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儿童沟通能力康复训练手册分享

智力障碍儿童沟通能力康复训练手册分享
智力障碍儿童沟通能力康复训练手册分享

《智力障碍儿童沟通能力康复训练手册(0-6岁)》的读书分享

首先抛出几个问题

1.你了解0-6岁孩子正常的沟通能力的发育吗?

2.你是否能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儿童的沟通能力制定目标计划?

3.你是否能够通过游戏来发展孩子的沟通能力?

4.你是否能够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沟通能力?

在看到目录时我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对智力障碍的孩子使用手势语,在结合书本知识后自己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1.智力障碍孩子学习使用词语困难

许多智力障碍的孩子有学习使用词汇的困难,因此,对他们来说沟通是不容易的

2.手势容易看懂、理解和记住(两个语言不通的人沟通,手势语会更清楚)

3.我们能够较容易地和孩子沟通

我们在说话的同时使用手势语,能够更容易和孩子沟通交流,而智力障碍儿童也会想要通过一些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我们沟通交流

其次,如何使用手势语?

1.在有意义的场景中使用

比如在孩子日常生活情境中使用(最佳时期),在孩子洗澡、穿衣服、吃饭和做家务的时候是孩子学习手势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样的话可以让孩子在自然和有意义的情形下使用手势。而且,由于这些情景每天都出现,有时一天中不知出现一两次,如此经常和重复手势和情景,孩子会很容易熟悉它

2.同时使用口语和手势语

绝不要单单使用手势

3.手势要与实物相像

这样的话孩子看起来容易看懂,也容易学习手势

思考:

1.教学中的运用

比如在教学儿歌的时候,把儿歌用自然的手势或是动作编成简单的一套动作,可以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儿歌。如大西瓜,可以两只手至腰间向外拉伸变大,代表“大西瓜”。学生们也容易理解“大”的含义。

2.建立关系

手势语容易让我们与智力障碍孩子沟通

3.指导家长

书中提到了0-6岁儿童手势能力的一些培养阶段和培养途径,可以给学龄前孩子的家长提供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此书偏重于实践,理论部分可能多有不但之处,但好在提供给读者一些实际的解决方法,值得一读,谢谢大家

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个案

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个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李** 性别:男年龄:6岁 残疾类型:智障语言障碍类型: 语言发育迟缓 二:学生语言水平初评情况: 1、呼吸、构音器官正常。 2、字母发音方面:①单元音能正确发单元音a o e i u ü ②声母发音方面:t n q x zh ch sh z c s不能正确发音,能模仿发四声 3、仿说单音节词:能放说单音节 4、仿说双音节词:能仿说双音节之叠音。非叠音的双音节词不能仿说。 5、理解: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6、表达:能表达简单的需求 三、初评情况分析与训练策略 李**语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构音器官运动不灵活,而导致字母的发音部位方法不正确,造成语言表达不清晰。由于说词能力处在单音节阶段,所以其语言表达能力水平较低。 四、制定实施训练计划(长期目标及短期目标) 1、提高李**构音器官的灵活性。 ①、能完成构音器官运动操 口部活动:张口闭口、下颌运动 20次/项 ②、能完成构音器官运动操 唇部活动:撅、咧嘴 20次/项 ③、能完成构音器官运动操 舌部活动:伸舌、翘舌 20次/项 2、加强声母发音矫正训练。 ①、声母n 及其声韵组合:拿奶奶牛女孩男孩你好 ②、声母l 及其声韵组合:喇叭老师长颈鹿狼萝卜脸 ③、声母zh ch及其声韵组合:猪手指吃饭叉子炒菜早晨 3、加强双音节词的发音训练(非叠音),提高理解能力。 双音节训练词表: ① 阿姨鳄鱼 ② 蚂蚁玉米乌龟耳朵企鹅 ③ 你好再见开门喝水训练看书弹琴吃饭睡觉老师 ④ 眼睛眉毛耳朵鼻子嘴巴(五官名称) ⑤ 其他双音节词语(水果名称、动物名称、食物名称等),根据情况选训 4、加强三音节词的发音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三音节训练词表: ①abb 大姐姐布娃娃吃豆豆老奶奶 ②aab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2.消退3.塑造4.条件强化5.惩罚 智能障碍的定义 智能障德指现有的能力水准有实际上的限制,其特征为: 显著低于平均的智力水准(IQ70以下)。 同时有下列各项适应技能中两种以上的相关限制: ●沟通●居家生活●自我照顾●社交技巧●使用社区●自我引导●健康安全●功能性学科能力●休闲娱乐●工作●智能障碍发生于十八岁以前 早期干预与系统康复训练 一、什么叫时期干预 "早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7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干预"包括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咨询。其中为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主。 二、早期干预的效果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就是0-7岁即人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受过早期干预的智障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 三、障碍系统康复训练 1.系统康复训练的领域 我们把康复训练的内容分解为可以观察测评的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领域,形成系统康复训练的内容。他们分别是: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互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六个领域。 2.个别训练计划 由于智障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每一个智障儿童在上述六个领域发展情况

