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试桩记录表格

建筑试桩记录表格
建筑试桩记录表格

试桩记录

质控(建)表 4.1.6.3-6 共页第页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记录

质控(建)表4.1.8.2-2 共页第页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检测报告

质控(建)表4.1.8.2-3 共页第页

单桩水平静载检测报告

质控(建)表4.1.8.2-4 共页第页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记录

质控(建)表4.1.8.2-5 共页第页

放线记录及说明

放线记录及说明

控制网设置资料 7.4.1 施工控制网可引用原区域内的平面与高程控制网作为建筑物、构筑物定位的依据。当原区域内的控制网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技术要求时,应另测设施工的控制网。 7.4.2 施工的平面控制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 (2)当利用原有的平面控制网时,其精度应满足需要,投影所引起的长度变形不应超过1/40000;当超过时应进行换算。 (3)当原控制网精度不能满足需要时,可选用原控制网中个别点作为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和方位的起算数据。 (4)应绘制平面控制网图。 7.4.3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可按建筑物、构筑物特点布设成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矩形网可采用导线法或增测对角线的测边法测定。 7.4.4 建筑物的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结构、机械设备传动性能及生产工艺连续程度分别布设一级或二级控制网,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等级边长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 一级1/30000 7″n 二级1/15000 15″n 7.4.5 建筑物的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网应按设计总图和施工总布置图布设,点位应选择在通视良好、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2)控制网加密的指示桩宜选在建筑物行列线或主要设备中心线方向上。 (3)主要的控制网点和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混凝土固定标桩。 (4)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测量定位误差不应低于同级控制网的要求,允许误差宜为20mm;两建筑物(厂房)间有联动关系时,允许误差宜为10mm,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 (5)角度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测回数应根据测角中误差的大小按下表确定。 测角中误差 2.5″ 3.5″ 4.0″5″10″ 测回数DJ 1 DJ 2 4 6 3 5 2 4 — 3 — 1 (7)当采用钢尺丈量距离时,一级网的边长应以二测回测定,二级网的边长应以一测回测定。长度应进行温度、坡度和尺长修正。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8)矩形网应按平差结果进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位置。当增设轴线时,可采用现场改点法进行配合调整。 (9)点位修正后,应进行矩形网角度的检测。 7.4.6 建筑物高程控制的水准点可单独埋设在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的标桩上,也可利用场地附近的水准点,其间距宜在200m左右。 7.4.7 当施工中水准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有水准的等级要求。 7.4.8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放样应具备下列资料:

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

C30-1 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 □□□□□□□□工程名称73团保障性住房A-05小区22#住宅楼 工程定位放线依据 总平面图编号建施J-8-02 永久水准点名称南岗路中心s点 永久水准点标高南岗路与南环路相交点为绝对高程 752.46。 本工程土0.000为751.30 建筑设计标高17.95m 房屋朝向坐北朝南 纵轴线方位 编号22#楼1轴一23#楼1轴重合邻近建筑物名称拟建23号住宅楼 距离0 横轴线方位 编号22#楼A 轴一23#楼G 轴邻近建筑物名称拟建23号住宅楼距离39.86m 测量仪器 名称电子经纬仪编号DE2B220023校验日期 验 收结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施测日期2012年4月6日复测日期2012年4月7日 拟建23#楼 r得到匸■点,再从厂点向北量出7.8 得到I点. t-得到匚点,同理,将经纬仪架于| 轴线用尺划分。 注:1.首先经纬仪架于_点,照准点,然后打反镜由_点向北量39.86 2.将经纬仪架于点,镜头对准点,向东旋转90°,用钢尺向东量出46.8 点,用钢尺向东量出46.8 -得到■点?然后打上延长桩。最后由定位轴线分别将各 3.经轴线闭合,其轴线偏移2 .,符合要求。 年月曰 技术负责人 质量检查员

