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分析课程设计

回归分析课程设计
回归分析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应用回归分析

实验学期2010 年至2011 年第二学期所在学院理学院年级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自评成绩教师评成绩

学生姓名学号自评成绩教师评成绩

学生姓名学号自评成绩教师评成绩

学生姓名学号自评成绩教师评成绩

学生姓名学号自评成绩教师评成绩指导教师

目录

1.前言 (3)

2.问题简述 (3)

3.多元线性回归 (4)

4.违背基本假设情况 (7)

4.1 多元加权最小二乘估计 (7)

4.2 自相关性问题及其处理 (8)

5.自变量选择与逐步回归 (12)

5.1 所有子集回归 (12)

5.1.1 最优R a2法 (12)

5.1.2 最优C p法 (12)

5.2 逐步回归 (13)

5.2.1 前进法 (13)

5.2.2 后退法 (14)

5.2.3 逐步回归法 (17)

6.多重共线性的情形及其处理 (18)

6.1 多重共线性的诊断 (18)

6.1.1 方差扩大因子法 (18)

6.1.2 特征根判定法 (19)

6.2消除多重共线性 (19)

6.3 主成分回归 (23)

7.岭回归 (24)

8.含定性变量的回归模型 (28)

8.1自变量中含有定性变量的回归模型的应用 (28)

8.2 Logistic回归模型 (34)

8.3 Probit回归模型 (35)

9. 总结 (36)

1.前言

本文以“汽车耗油量消耗因素”的数据为载体,在SPSS软件环境下,验证及梳理了《应用回归分析》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实验原理。本文主要利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估计、逐步回归、多重共线性诊断及消除、岭回归分析、定性变量回归等一系列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相互促进讨论,达到加深学生对《应用回归分析》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相关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的效果。

2.问题简述

为研究决定汽车的汽油消耗的因素,收集了30种型号的汽车数据。其中包括每辆汽车的汽油消耗量(Y),以英里/加仑为单位,以及另外11个反映物理、机械特征的变量,如下表中数据的来源是1975年的Motor Trend杂志,变量的定义在表1中给出。

表1 变量定义

变量定义

Y 英里/加仑

X1 排气量(立方英寸)

X2 马力

X3 扭矩(英尺.磅)

X4 压缩比

X5 后轴动力比

X6 化油器(筒形)

X7 变速档数

X8 整体长度(英寸)

X9 宽度(英寸)

X10 重量(磅)

X11 传动类型(1=自动,0=手动)

3.多元线性回归

通过软件运行的增广相关矩阵,如表2:

表2 增广相关矩阵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因变量Y(耗油量)与自变量X1(排气量), X2(马力), X3(扭矩), X6(化油器), X8(整体长度), X9(宽度), X10(重量), X11(传动类型)呈现负相关,与X4(压缩比),X5(后轴动力比),X7(变速档数)呈现正相关。这与实际情况相符。

回归分析结果:

表3 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回归分析表,我们可以知道回归方程高度显著。但同时发现没有一个数据对因变量Y有显著性影响,故使用后退法逐一剔除变量。

首先剔除X11,用Y与其余10个自变量作回归,输出结果:

表4 剔除x11回归分析表

剔除X11后,其余自变量的显著性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仍然没有自变量通过检验,故继续剔除变量,剔除X6,输出结果:

表5 剔除x6回归分析表

剔除X4:

表6 剔除x6回归分析表

可以发现,此时已有自变量能通过检验,再一次剔除其余变量,最终方程中保留X8,X10,输出结果:

表7 最终回归分析表

得回归方程为:

Y =16.185+0.213X 8?0.01X 10

再根据公式:

{

X ij ?

=

X ?X

?√L jj Y i ?

=Y ?Y ?L YY β?j ?

=√L √L YY ?j

对数据进行处理,回归输出结果:

表8 标准化回归分析表

可得出标准化回归方程:

Y ?=0.714X 8?

?

1.535X 10?

4.违背基本假设情况

4.1 多元加权最小二乘估计

首先得到等级相关系数:

表9 等级相关系数

得等级相关系数r e8=?0.161,r e10=?0.209,因而选X8构造权函数,输出结果:

表10 加权最小二乘分差分析

根据以上结果,在m=-2时,对数拟然函数达到极大,因而幂指数m的最优取值为m=-2。加权最小二乘的R2=0.745,F值=39.383;而普通最小二乘的R2= 0.771,F值=45.525。所以,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拟合效果优于加权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回归方程:

Y=15.556+0.201X8?0.009X10

4.2 自相关性问题及其处理

相关性检验:

根据输出结果,DW=1.894,略小于2,故可认为存在相关性。

1)用迭代法消除自相关。

根据公式:

ρ?=1?1

2

DW=0.053

故有:

y t′=y t?0.053y t?1

x t′=x t?0.053x t?1得到数据组:

表11 迭代法数据组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作最小二乘,输出结果:

表12 迭代法回归分析

根据输出结果,DW=1.871,相关性依然没有被消除。

2)一阶差分法

计算差分:?y t=y t?y t?1,?x t=x t?x t?1

差分结果:

