广阶段;③70年代至80年代,物流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阶段;④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 美国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政府依旧按照原职能对物流各基本环节分块管理。美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法规,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市场的管制,取消了运输公司在进入市场、经营线路、联合承运、合同运输、运输代理等多方面的审批与限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物流发展。同时企业打破部门界限,实现内部一体化物流管理,结成一体化供应链伙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涌现出Dell,BIM,CISCO 等成功的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 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美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走在世界前列,注重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建设与研究。比如,美国企业纷纷将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主要做法有: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来提供运输和仓储的效率等等。 (2)日本。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到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开始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日本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物流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阶段(1953-1963年);②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1963-1973年); ③物流合理化阶段(1973-1983年);④物流现代化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团地)的国家,目前,日本在22个城市,己建立20多个大规模的、布局合理、设施良好的物流基地的物流园区,集中了多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日本物流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高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②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③厂家物流系统、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迅速;④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3)欧洲。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的先锋。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具体如下:①工厂物流阶段(20世纪50-60年代);②综合物流阶段(70年代);③供应链物流阶段(80年代);④全球物流阶段(90年代);⑤电子物流阶段(90年代末-21世纪初)。 目前主要欧盟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在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环节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和外部资源的企业比例也越来越高。很多的欧洲制造业企业认为物流是影响其竞争能力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核心业务和市场控制能力方面,而在物流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和技术方面则采

物流的发展史复习进程

物流的发展历程 然反映。因此,物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它经历了从传统意义上的实物配送PD (physical distribution)到今天的现代物流(logistics)的转变过程。 1.1物流概念的演变 1935年,美国营销协会对其又做了进一步阐述,认为“实物分配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1927年,美国学者布索迪(Ralph Borsodi)在《流通时代》中首次使用Logistics一词来 行全面的管理,从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战后,LM理论和方法逐渐由军事领域渗透到工商领域,产生了诸如Business Logistics 之类的新概念,并得到各国实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应用。 1.2国内外物流的发展 1.2.1物流在国外的发展 的现代化作为物流管理切入点。 由于美国和日本在物流发展进程方面最具有代表性,也是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最为先进的国

家,因此,这里主要介绍美国和日本的物流发展。 (1)美国物流发展——追求高度自动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这一句话来形容美国物流业的状况最恰当不过。其“器”便是物流机械。 也最完善,是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同军队为了卓有成效地调运军用物资,运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统筹安排人力运力,解决了一系列物流供应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圆满完成了物资的调运和 拓了企业生产的崭新局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实际上是美国物流业的初创阶段,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初萌生的“物流”现象。现在,美国的物流已很广泛,涉及对需求的预测,存货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以及厂址、仓库地点的选择,物资的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和储存运输等。 撬动美国物流的杠杆之一是物流机械。为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美国不断加大车辆载重量,一级长途营运企业汽车平均载重量从1950年的5t逐年增加到现在的30t至40t。在液罐车上更是推陈出新,有可运送温度低达-185℃至-235℃压缩气体的保温液罐车,运送温度高达205℃沥青的液罐车及运送熔融合金的带熔液罐车。现在美国物流管理领域,已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虽然十分重视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并非盲目追求全自动化,而是根据任务大小及其他制约条件,全面论证后再确定自动化项目的建设,如全军大型仓库34座,仅有16个仓库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其余各库均是采用半自动化作业模式。美国的物流包