论单位 施测人 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 □□□□□□□□工程名称73团保障性住房A-05小区23#住宅楼 工程定位放线依据 总平面图编号建施J-8-02 永久水准点名称南岗路中心s点 永久水准点标高南岗路与南环路相交点为绝对 高程752.46。 本工程土0.000为751.80 建筑设计标高17.95m 房屋朝向坐南朝北 纵轴线方位 编号23#楼1轴一规划一路中心线邻近建筑物名称拟建规划一路 距离52.81m 横轴线方位 编号23#楼B轴一南环路中心线邻近建筑物名称拟建南环路距离19.2m 测量仪器 名称电子经纬仪编号DE2B220023校验日期 验 收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施测日期2012年4月6日复测日期2012年4月23日 [点,然后由点向东量52.81 ,得到点,再将经纬仪架于从■■:点,照准1点 向 说明:1.首先将经纬仪架于南环路中心线与规划一路中心线的交汇点.,照准南岗路中心线与南环路中心线交汇点 北旋转90° 量出19.2 :得到;点,从|点打延长桩依次量出2.4 7.5 、10.2 j得到|点、「点和点。 2. 再将经纬仪架于?点,镜头对准|■点,向东旋转90°用钢尺向东依次量出1 3.7 ?、55.37、得到|点和:点,同理,将经纬仪架于I,点,用钢尺向东依次量出1 4.27 ■, . 5 5.37*得到?.点和. 点.将经纬仪架于|?点,用钢尺向东依次量出14.27 i、55.37 得到》点和.倬.再将经纬仪架于从|点,照准F点、向南量出0.3 得到]点,然后打上延长桩。最后由定位轴线分别将各轴线用钢尺" 划分。 3. 经轴线闭合,其轴线偏移2 ?P,符合要求。 技术负责人

桩基测量放线

桩基测量放线 (1)检查全站仪是否在鉴定证书合格期内,确定是否为可用正常设备; (2)检视全站仪脚螺旋和微调等螺旋是否在初始零位置;仪器箱内量高钢尺,海拔仪和温度计等工具是否齐全; (3)在全站仪中新建项目,将已知控制点坐标和放样点设计坐标上传到全站仪的新建项目中。 2.到达作业现场后,打开仪器箱,在已知控制点处架设全站仪,并开机预热2-3分钟,查看海拔仪和温度计,读取气压和温度,并输入全站仪的指定项目中。 3.对中整平全站仪,进行测站定向工作。 (1)输入测站点点号A,全站仪自动提取对应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确认后量取和输入仪器高; (2)询问和输入后视点点号B,全站仪自动提取对应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询问和输入后视点棱镜高,最后回报确认后视点点号及棱镜高。 (3)望远镜瞄准后视点棱镜,然后按测量键并确认,完成测站后视定向工作。 (4)定向起算边长的检核:使用全战仪内的放样功能,放样后视点

B,检查起算边长误差是否符合精度,通常实测边长与坐标反算边长的相对误差应小于1/4000。否则,测站点或后视点就有问题。 4.开始放样工作。 (1)输入放样点点号,全站仪自动提取对应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并显示放样点与测站点的方向和距离。 (2)将水平度盘旋转到放样点方向,并锁定水平度盘,使用望远镜粗瞄,指导司尺员到达预定放样点方向上,通知司尺员面对仪器方向向左/向右移动棱镜杆。 (3)指导司尺员调整棱镜,使棱镜在望远镜视线以内,最终到达全战仪望远镜十字丝附近,然后测量距离,全战仪显示当前棱镜位置的前后偏距,并通知司尺员相对仪器延长/缩短的距离。 (4)接近放样点设计坐标位置处时,望远镜瞄准棱镜杆根部,指导司尺员调整方向,使得棱镜杆根部位于望远镜竖丝方向上,然后搏动竖直方向瞄准棱镜,再次测量距离,再次通知司尺员相对仪器延长/缩短的距离,直至最终放样点的方向和距离的偏距都满足放样精度要求。 (在以上放样过程中,水平度盘始终锁定在放样点的方向上,测量员须指导司尺员来调整棱镜位置到达指定的方向) (5)确认并通知司尺员钉桩,在桩位处再次立好棱镜后,询问棱镜高,测站修改棱镜高后,进行测量并记录实际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 5.向甲方现场人员指认放样点桩位,并在放样交验单上签字确认。

桩位测量放线记录

定位测量放线记录 测量日期:2013年7月11日 工程名称花山路改建工程图纸设计号A234007063 建设单位滁州市琅琊山风景名胜管理委员会设计单位滁州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坐标依据设计单位提供高程依据黄海高程 见附图 施工单位意见: 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监理单位审核意见: 监理工程师:年月日

