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中国人的原始图腾

玛瑙:中国人的原始图腾
玛瑙:中国人的原始图腾

玛瑙:中国人的原始图腾

由于玛瑙天然的纹理、美丽的色泽,人们从认识之初就把它制成装饰品,对其倍受宠爱。中国人把玩玛瑙的历史悠久,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玛瑙玉髓制品,是8000多年前的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兴隆洼文化时期的一枚白色玉髓饰。另外,在7600年前的查海遗址中也出土了用玛瑙打制的刮削器。

由此可见,在我们史前玉器文化历史进程中,玛瑙制品和其他广义玉器的制作使用过程基本上处于同步状态。

中国的考古人员还在辽宁阜蒙县化石戈乡出土过红山文化时期玛瑙制作的细石器,阜新辽墓也出土过玛瑙围棋制品。福建省源古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件“红山文化玛瑙太阳神”,该件玛瑙太阳神为蝉与牛面人身的复合器型。太阳神被视为万物之神,是红山先民宗教崇拜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们通常将多种图腾崇拜集于一身,寄托自身对神的敬仰和对五谷丰登、生命平安等的企盼。该件太阳神表现为巫师在祭祀过程中头顶西汉·橄榄形红花玛瑙串珠蝉和牛面的萨满昏迷状态,表达先民对牛和蝉的崇拜。

中国史前文化大致分成南北两部分,北方以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为主,南方以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为主。同的地域,流行的玛瑙制品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玛瑙制品主要有早期的的玛瑙箭镞,玛瑙环。南方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的玛瑙璜、玉髓装饰和少量的玛瑙镯;南京北阴阳营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髓、玛瑙制品有20余件,器型以玛瑙ˉ和玛瑙璜为主;浙江良渚文化遗址也曾出土少量玉髓管;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过大量玛瑙制品,比较罕见的有圆雕玛瑙猪和玛瑙钺。

资料来源:《行家这样买天然玛瑙石:投资不打眼的实用宝典》,青岛出版社,2015年出版

论述性文本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胞物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且,“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治病必求于本”。进而言之,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一种宇宙观或世界观,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观(生态伦理),代表着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为根本特点的整体思维观念和思维方法,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初三中考冲刺语文试卷