表13 一阶差分法数据组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作最小二乘,输出结果:

表13 一阶差分法回归结果

由输出结果可以看到,一阶差分仍然没有消除自相关性。

3)精确最大似然法

表14 精确最大似然法回归结果

4)科克伦奥克特法

表15 科克伦奥克特法回归结果

5)普莱斯温斯登法

表16 普莱斯温斯登法回归结果

根据上面输出的一系列结果,我们认为普莱斯温斯登法消除差分结果效果最佳。

5.自变量选择与逐步回归

5.1 所有子集回归

5.1.1 最优R a2法

通过SAS输出结果:

由输出结果可知,最优子集为x5,x8,x10,R a2=0.7804。

5.1.2 最优C p法

通过SAS输出结果:

由输出结果可知,最优子集为x5,x8,x10,C p=?0.5769。

5.2 逐步回归

5.2.1 前进法

取显著性水平为:

表17 前进法输出结果

由上面的结果可以得出,前进法引入了最优的回归模型是

复决定系数调整的复决定系数为,而全模型的复决定系数,调整的复决定系数为。

5.2.2 后退法:

取显著性水平

表18 后退法输出结果

由上面的结果可以得出,模型1是全模型,从模型2到模型9依次剔除变量

,故最优的回归模型是

复决定系数,调整的复决定系数为,而全模型的复决定系数,调整的复决定系数为。

5.2.3 逐步回归法:

取显著性水平为:

表19 逐步回归法输出结果

由上面的结果可以得出,逐步回归法的最优回归子集为模型2,回归方程是

逐步回归的选元过程为第一步引入;第二步引入。

复决定系数,调整的复决定系数为,而全模型的复决定系数,调整的复决定系数为。

6.多重共线性的情形及其处理

6.1 多重共线性的诊断

6.1.1 方差扩大因子法

表20 方差扩大因子法方差分析

从输出结果1看到,x1,x2,x3,x7,x8,x10的方差扩大因子均大于10,分别为VIF1=129,VIF2=43.996,VIF3=161.185,VIF7=11.748,VIF8=20.507,VIF10=85.570,说明回归方程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6.1.2 特征根判定法

表21 方差扩大因子法方差分析

特征根分析:从输出结果2可以看到,矩阵X'X有多个特征根接近于零,说明X有多个多重共线性关系。

条件数:从条件数看到,最大的条件数k12=239.640,说明自变量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这与方差扩大因子法的结果一致。从Variance Proportions方差比例表可以看到,第11行x4,x8,x10同时较大,为0.68,0.50,0.45,说明x4,x8,x10存在多重共线性。

6.2消除多重共线性

从表20看到,回归系数没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应先作自变量的选元,舍去一些变量。依次把P值最大的自变量剔除,再建立回归方程。

表22 消除多重共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表22,依次剔除变量x11,x6,x4,x7,x1,x9,x2,x3。

然后得:

剩下变量x5,x8,x10。

表23多重共线性显著性检验表

x5的系数的P值为0.51>0.05,没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剔除。剩下x8,x10.