7#桥: 17号加密点(k9+720) (x=3573295.101,y=495155.932) 测站点A 全站仪 (x=3573129.182,y=495047.881) 桥的中心线 0-7 0-8 0-5 0-6 0-10-2 0-3 0-4 1-5 1-6 1-7 1-8 1-2 1-3 1-4 1-1 2-5 2-6 2-7 2-8 2-2 2-3 2-4 2-1 1 3-2 3-3 3-4 3-1 3-5 3-6 3-7 3-8 18号加密点(k10+200) (x=3573295.101,y=495155.9320) 说明: 本次7#桥定位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已知加密点17、18号点,用后方交会得出所架仪器测站点A (x=3573129.182,y=495047.881),对准后视点17号点,开始放样,测出0-1 (x=3573016.7484,y=495059.2260)、1-1(x=3573007.3722,y=495056.5071)、2-1(x=3572997.7678,y=495053.7220)、3-1(x=3572988.3916,y=495051.0031)、0-2(x=3573016.8627,y=495053.6367)、0-2(x=3573007.4864,y=495050.9178)、2-2(x=3572997.8821,y=495048.1327)、3-2(x=3572988.6201,y=495039.8245)、0-3(x=3573016.9769,y=495048.0474)、1-3(x=3573007.6007,y=495045.3285)、2-3(x=3572997.9963,y=495042.5434)、3-3(x=3572988.6201,y=495039.8245)、0-4(x=3573017.0912,y=495042.4581)、1-4(x= 3573007.7149,y=495039.7391)、2-4(x=3572998.1106,y=495036.9541)、3-4(x=3572988.7344,y=495034.2352)、0-5(x=3573017.1822,y=495038.0073)1-5(x=3573007.8059,y=495035.2884)、2-5(x=3572998.2016,y=495032.5033)、3-5(x=3572988.8253,y=495029.7844)、0-6(x=3573017.2964,y=495032.4180)、1-6(3573007.9202,y=495029.6991)、2-6(x=3572998.3158,y=495026.9140)、3-6(x=3572988.9393,y=495024.1951)、0-7(x=3573017.4107,y=495026.8286)、1-7(x=3573008.0344,y=495024.1097)、2-7(x=3572998.4301,y=495021.3247)、3-7(x=3572989.0538,y=495018.6057)、0-8(x=3573017.5249,y=495021.2393)、1-8(x=3573008.1487,y=495018.5204)、2-8(x=3572998.5443,y=495015.7353)3-8(x=3572989.1681,y=495013.0164)

建筑工程施工记录表

目录 第三章建筑工程 (1) 第一节建筑工程施工记录表 (1) 建(构)工程测量复核表 (2)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成果 (5)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点、基准点、专用水准点平面位置布置图 (8) 测量成果表 (10) 初(复)测桩位竣工测量成果表 (12) 初(复)测成果表 (13) 初(复)测柱子垂直度测量成果表 (16) 建筑物垂直测量成果表 (18) 位移观测成果表 (19) 天车轨道测量成果表 (22) 测量平面控制网检测坐标对比表 (24) 测量控制网成果表 (26)

测量高程控制网检测坐标对比表 (27) 试打桩记录 (30) 钢管桩施工记录 (33) 钢管桩(SP桩)焊接隐蔽记录 (36) 钢管桩自检记录 (38) 桩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0) 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表 (42) SP、SCP、TSC、PHC、PHTC、PC、PTC、RC桩施工记录 (44)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记录 (47) 桩位轴线、标高、偏差记录表 (50) 钻孔灌注桩进成孔原始记录 (52) 钻孔灌注桩成孔验收记录 (55)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隐蔽验收记录表 (57)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吊放记录表 (60) 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表 (63)

钻孔灌注桩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5) 钻孔灌注桩施工记录汇总表 (67) 深层搅拌桩施工记录 (68) 压密注浆记录 (71) 砂桩施工汇总表 (73) 桩基工程施工汇总表 (75) 地基验槽记录 (77) 预应力张拉记录表 (79) 隐蔽工程施工记录(接地装置) (82) 混凝土浇灌令 (84) 灌浆通知单 (85) 楼地面管道盛水记录表 (88) 屋面天沟蓄水、四周淋水检查记录表 (91) 管道系统压力试验记录 (93) 管道冲洗(通水)记录 (96)

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洒水记录表

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洒水记录表 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广东珠江中富电梯有限公司工程名称中富创意产业中心1栋工程地址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狮山工业园C区狮山大道十三号之一 建筑面积 (㎡) 52868.8 工程进度基础 施工单位佛山市南海第二建筑工程有限 公司 监理单位广东科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1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9/8:32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2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9/:11:0 5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3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9/15:3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4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0/9: 07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5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0/11: 14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6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0/15: 14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7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1/8: 16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8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1/11: 20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9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1/15: 14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10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1/17: 40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监理单位见证人:日期: 备注