物流仓储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物流仓储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物流是指物资实体(物资及其载体)的物理流动过程,即物资的场所(位置)的转移及时间的占用。 “物流”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后勤工程的概念演变而来,现在已扩大到流通领域、生产领域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中。根据物流活动的规模和范围又可分为社会宏观物流(或称大物流)和企业物流(或称小物流)。作为企业物流或者生产物流支撑的物流技术,正经历着从人工物流、机械物流、自动化物流向集成化物流和智能型物流的跨越发展。下面从物料柔性传输技术(AGV技术)、现代仓储技术和计算机管理技术三个方面说明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物料柔性传输技术 自动搬运车系统(AGVS)是物料柔性传输系统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它由自动搬运车(AGV)和地面制导、管理系统组成。 自动般运车系统是柔性加工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最基础、最重要的执行单元之一。日本1983年建成的47条FMS有70%采用AGV。 1954年英国最早研制了电磁感应导向的AGVS,由于它的显著优点,迅速地得到了应用与推广。仅1960年欧洲就安装了各种形式、不同水平的AGVS220套,使用了AGV13000多台。6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到AGVS的控制和管理上,AGVS进入到柔性加工系统,成为生产工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AGVS得到了迅速发展。90年代AGV本身结构变化更大,采用先进的驱动技术,新型导向技术和控制系统,线路网络布置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逐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作业。粗略估计全世界目前AGVS的保有量在15000套以上,拥有100000台左右的AGV,约有100余家研制和生产AGV的企业。 瑞典约有10余家公司生产AGV,其中最大的是BT工业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AGV生产厂,1986年生产100多套AGVS,包括4200台AGV,年销售额达50亿瑞典克朗。 德国是欧洲采用AGVS最多的国家,1983年欧洲共拥有360套AGVS,包括3900台AGV在运行,而德国就占有160套,920台AGV,1986年德国使用22000台AGV,运行线路长达23000万km,有近30家厂生产AGV。1992年世界上最主要的AGV生产厂有24家,德国就占16家,主要有Wagner、Eisenmann、Accalon、Demag等。 美国在1990年AGV制造厂就超过了20家,产值4亿美元,占北美市场的75%。其中用于准时制(JIT)生产,占56%,用于FMS占13%,自动仓库占12%,AS/RS占9%,装配用占7%。 日本是目前AGV应用范围最广泛,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有36家AGV制造厂,主要厂家有大富、村田、TCM、日本输送机、小松等。1993年日本拥有AGVS约5000套,使用AGV15000台。 我国80年代初,上海石化总厂从日本大富公司引进了第一套AGVS,包括4台1000kg的单向自动搬运车和一台双向自动搬运车,合计57万美元。 我国1976年首先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为瓦房店铀承厂研究出我国第一台滚珠加工用AGV。“八五”期间,该所承担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板材加工FMS用自动搬运车系统”的研究、开发、研制,完成了由三台搬运车组成的一个自动搬运车系统,具有多工位设定、交通管制、自动控制、自动监控、计算机管理等功能,获部科

国外物流发展史

物流的研究方法 物流虽然是流通中具有经济机能(企业中的经营机能)的物理活动,但它的产生不是理论研究的结果,而是从社会经济、企业经营的需求中派生出的概念。 物流是跨学科的概念,但多少与一般跨学科理论不同的是,物流没有原来的基础领域。作为一般的跨学科理论,如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融合自然科学的人类学就成为人文经济学,但其基础还是经济学的范畴。又如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融合产生经济地理学等。即在跨学科领域总存在原本的基础。反观物流理论,尽管存在有社会需求,但却是在没有任何学科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利用各自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物流,形成了形式上的跨学科理论。其结果导致了物流与其他理论不同,各领域的学者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对于一个相对抽象的定义进行解释,也就形成了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均没有一个完整、准确得到大家公认的统一概念。 对于物流的研究,从目前看,最早提出对物流进行整合的是货物装卸搬运领域的专家。为了提高作业效率,改善作业环境,专家们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对物流进行了系统化研究。因此,在物流的研究方法中,工程学是重要的手段。 其次,物流的研究方法是流通经济学。其研究领域集中在物流成本、流通效率、流通标准化、流通过程中实物运动的现代化问题等。即主要集中在从社会角度看物流的位置。

