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17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作业集

部编2017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作业集
部编2017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作业集

八年级上册历史选择题练习题集

第一课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虎门销烟

B.炮轰广州城

C.鸦片战争

D.三元里抗英

2.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3.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尼布楚条约》

4.下列不属于中国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的是()

A.南京B.上海C.广州D.福州

5.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当()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第二课

1.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A.英、法

B.英、法、俄

C.英、法、美

D.英、法、美、俄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3.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A.得到巨额赔款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4.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尼布楚条约》

5.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第三课

1.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的领袖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华尔

D.洪秀全

2、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3. 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

A. 秦日纲

B. 陈玉成

C. 李秀成

D. 石达开

4. “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是指中国近代的()A三元里人民抗英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5.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第四课

1.曾国藩等人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为此,我们把他们称为()

A.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

B.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洋务派

C.兴办企业的民族资本家

D.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派

2.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 维护封建经济

B 发展资本主义

C 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3.奕?在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派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工业有()

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4.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愿望破产的是()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 中法战争中国不战而败 D .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

第五课

1.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

A.丁汝昌

B.邓世昌

C.左宝贵

D.叶志超

2.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的结局是:()

A.双方互有损失B.日本舰队全军覆没C.北洋舰队丧失战斗力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虎门条约》

4.第一次以条约的方式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5.《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开放工厂的特权

6.《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六课

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A.1888年B.1894年C.1895年D.1898年

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4.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裁撤冗官冗员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6.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袁世凯

第七课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十分猖獗

B.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

C.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深

2.八国联军的侵华时间是( )

A.1899年

B.1900年

C.1901年

D.1902年

3.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5.《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

B.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物力强大

C.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

D.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

6.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

A.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赔款数额巨大,清朝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第八课

1.下列有关孙中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B.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C.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D.领导并成功发动了广州起义

2.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A.檀香山

B.长沙

C.上海

D.东京

3.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享主义

4.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A.推翻封建制度,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5.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第九课

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

A.安庆起义

B.广西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2.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3.武昌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A.中国同盟会

B.湖北文学社

C.湖北新军

D.湖北共进会

4.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B.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

D.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第十课

1.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是在()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2.1912年,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这意味着中国()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C.封建统治的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3.袁世凯成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不包括()

A.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孙中山的南京政府

B.袁世凯对南京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C.南京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D.南京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体现天赋人权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D.体现了三权分立

5.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十一课

1.1912年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是()

A.孙中山 B.李烈钧C.宋教仁 D.黄兴

2.袁世凯为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作出了哪些“努力”()

①解散国民党②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规定总统可以连任④接受“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为讨伐袁世凯的复辟活动,维护共和制度的护国战争发生在()

A.1913年 B.1914年C.1915年 D.1916年

4.湖北省是中国千湖之省,是人杰地灵的旅游胜地。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控制湖北省的军阀派系是()

A.直系 B.奉系C.皖系 D.滇系

第十二课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第十三课

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队伍壮大

B、“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略中国

C、北洋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掠夺,阶级矛盾加深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A、一次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3、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4、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学生爱国运动

C、工人和学生的革命运动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领导阶级不同

B、指导思想不同

C、所处时代不同

D、革命前途不同

第十四课

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该小组应去的城市是()

A. 北京

B. 延安

C. 上海

D. 瑞金

2、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1921年召开的()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国共产党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国共产党七大

D. 井冈山会师

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A.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B.通过第一个党纲C.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D.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第十五课

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黄埔军校的建立D.北伐战争

2.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B.抗日军政大学C.云南讲武堂D.黄埔军校

3.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A.湖南、湖北B.江西、江苏C.福建、浙江D.广东、广西

4.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标志是()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6.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第十六课

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起义是()

A.秋收起义B.南昌起义C.广州起义D.北伐战争

2.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是()

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秋收起义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3、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是()

A.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文家市决策

4、以下对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意义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5、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6、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十七课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③②①④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博古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

5.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第十八课

1.右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北郊柳条湖地区,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局部抗战阶段B.全面抗战阶段C.局部反攻阶段D.全面反攻阶段

3.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

A.吉鸿昌

B.杨靖宇

C.佟麟阁

D.赵登禹

4.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

A.抗日义勇军

B.抗日救国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5.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

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

谏”。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百日维新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6.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学良

D.杨虎城

7.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B.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C.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第十九课

1、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南京大屠杀中,中国军民的死难者达到()

A、十万人一上

B、二十万人以上

C、三十万人以上

D、四十万人以上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首都在()