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广东珠江中富电梯有限公司工程名称中富创意产业中心1栋工程地址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狮山工业园C区狮山大道十三号之一 建筑面积 (㎡) 52868.8 工程进度基础 施工单位佛山市南海第二建筑工程有限 公司 监理单位广东科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1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2/8: 15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2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2/:11: 21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3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2/15: 06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4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3/8: 47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5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3/11: 23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6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3/15: 45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7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4/8: 59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8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4/11: 09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9 洒水日期及 时间 2015-12-14/15: 36 洒水人员李有明洒水部位 施工道路、施工 门口 10 监理单位见证人:日期: 备注

建筑施工隐蔽记录表格(填写范例)

目录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6) 图纸会审记录 (7)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8) 测量复核签证 (10)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12) 灰土桩施工记录 (14) 混凝土灌注柱施工记录 (16) 扩底桩施工记录 (18) 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汇总表 (20) 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汇总及评定表 (21) 砌筑砂浆试块抗压强度汇总及验收表 (22) 地基验槽记录 (24) 地基验槽记录 (25) 钎探记录表 (26) 质量事故报告表 (28)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蓄水试验记录 (32) 建筑抽气(风)道检查记录 (34) 沉降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36) 沉降观测记录 (38) 预制桩(钢桩)桩位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0)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2) 加筋水泥土桩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4) 地下防水安全和功能检验(检测)报告 (45) 单位(子单位)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47) 单位(子单位)装饰装修工程观感质量检验记录 (48) 单位(子单位)装饰装修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50) 装饰装修工程实体质量现场检查用表 (52)

室内给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55) 塑料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57) 给水管道通水试验记录 (59) 室内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61) 室内消火栓试射试验记录 (62) 敞口水箱满水试验记录 (64) 水泵试运行和调试记录 (66) 室内排水管道灌水试验记录 (68) 排水(雨水)塑料管道伸缩节安装记录 (70) 室内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记录 (72) 室内雨水管道灌水试验记录 (74) 室内热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76) 伸缩器预拉伸记录 (78) 室内热水管道冲洗记录 (80) 室内热水管道冲洗记录 (80) 太阳能集热管水压试验记录 (81) 热交换器水压试验记录 (83) 地漏及地面清扫口排水试验记录 (85) 卫生器具满水和通水试验记录 (86) 减压阀、安全阀调试记录 (88) 减压阀、安全阀调试记录 (88) 散热器水压试验记录 (89) 辐射板水压试验记录 (91) 低温热水盘管水压试验记录 (92) 室内采暖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93) 采暖管道冲洗记录 (95)

建筑施工记录表格(填写范例)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记录表格目录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图纸会审记录 单位(子单位)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单位(子单位)装饰装修工程观感质量检验记录 单位(子单位)装饰装修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装饰装修工程实体质量现场检查用表 阀门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室内给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塑料管道水压试验记录给水管道通水试验记录室内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室内消火栓试射试验记录敞口水箱满水试验记录水泵试运行和调试记录室内排水管道灌水试验记录排水(雨水)塑料管道伸缩节安装记录室内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记录室内雨水管道灌水试验记录室内热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伸缩器预拉伸记录室内热水管道冲洗记录太阳能集热管水压试验记录热交换器水压试验记录地漏及地面清扫口排水试验记录卫生器具满水和通水试验记录减压阀、安全阀调试记录散热器水压试验记录辐射板水压试验记录低温热水盘管水压试验记录室内采暖管道水压试验记录采暖管道冲洗记录米暖系统试运行和调试记录 室外给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室外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室外消防水泵接合器及室外消火栓水压试验记录室外消防管道冲洗记录 室外排水管道灌水和通水试验记录室外供热管网水压试验记录室外米暖系统冲洗、试运行和调试记录锅炉的汽、水系统水压试验记录风机试运转调试记录分水缸(分水器、集水器)水压试验记录密闭箱、罐水压试验记录地下直埋油罐气密性试验记录锅炉及辅助设备的工艺管道水压试验记录锅炉和省煤器安全阀调整记录烘炉记录煮炉记录设备开箱检查清点记录设备基础复验记录风管及部件制作检查记录风管及部件制作检查记录记录记录风机安装记录泵安装记录冷却塔安装记录风机盘管机组安装记录设备安装记录风管严密性检测记录风管漏风量检测记录制冷设备运行调试记录溴化锂制冷机组单机试运调试记录风机机组试运调试记录泵试运行调试记录通风空调机组调试记录通风空调设备单机试运调试记录通风空调记录