与此相对,对物流的研究还包括市场营销。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研究物流对生产、销售的影响。在此,管理成为以物流管理为核心的研究。包括物流成本的核算、物流生产性的测定、物流网络的构筑、物流管理组织的建立以及战略信息系统的等方面。即从经营学的角度对物流进行研究。 物流的另一种研究方法是以交通经济、运输经济、运输产业作为基础。这是因为,物流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很强的运输色彩,道路、港口、机场等设施的不足导致大规模地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基础设施的有机连接就成为交通、运输的研究对象。而有些人将运输等同于物流的说法就不足为奇了。同时,由于运输成本在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则运输企业的经营问题,也就作为物流问题开始研究。因此,交通经济学、运输产业学对物流的研究也有重要影响。 再有就是信息科学对物流的影响。为了把物流系统中分散的各种职能有机的连接在一起,从最初的系统分析、设计到各种功能效率的改善,信息系统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对于物流的研究,产业组织学、心理学、城市工程学、会计学、贸易学等的专家学者都有所建树。 以上的研究对于物流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同时也不容忽视的是,物流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具有独自理论的体系还远未建立;同时,虽然有各种领域的专家对物流进行研究,但真正能够集成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的物流专家还凤毛麟角,仍旧是各自的研究思想独立存在。 但是,不论如何,物流的本质是货物的运动,因此,它不外乎具有三方面的内容: ?物体的移动 ?使物体移动的活动和技术 ?使以上能够成立的条件,如基础设施。 [编辑] 一般来说,美国的物流发展分为5个时代,即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 第一节美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一、物流概念的产生 物流一词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般来说,物流一词的使用始于1905年。但是,现代社会的物流,特别是作为经营领域的物流,实际上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然,作为军事领域的“后勤”一词是否属于物流领域暂且别论,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不论是古代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现代海湾战争,没有物流的支援,军事行动则完全不能想象。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 国外物流业配送发展概况 1)美国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从20世纪60年代起,货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普遍得到重视。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首先是批发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定货指示单。其次是零售型,以美国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为典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一般为某零售商独资兴建,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第三是仓储型,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独立杂货商联盟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若干家加盟店负责货物配送。 (2)日本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在日本,零售业是首先建立先进物流系统的行业之一。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迅速成长,现己遍及日本,正影响着日本其他零售商业形式。这种新的零售业需要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以保证店内各种货物的供应顺畅。因此,日本的物流配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分销渠道发达。许多日本批发商过去常常把自己定位为某特定制造商的专门代理商,只允许经营一家制造商的产品。为了保证有效地供应商品,日本许多物流公司不得不对旧有的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更好地做到与上游或下游公司的分销一体化。第二,频繁、小批量进货。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需求来自便利店,便利店依靠的是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只有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才有可能发展连锁便利店,因为它使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得以实现。第三,物流配送体现出共同化、混载化的趋势。共同化、混载化的货物配送使原来按照不同生产厂、不同商品种类划分开来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配送的聚合商品物流,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配送车辆的装载率。第四,合作型物流配送。在日本,生产企业、零售企业与综合商社、综合物流公司之间基本上都存在一种长期的物流合作关系。并且这种合作关系还随着日本工业生产的国际化延伸到国外。第五,政府规划在现代物流配送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3)欧洲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在欧洲诸国,尤其是德国,物流配送是指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以后,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活动。德国的物流配送产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兴起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10年来,德国的物流配送己经摈弃了商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传统配送模式,基本形成了商品从产地到集散中心,从集散中心(有时通过不止一个集散中心)到达最终客户的现代模式。走遍德国,可以说德国的物流配送已经形成了以最终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化交通和高科技信息网络为桥梁,以合理分布的配送中心为枢纽的完备的运行系统。在总结德国零售业发展的经验时可以看出德国是十分重视按照连锁经营的规模和特点来规划配送中心的,往往是在建店的同时就考虑到了配送中心的建设布局。 笔者分析,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有:

物流的起源和发展 (1)

物流的起源和发展 1.物流的起源 年,美国少校琼斯·贝克认为“那个与军备的移动和供应相关的战争艺术的分支就叫物流”年,美国营销学家阿奇·萧在《市场分销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首次提出而物流的概念。年,威尔德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中指出,市场营销的效用包括时间效用、场所效用、所有权效用和营销渠道的概念,从而肯定了物流在创造产品的市场价值中的时间价值及场所价值中的重要作用。 年,克拉克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和包括物流的活动。 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的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年,美国韦伯斯特大词典将后勤定义为:军事装备物资、设施与人员的获取、供给和运输。年,美国空军在一份学术报告中对后勤学的定义是:计划和从事部队的输送、补给和维修的科学。日本将引进的后勤学译为“兵站学”,将其含义表述为:除了军需资料的订购、生产计划、采买、库存管理、配给、输送和通用外,还包括规格化、品质管理等军事作战行动所必须的资材管理。 年,美国出版的《后勤工程与管理》中引用了美国工程学会对后勤学的定义:对于保障的目标、计划及其设计和实施的各项要求,以及资源的供应和保持等有关管理、工程与技术业务的艺术与科学。 2.物流的发展阶段 国外物流发展阶段 ○1物流初级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后):实物分销 ○2物流开发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经济学界和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物流开发。这一时期,改进物流的工作主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尽管在包装、装卸、保管、运输、情报信息等方面实现了局部合理化,但由于缺乏从整体上研究开发物流系统,各部门、行业、