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概述课稿

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概述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关于智力障碍儿童儿童的早期发现与诊断、干预的相关内容以及早期干预的支持依据。此外,本文还概述了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大纲,包括以父母为主和以家长--教师为主的两种形式,分别有有密尔瓦基大纲、波特奇计划、母子家庭大纲等。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强调了家庭的参与对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关键词:智力障碍、早期干预 1、前言 “智力障碍”是一个伸缩性的描述性概念,自其提出以来,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美国智力与发展协会(The America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简称AAIDD)2010年版《智力障碍定义、分类与支持体系》将智力障碍定义为: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方面明显受限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障碍,适应行为表现为概念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技能,智力障碍出现在18岁之前[1]。一般而言,智力障碍儿童指的是智力功能明显落后于平均发展水平且伴有社会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很是重视,若能够及早的发现和鉴别智力障碍儿童并进行干预和教育对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在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中正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既是一种早期教育也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2、早期干预的依据 2.1生理学依据 脑科学研究表明脑功能的发展和儿童的早期经验有关,而大脑的发育决定着认知的发展。年幼儿童的脑部功能障碍虽然无法单独用药物予以改善,但大量的研究表明,脑细胞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表现出更多和更好的功能,这些训练越早进行,其效果越好。另外,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其生理、心理的发展容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研究发现,儿童的大脑非常具有可塑性,早期正常的诱发与刺激可以有效加强脑部功能的发展。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脑的可塑性不一样,在敏感期,大脑的可塑性较强,进行教育或干预的效果更佳[2]。 2.2关键期理论 关键期又被称为最佳期、敏感期、临界期或转变期,它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3]。心理学家将关键期的研究运用到儿童早期发展中,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研究发现,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获得某种能力或学会某些行为的关键时刻。在这些时间段里,个体时刻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这时候能够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能力就会迅速地发展起来。 3、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发现与鉴定 早期干预的明确概念是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提出的,在特殊教育中主要是指对学龄前有发展迟缓或有发展迟缓风险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教育与支持的过程[4],其可分为2个方面:一是早期发现与鉴别,二是早期教育与训练。现在 [1]转引自:沈立.智障学生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模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3-5. [2] 王亚鹏,董奇.脑的可塑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5(10):35-38. [3] 刘春玲,马红英.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125.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教学内容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一、康复训练 (一)康复训练基本原则 对智力残疾康复的教育与训练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下基本原则: 1.可接受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应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符合实际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的。 2.实用性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智残儿童教育康复和训练内容时,应切实考虑到儿童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教给儿童脱离生活的或远离生活的“死”知识。 3.趣味性原则对智残儿童的全部教育和训练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尽可能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训练。 4.循序渐进原则尽量将康复训练内容分成小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训练。 5.缺陷补偿原则在教育和训练中,有目的地对智残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促进其尽快康复。 6.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体训练中,可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分层分组进行。个别训练,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对各部分内容适当增减,学习进度和要允许有一定幅度的调整。 (二)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训练指导