初三中考冲刺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7个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完成1—7小题,共26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⑴长风破浪会有时,。 ⑵,化作春泥更护花。 ⑶无可奈何花落去,。 ⑷抽刀断水水更流,。 ⑸我们经常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 两句来比喻说明事情的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 ⑹《游山西村》:写出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的诗句 是:,。 2.选出音形义全对的一项( ) (2分) A. 畸.(jī)形纵横绝荡姹紫嫣.红(娇艳) B. 污秽.(huì) 见风使舵无边无垠.(地域的界限) C. 打折.(zhé)腿声色俱厉旁逸.斜出(原是“逃”的意思,引申为“伸出”) D. 和.(huó)面中流砥柱潜滋.暗长(滋味)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B.《蒹葭》一诗表现了主人公对远方意中人的追寻,在反复与执着的追寻中,终于追到了意中人。 C.《木兰诗》赞颂了我国古代妇女的形象,是汉乐府里的名篇。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4.体会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句。(2分) 我们赖于生存的地球,自古以来就展开着绿色与黄色的殊死决战。哪儿充满绿色,哪儿必然水源充足、草木繁茂,那是生命滋衍的乐园;哪儿弥漫黄色, 、,。在我国,沙漠正以每年两千多平方千米的速度蔓延扩展,黄色对绿色的侵吞是绝对无情的…… 5.下面是某节目主持人所说的一段话,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4分) 现在,①有请歌坛新秀雨菲小姐。②雨菲小姐德高望重,演技精湛,③当上了本届十佳青年歌手的荣誉称号。④她演唱的《梦在飞翔》也荣登“十大金曲排行榜”。让我们用掌声向她表 示热烈的祝贺。⑤雨菲小姐自登上歌坛以来,多年以来,一直不断地努力,⑥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下面,请她为我们演唱《梦在飞翔》。 ⑴语言不简明的一处是(只填序号)⑵语言不得体的一处是(只填序号) ⑶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的一处是(只填序号),应改为 6.读一定数量的课外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3分)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朝代或国家)的__________,印象最深的人是 ________________,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是: 7.有这样三则广告,广告的主题均是外国的中文告示。 (1)这三则广告反映部分中国游客的哪些问题?请写在下面。(3分) 答:,,。(2)面对部分中国游客存在的问题,你最想说什么?(2分) 答: 。 二、古诗文阅读(完成8-13小题,共14分)。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8—9小题,共4分) 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8.阅读词的上片,找出能点明时令为仲春的景物?(2分) 答:。 9.词的上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共10分) 天宝①中,有书生旅次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一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死不赦,临绝语勉曰:“某④家住洪州⑤,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⑥洪州牒⑦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⑧,出金付焉。(选自《尚书谈录》) 【注:①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②旅次:借宿。③宋州:地名(今河南商丘市西南)。④某:我。⑤洪州:地名,治豫章(今南昌市)。⑥赍(jī):带着。⑦牒(dié):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众所周知,不同民族的思维既有共同相似之处,同时也具有单一特殊之处。因为作为一种生物,人类具有共同的生理属性,即人类的大脑功能。此外,由于人类发展的进程大体一致,很自然地就奠定了不同民族思维的共同基础。同时,由于人类大脑功能的复杂性,使得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经历的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形成了具有差异性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体现着人类思维方式共性的同时,也呈现出其独特的韵味。 一思维方式的概念 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刘长林将思维方式定义为:“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那些长久地、稳定地、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向和公认的观点,就叫作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刘长林,1990)。一直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孜孜以求地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思维方式不断地进行研究。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思维方式是一个复杂的双层结构。其深层结构表现为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这包含人的情感、意志和潜意识等;而其表层结构的外观表现就是我们熟知的语言。事实上,任何一种类型思维方式的形成都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组织环境交织而成的人类生活背景,其形成过程非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的、逐步的演变过程。 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主体,固定了思维的基本属性,包括思维结构、认知形式、民族文化、个性表达以及现实运用等。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来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恪守着独特的传统形式,固守着极富个性化的文化本位,坚持着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特殊的认知方式。 二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认为,原始思维方式是一种“情感的和激情的因素简直不让真正的思维获得任何优势”的思维方式。 冯天瑜先生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概括为“观物取象”,认为“它是以未经分化的表象联系代替因果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尚未分化,人们不承认偶然性,而确信神秘的支配力量”。显然,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这一特征与其原始的思维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直观的、情感的、感悟性的思维方式,这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古代中国人热衷于“现象”。例如,古人用以测吉凶的观察卦爻之象和用以生产生活的观测天象。此外,中国人对其他自然现象和人类现象也很关注,并以文字或者图像将其记载下来。然而,依据哲学的观点,现象本身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复杂性。所谓复杂性,是指各种各样的现象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所以,多样性和变化性这两个重要的概念便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凸显出来。在各种各样的现象中,中国人又格外关注对立和联系的现象,并由此产生了对立统一思维,进而发展成中国人所特有的思维特点。 此外,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也更倾向于实用性。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结构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使得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天文学的萌芽,其目的就是要为农业生产提供时间服务。因此,中国人热衷于通过观天象而知农时,形成了独特的“观象授时”的文明形式,并确定了阴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读后感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读后感受世界经济形势动荡的影响,当下一些经济现象变得与我们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经济学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渐渐变成了一门“显学”,正在流行。 著名经济学家王福重先生著的《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一书正是应和了这种时代特点,以令人熟悉的中国文化元素和当代经济形势为背景,用通晓流畅的语言,生动阐述了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及基本原理,既容易理解又让人备感亲切,非常适合初入门人员阅读。 说实话,我一向是有点惧怕经济学的,总感觉经济理论太深奥,不敢奢而望之,什么边际效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准备金率、凯恩斯经济理论现象等一窍不通。对于国家出台的一些经济调控手段也经常是一头雾水,感觉自己就像滚滚经济浪潮中一片飘零的树叶,被动地随波逐流…… 直到有一天,在《青岛财经日报》上无意间浏览到了《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长篇连载,竟一发而不可收,简直像看一部精彩的多幕剧那么上瘾,看完这一幕,总是迫不及待地期盼着下一幕的隆重上演。最终,经受不住每天刊载一篇的“等待阅读”之苦,一日下班后,匆匆忙忙跑到新华书店把书买下,终得一口气全部阅读完为快。 读完此书,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立刻萦绕心头,原来自己也可以懂点经济,可以如此明了周围的世界。该书作者用散文般的语言,纵

