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措施(5项)

标准预防措施(5项)
标准预防措施(5项)

标准预防措施(5项)

标准预防措施1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标准预防措施2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

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

病人和环境。

标准预防措施3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

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

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标准预防措施4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⑷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标准预防措施5

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接触隔离1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

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

1、病人的隔离(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接触隔离2

2、防护隔离(1)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2)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3)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4)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空气隔离1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粒径小于5um)—气溶胶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因此,病人所处的环境需要屏蔽,可使用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防止空气传播。

标准预防措施

宜兴市红塔医院 标准预防知识 标准预防的定义 在20世纪 90年代中期 ,美国CDC提出了“标准预防”它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法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不必考虑其诊断 )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 ,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 一、标准预防的个基本概念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隔离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据根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护自镜、防护面罩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四)适时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患者的诊疗、护理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

标准预防核心内容及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核心内容及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完整的皮肤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4.医护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安全,防止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医院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一、原则: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用药、定期随访的原则,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二、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科院感办护理部保健科 主要负责人 三、报告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在1小时内分别向分管院长、医务科、院感办、护理部、保健科报告。 四、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一)紧急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沿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就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就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与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就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她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与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与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与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与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与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进入人体组织与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 器械与用品必须消毒。 1.消毒灭菌原则 ; 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使用后皆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⑵手术器械及其它诊疗器械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标准预防措施(项)

标准预防措施1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标准预防措施2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标准预防措施3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

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标准预防措施4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标准预防措施5 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接触隔离1 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完整版)标准预防培训试题(附答案)

标准预防措施培训试题 科别: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 A 纱布口罩 B 医用防护口罩 C外科口罩 D 一次性医用口罩 2、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3、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 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 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 立即更换 D 再加套一幅手套 4、标准预防强调:() A、主要是保护病人 B、主要是保护医务人员 C、保护抵抗力差的 D、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 5、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为() A、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B、强调双向预防,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C、根据传播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D、以上三点全包括。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60分) 1、标准预防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______。 2、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___;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时的______,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______。 3、诊疗护理操作中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______。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______。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______。 4、_____、_____及____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5、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1、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______2、要让口罩紧贴____3、口罩有颜色的一面____4、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5、口罩应完全覆盖__________ 6、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____,使口罩紧贴面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原则

标准预防原则及措施 主讲人:杨楠3月日 (一)标准预防的原则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完整的皮肤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二)标准预防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 ②接触两病人之间;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病人时。 2、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的非完 整性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同一病人需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口罩/眼罩/隔离衣在所进行的操作有可能产生血液或其它体液喷溅时应戴 眼罩、口罩、穿防护衣,以防医务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适当处理污染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 污染其它病人、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灭菌。 5、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前,清洁环境表面(包括病人床及床旁仪器的 消毒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6、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污染衣物及微生物的传 播。

7、锐利仪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置,以防刺伤;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当必 须重新套上时应用仪器而不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它操作。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锐利物品应置于适当的防水耐刺的容器内,该容器尽可能的被置在工作处。需要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医院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皮肤和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三个概念: 1、隔离对象: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要采取隔离措施。 2、防护: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隔离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和手消毒: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后,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应认真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医务人员必须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 2、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戴手套可以杜绝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细菌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同时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成为传染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源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操作时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摘除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1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操作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物质喷溅时必须戴眼罩、口罩,以防止污染工作人员的头部,眼睛、口腔及粘膜。戴口罩还可以阻断气溶胶传播。 4、隔离衣:在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喷溅或污染工作服应穿隔离衣。一旦受到污染应尽快更换。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做好清洁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污染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物品,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与环境间的传播。重复使用的仪器设备在用于别的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灭菌。 6、环境控制:医院应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旁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保证制度和程序的落实。 7、被服:污染的床单等布制品要及时处理: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应避免扰动,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8、正确处理锐器:锐利的器具和针头等锐器要小心处理,以防刺伤,禁止回套针帽的动作,当必须重新套上时应用器具不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它操作。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他锐器应直接放入防水耐刺的容器内。2