智障儿童,他们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不稳定行为,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主流社会,需要家长的努力,需要老师的教育,更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所有人的帮助。 智障儿童是我们群体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虽然他们在心理上或者在身体上,与我们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他们与我们一样,都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理解,需要被爱护。 智障儿童其实与我们普通儿童一样,他们有着活泼可爱的笑容。天真好动的天性。纯真无邪的话语,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天使.只不过他们有时候不能够很快的理解我们惯用的表达方式,不能够很快的接受我们认为很简单的知识,不能够很快的找到排解不良情绪的恰当方式.所以,他们感到无助,他们发脾气,他们伤害自己,他们攻击别人. 作为一名智障儿童的家长,每天都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人,请问一下自己,我们真正的了解我们的孩子吗?我们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表达什么,我们又知道吗?当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的孩子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也那样看我们的孩子呢?我们知道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爱,但是不需要我们的溺爱,不需要我们对他们的一切都包办代替,他们是勇敢的海燕,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会更加坚强,但我们一定要坚信,我们的孩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该怎么做?智障儿童其实与我们普通儿童一样,他们有着活泼可爱的笑容,由于智力障碍的关系导致儿童情绪和交流不是很好,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他们进行一个康复训练,加强儿童的语言交流。以下是专家介绍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 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 1.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2.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3. 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 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5. 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逐渐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促进学生社会化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的技能,能够自理自立,不仅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特殊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智力障碍儿童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借助于在培智学校实习半年的机会,通过日常对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察与思考,本人主要以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主题展开,介绍当前我国智障儿童的现状,智障儿童的介绍,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等展开讨论。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介绍 (一)儿童智力障碍的分级简介 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将儿童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 1.轻度智力障碍 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下同),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2.中度智力障碍 智商55~40分,同时具有中度的社会适应障碍。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

一例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训练的个案研究

一例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训练的个案研究 苏州市吴中区殊教育学校李晓英 摘要:针对一例有中度智力障碍并有严重语言发育迟缓的九岁儿童,通过对该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问题进行了科学的生理评估,分析产生其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心理因素,笔者运用科学的言语治疗技术,通过在学校实行个别化语训方案,并与家长合作的方式在家庭中延伸其家庭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实施康复训练,经过八个月的持续康复,最终取得明显改善的效果。本个案可为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未来伴有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技术发展带来启示。 关键词: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语言训练言语矫治 智力障碍定义: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 语言发育迟缓定义: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智力低下、听力障碍、构音器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语言环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其主要

表现为:1.过了说话的年龄仍不会说话 2、说话晚或很晚 3.开始说话后,比别的正常孩子发展慢或出现停滞 4.虽然会说话,语言技能较低 5.语言应用、词汇和语法应用均低于同龄儿童 6.只会用单词交流不会用句子表达 7.交流技能低 8、回答问题反应差 9.语言理解困难和遵循指令困难。 言语治疗定义: 言语治疗—speech therapy 原指一套为矫正发声和构音缺陷而设计的与行为有关的技术和方法,如矫正口吃。现在也指用于失语症的康复和处理发育性言语障碍的技术和方法。言语治疗是由言语治疗专业人员对各类言语障碍者进行治疗或矫治的一门专业学科。其内容包括对各种言语障碍进行评定、诊断、治疗和研究,对象是存在各类言语障碍的成人和儿童。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症、构音障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发声障碍和口吃等。直接从事言语治疗工作的人称为言语治疗师或语言治疗师。 本文拟通过对一名特殊学校的伴有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个案研究,探寻可供参考的语言训练方法。 1、研究对象和康复模式 1.1研究对象 阳阳(化名),男,2002年11月出生,9周岁,医学诊断评估结果为中度智力障碍,且伴语言发育迟缓问题。其父母均为工人,文化程度为高中,内向,不苟言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家中还有一个健康的妹妹,现已上幼儿园。入学前其父母对阳阳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其母亲甚至有一段时间不敢出来见街坊四邻,及其自卑。有了小喆妹妹后,阳阳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得到改善。但由于阳阳