德国物流发展的历程

德国物流发展的历程 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随着生产力发展的成熟,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竞争的需求迫使企业不得不拓宽视野,寻求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的渠道。主要途径体现在供应链的全过程中,即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的配送再到消费者使用的整个过程。这就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种生产和配送的集中使得欧洲物流市场的瓜分进程加快。在这一进程甲,德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欧洲物流业发展的领头羊和进军东欧的大门。 由于我国的物流资源过于分散、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起点、水平低,缺乏规模经济,彼此之间恶性竞争,这时候需要通过横向并购、合资的方式,整合零小规模的行业特征,造就行业领导者,实现物流市场经营的规模经济效应。我们今天看到的物流巨头,像德国邮政、丹莎货运、敦豪速递、瑞士德迅集团(K&N)和荷兰TPG集团都是当年并购大潮的主力军。因此,向主力军中的佼佼者学习,可以使我们有效学习别人长处,利用外部机会,克服自身弱势,去创造新的奇迹。 德国的物流,其最根本的一种理念就是为用户提供一条龙式物流服务,以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在欧洲之门APL货运仓储中心,不仅为货代公司和生产企业提供专业仓储服务,还为生产企业提供货物分拣、重新包装和贴标签等增值服务项目。如在每年圣诞节来临之际,为客户提供圣诞节礼物的配送等。德国物流业的发展同发展中国家一样有着漫长的过程。在统一以前,东、西德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要明显强于东部。出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铁路和公路等交通主干线也多是沿南北方向布置,东西方向的联系较弱,而各城市的结点作用突出,因此货物的集散地也主要沿东西部主要结点城市分布。 两德刚统一时,为了平衡政治与经济利益,新政府在有意加强东西部交通联系的同时,更意识到迅速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物流集散地是激活整个国家物资运转和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德国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大力发展高速公路、修建机场和港口,而是重点规划和发展物流园区(GVZ),这是因为看到了它对整个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随着生产力发展的成熟,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竞争的需求迫使企业不得不拓宽视野,寻求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的渠道。主要途径体现在供应链的全过程中,即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的配送再到消费者使用的整个过程。这就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种生产和配送的集中使得欧洲物流市场的瓜分进程加快。在这一进程甲,德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欧洲物流业发展的领头羊和进军东欧的大门。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尤其是统一后的联邦政府,在推动德国物流业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物流企业以最大可能的支持。例如,德国政府尝试着在不来梅市规划了德国最早的大型物流园区。其以6马克/平方米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头下土地,经过平整和修建公路.铁路以及扩建不来梅港等土建工程的建设,再以30马克/平方米的低廉价格出售给物流企业;企业也可以租用场地(实际上经过多年以来的财富积累,90%以上的企业都是采用买断的形式,极少数企业向政府租用)。政府在企业建设物济中心的同时提供低息贷款。