回归分析课程设计

应用回归分析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巩固应用回归分析的理论知识,掌握其思想精髓; (2)运用回归分析研究方法,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3)熟练使用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二、设计名称:研究货运总量y (万吨)与工业总产值x1 (亿元)、农业总产值 x2(亿元)、居民非商品支出x3 (亿元)的关系 三、设计要求 (1)正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正确分析数据,尝试选择不同的模型拟合数据 ( 3)课程设计中,遇到问题要翻阅课本去努力解决问题 (4)要有耐心,对于模型的显著性和回归系数都要进行检验 ( 5 )认真并独立完成 四、设计过程 (1)思考课程设计的目的,寻找来源真实的数据 ( 2)上网搜集并整理数据资料 ( 3)根据数据确定研究对象 ( 4)应用统计软件来处理数据信息 ( 5 )选择通过各种检验的线性模型 (6)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五、设计细则 ( 1 )搜集数据阶段,数据不能过于繁杂,也不能太少; (2)做课程设计前,认真看书和笔记,及平时的实验报告,掌握丰富的理论; ( 3)有耐心,不紧不慢;要细心,一丝不苟; ( 4)写报告书时,语言简洁易懂又不失完整,尤其操作过程要正确完整,要 清楚明了。分析结果要正确与实际问题背景相符。 六、说明 (1)书写报告时,有些特殊的数学符号需要利用Mathtype (公式编辑器)这款小软件进行编辑; (2)有些spss输出表格不整齐,需要导出在Excel中,然后在复制到word文 档里; ( 3) 认真仔细的完成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名称:研究货运总量y (万吨)与工业总产值x1 (亿元)、农业总产值 x2(亿元)、居民非商品支出x3 (亿元)的关系 日期:2011年11月13日 (1)设计内容:研究货运总量y (万吨)与工业总产值x1 (亿元)、农业总产值)x3 数据见表如下: x2( 2)求y关于x1,x2,x3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 (3)对所求的得方程做拟合优度检验; (4)对回归方程做显著性检验; (5)对每一个回归系数做显著性检验; (6)如果有的回归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将其剔除,重新建立回归方程,再作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7)求出每一个回归系数的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 8)求标准化方程; 设计目的与要求: 目的:(1)巩固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对多元线性回归问题的模型选择; (3)对软件输出的结果要学会分析 要求:(1)熟练使用SPSS软件对回归数据进行模型拟合; (2)认真独立完成 设计环境或器材、原理与说明: 设计环境和器材:计算机,Mini tab软件,课本,笔记 设计原理与说明: (1)多元回归分析中,检验回归系数是否为0的时候,先用F检验,考虑整体回归系数,再对每个系数是否为零进行t检验 (2)t检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设计_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摘要 数理统计是具有广泛应用的数学分支,在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总会遇到多个变量,同一过程中的这些变量往往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就是说他们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可以分为确定性关系和相关关系。变量之间的确定性关系和相关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本来具有函数关系的变量,当存在试验误差时,其函数关系往往以相关的形式表现出来相关关系虽然是不确定的,却是一种统计关系,在大量的观察下,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函数称为回归函数或回归方程。回归分析是一种处理变量之间相关关系最常用的统计方法,用它可以寻找隐藏在随机后面的统计规律。确定回归方程,检验回归方程的可信度等是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按回归模型类型可划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 本文利用概率纶与数理统计中的所学的回归分析知识,对用切削机房进行金属品加工时为了适当地调整机床,测量刀具的磨损速度与测量刀具的厚度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这些数据做出刀具厚度x关于时间y的线性回归方程,并MATLAB 与EXCEL软件对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线性回归系数与拟合系数等数据,并用F检验法检验了方法的可行性,同时用分布参数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问题,得出了刀具厚度x关于时间y的线性关系显著,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小样本常用分布参数的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统计量法;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线性关系;回归分析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问题 (1) 三.设计原理 (1) 四.方法实现 (5) 五.设计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分析课程设计

数据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四川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浅析 班级:200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1班 学号:20091615310028 姓名:张雪梅 指导老师:张燕 时间:2012年6月19日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在日益变化,为了能够更好的为四川农村人们服务,更快的发展农村建设,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在此,有必要研究农村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化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本文是基于四川统计年鉴中1995年—2010年中的14年的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运用sa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该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情况。结论表明, 四川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大多数人解决了住房、温饱等生活问题,对生活方面的支出有所减少,更多的开始关注文化教育和精神娱乐方面,最后给农村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小小的建议。 【关键字】 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因子分析 sas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目录 (3) 一、消费简介 (6) 1.消费结构概念 (6) 2 研究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必要性 (6) 二、因子分析概述 (7) 1、因子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7) 2、因子分析的的数学模型 (7) 3、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8) 4、因子的命名 (10) 5、计算因子得分 (10) 6、具体实施步骤 (10) 三、实证分析过程 (10) 1、数据的收集整理 (10) 2、相关系数矩阵的计算 (11) 3、因子载荷矩阵的计算 (12)

4、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及变量的共同度计算及分析 (14) 5、计算因子得分 (14) 四、结论与建议 (16) 1、结果分析 (16) 2、对于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建议 (16) 五、参考文献 (18)

数理统计课程设计一元线性回归

二氧化碳吸附量与活性炭孔隙结构的线性回归分析 摘要:本文搜集了不同孔径下不同孔容的活性炭与CO2吸附量的实验数据。分别以同一孔径下的不同孔容作为自变量,CO2吸附量作为因变量,作出散点图。选取分布大致呈直线的一组数据为拟合的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参数确定,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同时利用ma tl ab 的r egress 函数进行直线拟合。结果表明:孔径在3。 0~ 3. 5 nm 之间的孔容和CO2吸附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关键字:活性炭 孔容 CO2吸附量 m atla b 一、问题分析 1。1.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本文主要研究同一孔径的孔容的活性炭和co2吸附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有关实验数据是借鉴张双全,罗雪岭等人的研究成果[1]。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硝酸钾为添加剂,将煤粉、添加剂和煤焦油经过充分混合后挤压成条状,在600℃下炭化15 min,然后用水蒸气分别在920℃和860℃下活化一定时间得到2组活性炭,测定了CO2吸附等温线,探讨了2组不同工艺制备的活性炭的C O2吸附量和孔容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孔分布与CO2吸附值 编号1~12是在不同添加剂量,温度,活化时间处理下的对照组。因为处理方式不同得到不同结果是互不影响的,可以看出C O2的吸附量的值是互相独立 编号 孔容/(11 10L g μ--?) CO 2吸附 量 1/()mL g -? 0。5~0。8nm 0.8~1.2nm 1。2~1。8nm 1.8~2。2nm 2.2~2。2n m 2。5~3。0nm 3.0~3。5 nm 1 7.18 16.2 24.4 75.2 70 96 115 64 2 6.59 14.4 18.4 53.7 50 85。6 91 55.1 3 4.5 4 11 18.9 71 6 5 78.3 91 53.7 4 5.13 13.4 29。9 10。3 90 7 6 122 53。 7 5 4.16 10.5 18。9 83.8 78 80。5 113 61。7 6 4。92 12。1 23.4 81.6 72 56 99 53.6 7 5.0 8 12.6 23.8 93.5 86 77.8 122 65。5 8 5.29 13 25。1 88.4 69 66.4 107 57。7 9 7.47 16.9 26.9 46。4 78 93.2 107 58.2 10 5.44 13 21.4 44.1 91 98.6 137 76。6 11 1。81 64。6 18.3 53.1 114 110 142 75 12 1.24 27.7 39。5 126 114 98。6 183 98.7