横捭阖,条分缕析,化深奥艰涩的经济理论为浅显有趣的人文道理,笔触轻松流畅,幽默中孕育着智慧,使我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同时,该书以完整的经济学框架,结合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融会古往今来的经典故事,对当下的次贷危机、外汇储备、石油价格、货币和财政政策等都有独特、深入的剖析,引领我们对当前热门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理解。原来经济学并不遥远、艰涩,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近段时间,面对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通胀现象,国家调整了银行人民币储蓄贷款利率。今年内,央行又先后5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其中11月份9天之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为历史罕见。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先生说,目前通胀现象的发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现在的各种调控手段、救市政策都是短期行为,必须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转向长期增长存在的问题,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提高效率等方面。 读完《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后,自我感觉对国家的经济调控政策及专家说的一席话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懂得了这些现象背后所蕴涵的经济学道理。原来自己也可以用经济学的视角去理解有关政策出台的背景、预期目的、实施效果了,甚至还可以有点像“经济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问题了。正如书中所说:“懂点经济学,你对世界的理解层次就会提升。”

《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

Open Journal of Historical Studies 历史学研究, 2014, 2, 84-89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918252400.html,/journal/ojhs https://www.360docs.net/doc/2918252400.html,/10.12677/ojhs.2014.24009 Totem Worship in Shanhaijing Xishanjing Ting Zhao, Feng H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Email: zhao.shuting@https://www.360docs.net/doc/2918252400.html, Received: Sep. 10th, 2014; revised: Sep. 28th, 2014; accepted: Oct. 19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291825240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Shanhaijing is one of the ancient books in the pre-Qin period, which records plants, animals, min-erals, medicines, astronomy, geography, history, religion, ethnic, tribe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researching antique appearing in Xishanjing and the discussion in ancient totem worship phenomeno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em that appears in Xishanjing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living of the local people’s custom.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is an-cesto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nature worship. It reflects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which still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sent society. Keywords Xishanjing, Antique, Totem Worship 《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 赵婷,韩锋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阜 Email: zhao.shuting@https://www.360docs.net/doc/2918252400.html, 收稿日期:2014年9月10日;修回日期:2014年9月28日;录用日期:2014年10月19日 摘要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里面记载了有关植物、动物、矿物、医学、天文地理、宗教、历史、民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现代人有哪些影响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现代人有哪些影响 一、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利弊分析。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是一种相对定型化的思维活动样式,结构和过程。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作为文化深层结构的差异,由于中西方民族各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生产活动方式和发展水平,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不同深深影响了本民族的思维和科学文化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我们从整体上很难分辨其孰优孰劣,只能从它们各自的利弊来分析。 1、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利弊 (1)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具有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一切价值的出发点与源泉,以人为尺度与标准去疏解、衡量一切价值的精神。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方式奠定了家族本位、人伦本位的文化基调,因而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就表现为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即以人为万物之本,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去考察万物,于是在认知方式上必然把一切“人化”,由人的价值体悟物的价值,以人的规律来取代物的规律,因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它表现在价值判断上,就是以善代真,以情代理。这种思维特征的优势是注重对人类自身的求索,推动社会伦理道德,社会治理,人文学科等方面的发展,能促进人际关系的沟通与融合,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弊端是忽视对外界的探索,思维易于走向封闭化,即将主体自身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对象乃至目的,在某种程序上抹杀了对象的客观性,具有泛情感化的倾向,因而不具备很强的发展后力,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对科学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伍的重要文化原因之一。 (2)注重整体统一。这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以求得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而不太注重事物的内部结构。这种思维方式视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事为有机整体,使人能下化万物,上参天地,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制天命而用之,这就能使人们从整体上,全局上把握客体。这一独特的

