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气管道工程项目首站_施工方案

首站施工方案

一. 编制依据

1、文件依据

(1)、XX-XX输气管道工程项目经理部编制有关阀室的图纸会审文件;

(2)、XX-XX输气管道工程项目经理部提供的设计文件。

2、施工现场踏勘资料

(1)、我处对施工现场踏勘调查资料、录象及照片;

(2)、沿线的交通、气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调查资料。

3、施工技术标准及验收规范

(1)、GB50183-2004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2)、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5)、CDP-G-NGP-OP-006-2013-2 输气管道工程线路阀室技术规范

二、工程概述

三施工部署

序号部门/职务人数备注

1 项目经理 1

2 项目副经理 1

3 工程部 1 土建、工艺工程师

4 控制部 1 合同管理、预算员

5 Q/HSE部 1 质量、HSE工程师

6 采办部 1

7 财务部 1 会计、出纳

8 综合办公室 2 文控、司机、后勤

合计9

四、XX配置计划

1、劳动力配备计划

(1)、根据总体施工部署及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合理、均衡按计划进行人员调配,配备一个协调能力强的项目经理部来综合组织协调施工,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及时调配劳动力进出场,对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

(2)、劳动力进场计划表

岗位土建备注

机组长陈树旺

技术员郑锡健

质量检查员孟庆明

HSE监督员王磊

材料员曹江辉

电焊工 4

普工15 配合施工

合计(人)24

2、阀室主要施工机具设备配置

阀室施工主要机具设备表

序号名称单位数量

1 挖掘机台 1

2 水准仪台 1

3 经纬仪台 1

4 搅拌机台 1

5 发电机台 1

6 电焊机台 1

7 空压机台 1

8 打夯机台 1

9 全站仪台 1

10 货车台 1

五、施工方案

1、首站土建施工

安全隔离措施:首站地处位置特殊,为天然气管道连接处,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多,为了保证天然气管道安全,在施工作业区外围加设一道安全隔离墙,隔离墙施工方案如下:

(1)隔离墙设置范围在施工区域外围,不影响正常施工作业;

(2)隔离墙选材为普通铁皮板及架杆搭建而成,搭建要牢固,不影响正常交通;

(3)隔离墙搭建后,要保证施工区域内的通风;

(4)隔离墙设置入口一个,保证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正常出入,应急出口一个,来预防突发事件发生,人员能安全撤离。

1.1 测量放线

根据首站施工总平面图,用经维仪从设计控制桩引点放线,将各轴线控制点引至基坑开挖线以外作为轴线控制桩,打上木桩并做好保护。用水准仪测量出场地标高定出挖填方区界线。

1.2 平整场地

用挖掘机和推土机平整场地。回填土采用挖方区原土,在最佳含水率状况下用机械打夯机分层夯实,每层回填土虚铺厚度小于300mm,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1.3 基槽开挖

1.3.1 人工开挖

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

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

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坡度的确定:

边坡坡度(高∶宽) 坡顶无荷载坡质有静载坡顶有动载中密的砂土1∶1.00 1∶1.25 1∶1.50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

1∶0.75 1∶1.00 1∶1.25 物为砂土)

硬塑的轻亚粘土1∶0.67 1∶0.75 1∶1.00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

1∶0.50 1∶0.67 1∶0.75 物为粘性土)

硬塑的亚粘土、粘土1∶0.33 1∶0.50 1∶0.67 老黄土1∶0.10 1∶0.25 1∶0.33

软土 (经井点降水后) 1∶1.00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软土地区桩基挖土应防止桩基位移: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桩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在密集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事先确定防桩基位移的措施。

施工顺序不合理;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不直不平,基底不平:应加强检查,随挖随修,并要认真验收。

1.3.2 机械开挖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好施工方案。

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1.4 基础施工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2土方换填

1、作业条件

①、开挖前应根据施工要求,将换填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②、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尺寸,必须经过监理认可,方可开挖。

③、按规定要求的顺序进行换填浇筑。

④、通过井点降水后,地下水位降到槽底标高1米以下,满足开挖施工作业的要求。

2、换填工艺

开挖位置的界定(撒白灰线)、原地貌收方→土方开挖、外运→检查是否挖至原生土→确认深度并收方→渣石换填→找平、清理→验收。

3、砂石基础

作业条件: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分层铺筑砂石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

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

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找XX验收。

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4、设备基础

作业条件: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1.5h以上,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施工缝。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螺栓、管道和预留孔洞、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完全处理好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搓平。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搓平后,应在12h左右加以覆盖和洒水,浇水的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要保证钢筋、预埋件、预埋螺栓、孔洞和线管的位置正确,不得撞碰。

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支搭脚手板,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

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方可在其上来往行走和进行上部施工。

砼养护方法

砼养护法分为自然养护和加热养护两种,现浇砼在通常条件下采用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基本要求:在浇筑完成后,12h以内应进行养护;砼强度未达到C12以前,严禁任何人在上面行走、碰触混凝土、安装模板支架,更不得做具有冲击性的操作。

5、框架结构混凝土

作业条件:

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磅秤经检查核定计量准确,振捣器(棒)经检验试运转合格。

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已被批准。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现场搅拌→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1.5h应按施工缝处理。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6、阀室房建施工

3.1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控制桩和阀室房建施工平面图,用经维仪放出阀室房建各轴线,并将轴线控制桩引出基坑开挖范围以外加以保护。

3.2基槽开挖

基槽采用机械和人工开挖。为保护基坑底土体结构不被破坏,基坑底预留100mm 厚待验槽合格后再挖除。

3.3基础施工

混凝土垫层施工时,将轴线测设到基坑底部,采用支钢模板浇注混凝土。

7、阀门基墩施工

(1)阀门基墩的基坑人工开挖。阀门基墩的测量放线,在依据房建轴线相对尺寸时,还要依据已安装主管道的中心线。

(2)阀门基墩采用钢模板支模。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浇注高度大于3m,浇注时采用串筒下落混凝土。

(3)混凝土浇后12h内覆盖草袋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折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模板。

(4)阀门墩基坑回填采用原土分层夯实。

8、框架结构钢筋绑扎

作业条件:

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并清理干净。

模板安装完并办理预检,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绑柱子钢筋:

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角。

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按下表采用。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5 C30

1 Ⅰ级钢筋35d 30d 25d

2 Ⅱ级钢筋 (月牙型) 45d 40d 35d

3 Ⅲ级钢筋 (月牙型) 55d 50d 45d

注: 1. 当Ⅰ、Ⅱ级钢筋d>25mm时,其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

2. 当螺纹钢筋直径≤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按表中数值减少5d 采用。

3. 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均不小于300mm。绑扎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到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当采用焊接接头时,从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占钢筋总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宜超过50%;受压区不限制。

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柱箍筋绑扎

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见图 4-20。

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如箍筋采用90°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5d。

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板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短钢筋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图4-24)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