应用回归分析

第五章 自变量选择对回归参数的估计有何影响 答:全模型正确而误用选模型时,我们舍去了m-p 个自变量,用剩下的p 个自变量去建立选模型,参数估计值是全模型相应参数的有偏估计。选模型正确而误用全模型时,参数估计值是选模型相应参数的有偏估计。 自变量选择对回归预测有何影响 (一)全模型正确而误用选模型的情况 估计系数有偏,选模型的预测是有偏的,选模型的参数估计有较小的方差,选模型的预测残差有较小的方差,选模型预测的均方误差比全模型预测的方差更小。 (二)选模型正确而误用全模型的情况 全模型的预测值是有偏的,全模型的预测方差的选模型的大,全模型的预测误差将更大。 如果所建模型主要用于预测,应该用哪个准则来衡量回归方程的优劣 答:应该用自由度调整复决定系数达到最大的准则。当给模型增加自变量时,复决定系数也随之增大,然而复决定系数的增大代价是残差自由度的减小,自由度小意味着估计和预测的可靠性低。应用自由度调整复决定系数达到最大的准则可以克服样本决定系数的这一缺点,把2 R 给予适当的修正,使得只有加入“有意义”的变量时,经过修正的样本决定系数才会增加,从而提高预测的精度。 试述前进法的思想方法。 解:主要是变量由少到多,每次增加一个,直至没有可引入的变量为止。 具体做法是:首先将全部m 个自变量,分别对因变量y 建立m 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分别计算这m 个一元回归方程的m 个回归系数的F 检验值,记为 111 12{,,,} m F F F ,选其最大者 1111 12max{,, ,} j m F F F F =,给定显著性水平α,若 1(1,2) j F F n α≥-,则首先将 j x 引入回 归方程,假设 1 j x x =。其次,将 12131(,),(,),,(,)m y x x x x x x 分别与建立m-1个二元线性 回归方程,对这m-1个回归方程中 23,, ,m x x x 的回归系数进行F 检验,计算F 值,记为 222 23{,, ,} m F F F ,选其最大的记为 2222 23max{,, ,} j m F F F F =,若 2(1,3) j F F n α≥-,则 接着将j x 引入回归方程。以上述方法做下去。直至所有未被引入方程的自变量的F 值均小

《海量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调查方案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思路,及运用相关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完整数据分析的理念与运用相关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和掌握《数据挖掘》等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为学生从事大数据应用技术相关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依据“任务引领”为课程内容设计原则,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后续发展需要,选取符合数据分析职场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为教学内容;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服从培养能力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2)遵循能力本位的教学观。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对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能力,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课程设计以能力为核心,围绕能力的形成学习相关知识。 1.3 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上根据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数据分析工作是一个有序开展的工作,顺序性和过程性很强,课程设计的思路正是依据工作任务的顺序和过程开展的,数据分析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也就是五个工作项目,构成了本课程学习内容的框架。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并提升职业素养。在教学内容上遵循“理论够用、适度,重在应用”的原则,弱化理论,剔除抽象的公式推导和复杂计算分析,把数据资料的收集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收集数据资料及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和训练,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给市场信息分析与预测带来的发展。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从调查方案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处理、分析到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整个工作流程,学会运用相关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市场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应用回归课程教学设计

应用回归分析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应用回归分析 题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析年级:11金统 专业:金融统计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徐州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家 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析 摘要:收入分配和消费结构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课题居民消费的主要来源 是居民收入而消费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通过多远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收入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找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特点及其中存在的不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检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标准。本文根据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研究对象,选取可能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国民总收入、职工基本就业情况、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个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先运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求回归系数再对方程进行异方差、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诊断,用迭代法消除了自变量之间的自相关。对于多重共线性问题,先是用逐步回归和剔除变量的方法,最终转变为用方差扩大因子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剔除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解决多重共线性,建立最终回归方程 432108.0039.0012.0470.5305x x x y +++-=∧ 标准化回归方程 ** 3*24108.0863.0031.0x x x y ++=∧ 以其探究最后进入回归方程的几个变量在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孰轻孰重,达到学习与生活结合的效果。分析出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原因,并对模型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以供国家进行决策做参考。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 异方差 自相关 多重共线性 逐步回归 方差扩 大因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大幅提高但居