思想品德八下第一单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一、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定义务是指()。 A.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B.老师的说教 C.纪律和章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D.家长的嘱咐 2.道德义务是指()。 A.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B.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C.外部强加给人的责任 D.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3.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______。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A.不可重复性 B.一致性C.重合性D.完美性 (二)是非判断题 1.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义务。() 2.法定义务比道德义务更广泛。() 3.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这是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 (三)填空题

材料一今年3月12日正好是星期日,中学生李铭和爸爸妈妈一起高高兴兴去北京某森林公园植了三棵树;某校初二11班同学在教室后部放置了一个纸箱,收集废旧电池。他们履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义务。 材料二某校初二学生杨帆在值周期间,在食堂门口组织大家排队就餐。杨帆履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义务。 材料三中学生王立在校园内捡到一张饭卡,他积极到食堂管理人员那里查询卡的主人,得知饭卡是初三田某的,内有52元钱,他通过学校政教处迅速把饭卡归还了田某。田某履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义务。 材料四某校国旗被大风吹降了几米,中学生林华看见后赶快向政教处老师报告,并和政教处老师一起把国旗升到了旗杆上部。林华和政教处老师履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义务。 (四)材料分析题 张某的一天 早晨,某校15岁学生张某一看上学快要迟到了,便骑上妈妈的轻便摩托车飞奔学校,路上被交警拦住,因为年龄不满18周岁且无驾照而受到了处罚;张某到校迟到,分别被政教处和班主任老师批评。课堂上张某精神恍惚,听课不专心,又被任课老师批评。下午,年级统考物理,张某因作弊又被监考老师批评。张某非常郁闷,回到住家小区后,他到小花园里对一棵小树拳打脚踢,发泄自己的烦躁情绪,被小区管理员发现并教育了一番。爷爷知道张某今天的所作所为后,语重心长地教育了他一番,张某嫌爷爷多管闲事,对爷爷不理不睬的;爸爸看在眼里,对张某非常不满,又疾风暴雨般地训斥了他一顿。张某感叹道:“我今天真是倒霉透顶了!” 请问,他的“倒霉”是因为没有履行哪些义务造成的?结合案例,说一说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生活中,你有享受公共交通便利的权利,同时也有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公德的义务。在家庭生活中,当你是未成年人时,你有权利要求父母抚养你到成年,你的父母也有义务抚养你到成年;你成年后,则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父母也有权利要求你赡养。这表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A.可以替换B.具有一致性C.互相等同D.毫无关系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从曲线与直线、解析与整体、模糊与精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特点和原因,有利于我们既保持自身好的特性,克服不足,又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对我们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些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提炼出对我们有启迪性的东西,使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东方人好曲线,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线性推理”的观念,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如“天人合一”、“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比喻的话,那么中国的思维方式以“辨证”为主,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感到非常头痛,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最难懂的文字。所以,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比如,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反的,亚洲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东方人因“整体思维”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环境因素,并认识到它们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犯下“基本归因错误”的几率较低。所以,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上都有可取之处,不可片面否定;但在很多事情诸如有关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则可以向西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学习。 最耐人寻味的是,最近西方的研究显示,长期旅居东方的西方人和移居西方的东方人,在有关心理实验中的表现都介于东西方之间,并没有显示西方人“解析思维”或东方人“整体思维”的特征。这预示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在人文思想上或许会出现新气象[3]。 (2)西方重解析,东方看整体 生活在不同变化下的人们对外界的认识模式存在着差别。季羡林认为:“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这样看来,中西思维方式分别属于整体、直觉、具象思维与分析、逻辑抽象思维。 仅举一个例子:德国人做菜放多少盐是需要用天平来称的,而中国是用勺子舀的。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国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人强调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善形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更具诗人的气质,西方人更具科学家的头脑;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充塞其中的是“道”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中国人处理事情就像中医,