A.南京

B.武汉

C.重庆

D.广州

4、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是( )

A、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B、广州—南京—武汉—重庆

C、广州—武汉—重庆—南京

D、广州—南京—重庆—武汉

5、下图纪念的事件被称为“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一事件是

指()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第二十课

1.1939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B.八路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英勇抗击日军

C.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万家岭大捷B.台儿庄战役C.太原会战D.徐州会战3.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电影中,有以下几个情节,你认为下列哪个情景在电影中发生不符合历史真实()

A.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B.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英勇牺牲

C.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大败日军

4.抗日战争中,领导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的著名爱国将领是()

A.张学良B.李宗仁C.叶挺D.彭德怀

5.日军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在()

A.1938年B.1939年C.1940年D.1941年

第二十一课

1.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 徐州会战

D. 百团大战

2.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A.太原

B.延安

C.长沙

D.台儿庄

3.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是()

A.实行减租减息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采取地雷战、地道战

D.发动农民起义

4.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

A.显示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

B.阻止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C.坚定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5.下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B.发动的时间是1940年下半年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D.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第二十二课

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时,日军对华政策的变化主要有()

①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②加紧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③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扩大侵略利益;④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A.1942年

B.1943年

C.1944年

D.1945年

3.中共七大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A.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集中全力解决了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D.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1945年8月15日,延安军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这是庆祝()

A.百团大战的胜利

B.台儿庄战役胜利

C.《双十协定》签定

D.日本无条件投降

5.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民族抗争

B.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国家和人民的帮助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

第二十三课

1.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毛泽东”、“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应该是()

A.遵义会议B.西安事变C.中共七大D.重庆谈判

2.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国共重庆谈判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

3.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叶挺D.彭德怀

4.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重庆谈判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C.共央转战陕北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第二十四课

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A.天津

B.沈阳

C.北平

D.徐州

4.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第二十五课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B.张謇C.荣宗敬D.范旭东

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D.③④⑤

5.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

A.促进了商品的流通B.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C.利于信息的传达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6.下列有关社会习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B.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C.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D.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已经消失了

第二十六课

1.中国近代的新式学堂最早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

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时务学堂D.福州船政学堂

3.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4.《家》这部白话小说是谁创作的()

A.鲁迅B.郭沫若C.老舍D.巴金

5.下列作品属于鲁迅的是()

①《雷雨》②《骆驼祥子》③《狂人日记》④《阿Q正传》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③④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民族战歌,曾经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勇气。这首歌的词作者是长沙人()

A.鲁迅

B.冼星海

C.田汉

D.聂耳

7.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和平建国

D.抗日救亡

(完整版)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 古文名句默写 (一)《三峡》 1.《三峡》中极尽夸张、 ................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 .....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 .....从侧面烘托 不见曦月。 2.《三峡》中从正面写出山的高峻 .........的句子(从.........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的高峻 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与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意境相似(或有异曲同工之 .............. 妙) ..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三峡》中与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写意境相似(或有异曲同工 ............. 之妙) ...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两句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 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 ..............。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 ..............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写山连绵不断 ......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8.写水流湍急 .....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9.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 .........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三峡》中形象地表现江水迅疾 .........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三峡》中用猿啼来衬托三峡凄凉秋景 ............的句子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2.写水势凶险 .....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3.表现秋季凄清萧瑟 ........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4.写夏天水急 ....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行船极快 奔御风,不以疾也。 15.《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 ......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6.《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7.《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思书》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答谢中书书》 1、文中描绘早晚景色变化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表明作者自豪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深、境界清新的句子是:高峰如云,清流见底。 4.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绮丽山水,从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清高 ..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6.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7.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8.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9.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议论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记承天寺夜游》

20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知识点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鸦片走私: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2 英国发动浸略战争 原因:根本原因一一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结果: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知识点3 《南京条约》的签订 签订: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 《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俊华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者:英法组成联军,俄、美支持。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经过:1856年10月,英军炮轰止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逼近天津。 签约:《天津条约》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2017精编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整册教案(75页)

巴东三峡1 教学执行时间2006年9月7日一、课程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策略: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三、重点难点: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篇游记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教学活动 一、导入 1.师:长江从源头至人海口,全长6,300 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目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 三、字词积累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1.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滟濒堆凝望玲珑险峻悬崖绝壁古褐苍苍 【课后体会】:本文游记单元第一课,最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把握游记特点,不宜提更高要求。要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作者行文之妙。作者是学者型作家,所以,本文最大特点就在其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而不要仅仅停留在文章大意的把握上。