试桩会议记录

试桩会议记录 时间:2015年3月18日 地点:现场会议室 主持人:胡俊波 参加人员:见签到表 会议内容: 由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分局开发的南白象派出所业务用房工程,试桩会议在当天上午10:00开始召开,会议由胡俊波总监主持。在会上,参会单位的各有关人员对该工程的试桩施工情况以及取样确定进入中风化界面层岩石样品均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会议内容归纳、整理如下: 监理单位: 1、本工程试桩设计要求共有3根,现在先试桩1根,桩号31#,桩径600, 2、31#桩在2015年3月17日早上6:00开孔,施工时间是6:00—晚上10:00,晚上10:00之后没有施工,于2015年3月18日上午6:00已经钻进30米,现在是每隔300mm左右取样一次,所取样品都标明时间和进尺情况,集中放在一起,请有关单位鉴定后再确定界面层深度。 3.因原地坪标高低,导致桩顶混凝土超灌高度不足,建议回填矿渣以达到规范要求。 4.关于57#试桩因太靠近围墙边,恐以后做静载试验不便,现建议换取另外一根工程桩做试验。(设计单位回复:可以换另一根桩做静载试验,具体桩号由甲方定,但不要选用单桩承台) 建设单位: 1.施工方管理人员不到位,现要求立即到位。 2.工程开工后要保质保量。 3.施工方尽快安排进度计划表,上报我单位。 设计单位: 1.本工程桩受力类型为摩擦端承桩,必须要按设计要求进入中风化凝灰岩,并且进入1D,且孔底沉渣要≤50㎜。 2.关于监理方提出的桩顶混凝土超灌高度不足问题,现将所有承台(电梯基坑处除外)及地梁顶标高降低500㎜,桩顶标高相应降低500㎜,一层柱长度

相应增加500㎜,±0.00以下柱箍筋加密为8@100,纵向受力筋不变。 勘察单位: 1.就31#试桩所取样品分析,以确定达到中风化界面,但必须控制好进入中风化1D,并且按照现场勘察情况分析,至少要求进入强风化一米左右才能达到承载力要求,具体孔深及取样由现场监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确定。 施工单位: 1.严格按照设计、勘察、甲方、监理的要求施工,保证质量。 2.关于桩顶混凝土超灌高度不足,建议桩顶标高适当下降,以满足超灌高度。 3.请甲方尽快确定静载试验单位。 质量监督站: 1.施工许可证检查。 2.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桩身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3.关于工程桩完成以后的动测及静载试验必须与我站数据同步传输。 4.因最近几家混凝土公司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现建议严格挑选混凝土厂 家。 5.关于工程资料要用最新版表格填写。 温州市恒信市政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2015年3月18日

桩位放线步骤

桩位放线步骤 一、收集资料 ⑴桩位图、承台大样图、钢筋笼大样图、一层基础图、平面定位图 ⑵规划定点位置(规划定点一般为墙皮点,两点间距为皮~皮间距) 二、室内准备 (1)搞清规划点和桩位图上轴线间的关系,确定轴~皮距离及墙皮厚度。 (2)对桩位图进行分析,确定图纸方向,选择放线方案,确定放线方向及支仪器位置。 (3)根据放线方案进行计算,将数位标在图纸上。并仔细检查核对。计算时应先计算轴线,再计算桩位。(对计算数据要进行严格校对) (4)了解建筑物±0.00标高,确定桩顶标高及钢筋笼标高。 三、放线 (1)和甲方或土建一起,确定现场拟放建筑物的位置及规划点的性质(皮或轴)。 (2)校核规划点距离、位置与图纸是否相符。 (3)确定施工图纸方向,标出图纸的北方向。 (4)按放线方案进行放线,打轴线时要求准确认真,要求误差不大于 5mm。 (5)放线原则先放大框,进行闭合后,闭合误差不得超过1cm,再放其 它轴线(轴线点误差不超过5mm)。 (6)桩位施放:用两小尺,按勾股定理进行定位,采用边放边检测的原 则(误差<

1cm)对承台桩要求桩位内偏,不得外偏,单桩要求用经纬仪定位(误差<5mm)。 (7)放线过程中应使大尺尽量水平,不得有弯曲,有障碍的地方应清除,保持放线位置场地平整。 四、检核 (1)建筑物位置校核; (2)施工图纸方向校核; (3)闭合校核,建筑物大框校核,支经纬仪点校核; (4)每条轴线上数据检核; (5)桩位小三角校核,桩位承台校核。 五、标高测量,测量施工场地标高,确定砼灌注位置,钢筋笼位置及桩顶标高。

关于技术资料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有鉴于公司现今技术资料管理混乱的现状,对公司的资料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勘察资料: 2、桩基资料: 3、基坑资料: 4、强夯资料: 5、工程一览表: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放线记录及说明资料