“图腾崇拜与信仰追求”

“图腾崇拜与信仰追求” 丝绸之路货币种类丰富、数量诸多,是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交换、商品流通的等价物。更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和民族文化的浓缩。丝绸之路融汇了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古巴比伦)悠久、恢宏的历史文化,透过丝绸之路货币这扇窗口,可以见证曾经的辉煌和鼎盛、沧桑和巨变。 丝路货币上的图腾徽记内涵极为丰富。主要有动物类:骏马、神牛、骆驼、公羊、大象、狼、鹰隼等等;宗教图案类:权杖、祭坛、神器等;偶像类:国王、神像等……是研究当地丝路沿线国家和民族信仰崇拜、宗教态度、文化心理的珍贵遗存。对于丝路货币的关注和研究很早就进入了学界、收藏界人士的视野,近几十年来,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群。现将丝绸之路货币上的图腾印记举其要者,加以解析,以便于了解丝路货币的丰富文化内涵,以飨读者。 第一、丝路货币上的动物徽记 1、波斯萨珊钱币上的“神牛”。神牛又叫“瘤牛”(Zebu),是一种被人类长期驯养的牛种,因其脊背上有一個明显的瘤状的突起,用于储存脂肪,这种牛主要分布于非洲、印度和伊朗境内。尤其在印度,母牛被崇为宗教圣物,严谨宰杀,并且禁止食用母牛肉、牛犊肉、公牛肉。瘤牛体格强壮、性格温顺、易于在干旱地区驯养。很早就出现在了非洲大陆、印度次大陆,后传播至西亚各地,波斯萨珊王朝时期被作为神物,同神女的徽记一起出现在了萨珊王朝的古币上。不仅如此,在西亚一带出土的古代石刻、铜像、木刻、印章的图案上也频频出现瘤牛的影子。可见在西亚两河流域境内神牛备受人们的恩宠和喜爱,被作为图腾。 2、罗马钱币上的“母狼育婴图”。野狼是凶残嗜血的动物,然而在罗马钱币上却出现了“母狼育婴图”,这是源自古罗马的经典神话故事,相传母狼哺育了战神之子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后罗穆卢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罗马,成为罗马的创始人。罗马人将这个故事以徽记的形式留在了本国的钱币上,将它作为民族发源的始祖加以崇拜和纪念。 第二、丝路货币上的宗教图案: 1、拜占庭金币上的“十字架”。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又称拜占庭(希腊语:Βυζ?ντιον,拉丁语:Byzantium)中国史籍称“大秦”,拂菻”或“海西国”。拜占庭帝国早期,基督教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它不但为皇权提供了“神圣理论”阐释,而且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还对当时的世俗统治提供了有益的补充与完善。这也是基督教能够深刻影响拜占庭帝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拜占庭帝国钱币上有基督教十字架图案,国王头像上也有十字架,基督教在拜占庭帝国具有重要的宗教地位,号称拜占庭的立国之本。 2、波斯钱币上的“祆教祭坛”。祆教是古代波斯的国教,又称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英文:Zoroastrianism,波斯文:???????),是基督教诞生之前西亚最