最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了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的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特定此方案。本方案服务对象为高密市有康复需求的9岁(含)以下智力残疾儿童,针对其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治疗。 一、服务要求 (一)每名儿童在医院内训练时间至少6个月,每日至少2个小时,每周至少一次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科目的讲解培训与康复的认知程度的提高,每月至少一次集中家长培训和社会融合活动,提高患儿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知。 (二)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精神、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能力训练,并通过创立主题、音乐游戏、体感活动、多屏互动等活动方式组织展开训练。 (三)康复训练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等。 ①个别教学与训练:要求康复人员与儿童1:1或1:2,进行针对性训练。 ②小组教学与训练:要求一名康复人员,3-6名儿童,儿童融入小组。 注:如果是外出小组课或是能力低下/小年龄段儿童则需2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 ③集体教学与训练:要求两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6-12名儿童。 ④家庭社区融合活动:根据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提供社区和家庭康复指导和跟踪随访,帮助家长完成在家庭和社区的康复目标。 以上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活动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均要求对儿童的能力分析准确,目标制定适当,康复方案规范,有互动评价表,康复教学与训练组织实施顺畅,方法手段多样,每名儿童康复训练目标实现75%以上。 (四)智力残疾儿童初入院评定及制定详细康复训练计划。 (五)训练每个月时进行阶段性功能评估(包括儿童的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总结康复效果和现状,对比前测做出阶段性康复效果报告,提出进一步干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下个月康复治疗计划。 (6)儿童结束治疗时进行总结性评估(包括儿童的智力和适应行为评估、功能评估),对比前测,分析现状,总结结果。 二、服务内容 (一)康复咨询与评估,包括入院咨询和入院康复评定。 针对新入院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全面、细致康复评定工作,并针对评定结果科室讨论,制订最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二)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包括汇集儿童基本信息、诊断报告、康复需求评估和相关资料、召开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分析会,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 (三)康复计划的实施,包括安排康复教育课程表(一日活动安排),制定康复教学计划,设计康复教学与训练活动、实施康复教学与训练活动。 (四)训练记录的建立 建立康复记录,由康复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填写“训练记录表”。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1、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媒介,它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使用说明 为规范我县3—6 周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顺利实施和业务管理,平邑县残联委托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制定《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教育计划》,主要用于智障儿童康复项目实施的监测、检查和督导。班级教学计划内容涉及学期、月、周教学计划、课程表、教案、个案研讨报告、康复训练效果分析等康复教育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规范智障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康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教育班级教学计划》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 、班级教学计划的使用及填写 (一)《智障儿童基本情况一览表》 儿童监护人的基本信息,是老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信息,原则上每学期末家长会上与家长校对一次。 二)《智障儿童学习能力分析一览表》 根据《智障儿童学习能力评估表》上评估内容,分析儿童在粗大运动、精细动作、感官知觉、认知、语言交往、社会技能、生活自理七个领域的学习优势与弱势。原则上要求各康复机构每学期初进行一次儿童的学习能力分析。 (三)《智障康复学期单元教学主题》 单元教学主题的设计,遵循“孩子的学习就是生活,孩子的生活就是学习”的原则,筛选与孩子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原则上每月一个单元主题,二周一个单元主题之下的教学分主题。 ( 四)《智障康复学期教学计划》、《智障康复月教学计划》、《智障康复周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标、课程设计原则及儿童发展现状,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对教育工作作出长期和短期的安排,以确保康复教育工作有目的、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使康复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位智障儿童身上,以达到促进每位智障儿童康复的目标。 1.学期教学计划:是教育内容的整体框架,为安排月计划、周计划指明方向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智力残疾儿童 康复训练档案 姓名 省市 区、县(市)街道、乡镇 使用说明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使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地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制作了《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并要求纳入国家康复训练重点工程任务的智力残疾儿童使用,现就康复训练档案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组成部分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包括训练登记、训练评估、训练 计划、训练记录、评估与总结和评估标准六部分。 二、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说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有康复意愿、家庭成员配合的智力残疾儿童做为训练对象,纳入康复训练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员员填写“训练登记”表。 (二)训练评估 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依据“训练评估”表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训练人员和康复员共同对训练对象的功能和能力逐项评估、计分。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和判定训练效果提供客观依据;中期评估(康复训练的第六个月末),应按照“评估估标准”,由康复指导人员和康复员共同对训练对象再次进行整体评估、计分,掌握训练对象功能障碍和困难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末期评估(康复训练的第十二个月末),应总结