国外物流业发展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物流业发展情况及对我国地启示 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地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地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地综合性服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和信息化进程地不断加快,物流业作为具有广阔前景和增殖功能地新兴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迅速发展,被称为“现代物流革命”. 一、国外物流业发展情况及特点<一)发展情况. 随着物流内涵地不断扩展,物流管理手段、技术均在不断地改善和提高,缩短物流时间、节省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组织合理化是经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地共同特征.为了实现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地目标,物流业较为发达地西方国家,在政府或社会力量地推动下,以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质量地提高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地发展为中心,使物流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球物流市场规模已达 3.43万亿美元,欧美发达国家物流业规模已超过高技术产业而成为新地经济拉动因素.2001年美国物流成本占GDP地比重从2000年地10.2%下降至9.5%,日本为14%,英国为10.6%,法国为11.1%,意大利和荷兰均为11.3%,德国为13%,西班牙为11.5%,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二)发展特点. 1、政府普遍重视物流地发展.各国特别是我国周边地国家和地区,均把发展物流作为提高本国经济竞争力地重要措施来规划.日本内阁会议2001年通过《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除了继续建设高效地物流基础设施<重点是降低港口费用)以提高日本产业地国际竞争力外,还提出要解决环保问题和建立循环型社会等与物流有关地新课题.在建设物流园区过程中,政府对参与物流园区建设地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并积极为物流园区进行相关配套设施地建设,统一规划物流园区内地交通、道路、绿化、教育、娱乐设施等工程,形成齐全地服务功能和良好地生态环境.韩国起草地物流发展五年规划要求到2006年,企业地物流开支占企业收地比重将从目前地12.5%下降到9%,使韩国成为东北亚转运枢纽.澳大利亚政府2002年推出《货物运输行业行动纲要》,目地是搭建一个长期地、参与性强地计划和财务框架,对全国陆地交通网络进行整体开发. 2、搭建信息平台.随着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应用地广泛普及,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地运营成本,使国际物流得以长足发展.目前,国际物流地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信息技术地应用程度,其发展趋势是建立智能化运输系统,将运输仓储电子化管理过程与网络财务支持系统、电子商务融为一体.目前对于现代物流业发展来说,物流信息平台地建设与物流基础设施地建设具有同等重要地地位. 3、完善配送中心,提高整体物流效率.在欧洲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配送中心具有相当重要地地位.其作用包括减少仓库建设和人工成本,增加存货透明度,加强物流地流程控制.在目前地物流配送中心中,既有加工配送型,也有单纯储存配送型;既有专业产品如汽车配件、食品配送等,也有综合物流中心;既有物流与展览展销地结合,也有跨区域地综合集成空运、海运、铁路、公路地全球物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一般都广泛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如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数据监控系统、现代化立体仓库、条形码扫描等,同时还包括整套地供应链方案设计、港口电子网络化管理、仓库进出货自动化管理、卫星定位系统等. 4、推进物流系统地标准化.现货物流业对运输仓储资源进行高度地整合,所以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如果没有各国统一地标准,国际物流水平很难提高.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设施地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MM×1200MM标准、集装箱地几种统一规格及条