数据分析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分析方法》 课程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 (1)掌握回归分析的思想和计算步骤; (2)编写程序完成回归分析的计算,包括后续的显著性检验、残差分析、Box-Cox 变换等内容。 2.模型建立与求解(数据结构与算法描述) 3.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 解: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在MATLAB中输入程序(程序见附录)得到以下结果:(1)回归方程为: 说明该化妆品的消量和该城市人群收入情况关系不大,轻微影响,与使用该化妆品的人数有关。 的无偏估计: (2)方差分析表如下表: 方差来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值 回归() 2 5384526922 56795 2.28

误差()12 56.883 4.703 总和()14 53902 从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值远大于的值。所以回归关系显著。 复相关,所以回归效果显著。 解: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在MATLAB中输入程序(程序见附录)得到如下结果:(1)回归方程为: 在MTLAB中计算学生化残差(见程序清单二),所得到的学生化残差r的值由残差可知得到的r的值在(-1,1)的概率为0.645,在(-1.5,1.5)的概率为0.871,在(-2,2)之间的概率为0.968. 而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取值在(-1,1)之间的概率为0.68,在(-1.5,1.5)之间的概率为0.87,在(-2.2)之间的概率为0.95,所以相差较大,所以残差分析不合理,需要对数据变换。 取=0.6进行Box-Cox变换 在MATLAB中输入程序(见程序代码清单二) 取,所以得到r的值(r的值见附录二)其值在(-1,1)之间的个数大约为20/31=0.65,大致符合正态分布,所以重新拟合为: 拟合函数为: 通过F值,R值可以检验到,回归效果显著 (3)某医院为了了解病人对医院工作的满意程度和病人的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忧虑程度之间的关系,随机调查了该医院的23位病人,得数据如下表:

回归分析课程设计(最终版)

回归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 (副标题) 指导教师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 设计提交日期年月

目录 1.课程设计简述-------------------------------------------------------2 2.多元线性回归-------------------------------------------------------3 3.违背基本假设的情况------------------------------------------------5 3.1 异方差性-------------------------------------------------------5 3.2 自相关性-------------------------------------------------------6 3.3 异常值检验-----------------------------------------------------6 4.自变量的选择与逐步回归--------------------------------------------7 4.1 所有子集回归---------------------------------------------------7 4.2 逐步回归--------------------------------------------------------8 5.多重共线性的情形及其处理-----------------------------------------10 5.1 多重共线性诊断------------------------------------------------10 5.2 消除多重共线性------------------------------------------------11 6.岭回归--------------------------------------------------------------12 7.主成分回归----------------------------------------------------------14 8.含定性变量的回归模型------------------------------------------------ 9.附录(程序代码)-----------------------------------------------------

应用回归分析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应用回归分析学号: 姓名: 班级:12金统 教师:周勤 江苏师范大学 科文学院

《应用回归分析》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加深理解本课程的研究方法、思想精髓,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 练掌握SPSS常用统计软件的应用。 2. 通过学习达到熟练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建模过程,熟悉一元线性回归建模 步骤;掌握模型选择,参数估计,模型检验,模型优化和模型预测的方法。 3. 掌握诊断序列自相关性(或异方差性)的方法,并能给出消除自相关性 (或异方差性)的方法。 4. 能够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走势作出预测;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经济问 题。 二、设计名称: 检验1949年-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 三、设计要求 1.数据来源要真实,必须注明数据的出处。 2.尽量使用计算机软件分析,说明算法或过程。 3.必须利用到应用回归分析的统计知识。 4.独立完成,不得有相同或相近的课程设计。 四、设计过程 1.思考研究课题,准备搜集数据。 2.确立课题,利用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方法搜集数据。 3.利用机房实验室等学校给予的便利措施开始分析处理数据。 4.根据试验结果,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书。 5.对实验设计报告书进行完善,并最终定稿。 五、设计细则 1.利用的统计学软件主要为SPSS,因为其方便快捷,功能也很强大,界面美 观。 2.对Word文档进行编辑的时候,有些特殊的数学符号需要利用Mathtype这 款小软件进行编辑。 3.数据来自较权威机构,增加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4.力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叙述简洁明了。 六、说明 1.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2013; 2.所选取数据可能不会涉及到所学的各种分析方法,本课程设计最后会对此 情况作出解释。 3.本课程设计中,取显著性水平为 =0.05,对于分析中需要用到的数据做 加粗处理

数据分析课程设计-NBA球员技术统计分析报告

《数据分析方法》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严震班级学号1109010114 专业信息与计算课程设计题目NBA球员技科学术统计分析报告 评 语 组长签字: 成绩 日期 20年月日