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训练评估”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60个项目,运动能力训练包括翻身、坐、爬、站、步行、上下台阶、跑、伸手取物、捏取、拧盖、系扣子、穿珠子、折纸13项;感知能力训练包括注视物体、追视移动物体、分辨味道、分辨气味、分辨常见生活注视物体、追视移动物体、分辨味道、分辨气味、分辨常见生活环境声音、触觉分辨6项;认知能力训练包括认识物体的存在、物品归类、认识物体之间常见关系、认识颜色、认识方位、认识形品归类、认识物体之间常见关系、认识颜色、认识方位、认识形状、分辨有无、认识蔬菜、水果等食品、知道天气情况、知道因果关系、点数、认识时间、认识钱币13项;语言交往能力训练包括知道自己的名字、服从简单的指令、表达需求、说简单的短名、语言交流、书写的基本能力6项;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着食物吃、用餐具吃、用餐具喝、小便自理、大便自理、脱衣物、穿衣物、穿鞋袜、刷牙、洗脸、洗手、洗脚、盖被子、叠被理床、认识家居环境15项;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包括知道自己、认识熟悉的人、认识家庭环境、知道居家安全、认识公共设施、参加集体活动,懂安全常识7项。 (三)训练计划 康复指导人员组织康复员、残疾人及其亲友、志愿工作者等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结合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条件,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功能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场所、采取的训练方法以及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康复指导人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表。 (四)训练记录 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填写“训练记录”表。训练记录要求二个月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表包括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与总结两部分。智力康复训练的第六个月末进行中期评估、记分,计算由初次评估至中期评估提高的分数,小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常用的康复器械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常用的康复器械 康复中心占用场地面积1200㎡,根据学龄前智障儿童的特点,设立了多感官教室、感觉统合训练室、个别训练室、康复教室、音乐治疗室、游戏治疗室、评估室、语言治疗室等专业的功能教室。幼儿园为智障儿童配备了大型感觉统合训练器材、智力评估及康复训练系统、语言训练评估系统、可视音乐治疗仪、数码听觉统合治疗仪、蒙特梭利教具、奥尔夫音乐器具、攀岩等国内先进的康复器材,2014年初投资五十余万元建成了全国最先进的多感官教室。 智障部现有教职员工32名,其中康复教育教师25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的康复、教育专业人才,本科达标率为80%,教师专业涉及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学、康复、护理等与智障儿童康复教育相关的专业。在训智障儿童60名,年龄在2至7岁之间。智障部成立6年来,共康复智障儿童370多人次,其中28名智障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10名智障儿童进入正常小学就读。免费培训智障儿童家长3000余人次。超前的教育康复理念、先进的康复设施设备、过硬的师资队伍、显著的康复效果,受到了儿童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济南市康复幼儿园智障部必将成为学龄前智障儿童的温馨家园。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领域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常用的康复训练器具主要有以下12类: (1)各种规格的球类 应用:锻炼智残儿童大运动能力,上、下肢肌力,平衡反应和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直径在8-25cm的比较合适,宜选择耐用的橡胶质的,充气的小皮球,乒乓球质地较薄,易碎,不应选择。原则上应为小孩或智力差的孩子玩大球,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智力较好的孩子玩小球。 (2)穿孔珠子、绳 应用:质地塑料或木头的均可,也可用大算盘珠。训练精细运动,数的概念,加减法,对颜色的认识。 注意事项:珠子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3)儿童用剪刀 应用: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应选择儿童用剪尖钝圆的小剪刀,以确保安全,防止扎伤。