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1997年第2期汉字文化 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郭优良 提要:本文以汉字文化学理论为指导,探讨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认为:(1)整体性思维决定了汉字的造字法,而造字法反映了汉族人整体 思维的发展阶段。(2)直观思维使汉字字形带有明显的形象感性色彩,这种字形又强 化了汉民族的直观思维习惯。(3)意象思维促成了汉字字义的抽象化,而一些表抽象 概念的汉字的探源,则揭示出意象思维的奥秘。(4)经学思维有尊崇汉字、维护汉字 的倾向,而汉字体制的长期传承证明了它在这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汉字文化学认为,汉字不仅仅是汉民族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特别是古汉字丰富地表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民俗风尚、宗教迷信、伦理道德等,而且还以缩影的方式展示出中国传统思维的方式特征。汉字与传统思维的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汉字的长期使用对中国传统思维产生了直接影响,比如,汉字作为沟通人际关系的媒介,其形意融合的特征,使得人们习惯于以形求义,愿意从字形上直接把握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这种认知方式的长期刺激,势必会把人们导向直观把握的思维模式中。另一方面,传统思维也影响到汉字系统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的先人当初为什么创造了表意体制文字而不是其他体制的文字?汉字为何千百年来体制不变经久不衰?这些问题除了文字学本身的因素外,显然还受到中国传统思维的决定和制约。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汉字,建立更加科学的汉字学,本文试从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些探讨。 一、整体思维和汉字的造字方法 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最根本的特征。所谓整体思维,是指倾向于对认知客体作综合概括的把握。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汉字的造字方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唐兰先生在《古 “象意”、 “形声”三书说,这三种造字类型实际上代表了汉族人整文字学导论》中提出过“象形”、 体思维的三个发展阶段。 在象形字阶段,其思维方式主要是“观物取象”,但观物取象决非一味地机械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进行综合概括了。从文字图画到象形字的产生,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图形的净化,即概括性的象征取代了图画式的描绘,简洁的线条取代了投影式的块面结构。图形净化使观物取象成为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模拟,比如“牛”“羊”二字,不再是面目俱全的“写真”,而是变成以纯粹的线条“画成其物”了。象形字的产生是人类思维进化的重要成果,也是真正文字出现的一个标志。 在象意字阶段,其思维方式主要是“综合取象”以获得对抽象事物表达的能力。抽象事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B) A.努力学习、发展自我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兴中华 C.求真务实、不断创新 D.重德博学、服务社会 2、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叫做(A) A.理想 B.信念 C.信仰 D.人生 3、国家对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提出了树立(C)的远大理想。 A.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振兴中华 C.共产主义 D.马克思主义 4、人生观的核心是(A)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环境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D)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C)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7、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B) A.团结友爱 B.诚实守信 C.爱国守法 D.敬业奉献 8、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A) A、劳动和贡献 B、金钱和权力 C、地位和名望 D、愉悦和舒适 9、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是(C) A、职业道德 B、家庭美德 C、社会公德 D、因个人而定 10、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权利?( B ) A、科学研究自由 B、出版自由 C、文艺创作自由 D、欣赏自由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是(AD) A、法律 B、习惯 C、风俗 D、道德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ABCD)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3、大学生对人生的态度应该是(ABCD) A、人生需认真 B、人生当务实 C、人生应乐观 D、人生要进取 4、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ABCD) A、爱岗敬业及办事公道 B、诚实守信 C、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 5、下列对理想表达正确的是(ABC) A、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B、理想渊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C、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D、理想就是实现个人的一切愿望 三、说明是非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3分,共15分) 1、信念与信仰没什么不同。(错误)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正确) 3、人生在世,吃穿二字。(错误) 4、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不需要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错误) 5、法不外乎人情。(错误) 四、知识运用题(共32分) 1、你如何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8分) 答:(要点)理想与现实既对立又统一。(2分) 理想与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既不能用理想来否定现实,也不能用现实来否定理想。(3分) 同时,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3分)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看待中国运动员加入外籍打败中国本土运动员?(8分)