2017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2017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总课时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启发式教学、培优辅差学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资源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去过北京的小朋友找出自己在北京旅游时的照片。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情揭题 1.(出示天安门图片)小朋友,认识吗?(天安门) 2.天安门在哪儿?(北京)北京是什么地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3.揭题: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去首都北京看看天安门?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家住在大山里,他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庄严的升旗仪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 能走出大山。 (1)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我”的家在哪里? (2)播放山村孩子的生活视频。学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这一句要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告诉、”“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注意连起来读,不要读得一字一顿。 2.妈妈还告诉我什么?(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1)理解“遥远”。(非常远,很远很远) 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告诉学生山里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时间,路途非常远。 (2)理解“壮观”。 ①课件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 ②看了以后,觉得广场上升旗仪式怎么样?(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观”的意思。)

2017年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2017年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一)《三峡》(郦道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 ? ? (四)与朱元思书(吴均)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 3、文中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深、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的句子是:,;,。,。 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5、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6、文中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 (五)野望(王绩)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

【推荐精选】2017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D)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2.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任务是国内斗争。”你认为此斗争主要集中在(B) A.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斗争 B.内战与和平之争 C.建立什么样的国家之争 D.是否争取外援之争 3.导学号84164170(2017湖南益阳)“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研究,中共中央决定(A) A.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 B.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D.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4.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的重庆谈判是一场政治斗争。下面对这场斗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C) A.国民党进行谈判是政治欺骗 B.中国人民希望谈判成功 C.中国共产党不应该同骗子谈判 D.谈判有一定成果 5.导学号84164171对于重庆谈判,有人说成功了,有人说失败了。下列哪一史实能说明重庆谈判的失败(C) A.签订“双十协定” B.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全面内战的爆发 D.对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 6.1947年3月,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C) A.中原解放区 B.东北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7.1949年3月,中共中央启程向北平进发。毛泽东风趣地说这是“进京赶考”,25日,毛泽东一行乘坐火车到达北平西郊的清华园车站,随后乘汽车来到颐和园进餐、休息,当晚入住香山的双清别墅。哪次战役的胜利使“进京赶考”能够成行(C)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这次军事行动发生在1947年6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在其中一场战役中,刘伯承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次军事行动是(C) A.转战陕北 B.台儿庄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百团大战 9.(2016山西)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C)

2017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套)测试题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套)测试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时限:7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成绩 一、在填字格里写出阿拉伯数字相对应的汉字。(10分)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 SPJY.c om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 tp://c z.Lspj https://www.360docs.net/doc/292840016.html, 1 2 3 8 5 二、在填字格里写出你知道的笔画。(5分) 三、写出下列汉子的笔顺笔画(12分) 火,共()画。 土,共()画。 田,共()画。 手,共()画。 四、手拉手找朋友,组成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1分)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 tp://w ww.LSP https://www.360docs.net/doc/292840016.html,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92840016.html, 天人下日手禾

月地足口田山天地 五、分一分。(填序号)(12分) ①、鸟②、他③、云④、鱼⑤、足⑥、雨 ⑦、虫⑧、你⑨、风⑩、耳⑾、目⑿、我 六、默写6个单韵母。(6分) 七、我能分出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12分) q e wu t zi i o si ɡɑ f yu 声母: 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八、填空(12分) b ɑ ( ) j ( ) jù

tè ( ) ( ) yǔ ( ) ( ) qià( ) ( ) ( ) z u ó ( ) 九、把下面音节连成一句通顺的话(20分) 1、mā ma wǒ hé hè kǎ zuò 。 2、luó bo tù zi bá 。 3、bà ba xià qí tāhé 。 4、qí mù mǎ nǐ kě yǐ 。

小语文(上)期中测试卷 一、我会看一看,连一连。(8分) 站如松写字坐如钟读书 二、我会猜一猜,连一连。(8分) 田耳口山 三、照样子,写一写。(12分)