控制网设置资料 7.4.1 施工控制网可引用原区域内的平面与高程控制网作为建筑物、构筑物定位的依据。当原区域内的控制网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技术要求时,应另测设施工的控制网。 7.4.2 施工的平面控制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 (2)当利用原有的平面控制网时,其精度应满足需要,投影所引起的长度变形不应超过1/40000;当超过时应进行换算。 (3)当原控制网精度不能满足需要时,可选用原控制网中个别点作为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和方位的起算数据。 (4)应绘制平面控制网图。 7.4.3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可按建筑物、构筑物特点布设成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矩形网可采用导线法或增测对角线的测边法测定。 7.4.4 建筑物的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结构、机械设备传动性能及生产工艺连续程度分别布设一级或二级控制网,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7.4.5 建筑物的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网应按设计总图和施工总布置图布设,点位应选择在通视良好、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2)控制网加密的指示桩宜选在建筑物行列线或主要设备中心线方向上。 (3)主要的控制网点和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混凝土固定标桩。 (4)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测量定位误差不应低于同级控制网的要求,允许误差宜为20mm;两建筑物(厂房)间有联动关系时,允许误差宜为10mm,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 (5)角度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测回数应根据测角中误差的大小按下表确定。 (7)当采用钢尺丈量距离时,一级网的边长应以二测回测定,二级网的边长应以一测回测定。长度应进行温度、坡度和尺长修正。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8)矩形网应按平差结果进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位置。当增设轴线时,可采用现场改点法进行配合调整。 (9)点位修正后,应进行矩形网角度的检测。 7.4.6 建筑物高程控制的水准点可单独埋设在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的标桩上,也可利用场地附近的水准点,其间距宜在200m左右。 7.4.7 当施工中水准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有水准的等级要求。 7.4.8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放样应具备下列资料:

桩基试桩记录

打桩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勘察单位设计单位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 及编号 设计桩型冲孔灌注桩设计桩长M 设计承载力特征值 配筋情况主筋1622 加筋箍:14@2000mm 螺纹箍筋: Φ8@200mm 混凝土强度 设计等级 施工机械 试打桩桩号及情况:试打桩桩号为工程试桩2(桩自编号为39#) 该桩于2015年1月31日18时30分就位。15:30开钻,先后穿过①杂质土、②淤泥, 1月31日:18:40进入砂土状强风化,此时孔深为8.1m,孔底标高为-4.4; 2月1日:9:52进入强风化(少)碎块状,此时孔深为10.5m,孔底标高为-6.8; 2月1日:14:36进入中风化岩面,此时孔深为12。5m,孔底标高为-8.8,经勘察、设计、监理、建设、施工等参建单位对现场施工进行鉴定和判别,认定此孔深12.5m,未达到设计要求进入中风化层≥1m,经各方研究决定,继续桩孔。 2月1日:16:35进入中风化,此时孔深为13.5m,孔底标高为-9.8。经勘察、设计、监理、建设、施工等参建单位对现场施工进行鉴定和判别,认定此孔孔深13.5m,进入中风化层≥1m且有效桩长不小于10m达到设计要求,同意终孔。 2月1日:16:35~16:40第一次清孔,16:40~16:50提钻,16:50~17:10下钢筋笼,17:10~17:20下导管,17:20~17:30二次清孔测得沉渣厚度为30mm,充盈系数为1.35。 经该桩的施工情况说明:场内的地质状况和地勘报告基本吻合,我公司所选用的施工工艺及机械设备能满足本工程的施工要求 确定的工程桩施工控制标准: 1、桩径:Φ900; 2、坍落度:18cm~22cm; 3、充盈系数不小于1.1; 4、超灌高度:0.45; 5、二次清孔后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泥浆比重1.15~1.2 设计单位代表(签名): 年月日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 术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勘察单位代表 (签名): 年月日 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 责人(签名): 年月日