中国历史上的图腾崇拜

中国历史上的图腾崇拜 摘要:本文从图腾的涵义、图腾崇拜这两个方面介绍了图腾,阐述了自古以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图腾;图腾崇拜 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 一、图腾的含义和图腾物 (一)图腾的含义 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衮琴部落奥吉布瓦方言,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其他民族中也有与此意义相同的名称。图腾说虽然来自于西方学者,但是通过分析古籍中的有关记载,中国远古氏族部落也有过像澳洲土著、北美土著那样的图腾崇拜时期。 图腾是产生于原始时代的一种十分奇特的文化现象,其产生的基础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原始人先后产生了三种图腾涵义:图腾是血缘亲属;图腾是祖先;图腾是保护神。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于是图腾崇拜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所以有时候运用图腾来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图腾物 纵观历史上个民族的图腾物象,种类非常之多,被尊为图腾者,从多至少依次是动物植物无生命物自然现象人。图腾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取决于该地区的动物群和植物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图腾基本上是该地区或相邻地区的存在物,如无虎之地绝不会以虎为图腾。各地区氏族在选择图腾时,往往偏重于大动物,如果一个部落所在地有象、虎、豹、熊等,则多以这些动物为图腾。 最早的图腾物很可能是哺乳动物,因为哺乳动物的生理特征和行为与人类较为相似,比较容易被认为是同类。植物图腾的种类也有很多,主要是一些可食或可用的,如松、柏、稻、荞、等等;而无生命物和自然现象的图腾出现得要晚一些,前者有石、工具、人造物和生活用具等,后者有太阳、月亮、星星、雷、火、风、云、海等。 人们一般都会以为一个部落、氏族或者家庭都只有一个图腾,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图腾崇拜历史上,固然有只崇拜一个图腾的群体,但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图腾的群体也不少见。例如海达人尊崇鹰图腾,在一个家庭的前柱上,顶端作大鹰,底下为熊,两种都是男主人的图腾,中间刻狼,是女主人的图腾;另一家庭的前柱上,狗和鱼雕于顶上,下为大乌鸦,最下是杀人鲸,前两者是女主人的图腾,猴子是男主人的图腾。

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吴滩中学2020学年度上期第一阶段考试 初15级语文试题 答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绥(suí)靖 阻遏(è) 琉(liú)璃 绸(chuó)缎 B 歼(jiān)灭 寒噤(jìn) 疟(yào)疾 箱箧(qiè) C 腋(yè)窝 瓦砾(lì) 地窖(jiào) 颤(zhàn)巍巍 D 憧憬(jǐng) 拂(fó)晓 要塞(sài) 锐不可当(d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晨曦 朱鹭 高屋建瓴 转弯抹角 B 拂晓 馈退 张慌失措 响彻云霄 C 瞥见 珐琅 眼花缭乱 富丽堂皇 D 烧灼 稚嫩 丰功伟绩 荡然无存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B .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住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C .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 .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宛如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导读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回忆性散文。 B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学校_ ____ ____ ____ 姓名_ __ __ __ __ __ __ __ 班级_ ________ ____ 考号_ ____ ____ ___ ×× × ×××× ×× × × × × × 密 × × × × × ×× × ×封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浅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定式(一)