2017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字词总揽

2017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字词总揽 要求:会认读、会听写、会理解 第一单元 《消息二则》溃退泄气督战要塞业已 摧枯拉朽锐不可当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颁发遗嘱建树巨额 《“飞天”凌空》凌空翘首酷似潇洒轻盈悄然由衷 新秀屏息敛声眼花缭乱如梦初醒 《一着惊海天》桅杆浩瀚娴熟咆哮紧绷镌刻 一丝不苟白手起家殚精竭虑 第二单元 《藤野先生》挟樱花绯红宛如掌故落第畸形不逊匿名诘责呜呼凄然教诲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抑扬顿挫正人君子深恶痛绝 《回忆我的母亲》溺爱佃农劳碌私塾周济宽厚仁慈 连夜慰勉不辍任劳任怨为富不仁 《列夫·托尔斯泰》脸颊黝黑粗糙崎岖平庸滞留愚钝 器宇蒙昧酒肆缰绳轩昂胆怯藏污纳垢鹤立鸡正襟危坐诚惶诚恐入木三分 《美丽的颜色》微妙燥热沥青骤雨窒息吹嘘荧光 筋疲力尽和颜悦色

《三峡》重岩迭嶂隐天蔽日曦月沿溯阻绝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绝巘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林寒涧肃 晴初霜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记承天诗夜游》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藻、荇交横《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千转不穷 百叫无绝鸢飞戾天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疏条交映 第四单元 《背影》迂腐擦拭搀扶交卸狼藉簌簌赋闲游逛踌躇马褂蹒跚颓唐琐屑触目伤怀 《白杨礼赞》开垦主宰倦怠丫枝倔强婆娑虬枝伟岸傲然宛然秀颀鄙视妙手偶得坦荡如砥 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逸斜出百折不挠 《散文两篇》兴味洗涤卑微牛犊茸毛消逝繁殖凋谢遏制濒临深渊星辰 《昆明的雨》初来乍到辟邪鲜腴篱笆格调吆喝暮年 情味苔痕密匝匝连绵不断张目结舌

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复习提纲

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鸦片的走私: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进行鸦片走私。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3.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 1842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4.《南京条约》 (1)地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南京条约》可归纳为“五亿(议)港元” (1)“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亿(议)”指英国商人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港”指割香港岛给英国; (4)“元”指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5.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权。 6.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 1856年,英国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英法发动战争完全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是帮凶。2.列强罪行:(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签订条约 (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 4.战争影响: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两万,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不久,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分封重要将领。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改名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至1856年,北伐西征以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但由于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我们该向古人学习什么教案语文版

口语交际我们该向古人学习什么 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圣贤辈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薪火相承。现代生活,日新月异,回望过去,我们仍会发现古人的许多智慧和哲理依然熠熠生辉,那么,今天的我们该向古人学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开展一次向古人学习的活动,从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吧! 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走进古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亲身体验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确定活动主题: (1)阅读教材,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与要求。 (2)每位同学课前都要整理出一到两条向古人学习的内容并选择与之相关的事例加以说明。 分组汇总材料: (1)师生讨论后分组,推选出小组长。然后小组进行汇总,小组长整理出本组内成员整理出的内容,并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2)最后班级进行汇总,班级汇总时要协调好相同内容和不同内容的删增工作,安排好发言的先后顺序。 1.网络收集材料。 2.书籍:《孔子》《孟子》《孙子兵法》等。 一、情景导入 悠悠五千年文化,百家争鸣,经典无数,如何取舍,如何学习?孔子说过:“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增广贤文》一开始就写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可见古人对学习他们的古人的重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进程,今人有古人,古人又有他们的古人,要割断古今的联系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中华民族生长繁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其之所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全赖亘古不断的中华文化的滋养。因此,那种主张抛弃自己的祖宗、全盘西化的观点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学习古人呢?是不是学习孔子就要照搬他那套仁义道德,学习老子、庄子就要主张消极无为或者干脆回到民风古朴的太古时代? 今天,让我们就“我们该向古人学习什么”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吧,希望大家各抒己见,也希望今天的讨论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获。 二、方法指导 1.赞成某观点的同学要说明为什么要向古人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8首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8首 【课内古诗词】 (一)13唐诗五首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26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课外古诗词】 (三)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东汉]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 [东汉魏晋]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从弟(其二) [东汉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017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2017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学方面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4名。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部分学生能认汉字500字左右,每生能写汉 字100字一150字之间。汉语拼音巩固比较好,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典法打下了基础。写字姿势正确,有个别学生的握笔姿势还需要提醒改正。阅读方面本学期将继续进行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再加大阅读量。部分学生已经能独立写一、二句的拼音作文(不会写的字用拼音),孩子有了初步的写话兴趣。 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学生的写字训练以及写话兴趣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8个单元2个专题,分为8组8 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 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3-4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识 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29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4个栏目:趣味识字,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词句运用一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书写提示-积累识字,学会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 日积月累-积累各类词语与文学作品,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一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 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一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生字表(一) ,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 , 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三)教学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 1. 识字与写字 (1)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200个会写。 (3)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017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1-4)