国外物流发展特点及启示

国外物流发展特点及启示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者:佚名日期:2009年05月21日访问次数:???经济界广泛关注的现代物流,其发展水平正成为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中的物流,已成为推动“无国界世界”的强大动力和构筑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因而备受国内外政府和企业界的重视,纷纷组织和整合多方面力量全面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一、国外物流发展特点???分析国外物流发展的经验与特点以及研究重点,应该说各有千秋,典型的是美国和日本,欧洲基本与美国相似。???美国强调企业“物流管理???经济界广泛关注的现代物流,其发展水平正成为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经济全 球化中的物流,已成为推动“无国界世界”的强大动力和构筑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因而备受国内外政府和企业界的重视,纷纷组织和整合多方面力量全面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一、国外物流发展特点 分析国外物流发展的经验与特点以及研究重点,应该说各有千秋,典型的是美国和日本,欧洲基本与美国相似。 美国强调企业“物流管理”:美国作为物流理念的发源地,其物流研究、设计和技术开发一直处于世界前沿,有十分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发达的现代物流。特别是商贸流通和生产制造企业十分重视现代物流能力的开发。从二十世纪50年代物流发展初期的“实物配送”(PhysicalDistribution)阶段,到80年代的“物流”(Logistics)阶段,再到当今的供应链管理阶段(SupplyChainManagement),一直将物流战略作为企业商务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因此物流理念在企业广为普及。物流管理作为支持企业商务战略而对材料、在制品和库存成品的流通加以控制的系统设计和行政管理,成为企业物流行政主管(ChiefLogisticOfficer,即CLO)的核心责任。因此美国十分重视企业物流管理,可以说美国的物流发展史是一部以企业物流管理发展为核心的历史,一直是在企业不断追求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以完善物流战略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美国物流的发展。整个物流的发展始终是围绕企业物流管理理念的升级和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向前发展。这从美国物流领域权威民间组织机构称呼的演变足以说明这一点。美国从60年代物流发展初期的权威组织机构名称“国家实物配送管理委员会”,即“NationalCouncilofPhysicalDistributionManagem ent,简称NCPDM),到1988年改为物流管理委员会(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CLM),其灵魂一直是“物流管理”,目前该委员会仍然是全世界物流领域最为权威的组织机构。 日本强调社会“物流系统”:作为现代物流发展后起之秀的日本,自从1963年从美国引进“物流”概念后,即开始受到企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70年分别成立了日本物流管理协会(JapanLogisticsManagementAssociation,即JLA)和日本物流管理委员会(Japanese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即JCLM),1992年6月10日两个组织合并设立日本物流系统协会(JapanInstituteofLogisticsSystems,即JILS)。日本主要突出了“物流系统”的观念,强调从社会角度构筑人性化物流环境,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延伸内容至与物流相关的交通系统等领域,突出物流作为社会功能(SocialFunction)系统对循环型社会发展的贡献。这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企业的行为空间,因此政府在整个物流发展方面的推动作用十分显着,规划引导力度较大。1997年4月日本政府出台了第一份物流策略方面的政策文件,即《综合物流施政大纲》,提出在2001年前各相关政府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完成三大目标:一是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提供最便利和高度魅力的物流服务;二是以不妨碍产业布局竞争力水平的成本,提供物流服务;三是解决好与物流相关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交通安全问题。在通过几年努力三大目标取得一定进展的基础上,2001年7月6日日本国会又通过了《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指出如何加强国际竞争力,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新形势;如何加强环保,构筑循环型社会;如何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流事业发展;如何发展物流业,满足国民的需求,与国民生活相和谐等四个问题,确定了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即创建符合日本经济社会要求的新物流体系,从提供不亚于国际水平的物流服务目标出发,全方位推进各项施政措施,通过降低物流成本等措施,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市场。同时,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政府要在提高物流效率,提供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方面狠下工夫,努力创建一个能减轻环境负担的新的物流体系和可循环型的新社会。 事实上,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物流,只是在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可能性背景下才发展的,至今其实没有多少年的历史。美国是在1988年真正开始走向现代物流的,而日本也是在1992年开始的。例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 及趋势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l. 物流服务的拓展;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商贸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2. 物流服务过程的延伸;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逐渐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3. 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跨国家、跨地区、跨城市的物流服务都有了较快发展。4. 第三方物流作用日趋显着5. 电子物流发展; 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存在问题;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期。改革开发以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1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2仓储设施明显落后,大量老旧仓库效率低下,分布不合理。3. 物流技术装备落后内陆地区现代化的集装、散装运输发展速度太慢,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较低。4. 物流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由于体制上存在部门、行业条块分割,市场发育滞后,国内物流企业多处于散和弱的状况,还未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四、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1. 物流范围扩大,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2. 物流服务向优质化、全球化发展3. 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电子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是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用于物流配送数据流转处理。二是条形码(BAR--CODING)系统,用于仓储库存控制。三是卫星定位系统(GPS),用于物流配送流程监控。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l. 物流服务的拓展;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商贸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2. 物流服务过程的延伸;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逐渐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3. 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跨国家、跨地区、跨城市的物流服务都有了较快发展。4. 第三方物流作用日趋显着5. 电子物流发展; 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存在问题;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期。改革开发以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1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2仓储设施明显落后,大量老旧仓库效率低下,分布不合理。3. 物流技术装备落后内陆地区现代化的集装、散装运输发展速度太慢,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较低。4. 物流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由于体制上存在部门、行业条块分割,市场发育滞后,国内物流企业多处于散和弱的状况,还未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四、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1. 物流范围扩大,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2. 物流服务向优质化、全球化发展3. 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电子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是电子