一例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训练的个案研究

一例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训练的个案研究 市吴中区殊教育学校晓英 摘要:针对一例有中度智力障碍并有严重语言发育迟缓的九岁儿童,通过对该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问题进行了科学的生理评估,分析产生其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心理因素,笔者运用科学的言语治疗技术,通过在学校实行个别化语训方案,并与家长合作的方式在家庭中延伸其家庭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实施康复训练,经过八个月的持续康复,最终取得明显改善的效果。本个案可为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未来伴有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技术发展带来启示。 关键词: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语言训练言语矫治 智力障碍定义: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 语言发育迟缓定义: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智力低下、听力障碍、构音器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语言环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1.过了说话的年龄仍不会说话 2、说话晚或很晚 3.开始说话后,比别的正常孩子发展慢或出现停滞 4.虽然会说话,语言技能较低 5.语言应用、词汇和语法应用均低于同龄儿童 6.只会用单词交流不会用句子表达 7.交流技能低 8、回答问题反应差 9.语言理解困难和遵循指令困难。 言语治疗定义: 言语治疗—speech therapy 原指一套为矫正发声和构音缺陷而设计的与行为有关的技术和方法,如矫正口吃。现在也指用于失语症的康复和处理发育性言语障碍的技术和方法。言语治疗是由言语治疗专业人员对各类言语障碍者进行治疗或矫治的一门专业学科。其容包括对各种言语障碍进行评定、诊断、治疗和研究,对象是存在各类言语障碍的成人和儿童。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症、构音障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发声障碍和口吃等。直接从事言语治疗工作的人称为言语治疗师或语言治疗师。 本文拟通过对一名特殊学校的伴有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个案研究,探寻可供参考的语言训练方法。 1、研究对象和康复模式 1.1研究对象

对智障儿童康复教育三步法

对智障儿童康复教育三步法 交流第一步:多给智障儿童提供接触周围环境的机会 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周围的一些事物时,会发现出他的兴趣和积极动作。如孩子看到一束鲜艳的玫瑰花,他会去注意它,伸手去拿到它;当孩子听见一种非常优美悦耳的声音,他会朝向它,寻找它在哪里,当孩子尝到一块美味的点心,他就会高兴得拿着不放,直往嘴里塞。正是在他这样不断地接触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其中包括成人对他的教育指导),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高,聪明才智和动作能力得到发展。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不是自发的,而是在人类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下逐渐发展和形成的,所吓,让孩子多接触周围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尽量让智障孩子多看、多听、多闻、多尝、多触摸、多动手、多走动。让他们对周围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和事物增加交往与接触的机会,才能逐渐地丰富他们的认知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和积极性。千万不能以为孩子智力低下,就把孩子关在家中,认为不闯祸便行了。不考虑给孩子添置一些适合发展需要的玩具、读物、生活用品等。也不带他们外出去走走、看着,这样对孩子的康复是极为不利的。更不要因为怕有失家长的面子。硬是把孩子外出参加活动的机会给剥夺掉,这在家庭教育中务必加以防止。 第二步:让智障儿童多获得成功的喜说 每个人都会为获得成功而喜悦,为遇到失败而沮丧。这是人之常情,智障孩子也不例外。每当智障孩子处理日常生活事件时,或在学习、游戏活动中,有了一些成功,就会十分高兴,并且愿意再做一次。如当孩子能正确地穿好上衣、扣好扭扣,当自己画的图画被老师贴在墙上,当他能够自己用零钱去买小件物品等等时,他们都会显得十分高兴。如果这时候再给他们提出进一步的任务或要求,他们往往会乐于接受,并积极地去完成。因为当他们获得成功后。看到了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心中产生了自信心,并激发出继续努力干的积极性。又如有的智障孩子过去不愿意上学、怕上学,但进了智障学校后表现出高高兴兴地来上学。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他在这里经常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赞许,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老师对他进步的肯定与全班同学发出的掌声赞扬,使他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于是他就从不愿意上学、怕上学变得愿意上学了。相反,如果孩子经常遇到的是失败而不是成功,那么他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没有勇气再努力干,这样就使孩子无法取得进步。 怎样让智障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呢?我们认为如下几点值得注意: 1、任务明确,要求具体。

浅谈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浅谈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摘要:有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在家庭努力下已经顺利进入小学随班就读,但有的孩子虽然程度不错但却一直被幼儿园或小学拒之门外、有的在进入小学一段时间后又被各种原因劝退,这些深深的苦恼着这些孩子的家长,孩子在康复机构训练后将何去何从?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但是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的第42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教学校。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系我国教育界的专用名词,指在普通教育的普通班中吸收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形式。如果残疾儿童不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但是,如果残疾儿童虽然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却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也只能是看作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 关键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