2017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一)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凛冽(lǐng)要塞(sài)轻盈(yínɡ)锐不可当(dǎng) B.颁发(bān) 仲裁(zhòng) 履行(lǚ) 屏息敛声(liǎn) C.悄然(qiāo) 翘首(qiáo) 湛蓝(zhàn) 摧枯拉朽(xiǔ) D.凌波(lín) 镌刻(juān) 督战(dū) 一丝不苟(gǒ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潇洒凌空凛冽眼花潦乱 B.监视操纵桅杆阵耳欲聋 C.馈退坠毁紧绷惮精竭虑 D.浩瀚遗嘱吞食白手起家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②③④①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6.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3)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4)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5)《龟虽寿》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拼音词语及解释

生字词及注解 1.消息二则 溃退kuìtuì:指失败而退却。 泄气xiaqì:泄劲 督战dūzhàn:在前线监督作战 要塞yào sài:筑有永久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国防要地 业已yayǐ:已经 摧枯拉朽cuīkūlāxiǔ: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 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颁发bān fā:公布;发布 遗嘱yízhǔ:人在生前或临终时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建树jiàn shù:成就;功绩 仲裁zh?ng cái: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巨额jù?:巨大的数额 3.“飞天”凌空 凌空líng kōng:意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空中 翘首qiáo shǒu :指仰起头来眺望远处;形容盼望之切。 酷似kùsì:极其相似。 潇洒xiāo sǎ:形容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轻盈qīng yíng:姿态、动作轻巧优美 悄然qiǎo rán :形容安静而无声 由衷y?u zhōng :衷心的,出自内心的。 新秀xīn xiù:新近涌现的杰出人才 屏息敛声bǐng xīliǎn shēng: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眼花缭乱yǎn huāliáo luàn: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如梦初醒rúmang chūxǐng: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4.一着惊海天 桅杆w?i gān:船上悬挂帆和旗帜、装设天线、支撑观测台的高的柱杆 浩瀚hào hàn:本意为水盛大貌,引申为广大、繁多之意。 娴熟xián shú: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咆哮páo xiào:1.(猛兽、海浪、人等)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2.高声大叫 紧绷jǐn bēng:1.捆扎得很紧的样子。2.心情紧张、表情不自然。

2017新版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17新版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 学计划及进度表

教学总目标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位和审美情趣。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 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 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 ~ 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 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2017.01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7小题,1—10题每小题1分;11—17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右图导致了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英国机器棉纺织也发达 2.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的一份公告:“……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香港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库页岛 C .甲午中日战争——台湾 D .郑成功收复台湾——钓鱼岛 3.《庚子西狩丛谈》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这段文字叙述的应是 A.英军攻陷南京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义和团攻占南京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4.右边是毛泽东对近代史上两位人物的评 价,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 .都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C .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 .都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5.“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A .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 .发展商业争夺市场 C .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6.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李同学就“1912年6月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 A .“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 B .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 C .大街上有剪去长辫、穿中山装的男子 D .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7.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A .传统儒家思想 B .维新变法思想 C .民主革命思想 D .民主和科学 8.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 .义和团运动 B .五四爱国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 “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