浅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定式(一) 论文关键词:思维定式传统民俗 论文摘要:中国人在传统社会里,通过长期的民俗的传承,形成独特的思维定式。主要表现有家族本位、差序格局、平均主义等。寻找这些思维定式的源头,就成为理解中国人的一把钥匙。 心理定式,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的心理出发点。由民间传统到心理定式,实在是因为在历史的长河里,民俗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民众在无意识地“履行”着民俗活动的同,在其心理上、思维上打下了深深的传统的烙印。这样的烙印使得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会下意识地运用某种心理去采取相对固定的方式和手段。这些表现主要有家族本位、差序格局、平均主义等。现借讲授民俗学之机,整理思路,草成此文,就传统民俗在人们心理上的几种表现略抒拙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家族本位 传统社会中的中国人,自出生就处于一个家族(宗族)的包围之中。诞生礼、成人礼、婚礼、葬礼,人一生的四个阶段,处处展现著作为地域小社会成员的位置。而作为更重要家庭(家族)的一员,他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作为整个家庭(家族)整体利益中的一环而存在。 先以家庭(家族)中的婚姻为例。在我们的传统社会中,历来是以两家结“秦晋之好”来代指这种婚姻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家结成了“亲家”。而这词的本意却是指秦国和晋国结成了政治联盟,它是以秦国国君用自己的女儿嫁给晋国国君为代价的。国君女儿实际上就成为政治的牺牲品。纵观历史的长河,两汉以下,历朝历代未尝不以这种方式作为政治手段来使用的。不管是求得和平,抑或是出于笼络人心,都是将女子作为政治利益的交换来使用的。对于这样的女子来说,又如何说不是悲哀的,这样的事情说明,婚姻,在我国传统社会里,不再是两个人简单的结婚,而是代之以更大的利益驱动。 我们传统社会对儿女的婚姻,向来都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把父母的好恶放在第一位,而把儿女的感情放在次要位置。父母往往可以横加干涉儿女的婚姻生活,以至于出现了哀叹千古的“焦仲卿与刘兰芝”、“陆游与唐婉”的凄婉故事。而父母的出发点是想找个“门当户对”的亲家,不考虑子女的意愿。这样的结果.结婚的儿女双方家庭,甚至是家族(或宗族),都随着他们的婚姻结合而成为牢固的联盟。而子女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就被抹杀了自己的个人感情,甚至是个性。家庭、家族(或宗族)的利益,每每放在第一位,而个人的利益被放在次要位置。再者,传统社会中的“门户”观念,亦是造成此种观念的源头之一。“门户”,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宗族一姓中之一支,狭义指中国传统的小家庭。延续“门户”,成为历史上的家庭生育后代的目标和理想。将家族比做树木,而保证树枝的繁茂,防止枝干的断节,就是家族最大的任务。没有子嗣,也要纳妾,甚至是过继一个来承继所谓的“门户”。实在也是古人观念的典型反映。而作为家族中的一员,他负有保护整个家族不受外界侵犯、保证家族延续繁茂的艰巨任务。所以,在困难面前,个人与家族的利益密切相关。因个人是家族中的个人,没有家族也就没有所谓的个人。故为了保全家族,个人牺牲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北魏末年,杨侃参与了诛杀尔朱荣的谋划。在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带兵人洛阳时,他潜逃关西回家。后来,尔朱兆的堂弟尔朱夭光到关西,派杨侃的亲家招抚他,并立盟誓许诺饶恕他。侃的从兄“恐为家祸,令侃出应,假其食言,不过一人身段,冀全百口。侃往赴之,秋七月,为天光所害。”(魏书》卷58《杨播列传附子侃传》)这样的事例在史书上真的数不胜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盛行“君”、“父”先后的辩论,“君”是指国君,代指朝廷;“父”即指父亲,代指家族。这是关于朝廷和家族利益先后的讨论。 最后还是“父”占了上风。这也就有了为了家族利益而无视南北朝朝代更替的各个世家大族。但是这样的观念对于各个王朝的统治毕竟是有害而无利的,所以在后来,折中为众所周知的

日常行为规范主题班会

日常行为规范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加强养成教育,提高文明素质,养成文明习惯。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 活动主题 以“文明礼貌,和谐校园”为主题组织班会活动。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宣布班会开始。 二、情境导入主题 (一)观看程门立雪的视频 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给文明下定义: 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它与“野蛮”一词相对立。 三、展开主题 (一)说说你都知道哪些文明礼仪? 1、早晨进校遇见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喊声“老师早,”“老师好”。 2、向别人询问应主动讲“请问”。

3、见到长辈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说:“叔叔(阿姨),早上好(中午好等)”。 …… (二)你能说说我们都是在哪些场合要讲究文明礼仪吗? 学校、家里、街上…… (三)展示图片: 1、在巴黎圣母院,“请保持安静”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 2、在美国珍珠港,“垃圾桶在此”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 3、在泰国皇宫,“请便后冲水”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 (四)阅读故事:一位年轻人因为小小的一个不文明动作而失去了工作 (五)过渡:在我们身边也同样存在这些不文明现象 展示校园不文明行为图片 1、这样的脚印并不好看 2、举手之劳,校园可以更美好 3、水在滴,资源正流走 4、这不是展示雕刻技艺的地方 5、墙壁涂鸦,这不是艺术

6、“文化长廊”需要呵护 7、角落的那个柜子…… 思考: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六)展示13条日常行为规范生齐读 (七)“文明人”自测:你是一个文明的人吗? (八)总结学生文明用语 您好(你好)、再见、对不起、没关系、麻烦你、不客气、谢谢、不用谢、请问……、请稍等 (九)练习文明你拍一,我拍一 (十)讨论:请你说说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那些发生在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 四、班级全体学生宣誓 向不文明现象宣战, 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校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