《数据分析方法》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理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生姓名严震班级学号1109010114 课程设计题目NBA 球员技术统计分析报告实践教学要求与 任务 : 设计要求(技术参数): 1、熟练掌握SPSS 软件的操作方法; 2、根据所选题目及调研所得数据,运用数据分析知识,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 3、运用 SPSS 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4、掌握利用数据分析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设计任务: 1、查阅相关资料,找到NBA 球员技术的相关指标,获得相关数据; 2、利用数据分析的理论,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 3、利用 SPSS软件求解 , 并给出正确的结论。 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 第一天——第二天学习使用SPSS 软件并选题 第三天——第四天查阅资料 第五天——第六天建立数学模型 第七天——第九天上机求解并完成论文 第十天答辩 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学院教学副院长: 201年月日201年月日201年月日

II

摘要 数据分析析的主要应用有两方面,一是寻求基本结构,简化观测系统,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对象(变量或样品)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不可观测的,相互独立的随机变 量),以再现因子与原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用于分类,对p 个变量或 n 个样品进 行分类。聚类分析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按样品聚类或按变量(指标)聚类,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定义样品或变量间“接近程度”的度量,将“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归为一类。本文 利用利用数据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多个变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就是分析和处理 数据的理论与方法,数据分析中提出了广泛的多元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包括线性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等。 关键词: spss 软件 ; 聚类分析 ; 因子分析 ; 线性规划

数据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Xx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小论文课程名称:数据分析课程编号: 论文题目:大学生网上购物状况的调查分析 学生(学号): 学生(学号): 学生(学号): 论文评价:

最终成绩: 任课教师:评阅日期: 摘要: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当前大学生的网上购物现状。我们以统计软件SPSS为工具,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分析得出在校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有网上购物的经历,平均每月每人会进行2-3次的网上购物,月网购费用平均为169元。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地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网上购物的习惯也各不相同。对城镇的大学生来说,由于月生活费用比农村性质的大学生要高,因此月网购的花费相对更高,网购次数也越频繁。通常大家更喜欢在网上购买服装,书籍等商品,女大学生也喜欢购买装饰品和护肤产品。尽管大学生都喜欢网上购物,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群对网上购物流程的不太熟悉,并且对所购的商品不满意。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网购出现的状况,对当前的网上购物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网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在的新形势下,如何让大学生更好地更放心的进行网购的对策。关键词:大学生网上购物SPSS 网购现状对策 引言: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脑成本的不断下降,依赖于网络的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在全国乃至全球围都在飞速的发展,并且越来受到人们的青睐。网上购物已经慢慢地从一个新鲜的事物逐渐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和思维、生活方式,以其特殊的优势而逐渐深入人心最适合年轻族群购物口味的一种购物方式。 作为“高触网”的大学生,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他们成为网络购物群体中的主体。他们往往扮演者引领社会消费趋势的角色。尽管在校期间学生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在消费能力上受到了限制,但由于他们作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一个群体,更加喜欢快捷、选择多的商品,因此省时省力的网络成了他们最好的购物方式。其次,大部分学生4年之后都会获得一份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所以在校大学生一旦突破了资金的限制,将会成为社会主要的消费群体,其在校期间的消费行为会代表未来几年的消费趋势。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我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对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特征。 一.抽样调查基本情况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校100名大学生的家庭月收入、月生活费、网购的次数、月网购所花的钱、网购的商品类别、常购物的、网购的主因、对网购发展前景的看法、网购的熟悉程度、喜欢那种促销活动和对网购的满意程度进行了数据统计。用于深入统计分析大学生网购。

回归分析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应用回归分析 实验学期2010 年至2011 年第二学期所在学院理学院年级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自评成绩教师评成绩 学生姓名学号自评成绩教师评成绩 学生姓名学号自评成绩教师评成绩 学生姓名学号自评成绩教师评成绩 学生姓名学号自评成绩教师评成绩指导教师

目录 1.前言 (3) 2.问题简述 (3) 3.多元线性回归 (4) 4.违背基本假设情况 (7) 4.1 多元加权最小二乘估计 (7) 4.2 自相关性问题及其处理 (8) 5.自变量选择与逐步回归 (12) 5.1 所有子集回归 (12) 5.1.1 最优R a2法 (12) 5.1.2 最优C p法 (12) 5.2 逐步回归 (13) 5.2.1 前进法 (13) 5.2.2 后退法 (14) 5.2.3 逐步回归法 (17) 6.多重共线性的情形及其处理 (18) 6.1 多重共线性的诊断 (18) 6.1.1 方差扩大因子法 (18) 6.1.2 特征根判定法 (19) 6.2消除多重共线性 (19) 6.3 主成分回归 (23) 7.岭回归 (24) 8.含定性变量的回归模型 (28) 8.1自变量中含有定性变量的回归模型的应用 (28) 8.2 Logistic回归模型 (34) 8.3 Probit回归模型 (35) 9. 总结 (36)