关于标准预防的八项具体措施

关于标准预防的八项具体措施 血液和体液暴露是医务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威胁,一旦被感染,会导致很多疾病,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急性感染导致慢性疾病的概率是60%-80%。20%-50%会在2-3年内导致肝硬化,11%-50%会发展成肝癌。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血源性传播疾病,一旦发生暴露,目前没有较为可行的预防措施,而且一旦感染,前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最后会导致严重的肝损害。目前,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很多新发传染病也悄然来袭,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标准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标准预防的八项具体措施 1. 手卫生 严格按照手卫生的五个时刻进行手卫生,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手卫生的宣教,医患同心,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医院感染。 2. 戴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粘膜时应戴手套。在两个患者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也不能代替洗手。 3. 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 1)正确选择口罩类型,一次性医用口罩用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一般防护,医用外科口罩用于飞沫隔离的防护。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 防护服:防护服的穿戴要注意顺序,脱去防护服的顺序尤为重要,避免污染。鞋套:应该一次性使用,在规定的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 5.污染的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处理 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个患者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消毒或灭

(完整word版)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一、《护士条例》护士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护士执业,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取工资报酬、享受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克扣护士工资,降低或者取消护士福利等待遇。 第十三条护士执业,有获得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的权利。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接受职业健康监护的权利;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四条护士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与本人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权利;有参加专业培训、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参加行业协会和专业学术团体的权利。 第十五条护士有获得疾病诊疗、护理相关信息的权利和其他与履行护理职责相关的权利,可以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六条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 第十七条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 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当向该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 第十八条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第十九条护士有义务参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护士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安排,参加医疗救护。 三、我国传染病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 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五、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4..医护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标 准 预 防 措 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皮肤和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三个概念: 1、隔离对象: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要采取隔离措施。 2、防护: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隔离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和手消毒: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后,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应认真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医务人员必须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 2、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戴手套可以杜绝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细菌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同时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成为传染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源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操作时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摘除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操作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物质喷溅时必须戴眼罩、口罩,以防止污染工作人员的头部,眼睛、口腔及粘膜。戴口罩还可以阻断气溶胶传播。 4、隔离衣:在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喷溅或污染工作服应穿隔离衣。一旦受到污染应尽快更换。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做好清洁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污染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物品,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与环境间的传播。重复使用的仪器设备在用于别的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灭菌。 6、环境控制:医院应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测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保证制度和程序的落实。 7、被服:污染的床单等布制品要及时处理: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应避免扰动,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8、正确处理锐器:锐利的器具和针头等锐器要小心处理,以防刺伤,禁止回套针帽的动作,当必须重新套上时应用器具不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它操作。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他锐器应直接放入防水耐刺的容器内。 9、复苏装置:在有可能需要实施复苏的区域内应备有可代替口对口复苏的设备,复苏的设备应处于备用状态。 10、隔离室:对可能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进行隔离。

标准预防原则

标准预防原则 概念 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

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

标准预防的定义及特点

标准预防定义及特点 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 、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原则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医务人员的防护: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

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应严格空气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具体流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第6章的规定。 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

医院感染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护目镜、防护面罩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四)适时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

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

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 一、标准预防概念:指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的一种预防手段。 二、标准预防主要包括手卫生、隔离、环境清洁消毒、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安全注射等措施 三、标准预防措施具体要求 (一)、手卫生 1、医院及医务人员依据标准预防的规定和诊疗活动的需要,合理配备设置规范、数量足够、使用方便的手卫生设备设施。 2、医务人员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卫生制度》,全面推动手卫生的实施。 3、感控科负责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实施、监测和考核等工作;定期开展覆盖全体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临床科室是手卫生执行的主体部门,日常实施自查与监督管理。 4、建立并实施手卫生监测、评估、干预和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 (二)隔离 1、医院应对具有明确或可能的感染传播能力的人员,对其按照