应急物流的产生、概念及其特点

[摘要]介绍了应急物流的产生、概念及其特点;对应急物流系统的特性及其运作流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的基本框架,毕业论文格式最后对系统中应急物资的采购、库存控制以及运输配送进行了相关探讨。 1引言 频繁发生的地震、矿难、禽流感等种种“天灾”“、人祸”,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以解决或处理死者安葬、伤者救助、卫生防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问题,以减少受灾面积、人员、损失,防止灾难的进一步扩大,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应急物流需求[2]。这些突发性公共事件不仅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产生重大影响。应急物流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对各种突发性事件进行控制,尽量使损失最小化,避免灾难扩大,因此研究应急物流的特点,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加强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管理,是目前应急物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流程及其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2应急物流概念及其特性应急物流是以应急物资为对象的物流活动,这里根据对应急物资的特殊要求和目标,仿照现代物流的定义,给出应急物流的定义如下: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应急物资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特殊的物流活动。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无法预测的,而且受灾程度也是事先无法预测的,这就导致对应急物资的需求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急迫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相应地,应急物资的这些需求特点进一步决定了应急物流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性。从应急物流运作管理方面来看,灾害发生后,短时间之内需要大量的物资,从救灾专用设备、医疗设备、通讯设备到生活用品无所不包,这就对应急物资的采购、库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对常见的各种应急物资在平时有计划的储存,并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以备不时之需;采购时间务必要紧迫,采购程序也要紧凑简单,还要注重采购对象的质量;同时,有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运输系统的恶化,如道路被洪水或山体滑坡阻断,要将这些物品及时送达,对物流的运输配送系统是个严峻的考验。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来满足对应急物资的需求,必须要有一套高效、快捷的应急物流体系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常规物流系统中的一些中间环节将被省略,整个物流流程将表现得更加紧凑,物流机构更加精干,权责更加明确,以确保物流活动的协调一致和准确及时。 3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分析 3.1应急物流系统特性分析物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直接目的是实现物资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实现物流活动中各环节的合理接,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1]。普通物流系统已知商品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从获取消费者信息起,通过数量、地点已知的物流中心来进行装卸、流通加工、包装、储存与仓储,以及稳定的输配送作业,将物资从供应商配送到消费者手中,一切物流活动以追求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运作。而应急物流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急”字,一般是以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根本目标,物流的经济效益原则将不再作为一个物流活动的中心目标加以考虑。同时,由于不存在订货与交货的缓冲时间,必须争分夺秒,以满足应急需求,也就是说,应急物流系统以灾区满意度及快速配送为主要目标,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期望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提供正确的物资给事件发生区,在此前提下尽量降低应急物流成本。与普通物流系统相比,应急物流系统在系统目标、设置、设施特性以及配送模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 3.2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流程对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流程必须进行认真的思考,做必要的设

美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

美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 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美国在其到200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一般企业在实际物流活动中,对物流的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诸多的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准时制生产、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为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一、物流发展总体状况 2010年,美国商业物流体系总成本增长了10.4%,弥补了上一年度一半以上的跌幅损失。商业物流成本上升到1.21万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1140亿美元,但仍旧大大低于经济衰退前的年份,如图1所示。2010年,美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8.3%,相比2009年增长了0.5%。 2010年,美国物流成本的主要构成要素(库存持有成本和运输成本)均有10%以上的增长。其中,库存持有成本增长了10.3%,主要原因是税收、报废、折旧以及保险成本的大幅增加,而库存持有率和仓储成本的进一步下跌则抵销了部分成本增长。与2009年相比,运输成本增长较快,为10.3%,其中,占运输成本78%的公路货运成本增长了9.3%,但明显滞后于空运、铁路运输、水运和管道运输成本的平均增长率15.4%。 2010年,美国商业库存除第二季度有所下滑外,全年都处于增长状态。到第三季度,库存水平就已回升到经济衰退初期的水平,年末库存水平则达到了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值。所有商业库存(农业,采矿业,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批发业以及零售业)的平均投资额增长到2.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90亿美元。2010年下半年,由于民众购买力未达到预期,多数消费者期待季末商品打折机会,导致库存水平居高不下,库存成本攀升到1700亿美元。 经济衰退期间,全美的库销比迅速攀升,从2007年年末的1.26上升到2009年年初的1.48,这一趋势反映出库存水平急剧上升,而销售却在下降。2009年第一季度,全美库存得到了大规模清理,但后期销售增长缓慢,使年末存销比跌回到1.27。虽然销售有所回升,