1.前言 本文以“汽车耗油量消耗因素”的数据为载体,在SPSS软件环境下,验证及梳理了《应用回归分析》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实验原理。本文主要利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估计、逐步回归、多重共线性诊断及消除、岭回归分析、定性变量回归等一系列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相互促进讨论,达到加深学生对《应用回归分析》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相关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的效果。 2.问题简述 为研究决定汽车的汽油消耗的因素,收集了30种型号的汽车数据。其中包括每辆汽车的汽油消耗量(Y),以英里/加仑为单位,以及另外11个反映物理、机械特征的变量,如下表中数据的来源是1975年的Motor Trend杂志,变量的定义在表1中给出。 表1 变量定义 变量定义 Y 英里/加仑 X1 排气量(立方英寸) X2 马力 X3 扭矩(英尺.磅) X4 压缩比 X5 后轴动力比 X6 化油器(筒形) X7 变速档数 X8 整体长度(英寸) X9 宽度(英寸) X10 重量(磅) X11 传动类型(1=自动,0=手动)

SPSS课程设计

天津理工大学 课程名称:SPSS统计分析 设计题目: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的分析与设计 姓名:墨霖学号:0000000000 系别:经济与管理系专业班级:物流1302班 开始日期:2015年 9 月 7日完成日期:2015年 12月 1 日 指导教师:王辉成绩评定等级(分数)

天津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13物流2班姓名:墨霖学号:00000000 本表附在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目录之后。

天津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班级:13物流2班姓名:墨霖学号:00000000 本表附在课程设计任务书之后。

用SPSS对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的分析与设计 摘要 步入大学的校门,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学会独立,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要学会独立,而日常生活离不开资金的开支,怎么样合理地安排父母给予我们有限费用的主力消费和消费的引导。大学生目前的消费情况和消费观念,不仅会影响自己日后的生活工作,而且对未来社会消费文化的构造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费,这是需要我们在大学的生活中慢慢探讨并学会理财的。作为大学生,我们是社会的消费者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消费意识和特点,同时也是未来消费者。采用spss软件对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进行分析将会极大地方便读者了解到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在以下数据中,分别对大学生性别、来自哪里、每个月的生活费来源、每个月出去逛街或玩的情况及每个月的生活费等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生活费与很多方面都有着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生活费

目录 1 1 5 7 第一章原始数据的整理与录入如下 经过对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调查与分析,得到如图所示62个数据。由这些原始数据可以粗略知道生活费的来源与去向、网购与吃饭等存在的一定关系。如下截图:

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数据分析课程标准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调查方案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思路,及运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完整市场调查的理念与运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网络营销与策划》、《店铺运营》、《客户服务》等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为学生从事电子商务运营与推广、客户服务等电子商务相关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依据“任务引领”为课程内容设计原则,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后续发展需要,选取符合电子商务职场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为教学内容;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服从培养能力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2)遵循能力本位的教学观。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对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能力,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课程设计以能力为核心,围绕能力的形成学习相关知识。 1.3 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数据分析工作是一个有序开展的工作,顺序性和过程性很强,课程设计的思路正是依据工作任务的顺序和过程开展的,数据分析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也就是五个工作项目,构成了本课程学习内容的框架。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并提升职业素养。在教学内容上遵循“理论够用、适度,重在应用”的原则,弱化理论,剔除抽象的公式推导和复杂计算分析,把数据资料的收集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收集数据资料及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和训练,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给市场信息分析与预测带来的发展。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从调查方案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处理、分析到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整个工作流程,学会运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市场开拓意

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课程设计 个人总结 题目机票预订系统 专业班级计0903 学号 2 姓名王龙飞 指导老师强新建 完成时间2012.1.12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及总结 两个星期的时间非常快就过去了,这两个星期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进步,获得了多少知识,但起码是了解了项目开发的部分过程。虽说上过数据库上过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的课程,但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相关的设计工作细节。这次实习证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发现这其中需要的很多知识我们没有接触过,去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发现我们前边所学到的仅仅是皮毛,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掌握的东西我们根本不知道。同时也发现有很多已经学过的东西我们没有理解到位,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不能很好的用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大量的实践,通过不断的自学,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学到不少很实用的东西。 从各种文档的阅读到开始的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亲身体验了一回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很多东西书上写的很清楚,貌似看着也很简单,思路非常清晰。但真正需要自己想办法去设计一个系统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难度。经常做到后面突然就发现自己一开始的设计有问题,然后又回去翻工,在各种反复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我想有这样的问题不止我一个,事后想想是一开始着手做的时候下手过于轻快,或者说是根本不了解自己要做的这个系统是给谁用的。因为没有事先做过仔细的用户调查,不知道整个业务的流程,也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功能就忙着开发,这是作为设计开发人员需要特别警惕避免的,不然会给后来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可能会需要全盘推倒重来。所以以后的课程设计要特别注意这一块的设计。 按照要求,我们做的是机票预订系统。说实话,我对这个是一无所知的,没有订过机票,也不知道航空公司是怎么一个流程。盲目开始设计的下场我已经尝过了,结果就是出来一个四不像的设计方案,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没有前期的调查,仅从指导书上那几条要求着手是不够的。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我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根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和客户的要求,分析现有情况及问题,采用结构,将机票预定系统划分为两个子系统:客户端子系统,服务器端子系统。在两周的时间里,不断地对程序及各模块进行修改、编译、调试、运行,其间遇到很多问题:由于忘记了一些语言的规范使得在调试过程中一些错误没有发现,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调试掌握得更加熟练了,意识到了程序语言的规范性以及我们在编程时要有严谨的态度,同时在写程序时如有一定量的注释,既增加了程序的可读性,也可以使自己在读程序时更容易。 我们学习并应用了语言,对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删除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导入表和删除表、更改表学会了对于表的一些操作,为了建立一个关系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得经过系统调研、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系统调试、维护以及系统评价的一般过程,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很多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的,它涉及到的各种实体、属性、数据流程、数据处理等等。很多时候感觉后面的设计根本无法继续,感觉像是被前面做的各种图限制了。在做关系模型转换的时候碰到有些实体即可以认为是实体又可以作为属性,为了避免冗余,尽量按照属性处理了。 物理结构设计基本没有碰到问题,这一块和安全性、完整性不觉就会在物理结构设计中添加一些安全设置:主键约束、约束、定义等。最后才做索引的部分,对一些比较经常使用搜索的列,外键上建立索引,这样可以明显加快检索的速度,最后别忘记重要的安全性设置,限制用户访问权限,新建用户并和数据库用户做相应的映射。 不管做什么,我们都要相信自己,不能畏惧,不能怕遇到困难,什么都需要去尝试,有些你开始认为很难的事在你尝试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原来她并没有你以前觉得的那样,自己也