交桩、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讲课讲稿

交桩、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了规范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省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线路工程测量放线、扫线的施工。 三、工作内容与要求 3.1设计现场交桩 3.1.1线路交桩由业主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参加,工作程序为:交桩准备→现场交桩→填写交桩记录表→护桩→交桩工作总结、答疑。 3.1.2施工单位现场接桩应有项目技术负责人、测量技术人员参加,交桩前应熟悉图纸及有关资料。 3.1.3交接桩工作在野外进行,因此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车辆、图纸、地图、GPS 定位仪、通讯设备、红油漆、记录表格、现场标志物及必要的生活用品等。 3.1.4现场交接桩应从中标段线路起点开始,交接内容包括:线路控制桩(转角桩、加密桩)、沿线路设置的临时性、永久性水准点。其中线路控制桩应与施工图纸对应交接,两者应准确对应,控制桩上应注明桩号。 3.1.5接桩人员对线路测定资料、线路平面图和断面图进行详细审核和现场核对,确保接桩正确无误,并做好交桩记录,由业主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和施工单位代表共同会签。 3.1.6交接桩前丢失的控制桩和水准点由设计方负责恢复后,再进行交接。 3.1.7接桩人员应对水准点和控制桩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设参照物,为了测量放线时找桩方便,可用红油漆在固定参照物涂上记号,标明桩号,并用箭头指示方向。 3.1.8交接桩完毕后,由业主或监理组织进行总结和答疑,承包商根据施工经验和现场地形向设计方和业主提出局部改线建议。 3.2测量放线 3.2.1测量放线由施工单位在监理的监督下自行组织完成,工作程序为:准备工作→测量→定桩→放线。 3.2.2准备工作 ——备齐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图; ——备齐交接桩记录及认定的文件; ——检查校验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必须经法定部门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备足木桩、花杆、彩旗和白灰; ——备齐木桩、撒灰工具和用具; ——防晒、防雨、防风沙用具准备; ——满足野外作业的车辆、通讯设备准备。 3.2.3测量 1)依据线路平面图、断面图、线路控制桩、水准标桩进行测量放线。放线宜采用GPS定位,全站仪测量。对于丢失的控制桩、水准标桩,应根据交接桩记录或中线成果表等测定资料进行补桩。依据设计管线平面图、测量成果表,复测设计桩的位置和高程。 2)管线测量应测定出线路轴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每100m设置一个百米桩,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段,要适当加密标桩;在线路轴线上还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设置纵向变坡桩、曲线加密桩、标志桩,并注明变坡点位置、角度、曲率半径、切线长度、外矢矩,除按特殊要求标注外,各桩还均应注明里程、地面高程、管底高程和挖深。 3)当采用弹性敷设或冷弯管处理水平或竖向转角时,应在曲线的始点、终点上设桩,并在

桩基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扬州920地块桩基 测 量 放 线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扬州市桩基有限公司 2017年6月16日

一、工程概况 920地块(扬州新世界)工程桩桩基工程,拟建新中置业扬州有限公司开发的扬州新世界桩基工程,扬州市瘦西湖西侧,长春南侧。本工程由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依据新中置业扬州项目一期A区(友谊地块)岩土工程勘测报告(勘测编号:K16027),确定工程主楼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 本工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 按抗震设防类别,本工程为标准设防类(Ⅲ类)建筑。 二、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该工程场地比较紧张,这对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比较不利,考虑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本工程的整体采用外控法。根据当地城市导线点,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施工控制网。 1、布网原则 (1)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2)控制点要选在拘束度不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通视件良好,分布均匀。 2、施工控制网的测设 (1)引基准点:根据当地城市控制点用全站仪将基准点引至打桩区域附近,不少于4点,其位置以不受打桩影响为原则(距操作地点40m以外),由项目工程师会同监理工程师复检审核。精度限差要求如下表;

等级二等 导线长度 1.0(km) 平均边长200(m) 测角误差±10(?) 方位角闭合差±20(?) 导线相当闭合差1/10000 (2)内控制基点布设 A、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主楼部分采用内控法,用全站仪竖向投侧,基准线选在轴线内交叉位置。 B、依据施工前布设控制网基准点将内控制点埋设在轴线交接位置。基准点的埋设采用木桩,钢针刻划十字线固定牢固。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以便于基准点的竖向投侧。 (3)桩位测放 依据布设内控制基点,由于场地用地紧张施工机械较多,分布相对分散场地标高相差较大,不利于传统的水准仪结合大尺进行桩位测放,我部采用全站仪坐标定位,精确每根桩的坐标后统一测放。 (4)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轴线控制网的指标 等级二级 测角中误差±12 边长相对误差1/10000