物流发展史

我国物流发展历史 1.中国古代物流发展 我国物流业发展较早,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就出现了物流业的雏形—古代国家仓储制度。中国古代人民已经开始意识到仓储能够起到调节供需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大环境的影响下,仓储主要起着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功能。《礼记-中庸》中记载“书同文,车同轨”道路制定统一的标准,降低了运输成本,方便了物资在各地的周转和运输。 中国古代重要的国际物流发展道路从丝绸之路开始。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并进行贸易活动。以中国的手工业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使各国为中国的精美、完好的手工业品所吸引,从而愿意来中国称臣纳贡,进行贸易活动。中国出口的丝织品和瓷器等,早就在亚非各国享有盛誉。亚非的很多国家早就想同中国发展贸易关系。 2. 中国近代物流发展史 中国近代物流业是在传统观念、经营理念、政府束缚下产生并艰

难发展的。物流的发展是随着本国的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二十世纪前期,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上,受满清政府,帝国主义势力与封建军阀轮番统治;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小农经济体制依然占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本国经济畸形发展。国家贫困,民生凋敝,国民经济相较西方十分落后,其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正是因为这样的经济状况导致了我国此间的物流事业发展十分缓慢。但与此同时,洋务运动的开展,为我国近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修建了我国最早的一条吴淞铁路,架设电报,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3.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史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大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二阶段:学习和引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第三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第四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一、我国现代物流的萌芽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前) 萌芽阶段所对应的社会环境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我

国外物流的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国外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关于物流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物流概念产生于1901年。有人认为是约翰·克罗威尔(John F. Crowell )于1901年首先研究了物流问题。 (2)物流概念产生于1905年。有人认为是美国少校琼斯?贝克(Chauncey Baker)在1905年提出“与军备的移动与供应相关的战争的艺术的分支就叫物流”,即军事后勤(Logistics)的概念。(3)物流概念产生于1915年。认为是美国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 W. Shaw)在1915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s In Market Distribution) 一书中提出了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译为:实物分拨)的概念。学术界一般较为认同阿奇·萧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物流概念的人。这也是早期“物流”被表述为PD的原因。 (4)物流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唐纳德·鲍尔索克斯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了物流的概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达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手中。这一举动被一些物流学者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最早文献记载”。 一般认为,现代物流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是20世纪初经济危机条件下产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围绕战争供应,美国军队建立了现代军事后勤理论。战后“后勤”一词在商业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时的后勤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物流,使得物流的含义包含更广泛的内容。 《坦克大会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 1963年,(美国)全国物流管理协会成立,当时的英文名称为:National Council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NCPDM) 1985年下半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更名为: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 海湾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最多、空袭规模最大的一场高科技的战争。 第一次海湾战争历时42天,其中单纯空袭轰炸38天,地面进攻战4天,参战国41个,其中出动作战部队的有28个国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共计76万人参战(其中美军54万人),出动坦克4300辆,装甲车5600辆,飞机4000架,火炮2300门,舰艇400艘(包括6个航母战斗群)。其后勤保障规模巨大。 为搞好后勤保障,美军在七个多月的时间里,共空运部队50万人和54.4万余吨装备和补给品,海运了340余万吨物资和610万桶石油,为取得海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保证。 据有关部门统计,美军战时人均日消耗物资约500公斤,平均一个月消耗物资约810万吨(54万美军,30天)。这些物资消耗中,油料约占65%,弹药约占20%,其他消耗物资(包括士兵的口粮、饮用水、清洁用水、备份零件等)约占15%。 一般情况下,海军的人均物资消耗量约为陆军的4~6倍,空军则是陆军的10~20倍。 ——要“打赢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后勤是保障! 美国国家物流管理委员会于1976年在定义物流管理中指出:“物流活动包括,但不局限于: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销售情报、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销售,零配件供应、工厂及仓库的选址、物资采购、包装、退换货、废物利用及处置、运输及仓储等”。 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重新定义物流为:“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和内部与外部的移动以及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