2017年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表

2017年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表 第一课 kuìtuìruìbùktdāng xièqìdūzhàn jiān miaj?kuìyào sài ( ) ( ) ( ) ( ) ( ) ( ) ( ) suíjìng zǔèguǎn xiáxiāo hào fùyúwán kàng cuīkūlāxiǔ ( ) ( ) ( ) ( ) ( ) ( ) 第二课 bān fāzhòng cái yízhǔjùéjiàn shù ( )( )( )( )( ) 第三课 líng kōng qiáo shǒu kùsìxiāo sǎqīng yíng yǎn huāliáo luàn rúmèng chūxǐng ( )( )( )( )( )( )( ) yóu zhōng qiǎo rán bǐng xīliǎn shēng ( )( )( ) 第四课 wéi gān hào hàn xián shúpáo xiào jǐn bēng juàn kèbái shǒu qǐjiāyìsībùgǒu ( )( )( )( )( )( )( )( ) dān jing jiélǜ ( ) 第五课 yìzhàn jiàohuǐjìzhùlúhuìpiyjiàn j?xíng nìmíng ji?z?fyi h?ng búxùn ( ) ( ) ( )( ) ( )( )( ) ( ) ( ) ( ) yǎo wúxiüo xi shyn wùt?ng jíy?u guüng ktjiàn yìyáng dùn cu?q?rán ( ) ( ) ( ) ( ) ( ) 第六课 diàn n?ng zǔjínìsǐláo lùs?shúyám?n hèng mán búchu?láo zu? ( )( )( ) ( ) ( )( ) ( )( ) zhóu l?h?mùchāi yìqiün xǐkuün h?u wai miǎn w?i fùbùr?n r?n cízhōu jì ( ) ( ) ( ) ( ) ( ) ( ) ( ) ( ) ( ) 第七课 húzīchángránquánfàyǒu hēi zhìliúyúdùnjìn gùxuān ángxīlìzhūrú ( ) ( ) ( ) ( )( ) ( ) ( ) ( ) ( ) ( ) jiǔsìgān gàzèng liàngjiǎzhòucàn ránàng ránqìyǔchìrèliǎn jiádūnshí ( ) ( ) ( )( )( ) ( ) ( )( ) ( ) ( ) yīliǔliǔcūzhìlànzàocángwūnàgòuyùyùguǎhuānhèlìjīqúnzhèngjīnwēi zuò ( )( )( )( )( ) ( ) 第八课 jiǎn lòu zào razhìx?chu?xūfèi téng yān h?u r?ng yachùmùdu?bùwyi miào ( ) ( )( ) ( )( )( )( ) ( )( ) ( ) zh?u yǔlìq?ng j?n pílìjìn h?yán yuasa ( ) ( ) ( ) ( ) 第九课 lǜe wúquēchùch?ng yán diézhàng tíng wǔyafyn xīyuayán sùzǔju?wáng mìng jíxuün ( )( ) ( ) ( ) ( ) ( ) yùfyng bùyǐjíytsùtuān huíq?ng dao ying fyi shùq?ng r?ng jùn mào qíng chūshuüng dàn ( )( )( ) ( )( ) ( )( ) xiāng líng yán sùcháng xiüo zh?yǐn ai zhu?n ( ) ( )( ) ( )( ) 第十课 g?ng tán wúsajiüo hu?xiüo wu jiüng xiych?n lín jìng yuax?rìyùtuíyùjiazǎo xìng ( )( )( )( )( ) ( ) ( ) yùqíqízhěsuìzhìwai qǐn ( ) ( )( ) 第十一课 piǎo bìtuān jíxuān miǎo líng líng yīng yīng qiān zhuànyuān fēi lìtiān kuīgǔwàng fǎn ( ) ( ) ( ) ( ) ( )( )( )( ) h?ng kyshàng bìj?ng lún shìwù ( ) ( ) 第十二课 shǔgu?jūyán zhyng p?ng xiüo guün h?u jìyün rán xǐyǐb?mù ( )( )( ) ( )( ) ( )( ) ( ) 第十三课 Jiüo xièbyng süng júzi j?ng yíng yūfǔsuǒxiazhàlán chüi shǐláng jípán shün sùsù ( )( ) ( )( )( )( )( ) ( ) ( )( )( ) chóu chútuítáng shìqùchān fúfùxián yóu guàng mǎguàchùmùshāng huái ( ) ( )( )( )( )( )( )( ) 第十四课 dàzhān zi wài ke chuíliàn zhǔzǎi juàn dài qiúzh?p?suōnán mùxiùqíào rán yüzh? ( ) ( ) ( ) ( )( )( )( )( )( ) ( ) ( ) ju?jiàng wti àn wǎn rán qián z?àn zhǎng tǎn dàng rúdǐyün yün yùshuìwúbiün wúyín ( ) ( )( ) ( ) ( ) ( ) ( ) páng yìxi?chūbùzh?bùnáo miào shǒu ǒu d?küi ktn ( ) ( ) ( ) ( ) 第十五课 azhìgūjìzhàn lìbiün yuán w?i b?cíyǔjiùchǐr?ng máo màn yán diüo xiaxǐdí ( ) ( )( )( ) ( )( ) ( ) ( )( )( ) ( )xìng wai byi wyi fán zhíb?n lín shyn yuün x?ng chan niúdú ( ) ( ) ( ) ( ) ( ) ( ) ( ) 第十六课 zhàbìxiéxiān yúlíba jīzōng gédiào yāo he mùnián tái hén lián mián búduàn ( )( )( )( )( )( )( )( )( )( ) qíng wai mìzüzüsōng máo zhái zhüng mùji?sh?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