应用回归分析课程设计(SAS版)

《应用回归分析》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 专业 学号 分数 二○一一年十二月

关于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一元回归分析 【摘要】实行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全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的发展也带动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人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也拉动国的商品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本文选择通过一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挖掘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明确关系。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而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又反作用于商品消费,不断促进着国商品消费的发展,拉动国家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我们将尝试通过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挖掘出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 二、数据分析: 数据样本与数据来源 全国各地区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数据均选自“国家统计局网”中2000—2005年的统计数据(见表1)。 全国各地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2000-2005)

现运用SAS软件对筛选后的数据进行一元回归分析:设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y,消费支出为x: 源程序: data yy; input y x; cards; 13249.8 10464 18645.03 13773.41 17652.95 13244.20 16682.8 12631.0 16293.77 12253.74 15637.8 12200.4 14867.49 11040.34 14769.94 11809.87 14546.4 10636.1 13882.62 11123.84 13627.7 10694.8 12883.46 9336.1 12638.55 9653.26 12463.92 10284.6 12380.43 9636.27 12321.31 8794.41 12318.57 8621.82 11718.01 8868.19 11467.2 8802.4 10481.9 7332.3 10415.19 8099.63 10312.91 7867.53 9431.18 8617.11 9337.56 7191.96 9265.90 6996.90 ; proc print; run; proc gplot; plot y*x; symbol c=black v=star i=none; run; proc corr pearson; var y x; run;

相关与回归分析实验报告

相关与回归分析实验报告

学 2014106146 号: 课程论文 题目统计学实验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金融数学 班级14金融数学 学生姓名罗星蔓 指导教师胡桂华 职称教授 2016 年 6 月21 日

相关与回归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用EXCEL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 分析. 二、实验内容: 1.用EXCEL进行相关分析. 2.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 三、实验步骤 采用下面的例子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学生数学分数(x)统计学分数 (y) 1 2 3 4 5 6 7 8 9 10 80 90 60 90 78 87 90 45 87 80 85 92 70 90 83 90 94 50 93 82

相关分析: 数学分数(x)统计学分数(y) 数学分数(x) 1 统计学分数(y) 0.986011 1 回归分析: SUMMARY 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98601 1 R Square 0.97221 7 Adjusted R Square 0.96874 4 标准误差2.40314 1 观测值 x 方差分 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 e F 回归分析1 1616.69 9 1616.69 9 279.943 8 1.65E-07 残差8 46.2006 9 5.77508 6 总计9 1662.9 Coeffici ents 标准误 差 t Stat P-valu e Lower 95% Upper 95% 下限 95.0% 上限 95.0%

Intercept 12.32018 4.2862 79 2.8743 3 0.0206 91 2.4360 05 22.204 36 2.4360 05 22.204 36 数学分数(x)0.896821 0.0536 01 16.731 52 1.65E- 07 0.7732 18 1.0204 24 0.7732 18 1.0204 24 RESIDUAL OUTPUT 观测值预测统计学分数 (y) 残差 标准残 差 1 84.06587 0.93413 3 0.41229 3 2 93.03408 -1.0340 8 -0.4564 3 66.12945 3.87055 4 1.70832 4 4 93.03408 -3.0340 8 -1.3391 3 5 82.27223 0.72777 5 0.32121 4 6 90.34361 -0.3436 1 -0.1516 6 7 93.03408 0.96592 2 0.42632 3 8 52.67713 -2.6771 3 -1.1815 9 9 90.34361 2.65638 5 1.17243 3 10 84.06587 -2.0658 7 -0.9118 PROBABILITY OUTPUT 百分比排 位统计学分数 (y) 5 50 15 70 25 82 35 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