感染源进行隔离;具有获得感染可能的高风险目标人员,对其进行保护性隔离。 2、各科室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特点,在严格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按照疾病传播途径和防控级别实施针对性隔离措施。 3、对需要实施隔离措施的患者,应当采取单间隔离或同类患者集中隔离的方式。 4、医院应对医务人员加强隔离技术培训;为隔离患者和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隔离患者所用诊疗物品应当专人专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 5、加强对隔离患者的探视、陪护人员的感控知识宣教与管理,指导和监督探视、陪护人员根据患者感染情况选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6、对隔离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反馈,并加以持续质量改进。 (三)、环境清洁消毒 1、各科室应对诊疗区域的空气、环境和物体(包括诊疗器械、医疗设备、床单元等)表面,以及地面等实施清洁消毒或新风管理,以防控与环境相关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2、各科室负责本科室环境物表清洁消毒工作,医院后勤科、感控科和各科室感控小组应做好监督指导工作。 3、严格执行感染暴发(疑似暴发)后的环境清洁消毒规定与床单元终末处置流程。 4、各科室做好空调通风系统、空气净化系统与医疗用水清洁消毒、新风管理,后勤科及设备科做好相关落实监管。 5、落实好不同风险区域环境物表清洁消毒的基本规范、标准操作流程,医院对医务人员和保洁员开展相关培训。 (四)、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和/或灭菌 1、根据所使用可复用诊疗器械/物品的感染风险分级,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再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形式的清洁、低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高水平消毒和/或灭菌等;相关操作人员应当做好职业防护。

标准预防原则

^ 标准预防原则 1.何谓标准预防 答: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医疗物品与环境及安全注射等。 2.标准预防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标准预防基本原则是: (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感染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2)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 (3)目的是预防感染原在医务人员与患者指检的传播。 3.\ 4.标准预防的措施主要有: (1)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帽子、鞋套等。 (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主要针对进入医疗机构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4)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原传播。 (5)及时、正确的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原的传播媒介。 (6)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中;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5.什么事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 答: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的基本要素包括: (1)医务人员应认识到控制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性。在接诊患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患者时,应遵循隔离措施,如戴口罩和手卫生;当医务人员有呼吸道感染征象,且需要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 (2)教育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永纸巾遮掩口鼻,并立即丢弃用过的纸巾;否则应用臂弯遮掩口鼻;当患者能耐受时,可佩戴外科口罩。 (3)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 (4)进行手卫生宣教、提供位置便利的速干手消毒剂;提供卫生纸和免触碰开启的垃圾桶。 (5)鼓励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在候诊区内,与其他人员保持1m以上的空间距离。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标准预防措施1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标准预防措施2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标准预防措施3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标准预防措施4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标准预防措施5 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 接触隔离1 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 1、病人的隔离 (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 (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接触隔离2 2、防护隔离

标准预防试题

住院部护士2016年2月标准预防考试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黄色为传播的隔离标识。蓝色为传播的隔离标识。粉色为 传播的隔离标识。 A 空气 B 飞沫 C 接触 D 严密隔离 2.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 标准预防+空气隔离 B 标准预防+飞沫隔离 C 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D 标准预防+严密隔离 3.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 防护用品的使用。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 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 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4.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 A 1米以内 B 1.2米 C 1.5米 D 2米 以内 5.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通过空气流动传播疾病,微粒子直径 为。 A ≤5um B ≤10um C ≥5um D ≥10um

6.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 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 立即更换 C 立即加戴一副无菌手套 D 脱掉破破裂的手套,重新戴一副无菌手套 7.标准预防针对病人体内物质的隔离预防不包括。 A血液 B体液 C分泌物 D排泄物E汗液 8.标准预防技术(措施) A洗手/手消毒 B洗手/手消毒戴口罩 C 洗手/手消毒戴口罩戴防护眼镜/眼罩 D洗手/手消毒戴口罩戴防护眼镜/眼罩穿隔离衣 D 截工作帽 E 穿防护鞋戴防护围裙 9触摸、传递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应避免清点抖动操作的原因。 A太脏易污染操作者 B患者进餐时间 C防止被服上的微生物污染到他人D防止微生物污染环境 10.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不同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呼吸道传染病采取隔离,消化道传染病采取隔离,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采取隔离。 A 空气、飞沫隔离 B 接触隔离 C 空气隔离 D飞沫隔离 E 严密隔离 二、是非题(每题2分,共24分) 1.标准预防是针对已确诊的传染病或医院感染的患者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措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