一、轻度智力障碍儿童 智力障碍儿童指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判断一个儿童是不是智力残疾必须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指的是: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智力残疾儿童则是这个群体中最需要人关注的特殊群体。那么对于轻度智力智力障碍儿童而言接受教育的最佳模式是什么呢?目前为止绝大 多数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家长都希望选择在普通学校普通班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教学内容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 务方案

精品资料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了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的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特定此方案。本方案服务对象为高密市有康复需求的9岁(含)以下智力残疾儿童,针对其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治疗。 一、服务要求 (一)每名儿童在医院内训练时间至少6个月,每日至少2个小时,每周至少一次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科目的讲解培训与康复的认知程度的提高,每月至少一次集中家长培训和社会融合活动,提高患儿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知。 (二)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精神、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能力训练,并通过创立主题、音乐游戏、体感活动、多屏互动等活动方式组织展开训练。(三)康复训练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等。 ①个别教学与训练:要求康复人员与儿童1:1或1:2,进行针对性训练。 ②小组教学与训练:要求一名康复人员,3-6名儿童,儿童融入小组。 注:如果是外出小组课或是能力低下/小年龄段儿童则需2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 ③集体教学与训练:要求两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6-12名儿童。 ④家庭社区融合活动:根据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提供社区和家庭康复指导和跟踪随访,帮助家长完成在家庭和社区的康复目标。 以上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活动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均要求对儿童的能力分析准确,目标制定适当,康复方案规范,有互动评价表,康复教学与训练组织实施顺畅,方法手段多样,每名儿童康复训练目标实现75%以上。 (四)智力残疾儿童初入院评定及制定详细康复训练计划。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如何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如何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针对智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是帮助智障儿童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文化的工具,智障儿童因先天的缺陷,各种不同的原因,他们的语言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如:构音困难,词汇贫乏,语法混乱,词不达意,吐字不清,口吃等,说话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压抑,如何补偿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培养他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无疑成为语言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智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是帮助智障儿童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一、立足课堂教学,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一般指大脑受损而智力发展障碍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比同龄儿童低,且发展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存在语言不同程度的缺失,并且大部分不善言谈。为了使他们今后能融入社会,在课堂教学中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就是显得十分重要,语言是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同时语言表达又能促进思维纵深发展,增加分析能力,在教材中设有“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想”是思维的过程,“说”是语言表达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想得清楚,更要学生说得明白,智障学生因语言障碍往往不愿说,以至越学越难学,严重影响智力补偿、智力发展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该严格把好语言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同时教师及时发现智障儿童在语言方面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表扬,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积极的学习语言。 1、从拼音入手,矫正口型,使之准确发音。智障儿童听音区分能力差,语言器官存在缺陷,影响发音的准确性,很难区分相近的音节。教师经常循循诱导,采取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矫正口型、协调运动。 2、运用有字到词,再扩句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储存词语,学说简单完整的话。教学生认识字,在组成词,最后引导形成据的概念。如:瓜——西瓜——西瓜是水果。有看图学文到简单的句子组成课文,有计划的安排学生从读到写,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家长培训登记表 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 填表说明: 此表由街道(乡镇)残联填写,并报县(市、区)残联审核汇总。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姓名 省市 县(市、区)街道(乡镇)

使用说明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为使这项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使智力残疾儿童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康复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结合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对《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统一了指导用语、细化了训练方法、规范了评分依据、增设了评分等级,以提高训练评估的敏感度,更有利于基层使用。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现就该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家庭成员配合的7岁以下和部分18岁以下非在校贫困智力残疾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 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应依据“训练评估”和“评估标准”进行,由康复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能力逐项评估、计分。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客观依据;通过中期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及时检查训练效果,并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训练评估”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60个项目(详见“训练评估”)。 (三)训练计划 康复训练人员、智力残疾人及其亲友、志愿工作者等,依据初次评估结果,结合机构、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条件,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场所以及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 (四)训练记录 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要求每一个月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包括中、末期评估与总结两部分。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三个月末时,进行中期评估,计算由初次评估至中期评估提高的分数,小结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训练对象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和困难,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整训练计划。末期评估与总结栏内,应填写末期分数和初次至末期提高的分数,判断训练效果,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意见。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评估与总结”。 (六)评估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