试桩记录

4.1.6.4 试桩记录 Ⅰ基本要求和内容 (1)工程桩正式施工前,由建设、监理、设计、勘察、施工等单位参加,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进行试桩, 以明确打桩标准及施工参数。 (2)试桩过程应描述打桩情况,如试桩位的选择、该试桩位与地质报告中描述的地质情况是否吻合等,其原始的参数记录均按各类桩基施工记录表进行记录。 (3)试桩后应填写试桩记录,见质控(建)表 4.1.6.3-6,以明确工程桩正式施工各类桩的参数标准,如持力层的确定、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桩长、贯入度、锤击数、压桩力、终压力、终孔条件的判定等。 (4)设计要求试桩需提供承载力情况时,应由具有静载试验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静载试验。 Ⅱ核查办法 核查试桩记录是否齐全,标准是否明确,签证手续是否完整。 Ⅲ核定原则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无试桩记录。 (2)试桩记录中打桩标准不明确或参加单位签认手续不全。 4.1.6.5 桩基施工记录 Ⅰ基本要求和内容 (1)桩基记录包括各种砼预制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锚杆静压桩、砼灌注桩等。工程桩施工前应作好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各种桩的记录应按不同的要求做出详尽记录,要求填写齐全,数据准确真实,且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竣工时应附桩位竣工平面图。 (2)桩基工程施工前应在现场作试打桩(压桩)或成孔试验,并按质控(建)表4.1.6.4填写试桩记录。 (3)打桩的标高或贯入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控制值应通过打(压)桩试验,由设计单位确定。 (4)砼预制桩质量检查验收应在制作点进行,根据桩的设计施工图要求,按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才能打(压)桩。 (5)钢管桩及预应力砼管桩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出厂合格证和材质检验报告,经进场验收合格后才能打(压)桩。 (6)锤击预制桩的施工记录用表,见质控(建)表4.1.6.5-1~2。 (7)静压预制桩施工记录见质控(建)表4.1.6.5-3~4。压桩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压桩施工各阶段的记录,锚杆静压桩与基础连接前,应对压桩孔进行认真检查。 (8)各种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对需要接桩的,应检查接桩质量,并提供隐蔽记录,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施工。 (9)砼和钢筋砼灌注桩(包括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干作业成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套管成孔灌注桩等)应进行成孔质量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桩位轴线、孔径、垂直度、持力层土层情况、孔底沉渣厚度及孔的深度检查等,对于泥浆护壁成孔的桩还应进行孔底泥浆比重的测定,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质控(建)表4.1.6.5-5。 1)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检查,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端承桩≤50mm;摩擦桩≤150mm;套管成孔的灌注桩不得有沉渣。泥浆护壁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5~1.20。 2)灌注桩的深度控制应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对于沉管桩还应根据地质条件、贯入度等因素综合确定,贯入度控制标准:振动沉管桩在最后一次抬架的贯入度应符合设计或试桩规

测量放线记录

测量放线记录: (1)测量工作开始前,应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测量技术方案。 (2)建筑物定位测量、桩基定位测量、轴线及标高放线测量工作中,应注意内外业等复核检查,防止发生差错。测量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原始资料,并应进行验收。 (3)根据施工场地控制点、水准点、城市规划部门确定的建筑红线桩等和有关设计图纸、技术资料,进行测量。 (4)当建筑区域范围较大、单位工程较多时,可根据设计总平面布置图和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场地内布设平面控制网(点)和高程控制点,作为施工定位测量的依据。 (5)桩基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定位测量,其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规定。 (6)测量工具和测量人员应固定,测量前应严格校验仪器。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应定期进行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7)建筑物定位测量、桩基定位测量,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分段进行验收。轴线及标高放线测量每一楼(层)段均应进行验收。 (8)建筑物定位测量、桩基定位测量复核情况应以简图形式记录在验收表中,简图中应标明轴线控制桩的位置及标高、桩位偏差、轴线位置及偏差、轴线投测点、标高投测点等位置。

(9)建筑物轴线及标高放线测量复核情况应以简图形式记录在验收表中,简图中应标明轴线位置及偏差、轴线投测点、标高投测点的位置。 核查办法 (1)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核查施工场地控制点、水准点、城市规划部门确定的建筑红线桩、平面控制网(点)和高程控制点的布设是否稳定可靠。 (2)根据建筑物形式,核查轴线控制桩、轴线投测点、标高投测点布置是否合理,位置、数量是否能满足测量的要求。 (3)核查记录是否完整、准确。建筑物定位测量、桩基定位测量复核情况简图中是否标明轴线控制桩的位置及标高、桩位偏差、轴线位置及偏差、轴线投测点、标高投测点等位置。轴线及标高放线测量复核情况简图中是否标明轴线位置及偏差、轴线投测点、标高投测点等位置。 (4)核查测量仪器的精度是否符合规定,测量工具和人员是否固定,仪器是否校验。 (5)核查参加验收各方人员资格是否符合要求,验收记录上是否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